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488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四百八十八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四百八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八

  痘疹門十

  萬氏家傳痘疹心法治痘歌括引 治痘總歌括 怪痘辨生死訣 發

  熱證治歌括 發熱時辨生死訣 出見證治歌括 出痘時辨生死訣 起發證治歌括

  起發辨生死訣

藝術典第四百八十八卷

醫部彙考四百六十八 编辑

痘疹門十 编辑

《明萬氏家傳痘疹心法》
编辑

《治痘歌括引》
编辑

「《治痘節要》,諸家論之已詳。大抵臨病應變,因時制宜,其用歸于使人正氣不損,邪氣得釋而已。後世不知古人制方,一以中和為貴,曲學偏見,滯于一隅,喜行溫補者,既昧乎解毒之巧,專用涼瀉者,又失其中和之旨,妄投湯餌,僥倖成功。設遇脈證乖常,時勢差異,惟束手待斃而已,況虛虛實實,令人夭折者,又紛然」 乎其間哉。予因此懼。乃蒐輯往哲診治之法。及先君經驗之方。彙成歌括。序次成書。庶臨病之工。閱而取之。參詳審諦。斟酌施治。以收十全之功。幸無得魚而忘筌也。

《治痘總歌括》
编辑

痘疹原因胎毒成,發生須是待天行,如逢疫癘將行 候,須解湯丸最可憑。

痘疹之病,皆由父母胎毒蓄于命門之中。命門者,右腎相火也,為人身生化之本,故毒藏焉。如遇冬令溫和,陽氣暴洩,人則感之,觸動相火,至春夏生長之時,其毒乃發,傳染相似,是謂天行疫癘也。未出痘疹者,但覺冬溫,或天時不正,鄉邑痘瘡盛發,即當預防,宜服解毒之藥,如辰砂散、消毒保嬰丹、代天宣化丸,皆可用也。頻頻與之,使瘡疹之毒輕減,自然易出易收,無陷伏鬱遏留連之患,其辰砂散、消毒保嬰丹,代天宣化丸,以解時行疫癘之毒則可,或因父母精血不足者,或其人素有他疾者,或發熱之時別臟形證發見者,並宜兼而治之,不可徒使解毒,而竟忘其本也。如脾胃素弱者,宜以養脾為重,解毒次之,養脾丸服三之二,解毒三之一。如因父母奉養過厚,精血蓄毒素多,胎病者,宜二毒并解,以「遡源解毒湯」 ,代天宣化丸相間服之。

未病先知是上工,能言輕重吉和凶。不離氣色分清 濁,臟腑精微阿堵中。

經云:「上工治未病者,或望而知之,或聞而知之,或問而知之,或切脈而知之,是謂神聖功巧。」 瘡疹之毒,發於五臟,而心主之,故曰:「諸痛痒瘡,皆屬於心。」 心之華在面,吉凶輕重,可望見其氣色之清濁而知之。如青氣見者,此肝之色,肝木生心火,為實邪,宜先瀉肝,羌活湯主之;如赤氣見者,此心本經之色,為正邪,宜瀉心,導赤散主之。如黃紅氣見,口脣燥者,此脾之形色,心火生脾土,為虛邪,宜先瀉脾,瀉黃散主之。弄舌者,亦脾熱,以導赤散、瀉黃散合治之。如白色見,帶燥,鼻中乾,或清涕出者,此肺之色,心火尅肺金,宜瀉肺中之火邪,瀉白散加黃芩、山梔仁、天花粉、桔梗主之。如黑氣色見者,此腎之真臟色見,水尅火,為賊邪,不治。

預知瘡疹吉凶機,氣色都於面部推,年上山根尤緊 要,紅光可喜黯青疑。

五臟皆屬於面,左頰為肝,右頰為肺,額上為心,頦下為腎,鼻為脾。又目為肝之竅,鼻為肺之竅,口為脾之竅,耳為腎之竅,舌為心之苗。若未出瘡疹之先,面部諸位明潤者吉,暗燥者凶。又《相書》分山根為命宮,年上管疾厄,若二宮黃紅光晶者吉,青黑昏暗者凶,故二處尤緊要也。凡天行痘疹之時,傳染流布,男女大「小,有未出痘疹者,視其形色情性,可以預言輕重吉凶也。」 此吾家傳《祕訣》,賢於《命卜》遠矣。蓋五臟精華,皆見於面,而臟獨氣盛者,色亦應之。故肝氣盛者色青,心氣盛者色赤,脾氣盛者色黃,肺氣盛者色白,腎氣盛者色黑。但欲明潤,不欲枯槁,吉凶之兆,於此決矣。一觀其色,紅白明潤,與平日同,無改變者吉。如紅赤而太嬌,晃白而無采,頓然改變,異於平時者凶。又如額有青紋,目有赤脈,口有黑氣,耳有塵痕者,大凶之兆也。二觀其形,精神爽暢,動止便利,言語清亮者,無病也吉。如精神衰弱,動止遲留,言語低微,異如平時者凶。又原具壽相者吉。如有夭相,頭破顱解,項小不能任元,腳細不能任身,目無精采,或精露神,啼聲斷續,笑語無情,聰慧太早,肉浮骨軟者,凶之兆也。三觀其情性,未發熱時,忽生喜心,若與父母愛戀不忍舍者,及聞見怪異,言語妄誕者,凶之兆也。

發散為陽收斂陰,始終一氣自流形。試觀春夏多蕃

秀,纔到秋冬少發榮。

嘗論痘疹之證,乃人身中一陽之氣,始於發生,終於收斂,流行遞變,以致於盡。辟諸草木,春生夏長,秋實冬藏,皆此一陽之氣,自為始終者也。故治痘者,先要識得此氣,其來不可禦,其序不可紊,盡其裁成輔相之道,以左右民,然後謂之良醫也。所謂道者,明於陰陽,和於術數也。蓋天食人以五氣,寒熱溫涼,平也;地食人以五味,辛甘酸苦鹹也。天有陰陽,故溫熱為陽,而寒涼為陰;地有陰陽,故辛甘為陽,而酸苦鹹為陰。一物之中,亦有陰陽,故氣薄者,陽中之陽,厚者陽中之陰;味薄者,陰中之陽,厚者陰中之陰。清陽升浮,發腠理而實四肢;濁陰降沉,走五臟而歸六腑。所謂明於陰陽者,此也。至於立方之旨,如辛甘發散為陽,則用辛涼甘寒之劑,味雖陽而氣則陰也;酸苦瀉洩為陰,則用酸熱苦溫之劑,味雖陰而氣則陽也。氣味相和,陰陽相濟,必使陽毒之氣,順其流行之勢,而不失其遞變之序,始於春夏,終於秋冬,所謂和於術數者此也。今之醫痘者,辛甘溫熱之群聚,偏於陽而不知濟之以陰;酸苦溫涼之合同偏於陰。而不知濟之以陽。使痘毒之氣。有春無秋。有冬無夏。是皆昧於陰陽之理。不知術數之奧。以夭人命。醫云乎哉。

首尾汗下為不宜,尋常執著豈通醫。若分虛實能權 變,可奪乾坤造化機。

首尾不可汗下,古人必有所為而發,今徒拘執「不可汗下」 之言,設遇外感寒邪,腠理閉密者,其出不快,其發不透,不與辛甘發散之劑,寧無壅遏之患乎?又如大小便祕結者,不與苦寒洩利之劑,寧無脹滿煩躁乎?但察其虛實,與時權變,可汗即汗,可下即下,中病則已,勿過其制,然後謂之「通醫。」

痘瘡無病勿服藥,實實虛虛不可錯。幾多狂瞽昧經 文,壁上安鼠翻成惡。

痘瘡一科,自始至終,如無病者,不可服藥。古人云:「無病服藥,如壁中安鼠」 ,誠確論也。蓋治病之工,只有補瀉一法,果虛則補之可也。若元氣素厚,糓氣數強者,而復補之,則有實實之變,果實而瀉之可也。若元氣素薄,糓氣素弱者,而復瀉之,則有虛虛之變。如此之類,豈不為壁中安鼠者乎。今之業醫者,但思醫不用藥,何以為功而取利也?不論虛實,妄投藥餌,幸而中病,則大言以彰其功;一有誤焉,則掩飾其過,而推托於命矣。

痘疹傷寒疑似間,古人分證可相參,莫將汗劑先輕 試,發散惟令表裏安。

瘡疹發熱,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只見一經形證,若痘瘡則五臟之證皆見,如呵欠煩悶,肝證也;乍涼乍熱,手足梢冷多睡,脾證也;面燥腮赤,咳嗽噴嚏,肺證也;驚悸,心證也;骫涼耳涼,腎之平證也。如初發熱疑似之時,不可遽用發汗之劑,如麻黃桂枝湯類。蓋痘疹表裏俱熱,苟輕發汗,則腠理開張,表氣益虛,臟腑陽盛,其熱轉增,但以升麻葛根湯、人參敗毒散、羌活湯、參蘇飲之屬解之,使表裏氣和。凡瘡疹五臟見證,要察何臟之證為甚,即主其臟之毒多。如肝證毒多者,必發水疱,生瘙痒,成目疾。宜預解肝之毒,羌活湯加青皮、柴胡。肺證毒多者,必增喘咳,煩渴不止,手掐肩目、鼻面,宜預解肺之毒,瀉白散合甘桔湯加牛蒡子、天花粉。心證毒多者,必伏不起,譫妄飲水,煩哭咬牙,宜預解心之毒,導赤散加黃連、辰砂。脾證毒多者,必成灰白色,癢塌吐利,宜預保養脾胃,以解其毒,四君子湯、調元湯加白芍藥、防風、連𧄍。腎不見平證,耳骩俱熱者,死候也。痘瘡主治,解表、和中、解毒三法也。解表兼發散之義,使邪氣盡出於外,不使留伏於中,如防風、白芷、荊芥穗、升麻、葛根、柴胡、桂枝之屬。和中專主脾胃,兼助血氣,使裏氣常實,血氣不虧,助養痘瘡,以待其成,不致癢塌倒陷,如黃芪、人參、白芍藥、當歸、木香、陳皮之屬。解毒瀉火,涼血清氣,使毒邪有制,不為正害,如山豆根、大力子、紫草、連𧄍、黃連、梔子之屬。

痘瘡發熱疑似時,傷寒傷食莫辨之,試將解法真良 劑,入口能令解卻疑。

痘瘡發熱,與傷寒傷食相似,疑似之間,可以解發之藥服之。若是痘證,則痘子即出,不是痘證,則熱退而解矣。如證似傷寒者,面赤,柴葛敗毒散主之。證似傷食者,面黃,香蘇敗毒散主之。

始終清便自調佳,便溺阻艱事可嗟,腹脹喘煩多壅 遏,急施疏導解留邪。

痘瘡始終要小便長而清,大便疎而潤,謂之「裏氣和。」 若有阻艱,即毒邪留伏於裏,腸胃壅遏,不得運化,但見少有阻澀,須微利之。小便澀者,導赤散、五苓散、連𧄍湯。大便鞕,二三日不更衣者,柴胡飲子。

《良》膽導法:「大小便俱不通者,八正散,得利即止。如逡巡隱忍,不能早治,以致腹脹喘氣煩躁者,治無及矣,宜大利之」 ,三乙承氣湯,此救急之劑。

瘡疹為陽待熱成,微微發熱始和平,假如大熱身猶 火,解毒常教小便清。

瘡疹屬陽,非熱不能成就,故治不可盡除其熱。但微發熱不渴,大小便自調,此肌表瘡本之熱,非裏熱也。謂之「表裏無邪」 ,不可妄治。若身熱如火,瘡勢稠密,其毒必盛,宜解毒兼利小便,連𧄍升麻湯、連𧄍湯主之。

始終能食最為良,平日其人脾胃強。食少卻防中氣 弱,淹留引日變瘡瘍。

痘瘡始終以脾胃為主,故人能飲食者,氣血充實,自然易壯易靨,食少者,起發收靨,不能快易。治痘之工於食少者,必須詳審。若平日能食,今因痘出而食頓減,或咽痛飢欲食而不能,宜解利咽喉,甘桔湯加牛蒡子,或咽痛,或咽不痛,不飢不欲食,又看大便何如,大便鞕,此賴平日糓氣以為主,雖數日不便無妨,不可妄補以增內熱,亦不可妄解毒以損脾胃。大便一日一行,則內之糓氣有限,而氣血益衰,須用和中四君子湯加炙黃芪、木香、青皮不可。解毒者,脾胃虛也。大便瀉則裏虛,宜急止其瀉,四君子湯、黃芪建中湯、理中湯,並加訶子肉合肉荳蔻丸,或錢氏異功散、益黃散,甚則用陳氏木香散、異功散。此二藥太峻,非內虛瀉甚,不可輕用也。若向能食,一旦食減,不咽痛,但腹中滿或痛,此必傷食,以養脾丸、木香大安丸消導之,甚則以丁香脾積丸,原物湯下,以微利之。復食以四君子湯合勻氣散,或養脾丸調養之。

最宜安靜號「和平」,表裏無邪志自寧,忽然煩擾宜詳 審,外怕神亡轉悶昏。

痘瘡以安靜為貴,飲食坐臥如常,此表裏無邪,號曰「和平。」 忽然煩擾不安,多哭,宜審視瘡勢形色。如瘡起發光壯,不渴,大小便調,此瘡正發毒邪,散佈氣血。弸急而痛,謂之「痛煩」 ,不須施治,待膿成毒化痛止而煩去矣。如瘡正色,問之不痛,但覺心煩不安,此內熱也。心惡熱,謂之熱煩,以導赤散加梔子仁、麥門冬,或以牛黃清心丸,燈心湯下。如瘡紅紫乾燥,壯熱口渴,狂亂昏悶譫語,如見鬼狀者,「退火回生丹。」 如瘡瘙痒,此欲陷也。瘡乍見乍隱,此有伏也。目閉言妄,謂之神喪,不治。

痒塌方將倒陷時,急憑妙劑強扶持。空中痘出無番 次,損去多膿功可施。

痘瘡喜厚實堅牢,尖圓飽滿。若頂平皮薄色淡,忽然瘙痒損塌者,此脾胃弱,肌肉虛,欲變倒陷也,宜十全大補湯加防風、荊芥穗服之。外用茵陳熏法。如痘空中原無痘處復出,大小不一等,作三四番出,其破損處復加腫灌成膿,能食、大便調者可治。若痒不止,皮脫瘡乾,或利或大便祕,悶亂者,此已陷也,不可再治。

陷伏須分實與虛,莫於臨證更躊躇。死生倏忽如翻 掌,幽谷春回慶有餘。

凡痘疹內者不出謂之伏,外者復入謂之陷。陷伏之證,有實有虛。如大熱渴,大小便不通,煩躁譫語,妄有見聞,狂亂腹脹者,此實也。實者邪氣壅遏,侵蝕正氣,宜內服百祥丸、牛李膏,或宣風散、棗變百祥丸,外用水楊湯浴之,得利瘡出者佳,更以宣聖散、加味四聖散,並加燒人屎調之。如因吐瀉不止,渴喜飲水,腹脹手足冷,或寒顫咬牙者,此虛也。虛者,正氣虛弱,不能制伏邪氣,令得反覆,宜內服快斑湯合勻氣散、奪命丹,甚則陳氏木香散、異功散,外用水楊湯浴之,泄止瘡出者佳。更以十全大補湯加燒人屎調之。此上二證,並用神應奪命丹如法施治。瘡不出,反加煩躁,昏不知人者,死證也。大抵看痘之法,其出欲盡,出不盡者,伏也;其發欲透,發不透反平塌者,倒陷也;其收欲凈,膿潰皮破,收不乾凈者,倒靨也。陷伏之證,謂之逆證,非衝擊猛峻之劑,安能成起死回生之功哉!輕者奪命丹,甚者神應奪命丹。如倒靨之證,氣實者解毒內托散;氣虛者,調元湯加白芷、桂、防風、當歸主之。服藥之後,有三驗法,原「瘡先平後腫,以成膿者,一驗也;原瘡已乾,別於空中復出一層,起發養膿,但如正痘收靨者,二驗也;不腫不出,只變自利,下膿血者,三驗也。有此三驗者吉,無者凶。」

四時分治候須明,暑濕風寒不可輕。異氣莫教相觸 犯,致令翻變亂其真。

瘡疹發熱之時,其初發表解肌,四時各有主方。春用羌活湯,夏用五苓散,秋用參蘇飲,冬用五積散,四時通用人參敗毒散。又如春肝旺風木,主事調養之法,宜四物湯加防風、黃芩、木香、青皮、羌活,以折風木之勝,又以四君子湯加白芍藥、桂心以補。

脾之受制,相間服之。夏心旺熱,火主事宜黃連解毒湯,合天水散,以清熱火之勝,又以調元湯加麥門冬、五味子,以補肺之不足。秋肺旺燥,金,主事宜瀉白散合甘桔湯,加牛蒡子、馬兜鈴,以散肺中之邪,又以四物湯去川芎,加天麥門冬、天花粉,以潤其燥。冬腎旺寒,水主事宜五積散,以散表之寒,理中湯加炙黃芪、「木香、丁香,以勝裏之寒。」 此四時之治法也。如天有暴風,連日不止,恐有風邪,桂枝葛根湯。夏月盛暑,或非時之熱,人參白虎湯。冬月嚴寒,或非時之寒,四君子湯加桂枝、生薑。久雨濕盛,五苓散加蒼朮。此四候者,必瘡變色有異證,可依其法治之,苟無他候,不可妄治也,惟常服蟬蛻膏,蓋此方能禦風「邪,辟惡氣,透肌快斑疹也。」

治痘皆言要補脾,補中有害少人知。一朝陽盛陰先 絕,到此臨危悔卻遲。

痘瘡雖以脾胃為主,若果吐利飲食少者,四君子湯聖藥也。苟能食,大便鞕,此裏本實,復以四君子與之則為實,陽勝陰虧,不久而生變矣。況白朮燥津液,茯苓滲津液,氣盛血枯者,其遺害豈小小哉。

痘瘡脈候貴和平,胃氣悠長最要清,弦數浮洪為實 候,微沉遲濇是虛因。

痘瘡之脈,中和安平為貴,不可燥疾微小。故曰:「脈靜身涼者生,脈躁身熱者死。」 若陽病得陰脈者死。夫四時以胃氣為本,胃氣者,弦不弦、石不石也。故弦、數、浮、洪為太過為實,實者邪氣實也;沉、遲、微、濇為不及為虛,虛者正氣虛也,皆死候之脈,所以人無胃氣則死也。

痘逆證逆色脈逆,此候未聞人救得。但觀色脈有可 為,對病置藥須詳悉。

治痘之法,色脈為本,病證為標。若「痘逆如陷伏之類,證逆如煩躁悶亂,腹脹足冷之類,色逆如氣色昏黯,皮肉黧黑之類」 ,脈逆如躁疾鼓搏,謂之陽盛陰虛;沉微濡弱,謂之陰盛陽虛。四逆俱全,標本同病,表裏皆傷,不可治也。若只痘逆證逆,六脈調勻,五色明潤者,此標病本不病也,急治其標,以救其本,對病之藥,良工得之。

《怪痘辨生死訣》
编辑

怪痘者,乃逆痘之中最甚者也。形證不一,宜辨之。

痘子初出時,面、胸、手、足已見紅點,卻不起發,不成膿 水,隨即收斂。若加悶亂氣喘者即死,此內陷證也。若 無喘煩之證,名曰「試痘。」過五七日復發熱出痘者,其 痘必重。

痘子出現,三兩成叢,根腳堅硬成塊者,此名「痘母」,不 治六七日死。

痘子將出,身上有紅腫結硬處,似瘤非瘤,似癰非癰, 亦名「痘母」不治,三五日死。

痘子初出,便成血泡或水泡,隨即破壞,此名「爛痘。」不 治二三日死。

痘子出後,遍身都是空殼,不作膿水者,此名「空痘」,不 治八九日死不死者,亦發癰毒,難調。

痘子出現,起發之時,中陷乾黑者,此名「鬼痘」,宜用胭 脂水塗,勿使蔓延。若不急治,當靨不靨,乍起乍塌,多 作番次而出,綿連日久而死。

痘子出現,起發時,中間有痛如刀割者,叫哭不止,此 名痘疔,不治五六日死。

痘子起發時,枯燥不潤,塌伏不起,皮膚皺揭者,此名 「乾痘。」不治五六日,加煩滿喘急而死。

痘子起發時,皮嫩易破,摸之濕手者,此名「濕痘」,不治, 六七日痒塌而死。

痘子起發時,瘡色嬌艷,皮肉緋紅者,此名「嫩痘」,八九 日後不能成痂,痒塌死。

痘子起發養漿之時,瘡頭有孔,漿水漏出者,此名「漏 瘡」,五六日後痒塌死。

痘子膿水將成之時,其瘡自破,有孔而深,此名「倒陷」, 不治。

痘子將靨時,不能成痂,皮脫肉黑,此名「倒靨」,不治。 痘子將靨之初,不能成痂,皮肉潰爛,膿水淋漓者,此 名痘癩,能食生,不能食死。

《發熱證治歌括》
编辑

痘疹發熱似傷寒,證治分門不一般,疏解透肌斑毒 出,陰陽和暢少留連。

痘疹毒發於裏,陽氣熏蒸而熱,其證惡熱,喜露頭面,以溫涼之劑解之,使營衛疏通,陰陽和暢,毒由筋骨臟腑而達於肌肉皮毛,漸化而解之,不留逆,鬱遏於裏也。

發表時師少定方,古人專主「葛根湯,能通權變知增 損,何必多方立紀綱。」

治痘以葛根湯為主,今隨證立《增損法》於後,初發熱解表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風;口乾渴,內熱也,加葛根、天花粉、麥門冬。自利加條實、黃芩生用;嘔吐加半夏、生薑;腹中痛加木香、青皮、枳殼、山樝。

肉;腰痛加獨活、北細辛;頭疼加羌活、藁本、蔓荊子;驚搐加木通、生地黃、燈心;小便少,加木通、車前子、瞿麥;大便祕,加大黃;衄血加山梔仁、元參、生地黃;發熱三四日,熱甚不減,加解毒藥,大力子、連𧄍、紫草、桔梗;瘡不出,加防風、蟬蛻、荊芥穗、紅花子;眼痛,加密蒙花、柴胡、龍膽草;瘡出後太稠密,加人參、當歸、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風、桔梗。咽痛加桔梗。連𧄍;瘡乾,或帶紫,或色太赤者,血熱也,加當歸梢、生地黃、紅花、地骨皮、牡丹皮。瘡灰白色平陷者,氣虛也,加人參、黃芪、防風、木香、官桂。手足瘡不起,脾胃不足也,加防風、官桂、人參、黃芪。瘡太密,起發不透,又渴者,此津液不足,加人參、麥冬、天花粉。泄瀉者,裏虛也,加人參、白「朮、訶子、白茯苓。」 「瘡不著痂者,濕熱也,加防風、黃芪、官桂、白朮。」

解表升麻湯最良,紅斑雖見有何妨,時師膠柱無通 變,纔見紅斑不敢嘗。

古人謂「但見紅點便不可服升麻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 此蓋為痘疎毒少者言,後人不達立言之旨,遽謂「凡出痘子纔見紅點,真不可服」 ,殊不知升麻葛根湯四味,乃發表解毒、疏通血氣,升降陰陽之劑,痘出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潤之,鬱者疏之,過者平之,陰精不衰而陽毒不亢也。苟謂痘疎毒少者。雖他藥不可服。況葛根湯乎。

痘疹未形先發熱,吉凶輕重何如別。熱微毒少吉堪 言,熱甚毒多凶可決。

痘疹熱氣甚者,其毒必多,痘出自密,宜連𧄍升麻湯,或如聖湯、解毒快斑湯,並合代天宣化丸主之。或有熱微,痘出反密者,其人必口燥渴,脣焦裂,小便赤少,大便祕,身雖不大熱,卻蒸蒸然此毒深熱亦深,故表不大熱而裏熱也,宜急解之,柴胡飲子。或有熱甚,痘出反疎者,其人必不渴,脣潤,目無赤,脈大小便調,身雖大熱。但熇熇然。此毒淺。熱亦淺。故表熱裏氣和也。只以升麻葛根湯。

發熱大渴熱在中,舌燥脣焦毒氣攻,莫比尋常些小 渴,養陰解毒有神功。

此心經出痘證也。痘疹發熱,有小渴者,但與陳廩米作湯飲之。若大渴嗌乾,脣焦舌燥,此心火炎上,腎水不升,毒火妄蒸,血枯液耗,宜急解之,葛根解毒湯大劑飲之。不止,更加黃連以瀉心火之有餘,黃蘗、知母以滋腎水之不足。舌潤則生,舌如芒刺則死。蓋舌乃心之苗,少陰之脈,榮於舌也。如發熱自利而渴者,此「津液不足也。黃芩散加人參、白朮、麥門冬主之。」

熱時腹痛陣難禁,臟腑之中毒氣侵,發散疏通如痛 減,切防陷伏變非輕。

此脾經出痘證也。《訣》云:「發熱肚中痛,斑瘡腹內攻,發多防不透,發少更防癰。」 可見瘡疹腹痛,乃惡候也。凡發熱腹中便痛者,此毒氣內攻也,宜發表疏裏,桂枝大黃湯主之。若原無腹痛發熱,二三日後,大便不通而痛者,此燥屎與毒相并而痛也,膽導法、宣風散擇而用之。有譫妄狂亂者,內服退火回生丹,外用膽導法。原無腹痛,或因飲冷水而痛者,此冷痛也,理中湯加桂心。或因多食而痛者,此食積痛也,微則木香大安丸,甚則承氣湯、丁香脾積丸,原物湯下。已上俱可下者,若脾胃素弱之人,不可與下,反傷脾胃,宜補中益氣湯主之。原無腹痛,自利後痛者,此虛痛也,黃芪建中湯加木香、青皮。發熱自利,又腹痛者。此亦毒也。黃芩湯加木香、青皮,或化毒湯主之。如瘡乍出乍隱,此伏也。七物升麻丸。瘡出盡者,再以「神應奪命丹」 大發之。瘡不出者勿治。

發熱腰痛最可訝,膀胱傳腎變凶邪,急宜解散陰中 火,莫待流殃卻痛嗟。

此腎與膀胱二經出痘證也。痘瘡初發熱便腰痛,其後多不可治之證。蓋由膀胱傳入於腎,乃陷於至陰之下,而不得升伏於骨髓之中而不能出,故瘡疹歸腎者死。但覺腰痛,便急發散,令毒化解,復出於太陽而行順道也。人參敗毒散,或五苓散加獨活、細辛主之。

腰痛雖云大不祥,女輕男重更消詳,未婚可許真元 固,已娶堪憂相火狂。

《經》曰:「腰者,腎之府也,乃人身之樞紐,諸骨之根柢。痘疹腰痛,最為大忌,陽道常饒,陰道常乏,故男重女輕也。」

惟有斑疹能作搐,要識病源屬肝木。木能勝脾又歸 心,風火相爭多不足。

此肝經出痘證也。以導赤散加辰砂末,與瀉青丸合而治之。如再不止,小便利者可治,以導赤散送下牛黃清心丸,或紅粉丸。小便不利者勿治。其有不作搐,只多叫哭者,肝熱也,目必直視,瀉青丸目

不直視。燥渴多哭者。心熱也。導赤散加黃連、梔子仁主之。

發熱吐利如併作。上下毒出無壅遏。三焦火邪熱中 求。日久不休脾胃弱。

此脾胃二經出痘證也。疹瘡發熱吐利,非寒證,如欲止之,自利者,黃芩湯。吐利者,黃芩加半夏湯。吐者,茱連散、橘皮湯。更詳審吐利所出之物,如吐酸水者,利色黃或青綠者,其氣臭者,皆熱也。若吐清淡之水,利下清白不臭,未可作熱治之,乃內虛也,四君子湯加訶子肉、益黃散。利久不止,四君子湯送下肉荳蔻丸。

發熱譫妄如見鬼。神識不清毒在裏。鎮神解毒以平 期。一向不休病不起。

此純陽無陰之證,不可治也。須審發於何臟,如「目直視,手尋衣領亂捻物,此發於肝為亡魂。」 悶亂喘促,手捻眉目鼻面,此發於肺為亡魄。上竄咬牙,多叫哭驚悸,或不能言,此發於心。為喪神困睡,手足瘈瘲,不思飲食,此發於脾為失意。目無精光,畏明,欲墜下而縮身,此發於腎為失志。故曰:「真臟見者不治。」 或發熱時無此證。因大便祕結卻有之。此內熱也。先以三黃丸膽導法解利其熱。後以導赤散送下牛黃清心丸。或粉紅丸。以鎮其神。病已者可治。連作不已者不治。

身上蒸人手足厥,曾多吐利脾虛怯。補中發表要兼 行,莫向人前浪饒舌。

此純陰無陽之證,先以黃芪建中湯加防風、羌活,或四君子湯加黃芪、桂枝、防風以發之,發後以四君子湯加黃芪、白芍藥、當歸、桂心,以補脾胃、養氣血,而助痘瘡之成就也。

發熱之時血妄行,不知何道血先奔。但從鼻出宜涼 解,別道來時可痛心。

此火刑於肺,鼻為肺之竅,宜瀉火涼血清肺。以「黑參地黃湯調鬱金末,加茅根自然汁,磨京墨汁飲之」 ,衄止者佳。衄出不已者,勿治。若從口出者,從大小便出者,皆卒死之候。

晝夜如蒸熱不已,消詳內外分調理。假如咽痛食難 嘗,急解咽喉無後悔。

此心火亢甚,脾土益燥,為失其常,宜消詳表裏證候以施治也。如口燥渴,目赤脣焦,大小便不利,此表裏俱熱也,雙解散、柴胡飲子、膽導法。如咽喉痛,甘桔湯加牛蒡子,或射干鼠粘子湯加桔梗,使咽喉爽快,胸膈開豁。失今不治,他日咽喉閉塞,水入則嗆,糓入則嘔,暴啞失聲,悔之莫及。

發熱渾身汗漐漐。陰陽和暢宜沾濕。熱從汗減毒從 出。汗瀉不休須早治。

痘疹發熱,若汗大出,則陽氣暴泄,陰氣反弱,痘必難發難靨,宜急治之,調元湯聖藥也。熱甚汗泄者,當歸六黃湯主之。

壯熱惡寒形似瘧。邪正交爭營衛弱。莫將寒戰妄猜 疑。發熱何曾聞此惡。

如初發熱時似瘧,以柴葛桂枝湯加黃芪主之,瘡出即愈。不可錯認作寒戰,妄投陳氏辛熱之劑以誤人也。

發熱之初便咬牙,心肝熱壅勢堪嗟,早分形證施方 法,莫向東風恨落花。

痘疹咬牙,乃惡候也。如發熱之初,多呵欠煩悶咬牙者,肝臟風熱也,羌活湯。目上竄咬牙者,心臟熱也,導赤散。不可妄用,陳氏辛熱之劑。

發熱之時喘息頻,喉中涎響勢堪驚。急宜解散真高 火,勿使炎威爍肺金。

此肺經出痘證也。毒火內蒸,上熏於肺,肺焦葉舉,所以喘息而涎響也。火鬱則發之,宜「青金散火湯主之。若眼閉口張,肩息足冷者,不治。」

未發痘瘡先發癰,根窠堅硬色鮮紅,此名「痘母休輕 視,縱有《靈丹》也不中。」

此乃逆證也。十發九死。「《真人》解毒湯」 以主之。

發熱時辨生死訣 编辑

一、發熱三日之內,用紅紙條醮麻油點火照心窩間, 若有一塊紅者,或遍身有成塊紅者,八九日後決死, 勿治。

一發熱三日之內,遍身一齊出紅點,如蠶種樣,摸之 不碍手者,決死勿治。 一發熱三日之內,腹內大痛,又腰痛,及痘出乾枯,亟 痛不止者,決死勿治。

一、發熱三日之內,面上有一片紅者,色如胭脂,六日 後決死,勿治。

一、「發熱三日之內,不問口鼻大小便,但出血者,三日 內決死,勿治。」

一、「發熱三日之內,妄見妄語,昏不知人者,三日後決 死,勿治。」

一、「發熱三日之內,腹脹而痛,大叫不止者,三日後決死,勿治。」

一、發熱三日之內,其熱忽退,煩躁悶亂,坐臥不安,外 雖清涼,內卻熱也。若見悶亂腹脹、手足冷,氣喘者,即 死勿治。

《出見證治歌括》
编辑

熱蒸三日痘見形,此為常候不須評。過期不及多乖 氣,論治先分虛實因。

痘密者,以和中解毒之劑調之。如纔發熱一二日間,痘疹便一齊湧出者,此表氣虛,營衛弱,腠理不密,肌肉不實,不能約束於外,使毒火衝擊,故出太驟也,宜用實表之劑,可以無痒塌,無潰爛,實表解毒湯主之。如發熱四日,至五六日後始出者,此裏氣虛,不能驅逐其毒,使之即出,而毒邪得以留連停伏於臟腑腸胃之間。宜先用托裏之劑。令其快出。次以和中之劑多服之。可以無伏無陷。無倒靨。托裏宜「托裏快斑湯」 ,或「十宣散。」 和中宜四君子湯加黃芪。或調元湯合勻氣散主之。

發熱微微報痘疎,未曾起發早先收。此名試痘休空 喜,一湧齊來甚可憂。

痘有身無大熱,報痘又疎。三五日後痕跡不現者,此名「試痘」 ,不可悮作輕看。再過三五日忽作大熱,其痘一齊湧出,此有險逆二證,宜審治之。

瘡出遲遲有數般。皮膚閉密屬風寒。內虛自利須分 辨。毒伏三焦治卻難。

痘瘡應出不出,其證有頭痛,四肢拘急,偎倚蓋覆,常惡風寒,此類宜發之。氣強者用雙解散。氣弱者用參蘇飲或惺惺散。或內虛者,脾弱食少,宜用補脾之劑,加行氣發表藥,四君子湯、調元湯,並加木香、青皮、黃芪、桂枝。或臟腑自利,宜用溫裏之劑,黃芪建中湯、益黃散,並與奪命丹合進。利未止,荳蔻丸合進。蓋裏溫則氣不消削。氣不消削則不陷伏矣。若依上法分治。猶不出者。此毒壅伏於三焦。不久而變生焉。

數日蒸蒸出不齊,欲行疏發竟生疑,按方加藥觀瘡 勢,表裏平和痘本稀。

愚按:古方用發表者,升麻葛根湯輕劑也,惺惺散重劑也,謂微發。謂加藥者,或先用輕劑,後用重劑,或只用本劑,先小少飲之,後漸加大多飲之,非謂於本方之外,再加辛熱大發之藥也。

應出不出卻如何。發表和中良驗多。腹脹屎鞕煩躁 甚。通腸解毒救沉疴。

凡痘疹過期,應出不出者,或因外感風寒,依上發表之法;或因內虛泄瀉,依上「和中之法。如猶不出,快熱反甚,大渴,腹脹滿,大便鞕結不通,煩躁不安者,此毒邪壅伏於內,三黃丸、柴胡飲子擇而用之,甚則三乙承氣湯主之,並用膽導法。」

痘出常須令氣勻,更宜和煖氣如春,氣勻出快無壅 滯,偏熱偏寒氣不行。

《張氏從道》云:「瘡痘氣勻即出快,蓋氣勻則營衛無滯,勻氣之藥如桂枝、防風、荊芥穗、薄荷葉,所以行在表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發表之劑多用之;木香、青皮、枳殼、木通,所以行在裏之氣而使之無滯也,故凡和中之劑多用之。」

瘡出熱退毒已盡,蒸蒸不減毒尤甚。番次常出漸加 多,外邊只怕乖形證。

痘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𧄍升麻湯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加升麻,或東垣鼠黏子湯。服湯之後,瘡或不出,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熱若不減,瘡漸加多,再消詳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柴胡飲子;小便不利,連𧄍湯;大小便俱不通,八正散。自利者,黃芩湯加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表裏氣和毒解矣。如更加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乖之證勿治。

出現先於面部中,其間凶吉妙難通。遶脣夾頦方為 吉,額角眉心總是凶。

如先在脣四畔出者,或兩頤出者吉。蓋太陽之邪下傳陽明,陽明者,胃與大腸積陳受污,氣血俱多。又口為水星,頦頤屬腎水,火為水制,不能作虐也。如在額角眉心先出者凶。蓋太陽足壬、膀胱水,手丙、小腸火,丙火獨旺,不受壬水之制,其毒并於膀胱之經而先自病,膀胱多氣少血。又正額屬心火,火不務德,妄行「無忌,心為君主之官,主危則十二官皆危矣。凡起發成漿結痂,亦如此論。」

頭面呼為元首尊,咽喉緊隘譬關津。莫教瘡子多稠 密,鎖項蒙頭總不應。

痘瘡之出,最要頭面稀少頸項無,方是吉兆。若頭面多者,謂之蒙頭,諸陽獨亢,五官俱廢,神明失守,精華自萎。《經》云:「神去則機息,氣止則化絕」 者此也。頸項多者,謂之鎖項,內者難出,外者難入,上者不

升下者不降。《經》云:「一息不連則機緘窮,一毫不續則霄壤判」 者,此也。故皆不治。又五心有痘者重,謂心窩及兩手兩足心也。即勞宮、湧泉二穴。

胸前頭面總宜疎,手足雖多不用憂,若是遍身都密 甚,卻愁氣血不能周。

若頭面、胸、項、手足,稠密瑣細一樣者,卻愁氣血衰微,脾胃微弱,不能周流灌注,起發不透,收靨太遲,而生他變矣。

最宜磊落痘如珠,偏怕相黏聚作堆,蠶殼蛇皮生不 久,蚤斑蚊跡死相隨。

凡瘡痘之出,如黏聚成叢,模糊作塊,不分顆粒,恰如紅瘤,雖只一二處,未可言疎,此謂之「伏」 ,出未能盡。若待後者再出,則先者或陷而復隱,或癢而俱潰,成壞瘡矣。此猶淹延引日,久而後斃。若如蠶之殼,如蛇之皮,此氣至而血不榮也,謂之「乾枯」 ;如蚤之咬,如蚊之嘬,此血至而氣不充也,謂之「陷伏」 ,不能引日,奄忽而死矣。

初出形來艷色嬌,定知皮嫩不堅牢。溶溶破損添愁 緒,個個成漿喜氣饒。

瘡痘初出,與未病時皮色一般者善。若瘡太赤,根下皮色通紅,此血熱氣不能管束也,後必起發太驟,皮嫩易破,癢塌而不可救,宜急解血分之熱,四物湯加升麻、地骨皮、紅花、紫草,或消毒飲、活血散合而飲之。待色少淡,急補氣分之不足,四君子湯加黃芩、防風、木香,或調元湯、參苓白朮散合而飲之,仍用血氣二分。相間而服。若成漿不破損者吉。服藥不效。反增瘙癢者命也。

最怕頭焦烏焠焠,更愁皮嫩水溶溶。膚中寒粟工知 避,皮上針頭治罔功。

痘瘡初出,若毒凝血聚,則遂成黑色。今頭焦黑者,乃榮血不能流行內外,毒氣壅遏,此證甚危。其人必大小便祕,喘急煩躁,宜用柴胡飲子、當歸丸、通關散、三乙承氣湯,看輕重緊慢用之,以解裏之急。得利後,以紫草飲、加味四聖散,調無價散,以解表之毒,仍用胭脂塗法,瘡變紅活,以漸起發者吉,若更乾黑者凶。《莊氏云:「斑瘡倒靨而黑色者,謂之鬼瘡」 ,痘子賴氣以束之,脾胃強,氣實則肌肉厚,皮膚堅。今痘皮嫩薄,溶溶如淫濕之狀,乃脾胃氣虛,其人必少食或自利,宜用十全大補湯去生地黃,加防風、白芷,外用天水散,蜜水調拂瘡上,以解表之濕熱。瘡若起發成漿者吉,漸變癢塌者凶。聞人氏云:「痘瘡發癢,深為可慮,能調和愛護,勿令有此,乃為上策。痘子初出,不成顆粒,但脾胃間濟濟簇簇,如寒風粟子之狀,或雖出,形與針頭相似,稠密無縫,此皆惡候,良工避之,勿與治也。」

痘瘡初出解咽喉。喉痹咽瘡毒火饒。祇恐後來封管 籥。錯喉聲啞治徒勞。

凡痘發熱初出之時,預解之,用甘桔湯加牛蒡子。甚者,東垣涼膈散加牛蒡子,令毒火解散,不停留於咽喉之間,致生他變也。如兼口舌生瘡,齒搖齦腫者,宜甘桔湯合黃連解毒湯加牛蒡子。水漿不入者,射干鼠黏子湯加桔梗、荊芥穗、山豆根。

若恐斑瘡入眼中,古方護目有神功。眼多眵淚睛多 赤,急瀉心肝免毒攻。

痘疹方出之時,使不入目,以神應膏塗眼四周,或只胭脂取汁塗之,或傅以水調黃蘗末,或以白芥子末水調塗足心。若眼中流淚,或多眵,或月中紅赤,宜洗肝明目散加蟬蛻。

痘瘡只出一般奇,夾疹夾斑都不宜,消疹化斑令毒 解,若還不解勢傾危。

疹由心熱,斑由胃熱,宜急解毒。消疹用黃連解毒湯合消毒飲,化斑用人參白虎湯合消毒飲,或只以升麻葛根湯。夾疹者加防風、荊芥穗、木通、麥門冬、黃連,夾斑者加石膏、人參、大青、黑參、淡竹葉。如疹散斑解,現出正痘,疎密停勻者吉;痘被斑疹夾雜不能起發者凶。

熱病相傳發泡瘡。須臾周匝盡成漿。見而便沒為膚 疹。相類斑瘡折後殃。

聞人氏云:「傷寒熱邪在表裏,未能出汗,或當汗不汗,熱鬱於肌膚,故發泡瘡,色白或赤如火丹頭作漿白膿者輕,根下紫色隱隱在肌肉者重,甚者五內七竅皆有之,其形亦如痘,小兒肌肉嫩薄,尤多此證,非正瘡痘也。」 又云:「六腑屬陽,有熱則易出,是以作膚疹,一出即遍滿肌皮之上,如沸瘡疱子,見而便沒,其所受」 氣淺故也。五臟屬陰,有熱則難出,其為痘瘡,在肌肉血脈之間,必先發紅斑,而後如痘,故名「瘡痘」 ,其所受氣深故也。大抵暴熱而便出者必膚疹,久熱而難出者必是正瘡痘,膚疹非正瘡痘也。

發熱紅斑出復收,曾將形證細推求,若無變證與他 苦,折過天瘡不用憂

痘乃胎毒,人不能免。近見有出紅斑者,數日盡收,痘亦不出,更無伏陷惡痘,癰疥餘毒。自後痘瘡再不出者,蓋受毒甚微,故平生只見一病。

熱盛從來出亦難,平和湯劑解煩冤。莫將辛熱輕催 併,猛虎何當有翼添。

瘡痘斑點未見之時,惟當用和平藥,如升麻葛根湯、參蘇飲、東垣鼠黏子湯、惺惺散等解利之。或有不問虛實,便以辛熱之劑大發之。若是本實之人,熱毒彌蔓,營衛閉塞,裏毒甚者,大便不通,小便如血,是謂鬱毒不散,毒氣無所從出,反攻臟腑。表毒盛者,瘡凹而不起,遂成倒陷,或為潰爛,或為癰瘡。當此之際,不能解利,至於斃者多矣。用消毒飲、柴胡飲子,得毒氣解散,營衛流通,瘡子將自起矣。

瘡子依稀略見形,渾身瘙癢苦難禁,皮膚拂欝宜疏 解,莫作肌虛一類評。

凡痘瘡初出之時,便身癢,爬瘙不寧者,此毒火留於肌肉之間,應出不出,游散往來,故作癢也,桂枝葛根湯加荊芥穗、牛蒡子主之,不可作肌肉虛癢也。

夾斑夾疹利清水。妄見妄言摸牀被。煩渴脣裂眼珠 紅。不遇明醫病不起。

此險痘也。夾斑夾疹,眼紅脣裂者,表熱也。「煩渴利清水,妄見妄言,循被摸牀者,裏熱也。其利清水者,內有燥屎,所飲之水,自腸中滲泄而下也。『譫妄摸牀,神識不清也。表裏俱熱,不與發表攻裏,其病難痊,雙解散加芒硝主之』。」 若增悶亂足冷,腹脹氣喘,決不可治。

發熱過期痘未彰,紅斑隱隱肉中藏。忽然大汗人昏 倒,冒痘誰知是吉祥。

凡發熱至五六日,痘應出不出,以燈照之,只皮膚中隱隱有紅點,其人色脈平和,精神爽暢,雖煩不躁,雖渴不消,雖腹痛而不苦,雖便實而不鞕,忽然眩冒大汗出者,此名冒痘證也。毒氣一齊從汗而出,再無壅遏之患,乃吉兆也。

出痘時辨生死訣 编辑

痘出時心腹大痛不止,口中出臭氣,瘡出紫黑色黯 者,決死勿治。

痘出色白,皮薄而光,根窠全無紅色,或根下帶一點 紅,三五日後如菉豆樣,此痘決不能成膿,只成一泡 清水,抓破即死,勿作好痘治之。

痘出色紅帶艷,皮肉盡紅者,必不能成膿,癢塌而死, 勿治。

痘出瘡頂焦黑,根窠枯燥者,必不能起發,四五日死, 勿治。

痘出全不起頂,如湯潑及燈火焠者,六七日後決癢 塌死勿治。

痘出都是紫黑血泡者,即死,勿治。

痘出不快,乍見乍隱,口鼻血出者,即死,勿治。

痘出就是「清水」,皮薄腳大紅者,五六日後癢塌而死, 勿治。

「應出不出。」只見紅斑如蚊跡者。即死勿治。

痘出都是空殼,不成膿水者,即死勿治。

痘出便是黑斑,如痣大,又肌肉有成塊黑者,即死,勿 治。

痘未出,胸背手足後有一塊紅腫如癰者,即死,勿治。

起發證治歌括 编辑

五六日間起發時,俗師計日豈曾知。不分虛實論輕 重,偏執方書只補脾。

痘瘡之證,時師不知虛實補瀉之理,但於起發之初,便用補脾,果內氣不足少食者,用之允當。若內實便祕能食,寧不黨邪為惡乎。

大抵瘡標只要稀,毒輕瘡少不須醫,若逢稠密毒邪 甚,解毒和中早燭機。

此以下專言險逆者之證治也。

幾多先密後稀疎,更有先疎後密稠。不是良工曾見 慣,他將怪變問師巫。

瘡痘有先密後疎者,此夾斑夾疹也。初出一片紅點,斑疹相雜,難以分辨,至起發時,斑疹盡散,惟痘獨在,故先似密而後實疎也。有先疎後密者,輕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故先似疎而後漸密,此順痘也,吉;重者初出時,只面上胸前有三五處,顆粒模糊,根腳腫硬,待至起發,則一齊湧出,故先雖疎而後尤密,此逆痘也凶。

先後大小盡出齊,以漸起發適如期,尖圓紅活都光 壯,表裏無邪福所歸。

此表裏無病,大吉之兆。

起發如期貴適中,太遲太驟類成凶,誰知驟發亦驟 陷,發若遲時毒復壅。

瘡子起發,只以出勻為期,不可拘定日數,瘡出以漸,其發亦以漸,謂之「適中。」 若一齊湧出,便皮肉虛腫,一齊掀發者,此表氣虛,毒氣奔潰而出,表虛不

能收斂,必生癢塌,或成潰爛,急宜救表,十宣散調無價散,活血散合消毒飲,相間服之。若出已盡,當起不起,或起不透,此裏氣虛,毒氣留伏,壅遏而不出,必增煩躁,腹滿喘促,或後為癰毒,急宜救裏,十全大補湯合勻氣散,或參苓白朮散調無價散服之。

痘子而今出已勻,可知形狀重和輕。莫將湯液求奇 中,治不乖方《藻鑑》明。

變輕變重轉移間,莫道人為不勝天。堪笑愚夫多不 曉,空談氣數蓋前愆。

痘瘡起發辨形色。「人身之中惟氣血。虛實寒熱此中 求,仔細消詳行補瀉。」

痘形長大而色枯燥者,此氣至而血不榮也,宜四物湯加人參、麥冬。色紅潤而形平陷者,此血至而氣不充也,宜四君子湯加黃芪、官桂、川芎。形平陷色枯萎者,此氣血俱不足也,宜十全大補湯合無價散主之。色灰白者氣虛也,四君子湯加黃芪、當歸、官桂。色紅紫者血熱也,四物湯加紅花、地骨皮、牡丹皮。

起發遲遲頂又平,色多灰白氣虛論,紫紅血熱須清 解,枯萎還從不足云。

凡痘瘡起發遲滯,頂平色灰白者,氣虛也。其人平日少食,脾胃不足,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官桂,十全大補湯去地黃加木香主之。如曾有吐瀉,以致氣弱者,四君子湯合益黃散主之。瀉未止者,四君子湯吞肉豆蔻丸,甚者,陳氏木香散主之。若紅紫色掀腫者,血熱也,四物湯合消毒飲加紅花,外用胭脂塗法解之。「乾枯者。血虛也。四物湯加人參麥冬地骨皮。外用胭脂塗法。」 水楊湯浴法。

痘瘡起發視根窠,紅活充肥血氣和,若是乾枯青紫 黯,急宜養血莫蹉跎。

起發之時,如雖起發,乾枯無水,謂之「不肥澤」 ;帶青紫色黯,謂之「不紅活。」 其變為黑陷,乃血虛也,四物湯加人參、麥冬、紫草、紅花,間進調無價散,或吞奪命丹,外用胭脂塗法。

漸長尖圓厚且堅,其形光壯色紅鮮,氣充血旺無虧 欠,平陷浮囂氣不完。

起發之時,如雖紅活頂平中陷,不成尖圓色嫩皮薄,不能堅厚,其變為癢塌,為留伏壅遏,乃氣虛也。四君子湯合勻氣散加黃芪、官桂,或人參白朮散加黃芪、官桂、防風,或調元湯加官桂、防風、白芷、荊芥穗,十全大補湯去地黃加防風、白芷,或十宣散,皆可選用。若瘡皮薄,色嬌嫩,淫淫如濕者,此氣不勝血,宜補氣涼血,四君子湯。四物湯去川芎、地黃,加黃芪、官桂、防風、荊芥。如浮囊虛起,殼中無水者,此氣不依血,血不附氣,其變為癢塌,為癰腫。十全大補湯去白朮,加大力子、連𧄍、防風、燒人屎。

四圍沸起陷居中,胃氣虧虛發未通,外白中心成黑 點,是名鬼痘急宜攻。

痘瘡四圍沸起,中心平陷者,此有二種:有血化成水,四圍高起,心中略低凹者,俗呼為「茱萸痘」 ,此中氣不足,發未透徹故耳。能食者,至養漿之時,盡充滿而起矣。不能食者,宜扶中氣,人參白朮散主之。有四圍沸起,中心落陷無水,猶是死肉,其形如錢,宜急攻之。若待漸變黑點,不可為矣。此名「鬼痘」 ,四君子湯合九味「順氣散」 ,加燒人屎,或紫草飲或紫草飲子連進服之,外更用胭脂塗法。

中心凸起四沿平,外黑裏紅一例論。此是表邪多壅 遏,疏邪發表令調勻。

瘡痘起發,有中心凸起,四圍乾平無水者,或裏紅外黑者,此由平日感受風寒,皮膚堅木,以致痘毒鬱而不散,宜桂枝葛根湯、十宣散以散表邪,外用水楊湯浴之。

發時磊落最堪誇,三五黏連便不佳。若是糊塗成一 塊,切防瘙癢又來加。

如痘彼此相串,皮腫肉浮,或於本痘四傍旋出小痘,攢聚胖長,漸成一塊,此候最重,宜以快斑湯合消毒飲加燒人屎服之。更宜禁忌,以防觸犯。

自此常宜大便堅,如常調潤更清安。莫將湯劑輕試 用,偏熱偏寒變易生。

痘瘡自起發之後,大便常宜堅實,不能食者,聽其自便,賴舊糓氣為養,至四五日後,則膿化毒消,解利之劑可用也。能食者三日後不通,不腹滿,不裏急後重,則亦不必攻之,可用膽導法導之。不通以當歸丸微令潤通,使氣道升降,無壅遏之患,不可妄下。

其人能食素脾強,大便雖溏也不妨。切莫湯丸偏峻 補,反增裏熱作餘殃。

忽然暴泄勢堪驚,毒入大腸亦有因,勿待內虛成倒 陷,上工治病貴能迎。

如起發之時。忽然泄瀉。此宜急止之。恐腸胃虛真。

氣脫也。須辨冷熱虛實,如瀉而手足冷,面色青白,瘡不紅綻者,冷證也,理中湯及豆蔻丸、益黃散,甚則陳氏木香散、異功散皆可用也。瀉下之物,黃色酸臭渴,手足心熱,面赤,瘡紅綻掀發者,熱證也,黃芩湯、五苓散主之。脾胃怯弱,精神漫而不食者為虛,當溫養之,益黃散。身熱中滿,渴而不食者為實,當清利之,五苓散。其人或臟氣自脫,或因服寒藥,致令瘡毒陷入大腸,瀉下如豆汁,或便膿血,或便黑汁,口內臭氣,脣焦目閉,加腹脹者。必死之證。

起發時常驗手足,發如不透多翻覆。此宜脾胃弱中 求,尚怕差遲作癰毒。

痘瘡起發,脾胃素弱者,手足上瘡常發不透,以補脾為主,快斑越脾湯。如不令透,其後手足必作癰毒。又手足瘡痘,多發水疱者,此肝乘脾也。先瀉肝,羌活湯加柴胡,後補脾,人參白朮散去葛根加官桂。如見而復隱,起而復塌,色紫黑者,此腎乘脾,不可治。

頭面斑瘡總屬陽,升生浮長類相當,微微漸腫瘡紅 潤,驟腫瘡平可預防。

頭面瘡疹,黏連通串,模糊成餅者,必要紅活潤澤,以快斑湯、消毒飲合而飲之,或消毒化斑湯以解其毒,更以甘桔湯加牛蒡子相間與之,以利咽喉,寬胸膈,令飲食無阻也。又以神應膏護目。若灰白青黃乾燥,瘡面膚起者,皆死證也。凡痘將起發,頭面預腫者,此時行疫癘之氣,名「大頭瘟」 ,其毒最酷,急用羌活救苦湯解之。

起發之初未試漿,口脣瘡色早焦黃。如斯惡候無人 識,待得收時作禍殃。

口脣者,脾之外候。人以脾胃為本,不宜受傷。如初發熱,脣焦裂者,此毒發於脾,便宜解之瀉黃散。不知早治,痘子之出,叢集於脣,及至起發,其瘡先熟,內帶黃漿,此惡候也。待諸痘成漿,此瘡已靨,脣破揭脫,漸變嘔食嗆水,昏睡而死矣。

起發瘡頭帶白漿,不分何處便非祥。謾誇國手移天 力,空自叨叨說驗方。

瘡起發頭,便帶白漿。不分何處,並非佳兆。不特口脣然也。

出形未定先涵水,起發之初便戴漿,膿水未成收靨 急,不堪有此命終亡。

最愛尖圓成個個,惟憎堅硬作堆堆。非瘤非核非癰 腫,怪事令人嘆幾迴。

凡痘瘡顆粒叢聚,根窠堅硬者,乃氣血凝滯,肌肉敗壞,而毒氣鬱積,逆痘也。「瘤」 者,丹瘤也,似瘤之紅而不痛。「核」 者,結核也,似核之堅而不動。「癰」 者,癰疽也,似癰之腫而不潰。此榮血不流之病,十無一生,不出四五日,必瘙痒悶亂而死。

起發渾如湯火傷,粘連成泡水洋洋。皮膚潰爛「《真元》 散,鶴唳猿啼到北邙。」

凡痘瘡初出,細密模糊,不成顆粒,至於起發之時,盡成大泡,清水虛洋,此衛氣不斂之病,逆痘也。不出二三日,皮脫肉乾,悶亂而死。此上二證,須於出現起發之時候之,若到成膿,則無及矣。

起發一齊如錫面,皮膚浮腫形容變。其人能食乃為 佳,食減氣虛作凶斷。

痘瘡起發無復,顆粒模糊串連不紅活,帶灰白色,面上浮腫如錫餅形,此惡候也。能食者吉,不能食者凶。

熱有大小治不同,古人取譬似蒸籠。不知邪氣分深 淺,妄治何能得適中。

發時痛癢是何因,痛實癢虛理自明。大凡痛者終多 吉,諸癢曾無一吉云。

痘瘡起發痛者有二:一則毒邪欲出,氣血隨之,肌肉弸急而痛,九味順氣散合活血散主之;一則皮膚厚,肉裏密,為外寒相搏而痛,桂枝葛根湯主之。身癢亦有二證:一則氣血不足,其痒為虛,十全大補湯主之;一則不能食淡,以致發癢,蟬蛻膏主之。凡痘瘡作癢,深為可慮。

腹脹之候最不佳,痘瘡有此可傷嗟。氣和自爾無煩 滿,毒氣壅留勢漸加。

痘瘡起發而腹脹者有二證:一則陰陽不和。蓋瘡痘正發,熱毒方盛,必生煩渴,宜以葛根解毒湯、人參麥門散、人參白朮散之類與之。不知此理,或飲冷過多,或誤投涼劑,熱為冷所激,欲出而不能,冷熱相搏,毒不發越,故令腹脹。且傷於冷者,必不能食,大小便利,腹中虛鳴,此傷冷,陰陽氣不和也,急當以溫中藥疏逐冷氣。冷氣散則腹脹自消。益黃散去甘草。加薑製厚朴。甚者氣喘發厥。瘡白而無血色。多致不救。「陳氏木香散」 聖方也。昧者反用峻下之藥。致令重困而死。一則毒氣陷伏入裏。必有他證相雜。或煩躁大渴。或大小便祕。或啼哭不止。但用溫平解毒快氣之劑。紫草飲子主之。若腹脹。

而目閉。口中如爛。肉臭者。其證為大惡。

出盡方將起發期,箇中乾黑合生疑。此為黑陷休輕 視,漸變加多不可為。

陷伏惡候古今傳。變黑誰知有數般。痘疹不宜輕見 此。徒誇五色大還丹。

瘡痘自內不出謂之伏,自外復入謂之陷。瘡痘黑陷,當分四證:一則感風寒,肌竅閉塞,血凝而不行,必身痛,四肢微厥,斑點不長,或變黑色,或變青紫癮疹,此為倒伏也,宜溫肌發散,桂枝葛根湯加麻黃、蟬蛻,或以紫草飲合奪命丹,外用胡荽酒噴之,水楊湯浴法,須令溫散寒邪,然後熱氣復行,則其斑自消矣;二則毒氣太甚,內外蒸爍,毒伏入裏,必心煩狂躁,氣喘妄言,如見鬼神,大小便祕,渴而腹脹,此為倒陷伏也。病邪輕者,宜利小便,解毒連𧄍湯、通關散,甚者以百祥丸、牛李膏,以瀉膀胱之毒,令陽氣復還脾胃溫煖服之,身溫欲飲水者可治,是脾強勝腎,陷者當復出矣。若加以寒顫身冷汗出,耳尻反熱者死。然百祥丸太峻,今以宣風散、三乙承氣湯、棗變百祥丸代之,外以水楊湯浴之。《三則》內虛而不能使陽氣以副營衛者,出而復沒,斑點白色或黑色,其人必不能乳食,大便自利,或嘔或厥,此胃虛而不出,謂之陷伏也。宜用溫中之劑,使其胃煖,營衛復行,則當自出矣。宜調元湯加丁香、官桂,理中湯加黃芪、官桂,甚則陳氏木香散、異功散皆可用也,外用胡荽酒噴之。或因誤下之後,毒氣入裏而黑陷者,則宜溫養而表出之,先以理中湯溫養其裏,後以桂枝葛根湯疏解其表也,不出再加麻黃。四則被房室等雜穢惡氣衝觸而黑陷者,則宜熏解之,內服紫草飲子,外用胡荽酒噴之,及茵陳熏法。

痘疔治法亦多方,只要疏通解散良,不使毒邪常陷 伏,得行權處勿泥常。

人以黑瘡為痘疔,又曰「鬼痘」 者,深惡而畏之詞也。此乃毒氣鬱遏,如大小便祕,腹脹煩躁者,則下之。但小便祕者,則利小便解毒。自利者,以瀉膿血為順,水穀為逆,以毒雖入腹,皆瀉出也。昏悶不醒者,用龍腦膏以去心中之邪。枯黑不起者,或內用無價散以解在裏之邪,或外用水楊湯、四聖散、胭脂塗法以解其表,使邪氣得出,皆良法也。

幾經發疱多凶惡,原有瘡瘢休認錯。痘集成叢肌肉 敗,色多青紫宜敷藥。

痘瘡發疱,亦與黑陷相類,外出內入雖不同,而毒氣壅鬱則一也。或發水疱,或發血疱,或赤或紫或黑,但見此證,十無一生。然亦有似是而非者,不可不辨。「其人身上原有灌瘡,或破傷未痊,或雖痊瘢痕尚嫩,一旦瘡出,則瘡瘢四圍痘必叢集者,物從其類」 之理也。發生之後,必然作疱者,腐敗皮肉,氣色先變,宜與完膚有別也。治此者,先以針刺破吮去惡血,後以胭脂塗法合百花膏敷之。此瘡又易作癢。起發之後,常宜以茵陳熏法熏之,勿令爪傷。若被爬搔則反覆灌爛,淹延不愈。變為疳蝕壞瘡,以致不治者多矣。

瘡多平陷發未透。時日已過增煩躁。啼哭呻吟不忍 聞。何堪譫妄又狂叫。

痘瘡起發欲透,磊落尖圓,光壯肥澤者,上也;根腳橫開,皮起水漲者,次也。頂皮不起,根腳不開,猶是先出之形,不見新生之水,此謂「起發不透。」 審察證候,如氣本實者,必曾感風寒,以桂枝葛根湯合奪命丹發之;如氣本虛,必不能食或吐利,以人參白朮散合奪命丹,以補中氣而發表邪。如欲成陷伏者,依前四法治之。若時日已多,發猶不透,或煩躁不安者,此毒熱在裏,心惡熱,以導赤散送服牛黃清心丸,以解散熱毒,導引心火也。或啼哭者,凡人五臟平和,則神宇安靜,今五臟蘊毒,內外蒸鬱,神不安舍,以導赤散送服安神丸、通關散,使鬱熱解散,神宇清快也。若譫言妄有見聞,時狂叫者,此五臟熱毒蘊積,陽氣獨盛,無陰氣以和之,退火回生丹。大便秘不利,以當歸丸微利之。再行膽導法,使無留滯,易快利也。甚則防風通聖散主之。若昏不知人,腹脹喘呼,死證也。

發熱推來幾日經,時時煩躁未曾停。如狂屎黑知瘀 血,不爾還為「燥屎論。」

凡痘瘡出不快,發不透,靨不齊,有煩躁者,此有二證,如面黃,大便色黑,煩躁喘渴,或如狂,或喜忘,腹脹,或痛,此為有瘀血在裏也,宜當歸丸或四順清涼飲,並加桃仁酒、紅花,甚者桃仁承氣湯主之。如便血下黑糞,而又睡不醒者,心為血之主,睡不醒則心之神昏矣,元參地黃湯加木通、麥冬。若無面黃黑糞,如狂喜忘之證,只大小便不通,煩躁腹脹者,此有燥屎也,此卻真狂譫妄。以三黃丸、四順清涼飲、三乙承氣湯、當歸丸、膽導法。

口中氣出臭沖人,飲食俱難又失聲,寒顫咬牙多悶

亂,體寒嘔瀉總歸冥。

以上諸證皆不可治

痘瘡起發腫為奇,頭面預腫又不宜,五臟精華從此 散,真人獨跨彩鳳歸。

起發辨生死訣 编辑

一、起發時根窠太紅,頭面皮肉紅腫如瓠瓜之狀者, 七日後死,勿治。

一、「起發時遍身痘頂皆黑,其中有眼如針孔紫黑者, 三日後死,勿治。」

一「起發時兩腮虛腫成塊,肩膊腰臀皆有。成塊堅硬 者,五日死,勿治。」

一、起發時有痘變黑,乾如螺,延及遍身俱乾黑者,七 日後死,勿治。

一、起發時先出痘形,以漸不見者,三日內死,勿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