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四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四十七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五
漢三〈漢書地理志三〉
坤輿典第四十七卷
輿圖部彙考五
编辑漢三
编辑按漢書地理志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樂
编辑平,《應劭》曰:「故白馬氐羌。」
戶五萬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萬五千五百六 十。
縣九:
武都東漢水受氐道水,一名沔,過江夏謂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澤在縣西。莽曰「循虜。」 師古曰:「以有天池大澤,故謂之都。」
上祿
故《道莽》曰:「善治。」
河地泉街水,南至沮入漢,行五百二十里。莽曰樂平亭。師古曰:「《華陽國志》云,『一名仇池。地方百頃,平樂道』」
沮,沮水出東狼谷,南至沙羡,南入江,過郡五,行四千里。《荊州川》。師古曰:「沮音干余反,又音夷。」 嘉陵道
循成道
下辨道,莽曰「揚德。」
隴西郡,秦置。莽曰厭戎。應劭曰:「有隴坻在其西也。」 師古曰:「隴坻,謂隴阪郎,今之隴山也。」此郡在隴之西, 故曰隴西。坻音丁計反,又音底。
戶五萬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三萬六千八百二 十四。有鐵官、鹽官。
縣十一:
狄道,白石山在東。莽曰「操虜。」 師古曰:「其地有狄種,故云狄道。」
上邽。應劭曰:「《史記》,『故邽,戎邑也』。」 師古曰:「邽音圭,安故。」
氐道,《禹貢》養水所出,至武都為漢。莽曰亭道。師古曰:「氐,夷種名也。氐之所居,故曰氐道。」 氐音丁奚反。養音弋向反,字本作「漾」 ,或作「瀁。」
首陽,《禹貢》「鳥鼠同穴。」 山在西南,渭水所出,東至船司空入河,過郡四,行千八百七十里。雍州浸。予道。莽曰「德道。」
大夏莽曰順夏
羌道,羌水出塞外,南至陰平,入白水,過郡三,行六百里。師古曰:「《水經》云:羌水出羌中參谷。」
襄武莽曰相桓
臨洮,洮水出西羌中,北至枹罕,東入河。《禹貢》「西頃山在縣西南,部,都尉治也。」 師古曰:「洮音吐高反。枹,讀曰膚,頃讀曰傾。」
西。《禹貢》嶓冢山,西漢所出,南入廣漢白水,東南至江州入江,過郡四,行二千七百六十里。莽曰「西治。」
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應劭曰:「初築 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師古曰:「一 云,以郡在京師西,故謂金城。金西方之行。」
戶三萬八千四百七十,口十四萬九千六百四十八。 縣十三:
允吾烏亭逆水出參街谷,東至枝陽入湟。莽曰「脩遠。」 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浩亹,浩亹水,出西塞外,東至允吾入湟水。莽曰興武。孟康曰:「浩亹音合門。」 師古曰:「浩音誥。浩,水名也。亹者,水流峽山,岸深若門也。」 《詩大雅》曰:「鳧鷖在亹。」 亦其義也。今俗呼此水為閤門河,蓋疾言之,浩為閤耳。湟音皇。
令居澗水出西北塞外,至縣西南,入鄭伯津。莽曰「罕虜。」 孟康曰:「令音連。」 師古曰:「令音零。」
枝陽
金城莽曰金屏
榆中
《枹罕》,應劭曰:「故罕羌侯邑也。」 枹音鈇。師古曰:「讀曰膚,本枹鼓字也。其字從木。」
《白石》離水,出西塞外,東至枹罕入河。莽曰「順礫。」 應劭曰:「白石山在東。」
河關,積石山,在西南羌中。河水行塞外,東北入塞內,至章武入海,過郡十六,行九千四百里。破羌,宣帝神爵二年置。
安夷
允街宣帝神爵二年置。莽曰「脩遠。」 孟康曰「允」 音鈆。
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石室、僊海、鹽池,北則湟水所出,東至允吾入河。西有須抵池,有弱水、昆侖山祠。莽曰鹽羌。師古曰:「闞駰云,西有卑和羌,即獻王莽地,為西海郡者也。」
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莽曰填戎。明帝改曰漢 陽。師古曰:《秦州地記》云:「郡前湖水,冬夏無增減,因以 名焉。」填,音竹真反。
戶六萬三百七十,口二十六萬一千三百四十八。 縣十六:
平襄,莽曰平相。師古曰:「闞駰云,故襄戎邑也。」 街泉。
戎邑道,莽曰「填戎亭。」
望垣莽曰望亭
《罕幵》應劭曰:「音羌肩反。」 師古曰:「本破罕幵之羌處,其人於此,因以名云。」
綿諸道
阿陽
略陽道
冀,《禹貢》「朱圄山在縣南梧中聚。」 莽曰冀治。師古曰:「《續漢郡國志》云,有緹群山,落門聚。」 圄讀與圉同。勇士屬國都尉治滿福。莽曰紀德。師古曰:「即今土俗呼為健士者也。隋室之初,避皇太子諱,因而遂改。」
成紀
清水莽曰識睦
奉捷
《隴》,師古曰:「今呼隴城縣者也。」
豲道騎都尉。治密艾亭。應劭曰:「豲,戎邑也。音完。」 蘭干,莽曰「蘭盾。」
武威郡故匈奴休屠王地,武帝太初四年開。莽曰 「張掖。」
戶萬七千五百八十一,口七萬六千四百一十九。 縣十:
姑臧南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
張掖
武威休屠澤在東北,古文以為豬壄澤。休屠,莽曰「晏然。」 都尉治熊水障。北部都尉治休屠城。
《揟次》,莽曰播德。孟康曰:「揟音子如反。」 次音咨,諸本作「恣。」
鸞鳥
《樸》。莽曰「敷虜。」孟康曰「音《蒲環》」《媼圍》。
蒼。《南山》。陜水所出,北至揟次入海。莽曰「射楚。」師古曰:古松字也。陝音下夾反,兩山之間也。松陝,陜名。
宣威
張掖郡,故匈奴昆邪王地,武帝太初元年開。莽曰 設屏。應劭曰:「張國臂掖,故曰張掖也。」
戶二萬四千三百五十二,口八萬八千七百三十一。 縣十:
觻得千金渠西至樂涫,入澤中。羌谷,水出羌中,東北至居延入海,過郡二,行二千二百里。莽曰官式。應劭曰:「觻得渠西入澤羌谷。」 孟康曰:「觻,音鹿。」 師古曰:「涫音官。」
昭武莽曰渠武
刪丹,桑欽以為道。弱水自此,西至酒泉合黎。莽曰「貫虜。」
「氐池」 莽曰「否武。」
《屋蘭》,莽曰「傳武。」
曰「勒都尉,治澤索谷。莽曰勒治。」 師古曰:「澤音鐸。驪靬,莽曰揭虜。」 李奇曰:「音遲虔。」 師古曰:「驪音力遲反,靬音虔是也。今其土俗,人呼驪靬,疾言之曰力虔。揭音其謁反。」
番和農都尉治。莽曰「羅虜。」 如淳曰:「番音盤。」
居延,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為流沙都尉治。莽曰居成。師古曰:「闞駰云,武帝使伏波將軍路博德築遮虜障於居延城。」
顯美
酒泉郡,武帝太初元年開。莽曰輔平。應劭曰:「其水 若酒,故曰酒泉也。」師古曰:《舊俗傳》云:「城下有金泉,泉 味如酒。」
戶萬八千一百三十七,口七萬六千七百二十六。 縣九:
祿福,呼蠶水,出南羌中,東北至會水入羌谷。莽曰「顯德。」
「表是」 莽曰「載武。」
樂涫莽曰樂亭
夭。䧇師古曰:「音衣,此地有夭。」䧇阪,故以名。玉門,莽曰輔平亭。師古曰,闞駰云,「漢罷玉門關屯,徙其人於此。」
會水,北部都尉治偃水障,東部都尉治東部障。莽曰蕭武。師古曰:「闞駰云眾水所會,故曰會水池頭。」
「綏彌」 ,如淳曰:「今曰安彌。」
乾,齊,西部都尉,治西部障。莽曰測虜。孟康曰:「乾音干。」
敦煌郡武帝後元年,分酒泉置。正西關。外有白龍 堆,沙有蒲昌海。莽曰敦德。應劭曰:「敦,大也。煌,盛也。」敦 音屯。
戶萬一千二百。口三萬八千三百三十五。
縣六:
敦煌中部都尉治步廣候官。杜林以為古瓜州地。生美瓜,莽曰敦德。師古曰:「即《春秋左氏傳》所云允姓之戎,居於瓜州者也。」 其地今猶出大瓜,長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冥安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澤,溉民田。應劭曰:「冥水出北,入其澤。」
《效穀》,師古曰:「本漁澤障也。」 桑欽說:「孝武元封六年,濟南崔不意為魚澤尉,教力田,以勤效得穀,因立為縣名。」
《淵泉》,師古曰:「闞駰云,『地多泉水,故以為名』。」
廣至宜禾,都尉。治昆侖障。莽曰「廣垣。」
龍勒有陽關、玉門關,皆都尉治,氐置。水出南羌中,東北入澤,溉民田。
安定郡武帝元鼎三年置。
戶四萬二千七百二十五。口十四萬三千二百九十 四。
縣二十一:
高平莽曰鋪睦
《復累》,師古曰:「復音服,累音力追反。」
「安俾」 孟康曰:俾音卑。
撫夷莽曰撫寧
朝那有端旬祠十五所,胡巫祝。又有湫淵祠。應劭曰:「《史記》,『故戎那邑也』。」 師古曰:「湫音子由反。」 涇陽幵頭山在西,《禹貢》涇水所出,東南至陽陵入渭,過郡三,行千六十里。雍州川,師古曰:「幵音苦見反,又音牽。此山在今靈州東南,土俗語訛,謂之汧屯山。」
臨涇莽曰監涇
鹵灈水出西。師古曰:「灈音其于反。」
烏氏,烏水出西北入河。都盧山在西。莽曰「烏亭。」 師古曰:「氏音支。」
陰密。《詩》:「密人國有囂安亭。」 師古曰:「『即《詩·大雅》所云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者。」
安定
參䜌,主,騎都尉治。師古曰:「䜌音力全反。」 三水屬國都尉治。有鹽官。莽曰廣延亭。
陰槃
《安武》莽曰《安桓》。
《祖厲》,莽曰:鄉禮。應劭曰:「祖音罝。」 師古曰:「厲音賴。」 爰得。
眴卷,河水別出為河溝,東至富平,北入河。應劭曰:「眴音旬日之旬,卷音箘簬之箘。」
彭陽
鶉陰
月氏,《道莽》曰「月順。」 應劭曰:「氏音支。」
北地郡秦置。莽曰「威成。」
戶六萬四千四百六十一,口二十一萬六百八十八。 縣十九:
「馬領」 ,師古曰:「川形似馬領,故以為名。領,頸也。」 直路,沮水出,東西入洛。
靈武,莽曰「威成亭。」
富平,北部都尉,治神泉障。渾懷都尉,治塞外。渾懷障,莽曰特武。師古曰:「渾音胡昆反。」
靈洲,惠帝四年置。有河奇苑,號非苑,莽曰「令周。」 師古曰:「苑謂馬牧也。水中可居者曰洲。」 此地在河之洲,隨水高下,未嘗淪沒,故號靈洲,又曰河奇也。二苑皆在北焉。
《昫衍》,應劭曰:「昫音煦。」 師古曰:「音香于反。」
方渠
《除道莽》曰「通道。」
《五街莽》曰「吾街。」
鶉孤
歸德洛水出北蠻夷中,入河。有堵苑、白馬苑、回獲。
略畔道,莽曰延年道。師古曰:「有略畔山,今在慶州界,其土俗呼曰洛盤,音訛耳。」
泥陽,莽曰泥陰。應劭曰:「泥水出郁郅北蠻中。」
郁郅泥水,出北蠻夷中。有牧師菀官,莽曰「功著。」 師古曰:「郁音於六反,郅音之日反。」
義渠道,莽曰「義溝。」
弋居有鹽官
《大》。師古曰:即古「要」字也。音一遙反。廉卑移山在西北。莽曰西河亭。
上郡秦置。高帝元年,更為翟國。七月,復故。匈歸都 尉治塞外。匈歸障,屬并州。師古曰:「匈歸者,言匈奴歸 附。」
戶十萬三千六百八十三。口六十萬六千六百五十 八。
縣二十三:
膚施有五龍山、帝原水、黃帝祠四所。
獨樂有鹽官
陽周橋山在南。有黃帝冢。莽曰《上陵畤》。
木禾
平都
淺水莽曰廣信
「京室」 ,莽曰「積粟。」
洛都莽曰卑順
白土,圜水,出西,東入河。莽曰「黃土。」 師古曰:「圜音銀。」 其釋在下。
襄洛,莽曰「上黨亭。」
原都
漆垣莽曰漆牆
《奢延,莽》曰《奢節》。
「雕陰」 ,應劭曰:「雕山在西南。」
推邪莽曰「排邪。」 師古曰:「邪音似嗟反。」
楨,《林莽》曰楨幹。師古曰:「楨音貞。」
高望,北部都尉治。莽曰「堅寧。」
雕陰道
龜茲屬國都尉治。有鹽官。應劭曰:「音丘慈。」 師古曰:「龜茲國人來降附者,處之於此,故以名」 云。定陽應劭曰:在定水之陽。
「高奴有洧水可㸐。莽曰利平。」 師古曰:「㸐,古然火字。」
望松北部都尉治
宜都,莽曰「堅寧。」 小邑。
西河郡,武帝元朔四年,置南部都尉,治塞外。翁龍 埤是。莽曰歸新。屬并州。師古曰:「翁龍、埤是,二障名也。 埤音婢。」
戶十三萬六千三百九十。口六十九萬八千八百三 十六。
縣三十六:
富昌有鹽官。莽曰「富成。」
騶虞
《鵠澤》,孟康曰:鵠音告。師古曰:「音古督反。」
平定,莽曰「陰平亭。」
《美稷》「屬國都尉治。」
中陽
《樂街莽》曰「截虜。」
徒經莽曰廉恥
皋狼
《大成》,莽曰「好成。」
「廣田」 ,莽曰「廣翰。」
圜陰,惠帝五年置。莽曰方陰。師古曰:「圜字本作圁,縣在圁水之陰,因以為名也。王莽改為方陰,則是當時已誤為『圜』字。今有銀州,銀水,即是舊名猶存,但字變耳。」
益蘭莽曰香蘭
平周
「鴻門有天封宛火井祠」 ,火從地出也。
藺
宣武莽曰討貉
千章
增山有道,西出眩雷塞,北部都尉治。師古曰:「眩音州縣之縣。」
圜陽,師古曰:「此縣在圁水之陽。」
廣衍
武車莽曰桓車
虎猛西部都尉治
離石
穀羅武澤在西北
饒莽曰饒衍
《方利莽》曰「廣德。」
《隰成》,莽曰「慈平亭。」
臨水莽曰監水
土軍
西都,莽曰「五原亭。」
平陸
陰山莽曰山寧
《觬是》,莽曰「伏觬。」 師古曰:「觬音倪,其字從角。」
博陵莽曰助桓
鹽官
朔方郡,武帝元朔二年開。西部都尉。治窳渾。莽曰 溝搜。屬并州。師古曰:「窳,音庾,渾音魂。」
戶三萬四千三百三十八。口十三萬六千六百二十 八。
縣十:
《三封》,武帝元狩三年城。
朔方金連鹽澤、青鹽澤皆在南。莽曰「武符。」
脩都
「臨河」 莽曰「監河。」
「呼遒」 ,師古曰:「遒音在由反。」
窳渾有道,西北出雞鹿塞,屠申澤在東,莽曰「極武。」
渠搜,中部都尉治。莽曰「溝搜。」
沃壄,武帝元狩三年城。有鹽官。莽曰「綏武。」 廣牧,東部都尉治。莽曰「鹽官。」
臨戎武帝元朔五年城。莽曰「推武。」
五原郡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東部都尉。 治稒陽。莽曰獲降。屬并州。師古曰:「稒,音固。」
戶三萬九千三百二十二。口二十三萬一千三百二 十八。
縣十六:
九原莽曰成平
固陵莽曰固調
五原,莽曰「填河亭。」
臨沃莽曰振武
《文國》,莽曰「繁聚。」
河陰
蒲澤屬國都尉治
南興莽曰南利
武都莽曰桓都
宜梁
曼柏,莽曰延柏。師古曰:「曼音萬。」
成宜,中部都尉治原高,西部都尉治田辟。有鹽官。莽曰艾虜。師古曰:「辟,讀曰壁;艾,讀曰刈。」
稒陽北出石門障,得光祿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頭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虜城。莽曰「固陰。」
《莫䵣》,如淳曰:「音《忉怛》。」 師古曰:「音丁葛反。」 西安陽,莽曰「鄲安。」
河目
雲中郡秦置。莽曰「受降。」屬并州。
戶三萬八千三百三,口十七萬三千二百七十。 縣十一:
《雲中莽》曰:「遠服。」
咸陽莽曰賁武
陶林東部都尉治
楨陵緣胡山在西北。西部都尉治。莽曰「楨陸《犢和》。」
沙陵莽曰希思
原陽
沙南
北輿,中部都尉治。師古曰:「闞駰云廣陵有輿,故此加北。」
武泉莽曰順泉
陽壽莽曰常得
定襄郡高帝置。莽曰「得降。」屬并州。
戶三萬八千五百五十九。口十六萬三千一百四十 四。
縣十二:
成樂
《桐過》,莽曰「椅桐。」 師古曰:「過音工禾反。」
都武莽曰通德
武進白渠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西部,都尉治。莽曰「伐蠻。」
襄陰
武皋荒,于水出塞外,西至沙陵入河。中部都尉治。莽曰「永武。」
《駱莽》曰:「遮要。」
安陶莽曰迎符
武城莽曰桓就
武要東部都尉治。莽曰厭胡。師古曰:「厭音一葉反。」
定襄莽曰著武
復陸莽曰:「聞武。」 師古曰:「復,音服。」
鴈門郡秦置。句注山在陰館。莽曰「填狄。」屬并州。 戶七萬三千一百三十八,口二十九萬三千四百五 十四。
縣十四
《善無莽》曰「陰館。」
沃陽鹽澤在東北。有長丞,西部都尉治。莽曰「敬陽。」
《繁畤》莽曰:「當要。」 師古曰:「畤音止。」
中陵莽曰過害
陰館樓煩鄉,景帝後三年置。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過郡六,行千一百里。莽曰富代。師古曰:「累音力追反,治音弋之反。」 《燕刺王傳》作「台」 字。樓煩有鹽官。應劭曰:「故樓煩,胡地。」
武州莽曰桓州
𣷪陶孟康曰:「音汪。」劇陽莽曰「善陽。」
《崞莽》曰《崞張》孟康曰:「音郭。」
平城,東部都尉治。莽曰「平順。」
埒莽曰填狄亭
馬邑,莽曰章昭。師古曰:「《晉太康地記》云:秦時建此城,輒崩不成,有馬周旋,馳走反覆,父老異之,因依以築城,遂名為馬邑。」
彊陰諸聞澤在東北。莽曰「伏陰。」
代郡秦置。莽曰「厭狄。」有五原關、常山關,屬幽州。應 劭曰:「故代國。」
戶五萬六千七百七十一。口二十七萬八千七百五 十四。
縣十八:
桑乾莽曰安德。孟康曰「乾音干。」
《道人,莽》曰:道仁。《師古》曰:「本有仙人遊其地,因以為名。」
當城,師古曰:闞駰云「當桓都城,故曰當城。」
高柳西部都尉治
馬城東部都尉治
班氏。《秦地圖書》「班氏,莽曰班副。」
延陵
狋氏,莽曰狋聚。孟康曰:「狋音權。」 氏音精。
且如于延水出塞外,東至寧入沽,中部都尉治。師古曰:「且音子如反。沽音姑,又音故。」
平邑莽曰平胡
陽原
東安陽,莽曰竟安。師古曰:「闞駰云五原有安陽,故此加『東』也。」
參合
平舒,祁夷水,北至桑乾入沽。莽曰「平葆。」
代,莽曰「厭狄亭。」 應劭曰:「故代國。」
「靈丘滱河,東至文安入大河,過郡五,行九百四十里,并州川。」 師古曰:「滱音寇,又音苦侯反。」
廣昌淶水東南至容城入河,過郡三,行五百里,并州浸。莽曰「廣屏。」 師古曰:「淶音來。」
鹵城,虖沱河東至參合入虖沱,別過郡九,行千三百四十里。《并州》川從河東至文安入海,過郡六,行千三百七十里。莽曰「魯盾。」
上谷郡秦置。莽曰「朔調。」屬幽州。
戶三萬六千八。口十一萬七千七百六十二。
縣十五:
沮陽,莽曰沮陰。孟康曰「音俎。」
泉上莽曰塞泉
潘莽曰:「樹武。」 師古曰:「音普半反。」
軍都溫餘水東至路南入沽。
居庸有關
《雊瞀》,孟康曰:「音句無。」 師古曰:「雊音工豆反,瞀音莫豆反。」
《夷輿》,莽曰「朔調亭。」
寧西部都尉。治。莽曰「傳康。」
昌平莽曰長昌
廣寧莽曰廣康
涿鹿,莽曰「抪陸。」 應劭曰:「黃帝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
且居,樂陽水出,東南入海。莽曰「久居。」
茹莽曰穀武
「女祁」 ,東部都尉。治。莽曰「祁。」
《下落》莽曰《下忠》。
漁陽郡秦置。莽曰「通路。」屬幽州。
戶六萬八千八百二,口二十六萬四千一百一十六。 縣十二:
漁陽沽水出塞外,東南至泉州入海。行七百五十里,有鐵官。莽曰「得漁。」
《狐奴,莽》曰「舉符。」
路莽曰通路亭
雍奴
泉州有鹽官。莽曰「泉調。」
平谷
安樂
《厗奚》莽曰:「敦德。」 孟康曰。厗音題。字或作蹄。
獷平莽曰平獷。服虔曰:「獷音鞏。」 師古曰:「音九汞反,又音礦。」
要陽都尉治。莽曰「要術。」 師古曰:「音一妙反。」
白檀洫水出北蠻夷。師古曰:「洫音呼鵙反。」
滑鹽,莽曰「匡德。」 應劭曰:「明帝更名鹽。」
右北平郡,秦置。莽曰「北順。」屬幽州。
戶六萬六千六百八十九。口三十二萬七百八十。 縣十六:
平剛
無終,故無終子國。浭水西至雍奴入海,過郡二,行六百五十里。師古曰:「浭音庚,即下所云入庚者同一水也。」
石城
廷陵莽曰鋪武
《俊靡》灅水南至無終,東入庚。莽曰「俊麻。」 師古曰:「灅音力水反,又音郎賄反。」
薋都尉治。莽曰「褒睦。」 師古曰:「音才私反。」
《徐無》,莽曰「北順亭。」
字榆水出東
《土垠》,《師古》曰:「垠音銀。」
白狼,莽曰伏狄。師古曰:「有白狼山,故以名縣。夕陽,有鐵官。莽曰夕陰。」
昌城莽曰淑武
驪成大揭石山在縣西南。莽曰「揭石。」 師古曰:「揭音桀。」
《廣成》,莽曰「平虜。」
聚陽莽曰篤睦
平明莽曰平陽
《遼西郡》秦置。有小水四十八,并行三千四十六里。 屬幽州。
戶七萬二千六百五十四。口三十五萬二千三百二 十五。
縣十四:
且慮有高廟。莽曰「鉏慮。」 師古曰:「且音子余反,慮音廬。」
《海陽龍鮮水》東入《封大水》《封大水》《緩虛》水皆南入海。有鹽官。
《新安平夷水》東入塞外。
柳城,馬首山在西南,參柳水,北入海。西部都尉治。
令支有孤竹城。莽曰令氏亭。應劭曰:「故伯夷國,今有孤竹城。」 令音鈴。孟康曰:「支音秖。」 師古曰:「令又音郎定反。」
《肥如》玄水,東入濡水。濡水南入海陽,又有盧水,南入元。莽曰「肥而。」 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於此也。」 師古曰:「濡音乃官反。」 宋祁曰:「『入元』當作『入畜』。」 賓從,莽曰「勉武。」
交黎渝水首受塞外,南入海,東部都尉治。莽曰「禽虜。」 應劭曰:「今昌黎。」 師古曰:「渝,音喻。」
陽樂
《狐蘇唐》就水,至徒河入海。
《徒河》莽曰《河福》。
《文成莽》曰:「言虜。」
臨渝渝水首受白狼,東入塞外。又有侯水,北入渝。莽曰「馮德。」 師古曰:「馮,讀曰憑。」
《絫下》官水南入海。又有揭石水、賓水皆南入官。莽曰「選武。」 師古曰:「絫音力追反。」
《遼東郡》秦置,屬幽州。
戶五萬五千九百七十二。口二十七萬二千五百三 十九。
縣十八:
襄平有牧師官。莽曰「昌平。」
新昌
無慮,西部都尉,治。應劭曰:「慮音閭。」 師古曰:「即所謂醫巫閭。」
望平,大遼水出塞外,南至安市入海,行千二百五十里。莽曰「長說。」 師古曰:「說,讀曰悅。」
房
《候城》,中部都尉治。
「遼隊」 ,莽曰「順睦。」 師古曰:「隊音遂。」
遼陽,大梁水。西南至遼陽入遼。莽曰「遼陰。」
險瀆應劭曰:「朝鮮王滿都也。依水險,故曰險瀆。」 臣瓚曰:「王險城在樂浪郡浿水之東,此自是險瀆也。」 師古曰:「瓚說是也。」 浿音普大反。
「居就室偽山」 ,《室偽》水所出,北至襄平入梁也。《高顯》
安市
武次,東部都尉,治。莽曰「桓次。」
平郭有鐵官鹽官
《西安平》莽曰「北安平。」
文莽曰文亭
番汗沛水出塞外,西東入海。番音盤,師古曰:「沛音普蓋反。」 汗音寒。
沓氏。應劭曰:「沓,水也,音長答反。」 師古曰:「凡言氏者,皆謂因之而立名。」
元菟郡,武帝元封四年開。高句驪,莽曰下句驪。屬 幽州。應劭曰:故真番、朝鮮胡國。
戶四萬五千六,口二十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五。 縣三:
高句驪遼山,遼水所出,西南至遼隊,入大遼水。又有南蘇水,西北經塞外。應劭曰:「故句驪胡。」 上殷台,莽曰下殷。如淳曰:「台音鮐。」 師古曰:「音胎。」 西蓋馬馬訾水西北入鹽難水西南至西安平入海。過郡二,行一千一百里。莽曰「元菟亭。」
樂浪郡,武帝元封三年開。莽曰樂鮮。屬幽州。應劭 曰:「故朝鮮國也。」師古曰:「樂音洛,浪音狼。」
戶六萬二千八百一十二。口四十萬六千七百四十 八。有雲鄣。
縣二十五:
朝鮮應劭曰:「武王封箕子於朝鮮。」
《䛁邯》孟康曰:「䛁音男。」 師古曰:「䛁音乃甘反,邯音酣。」
浿水,水西至增地入海。莽曰「樂鮮亭。」 師古曰:「浿音普大反。」
含資帶水西至帶方入海。
黏蟬,《服虔》曰:「蟬音提。」
遂成
增地莽曰增土
帶方
駟望
《海冥,莽》曰「海桓。」
列口
長岑
屯有
昭明南部都尉治
鏤方
提奚
《渾彌》,師古曰:「渾音下昆反。」
吞列分黎山,列水所出;西至黏蟬入海,行八百二十里。
《東暆》應劭曰:「音移。」
不而東部都尉治
《蠶台》,《師古》曰:「台,音胎。」
華麗
《邪頭昧》孟康曰:「昧音妹。」
前莫
夫租
《南海郡》秦置,秦敗尉佗,王此地。武帝元鼎六年開, 屬交州。
戶萬九千六百一十三。口九萬四千二百五十三。 有《圃羞官》。
縣六:
番禺尉佗,都。有鹽官。《如淳》曰:「番音潘,禺音愚。博羅」
中宿有洭浦官。《師古》曰:「洭音匡。」
龍川,師古曰:裴氏《廣州記》云:「本博羅縣之東鄉也,有龍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為號。」
四會
揭陽,莽曰南海亭。韋昭曰:「揭音其逝反。」 師古曰:「音竭。」
鬱林郡,故秦桂林郡,屬尉佗,武帝元鼎六年開,更 名。有小谿川。水七,并行三千一百一十里。莽曰「鬱平。」 屬交州。
戶萬二千四百一十五,口七萬一千一百六十二。 縣十二:
布山
安廣
阿林
《廣鬱鬱》水首受夜郎豚水,東至四會入海,過郡四,行四千三十里。
《中留》,師古曰:「留音力救反,水名。」
桂林
潭中莽曰中潭
臨塵朱涯水入領方,又有斤員水,又有侵離水,行七百里。莽曰「監塵。」
定周水,首受無斂,東入潭,行七百九十里。
《增食驩》水,首受牂柯東界,入朱涯水,行五百七十里。
領方斤、員水《入鬱》。又有墧水都尉,治雍雞。有關。
蒼梧郡,武帝元鼎六年開。莽曰新廣。屬交州。有離
水關戶二萬四千三百七十九,口十四萬六千一百六十。縣十:
廣信莽曰廣信亭
謝沐有關
高要有鹽官
封陽,應劭曰:「在封水之陽。」
臨賀莽曰大賀
端谿
馮乘
富川
荔浦有荔平關。師古曰:「荔音隸。」
猛陵,龍山,合水所出,南至布山入海。莽曰「猛陸。」
《交趾郡》武帝元鼎六年開,屬交州。
戶九萬二千四百四十。口七十四萬六千二百三十 七。
縣十:
羸。「有羞官。」孟康曰:「羸」音蓮。「音受《土簍》。」師古曰:「簍」二字,並音「來《口反》」,安定。
苟屚,師古曰:「『屚」 與「漏』同。」 麊泠,都尉治。應劭曰:「麊,音彌。」 《孟康》曰:「音《螟蛉》。」 師古曰:「音《麋零》。」
《曲易》,師古曰:「易,古陽字。」
北帶
稽徐
西干
龍編
朱䳒
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開。莽曰「桓合。」屬交州。
戶萬五千三百九十八,口七萬八千九百八十。 縣五:
徐聞
高涼
合浦有關。莽曰「桓亭。」
《臨允牢》水,北入高要,入鬱,過郡三,行五百三十里。莽曰「大允。」
朱盧都尉治
《九真郡》,武帝元鼎六年開。有小水五十二,并行八 千五百六十里。
戶三萬五千七百四十三。口十六萬六千一十三。 有《界關》。
縣七:
胥浦莽曰驩成
居風
「都龐」 應劭曰:「龐」 音龍。師古曰:「音聾。」
餘發
咸驩
無切都尉治
《無編》,莽曰「九真亭。」
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開,更名。有小水 十六,并行三千一百八十里,屬交州。師古曰:「言其在 日之南,所謂開北戶以向日者。」
戶萬五千四百六十,口六萬九千四百八十五。 縣五:
朱吾
比景。《如淳》曰:「日中於頭上,景在己下,故名之盧容。」
西捲水入海。有竹可為杖。莽曰「日南亭。」 師古曰:「音權。」
象林
趙國,故秦邯鄲郡。高帝四年,為趙國。景帝三年,復 為邯鄲郡。五年復故。莽曰「桓亭」,屬冀州。
戶八萬四千二百二,口三十四萬九千九百五十二。 縣四:
邯鄲堵山,牛首水所出,東入白渠。趙敬侯自中牟徙此。張晏曰:「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郭從邑,故加邑云。」 師古曰:「邯,音寒。」
易陽應劭曰:「易水出涿郡故安。」 師古曰:「在易水之陽。」
柏人,莽曰「壽仁。」 師古曰:「本晉邑。」
襄國,故邢國,西山渠水所出,東北至任入浸。又有蓼水、馮水,皆東至朝平入湡。師古曰:「湡音藕,又音牛吼反。」
廣平國武帝征和二年,置,為平于國。宣帝五鳳二 年,復故。莽曰「富昌。」屬冀州。
戶二萬七千九百八十四。口十九萬八千五百五十 八。
縣十六:
廣平
張
朝平
南和《列葭水》東入。㴲師古曰:「葭音家。」㴲音斯。列人。莽曰「列治。」
斥章應劭曰:「漳水出治北入河,其國斥鹵,故曰斥章。」
任,師古曰:「本晉邑也。鄭皇頡奔晉,為任大夫。」 曲周武帝建元四年置。莽曰「直周。」
南曲
曲梁侯國。莽曰「直梁。」
廣鄉
平利
平鄉
陽臺侯國
《廣年》莽曰「富昌。」
城鄉
《真定國》武帝元鼎四年置,屬冀州。
戶三萬七千一百二十六。口十七萬八千六百一十 六。
縣四:
真定,故東垣,高帝十一年更名。莽曰「思治。」
槁城莽曰槁實
肥纍,故肥子國。師古曰:「纍音力追反。」
綿曼,斯洨水,首受太白渠,東至鄡入河。莽曰「綿延。」 師古曰:「曼音萬,鄡音口堯反。」
中山國,高帝郡,景帝三年為國。莽曰常山。屬冀州。 應劭曰:「中山故國。」
戶十六萬八百七十三。口六十六萬八千八十。 縣十四。
盧奴,應劭曰:「盧水出右北平,東入河。」
北平徐水東至高陽入博。又有盧水,亦至高陽入河。有鐵官。莽曰「善和。」
「北,新成」 ,桑欽言「易水出西北,東入滱。」 莽曰朔平。唐堯山在南。莽曰和親。應劭曰:故堯國也,唐水在西。張晏曰:堯為唐侯,國於此。堯山在唐東北,望都界。孟康曰:晉荀吳伐鮮虞及中人,今中人亭是。深澤。莽曰翼和。
《苦陘》,莽曰「北陘。」 應劭曰:「章帝更名漢昌。」 陘音邢。安國,莽曰興睦。
曲逆蒲陽山,蒲水所出,東入濡。又有蘇水,亦東入濡。莽曰順平。張晏曰:「濡水於城北曲而西流,故曰曲逆。」 章帝醜其名,改曰蒲陰,在蒲水之陰。師古曰:「濡音乃官反。」
望都博水,東至高陽入河。莽曰「順調。」 張晏曰:「堯山在北,堯母慶都山在南。登堯山,見都山,故以為名。」
新市應劭曰:「鮮虞子國,今鮮虞亭是。」
新處
母極
陸成
安險莽曰寧險。應劭曰:「章帝更名安憙。」
信都國,景帝二年為廣川國,宣帝甘露三年復故。 莽曰新博。屬冀州。應劭曰:「明帝更名樂安,安帝改曰 安平。」
劉敞曰:「景帝前二年,初封王子彭祖為廣川王,都信都。四年,徙趙國除為信都郡。中二年,封皇子越為廣川王。傳國至王汝陽,廢當甘露四年也。」 《百官表》,成帝永始二年有信都太守,是廣川則國除為信都郡矣。《後漢志》劉昭《註》云:「安平故信都,高帝置之。」 疑此信都下註當云「高帝置,景帝二年為廣川國,宣帝甘露四」 年復故。又按:《志》云「景帝增六郡」 ,若信都高帝置,則不及此數。疑《註》當云「景帝前二年為廣川國,四年為信都郡,中二年復為廣川國,宣帝四年復故也。」
戶六萬五千五百五十六。口三十萬四千三百八十 四。
縣十七:
信都王都。故章河、故虖沱皆在北,東入海。《禹貢》絳水亦入海。莽曰「新博亭。」
《歷》,莽曰「歷寧。」
扶柳,師古曰:「闞駰云,『其地有扶澤,澤中多柳,故曰扶柳』。」
《辟陽》,莽曰「樂信。」 師古曰:「辟音璧。」
南宮莽曰序下
下博,莽曰閏博。應劭曰:「博水出中山望都入河。」 武邑,莽曰「順桓。」
觀津,莽曰「朔定亭。」 師古曰:「觀音工喚反。」
高隄
廣川,師古曰:闞駰云,「其縣中有長河為流,故曰廣川也。」 至隋仁壽元年,初立煬帝為皇太子,以避諱故改為長河縣,至今為名。
樂鄉,侯國。莽曰「樂丘。」
平隄侯國
桃莽曰桓分
西梁侯國
昌成侯國
東昌侯國。莽曰「田昌。」
脩莽曰「脩治。」 師古曰:「脩音條。」
河間國,故趙,文帝二年別為國。莽曰朔定。應劭曰: 「在兩河之間。」
戶四萬五千四十三,口十八萬七千六百六十二。 縣四:
樂成,虖沱別水。首受虖沱河,東至東光,入虖沱河。莽曰「陸信。」
候井
武隧莽曰「桓隧。」 師古曰:「隧音遂。」
《弓高》,虖沱,別河。首受虖沱河,東至平舒入海。莽曰「樂成。」
廣陽國高帝燕國。昭帝元鳳元年為廣陽郡。宣帝 本始元年更為國。莽曰「廣有。」
戶二萬七百四十。口七萬六百五十八。
縣四:
薊,故燕國,召公所封。莽曰「伐戎。」
方城
廣陽
陰鄉莽曰陰順
甾川國,故齊,文帝十八年別為國,後并北海。
戶五萬二百八十九,口二十二萬七千三十一。 縣三:
劇義山,蕤水所出,北至壽光入海。莽曰「俞。」 應劭曰:「故肥國,今肥亭是。」
東安平,菟頭山,女水出,東北至臨甾入鉅定。孟康曰:「紀季以酅入于齊,今酅亭是也。」 師古曰:「闞駰云博陵有安平,故此加東。」 酅音攜。
樓鄉
膠東國,故齊,高帝元年別為國,五月復屬齊國,文 帝十六年,復為國。莽曰「郁秩。」
戶七萬二千二,口三十二萬三千三百三十一。 縣八:
即墨有天室山祠,莽曰「即善。」
昌武
下密有三石山祠。應劭曰:「密水出高密。」
壯武莽曰曉武
郁秩有鐵官
挺
觀陽,應劭曰:「在觀水之陽。」 師古曰:「觀音工喚反。鄒、盧莽曰始斯。」
高密國,故齊,文帝十六年別為膠西國,宣帝本始 元年更為高密國。
戶四萬五百三十一,口十九萬二千五百三十六。 縣五:
高密莽曰章牟
昌安
石泉莽曰養信
夷安,莽曰「原亭。」 應劭曰:「故萊夷維邑。」
成鄉莽曰順成
城陽國,故齊,文帝二年別為國。莽曰「莒陵。」屬兗州。 戶五萬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二十萬五千七百八十 四。
縣四:
莒故國,盈姓,三十世為楚所滅。少昊後有鐵官。莽曰「莒陵。」
陽都,應劭曰:「齊人遷陽,故陽國是。」
東安
《慮莽》曰:「著善。」
淮陽國高帝十一年置。莽曰新平。屬兗州。孟康曰: 「孝明帝更名陳國。」
戶十三萬五千五百四十四。口九十八萬一千四百 二十三。
縣九:
陳故國,舜後胡公所封,為楚所滅。楚頃襄王自郢徙此。莽曰「陳陵。」
苦,莽曰賴陵。師古曰:「《晉太康地記》云:『城東有賴鄉祠,老子所生地』。」
《陽夏應劭》曰:「夏音賈。」
寧平
扶溝渦水首受狼湯渠,東至向入淮,過郡三,行千里。師古曰:「狼音浪,湯音徒浪反。渦音戈,又音瓜。固始」 ,師古曰:「本名寢丘,楚令尹孫叔敖所封地。」 圉。
新平
柘
梁國,故秦碭郡,高帝五年為梁國。莽曰陳定。屬豫 州。師古曰:「以有碭山,故名碭郡戶三萬八千七百九,口十萬六千七百五十二。 縣八:
碭山出文石,莽曰節碭。應劭曰:「碭山在東。」 師古曰:「碭,文石也。其山出焉,故以名縣。」 碭音唐,又音徒浪反。
甾故戴國。莽曰嘉穀。應劭曰:「章帝改曰考城。」 杼秋。莽曰予秋。師古曰:「杼音食汝反。」
蒙獲水首受甾獲渠,東北至彭城入泗,過郡五,行五百五十里。莽曰「蒙恩。」
己氏莽曰己善
《虞莽》曰「陳定亭。」
下邑莽曰下洽
睢陽,故宋國,微子所封。《禹貢》盟諸澤在東北。師古曰:「睢音雖。」
東平國,故梁國。景帝中六年別為濟東國。武帝元 鼎元年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為東平國。莽曰「有 鹽。」屬兗州。
戶十三萬一千七百五十三。口六十萬七千九百七 十六。有鐵官。
縣七:
無鹽有郈鄉。莽曰「有鹽亭。」 師古曰:「郈音后。」
任城故任國,太昊後,風姓,莽曰「延就亭。」
《東平陸》應劭曰:「古厥國,今有厥亭」 是。
富城莽曰成富
章
亢父詩亭,故《詩》國,莽曰「順父。」 師古曰:「音抗甫樊」
魯國故秦薛郡,高后元年為魯國,屬豫州。
戶十一萬八千四十五。口六十萬七千三百八十一。 縣六:
《魯伯禽》所封戶五萬二千,有鐵官。
卞,泗水西南至方與入沛,過郈三,行五百里青州川。師古曰:「即《春秋》僖十七年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者也。」 方與,音房豫。
汶陽莽曰汶亭。應劭曰:《詩》曰:「汶水湯湯。」 師古曰:「『即《左傳》所云公賜季友汶陽之田』者也。」
蕃南梁水,西至胡陵入沛渠。應劭曰:「邾國也。音皮。」 師古曰:《白裒》云,「陳蕃之子為魯相,國人為諱改曰皮。」 此說非也。郡縣之名,土俗各有別稱,不必皆依本字。
騶故邾國。曹姓,二十九世為楚所滅。嶧山在北。莽曰騶亭。應劭曰:「邾文公卜遷于嶧者也。」 音驛。薛,夏車正奚仲所國,後遷于邳。湯相仲虺居之。
楚國高帝置。宣帝地節元年,更為彭城郡。黃龍元 年復故。莽曰「和樂。」屬徐州。
戶十一萬四千七百三十八。口四十九萬七千八百 四。
縣七:
彭城。古彭祖國。戶四萬一百九十六。有鐵官留。
《梧莽》曰:「吾治。」
傅陽,故偪陽國。莽曰輔陽。師古曰:「偪音福,《左氏傳》所云偪陽,妘姓者也。」
呂
武原,莽曰「和樂亭。」
甾丘莽曰善丘
泗水國故東海郡。武帝元鼎四年,別為泗水國。莽 曰「水順。」
戶二萬五千二十五,口十一萬九千一百一十四。 縣三:
淩,莽曰「生夌。」 應劭曰:「淩水所出,南入淮。」
泗陽,莽曰「淮平亭。」
于莽曰于屏
廣陵國高帝六年屬荊州,十一年更屬吳。景帝四 年更名江都。武帝元狩三年更名廣陵。莽曰「江平。」屬 徐州。
戶三萬六千七百七十三。口十四萬七百二十二。 有鐵官。
縣四:
廣陵江都易王非、廣陵厲王胥皆都此,并得《鄣郡》而不得吳,莽曰「安定。」
江都有江水祠。渠水首受江,北至射陽入湖。高郵
《平安》莽曰「杜鄉。」
六安國,故楚,高帝元年別為衡山國,五年屬淮南, 文帝十六年,復為衡山,武帝元狩二年,別為六安國。 莽曰「安風。」
戶三萬八千三百四十五。口十七萬八千六百一十 六。
縣五:
六「故國」 ,皋繇後,偃姓,為楚所滅,如谿水首受沘。
東北至壽春,入芍陂。師古曰:「沘音匕,又音鄙,芍音鵲。」
蓼,故國,皋繇後為楚所滅。
安豐《禹貢》「大別山在西南。莽曰美豐。」
安風莽曰安風亭
陽泉
長沙國,秦郡。高帝五年為國。莽曰「填蠻。」屬《荊州》。 戶四萬三千四百七十,口二十三萬五千八百二十 五。
縣十三:
臨湘,莽曰「撫睦。」 應劭曰:「湘水出零山。」
羅,應劭曰:「楚文王徙羅子自枝江居此。」 師古曰:「盛弘之《荊州記》云:縣北帶汨水,水原出豫章芰縣界,西流注湘,沿汨西北,去縣三十里,名為屈潭,屈原自沉處。」
連道
益陽湘山在北。應劭曰:「在益水之陽。」
《下雋》莽曰「閏雋。」 師古曰:「雋音字兗反,又音辭兗反。」
攸音收
《酃》孟康曰:「音鈴。」
承陽應劭曰:「承水之陽。」 師古曰:「承水原出零陵永昌縣界,東流注湘也。承音烝。」
「湘南」 ,《禹貢》「衡山在東南。」 荊州山。
昭陵
茶陵泥水,西入湘,行七百里。莽曰「聲鄉。」 師古曰:「茶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
容陵
安成廬水東至廬陵入湖《漢》。莽曰「思成。」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