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73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七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十三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七十四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七十三卷目錄

 華山部紀事

 華山部雜錄

山川典第七十三卷

華山部紀事

编辑

《書經:武成》:「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 《史記·秦本紀》:「武公元年,伐彭戲氏,至于華山下。」 《三輔黃圖》:集靈宮、集仙宮、存仙殿、存神殿、望仙臺、望 仙觀,俱在華陰縣界,皆武帝宮觀名也。《華山記》云:「弘 農鄧紹八月曉入華山,見童子執五彩囊,盛柏葉食 之。武帝即其地造宮殿,歲時祈禱焉。」《漢書》云:「華陰縣 有集靈宮」,又有望仙觀。

《後漢書獻帝本紀》:初平四年「夏六月,大雨雹,華山崩 裂。」

《陝西通志》:「高恢字伯達,京兆人。少治《老子經》,恬虛不 營世務,與梁鴻善,隱於華陰山。及鴻東遊,思恢,作詩 曰:『鳥嚶嚶兮友之期,念高子兮僕懷思,想念恢兮爰 集茲人遂不復相見。恢亦高抗匿燿,終身不仕』。」 《續齊諧記》:「弘農楊寶性慈愛,年九歲,至華陰山,見一 黃雀,為鴟梟所搏逐樹下,傷瘢甚多,宛轉復為螻蟻 所困。」寶懷之歸,置諸梁上,夜聞啼聲甚切,親自照視, 為蚊所嚙,乃移置巾箱中,啖以黃花。逮十餘日,毛羽 成,飛翔,朝去暮來,宿巾箱中。如此積年。忽與群雀俱 來,哀鳴遶堂,數日乃去。

《前燕錄》:「王猛隱居華山,聞桓溫入關,被褐詣之,捫蝨 談當世之事,旁若無人。」

《魏書靈徵志》:太延四年四月己酉,華山崩,其占曰:「山 嶽配天,猶諸侯之繫天子;山嶽崩,諸侯有亡者,沮渠 牧犍將滅之應。」

《六帖》:「永昌中,晝忽昏,風如雷。頃之,華山東數百里湧 赤水,渰三千餘家,山高二十丈,水深三十丈,坡上草 木宛然。」

《獨異志》:司馬郊字子都,隱居華山四五十年,禽獸日 遊目前,有如家馴,每灌園不食菜心,以其傷生意。及 四時山果熟,果大,大鳥銜,果小,小鳥銜,俱送郊齋中, 不知紀極,嘆曰:「禽鳥送我果甚多,但可日料三十顆」, 異日如戒。比三十年,及郊卒,百禽聚於庭,悲鳴累日 而去。

《周書達奚武傳》:「武之在同州也,時屬天旱,高祖敕武 祀華嶽。嶽廟舊在山下,常所禱祈,武謂僚屬曰:『吾備 位三公,不能燮理陰陽,遂使盛農之月,久絕甘雨。天 子勞心,百姓惶懼,忝寄既重,憂責實深,不可同於眾 人,在常祀之所,必須登峰展誠,尋其靈奧。嶽既高峻, 千仞壁立,巖路嶮絕,人跡罕通。武年踰六十,唯將數』」 人攀藤援枝,然後得上。於是稽首祈請,陳百姓懇誠。 晚不得還,即於嶽上藉草而宿,夢見一白衣人來,執 武手曰:「快辛苦,甚相嘉尚。」武遂驚覺,益用祗肅。至旦, 雲霧四起,俄而澍雨,遠近霑洽。高祖聞之,璽書勞武 曰:「公年尊德重,弼諧朕躬。比以陰陽𠎝序,時雨不降, 命公求祈,止言廟所,不謂公不憚危」險,遂乃遠陟高 峰。但神道聰明,無幽不燭,感公至誠,甘澤斯應。聞之 嘉賞,無忘于懷。今賜公雜綵百疋,公其善思嘉猷,匡 朕不逮。念「坐而論道」之義,勿復更煩筋力也。

《隋書越王秀傳》:「秀,高祖第四子也。徙封於蜀,漸奢侈, 違犯制度。晉王廣為太子,秀甚不平。仁壽二年,徵還 京師,上令楊素等推治之。太子陰作偶人,書上及漢 王姓字,縛手釘心,令人埋之華山下。令楊素發之,因 以聞奏。於是廢為庶人,幽內侍省,下詔數其罪曰:『漢 王於汝則弟也。乃畫其形像,書其姓名,縛手釘心, 枷』」 鎖杻械。仍云:「請西嶽華山慈父聖母,神兵九億萬騎, 收楊諒魂神,閉在華山下,勿令散蕩。我之於汝,親則 父也。」復云:「請西嶽華山慈父聖母,賜為開化楊堅夫 妻,迴心歡喜。」又畫我形像,縛首撮頭。仍云:「請西嶽神 兵,收楊堅魂神。如此形狀,滅天理,逆人倫,欲免禍患, 其可得乎?」煬帝即位,禁錮如初。

《仙傳拾遺》:「楊伯醜,馮翊武鄉人,好讀《易》,隱於華山。隋 開皇初,文帝搜訪隱逸,聞其有道,徵至京師,見公卿 不為禮,人無貴賤皆汝之,人不能測。帝賜衣著至朝 堂,捨之而去。常被髮佯狂,遊行市里,形體垢穢,未嘗 櫛沐。亦開肆賣卜,卦無不中。有人失馬,詣伯醜卜之, 伯醜方為太子所召,在途遇之,立為作卦曰:『可於西 市東壁南第三店為我買魚作鱠』。」如其言詣所指店 中,果有人牽所失馬而至,遂擒之。何妥嘗與論《易》,聞 妥之言,笑曰:「何用鄭元王弼之言乎?」於是測理辯答, 思理元妙,大異先儒之旨,論者謂其有元機。因問其所學,曰:「太華之下金天洞中,我曾受羲皇所教之《易》, 與大道元同,理窮眾妙,豈可與世儒」常談。而測神仙 之旨乎。數年復歸華山上。後世世有人見之。

《唐國史補》:李靖始困於貧賤,因過華山廟訴於神,且 請告以官位所至,詞色抗厲,觀者異之,佇立良久乃 去。出廟門百許步,聞後大聲曰:「李僕射好去!」顧之不 見,後竟至端揆。

《舊唐書裴寂傳》:寂家貧,無以自業,每徒步詣京師,經 華嶽廟,祭而祝之曰:「窮困至此,敢修誠謁,神之有靈, 鑒其運命。若富貴可期,當降吉夢。」再拜而去。夜夢白 頭翁謂寂曰:「卿年三十,以後方可得志,終當位極人 臣耳。」

《唐書李適之傳》:「適之,天寶元年代牛仙客為左相,累 封清和縣公。嘗與李林甫爭權不協,林甫陰賊,即好 謂適之曰:『華山生金,采之可以富國,顧上未之知。適 之性疏,信其言,他日從容為帝道之。帝喜,以問林甫。 林甫對曰:『臣知之舊矣。顧華山陛下本命,王氣之舍, 不可以穿治,故不敢聞』。帝以林甫為愛己,而薄適之 不親』」,

《安樂公主傳》:「司農卿趙履溫為安樂公主,治華山,磴 彴橫斜,迴淵九折,以石瀵水。」

《太平廣記》:唐晉國公裴度討淮西,題名於華嶽廟之 闕門後。司空圖題詩紀之曰:「嶽前大隊赴淮西,從此 中原息戰鼙。石闕莫教苔蘚上,分明認取晉公題。」 《北夢瑣言》:唐道士程子宵登華山上方,偶有顛仆,郎 中宇文翰致書戲之曰:「不知上得不得,且怪懸之又 懸。」

《唐國史補》:「韓愈好奇,與客登華山絕頂,顧視其險絕, 恐慄,度不可下,乃發狂慟哭,欲縋遺書以為訣。華陰 令百計取之,乃下。」

《賈氏談錄》:「華嶽金天王廟,元宗御製碑。廣明初,其石 自鳴,隱隱然聲聞數里,浹旬而後定。明年,巢寇犯關, 其廟亦為賊所焚,墮其門。」

《陝西通志》:「羅隱之居新淦縣,自玉山來,居華山,詠歌 自適,時與鄭遨、翟士端、鄭隱稱華山四高士。」

《五代史鄭遨傳》:遨聞華山有五粒松脂,淪入地,千歲 化為藥,能去三尸,因徙居華陰,欲求之。與道士李道 殷、羅隱之友善,世人目為「三高士。」

《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三年四月乙卯朔,命群臣 禱雨,召華山道士丁少微。」

太平興國四年九月,華山道士丁少微詣闕,獻金丹 及巨勝、南芝、元芝。十一月庚辰,放道士丁少微歸華 山。

雍熙元年冬十月甲申,賜華山隱士陳摶號「希夷先 生。」

《陳摶傳》:「摶字圖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歲,戲渦水岸 側,有青衣媼乳之,自是聰悟日益。及長,讀經史百家 之言,一見成誦,悉無遺忘,頗以詩名。後唐長興中,舉 進士不第,遂不求祿仕,以山水為樂。自言嘗遇孫君 仿、麞皮處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語摶曰:『武當山九 室巖可以隱居』。摶往棲焉。因服氣辟穀歷二十餘年」, 但日飲酒數杯。移居華山雲臺觀,又止少華石室,每 寢處多百餘日不起。周世宗好黃白術,有以摶名聞 者,顯德三年,命華州送至闕下,留止禁中月餘,從容 問其術,摶對曰:「陛下為四海之主,當以致治為念,奈 何留意黃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責,命為諫議大夫,固 辭不受。既知其無他術,放還所止,詔本州長吏歲時 存問。五年,成州刺史朱憲陛辭赴任,世宗令齎帛五 十匹、茶三十斤賜摶。太平興國中來朝,太宗待之甚 厚。九年,復來朝,上益加禮重,謂宰相宋琪等曰:「摶獨 善其身,不干勢利,所謂方外之士也。」摶居華山已四 十餘年,度其年近百歲,自言經承五代離亂,幸天下 太平,故來朝覲。與之「語,甚可聽。」因遣中使送至中書。 琪等從容問曰:「先生得元默修養之道,可以教人乎?」 對曰:「摶,山野之人,於時無用,亦不知神仙黃白之事, 吐納養生之理,非有方術可傳。假令白日沖天,亦無 益於世。今聖上龍顏秀異,有天神之表,博達古今,深 究治亂,真有道仁聖之主也。正君臣協心同德,興化 致治之秋,勤行修煉,無出於此。」琪等稱善,以其語白 上,上益重之,下詔賜號希夷先生,仍賜紫衣一襲,留 摶闕下,令有司增葺所居雲臺觀。上屢與之屬和詩 賦,數月放還山。端拱初,忽謂弟子賈德昇曰:「汝可於 張超谷鑿石為室,吾將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摶 手書數百言為表,其略曰:「臣摶大數有終,聖朝難戀, 已於今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如 期而卒。」經七日,肢體猶溫,有五色雲蔽塞洞口,彌月 不散。摶好讀《易》,手不釋卷,常自號扶搖子,著《指元篇》 八十一章,言導養及還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 一章以箋其指。摶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陽集》《釣潭集》 詩六百餘首,能逆知人意。齋中有大瓢挂壁上,道士

賈休復心欲之。摶已知其意,謂休復曰:「子來非有他
考證
蓋欲吾瓢爾。」呼侍者取以與之,休復大驚,以為神。有

郭沆者,少居華陰,夜宿雲臺觀。摶中夜呼令趣歸,沆 未決。有頃復曰:「可勿歸矣。」明日沆還家,果中夜母暴 得心痛幾死,食頃而愈。華陰隱士李琪自言唐開元 中郎官已數百歲,人罕見者。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 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 仙,皆數來摶齋中,人咸異之。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幸 華陰,至雲臺觀,閱摶畫像,除其觀田租。

《神宗本紀》:熙寧五年九月「丙寅,少華山崩,詔壓死者 賜錢,貧者官為葬。」

《文獻通考》:「熙寧五年九月丙寅,華州少華山前阜頭 峰越八盤嶺及谷,摧陷於石子坡,東西五里,南北十 里,潰散墳裂,涌起堆阜,各高數丈,長若隄岸,至陷居 民六社,凡數百戶,林木廬舍亦無存者。」並山之民言: 「數年以來,峰上常有聲。是夜初昏,略無風雨,山上忽 霧起,有聲漸大,地遂震動,不及食頃而山摧。」

《異林》張剌達者,相傳是宋時人,為華州掾。嘗從州太 守入華山,謁陳摶先生,敘賓主,就坐訖,復設榻于左, 似有所伺,太守不之悟。已而一道人至,藍袍葛巾,蕭 如也。先生與之揖而坐焉。道人趨而左,據榻端坐,傲 然無遜容。太守不悅,先生事之甚恭,因請曰:「先生袖 中攜有何物,幸以相貺。」道人即探出棗三枚,顏色各 異。乃以白者授先生,赤者自吞食之,青者投太守,太 守愈不悅,持以奉掾,掾遂啖之。道人遽出,太守問於 先生曰:「是何道者,先生固為恭乎?」先生曰:「此純陽真 人也。」太守悔恨,追不能及。張公自後得道,往往遊人 間,每顯異跡。

《續聞見近錄》:先晉公之謫華州也,一日召伯祖叔祖 同詣陳希夷,希夷不出戶而接之,坐久不語,忽問曰: 「更有子乎?」晉公曰:「仲子在舍。」希夷曰:「召之。」及至門,希 夷出門迎,顧先文正曰:「二十年太平宰相。」顧伯祖曰: 「進士及第。」叔祖曰:「倚兄作官。」或問希夷曰:「此君鼻偏 如何?」希夷曰:「今日拜相,明日鼻正。」又懇文正曰:「他日 至此,願放此地租稅。」其後卒如其言。及真宗西祀汾 陰,文正以前言啟之,上即詔釋雲臺觀租稅。

《雞肋編》:王介甫作《韓魏公挽詩》云:「木嫁曾云達官怕, 山摧果見哲人萎。」時華山崩,京師木嫁。

《老學庵筆記》:曾子宣丞相,元豐間帥慶州,未至,召還 至陝府,復還慶州,往來潼關。夫人魏氏作詩戲丞相 曰:「使君自為君恩厚,不是區區愛華山。」

華州,以華山得名,城中乃不見華山,而同州見之,故 華人每曰:「世間多少不平事,卻被同州看華山。」張芸 叟守同,嘗用此語作絕句,後二句云:「我到左馮今一 月,何曾得見好孱顏。」蓋同州亦登高乃見之爾。 《陝西通志》:「王汝霖,字九谷,華陰人。性篤孝,博學有文 名。避跡華山之麓,以詩賦自娛。嘉靖登極,詔求隱逸, 有司」累薦不起。台府高其節,贈扁「旌廬。」著有《松隱漫 稿》《草木靈異錄》。

姜善信,趙城人。年十九,師事華山靳貞,嘗隱居王刁 洞。元世祖在藩邸,聞其名,召問,事多驗。既即位,三見 聘,奏對多所裨益。會募建龍門建極宮,陛辭,敕賜額 碑,并殿閣書額。

魏淵淵字空空,隱居華嶽。性朴誠恬靜,甘淡泊,絕口 不言世務,足不出山者三十餘年。後其子以淵淵老, 三至嶽頂,欲迎還就養淵,淵決志不歸。其子泣請《移 綿山》,乃許之。終不至家,無疾而卒。

張雨號清虛子,貌清古,寡言笑,絕煙火食。常攜一瓢 居華之東峰石洞中,與邑人王弘撰善。癸未十月初 六,逆闖入關之夕,趺坐而逝。自書其瓢曰:「我姓張名 雨,慶陽人,年六十四。」數字而已。計在東峰者,亦六十 四日,惟啖松葉,間用栗棗。迨甲申春正月十五,猶端 坐如生。弘撰為具葬細辛坪,祠于其所居之洞,顏曰 「清虛。」

華山部雜錄

编辑

《禮記》:「馬放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散之桃林之野, 而弗復服。」

《周易》:「是謀類,西嶽亡玉羊。」鄭元註曰:「玉羊,華山之精 也。」

《莊子》「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

《晏子》:「君子若華山然,松柏既多矣,望之盡日不厭。」 《史記·樂書》:「趙高曰:何必華山之騄耳,而後行遠乎?」 《抱朴子》:「太華之下,白骨狼藉。」

楊子《太華》為「旒。」

賈誼《過秦論》:「踐華為城。」

班固《西都賦》「表以太華、終南之山。」

張衡《西京賦》:「左有崤函重險,桃林之塞,綴以二華。巨 靈贔屓,高掌遠蹠,以流河曲,厥跡猶存。」 揚雄《河東賦》:「河靈矍踼,掌華蹈襄。」

《江淹恨賦》:「華山為城,紫淵為池。」

郭璞註:《穆天子傳》:「今華陰山有野牛、山羊,肉皆千斤。 《拾遺記》:『方丈、蓬萊、瀛洲,形如壺器,此三山上廣中狹下方,皆如工制,猶華山之似削』。」

《三秦記》:「華山在長安東三百里,高不知其幾千仞,如 天半之雲。」

《述征記》:「華山有二峰,直上數千仞,自下小岑疊秀,迄 於嶺表,有如削成。」

《水經注》:桃林多馬,湖水出焉,北流注於河。故《三秦記》 曰:「桃林塞在長安東四百里,若有軍馬經過,好行則 牧華山,休息林下,惡行則決河漫延,人馬不得過矣。」 龜山白玉,上經西嶽華山,周迴三百里,名總真之天, 在華州第五洞。

《雲笈七籤》:「華山,古之惇物山也。高七千丈,周迴二千 里,名太極總仙之天,少昊為白帝,治西嶽,上應井鬼 之精,下鎮秦之分野。」

《杜氏通典》:「潼關,元名衝關,言河自龍門南流,激華山 而東也。」

唐李庾《西都賦》:「指重城之二華,拓外門于兩間。」 《癸辛雜識》:凡松葉皆雙股,故世以為松釵。獨栝松每 穗三鬚,而高麗所產,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謂華山松 是也。

《東軒筆錄》:唐小說載韓退之嘗登華山,攀緣極峻,而 不能下,發狂大哭,投書與家人別。華陰令百計取,始 得下。沈顏作《聱書》辨之,以為無此事,豈有賢者而輕 命如此?予見退之《答張徹詩》,敘及遊華山事,句有「磴 蘚。」請幫助識別此字。「拳跼梯飈颭伶俜。悔狂已咋指,垂誡仍鐫銘。」則 知小說為信,而沈、顏為妄辨也。

《東齋紀事》:洪崖先生有二:其一,三皇時伶倫得仙者 衛叔卿,與數人博戲於華山石上,其子度世曰:「『不審 與父並坐者誰也』。叔卿曰:『洪崖先生,許由、巢父耳。郭 璞詩云:『右拍洪崖肩』。即此是也』。」其一,唐有張氳,亦號 洪崖先生。豫章有洪崖,蓋古洪崖得道處也。後張洪 崖亦至其處。

《華山記》:山高巖四合,重嶺秀起,山頂方七里,有靈泉 二所,一名蒲池,一名太上泉。北有石鼓,父老相傳云, 「常有聞其鳴者,其上有三峰直上,晴霽可睹。」

《雲仙雜記》:李白登華山落鴈峰曰:「此山最高,呼吸之 氣想通帝座矣。恨不得攜謝脁驚人詩來,搔首問青 天耳。」

《野記》:「嶽之東北,兩峰崢嶸,四面陡絕,上冠青雲,下通 地脈,嶷然獨秀,有若雲臺。」

太少二華。有道院而無僧寺。

《偃曝談餘》:「華山明星峰有石室,老君棋正在其前,三 十二子,鐵所鑄也,子重五斤。」

西嶽廟極壯麗。其前土臺之上有樓,凡一百七十楹。 其中樓特高大,正與嶽對。廟中古木森列,唐柏五株, 怪甚。其一大者四人圍之。碑有唐明皇御製文,其崇 五丈,字徑八寸,經黃巢之火,今存惟十數字。廟內又 有漢郭香隸字碑及六朝、唐、宋人碑甚多。

《沚園記》:「東南一峰如柱,秀出天表者,太華山也。又如 半含千葉芙蕖,出其南者,小華山也。」

《圖書編》:「華山三峰,中一,東西各二鼎峙盤旋峻極,不 可窮覽。」

明王履《入華山詩跋》:「余自少喜畫山,摹擬四五家,積 三十年,常以不得逼真為恨。及登華山,見奇秀天出, 非摹擬者可摹擬,於是迸去舊習,以意匠就天則出 之。雖未能造微,然天出之妙,或不為諸家畦徑所束。 雖然,李思訓果孰授歟?有病余不合家數者,則對曰: 『只可自怡,不堪持贈。畸叟書』。」

昌黎《南山》詩二百四句,鋪敘詳,文采贍,議者謂其似 《上林》《子虛賦》,才力小者不能到,是固然矣。然余竊觀 之,其「吾聞京城南,茲維群山囿,東西兩際海。西南雄 太白,突起莫間簉。藩都配德運,分宅占丁戊。逍遙越 坤位,詆訐陷乾竇。昆明大池北,前尋徑杜墅。坌蔽畢 原陋,初從藍田入」等十餘句,可以施之於終南。外此 則凡大山皆有之皆可,當不獨終南也。移此以指它 山,誰曰不可?況又每有梗韻生意,使文辭牽綴而義 理不得通暢者,固才力小者不能到,但恐非終南之 本色耳。故《先正》謂:「文章當使移易不動,慎勿與馬首 之絡相似。」竊謂縱不宜規規然傳神寫照,亦豈宜泛 泛然駕虛立空?非駕虛立空,雖不足「以成文,然終無 一主十客之理,務駕虛立空以夸其多,雖多亦奚以 為乎?」少陵則不然,其自秦入蜀詩二十餘篇,皆攬實 事實景以入乎華藻之中,既不傳神寫照,又不駕虛 立空,是故高出人表,而不失乎文章之所以然也。余 平生讀之,未始不起夫倣之之心,然跡囿一隅,不得 騁心縱目於所歷之勝而止。今也幸於茲遊,故得以 償其昔之所欲而不能遂者。然余也安敢自謂「軼昌 黎」而配少陵哉?不過庶免乎「馬首之絡」之弊而已。雖 然,神秀無匹如此,未始遊者得微,亦以余為「駕虛立 空」而近於誣人哉!畸叟又書。

《陝西通志》:「九州山河之象,存乎兩戒。北戒自三危負 地絡之陰,東及太華,逾河而北,是為北紀。南戒自岷嶓負地絡之陽,東及太華,過襄鄧而南,是為南紀。」 《華州志》:明何景明云:「太華終南太白實一山,延亙不 絕,各望其地,異號命爾。」

《華陰縣志》:「漢永和中,弘農太守常山元氏張勳為西 嶽華山作石闕二,高二丈二尺,今廢。唐天寶中,元宗 有御書《西嶽碑》銘石最穹,然黃巢入關焚,止存二字。 其他金石法書,乙卯之震,泐裂太甚,又為修廟無知 者所鍛,僅有顏魯公紀遊數字在碑側耳。」

廟中古柏森蔚,蔽日干雲,即枯株寸朽,曾無覬覦,守 土者「慎無輕弛明禁」云。

民間會期,歲三月廿八日,八月十五、十一月六日。 《華嶽全集》西方七宿,按《石氏星經》,「西方白帝,其精白 虎為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司秋、司金、司西嶽。」 登太華者,能言其險,而不能言其勝。夫有險無勝,則 巖牆焚屋,盡神仙之宅矣。青柯坪下以澗勝,東峰以 石勝,南峰以高勝,西峰以松勝、泉勝。若博臺峰,避靜 室弗遊可也。

嶽之北面未盡其四方削成也。以升嶽自北,故習見 之。至華山之陽,引首回眺,三峰在萬山間,如荷花攢 瓣,華山之狀,始與名符。自東自西望之亦然。《文太青 翔鳳》曰:「華山華故華之。」

馬明卿曰:宇內名山,惟聞其高與大耳。華嶽三峰壁 立,四方削成,迥出雲霄之上。而諸峰左拱右朝,前列 後屏,儼然有居中制外義。以少陰用事,名司寇冠;疊 嶂層巒,名蓮花峰。今觀其形良然,雖造化無心乎?乃 生成之妙,圖畫弗能狀,文墨弗能悉也。《經》曰:「其高五 千仞,直上四十里。」登覽者不以此兩言盡華山之奇, 則得《華山》矣。

自谷口陟二里許,有雲根石,蓋秋陰雲下垂。至此再 上三里,兩山相夾,中僅容人,為「五里關。」關上即桃林 坪。山色四圍,鳥語花香,即非人世。華嶽之勝,當漸入 矣。

仙谷以張超結廬故名。今石室依然獨無,所謂五里 霧耳。悵望仙跡,令人有餐霞之想。予謂「世無蓬萊,有 則」此其一也。

希夷原非仙者,仙其托處耳。觀其墜驢之笑,《對御》之 言,其自負固已不凡。然能翩翩人世之外,夢遊羲皇, 脫骨名山,卒以仙終,豈世網能羈者耶?

洞天坪,即莎蘿坪。其東絕巘處,為上方峰,突面攀鎖, 險不可視。萬曆甲申,鎖斷,壞人四十有八,上者猶如 故。甚哉,小民之不智也!非登嶽要路,何必其然?每年 三月,當有禁令勿登可也。

青柯坪在十八盤上,羅立諸峰,屏環渭水,南面水簾, 瀑布飛揚,太華勝概,已得其大都焉。乃坪始為三峰 麓耳,有青柯公署、名山蔭秀坊、西嶽祠、廖陽洞、太虛 庵,今上欽賜《道藏經》。自谷口至此,稱二十里,雖崎嶇 哉,然周折轉曲,尚可肩輿。此上則砍梯與索耳。深衣 大袖,豈可為哉?

青柯坪西有峰插天,名曰「北斗坪」,蓋四毛女拜斗得 仙之地也。事未可必,然四女子者,當亂而避世於此, 亦烈烈女中丈夫哉!後世以仙名,余謂不如以節許 也。

青柯坪東上三里許,兩山合而中有隙,鑿石橫水,循 磴而上,不可下視。視則神搖足慄慄弗能止。至巔,忽 昭昭明透,如出井中。見天日,則千尺㠉頂也。名曰「千 尺」,奚止千尺哉?

千尺㠉上不一里,即百尺峽。峽如㠉而縮,險與㠉稱。 已過㠉,則於峽且易之矣。 百尺峽上五里許,有山如礪,不可以足。中有溝,宛如 犁闢,然亦鑿石牽挽而上,險不過㠉峽,視若甚焉。以 㠉峽陰而溝陽也。此亦以形相肖,故名。好事者至為 「鐵犁藏於龕」,謬矣。

「三峰」四面皆壁立,忽有嶺如刃,南高北下,遠望如龍 脊然左右深塹,不敢旁睨。循級登進,蓋不知幾千萬 丈也。倘非嶺,則三峰允升無自天,其生之以便人者 乎?

鎮嶽宮在三峰中央有玉井,井生千葉白蓮,食之令 人羽化。今無有。昌黎《詩存》,詠之增慕。今觀井深數十 丈,蓮豈種可得?或山靈瑞氣有感而自生耶?人謂芝 無根,此蓮疑亦或然。

華嶽惟南峰最高,南峰兒女兩峰。兩峰兒女諸峰,則 南峰者,華嶽之元首,秀氣所獨鍾也。昔有細人鑿石 為祠,已被文宗許毀去。特其損鑿者未經培覆,靈氣 未盡凝聚耳。是有望於後之留意者,自青柯坪至南 峰頂,稱二十里。

悟道以靜,亦靜以心耳,豈在居哉?賀老避靜,乃鑿室 南峰之背,危崖斷壁之中,下視無際,墜石無聲,乃以 棧道橫穿,陵風而度,茲豈可以身試乎?其懸崖中且 鐫「全真巖」三字,各大仞許,苟無神仙風骨,此字奚以 成哉?亦奇怪也。

東峰下仙掌形,自縣望之,五指分明,其為掌形無疑然至峰下,實石崖空懸,赤光燦爛耳。傳言巨靈擘嶽 之痕,事固神異,不敢謂為不然,亦豈謂為然耶? 東峰南下,忽一峰突兀深壑中為下碁石,蓋衛叔卿 與群仙博地也。叔卿即以武帝遇而不遇,千載下猶 抱遺恨焉。顧今安得叔卿而探長生之訣哉?嗚呼,世 事如碁石,足明仙道矣。

東峰左襟下為玉女峰。昔有人見玉女乘白馬入峰 間,故為廟祀以禱,嗣則輒應。固知金主肅殺,未嘗不 生生也。即制而不過,謂非所以生之歟?

西峰頂有巨靈,足摘星石,各以其形得名。獨瀑布泉 飛流變幻,忽為雲霧,忽為玉屑,自水簾洞出。而水簾 則孔然萬仞之中,可望不可即。意其中不知何等景 象,所有不知何等物,從古無有能躡其近者,則《華嶽》 之所謂至妙者歟!

華山一脈,西通隴蜀,東連燕薊,綿延將萬餘里,三峰 其結秀處耳。《語》云:「人傑地靈」,關中古多豪傑。若華陰 伯起四知,與嶽齊芳,食采於土者,千載後猶仰止焉, 矧桑梓士耶?若論地勢,則四鎮咽喉,天中鎖鑰,城不 滿三里,實要地也,不徒以有華嶽云。

嶽廟古制更壯麗,擬於王者。嘉靖乙卯地震,頹後重 新。又三十年餘,西角樓火,中樓欹,今不為理,後費將 不貲,第事巨縣,莫敢任。廟有大柏數百,皆歷數千年 後成者。培植防護,則司縣者之責也。

「雲臺觀址,舊有今之三,存者一焉,且分為兩區。所祀 神惟嶽神為正,餘皆非。」然華嶽山高谷空,風甚緊,非 為屏其口,則縣城當之矣,故古人建置,非無以也。 華溪水伏見不常玉泉謂即玉井滲出者,不誣也。清 洌而甘,服之可去。沉痾院有希夷先生臥像,山蓀亭、 龍藤樹、古柏泉聲,清流翠黛,為華嶽大門。登者至此, 已覺塵囂脫化,爽然自失矣。

《古本》云:「山之頂,乃天真降臨之地,神仙聚會之鄉。降 現之事極多,略敘其一二。曾先聞異香,次觀瑞靄,或 見千乘萬騎,或見玉女金童丫髻童子數百,或羽服 道士踰千,或見瑤幢而金傘,或見絳節而霓旌,或見 騎龍騎虎人,或見乘鳳乘鸞客,或見金光滿地,或見 火燄連天,或見紫霧騰空,或見祥雲覆頂,或聞金鐘」 鳴,其降見不一。或在最高峰上,或於仙掌峰頭,或集 三公山,或聚西元洞。昔清虛真人裴公隱于頂之西 北峰上,曾降五靈元老。中方大羅峰王母數現,或衣 黃裳,戴金冠,乘寶輦,駕五色斑龍九頭,上有羽蓋,左 右金童玉女,仙官將吏,莫窮其數。後於現處建祠。貞 觀中,山下建王母觀。華山之西有一山,名曰「羅敷山。」 大曆五年,有天地水府三官降現。又感代宗皇帝夢, 敕修三官院。至咸平中,更為承天觀。

「玉女」石馬,神靈異常,夜聞嘶噉之聲,頂上隱者常見 之。

白羊峰每至三元八節及諸齋日,即有神燈,或三或 五見于巖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