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80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七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十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八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八十卷目錄

 崑崙山部彙考

  圖

  考

 崑崙山部藝文一

  崑崙丘贊         晉郭璞

  崑崙山賦         明黃諫

 崑崙山部藝文二

  讀山海經         晉陶潛

 崑崙山部紀事

 崑崙山部雜錄

 崑崙山部外編

 黑山部彙考

  圖

  考

 焉支山部彙考

  圖

  考

 焉支山部藝文一

  燕然山銘        後漢班固

 焉支山部藝文二

  和吳侍御被使燕然    唐盧照鄰

  燕支行           王維

 焉支山部紀事

 祁連山部彙考

  圖

  考

 祁連山部紀事

 祁連山部雜錄

 祁連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八十卷

崑崙山部彙考 编辑

《黃河》發源之崑崙山,

《尚書》曰:「崑崙。」《爾雅》曰:「崑崙丘」,即黃河發源處也。周穆 王會西王母於此,世因相傳為仙境。其山之大小高 下,則《山海經》及《淮南子》諸書所載各有不同,未可遽 定其孰是。今姑悉載于後。

崑崙山圖

崑崙山圖

编辑

按:《書經禹貢》:「織皮、崑崙、析支、渠搜、西戎即敘。」《王肅》 云:「崑崙在臨羌西。」蔡傳「崑崙」即河源,所出在臨羌。大全武 夷熊氏曰:「崑崙,唐畫之,為吐蕃界。」

按《爾雅釋地》:「西北之美者,有崑崙虛之璆琳琅玕焉。」 璆琳,美玉名。琅玕,狀如珠也。《山海經》曰:「崑崙山有 琅玕樹。」

《釋丘》三成,為崑崙丘。《崑崙山》三重,故以「名」云。丘 形三重者,名崑崙丘。《崑崙山記》云:「崑崙山一名崑丘三重,高萬一千里」是也。凡丘之形三重者,因取此名 云耳。

按《山海經·西山經》:「槐江之山西南四百里,曰崑崙之 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 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時有 獸焉,其狀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螻,是食人。有鳥焉,其 狀如蜂,大如鴛鴦,名曰欽原。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 有鳥焉,其名曰鶉鳥,是司帝之百服。有木焉,其狀如」 棠,華黃赤實,其味如李而無核,名曰「沙棠」,可以禦水, 食之使人不溺。有草焉,名曰「薲草」,其狀如葵,其味如 蔥,食之已勞。河水出焉,而南流東注于無達。赤水出 焉,而東南流注于氾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 于醜塗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大杅,是多怪鳥 獸。《天帝》,都邑之在下者也;

《海外南經》:「崑崙墟在其東,墟四方。一曰在岐舌東,為 墟四方。羿與鑿齒戰于壽華之野,羿射殺之。在崑崙 墟東,羿持弓矢,鑿齒持盾。一曰戈。」

《海內西經》:「海內崑崙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崑崙之 墟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 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 所在,在八隅之巖,赤水之際,非仁羿莫能上岡之巖。」 言「海內」者,明海外復有崑崙。山木禾穀類也。生黑 水之阿,言非仁人及有才藝如羿者,不能登此山之 岡嶺巉巖也。

赤水,出東南隅,以行其東北,西南流注南海。《厭火東》 河水,出東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 即西而北,入禹所導積石山。

洋水,黑水,出西北隅,以東東行,又東北,南入海,《羽民》 南。

弱水、青水出西南隅,以東,又北,又西南,過《畢方鳥》東。 《西域傳》:「烏弋國,去長安萬五千餘里,西行可百餘 日,至條枝國,臨西海。長老傳聞有弱水。」

崑崙南淵深三百仞,《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 面,東嚮立崑崙上。天獸也。

《海內北經》:「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杯而東向立,一曰龜 山。西王母梯几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 取食,在崑崙虛北。」又有三足鳥主給使。

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帝舜臺各二臺,臺四方,在 崑崙東北。此蓋天子巡狩所經過,夷狄慕聖人恩 德,輒共為築立臺觀,以標顯其遺跡也。

蟜,其為人,虎文,脛,有䏿,在《窮奇》東。一曰「狀如人」,崑崙 虛北所有。

崑崙虛南所,有汜林方三百里。

《海內東經》國在流沙中者,埻端璽㬇,在崑崙虛東南。 一曰海內之郡,不為郡縣,在流沙中。

西胡,白玉山在大夏東,《蒼梧》在白玉山西南,皆在流 沙西,《崑崙虛》東南,《崑崙山》在西胡西,皆在西北, 《大荒》南,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 有首,名曰《踼》。赤水出崑崙山 大荒之中,有不姜之山,《黑水》窮焉。黑水出崑崙山 大荒西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 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 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 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 山萬物盡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常陽之山」,日月所 出。

按《道經》,海外「蓬萊閬苑有五嶽靈山。崑崙之山,乃天 之中嶽也,在八海之間,上當天心,形如偃蓋。東曰樊 桐,西曰元圃,南曰積石,北曰閬苑。上有瓊華之闕,光 碧之堂,瑤池翠水,金井玉梁,主鎮星之精,居于中元 一氣天中焉。」

按《龍魚河圖》,「崑崙山,天中柱也。」

按:《漢書地理志》,「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 母石室、僊海、鹽池,北則湟水所出,東至允吾入河。西 有須抵池,有弱水、崑崙山祠。莽曰鹽羌。師古曰:「《闕駰》 云。西有卑和羌,即獻王莽地,為西海郡者也。」

按《淮南子·墜形訓》:「凡鴻水淵藪,自三百仞以上,二億 三萬三千五百五十里有九淵,禹乃以息土填洪水, 以為名山。掘崑崙虛以下,地中有層城九重,其高萬 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上有木禾,其修五尋, 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東,絳 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旁有四百四十門,門間」 四里,里間九純,純丈五尺。旁有九井,玉橫維其西北 之隅。北門開以內不周之風,傾宮旋室,縣圃涼風,樊 桐在崑崙閶闔之中,是其疏圃。疏圃之池,浸之黃水, 黃水三周復其原,是謂丹水,飲之不死。河水出崑崙, 東北陬貫渤海,入禹所導積石山。赤水出其東南,陬 西南注南海。丹澤之東,赤水之東,弱「水出自窮石,至 於合黎,餘波入於流沙,絕流沙南至南海。洋水出其 西,北陬入於南海,羽民之南。凡四水者,帝之神泉,以 和百藥,以潤萬物。崑崙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 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 扶木在陽州,日之所「曊。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 日中無景,呼而無響,蓋天地之中也。若木在建木西, 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按《水經。河水》。崑崙墟在西北。三成為崑崙丘。《崑崙 說》曰:「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元圃, 一名閬風;上曰增城,一名天庭,是謂太帝之居。 去嵩高五萬里地之中也,其高萬一千里。」《山海經》 稱「方八百里,高萬仞。」郭景純以為自上二千五百餘 里。《淮南子》稱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河水出其東北,陬屈從其西南流入于渤海。釋氏 《西域志》曰:阿耨達太山,其上有大淵水,宮殿樓觀甚 大焉。山即崑崙山也。《穆天子傳》曰:「天子升崑崙,封豐 隆之葬。」豐隆,雷公也。雷,電龍。三字誤即阿耨達宮也。其 山出六大水,山西有大水,名新頭河。郭義恭《廣志》曰: 「甘水也。在西域之東,名曰新陶水。山在天竺國西,水 甘故曰甘水。有石鹽,白如水精,火鍛則破而用之。」康 泰曰:「安息、月支、天竺至伽那調御,皆仰此鹽。」

按:《博雅釋水》:「崑崙虛,赤水出其東南,陬河水出其東 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弱水出其西南,陬河水入東 海,三水入南海。」

按:《隋書地理志》:「張掖郡福祿。」有崑崙山。

按《續博物志·涼土異物志》:蔥嶺水分流東西,西入大 海,東為河源。《禹貢》所言崑崙,蓋本河所出也。潛發于 蒲昌,《洛書》所紀出于重野,經積石為中國河也。張騫 但能至大宛,見河水初示達其潛發處桑欽。《水經》云: 「崑崙在河水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其高萬一千里。」酈 道元云:「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曰板松,二曰元」 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是謂大帝之居。《十 三州志》云:「山去北海岸十三萬里,有弱水周匝,東南 按積石。」高誘曰:「河出崑山,伏流地中,萬三千里,禹導 而通,云以出積石。」《山海經》乃云:「自崑崙至積石,一千 七百四十里。」又曰:「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 水之前,有大山曰崑崙。又曰:種山。西六百里有崑崙。」 周穆王「崑崙瑤池,去周之瀍澗特萬有一千一百里。」 西王母告穆王云:「去咸陽乃三十六萬里。」東方朔《十 洲記》,「方丈在東海之中央,群仙所治,為崑崙山,有三 角,曰閬風,曰元圃,曰崑崙宮。」張華所敘崑崙銅柱為 天柱。蓋本方朔《神異經》也。釋氏《西域志》:「阿耨達山上 有大淵水,宮殿樓觀」甚大,即崑崙山。穆天子所至,即 阿耨達宮也。西為新頭河,為天竺。諸國皆渡蔥嶺。郭 璞曰:「似別有小崑崙。」

按《三才圖會·崑崙山圖考》:「崑崙山在陝西肅州衛西 南二百五十里,南與甘州山連。其巔峻極,經夏積雪 不消,世呼雪山。」

按《陝西通志·山川攷》:「崑崙山在肅州衛西二百五十 里,俗呼雪山,周穆王見王母于此。」

按《肅鎮志?山川攷》:「崑崙山在城西南二百五十里,山 嶺峻極,彷彿崑崙,故名。經夏積雪不消,世呼雪山。後 涼張駿時,酒泉太守馬岌言,周穆王見西王母於此, 宜立王母祠。駿從之。」按崑崙山本在西域朵甘思東 北,番名亦耳麻不莫剌山。

崑崙山部藝文一 编辑

《崑崙丘贊         》晉·郭璞

崑崙月精,水之靈府。惟帝下都,西羌之宇。傑然中峙, 號曰「天柱。」

崑崙山賦         明黃諫 编辑

「瞻彼西域,猗歟崑崙。擘厚地以特起,指太清而高蹲。 控玉門以設險,湧朝宗之河源。其方也里八百而可 考;其高也數萬仞而堪論。大鵬之翼,高舉而莫及;都 盧之足,善緣而難升。其陰則堅冰厚積,鏡見人形。風 氣凜冽,寒不可勝。其陽則瀑布飛流,聲震雷霆。群猿 不飲,接臂流肱。至若瑤池之水,粼粼瀰瀰。有龜六足」, 有鱉三趾。遊魚吹波,超鷗群起。元圃之中,廣論莫擬。 藥蘭花檻,布縠散綺。離婁之明,殆不能視。隸首之數, 亦不可記。木則「琪玕,參差,文玉森然。琅玕子實,如玉 且圓。豫章松檜,楓梧柟楩。山柿女桑,木犀。秋香冬青, 萬年蓊。」蘙薈亙地連天,草則朱英玉芝,幽蘭芳蕙; 枸杞根靈,臺萊可茹;叢卉灌芳,阜滋蕃庶。其禽則女 床之鸞,蹁躚丹穴之鳳翔翥;鸑鷟雙飛,鷫鷞群舞;銜 木精衛,能語鸚鵡。散則霞開,止則雲聚。自相喧聒,各 得其所。獸則狒狒見人而笑,猩猩被髮而言,犁牛體 重騉。輕儇。元豹霧隱,文虎晝眠。貔貅獅兕,麋鹿麈 麂;熊羆狻猊,狐貉豵豜。其所孔有,不可殫焉。或遙涉 乎蒸霞之水,或弄影于閬風之巔;或群或友,儦儦俟 俟於種玉之田。何奇不有,何異不儲。乃上帝之下都, 豈常人之所居?軒轅之宮,王母之室。碧瓦鱗比,青瑣 櫛密。畫棟飛虹,朱簾炫日。高閣千尋,長廊萬尺。赭堊 丹青,雜以金碧,適中乎文質,乃輝耀於今昔。是以仙鄉留舄之輩,緱山吹笙之徒,崆峒之老,蓬萊之流,莫 不駕雲輿而是趨。於是王母開筵,侍以麻姑;宓妃鼓 琴,雙成吹竽。瓊漿玉液,盛饌佳蔬,蟠桃異果,苾芬芳 敷。延周穆於瑤席之上,邀漢武於回丘之隅。元冥滌 器,蓐收,司壺,少皞待令,太白操觚勸酬之。殷禮既畢, 羲和趨御而日色已晡。豈特產奇瑰之物,招遊燕之 娛而已哉?爾乃質凝重厚,氣鍾淳粹。靜而有常,類仁 者之得壽;動以致用,方君子之不器。雲從而起,雨從 而致。休徵以時,若而於焉發生乎萬類也。恭惟聖明, 一統中外。極地際天,咸施惠澤。海瀆嶽鎮,各有典制。 視伯視公,皆以次第,咸秩無文。名山以祭茲山也,同 海嶽而效靈,故著其功而不細。是以篤生賢良,而非 止于一才一藝。乃拜手稽首而作《頌》曰:「大哉巍乎,聖 人之御世也!旰亦未食,宵亦未寢也。治人禮神,各盡 其義也。山嶽效靈而人才輩出;薄海內外而皆享雍 熙之盛治也。」

崑崙山部藝文二 编辑

《讀山海經         晉》·陶潛

迢遞槐江嶺,是謂元圃丘。西南望崑崙,光氣難與儔。 亭亭明玕照,落落清瑤流。恨不及周穆,託乘一來游。

崑崙山部紀事 编辑

《新語》:「黃帝巡遊四海,登崑崙山,起居望於其上。」 《穆天子傳》:「天子西征,騖行至于陽紆之山,河伯無夷 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 勞用束帛,加璧先白。」天子使。父受之。癸丑,天子 大朝于燕。之山,河水之阿。乃命井利梁固,聿將六 師。天子命吉日戊午,天子大服冕褘,帗帶搢笏,夾佩 奉璧,南面立于寒下。曾祝佐之,官人陳牲,全五具 天子受《河宗》璧,河宗伯夭受璧,西向沈璧于河,再拜 稽首,祝沈牛馬、豕、羊、《河宗》。命于皇天子。河伯號之 帝曰「穆滿,女當永致用峕事。」南向再拜。河宗又號之 帝曰「穆滿,示女春山之珤,詔女崑崙。」舍四,平泉七 十,乃至于崑崙之丘,以觀春山之珤。天子受命,南向 再拜。己未,天子大朝于黃之山,乃披圖視典,用觀天 子之珤器,曰:「天子之珤,玉果、璿珠、燭銀、黃金之膏,天 子之珤,萬金。」珤,百金士之珤,五十金,鹿人之珤,十 金天子之弓,射人步劎、牛、馬、犀器千金,天子之馬。 走千里,勝人。猛獸,天子之狗,走百里,執虎豹。伯夭曰 征鳥使翼曰烏鳶鸛雞飛八百里,名「獸使足。」走 千里《狻猊》。野馬走五百里卭,卭距虛走百里糜。 二十里曰「伯夭」,皆致河。《典》乃乘渠黃之乘,為天子先, 以極西土。乙丑,天子西濟于河。爰有溫谷樂都,河 氏之所。遊居。丙寅天子屬官效器。乃命正公郊父受 敕憲用伸八駿之乘,以飲于枝沚之中。積石之南 河,天子之駿,赤驥盜驪,白義踰輪,山子渠黃,華騮,綠 耳狗,重工徹止,雚猳。黃南。來白天子之御,造父 三百。耿翛、芍及曰:「天子是與出。」入藪,田獵釣弋。天 子曰:「於乎!予一人不盈于德而辨于樂,後世亦追數 吾過乎七萃之士。」天子曰:「後世所望,無失天常。農 工既得,男女衣食,百姓珤富,官人執事,故天有峕民。」 氏響。「何謀于樂,何意之忘?與民共利,世以為常 也。」天子嘉之,賜以《左佩華》也,乃再拜頓首。《伯夭》。 「《封膜》晝于河水之陽」,以為殷人主。丁巳,天子西南 升。之所主居,「爰有大木碩草,爰有野獸,可以畋獵。」 《戊午》之人《居慮》,獻酒百,于天子,天子已飲而 行,遂宿于崑崙之阿,赤水之陽,爰有《𪃋鳥》之山,天子 三日舍于《𪃋鳥》之山。「吉日辛酉」,天子升于崑崙之 丘,以觀黃帝之宮而《豐》。「隆之葬,以詔後世。」癸亥,天 子具蠲齊,牲全以禋。《崑崙之丘》。

《吳越春秋》:范蠡為越王築城,曰:「崑崙之象存焉。」越王 曰:「崑崙之山,乃地之柱,上承皇天,氣吐宇內;下處后 土,稟受無外,滋聖生神,嘔養帝會。故五帝處其陽陸, 三王居其正地。吾之國也偏,何能與王者比隆盛哉!」 《抱朴子》:蔡誕者,自云被謪至崑崙。初,誕還,人問曰:「『崑 崙何似』?答曰:『天不問其高幾里,要於仰視之,去天不 過十數里也』。」

《博物志》:「漢使張騫渡西海,至大秦。西海之濱有小崑 崙,高萬仞,方八百里,廣漫未聞有渡者。」

《許渾集》:渾嘗夢登山,有宮室陵雲,人云此崑崙也。既 入,見數人方飲酒,招之。至暮,賦詩曰:「曉入瑤臺露氣 清,坐中唯有許飛瓊。」他日復夢至其處,飛瓊曰:「何故 顯余姓氏於人間?」座上即改天風吹下步虛聲,曰:「善

崑崙山部雜錄 编辑

《呂氏春秋》:「菜之美者,有崑崙之蘋也。」

《尸子》:「赤縣洲者,實為崑崙之墟,土紅芝草生焉。食其 一實而醉,臥三百歲而後醒。」

《葛仙公傳》:「崑崙一曰元圃,一曰積石瑤房,一曰閬風 臺,一曰華蓋,一曰天柱,皆仙人所居也。」

《路史前紀》:「無門無旁,神運四奧,被跡無外,無熱之陵。」 《遁甲開山圖》云:「天皇出於柱州。」即無外山也。鄭康 成云:「無外之山,在崑崙東南萬二千里。」《水經注》云:「或 言即崑崙。」榮氏云:「五龍及天皇皆出其中。」

《暖姝。由筆》舊言:西王母居崑崙山,蓬頭虎齒而戴勝。 後世凡壽慶皆圖王母蟠桃,是為美麗婦人。何也? 《雲麓漫抄:崑崙禹本紀》:「崑崙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 所相遊隱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華池。」《河圖》云:「崑崙 天中柱,氣上通天。」《水經》云:「崑崙墟在西北,去嵩高五 萬里,地之中也。其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爾 雅》云:西北之美者,有崑崙之璆琳瑯玕。又曰:「三成為 丘。」註云:「崑崙山之重,故以名。」昔人引《山海經》,西海之 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崑崙之 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又曰:鍾山西六百里有崑 崙山,所出五水。今按《山海經》內,崑崙墟在西北帝之 下都,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木禾,面有「九井,以玉為 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郭璞曰: 「此自別有小崑崙也。」《淮南子》曰:「崑崙墟中有增城九 重,有木禾、珠樹、玉樹、瑄樹、不死樹在其西,沙棠、琅玕 在其東,絳樹在其南,碧樹、瑤樹在其北。」《十洲記》云:「崑 陵即崑崙,中狹上廣,故曰崑崙。山有五角,其一角正 東,名曰崑崙宮。其處積金為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 金臺五所,玉樓十二。」《神異經》云:「崑崙有銅柱焉,其高 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十里,圓周如削,下有回屋,仙 人九府所居。」又一說云:「大五嶽者,中嶽崑崙,在九邊 中,為天地心,神仙所居,五帝所理。」《博雅》云:「崑崙墟,赤 水出其東南,陬河水出其東北陬,洋水出其西北陬, 弱水出」其西南,陬河水入東海,三水入南海。張騫渡 西海,至大秦,大秦之西烏遲國,烏遲國之西復有海。 西海之濱有小崑崙,高萬仞,方八百里。《援神契》曰:「河 水上應天河。」《山海經》:「崑崙山有青河、黃河、黑河環其 墟。其白水出東北,陬向東南流,為中國河。」《爾雅》曰:「河 出崑崙墟,色白,渠九千七百所。色黃,百里一小曲,千 里一大曲。」《淮南子》:「河出崑崙,貫渤海,入禹所導積石 也。」《水經》云:「崑崙三仞,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元圃, 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淮南》又云:「懸圃、閬風、 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東漢明帝永平十七年十一 月,遣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劉張,出 燉煌崑崙塞,擊破白水虜于蒲類海上海。《章懷太子 注》謂:「崑崙,山名,因以為塞,在今肅州酒泉縣西南。山 有崑崙之體,故名之。周穆王見西王母於此山,有石 室、王母臺。」則又知周穆王西遊,初不出中國云。凡諸 書言崑崙悉注於此。

《捫蝨新話》:司馬遷、班固按《禹本紀》言:「河出崑崙,高二 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隱避為光明也。」而《張騫傳》言: 「漢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採來獻天子,按河所出山 名崑崙。」予以佛書攷之,河出崑崙者,此即雪山,而所 謂崑崙者,自須彌山也。佛書說有四天下:東弗於伐, 西瞿耶尼,南閻浮提,北鬱單越。雪山在中天竺國,正 當南閻浮提之中,山最高,頂有池,名阿耨池,池中有 水,號八功德水,分派而有青黃赤白之異色,今黃河 蓋其一派也。須彌山又在四天下之中,山頂名忉利 天,四天王所居。山如腰鼓,當山腰日月圈繞,照四天 下,更為晝夜,此《禹本紀》所謂日月相隱,避為光明者 也。此四天下之外,乃有大鐵圍山圍焉,是謂一世界。 《禹本紀》蓋得其髣髴然。方佛書未來時,古之達者已 知此矣。遷固且言:「自張騫使大夏之後,窮河源,烏睹 所謂崑崙者?此是未知崑崙山所在耳,何所出與日 月所相隱避處,本是在山腰焉。」以佛書為證。

崑崙山部外編 编辑

《關尹內傳》:「萬億萬歲,有一大水,崑崙飛浮,是時飛仙 迎取天王及善民,安之山上也。」

《遁甲開山圖》「天皇被跡」,在柱州崑崙山下。

《列仙傳》:「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石以教神農, 能入火不燒。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 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 雨師,今之雨師是也。」

《十州記》:「崑崙山,崑崙號曰崑崚,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萬里。」又有弱水,周迴繞布山,東南 接積石圃,西北接北戶之室,東北臨大活之井,西南 至承淵之谷。此四角大山,實崑崙之支輔也。積石圃 南頭,是王母告周穆王云:「咸陽去此四十六萬里,山 高去平地三萬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廣萬里,形似偃」 盆,下狹上廣,故名曰「崑崙山。」三角,其一角正北,干辰 之輝,名曰「閬風巔。」其一角正西,名曰「元圃堂。其一角 正東,名曰崑崙宮。」其一角有積金,為天墉城,而方千 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其北戶山、承淵山, 又有墉城,金臺玉樓相鮮,如流精之闕,光碧玉之堂, 瓊華之室,紫翠丹房,錦雲燭日,朱霞「九光」,西王母之 所治也。真官仙靈之所宗。上通璿璣,元氣流布五常, 玉衡理九天而調陰陽,品物群生,希奇特出,皆在於 此。天人濟濟,不可具記,此乃天地之根紐,萬度之綱 柄矣。是以太上名山鼎於五方,鎮地理也,號天柱於 珉城,象綱輔也。諸百川極深,水靈居之,其陰難到,故 治無常處,非如丘陵「而可得論。爾乃天地設位,物象 之宜,上聖觀方,緣形而著。爾乃處元風於西極,坐王 母於坤鄉,昆吾鎮於流澤,扶桑植於碧津,《離》合火生, 而光獸生於炎野,《坎》總眾陰,是以仙都宅於海島,《艮》 位名山,蓬山鎮於寅丑,巽體元女,養巨木於長洲,高 風鼓於群龍之位,暢靈符於《瑕丘》,至妙元深,幽神難 盡,真」人隱宅,靈陵所在,六合之內,豈唯數處而已也 哉。

《神異經西荒經》:「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 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 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 德行則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 為渾沌。《春秋》云:『渾沌帝鴻氏不才子也,空居無為,當 咋其尾回轉,仰天而笑』。」

《中荒經》:「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 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 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 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 翼上之東王公也。故其柱銘曰:『崑崙銅柱,其高入天, 員周如削,膚體美焉。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碌赤煌煌, 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欲王母東,登之 自通』』。」陰陽相須,唯會益工。

《拾遺記》:「崑崙山有昆陵之地,其高出日月之上。山有 九層,每層相去萬里,有雲色,從下望之,如城闕之象。 四面有風,群仙常駕龍乘鶴遊戲其間。四面風者,言 東南西北一時俱起也。又有祛塵之風,若衣服塵污 者,風至吹之衣則淨如浣濯,甘露濛濛似霧,著草木 則滴瀝如珠。亦有朱露,望之色如丹,著木石,赭然如」 朱雪灑焉,以瑤器承之如飴。崑崙山者,西方曰「須彌 山」,對七星之下,出碧海之中,上有九層。第六層有五 色玉樹,蔭翳五百里,夜至水上,其光如燭。第三層有 禾穟一株,滿車有瓜,如桂,有柰,冬生如碧色,以玉井 水洗食之,骨輕柔,能騰虛也。第五層有神龜,長一尺 九寸,有四翼,萬歲則升木而居,亦能言。第九層山形 漸小狹,下有芝田蕙圃,皆數百頃,群仙種耨焉。旁有 瑤臺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臺基。最下層有流 精,霄間直上四十丈,東有風雲雨師。聞南有丹密雲, 望之如丹色丹雲,四垂周密。西有螭潭,多龍螭,皆白 色,千歲一蛻其五臟。此潭左側有五色石,皆云是白 螭腸化成此石,有琅《玕璆琳》之玉煎,可以為脂。北有 珍林別出,折枝相扣,音聲和韻,九河分流。南有赤陂 紅波,千劫一竭,千劫水乃更生也。

《搜神記》:「崑崙火布」,崑崙之地首也,是惟帝之下都。 故其外絕以弱水之深,又環以炎火之山,山上有鳥 獸草木,皆生育滋長於炎火之中,故有火澣布。非此 山草木之皮枲,則其鳥獸之毛也。漢世西域舊獻此 布,中間久絕。至魏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 酷裂,無含生之氣,著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絕智者 之聽。及明帝立,詔三公曰:「先帝昔著《典論》,不朽之格 言,其刊石于廟門之外及太學,與石經並以永示來 世。」至是西域使人獻火澣布袈裟,於是刊滅此論,而 天下笑之。

《博物志》:「崑崙山北,地轉下三千六百里,有八元幽都, 方二十萬里。地下有四柱,四柱廣十萬里。地有三千 六百軸,犬牙相舉。」

《述異記》:「崑崙山有玉桃,光明洞徹而堅瑩。須以玉井 泉洗之,便軟可食。」

《酉陽雜俎》:「西王母姓楊,諱回,治崑崙西北隅,以丁丑 日死,一曰婉衿。」

《集仙錄》:「西王母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虛 九光龜臺金母元君,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 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啟迪元功,化生萬物,先 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之上, 芬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于東方,亦號曰東王公 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金母生于神州伊川,厥姓侯氏,生而飛翔,以主元,毓神元奧于眇莽 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王公共理二 氣,而育養天地,陶鈞萬物矣。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 位配四方,母養群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 者得道者,咸所隸焉。所居宮闕,在龜山春山、西那之 都、崑崙之圃、閬風之苑,有城千里,玉「樓十二,瓊華之 闕,光碧之堂,九層元室,紫翠丹房,左帶瑤池,右環翠 水。其山之下,弱水九重,洪濤萬丈,非飆車羽輪,不可 到也。所謂玉闕暨天,綠臺承霄,青琳之宇,朱紫之房, 連琳綵帳,明月四朗,戴華勝,佩虎章,左侍仙女,右侍 羽童,寶蓋沓映,羽旗廕庭。軒砌之下,植以白環之樹, 丹剛之林,空青萬條」,瑤榦千尋,無風而神籟自韻,琅 琅然,皆九奏八會之音也。神州在崑崙之東南,故《爾 雅》云「西王母日下」是矣。又云王母蓬髮戴華勝,虎齒 善嘯者,此乃王母之使金方白虎之神,非王母之真 形也。元始天王授以方天元統龜山九光之籙,使制 召萬靈,統括真聖,監盟證信,總諸天之羽儀。天尊上 聖朝宴之會,考校之所,王母皆臨訣焉。《上清寶經》,《三 洞玉書》,凡有授度,咸所關預也。黃帝討蚩尤之暴,威 所未禁,而蚩尤幻變多方,徵風召雨,吹煙噴霧,師眾 大迷。帝歸息太山之阿,昏然憂寢,王母遣使者被元 狐之裘,以符授帝曰:「太一在前,天一在後,得之者勝, 戰則克矣。」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丹血為文。佩 符既畢,王母乃命一婦人,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 元女也。」授帝以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一遁甲》、六壬 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 于中冀,剪神農之後,誅榆罔于阪泉,天下大定,都于 上谷之涿鹿。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 于帝庭,授以地圖。其後虞舜攝位,王母遣使授舜白 玉環。舜即位,又授益地圖,遂廣黃帝之九州為十二 州。王母又遣使獻舜白玉琯,吹之以和八風。《尚書帝 驗期》曰:「王母之國在西荒也。昔茅盈字叔申,王褒字 子登,張道陵字輔漢,洎九聖七真,凡得道授書者,皆 朝王母于崑陵之闕焉。時叔申、道陵侍太上道君,乘 九蓋之車」,控飛虯之軌,越積石之峰,濟弱流之津,浮 白水,陵黑波,顧盼倏忽,詣王母于闕下。子登清齋三 月,王母授以《瓊華寶曜七晨素經》。茅君從西城王君 詣白玉龜臺,朝謁王母,求長生之道。曰:「盈以不肖之 軀,慕龍鳳之年,欲以朝菌之脆,求積朔之期。」王母愍 其勤志,告之曰:「吾昔師元始天王及皇天扶桑帝君, 授吾以玉佩金璫二景纏煉之道,上行太極,下造十 方,溉月咀日入天門,名曰《元真之經》。今以授爾,宜勤 修焉。」因敕西城王君一一解釋以授焉。又周穆王時, 命八駿與七華之士,使造父為御,西登崑崙,而賓于 王母。穆王持白珪重錦,以為王母壽,事具《周穆王傳》。 至漢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夜,降于漢宮。」語在《漢 武帝傳》內,此不復載焉。

《續仙傳》:「裴元靜緱氏,縣令昇之女,鄠縣尉李言妻也。 幼而聰彗,母教以詩書,皆誦之不忘。及笄,以婦功容 自飾而好道,請于父母,置一靜室披戴,父母亦好道 許之。日以香火瞻禮道像,女使侍之,必逐于外。獨居 別有女伴言笑,父母看之,復不見人,詰之不言。潔思 閑淡,雖骨肉常見,亦執禮,曾無慢容。及年二十,父母」 欲歸于李言,聞之固不可,唯願入道,以求度世。父母 抑之曰:「女生有歸是婦禮,時不可失,禮不可虧。倘入 道不果,是無所歸也。」南嶽魏夫人亦從人育嗣後為 上仙,遂適李言,婦禮臻備。未一月,告于李言,以素修 道,神人不許為君妻,請絕之。李言亦慕道,從而許焉。 乃獨居靜室焚修,夜中聞言笑聲,李言稍疑,未之敢 驚。潛壁隙窺之,見光明滿室,異香芬馥。有二女子,年 十七八,鳳髻霓衣,姿態婉麗,侍女數人,皆雲髻綃服, 綽約在側。元靜與二女子言談,李言異之而退。及旦, 問于元靜,答曰:「有之,此崑崙仙侶。相省上仙已知君 窺,以術止之,而君未覺,更來慎勿窺也。恐君為仙官 所責。然元靜與君宿緣甚薄,非久在人間之道。念君 後嗣未立,候上仙來,當為言之。」後一夕,有天女降李 言之室,經年復降,送一兒與李言云:「此君之子也,元 靜即當去矣。」後三日,有五雲盤旋,仙女奏樂,白鳳載 元靜昇天,向西北而去。時大中八年八月十八日,在 溫縣供道村李氏別業。

《元中記》:「崑崙西北有山,周迴三萬里,巨蛇繞之得三 周,蛇為長九萬里,蛇常居此山,飲食滄海。」

《神仙傳》:「東郭延者,山陽人也,服雲飛散,能夜書。有數 十人乘虎豹迎比鄰,盡見之,與親友辭別而去,云詣 崑崙山

黑山部彙考 编辑

陝西邊衛之黑山

「黑山」在今陝西榆林諸衛,水甘草茂,邊外入中國者, 必駐于此。

按顧起元《黑山考》,昔人文章,用北狄事多言黑山。黑 山在大漠之北,宋謂之姚家族,有城在其西南,謂之 慶州。沈括云:「予奉使,嘗帳宿其下,云山長數十里,土 石皆紫黑似磁石,有水出其下,所謂黑水也。胡人言: 黑水源下委高,水曾逆流,予臨視之,無此理,亦常流 耳。」山在水之東,大抵北方水多黑色,故有盧龍郡。北 人謂「黑」為「盧水」為「龍。」盧龍即黑水也。

按《廣輿記》:「陝西榆林衛黑山,水甘草茂。」

按《陝西通志·山川攷》:「黑山在榆林衛南十里,水甘草 茂。明巡撫余子俊築寨堡,植柳萬株,其下黑水出焉。 黑山又在鎮邊衛西南六十里。」

黑山又在肅州衛北大漠中。望之宛然若黑,故曰「黑 山。」

黑山又在鎮彝所東北二十里,與合黎山相接。

焉支山部彙考 编辑

漢將霍去病所至之焉支山,後漢竇憲所登之燕然山。

焉支山,一名「燕然山」,一名「刪丹山」,一名「山丹山」,又名 「燕支山。」在今陝西山丹衛東南五十里。

按《後漢書竇憲傳》,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班固作銘 曰:「封神丘兮建隆嵑。」「神丘」,即燕然山也。

按晉段龜龍《涼州記》,「焉支山在西郡界,東西百餘里, 南北二十里,有松柏五木,其水草茂美,宜畜牧。」與祁 連山同。一名刪丹山。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燕然山,《後漢書》去塞三千里,在 今神水縣,即燕支山也。車騎將軍竇憲大破單于,登 燕然山,刻石勒功,紀漢威德。」

按《陝西通志山川攷》:「焉支山在山丹衛東南五十里, 一名山丹山。」

焉支山部藝文一 编辑

《封燕然山銘        》漢·班固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 亮明聖,登翼王室,納於大麓,惟清緝熙。」乃與執金吾 耿秉,述職巡禦,理兵於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 該六師,暨南單于、東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 驍騎十萬,元戎輕武,長轂四分,雷輜蔽路,萬有三千 餘乘。勒以八陣,莅以威神,元甲耀日,朱旗絳天。遂陵 高闕,下雞鹿,經磧鹵,絕大漠,斬溫禺以釁鼓,血尸逐 以染鍔。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埽,蕭條萬里,野無遺 寇。於是域滅區殫,反斾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 遂踰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躡冒頓之區落,焚老上之 龍庭。上以攄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元靈;下以安固 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茲所謂一勞而久逸, 暫費而永寧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銘上德。其辭曰: 「鑠玉師兮征荒裔,勦凶虐兮𢧵海外,敻其邈兮亙地 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載兮振萬世。」

焉支山部藝文二 编辑

《和吳侍御被使燕然    唐》·盧照鄰

春歸龍塞北,騎指鴈門垂。胡笳折楊柳,漢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幾參差。關山有新曲,應向笛中吹。

燕支行           王維 编辑

「漢家天將才且雄,來時謁帝明光宮。萬乘親推雙闕 下,千官出餞五陵東。誓辭甲第金門裏,身在長城玉 塞中。衛霍才堪一騎將,朝廷不數貳師功。趙魏燕韓 多勁卒,關西俠少何砲勃。」「報讎只是聞嘗膽,飲酒不 曾妨刮骨。」畫戟雕弓白日寒,連旗大旆黃塵沒。疊鼓 遙翻瀚海波,鳴笳亂動天山月。麒麟錦帶佩吳鉤,颯 踏青驪躍紫騮。拔劍已斷天驕臂,歸鞍共飲月支頭。 漢兵大呼一當百,虜騎相看哭且愁。教戰雖令赴湯 火,終知上將先伐謀

焉支山部紀事 编辑

《穆天子傳》:「天子西征,騖行至于陽紆之山,河伯無夷 之所都居,是惟河宗氏。河宗伯夭逆天子燕然之山, 勞用朿帛,加璧先白。」天子使。「父受之。」癸丑,天子 大朝于燕然之山,《河水》之阿。

《漢書霍去病傳》:「票騎將軍率戎士隃烏盭,討遫濮,涉 狐奴,歷五王國,輜重人眾,攝讋者弗取,幾獲單于子, 轉六日,過焉支山,千有餘里。」

《匈奴傳》:「貳師引兵還,至燕然山,單于知漢軍勞倦,自 將五萬騎遮擊貳師。軍大亂,敗貳師,降單于。」

《後漢書竇憲傳》:「憲將精騎萬餘,與北單于戰于稽落 山,大破之,降者二十餘萬人。憲遂登燕然山,刻石紀 功,令班固作銘。」

祁連山部彙考 编辑

《漢將霍去病所至之祁連山》。

祁連山在今陝西甘州衛都司城西南一百里,東北 連肅州、山丹二衛地。

按晉段龜龍《涼州記》:「祁連山,張掖、酒泉二界之上,東 西二百里,南北百餘里。山中冬溫夏涼,宜牧牛,乳酪 濃好,夏窵酪,不用器物,刈草著其上不散。酥特好,酪 一斛得升餘酥。又有仙人樹,行人山中飢渴者,輒食 之,飽不得持去,平居不可見。」

按:《隋書地理志》:「張掖郡福祿。」有祁連山。

按《陝西通志山川攷》:「祁連山在甘州衛都司城西南 一百里,山甚峻廣,本名天山,草木茂美,冬溫夏涼,下 有石井,常不竭。」

又在肅州衛南一百五十里,一名「雪山」,自涼州連亙 至此。

又在山丹衛南一百五十里,連亙甘州諸衛。

祁連山部紀事 编辑

《漢書霍去病傳》:「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騎侯失道,不 相得,去病至祁連山,捕首虜甚多。」

《太平御覽·地部》漢霍去病擊匈奴,至祁連山,濟居延 水,遂臻小月氏。《西河舊事》曰:「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 界。焉支山在刪丹故縣東西百餘里,南北二十里,亦 宜畜匈奴失二山,乃歌曰:『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 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漢書金日磾傳》:「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 也。武帝元狩中,票騎將軍霍去病將兵擊匈奴右地, 多斬首虜獲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票騎復西過居 延,攻祁連山,大克獲。於是單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 多為漢所破,召其王欲殺之。昆邪休屠恐,謀降漢,休 屠王後悔,昆邪王殺之,並將其眾降漢,封昆邪王為 列侯。」

祁連山部雜錄 编辑

《居易錄》:「門人徐蘭,吳人,字芝仙,能詩,工繪事。從安郡 王出塞,常見祁連山中花十數種,皆艷絕,不知名,中 土所未有也,曾畫便面貽余。又有《出塞》詩數十篇,聞 見詭異,足備塞外風物。」《考證》云:「起輦谷,元世祖陵,無 封樹,獵者或踐其地,輒有風雷之異。其詩云:『聞昔朱 明修祀典,曾命禮臣巡禹甸;伏羲下逮宋理宗,三十』」 六陵皆祭遍。祁連因未入提封,欲賫香帛無由從。歸 掃階席順天府,春秋遙奠青芙蓉。芙蓉青青亂雲宿, 中有三間老瓦屋。征人遙望綠琉璃,知是元家起輦 谷。谷口番僧通漢字,留客招提話遺事。自言歷劫悟 前身,親見陰房築空翠。巫媼纔牽靈馬來,聖僧已渡 流沙至。維時指點白毫光,爭睹君王「顯神異。天花鋪 地坐親親,夜半山頭分舍利。東方日射雲窈冥,背人 入山埋寶瓶。地下有天黑如漆,祕祝才宣役萬靈。亂 峰高下化機械,俄頃萬壑藏雷霆。雪漬風吹不數日, 依舊滿天芳草青。往年有客挾弓弩,誤入雲中踏玉 虎。千雷萬霆出谷飛,百里人家苦霪雨。至今鹿兔滿 巖阿,馬蹄不敢驚黃土,問余到處訪雲蘿,中國名山 想遍過。聞道長陵在天上,此山靈異更如何?」又所過 古廢城凡六,曰《單于》,曰蘇雲內,曰豐州,曰殺虎,曰土 城。土產凡五,曰白草,曰雛鷹,曰蹙鼠,曰瑪瑙石,曰酪 酒。瀚海距獨石口二千里,有明太宗永樂八年御製 碑,凡五十一字云

祁連山部外編 编辑

《酉陽雜俎》:「祁連山上有仙樹,實,行旅得之止飢渴。一 名四味木。其實如棗。以竹刀剖則甘,鐵刀剖則苦,木 刀剖則酸,蘆刀剖則辛。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