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八十四卷目錄
浮渡山部彙考
圖
考
浮渡山部藝文一
浮山賦〈有序〉 明方學漸
遊浮渡山記 鍾惺
浮渡山部藝文二〈詩〉
遊浮山留題雪浪巖 唐呂嵒
過浮山 宋蘇軾
浮山 梅堯臣
題會聖巖 明雷鯉
宵步浮山石廊引燭題壁 鍾惺
遊浮山分韻得看字 齊之鸞
浮渡山部紀事
浮渡山部雜錄
山川典第八十四卷
浮渡山部彙考
编辑《隋書》之「浮渡山。」
浮渡山在今江南安慶府桐城縣東九十里,一名「浮 山」,又名「符度山。其山週迴五里,高三里,其巖三百有 五十,而最著者三十有六焉。」
浮渡山圖
考
编辑按《寰宇記》:「符度山在桐城山頂有三巖,下約容三五 十人。天井一所,泉常如霡霂,下通深潭。又有金穴,釆 金者每見大蛇於穴口嚇之,自後不敢入。」
按:《隋書地理志》,「同安郡同安。」〈註〉舊曰「樅陽」,并置樅陽 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縣改名焉。有浮度山。
按《方輿勝覽》,淮西路安慶府:「浮渡山,在桐城縣東九 十里,上有三百五十巖,其可居可遊者三十六。西南 有獨山,直上千仞,大江環遶,望之若浮。」《夷堅癸志》:「浮 渡山,名剎也。巖名大通者,居半山間,祖諸巖最勝,泉 瀑千仞,真奇觀也。」
按《三才圖會浮渡山圖考》:「浮渡山在安慶府桐城縣 東九十里,曰浮渡山。自地視之如滀,自江視之如浮, 不峻不麗。其中巖壑相屬,多石,石多屈曲可觀。其崖 三百有五十,其最著者三十有六,其峰七十有二,其 少南為石龍峰,其峰蜿蜒如龍人行龍脊上。其東為 陸子諸巖。陸務觀有詩。『其巖聯綿如千步廊。即之纍』」 如,延之豁如,謂之「廊巖。」其南為會勝巖,其巖洞而且 邃,可屋可樓,景象皆萃,山巒翕集。其東有穿心巖,其 巖空曠,可數百武。又其東下為石門。又其東南為金 谷巖,高而敞,倍於會勝。其上有屋有塔。其西南有峰 千仞,巋然俯江。其上有兌巖,其西上為大通巖,視諸 巖尤勝,有古砦,有龍湫,人謂之「天池」云。又有井,其水 淵洄,不溢不涸,深不可測。其內有浮苴,草木蓊然。木 今伐矣,而其根猶著水上。其西下為張公巖,其中亦 有井,甘而且洌。又其西為西峰諸巖,巖亦有可居者, 中有滴水巖,其上有門,僅可望天。日坐其中,冷然生 寒,久則毛髮俱灑矣。其南漸平曠,有浮山寺,今廢。其 上多芝蕙蘭桂白石。「唐、宋人石刻,其周五里,其高三 里。」
按《安慶府志山川攷》:「浮山在桐城縣東九十里,一名 浮渡,又名符度。自地視之如滀,自江視之若浮,巖壑 相屬,玲瓏幻異,別具奇觀。其峰七十有二,最著者曰 石龍峰,其峰蜿蜒如龍。曰妙高峰,巍然千仞,俯瞰江 流。曰翠微峰,曰翠蓋峰,曰懸元峰,曰翠屏峰,曰丹崖 峰,曰屯兵峰,曰紫蓋峰,曰抱龍峰,曰立馬峰。其峰之下,各有巖有洞,其巖三百有五十,最著者三十有六。 曰金谷巖,在翠微峰下,闊五丈,橫十三丈,巍若倚空。 曰大通巖,在金谷右門,高狹而曲,內深廣而圓,倒懸 如旋螺狀。巖巔一竅見天日,昔大通禪師安禪在此。 郡守趙壽祖更名為「滴珠巖」,曰「首楞巖」,高挂山巔,登 此則湖山在目。曰會聖巖,在翠蓋峰下。深廣容數百 人,可樓可屋。宋《遠錄》禪師居此,作「九帶巖。」側有石,曰 蓮花石,石平如砥,窪水處生芙蕖,紅黃間雜如繪。曰 棲真巖,在會聖之左,遠公塔在焉。范仲淹為之銘。上 有九帶堂。曰「穿心巖」,空洞約數百武,遊者可出入。每 雨,瀑自中出如練。下有僊人橋,旁有杵臼爐榻。曰「談 禪巖」,曲阿深邃,前壁刻「慶曆六年中秋,遠公談禪於 此,曰張公巖。」內有天然石閣,縱橫各二丈許,後有龍 井,甘洌異常。前有夕陽樓,樓外有杵藥臺,有棋盤石, 左有繞雲梯,石徑盤旋如梯。右有渡僊橋、游龍峽、衣 帶溪,宋部使者張同之得修煉術,遊此而樂之,遂棲 隱焉。曰多景巖。高深可丈餘,四壁石窟,縱橫交錯,有 若缶者,有若杯者,有若丸者,約百有八。蓋會諸巖洞 之景,而聚於卷石,因名曰「海島巖。」深廣約五丈許,四 壁石孔纍纍,若蜂房、若浮漚,以千萬計。又有怪石,若 老叟控猿狀。曰「枕流巖」,舊名陸子巖。石廊屈曲,有清 泉,流從石竅中。曰「觀音巖」,在翠屏峰下,深廣可容百 人,水秀山明,遠近環繞。曰摘星巖,高數百仞,將及門, 塹斷不可渡。內橫七丈,深半之,貯有石臼石罏,相傳 左慈煉丹處。曰丹丘巖,在丹崖峰下,上有天池,昔人 鑿石數十丈,引水入巖,以供汲飲。其他如慶雲巖、浮 空巖、綠蘿巖、翠雲巖、五雲巖、藏春巖、僊隱巖、招隱巖、 碧桃巖、西峰巖、太古巖、嘯雲巖、倚天巖、碧雲巖、止泓 巖、雲樓巖、靜定巖、伏虎巖、普陀巖、晚翠巖,皆稱奇勝 焉。洞曰雷公洞,在石龍峰左。深廣各四丈。有石井,建 安雷鯉題曰「丹井。」有池如硯,上刻二字曰「硯池。」朝陽 洞在枕流巖前。蓬壺洞在海島巖上。金雞洞傍。晚翠 巖、橫雲洞。唐凌巖題「阮君洞,阮叔文書」三大字。有石 綿亙數丈,若廊廡,曰巖廊。蹲踞如關。曰龍虎關,曰紫 霞關。有寺,曰華嚴寺,為遠公道場,與歐陽文忠因棋 說法於此。竟陵鍾惺記有曰:「大抵浮渡無巖不樹,無 徑不竹,無石不苔,無澗不花,足以概茲山之勝云。」 按《桐城縣志·山川攷》:「浮山在縣東九十里。」《名山記》云: 「浮山一名浮渡山,週五里,高三里,其西南獨峰直上 千仞,大江環遶,其勢若浮,故名。」《寰宇記》云:「符渡山頂 三巖,下約容三五十人,其大井泉常如霡霂,下通深 潭。又有金穴,採金者每見大蛇當穴口,自是人不敢 入。浮山,自地視之如滀,自江視之若浮,不峻不嚴,巖 壑相屬。其中石勢屈曲殊觀,巖三百有五十,最著者 三十六,峰七十有二,最著者山之南為石龍峰,蜿蜒 如龍人行,龍脊上有巨人書蹟。其」東為陸子諸巖,聯 綴如千步廊,即之纍如,延之豁如,謂之巖廊。又南為 會勝巖,洞如邃如,可屋可樓。又東為穿心巖,空可數 百武,遊者出入焉。又東下石門,其門綽如。又東南為 金谷巖,高而敞,倍於會勝,其上有屋有塔。西南有妙 高峰,巍然獨峙,俯瞰江流。又西上為大通巖,視諸巖 尤勝,有古砦,有龍湫,人謂之「天池」,其水淵洄,不溢不 涸。其內有浮苴,壅積石,生草木。其西下為張公巖,中 有井,甘而洌,在西峰白石中,鑿開泉流,冬夏不竭。又 其西為西峰諸巖,中有滴水,上有石門,可望天日,坐 其中,冷然生寒,久則毛髮灑然。其南下漸平曠,即浮 山也。金谷巖又名選佛巖,在翠微峰下,闊五丈,橫十 三丈,巍若倚空。又名金谷洞。《李龍眠居士序》云:「攜歸 金谷洞中,宴坐白雲巖下。」
大通巖,一名「滴水巖」,在金谷右。門高狹而曲,內故廣 圓,翕然倒懸如旋螺狀。當頂一竅,可見天日。昔大通 禪師安禪在此,石刻甚多,郡侯趙壽祖更名曰「滴珠 巖。」
首楞巖:在獅子口內,可居十餘人,高挂山巔,登此則 湖山在目。
會聖巖在翠蓋峰下,深廣容數百人,俗稱「會勝」,以奇 勝會集於此也。有陸務觀題刻。
棲真巖,在會聖之左,可居數十人。有遠錄祖師塔。宋 范仲淹為之銘。郡人汪生於其上建九帶堂,巖巔刻 云:「開山和尚某塔。」宋嘉祐庚子,徐家市民陳文政建, 瘞開山僧涅槃骨於內,一名伽藍洞。
蓮花石在會聖之右。石平如砥,窪水處生出水芙荷, 黃紅間雜如繪。明萬曆二十年始見,遠近觀者以千 百計。
穿心巖在胡麻溪發源處。天然石板,兩片聯屬,其上 如砥,其下穹窿,容數百人,前後相貫如橋,天雨則瀑 水自中過。又名「仙人橋。」傍有杵臼罏榻。
談禪巖在金雞洞上。曲阿深廣。前壁刻「慶曆六年中 秋,遠公談禪於此。」
張公巖,近元元峰,深廣可容數百人。內有天然石閣, 縱橫各二丈許,後壁有龍井,甘洌異常。前有夕陽樓樓外有杵藥臺、棋盤石。左有繞雲梯,右有渡仙橋、游 龍峽,衣帶溪山,雲林迥目。宋部使者張同之,字野夫, 棄官隱其中,傳聞辟穀丹成,仙去。
「多景巖」,高深可丈餘,四周石窟,縱橫交錯,有若缶者, 有若杯者,有若丸者,約百有八。蓋會三十六巖、七十 二洞之景,而聚於卷石,故名焉。
「海島巖」深廣約五丈許,四壁石孔纍纍,若蜂房、若浮 漚,以千萬計。又有怪石,若老叟控猿狀。上有蓬壺,頂 紋蒼翠,即海市蜃樓不啻也。
「枕流巖」,在龍虎關內,舊名「陸子巖」,又名「隱賢巖」,趙郡 守改今名。石廊屈曲,清泉從石竅流,有晉陶侃遺蹟。 陸子名宰,山陰人,宋宣和時來遊,《書》云:
觀音巖,在翠屏峰下,一名「嘯月巖。」深廣可容百人,水 秀山明,遠近環遶。
「摘星巖」,高數百仞。將及門,塹斷不可度,內橫七丈,深 半之,貯有石臼、石罏,相傳左慈煉丹處。
丹丘巖在丹崖峰下。廣可容百餘人,頂有小天池,昔 人鑿石數十丈,引水入巖,以供汲飲。丹崖與屯兵峰 相對,他如和風巖在會聖巖之右。慶雲巖在棲真巖 之左。翠華巖與慶雲巖相接。五雲巖在會聖巖之左。 藏春巖在穿心巖之左。仙隱巖在藏春、招隱兩巖之 中。招隱巖在藏春巖之右。碧桃巖在談禪巖之上。光 明巖在妙高峰上。西峰巖在渡仙橋側。太古巖在游 龍峽。嘯雲巖在丹丘、倚天二巖之中。倚天巖在丹崖 峰頂。半空巖在紫蓋峰下。碧雲巖在爛柯石之上。止 泓巖在連雲峽內。雲棲巖在金谷巖之右。靜定巖在 抱龍峰後,大石懸崖之畔。伏虎巖在伏虎石下。普陀 巖一名「醉翁巖」,在石上。晚翠巖在金雞洞下。又有游 龍峽、潛龍峽、連雲峽。又有雷公洞,在石龍峰左,深廣 各四丈。外壁有毛知遇石刻,內壁有會聖巖、普同塔 石刻。後壁有石井二穴,建安雷鯉題為「丹井。」洞前有 石池一泓如硯,刻「硯池」二字。又有朝陽洞,在枕流巖 之前。蓬壺洞在海島巖之上。金雞洞傍晚翠巖有趙 孟頫題。橫雲洞,有唐凌巖。題「水簾洞」,有王安石題。「阮 君洞」,有「阮叔文書」三大字。九曲洞,又有棋盤石,有孟 郊題。有紫霞關,在立馬峰下,石立如弓,儼若關峽,勝 蹟不可殫述云。
浮渡山部藝文一
编辑《浮山賦》:〈《有序》:〉 《明方學漸》。
皖襟三江,以山為國。桐據其曲,四塞皆山,龍嶽襟其南,麟嶺峙其北,華崖障其西,𠙶山表其東。崇峻瓌瑋,出霧蒸雲,壯觀具矣。《元覽》略焉。惟浮山盤鬱於中,勢不甚高,而喦洞天開,石溪地湧,若神鰲失戴,瀛閬靡依。海潮乍驚,浮空洸蕩,奇蹤異狀,不可殫述。名曰「浮渡」 ,所從來矣。仙侶釋徒,棲神代有,梵宮蹲址,道院負嶼,信巨靈之巧構,《江滸》之奇觀也。方生性癖雲山,結巢依麓,秋飆春煦,躡蹻孤登,曠矚怡懷,囅然賦焉。
繄鴻濛之未判兮,肆澒洞而沆渀。旋混沌之肇開兮, 峙者結而流者瀁。氾蓬瀛於瀚海兮,賴贔屭於巨鰲。 曷吞釣於任公兮,致元閬乎漂淫。來吾桐而凝止兮, 奠洪基於江曲。爰錫名乎浮渡兮,儼方舟而崫岪。表 天柱以為橛兮,索地維以為纜。石崢嶸而夾桅兮,繫 九嶷於㶑灩。乍鯨濤之震撼兮,飛鼉浪之澎湃。走鮫 鯪於白晝兮,嵐岌岌而駭潰。臥蟺蜒之磄磅兮,試虯 龍於碧波。裊雲逕以上達兮,扶羊角而斜過。徐洞口 之劈劃兮,柱嵯峨其碣石。羌龍虎以關兮,若肺懸 而骨立。湛玉蓮之爛熳兮,浴紫芝於元渚。鳴金雞於 嵺廓兮,開繡闥於璚圃。乃有危巖三十六兮,堪徙倚 而遊之。別洞七十有二兮,各獻媚而爭奇。越陸子而 會勝兮,列崝而陵漢砑崔嵬「而」,嶪兮,刻嶙峋而 澶漫。窺杳閴之奧窔兮,踞淋漓之石床。啟冰壺之洌 井兮,濞沆瀣之瓊漿。麗層空而軒豁兮,挺複樓于巖 表。結磊砢以為廊兮,敞玉虛而浩渺。更石梯乎遶雲 兮,干星象而躡虹。鳥道疑其莫度兮,遠逕畏其難通。 轉側升而附确兮,乃旋近於桑日。誰杵藥而飛翰兮, 留荒臺於崒嵂。緬野夫之芳韻兮,巇「丹穴以俟來。」度 僊橋於蚴蟉兮,布基石於莓苔。盼龍池之孤穎兮,指 㧞茅之雄鋒。睇華峰於天外兮,控皖嶽於雲中。塹崇 巔而汨汨兮,礔天池以成壑。似清淺而沉沉兮,泌靈 湫而罔涸。偃兔宮以肖月兮,翥鸑鷟而朝陽。拂紫霞 以度關兮,驅元豹而蹌踉。瀉明河之倒液兮,滴晴空 之飛潏。誰濬源而長「流兮,曳尾閭而焦沃。」載高巖之逼斗兮,巋岑樓以奠居。煥琳宮於金谷兮,宅深昧而 于于。妙元會於總巖兮,盈方丈而備巧。蔽日月於蓬 壺兮,約勝概於渺小。何大冶之型埴兮,置馮夷於天 台。激崇陵之瀇洋兮,奓蜃氣於層臺。爰縱觀乎寶藏 兮,溪珍錯之不具。紛縱縱而莘莘兮,極霄壤以加富。 馴擾乎青麟,迴翔乎朱雀;麌麌乎元麋,嘹嘹乎白鶴; 龍隱乎石池,贙伏乎林薄;嘯月乎徂猱,吟風乎鴿鵲, 蔽日乎松杉,參天乎梓柏,修竹乎綠漪,茂篠乎翠崿, 馥郁乎桂叢,芳芬乎蘭若;垣合乎千葩,㠔盈乎百藥, 每青陽之啟運兮,流景耀而彌光也。游士女而絡驛 兮,道擊轂而聯裳也;即秋氣之搖落兮,擷「群英而履 霜也。飛鳥戢而崆峒兮,清風肅而琳瑯也。逝朱陽於 昧谷兮,若海曙之初陽也;返煙光而生色兮,何必巘 之多祥也。」是以僊命侶而乘勝,俯雲閣而下棲。釋緘 經於密室,坐碧玉而忘機。騷人發其鏗訇,宣金石而 振響,哲士慕乎《皋蘭》。輕千里而嚮往,愬太古而罔徵。 幻左慈於漢末,紆弘景之相,猶潤曹松之詩橐。巖屢 託於前哲,墓猶指乎遠公。暨歐蘇與僧瑞,尤唱和以 同風。若乃藉阨塞以屯戎,砦崎嶇而禦暴,翼威武於 貔貅,匪祇靈之攸好。白沙嶺之卜築,陽明亦欲選奇。 則有道之振鐸,樹茲土之鴻儀。睹華巖之廢址,憐梵 宇之荒唐。欽賢館之壯麗,將正學之寖昌。稟二儀以 握珍,對千「仞而仰止。期不負於斯山,暢幽懷而莫已。」 《亂》曰:「龐姿厚質,乃中虛兮。廓然有容,君子居兮。龍潛 蠖伏,越群儔兮。勿謂險阻,君子求兮。清源洌洌,石其 瀾兮。君子飲之,渥若丹兮。巍峨屹屹,天柱尊兮。峻極 穹窿,我則欽兮。先登者誰,陟其巔兮。漱泉枕石,洞中 天兮。」
遊浮渡山記 鍾惺
编辑「遊浮渡,取道大江,法當從華巖寺入,躡石龍峰,歷會 聖諸巖,而反於金谷巖。蓋浮渡有二戶焉,曰華巖,曰 金谷,各據如來峰一面,而各相背,起華巖則止金谷, 起金谷則止華巖,此其要領也。」茲遊則吾友廬江令 章章甫道之,故從金谷入。以甲寅二月十八日,同林 古度茂之程引兆天民道沙溪,過羅汊河,去山十五 里,已見檣山。檣山者,立浮渡前,如舟之有檣也。行數 里,即桐城界。又數里,渡溪村,尋明鏡塘,即金谷巖閣 倒景也。仰獅子石,旁頫如來峰,一石落落,左右翼我 上。過九曲巖,巖居金谷左,深曲數十百丈。炬行可穿 金谷、大通諸巖地中,達金雞洞而出。若牖也,出則可 橫至會聖巖。左右今塞為僧廚,不可入,姑舍之。至金 谷巖,巖高以軒,右頫抱龍峰,置屋弘整,最當山之豁 處。縣溜數道,高寒覆人。稍左則滴珠巖,即大通巖也, 深廣可金谷之半。從兩峽數折入其上罅宛轉漏天 者,龍湫洞也。泉從罅亂整下注,若出噴壺。中腰有石 閣如螺,可周可始。其中邊石,擊之谼然,處處皆聲,知 其下皆空。所謂「入九」曲巖,可穿其地中出金雞洞者 是也。出巖,見鎖雲石一片,苔繡水泐,堅而藻也。其右 可至垂虹井、綠蘿菴矣。舍之反金谷,出紫霞關,關,石 也。弓之至地而門焉,故曰「關。」可望諸巖。右折下,上磴 莽中得首楞巖,可望九華及長江,至此者以為難矣。 再折而上,即可登妙高峰,坐金谷頂,探大通巖水所 出。舍「之,仍由首楞反紫霞關,則不踰關。步其上如石 梁,望諸峰焉。自金谷至此,皆不見檣山」云。「登嶺行,廣 長可二里餘,如大堤,可輿可馬。外見柳峰諸山,四周 浮渡,內則見胡麻溪。俯穿心巖,望金洞,圓郎壁上。其 下即晚翠巖,翠深如晚,而九曲廚煙時從洞出,若源 水花片。稍折,行深松則遠錄公塔在焉。始」見檣山,雙 塔映對。東折五雲巖,下過伽藍洞,洞左則會聖巖也, 即遠錄公與歐文忠說法地。巖背金谷,又當山之谿 處。望檣山則益正,兩峰夾焉。稍屋之,綴以兩廡。右有 翰墨泉,泉流枕上,以炊以茗。又右則三曲巖,雲錦廊 矣。舍之左折,為翠華巖,又左為陸子巖,巖額即陸子 書。陸子者,陸宰也,宋宣和間人,字元鈞。與黃安時輩 遊此,易「皇甫巖」為今名。事詳《金谷題壁》中。巖內石曰 「枕易」,泉曰「活生」,縱橫十餘丈,前有竹,一面朝陽,洞在 竹外,又右則垂石覆出,如廊者數十丈。循廊出龍虎 關,關當廊盡處,亦一巖也。三石柱下上環生如鼎,三 足,開三門焉,故一曰關。自會聖至此,巖列如比屋也。 左折稍下,即雷公洞矣。舍之躡石龍峰,峰又一大堤 也。偃仰如龍石,苔蘚如芥,如昂首檣山,夭矯欲上。從 此下弇中,則往華巖寺道也。從人請宿華巖便僧寂 教曰:「不可宿華巖即明日雨,是置張公海島以往諸 巖洞矣。」俱善其言,舍之從石龍下凹中行。寂教者,金 谷僧,年十二,頭眼不凡,神在山水茂之,從灑掃內,得 之故所在與俱。乃遶胡麻溪,入阮君洞,壁行磴受趾, 纔半壁,高百仞,石浪如海,曰「海島巖。」反而上,得蓬壺 洞,會聖隔嶺在壁外,望之如長城,而檣山見會聖前 者,始兩峰夾之而三。至此則側別對一峰,為兩出。憩 阮君洞口,尋徑,疏竹數十個如新桐,則張公巖道也, 巖亦當山之豁處。出巖下,步一石橋,橋跨一澗,澗石其底三桃花,粲如三婦。大抵浮渡無巖不樹,無徑不 竹,無石不苔,無澗不花,獨抱龍峰,一松最古耳。過橋 稍上,則觀音巖,二巖各有石樓可登。又上一小石洞, 廣數尺,洞內石孔如椰子者百餘,每孔刻一巖名,盈 浮山之數,曰「總巖山之石史也。」遂反尋遶雲梯,梯就 石為磴,橫堅柱直,甚有思理。磴盡升嶺,即天池,且見 之矣。日將夕,舍之步蓮花石,石上紅紋如蓮瓣,不知 所為。嶺上行里許,隨步鏗然,響出於足,知其下處處 空也。嶺盡,望雲錦廊,可即日已入。舍之由三曲洞反 會聖巖。是夜雨,將就枕,念石廊所刻《建安雷鯉詩》,佳 甚,至未收,相與執燭抄焉。詩曰:「已從浮山來,更覺浮 山好,萬壑染秋雲,乾坤怪未了。遊人無古今,天風醉 花鳥。我欲煮煙霞,呼童拾瑤草。」抄竟,各作一詩刻於 壁。次日雨,出石龍峰側,執蓋觀雷公洞。洞以鯉得名, 門垂飛瀑,雨後漲甚,次日雨不止。朝陽洞兩日目中 竟以雨故不克入。仍從弇中道至華巖寺,望放生池, 明日雨止,議歸矣。度雨後,龍湫新瀑益盛。乃沿如來 峰,復登金谷。稍尋九曲炬,行數丈,度至金谷地中矣, 塞不前,乃止。入尋巖壁,始從阿羅漢座隙讀陸子題 字,字甚遒,古文稱之,完好可搨,志亦未收。出巖仍入 大通觀。飛瀑,真浮山第一水也。右折則垂虹井,巖覆 之,有石一梁,故曰「垂虹。」又右為綠蘿菴,菴今廢,在兩 壁中。反故道,復由紫霞關登妙高峰。峰為浮山絕處, 出沒層深,得獅子石,蓋《首楞》頂也。下視綠蘿菴,又折 而下,蹭蹬竹石,鉤巾枳履,乃得龍湫洞,探大通水所 出,去金谷遠矣。乃出其頂,從洞中呼巖僧取筆墨,上 勒「景陵鍾惺、閩林古度、新安程引兆窮滴珠水源,甲 寅二月二十二日雨霽山朗遠青薈蔚」三十四大字 於石。反至首楞,徑已夷矣,乃遊人所謂難至者也。遂 反金谷歸。鍾子曰:「浮渡無非巖也,是以稱浮渡焉。」今 所遊以此始亦以此終之金谷也,宜以始不以始,宜 以終而又不以終者,華巖寺也。自金谷而外,正視側 視,無所不見者,檣山也。已至而再至者,又金谷左右 諸巖也,紫霞關也,首楞巖也。過其處不至而卒至者, 雷公洞也。不期至而至者,妙高峰也。如屋然。已至其 中,而又升脊尋檐,窺其庭室者,又金谷大通也,綠蘿 菴也。始未至而卒至,至而有不能至者,九曲也。幾不 至而至焉者,張公諸洞也。「可以至且欲至矣,竟不至 至而不能詳者,雲錦廊三曲洞也。身為巖而能積諸 巖焉。左右前後可至可思」者,會聖也。卒不至而若至 者,天池、《金雞》《朝陽》《晚翠》諸處也。巖皆可屋,而住僧者, 金谷《會聖》《觀音》《阮君》《張公》三曲也。詩若文山收之而 人棄之,幾失而復得者,雷鯉之記遊、陸子之題名也。
浮渡山部藝文二〈詩〉
编辑《遊浮山留題雪浪巖 》唐·呂嵒
褰裳懶步尋真宿,好景一宵觀不足。月在碧潭風在 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過浮山 宋蘇軾
编辑人言此地是鰲宮,升降隨波與海同。共坐舟中那得 見,乾坤浮水水浮空。
浮山 梅堯臣
编辑秦鬼驅卯沙,聚結無蒼翠。誰云海上移,能與潮浮至。 洞噓蛟鼉腥,廟畫風雷異。雲母今有無,庶為僊藥餌。
題會聖巖 明雷鯉
编辑已從浮山來,更覺《浮山》好。萬壑染秋雲,乾坤怪未了。 遊人無古今,天風醉花鳥。我欲煮煙霞,呼童拾瑤草。
宵步浮山石廊引燭題壁 鍾惺
编辑古人負奇情,題巖必幽獨。豈以山水心,取供人耳目。 眾遊或失之,冥討須執燭。天風醉花鳥,此語無人讀。
遊浮山分韻得看字 齊之鸞
编辑名巖六六鬼神刓,未到先須駐馬看。碧樹倒遮飛瀑 細,丹梯平跨石龍寒。苔邊藥竈猶能煉,竹逕茅廬便 可安。況有山鄰時送酒,興來直欲解微官。
浮渡山部紀事
编辑《桐城縣志》:「東漢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學道於天柱 行遊於司空,歸隱於浮渡,後入霍山,合九轉丹,遂僊 去。」
唐呂嵒,字純陽,別號洞賓。嘗遊浮渡山,留題雪浪巖。 宋法遠姓王,鄭州人,號圓鑒禪師,又號遠錄公。天禧 中遊襄漢,後居浮山華巖寺。歐陽文忠公修聞其名, 訪之,適與客圍棋,師坐其旁,歐公請因棋說法。法遠 即撾鼓陞座曰:「若論此事,如兩家著棋相似,敵手知音,當機不讓。若是綴三繞五,又通一路始得。有一般 低棋,秪解開門作活,不能奪角衝關,更節與虎口齊 彰,局破後徒勞連幹。所以道:『肥邊易得,瘦肚難求。思 行則往往失粘,心粗則時時頭撞。休誇國手,謾說神 僊,贏局輸籌都不問。且道黑白未分明,一著落在甚 處』?」良久曰:「從來十九路,迷誤幾多人。」文忠嘉嘆久之, 謂同僚曰:「修初疑禪語為虛誕,今見」此老機緣,非晤 明心地,安能有此妙著哉。
義青禪師,青社人。七齡穎異,去妙相寺出家,十五持 《法華經》,得度為大僧。至浮山,時圓鑒遠禪師居會聖 巖,一夕夢得青鷹畜之,遠以為吉徵。屆旦,青至,禮延 之,令看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因緣經三載。 一日問曰:「汝記得話頭麼?試舉看。」青擬對,遠掩其口, 青了然開悟,遂禮拜。遠曰:「汝妙悟元機耶?」青曰:「設有, 也須吐卻。」自此復經三年,遠時出洞上宗旨示之,悉 皆妙契,即付以太陽頂相、皮履直裰。囑曰:「代吾續其 宗風,無久滯此,善自護持。」熙寧六年還龍舒,住白雲 巖,至今巖上有「青華巖方丈」五大字。又八年住投子 山,道望日隆。初,開山慈濟大師有偈曰:「吾塔若紅,吾 再來時。」邑人偶修飾其塔。未幾而青領院事。山中素 無水,眾以為病。忽有泉水出山石間,甘冽異常。郡守 賀公名為「再來泉。」元豐六年五月四日,遂泊然而化, 塔於寺之西北三峰菴後。
思公禪師,自幼即慕道遊方,至浮山會聖巖,不復舍 去,攻苦餐淡,二十八載。一日偈付諸徒眾,不疾而逝。 偈曰:「七十四年,歸去時節。撒手便行,更無可說。」 瑞公禪師,號秀巖,不知何方人,其蹟亦無可考。住浮 山,為思公演說四偈曰:「七十四年,俯絢世緣。會聖巖 下,飢餐困眠。歸去時節,如高空月。應現十方,光明洞 徹。撒手便行。一路坦平。東去西去。步步無生。更無可 說。重重漏泄。木馬嘶風。泥牛吼月。」
浮渡山部雜錄
编辑《見聞搜玉》:「桐城有浮山,巖洞絕奇,王陽明公欲訪之 不果,乃寄詩二首。一云:『見說浮山麓,深林遶石溪。何 時拂衣去,三十六巖棲』。」又云:「見說浮山勝,心與浮山 期。三十六巖內,為選一峰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