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98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九十八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九十八卷目錄

 錫山部彙考

  圖

  考

 錫山部藝文

  懷錫山藥名離合體二首  唐皮日休

  和皮日休懷錫山藥名離合體二首

               陸龜蒙

  次元鎮伯雨錫山倡和之作  元張翥

  錫山塔影         明王達

  錫谷書堂          秦夔

  錫山塔基兼柬顧少參     邵寶

  再過錫山訪鄒彥吉先生    鍾惺

  錫山即事         陳子龍

 錫山部紀事

 錫山部雜錄

 惠山部彙考

  圖

  考

 惠山部藝文一

  遊慧山寺記        唐陸羽

  惠山新泉記        獨孤及

  惠山泉記        宋聶厚載

  陸子泉亭記         孫覿

  記惠泉         明袁宏道

 惠山部藝文二

  宿惠山寺有序    唐王武陵

  秋暮登惠山北樓       前人

  惠山寺流泉歌       皇甫冉

  送陸羽歸惠山採茶     皇甫曾

  別泉石有序       李紳

  重到惠山有序      前人

  憶惠山           前人

  懷惠山寺          許渾

  宿惠山寺          朱宿

  前題            竇群

  題惠山泉         僧若水

  寄伯強知縣求惠山泉    宋蘇軾

  和惠山詩三首有序    前人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前人

  即惠山煮茶         蔡襄

  留題惠山        元移剌迪

  皇甫仲璋邀遊惠山    明袁宏道

  惠山十賢堂成有作      邵寶

  與華景彰遊惠山       馬治

 惠山部紀事

 惠山部雜錄

 惠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九十八卷

錫山部彙考

编辑

無錫縣之錫山

錫山在今江南常州府無錫縣西五里。周秦時產鉛 錫,故名錫山。東漢以後,不復產錫,故縣名無錫云。

按:《漢書地理志》:「弋陽郡樂安。」有錫山。

按《方輿勝覽》,浙西路常州錫山圖經云:「昔有讖述其 地曰:『無錫寧,天下平;有錫兵,天下爭。故縣名無錫』。」 按《廣輿記》:常州府錫山,即惠山東峰也,周秦間產鉛 錫。古銘云:「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光武以後, 不復產錫。

按《無錫縣志山川攷》:「錫山在縣西五里,惠山之支隴 也。無錫諸山,西自閭江,蜿蜒相屬,以至九龍之東,其 脈中伏,始更起為是山。形勢既豁,諸水環之,縣城斯 在。以其為縣之地脈所由結,故論者謂為主山。形家 亦言眾山皆高,則低者為主也。」唐陸羽《惠山記》:「山東 峰當周秦間,大產鉛錫。至漢興,錫方殫,故創無錫縣」, 屬會稽。後漢有樵客於山下得銘云:「有錫兵,天下爭; 無錫寧,天下清;有錫沴,天下弊;無錫乂,天下濟。」自光 武至孝順之世,錫果竭。順帝更無錫縣屬吳郡。按:此 錫山之名所由始也。山之南有小石池,圓廓若盆,引 竅潛通山谷。其水當大旱,可飲千人不竭,俗稱仙人 洗面石。前有月子蕩,下有錫山澗,第二泉之水,由澗 以入。梁谿山之西有秦皇塢。《惠山記》:「始皇東遊,以金 陵太湖間有天子氣,故掘以厭之。」其東有烏腰塢,西 有春申祠。初,崑山顧文康公鼎臣善堪輿術,嘗登茲山,謂龍固當角,邑人因建石塔於山之巔。又或言龍 以角聽,故塔空其中。萬曆歲丙子,復建龍光塔,而石 塔遂廢。龍光塔圮今鼎新之。或又言「邑中科第之盛 衰,係塔之興廢」云。

靈泉在錫山東嶽廟西廡之前。

「錫麓書堂」,在秦皇塢下。宋尤文簡公袤讀書地。 「錫谷書堂」,布衣陳懋所築。

春申祠,在錫山之麓。黃歇徙封於吳,吳人祠焉。唐狄 仁傑毀淫祠及之,改名「土神祠。」

「東嶽行廟」在錫山之北麓。

于忠肅公祠在錫山,明萬曆中,邑紳吳澄時建。 石浪菴在錫山半麓,巨石簇起,望若層波,故以為名。 南眺五湖二溪,煙水駘蕩,晴雨皆好。

錫山部藝文

编辑

《懷錫山藥名離合體》二首  唐皮日休

暗竇養泉容決決,明園護桂放亭亭。歷山居處當天 半,夏裏松風儘足聽。

其二

曉景半和山氣白,微香清淨雜纖雲。實頭自是眠平 石,腦側空林看鹿群。

和皮日休懷錫山藥名離合體二首

编辑

陸龜蒙

鶴伴前溪栽白杏,人來陰洞寫枯松。蘿深境靜日欲 落,石上未眠聞曉鐘。

其二

佳句成來誰不伏,神丹偷去只須防。風前莫怪攜詩 槁,本是吳儂蕩槳郎。

次元鎮伯雨錫山倡和之作  元張翥

编辑

鶴在青林鳳在阿,騷人行處有吟窩。西風落木秋來 早,南國浮雲日暮多。欲賦《朱華》臨鄴水,可堪白芷怨 湘波。期君不負湖山約,來聽吳儂款乃歌。

錫山塔影         明王達

编辑

「星河拂曙鐘初定,平湖水碧天開鏡。」青山孤塔勢凌 寒,影入平湖鏡裏看。沙明宛若長虹臥,一鴈斜飛驚 欲墮。朱闌曲曲氣層層,蒼茫何處覓殘僧。晚來記得 漁郎語,風雪鮫人夜試燈。

錫谷書堂陳處士懋別墅  秦夔

编辑

錫谷逶迤山水幽,中有隱者之飛樓。二泉煙霞半斂 夕,九龍爽氣常宜秋。吟邊落日動遐思,望裏平湖消 客愁。地靈人傑為訶護,更約臨風來上頭。

錫山塔基兼柬顧少參     邵寶

编辑

東峰石塔對西峰。雲去雲來俯仰中。萬古不磨銘地 語。百年誰試補天功。雷將化雨春回蟄,斗避文星夜 起虹。何日落成須報我。望湖亭上一尊同。

再過錫山訪鄒彥吉先生    鍾惺

编辑

「歸帆猶帶別時霜,道路無多計日長。」遊盡未殘山雪 影,到遲堪待澗梅香。念余寒夜舟何處,對此良朋水 一方。但記去來皆見月,中間陰霽亦相忘。

錫山即事         陳子龍

编辑

小艇高檣煙有無,江南十月下群烏。寒流頹澹何情 思,猶是紛紛入五湖。

錫山部紀事

编辑

《無錫縣志》:「嘉靖元年春,錫山產芝。」

王懋明,字僅初,長洲人。讀書經目能誦,多撰述,人稱 《經笥》。為華學士察所知,僑居無錫。同時錫人有姚咨 者,字舜咨,隱居讀書,與懋明同客於察,時目懋明、咨 及察與施山人漸為「錫山四友。」

錫山部雜錄

编辑

《墨莊漫錄》:倪元鎮嘗攜妾輕雲,放舟錫山下,畫《萬壑 爭流圖》,陽羨陳氏後藏《雲林十萬圖》,此其一也。 《無錫縣志》:「惠麓小隱,在錫、惠兩山之間。元信州錄事 孟潼歸隱地後,其子主一為祠,以奉先祀。」一云:「談開 府愷作有堂曰永錫樓,面錫山,右挹九龍,左望蓉湖 如練。後屬王推官益謙,復甃石為池,激水為瀑。當談 築園」時,或即因孟之舊,未之詳也

惠山部彙考

编辑

「天下第二泉」 之惠山。

惠山在今江南常州府無錫縣,錫山之西,一名慧山。 其山有泉,即名「惠泉。」唐陸羽品天下泉味,以為第二 云。

惠山圖

惠山圖

按《方輿勝覽》。「浙西路常州慧山去無錫縣七里。山東 西有泉。皆合於溪。西南入太湖。」

漪瀾堂,在慧山。《東坡詩》云:「一步漪瀾堂。」

「曲水亭」在慧山泉上。

普利寺,在慧山,有泉。陸鴻漸煎茶,驗其味,於諸水為 第二。

按《廣輿記》,常州府慧山在無錫縣,舊名九龍山。 梁溪在無錫縣,源出慧山,梁時重濬,故名。

第二泉,源出石穴。陸羽品天下水味,此其第二云。又 名「陸子泉。」

按《三才圖會慧山圖說》:「慧山在無錫縣西七里,數峰 連綿,雲林頗幽,登之可望太湖,有聽松閣、漪瀾臺。山 下有靈池異花,載在方志,有真儒隱客遺事故跡,一 名九龍山。陸羽謂山陽有九隴,若龍偃臥,其泉伏湧 潛泄,論者以為第二泉云。」

按《無錫縣志山川攷》:惠山在錫山之西,即九龍之第 一峰,其麓與錫山相屬也。或云西域僧慧照者居之, 故亦名慧山。惠與慧通。陸羽《惠山記》:惠山,古華山也。 顧歡《吳地記》:「華山在吳城西北百里。」釋寶唱《名僧傳》 云:「沙門僧顯,宋元徽中過江,後入吳,憩華山精舍。華 山上有方池,池中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老子《枕中 記》所謂吳西神山是也。又云其山有九隴,俗謂之九 隴山,或云九龍山,或云鬥龍山。九龍者,言九隴之形, 若蒼虯縹螭之合㳫。然鬥龍者,相傳隋大業末,山上 有龍,鬥六十日,因而名之。今九隴之下有九澗,又各 有塢。第一峰下曰白石塢,宋司徒長史湛茂之宅在 焉,今為惠山寺。第二泉在其南,又有若冰洞。冰泉、千 葉蓮花池,池一名「纑塘」,一名「浣沼,山姬歲漂紗其中, 得好顏色。」又有羅漢泉、春申澗。有華坡者,南齊孝子 華寶所築。第二曰桃花塢,下有孤松特立,若虯龍之 矯矍,傍有太湖,石虎臥其長踰丈。第三擔鉤塢,第四 王家塢,第五宋塢,有獅子石,形若獅子鏡光,石廣四 丈,映雪有光,又有天公足跡,石大三丈餘,色赤,其跡 長尺。第六馬鞍塢,其峰居九隴之中,下有三台墩。第 七望公塢,峰最高,上為石門,有水簾洞,飛瀑濺激,劃 開一隙,兩門翼然,俗謂之「珠簾泉。」絕壁之上,有海棠 數十株,大如斗,覆數十丈,今無之。第八仙人塢,下有 石穴,深險不可窺。西有回龍澗,其水從山之西北轉 龍尾,東入運河,《第九火叉》。一作鴉塢又西北為龍尾陵 道,《越絕書》「春申君封故吳墟所築」是也。上有白龍潭, 其巔有三茅殿。

粲山亦惠山支隴之西南行者與章山相望,其麓明 陽觀,即古洞陽觀地。舊傳「山有穴,潛通包山」,今無考。 上有泂酌泉,山後有義興嶺。

第二泉在惠山第一峰白石塢下。泉上有若冰洞,人 多言泉源所出,然洞有水甚濁,而不通二泉二泉伏 湧潛洩,略無形聲。池二,同覆一亭,圓為上池,方為中 池。兩池中隔尺許,本有穴相通,撓之則俱動,而中池 之味,遂遠不逮上。汲泉者瓶罌負擔,不舍晝夜,皆上 池獨給之池,甃以陶甓,繚以石欄。相傳宋高宗之南 渡,臨池酌泉於此,故加飾焉。暗渠東出,過漪瀾堂之 前,水自龍吻吐注下池下,池深廣方丈餘,由是其流 分而為二。北經黿池、金蓮池,出寺塘涇而下雙河,西道錫山澗,沿洄以入梁溪,曲匯斜分,溉田常數千頃。 宋聶厚《載記》謂:「此泉之甘,實感錫氣苦。井投以黑錫, 久而得甘。查梅橙李和鉛霜食之則」美,蓋錫能變味 云。《緯略》曰:「唐相李德裕好惠山泉,嘗置遞取之,皮日 休作詩譏焉。後有僧言:長安昊天觀一眼泉與惠山 泉相通。李取秤量果等,乃罷水遞。」或又傳元時嘗設 稅而泉竭,罷稅乃如故。泉亭稍上,舊為極目亭,後改 置三賢祠。泉傍舊有涵碧、濕雲、漱香諸亭,皆久廢。漪 瀾堂,元易名真賞,後仍其舊。

華坡,在惠山寺之東偏。南齊華孝子寶所居,今有孝 子祠。

李相讀書臺在惠山寺左。唐文肅公紳未貴時,讀書 於此,後因置臺焉。《元志》云:「小徑縈迴,繪像其中。」今則 無有矣。

《寄暢園》在惠山寺左。

惠山禪寺在縣西五里惠山第一峰之白石塢。 聽松菴在惠山寺左,桃花塢下,明洪武中建,今廢。 禪悅菴在惠山寺右,錫山之南。宋咸淳中建。

白衣菴在惠山寺左,宋時建。

三茅殿在惠山上,俗稱「其絕頂為三茅峰」,稍下為二 茅峰,向有石泉,又下為大茅峰。

惠山部藝文一

编辑

《遊慧山寺記        唐》·陸羽

慧山,古華山也。顧歡《吳地記》云:「華山在吳城西北一 百里。」釋寶唱《名僧傳》云:沙門僧顯,宋元徽中過江,住 京師彌陀寺,後入吳,憩華山精舍。華山上有方池,池 中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老子《枕中記》所謂吳西神 山是也。山東峰當周秦間,大產鉛錫。至漢興,錫方殫, 故創無錫縣,屬會稽。後漢有樵客,山下得銘云:「有錫 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有錫沴,天下弊;無錫乂,天 下濟。」自光武至孝順之世,錫果竭。順帝更為無錫縣, 屬吳郡,故東山謂之錫山,此則錫山之岑嶔也。南朝 多以北方山川郡邑之名,權創其地,又以此山為歷 山,以擬帝舜所耕者。其山有九隴,俗謂之九隴山,或 云九龍山,或云鬥龍山。九龍者,言山隴之形,若蒼虯 縹螭之合沓然。鬥龍者,相傳云隋大業末山上有龍, 鬥六十日,因而名之。凡聯峰沓嶂之中,有柯山、華陂、 古洞陽觀、秦始皇塢。柯山者,吳子仲雍五世孫柯相 所治也。華陂者,齊孝子華寶所築也。古洞陽觀下有 洞穴,潛通包山。其觀以梁天監年置,隋大業年廢。秦 始皇塢。塢者,村墅之異名。昔始皇東巡會稽,望氣者 以金陵、太湖之間有天子氣,故掘而厭之。梁大同中, 有青蓮花育於此山,因以古華山精舍為慧山寺。寺 在無錫縣西七里,宋司徒右長史湛茂之家此山下, 故南平王鑠有「贈答之詩,江淹、劉孝標、周文信並遊 焉。寺前有曲水亭,一名憩亭」,一名「歇馬亭」,以備士庶 投息之所。其水九曲,甃以文石。請幫助識別此字。甓𣽂淪潺湲,濯漱 移日。寺中有方池,一名「千葉蓮華池」,一名「纑塘」,一名 「浣沼。」歲集山姬野婦,漂紗滌縷,其碧皓之色,彼耶溪、 鏡湖不類也。池上有大同殿,以梁大同年置,因名之。 從大同殿直上至望湖閣。東北九里,有上湖,一名射 貴湖,一名芙蓉湖。其湖南控長洲,東洎江陰,北淹晉 陵,周迴一萬五千三百頃,蒼蒼渺「渺,迫於軒戶閣。西 有黃公澗,昔楚考烈王之時,封春申君黃歇於吳之 故墟,即此也。其祠宇享以醪酒,樂以鼓舞,禪流道伴, 不勝滓噪,遷於山東南林墅之中。」夫江南山淺土薄, 不有流水,而此山泉源滂注崖谷下,溉田十餘頃。此 山又當太湖之西北隅,縈竦四十餘里,唯中峰有叢 篁灌木,餘盡古石嵌崒而已。凡煙嵐所集,發於蘿薜。 今石山橫亙,濃翠可掬。昔周柱史伯陽謂之「神山」,豈 虛言哉?傷其至靈,無當世之名。惜其至異,為訛俗所 棄。無當世之名,以其棟宇不完也;為訛俗所棄,必其 聞見不遠也。且如吳西之虎丘,丹徒之鶴林,錢塘之 天竺,以其臺殿樓榭,崇崇嶪嶪,車輿洊至,是有嘉名。 不然,何以與此山為儔列耶?若以鶴林望江,天竺觀 海,虎丘平眺,郡郭以為雄,則曷?若茲山絕頂,下瞰五 湖,彼大雷、小雷、洞庭諸山以掌睨可矣。向若引修廊, 開邃宇,飛簷眺檻,凌煙架日,則江淮之地著名之寺 斯為最也。此山亦猶人之秉至行,負淳德,無冠裳鍾 鼎昌昌煜煜,為邇俗不有宜矣。夫德行「者,源也。冠裳 鍾鼎,流也。苟無其源,流將安發?予敦其源,亦伺其流。 希他日之營立,為後世之洪」《注》云。

惠山寺新泉記       獨孤及

编辑

寺居吳西神山之足,山下多泉,其高可憑而上。山下 有靈池異花,載在《方志》。山上有真僧隱客遺事故跡而披勝錄異者,淺近不書。無錫令敬澄,字源深,以割 雞之餘,考古按圖,葺之築之,乃飾乃圬。有客竟陵陸 羽多識名山大川之名,與此峰白雲相與為賓主,乃 稽厥創始之所以而志之,談者然後知此山之奇方 「掩他境,其泉伏湧潛泄,潗㵫舍下,無沚無竇,蓄而弗 注。源深因地勢以順水性,始雙墾袤丈之沼,疏為懸 流,使瀑布下鍾,甘溜湍激,若醴灑乳噴。及於禪床,周 於僧房,灌注於德地,經營於法堂。潺潺有聲,聆之耳 清。濯其源,飲其泉,使貪者讓,躁者靜,惰者勤,學道者 堅固境淨故也。」余飲其泉而悅之,乃志美於石。

惠山泉記         宋聶厚載

编辑

水之甘苦,猶人之賢愚。人生稟氣,清則賢,濁則愚。水 流因地,潔則甘,穢則苦。石脈至潔,山泉悉甘,而斯泉 勝諸泉者,以其感錫之氣也。苦井投黑錫於其中,久 而得甘。查梅橙李和鉛霜食之則美,蓋錫能變味致 甘也。茲山當周秦間,大產鉛錫,莫非假其餘味乎?或 云:「苟錫能致甘,則山下諸泉味當一矣。而獨美者何 也?」曰:「山一而源異也。他泉脈淺,發於山表,斯泉源深, 出於山骨,故積霖而不溢,久旱而不竭。承平之代,錫 乃深藏,故源深而得其液焉。不然,則何以滑於眾泉, 重於諸水?」或云古時錫產東峰,非泉脈矣。惠山本也, 東峰枝也,未有本亡而枝有者也。利物之外,尤資茗 荈。陸先生嘗奇之,美名始振。夫食味別聲,人之常也。 甘辛爽口,嬰耋一致。至若水之淡薄,其味各別。能於 淡薄之中,紀其優劣,峻其等級,非奇人不能臻乎妙。 亦猶金絲聰耳,清濁易辨,或其審興衰,察治亂,非賢 者罕極其奧。審聲之奧,夔季而下,世未有能者。別味 之妙,生民以來,先生一人耳。且夔季於樂,聽於心而 不聽於耳;先生於水,別於心而不別於口。後之慕先 生名,悅水之味者,又不別於口,別於耳也。噫別於耳 者眾矣,非獨水之難別也。先生未生,泉味非苦。先生 生後,泉方有譽。信乎蔡邕辨薪而得爨,伯樂顧駿而 增價。天下之山,珠聯櫛比;山中之泉,絲棼髮委。先生 不登之山,未嘗之泉多矣。其間挹康洞而抗蘭谷者 有之,不遇奇識,滔滔於汙潦之間。惜夫且以無情之 水,遇至鑒汲引,尚能紀名於簡冊,分甘於郡國。矧有 道之士,遇知己振發,豈不能潤澤生民,道濟天下,煥 令名於今古哉?前所謂水猶賢者,言非過也。感物而 動,與泉作序。

陸子泉亭記         孫覿

编辑

陸鴻漸著《茶經》,別天下之水,而惠山之品最高。山距 無錫縣治之西五里,而寺據山之麓,蒼崖翠阜,水行 隙間,溢流為池,味甘寒,最宜茶。於是茗飲盛天下,而 缾罌負擔之所出通四海矣。建炎末,群盜嘯其中,洿 壞之餘,龍淵一泉遂涸。會今鎮潼軍節度使、開府儀 同三司、信安郡王、會稽尹孟公,以丘墓所在,疏請於 朝,追助冥福。詔從之,賜名「旌忠薦福」,始命寺僧法皞 主其院。法皞氣質不凡,以有為法作佛事,糞除灌莽, 疏治泉石。會其徒數百,築堂居之。積十年之勤,大屋 穹墉,負崖四出,而一山之勝復完。泉舊有亭覆其上, 歲久腐敗,又斥其羸,撤而大之。廣深袤丈,廓焉四達, 遂與泉稱。法皞請余文記之,余曰:「一亭無足言,而余 於《法皞》獨有感也。建炎南渡,天下州縣殘為盜區,官 吏寄民閻藏錢廩粟,分寓浮圖、老子之宮。市門日旰 無行跡,遊客暮夜無託宿之地,藩垣缺壞,野鳥入室, 如逃人家。士大夫如寓公寄客,屈指計歸,日襲常蹈, 故相率成風,未有特立獨行,破苟且之俗,奮然以功 名自立於一世。故積亂十六七年,視今猶視昔也。」法 皞者,不惟精悍絕人,而寺之廢興本末,與古今詩人 名章雋語,刻留山中者,皆能歷歷為余道之。至其追 營香火,奉佛齋眾,興頹起仆,潔除垢汙於戎馬蹂踐 之後。又置屋泉上,以待四方往來冠蓋之遊。凡昔所 有皆具,而壯麗過之,可謂不欺其意者矣。而吾黨之 士,猶以不織不耕,訾謷其徒,姑置勿論議焉。是宜日 夜淬厲其材,振飭蠱壞,以趨於成,無以毀瓦畫墁食 其上,其庶矣乎!故書之以寓一嘆云。

記惠泉          袁宏道

编辑

余友麻城丘長孺,東遊吳會,載惠山泉三十罎之團 風。長孺先歸,命僕輩擔回。僕輩惡其重也,隨傾於江。 至倒灌河,始取山泉水盈之,長孺不知矜重甚。次日 即邀城中諸好事嘗水。諸好事如期皆來,團坐齋中, 甚有喜色。出尊取磁甌,盛少許,遞相議,然後飲之。齅 玩經時,始細嚼嚥下,喉中汨汨有聲。乃相視而嘆曰: 「美哉水也!非長孺高興,吾輩此生何緣得飲此水?」皆 嘆羨不置而去。半月後,諸僕相爭,互發其私事,長孺 大恚,逐其僕。諸好事之飲水者聞之媿嘆而已。又余 弟小修向亦東詢,載惠山、中泠泉各二尊,歸以紅箋 書泉名記之。經月餘抵家,箋字俱磨滅。余詰弟曰:「孰 為惠山?孰為中泠?」弟不能辨。嘗之,亦復不能辨,相顧 大笑。然惠山實勝中泠,何況倒灌河水。自余吏吳來,

嘗水既多,已能辨之矣。因憶往事,不覺絕倒。此事政
考證
與東坡「河陽美豬肉」事相類,書之以博一笑。

惠山部藝文二

编辑

宿惠山寺。《有序》:    唐王武陵。

戊辰秋八月,吳郡朱遐景自秦還吳,南次無錫,命予及故人竇丹列會於「惠山之精舍。是時山林始秋,高興在目,涼風白雲,起於坐隅。逍遙於長松之下,偃息於盤石之上。仰視雲嶺,俯瞰寒泉。夕陽西歸,皓月東出。群動皆息,視身如空。元言妙論,以極窮奧。丹列有遯世之志,遐景有塵外之心。予亦樂天知命,怡然契」 合,視富貴如浮雲,一歌一詠,以紓情性。夫良辰佳會,古人所惜,序述不作,是闕文也。山水之下,景物秀茂,賦詩道意,以記方外之遊。

《秋日遊古寺》,「秋山正蒼蒼。泛舟次巖壑,稽首金仙堂。 下有寒泉流,上有珍禽翔。石門吐明月,竹木涵清光。 中夜何沉沉,但聞松桂香。曠然出塵境,幽慮澹已忘。」

秋暮登惠山北樓       前人

编辑

秋老空山悲客心,山樓晴望散幽襟。一川紅樹迎霜 老,數曲清溪遶寺深。寒氣急催遙塞鴈,夕陽高送遠 城砧。三年海上音書絕,鄉國蕭條惟夢尋。

惠山寺流泉歌       皇甫冉

编辑

「寺有泉兮泉在山,鏘金鳴玉兮長潺潺。作潭鏡兮澄 寺內,泛巖花兮到人間。土膏脈動知春早,隈隩陰深 長苔草。處處縈回石磴喧,朝朝盥漱山僧老。林松自 古草自新,清流活活無冬春。任疏鑿兮與汲引,若有 意兮山中人。偏依佛界通仙境,明滅玲瓏媚林嶺。宛 如太室臨九潭,詎減天台望三井。我來結綬未經秋」, 已厭微官憶舊游。且復遲回猶未去,此心只為靈泉 留。

送陸羽歸惠山採茶     皇甫曾一作顧況

编辑

千峰待逋客,香茗復叢生。採摘知深處,煙霞羨獨行。 幽期山寺遠,野飯石泉清。寂寂然燈夜,相思磬一聲。

別泉石有序       李紳

编辑

《惠山書堂》前松竹之下,有泉甘爽,乃人間靈液,清鑒肌骨,漱開神慮。茶得此水,皆盡芳味也。

素沙見底空無色,青石潛流暗有聲。微渡竹風涵淅 瀝,細浮松月透輕明。桂凝秋露添靈液,茗折春芽泛 玉英。應是梵宮連洞府,浴池今化醴泉清。

重到惠山有序      前人

编辑

《再到石泉寺內有禪師鑑元影堂在寺南峰下。頃年與此僧同在惠山十年,鑑元到壽春相訪,因追舊歡》

碧峰依舊松筠老,重得經過已白頭。俱是海天黃葉 信,兩逢霜節菊花秋。望中白鶴憐歸翼,行處青苔恨 昔遊。還向竹窗名姓下,數行添記「別離愁。」

憶惠山           前人

编辑

「故山一別光陰改,秋露殘蟬歲月多。」松下壯心年少 去,池邊衰影老人過。白雲生滅依巖谷,青桂榮枯託 薜蘿。惟有此身長是客,亦驅旌斾寄煙波。

懷惠山寺          許渾

编辑

排空殿塔倚巖巒,松韻經聲月裏寒。兩眼流泉清戶 牖,九龍飛雨灑闌干。《浣紗》女弄金池影,聽法烏啼施 食盤。借問繡衣車馬客,「幾時林下脫儒冠?」

宿惠山寺          朱宿

编辑

古寺隱秋山,登攀度林樾。悠然青蓮界,此地塵境絕。 機閒任晝昏,慮淡知生滅。微吹遞遙泉,疏竹對殘月。 庭虛露華綴,池靜荷香發。心晤形未留,遲遲履歸轍。

《前題》
竇群

编辑

「共訪青山寺,曾隱南朝人。」問古松桂老,開襟言笑新。 步移月亦出,水映石磷磷。予洗腸中酒,君濯纓上塵。 皓彩入幽抱,清氣遠蒼旻。信此澹忘歸,淹留冰玉鄰。

題惠山泉         僧若水

编辑

石脈綻寒光,松根噴曉涼。注瓶雲母滑,漱齒茯苓香。 野客偷煎茗,山僧借淨床。安禪何所問,孤月在中央。

寄伯強知縣求惠山泉    宋蘇軾

编辑

「茲山定中空,乳水滿其腹。遇隙則發見,臭味實一族。 淺深各有值,方圓隨所畜。或為雲洶湧,或作線斷續。 或鳴空洞中,雜珮間琴筑。或流蒼石縫,宛轉龍鸞蹙。 瓶罌走千里,真偽半相瀆。貴人高宴罷,醉眼亂紅綠。 赤泥開方印,紫餅截圓玉。傾甌共歎賞,竊語笑童僕。 豈如泉上僧,盥灑自挹掬。」故人憐我病,篛籠寄新馥。 欠伸比窗中,晝睡美方熟。精品厭凡泉,願子致一斛。

和惠山詩三首有序    前人

编辑

余昔為錢塘倅,往來無錫,未嘗不至惠山。既去,《五》

年,復為湖州,與高郵秦太虛、杭僧參寥同至,覽唐處士王武陵、竇群、朱宿所賦詩,愛其語「清𥳑,蕭然有出群」 之姿,用其韻,各賦三首。

夢裏五年過,覺來雙鬢蒼。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 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炯然肺腑間,已作冰雪光。 虛明中有色,清淨自生香。還從世俗去,永與世俗忘。

其二

薄雲不遮山,疏雨不濕人。蕭蕭松徑滑,策策芒鞋新。 嘉我二三子,皓然無緇磷。勝遊豈殊昔,清句仍絕塵。 弔古泣舊史,疾讒歌《小旻》。哀哉扶風子,難與巢許鄰。

其三

「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 我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頗笑玉川子,飢弄三百月。 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一甌誰與共,門外無來轍。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编辑

前人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團 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迴九龍脊,水光飜動五 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風萬壑傳。

即惠山煮茶         蔡襄

编辑

茲泉何以得,適與真茶遇。在物兩稱絕,於余獨得趣。 鮮香籬下雪,甘滑杯中露。嘗能變俗骨,豈獨煎塵慮。 晝靜清風生,飄蕭入庭樹。中含古人意,來者庶冥悟。

留題惠山        元移剌迪

编辑

「參差樓閣古招提,猶有唐人《石上題》。」潭影空明天上 下,蘚痕生澀路高低。泉香茗細僧清供,竹密花深鳥 亂啼。已負平生巖壑趣,馬蹄羞踐綠莎泥。

皇甫仲璋邀遊惠山    明袁宏道

编辑

「東風吹水浴平沙,鸂𪆟鸕鶿滿釣槎。去日翟公猶有 客,到來潘岳已無花。」谿鱗呷雨層層浪,山碓舂雲處 處家。白石青松如畫裏,臨流乞得「惠山茶。」

惠山十賢堂成有作      邵寶

编辑

萬古名泉地,諸賢今有堂。雲龕藏舊影,水鑑發新光。 國史千鈞筆,鄉評一瓣香。煩僧語遊客,到此肅冠裳。

與華景彰遊惠山       馬治

编辑

華陂春水綠漪漪,二月西山雪後時。舊宅重尋《孝子 傳》,新年又赴故人期。鶴鳴竹日當窗澹,僧定茶煙出 閣遲。我欲同修清淨業,泉頭來記「四賢祠。」

惠山部紀事

编辑

《無錫縣志》:「宋湛茂之為司徒右長史,隱惠山,築草堂, 讀書其中。與南平王劉鑠友善,更以詩章倡和,留刻 於石。」

唐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竟陵人。定天下水品 二十種,以江州廬山康王洞簾水第一,無錫惠山石 泉水第二,故至今稱「陸子泉。」泉上有陸子祠。

李騭,涔陽人,嘗於惠山寺肄業。其詩凡言山中事者, 悉記屋壁。會昌末寺廢,詩皆無存。騭官至御史中丞、 上柱國。

《芝田錄》:李德裕在中書,嘗飲常州惠山井泉,自毗陵 至京,致遞鋪,有僧人詣謁。德裕好奇,凡有遊其門,雖 素布皆引接。僧謂德裕曰:「相公在位,昆蟲遂性,萬彙 得所,水遞事亦日月之薄蝕,微僧竊有感也,敢以上 謁,欲沮此可乎?」德裕頷頤之曰:「大凡為人,未有無嗜 慾者,至於燒汞亦是所短,況三惑博塞弋弈之事,弟 子悉無所染,而和尚又不許弟子飲水,無乃虐乎?為 上人停之,即三惑馳騁,怠慢必生焉。」僧人曰:「貧道所 謁相公者,為足下通常州水脈。京都一眼井,與惠山 寺泉脈相通。」德裕大笑,真荒唐也。僧曰:「相公但取此 井水。」曰:「井在何坊曲?」曰:「在昊天觀常住庫後是也。但 以惠山一甖,昊天一甖,雜以八缶,一」類都十缶,暗記 出處,遣僧辯析。僧因啜「嘗取惠山寺,與昊天餘八乃 同味。」德裕大奇之。當時停其水遞,人不告勞,浮議弭 焉。

《無錫縣志》:「唐僧若水,不知其所自來,寓惠山之普利 院。惠山泉本出洞中,歲久而湮。水披荊榛,劚巖谷,乃 求得之。古洞既啟,新泉遂注,故後世稱惠山泉必本 於水。水能詩,工書法,有題《惠山泉》五言四韻,刻於山 中。世傳水居久之,游洞中,遂不復出。今洞甚小,實無 所往也。」

「錢道人」,逸其名,顗之弟也。隱惠山,與蘇軾游好。見《軾 集》中。

倪文光字昭奎,處士瓚從兄。生時,夜有光出屋上。稍 長,學通儒、釋,輿地象胥之說,無不精究。去為黃冠師, 作元文館於弓河之上,以祠《老子》。有薦之者,署州道判。會蝗,文光祝之,悉入具區。於是州上其事,賜號「元 素神應崇道法師」,又賜「元中文節貞白真人。」嘗築清 微館於惠山,重九日登山絕頂,下睨五湖,揮手謝別, 越明日卒。

惠山部雜錄

编辑

《無錫縣志》:李德裕在中書,好惠山泉,置遞以進。皮日 休為詩譏之曰:「丞相常思煮茗時,郡侯催發只嫌遲。 吳關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

蔡君謨為歐陽永叔寫《集古錄》,歐公餉以鼠鬚栗尾 筆、銅綠筆格、大小龍團茶、惠山泉水,君謨大喜。 淮海周煇云:「煇家惠山泉石,皆几案間物。親故東來, 數問松竹平安信,且時致陸子泉茗碗,殊不落寞。頃 歲亦可致於汴都,但未免瓶盎氣,用細砂淋過,則如 新汲矣。」

綺塍街元、明之間最繁盛。夾路喬木古藤,飛樓連閣, 浦長源詩所謂「出郭樓臺三四里,遊人不得見山容」 也。又謠云:「惠山街,五里長,踏花歸,鞋底香。」今皆無之, 若夾道栽以桃柳,乃校勝耳。

邵文莊曰:「《文獻通考》言惠泉甘美,置之第二,不忝,但 未知康王谷水何如。余飲惠泉舊矣,後飲康王谷水, 未嘗躍然驚也。余友劉鎮江績亦稱惠泉第一。」 《一統志》:通惠泉在瓊州府城東五十里三山菴下。蘇 文忠公軾經此,僧惟德以水餉焉,謂其味類惠山泉, 因名之。邵寶曰:東坡故好事,而水之品亦於是益著 焉。

湛長史草堂宋長史湛茂之讀書地。宋劉鑠、齊江淹 皆有《過湛長史歷山草堂》詩。歷山,即惠山也。唐侍御 史丘丹為《湛舊居記》。同時韋夏卿輩皆有詩刻石,其 故址今為惠山寺。

唐張祜題詩碑:「小洞穿斜竹,重階夾細莎。」此祜題《惠 山寺》詩也。萬曆中,邑士談修謂「今周文襄祠右小橋, 即小洞故處。洞在階之內,階有土垣界於其中,故名 重階,以寓男女別途之意。其階一為今聽松坊通道, 一在秦氏寄暢園內,因修而復之,勒張詩於石,表之 垣中。」按:談說不知所據詩語必以是實之,亦不無穿 鑿。然古人舊跡滅之甚易,存之則難,故聯錄以備考 云。

東坡讀《隋書地理志》云:「黃州有永安郡,州東有永安 城。」《圖經》謂「春申君故城」,蓋非是。春申之居乃在吳國, 今無錫惠山有春申君廟,近是。

惠山部外編

编辑

《無錫縣志》:樞密蔡卞帥廣,道出無錫,挈家人遊惠山。 是日邑有楊生者,與僧閒行殿上,聞蔡來,戲言曰:「蔡 侍郎無子,我與之為子矣。」蔡至廣之,明年生子,仍後 三歲還朝次無錫,仍忽悟前生為楊生,能言其居舍 親戚與平時所嗜玩,因召楊二子,問其父死之日,果 仍生時也。後三日復問,則懵不能言矣。

惠山上有白龍潭。周氏《風土記》云:「東晉時,有家其上 者,妻妊三年,產一龍,色如銀,七日昇天去後龍每一 歸,歲則大熟。」

周爛頭初為擔夫,見一老翁獨行,意色其倦,顧曰:「病 不耐行,爾能負我至惠山乎?」周許之。既而覺其身忽 重忽輕,頗疑之。至則解其襦貽周,周謝曰:「豈可以薄 勞使老人無襦不受。」翁笑曰:「子乃可教。」就地拔一草 與之,曰:「是可愈瘧。」又曰:「汝識道院辛天君像否?」因取 一丸泥授曰:「但有所欲為,爇少許則天君降矣。」周自 是療病多效,而不受報。其妻詈之不已,周怒曰:「辛天 君尚唯吾使,而敢慢我!」妻嗤其妄,乃剔取少土焚之。 神忽現前,手奉請命曰:「師何事?」周曰:「吾妻不信我,須 天君一驗之耳。」神怒,舉所持戟點其額而去。點處遂 潰成瘡,終不可愈。人呼為周爛頭。為人治疾,驅祟益 神。後不知所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