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10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十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十卷目錄

 峴山部彙考

  圖

  考

 峴山部藝文一

  遊峴山記        明朱長春

  遊峴山記         謝肇淛

  峴山逸老堂社田記     陳幼學

 峴山部藝文二

  峴山           宋蘇軾

  前題           明劉基

  登峴山感賦        張應雷

  峴山宴陳太常       鄭明選

  峴山秋集         朱國禎

 峴山部紀事

 峴山部雜錄

 招寶山部彙考

  圖

  考

 招寶山部藝文一

  遊招寶山記        明沈愷

 招寶山部藝文二

  招寶山          明劉穆

  遊招寶山和劉給事     張時徹

  前題            沈愷

  前題           胡纘宗

  前題           孫宏軾

  前題           劉應箕

  招寶山          俞大猷

 招寶山部雜錄

山川典第一百十卷

峴山部彙考 编辑

湖州府之顯山

峴山舊名「顯山」,唐避廟諱,因改為峴。其山在今浙江 湖州府烏城縣南二里,山上有晉太守殷康築亭及 唐相李適之石、酒樽在焉。

峴山圖

峴山圖

编辑

按《方輿勝覽》:「浙西路安吉州峴山在城南五里,唐李 適之為別駕時,有石酒樽在焉。」《葛立之詩話》云:「羊叔 子鎮襄陽,嘗與從事鄒湛登峴山,慨然有泯沒無聞 之嘆,峴山亦因是以傳。古今名賢賦詠多矣。吳興峴 山去城三里,有李適之窪樽在焉。蘇子瞻守吳興日, 嘗登此山,有詩。東陽峴山去東陽縣亦三里,舊名三」 丘山。宋殷仲文素有詩望,自謂必登台輔,忽除東陽 太守,意甚不樂,嘗登此山,悵然流涕。郡人愛之,如襄陽之於叔子,因名峴山。二峰相峙,有東峴西峴。唐寶 曆中,縣令于興宗結亭其下,名曰涵碧。劉禹錫有詩 云:「新開潭洞疑仙府,遠瀉丹青到雍州。」即其所也。 按《廣輿記》:湖州府峴山在城南,舊名顯山。晉太守殷 康嘗築亭其上,唐改今名。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峴山在湖州府烏程縣城南五 里,舊名顯山。晉太守殷康築亭於其上,故名顯亭,唐 避廟諱改焉。山之首見者曰峴,茲山首見于郭南,厥 名允協。天寶間,刺史韋景先立五華亭,上有唐相李 適之石樽,有三賢祠,祀顏真卿、蘇軾。王十朋有浮碧 亭、逸老堂。」

按《烏程縣志山川攷》:「峴山在縣南二里,舊名顯山,唐 避廟諱改焉。《釋文》云:『峴,見也。山之首見曰峴。一出定 安門即見此山,故名峴首。山頂舊有靈慧塔,久廢。有 浮玉泉、窪尊石、瑪瑙坡、高座石,麓有盤陀石,水際有 奇樹石,當前碧湖千頃,浮玉一片,若拱若就,百里中 一勝概也』。」

鑿嶺,在峴山右崦。相傳秦王以此處有王氣,鑿斷山 脈。

《古蹟攷》:「『清遠閣在峴山,明嘉靖丁未,通判湯世賢建, 取蘇軾吳興清且遠』之義。」

文昌閣在峴山空明樓西。明萬曆二十五年,張兆元、 陳允升、陸昌祚、潘士遴刱建。「憑欄遠眺,景物在指顧 間。」久而傾圮。今移建百花洲上。

滴翠軒在峴山逸老堂西,前有竹林,鮮碧可愛。司理 張應雷柱聯云:「竹影一簾碧;松聲萬壑秋。」

萬籟軒在滴翠軒右。蔡善繼嘗讀書于此,題其額。 「逸老堂」在峴山頂。唐一菴言,舊有高風堂,祀披裘翁 吳慶之、沈度、沈儆、沈顗、沈道虔、沈徽、賈收、胡仔、林靜、 章德一、沈貞、夏義甫、王升、吳珫,凡十五人。後增衛富 益後圮。明嘉靖丁未,通判湯世賢即其址倣香山洛 社遺意建堂,榜曰「逸老。」為尚書蔣瑤、劉麟、顧應祥,參 政陳良謨、主事唐樞諸老社會設。乙卯倭亂燬,後知 縣李橡重建。萬曆丙申,茅國縉修。甲寅許孚遠復舉 社,集知府陳幼學置田供會,後復圮。

胥臺讀書樓在峴山。明嘉靖癸巳,吳郡袁袠戍湖州, 讀書其間,後人仰之,因以名樓。

空明樓在讀書樓之左,孫一元、袁袠嘗觴詠于此。 「念西樓」在滴翠軒後,倚崖面西夾山,一帶湖光,玅喜 諸峰,山色俱入欄檻。明萬曆癸酉,僧悟真建。

顯亭在峴山。太守殷康建,五代天福中毀。

五花亭在峴山。唐天寶十二年刺史韋景先建。景先 父南金,祖璋,凡三世為郡守,故以名亭。乾德中毀,明 洪武間復建。弘治中僧德賢重修。今廢。

浮碧亭在峴山。明正德壬申,通判侯爵建。宏麗爽塏, 湖山城郭,覽挹一盡。劉麟《記》。嘉靖乙卯燬,萬曆二年 重建。

湖山絕勝亭,在峴山內,樹岳,郡守去思碑,施儒記。 湖山一覽亭,在峴山內。樹萬,郡守去思碑,尚書蔣瑤 記。

逸老碑石亭在峴山,明嘉靖丙寅,參政吳龍建,劉麟 《碑記》:「吳門文彭書。亭廢。萬曆丁未,知府陳幼學徙碑 逸老堂右。」

喜留亭在峴山。明萬曆丁未,為知府陳幼學加秩留 任建。費兆元《碑記》。

窪樽亭在峴山上。有石竇如樽,可注斗酒。唐開元中, 李適之為湖州別駕,視事之餘,攜所親登山恣飲,悵 望帝鄉,時時一醉。後入相,土人因呼「李相石樽。」顏魯 公守郡,亦與門生弟姪宴集聯句。

「朋壽」臺在峴山,與逸老堂同時建,即靈慧塔。舊址久 廢。

盤陀石在峴山放生池側。石勢平坦,可坐百人。上有 奇樹,壽藤扶蘇,蓊鬱可愛。郡人張睿卿鑿石,題曰「小 盤陀。」

瑪瑙坡,在峴山窪樽亭西,以石紋如瑪瑙,故名。稍南 有「高座石。」

「百花洲」在峴山寺左。宋熙寧中,郡守孫覺開闢,遍栽 芰荷桃柳,亭榭參差,往來鱗集。今建永靖祠于上。 「蓮花池」在峴山瑪瑙坡上。方廣不盈丈。湯別駕鑿以 瀦水,貯泥,種紅蓮。

蘇灣在峴山南,郡守蘇軾為築湖堤,立亭車蓋山。後 名賢陳舜俞家此。

峴山部藝文一 编辑

《遊峴山記        》明·朱長春

湖州諸山,三面迤邐赴城。其城南半里,則峴山舊顯 山也,獨近諸山,屏障層峨,峴山數百武,歷其裊形如 丸。又獨小,下枕碧浪湖,則餘不前溪。二水西南來數 百里合流,當山而渟一區,清若鑑焉。亦云「峴山溪」,溪 中有石如洲如眠牛,四周水環之,其水四時漲落,長 浮浮然云。浮玉山,其上有塔有亭。殷峴之南當寺門, 升峴,則吳興之勝略盡。南列道場,北盤弁蒼,東北俯郡城,萬家之煙,固吳西名地也。嘗有郡縣大夫與鄉 先生郊集為遊所,而四方過賓,往往停舟。試寓目云。 蓋自左相鑿空石尊,而三刺史,而近逸老諸公里,傳 記翩翩,此山風流之美矣。萬曆十五年丁亥十月,會 稽理刑使君楚陳立父行吳,以同歲舊枉問予吳人 士與山川之勝。予因奉使君為《峴山遊》,請鄭允升孝 廉分焉。予家貧,無牛羊,水陸擊鮮財,二豎提一斗酒, 雙柑盛鮭蔬,陳於山首竹亭候使君。使君為教縣具 樓船,黃頭濯郎十人省騎吏,自城門登船,愬流來艤 千山寺之門。將自峴畢眺,乃移酒放舟,遵湖容與而 南,涉浮玉陵前溪,直抵南山之漵,上道場極巔,而遠 望五湖焉。遲少頃,天大風南來,湖生波擊岸漂舟不 得渡,則相與除草張席,野坐峴之亭,帷帳不施,伎樂 不御。翛然寒巖高木之下,倚酒雅譚,山僧從吏,忘使 君之隆,此為賞也。酒三行,使君起曰:「美哉!山澹水長, 此吳西之秀乎!夫地以人重,人以文重,兩君序峴名 遊數百年著吳,然吾于楚未有聞,雖于天下不如襄 重也。此寧獨羊公一碑謝哉?或亦文采闕焉。今兩君 侈然惠招,不佞為此山辱,千載良集,四方同聲,在此 席也。兩君為一言志遊日,不佞附以從。」允升曰:「佳哉。 夫《蘭亭》,滕王以後未見有能言者也。豈遊賞聲詩頓 絕,將夫不朽者非乎?山川相助以醜,非相助美者也。 《大雅》廢久,今之謞謞高唫眾甚,後或以為陳芻矣。必 成方合雅而後傳,則且掩顏太守《登山聯詠》故名,我 不能,是在使君。」予曰:「不然。登高作賦,自古代起,然奚 必宋大夫之後無言哉?」亦各選勝述情,隨才自暢。王 會稽曰:「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也。且士業已習,彫蟲 繡虎,揖讓千古之傑,何渠」不遠駕自壯?徐、庾靡靡後, 杜陵生去二百年,彼非丈夫哉,安所知山川勝運,不 留待人?夫《詩》言乎志,文生乎情,苟其神理寄以長存, 則一工伎器無不壽。不壽者,神衰而色偽也。山之蒼 蒼,水之汪汪,此非天地之神乎哉?自古固存,文若是 矣。振雅業之墜,續禊事之高,弘此山之名,可不務乎? 斯文不絕,「吾輩誰不當任?願相與定盟復古,自此山 會始。」于是陳使君引醆酬地曰:「壯哉士如此乎!百世 後誰知吾等譚文慷慨於此,是當記之。」于是使君鼓 掌引聲,為唐體七言一章,鄭與予倚而和之。予又蹋 地迂聲為長歌一行,使君與鄭亦倚而和之。既闋,乃 顧予記而書之曰:「亦此山風流之助哉。」蓋遂以至暮 乘風,歌唱而還。

遊峴山記         謝肇淛 编辑

吳興山至多,獨峴山蟠踞郡南,而下臨碧浪湖,遊客 蓋肩相摩云。歲乙未冬十月,徐興公自閩過訪,先有 約訂,余必吸盡五湖煙水乃去。余謂千里之行,自足 下始,請以峴山為期。適余幼弟殤,弗果。無何,顧長卿 世卿從吳江來,乃以望日發尺一召客,戒舟於涘,敕 肴于麓。主人肩輿先至,問老僧興廢事,僧跪進《葺寺 疏》,余頷之。已而山下屐聲甚厲,則客至矣。于時碧梧 隕霜,鴈影南向,西風吹浪,高濺客衣,各有寒色。攜手 入滴翠軒,展圖書共閱。余出古陶觴,客已與興公劇 談鄉曲里語,顧氏二仲弗解也,相視大笑。徙倚憑欄, 望遠近雲樹,翠色可餐,而丹楓錯落;右則車蓋危峰, 岌岌欲墜;左則平湖千頃,茅屋萬家,映帶林薄。主客 欣然賞心,蓋不蒲萄而醉矣。久之,視日且崦嵫,則連 臂下山。經逸老堂,堂圮四壁立,又下為李相窪尊。石 興公笑謂:「此蹄涔也者。」將客牛其飲幾。余曰:「碧浪可 供一吸,何必鑿破山骨也。」故亭俱廢。折入寺,寺亦廢, 榛莽刺客,客不可坐,遙聞江聲隱隱,月如圍自浪中 翻矣。亟登舟,趨浮玉水。及山腰,浮屠石級已斷,長卿 賈勇先登,眾從之。月去人不數尺,金光一道入水,水 紋如沸,而漁舟橫笛,兩兩歸來,世卿大叫以為奇。余 顧指西山落照,謂客:「此紫綠萬態,不減金波,何諸君 冷煖乃爾?」語有間,露入秋衣,客寒益甚,始歸舟漾之 中流,從其所止而之焉。比入城,漏下四刻矣,各別去。 越二日,世卿為圖寄余,且謂余紀是遊。嗚呼!余安能 紀之?自有宇宙,便有此山。昔之名賢,不愛杖履,當其 摩崖探壑,蓋妄意以托于千秋,曾河之未及清,而名 骨俱朽矣。余自李湖以來,屐不知其幾穿,三載之間, 頫仰已為陳跡,繼此而遊,能復幾何?而余又安得而 長有之乎?雖然,余懼夫湮沒不稱,而山靈「以是浪遊」 者,非夫也。泚筆為記。

峴山逸老堂社田記     陳幼學 编辑

峴山首峙郡城南,道場、車蓋諸峰,如簪筆几案,碧湖 如鑑,浮玉如螺,蕩漾巖崿於空明荇藻間,秀色可餐, 趙承旨所稱「最清遠處」,太守受事之。明年,築南塘以 捍水衛田,自峴趾達城闉里許,復峴山橋,架梁平道 如蘇堤。又明年,合祀前守呂、劉二公,復倣顏魯公故 事,廣放生池,治梵宇于東偏,令老衲住持,併饎四方 乞食僧《窪尊》《浮碧》諸亭稍葺之,湖山若生色焉。雖然, 吳興獨以山川重乎哉?太守登逸老堂,徘徊瞻眺,興 先民之思。堂刱于嘉靖丁未,逸老者,劉司空麟、蔣司空瑤、顧司寇應祥、吳憲副龍、陳大參良謨、韋少參商 臣、唐比部樞,一時同志,皆高賢,倡此社。關中孫山人 一元、建業龍僉憲霓僑寄此中。崑山張納言寰咸先 後入社,而司空為盟主。諸公敦龐古峭,風流嘯詠,不 減香山至道司空沒,而社時舉時廢。萬曆壬寅,許司 馬孚遠祖司空意廣之,集七邑冠蓋,春秋兩舉社,先 後輩可四十餘人,詠詩講學,斯為盛焉。越明年,司馬 捐館,社尋廢。太守問故,曰:「社無田,苦于合醵,而莫適 為主也。」乃置負郭常稔田若干畝,立籍于寶生禪院, 歲徵租廩,而供春秋兩會,會計出納,士大夫以齒而 狎主之。會之日,太守率僚佐亦一臨焉。禮耇采風,于 是乎舉。社有規勸,具舊記「碑陰」中;社有禮節,具《唐比 部請啟》中。一一率循,猶行古之道也。第風俗淳澆,非 異人任鄉先生寔司之。太守期于社會,劑而廣之。在 社而「宦者,出有贐,入有勞,喪葬有賻,遺老孱孤之不 能有助,吉從殺,凶從腆,與時斟酌,一切取辦社田,歲 以二社所餘息而拓之,將不給是虞。願郡邑之宦而 尊顯者分俸,良子弟之豐而慕義者分貲鏹積稇輸, 以廣厥額。」太守不德,特嚆矢耳。夫社之重也,昔談已 備,何止宴會遊遨是耽,以崇齒德,以明禮讓,以端表 準,以揚風雅,所關于世道甚大。是役也藉以可久,寧 論司空司馬仰止遐思,山川且式靈焉。太守庶幾賴 有榮施矣。作《峴山逸老堂社田記》。

峴山部藝文二 编辑

《峴山           》宋蘇軾

「苕水如漢水,粼粼鴨頭青。」吳興勝襄陽,萬瓦浮青冥。 我非羊叔子,愧此《峴山亭》。悲傷意同此,歲月如流星。 湛輩何足道,當以德自鳴。

峴山           明劉基 编辑

湖上清溪溪上山,小亭結構俯人寰。窗中樹色宜晴 雨,門外灘聲自往還。吸月樽深浮玉近,采蓮舟去碧 波閒。「春蘭秋桂年年好,憔悴風塵滿厚顏。」

登峴山感賦        張應雷 编辑

公餘得小航,棹入峴山麓。湖平一鑑空,桑柔四郊綠。 野艇狎鷗群,孤雲伴僧宿。苕中少年子,而不尚游俗。 蠶鄉多布衣,桑根雜菽粟。東鄰訟未歸,西鄰賦未足。 一犬吠且瘦,此地肱可曲。霽月掛高梧,泠然見浮玉。

峴山宴陳太常       鄭明選 编辑

七月峴山天氣涼,風亭乍雨湖茫茫。輕舟出浪若飛 瓦,巨石滿岡如聚羊。斗酒未覺主人薄,高歌正宜秋 日長。窪尊遺蹟至今在,不見昔賢空斷腸。

峴山秋集         朱國禎 编辑

「深秋復晚行,蕭索倍含情。」野樹停煙色,清江度雨聲。 山鐘傳杳靄,溪月露微明。一泊蒹葭外,寥寥寒鴈鳴。

峴山部紀事 编辑

《宣室志》:馮翊嚴生者,家於漢南,嘗遊峴山,得一物,其 狀若彈丸,色黑而大,有光,視之潔澈若輕冰焉。生持 以示於人,或曰:「珠也。」生因以「彈珠」名之,常置於箱中。 其後生遊長安,乃於春明門逢一胡人,叩馬而言:「衣 橐中有奇寶,願得一見。」生即以彈珠示之,胡人捧之 而喜曰:「此天下之奇貨也,願以三十萬為價。」曰:「此寶 安所用,而君厚其價如是哉?」胡人曰:「我西國人,此乃 吾國之至寶,國人謂之清水珠,若置於濁水,泠然洞 澈矣。自亡此寶且三歲,吾國之井泉盡濁,國人俱病, 故此越海踰山,來中夏以求之,今果得於子矣。」胡人 即命注濁水於缶,以珠投之。俄而其水澹然清瑩,纖 毫可辨。生於是以珠與胡,獲其價而去。

峴山部雜錄 编辑

元趙孟頫《山水清遠圖記》昔人有言,吳興山水清遠, 非悠然獨往,有會於心者,不以為知言。南來之水,出 天目之陽,至城南三里而匯為玉湖,汪汪且百頃。玉 湖之上,有山童童狀若車蓋者,曰車蓋山。繇車蓋而 西,山益高,曰道場山。自此以往,奔騰相屬,弗可勝圖 矣。其北小山曰峴山,山多石,草木疏瘦如牛毛。諸山 皆與水際,路遶其麓,遠望惟見草樹緣之而已。湖中 巨石如積,坡陀磊磈,葭葦叢焉,不以水盈縮為高卑故曰「浮玉。」浮玉之南,兩小峰參差,曰上下釣魚山。又 南曰長山。超越湖而東,與車蓋對峙者,曰上下河口 山。又東西小山,衡視則散布不屬,從視則聯若鱗比, 曰「沈長」,曰西余,曰蜀山,曰烏山。又東北曰「毘山。」遠樹 微茫中,突若覆釜。玉湖之水,北流入乎城中,合苕水 於城東北,又北東入於震澤。春秋佳日,小舟泝流,城 南眾山環周,如翠玉琢削,空浮水上,與船低昂。洞庭 諸山,蒼然可見,是其最清遠處耶。

明都穆《遊道場山記》:「予舟出吳興郡南門三里,舍舟 入峴山寺,登藏經閣啜茗,出西行,即抵峴山。山本名 顯,其曰峴者,避唐諱也。上有石,坡陀,積流潨石,歲久 窪然,儼如尊形。唐別駕李適之嘗築亭其上,名曰『窪 尊,今廢。顏魯公刺州日,與客陸羽、吳筠及詩僧皎然 輩同遊,有石尊聯句。蘇文忠公守郡,亦有《登峴山亭》』」 詩。呂君謂余曰:「僧房有竹,共往觀焉。」已而飲浮碧亭, 亭據碧浪湖之勝,其左篁草蒙翳,予命僧翦除之,湖 之全體始呈。亭後有碑,乃予友劉元瑞所作。《亭記》:泛 碧浪湖夾岸之山,遠近起伏,蒼翠欲滴,而湖水如玉, 每風生浪湧,色尤可愛。昔之人稱吳興山水清遠,為 天下第一,殆指此耶?

招寶山部彙考 编辑

東南諸番入貢,停舶之招寶山。

招寶山舊名「候濤山」,在今浙江寧波府定海縣東北 二里。以番舶入貢,寶貨必停集其下,故改今名。其山 半有棋子坪,山巔有觀音洞。山之東南又有昌國山。 登山四望,海天無際,更遇晴空萬里,則朝鮮、日本諸 夷,皆在指顧中矣。

招寶山圖

招寶山圖

编辑

按《三才圖會招寶山圖考》:招寶山在定海縣東一里 許,雄峻特立。《郡志》:「山名候濤,以番舶貨寶來集其下, 故又名招寶山。」出城躡石磴,迤北數步,轉而東,始履 沙上,襟帶草樹。道南崖北壑,隘且深。又數十步,得平 岡茂林,空翠拂人襟袖,禽鳥嚶鳴,風飆颯爽,令人樂 而忘疲。西南行數百步,極峻險,從者或援或推,乃躋 于巔。立斥堠上,四面空闊。顧城邑廬舍,歷歷可數;江 山林野,層見疊出;而大海茫無津涯,與天為一。忽颶 風起,驚濤拍天,作萬雷聲,為之目眩心悸,若風止日 開。迺見遠近諸島,大小高卑,或連或斷;殊狀異態,不 可殫述;蜃氣龍光,隱見明滅;沙禽水獸,浪舶風帆,出 沒於雲濤杳靄間,可喜可愕。朝鮮、日本諸夷之域,皆 在指顧中,真天下卓偉奇絕之觀也。東北行,直下山 半,有洞,廣崇殆十尺,其中莓蘚翠濕若染,濤聲鳴嶼 間。出洞北行數十武,入一菴,甚隘而幽勝。前臨澗,澗 甚澄,水草披白沙,文石若組繡可愛。其後青壁千仞, 不可上,有泉出其中,聲鏘鳴。下石潭泉,味冽且甘。菴 楣榜曰「觀瀾。」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招寶山,一名候濤山,四面海天 無際,朝鮮日本諸夷之域,皆在指顧中。山半有碁子 坪,凡欲取碁子者,先以白飯撒之,翌日可得白子;次 以黑豆撒之,翌日可得黑子。」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招寶山在寧波府定海縣東北 二里,舊名候濤山。山之東南峙一小山,僅高尋丈,名 昌國山。潮汐至此分流,舟行可達昌國。」

按《定海縣志山川攷》:「『招寶山在縣東北二里,舊名候濤山,後以諸番入貢停舶,改名招寶。山巔原設臺堠, 山之東南峙一小山,僅高尋丈,名昌國山,潮汐至此 分流,舟行可達昌國。明都督俞大猷、勒君恩如海』四 大字於山巔。都督盧鏜、海道副使譚綸議,謂此山雄 據海口,俯瞰縣城,最為險要。乃築城堡以防海患,名 『威遠城』。」又刱半山亭、天開圖畫坊、《威遠城》之東,又刱 發亭、望海亭鎮東亭山巔舊有仙人洞,今移置《普 陀佛相》於其中,改名「觀音洞。」

招寶山部藝文一 编辑

《遊招寶山記        明》·沈愷

余吏明州三年,至三登招寶。招寶臨大海,四望浩渺, 與天無際。海中諸島,隱隱如鳧鷗拍浪,時時飛聳欲 墜,日本、琉球諸番異域遐眺,亦歷歷可指數,誠天地 一奇觀也。興極,偕二三同志登最高峰頂,坐石崖,酒 酣耳熱,仰天嘆曰:「其有馮虛欲仙,乘風雲而下來者 乎?」乃瀉酒石上,歌《紫芝曲》,興盡而返。蓋愷吏茲土,民 安其拙。且承平日久,民不知兵,蚤起日持名籍至衛 門報喏,歸則偃臥無他事。傍海居民,亦往往牧雞豚、 放葉舟、取魚蝦,入山採松檜為薪,或挾弓矢獵狐兔 為樂。山中六、七十翁,煦煦如小兒狀,竟不知邊境為 何如事,乃今日不盡然者。《邊檄》報漳民通番舶,取息 幣,時肆剽掠。憂時者至,募民為兵,乃帥其人晝夜警 備,日出鼓鉦,日入燎煇,至振鐸巡鼜,植棘樹墉,坎山 谷以守。人情洶洶,若朝不謀夕。時天久不雨,俄而雲 密欲雨,風颯颯四起。又往者,余見海上人道招寶山 頂,望日出海,雲生樹石崖屋聽風雨,迥異人世。客有 好事者,勸之一登,余曰:「山海宛然昨也,余非前日之 意況矣。夫國家恩養」軍士,若驕子然,若有緩急,卒不 得其死力。其捍患禦難,往往出於市井網罟之民。果 何為耶?果何為耶?余為唏噓久之,乃望洋而歌曰:「海 水洋洋兮,天為茫茫;我心憂傷兮,曷為其亡?」

招寶山部藝文二 编辑

《招寶山          》明·劉穆

層岡仄徑似升梯,極目東溟望欲迷。海闊翻嫌中土 隘,山高疑與九霄齊。萬年日月雙丸彈,百里江湖一 沼溪。聖代諸夷咸效順,月明邊徼息征鼙。

遊招寶山和劉給事     張時徹 编辑

海上孤峰喜共梯,相將一路水雲迷。紫霄紅日波間 湧,碧樹青煙天際齊。石壁千年雄寶障,桃源何處問 「仙溪。」清時自有柔夷策,烽火無勞事鼓鼙。

《前題》
沈愷
编辑

欲陟層巒引石梯,煙雲萬疊使人迷。海門一望天無 際,寶障高懸斗與齊。采藥直探仙子窟,披霞絕勝武 陵溪。清明喜有今南仲,明月吹簫罷鼓鼙。

《前題》
胡纘宗
编辑

碧霧丹霞引石梯,十洲三島望中迷。波涵絕域天初 混,潮湧孤槎斗欲齊。歲歲旅夷通禹甸,時時魚賈出 鄞溪。何年更作桑田種,一統要荒罷鼓鼙。

《前題》
孫宏軾
编辑

清曉按行營,凌虛劍氣橫。旌旄翻曙影,金鼓雜潮聲。 投筆班何壯,標銅馬竟成。對溟天浩渺,東望一毛輕。

《前題》
劉應箕
编辑

登高一望轉迷茫,煙水浮空帝澤長。海外有珠時入 貢,人間無土不尊王。千艘虎士橫戈戟,萬國葵心奏 《越裳》。傳與東夷休剖腹,天兵直欲淨扶桑。

招寶山          俞大猷 编辑

縹緲蓬萊咫尺間,星槎此日偶躋攀。乾坤萬里浮蒼 壁,形勢千年等玉關。島嶼鳥言遙獻譯,樓臺蜃市幻 成欄。君恩自是洪如海,仰慰昇平始解顏。

招寶山部雜錄 编辑

元吳萊《甬東山水古蹟記》:「昌國,古會稽海東洲也。東 控三韓、日本,北扺登、萊、海、泗,南到今慶元城三五百 里。泰定元年夏六月,自慶元桃源渡,覓舟而東,海際 山童無草木,或小僅如著,輒刈以鬻鹽。東偪海有招 寶山,或云他處見山有異氣,疑下有寶。或云東番以 海貨來互市,必泊此山。山故有炮臺,曾就臺蹠弩射」 人。又別作大筒,曳鐵鎖江水,番船猝不得入。前至浹 口,怪石嵌險離立,南曰金雞,北曰虎蹲。又前則為蛟門峽。東浪激,或大如五石斗甕,躍入空中,卻墮下,碎 為零雨,或遠如雪山冰岸,挾風力作,聲勢崩,擁舟蕩 蕩,與之上下。一僧云:「此特其小小者耳。」秋風一作海 水又壯,排空觸岸,沓不辨舟楫所在。獨帆檣上指。潮 東上,風西來,水相鬥,舟不能咫尺。一撞嶕石,且靡解, 不可支持。

《寧波府志》:「招寶屹立海口,抵障狂瀾。升高縱覽,旁眺 八垠,溟渤鴻蒙,浩乎無涯。洪濤天際,卷雪轟雷,元氣 吞吐,地軸推移。驗海潮之應月,觀旭日于扶桑,倏若 凌虛倒影,排雲馭風。三山赤水,飛仙往來之處,恍忽 可得而窺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