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96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九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九十六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九十六卷目錄

 雞足山部彙考

  圖

  考

 雞足山部藝文一

  遊雞足山記       明李元陽

  前題           王士性

  前題            汪蛟

  前題           周復俊

 雞足山部藝文二

  同諸人渡榆水上雞足山頂 明李元陽

  雞足山歌         鄧原岳

  雞足絕頂         謝肇淛

  再遊雞足山        許謨雲

 雞足山部紀事

 雞足山部外編

 雪山部彙考

  圖

  考

 雪山部藝文

  雪山           元李京

  前題          明謝肇淛

 方丈山部彙考

  圖

  考

 阿盧山部彙考

  圖

  考

 阿盧山部藝文

  遊阿盧仙洞記      明解一經

 飛雲巖部彙考

  圖

  考

 飛雲巖部藝文一

  飛雲巖記        明吳維嶽

 飛雲巖部藝文二

  再憩飛雲巖       明江盈科

  飛雲巖          郭子章

  前題            鍾惺

山川典第一百九十六卷

雞足山部彙考 编辑

洱海畔之雞足山

雞足山在今雲南大理府,賓川州西北一百里,一頂 三支,宛如雞距,故名。又名「九曲巖。」相傳佛大弟子迦 葉波守佛衣于此,以待彌勒云。

雞足山圖

雞足山圖

编辑

按《廣輿記》,「雲南大理府雞足山,在鄧川州,釋迦佛大 弟子迦葉藏修於此,二十八傳而至達摩,乃持迦葉 衣缽入中國。」

按《三才圖會》雞足山圖考滇中有金馬、碧雞、雞足諸 名山,為西南壯觀。金馬、碧雞乃漢人之所望祭,而雞 足則釋迦佛大弟子迦葉之所藏修也。山距大理百 餘里,由海則徑,由陸則迂,入海行六里至柴市,又一 矢至海神祠,前有閣曰「浩然」,海氣上騰,旭日東昇,霞綺練光,絢爛奪目,洱海所由名,因水影如月抱珥也。 舟行約二十里,抵東岸,地名艣擺。又山行二十餘里, 至下倉。兩崖對峙,石勢穹窿,如欲墮狀。傍有小澗,藤 蔓覆之,惟聞水聲潺湲。行一里許,路險且狹。行二里, 益險益狹。又一二里,稍平,道旁多矮屋,跨澗上者則 水磑也。又行二十餘里,至百接橋。又三里至白石崖。 崖畔有庵曰「白石」,草樹迷藏不可見。又二里至洗心 橋,又一里至沙址村,又二里入山,前後水聲從空中 瀉下如雷鳴,此瀑布泉也。土人所稱「此中磴盤者九, 灣轉者十八。」後過白水庵。又一里至石鐘寺。西下二 里許有大龍潭。每潭中龍吟,必有老僧入滅者。潭在 巖前,幅員百餘步,二面列樹如援。潭邊淺草茸茸,水 平布草間,僅寸許,髣「髴若葑田,踐之浮浮欲陷下云。 昔有道人見潭畔有異草,前往取之,忽水湧高數尺, 道人幾不免。是真有物潛伏不可犯耶?近潭多古松 千株,山高不聞鳥聲,忽格磔數聲出松間,此松雞也。 地上多松毬,纔如雞子而色青,此即松雞所啄而墜 地者。」行二里,至龍華寺,夾道皆古木,木杪有絲,飄蕭 下垂如綠髮,長數尺許,土人謂之「樹衣。」又三里至雲 海庵,又一里至龍祥寺,又二里至海會庵,又一里至 玉皇閣,又五里至迦葉殿。土人及寺僧皆稱「袈裟殿」, 以其聲相近而訛也。殿西數十步有盤陀石,上可坐 十數人。東有真人洞,洞在巖畔,陡絕不可至。出殿後 東行一里許,穿深谷而上,緩步支離,行二三里,而後 至兜率庵。又二里,至銅佛殿,莊嚴甚麗。出殿後一里 許,為猢猻梯,石芒齟齬傴,僂視石罅,落手投足,始得 進步。如此二三里,至土主殿,則山之絕頂也。絕頂有 塔,遶塔四望,見是山之形,前出三支,後出一支,誠若 雞足四趾然。西望點蒼,隱約與是山高等,而點蒼實 高,蓋彼有積雪而此無之,是其證也。還下土主殿,乃 行。遵山之後趾,行二里,至虎跳洞。又一里至捨身崖。 又一里,由西巖穿石峽而下。巖畔有仙人石,碁枰三 十二子亦具。峽徑多流,石歷落擁足下步,敧側不能 自持。又一里至禮佛臺。至此上下皆絕壁,橫通,一徑 下臨大壑,紆徐十數里曰桃花箐。又一里許至曹溪 庵,惟老屋三間,中有佛像,右禪榻,左爐竈。又行一里, 至八功德水。又一里,至華首門,則迦葉安禪處也。蓋 石壁深入丈餘,高十餘丈,廣如高之數。又其上石出 二丈許,如飛簷,故謂之門。正中有佛像,左有磨崖,字 刻二處,遠不可辨。又一矢許,還至銅佛殿,直下玉皇 閣。乃折而西,行十餘里,至三角坊,亂桃花溪,乃遵山 足右趾而行。又十里,至傳衣寺。釋氏書稱釋迦佛,一 日拈起一花示迦葉,微笑,遂授以《正法眼藏》,并付衣 缽。此寺之所由名也。又十里,至福圓寺。未至寺一里 許,崖畔有泉,地勢坳窊,不能為渠。寺僧刳木為槽,橫 閣松上,接聯引水,入香積廚。下山二三里,至河子孔, 上有龍祠。山中大龍潭、桃花箐諸水皆會於此。昔釋 迦佛生周昭王之世,而迦葉為之大弟子,是時滇中 為西域之境,未與中國通也,故迦葉得以占雞足為 道場。及二十八傳而至達磨,持迦葉所傳之衣缽以 入中國。六傳至于盧能,則唐之中葉也。而其時南詔 尚建號稱王,與中國抗天下,雖知有「雞足」之名,然以 限隔之故,徒欲遊而不可得。方今華夷一統,南詔為 衣冠文物之區,國家財賦之府,四方游雞足者接踵 而至矣。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雞足山在賓川州,一峰聳出,平 頂南向。餘三方各一山,蓋一頂而三支也。上有傳衣 寺。《佛統紀》云:佛入涅槃時,以金縷袈裟付大弟子迦 葉波手持,以待彌勒補位,故名傳衣。又有袈裟殿、兜 率庵、鐵瓦殿。殿後有袈裟石,青質白觔,如袈裟之製。 又有猢猻梯、大悲閣、普光殿、石門諸勝。《藏經》云:「平陽 僧法顯入西竺求經,踰蔥嶺而南,將至雞足山,路遇 老人,龐眉偉貌,顯問其沙彌,始知即是尊者現身。乃 追至迦葉門,為大石所橫,不得入,流涕而去。普光殿 西行,過虎跳澗,仙碁石,西至拜佛石,又下至曹溪水, 水上有曹溪庵,庵前有八功德水。又東望有石竅,故 老相傳,異人以咒術收蛇納其中。又」前至迦葉門,尊 者守衣入定之洞天也,俗呼華首門,蓋音訛耳。門高 下有二,皆彷彿城門狀。迦葉門巖半里,有金雞泉,僅 容碗,日有異鳥飲之,鳥來至二十雙而止,四時皆然。 嘗有僧倚壁結樓,引泉自供,夜夢曰:「此金雞泉也,不 宜見擾。」明日而樓災。

按《大理府志·山川攷》:「雞足山在州西北一百里,一頂 三支,宛如雞距,故名,又名九曲巖。佛剎禪棲,不可勝 紀也。世傳佛大弟子迦葉波守佛衣于此,以待彌勒, 上有石門曰華首,即其入定處也。」

火龍潭:在雞足山石鐘寺側。

《古蹟攷》:「河子孔在雞足山下,又名盒子孔,即豐樂溪 也。水源自洱河東青山聖母港流入山腹,昔有人飯 此,失盒水中,明日過雞足山,見其盒自孔中流出,故

名。」學使題于石曰「風泉雲壑」,字甚遒勁
考證
雞足石門,釋氏呼為華首門,謂佛大弟子迦葉波入

定處。前有八功德水、馴虎澗、袈裟石,皆迦葉遺蹤。 佛足,在洱海東蓮花曲聖蹤寺,石上有大人跡,俗傳 「迦葉從此入雞足山。」

雞足山部藝文一 编辑

《遊雞足山記       明》·李元陽

楪榆水東陸行八十里,至白石庵,見一山聳出,平頂 南向,餘三方各有山一支,蓋一頂而三足,故名雞足。 由白石庵至河子孔,過福緣寺,由此上傳衣寺,謂此 山乃佛大弟子飲光迦葉,守佛衣以俟彌勒,故有迦 葉石門洞天,因以「傳衣」名寺。由傳衣西南經萬松庵 少憩。西至華嚴寺,北行里許至龍祥寺。又西南行,直 趨放光寺。約四里,皆由岡脊行,磵谷舂淙,巖壁在望。 余三度來遊,不見光相,此來當六月詣巖殿致禱,俄 頃,見兜羅綿雲,緬平一白,宛如玉地,有大圓光倚立 玉地之上,外暈七重,每重五色,環中虛明如鏡。凝觀 者各見自身現於鏡中,毛髮可數,舉手動足,影亦如 之。眾人同上,惟見己身,不見傍人。僧云:「攝身光也。」有 頃,光沒風起,壑中雲氣散盡,林巒改色,鮮妍奪目。復 出一光,大如虹霓。然虹霓平缺不圓,此光圓瑩如水 晶映物。僧謂此光佛現也,極難遇。須臾乃收。同遊有 老者云:「昨見平雲上現二銀船,檣柁皆具,往來江村 沙浦之中,如人掉之,但不見人。然則光怪非一狀也。」 寺西北六里有化麓等七寺,皆大梵剎,遊人罕至。遂 登迦葉殿。殿北巖龕為楊黼修行處。又西上兜率庵, 庵北石下出洌泉,上下諸庵皆賴之。又上銅瓦殿,殿 後有袈裟石,青石白觔,如袈裟制。僧圓清卓庵其側, 余玩坐至夕,臥不解衣。人言「此處五更見日出」,假寐 有頃,果見紅日徑丈許,躍然而起,須臾即漸減小矣。 此與「衡嶽日觀峰相似。凌晨上猢猻梯,手攀足躋,時 覺石動。足每近手膝,嘗點胸後人之帽,嘗觸前人之 履,然有忻然而無勞苦也。梯盡處有大悲閣,僧曰:『且 止,此處風軟,可以西望,過此則風勁,不能久立矣』。」如 其言,班荊而坐。蒼洱塔廟在空濛中,五百里外山川 皆在足下。既至大頂普光殿,工作精好,大愜予懷。出 殿而西行,于剛風灝氣之中,歷虎跳澗、仙碁石,過一 艸庵,西南至拜佛石,下臨千仞,可坐不可立。辭僧下 臺,至曹溪水,水上有曹溪庵,庵前小坐,回望拜佛石, 令人有飄然遠舉之想。又東有八功德水,水出飛崖 下,僅容一瓢,四時不歇。世傳羅漢修行處,留此聖泉, 或然也。東行,有石竅,古老云:異人以咒術收蛇在中, 故一山無蛇。又前至迦葉門,即尊者守衣入定之洞 天也,俗呼華首門。高下有一門,皆彷彿城門之狀。以 今觀之,如頑然一壁耳。巖半有金雞泉,僅容一盋,日 有異鳥飲之,鳥來必雙至二十雙而止,四時皆然。鳥 無增減,水無盈縮。嘗有僧貼壁結樓,取泉自供。夜夢 神曰:「此是金雞泉,不宜見擾。」明日而樓災,遂不復構。 余與客藉草坐,茶罷,遂遵舊路,宿玉皇閣,一名聖峰 寺。明日,歷海慧庵、觀音庵、寂光寺、千佛閣,乃至龍華 寺。寺殿宏麗,寺傍庵院十餘所,因止宿遍觀焉。又東 里許至石鐘寺,乃一山總會處。寺東稍南有茶房、瀑 布水,正東有缽盂寺。北行里許為五華寺,一名「小龍 潭;東五百武為羅漢寺,一名大龍潭。東北二十里有 二洞,皆名迦葉洞。一在山麓,一在山腰,草木蒙蔽,非 土人指示,不得其處。二洞各深百餘步,奇石萬狀,雕 鏤巧妙,有如人為輿人云。初入山,由河子孔上,一路 至石洞,林樾雄深,正對巖面,其石上有朱篆,至今不 滅。余倦不能往,假我數年,更卜重遊耳。」遂由此趨上 關而回。

遊雞足山記        王士性 编辑

雞足山,峙賓川州內,山面南,卓立萬山之上,前紆三 距,後申一支,若雞足然。佛大弟子迦葉奉金縷衣入 定,待彌勒處也。四周多童岡荒阜,獨是山松杉鬱盤, 雲霞所留。祗園寶剎,都房靜室,一一修潔,良亦淨土 云。余自瀾滄渡金沙江,緣山百里,由東南支入,始入 為石鐘寺。寺東里許有黑龍潭,從葑田中水涓涓流 出,寺僧請止鼓吹,恐風雨立至。余始試之,故令傳騶 撞鉦撼山谷,竟白日為朗。世俗之神,其說類如是。石 鐘西為西竺庵,庵後為龍華寺。龍華後為大覺,則長 安僧無心所開山也。無心送慈宮大藏至,遂留錫茲 山。過大覺,則行穿萬松,松梢篩日影,蔭映可人。又一 里,為寂光寺,《經》稱「佛居常寂光土」,故以名寺。去而之 聖峰寺,與無心分榻宿焉。晨起,由聖峰上,即走山中, 支攀迦葉殿,謁尊者像山。自此純石疊綴,輿者行磵 道中,步步喘息,前後膺趾,遞相承以上。過兜率庵、袈 裟寺,而後至銅佛殿。殿西出側逕,可平達華首門。東乃走險,上《猢猻》梯。余雅習險,竟從梯上。梯無路,僅僅 崖石礌垂。俯深箐絕處,架木桄長一丈接之,猶非梯 也。梯乃石齒齮齕,其芒上出,廉利,侔劍戟承足。石芒 內囓其半,半踵懸外,惟瞰深箐,故可上不可下,上有 牽挽蟲縮而升。里許,方至土主廟,則山之巔也。入廟 西北指,則雲間見麗江雪山。余從峨眉望大雪山,在 印度萬餘里,然旭日刺雪光,猶彷彿上余衣袂。此去 麗水不千里,乃黯然無色,或云「此白石積成」,意近之。 西指則點蒼,十九峰雄據,不肯為雞足。下洱海蕩潏 其前,東南巒麓參差如風中濤,咸在脛脰之下。偉哉 觀乎,亦足雄南中遊矣。轉後,距前舍利塔倚廟背,迅 雷雨擊圮之,豈帝釋敕六丁取舍利去耶?北一里為 文殊閣,又二里經束身峽,流石沒足,拄杖不能留。過 石碁盤,至伏虎澗。又半里,上禮佛臺,下出一洞,風嗚 嗚起,寒甚,捨之去。乃東跨偪仄三里而渡曹溪水,紺 碧一泓,日供僧五十餘。又東二里,嘗八功德水,迦葉 卓錫處也。又東二里,謁華首門。門居山半,石規十丈 如半月,而簷外飛雲。迦葉入此安禪,還入銅佛殿而 下。十里,轉西南支,入華嚴寺竟夕。次日復下接待寺, 度洗心橋,而抵賓川。自華嚴下山,松蔭空翠,掩雲日 者。又十餘里,軼大覺路。輿行其下,不覺神思之欲飛 也。山中寺皆前樓後閣,龍象蹲中,僧廬左右列。其僧 雖未稱了事,皆持齋苦行,不犯戒律者也。或云:「迦葉 定雞足,在西域,此山似之。」故說者借以標勝,則余所 不敢知。余之遊以辛卯臘望後三日,余滇西滄水使 者王士性也。

遊雞足山記         汪蛟 编辑

嘗覽《山經》,見渤海中有方壺、瀛洲、蓬萊三神山,而岱 輿、員嶠流乎北極,不得比焉。至五嶽亙峙中州,而他 名山以奇僻幽勝擅美一方者,卒遜其雄烈,何也?蓋 「古帝巡狩,弗踰四嶽;神禹窮源,不越岷山;穆滿荒遊, 但過黃竹。秦皇東封,漢后西祀,亦惟汾陰社首」,而荒 徼無轍跡焉。又況文人墨客之不能及遠者乎?是以 鬱鬱遐荒,不特下土之奇士為然,而名山亦有之。予 遊雞足,考前賢紀述寥寥,夫亦有故。蓋滇舊為西域, 未通中國。周時迦葉占雞足為道場,二十八傳至達 摩,持迦葉所傳衣缽入中國,六傳至盧能,則唐之中 葉也。是時南詔尚建號一方,與中國抗,雖欲來遊,烏 可得哉?至宋祖以玉斧畫大渡以南「棄之,故宋臣撰 《洞天福地記》」,滇南名勝見斥不錄。迨元始入版圖,而 登臨題詠,不見輿記,得非茲山終以僻遠,阻文人之 駕乎?則前此相如、賈島來遊,金碧賦詠不及,無足怪 也。按:茲山一名九曲崖,三峰偃仆如雞足然。頂有石 門,儼若城闕。世傳佛大弟子迦葉波守佛衣于此,以 待彌勒,即俗稱華首門也。山巔有迦葉卓錫成泉,名 八功德水。登峰處,石磴稜層,遊人匍匐而升。嘗得見 佛光五色,則睹光梯也。山雨崖霞,樹圍霰集,崒嵂嶔 崿,則迦葉馴虎之澗也。其間院宇壯麗,自傳衣石鐘 而下,大者七十二所。塔院規天矩地,制度虛敞。餘皆 靜室精舍,而結構于羅漢壁、獅子林者為尤勝。兼之 松風萬壑,花馥四時,溪澗迴複,流泉遍山。宜增福地 之修,以補宋臣之闕。不然,佛教流傳,宣揚中土。顧使 茲地鬱抑,不得進與岱泰衡華之秀頡頏神州,豈文 人之過哉?是為記。

遊雞足山記        周復俊 编辑

甲寅六月,鹿泉李公以《赤石崖寇》巡行至賓州,予亦 踵至,戎務稍戢,謀為雞足之遊。十九日,約騶從裹餱 糧出賓州北門,行一舍許,見遙岑紫翠,僕夫指點此 雞足山也。二十里至煉渡午餐。五十里度洗心橋,歷 沙址村,西折二里許至圓信庵。丁香爛熳,庭際似夭 桃。散步靜雲庵,轉入僧寮,盆蘭敷華,皓潔如雪,鐵線 「牡丹,纏枝小屏,羈人乍見以為奇,此地乃恆有耳。」是 夜宿庵中。晨興,由靜雲庵左行登山,晴旭方升,清霜 塗草,夾路青松細竹八九里,越龍翔寺,至聖峰寺,登 玉皇閣,望煉渡河,四山環碧,白雲千里。復行里許,山 坳奠海,慧庵古樹,虯曲摩霄,飛蘿緣生,飄垂絲結綺。 樹皆倚崖懸谷,高下為林,大抵數百歲物也。石壁有 真武洞,不可登。憩迦葉殿,出門北折,樹益古,石益奇, 路益峻,輿人益勞。兜率小庵綴于崖旁,恆有落勢。憩 鐵瓦殿,或以前進陡拔,兩人奮決不顧,猿攀石梯,二 十步輒一息,計八九息。至土主廟,乃絕頂也。兩人閉 目,坐一小室,移時,氣復。山引派疏,脈如雞信距,故名。 或云「西竺有雞足山」,茲形似之,故藉以為重。而以圓 信庵為迦葉示寂之地,改圓信為傳衣者,誤也。久之, 躡級而北,甓塔半圮,經捨身臺,雪山露峰,金沙橫帶, 點蒼洱海,掩映流注。聞北巖有二虎跳澗,太子藏頭 處,險遠不宜登。乃西折,蟻附而下,見二仙石枰,徑甚 險峻。至曹溪庵,仰望捨身臺,青壁千仞。巖畔細泉下 注,為八功德水,太子藏頭、曹溪八功德水,皆托名耳。 至華首門,方憩其下,或云「上時有飛石」,遂南行百步 許,至鐵瓦。循故道至迦葉鹿泉,置酒酌于松間。飲竟過聖峰,東北折,長林豐草,蔭蘙蒙密,景最幽絕。八九 里至花椒庵,僧不守矣。度小梁泉,自蘙薈中出,玉聲 淙淙,沿溪不徹。少選,越龍華寺,復越了空庵,至石鐘 寺。樓下薔薇盛開,經霜不歇,兀坐禪堂靜息,不欲勞 元神也。久之,聞了空庵有禪,步行百武,訪之,禪抱病。 鹿泉扣之,無甚見解,惟云:「念念西歸。」予與鹿泉皆笑 之,乃還石鐘。明發石鐘,越茶房,對巖有白水庵。移時 遵陸,復渡沙址,過洗心橋,聞白石庵攀磴而入,殿宇 皆嵌石壁,果是嘉絕。至閣中啜茗。乃迴輿入賓川。日 已暝。予謂茲遊假戎務而躋靈壞。亦良遘矣。

雞足山部藝文二 编辑

《同諸人渡榆水,上雞足山頂 》明·李元陽

「乘興訪名山,發棹榆河涘。蘭舠亂碧波,躍浪看鱣鮪。 兔目青官槐,已到東山趾。舍舟理輕策,馬足隨雲起。 長薄帶斜陽,夭喬鬱如綺。岑岫相盤旋,巖壑互填委。 石氣何凄凄,冷艷紛紅紫。既歷九重巖,亦飲曹溪水。 突見華首門,下拜斯為美。古松千尺強,馬遠畫中似。 老檜如建纛,半被雷燒死。排空羅漢壁,嵌洞援藤藟。」 楊黼棲真處,巖傾不可履。直北豹林幽,中有隱君子。 九鼓石如鐵,隕星何代始。掘山得斷碑,土深三尺底。 上有蠡篆文,依稀識壬癸。天王托馬蹄,此句難為理。 吁嗟大化中,陵谷互成毀。躋步迦葉祠,僧堂聊徙倚。 大頂上青霄,雙眸千萬里。西去盡天竺,旁觀窮地紀。 宇宙無終畢,浩歌吾老矣。

雞足山歌         鄧原岳 编辑

「葉榆水從山腳流,點蒼雞足皆神丘。東西對峙爭奇 絕,翩翩靈跡垂千秋。我聞雞足之山原淨土,迦葉授 衣即其處。禪宗正印信難求,釋氏遺蹤或可睹。相傳 八月佛放光,輪囷五色還非常。琳宮紺宇不知數,浮 屠寶剎凌蒼蒼。我來登覽多所歷,煙霧冥冥恍相失。」 披逕先尋兜率庵,捫蘿直上袈裟石。江風吹雲雨如 「注,猢猻梯滑不可度。大悲閣在山之顛,下視群峰互 吞吐。須臾雨散雲亦開,指點遙山青翠來。麗江雪山 白炤眼,茫茫洱海浮銀杯。捨身崖峭多虎跡,僊碁石 上艸花碧。拜佛崖懸千仞岡,曹溪泉冷成丹液。華首 門扃亦已久,昔時衣缽今何有。洞天寂寂雲四封,層 巒半壁苔衣厚。俯瞷下方亦可憐,幻」成百里兜羅綿。 我心亦作空明想,便知缽裏開青蓮。山雨初收還吐 雲,白毫光裏氣氤氳。偶從《洞府尋真誥》,便叩天門謁 帝君。旛影摩空虹掩映,香煙吹霧鶴繽紛。塵心未盡 空惆悵,絳節瑤笙杳不聞。

雞足絕頂         謝肇淛 编辑

飛梯鳥道翠微連,雲塔孤標日月懸。禹服山河開六 詔,上方雲木接諸天。金沙雪嶺千重色,寶甸神州萬 竈煙。欲借罡風生「羽翰」,化城深處息塵緣。

再遊雞足山        許謨雲 编辑

洞門深處白雲關,自笑遊蹤去復還。採藥未能留黑 髮,看花只欲醉青山。寰中今古誰非幻,身外功名好 是閒。更覓桃源最深處,「胡麻莫遣出人間。」

雞足山部紀事 编辑

《大理府志》:「元僧普通,趙州人,號德存,遍遊講席,後結 庵雞足山。一日聞僧云:『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裏 過來香』。恍然洞徹。」

明僧圓彩,字白雲,昆明人。入雞足山獅子林,開念佛 堂,苦行三十餘年。林間乏水,一日鑿枯崖,石破泉湧, 見者驚異。後閱《大藏》,恍然開悟。每入林遊行,山猿野 鶴輒依依隨之。年八十立化。

僧本帖,號定堂,住雞足山金龍潭,屢見金龍出現,又 見本寺椒樹放光,故初創庵名花椒,後改寂光寺。化 時書偈云:「幾迴力盡心圓處,坐脫娘生鐵面皮。」端坐 而化

雞足山部外編 编辑

《大理府志》:「小澄者,唐南詔雞足山僧也。時與二僧同 住一庵,澄入城乞食,南詔王問其識何法門,答云:『能 令死者生極樂國。王令國中但有死者,請澄起棺,乃 付之火。如此十餘年,或有讒其妄者,願生入棺中試 之。王如言,屬澄至,開視則誠死矣。王代求活,澄許之。 其人復甦,言所生境界與澄言同。復還舊庵,問食于』」 二僧,曰:「汝在城乞食許久,不裹糧來,反求食耶?」澄遂 走叩迦葉石門,門訇然中開。澄入,二僧追至,門已閉 矣。乃大悔恨,焚身門外。焚處生柏二株。或謂澄即迦 葉化跡也。

明楊黼,號存誠道人。善事父母,隱居不仕。博學多聞, 甘貧志道。庭前有大桂樹,額曰「桂樓」,巢居其上,日註 《孝經》一二章,或作詩,或作篆籀,筆敗則瘞之,有退筆 塚。著有《篆籀宗源》一書。父母歿,入雞足山中,巖棲十 餘年,八十餘歲卒。卒之日,其常所往來之家,一時皆 見其來為別,而不知其既卒也。是日邑人又于安寧 道中見之,人爭以為仙去云。

雪山部彙考 编辑

雲南雪山

雪山在今雲南麗江府城西北三十餘里,山巔積雪, 四時不消,故名。蒙氏僭號時所封北嶽,即此。

雪山圖

雪山圖

编辑

按《三才圖會·雪山圖考》:「雪山在麗江府城西北二十 餘里,條岡百里,巋巍千峰,上插霄漢,下臨麗水。山巔 積雪,經夏不消,巖崖澗谷,清泉飛流,蒙氏異牟尋封 為北嶽。」

按《雲南通志·山川攷》:「雪山在麗江府城西北二十里, 一名玉龍山。眾峰插雲,兩崖壁立,金沙江過其中,山 巔積雪,四時不消,遠望如玉,飛流峻谷,不可窮數,蒙 氏號為北嶽。」

按《麗江府志·山川攷》:「雪山在府西北三十餘里,跨金 沙江,綿亙數百里。眾峰插雲,兩崖壁立,人不能上。天 清雲淨,五六百里外皆見之。山巔積雪,四時不消。山 半有池,週五里許,北流入金沙江。山半樹木,有榦無 葉。蒙氏僭封北嶽,元世祖建北嶽廟祀之。」

芝山在雪山西南麓,林景清幽,上有解脫禪寺。明嘉 靖間,賜名「福國寺。」

雪山部藝文 编辑

《雪山           》元·李京

麗江雪山天下絕,積玉堆瓊幾千疊。足盤厚地背摩 天,衡華真成兩丘垤。平生愛作「子長遊,覽勝探奇不 少休。安得乘風凌絕頂,倒騎箕尾看神洲。」

《前題》
明·謝肇淛
编辑

山行數百里,貿貿靡所屆。迴上四盤坡,我馬痡以憊。 千峰繞翠屏,驚見玉龍掛。爛如白芙蓉,橫聳青天外。 斜日正照耀,銀宮起光怪。皓質亙四時,千秋復萬代。 元鶴不敢棲,路草綠映帶。永懷面壁蹤,結想香林界。 坐令俗骨青,頓覺俗行快。安得馭泠風,凌虛飲沆瀣

方丈山部彙考 编辑

鶴慶府之方丈山

方丈山,在今雲南鶴慶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一名 觀音山,上有石觀音像,中有洞,洞有泉,深不可測。

方丈山圖

方丈山圖

编辑

按明楊慎《雲南山川志》:「方丈山,在鶴慶府城南一百 里,巍然峻拔,山半有洞,中有池,深不可測,水滴巖下, 如方響音。昔蒙氏閣羅鳳琢觀音像於壁,故又名觀 音山。」南詔名山凡十七,此其一也。

按《雲南通志山川攷》,「方丈山在鶴慶府城西南一百 二十里,又名觀音山。其南有洞,洞有泉,怪石傾攲,一 泓澄碧,水滴崖下,若金石聲。唐閣羅鳳愛之,琢觀音 像於壁,洞內土石分半,宛若陰陽。明郡守何璋名其 處曰太極。《一統志》謂南詔名山十七,此其一也。」 按《鶴慶府志山川攷》,「方丈山在府治西南一百二十 里,山」麓漁塘村係鄧川州界,郡守何璋名其處曰「太 極洞。」

阿盧山部彙考 编辑

仙洞阿盧山

阿盧山在今雲南廣西府城西三里,山有洞,洞中奇 景異蹟,不可名狀,天造仙區也。

阿盧山圖

阿盧山圖

编辑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阿盧山,在廣西府城西山下,舊 為阿盧部,延亙四十餘里,南連彌勒,北跨師宗」 按《雲南通志山川攷》:「阿盧山在廣西府城西三里,廣 四十餘里,南接彌勒,北跨師宗,舊為阿盧部。山之外 貌似無甚奇,而洞中奇景異蹟,莫可名狀

阿盧山部藝文 编辑

《遊阿盧仙洞記      》明解一經。

嘉靖庚子孟夏,余來守是邦,聞城西五六里有仙洞, 即欲馳行。僕夫以草深水濕告,尼弗果。越明年春二 月,政務休暇,命僕持炬往觀之。遙見山石粗惡,無秀 拔處,意其中無足佳者。及至大洞口,有太湖石當門。 左傍有廊,一連四隔,頗露其奇。行數步,有小洞口,止 容一人匍匐而入,亦有太湖石當門。又數步,路甚狹, 若人咽喉然。行數步,其路宏敞深邃,不辨東西南北 也。又下雕欄一週。行數步,下有彩雲一段,左旁有大 傘蓋一柄。又行,旁有甑,二女供炊。行數步,旁有寶塔 一峰。行數步,旁有獅、象、猿三獸,固無全形,皆顯其首。 行數步,懸石甚多,鳴啞各異。以石扣之,其聲有如大 鼓者,有如洪鐘者,鼕鼕隱隱,足聳聽聞。行數步,水滴 有燈盞,圓深可愛。行數步,有擎天玉柱,高三丈許,身 披錦繡,挺然獨立,直抵于山頂,真天下奇觀也。行數 步,有水田一段,牛眠其內。行數步,有瑤床一張,若施 帳幔者。行數步,佛龕一座,構簷結棟,雖工於畫者,不 能模寫其妙矣。行數步,右旁陡下有水,其深莫測。大 凡此數事,特指其中有名者也。至于上則層巒倒掛, 呈奇而獻巧;下則群峰突起,鬥麗以誇妍。千態萬狀, 莫非天造地設之景象。神仙養道于斯,所謂「洞裏乾 坤大,壺中日月長」者是已。且山之外面,全無秀氣,乃 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者焉。噫!山之中藏奇絕如此, 惜無人表章之。前太守賀公有詩云:「雲散芙蓉露玉 巔,四時花果自爭鮮。煙霞古洞蒼苔合,仙境分明不 浪傳。」太守郭公有詩云:「誤入隱淪宮裏行,恍然飛渡 到滄瀛。春遊白晝如長夜,延賞渾忘寵辱驚。」太守朱 公有詩云:「黑霧空濛白石尖,曾聞仙子洞中潛。公餘 有客同清賞,坐久能消六月炎。」三公但詠其意而已, 余固悉之,以見其勝。山左猶有二洞,亦可觀。韓文公 有云:「每見山之奇異,竊怪造物者不為之於中州而 列于夷狄,徒勞無以售其伎。」或曰:「以慰夫賢而辱於 此者。」文公之言未為信。

飛雲巖部彙考 编辑

平越府之飛雲巖

黔山多奇,而飛雲為最。其山在平越府黃平州城東 二十里,山中有洞,又有月潭古寺,過者多留連於此 不忍去云。

飛雲巖圖

飛雲巖圖

编辑

按《貴州通志山川攷》:「飛雲巖在平越府黃平州城東 二十里道傍巖倚山麓,勢如垂天之雲,倒舒一片,石 態詭異,寸寸欲飛,下頗軒敞,可以列坐。中有小洞,深 黑不可究極,左有瀑布,淙淙作佩玉聲,前一小峰特 起,上構聖果亭,有王文成碑記刻于亭內。右有月潭 古寺,行者過此,皆留連不能去。明中丞郭子章評黔」 中諸山,以為「可比將樂、玉華」,蓋天下名勝也

飛雲巖部藝文一 编辑

《飛雲巖記        》明·吳維嶽

興隆。東行三十里,有月潭寺。寺左為巖,榜曰「飛雲。」距 地百餘尺,中虛而下嵌。乳液融結,分詭殊狀。豎者柱 矗,懸者珞綴,揚者鳥厲,突者獸蹲。躡級漫瞻,斂衽徐 睇,極意所愜。邃洞谽谺而窅際,清渠激注而前繞。舊 即巖麓,稍右構樓。攬轡,脂轄者息而飯焉。余閱武沅 江,㵲溪而還,春和晝熙,停馭周覽。惜乎徑去而樓且 向。圮?屬按察副使祁君清葺牖闢垣,傍飭吏廨,時偶 成四詩,手書于石,而記其端。貴州實殷周鬼方靡莫 地,秦漢以來,間稱置郡,羈縻未改草昧。至我昭代,開 藩樹文武官吏,始稱屏維黌序之鄉。今檢圖志,錦巖 珠壑,祕洞靈淵,所至有之。若澄泉噴折,匿見怪石,巑 岏林立。在大都名區,得其餘溜斷磈,亦足以誇巧而 競于人者,雖周道往往是焉,而茲巖之奇又最也。當 其湮翳于蠻煙寇莽中,穆駿不馳,騫節靡指,蛇虺所 穴,豺虎所遊,提兵拓疆之夫,尚沬趄未嘗輕置足焉。 而今日冠蓋以臨,《圖誌》以載,披霧睹天,欣欣有遇矣。 然使生於大都名區,則有力與好事者將營以萬金, 侈以眾觀,笙簧韉轂,宵膏繼晷,窮遊覽之盛,而貴州 遐壤雜夷,中原士彥非膺命不蒞,商旅非入滇不經, 其暇而遊,遊而知賞者幾人也?噫巖固幸,而遘昌時 出穢墟,而為人所知耶?又不幸居于斯,不能並「大都 名區、巖洞泉石稱雄于世,而為人所盡知耶?」

飛雲巖部藝文二 编辑

《再憩飛雲巖       》明·江盈科

郵亭依梵剎,古壑傍人煙。泉滴渾疑雨,雲浮不礙天。 蘚深埋舊刻,藤老長新巔。車馬重來日,登臨憶往年。

飛雲巖          郭子章 编辑

萬丈闢巖扃,浮雲去復停。幻裝螺髻碧,巧綴石痕青。 老樹清堪掬,飛泉靜可聽。憑欄紆遠望,《蹔博》客懷醒。

飛雲巖           鍾惺 编辑

「吾聞山出雲,巖則雲之室。茲巖雲所為,雲與山為一。 山雲老亦堅,浮者化而實。初至怯空遊,梯磴乃歷歷。 下上于其間,步步可遊息。石以雲為神,雲以石為質。 石飛雲或住,動定理難詰。草樹過泉聲,尋之莫可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