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六十八卷 |
第一百六十八卷目錄
盛京總部彙考四
盛京物產考下
盛京總部紀事
職方典第一百六十八卷
盛京總部彙考四
编辑盛京物產考下 通志
编辑禽之屬
雞 按《本草》:「雞入藥,以朝鮮者良。遼陽一種食雞,一種角雞,味肥美,大勝諸雞。」 今二郡所產,味無大異,或入藥功用不同也。
雉 按《爾雅》郭璞註云:「鷂雉,青質五彩。」 鷮雉長尾,走且鳴。鳪雉黃色鳴自呼。鷩雉似山雞而小,秩秩。海雉。鸐山雉。鵫雉亦名白雉。今山中雉最多,土人呼為野雞,其類不一。
沙雞 似雌雉而小,可食,腳有毛。今按《爾雅》《本草》不聞此名。按《爾雅》有鵽鳩、寇雉,郭璞註云:「大如鴿,似雌雉,鼠腳,無後指,憨急,群飛,出北方沙漠地。」 疑即此。
鴨 :《爾雅》曰:「舒鳧鶩。」 疏云:「鴨也。」 《禽經》云:「鳧能高飛,而鴨舒緩不能飛,故曰舒鳧。」 《周禮》:「庶人執鶩。鶩不能飛翔,如庶人之守耕稼而已。」
野鴨 :《爾雅》:「鸍,沈鳧。」 以性好沒,故名也。或作晨鳧,謂多以晨飛也。《本草》謂:「食綠頭者為上,尾尖者次之。」 今諸湖泊中最多,俗呼野鴨,有綠頭、尖尾、黃腳等名。
鵝 按《本草》一名家雁,一名舒雁,言似雁而性舒遲也。有蒼、白二色及大而垂胡者,肥美,較他處為勝。京師亦以關東鵝為上云。
天鵝 《本草》作鵠。又曰:「羽毛白澤,其翔極高。」 又曰:「黃鵠、丹鵠,湖海間皆有之,出遼東者尢勝,其毛可為服飾。」
鶴 :一名仙禽,一名胎禽。《相鶴經》云:「鶴乃羽族之宗,仙人之驥,千六百年乃胎產。」 胎仙之稱以此。世或謂不卵生者,誤也。今土人亦呼仙鶴。鸛 按《本草》一名皂君,一名負釜,一名黑尻,以背尾黑色,故名也。陶弘景曰:「似鵠而巢樹者為白鸛;黑色曲頸者為烏鸛。」 今二種皆有,俗通呼曰老鸛。
禿鶖 按《本草》一名扶老,一名鶿䳓。至秋毛脫,頭禿如老人頭童扶杖之狀,故名也。如鶴而大,青蒼色,高六、七尺,長頸赤目,好啖魚蛇。《詩》云「有鶖在梁」 ,即此。又曰:有白者、有黑者、有花者。花者名為胡鶿䳓。今俗以鶿䳓別為一鳥鶖,呼為禿鶖,取其翎可以造箭羽。
鵜鶘 《詩》云:「維鵜在梁」 是也。一名犁鶘。吳諺云:「夏至前來謂之犁鶘,主水也。夏至後來謂之犁塗,主旱也。」 又一名鴮澤,一名淘河,一名陶鵝。蓋遇水澤,即以胡盛水使涸,取魚食也,故名。頤下皮袋,可容二升。今諸水澤中有之。小水則竭以取魚,大水則沉而取之,俗呼為淘河云。
青𪅂 晁以道云:「鵜之屬,有曰漫畫者,以嘴畫水,求魚無一息之停。有曰信天緣者,終日凝然,不易其處,俟魚過乃取之。信天緣者,俗名青翰,又名青莊,今遼地水旁多有之,俗亦呼青𪅂。鶬雞 ,《爾雅》曰:『鶬鴰,麋鴰』。蓋其色蒼如麋也。一曰鴰鹿,狀其聲也。」 今按:鶬雞水澤多有,大如鶴,兩鵊紅,長頸高腳。
縮脖鳥 :灰色,其形如鸛,身大、翅大,高腳,飛則縮頸,俗呼為「縮脖子。」
燕 有越燕、胡燕兩種。越燕紫胸而聲小;胡燕斑黑而聲大。鷹鸇食之則死。能制海東青,故一名「鷙鳥」 ;能興波祈雨,故一名「游波。」 人見白燕者生貴女,故一名「天女。」 俗以善構巢者為「巧燕」 ,不能者為「拙燕。」
鳩 按《本草》或作斑隹,或作錦鳩,以其色名之也。今按:其種類亦不一,有有斑者、有無斑者,有灰色者、大者、小者。天將雨則逐其雌,將霽則呼而反之。俗通呼斑鳩。
鳴鳩 一名「布穀」 ,一名「鴶鵴」 ,大如鳩,長尾,因其鳴時可為農候,故名曰「布穀。」
鵲 :《禽經》作喜鵲,能報喜也。一作乾鵲,性惡濕也。陶弘景謂之飛駁鳥,色駁雜也。土人呼為喜鵲。
練鵲 似鵲而小,黑褐色,長尾、白毛如練。《本草》謂俗呼「拖白練」 ,今人亦呼拖尾巴練。
啄木 :《爾雅》曰:「鴷斲木,有大有小,有綠、有黑、有斑。」 啄木食蠹,故名。頂有赤毛,或呼火老鴉,土人呼為剁木官子。
慈烏 ,一名慈鴉,其鳴啞啞,故名。一名孝鳥,能反哺也。一名寒鴉,冬月尢多也,俗呼老鴉烏鴉 似慈烏而大嘴腹白,不反哺者也。又有白脰者,《禽經》以為不祥,土人呼曰山老鴉。鷹 ,一名鷞鳩,鳩所化也,一名角鷹,謂有毛角故也。按《本草》出遼海者為上,今諸山多有。又有白鷹,最為鷙猛,寧古塔諸山中有之。
鷂 :《本草釋名》云:「大為鷹,小為鷂。」 今遼地所產,大小品類亦異,有細胸、攞胸、松耳、龍𩰚子、攔虎獸諸名。
鵰 《山海經》作「鷲。」 按《本草》謂「似鷹而大,悍而多力,盤旋空中,無細不睹。」 皂鵰出遼東,最俊者,謂之海東青,其翮可為箭羽。今出船廠周圍諸山,其品不一:上等曰皂鵰,有花紋者曰虎斑翅黑白相接者曰接白,其最小者曰脂麻鵰,取者於樹上作繩套,名為鵰手,其羽為箭翎,最貴。《海青 本草》:諸鵰出遼東,最俊者曰海東青。《明一統志》云:「小而健,能擒天鵝爪。白者尢異。」 今出黑龍江、烏蘇哩江左右。
鶻 :陸佃《埤雅》云:「其拳堅處大如彈丸,俯擊鳩鴿食之。冬撮鳥之盈握者,夜以燠其爪掌,左右易之,旦即縱之去。若往東,則是日不東向。」 搏物義性,有擒有縱如此。此地有大小二種,大者曰兔鶻,小者曰鴉鶻。
魚鷹 《本草》作鶚,又曰「即睢鳩也。」 此地魚、鷹不一,有打魚郎、釣魚郎諸名。
鴟 《本草》曰:「鴟,其聲也;一曰鳶,攫物如射也;一曰準,擊物準也。」 《禽經》云:「鶻生三子,一為䲭,猛而能擊鳩鴿;一名鸇,向風展翅搏捕,鳴則大風,故亦名晨風;一名鵽,小於鸇,取鳥雀如掇也。」 今按:鴟不能擊鳩鴿,土人呼為鷂鷹者是也。
鵏 按《字彙》作「鵝。」 今按:鵏形似鵝而大,灰、白二色,其羽可作箭翎,肉亦可食。
紅牙 ,背白,翅微紅,故名。其羽可作箭翎。鶡 按《本草釋名》:色黑黃而褐,故名。青黑色者曰雄猛善𩰚,故武士取其毛為冠。俗呼「鶡雞鴇」, 水鳥,似鴈,有斑文如豹,故一名「獨豹。」或曰:見鷙鳥激糞射之,其毛自脫。
鶯 或曰黃鳥,或曰黃鸝,或曰倉庚,或曰《黃栗留》,俗呼黃雀。
鴻雁 大者為鴻,小者為鴈。《禽經》作「鳱」,又作張華《註》曰:冬則適南集於水,故從「干」;春則嚮北集於山,故從「岸。」皆音。鴈有蒼白二色,白而小者為鴈,大者為鴻,蒼者謂之鴐。鵝亦曰鵝鴛鴦, 一名「黃鴨」,一名「匹鳥」,如小鴨,黃色有文,紅頭翠鬣,水澤間有之。
鷺 :《禽經》作鷺鷥,一名雪客,一名白鳥。林棲水食,潔白如雪,細頸長腳,善翹,水澤中多有之。鷗 形如白鴿,浮水上輕漾如漚,故名;即《詩》所謂鷖也,水中多有。
《魚狗 》即翠鳥也,一名「魚虎」 ,一名「水狗」 ,一名「翠碧鳥。」 大如燕,尖喙、長足,背毛翠色。
水。 有大小二種,河邊食魚者也。按《本草》以鷿鵜一名水然鷿鵜,形如鴨,好沒水中。今水長喙,沿渚澤之旁取食,恐非一種也。鶉 《爾雅》云:「鶉子鴾,鴽子鸋。」《夏小正》:「田鼠化為鴽。」註云:「鴽,鵪也。」是鵪與鶉為二矣。按:《本草》以頭細有斑而畏寒者為鶉,畜令𩰚博,今土人並呼曰鵪鶉。
鵪 一名鷃,《莊子》所謂「騰躍不過數仞」 即此。鵪則音之轉也。《夏小正》作鴽,《本草》以無斑者為鷃,今土人或呼為黃鵪。
鴿 一名「鵓鴿」 ,取其聲也。一名飛奴。張九齡以鴿傳書,故名也。性淫,有白、青、灰、皂、斑諸色。目有金、赤、曰之異,名品最多。
雀 一名瓦雀,謂棲宿簷瓦間也。一名嘉賓,謂階除相對如賓客也。俗呼「家雀」 是也。
銅嘴 似雀而大,灰色,脊微黑,其喙青黃色如銅,故名。
蠟嘴 喙如黃蠟,故名。按《本草》即桑扈之屬,紅料 ,色紅善鳴,土人畜之,取其聲也。
花料 多花紋,亦善鳴。
千里紅 ,雪後即來,善鳴可聽,頂上有紅毛,故名,畜之令𩰚。金絲雀 ,黃色,亦善鳴,土人多畜之。樊籠阿藍 小雀,名種頗多,其大者曰「鳳頭」 ,小者曰「輕水」 ,又曰「叫天」 ,土人畜之以為玩。
《白翎雀 》,青黃色,翎白,故名。
大眼雀 以目大故名,土人呼為「大眼賊。」 白眼雀 亦雀類,目有白圈,故名。土人多捕食之,因呼「白眼圈。」
《靛青雀 》:靛色,可以食。
蒿雀 多伏蒿間。《本草》謂:「能補精髓。塞外盡食之,美於諸雀。」 俗呼為蒿溜兒。
黃肚雀 黃色味亦美,俗呼「黃肚囊。」
《山和尚 》:較雀稍大,灰色、味美。
穿草雞 :較雀大,黃色亦可食。
黑雀 :黑色不常有,田間有食禾之蟲。此雀群飛食之,禾得保全,亦有功於農事者。《爾雅》「九扈」 之屬也。
《拙老婆 》頷下紅色,俗謂其不抹脂於面而抹於頷,婦之拙者,故名。
白頭翁 :身灰黑,頭白,故名。
鷦鷯 ,《詩》所謂「桃蟲」 是也。《荀子》作「蒙鳩」 ,或曰女匠,又曰巧婦。在林藪間為巢,最工緻,故名也。狀如黃雀而小,灰色有斑,俗呼為巧女。
寒號蟲 。按:楊慎《丹鉛錄》云:「即鶡鴠。夏月毛盛,冬月裸體,晝夜鳴叫,故曰寒號。」 《月令》:仲冬,鶡鴠不鳴,蓋冬至後陽生故也。《本草》曰:「狀如小雞,夏月毛采五色自鳴。若曰鳳凰不如我。冬月忍寒而號,曰得過且過。」 今土人入山者云:「鳥身無毛,惟翅有羽,寒甚則鳴,曰:『凍殺我也。日出則鳴,若曰得過且過』。」 禽言異同,隨人附會耳。其糞入藥。即五靈脂。
蝙蝠 :《本草》一名伏翼,以其晝伏而有翼也。或曰仙鼠,或曰肉芝,以善伏氣能壽故也。
畫眉 :有蒼色、白色二種,能鳴可聽,畜之為玩䲭鵂 ,《爾雅》作「怪鴟」 ,夜飛晝伏,故一名夜食鷹。兩目如貓,土人呼為夜貓子。
鐵腳 雀之大者,其爪堅勁如鐵,故名。食之味美。
梟 ,不孝鳥也。按《本草》伯勞,諸家所說不一,莫定其形。今土人呼不孝鳥為伯勞子,或相傳之誤,或方言之別,未能辨也。
獸之屬
豖 :楊雄《方言》曰:燕、朝鮮之間謂豭為豬,今土人率多呼豬。《本草》云:「生遼東者頭白」 ,土人謂昔年多有之,近亦不盡然也。
野豬 :諸山中多有之。今人所畜,亦有長毛、褐色,形似野豬者。
《狗 本草》云:「狗之用有三:田犬長喙,善獵;吠犬短喙,善守食;犬體肥,供饌,今皆有之。」 又云:「遼東有鷹背狗,乃鷹產三卵,一鷹一鵰一犬也。然亦偶爾,非常也。」
蜜狗 ,生烏喇諸山中,如狗而小,尖嘴,常入山盜食蜜,故名。今採蜂蜜者,跡其蹤以取蜜,必得。獵者獲之,取其尾染色,以飾盔頂。
羊 種類甚多,有褐色、白色、黑色者。
山羊 :如羊而大,善觸,諸山中有之。
黃羊 較羊大,而毛蒼黃色,邊外最多。
牛 按《本草釋名》:純色曰犧,黑曰白曰。赤曰:駁曰:「犁,今遼地諸色皆有,獨無水牛馬。」 按《唐書渤海傳》,「俗所貴者,率賓之馬。」按率賓即今奉天東南之地,蓋地宜畜牧故也。今馬多自西北塞外來者,而各處畜牧亦相宜。野馬 形如馬而小,邊外有之。
驢 有褐、黑、白、花諸色。
野驢 :按《本草》:「遼東出野驢,似驢而色駁,鬃、尾長,骨格大,食之功與驢同。」
騾 《本草集解》云:「騾類有五,牡驢交馬而生者,騾也;牡馬交驢而生者,駃騠也;牡驢交牛而生者,為馲。」牡牛交驢而生為?牡牛交馬而生為駏驉,俗通呼為「騾」矣。遼地牛、騾不常有,然亦有馬騾、牛騾、驢騾之分。
野騾 :《北征錄》云:「野馬如馬,野騾如騾,邊外皆有。」
駝 ,《本草》一名橐駝,以負囊橐故名。今呼駱駝,橐字音之訛也。來自邊外畜之,亦有產者虎 。楊雄《方言》曰:陳魏之間謂之李父,江淮南楚謂之李耳,或謂之於菟。《本草》辨之曰:「李耳當作貍兒,音之轉也。今南人謂虎為貍,即此意。郭璞謂食物值耳而止,應劭謂南郡李翁化虎,皆不經之言也。」 按:此地田間人或呼虎為老「頭兒」 ,則李父亦當為貍父。
豹 :《本草釋名》曰:「遼東及西南諸山皆有之。似虎而小,白面團頭,自惜其文,采其文如錢者,曰金錢豹,宜為裘;如艾葉者,曰艾葉豹。居次,烏喇諸山多有之。」
失利孫 :《本草》作「豹。」 《明一統志》因之。謂之土豹。
按烏喇諸山多豹,失利孫,似別一種,取者作繩套之,名曰「舍本」 ,俗有猞猁字,《字彙》不載。
熊羆 按《本草》謂「如豕色黑者熊,大而色黃白者羆,小而色黃赤者魋。」 又曰:「羆,頭長腳高,多力拔樹,俗呼人熊。」 今按諸山中熊之類甚多,有豬熊、狗熊、人熊諸名,而羆與魋,土人無能辨者。麋鹿 《爾雅》曰:「麋其跡纏;鹿,其跡速。」 陸佃《埤雅》云:「麋性迷惑,故其跡纏而不解。鹿善決驟,故其跡速。」 又曰:「鹿性喜林,麋性喜澤。麋有四」 目,其二夜目也。諸山中麋鹿極多,土人以大小、牝牡及角之多寡分名,而麋與鹿無辨者。《唐書渤海傳》以扶餘之鹿為貴。扶餘,即今開原地名。
馬鹿 《本草》云:「鹿牡者有角,大如小馬,俗稱馬鹿。」 今按:烏喇諸山,馬鹿極多,自有牝牡,非此之說也。又《埤雅》云:「麈似鹿而大,其尾辟塵,群鹿隨之。」 今按:馬鹿形大似馬,不聞尾能辟塵,且自為一群,疑別一種。《字彙》有亦似鹿而大,然未著其毛色。馬鹿恐亦此類。
麞 《古今註》曰:「麞有牙而不能噬。」 麞,麇也。齊人謂麇為麞,如小鹿而美,故從章也。又曰:麞喜文彩,見章而惑,故名也。
麃 :麞類而大,一作麃𪊍 。《本草》:𪊍大者曰麋,則麋類也,肉味不及麞,其皮可作履舄。
按《爾雅》:「大麃,牛尾一角。」 漢武帝郊雍得一。
《角獸》即此,今山中偶亦有之。
駝鹿 :即堪打。漢。陸佃《埤雅》云:「北方有鹿,形似駝也,蒼黃而無斑,角堅瑩如玉,有文理,名曰駝鹿是也。」 今出寧古塔、烏蘇哩江之東北。
狼 。《爾雅》:「狼,牡貛,牝狼。其子獥。」 今按:諸山中狼有色雜黃黑者,亦有蒼灰色者,土人總呼曰狼。豺 ,《爾雅》曰:「豺狗,足體細瘦健猛,諸山中皆有貛 。」 《爾雅》:「狼,牡貛,牝狼。」 非此貛也。今按:獾似狗而矮,毛微灰色,脊毛一道黑,體肥行鈍。《爾雅》曰:「貒,子貗。」 郭璞註云:「一名貛。」 即此。其皮宜為裀褥。狐 形似小黃狗,而鼻尖尾大,有黃、黑、白三種。其白者《爾雅》作貔。疏云:「遼東人呼為白羆」 ,俗皆呼狐狸。
狸 按《本草》:「狸有數種:毛雜黃黑,斑如貓者,為貓狸;斑如虎,尖頭方口者,為虎狸;似虎狸而尾有黑白錢文相間者,為九節狸;有文如豹,作麝香氣者,為香狸;白面而尾似牛者,為牛尾狸,亦曰玉面狸。」 今山中所有,大抵多虎狸。貓狸二種。貉 狀如狸,頭銳鼻尖,與貛同穴而異處,日出求食,則貛隨之。性好睡,毛深厚,故宜為裘,今山中皆有,俗呼「貉子。」
兔 :《說文》:兔子曰。狡兔,曰㕙,曰毚,有蒼白二種,今山野中所有,率皆蒼褐色者。按《唐書渤海傳》以太白山之兔為貴,即今之長白山也。跳兔 《埤雅》云:「《爾雅》:北方有比肩獸焉,與卭卭距虛比為卭。卭距虛齧甘草,即有難卭。卭距虛負而走也,其名謂之蟨。鼠前而兔後,趨則頓,走則顛。」今跳兔前足寸許,後足幾一尺,行則跳躍,止則蹶然,即所謂蟨也。今按:廣寧義州之北最多,其形類兔而甚狡。
蝟 :《爾雅》曰:「彙,毛刺。」 郭註曰:今蝟狀似鼠,其毛如針,山中有之,物相犯則毛張如矢,俗呼刺蝟貓 ,一名家狸。陸佃云:「鼠害苗而貓捕之,故字從苗。」 《禮記》:迎貓,為其食田鼠也。有黃、黑、白、駁雜諸色。
鼠 :《本草釋名》一名。鼠,以其喙尖,善穴如錐也。一曰「老鼠」,其壽長也。一曰「首鼠」,性疑不果也。嶺南人食而諱之,名曰「家鹿」,土人呼為「耗子」,以其耗物也。
貂鼠 ,一名「栗鼠」 ,一名「松狗」 ,蓋好食栗松皮,故名也。今烏喇諸山林多有之,以松子為糧。捕鼠者八月往,十二月回,正月進。
御皆於雪天尋其跡而捕之。其皮輕煖,為裘為帽。
鼬鼠 :即黃鼠也。《爾雅》曰:「鼬赤黃色,大尾,啖鼠。」 「本草」 :「鼬鼠一名黃鼠狼,氣極臊臭,似鼠而身長、尾大。」 又云:有黃鼠,味極肥美,最畏鼠狼。按:此地所產黃鼠,其形即《爾雅》所云鼬也,亦號鼠狼,味騷臭,又號騷鼠。採其皮為裘帽。《本草》所謂黃鼠可食者,今豆鼠也,別為一種。
灰鼠 《明一統志》有青鼠皮,即灰色鼠。
香鼠 較鼠稍小,能捕雀。按《爾雅》:「鼱鼩,小鼠。」 不聞其能捕雀。疏云:「有鼩鼠善鳴,人逐則走,或謂之雀鼠。」 疑此類也。
鼢鼠 :《爾雅》:地中行者。《本草》:「能壅土成坌,故名鼯鼠 。」 《爾雅》註:「形大如鼠,好在田間食粟豆。」 今俗呼為豆鼠。
松鼠 :蒼黑色,大尾,好樹上食諸果。
銀鼠 :《玉篇》作。鼠:「音檄,似鼠而白。」按此鼠色白如銀,故名。
艾虎 ,鼠類,善捕鼠,俗呼艾虎。《爾雅》:鼬鼪捕鼠,皆鼠之大者。鼷鼠,小有螫毒。疑此類也。
水族之屬:鯉魚 諸河皆有之,以其神變,故為魚之貴者。魴魚 扁身細鱗,《爾雅》曰:「魴魾。」 註云:「江東呼為鯿。」 《疏》云:「遼東梁水魴特肥而厚,尢美,故其鄉語曰:『居就糧,梁水魴』。」 今按:魴,俗呼為扁花,扁身,細鱗,色青白而味腴美,出遼陽太子河者尤佳。太子河,古東梁河,古諺稱梁水魴者以此。
鱖魚 《本草》一名。魚一名石桂魚,一名水豚,扁形、闊腹、大口、細鱗、有斑,采斑色明者為雄,晦者為雌。今俗呼花。《魚鱒》魚 《爾雅》作鮅。按《本草》:身圓而長,鱗細,赤脈貫瞳。孫炎云:鱒好獨行,制字從尊。今俗呼為赤目魚。
鰱魚 :《本草》作鱮魚。好群行相連,故名。細鱗肥腹,頭小、形扁,而色最白,俗呼鰱子魚。
鱅魚 《埤雅》謂鰱即鱅。《本草》分為二,謂鰱之美在腹,鱅之美在頭。首之大小,色之黑白,大不相侔。《山海經》云:「鱅魚似鰱,大首,食之已疣。」 是也。凡江湖皆有之,頭最大,有至四、五十觔者。今按諸河有大魚,黑色,頭大而味美,俗呼滂頭魚即此。鯇魚 音緩,一名草魚。《本草》云:似鯉,身圓肉厚,有青鯇、白鯇二色,白者味美,今俗呼「草啃魚。」 青魚 似鯇而背正青色,俗亦呼「青魚。」 大至百餘觔。
《竹魚 》狀如青魚竹,色青翠可愛。
驕魚 :按《本草》:形窄、腹扁,鱗細,頭尾向上,色白。武王白魚入舟,即此。俗呼亦曰白魚。
𩼕魚 性啖魚。其目。視,故名。俗作「鯮」,非。體圓厚而長,口在頷下,細鱗,腹黑,背微黃。大者至十數觔。
鯽魚 《埤雅》云:「族行相即,故名。」 一名鮒魚,亦此意。今諸河所出,大者至三、四觔。冬月肉厚子多,其味尢美,不減灤河出者。
黃鯝魚 :按《本草》:「魚腸肥曰鯝。」 此魚腸腹多脂,其黃油可燃燈,故名。南人訛為黃姑,北人訛為黃骨。今按:魚形似白魚而頭尾不昂,俗呼黃骨鰷魚 。長數寸,形狹而扁,細鱗潔白,或呼白鰷魚。
鱠殘魚 按《本草》一名王餘魚,一名銀魚。《博物志》謂吳王食鱠棄殘化,此亦附會也。色白如銀,無鱗,若已膾者,但目有兩黑點,小者可乾之,俗呼麪條魚。鱵魚 《本草》云:形同膾殘,喙有一細黑骨如鍼。《山海經》云:鱵魚狀如鯈,其喙如針,俗呼針娘魚。鱧魚 《本草》鱧首有七星,夜朝北斗,有自然之禮,故名。有云蛇所化者,人忌食之。頭尾相等,細鱗黑色,花紋與蛇類,俗呼「黑魚。」
鱤魚 ,一名鰥魚,一名黃頰魚。健而難取,有毒。啗魚池中有此,則魚難畜。《山海經》曰:「姑兒之水多鱤魚」 是也。俗呼鱤條鰣魚 ,似魴而長,色白如銀,肪在鱗中,味厚多刺,易取而易餒。今海中有之,土人罕有取者。細鱗魚 ,圓身細鱗,出太子河者尢美。今有司貫以柳木,炙之以供祀典。按《爾雅》及《本草》《綱目》,惟鱒魚及嘉魚形似之。《嶺表錄》云:「蒼梧江水出嘉魚,似鱒而肥美,可炙食,又可為脡。又蜀人呼為拙魚,言性鈍也。」 今按:鱒魚俗呼赤眼而細鱗似鱒,性鈍易取,又宜炙脡,則當為嘉魚之類。黃顙魚 ,一名黃鱨,一名黃頰,無鱗,似鯰而小,背青黃色,腹下黃,今俗呼昂思,像其聲也。紅娘子魚 ,小魚也,近腮上下有紅黃五彩色,故名。
帶魚 ,白長如帶,故名。東海中出,今金州間亦有之。
沙魚 :《本草綱目》作「鮫魚。」 腹下有翅,其皮有沙,可飾刀劍,可磋木石。文如鹿者曰鹿沙,文如虎者曰虎沙,味極脆美,東海中有之。
比目魚 :《爾雅》云:「東方有比目之魚,不比不行,其名曰鰈」 是也。或謂之鰜。《吳都賦》謂之魪,《上林賦》謂之魼,俗名鞋底魚。《本草綱目》云:「魚各一目,兩片相合乃得行。其合處,半邊平而無鱗,口近腹下。」 今按:此魚生東海間,溯流入江河。偶有見者,兩魚相並,迫之則分,稍類鞋底。然江海別有一種,其兩目者亦名鞋底魚,非比目也。
鰻鱺魚 :一名白鱓,一名蛇魚,一名鰻魚。《埤雅》謂有雄無雌,以影漫鱧而生,故名。俗呼白鱓海。
中亦有之,其大數倍。《本草》作「海鰻鱺。」
鱓魚 :《本草》一作黃䱇,似蛇而無鱗,青黃二色,有蛇變者有毒。俗呼黃鱓鰌魚 。《爾雅》云:「鰼鰌。」 註曰:今泥鰌。音秋,《本草》作泥鰍,俗呼因之。
鮠魚 音危,《本草》一名鮰魚,一名鱯魚,一名𩸄魚,皆音之轉也。無鱗,似鯰而大,今俗呼為槐子魚,亦音轉也。諸河中大者至二、三百觔。
鯰魚 :《本草》作鮧魚,一曰鰋魚。以其粘滑平偃,故名也。無鱗,生流水者色青白;生止水者色青黃。大者至數十觔。俗亦呼為鯰魚。
鱭魚 形薄多刺,海中有之,俗呼刀鱭魚。船矴魚 《本草》一名渡父魚,謂見人以喙插泥中如船矴也。長二、三寸,海中亦有之。鯔魚 狀如青魚,身圓,或呼為子魚。江海皆有,俗呼為柳根鱭。
島子魚 :肉嫩而美,諸河中有之。
《馬口》魚 :口大身小,故名。諸河中有。
赤稍魚 :身白、翅紅色,故名;河中有之。
《重脣》魚 ,如鯉,淡黃色,大目重唇,故名。諸河皆有。
「八稍魚 」 ,金州、寧遠州出。
魦魚 「音梭。河中出者眼白。海中出者眼赤。」魚: 按《字彙》:「似蝦,無足,長寸,出遼東。」《魚 字彙》:出樂浪瀋國,今諸河中有之。箭頭魚, 頭尖小如箭,故名。
鱘鰉魚 按《本草集解》,鱘魚,《爾雅》作「王鮪」 ,背如龍,長一、二丈,生遼海最深處,背青碧,腹白,鼻長與身等,口在頷下,頰有青斑紋,如梅花狀。鰉魚出遼海深處,狀似鱘魚,灰白色,背有骨甲,鼻長有鬚,口近頷下,張口接物,聽其自入,亦呼黃魚,俗曰鱘鰉魚,喫自來食是也。今按:鱘鰉魚出混同江,形體相類,俗統呼曰鱘鰉。《明一統志》亦作鱘鰉。今因之。每歲以夏秋二時進。
御。
牛魚 按《一統志》云:「出混同江,大者長丈餘,重三百觔,無鱗骨,脂肉相間,食之味長。」 疑即鱘鰉類也。《本草》亦有牛魚,云「生東海,頭似牛」 ,今存之。石首魚 ,一名黃花魚,頭中有石,故名。扁身弱骨,色黃如金,腹中鰾,可作膠。生東海中,金州有之。
勒魚 《本草》:出東海,腹下有勒,能刺人,故名哲綠魚 ,寧古塔出。
「大發哈魚 烏喇出。」 秋八月,自海入江。
烏庫力魚 ,寧古塔出。四五月時,自海入江河、豚 江河皆有之。土人不敢食,取者少。烏鰂 ,一名「黑魚」 ,腹中有墨,故名。魚有兩鬚,遇風波則以鬚下矴,或粘石上如纜,故亦名纜魚。其骨即海螵蛸也。東海有之,取者少。
海䖳 生東海,一名「水母」 ,一名「石鏡。」 土人少食蝦 ,凡江湖皆有,惟出海中者大。
海馬 ,頭如馬,身如蝦,海邊不時有之。
海牛 :《齊地志》云:「形似牛,其皮甚軟,可供百用,膏可燃燈。」
海驢 《本草》云:「能入水不濡,出東海島中。」 海貛 按《本草》「皮可供衣裘,其形莫考。」 海狗 按《本草》「其狀非狗非獸非魚,前腳似獸身即魚形,其腎入藥名膃肭臍,東海出。」
海豹 :獸身、獸頭獸尾,後兩足短,出金州及寧古塔海中。《明一統志》:「土產有海牛、海馬、海貛等皮。考之《本草》,其形亦未悉載。海中怪物不可勝記,得之亦難。土人多不經見。惟海狗、海豹時或有之耳。」
海豚 ,形如豚鼻,在腦上,候風潮出沒。今東海有之,舟人候以占風,不敢取也。
獺 :按《本草》:水獺有兩種:青黑似狗,長尾食魚者為獺;形大而頭如馬者為猵獺,烏喇諸江邊有之,寧古塔之土門江亦有江獺。又海獺似獺而大,其皮皆可用。
蚌蛤 :按《本草》:「形長曰蚌,圓曰蛤。江海皆出,惟諸江所出皆含珠。」
鱉 俗呼「團魚」 ,土人食之者少。
蟹 一名旁蟹,以其旁行也。出諸河澤中。海中有大蟹,其後兩足扁者名蝤蛑,亦名蟳前兩螯銳者曰蠞。又有虎皮、金錢諸種,土人食之者少。蠣黃 出東海,金州有之,《明一統志》作「蠣房。」 按《本草》牡蠣附石而生,磈礧相連如房,故曰蠣房。其肉謂之蠣黃。今從之。
石蜐 :一名龜腳。《荀子》:「東海有紫𧉧魚鹽」 即此。土人不食,取之者少。
蛓 似蟶而闊,亦海錯之美者,《寧遠州》出。
海參 東海出,較他處者勝。
車螯 ,蛤屬之大者,東海有之,取之者少。蚶 《本草》作魁蛤,似車螯而殼有楞如屋瓦,故俗呼瓦楞子。東海有之,取之者少。
蝮魚 東海出,俗或作「鮑魚。」
螺 江、河海皆有,種之大小不一。海中所出,其類尤多,土人食者少。
蜆 :《隋書》云:「劉臻父顯嗜蜆,呼蜆為扁螺,其類大小厚薄不一,食之者少。」
蟶 蚌屬海濱均有之
蟲豸之屬
蠶 :按《本草》種類甚多,有大、小、黑、白、斑、色之異,今遼地畜蠶者少。
蜂 按:《本草》有蜜蜂、土蜂、大黃蜂。土蜂即馬蜂。土人呼釀蜜者曰蜜蜂,在地作房者曰土蜂,大黃蜂曰馬蜂。
蝴蝶 黃白花三種俱小者。
蜻蜓 :按《本草》亦作蜻蜓,赤者名赤卒。《古今註》曰:「遼海名紺礬,亦曰天雞」 ,今土人呼曰水蝏蝏,蓋因點水而得名也。
螳螂 :按《本草》「一名當蜋,一曰刀蜋,一曰拒斧」 ,因其臂如刀斧也。土人呼為刀蜋。
蘹香蟲 生茴香枝葉內。《本草》云:「可治疝氣。」 蜘蛛 楊雄《方言》曰:北燕朝鮮之間謂之蟠蜍。今俗呼大者為蜘蛛。小者為蟢子。
壁錢 大如蜘蛛斑色,八足,壁上作白幕如錢,故名也。或謂之「壁鏡。」
蟬 :種類不一。《爾雅》有蜋蜩、螗蜩、蜻蜩、茅蜩、馬蜩、寒蜩、螇螰。《本草》云:「夏月始鳴,大而色黑者曰馬蜩;頭上有花冠者曰螗蜩;具五色采者曰蜋蜩;小而有文者曰蜻蜩;小而色青綠者曰茅蜩;秋月鳴而青紫者曰螇螰;小而色青赤者,未得秋風不鳴曰寒蜩。」 今土人總呼為秋蟬,亦有篾涼、蝍蟟諸類。
蟾蜍 :《爾雅》:「蟾蜍」 ,郭璞云:「似蝦蟆,居陸地。」 《本草》云:「在人家下濕處,形大,背多痱,行拙遲緩,不解鳴。」
蝦蟆 《本草》云:「種類多有,黑虎,身小黑嘴腳小斑,有」黃:前腳大,後腿小,斑色,有尾有黃。遍身黃,腹下有臍帶。有螻蟈,腰細口大,皮蒼黑色,夜鳴。以上諸種,多在陂澤間,善鳴善跳。唯蟾蜍居濕地,遲鈍不鳴,今俗皆呼為「蝦蟆。」
蛙 :即蛙,一名田雞,俗名土鴨,亦名蛤魚,味亦美。土人亦有食者,呼「田雞」 ,亦呼青蛙。
山蛤 多伏岩中,似蝦蟆而大,腹黃色,亦可食,俗呼「西蝦蟆」 ,疑即此。
蝌斗 《爾雅》作活東。蝦蟆初生者,尾作魚形,久則尾脫,四足能躍矣。
蜈蚣 :《爾雅》曰:「蒺藜蝍蛆。」 即此。
《馬陸 》:一名《馬蚿》,一名「百足」 ,背青黃文,斷之能行,觸之則捲。
蚯蚓 《爾雅》作「螼蚓。」註作。蟺或曰地龍,或曰土龍。又以其鳴長吟,或呼歌女,今俗呼為「曲蟺。」其白頭者可以入藥。
蝸牛 《爾雅》作。蝓,池澤中小螺白色,頭有四黑角,故曰「蝸牛」,俗呼曰「水牛。」
蛞蝓 。或呼土蝸。或呼鼻涕蟲。《說文》曰:「蝸牛之無殼者曰蛞蝓。」 二種皆可治蜈蚣蠍毒。
蠍虎 :一名壁虎,一名蝘蜓。《本草》以蠍虎與山中蜥蜴皆謂之守宮,因其形似也。今從俗呼為蠍虎,以能食蠍也。
蛇 :蛇之種類不一,此地山澤中亦多有。身短名「七寸」 者最毒,當避。
蠍 :《明一統志》載:遼陽蠍臺,舊有大蠍,今亦少。水蛭 ,《爾雅》作蟣,註:「水中蟲,入人肉。」《本草》:一名馬蜝,一名馬鱉,一名馬蛭,今俗呼為馬蟥蟻 ,一名蚍蜉,有大、小、赤、白、黑數種,俗呼馬蟻。蛄: 蟹身魚尾,石傍澤畔有之,可食。蜣蜋, 《莊子》曰:「蛣蜣之智,在於轉丸。」即此。大者入糞土中,丸而推之,故名推車客;小者晝伏夜出,故曰夜遊將軍。今野地多有之。其推土者,俗呼使客螂。其小而晝伏夜行,能囓人者,俗呼蜣螂。
蜉蝣 「似《蛣蜣》而小,身狹而長,黃黑色,有角,甲下有翅,能飛,雨後叢生糞土中。」
螢 一名夜光,一名宵燭,一名挾火,一名丹鳥,皆因其光明也。俗呼《螢火蟲》。
蟋蟀 :一名蛬,一名蜻蛚,善跳好𩰚,秋後則鳴,宜為禦寒之具,故又名促織。今俗呼趨趨阜螽 。按《爾雅》曰:「蛗,螽蠜也。」 有草螽、蜇螽、蟿螽、土螽。《本草》云:在草上者曰草螽,土中者曰土螽。
似草螽而大者曰「螽斯」 ,即蜇螽;似《螽斯》而細長者曰「蟿螽。」 皆類蝗而大小不一,長角修股,善跳作聲,有青黑斑數色,土人呼為「麻蜡」 ,其名種亦異。
蚊 ,各州縣,烏喇、寧古塔諸山林中皆有之,獨奉天數里之內甚少。
䖟 自遼河以西至山海關,每夏月則多,能囓人及牛馬尤甚。烏喇、寧古塔諸山林中尤多蚊䖟蠅 ,夏月尤多,近海更甚。
貨之屬
《金 明一統志》云:雙城出遼置雙城縣,在今鐵嶺界內,未聞有金。舊志所載存之。
鐵 《唐書渤海傳》:「所貴者,位城之鐵。」 位城,渤海所置縣也,今各州縣皆有之。
銀 唐時,渤海於今鐵嶺置銀冶,故號「銀州」 ,今為我。
國家發祥重地,不復採取,以護元氣也。
玉 :按《漢書》夫餘、挹婁皆云出赤玉。《太平御覽》云:「夫餘出赤玉,挹婁出青玉。」 今赤玉,烏喇、寧古塔諸處不少,概見凍青玉間有之。
珣 玗 琪 ,按《爾雅》:「石之美者,有醫巫閭之珣玗琪焉。」 今山上亦不聞有此,經典所載,不敢遺也。
寶石 按《本草》載「寶石出西番,遼東亦有未見。東珠 出混同江及烏喇、寧古塔諸河中,生於蚌蛤。採珠者以四月往,八月回,正月進。」
御。
紅火石 ,出黑龍江,俗呼「西兒哈石。」
安石 ,出混同江,北岸榆樺等木,枯枝落水,灌注既久,堅凝成石,色黑而脆,可以礪刀砥鏃,土人珍之。
石砮 :按:周時有楛矢、石砮。《明一統志》謂:「黑龍江口出石,名水花石,堅利,入鐵可作矢簇。土人欲取,必先祈神」 ,今用此者少。
弓 用《青剛柳》柞木。
箭 :《明一統志》云:「以木為幹,鵰羽為翎,最工緻而堅勁。」
蜜蠟 :陶弘景曰:「蜂先以此為蠟蹠,煎蜜亦得。新蠟色白,久則黃。」 今按遼產黃、白二種,皆可用蜜 。按《本草》:「崖石間作者為石蜜。」 又曰:崖蜜樹枝作者為木蜜,土中作者為土蜜,以生崖石,色如膏者為勝。今出奉天以東諸山林中取以進。
御。
靛 浸藍,收其浮沫,曰靛花。今內務府有靛莊棉 。按《唐書渤海傳》,「所貴者沃州之綿。」 沃州,即今海城縣地。
紅花 採紅花藍製之
鹽 ,海水煎煮而成。《明一統志》:「烏喇有生樹枝上者。」
煤 ,燒之有煙氣,與京師煤不同,土人或煉去其煙而用之。右按:
盛京山海奧區,品物充牣,水族之夥,漁者莫識。其
名芸生之繁,樵者莫辨其族。而烏喇、寧古塔之地,珍異尤多。如《山海經》謂「有蜚蛭,四翼有蟲,獸首蛇身,名曰琴蟲。有大青蛇,黃頭食麈。」 《異物類苑》謂:「有木名雒常,其皮可以為衣。」 皆非今人耳目所及見者,今不能詳舉,苐紀其器用所資,方藥所取者,著其方言,區其種類,以俟博物者詳考云。
盛京總部紀事
编辑《元史·史天倪傳》:天倪以萬戶統諸降卒,從木華黎略 地三關已南,至于東海,所過城邑皆下。因進言于木 華黎曰:「金棄幽、燕,都遷於汴,已失策矣。遼水東西諸 郡,金之腹心也。我若得大寧以抗其喉襟,則金雖有 遼陽,終不能保矣。」木華黎善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