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五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二百五十六卷目錄
東昌府部藝文一
帝堯碑記 漢無名氏
成陽靈臺碑 無名氏
治河疏 馮逡
答陳琳書 臧洪
范縣修館驛記 宋李侗
歷山考 羅泌
博州重修廟學記 金王去非
會通河碑記 元楊文郁
遺澤井記 明林瓊
濮州帝堯陵祠碑 王道
光嶽樓記 陳儒
重修東昌府城記 李廷相
重建麒麟碣 葉天球
漱玉亭記 楊守阯
東昌府重修城碑 于慎行
武水修禊序 謝註
博平全城記 林魁
成賢橋記 蘇祐
會臺別業記 李先芳
館陶四義記 閻閎
會通東閘記 徐溥
奉敕修河道碑 徐有貞
職方典第二百五十六卷
東昌府部藝文一
编辑《帝堯碑記》漢·無名氏
编辑
「帝堯」者,蓋昔之聖王也。其先出自《塊》。《翼》火之精有 神,首出於常羊。〈闕〉生赤。〈闕〉也,名紀見乎河雒,爰嗣八 九慶都,與赤龍交,而生伊堯,及堯之生也不凡等, 〈闕〉「龍顏日角眉八彩,謖自侯伯。」遊於元河之上,龍龜 負銜投。《授與》「然後堯」,乃受命《蜀鹿》。〈闕〉東圖書,察度 裘御九州統屬理聞名應又「緯順晷」,然後風化大 洽普天。〈闕〉不。〈闕〉「功成名讓,遂禪舜黃。」聖漢龍興,纘堯 績,祠以上犧。暨於亡新,圮漢之業,《禮》祠〈闕二字〉祀。〈闕二字〉 是故廷尉卿。〈闕〉以為大聖親垂隆烈,遺歌在民,而壇 場夷替屏「無位」非所以表神聖。〈闕二字〉民者,〈闕〉為復 舊典,造立靈廟,以太牢,春秋秩。〈闕〉祠。是以「好道之疇, 自遠方集」或弦琴。〈闕〉一、《或譚》〈闕〉歷丹田。〈闕〉《痾》者。「恭 祈福,即獲祚,若不虔恪輒赴瘨」,故知至德之宅兆,實 真神之祖也。熹平四年冬十二月,濟陰太守河南張 寵、丞潁川李政、成陽令陳國鄭真、故鉅鹿太守仲訢, 故廣宗長仲選,故呂長仲球。〈闕二字〉丞。〈闕〉《百石已氏讓 禮》等咸各有惟,追慕聖烈,乃共立壇墠,刊碑,紀已章 聖德。〈闕〉後。〈闕〉有於大聖奕孔禎,純性發蘭石生自。 《芬琦表》「射出雙《握嘉》。」碑啟闛闔馳。〈闕〉順敘。《用訓》 「民不作忒。」化洽百蠻。歷運遭七。乃禪舜焉。功綿日月。 名勒管絃。立靈廟兮〈闕〉休神:〈闕〉「釐兮湘黔」,民億不 兮祉無沂!故濟陰太守劉郃,字年承,漁陽泉州人也。 自以體別枝布,堯之裔胄,下車出奉萬祠醊弱,至 於朔旦,特復區孫,以敘嘉敬。舊祠屬縣君,以為奉事 神聖,禮虔當〈闕〉宜崇位,濯以汁。〈闕〉「設供曹《掾史》」,「令養 牲犧」,即堯陵廟。〈闕五字〉神享《靈洞》。已嘉瑞李樹,連 理生於堯。〈闕〉《圖》:〈闕〉府殿夙早。〈闕〉《拜遷》:〈闕〉中大夫後太 守河南張寵㡭擬前緒到官始初出錢二干,敬致祠 臨,立壇碑,特復。〈闕〉群。〈闕〉為。〈闕〉始。〈闕〉學徒莫不勸樂,咸 曰:「張公,敦我以德,厲我以仁。」將獲禎應,齊風前人鸞 皇。〈闕〉解,將悉臻矣。密勿匪休,將悉至矣。熹平四年十 二月十日癸卯立。〈此原本闕字甚多古碑去之可惜故照原本錄於此〉
《成陽靈臺碑》無名氏
编辑
惟帝堯毋,昔者慶都。《舍穹精》,曰姓曰伊。蘭石之 操,履規矩之度,則乾元之象,通三光之曜。游觀河濱, 感赤龍交如,生堯厥後堯來,祖統慶都,告以河龍。堯 歷三河,有龍授圖,躬行聖政,以育苗萌。火陽之盛,先 闇後明,遂以侯伯。踐帝宮受都,僊歿,蓋葬弓茲,欱 人莫知,名曰「靈臺。上立黃屋,堯所奉祀,下營以水,神 龍所熹,靈龜隱形,分踊波。」《比目𩷙魚濯鱗》通泉元。 菟蘆生筵臺涯,貫長歷久崇如。〈闕〉三代改易,荒廢 不循。五運精還,漢受濡期。興滅繼絕,如堯為之。承祠 基丰,𩷙魚復生,故有靈臺嗇夫魚。衛仕《驛憲》,𩷙魚, 服之延壽。〈闕〉之際,道小衰沮,遂遭亡新。祠絕矣。於 是故廷尉仲定,深惟大漢隆盛,德被四表,太平未至, 靈瑞未下,四夷數侵,軍甲數擾。匪皇啟居,日稷不夏。 案經考典,河洛祕奠。漢感赤龍,堯之苖冑,當修堯祠。 追遠復奮,復治黃屋。推原聖意,災生變見,天以譴告。 前後奏上,陳敘大義。招「塞咎為漢來祚,朝廷克省」, 帝納其謀,歲以春秋奉大牢祠。時廷尉選位,連自表
奏詔,英嘉命遂見。〈闕〉為太中大夫。治黃壂。令月吉日。《立規》:興業會工。厥《夷平》上合天意,下應。〈闕〉飭《五色華精上》,〈闕〉通天戶,嚮少陽前設大壂,俟神 之堂地,致石墠,其下精涼,可舞几。〈闕〉以。〈闕〉《大章》時,濟 陰太守魏郡審晃、成陽令博陵管遵,各遣大掾輔助 仲君,經之營之,不日,成之神靈氣依佑於人,廢之則 亡,存之則神復群宗貧富相均,「共墓市碑,著立功 訓,勒石銘中門之表。卜擇元日,齊革精成。先夢毛血, 謹慎犧牲。祈祠禳福,神享其靈。甘雨時降,百糓熟成。 幽荒率服,徐方來庭。萬國蒙祉,黎元頼榮。莫不被德, 咸歌頌聲。」其辭曰:〈闕〉吟《赫》:〈闕〉都德。大兮承神精濯 統《赤奮》兮爰生聖堯,名蓋世兮上受符命。「帝制兮 廣被之恩。流荒外兮歷紀盈千。垂遺愛兮陵廟復崇。 享大祭兮上來多怙,降福沛兮萬國喜寧。」孰不兮。 「光宣美勛。」永〈闕〉弊兮。垂視罔極,億萬歲兮。〈按二碑皆殘缺字多 字典所不載然漢碑不可多得故不得不存之〉
《治河疏》馮逡
编辑
「郡承河下流,與兗州東郡分水為界,城郭所居尤卑 下,土壤輕脆易傷,頃所以闊無大害者,以屯氏河通 兩川分流也。今屯河塞靈鳴犢口,又益不利,獨一川 兼受數河之任,雖高增隄防,終不能泄。如有霖雨,旬 日不霽,必盈溢。靈鳴犢口在清河東界,所在處下,雖 令通利,猶不能為魏郡清河減損水害。」禹非不愛民 力,以地形有勢,故穿九河。今既滅難明屯氏河不流 行七十餘年,新絕未久,其處易浚。又其口所居高,於 以分流殺水力,道里便宜,可復浚以助大河,泄暴水, 備非常。又地節時郭昌穿直渠,後三歲,河水更從故 第二曲間北,可六里,復南合。今其曲勢復邪直貝丘, 百姓寒心,宜復穿渠東行。不豫修治北決病四五「郡, 南決病十餘郡,然後憂之,晚矣。」事下丞相,御史白博 士許商治《尚書》,善為筭,能度功用,遣行視,以為屯氏 河盈溢所為,方用度不足,可且勿浚。後三歲,河果決 於館陶及東郡金隄,泛濫兗、豫,入平原、千乘、濟南,凡 灌四郡三十二縣,水居地十五萬餘頃。
《答陳琳書》臧洪
编辑
隔闊,相思發於寤寐。幸相去步武之間耳,而以趨舍 異規,不得相見,其為愴恨,可為心哉!前日不遺,比辱 雅貺,述敘禍福,公私切至。所以不即奉答者,既學薄 才鈍,不足塞詰。亦以吾子攜負側室,息肩主人,家在 東州,僕為仇敵,以是事人,雖披中,情墮肝膽,猶身疏 有罪,言甘見怪,方首尾不救,何能恤人?且以子之才, 窮該典籍,豈將闇於大道,不達余趣哉?僕小人也,本 因行役,寇竊大州,恩深分厚,寧崇今日。自還接刃,每 登城勒兵,望主人之旗鼓,感故友之周旋,撫弦搦矢, 不覺流涕之覆面也。當受任之初,自謂究竟大事,共 尊王室,豈悟天子不悅本州,見侵,郡將遘牖里之厄, 陳留充創兵之謀。謀計棲遲,喪忠孝「之名;杖策攜背, 虧交友之分。」揆此二者,與其不得已喪忠孝之名,與 虧交友之道,輕重殊塗,親疏異畫,故便收淚告絕。若 使主人少垂故人,住者側席,去者克已,不汲汲於離 友,信刑戮以自輔,則僕抗季札之志,不為今日之戰 矣。何以效之?昔張景明親登壇歃血,奉辭奔走,卒使 韓牧讓印,主人得地,然後但以拜章。朝主賜爵獲傳 之故,旋時之間,不蒙觀過之貸,而受夷滅之禍。呂奉 先討卓來奔,請兵不獲,告去何罪?復見斫刺,濱于死 亡。劉子璜奉使踰時,辭不獲命,畏威懷親,以詐求歸, 然輒僵斃麾下,不蒙虧除。僕雖不敏,又素不能原始 見終,睹微知著,竊度主人之心,豈謂三子宜死,罰當 刑中哉?實且欲一統山東,增兵討讎,懼戰士狐疑,無 以沮勸,故抑廢王命,以崇承制。慕義者蒙榮,待放者 被戮,此乃主人之利,非游士之願也。故僕鑒戒前人, 困窮死戰。僕雖下愚,亦嘗聞君子之言矣,此實非吾 心也,乃主人招焉。凡吾所以背棄國民,用命此城者, 正以君子之違,不適敵國故也。是以獲罪主人,見攻 踰時。而足下更引此義以為吾規,無乃辭同趨異,非 吾子所為休戚者哉?吾聞之也,「義不背親,忠不違君。」 故東宗本州以為親援,中扶郡將以安社稷,一舉二 得,以徼忠孝。何以為非?而足下欲使吾輕本破家。足 下或者見城圍不解,救兵未至,感婚姻之義,惟生平 之好,以屈節而苟生,勝守義而傾覆也。昔晏嬰不降 志於白刃,《南史》不曲筆以求生,故身著圖象,名垂後 世。況僕據金城之固,驅士民之力,散三年之蓄,以為 一年之資,匡困補乏,以悅天下,何圖築室反耕哉!但 懼秋風揚塵,伯珪馬首南向,張揚飛燕,膂力作南北 鄙將告倒懸之急,股肱奏乞歸之誠耳。主人當鑒,我 曹軰返旌退師,治兵鄴垣,何宜久辱盛怒,暴威於吾 城下哉!昔高祖取彭越於鉅野,光武創基兆於綠林, 卒能龍飛中興,以成帝業。況僕親奉承璽書,與之從 事,行矣。孔璋足下徼利於境外,臧洪授命於君親;吾 子託身於盟主,臧洪策名於長安。子謂予「身死而名 滅,僕亦笑子生死而無聞焉。悲哉!本同而末離」,努力 努力,夫復何言
《范縣修館驛記》宋·李侗
编辑
宣和三年冬,運使龍圖李公再總漕權。越明年秋八 月,巡按西路范館,睹其廊廡淺隘,堂室卑陋,瓦無鱗 次以庇風雨,牆無崇仞以待暴客。顧縣令謝茂迪曰: 「范肇自宣子,縣於秦漢,號為通衢。凡京左郡邑,取道 趨都城者,往往由是。況岱嶽峙其東,春時四方謁祠 者,肩摩踵接,朝廷降香之使,舍於茲館者,殆無虛日, 獨頹弊若此,其能無貽客憂乎?可為完之。」謝令遵承, 具其事請於州,州請於漕司,得錢十萬,擇材於林,陶 甋於野,命工於巿。未幾而闢廳事,增廊宇,遷堂於後, 大牆垣而繚之,軒窗以明,戶牖以潔,庖廄吏舍無不 得其所。客之復來者,莫不駭歎今昔之異。冬十月,謝 令董役於此,侗偶攝是職,實堂落成之際,竊嘗觀政, 子產如晉,壞其館垣而納車馬,深罪晉不能經營。文 公崇大諸侯之館,士文伯往復詞命,曲折備至,晉終 為之築館,高閈閎而厚牆垣,無貽客憂,豈非通邑之 先務乎?李公命之,謝令成之,其有在於是邪?苟無以 識之,則後之來者,特喜斯館之完美,未必知謝令之 力;知謝令之力者,未必知李公之經始。侗輒自忘其 固陋而書之。宣和四年十二月。
《歷山考》羅泌
编辑
按《九域志》,濟南、濮陽、河中,皆有歷山,俱存祠廟。而今 秦地池陽、澧陽、始寧、河縣、上虞、無鍚,亦皆有之。《子列 子》云:「舜耕河陽。」《書大傳》云:「舜陶河濱。」按《元和志》乃河 東縣北四十里故陶城。《蘇氏演義》云:歷山有四,一河 中,二齊之歷陶陽縣,三冀州,四濮之雷澤。雷澤不聞 有二,耕漁必不相遠,即此為是。今曹、濮間有舜豢龍 井、定陶城,皆其蹤也。然歷山何止四哉?信都之歷山, 樂史亦以為舜耕在是。《援神契》云:「舜生姚墟。」應劭謂 「與雷澤相近。」《寰宇記》:在雷澤縣東十三里。歷山在縣 西北十六里。今濮之雷澤西北六十里,有小山孤立, 謂之歷山。山北有小阜屬池,因稱姚墟。邵謐緣之,皆 記舜耕之所。而池之建德東十里,更「有堯城山,縣南 三十里有堯城堯祠,云堯巡所至。梁武於此立太原 府,縣北二十為舜城,有舜井,有歷山,上有堯舜二祠。」 《元和郡志》謂是兩帝南巡所至,而《周處記》「始寧界復 有舜所耕田,一山多柞木,因為歷山,而以具區為之 雷澤,以其中有大小雷山也。」王介甫從之,妄矣。夫使 帝果南巡至是,亦何與耕漁之日邪?且以姚媯之名, 在在而是,今之西城,故有姚方媯墟,杜佑謂舜生此, 而《世本》亦謂媯墟,舜所都,今在西城。又長沙縣有媯 水,《圖經》亦以為釐降之地。祝阿故縣又有濼水,俗呼 娥姜水,娥英之廟在焉。上有帝堯祠,下開大穴。又有 陶墟,亦有舜井。其西阜號為歷山,山下一漏澤,方十 五里,指為帝之所漁。《述異記》:去湘水岸三十里,有相 思宮。《望帝臺,志》為二妃之跡。冷道、臨武、桂陽、藍山等 處,悉有帝舜之祠。藍山更有舜水、舜鄉,縣西十五里 與永明西十五里,皆有娥皇、女英之廟。又太平鄉有 舜女寺。歷城東南十里之廟山。晏氏《三齊記》:在縣東 南,後人思舜而置廟也。《湘中記》云:「地有舜之遺風,人 民純朴,故老猶彈五絃之琴,為《漁父辭》,莫不以為虞 帝之居」,豈盡信邪?
《博州重修廟學記》金·王去非
编辑
夫有國家者,欲成長久之業,建不拔之基,莫大乎厚 風俗;厚風俗之道,莫大乎興學校。蓋學校者,教化所 由出也。孟子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皆所以明人 倫也。昔孔子欲行是道,而不得其時,乃修《六經》以詔 後世。孔子既歿之後,楊、墨禍於戰國,火於秦、佛、老於 晉、宋、齊、梁,然其道揭日月,掀宇宙,天下遵之,以為先 「聖。自京師至郡縣,咸立廟於學,《春秋》釋奠,與社稷通 祀。今不能易者,何也?蓋自暴秦之後二千有餘歲,其 間願治之君,有能遵夫子而行其道者,效著於當時, 澤流於後裔。若推其極,堯舜之治,亦不是之過也。」略 以近古治化最隆者言之,漢唐之興,莫不以敦尚經 術、開設學校為先務,而繼體承流者,復能守而不失。 其有守臣居外,亦知學校是崇。漢之文翁、唐之常衮, 皆能知學校為重,所以漢唐之治庶幾三代。及其季 也,先吏治而後德教,政令因而失序,禍亂相仍,遂有 外夷內侮之虞,而國祚獨能綿綿不已,至於三、四百 年之久者,豈非人被先王之澤,至久而不能忘耶?即 是而觀,由其崇學校「以宣教化,有國者不可以學校 為緩也。本朝興太學於京師,設祭酒、司業、博士之員, 以作新人材。又興天下府州縣學,文宣王廟許以公 府泉修治。舊有贍學田產有侵占沒官者亦復給於 學。此國家崇儒重道之意也。州縣能體朝廷之意而 奉行之,幾何人哉!」能如王公之居東昌,興學校、崇先 聖之道者,蓋鮮矣。公由太子司經來倅博州,兼提舉 廟學事,既下車,謁宣聖廟。是時惟大成殿始新而未 完,餘屋皆敝,塑像頹壞。公聚諸生侍立而問其故,有 曰:「始徐大夫崇廟學,置贍學之資,逮兵火,悉為灰燼。 天眷間,趙大夫為學宮,以此地創建,幾於苟完。今弊若此。」適太守完顏允節復修崇之新大成殿。俄而去 郡,厥功弗集。公聞而嘆曰:「今不嗣續其功,殆非體上 意而昭吾道也。」於是確乎以興作為己任。乃請於州, 賴太守金吾劉公賢明樂善,欣從其請。於是正其地 而垣之,廣袤五畝有奇。鳩材募工,自大成殿塗塑潤 色,役不踰時,而制作燦然。宣聖之貌,則取乎闕里之 像;顏、孟之容,則法乎秘閣之本,皆作藻井華蓋,以尊 嚴之。升堂之像,自衮而下,繪壁之像,自鷩而下,皆循 其禮制而飭之。其《贊》則有唐名臣之文。講堂雖仍舊, 而增檁以廣其制,使寬而容。儀門改作,增土以高其 基,使翼然而正。從祀賢儒之廡,經籍祭器之庫,肄業 之館,庖廚之室,高下相對,皆創建而一新之。壯麗宏 廠,合禮應「圖,以至階序之布列,垣墉之環繞,水竇之 濬治,花木之栽植,如式如制。計其費無慮五百萬,皆 贍學之贏也。」公之意以為徒有修學之名,而不知教 化之源,亦不能啟之也。昔漢之文翁為蜀郡守,乃選 明敏有才者,親自飭厲。每行縣學,官諸生明經飭行 者與俱,吏民榮之。由是蜀地學比齊魯,於時人材有 至郡守刺史者。唐之常衮,由宰相為福建觀察使,治 臨於閩,至為設鄉校,民有能誦書作文辭者,與客主 鈞,禮俗一大變。歲貢士與內州等。是時歐陽詹獨秀 出學,舉進士登第,與韓退之輩同中選,謂之「龍虎榜。」 今王公東漢彥方之苖裔,家聲赫奕,文采風流,則與 文翁、常袞不相上下。王公亦能課諸生以文,獎其勤, 以策其惰,尚其能而勉其未至。其有承口講指畫為 文者,皆有法度可觀。博州號為「上州」,從來服儒冠,道 先王語,登科舉不乏人。今又化王公之德,將見豪傑 之士,應時所選,比肩繼踵而出,亦必如蜀、閩人材之 盛。去非耄矣,無能為也。感諸君之知待,不敢以鄙拙 辭。蓋自徐公之守是邦,當元豐戊午,距聖朝辛丑,蓋 百有餘年矣,歷官者不為不多,能推至誠,興崇廟學 者,僅一二耳。方今朝廷尊崇先聖之道,建立學校,移 風易俗,蓋欲追蹤三代之治,為守臣者不可不知皇 上崇儒重道之德意,學者亦當勉力己學,以資時用, 使風俗益厚,教化大行,不負在上作興之意也。公名 遵古,字元仲。好學守道。天下目為「遼東夫子。」其為政 也知所本。故所至稱治云。
《會通河碑記》元·楊文郁
编辑
「先孝皇帝在位之十七年,江南平,薄海內外,罔不拱 北。臣順奔走率職。」乃置汶、泗都漕運使司,控引江、淮、 嶺海,以供億京師。自東阿至臨清二百里,舍舟而陸 車輸至御河,徙民二萬三千二百一十六戶,除租庸 調,道經茌平。其間苦「地勢卑下,遇夏秋霖潦,牛僨輻 脫,艱阻萬狀。或使驛旁午,貢獻相望,負載底滯,晦冥 呼警,行居騷然,公私以病,為日久矣。皇帝方圖收太 平之功,立尚書省,一新庶政,百廢具興,士有出意見 論利害者,咸得自效。壽張尹韓仲暉、前太史令史邊 源相繼建言,引汶水屬之御河,北陸運利相十百。」時 詔廷臣求其策,未得要便,以仲暉、源言為然,遂以都 漕運副使馬之貞同源按視。之貞等至,則循行地形, 商度功用,參之眾議,圖上曲折,備言可開之狀,政府 信其可成。於是丞相桑哥合同寮敷奏,且以圖進。上 俞允。賜中統楮幣百五十萬緡,米四萬石、鹽五萬斤, 以給庸直,備器用。徵旁近郡丁夫三萬,遣斷事官忙 速兒、禮部尚書張孔孫、兵部尚書李處選洎之,貞、同 源主其役。二十六年正月己亥首事,起須城安山之 西南壽張,西北行過東昌,又西北至臨清御河,共長 二百五十餘里。吏謹督督,程人悉致力。渠尋畢功,益 加濬治,以六月辛亥決汶流以趣之。滔滔汨汨,洪流 順適,如迫大勢,如復故道。仍起堰閘以節蓄洩,完隄 陳以備盪激。濱渠之民,老幼攜扶,縱觀徊翔,不違按 堵之安,喜見泛舟之役。於是須城、聊城兩縣父老各 詣所治致辭,謂「幸生長明時,獲瞻仁政,納大臣經濟 之謨,興官民悠久之策,宜錄紀成績,被之金石。」治渠 使者以父老之言為請,于時大駕幸臨上都,驛置以 聞。明詔翰林院其為運河命名,且文其碑。臣等乞賜 名會通。百拜稽首而屬辭曰:「謹按《書》以食貨為八政 之首,《易》稱舟楫有濟川之利,此古今不易之定理,而 京師所係為最重。故大舜命禹,既平水土,定九州之 貢賦,皆浮舟達河,以入冀都,功冠三代,為萬世法。自 茲以降,漢用鄭當時之言,引渭至河以利西都;唐用 劉晏之策,由汴入河以濟關輔。蓋京師者,四方輻輳, 兆姓雲集,六師所依以彊,百司所資以辦,不豐儲積, 政將奚先?我國家新天邑於析木之津,建萬億年無 疆之業,規模宏遠,治具周密。若夫漕運流通,國之大 計,舟楫致遠,功利懸絕,所宜亟講而行,雖費而不可 省,勞而不可己者。」臣竊跡近代,遼氏、金源氏皆嘗立 國,當時經度,曾不是思。豈不以興王之功,非僻陋者 所能與,而前修弗逮,乃所以啟盛時也與?先儒有言: 「聖人在上,則興利除害,易成而難廢。」欽惟皇上開物 成務,邁舜、禹而軼漢、唐,區區近代之君,固無以議為也。臣備屬北門,職在記事之列,不敢以固陋辭,仰奉 明旨,志其歲月。且推衍輿誦,冒昧論著。至若深仁濊 澤,普浸八荒,資始資生,上下與天地同流,蓋非纂河 渠溝洫者所能髣髴也。
《遺澤井記》明·林瓊
编辑
井,臨清學正周先生鑿之也。正德甲戌,先生來典教, 自臨武未期,士習正,士行敦,罔不惟教之勤,充官裕 如也。迺謀諸僚若生曰:「丁祀神有廚,吾屬饌有堂,咸 資水以利用,弗井將安汲?且邇學宮者,多以鹵惡病, 宜推以濟。」僉曰:「俞先生相吉地齋堂之西北隅,環築 以堵,中為井,而磚而石,而工匠取不於官,捐束修以」 營,躬董其役。鑿及再尋,有泉若沸洌而寒,外內皆井 其井焉。越二年丁丑,先生晉擢國子助教,治任北上。 士子滋漬良深,皇皇焉咸動渴思,託井以紀遺澤,遂 因以名井,示不忘也。記屬諸瓊瓊惟先生以教人為 職,井以養人為用,孔子翼《易》,其曰:「君子以教思無窮。」 又曰:「井,養而不窮也。」教與養兼有無「窮之義焉。先生 之教而養者無窮,則夫士子之思其教養者,寧有既 邪?先生行矣,見泉之靜以瑩思其心,見泉之淵以邃 思其學,見取之者充器、飲之者滿量,思其教;潔本源, 思崇德行者以之;去停污,思黜浮誕者以之;居其所 而遷,思不大聲色而被士類者以之。噫嘻,先生澤之 遺之者無窮。」惟井為易見,故有思則觀井,見井則起 思。一井繫百士子之心,井之義大矣哉!繼此作霖雨, 福天下,臨清亦囿大造中,不但一井之澤,一方之思 而己爾。先生名禧,字原德,江西崇信人,尚書郎藎庵 翁之子,受經於文莊丘公。蓋父師淵源所漸,其澤有 自哉。瓊洽澤最深,均之重其思也,是故記之。
《濮州帝堯陵祠碑》王道
编辑
帝堯陵見於山東郡邑者凡三,而史牒事證的然可 據者,惟濮州之竹林寺為最著。蓋《史記註》既以為堯 葬濟陰成陽矣,呂不韋又云:「堯葬穀林」,皇甫謐謂糓 林即成陽也。《漢地志》「濟陰郡成陽縣有堯塚,雷澤在 其西北。」杜佑《通典》濮陽雷澤縣,即漢成陽,而郭緣生 《述征記》云:「堯塚在雷澤東南。」其說皆與《史記》合,則堯 陵當在濮境無疑。且堯父帝嚳墓在濮陽頓丘,其毋 慶都墓在成陽靈臺,見於《皇覽》及酈道元《水經註》及 歐陽公所錄《漢靈臺碑》甚詳。而郾朱故城,今名朱家 阜者,又丹朱之所藏也。族葬之禮,上古無有,而情則 然也。堯從父母,子朱從堯,蓋理勢之可揆者。元人墓 碣必有所據。然則竹林寺本糓林遺址,其為堯陵也 益無疑矣。彼其在曹與東平者,雖《誌》載其名,官秩其 祀,求諸左驗,如前所云,蔑之聞也。豈當時糓林之事 既襄,而旁近居民取其遺衣弓劍藏之,以繫其考妣 之思也邪?然而世遠不敢質言矣。皇明嘉靖甲辰,巡 按監察御史莆陽鄭公某,觀風至濮,諏詢故實,慨想 遺蹤,若曰修葺帝王「陵寢,邇來明詔屢頒,凡我臣工 所當祇奉,無敢失墜,是故弗嫌與東平並祀也。」迺轉 行所司,訂正訛稱,封崇夷壟,拓其區宇,護以周垣,仍 取佛堂之弘壯可因者,撤而新之,以為享獻之所。出 有定額,祭有常期,凡諸軌物,罔不簿正。遂使聖帝體 魄之藏,晦於數千百載而顯於一旦,可謂盛矣。既又 慮其久而或湮也,復托三君子具其顛末,需言于道, 以文諸《麗牲》之石,道:「惟昔之論堯舜者曰:『我忘天下 易,使天下忘我難』。竊以為此非知聖人之盡者也。聖 人之所以異於人者無他,無為而無不為而已矣。無 為者,道心之微,聖人之所以藏諸用也。無不為者,人 心之危,聖人之所以顯諸仁也。顯斯危,藏」斯微,精而 一之,斯謂之「允執厥中。」中也者,無他,無為而無不為 而已矣。方堯之在位也,居衢室,隱精神,宛心約志,以 從事於無為,篤恭而王天下,不施智力而萬國平。蓋 嘗觀於櫺扉而雲生牖,坐於華殿而松生棟,雲行雨 施,品物流行,誠昔之人所謂「範圍易簡,權輿清淨」者 也。夫何為哉?然而未嘗不為也。欽若曆象,而日月星 辰順其軌,所以事天也;克明峻德,而族姓萬邦致其 和,所以事人也;洪水咨又,而六府三事歌其敘,所以 事地也。而且戰戰慄慄,日慎一日,竹帛有銘,杆柈有 戒,建進善之旌,置敢諫之鼓,咨芻堯以成勳,收困窮 以廣德。而又伐宗膾,攻叢枝,劘有唐於丹浦,屠長蛇 於洞庭,射「十日於青丘,殺窫窳於桑林,誅鑿齒於疇 華,戮九嬰於凶水」,凡所以立三極之道,除天下之害, 通庶類之情,垂萬世之利者,固已無所不用其極矣。 迨夫勤倦耄期,會阨九六,通變宜民,舉舜而禪之位 焉,宜若屣脫黃屋,擔弛蒼生可也。方且暨舜修壇於 河,沉璧於洛,陞首山,道河渚,遇五老,受圖書;歸而賞 侯伯,封𥜽棄,進禹皋,誅四凶,蓋亦莫非存心天下,加 志窮民之事。其最後也,迺復有成陽之遊,而始就糓 林之木焉。嗚呼!聖人憂勤惕厲之心,真所謂沒而後 已者矣。夫自其無為也,匪惟聖人能忘天下,天下亦 且忘聖人乎?《擊壤老人》所謂「作息飲食,帝力何有」者 是也。夫自其有為也,謂聖人之於天下,與天下之於聖人,何嘗一日而相忘哉?善乎孔子之言曰:「大哉堯 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 能名焉。」言乎其無為者也。又曰:「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煥乎其有文章。」言乎其有為者也。執中之妙,盡於此 矣。昔商之祀成湯也,頌其日躋之敬;周之祀文王也, 頌其不顯之純。是皆發聖人之蘊奧,以仰祈顧歆云 耳。今也聖寢聿新,靈爽如在,小子不敏,敢附詩人之 義,敬述所聞,薦之祠下如此且再拜稽首而為之《頌》 曰:粵若稽古,惟帝放勳,其仁如天,其智如神,神以藏 心,無思無為,用顯諸仁,成功巍巍,格於兩間,立乎三 極,誰其尸之,不宰之力?曰危曰微,同出異名,惟精惟 「一,允執厥中。是惟道源,帝握其紀,仰承羲昊,俯開姚 姒。乾元用九,天德出寧。知存知亡,大器為公。位則不 有,道未嘗息。二十八載,廣運如昔。神徂聖復,白雲帝 鄉。四海同悲,其何可忘?頓丘在左,靈臺在右。鬱鬱糓 林,是正丘首。閟千百祀,顯於我明,細鉅是承。」中臺之 英豸,史經之藩臬。營之奕奕新廟,濮人成之。香幣有 常,籩豆有踐。載報載祈,皇鑒不遠。敷𥜽五典,相棄三 農。富我教我,誘我民衷。始於一邦,終於四海。大哉皇 仁,惟億萬載。
《光嶽樓記》陳儒
编辑
皇上御極之十有二年,惟獻臣越我庶邦,御事罔不 祗協。維時海嶽效靈,百度順軌,而道化雝然以洽。君 子曰「嘻!此大順之實也。」先是嘉靖己丑,儒以大司徒 之屬出守東郡,乃按圖籍得所謂光嶽樓者,乃竊嘆 曰:「猗與休哉,光嶽之義大矣哉!」南望興思,恍如憑虛 御風獨立於泰山喬嶽之上。暨庚寅入郡,歲且告饑, 儒乃匍匐往救之,不暇,矧敢逸。越明年辛卯,賢雋彙 征,冠諸列郡。時則與諸君子徘徊登眺,俯察仰觀,欲 一記諸未能也。又明年壬辰暨癸巳,雨暘時若,民物 熙熙,時維九月,乃復偕諸君子以登,則見棟宇翬飛, 簷阿霧隱,凌空紆矚,東嶽增輝。茲光嶽之所以名乎? 客曰:「未也。」又從而躋之,則見其燦然「而列岫者,雲物 興也;晶然而垂象者,日月麗也。左顧而群峰崒嵂,如 踞如伏者,泰嶽之奇觀也;右盻而羊腸迤邐,如拱如 障者,太行之呈秀也。又南睇而衡湘吞吐,北望而燕 雲閃爍者,諸嶽之輝映於兩間也。茲《光嶽》之所以名 乎?」客曰:「似也,請更躋之。」曰:「聖人興神物以前民用,王 者全至德以昭太和。」昔者成周定鼎於洛邑,曰:「此天 地之中也,四時之所交也,風雨之所會也,而萬世仰 文明之治不衰。是故光嶽氣完則賢聖出而天下治, 光嶽氣分則天地閉而賢人隱,茲光嶽之所以名乎!」 諸君子乃作而言曰:「嘻!有是哉!夫魯介在東藩,泰嶽 奠其極,汶泗導其流,是故《春秋》賢聖繇此其興,而萬 世道學是宗焉。」乃茲東郡,實據上游,則所以鍾靈孕 秀,上繼千載之緒者,將無其人乎?儒嘗閱志,而品題 於百世之上,或以德業,或以文章,或以節義,遐哉邈 乎,光映史冊,吾不得而見之矣。乃今昭代人文,乘運 以出,洋洋如也,侃侃如也,其所以對揚光烈而奮庸 熙載者,亦既有其人矣。猗與休哉!光嶽之「義大矣哉! 吾又安知百世之下所以上繼魯鄒者,將無其人乎?」 乃遂書之,用昭不朽,而復繫以詩曰:「於維我明,奠茲 鰲極,奄有龜蒙。泰山壁立,東有長河。壯玆金湯,源流 浩渺,洙泗之將。中起危樓。古稱《光嶽》。偉哉形勝,伊誰 之作?天祐我邦,誕興文運。光嶽儲祥,乘時思奮。爰有 作者,上繼魯鄒。道垂千載」,豈伊人謀?我蒞東藩,於茲 四祀。《大有》頻仍,賢豪胥繼。爰荷天休,會逢其適。我士 我民,樂且無極。明明天子,建乃中和。昭茲大順,元氣 匪磨。敢用《大書》,闡茲微義。於萬斯年,永綏厥治。
《重修東昌府城記》李廷相
编辑
東昌府,夏、周為兗州之域,春秋為齊西鄙之地,戰國 為魏、齊、趙之墳,秦、漢為東郡,隋、唐為博州,其城池史 牒弗載,靡得而詳焉。晉從巢陵故城。宋移孝武《渡西 勝國》為路。我明定為府,凡領州三,縣十有五,城仍其 舊云。洪武壬子,守禦指揮陳侯鏞始以磚石週七里 有奇,崇尺三十有五,闊殺尺之十有五,為門凡四,東 春熙,西清遠,南正德,北宣威。城上眺遠之樓凡二十 有七,前代所謂「綠雲」、「望嶽」二樓在焉。棲卒之舍凡四 十有八,每門有弔橋,有潛洞,有閭門。池深二十尺,廣 加十尺。蓋皆拓舊而新之,迄於今是賴。顧歷年既多, 其勢漸圯,磚石腐敗者凡三之二,樓舍橋洞傾欹者 又半之。前守雖稍補葺,然費憚於夥,功弛於遷,而城 固蔑有遭焉。乃正德辛巳,婺源葉侯繇尚書戶部郎 出守是邦,甫下車,即遍閱諸城池,乃喟然曰:「城以衛 民,池以衛城,今敝壞不治若茲,獨非後來者之責歟?」 明年壬午,乃首新東門,越三季乙酉,乃營全城之設。 於是奏記巡撫定興王公及巡按三河張君、宛平杜 君,皆曰:「吾志也,其亟為之毋緩。」侯乃進諸文武寮屬, 指示畫一晨夜,展力易腐以堅,化摧為奐,人忘其舊, 地增而新。蓋功寔埒於陳侯,而事乃倍於前守。猗與 盛哉!是役也,始是歲夏四月癸未,訖冬十月辛丑。以金計者如干,皆出於公,而靡徵於私;以夫計者如干, 皆出於郡,而靡需於屬。以磚石計者如干,以木鐵計 者如干,大抵皆出於陶冶貿易,而民固弗知也。蓋自 建城以來,未始有如茲之偉者。諸生許寶輩圖所以 不朽侯之功,會廷相北上,道城下,乃合詞誦侯成城 之蹟,且謂廷相郡人也,宜有紀述以傳。廷相嘗讀《易》, 至王公設險以固其國,未嘗不三復,嘆曰:「嗟乎!古聖 王所以為慮深長,一至此乎!故天子有王」城,諸侯有 郡城,卿大夫有邑城,皆以自固且固民也。今之太守 即古諸侯也,而於城乃獨弗加之意哉?雖然,天下之 事要非一人所能辦,而城池所繫,又事之至重且要 者。侯之茲舉也。若匪王公及張、杜二君慫恿胥協於 上,則亦安能成此百世之功也哉?是故君子之所為, 貴計大利而毋惜於小費,「知者所燭,嘗在未形,而弗 悔於方,張侯蓋有焉。後之守此土者,因而葺之,俾永 永無壞。是又侯所深望,而亦郡人所深祝者歟!」王公 名堯封,張君名英,杜君名民表,葉君天球字良器,蓋 皆名進士云。廷相既論次其事如右,乃復繫以詩曰: 「維博有城,自昔則然。史牒刊落,靡究厥源。初從巢陵, 實仍舊貫。」再移渡西,迄今罔變。於維陳侯,厥功有赫。 我城我池,乃經乃畫。我明有邦,斯民晏如。伊誰之力? 青史是書。憲憲葉侯,維時之望。嗣陳有作,允矣保障。 侯讓弗居,曰「中丞功。」亦有二史,胥相厥終。惠我邦人, 其永弗泯。薦詞貞珉,視後之準。
《重建麒麟碣》葉天球
编辑
君子曰:「立政以昭勸為賢,舉廢為功。夫弗勸則無激, 廢則無徵。無激之風不振,無徵之事不信。」夫風不振 而事不信,欲政之良也。吾未能有聞焉。東昌域屬兗、 冀,間邇齊魯,其疇昔之賢產仕茲土,傑然而名世者, 不知其凡幾人矣。初,余以戶部郎中出守是郡,見其 務多填委,顧慮無以起之,故先力學典集,世登科者 為錄試昭勸矣。猶以為古者今之跡,先者後之鑒,今 與後者作之,而古先之或廢,亦非政之良也。日閱《府 志》,見所謂《麒麟碣》者,記淳于髡以下三十二人,憮然 而嘆曰:「惟是可以昭勸矣。」及詢其跡,咸為世永泐沒 不可徵也。余復憫然曰:「是終可以弗振而不傳乎?」時 會清戊平,厓林公志篤尚古,按《志》,亦以為然。遂訪於 耆舊,獲其遺於隆興佛殿鼎藉之下,石已磨裂,無復 古式。謹存馬周、房悅、劉昭、公孫景茂之名贊,餘無統 記。余又嘆曰:「是亦可以傳矣。」即較府志所載,淳于髡、 羊使君、徐爽、吳隱之、葛同五氏,總纔九人矣。余又嘆 曰:「事以義起,古既不可盡識,而嗣賢以列之,不其勝 於終沒乎?」於是以在祠、名宦、鄉賢,若蘇瓊、魯仲連以 下,咸續成數。題以爵氏,繫以贊辭,幽者闡,缺者補,總 前為三十有二人,蓋於古碣所載,若符契然。遂命石 氏鑴之,象以麒麟,蓋於古人立名之義,亦不相拂矣。 余又嘆曰:「是故可以勸而傳矣。」或曰:物之休廢惟期, 此亦氣數之偶然。余惟懿德攸尚,賢隱弗匿,若茲碣 者,更不知出於何記,然於既沒之餘,猶能使人追企 而復之,豈非「良心弗匿」之徵哉!然碣不樹於里,而必 於學者,學固賢材之所自出,而譬則麒麟之淵藪也。 因碣以崇名,因名以識實,觀之者詎不永永有賴也 夫。
《漱玉亭記》楊守阯
编辑
弘治八年秋,予被命掄秀南都。還過臨清,予故人按 察副使陳公璧瑞卿職兵備於斯,訪予舟中,相與劇 談經世安民之道。既而都閫劉侯全、學政鄭滿、解元 王崧偕來謁,為言「公之蒞茲土也,謂經世之道,莫先 於安民;安民之道,莫急於弭寇。寇竊之所凱覦,恆於 食貨之所萃聚。故臨清之境,越人於貨者,率常有之。 有之而無備,則民罹其害,而經世之道缺矣。故備寇 不可無馬。」於是選銳卒若干人,購健馬若干匹,又作 馬廐若干間。廐去汲道稍遠,水不得時,人馬或至暍 渴。公曰:「吾於此顧使人馬不足於水乎?」即欲鑿井。或 曰:「廐西南有鹵井,久泥不食。」因命浚之。乃有甘泉一 脈出甃間,去井底丈許,涓涓下滴,泠然有聲。公往視 之,且諦聽之,欣然曰:「此井宜以漱玉名之。」遂覆以亭, 護以欄楯,四面階級,以通汲者。人馬具足,無暍渴之 患。境內有警,輒遣兵授馬,每發輒得奸宄無所容,黎 元有所賴。使數千里之間相安相養,以樂國家太平 之治,公與有勞焉。夫浚一鹵井,乃得甘泉,豈非公之 勤於民事,神固有以「相之歟?廣利拔刀而泉出,耿恭 整衣而水涌,古今所傳,不可誣也。願得一言以記其 事。」予曰:「《易》象有之,君子處萃聚之地,修戎器,戒不虞, 取井養之義,以勞民勸相,是固經世安民之道也。予 與瑞卿三十年前講《易》於《大學》,今瑞卿於萃井之象, 固親之行事矣。然尚有遠且大者,望吾瑞卿一井一 亭之」役,庸足記乎?雖然,法律取象,不概自平。執憲若 斯,何有和傾?此漢人之《井銘》也。「盈以其神,其來不窮。 疇肯似於政,其來日新。」此唐人之《井銘》也。請以是語
諸瑞卿,苟有味乎其言,請鑱諸石,益以自礪,且以礪後之嗣憲與凡從政者。《東昌府重修城碑》于慎行
编辑
國家轉漕江淮,通渠兩京間,自淮以北至都門,長不 下三千里,夾渠而城者纍纍珠貫,不下數十矣。而東 郡以一城枕其中,獨號為府,辟河渠以率然,則其要 云。「臨清綰轂御漳,萬貨輻輳,江北一都會也,而為之 支郡,倚其北;河堤使者以重兵開府,濟上亦一都會 也,而踞其南。左提右挈,兩束而兼扼之。」此其為形勝。 較燕、齊、魏、博時奚啻十百?蓋朝廷設二衛兵守之,故 其城不能十里,而壯麗嚴整,他郡不及。城之中為樓, 厥高十仞,命曰「光嶽。」從百里望之,縹緲如雲氣,以為 地標。入國朝來,城凡三修,率不久輒圮敝,吏人憂焉。 萬曆丙子,前郡守景君承芳嘗奉檄修之,未究而去。 明年,大中丞汝陽趙公出撫東土,行部至郡,既延見 父老,問民疾苦,乃登樓循堞,旁眺四野,儃僈垠莽,平 皋沃土,一矚千里河流。以一衣帶從南方來,浟湙泱 瀼,規旋而出。貢艘鱗次,牙檣蔽日,錦颿絳天。則嘆曰: 「壯哉!郡是漕輓之襟喉,而天都之肘腋也。城而不究, 奈保障何?」郡守閰君邦寧率參佐以下請曰:「藐茲敝 城,幸在河上。惟是守禦之略,以憂使者。今我公親舉 玉趾,照臨下邑,有意為吏民建久長計,敬奉北乘以 從。」乃謀諸治兵大夫艾公大夫曰:「設險域民,重關待 暴,兵之職也,著在憲典,敢不惟命!」乃謀諸分守大夫 查公大夫曰:「畫圻慎封,守有責焉,敢不惟命。」乃謀諸 分巡大夫詹公大夫曰:「禁姦遏虐,巡有責焉,敢不惟 命。」居無何,侍御姑蘇錢公行部亦至,所與諸大夫謀, 一如中丞公指。於是諏日鳩工,遴委庶尹,協畫章程。 已而分守大夫南公至,樂嘉厥成。馬平莫君與齊繼 閻君拜東郡守,至,以身督課之,不數月城成矣。凡修 樓櫓二十有五,護城神祠五,環城更廬四十有七。城 之高以三丈五尺,厚以二丈;隍之深以七尺,廣以十 七丈,隄之高以八尺,厚以二丈,長橋虹跱,高樓翬拱, 奕奕赫赫,博敞宏壯,稱金湯之險焉。郡大夫士庶咸 舉手加額,以為中丞、侍御二公大造於民也。至搉其 費,苐用金千七百有奇,工千有二百,斯巳儉矣。莫君 請記於內史行。行。不佞受博士《詩》,當周宣王中興,修 明文武之業,既命南仲往城朔方,以禦獫狁,又使其 宰衡耳目之臣若仲山甫者,出而城齊,其功烈著之 歌詩,至今有絃誦焉。當是之時,齊去鎬京數千里,不 稱要害,而重巳若此矣。今天子潤色鴻業,方內又寧, 永維桑土之謀,日詔中外將吏,慎固城守。乃睠海岱 之區,從帷幄樞機中,遣中丞公鎮撫東夏。中丞公乘 軺車行部,宣政問俗,山城僻障,無不環而視之。以令 長吏東郡為齊名,勝在襟喉肘腋之間,而城是成。是 中丞公能布宣天子之洪休茂烈,而與山甫比隆也。 彼詩所稱「出而賦政於外,四方爰發;入而式是百辟, 為王喉舌」,又何其若合符契?侍御公持斧貞肅,相與 主持其議,均所謂天保者耶?不佞幸備蘭臺史,敢勒 之詩,以比於《蒸民》之雅。其辭曰:「於惟大東,負海峙岱, 百有八城,以襟以帶。喦彼東郡,在壤之右。南控江淮, 北達京口。七雄之代,為齊西門。邈矣策士,射書解紛。 金隄之決,龍蛇起陸。皇皇漢武,此焉沈玉。肆唐中葉, 田氏憑陵,兩河負阻,萬里徵兵,迨宋淳化。卜遷此域, 以河伯菑,匪疚匪亟,皇建郡邑」,是號名區,匪無鼎新, 歲久則渝。中丞受命,自天子所。濊澤鴻恩,惠敷東土。 顧茲形勝,橫扼漕渠。有城而敝,焉奠民居。乃詢監司, 乃召守吏。榷彼羨衍,興此崇麗。小大歡欣,卜蓍協從。 不日而竣,眾心所成,岌高墉巃嵷華觀,修塹長堤。 有梁有岸。表以飛樓,上規下矩。周望原皋,俛臨煙雨。 河則如玦,而城如璧。巨艦接艫,其帆如織。行者遊觀, 居者豫喜。赫赫中丞,令聞不已。聿茲柱史,同心訏謨。 卓彼群侯,共力贊圖。昔監周王,命仲山甫。往城於齊, 聲施今古。惟中丞公,為帝喉舌。入贊樞機,出臨方國。 明明我后,絜德周宣。烈烈「樊侯,公何讓焉?公歸在朝, 公功罔極。《內史》作誦,勒此磐石。」
《武水修禊序》謝註
编辑
「潛石。道人性託夷曠,志厭塵囂,追慕古昔,放情逸樂。 維時昏正,躔星胃垣,次日爰及,莫春載臨。上已效《永 和》之賢,學修禊之事。於茲皇風宣暢,文教休洽,醴泉 芝草,光昭瑞牒;嘉和甘露,充溢寰區。神靈文思之君, 瑞拱而無為;明哲耆俊之臣,閒居而寡務。故雖擁篲 陪乘之士,接淅負鼎之才,皆偃仰衡茅,無所用之矣。」 於是乃有綸闈儲客,金馬名賢,西秦仲蔚,南州孺子, 皆器宇弘深,襟靈秀拔,籍甚一時,英蓋百世。《三墳》九 丘,六藝百家,靡所不究。地理《山經》,元文釋典,於焉並 貫。立論足以錯綜品物,吐詞足以輝潤金石。乃與繾 綣吉日,總轡靈辰。挹光風於平野,覽《韶華》於橫津。陟 彼亭皋,睠此林圃。仰高雲而躑躅,撫「流水而延佇。清 斯濯纓,濁斯濯足。桂酒臨流,芳殽載笥,藉草憑隰,浮 香泛苾。或舒嘯以流響,或拱默而凝思;或談老氏之 元,或闡《稽生》之祕。既而較射於修原之上,躍馬於長林之外,垂釣於回流之渚,彈碁於茂樹之下,莫不心 曠神逸,情洽志欣,忽焉若古,恍然為今。於是樂甚,乃 為之歌。」歌曰:「四望兮煙澄,嚴凝斂兮淑氣升。感元運 兮易盡,胡為不樂兮徒勞吾生。」又歌曰:「景麗兮風微, 膏雨霽兮蕙草菲。醉舞兮廣陌,睠佳遊兮暮忘歸。」於 是同遊擊節,宏發以言,「天地之內,紛錯無端,隨化而 盡,孰是孰愆,聊復爾爾,庶幾達觀。」
《博平全城記》林魁
编辑
堅侯蒞博平之二年,河北盜入青、齊間,嘯聚萬人,所 過殺長吏,墟城邑。官軍捕之,急則遁,緩則復出。久之, 勢益張,州縣相繼陷者四十餘城。博平居賊衝,民業 業如釜魚。侯日集僚屬,畫守禦計,家人請曰:「城小力 單,寇至奈何?」侯曰:「吾受命吏斯土,守而死,吾分也。子 於吾者死孝,婦於吾者死節,外此無與謀矣。」於是告 其民曰:「縣令能為民死,不能委民於寇盜魚肉。今邑 幸有城,城守之具,可生之道也。能從縣令教者為良 民,不從者虜。」因發帑千餘,深堙濠,峻廢堞,旬日功成, 俯仰有勢。邑故無兵,侯以義倡之,得壯夫若干人,演 城南隙地,教坐作《擊刺法》。一日,閱巡遠傳,慷慨解其 義以諭眾,聽者泣下。八月,賊近郊,侯戎衣巡城,隨堞 立木,書守者姓名,約曰:「離此及不守者有軍法。」已而 巨寇楊虎者,擁騎三千餘眾環四門,南門尤急,率子 弟當之,手射應弦,斃者三人。俄而紅衣十餘人,腰刃 蟻附而上,奮擊往往墮濠中。時張典史之子戰尤力, 射先登者一人貫胸,蓋賊將也。眾舁去,侯於城樓奏 凱,馳報三門。賊氣奪虎怒,聚車數十乘,積薪其上,直 門舉火,誓必克。民氣益壯,矢石益急。賊知不可犯,乃 引去。時日已晡矣。既解嚴歸,問其內子曰:「戰方殷時, 若等皆安在?」曰:「出幼兒民間,吾與婦若女守舍後井, 即有不測,分為井中人矣。」侯泣曰:「吾志也。子能爾,復 何憂。」嗚呼偉哉!予嘗攷之,《志》,謂博平地平土沃,無名 山大川之限,豈邑所由名歟?然則非有險足恃者。侯 徒以忠義之節,一倡而民從之,使孤城之險雄於天 塹,白丁之氣,銳於虎賁,卒之卻巨寇、安民社,難矣哉! 其功之奇也。《孟子》曰:「效死而民弗去。」於侯見之矣。嗟 夫!世有金城湯池,顧可探如囊者,果何人哉?侯之功 於是為大書之,俟夫秉史筆者。
《成賢橋記》蘇祐
编辑
濮郡學泮池之畔,前知州事秀水施公嘗作亭焉。士 遂游息,文化用興。歲久池湮,亭將就圮。嘉靖癸巳,二 峰蔣公自御史出判是州,載新其亭,復加浚築,謀建 橋其中。乃陶土礱石,經始其事。歲乙未,丹泉楊公亦 自刑部員外郎出守焉。道同謀協,作興并懋,經營聿 集,虹垂月弦,亭可徑通矣。爰復坊於其上,扁曰「成賢。」 郡之多士,于于焉蒸蒸焉,罔不興起。落成之日,爰進 而謝曰:「願無瀆政,無虐訟,以豐殖而生以弗累厥衷, 罔不遜志懋學,以思奮。庸誰能遷業以匱其功邪?」乃 二公相顧曰:「興哉,壹其志矣。」曰:「振德飭行,率於其躬。 歲試月較,嘉善而矜不能,惰警怠勵,業專藝精,其庸 弗式承以底於成乎?」曰:「懋哉,作其氣矣。」曰:「章程雖存, 羈縛不繁,矩矱誠設,巧力俟充,漸漬不失,優游自得, 其化也不亦幾乎?」曰:「幾哉!通其意矣。」乃二公復相顧 曰:「誕登道岸,優入聖域,其無津梁乎?是故壹其志者, 植其基者也;作其氣者,利其趨者也;通其意者,悟其 幾者也。進而上焉,道可幾矣。其成也,孰禦哉?《記》曰:『藏 焉修焉,息焉游焉』,豈其玩愒時日乎?」於是眾再拜曰: 「命之矣。虛而容,貞而固,平而不遷,方而達,日由之而 弗知焉。我公之大造於多士也,豈惟橋哉!」余適還自 江淮,得隨諸大夫士落於池亭之上,既相與執爵旅 獻,以為二公壽矣。爰著所聞,用告成事。功弗匱於前 修,化罔湮於來哲,君子於「此,庶有考焉。其左右并建 二坊」,用列《春秋》登名之士。矯如翬如,是亦翼於成賢 者也。並書。
《會臺別業記》李先芳
编辑
濮陽故城之南五里許,崇岡盤薄,二百餘畝,上可容 萬人,前銳後方,四隤如踞,得元武之形焉,古名「會臺」, 東臨大麓,進百步有泉浚冽而甘,曰「會泉。」西為會丘 寺,老槐數幹,如虯螭偃蹇,觸雲而上,泉通青蓮池,旁 有浮屠數級,茅茨土階泊如也。南向徑不容幰,逶迤 而西,山莊在焉,名會臺別業,據形勝之中也。兩崖環 錯,百果雜卉,蓊菀而前。其下田數區,外為大河,可達 安平鎮。按《春秋》,「魯莊公十四年冬,單伯會齊侯、宋公、 衛侯、鄭伯於鄄。十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鄭伯會,復 如之。」今會臺乃古鄄城,以會,故得名。又魏封曹植為 鄄城侯,讀書其上,亦名「子建讀書臺。」漢、唐以來,項羽 追章邯,曹操夜襲呂布,四臨其地。至石勒,邴元真、王 仙芝,相繼為難,蓋古戰場云。明興二百年於茲,臺宇 鱗次星布,田連阡陌,牛羊遍野,人老死不見兵革,是 孰使之然哉?昔齊侯修霸業,宋人服從,欲歸功於天 子,故以單伯首會尊周也。子建《鄄城元會詩》,其卒章
亦以「皇家榮貴,壽考無疆」為言。畎畝不忘,固臣子分也,況其土著者哉?今「據王侯駐足之地,戎馬必爭之場,耕田鑿井,生養休息於其間,山人受賜多矣。歲時 伏臘,瞻眺雲物,宣揚帝力,永為太平。擊壤之民,間集 里中父老為會,相與明化惇俗,暇復倚杖行吟,隱几 高臥,修《左氏》《鄄侯》之業,成一家言,求以不負山靈所 鍾可也。顧茲濫竽,朝著有年,瞻彼桑梓,如望屠門而 大嚼也。詎為佞哉。」因係往詩一章以見志云。
《館陶四義記》閻閎
编辑
昔者仲尼氏之慮世也,利則罕語。《易》贊乾德顧曰:「利 者,義之和也。夫利也者,遂也,順利利益之謂也。公而 正,達已達人,何施非義,偏而私,便巳而不便人,則世 以病矣。故大人致精義之用,利垂來世;君子樹明義 之力,亦足以利國天下。善人端士惇義,而宗戚鄉邑 宜之。」劉仲清氏曰:「頃仲子聘館陶王本元氏之子,本 元世饒利,而惟義之力,蓋善人也。」又曰:「本元家縣北 尖塚衛陰之原,東去十里曰孫寨,別有田千畝,十畝 舍之,凡七十間。重門而入,中攝以堂。宗戚無田與廬 者,授耕而居之,多寡視口視力,後先視服。於是鄉之 人目曰義田。同里有子弟,往不知學,則於宅東半里 許,以十畝築塾,延經師教成童者於」中堂,句讀師開 蒙於兩翼,藝田以贍歲用,開圃以供蔬茹。地凡二百 二十有二畝,於是鄉之人目曰「義塾。」衛自元城而東 也,南北道過者多,則門西一里間,造船一艘,以能水 而慎者二人,給之田五十畝,俾操橈焉。濟行旅而不 索錢,再給田三十畝,為不時繕船費。於是鄉之人目 曰「義渡。」承平逾百載,雖僻縣人,凡貧無葬、歿無歸者 不忍見,則河之西原二里而近,開阡納槥而封識之。 垣有樹,祠有屋,擇道釋守律者食之。典香火,春秋時 且自具紙錢醪酒,燎酎其間,占地無慮三十畝。於是 鄉之人目曰「義阡。」蓋規立於厥考豐城丞及本元,而 利遂克於其鄉,弟本正寔相事焉。於是閻子聽之,喜 曰:「人之為道也,生有養,長有教,行有託,終有藏,而後 順益遂,天下利矣。是故《六籍》備井牧之制焉,昭禮樂 之數焉,厚賓旅之歸焉,慎薶瘞之誡焉,此有世寄者 事也。而本元氏以殷富不自利,而與其鄉利之,得非 聞希文氏之風而慕其有義名也乎?」夫參知殿學,宋 有實封,然義田止矣,而本元有四焉。晏子「雖以善交 顯世,而陳氏方以厚施謀國,二者施同時也,而所利 殊矣。且利名入朝,利利入市,卜式輸財助邊,實利得 官也。本元遠不見都門,居縣外二十里,將何利哉?利 為善人惇義而已矣。後之為子弟者,恆如本元承豐 城之志,本正協本元之心,不以自多,則王氏之居人 當呼為世義之莊,真可久」傳矣。劉子喜曰:「是宜歸之 館陶,俾王氏《後記》之世,慎修義焉。」
《會通東閘記》徐溥
编辑
昔在太宗文皇帝肇建北京,以糧餉仰給東南,而海 運危險,非長策也。始改造運舟,由裏河而行,歲漕四 百萬石,以為定制。歷歲既久,國用給足,積其贏餘,不 可勝計。然河道自臨清以南至於徐州,凡千餘里,地 形高下,不啻數丈。自前元以來,置閘蓄水,而舟始通。 在臨清境上,則有會通東西二閘,蓋當時開會通河, 引汶水由安山歷東昌至此,以入衛河,故亦以「會通」 名之。永樂間,初行漕法,以東閘既壞,嘗加修治。更六 十餘年,衛河益深,閘益高,水勢衝激益險,甚為行舟 之患,故廢其閘者三十年於此。乃弘治庚戌,黃河決 丘之金龍口,其流泛溢,將出運河。都御史錢公巡撫 山東,具疏言於朝。下大臣議,僉謂宜擇人治之毋緩。 今刑部左侍郎白公方居南京,上知其才可任,即命 以往。公至,督治有法,而河得無事。暇日行視河道於 齊、魯間。至臨清,問知東閘之廢,與錢公謀曰:「是州為 汶、衛交流之地,而運舟之所皆經者也,閘雖重建,其 可以役大而免?」乃協謀於巡按憲臣暨藩、泉諸司,檄 東昌知府趙琮、臨清知州。張出公錢為材用人力 之費,而委推官戴澄專其事。若工部郎中吳君珍、主 事陳君玉、按察司副使閻君仲宇皆分司其地,實總 督之。經始於庚戌三月,至六月而工畢。閘成,去舊址 餘百丈,崇廣長闊悉如規制,其深則與河等。於是水 勢既平,舟行上下,如乘安流,公私便之。參政沈君純 適蒞其地,睹是閘之有益也,使人奉書求記其事。夫 五行皆生於天地,以資人之用者,人苟不盡裁成輔 相之道,則天地雖生之而亦不適於用。若夫水之物 用以行舟,其用尤大者也。然其性本下,適與土之高 者相值,亦惟傾而去之,而反有害於人耳。故後世始 置為閘以節宣之,乃能盡水之用,而有利於天下國 家也。今白公當治水之際,其勞已甚,以其餘力,復為 此舉,易害為利,轉危為安,是其才真可任,而不負朝 廷之所託者乎?凡公治水成績,別有紀載,此特書建 閘一事,故不暇及云。
《奉敕修河道碑》徐有貞
编辑
惟景泰紀元之四年冬十月十有一日,天子以河決 沙灣,久弗克治,集左右丞弼及百執事之臣於文淵閣,議舉可以治水者,僉以臣有貞應詔。迺錫璽書,命 之行。天子若曰:「咨爾有貞,惟河決於今七年,東方之 民,厄於昏墊,勞於堙築,靡有寧居。既屢遣治而弗即 功,轉漕道阻,國計是虞,朕甚憂之。茲以命爾,爾其往 治!欽哉!」臣有貞祗奉惟謹。既至,迺奉揚明命,戒吏飭 工,撫用士眾,咨詢群策,率興厥事。已迺周爰巡行,自 北東徂南,西踰濟、汶,沿衛及沁,循大河,道濮、范以還。 既究厥源流,因度地行水,乃上陳於天子曰:「臣聞凡 平水土,其要在天時地利人事而已。天時既經,地利 既緯,而人事於是乎盡。且夫水之為性,可順焉以導, 不可逆焉以堙。」禹之行水,行所無事,用此道也。今或 反是,治所以難。蓋河自雍而豫,出險固而之夷,斥其 水之勢既肆,又由豫而兗,土益疏,水益肆,而沙灣之 東,所謂大洪之口者,適當其衝。於是決焉而奪濟、汶 入海之路以去,諸水從之而洩。堤以潰,渠以淤,澇則 溢,旱則涸,此漕途所「為阻者,然欲驟而堙焉則不可。 故潰者益潰,淤者益淤,而莫之捄也。今欲救之,請先 疏其水。水勢平,迺治其決,決止,迺濬其淤。因為之方, 以時節宣,俾無溢涸之患。」制曰:「可。」臣有貞乃經營焉, 作制水之閘,疏水之渠。渠起張秋金堤之首,西南行 九里而至於濮陽之濼,又至壽張之沙河,又至大瀦 之潭,乃踰范及濮,又上而西,凡數百里,經澶淵以接 河、沁。河、沁之水,過則害,微則利,故遏其過而導其微, 用平水勢。既成,名其渠曰「廣濟」,閘曰「通源。」渠有分合, 而閘有上下。凡河流之旁出而不順者,則堰之堰有 九,長袤皆至萬九。堰既設,其水遂不東衝沙灣,乃更 北出,以濟漕渠之涸。阿西《鄄東》,曹南鄆北「之田,出沮 洳而資灌溉,為頃百數十萬,行旅既便,居民既安,有 貞知事可集,乃參綜古法,擇其善而為之,加神用焉。」 爰作大堰,其上楗以水門,其下繚以虹隄。堰之崇三 十有六尺,其厚倍之,長伯之。門之曠三十有六丈,厚 倍之。隄之厚如門,崇如堰,而長倍之。架濤截流,柵木 絡竹,實之石而鍵之鐵。蓋「合土木火金而一之,用平 水性。既迺導泗、汶之源而出諸山,匯澶、濮之流而納 諸澤,遂濬漕渠,由沙灣而北至於臨清,凡二百四十 里;南至於濟寧,凡二百一十里。復作放水之閘於東 昌之龍灣、魏灣,凡八。為水之度,其盈過丈,則放而洩 之,皆通右河以入於海。上制其源,下放其流,既有所 節,且有所宣,用平水道。」由是水道以除,水利以興。初, 議者多難其事,至欲棄渠弗治,而由河、沁及海以漕, 然卒不可行也。時又有發京軍疏海之議,有貞因奏 「蠲瀕河之民馬牧庸役,而專用河防,以省軍、紓民力。」 天子從之。是役也,凡用人工聚而間役四萬五千有 奇,分而常役者萬三千有奇,用木大小之材九「萬六 千有奇,用竹以竿倍木之數,用鐵為斤十有二萬,鋌 三千,緪百八,釜二千八百有奇,用麻百萬,荊倍之,槁 秸又倍之,而用石若土則不計其算。」然其用糧於官, 以石計,僅五萬而止焉。蓋自始告祭興工,至於工畢, 凡五百五十有五日。於是治水官佐、工部主事臣詡、 參議臣雲鵬、僉事臣蘭等咸以為「惟水之治,自古為 難。矧茲地當兩京之中,天下之轉輸貢賦所由以達。 始終弗治,其為患孰大焉。夫《白》之渠以溉不以漕,鄭 之渠以漕不以貢,而工皆累年,費皆鉅億。若武之《瓠 子》,不以溉、不以漕,又不以貢,而役久弗成,兵民俱敝, 至躬勞萬乘,投璧馬,籲神祗而後已。以彼視此,孰輕 孰重,孰難孰易?迺今役不再期,費不重科,以溉焉,以 漕焉,以貢焉,無弗便者。是於軍國之計,生民之資,大 矣厚矣,其可以無紀述於來世?」臣有貞曰:「凡此成功, 是惟我聖天子之致,所以俾臣之克效,不奪浮議,非 天子之至明孰恃焉?所以俾民之克寧,不苦重役,非 天子之至仁孰賴焉?有貞之於臣職,其惟弗稱是懼」, 矧敢貪天之功?惟夫至明至仁之德,不可以弗紀也。 臣有貞嘗備員翰林、國史,身親承之,不可以嫌故自 輟。迺拜手稽首而為之文曰:「皇奠九有,歷年惟久。延 天之祐,既豫且豐。有蔀以蒙,見沬日中。陽九百六,數 丁厥鞠。龍蛇起陸,水失其行。河決東平,漕渠以傾。否 泰相乘。運惟中興,殷憂是疑。」天子曰:「吁,是信在予,予 可弗圖,圖之孔亟,歲行《七易》,曾靡底績,王會在茲,國 賦在茲,民便在茲,孰其幹濟,其為予治,去害而利,惟 汝有貞,勉為朕行,便宜是經。」臣拜受命,朝嚴夕儆,將 事惟敬,載馳載驅,載詢載謀,載度以為迺分厥勢,迺 堤厥潰,迺疏厥滯,分者既順,堤者既定,疏者既濬,迺 作水門,鍵制其根,河「防永存。有堤如龍,有堰如虹。護 之重重,水性斯從。水利斯通,水道斯同。以漕以貢,以 莫不用。邦計惟重,惟天子明。浮議弗行,功是用成。惟 天子仁,加惠東民,民是用寧。臣拜稽首,天子萬壽。仁 人是懋。爰紀厥實,勒茲貞石,昭是罔極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