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五十七卷 |
第二百五十七卷《目錄》。
《東昌府部·藝文二》
《過馬陵》 唐胡曾
《題莊子釣臺》, 前人。
懷東郡太守王尊、 李德裕
懷濮陽太守陽瓚。 《前人》。
《宿顧城 五代》·張直
《題四知堂》 元·張養浩
《過茌平 明》·曾棨
《送顧明府之聊城 邊貢》
《過漯河》, 《王子魯》。
題《臨清後樂軒》。〈二首〉 陳璧:
鄭橋 《王子魯》:
《濯清亭 前人》:
《送李太守之東昌》。 李攀龍
「扈駕過茌平」,逢劉主簿 曾棨
贈范縣《孫壽官 前人》。
《卜居瓠河》 馮思齊
《過瓠河莊》 蘇澹。
《還家 謝榛》。
舜廟: 《李先芳》。
《莊子·釣臺》 前人。
「歸濮陽」 宋登
《花下留別濮陽所知 徐孟章》
《飲光嶽樓》。 《傅光宅》。
《登郡城東樓 前人》。
「子建讀書堂。」 李先芳
《臨清晚泊》〈柳梢青〉 吳原《博》:
《東昌府部·紀事一》
《職方典》第二百五十七卷。
東昌府部藝文二〈詩詞〉
编辑《過馬陵》唐·胡曾
编辑
颯颯寒風九月天,驅車獨過馬陵川。路傍古木蟲書 處,記得將軍「破敵年。」
《題莊子釣臺》前人
编辑
青春行役去悠悠,一曲汀蒲濮水流。正見塗中龜曳 尾,令人特地感《莊周》。
《懷東郡太守王尊》李德裕
编辑
河水昔將決,衝波溢川潯。崢嶸金堤下,噴薄風雷音。 投馬災未弭,為魚嘆方深。惟公執圭璧,誓與身俱沉。 誠信不虛發,神明宜爾臨。湍流自此迴,咫尺焉能侵。 逮我守東郡,悽然懷所欽。雖非識君面,自謂知君心。 意氣首相合,神期無古今。登城見遺廟,日夕空悲吟。
《懷濮陽太守陽瓚》前人
编辑
宋氏遠江左,豺狼滿中州。陽君守滑臺,終古垂英猷。 數仞城既毀,萬夫心莫留。跳身入飛鏃,免冑歸霜矛。 畢命在旗下,僵尸橫道周。義風激河汴,壯氣淪山丘。 嗟爾抱忠烈,古來誰與儔。就烹感漢使,握節悲《陽秋》。 顏子綴清藻,鏗然如紫璆。徘徊望故壘,尚想精魂遊。
《宿顧城》五代張直
编辑
「綠草展青裀,樾影連春樹。」茆屋八九家,農器六七具。 主人有好懷,搴衣留我住。「春酒新撥醅,香美連糟濾。 一醉臥花陰,明朝送君去。」
《題四知堂》元·張養浩
编辑
邑壯憐才弱,官微慮患深。韋弦千古意,冰蘗一生心。 袖有《歸來賦》,囊無暮夜金。三年何所得,憔悴雪盈簪。
《過茌平》明·曾棨
编辑
地旱空多井,林疏遠見樓。平山通縣界,漯水入河流。 過客詢張鎬,鄉人說馬周。北來多古蹟,那得更淹留。
《送顧明府之聊城》邊貢
编辑
上春行縣出東疇。桑葉萋萋喚乳鳩。道左壺漿迎父 老。雲中冠蓋識君侯。魯連箭滅遺書在。微子城荒故 堞留。攬轡可應空弔古。《土風》先為達宸旒。
《過漯河》王子魯
编辑
吾聞東郡古漯源,千年故跡成桑田。白雲飛來蘆捲 雪,黃葉亂下鳴殘蟬。清風颯颯林篩響,鴈行遠送來 天邊。幾番登眺發長恨,《綿駒》舊曲無人傳。
《題臨清後樂軒》〈二首〉陳璧
编辑
柳塘因小憩,風味覺偏清。酷吏知何在,惟聞鳥弄晴。 汾溪回首處,恐負白鷗盟。
摳衣上菊坡,不覺吟懷縱。幸逢年穀登,四野無嚚訟。 靖節今何在,曠懷誰與共。
《鄭橋》王子魯
编辑
鄭家橋下溪水流,桃花浪暖鮮鱗遊。老翁掉船四五葉,鳴榔舉網蒹葭秋。大魚撥刺貯笭箵,紫菱綠荇堆 船頭。歸來沽酒切新膾,高歌醉臥蘆花洲。
《濯清亭》前人
编辑
劉侯亭子連青冥,雲來倏忽天瓢傾。蒼龍捲海半空 落,四簷瀑布生秋聲。煩囂洗滌毛骨爽,珠簾暮捲山 光明。靜軒題詠今不見,一區瓦礫蒼苔生。
《送李太守之東昌》李攀龍
编辑
諸侯辭北極,千騎向東方。十二稱天府,風煙接帝鄉。 地形來海岱,漕輓自徐揚。春滿弦歌邑,花明太守章。 射書延上客,照乘得《高唐》。寇息解刀劍,人知下鳳凰。 軒帷褰雨雪,郡閣臥星霜。治行兼經術,諸曹借寵光。
《扈駕過茌平逢劉主簿》曾棨
编辑
雪消沙暖淨無塵,翠輦經過轍跡新。畫戟雕戈晴照 日,繡帷黃幄暗生春。濫陪仙蹕承恩厚,遠愧甘泉獻 賦頻。莫笑鳳鸞棲枳棘,盛時須待展「經綸。」
《贈范縣孫壽官》前人
编辑
夢想紅雲入帝都,壽星光自照江湖。行高魯國一男 子,數過商瞿五丈夫。丹詔下時扶杖聽,黃封寄得免 鄰沽。偶將名姓通臺閣,故寫新詩託畫圖。
《卜居瓠河》馮思齊
编辑
瓠河西畔結吾廬,四十年過始定居。但有漁樵相問 荅,不勞車馬到階除。開門手種陶潛柳,引水池通張 翰魚。十畝綠陰清晝合,南風吹冷讀殘書。
《過瓠河莊》蘇澹
编辑
高情折簡款荊扉,信宿攀留願未違。露酒香隨籬菊 散,山歌聲逐野雲飛。客敲棋局松花落,門對河流瓠 子圍。骨肉與君敦世誼,何妨車馬夜深歸。
《還家》謝榛
编辑
二十餘年寄鄴城,歸來誰不訝狂生。白頭況帶風塵 色,青眼深知父老情。共話江湖多故事,自憐詩賦亦 空名。仲宣蹤跡猶無定,遙指浮雲意未平。
《舜廟》李先芳
编辑
歷山高枕瓠河隅,遺廟千秋壯版圖。土俗至今還讓 畔,居人猶自說成都。重華遙想風雲會,《元德》空瞻日 月徂。欲弔湘靈無處所,海天愁思隔蒼梧。
《莊子釣臺》前人
编辑
漆園為吏早知歸,濮上垂綸願不違。浦樹千秋依斷 岸,江蒲一曲帶斜暉。棹頭往事隨流水,曳尾何人問 「釣磯。」獨倚南華臺上望,逍遙天外大鵬飛。
《歸濮陽》宋·登
编辑
十載南冠學楚吟,半生蹤跡任浮沉。秋風客路馮驩 鋏,暮雨山堂叔夜琴。濮上故人聞獨釣,山中叢桂得 相尋。歸來不惜黃金盡,《易水》歌殘壯士心。
《花下留別濮陽所知》徐孟章
编辑
殘春惜別洛陽花,濮上行吟暮景斜。萬里飄零常作 客,十年歸去已無家。星邊一劍心徒壯,海上扁舟鬢 欲華。若到衡門翻自笑,依然蓑笠舊生涯。
《飲光嶽樓》傅光宅
编辑
畫棟雕甍倚太清,平臨岱嶽俯東瀛。天低遠樹浮煙 迥,水遶孤城落日明。座引長風消暑氣,野含時雨近 秋城。傳聞海外風波急,一劍同懷報主情。
《登郡城東樓》前人
编辑
滄海孤城接素秋,萬山搖落此登樓。青徐近遶秦封 在,江漢遙通汶水流。舊雨東南頻入夢,浮雲西北迥 生愁。魯連箭去人千古,尊底斜陽照白頭。
《子建讀書堂》李先芳
编辑
城角巋然土一堆,當年子建讀書來。三分鼎沸無遺 址,《七步歌》殘有舊臺。萋菲何妨宗社忌,伊吾不盡《水 雲哀》。佳城只在魚山下,千古招魂寄草萊。
《臨清晚泊》〈柳梢青〉吳原博
编辑
畫鷁高飛,長河作帶,細柳成帷。晚睡初醒,棹歌聲起, 錯認南歸。 清源城郭傍圍。望道上、行人未稀。油壁 香車,紅泥細酒,故土全非。
東昌府部紀事一
编辑《舊志》:「顓頊高陽氏,母曰女樞,見瑤光之星貫月如虹, 感己於幽房之宮,生顓頊於若水。首戴干戈,有聖德。 生十年而佐少昊氏,二十而登帝位,居濮。」
《水經注》:濮水東逕濮陽縣故城南。昔師延為紂作靡 靡之樂,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自投濮水而死。後衛靈 公將之晉,設舍於濮水之上,夜聞新聲,召師涓受之。 《府志》:衛莊公夢於北宮,見人登昆吾之觀,被髮北面, 譟曰:「登此昆吾之墟,綿綿生之瓜。余為諢良夫,叫天 無辜。」
襄王二十三年秋,狄圍衛。十有二月,衛遷於帝丘。 靈王十三年夏四月,「衛侯出奔齊,孫林父追之,敗公 徒於阿澤,鄄人執之。」
十八年,齊夙沙衛以高唐叛齊,慶封圍高唐,弗克。冬 十一月,高唐人《殖綽》《夜縋》納師《醢衛》於軍。
二十五年春,衛甯喜弒其君剽,孫林父入於戚以叛。 衛侯衎復歸於衛。
敬王六年,齊伐晉《冠氏三十五年,趙鞅帥師伐齊,毁高唐之郭。 四十二年,衛人出其君蒯瞶,立公孫般師。齊人伐衛, 立公子起,執般師以歸。
四十三年,起奔齊。衛出公自齊復歸。
元王五年,晉侯及魯臧石伐齊,取廩丘。
《威烈王》二十一年,齊田會以《廩丘》叛田氏。
慎靚王五十三年,燕將伐齊,拔聊城。齊人《魯仲連》射 書燕將,燕將自殺。
秦始皇五年,復伐魏取十二城,置東郡於濮陽。 二世二年,沛公復略東昏而下及項羽追章邯於濮 陽破之。
漢文帝十二年十一月,河決東郡。
武帝元光三年五月,河水決濮陽、汜郡十六,發卒十 萬救河決,起龍淵宮。
成帝建始四年,河大決於館陶,東南流,東郡金隄皆 被害。
陽朔三年三月,隕石東郡,八。
成帝永始二年十一月,陳留樊並等作亂,殺東郡太 守,尋為汝南太守嚴訢捕斬之。
更始二年檀鄉賊始起茌平入清河遣吳漢追擊及 館陶敗之。又銅馬賊入清陽博平遣偏將軍姚期迎 擊之。
光武建武六年,東郡以北大水,民大饑。
安帝延光四年正月,黃龍二麒麟一,見濮陽。
桓帝和平三年九月東郡茌平人侯毋辟兄弟聚黨 為盜竊印綬自稱將軍後討平之。
桓帝延熹八年,東郡河水清。
靈帝建寧二年,武陽人謝弼上封事,東郡太守曹紹 收殺之。
靈帝中平元年,妖草生,莖纍腫,大如手指,狀如鳩、鵲、 龍蛇之形,五色各如其狀,頭、羽、翅皆具。
中平元年東郡賊張角起詔皇甫嵩討之烏桓峭王 攻破清河以劉虞為幽州牧討之。
獻帝初平元年東郡太守橋瑁起兵討董卓兗州刺 史劉岱殺瑁以王肱領東郡太守。
二年秋七月,黑山賊于毒、白繞、眭固等十餘萬寇東 郡,太守王肱不能禦,曹操引兵擊白繞於濮陽,破之。 三年,黑山賊攻東武陽,曹操引兵襲賊屯,賊棄武陽。 操要擊眭固,大破之。
興平二年,袁紹圍東郡,執太守臧洪,殺之。
魏明帝景初元年春正月,茌平縣黃龍見。又有燕生 巨鷇於衛國李蓋家,形如鷹吻,似燕。高堂隆曰:「此魏 室之大異,宜防鷹揚之臣於蕭牆之內。」後宣帝起誅 曹爽,遂有魏室。
晉武帝泰始元年,輔國將軍劉大安、懷遠將軍魯利、 建威將軍慕容農自將攻館陶,收其軍資器械。二年, 清淵靈縣《木連》理。
懷帝永嘉元年五月陽平人公師藩起兵稱將軍濮 陽太守苟晞擒斬之。
懷帝永嘉二年八月乙亥,鄄城無故自壞七十餘丈。 司馬越惡之,遷於濮。〈越卒以陵上受禍〉
四年二月,石勒襲鄄城,兗州刺史袁孚死之。
五年四月,石勒追東海王越喪及東郡將軍錢端死 之。
晉師懽在平人,居家富裕尚義。并州大饑,東嬴公騰 執諸人於山東賣以充軍實,勒亦被掠,賣於茌平師 懽為奴。懽奇其狀貌而免之。勒本武鄉羯人,有膽力, 既得免,乃與牧帥汲桑結壯士。成都王穎既廢,河北 人多憐之。穎故將公孫藩自稱將軍,起兵趙魏間,眾 至數萬,桑與勒帥數百騎赴之。桑始命勒以「石」為姓, 以「勒」為名。後勒降漢,劉淵以勒為護漢將軍。
愍帝建興三年七月,石勒攻陷濮陽,殺太守韓弘。 四年四月,石勒攻陷廩丘,北中郎將劉演出奔, 漢主曜封勒為趙公。太興二年,勒自為趙王,改號建 國。咸和五年,稱皇帝,召師懽欲用之。懽歎曰:「處獨世, 求富貴,寧甘貧賤而死丘壑爾!」遂變姓名而隱。勒敗, 懽始歸鄉。
穆帝升平二年,北中郎將荀羨及慕容雋戰於山茌, 王師敗績。
宋武帝三年,魏攻滑臺,東郡太守王景度出奔,司馬 陽瓚死之。
後魏獻文帝皇興四年,東郡獲異獸以獻,詔問高祐, 祐曰:「此三吳所出,名《鯪鯉》,今獲之,吳楚之地,其來歸 乎!」已而劉義隆子義陽王昶來奔,薛安都以其城降。 文帝延興十三年,武城縣獻白雀。
太和八年,清河郡獻白雉。
十九年,陽平郡獲白狐以獻。
明帝熙平二年四月,東郡獻三足烏。
魏明帝孝昌三年二月,東郡民趙顯德反,殺太守裴 炯。夏四月,元斌之討顯德,斬之。五月,清河郡《木連理》。 孝莊帝永安元年,光州人劉聚聚眾反於濮陽,廣州刺史、都督鄭先護討平之。
靜帝天平四年,濮陽陽平杜靈椿等反,濟州刺史高 季式討平之。或謂季式曰:「盜不侵境,君何遣私軍遠 戰?萬一失利,罪且滋大。」季式曰:「何言之不忠也?臣與 國家同安危,寧有見賊而不討乎?且賊知臺軍卒不 能來,又不疑外州有救,彼必未備,破之必矣。若以獲 罪,吾亦何恨。」
靜帝元象元年六月,濮陽郡獻白兔。
興和元年,濮水南岸有泉湧出,病者飲之輒愈。 武定元年六月,東郡民獻白烏。
孝昭帝皇建元年,東郡太守表「麥一莖五穗」以聞。 武帝建德元年,濮陽郡有妖石,郡官取石像,刮金像 自躍投地,如此者再,乃以繩縛車壁,又絕繩而下。 隋煬帝大業三年,武陽郡河清,數里鏡澈。
七年冬十月,蓨人高上達聚眾于清河郡。八年十月, 賊帥呂明星率眾圍東郡,武賁郎將費清奴擊斬之。 清河賊張金稱等眾數萬攻山東,楊善會邀擊,破之。 金稱走漳南,善會追斬之。
十三年正月,漳南竇建德起兵攻拔諸城,自號「夏王。」 建德,貝州人,少喜俠節。時山東饑,群盜起,往來漳南, 多剽殺,獨不入建德閭。郡縣疑與賊通,捕族其家。建 德即率麾下二百餘人亡歸高雞泊,襲殺涿郡守郭 絢,威振山東,自稱「將軍」,得隋官吏及士人,恩遇甚備, 郡縣吏多歸之,勢益張,兵至十餘萬。又以計襲取賊 魏刀兒,併有其地,號「夏王」,改元五鳳。引兵討宇文化 及於聊城。追諡隋煬帝為「閔帝。」
唐高祖武德四年,竇建德克周橋,逼元、梁、管三州,陷 屯滎陽,運糧沂河西上,壁成皋東原,築營板渚。與秦 王戰,被重創,為白士讓所獲,傳送長安斬之。
武德初竇建德將程名振率眾千餘掠貝州。
三年,李密故將杜才幹守濮州,時邴元真叛密降王 世充,世充以為滑州行臺僕射,才幹怒,亦詐眾降之。 元真因自往招慰,才幹縛而戮之,遣人齎首至黎陽 祭告密墓,而自以其地降於唐。
四年甲戌,劉黑闥反于貝州,陷鄃縣,貝州刺史戴元 祥、魏州刺史權威死之。黑闥,貝州人,嗜酒亡賴,少與 竇建德相友。建德敗,還匿漳南。會高祖召建德故將 范願等,將用之。願等疑畏,共推黑闥襲漳南縣,破之, 自稱大將軍。已又陷相州,號漢東王,建元天造,仍都 洺州。皇太子、齊王悉兵戰館陶,黑闥大敗,引兵走,躡 北至毛州。黑闥背《永濟渠》陣,縱騎搏之,黑闥遁去,為 總管崔元遜所誘,執,斬之。
高宗永徽二年秋,濮州水。
為「善書。唐冀州館陶縣周主簿者,顯慶中奉使臨渝, 將佐二人從往,周將錢帛稍多,二人乃以囊盛土壓 殺之,錢帛盡盜去。至歲暮,其妻夢周具陳被殺之狀, 及所盜物藏隱之處,妻乃訴之官。官司案驗,具得實 狀,錢物並獲,二人皆坐死。」
《府志》:「元宗開元十年六月,河決博州。」
十四年,濮州大水,人死者千餘。
二十五年,濮州有馬生駒,肉角。四月,濮州兩烏、兩雀、 兩《鴝鵒》同巢。
元宗天寶十三載十一月,安祿山反,陷河北諸郡,濮 陽人尚衡興兵討之。賊將史思明攻陷清河、博平,平 原太守顏真卿及賊將袁知泰戰於堂邑,敗之。時安 祿山反,真卿募士拒賊。清河太守使李萼來乞師,萼 曰:「聞公首奮倡大義,河朔恃公為金城。今清河,公之 西鄰,竊計財足以三平原之富,兵足以倍平原之強。 公誠資以士卒,拊而有之,以二郡為腹心,則餘郡如 四肢,無不隨所使矣。」真卿奇之,以兵六千借之,送至 境,因問曰:「兵已行矣,可以言子之所為乎?」萼曰:「今若 引兵先伐魏郡,執其守將,以勁兵披𡻙口,出官師,使 討汲、鄴以北,至於幽陵,合十萬眾徇洛陽,分犀銳制 其衝。公堅壁勿與,戰不數十日,賊必內潰相圖。」真卿 曰:「善。」乃檄清河等郡,與博平士五千屯堂邑。祿山所 署魏郡太守袁知泰拒戰,大敗,斬首萬級。
代宗廣德元年,滑濮節度使增領亳州,改曰滑亳。李 納、師道父子拒命,劉元佐進圍濮陽,破之,其大將劉 悟攻師道,斬之。
大曆十一年正月,魏博節度使田承嗣反。承嗣沉猜 陰賊,遷貝、博等州節度使。厲兵繕甲,自署置官吏,私 其圖版稅入,詔貶永州刺史。承嗣列將往往攜阻,巳 為李寶臣所逐,《火輜》重歸於貝。計窮,遣使奉表,請委 身北闕下。
十二年五月,汴宋都虞候李靈耀反,殺濮州刺史孟 鑒。
十四年二月,癸未,田承嗣卒,姪悅自稱留後。
德宗建中二年正月魏博節度使田悅反鎮州李惟 岳淄青李納求襲節度不許悅為請不答遂合謀同 叛。
興元元年正月,朱滔遣兵攻宋城、冠氏,拔之,又縱回紇掠館陶。滔兵圍貝州,取武城、清平,李抱真、王武俊 大破朱滔於貝州。三月癸酉,魏博兵馬司田緒殺其 節度使田悅,自稱留後。五月,濮州河清。
貞元十二年四月庚午,魏博節度使田緒卒,其子季 安自稱留後。
憲宗元和七年八月戊戌,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卒,其 子懷諫自稱知軍府事。十月乙未,魏博軍以田季安 之將田興知軍事。田興請吏奉貢,詔以興為節度使, 賜名弘正。
十四年,李師道不奉詔平盧都將劉悟斬李師道,詔 分其地以曹濮為一道。
穆宗長慶元年七月壬戌,成德軍王廷湊殺節度使 田弘正以反。十月戊寅,王廷湊陷貝州。
二年正月,癸卯,魏博節度使田布自殺,兵馬司史憲 誠自稱留後。
文宗太和二年二月乙丑魏博行營兵馬使丌志紹 反詔義成節度使李聽討平之。
三年六月甲戌,魏博軍亂,殺其節度使史憲誠,知兵 馬使何進滔自稱留後。
文宗開成五年六月,濮州雨雹如拳,殺人馬牛甚眾。 懿宗咸通十一年八月,魏博軍亂,殺其節度使何皋, 推牙將韓君雄為留後。
十二年七月辛巳,濮州地震。濮州兩烏、兩鵲、兩《鴝、鵒》 同巢。
僖宗乾符元年,濮州人王僊芝聚眾數千,起於長垣 二年六月,王僊芝陷曹濮二州冤句人黃巢聚眾應 之。
五年三月,黃巢自稱「衝天大將軍」,陷濮州。
中和三年二月,魏博軍亂,殺其節度使韓簡。其將樂 彥禎自稱留後。
四年十二月,濮州刺史朱宣,逐天平節度使曹實,自 稱「留後。」
光啟三年,朱全忠拔濮州。
昭宗大順二年二月,朱全忠遣其將李思、張敬將兵 救魏博。時葛從周將兵八萬已入魏州,劉仁恭攻上 水關,闢館陶門,從周與宣義牙將賀德倫殊死戰,仁 恭大敗。
大順二年十一月,朱友裕陷濮州,執刺史邵濡。 光化元年十月,羅紹威自稱留後。
二年正月,幽州節度使劉仁恭屠貝州。時羅紹威領 留後求救於朱全忠,全忠自將與仁恭戰,大破之。葛 從周乘勝破八壁,追北至臨清,仁恭乃還。
梁主禎明元年,晉遣李存審圍貝州。八月,晉拔貝州, 守將張源德死之。是年,晉王進屯館陶,永濟、張彥選 銀鎗效節五百人,執兵自衛,詣永濟謁見。王登驛樓 語之曰:「汝凌脅主帥,殘虐百姓,數日中訴冤者百餘 輩,汝雖有功於我,不得不誅以謝魏人。」遂斬之,及其 黨七人,餘眾股栗。
四年十二月,晉王進軍臨濮,梁軍追之,戰於五柳坡, 周德威敗死。晉王收兵復戰,大敗梁軍。
五年十二月,晉人取濮陽,梁左右先鋒指揮使康延 孝奔唐,唐以延孝為博州刺史。
後唐莊宗同光三年,皇甫暉殺楊仁晸,擁趙在禮為 亂,焚掠貝州,南趨永濟、館陶,所過剽掠。
四年二月癸巳,鄴都將軍趙在禮反於貝州,成德軍 節度使李嗣源討之。三月,李嗣源反,博州守將翟建 自稱刺史。
晉高祖天福二年七月壬申魏州行營都招討使楊 光遠克博州。
四年,河決博平。
六年,河決滑州,東汎濮州,民為水所漂溺。詔所在發 舟救之。
後主重貴開運元年正月,契丹陷貝州,權知州事吳 巒敗死。初,帝即位,與契丹絕盟,以謂貝州水陸之衝, 乃積粟芻數十萬,以王令溫為永清軍節度使。牙將 邵珂素驕狠難制,令溫奪其職。珂閒居無聊,陰使人 入契丹,言貝州可取。令溫以事朝京師,遣巒馳驛代 守貝州。珂因求見,願自效,巒推心信之。契丹南寇,圍 貝州,四面攻急,巒從城上投薪草,焚其衝梯,珂引契 丹入,巒顧城中亂,即投井死。
開運三年秋七月,河決楊劉,西入莘縣,廣四十里,自 朝城北流。
宋太祖乾德元年六月,澶、濮蝗,命以牢祭。
四年六月,河決觀城,壞民廬舍。濮陽縣《麥秀》兩岐至 四岐各五十本。
開寶四年五月,河決匯於鄆、濮,壞民田廬。通判姚恕 不以聞,坐棄市。
五年五月,河大決濮陽,命潁州團練使曹翰往塞之。 八年五月,濮州河決郭龍村。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月,濮州大水,害民田五千七 百四十三頃八年五月,河決濮陽。
端拱元年二月,濮州河清二百里。
五年,貝州驍捷卒劫庫兵為亂,推都虞候趙咸雍為 帥,轉運使王嗣宗率屯兵擊敗之,擒咸雍,磔於市。 淳化二年閏二月,鄄城縣蝗。八月,臨清民國忠妻一 產三男。
三年六月,博州河決,城壞,徙州治於孝武渡西。按「孝 武渡西」即今府治。
至道元年四月,貝州獻白鵪鶉。
真宗咸平三年,濮州盜掠,知州王守信、監軍王昭度、 王禹偁疏聞。
景德元年,契丹統軍撻懶引兵犯貝、魏,寇準請帝幸 澶淵。
仁宗明道元年四月,冠氏等八縣水浸民田。
二年,大饑。
景祐四年,朝城縣嘉穀異畝同穎。
仁宗慶曆七年冬十一月,貝州卒王則據城反,通判 董元亨暨節度判官李浩、清河令齊開、主簿王湙死 之。詔以明鎬為河北安撫使,文彥博為河北宣撫使, 討平之。知州張得一坐降賊伏誅,改貝州為恩州。王 則,涿州人,歲饑,流至恩州,習《五龍滴淚》等經及圖讖 諸書,言彌勒佛當持世。州吏張巒、卜吉主其謀,黨連 德、齊諸州,以慶曆七年冬至叛,囚知州張得一,殺通 判董元亨等,僭號東平郡王,改年「得聖。」兵馬都監田 斌以從卒巷𩰚,不勝而出,城扉闔。州民汪文慶等自 城上射書明鎬帳,約為內應,夜垂緪引官軍,既納數 百人,焚樓櫓。賊覺,率眾拒戰。官軍不敵,與文慶等復 縋下,則以數百人潛出,要結契丹。鎬諜知,伏兵獲之, 遂即南城穿地道,佯攻其北。及文彥博至,穴通城中, 選壯士夜由地道入攻之,賊大潰。捕則餘眾,焚死則 叛,凡六十六日平。
皇祐元年,盜執濮州通判井淵,詔陳希亮擒之。 至和二年,河決大名、館陶,殿中丞李仲昌請自澶州 商胡河穿六塔渠,以回河道,遂以仲昌提舉河渠。歐 陽修三上疏,力諫其不可,後塔河成,復決。
英宗治平元年,曹、濮大水。
《夢溪筆談》:歐陽文忠公奉使河朔,過高唐縣驛舍中, 夜有鬼神自空中過,車馬人畜之聲,一一可辨,土人 謂之「海市。」
神宗熙寧元年六月,河決恩州烏欄堤。
六年,河溢夏津。
九年,武城縣大風,捲官民廬舍入空中,隨死者數百 人。
十年秋七月丙申,河決澶州曹村,北流斷絕,河南徙, 東匯於梁山、張澤濼,分為三派,灌郡縣四十五,濮、鄆 被害尢甚。
宋武城東普光寺僧元暉,嗜酒得疾,困臥,忽仰首長 鳴,頓仆於下。問所苦,曰:「腰脊下尾骨痛不可忍。」視之, 乃驢尾自皮膚茁出,明日長尺許,遍體生毛,首面肖 驢。數日蹄鬣備,哮吼悲鳴。家人議殺之,僧云:「不可,此 天所示戒。」十年方死。
《高唐州志》:宋元豐元年,王闢之調博州高唐令,往別 監察御史黃彝仲,口占一絕,謔之曰:「高唐不是那高 唐,風物由來各異鄉。若向此中望雲雨,只應愁殺楚 襄王。」此雖謔談,亦足以辨輿地之殊也。
哲宗紹聖四年七月,曹、濮諸州水害稼。
徽宗宣和元年六月,河決恩州清河埽。
徽宗宣和六年十二月,河北、山東盜起,命內侍梁方 平討之。
大觀中,芝草生於武水講武亭。按武水即今聊城《沙 鎮集》。
高宗建炎元年,金王善襲恩州,知州陳淬拒戰,其子 仲剛死之。
二年十一月,金人陷濮州,知州楊粹中暨守禦官杜 績死之。
紹興三十一年,金人渝盟,博州王友直起兵,自稱「河 北安撫制置使,遣馮穀入朝奏事。」
孝宗隆興元年十二月夜,白氣見西南方,出危,入昴。 寧宗開禧六年,范縣地裂數尺,長數丈,月餘復合。 寧宗嘉定十一年八月,金嚴實據青崖崓,以恩州暨 魏、博、開、相等來歸,李全遂會張林襲東平。是年十一 月,元木華黎入金濟南府,嚴實復以恩、相等州降之。 理宗寶慶元年五月,李全襲彭義斌於恩州,義斌敗 之。
金章宗明昌中,恩州西五里產嘉禾,一莖三穗。 宣宗興定四年三月,東平元帥府總領提控蒲察山 兒破紅襖賊於聊城。
元世祖至元元年八月,武城縣王家妻崔氏,一產三 男。十月,恩州歷亭縣進嘉禾,一莖九穗。是歲,高唐、濮 州大水。
六年六月,東昌路饑,賑米二萬七千五百九十石。九月,恩州進嘉禾,一莖三穗。十二月,高唐饑。
十五年七月,濮州蝗。
十八年,高唐、夏津、武城等縣《蟊》,害稼。五月辛丑,御河 溢入會通渠,漂東昌民廬舍。
世祖至元十九年,宋大名總管彭義斌攻河北,史天 倪迎戰於河北,敗之。
《元史河渠志》:「會通河起東昌路須城縣安山之西南, 由壽張西北至東昌,又西北至於臨清,以逾於御河。 至元二十六年,壽張縣尹韓仲暉、太史院令史邊源 相繼建言,開河置閘,引汶水達舟於御河,以便公私 漕販。省遣漕副馬之貞與源等按視地勢,商度工用, 於是圖上可開之狀。詔出楮幣一百五十萬緡、米四」 百石、鹽五萬斤,以為傭直,備器用。徵旁郡丁夫三萬, 驛遣斷事官忙速兒、禮部尚書張孔孫、兵部尚書李 處巽等董其役。首事於是年正月己亥,起於須城安 山之西南,止於臨清之御河,其長二百五十餘里,中 建閘三十有一,度高低,分遠邇,以節蓄洩。六月辛亥 成。凡役工二百五十一萬七百四十有八。賜名曰《會 通河》。
二十七年八月,御河決高唐,沒民田。
二十七年,省以馬之貞言,「霖雨岸崩,河道淤淺,宜加 修濬」,奏撥放罷輸運站戶三千,專供其役,仍俾採伐 木石等以充用。是後,歲委都水監官一員,佩分監印, 率令史、奏差、濠寨官往職巡視,且督工易閘以石,而 視所損緩急為後先。至泰定二年,始克畢事。
二十九年三月,恩州屬縣霜殺桑。閏六月,東昌路蝗。 成宗元貞五年夏四月,濮州蟲食桑。
七年五月,《東昌蟲》食麥。
大德四年,館陶產嘉禾,一莖六穗。
九年六月,河決東昌、博平、堂邑二縣。
武宗至大元年五月,東昌蝝生。
三年四月,茌平、高唐等縣蝗。
仁宗延祐七年八月,堂邑縣蝻。
至治三年四月十日,都水分監言:「會通河沛縣東金 溝、沽頭諸處,地形高峻,旱則水淺舟澀。省部已准置 二滾水堰。近延祐二年,沽頭閘上增置隘閘一,以限 巨舟。每經霖雨,則三閘月河、截河土堰盡為衝決。自 秋摘夫刈薪,至冬水落。或來歲春首修治,工夫浩大, 動用工夫千百束,薪十萬之餘,數月方完,勞費萬倍。 又況延祐六年雨多水隘,月河土堰及石閘鴈翅日 被衝嚙,土石相離,深及數丈,其工倍多,至今未完。今 若運金溝、沽頭、井隘閘三處見有石,於沽頭、月河內 修堰閘一所,更將一閘移置金溝閘、月河或沽頭閘、 月河內,水大則大閘俱開,使水得通流;小則閉金溝 大閘上開隘閘,沽頭則閉隘閘而啟正閘。行舟如此, 歲省修治之費,亦可免丁夫冬寒入水之苦,誠為一 勞永逸。」移文工部,令委官與有司同議。於是差濠寨 約會濟寧路官相視。就問金溝閘提領周德興言:「每 歲夏秋霖雨,衝失閘隄,必候水落,役夫採薪修治,不 下兩三月方畢。冬寒水作,苦不勝言。」會驗,監察御史 言:「延祐初元,省臣亦嘗請置隘閘,以限巨舟。臣等議 其言,當請從之。」於是議:「梭板等船,乃御河、江淮可行 之物,宜遣出任其所之。於金溝、沽頭兩閘中置隘閘 二,各闊一丈,以限大船。若欲於通惠、會通河行運者, 止許一百五十料,違者罪之,仍沒其船。其大都、江南 權勢紅頭花船,一體不許往來。准擬折移沽頭隘閘, 置於金溝大閘之南,仍作連環閘,其間空地北作滾 水閘堰,水漲即開大小三閘,水落即鎖閉大閘,止於 隘閘通舟。果有小料船及官用巨物,許申稟上司,權 開大閘,仍添金溝閘板積水,以便行舟。其沽頭截河 土堰依例改修,石堰盡除。」舊有土堰三道。金溝閘月 河內創建滾水石堰,長一百七十尺,高一丈,闊一丈。 沽頭閘月河內,修截河堰,長一百八十尺,高一丈一 尺,底闊二丈,上闊一丈
泰定帝泰定元年,濮州等處淫雨,深丈餘。
泰定四年四月,御史臺臣言:「巡視河道,自通州至真、 揚,會集都水分監及瀕河州縣官民,詢考利病,不出 兩端:一曰壅決,二曰經行。卑職參詳,自古立國引漕, 皆有成式。自世祖屈群策,濟萬民,疏河渠,引清、濟、汶、 泗,立閘節水,以通燕、薊、江、淮,舟楫萬里,振古所無。後 人篤守成規,苟能舉其廢墜而已,實萬世無窮之利 也。蓋水性流變不常,久廢不修,舊規漸壞,雖有智者, 不能善後。以故詳歷考視,酌古準今,參會眾議,輒有 管見。倘蒙采錄,責任水監,謹守勿失,能事畢矣,不窮 利病之源,頻歲差人,具文巡視,徒為煩擾,無益於事。」 都水監元立南北隘閘,各闊九尺,二百料下船梁頭 八尺五寸,可以入閘。愚民嗜利無厭,為隘閘所限,改 造減舷添倉長船至八九十尺,甚至百尺,皆五六百 料,入至閘內,不能回轉,動輒淺閣,阻礙餘舟。蓋緣隘 閘之法,不能限其長短。今卑職至真州,問得船造作 頭稱,「過閘船梁八尺五寸,船該長六丈五尺,計二百料。」由是參詳,宜於隘閘下岸立石則,遇船入閘,必須 驗量長不過則,然後放入,違者罪之。閘內舊有長船, 立限遣出。省下都水監委濠寨官約會濟寧路委官 同歷視議擬,隘閘下約八十步,河北立二石則中間 相離六十五尺,如舟至彼,驗量如式,方許入閘,有長 者罪遣退之。又與東昌路官親詣議擬,於元立隘閘 西約一里,依已定丈尺置石則驗量行舟,有不依原 料者,罪之。
文宗至順元年三月,濮州臨清、館陶縣饑。
二年,冠州有蟲食桑四十餘萬株。
天曆二年,高唐州武城縣桑有蟲,食之如枯株。 天曆三年三月,詔諭中外。都水監言:「世祖費國家財 用,開闢會通河,以通漕運。往來使臣、下番百姓及隨 從使臣、各枝幹脫權勢之人,到閘不候水,則恃勢捶 撻看閘人等,頻頻啟放。又漕運糧船,凡遇水淺,於河 內築土壩積水,以漸行舟,以故壞閘,乞禁治。」事命後, 諸王、駙馬、各枝往來使臣,及幹脫權勢之人、下番使 臣等并運官糧船,如到閘,依舊定例啟閉。若似前不 候水,則恃勢捶拷守閘人等,勒令啟閘,及河內用土 築壩壞閘之人,治其罪。如守閘之人恃有聖旨,合啟 閘時故意遲延,阻滯使臣客旅,欺要錢物,乃不畏常 憲也。仍令監察御史、廉訪司常加體察。
順帝元統五年正月,濮州鄄城、范縣饑。
至正四年四月,黃河溢,平地水二丈,決金堤,曹、濮皆 被災。
九年七月乙卯,大霖雨,水沒高唐州城。
順帝至正十七年,田豐據濟、濮,率眾來寇,命太尉紐 《的該》總諸軍,禦東昌。
十八年,紐的該棄東昌,走還京師。
二十一年秋七月辛亥,察罕帖木兒平東昌。
二十六年,黃河北徙,自曹、濮下及濟寧,皆被害。 順帝至元二十七年四月,都漕運副使馬之貞言:「准 山東東西道宣慰使司牒文,相視兗州閘堰事,先於 至元十二年,蒙丞相伯顏訪問自江淮達大都河道, 之貞乃言宋、金以來,汶泗相通河道,郭都水按視,可 以通漕。於二十年,中書省奏准,委兵部李尚書等開 鑿,擬」修石閘十四。二十一年,省委之貞與尚監察等 同相視,擬修石閘八,石堰二。除已修畢外,有石閘一, 石堰一,堽城石堰一,至今未修。據濟州以南徐、邳沿 河縴道橋梁,二十三年添立邳州水站,移文沿河州 縣修治已完。二十三年,調之貞充漕運副使,委管閘 接放綱船。沿河縴道元無崩損去處,在前「年例,當麻 麥盛時,差官修理縴道督責地主割刈麻麥,并滕州 開決稻堰、泗源磨堰,差人於呂梁、百步等谼及濟州 閘監督江淮綱運船隻,過谼出閘,不令阻滯客旅,苟 取錢物。據新開會通并濟州汶、泗相通河,非自然長 流河道,於兗州立閘堰,約泗水西流;堽城立閘堰,分 汶水入河,南會於濟州。以」六閘撙節水勢,啟閉通放 舟楫,南通淮泗,以入新開會通河,至於通州。近去歲 四月,江淮都漕運使司言:「本司糧運經濟河至東阿 交割,前者濟州運司不時移文瀕河官司,修治縴道, 若有緩急處所,正官取招呈省,路經歷縣達魯花赤 以下,就便斷罪。今濟州漕司革罷,其河道撥屬都漕 運司管領,本司糧運,未到東阿,凡有阻滯,並是本司 遲慢,迤南河道從此無人管領,不時水勢泛溢,堤岸 摧塌,澀滯河道。又濟州閘前,濟州運司正官親臨監 視,其押綱船戶不敢分爭,即目各處官司差人管領, 與綱官船戶各無統攝,爭要水勢,及攙越過閘,互相 毆打,以致損壞船隻,浸沒官糧。擬將東阿河道撥付 江淮都漕運司提調管領,庶幾不誤糧運。」都省准焉。 又准江淮都漕運司副使言,「除委官看管閘堰外,據 汶、泗、堽城二閘一堰,泗河、兗州閘堰,濟州城南閘,乃 會通河上源之喉衿。去歲流水衝壞堽城汶河土堰, 兗州泗河土堰,必須移文兗州、泰安州差夫修閉。又 被漲水衝破梁山一帶堤堰,走洩水勢,通入舊河,以 致新河水小澀糧船乞移文斷事等官轉下東平路 修閉,上流撥屬江淮漕運閘,下流屬之貞管領。若已 後新河水小,直下濟州監閘官并泰安、兗州、東平修 理。據兗州石閘一所,石堰一道,堽城石閘一道,合用 材物已行措置完備,必須修理。雖初經之貞相視會 計,即令不隸管領,乞移文江淮漕司修治。其泰安州 堽城、梁山一帶堤岸濟州閘等處,雖是撥屬江淮漕 司,今後倘若水漲衝壞堤堰,亦乞照會東平、濟寧、泰 安。」如承文字,亦仰奉行。又東阿須城界安山閘,為糧 船不由舊河來往江淮所委監閘官已去,目今無人 看管,必須之貞修理,以此權委人守焉。
《元史王結傳》:「結為順德路總管,改東昌路。境有黃河 故道,而會通堤遏其下流。夏月潦水壞民麥禾,結疏 為斗門以泄之,民獲耕治之利。」
《府志》:「府城錢鎮撫家牛生黃犢六蹄。」
明《建文君》「建文元年三月北平按察司僉事《湯宗》上變敕都督徐凱將兵屯臨清。」
成祖永樂四年,博平縣「麥秀兩岐。」
英宗正統六年,濮州董氏謀逆,伏誅,遷東昌衛一所 備禦之。
英宗正統十三年,河決滎陽,自開封城北經曹、濮、范 入漕河,潰沙灣東堤以達於海。遣工部尚書石璞、侍 郎王永和、都御史王文相繼塞之,弗績。尋命左僉都 御史徐有貞治之。
景帝景泰二年,河決濮州城圮。
七年春三月,河溢,漫流博平、茌平。
憲宗成化元年,清豐縣賊馬鳳等聚眾劫掠東昌,尋 縛之。
憲宗成化七年秋,龍見於博平。
九年三月初四日,《博平》地方晝晦如夜。夏六月,濮州、 博平旱,大饑。是年又大水。
十一年,莘縣災,官民廬舍延燒幾盡。
十五年,丘縣魏山妻,一產三男。
十九年,大饑,冠縣人相食。
二十一年,大饑,莘縣等處人相食。
孝宗弘治五年,大饑。夏五月,濮州地震,范縣地生白 毛,長五寸許。
十年春三月,冠縣大風,墮魚於市。
十五年,濮州朝城等縣地震如雷,出沙,壞官民廬舍, 壓死五十餘人。漳水決魏縣,北注館陶。
武宗正德二年秋,蝻生。
四年夏,「黑眚見。」
武宗正德五年,流賊寇冠縣,屯西門。遊擊許泰、卻允 夾擊,大破之。
六年,霸州盜起,寇掠博平、夏津等處,陷高唐、武城。詔 遣兵部侍郎陸完提督軍務,駐兵臨清討之。
七年六月,濮州清平、博平蝗害稼。
八年四月,夏津縣「大雨雹。」
十二年,冠縣弇山鄉張敏聚黨為盜,知府侯宜正討 平之。
十三年,茌平旱,蝗。
十五年八月,夏津地震。
肅宗嘉靖元年,青州盜起,流劫東昌、臨清,指揮楊浩 死之。千戶楊鸞避賊,詔逮治。十二月,武城縣西城樓 白氣如煙,七日乃止。
二年,大風霾,雨赤沙,自正月至六月不雨,無麥苗。 三年,大饑,道殣相望。
五年七月,府城晝晦,移時乃開。
七年,蝗飛蔽天,害稼。
八年,御河決,漂沒館陶居民田廬。
九年,大水,河決武城縣。
十一年五月,雨雹,大風,拔木發屋。
十二年十月七日夜中,星隕如雨。十二月,平山衛軍 家牛生犢,遍身鱗文。
十五年,旱,螟。
二十三年,恩縣民間訛言有響馬賊拒捕,格傷官軍。 縣選民間成丁者上城守護,丁出磚石灰瓶有差,門 用土實塞,月餘方定。至三十二年亦如之。
二十六年春,博平隕霜,殺麥。
二十八年三月,濮州風霾如晦,夜見火。恩縣學射圃 麥,一莖五穗三本。
三十年,衛河決臨清、館陶,壞民廬稼。十二月,府城西 南隍中墳起,高八九尺,長三十步,池冰盡解。
三十一年,漕河決,平地水數尺,陸地行舟十餘里。茌 平縣琴堂產芝三本。
三十四年五月,甘露降於茌平《趙維新》家。
三十五年夏,龍見於博平。
三十九年三月三日,晡時,有赤氣自西北來,晝暝如 夜。秋,大旱,民轉徙。
四十年,大饑。三月,雨土。四月六日晝晦,赤光南下如 電。高唐文廟焚。
四十一年,大饑。
四十三年,大雨雹,殺禾菽。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