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350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五十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五十一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五十卷目錄

 大同府部藝文二

  恆山           晉程咸

  飲馬長城窟行       唐太宗

  秋祭恆嶽晨望有懷      鄭放

  宿長城           王勃

  受降城           李益

  渡桑乾河          賈島

  飲馬長城窟         宋邕

  初出雲中        元李溥光

  代王城金波泉        前人

  李陵臺           陳孚

  忠州            前人

  登北嶽          趙秉文

  雲中行          薛奇童

  馬邑城         明李夢陽

  倒馬關          何天苗

  過盤陀鎮          于謙

  雲中即事          前人

  望太行          唐順之

  渾源漫興          石玠

  修邊謠           尹耕

 大同府部紀事

 大同府部雜錄

 大同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三百五十卷

大同府部藝文二

编辑

《恆山》
晉·程咸

编辑

奕奕恆山,作鎮冀方。伊趙建國,在嶽之陽。

《飲馬長城窟行》
唐·太宗

编辑

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山陰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捲斾旌。飲馬出長城, 寒沙迷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篴韻金鉦。 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 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壹戎衣,靈臺凱歌入。

《秋祭恆嶽晨望有懷》
鄭放

编辑

二儀均四序,五岳分九州。靈造良難測,神功匪易酬。 恆山北臨代,《秀崿》東跨幽。澒洞鎮河朔,嵯峨冠嵩丘。 禋祀彰舊典,壇廟列平疇。古樹侵雲密,飛泉界道流。 從官叨佐理,銜命奉珍羞。薦玉申誠效,鏘金諒有由。 郊原照初日,林薄委徂秋。塞近風聲厲,川長霧氣收。 他鄉饒感激,歸望切祈求。景福如充願,私門當復謳。

《宿長城》
王勃

编辑

陰雲凝朔氣,隴上正飛雪。四月草不生,北風勁如割。 朝來羽書急,夜宿長城窟。道隘行不前,相呼抱鞍歇。 人寒指欲墜,馬凍蹄皆裂。射鴈旋充飢,斧冰還止渴。 寧辭解圍𩰚,但恐乘波沒。早晚邊堠空,歸來事耕作。

《受降城》
李益

编辑

回落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 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渡桑乾河》
賈島

编辑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 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飲馬長城窟》
宋·邕

编辑

綠楊如水草如煙。舊是邊城飲馬泉。幾處吹笳明月 夜。何時倚劍白雲天。從來凍合關山道,今日分流漢 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鬢,恐驚憔悴入新年。

《初出雲中》
元·李溥光

编辑

吟鞭驢背穩如舟,乍出囂塵眼界幽。宿雨洗開千里 瘴,晴雲轉出一天秋。白鷗黃犢渾相識,綠水青山揖 舊遊。莫訝旅懷還更好,道人心上本無憂。

《代王城金波泉》
前人

编辑

一脈金波喚作泉,孤城小小帶疏煙。從容三讓登車 後,黼黻炎劉四百年。

《李陵臺》
陳孚

编辑

落日悲笳鳴,陰風起千嶂。何處見長安,夜夜倚天望。 臣家羽林中,三世漢飛將。尚想甘泉宮,虎賁擁仙仗。 臣豈負朝廷,忠義夙所尚。漢天青茫茫,萬里隔亭障。 可望不可到,血淚墜汪瀁。空有臺上石,至今亦西向。

《忠州》
前人

编辑

躍馬長城外,方知眼界寬。晴天雷雨急,暑夜雪霜寒。 鐵騎朝呼鶻,金貂曉薦貛。柳營方劍滿,容我一儒冠。

《登北嶽》
趙秉文

编辑

「四大坤儀一,群山大茂尊。」奠方荒冀宅,觀禮配天孫。 西送虞淵暮,東瞻碣石暾。寶符臨代郡,鐵甕扼并門。 控趙襟形壯,包燕氣象渾。九河探禹跡,萬里叫虞魂。 在昔登峰始,前驅羽衛繁。千官駢部曲,萬騎隘山樊。 卜地恆陽曲,移祠太始元。荒碑剜歲月,飛石𥔀乾坤。 帝秩加黃屋,宮居象紫垣。雲楣朽芝瑞,雨砌裂槐根「天業恢宏大,山雲翼衛屯。巫閭歸帝製,長白發金源。 九廟龍盤接,三邦蛇勢吞。雲煙浮近甸,日月遶中原。 款謁天香重,封題御署存。銀鏐諸產富,雷雨萬靈奔。 神聽羞回德,天聰納正言。負時身九死,去國淚雙痕。 日近趨天闕,生還託聖恩。許身從稷契,無術補羲軒。 帝籙長桑洞,仙岩張果村。卜居如可近,重整北山轅。」

《雲中行》
薛奇童

编辑

「雲中小兒吹金管,向晚因風一川滿。塞北雲高心已 悲,城南木落腸堪斷。憶昔魏家都此方,涼風觀前朝 百王。千門曉映山川色,雙闕遙連日月光。舉杯稱壽 永相保,日夕歌鐘徹清曉。將軍汗馬百戰場,天子射 獸五原草。寂寞金輿去不歸,陵上黃塵滿路飛。河邊 不語傷流水,川上含情歎落暉。此時獨憐無所見,日」 暮寒風吹客衣。

《馬邑城》
明·李夢陽

编辑

白起小豎子,謀猷憚諸國。駐軍太行西,裂地大河北。 牧馬茲山陽,築城鑿溝淢。抱河背太山,峻絕失人色。 并吞勢已雄,獨坑事相逼。廉頗真將軍,收精抵聖壁。 秦人心已寒,孰謂趙非敵。間言聾孝成,斗印書生得。 膠柱鼓其絃,相如真有識。矢石既交接,甲械尋棄擲。 可憐無罪民,遭此長平扼。暴秦不足言,衰趙亦可惜。 祇憐一頗身,修此興衰跡。天王簡賢俊,嬴氏奚蠶食。

《倒馬關》
何天苗

编辑

「漢代飛狐道,今朝倒馬關。」危峰臨晉甸,秀色接燕山。 倦翮飛難渡,羸驂去復還。秋高笳吹急,月冷柝聲閒。 路控八盤阨,溪流九折灣。雞鳴紅樹裏,人住白雲間。 牙帳衝煙濕,金戈過雨斑。戍兵勞校閱,樵徑厭躋攀。 烽火通荒徼,塵埃變壯顏。何當歸報命,玉陛簉鵷班。

《過盤陀鎮》
于謙

编辑

「群峰行盡是盤陀,小徑紆迴亂石多。風約閒雲難作 雨,渠分流水不成河。」門開野店群雞唱,花發春山百 鳥歌。一段好懷無處著,令人對景費吟哦。

《雲中即事》
前人

编辑

目擊煙沙草帶霜,天寒歲暮景蒼茫。爐頭熾炭燒黃 鼠,馬上彎弓射白狼。百二連營秦壁壘,五原分鎖漢 封疆。邊城無事風塵淨,坐聽笳聲送夕陽。

《望太行》
唐·順之

编辑

《北望太行山》,嶺岑霄漢間。倚天開疊嶂,畫地作重關。 車向羊腸轉,人從鳥道還。一為寒苦曲,淚下摧心顏。

《渾源漫興》
石玠

编辑

散盡閒雲看好山,較來平地十分寬。半年匹馬三關 外,一夜微霜兩鬢間。大火行空無薄暑,西風吹客有 餘寒。明朝又過《桑乾》道,羞見前村倦鳥還。

《修邊謠》
尹耕

编辑

去年修邊君莫喜,血作邊城牆下水。今年修邊君莫 憂,石作邊城牆上頭。邊牆上頭多凍雀,侵曉霜明星 漸落。人生誰不念妻孥,畏此營門雙畫角。

大同府部紀事

编辑

《戰國策》:趙武靈王破原陽以為騎邑。牛贊進諫曰:「國 有固籍,兵有常經,變籍則亂,失經則弱。今王破原陽 以為騎邑,是變籍而棄經也。且習其兵者輕其敵,使 其用者易其難。今民便其用而王變之,是損君而弱 同也。故利不百者不變俗,功不什者不易器。今王破 卒散兵,以奉騎射,臣恐其攻獲之利,不如所失之費 也。」王曰:「古今異利,遠近易用,陰陽不同道,四時不一 宜。故賢人觀時而不觀於時,制兵而不制於兵。子知 官府之籍,不知器械之利;知甲兵之用,不知陰陽之 宜。故兵不當於用,何兵之不可易?教不便於事,何俗 之不可變?昔者先君襄子與代交地,城境封之,名曰 無窮之門,所以詔後而期遠也。今重甲循兵不可以 踰險,仁義道德不可以來朝。吾聞信不棄功,智不遺 時。今子以官府之籍亂寡人之事,非子所知。」牛贊再 拜稽首曰:「臣敢不聽令乎!」王遂胡服率騎入朝,出於 遺遺之門,踰九限之固,絕五徑之險,至胡中,辟地千 里。

戰國幽繆王五年,代地震,坼數里之內屋壞者大半, 坼東西三百步。

六年,大饑。民譌言曰:「趙為號,秦為哭。」以為不信,視地 之生毛。

《水經注》:趙侯自五原河曲築長城,東至陰山。又于河 西造大城一箱,崩不就,乃改卜陰山河曲而禱焉。晝 見群雀遊于雲中,徘徊經日,見火光在其下。武侯曰: 「此為我乎?」乃即於其處築城,今雲中城是也。

《史記韓王信傳》:信剖符為韓王,王潁川。明年春,上以韓信材武所王,北近鞏洛,南迫宛、葉,東有淮陽,皆天 下勁兵處,迺詔韓王信王太原以北,備禦胡,都晉陽。 信上書曰:「國被邊,匈奴數入,晉陽去塞遠,請治馬邑。」 上許之,信乃徙治馬邑。

漢武帝元光五年春正月,發卒萬人治鴈門阻險。 光武建武九年,拜王霸上谷太守,領屯兵如故,捕擊 胡人,無拘郡界。明年,霸復與吳漢等四將軍六萬人 出高柳,擊賈覽。詔霸與漁陽太守陳訢將兵為諸軍 鋒。匈奴左南將軍將數千騎救覽,霸等連戰于平城 下,破之,追出塞,斬首數百級。霸及諸將還入鴈門,與 驃騎大將軍杜茂會,攻盧芳將尹由於崞繁畤,不剋。 十三年,增邑戶,更封向侯。是時,盧芳與匈奴、烏桓連 兵寇盜尢數,緣邊愁苦。詔霸將弛刑徒六千餘人,與 杜茂治飛狐道,堆石布土,築起亭障,自代至平城三 百餘里。凡與匈奴、烏桓大小數十百戰,頗識邊事,數 上書言宜與匈奴結和親,又陳委輸,可「從溫水漕,以 省陸轉輸之勞。」事皆施行。

晉武帝咸寧二年六月,白龍見新興井中。七月,鴈門、 新興雨雹傷禾。

太康六年六月,鴈門雨雹,新興山崩,水湧出。

惠帝元康五年九月,鴈門、新興、太原、榆次大風,傷禾。 六年十月,馬邑、新興青蟲食禾葉殆盡。

安帝義熙五年三月,恆山崩。

恭帝元熙元年二月,大同地震。三月,獲白雉。十二月, 復獲白雉。

五代宋文帝元嘉二年十月,平城大雪,深數尺。 七年三月,白龍二見平城井中。

八年六月,大水,壞民廬舍數千。

十七年二月,平城黑風壞屋,殺百餘人。

帝昱元徽三年五月,赤風。

順帝昇明元年,平城雌雉二,頭上生冠如角。四月,地 震。九月白烏見。

南齊高帝建元二年九月,平城大風雪,深三尺。 武帝永明三年六月,靈丘、廣昌隕霜殺草。

四年二月,地震。

十年,魏主宏於《平城》侍中省見一鬼,衣黃褶褲,當戶 欲入,叱之而退。

《東昏侯永元》二年二月,恆山祠災。

梁武帝天監二年十一月,恆山崩。十二月,饑。

三年六月,懷仁隕霜。十一月,恆山崩。

大通四年九月,地震。

十年五月,地震,坼水湧出,殺人。

十二年秋,地屢震。

陳文帝天嘉中,朔州府門外有小兒腳跡擁土,狀如 城堆,漸南至并州。時怪而察之,乃妖狐所為。

魏穆皇帝六年,城盛樂以為北都,修故平城以為南 都。帝登平城西山,觀望地勢,乃更南百里,於灅水之 陽黃瓜堆築新平城。晉人謂之「小平城。」使長子六修 鎮之,統領南部。

惠帝四年,帝始臨朝,以「諸部人情未悉款順」,乃築城 於東木狼山,徙都之。

烈皇帝復立,以三年為後元年,城新盛樂城,在故城 東南十里。

昭成帝三年春移都於雲中之盛樂宮。

四年秋九月,築城樂城於故城南八里。

《魏書崔元伯傳》:「顯祖時有崔道固,遣表歸誠,以為南 冀州刺史、清河公。顯祖詔征南大將軍慕容白曜攻 其城,道固面縛請罪,詔恕其死。乃徙青、齊士望共道 固守城者數百家於桑乾,立平齊郡於平城西北北 新城,以道固為太守,賜爵臨淄子,加寧朔將軍,尋徙 治京城西南二百餘里舊陰館之西。」

唐高祖武德二年,雲中雨血三日。

高宗永徽元年四月朔,朔州地震。十一月,定襄地震。 調露元年,鳴鵽群飛入塞,人呼「鳴鵽」為「突厥」雀,南飛 戎馬必至。已而《泥孰匐》反。至春,群飛出塞,多墮靈、武 間死,視之無首,後《泥孰匐》亡。

憲宗元和七年正月,鎮武河溢,毁東受降城。 文宗太和元年六月,渾源州雨雹,傷禾稼。

宣宗大中二年十月,天德軍、鎮武軍地震,壞廬舍,壓 死數千人。

三年十一月辛巳,馬邑地震,有聲如雷,壞民廬舍。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大有年,斗粟十錢。

周太祖廣順二年冬十一月朔,州獲白兔。

宋太宗雍熙四年,靈丘饑。契丹大同節度使耶律抹 只請「增價折粟,以利貧民」,契丹主從之。

「淳化三年七月。桑乾河溢。漂禾壞屋。溺人無數。」遼統 和十年也。

真宗乾興元年正月,雲、應地震,嵬白山裂,有泉湧出。 哲宗元祐七年十月朔,朔州再震。

孝宗淳熙五年,雲州饑。

理宗景定二年七月,隕霜三年五月,隕霜。

四年四月,隕霜,殺禾麥。

五年六月,隕霜。

度宗咸淳元年,蝗。

三年五月,應州大水。

遼太祖神冊元年十一月,攻蔚、新、武、媯、儒五州,斬首 萬四千七百餘級。自代北至河曲,踰陰山,盡有其地。 遂改武州為「歸化州」,媯州為「可汗州」,置西南面招討 司,選有功者領之。其圍蔚州,敵樓無故自壞,眾軍大 噪乘之,不踰時而破。時梁及吳、越二使皆在焉,詔引 環城觀之。

元世祖至元四年五月朔,應州大水。

三十一年八月,大同赤氣蔽天。

二十六年夏,曲沃、大同路大雨雹。

二十八年,懷仁縣河崩,有蛇大小相綰結,約載數車。 成宗大德七年秋,大同路饑。

八年五月,大同路雨雹。

九年四月,大同地震,有聲如雷,壞官民廬舍五千餘 間,壓死二千餘人。懷仁縣地裂二所,湧水盡黑,浮出 松柏朽木。六月,雨雹。

十年二月,大同路大風雨雪,壞民廬舍,人畜多凍死。 武宗至大元年八月,大同路隕霜殺草。

四年七月,大同路「雨雹。」

仁宗皇慶二年八月,大同路雨雹,大饑。

渾源州嘉禾生。

三年五月,雨雹。

泰定帝泰定元年六月,渾源河溢,漂民廬舍。

三年春二月,渾河溢。

明宗天曆二年春,大同路饑。

文宗至順元年夏,大同路旱,七月,隕霜。

二年春,饑。

三年秋,隕霜,殺禾稼。

順帝至正二年春,大同路饑。

十三年,大同路大疫,人死過半。

十五年,大同路大饑。

十八年二月辛丑夜,大同路黑氣蔽四方,有聲如雷。 少頃,東北方火雲交射中天,遍地俱有火,空中聞兵 戈之聲。

十九年八月,蝗。

二十七年五月,隕霜。

明成祖永樂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靈丘馱水村民 李文秀妻宋氏,一乳三男,長曰吉祥,次曰壽山,次曰 福海。奏聞,遣官臨門,賜吉祥米鈔。壽山、福海聽鄰家 乳養,皆月給米五斗,待十二歲乃止,後三子俱入泮。 大同人王振,英宗內監,攬權納賄,斥逐朝臣,以作威 福。正統十四年二月,也先遣使二千餘人進馬,報三 千人。振怒其詐,減去馬價。其使回報,遂失和好,發兵 侵大同。七月,大同兵失利,邊塞城堡多陷沒,聲息甚 急。振不與。朝臣議,挾天子帥師親征,百官伏闕上章, 懇留,不從。是月十七日駕行,太監金英輔郕王居守, 文武大臣皆匆匆隨行,官軍及私屬共五十餘萬人, 出居庸關,過懷來,至宣府。連日非風則雨,人情恟恟, 聲息愈急。邊將井源等敗報踵至。隨駕文臣連上章 留之。振怒,皆令掠陣。未至大同,兵士已無糧,僵屍滿 路。敵已設備,待我深入。至大同,振又欲進兵,北行益 急,迫脅成國公朱勇膝行聽命。戶部尚書王佐竟日 跪伏草中。欽天監彭德清斥振曰:「象緯示警,不可復 前。若有疏虞,陷乘輿於草莽,誰執其咎?」學士曹鼐曰: 「臣子固不足惜,主上係天下安危,豈可輕進。」振怒,詈 之曰:「倘有此,亦天命也。」會日暮,有黑雲如繖罩營,雷 雨大作,滿營人畜驚恐,振惡之。會前軍西寧侯宋瑛、 武進伯朱冕全軍覆沒,鎮大同中官郭敬密言於振, 其勢決不可行,振始有回意。明日班師,大同副總兵 郭登謂「駕宜從紫荊關入,庶保無虞」,振不聽。八月既 望,我師敗績於土木。上北狩,百官死者,英國公張輔、 尚書鄺野、王佐,學士曹鼐、張益而下數百人。十七日, 上《北狩報》至,京師大震。二十二日,百官奏請族誅王 振,而眾官歐殺振黨馬順於朝,復索振親信長隨王、 毛二人,亦歐殺之。郕王令旨,族誅王振家。振家在京 城內外凡數處,重堂邃閣,擬於宸居,器服綺麗,上方 不逮。玉盤徑尺者十面,《珊瑚樹》高六七尺,金銀十餘 庫,臠振姪王山於市,其族屬無少長皆斬。

英宗天順五年朔,民張復初田,產嘉禾,有一本二穗 至四五穗者,可四十餘畝。

孝宗弘治十二年五月朔,州空中有聲如雷,白氣亙 天,火光迸裂,落一大石如車輪於城北馬圈頭村,入 地七尺餘。隨有碎石迸出三五十里外,其色皮黑,內 青氣如硫黃,質甚堅膩。

十四年夏五月,馬邑隕石。縣西有火,自天而墜,其聲 如雷,入地三尺,化為青石。

武宗正德十四年己卯春三月,大同饑十五年,陽和雨雹,大者如杵。

十六年春,大同饑。

世宗嘉靖元年七月,軍糧適乏,給散愆期,軍士張得 祥等遂號召欲為亂。提督侍郎臧鳳捕繫首惡,疏請 置之法,誅其黨五人,次調極邊哨守,眾始安堵。 三年秋七月,鎮兵郭鑑、柳忠、陳浩、胡雄、郭疤子等因 巡撫張文錦用法頗嚴,即夜聚眾舉火,攻都院門,殺 文錦,劫庫出囚,分黨守門間,且求附於邊外,共推廢 總兵山陰朱振為主。九月,命都御史蔡天祐為巡撫, 桂勇為總兵,諭撫之。郭鑑等狡猾煽禍,訛言屠城,殺 知縣王文昌。勇與天祐以計款郭鑑就食所,斬之,因 誅首惡三十餘人。餘黨又復譁,執勇欲刃之,賴天祐 扶病陳諭利害,獲免。有詔詔勇赴京,決議征勦。以戶 部侍郎胡瓚、都督魯綱督薊、遼京營兵數萬討之,駐 陽和。眾復推朱振為主,以抗王師。瓚、綱庸懦畏縮,上 疏為叛兵求貸,請班師回。賊首徐氈、郭雄輩又稍稍 出頭。蔡天祐督親兵密捕四十餘人斬之,出示諭眾, 乃定。廢朱振,以李瑾為總兵。後至十二年,天祐去,劉 源清為總督。此時朱振尚徘徊鎮城,李瑾操行清潔, 而法不貸。振又鼓動前漏誅王福勝等,集眾燒總兵 府。瑾率其弟玥持弓矢豋門射之。至黎明,多所射傷, 矢盡知不免,解胄擲地曰:「我為大將,寧死賊手乎?」遂 自刎。劫庫,出鎧仗,執巡撫潘倣,盡捕誅素殺首惡者。 隨以金帛女妓遺邊外。庫藏已空,遍括富家財物走 邊外促兵,復推朱振為主,勢猖甚。朝議總督劉源清 率總兵卻永討之,駐兵聚落。時邏騎獲振於邊外,求 兵密狀。源清佯言上疏請貸,而召振至幕府計事。振 至,詰之,不服,乃出邏獲者証之,振始悚懼,仰藥死。於 是邊外所求之兵,擁五萬騎至矣。源清出兵聚落,戰 不利,郤永斂兵自守而已,中外大震。會有陝西援兵 至,有「襲虛解圍」之說,邊兵始解去,賊勢孤矣。維時有 管儲郎中詹榮,素出納平允,不為賊忌,密以機宜達 於源清,召遊擊戴廉謀之。廉曰:「必得馬昇方可。昇乃 為叛兵主事者。」榮即召昇圖,因督兵捕殺王福勝等 三十餘人。事定。

七年七月,陽和大水。

十五年秋七月,大同蝗群飛蔽天,食禾殆盡,邊境從 無蝗,見者大駭。

十六年六月,有黑眚見,百日乃止。遠視塊然黑氣,不 可彷彿。近人形若氈席,遇者輒病。尢不利於嬰兒。傳 言「畏馬,居民多以馬逐之。」

二十年春,大同饑。八月,隕霜殺稼。

二十三年六月,雨雹。八月,靈丘大水,廣昌大風拔木。 二十四年,宗人充灼兇橫百端,恐事發罹害,乃勾連 邊外。時翁萬達為總督,詹榮為巡撫,總兵周尚文灼 密議請兵三路,已遣人於渾源、山陰、平遠諸草場,同 日舉火矣。先是,翁總督知大同素反側,時來駐節安 集之。一日暮,抵應州,有書生叩焉。請問曰:「大同宗人 可慮也?」翁佯言曰:「狂妄語耳。」即回鎮城,與巡撫詹榮、 總兵周尚文議計,俱曰:「靜定以計擒,所慮者,北走邊 外爾。」於是廣設羅騎,常賞外與百金。先灼所遣衛奉 等已見察罕兒,令製旗。北兵至城下,揭旗為信。至是, 又遣奉等出口。誑云:總兵遣哨料出口者,尚文所遣 邏騎。周現等訪至鎮河墩,墩軍云有數人出,急追之, 至榆樹灣。奉等尚未行,果得其旗表諸物。乃具奏:「灼 等反形已具,使其謀售,禍且滔天,不啻寘鐇於寧夏、 宸濠之於江西也。」詔械至京,伏誅。是年春正月,大同 地震。

二十六年六月朔,州大風霾,晝晦如夜。

二十七年九月,大同大有年右衛馬祿女年十九,將 適人,化為男子。

二十八年八月,平櫓衛大風,拔木壞屋,傷牛羊。 三十年,蔚州大飢。

三十一年朔,州大飢,貧民餓死者過半。

三十三年,《廣靈歲》大飢。

三十六年五月,廣昌縣大水。

三十八年,山陰「新留村平地湧泉產魚。」

四十年,蔚州蝗,飢。

穆宗隆慶元年秋七月,廣昌大雨雹。

二年朔,州大旱,五穀不登,百姓餓死者甚眾。山陰縣 風霾蔽日,守埤軍所執刀杖頭有火光。

蕭芹,大同人。初與王得道、喬源、丘富、趙全等持《白蓮 教》,每闌出邊外為奸。丘富教部落火食屋居,居之輒 撼有聲,意不敢居。蕭芹等乃自築城池宮殿以處,號 為「版升。」是時馬市甫畢,隨有戎騎犯左衛者,原芹等 搆之也。侍郎史道密跡白蓮教諸妖張攀龍等五十 餘人在中國與芹等相表裏者,執之,並執芹、源等妻 子。俺荅頗利中國市物,以芹等不靖,漸惡之道。會有 旨,命遍歷延、寧經理市事,遂以其事上聞,請百方搆 取妖賊,無使留北,以為後患。咸寧仇鸞言當為《重賞 格》,縳獻芹等者予百金。因遣廝養時義往謁。俺荅,啗以利,諷令執芹等為信。俺答以為然,遂擒芹及王得 道等三十餘人,械至大同塞下納降。而趙全、丘富等 先逃匿不獲。八月,乃詔「以逆賊蕭芹等三十餘人俱 磔於市,傳首九邊示眾。」

趙全雲川衛,餘卒以罪迯,與其鄉人李自馨、趙龍、呂 志祖、周元等同投俺答,教割板升地居之。久之,亡命 多依全等,部落日眾,俺答信任之,藉圖大舉,聲東擊 西,譎詐百出,邊塞多故,皆其謀也。隆慶、石州之變,為 禍尤慘。又定計令據雲中、上谷,北塞鴈門,東搤居庸, 俺答不用。庚午,俺答孫把漢那吉挾其妻蘭入邊,總 督王崇古留之。邊吏皆曰:「此孤豎,無足重輕,宜勿留。」 崇古曰:「此奇貨可居。」俺答急欲孫入,因以為市,諭以 執送叛人趙全等還,我乃優遣以慰其䑛犢之愛,而 制其命。其弗急,則我因而撫納,如漢質子法,使招其 故部居近塞。俺答老且死,而別部落勢不能獨有其 眾,然後以居耆谷蠡秩置塞外。其與別部落搆,則兩 利而俱存之;弗搆,則以師助之。外以博興滅扶危之 名,而內收其力。廷臣譁然,以為不可留。新鄭柄國,蒲 坂佐之,卒如崇古議。而俺答婦恐我戕其孫,日夜沸 脣。俺答亦悔,且念乃以款求,而擁十萬眾壓境。崇古 因諭以存卹恩,而要其縛叛示信。俺答婦感且悔曰: 「漢乃肯全吾孫,吾且嚙臂盟,世服屬無貳,奚有於叛 人?」遂訂盟通貢市馬。遣哈臺吉五奴柱收全等來獻, 周元仰藥自殺。全等至京,磔於西市,梟示九邊。 神宗萬曆二年,山陰大雨七日夜,平地水深丈餘,稼 沒歲饑。七月,馬邑、大同雨四十日,壞城垣樓鋪、官民 廬舍千餘間。

三年七月,馬邑水災。

四年秋,廣昌大水。朔州嘉禾生。

八年,太原、太谷、忻州、岢嵐、平定、大同、遼州、靈丘大疫。 九年四月,朔州大疫。蔚州、廣靈地震有聲,城垣倒壞。 十年二月,大同地震,壞官民廬舍。秋,蔚州蝗。

十一年三月,馬邑、廣靈地震,壺河竭。

十三年正月,廣昌雨雹,地震。二月,大同風霾,傷人畜; 廣靈春夏不雨。秋,蔚州大水,城樓《鴟吻》中青氣沖天。 十六年六月,太谷、山陰、朔州、壺關隕霜雨雹,大如雞 子,傷禾稼人畜。

十八年春,蔚州大風拔木,城市火。

十九年冬十月,廣昌天鼓鳴。

二十六年四月,馬邑大風,麥無苗。六月,大水。七月,山 陰大風拔木。九月九日,大同神機庫自崩,其聲如雷, 煙霧蔽空,磚石飛擊數十里外,傷人畜甚眾。

二十七年,山陰霪雨,壞官民廬舍。七月,馬邑大有年。 二十八年,旱,解州、蒲縣、大同、靈丘大饑。蔚州暖泉池 生翰藻,形如車輪,葉如翠羽,文波相映,亭亭五尺有 奇。是歲,春、秋二榜俱盛。

二十九年,朔州大荒,餓死載道。

三十年,「《廣昌》大有年。」

三十一年冬十二月,有星隕於城東。

三十三年五月,禹邑「大雨,震電,十五、十七、十九,凡三 日,壞民屋,禾苗皆沒於水。」

三十五年秋,蔚州、馬邑、廣昌霪雨,凡四十日,大水,禾 頭生耳,壞民舍無筭。十二月,馬邑地震有聲。

三十八年春,馬邑大饑,蔚州、廣靈大疫,廣昌不雨,大 饑。知縣劉克勤煮粥賑飢,全活甚眾。

三十九年,廣昌大水,漂壞民廬、城垣。

四十四年春正月,廣昌天鼓鳴。

四十六年九月,蔚州、廣靈、廣昌大風,晝晦。

熹宗天啟二年十一月,蔚州、廣靈天鼓鳴,隕星。時有 妖變。

六年,大同府「六月初五日午時,地震,從西北起,東南 而去,其聲如雷,搖塌城樓城牆二十八處。渾源州從 西起,城撼山搖,聲如巨雷。王家莊堡天飛雲氣一塊, 明如星色,從乾地起,聲如巨雷之狀,連震二十餘頃。 本堡男婦群集,涕泣之聲遍野,軍民廬舍十頹八九, 壓死無筭,積屍匝地,穢氣薰天。《靈丘》亦然。」廣昌同日 四鼓地震搖倒城牆。有大小妖魔日夜為祟。本縣齋 沐設醮。旬日漸息。

崇禎元年,蔚州、廣靈、廣昌夏旱,連年大饑,道殣相望。 四年夏四月,廣昌旱。五月霪雨,大風時作。

七年,「靈丘怪獸見太白山下,如貔貅狀,遍身無毛,而 色赤,一角,時飲溏河,旋即入山,邑人見之不能名。未 幾城陷,殺戮殆盡,前獸杳然。」

八年,渾源恆山夜起,飆風拔木,幾滿山窟。

十年,朔州牛疫,死者大半。

十二年春,蔚州、廣靈、廣昌大風,晝晦。四月,大雪。 十三年,馬邑大饑。朔州七月隕霜。

十四年,朔州瘟疫大作,米價騰貴,每斗銀一兩三錢。 十五年,蔚州城河竭。

十六年,渾源大疫,甚有死滅門者
考證

大同府部雜錄

编辑

《水經注》:滱水自靈丘縣南流入峽,謂之隘門。設隘於 峽,以譏禁行旅。歷南山,高峰隱天,深溪埒谷,其水沿 澗西轉,逕御射臺南。臺在北阜上,臺南有御射石碑。 南則秀鄣分霄,層崖刺天,積石之峻,壁立直上。車駕 沿革,每出所遊藝焉。

濕。水東北流,左會桑乾水,縣西北上平,洪源七輪,謂 之桑乾泉,即溹涫水者也。耆老云,「其水潛承太原汾 陽縣北燕京山之大池。」池在山原之上,世謂之天池, 方里餘。其水澄渟鏡淨而不流,若安定朝那之湫淵 也。清水流潭,皎然沖照,池中嘗無片草。及其風籜有 淪,輒有小鳥翠色,投淵銜出,若會稽之私鳥也。其水 陽旱不竭,陰霖不濫,無能測其淵深也。古老相傳言, 嘗有人乘車於池側,忽遇大風飄之於水,有人獲其 輪於桑乾泉,故知二水潛流通注矣。池東隔阜,又有 一石池,方可五六十步,清深鏡潔,不異大池。《桑乾》水 自源東南流,右會馬邑川水,俗謂之「磨川」,蓋狄語言 譌,馬、磨聲相近故爾。 逌旃、璅言大同,婦人好飾面脂,多美而艷,夫婦同行, 人不知夫有是婦也。宣府教場東西幾十里,南北二 十里,蔚州城磨磚所砌。朔州近山易採木,市房簷廊, 而今頗傾頹。語云:「大同婆娘,蔚州城牆,宣府教場,朔 州營房。」亦不誣也。

大同府部外編

编辑

《神農本草》曰:常山有草,名神護,置之門上,每夜叱人。 《列仙傳》:「常山道士昌容,自稱殷女,食蓬虆根,往來山 下二千餘年,顏色如二十許人。」

《五岳圖》云:「恆山上有方泉,神草十九種,服之可以度 世。」

任榮,大同縣人。家世業醫,至榮,更精於診劑,好神仙 術。明弘治元年,年六十,忽無疾而卒。踰年,鄉人陳守 至陳州,見榮在市上施藥,大驚,把其臂曰:「公固無恙 耶?」榮笑曰:「然,固未死也。」嘉靖壬辰,大同令黃某者,其 妻之父張於伏牛山中遇一道人曰:「我大同任榮也, 公今去視令壻黃公,當於某日與小孫會,幸傳道之。」 張,果與某人會。其孫述之言盡符。萬曆二年,大同有 張省祭抵湖廣艾御史家。艾之家人經武當山下,見 草菴中一道人,清姿逸秀,端坐如兀,曰:「為我告張省 祭到大同,說與任榮家子孫云:待我宮殿完日當回 看。」言畢,忽不見。凡三露其蹤跡云。

連步雲,陽和人,木工也。有所事於村畽,得異人授之 符咒,旱即人祈之禱雨。耳著銅環,袖中胡桃搖動,應 聲起霹靂,沾足乃止。後隆慶末年,大澇兩月,官府令 之祈晴,雲曰:「祈晴再不能祈雨矣。」令家家門首用白 紙糊一鍋蓋,懸之,上書青天白日,遂晴。有病者乞符, 亦往往得愈。萬曆時,老人俱能詳其事云。

「韓守陽」:相傳以陽和杏園村人,形容麤俚亂言,類顛 魔者,每到酒家必乞飲,人喜與之,即快利少吝,弗飲 也。與太師莊劉氏相狎習,有賭而落魄者,乞憐於守 陽,陽令竊家中酒壺,一夕化之成銀。值大雪,夜臥雪 中,而齁聲如雷,達於遠近,人皆異之,後不知所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