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374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三百七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三百七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三百七十四卷目錄

 開封府部彙考五

  開封府公署考

  開封府學校考

職方典第三百七十四卷

開封府部彙考五 编辑

開封府公署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巡撫都察院 舊在府治都司東,明末河水沒,駐節杞縣。

皇清康熙元年,巡撫張自德創,復今署,在府治西南。

撫標左營遊擊署 :在西門內城隍廟街,康熙十四年建。

撫標左營守備司 :在遊擊府街。康熙十四年建。

撫標右營遊擊署 :在封丘北街,康熙十三年建。

撫標右營守備司 在丁家角南。康熙八年,建巡按御史察院 舊在府治布政司東,移置新府署東。今官裁,署廢。

清軍御史察院 「舊在布政司東,今廢。」

承宣布政使司 舊在按察司東。明末河水沒,駐節杞縣。

皇清康熙二年,左布政使司徐化成改建今署。

經歷司 、理問所 、照磨所 、司獄司 、巨盈庫 舊俱在本司內,今移署。

「織染局 」 在鐘樓南。

右布政使司 :在左布政使司東北。康熙二年,建。今官裁,廢為公館。

驛鹽、糧儲分守開歸河道 在北門內。

「分守河北道 舊在懷慶府,移駐衛輝府,今裁《督糧道 》」 ,今裁《併守道》。

提刑按察使司 舊在布政司西,明末,河水沒。

皇清康熙七年,按察使李士楨修復舊址,建今署。

經歷司 、照磨所 、司獄司 ,俱在本司內,今移署。

分巡大梁道 :舊駐節禹州,今裁。

《清軍道 》「今裁。」

提學道 舊在按察司西南。明末河水沒,移駐河北輝縣,後移鄢陵。

皇清康熙元年,提學道張九徵捐俸改建府治東南。

管河道 舊在按察司內,明末沒於水,今移在府治前街,舊理刑廳署。

屯田兼驛傳道 ,今裁歸併「守道。」

南汝道 ,駐節《信陽州》。

直季廳公館 :在縣治東北。康熙三十年建。八府廳官四季輪流在汴聽理詞訟。

河南都指揮使司 舊在布政司東,今廢。經歷司 、斷事所 、司獄司 ,俱在本司內。城守營都司 ,在西門大街。康熙元年,都司任之炳建。

城守營守備司 :在貢院西。康熙十年,守備黃永圖建。

知府署 明洪武元年建,在城內鐘樓西南隅。明末河水渰沒,移署封丘縣,又移延津縣。

皇清順治七年,知府丁時陞創建。今治在布政司前。

大門儀門內,正堂三間,額曰「臨汝。」 堂東常益庫,堂左右吏胥諸房,科後為熙載堂,東為書房,西為府宅。

軍捕同知署 舊在府治內。明末,河水渰沒。

皇清康熙元年,軍廳韓齊範修建布政司東,今移署。

周家口

南河同知署 舊在府治內,明河水淹沒,遷移柳園。

皇清順治十四年,河廳趙汝斌建今署在布政司北。

北河同知署 在河北陳橋鎮。

督糧通判署 舊在府治內,明末水沒,今移新府治東。

經歷司 、照磨所 、司獄司 ,俱在府治內,明河水沒。

稅課司 軍儲倉 俱在府治東南,今改為「常平倉。」 《豬市口》

大梁馬驛 在府治東北。今移新府前。

陰陽學 在府治東

醫學 在府治東

祥符縣署 原在府治東,明洪武元年建,成化、萬曆間重修。明末水沒。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聶琰修復今治。

縣丞署 :在縣治東。康熙二十二年,縣丞陳亨通建。

典史衙 :順治十八年,典史周宗堯建。

時和逓運所 在縣治東。陰陽學 、醫學 舊在縣治西,今廢。

常平倉 :在宋門內。康熙十六年,知府張漢傑建。二十九年,奉。

旨積貯、為天下本計等事、令州縣衛所官員、設法勸

輸積穀於常平倉。新設五倉:一在朱僊鎮岳王廟;一在陳橋泰山廟;一在萬龍岡觀音寺;一在曹家寨關王廟;一在婁堤集玉皇廟。

錢局 在宋門內,康熙八年,巡撫張自德建。急逓鋪 二十九所。演武場 原在南薰門外吹臺西北,明末水沒。

皇清改置城內西北隅。康熙十二年,巡撫佟鳳彩移。

建城東北二里。三十年,巡撫閻興邦復改建城西北隅,「大梁書院右。」

養濟院 舊有二,俱在大梁門外,明末沒於水。義塚 一在東門外,一在南門外,一在西門外,一在北門外,俱萬曆二十七年,知府葉秉敬置。

皇清康熙三十年,知府蘇佳嗣捐俸置民地四十畝。

為《義阡》,在北門外大路東。康熙三十三年,知府管竭忠捐俸置民地三十五畝,在西門外各州縣。

陳留縣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三年建,今移民舍。

縣丞署 在縣堂左

典史衙 在縣堂右

察院 在縣治東,今廢。

莘城馬驛 在縣治南。今裁。

陰陽學 在縣署前

醫學 在縣治西

常平倉 在南街

新建倉 急逓鋪 六所演武場 在南門外,今廢。

惠民局 在城隍廟

養濟院 在縣治北

義塚 五一在縣城西二里,一在東關外,一在縣城東南十里,一在縣西三里,一在縣東五里。杞縣署 在城內西北。洪武三年建。嘉靖、萬曆間,相繼重修。康熙三十一年,知縣徐開錫修。縣丞署 在縣堂東。

典史衙 在縣堂西

察院 在縣治西南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俱在縣治東。

公館 在「布政分司後。」

雍丘馬驛 在縣治東北。

稅課局 在縣治東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預備倉 在縣治西

永豐倉 在北門內

義倉 二一在小河,一在葛岡。

新建倉 急逓鋪 八所演武場 在縣城南。

惠民藥局 在縣治東

養濟院 在縣治東北

義塚 在邑厲壇東北

皇清順治九年,新立七處知縣王永茂置。在郭者三:

在各鎮集者四

通許縣署 :在城內東街。明洪武三年建,崇禎九年修。

皇清康熙元年,知縣劉樾賁重修。

縣丞署 典史衙 在縣堂西。

察院 在縣治東

分司 在奎樓西

公館 在儒學西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北。

預備倉 在縣治東

常平倉 在興文街

永積倉 久廢

新建倉 急逓鋪 八所演武場 在縣東關外。

皇清知縣劉樾賁因舊址修。

養濟院 在縣東關北首路西。

義塚 二,一在邑厲壇東,一在馬頭北。

太康縣署 在城內西南,明洪武三年建。典史衙 在縣堂西。

察院 在縣治東

布政司 按察司 在縣治東,今俱燬。

公館 在縣治北,今燬。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南。

預備倉 在縣治東,今燬。

新建倉 急逓鋪 十六所演武場 舊在縣東北隅,今移置西北。

養濟院 在縣西郭

義塚 在縣西郭

尉氏縣署 在城內西北。明洪武二年建。嘉靖、萬曆間增修。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衛紹芳重修。

縣丞署 在縣堂東

典史衙 在縣堂西

察院 在縣治東

分司 在縣治西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衛紹芳因舊址修建。

公館 在縣治東南,今廢。

尉氏馬驛 在縣治東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南。

預備倉 舊在縣治東北,今廢。

新建倉 急逓鋪 五所演武場 在縣治西門外。

養濟院 在城隍廟西

義塚 縣四門俱有

洧川縣署 :在城內正東,明洪武三年建。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魚飛漢重修。

典史衙 在縣堂東

察院 在城隍廟東

分司 公館 俱燬

洧川馬驛 在縣治東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常平倉 在縣治西南

新建倉 :在縣治北。康熙三十一年,知縣張世綬創建。

急逓鋪 四所演武場 在縣城東北。

養濟院 在縣治西

義塚

鄢陵縣署 在城內西北,明洪武二年建。崇禎末兵燬。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呂大圖重建。康熙二十七年,知

縣許承澎修葺

縣丞署 在縣治東

主簿署 在縣治西

典史衙 在縣治東南

察院 在縣治東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今燬。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南,今燬。

公館 在縣治西,今燬。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

預備倉 在縣治西

常平倉 順治十四年,知縣經起鵬創立。新建倉 在城內。康熙二十九年,知縣許承澎新修。

急逓鋪 三所演武場 、養濟院 在天寧寺路南。

義塚

扶溝縣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三年建,後增葺。

皇清康熙六年,知縣高錫爵申請重修。

典史衙 在縣堂西

都察院 ,在東街舊布政分司,後改。

察院 在都察院西,舊按察分司,後改。

公館 在縣治東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預備倉 在縣堂東

急逓鋪 四所新建常平倉 。演武場 在縣南門外。

養濟院 在城隍廟後

義塚

中牟縣署 :在城內正東。明洪武元年建,萬曆二十三年重修。

縣丞署 在縣堂東北

典史衙 在縣堂西

察院 、布政司 、按察司 俱在縣治東,今燬。圃田馬驛 在縣治東。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

預備倉 在縣治東,今燬。

新建倉 在北門內倉街。

急逓鋪 七所演武場 在縣西關外。

養濟院 在「預備倉」 後。

義倉 在縣西關外

陽武縣署 在城內正東。「明洪武三年建。正統、景泰、弘治、嘉靖、萬曆年修。」

縣丞署 在縣堂東

主簿署 在二門內

典史衙 在縣堂西

布政司 在縣治東,知縣安如泰重修。

按察司 在布政司西,知縣姜光印重修公館 在縣治東北,久廢。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南。

常平倉 在縣治西南

新建倉 急逓鋪 十二所演武場 在縣治西門外。

養濟院 在縣治西北隅。

義塚 二一在縣西三里,一在縣北一里。原武縣署 在城內西街,明洪武三年建,隆慶元年、萬曆九年修。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甯弘舒重修。

主簿署 在縣堂東

典史衙 在縣堂西

察院 :在縣東街。康熙二十八年,知縣詹槐芬重修。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公館 俱在東街,今廢。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前。

社倉 舊制七處,今存。其一在縣西王村鎮。「義倉 」 ,新建縣東樓村店鎮。

急逓鋪 演武場 在縣西門外。養濟院 在縣南門內。

義塚 在城西南

封丘縣署 在縣城內正中。明洪武元年建。弘治八年、隆慶六年,嘉靖五年、萬曆二年、三十三年,相繼重修。

皇清順治九年,河決悉毀。十四年,知縣余縉復建。

縣丞署 在縣堂西

主簿署 在縣堂東

典史衙 在縣堂東南

察院 在縣治東

布政司

按察司 俱在縣治西南。河決衝廢。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

預備倉 在縣西南隅

新建倉 、急逓鋪 八所,演武場 河水衝廢。

惠民局 在縣治西

養濟院 在北門內

義塚 在縣城北門外

延津縣署 :在城內西北。明洪武三年,建典史衙 ,今圮。

察院 新修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公館 俱圮。

廩延馬驛 在縣治東關,後廢。康熙七年,署知縣事張成功重建。

逓運所 在縣治西,後改建北關,今圮。香臺巡檢司 在縣北沙門鎮,今廢。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預備倉 在縣治北街

社倉 在縣治北街,今圮。

新建倉 、急逓鋪 演武場 在北門外。養濟院 在北門路西。

義塚 三一在城東,一在城南,一在城北。蘭陽縣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元年建。縣丞署 在縣堂東。

主簿署 在縣堂西

典史衙 在縣堂東

布政司行署 在北街迤東,今燬。

按察司行署 在北街迤東,今燬。

公館 南河分府署 在預備倉西,今廢。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

預備倉 在觀音寺後

新建倉 、急逓鋪 三所演武場 在西門外。

養濟院 舊在預備倉西,今在馬王廟東。義塚 四:一在西關外,一在二里寨,一在邑厲壇西,一在縣北。

儀封縣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三年建,弘治、正德年增修。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縣崔維雅重修。

縣丞署 新設

主簿署 在縣堂東

典史衙 在縣堂西

察院 在中街

布政司 在察院右

按察司 管河道署 在「小宋《堌陽集》。」

公館 在縣治北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西

預備倉 在縣署內西南隅。

新建常平倉 急逓鋪 四所演武場 在縣東門外。

養濟院 在縣東門外

義塚 在縣北門外

新鄭縣署 在縣城內正中。明洪武元年建,正統、天順、弘治間修。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楊奇烈,康熙九年知縣李永庚。

康熙二十四年,知縣閔圻甲重修。

典史衙 在縣堂東

察院 在縣署東

公館 在縣署後

永新馬驛 在縣署西

郭店馬驛 在縣北四十里。

逓運所 在縣後,今裁。陰陽學 在縣治東北。

醫學 在縣治東

預備倉 萬曆三十八年知縣夏敬承建,久廢。新建倉 在北門內,係院道府積穀所。

常平倉 在縣署內

義社倉 在察院東

「急逓」 鋪 八所,郵亭五處 在官路旁。

演武場 在縣城北門外。

惠民局 在察院東,久廢。

養濟院 在縣治西北隅。

義塚 四縣北二,縣西二。康熙二十九年,知縣朱廷獻立。

陳州署 在城內東北。明洪武元年建,成化八年重修。

州判署 在州治右

吏目衙 「在州治左。」

察院 在州治西

公館 在州治西南

陰陽學 、醫學 俱在州治西。

預備倉 三今廢

新建常平倉 二一在州西《柳林集》,一在州東《魯台集》。

急逓鋪 十四所,演武場 在州城北。

惠民局 在州治前,今廢。

養濟院 一在州城北,一在大北關。

義塚 州四鄉俱有

西華縣署 在城內西北。明洪武三年建。成化七年、萬曆二十七年重修。

典史衙 在縣治內

憲署 公館 俱仍舊址。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西

常杜巡檢司 在縣西南五十里。

預備倉 廒房七所,每所五間。

新建倉 在縣大門東。康熙二十八年,建。急逓鋪 十三所。演武場 在縣南門外。

養濟院 在城隍廟東

義塚 二一在小黃河北岸,一在東門外商水縣署 在城內東北。明洪武四年建,成化年間修,兵燬後就儒學改建。

皇清康熙三年知縣。高瑆馬淑昌康熙三十一年知。

縣李興高重修

典史衙 在舊治東

察院 在東門內

布政司行署 在察院左。

常平倉 在縣城東北隅。

新建倉 、急逓鋪 四所演武場 、養濟院 在城隍廟西。

義塚 縣城東南,東北及北郭外俱有。

項城縣署 在城內正東,永樂十四年建,萬曆二十三年修。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鄭羽「侯」;康熙十六年,知縣周

起龍重修

典史衙 在儀門東

察院 :在縣治東。康熙二十九年,知縣顧芳宗重建。

布政分司 在縣治東

公館 在布政分司西,今圮。

南頓巡檢司 在縣東五十里,今圮。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常平倉 「在縣東街。」

新建倉 在縣署東,知縣顧芳宗奉行,創建急逓鋪 七所。演武場 在縣西關外。

養濟院 :在縣治東街。

義塚 一在南關外,一在北關外,一在南頓鎮。沈丘縣署 在城內西北。明弘治十一年建,正德八年修。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王繼祖重修。

典史衙 在縣治西

察院 在縣治東

公館 在縣北槐坊店

界首巡檢司 在縣東五十里。今裁。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未設

常平倉 在縣署西

新建倉 急逓鋪 六所演武場 在縣西門外。

惠民局 在縣治西

養濟院 在縣西關

義塚 在縣西門外

許州署 :在城內正北,明洪武初建。

皇清順治四年知州韓得文修。康熙四年知州胡良

弼。康熙二十四年,知州徐重禮「重修。」

州判署 在州治西

吏目衙 在州治西

東察院 在州治東

南察院 「在州治南。」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俱在州治西,今廢。許州馬驛 在州治西南。

陰陽學 ,「在州治東。」

醫學 在州治西

常平倉 在州治西

預備倉 在州城北關西。

新建倉 急逓鋪 十五所演武場 在州城南關外。

小教場 在州治東

養濟院 義塚四處 俱在州城西關外。臨潁縣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三年建。正統九年、萬曆十二年修。

皇清順治二年知縣蕭世祚,康熙元年知縣李馥先。

重修

典史衙 在縣治東南

察院 在縣治西北

布政分司 在縣治西南。

按察分司 在縣治南

公館 在縣治南

臨潁馬驛 在縣治西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南。

預備倉 在城東門內

常平倉 在賈文靖公祠。

新建倉 急逓鋪 六所演武場 在縣城北關。

惠民局 在縣治西

養濟院 在縣西門內

義塚 四郭外俱有

襄城縣署 :在城內正東,明洪武初建。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王襄申請重修。

典史衙 在縣堂東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公館 俱在縣治左,今圮。

新城馬驛 、襄城逓運所 ,俱在縣治北。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北。

預備倉 在縣治西北隅。

新建倉 急逓鋪 十一所演武場 在縣城北門外。

養濟院 在縣治東

義塚 城南北各一區

郾城縣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初建立。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荊其惇修。康熙四年,知縣梅

《聯甲》康熙二十七年,知縣蔡珠「重修。」

典史衙 在縣堂東

布政司 在縣治東

公館 在縣治南。今改建「馬王廟。」

郾城馬驛 在縣治西北,今廢。

陰陽學 在縣治西

醫學 在縣治東

常平倉 在縣治西,即「舊預備倉」 基。

社倉 在縣東歸村鎮

義倉 在縣西新店鎮

急逓鋪 五所演武場 在縣東關外。

「惠民局 」 止存廢址。

養濟院 在縣治西

義塚 縣東西各一區

長葛縣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元年建,成化十五年修。

皇清順治七年,署縣事詹世烈,十三年知縣徐昇康。

熙五年知縣吳泰,二十四年知縣李元讓,二十六年知縣何鼎重修。

典史衙 在縣堂東南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在縣治東,俱廢。知縣何鼎於舊址新建察院。

公館 在縣治西,今燬。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西

常平倉 在縣堂西

預備倉 在縣治西北

新建倉 急逓鋪 四所演武場 在縣西北。

惠民局 在縣治南

養濟院 在城隍廟西

廣濟院 在東門外

義塚 縣四關外,共五處。

禹州署 :在城內東北,明洪武元年建。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州胡承祖重修。

州判署 在州堂西

吏目衙 在州堂西

察院 在州治南

分巡大梁道 舊在西北隅,後移明宗太和王舊宅,缺裁,館廢。

稅課司 在州治西。失考。

清潁馬驛 在州治東北隅。

逓運所 ,在州治東北隅。陰陽學 ,在州治西。

醫學 在州治東

常平倉 在州治東南隅。

義倉 、社倉 俱在州治東。

新建倉 急逓鋪 十九所,演武場 在州北關外。

養濟院 在州治東北隅。

義塚 州東西關外俱有。

密縣署 在城內正北。明洪武三年,知縣馮萬金建。崇禎八年,知縣苗之廷修。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崔養重移置「按察分司」,五年知

縣李芝蘭,十三年,知縣李鵬鳴,康熙二十四年,知縣衷鯤化重修。

典史衙 在縣堂東

察院 在縣治西,今廢。

布政分可 在縣治東,今改「察院。」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南。今改縣署。

陰陽學 在縣治東

醫學 在縣治西

預備倉 在縣治西

常平倉 新建,十二楹。

急逓鋪 六所演武場 在西郭外。

養濟院 在縣治南

義塚

鄭州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初建。

皇清順治十五年,知州劉永清修。

州判署 吏目衙 俱在州治東。

察院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俱在州治東,今廢。

管城馬驛 在州治西。今裁廢。

逓運所 在州城南,今廢。陰陽學 、醫學 ,在州治東。

常平倉 在舊州治東,即「預備倉」 改。

《新建倉 》即「常平倉。」

急逓郵鋪 十三所演武場 養濟院 在州治東。

義塚

滎陽縣署 在城內正北。明洪武二年,知縣鍾泰建,萬曆二十年修。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倪斌。康熙十六年知縣顧天挺。

重修

縣丞署 在縣堂西

典史衙 在縣堂東

察院 在縣治西

布政司 、按察司 俱在縣治東。

皇華亭 在縣治西,今廢。

公館 在察院西,今廢。

索亭馬驛 在縣治西

陰陽學 在縣治西

醫學 在五桂街

預備倉 在察院西北

官倉 在縣南門內

新建倉 、急逓鋪 演武場 在縣治東三里。惠民局 在縣五桂街。

養濟院 在縣治西街

義塚

滎澤縣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元年建。舊治「水圮」 ,後移建今署。

皇清順治二年,知縣韓重輝修。康熙二十三年,知縣

王澍二十八年,知縣王琬「重修。」

縣丞署 新復

主簿署 在縣治東

典史衙 在縣治西

察院 今移《人龍書院》。

皇華亭 今廢

公館 在縣治東

廣武馬驛 在縣治西

逓運所 在縣治北,今廢。王祿店驛 在縣北。越河有驛逓。設守備司。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常平倉 在縣治西

新建倉 、急逓鋪 演武場 養濟院 義塚河陰縣署 在城內東北,明洪武元年建。

皇清順治八年知縣孟世勳、康熙二十年知縣《岑鶴》。

重修

典史衙 在縣堂東

布政分司 、按察分司 俱在縣治東,今廢。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東。

義社倉 ,知縣岑鶴修。

新建倉 急逓鋪 演武場 在縣北門外。養濟院 在縣治西北。

義塚

氾水縣署 在城內正中,明洪武十一年建。縣丞署 在縣堂東。

典史衙 在縣堂西

察院 在縣城內北街

布政分司 在縣治北

按察分司 在縣治西

公館 在南門外,今廢。

陰陽學 醫學 :在縣治西北。

預備倉 在縣治東

新建倉 、急逓鋪 五所演武場 在虎牢關。

養濟院 在南門內

義塚 在東郭外

新添倉廒附

康熙三十三年,巡撫顧汧、藩司李國亮建本府。

重修倉屋二十八間

祥符縣,「添造倉屋二十間。」

各州縣

杞縣、「添造倉屋二十間。」

通許縣,「添造倉屋八間。」

太康縣、「添造倉屋五間。」

洧川縣、「添造倉屋十五間。」

鄢陵縣、「添造倉屋三十間。」

扶溝縣、「添造倉屋二十九間。」

中牟縣、「添造倉屋十五間。」

陽武縣、「添造倉屋三間。」

原武縣、「添造倉屋十間。」

封丘縣、「添造倉屋十間。」

延津縣、「添造倉屋十間。」

蘭陽縣、「添造倉屋十五間。」

儀封縣、「添造倉屋九間。」

新鄭縣「添造倉屋七間。」

陳州,「添造倉屋二十七間。」

項城縣,「添造倉屋六間。」

沈丘縣、「添造倉屋十二間。」

許州,「添造倉屋二十間。」

襄城縣、「添造倉屋二十四間。」

郾城縣、「添造倉屋二十二間。」

長葛縣、「添造倉屋十二間。」

禹州,添造倉屋二十一間。

密縣、「添造倉屋二十間。」

鄭州,添造倉屋二十間。

滎澤縣、「添造倉屋五間。」

滎陽縣、「添造倉屋十二間。」

河陰縣、「添造倉屋十一間。」

氾水縣,添造倉屋二十間。

開封府學校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開封府儒學 「舊在府治東南隅,本宋國子監故址。元改建為汴梁路學。明洪武三年,改為開封儒學。」 三十三年夏,圮於水。永樂五年,徙於麗景門西北。天順五年,知府舒曈修葺。成化十六年,知府張岫增修。明末,河水沒。

皇清順治九年,知府朱之瑤卜基城之東北,建左廟。

右。學廟中:大成殿七楹,東西廡各七楹,戟門三楹,櫺星門三楹。外為泮池,左右建「聖域」 、「賢關」 二坊。名宦、鄉賢二祠在戟門外,東西各三楹。啟聖祠三楹,在文廟後。廟西為儒學大門、儀門各三楹。明倫堂五楹,「千秋道脈」 坊一座,後建尊經閣,東西旁房各九楹。儒學教授宅一處,在文廟東。前堂三楹,後堂三楹。康熙十一年,巡撫郎廷相;二十三年,巡撫王日藻重修。

祥符縣儒學 原在舊縣治西北。明洪武五年,知縣胡聶創建,後沒於水。永樂四年,知縣王春重建。天順六年,布政章繪、按察使宋欽、副使王齊、弘治二年,知縣段鑑,相繼修葺。至崇禎壬午,復沒於水。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孫如林改建新縣治東《南康》。

熙二十四年,提學道蔣伊捐俸於文廟西建「明倫堂」 東西齋房。三十二年,提學道張潤民捐俸修牆垣牌坊。

各州縣

陳留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始建未祥。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顧執中增建。十三年,知縣王鏞以地湫隘,徙建街北。天順、弘治、正德間,知縣鄭暲、張達、傅桂。嘉靖三十三年,知縣朱文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七年,守道辛炳翰。八年,知縣楊士烜重建。

康熙二十二年,知縣王永烈重修。

杞縣儒學 在縣治西。始建未祥。明洪武三年,知縣章俊重建。嘉靖八年知縣段績,十一年知縣王應,二十三年知縣蔡時雍,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六年,知縣吳守寀重建講堂。康熙十四

年知縣涂山崑,二十六年知縣徐開錫,二十九年知縣李繼烈重修。

通許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宋咸平間建。洪武三年,縣丞范世英重建。永樂初,知縣李本中、嘉靖二十一年,知縣陳正修葺。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賈待旌,康熙二十五年知縣惲。

驌重修

太康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始建於漢,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王辰重建。成化間,知縣王珣增修。嘉靖二十五年,署縣事通判路逵重修。

皇清順治五年,知縣田六善重修。

尉氏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天曆初,縣令張榮祖建,後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縣丞林清重建。十五年,知縣黎季樞修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間,知縣劉紹、劉鉞、趙琚、曾嘉誥相繼增修。

皇清順治四年知縣衛紹芳,十五年知縣高桂、《康熙》

二十二年,知縣王夢翼重修。

洧川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金正大間建。明洪武三年,知縣俞廷芳重建。弘治間,知縣杜馴修葺。嘉靖二十六年,知縣陳秉忠、崇禎二年知縣沈惟耀重修。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王秉彝,十年知縣魚《飛漢》。康熙

十二年知縣王大作,三十年知縣張世綬重修。鄢陵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宣武將軍焦成建,後為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江玉重建。永樂間,訓導王賢,正統、成化、弘治、嘉靖間,知縣焦炫、陳理、王時中、馮霄、張解、趙孔昭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孫丕承、康熙十三年知縣羅珍。

二十七年,知縣許承澎重修。

扶溝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延祐三年,縣尹趙瓊建,尋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知縣張遵道重建。景泰、天順間,知縣陳紀、康昭「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楊在陞,十二年知縣王佐「訓導。」

張一麟,十三年,知縣蔣其昌重建。康熙二十年,知縣周士皇重修。

中牟縣儒學 在縣治東。始建未詳。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張永泰「重建。天順、成化間,知縣董敏、戴玉相繼修葺。」 崇禎七年,知縣李為珩增修。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李《敷治》,康熙十四年知縣韓

藎光二十三年,知縣馬章玉重修。

陽武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始建無考。元至正末兵燬。明洪武二十三年,知縣朱謙重建,後圮於水。正統、成化、弘治間,知縣馮祥、陳永宗、王佐嗣、董景源、張茂相繼修葺。嘉靖二十六年,知縣蔡朴增修。

皇清順治九年知縣姜光引,康熙二十四年知縣劉

邦彥二十八年,知縣安如泰「重修。」

原武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元間建,後為兵壞。明洪武四年,縣丞江忠重建。成化、弘治、正德間,知縣謝寧、張愷、王經「相繼修葺。」 嘉靖三十二年,知縣黃元吉、崇禎十一年,知縣褚應于重修。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蕭鑑十年,知縣蔣爾琇,十四年。

知縣甯《弘舒》,康熙八年知縣鄧奇,十九年知縣詹槐芬,二十四年知縣張金式重修。

封丘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唐武德間建。明洪武五年,縣丞張宗海復建。成化間,知縣計璚、嘉靖三十三年知縣文大才、萬曆九年知縣郝國章相繼重修。

皇清順治九年,河決衝毀,十五年知縣余縉重建。十

八年,知縣屠粹忠。康熙十三年,知縣王賜魁重修。

延津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元泰定四年建,後燬于兵。明洪武三年,縣丞甯通徙建今所。永樂間,教諭黃永誠等增修。弘治、嘉靖間,知縣梁文盛、黃鏜相繼修葺。萬曆四十年,本縣序班李崇文增修。

皇清順治三年,大梁道李呈祥。六年,知縣馬永元康。

熙十年知縣呂天會,二十五年知縣陳德遠重修。

蘭陽縣儒學 在縣治東。明洪武三年,知縣胡忠創建。成化、弘治間,知縣李傑、王政、縣丞高璉、高義相繼修葺。嘉靖十八年,知縣劉嵒重修。

皇清順治年間,知縣張仁聲、康熙十四年知縣袁捷。

二十二年,知縣賈光先重修。

儀封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南,始建未詳。明洪武二十二年,知縣于敬祖徙建今所。天順、成化、弘治間,知縣馮綸、胡澄、張鳳騫、張法。嘉靖二十八年,知縣葛之奇、萬曆四十三年,知縣劉廷宣相繼增葺。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安國珍重修。

新鄭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始建無考。宋紹定初,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縣丞俞吉重建。十八年,知縣辛時敏修。成化十八年,知縣黃肅增修。明末燬盡。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楊奇烈,十二年知縣張光岳,《十》

四年,知縣馮嗣京、署教諭李一榴先後重建。康熙十一年,知縣李永庚,二十六年知縣閔圻申,二十八年,知縣朱廷獻重修。

陳州儒學 在州治東南。宋熙寧八年,知州陳相創建。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州徐恭獻重建。永樂、景泰、成化、弘治間,知州曹鐸、唐銓、萬宣、戴昕、倪誥、白思義。嘉靖二年,知州葉淳「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五年,雎陳巡道于鵬舉、知州王弘仁重

商水縣儒學 在縣治東。宋大觀二年建。元季燬於兵燹。明洪武四年,縣丞孫元仁重建。成化六年,知縣羅楫修葺。

皇清順治六年知縣吳《道觀》、康熙二十一年知縣黃

天錫二十六年,知縣邵瑗「重修。」

西華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元大德中,主簿楊恭建,後為兵燬。明洪武三年,主簿李興旺重建。永樂、景泰、成化間,知縣胡文郁、王在明、羅睿。嘉靖三十二年,署縣學正向光啟「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七年,知縣武超凡重修。

項城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南,始建未詳。明洪武三年,知縣張敬祖重修。三十一年,圮于水,知縣彭仲恭徙建今所。正統間,知縣張顯、劉課相繼修葺。天順三年,知縣王輔增修。崇禎十四年修葺。

皇清順治十七年,知縣黃陛。康熙二十年知縣鈕秀。

三十年,知縣顧芳宗重修。

沈丘縣儒學 在縣治西南。明洪武十一年置縣,始建。嘉靖七年,知縣李宗元增修。

皇清康熙二年,知縣趙之璿重修

許州儒學 在州治東南。始建未詳。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判官孫敏重建。天順六年,知州崔獻修葺。成化二十二年,知州邵寶重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州汪潛重修。

臨潁縣儒學 在縣治東南。始建未詳。元末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王復重建。正統間,知縣曹忠修葺。嘉靖二十二年,知縣孫鎬重修。

皇清順治十二年知縣尹國賓、康熙四年知縣《甘文》。

英,十五年知縣陳士奇,二十三年知縣梁潢,二十八年知縣董匡祚「重修。」

襄城縣儒學 在縣治西北。唐貞觀二年建。金、元屢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縣丞張敬重建。正統、景泰間,知縣羅復、劉靖相繼修葺。萬曆十三年,知縣王承統、十七年,知縣陳震增修。

郾城縣儒學 在縣治東。始建未詳。明洪武三年重建。天順、成化間,知縣李春、《臧鼒》、嘉靖二年知縣喬遷、十年,楊伯謙,相繼修葺。崇禎甲戊,知縣李振聲重修。

皇清順治十三年,知縣荊其惇,十六年,知縣傅鴻鱗。

教諭張鵬翼,康熙二十八年知縣蔡珠重修。長葛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元泰定十五年建,後燬於兵。明洪武三年,主簿李允重建。永樂、正統、景泰、成化間,知縣楊海、黎騂、任勵、縣丞陳璟、教諭陳緣,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劉遇春「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縣徐昇、康熙十二年,知縣《米漢》。

雯。二十五年,知縣何鼎重修。

禹州儒學 「舊在州治東北。金貞元間,太守顏守信建,後因兵燬。元至元間,州尹王顯祖徙建州治西南,尋復為兵燹所廢。明洪武三年重建。永樂正統間,學正朱鉦、知州劉英、徐明善,弘治七年知州董傑,天啟元年知州莫天麟,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六年,巡道沈荃知州孟希舜十八年知。

州史延桂,康熙二十八年知州劉國儒重修。密縣儒學 在縣治東。元至正間,主簿馬元良建,後因兵燬。明洪武三年知縣馮萬金「重建。成化間知縣溫厚,正德間知縣李朝陽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三年,知縣崔養重,六年,知縣李芝蘭增修。

康熙二十年,知縣張博、二十五年,知縣衷鯤化重修。

鄭州儒學 在州治東。漢「永平間建。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知州張奮重建。正統、天順、成化、正德間,知州林厚、余靖、洪寬、劉仲和。嘉靖十一年,知州稍《騰漢》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六年,知州王聯登,十五年知州劉永清重。

滎陽縣儒學 在縣治東北。金承安間建。明洪武「三年,知縣鍾泰重建。永樂正統間知縣沈復、陳渠、王凱、張通,景泰三年知縣米賓,成化五年知縣沈通,嘉靖間知縣高世儒,萬曆四十二年知縣石廷舉,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四年知縣。孟登雲康熙二十八年知縣。

高明峻重修

滎澤縣儒學 舊在縣治東,隋大業三年始建。元季兵燬,明成化十五年,知縣戴紀徙建今所,後圮於水。知縣曹銘重建。崇禎二年,知縣龐傑增修。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知縣王畹重修。二十九年,巡撫

閻興邦捐俸重建「名宦」 、「鄉賢」 二祠。

河陰縣儒學 在縣治南。元至正間圮於水。明洪武三年,知縣劉茂重建。弘治九年知縣楊源、正德七年知縣蔡春、嘉靖九年知縣楊應辰,相繼修葺。

皇清順治十年知縣范為憲增修,康熙二十四年知。

縣申奇彩重修

氾水縣儒學 在縣治西。元至大間,以水患徙建於縣治東,尋燬於兵。明洪武三年,知縣楊鏞重建。後水患平,知縣王復乃復徙建於故址。景「泰、天順、成化間,知縣劉恭、馬徵、張海、王銘相繼修葺。」 萬曆十八年,知縣陳光宇重修。

貢院 在省城西北隅,明天順壬午徙建於此,即舊布政司「巨盈庫」 地。明末河水沒,移河北輝縣「百泉書院。」

皇清順治十六年,巡按李粹然會同巡撫賈漢復題:

改故周王府為貢院,守梁《道王》來,用知府錢綸、知縣劉朝宗董其役。

大梁書院 舊在省城南薰門內蔡河北,名「麗澤書院」 ,明提學副使劉昌建。成化己亥,因改建巡撫治所,都御史李衍徙建麗景門外二里許繁臺之東。天啟二年,巡撫馮嘉會、巡按丘兆麟

分守道王瑊重修。明末河水沒。

皇清康熙十二年,巡撫佟鳳彩改建於城內西北隅。

大門儀門內為正堂,左右齋舍百餘間,後有書樓、書舍,延師課士於其中,一時稱盛舉。嗣因年久傾圮,至二十八年,巡撫閻興邦捐修,奉祀先聖先賢於三堂,每年二月八月上戊日致祭。《遊梁》書院 舊在城內西南隅,本宋孟子祠,明萬曆間,御史方大美改稱「書院」 ,明末圮於水。

皇清順治乙未,提學僉事張天植、知府朱之瑤改建。

開封府學明倫堂後。康熙二十八年,巡撫閻興邦創建於貢院東。大門五楹,二門三楹,正殿五楹,祀亞聖孟子,以樂正子配享,東西廡各五楹,以公孫丑、萬章屋廬子、公都子、陳臻充虞,及漢太常趙岐、宋龍圖閣學士孫奭、司空孔道輔、明刑部尚書錢唐從祀。每年二月、八月上丁日致祭,儀同文廟,設義學於其中。又以本祠奉祀缺員,移文衍聖公孟翰博,擇選嫡派孟尚義、尚禮給劄任事。三十三年,巡撫顧汧、藩司李國亮、臬司胡介祉、守道祖文明、學道陳義暉、河道周銓元、知府管竭忠,捐俸買造齋舍,共三十餘間,延師聚徒,具束脩、供飲膳,絃誦極盛焉。又准孟尚義呈,仍舊設斗級二名,以備灑掃,免其差徭。復蒙

御書「昌明仁義」四字。

特遣禮部員外郎禪齊布、內閣中書牛楞格齎交巡。

撫顧汧,恭製扁額,懸之正殿。

遊梁祠義學 在提學道署前。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提學副使蔣伊捐俸創建「遊梁。」

祠中為正殿三楹,顏曰「闢利堂」 ,祀亞聖孟子;左、右配殿各三楹,祀周、程、張、朱及豫省理學名臣。二十八年,巡撫閻興邦改為名「撫祠。」 三十三年,巡撫顧汧暨藩、臬道、府創建東西齋舍,延師訓蒙於其中。

二程書院 府城東南二里許繁臺南。舊為「大梁書院」 ,祀明道、伊川二程子。明末,河水沒。

皇清康熙二十六年,驛鹽分守道副使張思明重建。

改今名。正殿祀二程夫子。東廡從祀:門人張繹、謝良佐、游酢、楊時、劉絢、李籲、呂希哲、范祖禹、侯師聖、朱光庭、尹焞、張天祺、呂大防、陳經邦、陳經正、呂祖謙、周行己、謝天申、王蘋、李先之、邢恕、潘子文、許景衡、王巖叟、周伯溫、暢大隱。西廡從祀:門人邵伯溫、呂大臨、鮑若雨、劉安世、唐棣、李參、劉安節、謝湜、周孚先、劉立之、胡「安國、馬伸、劉安止、邵溥、馮理、楊迪、晁以道、朱發、胡宿、郭雍、鮮于侁、郭立之、薛季宣、孟厚、戴述,並飭復春秋兩祀。」 「咸平書院 」 在通許縣內,明天啟四年,知縣安良澤重修,今廢。

洧陽書院 在洧川縣內。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縣周師望創建。

弘仁書院 在鄢陵城內。明萬曆壬子,知縣張舜典建,今廢。

明道書院 在扶溝縣內。明嘉靖丙午,知縣陳輅建。

廣學書院 在中牟縣內。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縣韓藎光建。

蓮堂書院 在延津縣學東北隅。

知德書院 一名「思魯書院」 ,在陳州城南一里絕糧祠後。明嘉靖七年巡按御史譚纘建。潔己書院 在陳州城南古牆,崇禎六年雎陳道張鵬翀創建。

求誠書院 在沈丘縣南門外。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知縣郭金璧建。

「西湖書院 」 在許州城西北。

紫雲書院 在襄城西紫雲山,明邑人尚書李敏建。成化十八年敕賜今額。

「汝南書院 」 在襄城北。

「㶏陽書院 」 《在郾城縣》內。

皇清康熙二十一年,知縣蔡珠創建。

嘉惠書院 在長葛縣學宮西。

皇清康熙十二年,知縣米漢雯創建。

儒林書院 「在禹州城南二十里。元州人楊可道建,後廢。明嘉靖七年,知州劉魁復建於州東北隅。」 今其址猶存。

白沙書院 在禹州西,明嘉靖間知州劉魁建。甘棠書院 在禹州東關。

皇清康熙二十九年,知州劉國儒重修。

興學書院 在密縣東關。康熙十五年,知縣夏應元建。

檜陽書院 :在密縣西。康熙二十三年,知縣衷鯤化建。

中天書院 在鄭州內。明崇禎間,知州魯世任。

人龍書院 在滎澤縣內。明崇禎二年,知縣龐傑建。康熙二十九年,知縣王畹重建。

傳經書院 :在滎陽縣城內。康熙二十六年,知縣高明峻創建。

興文書院 :在河陰縣城內。康熙二十七年,知縣申奇彩創建。

成皋書院 :在氾水縣西關。康熙十二年,知縣鄭國瑞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