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566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六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五百六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六十六卷目錄

 鞏昌府部紀事

 鞏昌府部雜錄

 鞏昌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五百六十六卷

鞏昌府部紀事 编辑

《通志》:「周厲王三十六年,西戎反。」

宣王元年,命秦莊公伐西戎,克之,封西陲大夫。莊公, 秦仲之子。先是犬戎殺秦仲,至是復讎克之。復仲後 及其大駱、犬丘地,封大夫。

襄王二十八年八月,秦穆公西伐,得戎人田余,闢地 千里,遂霸西戎。戎皆踰小隴西徙,遂有邽西地,開天 水郡。至武公勤王有功。周東遷,盡予陝西地,始與會 盟。

莊王二年丙戌,興龍峽渭水赤三日,凡八里。

十四年冬十月,秦武公伐邽戎。冀戎傾其巢,置冀城、 貆道二砦,後改為縣,即今伏羌、寧遠。

秦始皇二十七年巡隴西北地過回中登雞頭山而 還使長子扶蘇監蒙恬軍扶蘇好強諫始皇欲遠之 故留監恬軍。

始皇三十三年命將軍蒙恬伐休屠,卻七百里,收河 南地,築長城,起臨洮,經渭州,俱鞏之北地。

《漢書高祖本紀》:二年:「冬十一月,漢王還歸,都櫟陽,使 諸將略地,拔隴西,繕治河上塞故秦苑園囿池,令民 得田之。」

《通志》:「文帝十五年丙子,黃龍見於成紀。」

武帝六年,帝西巡,踰隴,至崆峒山,臨沮厲河而還。行 在猝至,從官不得食,守者自殺,丞尉而下死者數十 人,隴人大駭。

宣帝神爵元年春三月,先零羌楊玉叛,遣將軍趙充 國擊之。七月,降上《屯田十二奏》,論功封營平侯。 五年,先零羌叛,天水、隴西復反,校尉溫序死之。 成帝鴻嘉三年癸卯,冀南山石鼓自鳴,聲隆隆如雷, 野雞皆鳴。

光武帝建武十年冬十月,來歙等攻破落門,隗純降, 王元奔蜀,隴右悉平。

十一年夏,用來歙奏拜馬援為隴西郡太守。

十二年九月,參狼諸羌寇武都,隴西太守馬援擊卻 之,降者萬餘人,隴道肅清。援職總大體,馭眾寬紓,賓 客故人,日滿其門,隴右安之。

章帝元和三年秋九月,燒當羌號吾寇隴西,督烽掾 李璋禦之,生得號吾。先是號吾與迷吾約同反,《號吾》 先至,迷吾失勢遁,璋得號吾。將謁郡,號吾曰:「獨殺我, 無損於羌。誠得生歸,必有以報。」隴西太守張紓放之, 羌遂服帖。

章和元年夏六月,護羌校尉傅育誘間諸羌,為迷唐 所殺,張紓伐之,獲迷吾,唐遂據大小榆谷以叛。 安帝永初元年六月,諸羌復叛,斷隴道。十二月,詔將 軍鄧騭征羌,屯漢陽。

二年春正月,騭擊鍾羌,大敗之。

元初二年春,南安石門羌酋《號多》等掠漢中,斷隴道。 校尉侯霸與戰,敗之。冬,虞詡攻羌眾於赤亭,大破之。 詡兵少,增竈示強,羌畏而遁,斬獲甚多。 獻帝建安十八年春二月,漢丞相亮伐魏,攻祁山、天 水、南安、安定皆應。秋八月,馬超攻隴上諸郡縣,取之, 獨冀城固守不下。

冀城陷,超殺刺史韋康及令陳嘉。康待救不至,窮蹙, 開門迎超,超殺之。涼州參軍楊阜與趙昂、姜敘謀禦 超,誘超出城,殺其妻子。昂約城中掾安定梁寬、南安 趙衢為內應。衢計誘超出城,殺其家,復閉城固守。超 進退失據,遂襲歷城,殺姜敘母楊氏。楊阜救歷城,超 敗奔張魯。封阜關內侯。敘討超之功,侯者十一人。 後主建興六年春丞相亮伐魏戰於街亭敗績貶右 將軍。

七年伐魏,拔武都復拜丞相。

十二年,丞相亮伐魏,圍祁山,以木牛流馬運糧,進軍 洮水。魏司馬懿率師邽城相拒,彌月久雨,亮引還。 延熙十年秋七月,姜維復帥眾出祁山後,從董亭趨 南安,與魏將鄧艾戰於段谷,維敗績。初,維與鎮西將 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期不至,故敗死者甚眾,士卒 星散,蜀人由是怨維。

炎興元年,魏征西將軍鄧艾襲漢,姜維敗還劎閣。艾 進至陰平,遂入蜀。艾先期,雍州刺史諸葛緒自祁山 趨武都,絕維歸路,天水太守王頎、隴西太守牽鴻夾 攻,維遂敗。

晉惠帝永熙元年庚戌,襄武復見大人,身長三丈餘
考證
白幘黃衫,大呼「今當太平。」

永康六年冬十二月,略陽氐人楊茂搜據仇池。初,略 陽清水氐楊駒始居仇池,至其孫千萬附魏,封為百 頃王。千萬孫飛龍浸強盛,徙居略陽,自號輔國將軍、 右賢王,以其甥令狐茂搜為子,冒姓楊。好賢接士,關 中士人避難者多依之。

懷帝永嘉四年秋七月,陽臨渭氐酋蒲洪驍勇,群氐 畏之。漢拜平遠將軍,不受,自稱秦州刺史、略陽公。 枹罕令嚴更。妓產一龍、一蛇、一鵝。

五年,晉南陽王模表其世子保鎮上邽,秦州刺史裴 苞拒之。模使都尉陳安攻苞,苞奔安定,保遂據秦州。 六年,南安赤亭羌酋姚弋仲東徙扶風,自稱扶風公, 隨者萬數,遂為後秦。

元帝永昌元年春三月,張茂使將軍韓璞取隴西、南 安之地,置《秦州》。南安王保既死,陳安不能守,故取之。 成帝咸和元年冬十月,涼州牧張駿徙隴西、南安民 二千餘家於姑臧。

四年秋八月,趙南陽王蔭帥眾數萬,自上邽趣長安, 隴東戎夏皆應。

孝武帝寧康元年冬十一月,秦以王統為南秦州刺 史,鎮仇池,下辨故道皆隸之。未幾,又移治武都。是月, 秦苻登稱帝於南安,徙秦州三萬戶於長安。先是,徙 隴西三萬戶,又徙秦州三萬戶,欲都長安也。

四年冬十二月,楊難敵號「右賢王」,屯下辨;楊堅頭號 「左賢王」,屯河池。其年,茂搜卒,二子分王其地。

大元十八年,後秦隴西公碩德伐西秦,入南安硤。秦 王乾歸整師隴西以禦之。南安硤,在隴西東四十里, 即沙灣。

「安帝隆安元年丁酉,武都郡前水中有白龍昇天。」 《晉書。姚泓載紀》:「仇池公楊盛攻陷祁山,執建節王總, 遂逼秦州。泓遣後將軍姚平救之,盛引退。姚嵩與平 追盛,及於竹嶺。姚讚率隴西太守姚秦都、略陽太守 王煥以禁兵赴之。讚至清水,嵩為盛所敗,嵩及秦都、 王煥皆戰死。讚至秦州,退還仇池。先是,天水冀縣石 鼓」鳴,聲聞數百里,野雉皆雊。秦州地震者三十二,殷 殷有聲者八,山崩舍壞,咸以為不祥。及嵩將出,群僚 固諫止之。嵩曰:「若有不祥,此乃命也,安所逃乎!」遂及 於難。識者以為秦州泓之故鄉,將滅之徵也。

《府志》:「南宋文帝元嘉九年秋七月,流民許穆之變姓 名司馬飛龍,逐陰平太守,據其地,歸楊難當。」

《南齊書氐楊氐傳》,「氐楊氐興、苻氐同出略陽,漢世居 仇池地號百頃,建安中有百頃氐王是也。晉世有楊 茂搜,後轉強盛,事見《前史》。仇池四方壁立,自然有樓 櫓卻敵狀,高並數丈,有二十二道,可攀緣而升,東西 二門,盤道可七里,上有岡阜泉源。氐於上平地立宮 室果園倉庫,無貴賤皆為板屋土牆,所治處名洛谷。」 《通志》:「北魏高祖太和十七年冬十一月,秦州民王廣 起兵,執刺史劉藻,秦、雍七州皆響震。」

正光二年,秦州氐反,詔河間王琛為行臺以討之。 孝昌三年,天水民呂伯度據顯親以拒折莫念生,尋 歸秦,以為大都督。

永熙三年夏秦州刺史宇文泰引兵上隴討侯莫陳 悅悅退保上邽。

《魏書楊播傳》:「播弟椿為太僕卿。秦州羌呂苟兒、涇州 屠各陳瞻等聚眾反,詔椿為別將,隸安西將軍元麗 討之。賊入隴,守蹊自固,或謀伏兵山徑,斷其出入,待 糧盡而攻之。或云斬除山木,縱火焚之,然後進討。椿 曰:『並非計也。此本規盜,非有經略。自王師一至,無戰 不摧。所以深竄者,正避死耳。今宜勒三軍,勿更侵掠, 賊必謂我見險不前,心輕我軍,然後掩其不備,可一 舉而平矣』。」乃緩師不進,賊果出掠,乃以軍中驢馬餌 之,不加討逐。如是多日,陰簡精卒,銜枚夜襲,斬瞻傳 首。

《通志》:「陳後主至德元年夏四月,吐谷渾寇隋臨洮、疊 二州,文州總管梁元擊走之。」

隋文帝開皇十九年秋八月黨項寇會州詔發隴西 兵討降之。

恭帝義寧元年夏四月,隴右盜起,金城校尉薛舉起 兵隴西,自稱「西秦霸王。」盜四起,金城刺史郝瑗募兵 數千,付舉討之。舉因劫瑗發兵,囚郡縣官,發倉賑饑 民。招撫群盜至十三萬人,盡有隴、秦之地。薛舉自稱 秦帝,將兵攻天水,克之,遂自金城徙都之。

《隋書豆盧勣傳》:「勣為渭州刺史,甚有惠政,德澤流行, 大致祥瑞。鳥鼠山俗呼為高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 山絕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 泉湧出。有白鳥翔至廳前,乳子而去。又白狼見於襄 武,民為之謠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民夷,神鳥 來翔。百姓因號其泉為玉漿泉』。」

《通志》:「唐元宗開元二年八月,吐蕃寇隴西,詔隴右道 發諸團兵萬人集會州,朔方兵萬人集臨洮禦之。 肅宗至德元載秋八月,帝入蜀,避兵經河池斜谷,避祿山之亂也。法駕不嚴,從官或徒步,多相失,商賈共 途上聞雨淋鈴為製曲,道路咨嗟。」

代宗廣德元年冬十月,吐蕃入寇,大震關西,陷岷、秦、 成、渭等州,盡取河隍隴右之地。唐自武德以來,開拓 邊境,直建西域,皆置州縣,以都督總管統之,軍城障 戍,萬里相望。祿山之亂,精銳入衛,留兵單弱,羌戎橫 騖,各郡邑相繼淪沒。

《唐書馬燧傳》:「燧為隴州刺史,西山直吐蕃,其上有通 道,虜常所出入者。燧聚石種樹障之,設二門為譙櫓, 八日而畢,虜不能暴。」

《元載傳》:「初,四鎮北度行營節度使,寄治涇州。大曆八 年,吐蕃寇邠寧,議者謂三輔以西無襟帶之固,而涇 州散地不足守。載嘗在西州,具知河西隴右要領,乃 言於帝曰:國家西境極於潘原,吐蕃防戍乃在摧沙 堡,而原州界其間草薦水甘,舊壘存焉。比吐蕃毀夷 垣墉,棄不居其右,則監牧故地,巨塹長壕,重複深固。 原州雖早霜不可蓺,而平涼在其東,獨耕一縣,可以 足食。請徙京西軍戍原州,乘間築作,二旬可訖,貯粟 一歲。戎人夏牧青海上,羽書比至,則我功集矣。」徙子 儀大軍在涇,以為根本,分兵守石門、木峽。隴山之關, 北抵於河,皆連山峻險,寇不可越。稍置鳴沙縣、安豐 軍為之羽翼,北帶靈武五城,為之形勢,然後舉隴右 之地以至安西,是謂斷西戎脛,朝廷高枕矣。因圖上 地形,使吏間入原州度水泉,計徒庸車乘畚鍤之器 悉具。而田神功沮短其議,乃曰:「興師料敵,老將所難。 陛下信一書生言,舉固從之,誤矣。」帝由是疑不決。 《通志》:興元元年八月,以李晟為隴右節度使,進爵西 平王。晟以鄉里辭,不允。

建中四年,隴右節度使張鎰與吐蕃尚結贊盟於清 水,文曰:「今國家所守界,涇州西至彈箏峽西口,隴川 西至清水縣;鳳州西至同谷縣東,為漢界。番國守備 在蘭、渭、隴、會、秦、冀,東至成州,南抵劍南西界大渡水 之東。」於是隴右盡失。

貞元三年,尚結贊遣使求和。贊戍監夏州糧運不繼, 聞李晟、馬燧、渾瑊等兵至,大懼,故有此請。撤清水戍 歸侵地,盟於原州。

宣宗大中元年,鳳翔節度使崔珙破吐蕃,克清水,遂 敗秦州。清水先隸秦州,以本州未復,權隸鳳翔。至是 仍舊。

穆宗長慶元年辛丑,隴上有黑獸,似猴而腰尾皆長, 性猛迅,專捕食蕃人,遇漢人不食。

懿宗咸通四年,置天雄軍於秦州,以左金吾將軍王 彥寔為天雄軍節度觀察使,以成、階、西、禮、隴、渭隸焉。 後梁均王貞明四年春二月,蜀主命招討副使王全 昱殺天雄節度使唐文裔於秦州,以王承休代之。殺 文裔,惡專命也。蜀主先使文裔出秦州伐岐,岐遁,文 裔自為秦州,故殺之。若承休之代,則其妻乞之也。 後晉高祖天福三年,西川節度使王建攻秦隴,乘李 茂貞之弱也。

《宋史吳延祚傳》:延祚為東京留守,建隆三年夏,帝謂 之曰:「卿掌樞務,有年於茲,與卿秦州,以均勞逸。明日 制出,恐卿以離朕左右為憂,故先告卿。」即以為雄武 軍節度。先是,秦州夕陽鎮西北接大藪,多材植,古伏 羌縣之地。高防知州日,建議就置采造務,調軍卒分 番取其材,以給京師。西夏酋長尚波千率眾爭奪,頗 傷役卒,防捕繫其黨,以狀聞。上令延祚代防,賚詔赦 尚波千等,夏人感悅。是年秋,以伏羌地來獻。

《溫仲舒傳》:「淳化二年,拜右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 知樞密院事。四年,罷知秦州。先是,俗雜羌戎,有兩馬 家、朵藏、梟波等部。唐末以來,居於渭河之南,大洛、小 洛門岩,多產良木,為其所據。歲調卒采伐給京師,必 以資假道於羌戶。然不免攘奪,甚至殺掠,為平民患。 仲舒至,部兵歷按諸岩,諭其酋以威信諸郡,獻地內」 屬。既而悉徙其部落於渭北,立堡砦以限之。民感其 惠,為畫像祠之。會有言仲舒生事者,上謂近臣曰:「仲 舒嘗總機密之職,在吾左右,當以綏懷為務。古者伊、 洛之間,尚有羌、渾雜居,況此羌部內屬,素居渭南,土 著已久,一旦擅意斥逐,或至騷動,又煩吾關右之民。」 及命知鳳翔薛惟易與仲舒對,易其任。連知興元、江 陵二府,加給事中。會內侍藍繼宗使秦州還,言「得地 甚利」,乃召仲舒,拜戶部侍郎,尋參知政事。二砦後為 內地,歲獲巨木之利。

《鄭戩傳》:「戩知永興軍。初,靜邊砦主劉滬謀築水洛、結 公二城,以通秦、渭援兵,招生羌大王族為邊衛。戩使 滬與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會罷戩四路安撫使 韓琦、知渭州尹洙皆以為不便,召滬、士廉罷役歸,不 聽。乃使裨將狄青將兵以往,械送德順軍獄。戩力爭 於朝,卒城之。」

《藍繼宗傳》:秦州並邊有大小洛門砦,自唐末陷西羌。 雍熙中,溫仲舒諭酋豪使獻其地,徙眾渭北。言者以

為生事,請罷仲舒。太宗遣繼宗往按視,還奏砦據要
考證
害,產良木,不可棄。帝悅,復使繼宗勞賜仲舒。

《通志》:真宗祥符九年秋八月,知秦州曹瑋敗吐蕃於 伏羌。瑋任秦州,屢請益兵,宰相李迪曰:「瑋知唃廝囉 欲窺關中,欲益兵為備,非怯也。」詔發關中羨兵赴瑋, 瑋勒兵大破之,斬首千餘級,唃廝囉走保谷中不出。 仁宗慶曆元年,元昊寇渭州,任福敗績,貶韓琦知秦 州。冬十月,分陝西為西路,以韓琦知秦州兼秦鳳路 經略安撫使。自元昊敗,關中大震,乃有此舉。

《宋史劉敞傳》:敞權度支判官,徙三司使。秦州與羌人 爭古渭地,仁宗問敞棄守孰便,敞曰:「若新城可以蔽 秦州,長無羌人之虞,傾國守焉可也。或地形險利,賊 乘之以擾我邊鄙,傾國爭焉可也。今何所重輕,而殫 財困民,損士卒之命,以規小利,使曲在中國,非計也。」 議者多不同,秦州自是多事矣。

《馬知節傳》:「知節知秦州,州嘗質羌酋支屬餘二十人, 踰二紀矣。知節曰:『羌亦人爾,豈不懷歸。悉遣之,羌人 感之,訖終更不犯塞。時州有銀坑,歲久礦竭,課額弗 除,主吏破產,償之不足,知節請蠲之,章三上乃允,遷 西上閣門使』。」

《范祥傳》:「祥提舉陝西銀銅坑冶,權轉運副使。古渭州 距秦州三百里,道經啞兒峽,邊城數請城之,朝廷以 餽餉之艱,不許。祥權領州事,驟請修築,未報,輒自興 役,蕃部驚擾,青唐族羌攻破廣吳嶺堡,圍啞兒峽砦, 官軍戰死者千餘人,坐削官。」

《王素傳》:「素知渭州,坐市木河東有擾民狀,降華州。治 平初,夏人寇靜邊砦,召拜端明殿學士,復知渭州。於 是三鎮、涇原蕃夷故老皆歡賀,比至,敵解去,拓渭西 南城,濬隍三周,積粟支十年。屬羌奉土地來獻,悉增 募弓箭手,行陳出入之法,身自督訓。其居舊穿土為 室,寇至老幼多焚死。為築八堡使居之,其眾領於兩」 巡檢,人莫得自便。素曰:「是豈募民兵意邪?」聽散耕田 里,有警則聚,故士氣感奮,精悍他道莫及。

《傅求傳》:「求為戶部副使,隴右番酋蘭氈獻古渭州地, 秦州范祥納之,請繕城屯兵,又括熟戶田。諸羌靳之, 相率叛。夏人欲得渭地,又移文來索。後帥張昇以祥 貪利生事,請棄之。詔求往視,求以為城已訖役,且已 得而棄,非所以強國威。乃詔諭羌眾反其田,報夏人 以渭非其有,不應索,正其封疆而還,兵遂解。」

《馬仲甫傳》:「仲甫知瀛州秦州,古渭介有唐之南,夏人 在其北,中通一徑,小警則路絕。仲甫得篳栗城故址, 自雞川砦築堡,北抵南谷,環數百里為內地,詔賜名 甘谷堡。故時羌人入城貿易,皆僦邸,仲甫設館處之, 陽示禮厚,實閉之也。」

《通志》:神宗熙寧二年冬十月,秦州刺史王韶乞治秦 州閒田,許之,貶秦鳳經略使李師中知舒州。師中言 「韶所指乃極邊弓箭手地耳,又將移市易司于古渭, 恐秦州自此益多,事得不補,失不便。」韶附王安石,故 主韶議削師中職,遣李若愚按實,止得地一頃。又為 謫知州竇舜卿,以韓縝知秦州。

五年八月,升《古渭砦》為通遠軍,以根本隴右。以王韶 知軍事。知秦州郭逵發韶盜庫錢,徙逵涇州。

六年夏五月,以通遠軍隸熙河路。雖置熙河路,然河、 洮、岷三州猶未復。

元符二年秋八月,初城會州。元豐中陷於夏人,至是, 始復以安西城北六砦隸之。

哲宗元祐二年秋八月,吐蕃阿里骨誘鬼章據洮以 叛,州將种誼執之于京師。

徽宗崇寧三年秋八月,疊州番落來降,陞通遠軍為 鞏州以處之。秦鳳招納司言,「洮、階生番納土,得邦、番、 疊三州。」詔本路經略胡宗回加樞密直學士。

高宗紹興元年夏六月,張浚表吳玠為陝西諸路都 統制。時關、隴六路盡陷于金,所餘階、成、岷、鳳、洮五州 及鳳翔之和尚原與方山原而已。冬十二月,經略使 關師古復熙、鞏。先王彥敗劉豫所遣將郭振于白石 鎮,復秦州。振益兵再至,遇于雞川,復大敗,追至打狼 川,遂斬首三千級,各郡皆來應,遂復熙、鞏,隴人差為 「吐氣。」

三年春正月,金人克饒風關,吳玠走西縣。劉子羽聞 秦、鞏復陷,亟命守關而召吳玠。玠自河池日夜馳三 百里至關,金人悉力夾攻,六晝夜,死者山積。敵乃更 募死士,間道出玠後,乘高瞰關,諸軍不支,遂潰。 四年夏四月,安撫使關師古以洮、岷叛。

五年春二月,吳璘復秦州,金撤離喝來爭,楊政敗之 安遠川。吳玠聞敵犯淮南,遣吳璘、楊政乘機牽制。璘 等出奇兵,自成州至秦,拔其城。撤離喝集諸道兵來 援,政迎擊敗之。

九年春二月,詔「階、成等州悉聽吳玠節制」,遣內侍齎 詔就其家付之。至則玠病甚,扶掖受命。

十一年秋九月,吳璘再復秦州,奉詔班師。自秦州復 陷,璘日夜嘗膽,謀復之。聞金將胡盞屯劉家圈,往攻 之,以疊陣法更迭力戰,士卒死𩰚,金兵大敗,降者數千人。盞走保臘家城,璘圍而攻之。城垂破,詔班師。璘 即還河池,政還鞏。金復陷秦州。

寧宗嘉定元年夏六月,《和議》成,金人來歸秦、隴地。 十一年春二月,金烏古論長壽取西和州。

理宗寶慶三年冬十二月,蒙古入西和州,知州陳寅 死之。蒙古兵薄西河城,寅率民兵日夜苦戰,援兵不 至,城遂陷。寅謂妻杜氏曰:「若速自為計。」杜曰:「安有生 同君祿,死不共王事者!」即飲藥自殺,二子及婦俱死 母傍。寅聚而焚之,伏劍而死。一家同死者二十八人。 紹定五年,金以汪世顯為鞏昌便宜都總帥,以抗蒙 古。初,世顯以戰功為征行總帥,分治陝西西路。時調 度窘迫,世顯發家資,率豪右助邊,鄰郡效之,軍餉遂 足。

端平二年冬十月,金鞏昌總帥汪世顯降干蒙古,命 仍其職。金亡,郡縣皆降,獨世顯堅守不下。聞百姓欲 獻城者,乃謂其眾曰:「吾何愛一死,念若曹何罪,橫罹 兵鋒。」及蒙古太子闊端至城下,世顯迎降,太子曰:「吾 奉命征討,所至皆下,汝獨固守,何也?」對曰:「有君在上, 賣國市恩之人,諒所不取。」太子喜,命仍其職。

度宗咸淳九年冬十一月,元以其子忙阿剌為安西 王,開府鞏昌路,鎮秦、隴、涼、蜀之地。

《金史張中彥傳》,「中彥為秦鳳經略使,秦州當要衝而 城不可守,中彥徙治北山,因險為壘,今秦州是也。築 臘家諸城,以扼蜀道,帥秦凡十年,改涇原路經略使。」 《通志》:「元仁宗延祐二年乙卯,成紀縣夜雷電,北山一 峰南移至藉河川,平地突出土阜高四丈。」

順帝至正十三年癸巳,會寧地震,公廨牆圮得弩五 百張,皆長丈餘,人莫能挽。

明太祖洪武二年夏四月,大將軍徐達進兵隴右、鞏 昌,元守將總帥汪庸歸附。達遣平羌將軍馮勝取鞏、 勝,駐兵城東烽火臺,守臣開門迎王師。達令嚴肅,秋 毫無犯,居民安堵。秋七月,遣將來伐,南境秦、徽、階、岷, 西禮、成、文,北境安、會、渭、秦,俱歸附。列郡聞鞏郡已降, 民不擾,各思歸附。達各留兵守其地。

三年夏,平章丁世貞會土番攻文州,守將朱顯忠死 之。攻城四十日,援兵不至,部下皆曰:「與其陷死地,孰 若出城求生路乎?」顯忠厲聲曰:「為將守城,城存與存, 城亡與亡,豈有求活將軍耶?」忠知下有攜心,獨領家 兵二百人,突圍力戰,死于陣。死三日,救至。

四年,征西將軍馮勝,副將軍傅友德、陳德出隴西,攻 下甘肅,河西平。

五年夏四月,鄧愈、沐英等征西番,分兵為三路,併力 齊入番部。「抵川藏,覆其巢。西至崑崙山,斬首八千級, 俘男女一萬名,口馬五千,牛羊十三萬。」番人震懾,願 求內附。封其酋僧為法王。佛子隨俗以神道設教。後 更馭以茶馬,番遂受羈。

十一年春二月,曹國公《李景隆》率師建《岷州衛》于祐 川。

十二年秋七月,西平侯沐英率師建洮州衛于洮州。 十三年開設文縣守禦千戶所,土官趙逵垛集土民 為軍,隸陝西都司。

十五年,改隸《秦州衛》。

十八年,裁革「文縣」,以千戶領縣事。

二十七年,千戶張哲據火燒關,斷臨江橋以叛。命平 羌將軍甯政討平之。先是,哲得龍馬于古教場,心自 負。妖人霍佛奴謂哲有天命,遂叛。政兵至,連戰大敗, 軍皆降。哲竄入林,搜得誅之。

英宗天順二年,設靖遠衛于舊會州。舊會州,原在河 上,元移會州于西寧城,空其地。明初惟建巡司。己巳 之變,遂改巡司,設衛名「靖遠」,從都御史陳鎰、總兵鄭 名之請也。

六年復設文縣。自武弁領民社,橫肆侵蠹,百姓苦之。 土民尹志凱列其狀,撫、按會題,故復設之所仍舊。 憲宗成化四年,置洮、岷邊備,以飭兵馭將,防制番戎, 以洮、岷、階、固、徽、成、文、和分隸之。

十年甲午,靖遠大寒,河冰凍結,有異獸狀若黑驢,衝 冰而下,冰皆自開,至城北入漩,今名其處曰「黑驢漩。」 武宗正德七年,蜀盜攻陷徽州城邑,焚掠殆盡。是時 徽無城郭,又人不知兵,故遭其慘。分巡僉事李璋招 撫散民,併道屬衛卒,始議修築。

十五年八月,西固番侵掠階、成。總制尚書王瑗遣鎮 守劉文帥師問罪,破其八族,受降而還,斬首前後三 百級,願奉約易馬者三十六族,與訂盟。

八年夏六月,蜀盜復至徽州南鄙,按察僉事李璋率 衛兵迎擊,破之。盜扭前得志輕敵,又值有備,故敗。斬 首五十八級,男婦自投歸者數百人。州民為立生祠。 十六年設臨鞏兵備道,駐蘭州,飭兵勵將。

世宗嘉靖四年,隴東流賊百餘,攻秦安邑,令張繼先 督民兵二百人,戰于束龍谷,執其魁,餘散去。

五年,賊復至,三百餘人,據秦州桃花山四劫,知州王

卿、都指揮尹謨討平之
考證
十三年春正月,回賊馬興鳩眾千餘人,據階州鐵爐

山以叛,殺千戶王靈鳳。秋八月,套部入犯,自秋歷冬, 掠安定、會寧、通渭三縣。徽州夜大雷,街民有執火炬 者,忽奪去,擲城北樓。

十四年夏五月,賊興再犯徽、成,殺指揮王煦。秋七月, 巡撫都御史黃臣親督大兵討平之。黃聞煦被殺,大 怒。督參政陳時明、分巡僉事紀常、參將崔嵩、韓選、白 浹、指揮种繼勳率大軍遇于石門,大戰破之。靈鳳子 印身先士卒,射死興于陣,手斬之,人心大快。撫道旌 賞,仍薦于朝。會寧大雷,擊死棄瞽父者,肌肉燋爛,衣 「服不損。」

三十七年戊午,隴西北境黑氣撲人,有物如狸,輒殺 人,時謂「黑眚」,旬月始息。

神宗萬曆三年夏四月,番。力咂犯階州,執守備范 延武。守備被執,番以刀挾之,令跪;守備不跪,炙以火。 守備大罵,番懼,留之

四年,分守隴右道參議李維禎城鞏昌北郭。鞏郡居 民住北郭者倍于城居。先是套部入犯,再至安會之 郊,郡城戒嚴,又城中無水,禎慮之,屬有沿邊修補城 郭之命。禎毅然曰:「予志也。」遂刱拓新基,恢擴舊址,嚴 立告戒,身自督查,期年工完,高深視大城倍之,巖巖 奕奕,足壯金湯。

四年春三月,分守參議劉伯燮、副總兵孫國臣興師 問罪。得力咂誅之。大軍以正月至階,番入林榨路 口,兵不得交。相持月餘,計無所施。咂忽遣番狀謝罪, 請降歸。國臣議曰:「師老矣」,姑因之與和,約給賞。南門 入,西門出,殺六十五人。番始覺遁,執咂殺之,梟其首 于番界。

十八年,海部大舉入寇,逾臨洮,掠渭源,游騎至郡西 焦家鋪,城中戒嚴。總兵劉承嗣、參將鄧鳳,遊擊孟孝 臣、郭有先四將兵戰于朱家山,敗績,敵遂深入,殺擄 甚慘。秋九月,川部犯舊洮州,兵備右參政畢自嚴督 同副將李國柱提兵躬禦卻之。兩川中皆番帳,偵探 不能遠,又烽火失傳,以夜半猝至,故戍卒近番頗罹 其害。嚴聞警馳至,而副總兵李國柱率洮州兵亦至。 相持數日,以大將軍砲擊之,始遁去。

四十八年秋七月,海、川二部犯洮、岷,守道張士俊聞 警馳赴,督兵將禦,卻之。八月,鞏郡守劉文琦修理城 郭,分督守禦以備警。

熹宗天啟元年辛酉,牛生二麟,麇身馬足,其唇甚丹, 鄉民以為怪而棄之。邑令俾葬城南道左,建碑為「麒 麟塚。」

七年丁卯,有五色祥氣見于龜山之麓,自未及申而 散。

懷宗崇禎四年辛未二月,通渭縣己丑夜,龍現火光, 自南而北。

六年癸酉冬十二月,「西和地震,城垛盡塌,房屋半頹, 壓死邑民王孟講等三十餘人。」

七年甲戌二月,文縣連雨,至三月朔,日色忽變綠黃, 如薄蝕狀,曀霾昏黑,咫尺之間,彼此不相識。是年五 月初三日,流寇至臨江驛,守備張外勳斷橋拒之,賊 竊渡上流,勳戰死,賊乘勝驅進,官署民居俱成灰燼。 八月,流賊寇掠通渭縣,形勢將危。忽西北雲端有白 氣,如偃月形色,邑人皆禱之關帝,賊遂遁去。

十二年己卯六月,通渭縣「雨雹害稼。」

十三年庚辰通渭西河伏羌會寧禮縣「自春至夏不 雨,民饑相食,死者塞道。」

十四年辛巳四月二十七日,文縣地震最甚。六月,寧 遠大旱,人民饑死多半,通渭大雨雹,飛蝗蔽日。

鞏昌府部雜錄 编辑

《聞見錄》:舊說武都紫泥,用封璽,故詔有紫泥之名。今 階州,故武都也,山水皆赤為泥,正紫色,然泥安能作 封?當是用為印色耳。又說武都為武王采地,文、成、康 三州亦三王采地也,皆因以得名,雖無經見,其傳亦 古矣。

秦州伏羌城「三都谷」,有曹瑋、武穆與羌酋李遵戰勝 之地,羌人到今畏懾不敢耕,草木彌望。武穆以六月 二十日生,邦人遇其日,大作樂,祭于其廟云。

鞏昌府部外編 编辑

《通志》:「李知禮,隴西人。少趫捷善射,能騎乘,兼工彈丸, 所殺甚多,捕魚不可勝數。貞觀十九年,病數日即死, 乃見一鬼牽馬一匹,大于俗間所乘之馬,謂知禮曰: 『閻羅王追公』。乃令知禮乘馬,須臾之間至王前,王約 束云:『遣汝討賊,必不得敗,敗即殺汝』。」有同侶二十四 人向東北望賊,不見邊際,天地盡昏埃下如雨。知禮 等敗。知禮謂同行曰:「王教嚴重,寧向前死,不可敗歸。」 知禮回馬射三箭,諸賊稍退卻。箭五發,賊遂敗散。事畢謁王,王遂釋放。凡經三日,忽向西北出,行入一牆 院,見飛禽走獸,可滿三四畝,來索命,漸相逼近。曾射 死一牝犬,直向前嚙其面,次及身體,無不被傷。復見 三大鬼,各長丈餘,共剝知禮皮肉,分給禽獸。其肉剝 而復生,生而復剝,如此三日,苦毒之甚,不可勝紀。事 畢,知禮回顧,不見一物,遂踰牆南走,莫知所之。復有 一鬼逐及,知禮乃以鐵籠罩之,有無數魚,競來唼食。 食畢,鬼遂去,魚亦不見。其家舊供養一僧,其僧先死, 來與知禮去籠,語知禮曰:「檀越大饑。」授以白物三丸 如棗,令知禮噉之,應時而飽。乃云:「檀越宜還家。」僧亦 別去。知禮所居宅北,見一大坑,其中有諸槍槊攢植, 不可得過。見其兄女并婢齎箱,箱內有錢絹及飲食 在坑東北。知禮心中謂此婢及姪女遊戲,意甚怪之。 回首北望,即見一鬼挺劍直進。知禮惶懼,委身投坑, 遂得蘇。自初死至於重生,凡經六日。後問家中,乃是 姪女持紙錢絹及飯饌為奠。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