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五百七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五百七十八卷目錄
陝西行都司部彙考二
陝西行都司驛遞考
陜西行都司兵制考
陝西行都司物產考
陝西行都司古蹟考〈墳墓附〉
陝西行都司部藝文〈詩〉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唐杜甫
出塞曲 明甄敬
柔遠驛 陳棐
送牟秉常往甘州 郭登
甘州即事 前人
陝西行都司部紀事
陝西行都司部雜錄
職方典第五百七十八卷
陝西行都司部彙考二
编辑陝西行都司驛遞考 各衛志合載
编辑甘州五衛
甘泉驛 ,隸左衛,在城東北隅,甲軍九十四名,馬騾七十八匹頭。
甘泉遞運所 ,隸左衛,在城南關。甲軍六十二名,牛驢車五十九隻,頭輛
仁壽驛 ,隸前衛,城東四十里。甲軍六十一名,馬騾七十五匹頭。
仁壽遞運所 ,隸「中衛」 ,在本驛堡內。甲軍六十五名,牛車六十五隻輛。
東樂驛 :隸後衛,城東七十里。甲軍八十三名,馬騾六十七匹頭。
東樂遞運所 ,隸右衛,在本驛堡內。甲軍七十九名,牛車七十九隻輛。
小沙河驛 ,隸中衛,城西三十里。甲軍五十一名,馬騾驢四十七匹頭。
沙河驛 ,隸中衛,城西七十里。甲軍六十一名,馬騾驢六十匹頭。
沙河遞運所 ,隸前衛,城西六十里。甲軍九十九名,牛車九十九隻,輛。
撫彝驛 ,隸後衛,城西一百五十里。甲車六十四名,馬騾驢六十二匹頭。
撫彝遞運所 ,隸後衛,在本驛堡內。甲軍四十三名,牛車四十三隻輛。
永昌衛
永昌驛 ,在本城。軍六十名,見在馬三十七匹。水泉驛 :城西六十里。軍三十名,見在馬三十八匹。
水泉遞運所 在本驛堡內,夫二十名,見在牛車一十五隻,輛。
真景遞運所 城東二十里,因經制未載,呈詳議撥永昌制定夫二十名,見在牛車一十隻輛。水磨川遞運所 城西二十里,因經制未載,呈詳議撥永昌制定夫二十名,牛車一十隻輛。莊浪衛
在城驛遞 軍夫共一百四十名,每名月糧一石。
驛夫位《廷只》等 八十名。
所夫仝友亮等 六十名;
驛騾 八十頭。冬春每頭日支料三升,草一束,夏秋半支
所牛 六十隻,冬春每隻日支料二升,草一束,夏秋半支
涼州衛
《武威驛 》城東隅軍六十名,見在馬騾四十二匹頭。
武威遞運所 城西十里,夫四十名,見在牛車一十五隻,輛。
懷安驛 城西五十里。軍三十名,見在馬三十四匹。
懷安遞運所 在本驛堡內,夫二十名,見在牛車一十五隻,輛。
柔遠驛 :城西九十里。軍三十名,見在馬三十五匹。
柔遠遞運所 在本驛堡內,夫二十名,見在牛車一十五隻輛。
大河驛 :城東三十里。軍三十名,見在馬三十五匹。
大河遞運所 在本驛堡內,夫二十名,見在牛車一十五隻輛。
靖邊驛 城東八十里。軍三十名,見在馬騾三。
十二匹頭
靖邊遞運所 在本驛堡內,夫二十名,見在牛車一十五隻輛。
雙塔遞運所 城東一百一十里,因「經制」 未載,呈詳從《安遠制》內議撥二十三名,見在牛車一十隻輛。
西寧衛
在城驛 城東隅,安置夫一十二名,馬騾一十二匹頭。
平戎驛 城東七十里。僉夫一十六名,馬騾一十七匹頭。
平戎遞運所 在驛堡內,僉夫四十名,牛車四十隻輛。
《嘉順驛 》碾伯城東關,僉夫一十六名,馬騾一十六匹頭。
嘉順遞運所 驛西僉夫四十名,牛車四十隻輛。
老鴉城驛 城東一百七十里。僉夫一十六名,馬騾一十六匹頭。
「老鴉城」 遞運所 在驛堡內,僉夫四十名,牛車四十隻輛。
冰溝驛 城東二百二十里。僉夫一十六名,馬騾一十六匹頭。
冰溝遞運所 在驛堡內,僉夫四十名,牛車四十隻輛。
古善驛 城南二百七十里。僉夫九名,馬騾九匹頭。
巴州驛 城東南二百三十里。僉夫九名,馬騾九匹頭。
山丹衛
山丹驛 城南關廂甲軍五十六名,馬騾驢五十四匹頭。
山丹遞運所 ,驛西甲軍四十九名,牛車四十六隻輛。
新河驛 :城東四十里。甲軍四十八名、馬騾二十三匹頭。
新河遞運所 在本驛堡內。甲軍五十五名,牛車五十五隻輛。
石硤口驛 :城東八十里。甲軍四十名、馬騾驢二十一匹頭。
石硤口遞運所 在本驛堡內。甲軍二十二名,牛車二十三隻輛。
肅州衛
領驛遞各二,設掌印百戶各一員。先年原設,每驛軍騾各一百。明萬曆十一年通裁止五十三十五。見各驛遞下。
酒泉驛 城東關,額設甲軍一百名,騾五十頭。明萬曆十一年巡撫王璇題「額軍騾各五十。」 酒泉遞運所 驛東房舍不堪,額設軍牛各一百。明萬曆十一年巡撫王璇題「革軍牛各五十。」 臨水驛 堡東北隅。
臨水遞運所 驛西,離城四十里。驛遞額設甲軍各五十名,騾牛各五十頭隻。明萬曆十一年,巡撫王璇題革「甲軍各一十五名,騾牛各一十五頭隻,止存甲軍各三十五名,騾牛各三十五頭隻。」
鎮邊衛
寧邊驛 。黑山驛 。三岔驛。
遞運所 以上俱因偏僻,軍夫馬匹牛車每處不過一二十數。
《皇清》裁革未復。
鎮彝守禦千戶所
鎮遠驛 城東南隅,額設甲軍三十五名,騾三十五頭。萬曆十一年,巡撫王璇題革軍二十五名、騾二十五頭,止存軍騾各一十。
深溝驛 堡西南隅。城南一十八里。并以下驛遞,俱額設甲軍各一百名,騾牛各一百頭隻。萬曆十一年,巡撫王璇題革「軍騾牛各六十五,止存軍各三十五名,騾牛各三十五頭隻。」
深溝遞運所 驛東
鹽池驛 城西四十里
鹽池遞運所 驛北
河清驛 雙井堡西南隅。
河清遞運所 驛東,城東九十五里。驛遞額設「甲軍各五十名,騾牛各五十頭隻。萬曆十一年,巡撫王璇題革甲軍各一十五名,騾牛各一十五頭隻,止存甲軍各三十五名,騾牛各三十五頭隻。」
古浪千戶所
黑松、安遠三驛所,每處額設軍五十名。其馬匹牛車俱無定額。
古浪在城驛 軍三十名,見在馬騾三十三匹頭。
古浪在城遞運所 夫二十名,見在牛車一十五隻輛。
黑松林驛 :城南三十里。軍三十名,見在馬三十七匹。
黑松林遞運所 在本驛堡內;夫二十名,見在牛車一十五隻,輛。
高臺千戶所
領驛遞各二。額設與甘州同。見存人畜附各驛遞下
高臺驛 城南關,「洪武十七年設,先隸甘州中衛,今隸本所。甲軍八十名,馬騾驢一百匹頭。」 高臺遞運所 城南關,「洪武二十七年設,先隸甘州後衛,今屬本所。」 甲軍三十二名,牛車三十二隻輛。
黑泉驛 城西六十里,先隸「甘州後衛」 ,今屬本所。甲軍十八名,馬騾三十七匹頭。
黑泉遞運所 驛前甲軍七十四名,驢牛車七十三頭,隻輛。
陝西行都司兵制考 通志
编辑本司
「鎮守甘肅等處地方」 總兵官一員
中軍兼管中營遊擊一員
中營守備一員
左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右營遊擊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提塘守備一員 ,旗鼓都司一員。
《協守》甘肅西協副總兵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協守甘肅」 中協副總兵一員
協守甘肅東協、西寧副總兵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撫標中軍左右營提塘等官,舊設,奉裁。
大靖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鎮蕃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永昌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莊浪參將一員 ,中軍守備一員。
高臺遊擊一員 ,阿壩遊擊一員。
洪水遊擊一員 ,《山丹》遊擊一員。
鎮海遊擊一員 ,鎮彝遊擊一員。
鎮羌遊擊一員 ,清水守備一員。
「碾伯堡守備一員 ,南古城守備一員,《巴暖》三川守備一員 ,嘉峪關守備一員,蔡旗堡守備一員 ,張義堡都司一員,上古城都司一員 ,紅崖堡守備一員,水泉堡守備一員 ,土門堡守備一員,寧遠堡守備一員 ,威遠堡守備一員,金塔堡守備一員 ,下古城守備一員,高溝堡守備一員 ,平川堡都司一員,裴家營守備一員 ,北川堡都司一員,南川堡都司一員 ,黑城堡守備一員,大松山守備一員 ,古浪營守備一員,石硤口守備一員 ,安遠堡守備一員,陝西行都司掌印一員 ,屯捕僉書一員,管操僉書一員 ,甘州左衛守備一員,甘州右衛守備一員 ,肅州衛守備一員,永昌衛守備一員 ,鎮蕃衛守備一員,涼州衛守備一員 」 ,西寧衛守備一員,山丹衛守備一員 ,莊浪衛守備一員,鎮彝所千總一員 ,古浪所千總一員,高臺所千總一員。
陝西行都司物產考
编辑〈按行都司物產與各府相同僅採西域志特產載入〉食貨類:
瑣瑣葡萄 ,味甚甘,有大小二種。《漢史》云:「大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
安石榴 漢張騫使西域,得塗林安石榴是也。毗梨勒 《本草》云:「出西域。樹似胡桃,子形亦似胡桃,核似訶梨勒,而團短無稜。」
香棗
剌蜜 羊剌草上生蜜,味甚佳。
罽蜜思檀 樹,葉類山茶,實類銀杏而小。瓦矢實 類野蒿,實甚香,可避蠹。
瑣幅 ,用羊絨織成,質密縵,染以五色,可為衣裘。或又云採烏毳為之,但映日則有山水雲氣凌亂忽霍之狀,疋直數金。出失剌思、安各魯諸國。
撒哈刺 ,用羊絨織成,染五色。或云以大黃浸水啖羊,故其毛柔細如絨。出撒馬兒罕諸國。一云「撒黑剌。」
青紅綿花 剪絨單
五色花氈
白㲲布 ,野蠶結繭,苦參上絲如細纑,取織為布。
西洋布 幅廣至四、五尺。
花蕊布
琅玕 《衍義》曰:「青琅玕。」 《書》曰:「三危既宅,厥貢惟球琳琅玕。」 孔穎達以為琅玕,石似玉者。
珊瑚 、瑪瑙 、琥珀。
水晶
璖 《本草》云:「生西域,是玉石之類,形如蚌蛤,有文理,大寒,無毒。」
玻璃 《本草》云:「水玉,或云千歲冰化為之。」 然以近時玻璃考之,本以火燒成者。
金鋼鑽 鑌鐵
迷迭 草類,《廣志》云:「出西域。」 王粲賦曰:「惟遐方之珍草兮,產崑崙之極幽,受中和之正氣兮,承陰陽之靈休。揚豐馨於西裔兮,布和種於中州。」 特蓬殺 。《本草》云:「生西域,似石脂蠣粉之類,能透金石鐵。」
特生礬石 《本草》云:「生西域,一名蒼礬石,一名鼠毒。鸛巢中者最嘉。鸛常入水冷,故取以壅卵令熱。」
鶴虱 《本草》云:「生西域。子如蓬蒿而細。」
仙茅 《本草》云:「生西域,一名獨茅根,一名茅瓜子,一名波羅門。三月開花如梔子,黃,不結實。」 酒杯藤 《博物志》云:「出西域。藤大如臂,葉如葛,花如梧桐,堅可以酌酒,有文章,映徹可愛。實大如指,味如豆蔻,香美可醒酒。」
孔雀 、翡翠 ,橐駝。
氍毹 西馬 《獅子》。
狻猊 。銀鼠 。青鼠。
水晶鹽 :鹽明如水晶,琢為盤,以水溫之,可以和肉。
獨峰駝 ,按《漢史》「大月氐出一封駝」 ,師古註曰:「脊上有一封,言其隆高若封土也。」 豈即獨峰駝耶?
膃肭臍
陝西行都司古蹟考 通志
编辑本司。〈甘州衛附郭。〉
張掖郡 漢置,後又置屬國都尉。後魏於《張掖郡》分置《西涼州》,西魏改今名,以城西南有「甘浚」 山也。
居延城 在衛城東北,即居延塞。漢張掖郡居延縣治此。
袁氏故城 在衛西北。漢縣,或謂之昭武城。按張掖水亦謂之覆袁水。《隋書》:「煬帝巡幸河西,至浩亹,吐谷渾伏允帥眾保覆袁川。」 是也。
觻得縣 《漢書》「觻」 作「鱳」 ,又作「轢德」 ,即今觻得城,在郡西九十一里。
千秋城 、萬歲城 ,皆光武時竇融所築,臨松故郡 。晉永嘉間,張掖臨松山有石如張掖字,後「掖」 字漸滅,「張」 字分明。又有文曰:「初祚天下,四方安」 萬年後魏置臨松郡,在此山下,吐蕃贊普,即其郡,異稱也。
懷城縣 《北涼》與西涼交戰之處。
騂馬戍 ,耆老云:昔人騂馬二匹,為敵所掠去,數載自還,因立戍於此。
祁連城 在洪水堡南三十里。唐開元十六年,金吾將軍杜賓客破吐蕃於祁連城。祁連山在張掖、酒泉二郡界。牛羊充肥,乳酪濃好。炎夏瀉酪,刈草著其上不解散,一斛酪得酥斗餘。留花門山堡 ,《唐志》:甘州有留花門山堡,東北千里至回鶻牙帳。
蓼泉城 ,在衛西北九十里祁連山北。有建康。
軍軍西北二十里,有蓼泉守捉城。
永昌衛
鸞鳥城 ,《寰宇記》云:「其山有鳥,形似雀,見人即以嘴啄石,自圖其形以示人。」 唐神龍中,以鸞鳥故地置嘉麟縣。
蒼松故城 ,漢置蒼松縣,即今衛城。元永昌王宮殿在焉。
金呂城 在衛北二十里,地名金川。《方輿勝覽》載:「晉馬隆築金呂城」 ,依金呂山也。
牧馬城 在衛東南一百二十里,地名黃城兒,譯語謂「幹耳朵城」 ,俗傳為元永昌王牧馬城。南北古城 ,去衛西南三十五里。前代創建莊浪衛。
《金城屬國 》,漢宣帝神爵二年夏五月,趙充國振旅而還。秋,羌斬楊玉以降,置金城屬國以處之。西南為沿門古城,又西為射斗城。
鐵裹城 在衛東一百八十里。《金城志》云:「火州」 ,即此。
古城 在衛南五里
大通河古城 ,去衛西一百三十里。宋神宗熙寧間,王韶使王厚收復河、湟,因大通河地形險要,控扼夏境,乃築塞以制夏人。
苦水灣 在衛東南一百二十里,即苦水灣驛舊址。
莊浪縣城 ,即衛城東南隅,元世祖至元元年立。
黑城子 ,去衛南二十五里。
迭烈孫城 在衛東南三百里。元立巡檢司,屬永昌路。明立迭烈孫縣巡檢司,在靖遠衛北九十里黃河岸上。
速罕禿古城 ,去城東三百里。明弘治以前屯戍之所。
涼州衛
武威古郡 。《漢書》武帝太初二年置。城內有沮渠蒙遜所造七級木浮圖,故名七級城。又臥龍城,即郡城之異名也。檀道鸞築,土盤龍狀,四隅有頭尾兩翅,一名鳥城。
姑臧城 在衛東北二里。漢置縣,為武威郡治。王隱《晉書》云:「舊名蓋臧城,後人語訛為姑臧。」 唐為涼州治。遺址尚存。
鸇陰城 在衛治東。鸇,水名,漢鸇陰縣也。今廢城存。
龍彝城 在衛治西,即漢戊巳校尉所理。休屠城 ,在衛治北,漢休屠王所居之地,今名屠野澤。有青巖,下吐湫甚廣,人觸之,風雷立至。揟次城 ,漢置,王莽改曰「播德。」 孟康云:「揟音子如反。次音啟。」
《樸》。𠟼城 漢置。王莽改曰「敷鹵。」孟康云「蒲環媼闢城」, 未詳。
昌松城 後魏置昌松郡。後周廢郡,以揟次縣入。開皇初,改縣為永世,後改昌松。又有後魏魏安郡,後周置白山縣,尋廢。唐亦曰昌松。東北百五十里有白山戍。
靈鈞臺 在衛治北,晉明帝太寧初,張茂作,今遺址尚存。
靈泉池 ,《十六國春秋》云:「靈泉池在南城中。張元靖五年,有大鳥青白色,集池上,舒翼二丈餘。」 神烏城 ,唐武德三年置。
天寶故縣 ,後魏置藩和郡。隋為縣。有焉支山。唐咸亨中,以縣置雄州,調露元年,改天寶縣。大斗軍城 ,在衛西二百里。唐開元中,以赤水軍守捉,改大斗軍。西接張掖,東連武威州,故曰「大斗。」
建康軍 ,在衛西二百里祁連山下。唐王孝傑開四鎮置軍,張守珪嘗為使。
寧寇軍 ,後周保定中置,號同城戍,在城東北十里。唐號「同城守捉。」 天寶中置軍,隸張掖守捉。永昌城 ,在衛北三十里。元置永昌路,後添設永昌宣慰司,牆垣俱存。今置永昌堡,南一里有石碑存。
劉林臺 在衛西北五里。相傳漢竇融所築,舊名「竇融臺。」 明洪武初,百戶劉林戰死臺下,人皆重其忠節,因改今名。
西寧衛
河源軍故城 ,唐置,在湟州,西至鄯州一百二十里。漢趙充國亭侯地。
西海郡 ,海方數百里,有魚無鱗,背負黑點。漢平帝元始中,王莽諷卑永羌獻地,置西海郡于此,俗呼青海。唐天寶十三年,築城置神策軍,尋廢。
樂都故城 ,初,南涼禿髮烏孤於晉安帝《隆安》
三年徙治此。卒,弟鹿孤立,徙置西平。後與北涼戰,敗,復徙於此。今碾伯是也。
湟河郡 ,晉安帝隆安三年,南涼破羌師,梁饑,樂都、湟河、澆河太守皆以郡降。
樹敦城 、賀真城 。元魏恭帝三年,涼州刺史史寧破吐谷渾,奔南山。寧說木汗曰:「樹敦、賀真二城,吐谷渾之巢穴也。」 乃分道破二城:饅頭城 、赤水城 。隋煬帝大業四年,裴矩以鐵勒擊吐谷渾,拔饅頭、赤水二城,即此。唐述窟 ,在龍支谷中,高四十丈。其窟有物,若似今書卷,謂之精巖。岩內時見神人往返,羌人懼而莫近。又以鬼為唐述,故指此為唐述窟。青唐城 ,漢置破羌縣於此。《十六國春秋》云:「南涼禿髮烏孤據此。」 後漢至唐,皆屬西平郡。上元間沒於吐蕃,始號青唐城。
龍支縣舊城 ,唐肅宗上元二年,州沒吐蕃,以龍支鄯城隸河州。
鄯城縣故城 ,唐高宗儀鳳三年置。有土樓山。有河源軍,西六十里有臨藩城。又西六十里有白水軍。
白水軍故城 ,唐開元中,郭知運、張懷亮置。安仁軍故城 ,在鄯州西北。星宿川,唐開元中置。
振武軍故城 ,在鄯州鄯城縣西界,東距州二百里。本吐蕃鐵仞城。
威茸軍故城 ,唐開元中,杜希望收吐蕃新城,因置此城,在鄯州西北三百五十里。
省章城 宋置,控制要害,又名綏遠關。漢時謂之湟陿。唐人嘗修閣道於此,其地有牛心堆,《唐書》「李靖伐吐谷渾於此。」
西寧古城 ,自城西至南轉東約八里餘,乃「西寧州古城。」
碾伯古城 在碾伯城西二里,二城連環約三里。
山丹衛
刪丹故縣 ,漢置刪丹縣。界內山土多紅,故名肅州衛。
酒泉古郡 。漢武帝時,昆邪率眾來降,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郡乃西羌通譯之路,入月支、大夏皆由此也。前涼張軌、西涼李暠、北涼沮渠蒙遜並都之。後魏太武平沮渠牧犍,分置瓜州,仍立酒泉郡於此,初屬甘州。隋大業中,分甘州之福祿縣置肅州。《河西舊事》云:「福祿城,謝艾所築。城下有金泉,味如酒,故曰酒泉。」
沙州城 ,在衛治西八百餘里,即漢武帝所置敦煌郡也。晉張軌據此置商州。其後梁武昭王都之,改沙州。
龍勒故縣 在衛治東。漢縣。有渥洼水在其境。漢元鼎四年,天馬生於渥洼,遂作《天馬歌》。西六里有陽關,昔都尉治。
廣至廢縣 在故瓜州西北一百餘里。漢置,屬敦煌郡。晉因之,後廢。
玉門故縣 ,在衛西北十八里。縣長三百里,石門周匝山間,裁徑二十里,眾泉流此入延興界。漢罷玉門關,徙其人以居之,故名。
宜禾城 在故瓜州西北,漢宜禾都尉治此。晉為縣。苻堅徙江漢人萬餘戶於此。後魏明帝僑立會稽郡。
福祿舊縣 。按《漢書》「呼蠶水出南羌中,東北至會水,入羌谷。」 王莽曰「顯德。」
西王母石室 ,前涼張駿詢太守馬岌曰:「酒泉南山,即崑崙之體也。昔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其山有石室玉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宮。《禹貢》崑崙在臨羌之西,宜立王母祠,以裨朝廷無疆之福。」 駿從之。考《漢書》,平帝時,金城塞外羌獻魚鹽之地,遂得西王母石室,即此。
延壽城 ,《周地圖》云:「酒泉出石漆」 ,在延壽城中。有山泉出注地,其水肥如肉汁,燃之似油極明,但不可食。北方人謂「石漆,得水愈熾」 ,本此。酒泉舊縣 ,本福祿縣,唐初更名。西五十里有興聖皇帝祠。
瓜州城 ,在衛西五百餘里。後魏太武平沮渠牧犍,分置瓜州。唐時陷於吐蕃。元徙居民於肅州,但名存而已。
曲尤城 在衛境西
會水舊縣 在衛北,即眾羌水會張掖河處。《十三州志》云:「眾羌之水所會,故曰會水。」 北有白亭,俗因謂之白亭海。
胭脂城 在衛境西
晉昌廢縣 在故瓜州北。本漢宜安縣,屬敦煌郡。隋改常樂縣。唐改「晉昌」 ,今廢。
壽昌廢縣 ,在故沙州城西南一百五十里。本漢龍勒縣地,後魏置壽昌縣。
白城子 在衛東北一百二十里。《元志》云:「在黑水河之西。」
亦集乃城 在衛東北五百里。晉為西海郡居延縣地。夏國立威福軍。元立亦集乃路總管府,領山丹、西寧二州。今廢。
鎮邊衛
瀦野 《蔡傳》云:「武威郡東北有休屠澤,古今以為瀦野。」 今本衛多草湖水澤之地,東北流入白海,意即瀦野。
蘇武牧羝處 在衛東南三十里蘇武山,俗傳蘇武牧羝於此。《雍大記》云:「西北拱來伏之岫,東南峙子卿之山。」 謂此也。
小河灘城 元時置,即今衛城也。
鎮彝千戶所
浩亹隘 漢建武十一年,先零諸羌數萬據浩亹隘,馬武與馬援擊破之,徙降羌置天水、隴西、扶風。
虎臺 城西五里,有臺九層,高九丈八尺,相傳南涼王所築。
孔雀樓 在城南三里南禪院山中。舊傳構樓初成,有孔雀來。今廢。
毛目城 ,去所北一百五十里。周二里,故址尚存,未詳何代所築。
古連城 ,去所北一百八十里。周二里。
王朔城 ,去所北二百二十里,周一里,故址尚存。
古浪千戶所
和茸城 後周置。本武威地。唐郭元振督涼州,始于武威東南境石峽築和茸城。元世祖立巡檢司於此。
高臺千戶所
樂涫故縣 ,在所城西南四十里。漢置,王莽改「樂亭。」 前涼改為建康郡。唐為軍。今名駱駝城。
墳墓附
编辑本司。〈甘州衛附郭。〉
明崇信伯費瓛墓 在城南二十里,鳳陽定遠縣人。
劉副總兵廣墓 ,在城西三里,河南鈞州密縣人。
《李都督文》墓 ,在城東南十里。湖廣荊州石首縣人。
王太監安墓 ,在城南八里,建州人。
李太監貴墓 ,在城南四十里。
王總兵敬墓 ,在城南七里。
任都督啟墓 在城南七里,「山東掖縣人。」 毛伏羌侯忠墓 在城南五里扒里,扒沙人劉碩墓 在城西,「河間獻縣人。」
永昌衛
高昌王墓 在城北二十五里聖容寺。
元永昌王墓 在城東一百二十里,地名斡爾朵城,俗傳元宗室永昌王葬處。其西又有一墓,俗呼為「娘娘墓。」 意其妃墓今無所考。
明毛伏羌侯祖墓 在城南三十里。
涼州衛
唐武安府校尉楊文才墓 在城北一十里。元追封西寧王忻都墓 在城西北。中書平章政事斡欒之父忻都,以子貴,追贈至「西寧王」 、忻國公。
涼國公撘撘父西臺中丞遠都巴兒墓 在城北三十里。無碑,有石人《羊虎》存焉。
高臺千戶所
趙公墓 ,在城北一百八十里。其名未詳。
陝西行都司部藝文〈詩〉
编辑《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唐·杜甫
编辑
驄馬新鑿蹄,銀鞍被來好。繡衣黃白郎,騎向交河道。 問君適萬里,取別何草草。天子憂涼州,嚴程到須早。 去秋群盜反,不得無電掃。此行牧遺甿,風俗方再造。 族父領元戎,名聲閣中老。奪我同官良,飄颻按城堡。 使我不能䬸,令我惡懷抱。若人才思闊,溟漲浸絕島。 樽前失詩流,塞上得國寶。皇天悲送遠,雲雨白浩浩。
東郊尚烽火,朝野色枯槁。西極柱已傾,如何正窮昊《出塞曲》明·甄敬
编辑
漢家推轂重專征,天子親勞細柳營。雷動軍聲吞朔 漠,雲橫士氣作長城。
邊烽昨夜照松山,漢將分兵度玉關。轉戰崑崙河水 逆,朔風吹血浣塵顏。
飛將關弓出武威,矢窮格𩰚救兵稀。天山敵騎重重 合,月黑風高夜潰圍。
八月穹廬朔雪霏,草枯風急鴈南飛。胡笳吹斷《清秋 月》,一夜征人淚滿衣。
結髮從征不受封,橫行十萬逾青松。洗刀九度長流 水,勒馬三危第一峰。
邊庭血戰幾經秋,白首雄圖未肯休。誓掃龍沙歸漢 闕,寧悲李廣不封侯。
征旗夜夜捲秋霜,輕騎追風不可當。天寒雪大迷歸 路,蔥嶺山頭望故鄉。
黃沙白草望中微,瀝瀝寒風動鐵衣。焉支直擣休屠 遁,萬騎遙從天漢歸。
《柔遠驛》陳棐
编辑
朵蘭接古戍,雄鎮望姑藏。石合平途亂,溪分闊野長。 山光遙黯淡,雲氣薄蒼茫。駐馬投前驛,聽鶯憶上陽。 果陳紅碧飯,茶煮麥椒湯。六月峰凝雪,三時氣帶霜。 林稀無眾鳥,夏半少群芳。隨地馳春幰,殊方任冷腸。 蘭山路尚遠,榆塞地尤荒。長劍崆峒倚,芒寒天外光。
《送牟秉常往甘州》郭登
编辑
誰折梅花寄隴頭,夕陽低處是甘州。秦關蜀道還家 夢。白草黃雲出塞愁。江上秋生張翰棹。月中人倚仲 宣樓。壯懷且賦《從軍樂》,定遠曾封萬里侯。
《甘州即事》前人
编辑
黑河如帶向西來,河上邊城自漢開。山近四時常見 雪,地寒終歲不聞雷。牛互市番氓出,宛馬臨關漢 使回。東望玉京將萬里,雲霄何處是蓬萊。
陝西行都司部紀事
编辑《後漢書張奐傳》:「奐為武威太守,平均徭賦,率厲散敗, 常為諸郡最,河西由是而全。其俗多妖忌,凡二月、五 月產子及與父母同月生者,悉殺之。奐示以義方,嚴 加賞罰,風俗遂改,百姓為立祠。」
《虞詡傳》:「『詡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 亂,殘破并涼。大將軍鄧騭以軍役方費,事不相贍,欲 棄涼州,并力北邊,乃會公卿集議。騭曰:譬若衣敗壞, 一以相補,猶有所完。若不如此,將兩無所保』。議者咸 同。詡聞之,乃說李修曰:竊聞公卿定策,當棄涼州,求 之愚心,未見其便。先帝開拓土宇,劬勞後定,而今憚 小費,舉而棄之。涼州既棄,即以三輔為塞。三輔為塞, 則園陵單外,此不可之甚者也。」《喭》曰:「關西出將,關東 出相」,觀其習兵壯勇,實過餘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 據三輔,為腹心之害者,以涼州在後故也。其土人所 以摧鋒執銳,無反顧之心者,為臣屬於漢故也。若棄 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遷,必生異「志。如使豪雄相 聚,席卷而東,雖賁育為卒,太公為將,猶恐不足當禦。 議者喻以補衣,猶有所完,詡恐其疽食浸淫而無限 極,棄之非計。」修曰:「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幾敗國事。 然則計當安出?」詡曰:「今涼土擾動,人情不安,竊憂卒 然有非常之變。誠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數人,其 牧守令長子弟,皆除為穴官,外以勸厲,答其功勤;內 以拘致,防其邪計。」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從詡議。於 是辟西州豪傑為掾屬,拜牧守長吏子弟為郎,以安 慰之。
《傅燮傳》:「燮拜議郎,會西羌反,邊章、韓遂作亂隴右,徵 發天下,賦役無已,司徒崔烈以為宜棄涼州,詔會公 卿百官,烈堅執先議。燮厲言曰:『斬司徒,天下乃安。尚 書郎楊贊奏燮廷辱大臣,帝以問燮,燮對曰:昔冒頓 至逆也,樊噲為上將,願得十萬眾,橫行匈奴中,憤激 思奮,未失人臣之節。顧計當從與不從耳。季布猶曰: 『噲可斬也。今涼州天下要衝,國家藩衛。高祖初興,使 酈商別定隴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議者以為斷匈 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內為之騷動。陛 下臥不安寢。烈為宰相,不念為國,思所以弭之之策, 乃欲割棄一方萬里之土,臣竊惑之。若烈不知之,是 極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從燮議。
《葢勳傳》:「勳為漢陽長史時,隴右刺史左昌坐斷盜徵, 以扶風宋梟代之。梟患多寇叛,謂勳曰:『涼州寡於學 術,故屢致反暴。今欲多寫《孝經》,令家家習之,庶或使 人知義。勳諫曰:『昔太公封齊,崔杼殺君;伯禽侯魯,慶 父篡位。此二國豈乏學者?今不急靜難之術,遽為非 常之事,既足結怨一州,又當取笑朝廷。勳不知其可 也。梟不從,遂奏行之。果被詔書詰責,坐以虛慢徵《晉書食貨志》:「皇甫隆為敦煌太守,敦煌俗不使耬犁, 及不知用水人牛,功力既費,而收穀更少。隆到,乃教 作耬犁,又教使溉灌,歲終率計所省庸力過半,得穀 加五,西方以豐。」
《張駿傳》:駿酒泉太守馬岌上言,「酒泉南山,即崑崙之 體也。周穆王見西王母樂而忘歸,即謂此山。此山有 石室玉堂,珠璣鏤飾,煥若神宮,宜立西王母祠,以裨 朝廷無疆之福。」駿從之。
《涼武昭王傳》:「李暠字元盛,自領秦、涼二州牧。初,苻堅 建元之末,徙江漢之人萬餘戶於敦煌,中州之人有 田疇不闢者亦徙七千餘戶。郭黁之寇武威,武威、張 掖已東人西奔敦煌、晉昌者數千戶。及元盛東遷,皆 徙之於酒泉。分南人五千戶置會稽郡,中州人五千 戶置廣夏郡,餘萬三千戶分置武威、武興、張掖三郡。」 築城於敦煌南子亭,以威南敵。又以前表未報,復遣 沙門法泉間行奉表曰:「江山悠隔,朝宗無階,延首雲 極,翹企遐方。伏惟陛下,應期踐位,景福自天。臣去乙 巳歲順從群議,假統方城,時遣舍人黃始奉表通誠, 遙途嶮曠,未知達不?吳涼懸邈,蜂蠆充衢,方珍貢使, 無由展御。謹副寫前章,或希簡達。臣」以其歲進師酒 泉,戒戎廣平,庶攘茨穢。而黠敵恣睢,未率威教,憑守 巢穴,阻臣前路。切以諸事草創,倉帑未盈,故息兵按 甲,務農養士。時移節邁,荏苒三年,撫劍嘆憤,以日成 歲。今資儲已足,器械已充,西招城郭之兵,北引丁零 之眾,冀憑國威,席卷河隴,揚旌秦川。承望詔旨,盡節 竭誠,隕越為效。又臣州界迥遠,勍寇未除,當須鎮副 為行留部分,輒假臣世子士業監前鋒諸軍事、撫軍 將軍、議羌校尉督攝前軍,為臣先驅。又敦煌郡大眾 殷,制御西域,管轄萬里,為軍國之本,輒以次子讓為 寧朔將軍、西夷校尉、敦煌太守,統攝崑裔,輯寧殊方。 自餘諸子,皆在戎間,率先士伍。臣總督大綱,畢在輸 力,臨機制命,動靖續聞元盛既遷酒泉,乃敦勸稼穡。 群僚以年穀頻登,百姓樂業,請勒銘酒泉,元盛許之。 於是使儒林祭酒劉彥明為文,刻石頌德。
《魏書韓秀傳》:「秀轉給事中,參征南慕容白曜軍事。延 興中,尚書奏以敦煌一鎮,介遠西北,寇賊路衝,慮或 不固,欲移就涼州。群官會議,僉以為然,秀獨謂非便, 曰:『此蹙國之事,非闢土之宜。愚謂敦煌之立,其來已 久,雖土鄰彊寇,而兵人素習,縱有姦竊,不能為害。循 常置戍,足以自全,進斷北寇之覘途,退塞西敵之闚 路。若徙就姑臧,慮人懷異意,或貪留重遷,情不願徙。 脫引寇內侵,深為國患。且敦煌去涼州及千餘里,捨 遠就近,遙防有闕。一旦廢罷,是啟戎心,則外裔交搆, 互相來往。恐醜徒協契,侵竊涼土,及近諸戍,則關右 荒擾,烽警不息,邊役煩興,艱難方甚』。」乃從秀議。 《隋書宇文㢸傳》:「宣帝嗣位,遷左守廟大夫。」時突厥寇 甘州,帝令侯莫陳昶率兵擊之。㢸為監軍。㢸謂昶曰: 「黠敵之勢,來如激矢,去若絕絃,若欲追躡,良為難及。 且宜選精騎,直趨祈連之西,賊若收軍,必自蓼泉之 北,此地險隘,兼復下濕,度其人馬,三日方度。緩轡追 討,何慮不及。彼勞我逸,破之必矣。若邀此路,真上策 也。」昶不能用之。西取合黎,「大軍行遲,敵已出塞。」 《唐書張守珪傳》:「開元初,詔以守珪為瓜州都督府,即 詔守珪為都督。州地沙瘠不可蓺,常瀦雪水溉田。是 時渠堨為敵毀,材木無所出,守珪密禱於神,一夕水 暴至,大木數千章塞流下,因取之。修復堰防,耕者如 舊,州人神之,刻石紀事,遷鄯州刺史、隴右節度使。」 《五代史于闐國傳》:「自涼州西行五百里,至甘州。甘州, 回鶻牙也。其南山百餘里,漢小月支之故地也。有別 族,號鹿角山。沙陀云朱耶氏之遺族也。自甘州西始 涉磧,磧無水,載水以行。甘州人教晉使者作馬蹄木 澀,木澀四竅,馬蹄亦作四竅而」〈闕〉之駝,蹄則包以氂 皮,乃可行。西北五百里至肅州,渡合河,西百里出天 門關,又西百里出玉門關,經吐蕃界。
《宋史盛度傳》:「度遷尚書屯田員外郎。契丹寇邊,從幸 大名,數上疏論邊事。奉使陝西,因覽疆域,參質漢、唐 故地,繪為《西域圖》以獻。改開封府判官。坐決獄失實, 降監洪州稅,起建昌軍、三司鹽鐵判官,改起居舍人、 知制誥。度嘗奏事便殿,真宗問其所上《西域圖》,度因 言酒泉、張掖、武威、敦煌、金城五郡之東南。自秦築長 城,西起臨洮,東至遼、碣,延袤萬里,有郡有軍,有守捉, 襟帶相屬,烽火相望,其為形勢備禦之道至矣。唐始 置節度,後以宰相兼領,用非其人,故有河山之險而 不能固,有甲兵之利而不能禦。今復繪山川道路,壁 壘區聚,為河西、隴右圖,願備上覽。」真宗稱其博學。 《吐蕃本傳》:咸平元年,河西軍左廂副使、歸德將軍折 逋游龍缽來朝。游龍缽四世受朝命為酋,雖貢方物, 未嘗自行,今始至,獻馬二千餘匹。河西軍即古涼州。 東至故原州千五百里,南至雪山、吐谷渾、蘭州界三 百五十里,西至甘州同城界六百里,北至部落三百
里,周回平川二千里。舊領姑臧、神鳥、蕃禾、昌松、嘉麟五縣,戶二萬五千六百九十三,口十二萬八千一百九十三。今有漢民三百戶,城周回十五里,如鳳形,相 傳李軌舊治也,皆龍缽自述云。詔以龍缽為安遠大 將軍。
《元史董文用傳》:「至元改元,召文用為西夏中興等路 行省郎中。中興自渾都海之亂,民張相恐動,竄匿山 谷。文用至,鎮之以靜,乃為書置通衢諭之,民乃安。始 開唐來、漢延、秦家等渠,墾中興、西涼、甘肅、瓜、沙等州 之土,為水田若干。於是民之歸者,戶四五萬,悉授田 種,頒農具,更造舟置黃河中,受諸部落及潰叛之來」 降者
《朵兒赤傳》:「朵兒赤字道明,西夏寧州人。父斡扎簀,世 掌其國史。初守西涼,率父老以城降。太祖有旨,副撒 都忽為中興路管民官。國兵西征,運餉不絕,無毫髮 私,時號曰『滿朝。清世祖即位,斡扎簀寢疾卒,遺奏因 高智耀以進,請謹名爵,節財用,帝嘉納焉。朵兒赤年 十五,通古,注《論語》《孟子》《尚書》。帝以西夏子弟多俊逸』」, 欲試用之,召見于香閣,帝曰:「朕聞儒者多嘉言。」朵兒 赤奏曰:「陛下聖明仁智,奄有四海,唯當親君子,遠小 人爾。自古帝王未有不以小人而亡者,惟陛下察焉。」 帝曰:「朕於廷臣有戅直忠言,未嘗不悅而受之;違忤 者亦未嘗加罪,蓋欲養忠直而退諛佞也。汝言甚合 朕意。」因問欲何仕,朵兒赤對曰:「西夏營田,實占正軍, 倘有調用,則又妨耕作,土瘠野壙,十未墾一。南軍屯 聚以來,子弟蕃息稍眾,若以其成丁者別編入籍,以 實屯力,則地利多而兵有餘矣。請為其總管,以盡措 畫。」帝可之,乃授中興路新民總管。至官,錄其子弟之 壯者墾田,塞黃河九口,開其三流,凡三載,賦額增倍, 就轉營田使。秩滿入覲,帝大悅。
陝西行都司部雜錄
编辑《水經注》:河水逕沙州北,段國曰「澆河,西南一百七十 里有黃沙,沙南北一百二十里,東西七十里,西極大 陽川。望黃沙尤若人委千構於地,都不生草木,蕩然 黃沙,周迴數百里,沙州於是取號焉。」
應劭《地理風俗記》,「敦煌酒泉,其水甘若酒味故也。」張 掖,言張國臂掖,以威羌狄。
《夢溪筆談》:「深州舊治靖安,其地鹼滷,不可蓻植,井泉 悉是惡滷。景德中,議遷州時,傅潛家在李晏,乃奏請 遷州于李晏,今深州是也。土之不毛,無以異於舊州, 鹽鹼殆與土半。城郭朝補暮壞,至於薪芻,亦資於他 邑,唯胡盧水粗給居民,然源自外來,亦非邊城之利。 舊州之北有安平、饒陽兩邑,田野饒沃,人物繁庶,正」 當徐村之口,與祁州、永寧犬牙相望。不移州於此,而 恤其私利。「亟城李晏」者,潛之罪也。
《春明夢餘錄》:「甘肅以西,番彝相界,北亦不剌阿彌禿 竄居西海,乃西寧西境西寧衛地方,番帳凡千有餘 一十三大族,番人漸以南徙,中國茶馬之例大為減 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