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46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四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四十六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四十六卷目錄

 天全六番部彙考

  天全六番建置沿革考

  天全六番疆域考形勝附

  天全六番星野考

  天全六番山川考

  天全六番城池考

  天全六番關梁考

  天全六番公署考

  天全六番賦役考

  天全六番風俗考

  天全六番祠廟考寺觀附

  天全六番驛遞考

  天全六番兵制考

  天全六番物產考

  天全六番古蹟考

  天全六番諸番考

 天全六番部藝文一

  英烈侯廟記        明徐海

 天全六番部藝文二

  莋都夷慕德懷德歌     漢唐菆

  蜀道難          陳陰鏗

  送蔡君知入蜀      隋孔德紹

  西山三首之一       唐杜甫

  沉黎作         宋李師錫

  懷葛樓         明高文林

  六番八詠         尹夢璧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   吳偉業

 天全六番部紀事

職方典第六百四十六卷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部彙考 编辑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建置沿革考 總志 编辑

《禹貢》梁州之南境。古蠻獠地。商為氐羌地。晉因之。宋、齊、梁土豪迭相雄長,各屬益州。西魏始陽縣地屬蒙山郡。後周因之。隋初郡廢,屬雅州。唐為羈縻州,隸雅州都督府。五代屬王建。孟知祥土人高曩閣藏楊夾失朵兒只率眾歸附,置碉門、黎雅、長河西、魚通、寧遠六軍民安撫司。宋隸雅州。元復置六安宣撫司,屬土番等處宣慰司,後改六番招討司,又分置天全招討司。明并天全六番招討使司,隸四川都司,屬川南部落,是為六番,曰馬村、蘇村、楊村、金村、隴東村、西碉村。

皇清因之。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疆域考 编辑

《總志》《天全、六番志》合載。

東至雅州五十里,又至蘆山縣五十里。

西至長河西宣慰司界,山路險峻,約一百四十里。

南至榮經縣界六十里

北至董卜韓胡宣慰司界一百五十里。

東南逕鄰招討司,至本屬多功渡,過飛仙關,接雅州界七十里。

東北:由鳳頭、六甲、火井三班,接邛州界,百四十里。

《西北》由冬臘山至魚通,三十六種,接韓胡魯密界,山路險峻,約一百二十里。

自司治至省城五百四十里。至

京師一萬一千二百九十里。

東西廣一百九十里,南北袤一百一十里。

形勝附 编辑

《禹貢》:「和夷底績。」

又云:「西傾因桓是來。」

《河圖》括地象,熊耳靈關為後戶。

《史記。司馬相如傳》:「鏤靈山,通靈關道。」

左思《蜀都賦》:「廓靈關以為門。」

宋薛田《成都百韻》:「倚劍靈關凌絕頂」 ,

《圖經》「抵接黎雅,控帶彝落。」

東連雅州,西控乾溪,南接榮經,北抵靈關。山環馬鞍,逕險羊腸。長河居其西,韓胡在其北。邛、雅踞前,榮、黎枕後,當吐番出入之喉襟,為蜀

川西南之屏障

接黎雅,連彝落。峽口天險,和水襟帶南詔咽喉。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星野考   總志 编辑

分井鬼之次,入《參》一度。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山川考 编辑

《總志》《天全、六番志》合載。

龍頭山 :在治北二里。山如龍首,日出有崢嶸飛動之狀。

禁山 在治西二里。兩崖對峙,峭拔險隘,中有飛流,四時不竭,古謂禁門關。按《天全六番志》:在治西和水之右,又名落曦山。禁關對峙之山也。靖遠堡諸山,沿水連枝而來,所絜思經乾河之崇巒邃谷,不可數計。餘茲橫障乎此。其面崢嶸,上露白壁兩片,夜有光發壁間如炬,故又呼「聖燈崖。」 光不能常發,發則所向有災,覺必黝其壁以厭之。或燐也而燈,既災也而聖,曷舛以謬也,名以禁之,宜矣。或曰:是不然,其名也,亦祇善其崒嵂相向,佐關以禁出入耳。按《天全志》:「在碉門治右,兩崖屹然相對,為境內咽喉。古置有關,以禦獠蠻,下有河曰禁溪。」 又云:「去治西碉門半里許,兩山對峙,水流其中。」

雲頂山 :在治北四里。高峰屹立,常有雲覆其頂,松若虯盤。

玉堡山 :在治南五里。冬積雪如玉,又名玉疊山。

泥山 在治東三里。屹立環拱,上有景蘇亭,四時積雨泥濘,多有梅生嶺上,故又名「梅子嶺。」 多功山 在治東三十里。昔禹鑿此山以疏通峽水,其功甚大,故名其山曰「多功山」 ,峽曰「多功峽。」

女城山 在治東一百四十里。相傳有女將壘石為城。按《天全志》又云:「在治東十五里,地近始陽」 ,至今古蹟猶存。

鎮西山 在治東一百二十里。相傳蜀將姜維駐兵於此,故名。山之深,東自火井菁口,西至金雞峽口,二十里而強,路險且峻,泥雨倍艱。金鳳山 在治東北二里。狀如鳳,日出色如金。臥龍山 在治東二十里,孔明征孟獲,宿此。按《天全六番志》:「山發靈關,逕化彝砦結二果谷起截紫頂,長劈一嶂,橫袤二十餘里。其正中傑」起而南走者,曰「大初。」降而蔓紛虯,結塞乎邨堡之中,即南之雲頂、泥山、梅子嶺、始陽、多功諸山,皆從此出,名之者象鼻祖於此也。其東列嶂連皴,至東之溪水止焉,而西則臥龍也。臥龍豐隆矯健,碉陽之枕障巋然司治處其麓數世矣。其脊逮腹宜杉材,間樹榿以薪,冬麥青淺,春蕎紅深,綺錯乎山身,可眺可遊。俗譌「大岡」,呼「大戇山」,又呼牯牛山。狀其盡處獰然與禁山相對也。旗纛山 在治東南二十里,形如旗纛,故名。鉉窯山 在治南八十里,高峻清絕,地產芝草,嘗有聖燈現。

玉屏山 在治東北二十里,如翠雲蓊蔚,孤屯夾嶂中者,玉屏山也。其奔降甚奇,一疊而起曰「兩崖山」 ,再疊而起曰「哪囃寨」 ,則兀然突然挺秀,以臨村堡矣。司長別墅跨其陽,有林巒周繚之勝。

後安山 :在治東北四十里。突兀崇隆,磅礡乎天際。陟其上,巨石人立,崇岡行列。有野寺,寺旁孤松孩杉,竹徑茶坡,森疏上下。山發靈關,降而長腰山、香爐山、石筍山、茅香山,其蔓也。

銅頭山 在治東五十里,俗稱「八十丈懸崖」 ,即此。沫水逕其下,瞰江峭壁至高。曾有龍穴壁而出,石飛數百丈,其山降而障乎江之東,曰隔糧坡,地界蘆邑矣。以部民兵、農兼事,田熟足備餱糧耳。靡王稅故也。

杉木山 在治北,連峰矗天,冬夏常青。青者,杉木山也。山自北迄西,連袤數十里,無雜樹,盡杉。

之深,翠色。訊之土人,葉巨細二種,質赤白有異。浮者輕脆,不中棟梁;堅者沉溺,而溪水不能舉也。山故荒遠,以是恒無至者。

巖州山 :去治二里,至西爐,一嘉慶,一巖州。巖州山最大。山如巨石,崚嶒天表,盤曲數十里,無纖毫草樹綴其間,晨光遠映,金色炫灼,其絕頂時有霞暈如佛光者。人或遇之。春夏藥草氣蒸,秋冬積雪,必循狸跡置步。維峻且峭,必窮朝暮始能越也。

冬臘山 在治西北別逕,通三十六種番,冬臘山最大。山遠峻,春秋積雪,行者絕少。至者云煙雲雷雨在下,晴日,天清曠無極,視外州縣若近在塵霾渺渺之間,山頂時值異花草險,不暇攜路。自忠孝鄉之斑竹坪始,七日達咱納種。玉林山 在司治六甲鄉。山甚深峻,多靈異,上有古寺,已圮。

象鼻山 ,去司治東南二十里,形類象鼻,《天全十景》,「象鼻秋風」 是也。

馬鞍山 ,在治碉門西一百八十里,高山聳列,綿亙如垣,上有凹口,狀如馬鞍,故名。山以內為天全內境,山以外為三十六種四十八寨諸番蠻彝。

香爐山 在治東北十五里。形如香爐,故名。「白巖 」 在治南一里。高山雄峻,白石矗立,時有聖燈夜現。

老君洞 ,在治東八十里,有老君溪,上有老君洞。洞極深廣,昔老聃修煉於此,丹竈尚存。路旁有罅竅,人有求錢者,以杖鑿之,錢隨杖自竅出,或一枚或二三枚,其跡尚存。又一本云:「司治東四十里。」

仙人洞 ,在治東二百二十里。昔有異人於此煉丹。

將軍洞 :在治西十里。相傳為赤口將軍化神之所,暝晦靈異莫測。

魚洞 在治西一石洞,旁溪常有魚出。

和水 在治南四十里。源出蠻界羅巖州,流入雅州平羌江,東注於岷江。按《天全六番志》:治西而南流,今琱門和川也。源出巖州山下,至靖遠堡,嘉慶山小水注之。至蕨箕坪,羅州水注之。至禁關外,冬臘山水逕巖底關,至忠孝鄉沙坪注之。和水循禁山逕琱陽二十里,出龍尾峽,縈始陽十五里,榮經水注之。又十里,靈關所來,沫水注之。又二十里穿飛仙峽,始出雅州,夏曰和夷,宋曰和川。地以水名,水以地名也。《地志》曰:《禹貢》「和夷底績」 ,即此。蔡氏《書注》曰:「和夷,地名。嚴道以西有和川,有夷道,即其地也。」 晁氏曰:和夷二水名和水,今雅州榮經縣北之和川水,自蠻界羅嵒州東西來逕蒙山,所謂青衣水而入岷江者也。夷水出巴郡魚復縣東。今按:晁氏所謂東西來,謂《榮經》水東來,羅嵒水西注也。《榮經》水今所稱虎頭淵、落陰水者是也。其水一出相公嶺,一出瓦屋山,俱合而流,至司治羅家村,入虎頭峽,逕山後六邨,至落陰與羅嵒之和水合,即古今所指和水也。又二十里至多功渡,會沫水出飛仙峽下雅州,即古「今所稱青衣之源也。至魚復夷水,則亙絕雅州二千餘里。」 蔡蒙既相離不遠,和與夷故不應懸隔如是,則蔡氏謂此皆地名者近之。又按鄭元書注,「和者,土夷所居之地也。」 和讀曰洹,即桓水。酈道元注《水經》從之,謂桓水行羌中,即書西傾,因桓以明亂河之義,謂唯斯水可當底績之文。但《禹貢》和、桓僅間三十餘字,不應異用,斯正鄭、酈之別,致「和」 從「晁」 為是,「夷」 從「蔡」 為是。又云:「禹治水首,此石壁參天,最難為功,故和水上有多功壩。」

羅帶水 ,即青衣之源。沫水與和水匯而出雅州者也。水在治東五十里,南流水自思延鄉三江口流三十里至多功渡,和水注之。流一里即入飛仙峽。斷岸陡削,長巖壁立,谽谺濆激,不通舟筏,即今所謂漏閣也。流十里出峽。楊修撰《升庵》云:「沫水出西南徼外,下雅州,過嘉定。」 今按:雅州唯斯水為大水之會,自思延三江口也。一司治銅江水;一司治落靄水;一、蘆邑。龍門水會自多功渡也,即琱陽之和水。二水唯和水與銅江為敵。《水經》曰:「沫水出蜀廣袤徼外,東至靈關,道出蒙山南,又東北與青衣水合。青衣水出蒙山東,與沫水合。」 《華陽國志》曰:「二水於青衣縣東,合為一川。」 自下皆謂青衣水,今《雅志》因謂沫水、青衣水俱出蘆邑矣。世殊說異,名地未易指實。謂青衣源自蘆邑,為司治冷砧、後屯二水雖在,疑似據桑欽本文及楊太史之說,則銅江實沫水之大源也。

銅江水 在治東北四十里,南流古沫水也,即《漢書司馬相如傳》所謂「西至沫若水,通靈關道」 者。水自董卜韓胡來,出司治靈關鄉,循靈鷲山絕壁,南逕和陵鄉。水性至湍疾,而和陵山岡忽捍而西,令水不得直趨,因作迥瀾激瀨,穿地鑽石而出。故其至也狹以深,有一斗城、虎跳潭、鈀齒岸諸名。逕思延鄉二十里。蘆邑水注之。鳳水 在琱陽東二十五里,曰鳳水村。村北七十里有崇山崢嶸,水出其下。至化彝堡,堡極隘,逕板橋峽。峽極峭,板橋者,棧道也。鑿壁架木,覆之以板,高下無路,必由橋。橋視水石相搏,如噴玉,如響雪,如瀑布。至村而瀜瀜脈脈,不疲不駛。方里之間,荒原斷壤,沍為三「几」 字。人家籬舍闐其空,以耕以漁,下而青溪水注之,逕落靄村,匯於銅江。鳳水者,字水也。

冷砧水 在治北六甲鄉,出魚泉峽,東流。大川水 在治北六甲鄉。水出竹把巖,南流合逕金雞峽,為魚喜峽。

後屯水 在治北六甲鄉,出紫雲巘山下,東流逕蘆山,縣為清源。以上三水,俱至蘆山為龍門渡。

箐口水 、小溪水 、箐口水出鎮西山下,至下里村,小溪水注之。二水在治東北火井三班鄉,東流至邛州文台里界。

黃溪 :在治東三十里。溪水作硫黃氣,浸灌瘠田,禾苗特盛。

清溪 溪多石,居人較健,繞村水又注之。二溪環折於治東道,俗稱「十八道水」 ,下注鳳水峽口 ,離治十五里,崇崖峭壁,下臨千仞。深河激湍,行者攀越而過。又云:去治南四十里,接榮經縣。

湧池 距司治二百二十里。其地方廣半畝,止水無波,湛然澄澈。又云:在司治北火井鄉。龍池 在治西五十里,其水淵深,內有潛龍。天時亢旱,投隻鴨於中,烈風雷雨立至。按《天全志》:去司治西四十里,淵深靈異。

龍井 在治南三十五里。地湧出泉,清冽如碧,甘甜如飴。古有金甲雙鯉,出沒自得,至今猶見。八卦井 在治東三十里,形如八卦,其水清冽,俗名八角井。按《天全志》:去司治南十五里地名禦彝鄉,有天王祠,乃魯班古蹟。中有井泉,亭閣罩覆。遇旱,鄉人取水祈禱,即雨。又云:在治西。玉龍泉 在治東三十里大悲寺內山下,泉從石龍口噴出如玉焉。按《天全志》:「司治南地名冨庶村,有天王祠,後有泉水,鑿一石龍,引水由口泠泠噴灑,故名。」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城池考   總志 编辑

本司城池 石城,明洪武中,百戶盛茂砌石,周圍六百丈,門四。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關梁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禁門關 在龍山盡處,山垂峽作嶄巖,下瞰和水,危石礧礧如俯行人,因置關於此。沿和水而左,十五里至崖底關,崢嶸一逕,直達索孟諸番。沿和水而右,五十里至紫石關,進靖遠堡,又分水而入,一抵巖州,一抵嘉慶,直渡西爐矣。按《天全志》:去碉門司治西一里許,即前禁山。兩山對列,河水居中,為諸番出入領賞之路。又一本云:「兩山對峙,關當其隘。」

靈關 ,關最古。唐既以名司地,司復以名其鄉關,久不得為名矣。而其巉崖峻壁,一夫守險,可以禦萬。今小關子,即古之靈關也。關內村堡,司之居民,關外崖梯木棧,即董卜韓胡出關之路。韓胡與沃日接,沃日與大小金川接,金川與雜谷接,與西爐木雅接,而其究與烏思接,與吐番接。古稱後戶,不綦重乎?按《天全志》:「去司治北一百二十里」 ,為屬貢,董卜韓胡宣慰,由本司起送

進貢之路

獨繩橋 ,俗稱索橋,稱溜殼橋,古繩橋也。和川、靈關、六甲地險處,水泛時皆有之。兩岸疊石植柱,一巨索緪之,以木為半筒。度者以索繫筒,并自縛其腰及臀於緪,以腋挾筒令滑,兩手力挽而度。先別置一索繫前索上,後度後,引筒來岸,或偏高,去疾而來必力也。按此即《西域傳》所謂「度索尋橦」 ,《後漢書》所謂「跋涉懸度」 也。橦者,木筒。尋者,復引來也。李膺《笮橋贊》曰:「笮復引一索,飛緪杙閣,其名曰筰。人懸半空,度彼絕壑。」 唐獨孤及引作招北客,辭亦同,蓋此即古笮橋也。交橋 諸村,水險惡,水落亦不可舟筏。夏則度索,冬則交彴。兩岸壘石,對壓二木,委其末,而交縛於上。下平縛二木為底,以篾或纜,穩相連絡。度者,上木引手,下木承趾,少易於索,或謂「扐橋」 ,謂扐起也。

「鐵索橋 」 ,思延所水沫經也。橋二:魚喜渡,六甲水所出也。橋一。靖遠堡,羅州水橋一。進而巖州水橋一,又進而嘉慶水。橋一。曰銅江橋,曰魚喜橋,曰邋遢橋,曰仙人橋,曰後碉橋。橋雖長短殊,皆鐵索也。水岸極險,無論舟筏,即緪繩架木,亦易崩歿。故皆製鐵索,則橋更坦以固,不似繩木攲危,但廢工力耳。橋製兩岸石墩、石柱,以大環《鋃鐺》,或四或六,平緪為底,上絡輕板,兩旁有引手。其鎖修短、鉅細疏密,視岸廣狹,功洪簡也。然其刱也,虞漲及無不就岸極崇處,初經者移蕩簸揚於空闊中,不禁目眴足踡矣。

承宣橋 臥龍山有溪,北發而南,入和川。其逕市衢也,為深塹,以石結高洞而橋之。兩岸皆石級,東高於西一倍刱。自元至正中,名之曰承宣。蓋取司治上秉憲令,下撫部民,當承流而宣化也。按《天全志》:「司治西半里,元至正十年,招討使高國英砌石建。」 又一本云:「司治東半里。」

瀘定橋 在瀘水上,地屬沈冷姜村,康熙四十五年所製鐵索橋也。西爐復木鴉附,置戍守,稅茶市,而橋因以建橋,工費甚鉅,以水勢洶湧,其水達西爐,舊有皮船三渡,一通壩,一咱威,一子牛,今皆廢而集於橋。荒陬彝落,一虹霓鎖斷,蠻煙瘴水,豈非盛事!沈冷本天全部屬,橋既成,檄天全工力修葺。今司與鄰封分歲接應。檄至,遣百夫諸工往供事。

多功橋 在治東二十里。明洪武四年,招討使高國英編索為橋。每歲一換,利濟極廣。又一本云:「在司治東五十里。」

隆安橋 在治西五里。洪武十二年,本司差目把楊銘督眾造索為橋,逓年修換。又一本云:「招討頭目楊銘」

迎恩橋 按《天全志》:「在司治東一里,明宣德九年建」 ,水名洗蕨溪。又一本云:「司治東二里溪名洗腳,流合岷江。」

沙坪橋 在治西半里。編索為橋,遞年修換。又一本云:「司治西二里,通西天長河西烏思藏各王進方物之路。」

鐵鎖橋 在治北二十里,地名「思延」 ,以鐵為索成橋。通由本司下五鄉、火井、三班并蘆山縣軍民往來經行,利濟極廣。

魚喜橋 六甲水所出。見前《鐵索橋》下。

多功渡 在多功鄉

楊公渡 在丁村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公署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司治 ,古治在碉門臥龍山之陽,址極闊,柱礎至合圍,不知刱自何代。明初,詔天全置城池,司長治其中,置守禦土軍四十八家,經歷、百戶、驛丞署俱在焉。明末,司長以城無形勝,址且礙,復遷山陽舊址,少進山麓,今所治署是也。署五層部屬,廊廡畢列,繚以週垣,距禁關纔一里。今司長復置別署,在大全山砦之陽,背枕韓胡,距靈關三十里。又云:「一在碉門中街,明洪武六年,招討使高國英立,永樂十一年,招討使高敬讓重建。」 「一在始陽,明嘉靖年內招討使高繼光重建。」 公館 在治東,明成化間建。

副招討衙治 在碉門三街。

經歷司衙治 在碉門所城。

茶課司 一名「茶把」 ,在治西。明萬曆年內,李膺重建。

陰陽學 在治東一里。成化十六年,王斐重建。

醫學 在治東半里。天順五年,鍾懋重修。僧綱司 在治北半里。成化五年都綱昌雲重建。

道紀司 在治東半里。嘉靖九年,鍾文遠建。太平驛 在治西。成化十五年,驛丞高志宏重建。今裁。

十所,百戶 姜所,張所,泥山所,天全所,思經所,樂靄所,始陽所,樂屋所,在城所,靈關所,俱未載處所。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賦役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戶一千八百二十,戶口九千六百七十三口。火井、三班草糧 火井在邛西亂山中,直與蠻界諸山相接連,故蜀漢姜維置兵戍守,而名其山為「鎮西山」 焉。司境自六甲至鎮西,自魚喜渡鎮西,無咫尺間隔,歷來有兩司、三班土軍在鎮西之東山,下楊家壩,再下大沙壩,再下牌樓壩、小溪,至有井之文台里止焉。蓋從古安置以警諸蠻出入為邛西之外衛者,以「地接壤邛界,山田交錯相入,於明初即報有草糧兩司共十二石,本司自徵自解,差人赴嘉定建南道衙門上納。後因雅水覆筏,差役糧銀俱沒,始移邛州就近輸納,後遂漸增至九十石有零。歲開徵邛州,移文至司起科,司乃差役行牌催收,飭三班領軍首人完納焉。」 從明至今,已三、四百年,如此無事則令力農納賦,有警則令入伍禦邊,二者并行,皆為「攄忠報國。」 三班亦未見其多累。蓋前代舊例,因三班有糧,凡一切徭役,原較諸鄉堡特減耳。

茶稅 ,蜀茶行徼外,西道行松潘,南道行黎州。天全自邛、雅達黎州,為入番界大道,自邛、雅逕天全,為入番界小道。小道即今司境也。明例,茶不入番地,惟至兩司番來就買。黎州擾攘,天全發賣。天全擾攘,黎州發賣,飭兩地土司主其貿易,使番漢相安而已。後漢賈遠售,求價自沈冷、嘉巖,漸止打箭爐焉。百餘年間,兩地土司不復持其政,徼外番官復冥頑不知治事,致藏番覘利來踞,動軍兵電掃之威,此茶至打箭爐之由也。司境舊未行茶,當明之茶盛時,土民蓄茶園貿易,致納茶課四十八兩。及民窮賠苦,復將茶株盡掘,而賠課亦漸廢。明末擾攘,外茶不行,諸番急需茶司乃請行「無引無稅」 撫賞茶,令民買茶造茶。每民自造茶五包,抽取一包以賞番。凡巖、《嘉、魚通》三十六種,及打箭爐諸番,皆至天全領賞焉。每歲約取茶一千斤,番多不足,番少有餘,留今歲有餘,以補來歲不足。迨!

皇清猶照例行五十餘年,不過土司仰體盛化綏柔,

遠人而已。今幸驅逐藏、彝,俾需茶諸番盡俯首向化。司奉憲令,停造撫賞,一體中引。遂遵領部引一千六百張,又增至二千九百三十張,應行茶二十九萬三千斤。至打箭爐發賣,共徵稅銀一千五十七兩七錢。又園戶報茶,四園遵例共徵課銀二兩四錢,并照例解赴臬司上納。歲春夏具文領引,秋冬繳引納課。司長親綜其成。其治事有「茶房、茶總、值年商總」 ,其造茶則皆司之部民也。此亦窮邊為

國家「裕課」 之微誠,際茲內安外攘,有益無損者矣。

又云:「明洪武二十一年,奉徵茶課四十八兩,上納藩司。」

貢馬 要荒,以其所出修貢輸誠也。明例:三歲一覲,貢馬二匹,本司檢百戶一員赴省請給火牌,馳驛入都。後免朝覲馬,亦以荒遠難致,改令每匹折估價銀十二兩,納藩司填餉。歲當貢所官百戶慎其事而專任焉。又云:「舊額三年貢馬四匹,折價銀二十一兩八錢。於康熙二十四年遵奉院司憲行,仰照二十一年內」 部題明之例,每匹折價銀十二兩,總共四十八兩,齎布政司貯庫。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風俗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男不習工藝、婦不事紡績,惟以耕種為業。番、漢淆居,碉房絕嶺。治化漸摩,禮義日生。

戶無游民,野無曠土,男女耕墾,力作為業。山多田少,地瘠人貧,以耕墾力作為業,頗事《詩》《書》而崇治化。

司以戌守重時,徵兵遠征,則同官兵給餉無異視至所守關以外,番擾警逼,則必令自裹糈糗

考證

以行,故部曲有田則軍,有產則軍。田產再易,而軍籍歷世不亡,承替存也。田產有水旱、腴瘠、荒熟,而實則戶多於地。種至石者上也,中以斗計,而下則種三升。五升者,蓋與石斗者半列焉。境內田惟琱陽、鳳水、思延壤略平,而琱苦濕,鳳水苦狹,思延苦無水。其諸村堡畦畛,布乎岡巒,民所梯幹田也。春時綠波碧浪,縈山陵矣。燒墾盡乎嵯𡾲,民所謂砍火地也。望處蕎紅芋綠,出居杪矣。其種作以時,名曰「大春」、曰「小春」、曰「冬作」,曰「山作。」而婦幼,皆力治,無敢懈耰鋤。婦勤於男負運,男健於婦治田。時至一家,先集數家為己治,日供酒食三,以次皆及,供有例約,無能豐嗇。治田及午,以歌節勞,聲續不輟,男聲隆隆,女聲曰《山歌》,兵以用健,以律勝。昇平久,民兵懦,營兵亦佻。惟荒徼部落,歲以射獵為事。整捷慣手足,擊刺慣胸目,猛氣固常在耳。土軍舊常以時簡練,身恆刀劍。今世平日廢,而春冬幸嘗射。臘歲旦至燈節,村村睹射,以中獲年膏為嬉。春射鹿,秋伐兕,而熊豕以殘黍麥時擊之。其獵也,犬但發其栖,人以猛捷。𩰚殺用器,先矢、鏢鎗,繼以箍刀斃之也。獵者云:「格獸有所慎忽。」惟封豕最不易制,次熊、次虎、次兕,曰一豬、二熊、三虎兕也。

「歲端亦賀節新。」 布衣妝粔妝人情,糊塗箋帖,與江梅山雪爭春華耳。新歲一二日,村市各酒食相過,則檢曆會出行日至日,向所擇方,或攜壺榼,或過戚友老稚,紛呶雜沓,遑遑恐後時也。上元 作祈穀燈,豎木方八尺,支扶使堅,中承以板,上以篾席垂覆,若亭、若樓若臺,有高至三四丈者。臺上四面橫竿,懸燈三十三盞,云以供天重數也。燈即屈篾糊紙,名「白果燈。」 白果者,狀銀杏中豐,上下削也。油琖夜分再注,欲光達曙也。臺下各舁神像以主燈,無有虛者。琱陽承宣橋東曰下街,橋西曰上街,約戶五七家,而臺一直衢,散巷月宮,宮而星叢叢矣。始十一罷,十六士女皆嬉游村落,翁嫗亦挈幼信宿而去。市小兒,夜則閨妝十二人,提燈至人家,唱《十二月采茶歌》,人家以年糕酬之,至有盈其負橐者。其各村堡亦作臺燈,而樹燈較多。樹燈者,燈樹也。攢長竹至三四丈,如三尺圍木,自頭至腰,穿眼橫十六竿,竿兩端各燈杪各一,亦臺燈數。窟地夾板受植。方暮,以長繩臥其身受油,燃畢,復返繩以植之。又九曲蓮燈,插竹方畝中,詭其道,巫舁神以周旋之,曰「踹燈。」 神出則爭拔竹以作秧標,謂避雀;鼠作雞栖,謂避狸。凡境內燈,皆慶節祈歲也。稱五榖燈、秧苗燈,以燈明為誠致。鄉老群行,見燈輝爛爛盈衢,則相語慶曰:「今歲風雨時而禾麥登矣。」 是節也,男女於山梁坦處、野逕岐處,或就樹,或植木竹作鞦韆戲,朝以「竟夕,五七日始罷。」 謂農時腰肢不作苦。

清明 掃墓,亦挈酒肉,具楮錢,遍山谷以祭餘邀親黨相先後也。是日競簪。柳家作清明磨,磨,磨米粉為之,實赤豆饀於中外,束菜葉如帶,名菜捲子。家相餽遺,無有無者。俗不知上已,曰:「三月三思延落靄,鳳頭六甲作樓子會,賽神以祈穀。」 先期,木工製架如臺,方廣可五七尺。竹工就而製層樓,上削下豐,如塔然,層七至九,高五七丈,層作欄,壁,戶窗皆可登,四面懸神佛圖像,箋彩周飾。至日,眾集平田,共舁以游,村婦長幼及他村無有者。趁觀如市,村老領事者以巫醮於其所主廟,日暮,各酒食以散,而樓子拆。

五月五日 ,家作腐膾莧蔬,食以蒜醢過市,買雄黃入酒,晨即醺醺,云避毒也。豪右作角粽,製香囊,琱陽關帝誕。先期,斂眾陳巨蠟,備牲醴,製袍具。十二日,肅儀從,鼓吹迎神,蠟亦隨焉。其日眾晨集,競作臺閣,亦屈銕幹縛卓上,扮嬰兒如劇,各舁前行,周市衢以歸。廿八日,城隍誕,先期亦然。

七月七日 ,祀里中土地神,惟恐慢中元司長祀家廟,設食焚楮。民亦祀其先亡。民間翁嫗入寺齋僧禮懺,施印楮作《盂蘭會》。

八月初旬 ,家家記晴雨。謂一日兆,來歲一月占。諺云:「要食來年飯,八月初旬看。」 又曰:「中秋月不明,雨打上元燈,但念春燈」 ,蓋農事也。

九月 ,家釀新酒,曰:九日酒佳,有菊者釀《菊歌》曰:「菊花照酒滿缸香。」 不登高亦喜晴。《占諺》云:「重陽無雨一冬晴。」 官家作花糕,游客或野飲。十月朔 ,作糍糕祀牛,王以糕掛牛角勞牛,謂稻則穫而牛則苦矣。今日臨水自照,若角無糕,牛則泣矣。

臘八日 ,遍食粥家作豉,謂不敗。

廿四日 ,祀竈。易新位曰「凈竈。」 歲屆除夕,作年糕,曰「枕頭。」 磨以秈糯粉和成,廣三、四寸、長七、八寸,外以草如箬葉者裹束之。煮熟,冷水浸藏,待開年食。食則切片炙以脂。「枕頭」 云者,行軍負販,可疊而枕也。

除夕 ,飯赤豆饌,蠟豬首,召戚友劇飲。別歲地爐燒大榾柮以守歲,爆冬青葉於火,雜紙炮以鳴,插鬼見愁於門,助門神之力,圖吉祥也。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祠廟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治東一里。明洪武四年,招討高國英立。

社稷壇 在治東三里。鼎革以來,址存制廢。今則春祀於治東臘達岡,秋祀於治西教場。厲壇 在治西一里。明洪武四年,招討高國英立。

城隍祠 在治南一里。後祀東嶽仁聖帝,前祀司城隍。歲仲夏二十八日,閤屬為神賽社。今祠將圮矣。按《古志》,「在琱城內西隅。」

文昌祠 在署東里許北山上。明成化間,招討司楊鎮遠所建也。鎮遠盛年乏嗣,乃服帝訓,刊《帝經》,求帝錫嗣兩室,遂舉八子。於是相地立祠,範銅像帝,以致其忱。祠之舊,以石砌階而上其阜建殿,甃以石。麓有啟聖祠,前有二磚亭,以爇香楮。門有石坊,坊前石橋墳起,以覆東來澗水。旁有穹碑二。廟貌器玩,備極壯觀。後毀於兵,今雖再葺,而殿湫隘,不稱瞻視矣。

武侯祠 在治東二十里山砦上。諸葛武侯擒孟獲經此,土人祠祀之。成化十二年,招討使高文林重建明良殿,立碑勒。唐元和四年,節度使裴度撰碣。

關帝祠 在治南一里。土民窮不能祠,於東嶽仁聖祠祀之,歲仲夏十三日,民亦為帝賽會。英烈侯祠 在治西一里龍山之足。《志》稱「飛霞赤口將軍」 ,今土人亦只呼將軍神。神龍目虎牙,靛面露骨,礧砢冑而長纓。舊說其始羅州人斬蛟驅怪,闢禁關外蠻彝諸路,俾行者通達無迷,遂以精英世鎮於此。土民以歲九月十二日為神壽,或金碧其像,或獻袍具,若纓若靴。享以羶腥薌旨,簫鼓喧呶,徹夜昧爽,神乃附其廟倛以降,示境之祥。眚及來秋為神賽會者,遲明,會主讌閤境助祀者以歸,而祠事畢。

諸村土主祠 ,土人溯其來績,雖甚夸誕,然歲歲祈賽不替,皆謂禔福其鄉,徵其稱土主祈田事,亦古鄉社之義矣。居忠孝鄉省溪之上者,曰金甲將軍。居化彝堡板橋峽之上者,曰銀甲將軍。居鳳水村山砦上者,曰鐵甲將軍。土人曰:「此曠古同產三人也。」 至各鄉村,叢祠異號,繁不勝紀。

東嶽廟 在碉門南一里,祀東嶽泰岱之神。元至正十三年,招討高國英立。

《碆磷》土主廟 在治東二十里,廟號「昭應忠信王」 ,祀李忠真人。其地多塊石崔巍,故名。洪武二十二年,招討使高敬讓立。

炳靈公廟 在治東。洪武四年,招討使高國英立。

天王廟 在治始陽。廟建最久,有碑文。淳祐八年,招討使高上元建。

寺觀附 编辑

大悲寺 :在治始陽東,寺宇極其高敞,佛像輝煌。宋淳祐八年,招討使高上元奉敕建。

雲頂清涼寺 在治北五里。明永樂元年正月,招討使高敬讓重建。

永福清涼寺 在治北二里。明正統十三年重建。又云:「去司碉門四里。」

天全寺 在司東鳳水村。相傳成化間剎甚宏麗。樓有御敕像,有辟塵珠,臨階雕坊額曰:「天全第一禪林。」 天啟中,韓胡入侵,乃燬。今樓殿皆新葺者,所存惟左殿伽藍十八,像塑甚古。

吉祥寺 ,在治西一里龍山之足。英烈祠在其右。舊有前後各殿,今虛。其前有斷碑在路下田中,不知刱者時月。

長年寺 ,在臥龍山北巔,陽谷穹然,蓋山之度脈含胎處也。山故盤博,以高遠無墾藝者。先代移民開荒,因刱寺焉。民樹茶、樹杉,穫麥、穫蕎,以得衣食。乃塑先代像於寺而尸祀之。今漸增葺,成勝境矣。

敕建慈朗寺 在司西碉門北三里。按級層登,俯瞰煙村,出舍皆在足下。左梅嶺,右襟山,為一司大觀。昔稱「蠻寺」 ,為百蠻歲貢,由司起送憩息。

考證

之所。明正統元年敕建。

天池寺 在治東。明正統九年,招討使高鳳建。湧池寺 在司治火井鄉。寺宇清幽,山巒環繞,前有池水清湧,故名。

佛慧寺 在治東

鐵香爐 在治火井鄉,地名「天台山。」 峰巒壁立,古木層陰。僧福深開建上、中、下三寺。招討使高文林重建,鑄有鐵香爐古蹟。

元都觀 在治北半里,成化元年建立。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驛遞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太平驛 在司治西,驛丞高志宏重建。《總志》「公署」 內云:「在治西,今裁。」 又云「在十一起法王等司內」 ,又云十一種者,貢道率出天全,遂敕天全司長為之起文置驛而綜輯焉。自天全乃得達雅州,故諸貢之至會城至。

京師莫不由天全太平驛始。而《諸志》於本司驛遞

俱未載存以備考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兵制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土軍,古農兵,漢屯田之法也。」 凡土職皆然,雖簡練各不同,莫不軍其部落者。原其始,先代以功拓土,國家遂舉土而畀之,土使儲糈,民自使用不立,學校不益,外官既省,徭賦之繁,并去文法之擾,惟令以兵為事。蓋欲其人自為戰,家自為守,保尺則尺,保寸則寸,俾自保以遺子孫。是其禦邊實自保家,其保家實大衛國也,以故歷世而兵不廢。蜀邊之土兵,武侯有青羌飛軍之精銳,唐因之,有世襲之刺史,建置其來舊矣。司地,古氐羌也。司長乃羈縻州世襲刺史也。今司之兵,古雄邊子弟之遺法也。部民子十五歲登籍,六十削籍,老、孤、死、病,積年更易,總所部,三丁徵二,五丁徵三,得壯健千人,過名編伍,五長十長,小旗、總旗,簡閱注籍如法。爰給器械五百枚,二人一甲,以應徵調。近皆裹糧,人一夫則倍行矣。乃令百戶、鄉總於三時之暇,一甲輪替,總教習之。每歲霜降大閱於近郊,申號令、行賞罰焉。至檄調,則簡一旅尢健者,整堅銳。新注籍付將兵者以行。或司長自將,則廕子留守,或遠征,則請餉如官軍,留五百人保土焉。其兵仗則添皮盔鎧,添弓竹矢、長靶刀鳥銃,皆自具旗鼓號令如漢制。若軍值世泰邊寧,出境外賃田受產,必具文報憲提歸。有外人至司置買田產,其次世即著編伍。蓋增一產即減一產,軍必缺矣。

又云:「管束內治土軍一千祖高、國英於明洪武二十一年奏准,內選馬軍二百名,自備馬匹騎操,著伍防邊,不關朝廷糧餉,自耕植茶,安撫外,控三十六種四十八寨番堡蠻彝。」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物產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秋筍 名「刺竹」 ,一名「表竹」 ,甌越之《䈄𥳔》類也。產崇山中,大圍指,節促質厚,竿竿挺直。筍六七月生,肉脆味甘,多食不餒人。可醃、可曝、可烘,烘勝醃,醃勝曝。

鹿耳韭 ,春生崇山深處,樵蘇採食,呼「山扸菜。」 味辛似韭,葉似小苦苣,根紅白。鹿耳者,象形也。紫芋 出靈關化彝堡忠孝村,邊之窮民不飢者,賴有此耳。芋不能全紫皮,頂少作紅色,故土民謂之「紅嘴芋。」 芋有數種,白稈、青稈。芋豐葉,而此獨豐荄。

烏茶 :茶無生而黑者,土人不善製,黷其色耳。茶陽坡早以甘,陰巖晚以苦,茶戶製茶集眾工力挼而速乾,味不得全,工不得潔,質不得嫩以鮮,但以售商販,不中食,人家自食茶,聊可耳。食茶亦烏,總由猛火速成之故。烏。茶無他異,但色味較濃,濃故祛滯。

魚虎 ,巨口細鱗,身斑駁有點,和川出不過琱陽峽,他處無之,舊所謂嘉魚也。魚,肉緊白,鋸齒直腸。虎云者,口能吞尺許之鱗,身又斑斑然也。魚舅 ,亦嘉魚也,山後六村出,大鱗,青身赤鬐,有嘬唇、禿唇二種,土人呼「粗甲魚」 ,肉白以鮮。錦雞 ,綵雉也,出深林遠山。腹背錦綠,中黑緣項,錦黃,中黑緣首。有肉角,藍如翠羽,額有紅纓,赤若丹砂,頷有文綬,黃碧斑斑然。尾二、三尺,黃黑成章,喙脛全朱。性介急,不可馴致,土人以繩。

機生得入籠簍即斃,以之餽遺錦,爛然足觀耳。然錦皆其雄者雌,不然其雌則色黃尾短,野牛 兕也。出深山,大如牛,色青蒼,角促而旋,肉韌而不羶。土人利得肉以食,獵得競以角額於門,云「辟邪。」

毫豬 居土穴,不恆出,害稼則跡其穴熏而出之。狀類小豬,以毫為毛鬣,周其身如刺,脊項者近尺,尾端一握如蜂房,行則簌簌鳴,人呼響鈴。其毫白本黑端,箸粗而錐潁,光瑩而質輕。村女以簪髮,云去虱膩肉不中味,重其肚,謂能治病。榿 土皆宜。榿人多樹之,三四年成材,枝可薪,材亦可繩墨,而春葉且可采,以充草茶也。箭竹 生荒山中,為矢則以微火炙之,人呼「箭幹竹。」

瑞香花 ,境中淺山疏林,三二月有香極濃,視之穠芳簇簇,淡紫濃白者,瑞香也。本高一、二尺,山柿葉 結香蕊,皮柔韌,秋結朱實。宜野陰,最不易植。

香海棠 ,俗呼「酸草」 ,秋海棠也。有二種,一種葉莖斑赤,一種葉莖青白。花俱輕紅澹白,清香婀娜,其本都不作岐茂者,叢高盈尺。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古蹟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多功渡 《禹貢》:「蔡蒙旅平,和夷底績。」 太史公謂:底績者,致功也。蔡氏曰:「酈道元謂山上合下開,沫水逕其間,水勢悍急,李冰發卒鑿平之,若較禹為多功也。」 今司境和水與沫水匯而出蒙山處,曰多功鄉,渡曰多功渡,蓋不知名始何時也,邈乎遠矣。

化彝朝貢古道 在司治北化彝堡。二路入,一治東北鳳水村,一治西北忠孝村,俱至峽內銀甲祠前,而化彝堡見矣。祠邊一碑卓然,父老曰:「此漢司馬相如通靈關道,化彝朝貢所經處也。」 逼視之,風雨剝,苔蘚蝕,漫漶無文,碑真贋不可知,而此道實直抵靈關,則不係碑有無也。女兒城 ,在治東十里,踰梅子坡,又十里,將降土地坡,女兒城在焉。土人云:招討使楊侯閨中女將所築也。按曹能始《蜀中廣記》:誠然,城周廣百步,高及丈,厚七八尺,如土垣耳,列二門,當要路,故謂之城。父老曰:「楊氏築此,以界鄰封者。」 鹽井 ,境內諸山溪,多可鹽者。鳳水東有溪,後安山所出也。司先世井而鹽之,致外邑鹽壅塞不行。明初,憲令禁之不已,因置軍封守,而滷亦遂淡絕。井在溪水所注潭中,歲久或有物夜逐人,人射之,沒於潭,詰朝覘之,貫雙竹,蓋古井筒也。今所置軍買司中,田產為業,溷土民矣。靈關、胡椒井亦然。或有私取滷者,終無鹽耳。

金雞峽 ,在鳳頭六甲。有水入沫水,曰魚喜河。其水出處有峽壁削,壁間一穴,有石芽如雞蹲其中。土人曰:「先世龍發欲崩,山塞其口,有雞夜鳴,龍乃奔。故留跡以名其峽。」

馬蹄石 、曬甲石 ,俱在禁門關外。沿水而左,曰忠孝鄉,古通彝獠之道也。溪口有金甲祠焉。父老云:神曠古,自彝中來,有解甲處、立馬處,則指二石曰:「此天然跡也。」

懷葛樓 在琱陽承宣橋南來左巷行陟石階,二折,有小樓遮衢,覆其階額者,懷葛樓也。創之名之,不究其始,唯其植此以懷忠武功德司長也,部民也,胥當爾矣。今之樓亦近世重葺者,址南向,其刱也,審懷之義焉。又云:「明天順五年招討使高崧懷思武侯建。」 又云:「成化間高文林重建。」

叢桂亭 在臥龍山上,有阜墳起。楊氏先世列植桂樹,構亭以為遊讌之所,欄楯參差,如列畫兕也。今亭廢址存。

何陋居 先有司參軍名某者,於其署側作「何陋居。」 懷宗時,尹夢璧以忤魏璫謫此,復葺而吟嘯其中,址在琱城經歷署內。

敕書樓 在治北。明成化二年,招討使高文林建。收貯歷朝誥敕之所,制度偉觀。兵火焚燬臺基,制度猶存。

忠孝堂 在碉門衙治南。明成化十五年,招討使高文林重建。

世勳堂 在碉門衙治東。明成化十九年,招討使高文林重建。又一本云:「在舊署南。」

考證

身節堂 在碉門衙治西,招討使高崧妻楊氏守節之堂也。明成化十九年建。

景蘇亭 在司治東二里梅嶺之巔。至和中,蘇老泉攜二子謁雅州守雷簡夫,云「欲過司盤遊。」 司人候迓不至,遂立亭於梅嶺焉。嘉定間,高金榖重建,後廢復於。明成化二十一年,招討使高文林再建。兵火焚燬,臺基猶存。

后來亭 在司治南十里許。《榮經》縣界。昔孟獲為害,鄉人引領武侯來征,故名。亭廢址存奎章閣 ,在公署東,收貯宋、元、明歷朝敕命之所。明成化二十年,招討使高文林建。

覲東樓 在司治東一里許。明成化十二年,招討使高文林立。又一本云:「成化十六年立。」 控西樓 在司治西,明成化元年建。又一本云:「司治東半里許。」

竹坡亭 在碉門衙治北,招討使高文林因種竹成坡。明成化十九年,立亭於此,因名。又一本云:「高文林種竹成坡,自號曰竹坡。」

睹佛堂 ,在司治東南四十里。古因山勢高險,甃石成臺。往時常有聖燈現,至今尚然。即前睹佛臺也。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諸番考 编辑

天全六番志

巖州

巖州,俗曰「凡州」 ,今作嵐州,即古羅喦州和水之所出也。羅在靖遠堡深處,不知何代龍擾地。坼人絕,州已荒廢,土人指其地,猶以羅州名喦即巖州。自靖遠堡至板房,則巖州山當面矣。過山即州堡。堡居高下,臨瀘水,橫壓內外之交,實諸番出入要隘。州與碉最近,居番負販,時時至州下。烏泥若、泥沼河一帶村堡,皆河東之熟番,世隸天全,非至天全負販,無以為生居番有四族:曰喦州;四「拔族」 ,各有耆長相屬;曰丹都。

三十六種

三十六種,舊名索孟,諸番稱是漢孟獲遺裔。考渡瀘道路,雖相屬不遠,第世久不足徵矣。亦名魚通。魚通三十六種,世為天全所轄。熟番每歲水落逕巖州,絡繹而至,或出自崖底關,出必數百人,共持番豚數十肩,集司長前而額手曰:「絕嶠不毛,無以禦冬,求我侯之撫綏也。」 司長乃以包茶三五千斤大勞之,則皆歡叫疾趨,負茶以出。居數日,盡市食糧布縷以歸,歲以為常。司有兵事,恆檄而入伍也。其村堡三十六,悉以「種」 名之。

曰烏達種  ,曰木哇種  ,曰煖巴種,曰吞巴種  ,曰康蜡種  ,曰工哈種,曰閃工種  ,曰子羊種  ,曰無漩種,曰余蜡種  ,曰葉巴種  ,曰呆孟種,曰買孟種  ,曰昌媽種  ,曰國達種,曰別冗種  ,曰卯丹種  ,曰京布種,曰唧衰種  ,曰咱納種  ,曰斑巴種,曰雙巴種  ,曰裸南種  ,曰雙魚種,曰令足種  ,曰沃甲種  ,曰沖工種,曰陽林種  ,曰母党種  ,曰桐林種,曰案工種  ,曰哈牛種  ,曰亢于種,曰母于種  ,曰昌西種  ,曰魯密種,沈邊。

古莋都沈黎郡之邊地,舊名沈村。上自巖州通壩順流以至沈邊,通為瀘河東西部落,而沈邊則天全所領之長官司也。明洪武初,部長有余昔白谷者,授百戶所至子余畢撒從招討使弟楊永武征建昌叛酋月魯帖木兒,有功,加授沈邊長官司。傳八世至余福保,被黎、冷諸番攻劫沈砦,燬其符印圖冊,招討使遣兵保全之。明崇禎十三年,復隨招討使勦殺流寇於白水江。迨

皇清順治九年,余期拔隨招討使楊常投城於嘉定。

州。十八年,余從化襲職。康熙八年,西藏營官通呷烈入犯沈邊猴子坡,橫肆燒劫,占去河西村堡,欲侵化林內地。提督鄭即檄招討使楊先柱率兵往禦。後從化驕恣,耆舊叛,招討使乃奪其職,與弟從國。逾年,從化復通藏彝,謀殺國招討使乃遣兵禽化,大破藏彝,盡復河西舊地。從國卒,子明奇襲職,其所治十數堡。

曰《沈村   》,曰《賈弓得脫 》,曰《竹麻沱》,曰《子牙廠  》,曰《海留挖角 》,曰《西底壩》,

曰《松池   》,曰《松林地  》,曰《禮約》。

曰《結梅   》,曰《遐須   》,曰「《易積》達」 ,曰《任不達  》,曰《樂碉》。

咱里

咱里者,瀘河西之部落也。明末邊擾,千戶湮沒。

皇清初,有呷嗎灣章者為其地蠻長,以其地本皆「天」

全屬番時受調遣,然竟未自明其有千戶印也。逮康熙庚辰,

大師恢爐呷嗎孫古六七立,始出印歸誠。當事以 聞,蒙給印信、號紙任事,仍令天全轄之。其所治村堡,

曰「咱里   」 ,曰「掌沃   」 ,曰「通壩。」

曰《瓦西   》,曰《破碉》。

《十一、起法王》等司。

曰《闡化法王 》,曰《闡教法王 》,曰《輔教法王》,曰《煖巴宣慰司》。

曰木哇都指揮

曰吞巴長官司

曰:「大乘法王司徒。」

曰:「大寶守善體梵灌項國師。」

曰:「董卜韓胡宣慰司。」

曰:「長河魚通寧遠宣慰司。」

曰:《烏達寺悟善禪師》。

控制徼外十一起法王等司者,皆屬西南徼外西番也。考西番即吐番。明洪武初,裂吐番為二十三支,各分屬郡邑,轄以土官。其時朝貢內附者多,凡番僧皆給銀印、誥命,以王之酋長,各以地廣狹司所之十一種者,貢道率出天全,遂敕天全司長為之起文置驛而綜輯焉。自天全乃得達雅州,故諸貢之至會城至京師,莫不由天全太平驛始是。天全之得控制諸貢獠者,明祖以腹裏之土職,綜徼外之番官,廣居輕馭重之權,施以內治外之法,初不論列銜之等差也。故《會典》嚴腹裏徼外之分,《蜀志》有特書不書之異,非泛然者。按《明史外國西番傳》:「其初國師法王、司空、司徒、都指揮、指揮、宣慰招討萬戶府、千戶所安撫長官,繁至三十餘所。其貢物則畫佛、銅佛、足力、麻銕力麻、左髻、毛纓、酥油、刀劎,多粗惡不足遠致。」 逮末年,滅沒已眾,貢典遂廢。或嗣絕不可復立,或併噬不可復別。今所存者,惟「大乘大寶」 為有印無土之佛官,尚居雅安敗寺,已受室育子,非復師弟相承之舊。暨打箭爐之長河西宣慰,靈關以北之董卜韓胡宣慰而已。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部藝文一 编辑

《英烈侯廟記》
明·徐海
编辑

嘗聞漢梁悚有曰:「大丈夫生當封侯,死當廟食。」未嘗 不嘆曰:壯哉言乎!正有合於今日《西山英烈侯建廟》 之作矣。按侯生踓,未見封侯之實,而死之神妙功用 塞乎天地,宜廟食焉。但當時之人惟知景仰之事之 愈謹,而於神之履歷出處之詳未知悉記,使後作史 者未免有闕遺之忽也。慨夫!然以侯之利於世者多, 歷千百年,享有廟食,《記》可不作乎?徵諸前輩大老相 傳,語曰:「神乃後番之人,隱修禁山峽口古洞之中,飛 靈通變,沖漠無朕。」唐貞觀初,郡之西去千里吐番之 境,有巨泓,名曰西海,周三百餘里,深廣不知丈尺,中 有十二孽龍,荼毒生靈,殆不可制。於是邦人齋沐協 恭,禱於帝廷。偶夕,禁關之外,聞兵戈車騎之聲,動搖 山嶽。居人起視,神丁鬼從,森衛左右。中有大神曰:「吾 迺太子炳靈之神,上帝命收西海孽龍。」俄頃,有跣足 紅髮,青臉銀牙絳袍,束碧玉帶一人,即神也,立於道 左曰:「吾禁山之神,頗能變化。聞大神西行,殄妖息害, 願隨之一助其功。」詰旦不知所往。洽旬間,惟見西海 天地晦暝,雷霆震作,一時草木皆秋,頃然海乾水成 赤血,人往視而孽龍盡誅矣。自是華彝奠安,實神之 力。唐宋時,敕封炳靈為碉門土主宣惠廣化大帝,廟 食龍頭山陽。而神乃封為飛霞赤口大將軍,諡英烈 侯,廟食西山。廟屢厄兵燬。逮高、楊二招討,景泰間重 建之,天順間增修之。至成化十七年十二月,招討使 高公茂才、副招討楊公鎮遠,撤故而一新之。曰殿堂, 曰廊廡,曰神廚,泡湢祭器之具,靡不一一而嚴潔之。 惟「家慶」神龕前後兩壁,梁棟繪事未畢,殊弗稱觀。高 母太淑人楊善貞,居孀樂施,自出帑金命工飾之。金 碧輝煌,丹雘晻映,而廟貌森嚴。然凡歲二月一日,闔 郡官僚人士,舉皆廟賽。牲肥酒香,樽爵凈潔,降登有 等。而神之必歆必享,洋洋如在上焉。以是郡之春祈 秋報,痒痾疾痛,禱之無不驗。有冤者、屈者、枉者、逆者, 人有譎者、詐者、橫者、暴者、強梁不軌者、冥頑不化者, 質之於廟,人望廟廷而自悔者亦多焉。神之厥靈,不

惟邦人敬之克篤,而四方遊賈,六番遠人,不敢私議
考證
仰視,至則懷雞貰酒必謁焉,非神之靈能乎?神而如

是,其福善禍淫之功無爽矣。矧廟工告成久矣,僉謂 不可無記,刻諸廟石,以著厥美。遂不恧而書之,復銘 其後曰:「禁山之西,巖洞之陰,繄神依此隱修,年深。呵 護叱咤,通靈變化,出杳入冥,人無隙罅。西海孽龍,荼 毒生靈。生靈稽首,禱於帝廷。帝廷有命,炳靈大聖。大 聖揮戈,百」職聽令。車聲轔轔,馬聲蕭蕭。禁關之外,駐 纛停幖。我神英猛,道傍垂拱。自曰其神。物皆驚悚。赤 髮紅袍,青臉銀牙。一話之頃,海角天涯。於時偕往,芟 除草莽。瞬息海西,遍張羅網。海波不楊,海塵不飛。海 水枯涸,孽龍盡誅。神其有功,敕降於天,西山之陽。廟 食千年,民賴生植。豐衣足食,無以報神,立此珉石。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部藝文二 编辑

《莋都夷慕德懷德歌》
唐·菆
编辑

莋,今沉黎也。沉、邊,本天全屬,故摘附二章。

《蠻彝》所處,日入之部。慕義向化,歸日出主。聖德深恩, 與人冨厚。冬多霜雪,夏多和雨。寒溫時適,部人多有。 涉危歷險,不遠萬里。去俗歸德,心歸慈母。

荒服之外,土地墝埆。食肉衣皮,不見鹽榖。吏譯「傳風, 大漢安樂。」攜負歸仁,觸冒險狹。高山岐崚,綠崖磻石, 《木薄》發家,百宿到洛。父子同賜,懷抱匹帛。傳告種人, 長顧臣僕。

《蜀道難》
陳陰鏗
编辑

「以《靈關》采入」 ,下同。

《王尊奉漢朝》,靈關不憚遙。高岷長有雪,陰棧屢經燒。 輪摧九折路,崎阻七星橋。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

《送蔡君知入蜀》
隋·孔德紹
编辑

靈關九折險,蜀道二星遙。乘槎若有便,希泛《廣陵》潮。

《西山三首之一》
唐·杜甫
编辑

《火井諸山》,直與韓胡諸部連接,天全有三班守禦土軍在鎮西山,以下名「火井三班」 ,故附此詩。

辛苦三城戍,長防萬里秋。煙塵侵火井,雨雪閉松州。 風動將軍幕,天寒使者裘。漫山營賊壘,迴首得無憂。

《沉黎作》
宋·李師錫
编辑

窮冬按部極西垂,鳥道盤空積雪迷。報國憂民寧憚 遠,萬重山裏到沉黎。

《懷葛樓》
明·高文林
编辑

十載精忠說武侯,每於政暇一登樓。窗開八面晴雲 曉,簾捲三邊瘴霧收。苦節非因妻子累,委身直為國 家憂。懷思未遂恢弘業,不盡長江晝夜流。

《六番八詠》
尹夢璧
编辑

六番無鴈寄鄉音,極目吳雲思不禁。寒雨一宵遷客 枕,敝裘萬里故園砧。儘𢬵宦轍同天遠,猶荷君恩似 海深。五十年來成汗漫,梯航空繫旅臣心。

銀章朱紱總恩光,越絕滁陽入《鬼方》。月滿山中啼望 帝,烽消域外款彝王。籌邊直歷西天竹,捧日遙瞻東 海桑。四服潛移由聖化,孤臣何憚向「遐荒。」

數載傳經還振旅。東彝別去復南蠻。碉門路折龍蛇 字。紫石巖臨虎豹關。海外無書懷舊雨。天邊有詔喜 新頒。寒衣未到砧偏急。絕塞先秋雪滿山。

地錯華彝壯大觀。天家虎竹簡流官。山高熊耳連雲 迥。春入峨眉帶雪寒。一命何如漢「招討。」六番仍似古 衣冠。掛弓擬向「三珠」樹。悃款還期策治安。

一劍長驅萬里天,間關作客又經年。銜盃還擬龍山 醉,緘帛難憑「鴈足傳。」北望金臺饒氣象,南來紫塞莽 烽煙。少年空負終軍志,報國何期皓首旋。

禁門關口暮雲生,坐愛楓林秋氣清。粉堞倒臨寒水 凈,翠屏遙帶夕陽明。千山鴂舌知文字,重譯《烏思》識 姓名。獨立天風發長嘯,高鴻寥落九霄聲。

樓頭拄笏罷孤吟,數盡昏鴉返故林。宿霧漸沉吳樹 遠,寒濤不斷蜀江深。秋從蠻部行邊過,家在菰城夢 裏尋。搔首為驚時事棘,豈緣宦拙動歸心。

裘馬何堪逐世豪,孤征匏繫轉牢騷。寒光拂劍飛雙 電,瘴海橫槎駕六鰲。敢望殊恩新雨露,止憐僻徑久 蓬蒿。河清可俟時難再,旅思驚秋長二毛。

《送張玉甲憲長之官邛雅》
吳偉業
编辑

岷峨悽惻百蠻秋。路折邛崍九坂愁。城裏白雲從地出。馬前黑水向人流。松番將在看高臥。雪嶺僧歸話 遠遊。欲問辟支諸佛土,貝多羅樹即關頭。原注雅州關外即烏 思藏按天全所屬大乘大寶法王皆有梵剎在飛仙內外也

天全六番宣慰使司部紀事 编辑

《總志》:「元泰定帝時,碉門地震,聲如雷。天全道山崩,飛 石斃人。」

屠鸞,雲南洱海人。正德中,知蘆山縣。縣境與天全六 番土官高繼恩、楊世仁地相接,二氏凶暴虐下,害及 蘆山縣。縣民嘉柑好李,以帕繫樹杪,無敢動者。土軍 種縣田,顆粒入天全,而縣民為納稅。鸞為不平,乃教 縣民學弓矢,民番奮怒,人百其勇。擒高氏用事豪僕 係縣獄,高氏聚眾劫獄,鸞令其子追捕,其子死焉。彼 此交惡,搆兵高、楊合并攻蘆山,赤地百里,雞犬皆空。 奏聞於朝,命遊擊將軍曹玉征之,未下,有司以間諜 謀之,先期,楊氏擒高繼恩,送按察司獄。厥後,高氏擒 楊世仁,亦送按察司獄,皆伏斧鑕焉。自是土官不敢 犯,蘆山皆屠,為之先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