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45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四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四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四十五卷目錄

 東川軍民府部彙考

  東川軍民府建置沿革考

  東川軍民府疆域考有圖 形勝附

  東川軍民府星野考

  東川軍民府山川考

  東川軍民府關梁考

  東川軍民府公署考

  東川軍民府風俗考

  東川軍民府祠廟考寺觀附

  東川軍民府物產考

 烏蒙軍民府部彙考

  烏蒙軍民府建置沿革考

  烏蒙軍民府疆域考形勝附

  烏蒙軍民府星野考

  烏蒙軍民府山川考

  烏蒙軍民府城池考

  烏蒙軍民府關梁考

  烏蒙軍民府公署考

  烏蒙軍民府風俗考

  烏蒙軍民府物產考

  烏蒙軍民府古蹟考

 鎮雄軍民府部彙考

  鎮雄軍民府建置沿革考

  鎮雄軍民府疆域考形勝附

  鎮雄軍民府星野考

  鎮雄軍民府山川考

  鎮雄軍民府關梁考

  鎮雄軍民府公署考

  鎮雄軍民府學校考

  鎮雄軍民府風俗考

  鎮雄軍民府物產考

  鎮雄軍民府古蹟考

 疊溪守禦所部彙考

  疊溪守禦所建置沿革考

  疊溪守禦所疆域考形勝附

  疊溪守禦所星野考

  疊溪守禦所山川考

  疊溪守禦所城池考

  疊溪守禦所關梁考

  疊溪守禦所公署考

  疊溪守禦所學校考

  疊溪守禦所風俗考

  疊溪守禦所祠廟考寺觀附

  疊溪守禦所兵制考

  疊溪守禦所物產考

  疊溪守禦所古蹟考

  疊溪守禦所諸蠻考

職方典第六百四十五卷

東川軍民府部彙考 编辑

東川軍民府建置沿革考    總志 编辑

《禹貢》梁州之域。周時為荒服,地名東川甸。烏蠻仲牟由之裔罵彈得之,改曰那札那彝,屬南詔。蒙世隆置東川郡,後烏蠻閟畔,彊盛自號畔部。元初,置萬戶府。至元中,改為閟畔部軍官,後改為東川,隸烏撒、烏蒙等處宣慰司。明洪武初,仍為東川府,隸雲南布政司。十六年改為東川軍民府,隸四川布政司,屬川南道。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

東川軍民府疆域考      總志 编辑

東川軍民府疆域圖

東川軍民府疆域圖

東至烏撒界,一百二十里。

西至會川界三百里

南至雲南尋甸府界二百二十里。

北至烏蒙界,一百五十里。

自府至省城一千四十里。至

京師九千七百九十里

東西廣四百二十里,南北袤三百七十里。

形勝附 编辑

《元志》:「北控東川澤,西有金沙江,險據雲弄山。」

東川軍民府星野考      總志 编辑

參井之分鶉首之次

東川軍民府山川考      總志 编辑

石鼓山 :在治內東。有大石如臥牛,扣之有聲,彝人呼為「石鼓。」

萬額山 :在治北二里。其形上闊下尖,有類豬首。

白婆山 在治東。山頂有泉,四時無盈縮。按《明一統志》「在府南。」

馬鞍山 在治西南一十里,以形似馬鞍。雄山 在治東北一百二十里,石崖陡峻。按《明一統志》是「七雄山。」

絳雲弄山 ,在治西南二百里,一名烏龍山。高峻百里,有十二峰,下臨金沙江。南詔蒙氏封其山神為「東川大王」 ,建廟祀之。

納雄山 :在治西五十里,夜靜或聞人聲。每歲五穀熟,居民必先獻焉。

海子 在治南,長十二里。按《明一統志》:長二十里。

金沙江 在治西一百五十里。一名納彝,又名「黑水。」 源出雲南武定府,下流入齊慮郡。

牛欄江 在治東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尋甸軍民府,下流合金沙江。

壁谷川 在治西南一百三十里。源出尋甸白澤河,西入金沙江。

《喟齒》化溪 :在治東南一百里。過雲弄山,下流入金沙江。

麥則彝溪 :在治西南。源出閟畔部南山澗中,西北入諄渠溪。

惠沙溪 :在治東北一百里。流入東川甸中,匯而為澤,又流入諄渠溪。

龍泉 在治東。源出石鼓山下,有溉田之利。湯池 在治西南三十五里。水自石竇中出,熱如沸湯,清徹可鑑,人多沐浴焉。

東川軍民府關梁考      總志 编辑

索橋 :在治北一百二十里,牛欄江下流。江闊水急,彝人用木筒貫以藤索,人過則縛以筒,游索往來,相牽以渡。

金沙渡 在治西一百五十里金沙江。彝人作木槽以通往來。

東川軍民府公署考      總志 编辑

東川軍民府治 。明洪武中,建於馬鞍山,後移建萬額山南,去舊址十里。正統間,土知府普得重修。

東川軍民府風俗考 编辑

《元志》:「烏蠻富強,白蠻貧弱。俗尚戰爭,類吐番之風,居多板屋。」

《府志》彝八:其一曰僰人,椎髻披氈,戴氈笠,用氈裹其脛,躡皮屨,好貿易為業。

又云:「羅羅,即爨蠻也。性勁而悍,摘鬚束髮於頂,覆以白布尖巾,衣以氈,履以革。」

東川軍民府祠廟考      總志 编辑

祠廟未載無考

寺觀附 编辑

安禪寺 按《明一統志》:「在馬鞍山之麓,元建,永樂十三年重修。」

東川軍民府物產考      總志 编辑

銅     、鐵     氈

氈衫    蜜     木瓜。

松子    麻布    𪊍 俱本府出。

烏蒙軍民府部彙考 编辑

烏蒙軍民府《建置沿革考    》:「《總志》:《禹貢》梁州之域,周為荒服,名曰竇地甸。漢為牂牁郡地。唐時,烏蠻仲牟由之裔曰阿統者,始遷於竇地甸。至十一世孫烏蒙始強,號烏蒙部。宋時,封阿杓為烏蒙王。元初歸附。至元間,置烏蒙路,隸烏撒、烏蒙等處宣慰司。明改為烏蒙府,隸四川布政司,屬川南道。」

皇清因之,編戶一里。

烏蒙軍民府疆域考      總志 编辑

東至烏撒府界,二十五里。

西至建昌衛界,四百九十里。

南至東川府界一百三十里。

北至敘州府界六百三十里。

自府至省城一千三百里。《至》

京師九千八百一里

東西廣五百一十五里,南北袤七百六十里。

形勝附 编辑

《元志》:「蜀本地高山險,烏蒙又高蜀一倍。」

《郡志》:前據索橋之險,右峙雪山之高。

《府志》:「龍洞環於左,涼山聳於右。」

烏蒙軍民府星野考      總志 编辑

「井鬼」 之分,鶉首之次。

烏蒙軍民府山川考      總志 编辑

鐵爐山 :在治東二里,山形如爐。

我未山 在治東二十五里。《彝語》以五為我,以橫為「未」 ,謂此山五峰之橫列也。

朴窩山 在治東南三十五里。彝語謂「平」 為「朴窩」 ,以此山四望平坦,按《明一統志》是三十里。博特山 在治西南五十里,彝語以相對為「博特」 ,按《明一統志》謂此山兩峰相對。

撒途山 在治東北八十里。彝語撒途,乃陡峻也。按《明一統志》謂此山懸崖陡峻。

涼山 :在治西一百里。高廣百餘丈,絕頂頗平,風氣甚肅,蠻酋每夏於此避暑。

雪山 :在治西一百三十里。其巔冬有積雪,春半方漸消。

界堆山 在治北六百三十里,與敘州府界鄰。金沙江 在治西南二百六十里。源出吐蕃,過烏蒙,與馬湖江合流。

撒由河 :在治西南一十里,源出涼山之麓,北流與龍洞河合。

龍洞河 :在治東北三十里。源出小山石洞中,灌溉田畝,其石洞俗呼為「龍洞。」

烏蒙軍民府城池考     明一統志 编辑

本府城池 :土城:在治東二十里,遺址尚存。

烏蒙軍民府關梁考      總志 编辑

羅佐關 :在治北一百五十五里。

羅佐橋 :在羅佐關下。

索橋 :在治南一百三十里。

烏蒙軍民府公署考      總志 编辑

烏蒙軍民府治 。明洪武中,土官阿普即元總管府舊址建。

稅課司 在治西南一百里。

烏蒙軍民府風俗考      總志 编辑

民有三種:羅羅獠,蠻、彝人。

男子十五六歲,擊去左右二齒乃娶。

彝人土獠,種類不一,出入佩刀以相隨,相見去帽為禮,架木為棚以居,其獷野殆性習云。

烏蒙軍民府物產考      總志 编辑

茶     、《筇竹    》《荔枝》。

榿木    薑     氈。

《鸚鵡 》,俱本府出。

烏蒙軍民府古蹟考      總志 编辑

土城 ,在治東二十里。元初,駐兵於此,遺址尚存。

小烏蒙 :在治北七十里。四圍皆山,中有平地。彝人於此耕種,號《傑紀》。

石塔 按《明一統志》:「府東二十五里,斲石成塔,高一丈許,刻人馬螭蚪之形於上半已剝落。」

鎮雄軍民府部彙考 编辑

鎮雄軍民府《建置沿革考    》:「《總志》:《禹貢》梁州之域,周為屈流大雄甸,昔烏蠻之裔阿統與其子芒部居此地,其後昌盛,因祖名號芒部部。宋置西南番部都大巡檢使。元至元中,置芒部路,隸烏撒烏蒙宣慰司。明改為芒部府,初隸雲南。洪武中,陞為芒部軍民府,隸四川布政司,屬川南。嘉靖三年,土官隴慰嫡子壽繼職」 ,庶子政弒壽,平之,改鎮雄軍民府,設流官,領長官司四。七年,彝酋普奴等叛,平之,仍請令壽子勝襲職。萬曆三十八年,隴來鳳絕其系,鄰酋欲竊奪之,與其嫡派交爭,搆難者數年。巡撫喬璧星、御史朱萬春議,取慰五代姪孫阿固繼立,更名隴鶴書,請令鶴書世襲本土,領懷德、威信、歸化、安靜四長官司

皇清因之。

鎮雄軍民府疆域考      總志 编辑

東至烏撒軍民府界,三十里。

西至烏蒙軍民府界二百四十里。

南至烏撒軍民府界二十五里。

北至敘州府珙縣界二百二十里。

自府至省城一千里。至。

京師九千二百三十里

東西廣二百七十里,南北袤二百四十五里。

形勝附 编辑

《雲南志》:「山川險阨,地勢崎嶇。」

《郡志》:苴斗河橫於南,勿食料溪環於北,左峙綽紐山,右繞硌砌堆。

又云地在遐荒

鎮雄軍民府星野考      總志 编辑

「井鬼」 之分,鶉首之次。

鎮雄軍民府山川考      總志 编辑

烏通山 :在治北五里。《彝語》「首曰烏,立曰通」 ,謂此山巍然獨峙,如人翹首特立。

綽紐山 在治東二十里,《彝語》清氣曰綽紐硌。砌雄山 在治西二百八十里,《彝語》石曰硌,鹿曰砌,涼曰雄,謂此山之石類鹿,而又高聳清涼也。

樂安山 在治北二百二十里。山有數峰,路徑曲折,乃芒部、敘州之界。

白水江 在治北二百八十里,即八匡河、卻佐溪、黃水溪、勿食料溪仝會,轉流入敘州。

納沖河 在治東一十里。源出烏通山麓,經府治東南流入苴斗河。

白烏河 :在治東北二十五里。源出白烏地界,流入七星關河。

苴斗河 :在治南二十四里。源出六丈山箐,經阿赫關合納沖河入七星關河。

八匡河 在治西八十里。源出烏撒,下流入烏蒙界。

托諾河 :在治西南二百五十里,流入烏蒙界。彝語松曰托,沙石曰諾,以此河畔有松樹及沙石,故名。

沱泊溪 :在治西一里。源出山澗,下流入納沖河。

卻佐溪 在治西一百五十里,下流入白水江。勿食料溪  在治北一百八十里,源出樂安山,西流入白水江。

黃水溪 :在治東北二百四十里。下流入勿食料溪。

八匡泉 :在治西一百五十里。

鹹泉 有二,俱在治北一百八十里。

考證

鎮雄軍民府關梁考      總志 编辑

呵赫關 在治南二十五里,乃芒部、烏撒地界。明洪武中建。

鎮雄軍民府公署考      總志 编辑

府治 明洪武中建,尋燬,後重修,去舊府西南七里,地名「納沖。」

稅課局 在府治西一百五十里。

鎮雄軍民府學校考      總志 编辑

府儒學 在治南。明萬曆元年,土官隴安申請創建。

鎮雄軍民府風俗考      總志 编辑

性勁而愚,俗朴而野。男業耕稼,婦無粉黛。子日貿易。

崇信巫鬼

鎮雄軍民府物產考      總志 编辑

石瓜 樹生堅如石,善治心痛。

麝香    氈     、山雞

鎮雄軍民府古蹟考      總志 编辑

舊土城 在府治西南七里。洪武中,潁川侯調指揮鄭祥駐兵鎮戍,築土為城。後班師歸,址尚存。

疊溪守禦千戶所部彙考 编辑

疊溪守禦千戶所《建置沿革考  》:《總志》:「《禹貢》梁州之域,古氐羌地。漢為蠶陵縣,屬蜀郡。晉屬汶山郡。後周置翼針郡。隋初廢郡,以縣屬會川。大業初,屬汶山郡。唐武德初,始置翼州。天寶間,改臨翼郡。乾元初,復為翼州,領衛山、翼水、峨和三縣。五代至宋、元皆為羌人所據,不置州縣。明洪武中平羌,始置疊溪右千戶所,隸」 茂州衛。二十五年,改守禦軍民千戶所,隸四川都司,屬川西道。領長官司、二司各五寨。

皇清設疊溪遊擊一,守備一。其守禦禮州打沖、中前。

所,德昌打沖中左所,冕山橋迷易所,「威龍普濟馬喇邛部長官司,今俱裁。」

疊溪守禦千戶所疆域考    總志 编辑

東至犛牛山界五里

西至生蕃界六十里

南至茂州衛界三十里

北至松潘衛界,六十五里。

自所至「省城五百五里」 至。

京師一萬一千二百七十里。

東西廣六十五里,南北袤九十六里。

===形勝附===

牛峙其左,汶江環其右。棑欄接前,雲峰擁後。漢境故城,松茂脈絡,控制吐蕃,全蜀巨屏。

疊溪守禦千戶所星野考   總志 编辑

天文觜參分野

疊溪守禦千戶所山川考     總志 编辑

蠶陵山 在治北蠶陵縣,按:《明一統志寰宇記》,「衛山縣本漢蠶陵縣,西有此山。」

牛山 在治東五里。排柵山 在治南五里。按《明一統志》:「洪武十一年,大軍至此屯駐,立柵為營,故名。」

雲峰山 :在治東六里。高聳凌雲。

汶江 在治西三里。源自松潘,流經本所,西南,合黑水入茂州。

翼水 在治南五十里。一出松潘,一出黑水,合流如翼。唐以名縣。

七里溪 在治西,入汶江。按《明一統志》:在所城西七里,源出松平寨,流入汶江。

玉津泉 在治城外,甃以鐵瓦,緣坡接引,直抵城下,汲之不竭。

天湧池 在治前。正統間開鑿,引飲馬溝水瀦池中,以便居民之汲。

飲馬溝 在治東。源出雲峰山頂懸崖下,注於汶江。

疊溪守禦千戶所城池考     總志 编辑

本所城池 所舊無城。按《明一統志》云:「疊溪長官司在所城北一里。鬱即長官司,在所城西十五里。」 二志互異,未知昔有今廢否。抑以山為城,雖有如無否?

疊溪守禦千戶所關梁考     總志 编辑

小關 ,在治東。按《明一統志》,在所城東五里。疊溪橋關 ,在治西。按《明一統志》,在所治西五里。

南橋關 ,在治南。按《明一統志》,在所城南五里。中橋關 ,在治南。按《明一統志》,在所城南十五里。

永鎮橋關 在治北。按《明一統志》:在所治北四十里。

鎮平關 在治北,洪武中建。按《明一統志》:「在所治北六十里。」

徹底關 在治南。按《明一統志》:在所城南三十里。

疊溪守禦千戶所公署考    總志 编辑

守禦千戶所     疊溪營遊擊署、疊溪營中軍守備署 ,俱未詳所在。

考證

疊溪守禦千戶所學校考     總志 编辑

疊溪所儒學 在所治東,明景泰初建,今裁入茂州學。按《明一統志》「景泰三年建。」

疊溪守禦千戶所風俗考     總志 编辑

性獷悍,不習《詩》《書》,近者漸染聲教,習尚衣冠,遠者不通漢語,衣皮褐,喪不棺而火化

彝。俗耐饑寒。疊石為

疊溪守禦千戶所祠廟考    總志 编辑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治南。

社稷壇 在治西

厲壇 在治北

寺觀附 编辑

石輪寺 在治北。按《明一統志》,「在所城北三里,唐貞觀四年建。」

海印寺 在治東。按《明一統志》:「在所城東三里。」

疊溪守禦千戶所兵制考    總志 编辑

疊溪營 遊擊一員,中軍守備一員,俱隸「松潘鎮。」

疊溪守禦千戶所物產考   總志 编辑

牛    毛毯、    酥油香。豬、    麝香、    白蜜。

牛     、馬     、馬、雞 俱本所出。

疊溪守禦千戶所古蹟考    總志 编辑

翼州廢城 在治南。唐置。按:《明一統志》:「唐武德初置。」

舊蠶陵縣 在治北,漢置。按《明一統志》:在所城北三里。漢置,後周改為翼針縣。

廢翼針縣 後周置按《明一統志》:隋因之,唐移治七里溪。按廢翼針縣似即前後周所改,今照《志》兩存。

廢翼水縣 ,本後周龍水,隋改名。按《明一統志》在所城南一十里,本後周龍水縣,及置清江郡,隋開皇初,郡廢,改縣名清江,尋改曰翼水,後廢。廢峨和縣 ,古開州蠻置。按《明一統志》在所城北六十里。永鎮橋,《唐書》云:開州蠻所置,有峨和、白崖、都護、祚鼎四城。有合江榖。《三谷》三守捉城,皆在縣境。

玉津亭 在所治南,明景泰初建。按《明一統志》:「在所治東,景泰三年建。」

廢衛山縣 即翼針地,唐改名按《明一統志》在所城西五里,本翼針地,唐天寶初,更名衛山,為翼州治所,後廢。按衛山即翼針,今照《志》並存。

疊溪所諸蠻考 编辑

後漢

安帝元初元年秋七月,蜀郡彝寇蠶陵,殺縣令按《後漢書本紀》云云按《後漢書西南彝傳》:永初元年,「蜀郡三襄種彝與徼外汙衍種并兵三千餘人反叛,攻蠶陵城,殺長吏。」 按注:「蠶陵屬蜀郡,故城有蠶陵山,因以為縣名。」

安帝元初二年春正月,蜀郡青衣道彝奉獻內屬。

按《後漢書本紀》云云。按《後漢書。西南彝傳》:永初二年,青衣道彝、巴長令田,與徼外三種彝三十一萬口,齋黃金旄牛眊,舉土內屬。安帝增令田爵號為奉通邑君。按注:「令,姓田,名眊,結毛為飾也。」

桓帝永壽二年,蜀郡屬國彝叛。

按《後漢書本紀》云云按《後漢書西南彝傳》。「蜀郡夷叛。殺掠吏民。」

桓帝延熹三年。蜀郡三襄彝。寇蠶陵。殺長吏按《後漢書》本紀。不載按《後漢書西南彝傳》云云。

桓帝延熹四年夏六月,犍為屬國彝寇鈔百姓,益州刺史山昱擊破之。

按《後漢書本紀》云云。按《後漢書西南彝傳》。「斬首千四百級。餘皆解散。」

靈帝熹平五年夏四月,益州郡彝叛,太守李顒討平之。

按《後漢書本紀》云云,按《後漢書西南彝傳》:「熹平五年,諸彝反叛,執太守雍陟。遣御史中丞朱龜討之,不能剋。朝議以為郡在邊外,蠻彝喜叛,勞師遠役,不如棄之。太尉掾巴郡李顒建策討伐,乃拜顒益州太守,與刺史龐芝發板楯蠻擊破平之,還得雍陟。顒卒後,彝人復叛,以廣漢景毅為太守討定之。毅初到郡,米斛」萬錢,漸以仁恩,少年間米至數十云。注:「少年」,未多年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