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65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六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六十五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六十五卷目錄

 江寧府部彙考十三

  江寧府古蹟考二陵墓附

職方典第六百六十五卷

江寧府部彙考十三 编辑

江寧府古蹟考二    府縣志合載 编辑

句容縣

竹里城 在東陽鎮東。齊永元二年,崔慧景叛向建康,遣驍騎將軍張佛護、直閣將軍徐元稱等據竹里,為數城以拒之。今廢。

仁威壘 在白羊門內。按《南史》「周弘讓,梁承聖初為仁威將軍,城句容以居,命曰仁威壘。」 又故老相傳,「達奚將軍屯兵於此」 ,又名甲城。

義臺 在縣西南隅。唐孝子張常洧旌表之所,令李哲有《記》。

梧園宮 ,吳王別館,有梧楸成林,在縣西。《古樂府》云:「梧宮秋,吳王愁。」

易并堂 在縣治中堂後。宋淳祐間,令張矩改建冰玉軒。趙時侃為令,嘗請於朝,均民賦稅。矩,其婿也。取晉人語云「婦翁冰清,女婿玉潤」 之意。後名易并堂。

瑯琊城 按《明一統志》在縣東北六十里。初,晉元帝以瑯琊王過江,國人隨而居之,因城焉。敕書樓 在縣治內。宋天聖間,邑令承敕,乃建樓置其上。今廢,即儀門之址也。

文奎樓 在儒學東道義門外。明正統八年,令韓鼎建。景泰間,厄於回祿,令浦洪重建,即「文昌樓。」 既改建於明倫堂,後為尊經閣,今廢。

覽秀樓 在縣治南四十里承仙鄉。贈南京吏部尚書曹均昂建,取其望三茅之秀色,故名。昇仙樓 在縣之東南隅,岳壽山棲止後得道昇仙而去,故名。至今暑天無蚊蠅,名曰「昇仙街。」 鐘樓 在縣治東北崇明寺內。唐時建。會昌之亂,寺燬兵火,惟天王殿鐘樓獨存,規模殊古。相傳為般郢後人所造,趙子昂親書其扁。

鼓樓 在縣治前。宋元豐二年,令葉表建,即今之「譙樓」 也。

宜春樓 即縣東門。明景泰元年,令浦洪建。成化年間,令濮壽修題扁,因每歲迎春於此,故名。玉帶樓 在縣治東。崇明寺經藏院。李文定未發時讀書寺中,後建樓,因名。

朝闕樓 即縣之西門,景泰元年令浦洪建,成化十二年令濮壽修題扁,因路接南京,故名。華陽樓 即縣之南門,景泰元年令浦洪建,成化十二年令濮壽修題扁,因通茅山、「華陽」 ,故名。令王僖修。

望江樓 即縣之北門。景泰元年令浦洪建,成化十二年令濮壽修題扁,因遠望大江,故名。集仙樓 在集仙橋,去縣治二里許。景泰三年縣丞劉義建,成化十二年令濮壽修題扁,因茅山仙侶往來會集於此,故名。舊呼為「白羊門。」 顯應閣 在城隍廟正殿後,元至元丁丑建,明景泰元年令浦洪重修。三年回祿丞劉義委令耆民徐慶祥等募建。邑人祈禱克應,故名「愛山亭 。」 在縣治後圃,舊名「秀陰堂。」 宋紹定四年,令吳淇重修,又名「愛山堂」 ,後廢。景泰二年令浦洪重建,改為「愛山亭。」

紀績亭 在縣治前十字街。明景泰間,令浦洪建,修砌街道。學士邢寬《碑記》在內。

占星樓 在縣後圃。宋景祐中,知縣丘濬明天文,登此臺觀星象,故名。後改為「先春臺。」 今愛山亭後高墩是也。

《王荊公釣臺 》在縣治西北六十里瑯琊鄉東陽鎮側。

梁昭明太子讀書臺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昭明嘗從陶隱居學,築臺於此,舊址尚存。

鶴臺 :在縣治東南四十里金菌山後。

溧陽縣

平陵城 在縣西三十五里平陵山下,周二里,高一丈,有四門,有濠闊六七尺。按《勝公廟記》,「故城,吳時瀨渚縣。楚靈王與吳戰,吳軍不利,遂陷此城。吳乃移瀨渚於溧陽城十里,改為陵平縣。平王立,使蘇迺為將,戰敗吳軍,以吳陵平縣改平陵縣。」 按《史記》:「伍子胥橐載而出昭關,至於陵水,膝行蒲伏,鼓腹吹箎,乞食於吳市」 ,陵水即平。

陵也。孟東野貞元中為溧陽尉,縣南有故平陵城,周十餘步,基址高三四尺,草木甚盛,率多大櫟,叢篠蒙翳,如塢如洞。其地窪下,積水沮洳,深處可活魚鱉,幽邃可喜,東野得之忘歸。

趙城 在縣治東五里,周一百步,漢趙王禹屯軍之所。按《縣志》,「唐中和二年立。」

舊縣城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今名舊縣村。城已圮毀,惟巡檢寨後小坡上有城隍廟。蔣日用《記》云:「自唐初武德三年於此置縣,及是已踰百年。至唐末天復三年,移治今所。後三年唐亡。」 則此城為溧陽治,與唐始終首尾蓋三百年云。義城 ,在縣西南五十里,有義城,山,下有村。梁城 ,在縣西五十里,周二百步。按《建康志》:「昔梁王建城於此」 ,當以漢梁敬王子劉欽封溧陽侯而得名也。濱湖有梁城廟,今廢。

黨城 ,在縣東十五里,周一百五十步。

永世城 在今縣南十五里。周三百步,址高一二尺。所謂「古縣」 者是。自漢元封中割溧陽之東為永平,建武初,改永安,晉太康初,復改永世,實一地也。宋元嘉中,省入溧陽。內有唐隆寺舊址,土人猶能指古狴犴之所。

雞鳴議事堂 在固城東三十里,不知建自何時,當即平陵故治之蹟。元許有穀詩:「幾處城荒舊堞崩,春風那復想平陵。」

讀書堂 凡三所。董永者,在縣西四十里。蔡邕者,在泰虛觀東北。韓熙載者,在縣後。周沔詩:「螢火不知人已去,夜涼猶傍竹窗明。」今蔡氏堂猶存,而董、韓已廢。《董永》當作「董平。」

道勝堂 宋侍郎劉岑宅堂也,不知何所。岑曾祖述以御史忤王安石,出知江州。司馬光折簡相貽,有「道勝名立」 之語。岑居溧陽,因以「道勝」 名堂。

射鴨堂 在平陵城,去縣治三十五里。元和初,縣尉孟郊建。

晚香堂 在縣南,趙丞相之別館也。堂前植菊,故名「晚香。」 理宗御書額賜之。

風月堂 在縣治之北。宋乾道初,知縣王季羔建。張孝祥有記。按《縣志》:「後人復建樓於其地,亦廢。」 明弘治間,知縣符觀於堂舊址掘得白鏹一甕,咸易粟以賑窮乏焉。

清閒堂 :在縣治後,陸子遹建。取《李白碑》「琴心清閒,百里大化」 之語。

無倦堂 在縣廳事東。乾道中,知縣喻安中建,程迥作《記》。今廢。

無愧堂 在廳事後。宋嘉定間,知縣李泰原建,王允文作《記》。逶迤齋、手詔亭、頒春亭,俱泰原建,不存。

近思堂 今縣衙內堂也,當即「清閒堂」 之址。「來月堂 」 在丞衙。縣丞衛樵建,今廢。

小山池亭 ,在平陵城小山側,去縣西北三十里。孟東野嘗宿此亭,賦詩。

寒光亭 在縣西七十里三塔寺,下瞰梁湖。宋乾道中,張孝祥於此賦詩:「亭依三塔占清幽,松竹環除翠欲流。曉色晴開千丈月,波光冷浸一天秋。瓊瑤影裡詩僧屋,雲錦香中釣客舟。風送不知何處笛,鴈聲驚起荻花洲。」

廣生亭 在縣東南,負城面溪。知縣鄧埏建,陸子遹修。亭後有放生池,亭廢,池尚存。

煙波亭  、綠淨亭 俱在縣治後城上,俯瞰清暉門,今廢。

北湖亭 在舊縣,李白登此望瓦屋山,感愴貞女之事以寄懷。《草堂詩》註云:「贈孟浩然,故有『與君拂衣去,萬里同翱翔』之句。」

靈雨亭 在儒學左,文昌閣之下。知縣王應麟以禱雨有應而名。今為王祠。

若木亭 在縣衙東。亭有喬桑,百餘年物也。知縣徐一經朝夕治事於此,孔自來作《記》。

《大圓鏡》亭 在縣治西北城上。江山之秀,流覽無際,因以為目。今不存。

太白酒樓 ,不知屬何所。《青蓮詩》云:「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茫茫愁殺人。」 存此以志高人之概。邑令徐一經於上水關建一樓,表以斯名,并勒白詩,用存勝概。

閬風臺 在縣西城上。遙瞻茅峰,下映瀨水,亦一勝概。

竹賓軒 在縣衙東,知縣張瓚建,徐一經題額。「鳳棲軒 」在舊主簿廨,取枳棘鸞鳳之義,今廢。懷曜軒 在典史衙,景貞曜先生而名也,今廢。按:「貞曜」 即「東野。」

常寨巷 在西門外。明初丙申二月,常遇春以管軍總管渡江有功,命守溧陽,立寨於此,俗譌

呼為柴場巷

趙府三石 。在察院廳事後者曰「蒼雲石」 ,上有金字篆刻,聳峙若大人相,古柏參列,苔光四映。在鳳凰橋洲上者曰「高靜石。」 俱傳是宋高宗書,則亦內院之物,以賜丞相者,今置洲渚間。至金淵書院之「忠義石」 ,蒼秀奇特,凜凜有生氣,海枯山移,忠義終不磨滅也。或云高靜已為人載去,遇風沈於揚子江。明萬曆二十六年,知縣李光祖移《忠義》石於橋畔,今尚存。

《月梅古石 》,在天竺院佛龕前拜石也。風雨之際,宛若梅枝掩映。傳有好事者將購之去。人力所施,終不能動。今石質古,紋如故。

東野詩石 舊在唐興寺之薔薇亭。宋崇寧中,縣令李亙命其子誨民書刻。筆法遒勁,似柳公權,久漸刓泐。明正德間,邑人狄郎中沖移自頹垣草中,樹於史氏之圃,構亭曰「紅香」 ,摘詩中句也。雨剝風摧,殘斷不全。陳時參移之齋中。樂官井 在舊縣寨東百餘步。南唐時東以太湖與錢氏界,屯兵溧陽間,遣諸子逆視,有憩此而沈樂官於井者,滯魄為祟。後一達官宿此,夜分果有衣緋綠者從井出,跪陳冤狀,祈葬高原,許之。復入井,旦出遺骸以葬,其怪遂息。

溧水縣

古賴國城 在溧水縣界。《金陵志》云:「按《實錄》,吳廢帝亮崩於候官道上。晉太康中,故少府卿戴顯上表迎屍,歸葬賴鄉。《春秋傳》,魯昭公四年,楚伐吳,秋七月,圍朱方。八月,遂滅賴。楚子欲遷許於賴,使𩰚韋龜與公子棄疾城之而還。冬,東國水不可以城,彭生罷賴之師。」 朱方,即今鎮江也。陳國苦縣雖有賴鄉,與朱方相去甚遠,亦非東國有水之地。其賴城豈非即晉時賴鄉,今之溧水乎?故《勝公廟記》謂:楚靈王與吳戰,吳軍不利,遂陷瀨渚。伍子胥投金處,正名瀨水。《戰國策》范環對楚懷王亦言:「楚乘越亂,南察瀨湖,而野江東合。」 前後觀之,賴之為溧者甚明。吳音訛瀨為溧,自漢以來,遂稱溧水,而古蹟間有存者。其苦縣、瀨鄉,或楚滅賴之,後徙其人於彼,未可知耳。杜城 在杜城山下,即杜伏威屯軍處。按《縣志》,在縣南十二里,環四百餘步。隋大業末,杜伏威屯軍於此。今城廢山尚名杜城。

舊縣治 在秦淮河北

蔡邕「讀書堂 」 「在縣治西」 ,今廢。

翠微亭 「吳淵有記,今無。」

插竹亭 故址在縣學東南,今廢。

顯應閣 在城隍廟,今廢。宋縣令周成之有《記》。登高樓 在縣西南三里贊賢鄉,今廢。

和豐樓 「在縣惠政橋南」 ,今廢。

憶李亭 在縣舊尉廨舍後,今廢。

韓熙載「讀書臺 」 「在無想寺」 ,今存其址。

朝元觀 在大西門內,今儒學即其故址也。新興寺址 在小東門外,即古禪心寺。明嘉靖間,知縣王從善以寺僧無行,遂廢。邑人夏鑑有《新興寺》詩三首,又嘗有「幽樹雨晴啼鳥滑,閒齋風定落花深」 之句。

宋孟良宅 在縣西二十五里石湫壩王蓋村地。有「孟家井」 ,相傳井至除夕水竭,元旦復湧。焦讚宅 在縣西四十五里焦村,有遺靴一隻,是讚傳家物也。宅已廢。

明端學士宅 在縣西北二十三里,爛泥堂李園地,其故址也。

江浦縣

東葛城 ,在縣西三十五里。梁治東葛城,即此。西葛城 ,在縣西北四十里。

黃龍城 ,在縣西南六十里。按《和陽舊志》,在烏江山,如伏龍,因城此以斷其脈。

飲馬池 在西華山北,相傳項羽飲馬處。項王廟 在縣治西南六十里,即項羽自刎處。項王井 在廟前,相傳項羽甲冑在內。

宴坐石 在縣東二十里定山之麓。相傳達摩宴坐於此,至今有石痕在焉。

太子塘 :在縣治西北三十里。相傳昭明太子浴此,今淤。

「尺五天 」 即「中敵臺」 ,巍峨雲表,俯瞰大江,為浦子口第一形勝。

東葛館 在縣治西北三十里,即東葛驛,址《六合縣》。

吳王城 在姜家渡南。吳主權嘗屯此。宋宣和中,闢四門,今址存。

瓜步城 在瓜步山。齊建元初,太守劉懷慰築。高齊武平四年,并胡墅降陳,後稱「瓜步洚。」 胡墅城 臨江,梁襲齊運輸,陳與隋請平,俱此。

考證

瓦梁城 ,在瓦梁堰上。陳伐齊,取之。元有壘。晉王城 ,在宣化鎮。隋晉王廣伐陳,築對石頭城。宋紹興中,城宣化,不果。

盤城 近盤城山,下臨圩田。宋有步軍司莊。廢。苻融城 在縣北三十里苻融山上。按《嘉定志》「苻融嘗築城於此」 ,今呼為芙蓉城,非也。吐將臺 在學西高岡山,即今城隍廟基。將臺 在東北三里,兩臺相連,舊傳古將王陶、王鉞築。

魏行宮 ,在瓜步山上,太平真君十一年建。隋行宮 ,大業元年,帝幸元都,置六宮於上沛,在方、橫二山間。

「大軍」 、「忠勇軍」 土軍諸寨 俱宋建,在北城竹鎮陳李港。

如歸館 在東門街北,唐建學於其故址。士林館 在竹鎮。唐郟滂有《懷古》詩,陳霸先敗郭元建處。

六峰驛 在北門內。上沛、武德、瓦梁、湯村、盤城、「宣化」 六驛俱在郭外,宋廢。

郭墅 在縣東五里,近沈湖。上有巨礎。宋嘉熙中,土人立寨於此。

讀書堂 在橫山前。世傳梁昭明讀書其中,唐僧神堅以堂為「太子院。」

六峰亭 在縣南。臨滁和遠,對定山六峰,宋廢。遠略亭 在西高岡上。宋郭振展西隅城,孝宗嘉其功,有「遠略捍城」 語,乃名亭。

長蘆聖文寶祕閣 ,宋嘉定年中僧慧光建,為崇奉御書之所。今閣廢,基址亦無考。

《石柳亭 》亭名甚佳,但未審得名之故。

燈油塔 舊在寺內,有房數間護之,今廢。僅存一小土阜,沒入土人陳昉田內。

鐵金剛 長蘆寺之菩提橋前,有金鑄怪像,側臥田塍間。攷係三沙神,乃章獻皇后鑄鐵為之,以鎮江岸者。今人呼為鐵金剛。其像猛獰悲慘,固將策勳怒濤中也。

「魏太武井 」 在瓜步山畔。

張果井 在瓜步山

鐵牛墩 按《石史》:「六合縣南門桃花塢有鐵牛墩,突起地上,色如明鐵,狀似牛,故名,脊露尺餘,曾掘之甚巨,不可測。」 按:河東南岸有鐵牛墩,恐即此處。

蘆塘寨 在縣東北二十五里。俗傳鮑家莊有女與關平戰,立寨於此,因名。

侍婆墩 在縣治東冶浦河口西岸。《嘉定志》:「有女年及笄,誓侍母不嫁,死與造墳,表其門。」 謊糧墩 在縣治西北二里許。舊傳有將以土詐為米覆之,蓋亦量沙意也。惜將之名失傳。吳王鑄錢冶 在冶山,漢吳王濞鑄錢之所。廢龍王廟 在龍池東岸。按《嘉定志》,「歲旱,禱雨有應。」 今尚存遺址。

冶山銀杏 ,有樹數株,結乳如石筍下垂。相傳「銀杏千年始筍」 ,不知何代物矣。

「古藤 」 ,「在冶山寺旁,圍數尺,蟠根輪菌,劫火燒殘,風雷剝擊,終自無恙。」

「牟尼峰 有銀杏數株,上薄霄漢,夏月萬綠參天,聲和群木,壯如錢塘潮,深山遇之,令人神聳。」 定山西「石洞庵旁,石 橫疊成峰,鑿泉道回曲,山水疏連,泉從石中流出。旁懸古藤,大可六七圍,臨池學草,高舉怒撐。」

烏石山古桂 一株,大可合圍,蔭數畝。花時十里內俱飽馥郁,行人望香投止焉。然不知何代植,空山無人,雄傑萬古矣。

儒學古檜樹 四株,龍爪虯曲,各具一古致,昔有白鴉巢其上,相傳「邑有科第樹,杪吐煙。」 《高淳縣》

「古固城 ,春秋時吳築,在縣南十五里,高一丈五尺,周七里,今廢。伍員奔吳,闔閭用為將,舉兵破楚固城,其城遂廢。」 宋紹興中,溧水縣尉喻居中在固城湖湄,得東漢溧陽長潘乾《校官碑》,以為其地即漢之溧陽也。今按前漢《地理志》并《溧陽縣志》,則固城在秦、漢時為溧陽地。至唐初,析溧陽、溧水為二縣,而溧陽徙於永陽江北固城之地,遂屬溧水,今又析屬高淳。

開化城 在縣南五十里,今廢。按《溧水縣志》,「在縣南九十里,環地三里六十步,高五尺。」 按《寰宇記》,開化城在固城東,即溧水舊地。

竹城 ,在縣東南六十里,今廢。按《溧水縣志》亦載云:「在縣東南七十里,環二里,高五尺。」

皇姥城 在大山南,今廢。

薛城 在縣西十五里,周二里七步。或云:「晉時居此。」 及元時有邢光甫者,築城禦寇。明洪武初,

都建康,遂往勞軍,以城屬焉。今遺址尚存,林木繁茂,幽雅僻靜,人多遊覽焉。

茅城 ,在縣南二十里。相傳三茅祖師煉丹處也。有城,今廢。

劉家垛 ,在縣西南二十七里。宋忠臣劉綰肇基於此,名《垛上劉》。

磚牆 在縣西二十五里。相傳宋周察舊宅也。察父省仕待詔,遷御史中丞,察從父至京,嘉熙二年尚公主。淳祐中,命知府孟珙卜周瑜舊宅,修為察居,以磚為垣,周一里。至明初,造京師城,有周昭者,拆其牆以赴,工得先完。太祖嘉之,賜名周,先授太倉鎮海所百戶。今遺址尚存,長六丈餘,厚二尺,磚有《孟修記》,至今稱為磚牆。周丹井 在尋真觀,相傳為許旌陽煉丹井也。上有柏,大十餘圍,枯幹,皮不束,附榮者發葉茂盛,與枯枝間出義椏特起,如虯龍爪距,巔皆倒掛,若攫拏狀,云為旌陽以枯柏植而復生者。仙人路 ,在秀山,形如之字,四面皆然,相傳有異人以鞭畫之如此。

陵墓附 编辑

本府。上元、江寧二縣附郭。

周伍婆墓 在丹陽西溪上,即古江寧境。相傳伍子胥祖母墓,至今溪上猶突然一墩,上圓徑丈,高倍之。林木陰翳,為居人遊觀之所。

西漢甄邯墓 ,在後湖側。《南史》:「宋張永常開元武湖,遇古塚,得銅斗一,有柄。文帝詢之著作郎何承天曰:『此亡新威斗,王莽時三公亡,皆賜之,一在塚外,一在塚內。斗為天之喉舌,皆取象焉』。」 時居江左者,惟甄邯為大司徒,必邯之墓。又啟塚內,更得一斗,復有一石銘云:「大司徒甄邯墓。」 吳大帝陵 ,在鍾山陽,今孫陵岡上。《吳志》:「赤烏元年,追拜夫人步氏為皇后」 ,今葬蔣陵,有步夫人墩,墩側即塚地。

諸葛恪墓 ,在石子岡。恪為孫峻所殺,投之石子岡,今不知葬處。

張悌墓 在板橋西

甘寧墓 ,在直瀆山下。舊傳墓有王氣,孫皓惡之,鑿其處為「直瀆。」

「晉元帝《建平陵  》。」 「明帝《武平陵》。」

成帝「興平陵  」 、哀帝《安平陵 》,俱在雞籠山,皆不起墳。

穆帝永平陵 在幕府山西,俗傳「穆天子墳。」 康帝崇平陵  ,簡文帝高平陵。

孝武帝《隆平陵  》。安帝《休平陵》。

「恭帝沖平陵 」 五陵俱在鍾山。

山簡墓 ,在樂遊苑內覆舟山之陰。

溫嶠墓 初葬豫章,朝廷追思之,乃為造大墓,還葬幕府山陽。

郭璞墓 在元武湖中,湖中有天語亭。韓國藩《詠郭璞墓》結句云:「莫因葬法知龍角,天語而今在上頭。」 世傳郭墓在金山下,未知孰是。

卞壼墓 在今朝天宮西。晉蘇峻之亂,右將軍壼戰死,二子眕、盱同死難,並葬冶城。宋義熙間,盜發塚,壼面如生,兩手悉拳,瓜甲穿背,詔修之。明洪武中,太祖微行至朝天宮,見一婦人素服行哭,已而大笑。太祖問曰:「夫人何笑,哭之頻?」 對曰:「吾夫子皆死,是以哭。然吾夫為忠臣,子為孝子,是以笑。」 太祖問墓所在,指之曰:「去此數十步。」 明日使人視之,乃卞壼墓也。乃為立廟。

王導墓 ,在幕府山西,與宋明帝陵相近。顏含墓 ,在靖安里。曾孫延之《銘》,「十四代孫真卿重書立石。」

謝濤墓 ,在上元縣土山。

陸玩墓 ,在雞籠山。玩為太尉卒,給兵千人,守塚者七十家。子尚書令納,亦葬此山。

《冥漠君墓 》,彭城王義康修東府城,得古塚,改葬東岡,命謝惠連為文祭之,假為此號。

謝惠連墓 在宣義鄉,與本業寺相近。

謝靈運墓 ,在上元縣本業寺。

柳世隆墓 ,在倪塘。世隆曉術數,於倪塘創墓,與賓客踐履,每往,常坐一處。及卒,墓正其坐處。劉巘墓 ,在青龍山。

裴邃墓 「子之禮,梁黃門侍郎。」 邃墓在光宅寺西,至今松柏茂盛。

王祥墓 ,在縣西南八十里,有斷碑。

衛玠墓 去城十里,在新亭東。玠以天下亂,扶母留建康,姿容之盛,觀者如堵。卒年二十七,人謂「被人看殺。」

阮籍墓 在「鳳凰臺」 下。

謝安墓 在城南梅岡,墓前有無字碑。《漢晉紀事》云:「安墓前無字碑,為其功德難述。」 按《南史》郡

考證

吏南陽樂藹與沈約書,請為碑文。答曰:「安石素族之白輔,時無麗藻,迄乃有碑無文。」 蓋謂此也。《南唐書》云:「梅岡相接處即謝安墓。」

「河內陸玩墓 」 ,在瓦官寺。

王濛墓 ,在高亭湖側。

宋武帝初寧陵 在鍾山。政和間,有人於蔣廟側得一石,題柱云:「初寧陵西北隅。」

文帝長寧陵 ,與《初寧陵》近。

「孝武帝景寧陵 」 在巖山。

「明帝《高寧陵 》」 ,在幕府山陽。

少帝陵 在南郊壇

孝武路太后陵 ,在孝武陵東南。

劉穆之墓 「元嘉二十五年,車駕幸江寧,經穆之墓,詔致祭。」

「元懿太子厝宮 」 在鐵塔寺法堂。

齊明宣陵 ,明帝尊生母沈氏為太后,葬幕府山,俗呼「國婆墳。」

明欽皇后陵 在淳化鎮北。按《南史》,「明欽劉皇后葬江乘縣張山。」

文惠太子陵 葬「夾石。」

海陵王墓 按沈括《筆談》:「慶曆中,金陵有農人以方石鎮肉,視之若有鐫刻,取石洗濯,乃海陵王墓,謝眺撰并書,字畫如鍾繇。」

巴東公墓 ,在棲霞寺側,有《丞相獻武公碑》。「殷淑妃墓 」 ,在龍山。

豫章王嶷墓 ,在金牛山南。

竟陵王子良墓 ,在金牛山。

梁孝元帝陵 在縣,未詳所在。陳天嘉元年,詔:「梁孝元遭罹多難,靈櫬播越。朕昔經北面,有異常倫,遣使迎接,已次近路。江寧既是舊塋,宜即安卜。車旗禮章,悉用梁典,依魏葬漢獻帝故事。」 文帝阮太后陵 在通望山。

昭明太子安寧陵 ,在城東北四十五里,賈山。安成王墓 ,在清風鄉。按《南史》,夏侯亶、王僧孺、劉孝標各撰碑,可辨者唯劉碑一通也。

始興王墓 ,按《南史》「梁始興王蕭襜墓在清風鄉黃城村,有神道碑。」

臨川王墓 在北城鄉。碑題《梁故假黃鉞侍中大將軍揚州牧臨川靖王碑》。王名蕭宏。

南康簡王墓 在神泉鄉。二石獸高三丈,地名石獅子。石柱一,題「開府儀同三司《南康簡王碑》。」 王名蕭續。

吳平忠侯墓 ,在清風鄉。柱題「梁故侍中撫軍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平忠侯蕭公碑》」 ,名景。建安侯墓 ,在淳化鎮西,柱題「梁故侍中左衛將軍建安敏侯墓」 名「正。」

司馬子產墓 ,司馬暠,梁正員郎。父子產歿,哀毀,廬墓側,日進薄麥粥一升。墓在上元縣新林山阜,舊多猛獸,暠結廬數載,豺狼絕跡。常有兩鳩,棲宿廬所,馴狎異常。承聖中,除太子庶子。吉翰墓 在吉山。

陳高祖萬安陵 ,在城東三十五里,舊名陵里,又曰「天子林。」 石獸尚存,今呼「石馬衝。」

文帝永慶陵 在陵山南,鴈門山北。

張麗華墓 ,在賞心亭天井中。

王僧辯墓 ,在方山。僧辯為陳霸先所害,父子七人同瘞一穴。宣帝天嘉中,故吏衛卿許亨抗表,請以家財造墓葬之。

唐顏尚書墓 ,在縣來蘇鄉顏邨。舊謂「魯公」 ,非也。魯公上世多葬金陵,延之子峻等皆歷尚書。張懿公墓 ,在金陵鄉石頭城之東北,旁有墓碑。

南唐「昭惠后懿陵 」 ,未詳所在。

韓熙載墓 在梅岡,有碑。

宋王安石墓 在半山寺。

李邈墓 在青龍山。邈,臨江人,知真定府。金兵破城,不屈而死,贈昭化軍節度使。

楊宗閔墓 在鍾山鄉。宗閔,代州崞縣人。建炎初,金兵犯永康,眾勸遁去,閔曰:「吾結髮受國恩,今老矣,惟有死耳。」 城陷,血戰而死。贈太師、魏國公,諡忠介。子存中收葬鍾山。

秦檜墓 在江寧鎮南,至今翁仲尚存,行道過者,無不唾詈。某年曾被掘發,去石數重,有水池,浮巨木其中,少動輒橫撞有聲,竟被盜發。夫檜垂死,為計深遠如此。其愛妾塚在墓側,亦為盜發,就中得金寶甚多。

明太祖孝陵 在鍾山之陽,與馬皇后合葬,懿文太子附葬於左。

張賢妃墓 在牛首東。高帝妃,諡「恭靖。」 順妃,荊憲王之母。

李順妃墓 在吉山東北。高帝妃,諡「悼熙麗妃。」

安王妃墓 ,在石子岡南。

韓憲王墓 在安德鄉,與灣塘相近,里俗呼為「韓府山。」

寧河王鄧愈墓 在城南西山之原。

黔寧王沐英墓 在長泰北鄉。

虢國公俞通海墓 ,在城南聚寶山。

越國公胡大海墓 ,在城南十五里。

梁國公趙德勝墓 在烏石岡。

中山王徐達墓 在鍾山之陰。

開平王常遇春墓 在鍾山之陰。

岐陽王《李文忠》墓 在鍾山之陰。

東甌王湯和墓 在鍾山之陰。

蘄國公康茂才墓 在幕府山。

東丘郡侯花雲墓 ,在縣南五十里。

江國公吳良墓 在鍾山之陰。

海國公吳禎墓 在鍾山之陰。

滕國公顧時墓 在鍾山之陰。

安陸侯吳復墓 在鍾山之陰。

許國公王志墓 在鍾山之陰。

陳靜誠遇墓 ,在鍾山之陰。

文學博士方孝孺墓 在聚寶山側,寧海人。受知明高帝,建文時為文學博士。靖難後,文皇命草詔,不屈,磔死,夷其族。門人王稌輩收遺骸,葬聚寶山。或曰:「土人以盎竊葬。」

沂國公金朝興墓 在太平門外。

芮國公楊璟墓 ,在鍾山之陰。

當塗縣男王愷墓 在「雨花臺側。」

汝南侯梅思祖墓 在鍾山之陰。

夏國公顧成墓 在安德門外普化寺北。「蔡國公」 徐忠墓 ,在城南十五里。

鄆國公宋晟墓 在聚寶門外。

平江侯陳瑄墓 在大山之原。

安遠侯柳斗墓 在安德鄉。

隆平侯張信墓 在朱門山。

忻城伯趙彝墓 ,在鳳臺門東。

懷遠侯墓 在板橋。侯,開平王孫,嘉靖中續封「瑞安侯」 ,墓 在聚寶門外鳳臺街。侯乃慈孝仁壽太皇太后父也,姓王名源,成化間卒,賜葬於此。弘治中,贈「瑞安侯。」

太僕卿方大美墓 并元配王淑人合葬於上元縣秣陵關之邵邨。南京國子監監丞黃居中墓 在插花廟官山。大學士文端何如寵同夫人方氏墓 在江寧之歸善鄉。

句容縣

周越王墓 ,在大橫山下。王名翳,安王時葬。晉葛洪墓 ,在縣西一里。

紀瞻墓 ,在縣東南二十五里。

梁「陶弘景墓 」 ,在雷平山。

唐顏真卿墓 在縣東後顏村。

明吏部尚書曹義墓 在箭塘山,賜葬。

太僕寺卿張諫墓 在福祚鄉,賜葬。

溧陽縣

漢史崇墓 ,在埭頭里。有「晉永和」 、唐貞觀二碑。陶謙墓 ,在縣西南。陶𡵚萬彧墓 ,在銀方山下。

宋開國男錢時敏墓 在縣南五里上墟村。侍郎李處全為之銘。

溧水縣

周左伯桃羊角哀合墓 在縣南儀鳳鄉孔家鎮。桃哀,戰國時燕人,二人為友,聞楚王好士,乃同去燕。入楚,值雨雪,糧少,伯桃并糧與哀,令往事楚,自入空樹中餓死。哀至楚,為上大夫,言於王,備禮葬之。伯桃一日見夢曰:「吾為荊將軍所苦,汝持兵塚上以助我。」 哀泣曰:「吾持兵塚上,安知汝之勝負?」 乃開塚死,從伯桃,遂並葬焉。荊將軍墓 ,在縣南四十五里。

宋俞栗墓 在縣西琛山。

明兵部尚書齊泰墓 在縣南青絲洞。

江浦縣

楚項羽墓 在烏江

宋張孝祥墓 在黃悅嶺東七孔山。

明南京吏部郎中文節莊昶墓 在定山六合縣。

唐陳融墓 在棠邑鄉。貞元中,呂溫表其墓,諡曰「貞晦先生。」

唐汾陽王《郭子儀》裔淵墓 在盤城。

宋文士徐產伯墓 在馬鞍山。

彰武伯楊洪墓 :在竹鎮。

明贈太常少卿忠節黃宏墓 在靈巖山之陽。嘉靖間,禮部請敕南京工部動銀六十兩修墓。

高淳縣

南唐慶王墓 在縣南十里。王名弘茂,幼穎異,不喜戎事,每宴遊,以詩賦為樂。

宋魏良臣墓 在縣南十里,地名「南塘。」

卞文宣勔墓 ,在相國圩西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