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677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六百七十七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六百七十七卷目錄

 蘇州府部彙考九

  蘇州府祠廟考一

職方典第六百七十七卷

蘇州府部彙考九

编辑

蘇州府祠廟考一       府志

编辑

本府。吳縣長洲縣附郭。

府社稷壇 在吳縣閶門外義慈巷。宋置,子城西南四里。元遷盤門外。明洪武三年,知府陳寧更建於長洲縣石碑巷。宣德八年,知府況鍾移至今所。

風雲雷雨境內山川城隍壇 在吳縣盤門外一都,宋置吳縣治西南四里,元徙長洲縣葑門外,明洪武間移置今所。

郡厲壇 在長洲縣九都虎丘山,寺門右,累石為壇,縱橫各三丈,高四尺。

邑厲壇 ,宋、元在白蓮橋,今廢。皆附祭於郡。每歲春清明日、秋七月半、冬十月朔,以輿從迎府縣城隍神為主祭。闔郡無祀鬼神。

鄉厲壇 ,每一里建一壇。吳縣在城附郭鄉都共五百一十所,長洲縣共七百四十一所,俗呼「孤魂壇。」 壇高三尺,樹以松楸,立碑其上。周圍繚垣門一,今皆湮廢,但於祭郡厲日,命各里行祭。府城隍廟 在府治北一里。相傳為周瑜故宅。明洪武三年建,弘治、嘉靖繼修。按長洲縣城隍廟,宋舊主簿廳西有資福廟,即縣城隍廟也。今稱「資福大王」 者,尚沿宋制。吳縣城隍廟,明萬曆中,知縣袁宏道刱建儀門右,長洲縣亦構儀門左,東西折旋而入,廟皆南向。天啟、崇禎間重葺。

皇清順治初,增飭門樓。康熙十一年,營建寢殿、《土木》。

煥然聿新矣

旗纛廟 在北教場,祀軍牙六纛之神。舊在蘇州衛治,霜降日衛官致祭,今移演武廳。

至德廟 在吳縣閶門內,祀吳太伯。漢永興二年,太守糜豹建於閶門外鴈宕村南。或云「韓整守吳所刱。」 宋元嘉中,劉損為郡修葺。後梁乾化間,吳越錢氏始徙置於此。宋元祐六年,知州黃履奏改今額。元符間,制封至德侯。崇寧初,進封王。乾道初,知府沈度重修,又作至德橋。淳祐六年,提刑潘凱增繪仲雍、季札二像侑享。明洪武二年,改封吳太伯之神,春秋祀之。

吳相伍大夫廟 在胥門內朱家園,即舊靈順行祠。先於盤門內永昌武大王廟,祭享繁盛。宋建中靖國元年,直祕閣吳仲舉知蘇州,率吏民營繕,奏賜額「英烈。」 元大德三年,嘗著靈異,增為忠孝感惠顯聖王。明成化十五年廟燬,巡按劉魁、知府劉瑀重建。萬曆四十年,裔孫參議伍袁萃移置今所。廟設兩廡,后寢樓、左牲所,齋房,前闢重門,建坊表極為壯麗,《春秋》祀之。

復聖祠 在楓橋西一里,祀顏子。宋元豐八年建,元季圮,明成化中重建。嘉靖間燬,崇禎十五年復葺,今廢,有司致祭。在城中喬司空巷。吳公祠 ,在吉由巷學道坊,祀言子游偃。瑯琊公祠 在演武場西,祀閔子騫損。

南潁侯祠 在婁門內,祀陳子禽亢。

亞聖祠 在東禪寺西。祀鄒國公孟子,并祀孟母。王志廟在城東顧家橋。五十三世孫孟潼以祖信安王孟忠厚府請於有司,改立為祠,子森集守之。明萬曆中移建今處。

皇清康熙年間重修。

臨濮侯祠 慈悲橋南,祀聖門施子之常。靈濟廟 在長洲縣陽山澄照寺,祀白龍神。初廟在山巔,宋太平興國中移建於山南曹巷,熙寧九年又遷於此,屢封忠烈昭應廣惠靈豐公,神母顯正孚順聖善妃。建炎間重修,紹興二十九年賜今額。乾道四年,知府姚憲又奏封龍母為「顯應夫人」 ,紹定中重建,元、明俱重修。

范文正公祠 在義宅之東。祀宋參知政事贈太師魏國公范仲淹,子將作監純祐忠宣公純仁、恭獻公純禮、龍圖學士純粹配焉。宋咸淳十年「建,明宣德九年,知府況鍾重建,春秋致祭。成化二年,巡撫劉孜重修。嘉靖四年,知府胡纘宗、知縣蘇祐修。四十二年,巡按溫如璋構三公堂,祀公曾祖徐國公夢齡,祖唐國公」 贊。「時考周國公墉,巡按董堯封成之。」 萬曆二年,巡按邵陛構

先憂閣四十四年,巡鹽胡繼升修,崇禎六年圮,裔孫范允臨重修。

皇清康熙十二年,裔孫范必英、范承謨重修。

韓蘄王廟 在南禪寺左妙隱菴,祀宋韓忠武。王世忠初在靈巖山寺西麓。紹興二十年,敕葬於此。墓有穹碑,而廟已廢。明成化十年,知府丘霽奏入《祀典》,每歲以仲秋月祀,然無定所,或借山寺,或在城茇草而祭。弘治四年,知府史簡以王舊宅在寺左,即其地祭之。十一年,知府曹鳳以為非禮,復作廟靈巖故塚之南。未幾,為山民所毀。嘉靖二年,知府胡纘宗仍立廟庵側。魏文靖公廟 在南宮坊,祀宋參知政事、贈太師、秦國公魏了翁。初賜第蘇州,因即鶴山書院為祠。明宣德間,改為巡撫治署,奉主於署內來鶴樓,移祠於今處。弘治十一年,敕載《祀典》。忠烈祠 在乘鯉坊,祀宋丞相信國公、前平江知府文天祥。明正德六年巡按謝琛題建,賜額舊在永豐倉西。嘉靖二十年,巡按饒天民改建今所。萬曆二十年,知縣陳其《志》,四十三年知縣胡士容相繼修,載入《祀典》。

表忠祠 在雍熙寺西,祀明遜國忠臣蘇州知府姚善等。弘治中,給諫請表祠諸忠臣。萬曆初,始奉詔立祠。

兩尚書祠 在胥門外懷胥橋南,祀明夏忠靖原吉、周文襄忱。弘治十一年,常熟知縣楊子器請於朝,詔下巡撫彭禮勘建。十三年,知府曹鳳董成。門東向,祠南向。後為仁風亭,春秋祀之。嘉靖三十二年間倭警,督府改為帥府,移像別祀。四十二年,巡撫周如斗仍遷入祠,隨加繕葺,坊曰「仰德。」 萬曆四十二年,巡撫徐民式、巡按薛貞捐鍰重建,今圮毀殆盡,木主入虎丘四賢祠,一在常熟縣阜成門外,名「報功祠。」

錄功祠 在城隍廟西,祀明蘇州府同知陞山東兵備參政贈光祿卿任環。嘉靖三十九年敕建。一在常熟縣致道觀西。詳見「褒忠祠。」

周忠介祠 在府治東,祀明吏部員外郎贈太常寺卿周順昌。天啟六年死璫禍,崇禎二年敕建,併登《祀典》。

忠仁徐祠 在廟堂巷內,祀明光祿卿贈工部右侍郎徐如珂。崇禎三年,巡撫曹文衡、督學李懋芳建。功在桑梓,特隆祀典。

忠孝祠 在平江路東中營基巷,祀明霍山教諭贈國子助教龔元祥暨子炳衡。崇禎八年殉流賊難,巡撫張國維、巡按路振飛題建。

吳季子祠 ,在洞庭武山,元裔孫吳逢辰建。漢任使君祠 ,在天慶觀,即今之元妙觀,祀會稽都尉任延也。延素履高尚,勉孝行,周窮乏,多有善政,故民祀之。宋慶曆中,觀燬,其像猶存。宋羊太守祠 ,在子城前烏鵲橋。劉宋時羊元保守吳,廉素寡欲,去後,民思之,立祠。

唐集賢太守祠 在府學內,祀蘇州刺史韋應物。初在南園,宋景祐間建。明宣德中,知府況鍾修。嘉靖四年,知府胡纘宗題曰「韋蘇州祠。」 五賢祠 在虎丘平遠堂。祀唐蘇州刺史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宋長洲令王禹偁,學士蘇軾。萬曆中知縣江盈科建。

蘇公祠 在府學東滄浪亭舊址。祀宋集賢校理蘇舜欽。

翰林王公祠 祀宋王禹偁嘗為長洲宰。天禧四年,子嘉言復宰長洲,作堂祀之,又建真堂於虎丘。景祐間,范仲淹守郡,為之贊。淳熙九年,知縣曾栗復繪像而祀之。慶元間,令黃宜作堂於縣治東偏,名「企賢堂。」

周文襄祠 在寶林寺內,祀明巡撫尚書周忱,天順間建。

況公祠 在吳縣儒學內,祀明蘇州知府況鍾,正統間建。宣德五年,慎簡郡守鍾賜敕乘傳之任,專厲豪狡,撫善良,立法精析,上無逋事,下無橫科。歲滿去,民叩闕乞留。陞正三品復任,正統七年卒,市巷哭送其喪,競立祠祀之。

三中丞祠 一在府學西,祀明巡撫周如斗,嘉靖四十五年建。一在姑蘇驛南,祀周繼,萬曆二十年建。一在姑蘇驛北,祀周孔教,萬曆三十六年建。

遺愛祠 在吳縣治旌善亭南,祀南大理卿前知縣宋儀望。萬曆八年建,今廢。

張公祠 在虎丘白公隄,祀明巡撫玉笥張國維。崇禎甲戌撫吳,在任七年,惠澤覃被。庚辰去任,士民德之,建。

于公祠 ,「在西天王堂。」

顧元公廟 在長洲縣黃天蕩東,祀晉驃騎將。

軍顧榮

陸內史祠 在長洲縣相城,祀晉陸雲。雲官清河內史,督糧過吳,見歲祲,以米盡賑饑民,忤成都王穎,遇害。民德之,以衣冠葬陽城湖濱,立祠以祀。明成化中,沈貞吉重建。

徐公祠 在南濠,祀漢南州高士徐穉。謝文靖公祠 在劉家浜,祀晉丞相謝安,從子謝元附。

陶靖節祠 在宋宣州巷,祀晉處士陶淵明。潛沈東陽公祠 在木瀆,祀南齊太子家令沈約。陸宣公祠 在齊門外六里,祀唐陸贄公。卒于忠州,歸葬于蘇,地名「陸墓。」 旁有塔院,歲久為僧所鬻。明嘉靖十一年,工部郎張問之檄縣追復增拓,顏曰「仰賢。」 今又圮,移建五龍堂巷。

歸宣公祠 在給諫坊,祀唐兵部尚書歸崇敬及其子工部尚書歸登。

甫里先生祠 在長洲縣東五十里,祀唐處士陸龜蒙。甫里白蓮寺,即其故宅,或云「卒後葬其旁。」 宋嘉定十七年,錢塘龔時俌別建祠於左。元至正間,馬玉麟重建。

顧文敬公祠 在張果老巷,祀唐兵部尚書顧少連。

忠烈廟 在天平山白雲寺,宋范文正公舊祠也。文正先自徐國公而下三世葬此。宣和五年,慶帥宇文虛中奏建,賜額「本在邠慶間,南渡隔絕,改奉於此。每歲上巳,有司致祭。」 今改祭「城中書院。」 明正統中,巡撫周忱重修。

韓忠獻公祠 在至德橋南書巷。闤闠湫隘,址甚偪。祀宋韓魏公琦。刱置無考。明萬曆二年,巡按邵陛始行縣設祭。

濂溪先生祠 在濂溪坊,祀宋周元公敦頤。初,公孫興裔以和州觀察使駐劄平江,奏立祠于吳縣胥臺鄉。後其裔孫文英南老自道州來吳,因家焉。明正統元年,四世孫淵等始遷於家,名其堂曰「崇本。」 萬曆四十三年,重建絃歌里。二程先生祠 在虎丘東。祀宋程純公顥、正公頤舊在盤門內。紹興二十六年,正公從子程沂以「程師孟宅」 置祠。元季燬,明成化重建。

皇清順治十七年,裔孫庶吉士程邑署府教授,改建。

於仁壽里。康熙九年,裔孫程文彝復改建於今祠。

朱文公祠 在祥符寺巷。

郿伯張公祠 在北寺東。祀宋張載,裔孫克戩、德成,俱為吳縣令。七世孫世傑復知平江府,先後殉節,敕葬賜第,立忠貞廟於西山。明嘉靖間,移建於家。萬曆間,十六世孫象賢重修。

章莊敏公祠 。在報恩寺東,即宋章楶家廟。公在涇原禦夏有功,徽宗賜廟於懷德軍,額曰「忠烈。」 嘉定末,其孫請立於此,今為天妃宮。

和靖先生祠 在虎丘西庵。祀宋尹肅公焞。紹興中,嘗讀書於此,扁所居曰「三畏齋。」 嘉定七年,知府陳芾始繪像祀之。九年,郡人孟猷等遷於上方通幽軒之南。提舉吳格割公田四十畝為修葺費。明初,改祀於學宮,後仍建祠西庵,塑像堂中,復為遊人移置右傍翼室。隆慶元年,知府蔡國熙正位中間,享祀如禮。今廢。

滕忠節公祠 在元和道院南。祀宋工部侍郎贈龍圖閣直學士滕茂實。明洪武間,裔孫戶部尚書滕德懋奏建,因稽卜地設祭。從父章敏滕元發祠崇禎間建。今并祀宋西京轉運副使忠惠公滕膺。

呂東萊祠 在元妙觀東,祀宋開封伯呂祖謙。洪忠宣公祠 在仁風里,祀宋魏國公洪皓。范文穆公祠 在茶磨山北,行春橋西,祀宋參知政事范成大。明正德間,里人侍御盧雍建,後圮。萬曆四十年重建,崇禎十二年修。

石湖祠 在行春橋南。祀宋范成大、莫子文、盧瑢等。明弘治六年知縣史俊建。嘉靖七年知縣蘇祐修,增祀莫旦、盧雍等。二十八年知縣宋儀望再修。三十三年倭燬。萬曆九年知縣傅光宅重建,增祀盧襄、袁袠、王寵,共二十三人。今廢。楊慈湖祠 在吳縣舊儒學內,祀宋楊簡,紹定間建。嘉熙中,門人「平江知府趙與𥲅、提」 刑陳塤增修,今廢。

張純忠公祠 在盛家浜,祀宋西京團練張選。「《都南張》公祠 」 在乘鯉坊東,祀宋平江路通判賜節度使張日中,字尚豐,建昌軍南城人,端宗朝進士。初任平江,倡義衛民,政績大著。尋遷興化軍。聞信國公開督府勤王,率師以應,復吉、贛等州。天祥師潰空阬,獨奮力拒戰。元李恆麾鐵騎橫擊之,身受數創,猶刃十餘敵,被執射死後。

天祥哭之,有「絕域恥為吳地辱,封疆甘作宋臣忠」 句。事聞,配祀祖忠敏,其子洛居吳,因世享鄭所南先生祠 祀宋末太學鄭思肖,嘗著《心史》,貯鐵匣,投能仁寺井中。明崇禎僧浚井獲之。巡撫張國維刻其書,建祠本寺後移置東倉西。

皇清順治年間,移置《廣生庵》。

許文正公祠 在長洲縣東甫里,祀元魯齋先生許衡。明初建,嘉靖間燬於倭。

皇清康熙八年,裔孫王儼重建。

顧原魯先生祠 在陽山大石塢,祀元末隱士顧愚,六世孫太僕卿顧存仁祔。

劉公世祠 一在干將坊,祀元榷茶提領劉順之,明靖節公劉政。一在孋姬巷,祀宋太師劉子翬,明少詹文恭公劉鉉。文恭舊祠。

皇清康熙三十年,允行「合祀。」

直道陳公祠 在甘節坊,祀明僉事陳祚。弘治十年,嫡孫冠建。嘉靖中,孫鎏修。天啟間,全圮。崇禎初,鎏孫啟祥重建。今漸傾廢。

陳僖敏祠 在鐵瓶巷,祀明左都御史、太子太保贈少保陳鎰。成「化十六年,巡撫王恕建。弘治十八年燬。正德九年知縣李經重建。嘉靖五年知府胡纘宗修。」

韓襄毅祠 在府學東,祀明兩廣總制右都御史韓雍。嘉靖二十三年,巡按呂光洵立祠,春秋奉祀。祭品儀式,與范文正公等。

武功伯祠 在剪金橋北,祀明兵部尚書徐有貞。厲曆。二十二年,督學陳子貞建。

孔侍郎祠 在孔塘橋,祀明工部右侍郎孔鏞。劉大中祠 在表忠祠右,祀明參政劉昌。萬曆二年建,二十一年重修。

景賢祠 在堯峰資慶寺,祀明禮部尚書吳文定寬。嘉靖間建,尋燬。萬曆初,郡士周天球重建,以文徵明配。今廢。

王文恪祠 在舊景德寺基,祀明少傅、大學士、贈太傅王鏊。嘉靖十一年,子中書舍人延哲奏建。萬曆中,曾孫承天知府禹聲復請巡撫周孔教、督學楊宏科始祀。

朱秋崖祠 在文忠烈祠西,祀明都御史朱紈。嘉靖三十三年,巡撫張景賢立,萬曆年重修。徐迪功祠 在成家浜,祀明國子博士徐貞卿。萬曆四年巡撫宋儀望建,今廢。

醫王廟 在清真觀西,祀伏羲、神農、黃帝,舊稱「三皇廟。」 元大德五年,達魯花赤建於流化坊內。明洪武四年革。

皇清康熙二十八年,「醫學呈請巡撫洪之傑重建。」今

所,中設講堂、藥局。三十年,知府盧騰龍詳撫請祭,以「僦貸季岐伯、伯高《鬼臾區》少俞少師雷公配」 ,撰文勒碑,改今名。

周康王廟 在集祥里市曹橋北。或云:晉隋間常僇人於此,因立廟,取「成康致刑措」 意。宋時嘗浚河,得唐《建廟碑》,載其址甚廣,並為居民所侵。明天順初,里人吳孟融重建。

吳王廟 在香山南址。廟中有二妃侍,相傳即孫武所誅二隊長。又曰愛姬祠,今為土神。一在吳江宋墓。一在崑山㳌川鄉。夫差廟 在姑蘇山東北。《鑑戒錄》云:「拆姑蘇臺木為之。」 今村落間多有。一在常熟縣西二里,一在崑山新安鄉。

春申君廟 在子城內西南隅,祀楚相黃歇。蕭王廟 在臥龍街樂橋上,祀漢相國蕭何。相傳橋在市心,先年僇人多於此,以何制律,故祀之。一在齊門內。

關帝廟 在臥龍街,祀漢壽亭侯關公。宋淳熙中建,明正統、成化、弘治間重修。萬曆中,紳士陳仁錫等重建。又三義閣、聚奎閣,門廡殿宇,日恢於舊。漢諡「壯繆」 ,宋諡「義勇」 武安王,明敕封為帝。一在專諸巷,明永樂間建,弘治中,王文恪鏊修。一在虎丘,崇禎間巡撫張國維建。

廣陵王祠 ,在薦福山北塢,祀吳越中軍節度使錢元璙。《威顯公祠 》,祀元璙子節度使文奉。楊和王祠 ,在集義鄉,祀宋將楊沂中。昔有別館居此,因祀之。

赤闌相王廟 在府治東南赤門內。相傳王為吳闔閭築城,死而為神。洞庭西山亦有祠,曰東相明王,在銷夏灣。又云:神姓桑名湛,或謂赤闌,以廟近赤門,故名。又《吳地記》:南面擊賊將軍黑莫郝墓在蛇門裏,周敬王六年築城而死,今呼赤闌將軍。或云:赤闌即赤門,相,王即伍相。又《洞庭實錄》:「兄弟三人並有靈跡,故居」 民立祠。《江東神祠 》在報恩寺西教場內,神姓石名固。

考證

秦人也。漢高祖六年,灌嬰略定江南,至贛城,神見,告以克捷之期,士卒駭異。凱旋,牲酒款謁,立廟贛江之東,至吳,孫氏遷神於吳境,今在吳城,頗著靈異。一在常熟致道觀西廡。

廣惠廟 在雍熙寺東,祀烏程土神祠山張大帝。宋慶元三年,知府虞儔建。明宣德中,知府況鍾重建。嘉靖萬曆間重修。一在崑山,一在常熟,乾元宮西,一在崇明。

藏書廟 在吳縣北穹窿山南,祀漢會稽太守朱買臣。世傳買臣負薪往來木瀆,常藏書於此。今肖像衣冠,猶存漢制。

韓將軍廟 在婁門外官瀆橋南。按《漢書》,「橫海將軍韓說與朱買臣同受詔在吳中治樓船,破東越有功」 ,故立廟祀之。

短簿祠 在虎丘山門內,祀晉司徒王珣,珣與弟珉捨別業為寺,今皆為土神,顏曰「故東山廟。」 西山廟 在虎丘山門外萬點橋西,祀晉司徒王珉,香火獨盛。一在崑山景德寺內,稱王司徒祠。晉咸和二年,珉捨宅為寺,故祀之。包山廟 在洞庭西山。按《實錄》云:「王姓毛名朗,豫章人,為吳越散騎常侍。俗稱包王者,取護衛包山一境」 之義,分壇九處祀之。今飛仙、金鐸、「植里」 、渡渚諸山,皆其別祠。

水平王廟 在洞庭銷夏灣,祀太湖水神。宋慶曆七年,知軍州事胡宿常奏列祀典,神像與几案皆石為之,鄉人祀之甚至。其地本水中一洲,常與水平,雖巨浸不沒,故名眾安山,湖中多有此廟。舊傳神為漢雍州刺史,郁君廟,即其廨宅。又郁使君廟在衡山。《毘陵志》云:「水平王,舊傳后稷庶子佐禹平水,至會稽,誨人浚」 導,因祀之。靈濟廟 在長洲縣治東南。唐貞元中建,一名五龍堂。宋紹興四年,敕封第一東靈侯,第二西成侯,第三中應侯,第四南平侯,第五北寧侯。淳熙十年,郡守耿秉以久旱祈雨,有小龍如蜥蜴,見於神位,香案果飣上,宛延不去。秉與約三日內雨,當奏請廟額。翌日大雨,事聞,詔賜額「靈濟。」 自是郡中水旱,投鐵牌於祠前潭中,必獲響應。水仙廟 在子城東南,古蒼龍堂,祀唐儀鳳間儒生柳毅,為上元鄉土祠。一在城西鴈宕村,廟極巍煥。一在橫塘。一在洞庭東山湖濱。

白馬廟 在香山西,祀本境土穀神。一在東洞庭豐圻之北麓,相傳柳毅寄書龍宮,繫馬於此。元壇廟 在圓妙觀前,神姓趙名朗,相傳即蜀漢名將趙雲從弟。一在織里橋南。一在閶門義慈巷內。一在崑山縣治南。一在嘉定縣西廣平橋。一在崇明縣西北六里。

金天王廟 在城東南。昔人於廟旁土中掘得斷碑,有「金天王」 三字。按:唐初封華山神為金王。猛將廟 在中街路仁風坊,宋景定間因瓦塔而刱。神姓劉名銳,或云即宋名將劉錡弟,常為先鋒陷敵保土者也。初封揚威侯,加封吉祥王,屢著靈異。相傳神能驅蝗。明崇禎間香火愈盛。在盤門者,隆慶間僉事劉鳳重建;在「橫塘」 者,萬曆末侍郎徐如珂重修。今閶門外聞德橋,南北兩壕楓闕俱有。

靈官廟 在葑門外滅渡橋北。神位五,宋紹興間建,世稱「五顯靈官。」 唐光啟中,神降婺源,顯蹟,徽人始廟事之。宋大觀中,詔賜廟額,故名「靈順行祠。」 元至正末燬,明洪武初重建。凡撫按司道官涖任日,必齋宿於此。一在府治左西米巷。宋嘉熙四年建,名「如意庵。」 一在胥門內朱家園。宋嘉定二年建,名上善庵。今毀廢。

五通廟 在吳縣西南十五里楞伽山,一名「上方山。」 宋咸淳間建塔廟,修整祭賽無虛日,縻費金錢。

皇清康熙二十四年,巡撫湯斌奏毀淫祠,投神像于

水改祀關帝

五涇廟 在閶門水關內東北,祀五涇水神。閶門內河北壕山塘渡、僧橋、弔橋,五水匯為沙盆潭,深廣漩迅。初廟東向,明萬曆中,居民火厄,延燒數百家,惟廟嵬然獨存,改建南向。

夏侯相公廟 在夏侯橋阜通坊。舊廟朝東,宋皇祐四年建。今廟朝西,明正德八年建。地甚湫隘,不詳神之名字。

李王廟 在葑門內。一名「顯應行祠。」 宋咸淳中創。神姓李名祿,長興人,累封福濟、顯忠等號,進侯爵,吳城內外多有之,或云即名將李顯忠。初,理宗時,吳興潘壬作亂,事聞發兵,將屠其城,神夜見夢于帝及丞相史彌遠,遂宥脅從,一城獲全。元泰定中,塑像禱之輒應。一在常熟縣,宋時賜珠花及袍尚存。一在致道觀西廡,名「李烈士。」

廟祀之尢謹,一在太倉大西門內。

總管廟 在蘇臺鄉真豐里。神汴人,姓金。初有二十相公,名和,隨駕南渡,僑于吳,沒而為神。其子曰細為太尉者。理宗朝常著靈異,遂封靈祐侯。靈祐侯之子名昌,昌之子名元七,復皆為神。又從子曰應龍,元至正間,能陰翊海運,皆封為總管。再進封昌為洪濟侯,元七為利濟侯,應龍為寧濟侯。在閶門南北壕。又白蓮橋西。一祠祀元王積翁,亦名「總管廟。」 一在盤門外仙塘橋。一在常熟縣致道觀。一在嘉定縣安亭鎮。

昭澤侯祠 在閶門方基。神姓宋名恭,字道中,仕宋禮部尚書。在宋已有昭澤侯之封。明太祖兵下蘇州,過義濟洪,值風濤,見一舟順流至上,揚赤幟書「宋昭澤侯」 ,波浪頓息。後封鎮義濟洪,益以監傷之號。洪為漕艘所經,恐陣亡者為厲,建祠祀之。一在郡中北寺西,為刑人之所。晏公廟 在閶、胥二門軍營內。按《路史》,晏公名戍仔,元初為文錦堂局長,登舟尸解,立廟。明洪武初,顯應封平浪侯,今漕運官兵猶祈賽之。舊云「元封」 ,誤。一在太倉朝陽門內。

清源妙道真君祠 ,在葑門內西營。神姓趙名昱,灌州人,隋大業中召為嘉州守,曾握劎入江,斬蛟除害。後嘉州江水汎溢,神顯蹟平之,星幢羽蓋,出入江波間。當時神其事,累封神勇大將軍赤城王。宋真宗時進今封。郡中患瘍者,禱之輒應。相傳六月二十四日為神生辰,傾城奔赴,以祈靈貺。今婁門平江路新創一祠,亦云「禱應。」 皮場王廟 在府治西成家浜。神本東京顯神坊土神,累封明靈昭惠王,宋建。按明洪武中治貪吏法甚嚴,贓至十六兩以上,俱剝皮貫草。凡府州縣門立廟祀土神,名曰「剝皮場。」

溫將軍廟 :在春和坊,宋建。

東岳二聖行祠 在廟堂巷口,祀唐張巡。許遠茅亭廟 在慈悲橋北。

顯聖明王廟 在杉瀆橋南。

朱司徒廟 在江東祠左。

火神廟 在清嘉坊東口。又樂熒堂,在竹堂寺南。舊稱「司火之神。」

周「宣靈王廟 」 ,在寶林寺內。

金龍四大王廟 在閶門北壕。

何山廟 在何山南。祀白龍并土社神。相傳即何點、何求。

紙錢廟 在靈巖山西塘灣伏龍岡下。

燕國夫人廟 在府治東南燕家橋。吳孫權乳母陳夫人捨宅為寺。後唐同光中移今所。宋淳祐中,提刑胡穎拓四酒務為射圃,浚河見古墓,得石函,刻「燕國夫人」 篆字。舊傳酒務即夫人宅。慧感夫人祠 在府城承天寺。舊名靈姑廟,創始無考。宋元符三年修。寺本梁衛尉卿陸僧瓚捨宅為之。陸卿有女不嫁,經營其事。既死,祠于寺東廡。開寶中,吳越忠懿王俶朝京師,道出吳江,大風幾覆舟,見女子拯之,自言承天寺伽藍神也。因隨加封號感應聖姑,里人事之甚謹。聖姑廟 在太湖巴山上。舊傳晉王彪二女,長號聖姑,次素姑,常著屐涉水,而衣不沾濕,相繼卒,人以為靈而祀之。唐貞元八年,蘇州刺史于頔發其棺,容色如故,觸手化為微塵。周孝子廟 在姑蘇城東南隅。

崑山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南三里。宋淳祐間,知縣項公澤建。壇制,縱橫二丈五尺,高三尺。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一里。明洪武三年建。壇高廣與社稷壇同。

邑厲壇 在縣治北三里馬鞍山陰,明洪武三年建。正統中,知縣羅永年移北門外。壇高三尺五寸,周圍二十五步,門一,垣圍五十步。

「鄉厲壇 」 共二百七十所:

城隍廟 在縣治北馬鞍山之陽。舊在平橋北。明洪武三年,知縣呼文瞻移建今所。宣德九年,知縣任豫重建。景泰三年,知縣吳昭建兩廡。

皇清順治間,燬于火。康熙元年,邑人重建。

惠應廟 在縣治西北馬鞍山前,祀崑山神,唐中和間建。

衛文節公祠 在景德寺西,祀宋參知政事衛涇。舊在馬鞍山華藏寺左,明景泰二年建,後徙儒學東偏。成化六年,教諭劉衡奏入「祀典。」 嘉靖十五年,知縣楊逢春改建于此。

葉文莊祠 在儒學後,祀明吏部左侍郎葉盛。弘治間,知縣楊子器建。載入《祀典》。

朱恭靖祠 在馬鞍山之陽,祀明南吏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朱希周,嘉靖中題建,後廢。崇禎十

年,提學御史元瑋疏再建,載入《祀典》。

崇功祠 在馬鞍山之陽。祀明少傅、贈太保、大學士文康顧鼎臣。嘉靖初,倡議築崑山城,後倭入寇,邑人賴城全活。三十八年,巡撫張景賢疏題賜額,春秋致祭。

魏恭簡祠 在儒學東,祀明太常寺卿贈禮部左侍郎魏校。嘉靖二十五年,巡按呂光洵奏入「祀典。」 時值災歲,未及營建。次年知縣朱伯辰撤淫祀為之。

忠烈祠 在春和坊東,祀明死事生員陳淮。萬曆三十二年敕建。

張烈愍祠 在麗澤門外,祀明興文知縣贈光祿寺卿張振德暨配貞烈孺人錢氏。敕旌「孝烈」 二女,天啟中闔門死節,崇禎五年賜建。

婁侯廟 在縣東北婁縣村。祀吳張昭、陸遜、張休。元知州偰傒斯建,今廢。

卜將軍廟 在縣治西卜山上。祀唐將軍卜珍子伯庸、伯聊歿而祀焉,有禱輒應。明嘉靖中,倭寇薄城,匝月將軍顯靈,斃倭數軰,城賴以完。知縣祝乾壽奏入祀典。廟日久圯。

張公廟 在縣治東南三里,祀宋張文定公。方平公為知縣,有惠政,故民祀之。

柳塘祠 在馬鞍山前東偏,即埜鶴軒。祀明知縣楊子器。嘉靖初,巡撫陳鳳梧立。

孝介祠 在馬鞍山上,祀明知縣樊玉衝。王文毅公祠 在縣東南新漕里。祀宋左朝請大夫王葆。乾道中建,明嘉靖中倭變燬,禎崇十六年,裔孫舉人王棨等重建。

劉龍洲祠 在馬鞍山東齋,祀宋詩人劉過,字改之,廬陵人。常抗疏光宗,請過宮,屢與時宰陳恢復方略,客死崑山,葬之東齋之西岡。嘉定五年立祠,每歲暮春,縣官致祭。後燬于兵。元知州偰《傒斯》修復。明正德間,知縣方豪重建。

安節先生祠 在儒學西,祀明處士龔詡,萬曆二年建。詡字大章,年十七,為金川門守,卒。燕兵入,詡大哭。後還鄉,安貧積學。巡撫周忱兩薦為崑山、太倉校官,辭不就,曰:「詡仕無害于義,恐負往日城門一慟耳。」

清遠祠 在九保西村。祀明舉人贈翰林待詔歸子慕。

四賢祠 在馬鞍山西麓。祀明提學陳允升,贈參政、舉人陳時,贈御史、舉人陳嘉猷,贈參政學生陳延經。崇禎九年,巡撫張國維建。

五貞祠 在馬鞍山前。祀明節婦李氏、烈婦薛氏、孝婦黃氏。嘉靖三年,知府胡纘宗建,額曰「三貞。」 十四年,提學御史聞人詮增入烈婦鄭氏、節婦朱氏,改今名。載《祀典》。

三烈祠 在湓瀆里。祀明烈婦薛氏、鄭氏、陸氏。嘉靖中敕建,後附生員周存恆妻郁氏。

貞節祠 在縣治東北。祀明節婦項氏。嘉靖中,邑士夫建。載入《祀典》。

景雲大王廟 在縣東北二十里蔚州村。祀唐尉遲恭。或曰恭吳人,曾居此村,又封吳國公。孟尚書祠 在縣治儀門外。尚書,不知何人,相傳縣址即其舊宅。

巴王廟 在縣西北三保。舊傳農人墾土得斷碑,云「彭府君墓在巴王廟南。」 由是知廟下有墓。巴王、彭府君,莫知其詳。

女媧廟 在惠安鄉大泗州媧婦山。

常熟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門外。舊在縣西一里,明洪武三年移置。宋范成大《琴川志》:「壇在縣西一里,莫考其創始。宋紹興、淳熙、嘉定間,皆常修治。」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門外。舊在社稷壇內。宋嘉熙中,知縣王爚建。明洪武三年移置。萬曆中,知縣耿橘繚以周垣。崇禎間重修。邑厲壇 在北門外。

鄉厲壇 共六百一十三所:

城隍廟 在縣治致道觀東,即東靈寺基。明洪武三年建。宣德初,移祀于治西二十步「惠民藥局」 ,後仍于舊廟中建殿四楹,東西有廡,前為重門,後有堂,為齋宿之所。庭有四檜,甚古。正統七年,知縣郭南重修。

皇清康熙年重修。

煥靈廟 在頂山上,本破山龍堂,祀白龍之神。唐咸通十三年,縣令周思建。

靈惠廟 在縣治東南百步。祀邑人周孝子容。容事母至孝,既歿,見夢于母曰:「兒已為神。」 邑人鄉貢進士陳榷簿建祠祀之。宋淳祐十二年,進士趙必鉘上其事,賜今額。元泰定五年,建寢室,奉神父母像。明洪武四年,敕封宋周孝子之神。

每歲秋九月二十一日祀。今二祭。

巫咸祠 在致道觀西,祀商大戊相巫咸子賢祔。明嘉靖中,巡撫陳祥建,有司春秋致祭。今順治初,分防占為公署,里人于昭明讀書臺下為楹三間,移木主祀之。

仲雍祠 在虞山北麓,祀商逸民虞仲。山下有清權坊,明成化中建,弘治七年,巡按劉廷瓚重建于乾元宮右,萬曆中圯。今移祀于西門外虞溪書院,雖傍湖山之勝,而楹宇為已窄矣。吳公祠 在儒學東,祀孔子弟子子游。初在縣治東北一里,宋慶元三年,知縣孫應時建祠于學宮講堂之東。寶祐間知縣王爚移置大成殿後。元建文學書院于縣東。明初知縣唐禮重修。宣德八年,巡撫周忱修,知縣楊子器給田三十六畝。成化二十二年,巡按胡漢改建,春秋祀之。何孝廉祠 在縣治南,祀劉宋海虞令何子平。明弘治中知縣楊子器撤他廟像祀之,後廢為社學。嘉靖中復立,後移慧日寺西,祭籍尚存。草聖祠 在儒學後,祀唐縣尉張旭。弘治中,知縣楊子器建。

褒忠祠 在致道觀左,祀明死事知縣贈光祿少卿王鈇。嘉靖中,巡按金淛題建。又同死事江西左參政贈光祿卿錢泮祠在射圃隅。又太醫院冠帶徐察,亦同赴敵死,詔贈院吏目。祠在石梅之右。今廢。

楊忠烈祠 在常熟塘滸,祀明右都御史前知縣事楊漣。萬曆中在任,濬湖築塘,治蹟甚偉。邑人捐地建祠,璫燄時檄縣毀之。諸生王憲曾負像匿于破山寺。崇禎二年,贈諡卹廕,祠額復新。旁有資福寺,僧守祠司啟閉云。

王忠惠公祠 在南門內,祀宋太常少卿王萬。王學錄祠 在讀書臺南,祀元學錄王裕。黃公祠 在書院西南隅,祀明遜國忠臣戶科左給事中黃鉞。萬曆丁未移建丹井西。

程公祠 祀明刑部員外郎贈奉訓大夫程式,正統己巳八月死土木之難,贈廕立祠。

唐公祠 在慧日寺西。祀明葉縣知縣、贈光祿寺卿唐天恩。

蔣忠愍祠 在致道觀後,祀明南監察御史贈光祿少卿蔣欽。正德初,忠諫忤逆瑾,逮詔獄,廷杖死。字子修,弘治丙辰進士。

吳文恪祠 在縣治東北,祀明都御史吳訥。成化三年,知縣甘澤建。弘治二年知縣楊子器修。又家廟在報慈里。楊置祭田三十畝。

張修撰祠 在縣治東東殿巷,祀明翰林止菴張洪。弘治中,知縣楊子器建,置祭田三十畝。初以薦舉官修撰,本姓侯張炯鞠養為己子,後贈炯如其官。今二姓守祠。

李文安祠 在縣治西三元道院之左,祀明禮部尚書贈太子太保李傑。正德十六年建。「《主一》祠 」 在縣西北四十五里河陽山永慶寺中,祀明南工部侍郎徐恪。

崇勳祠 祀明大理寺卿章格,正德中敕建。嚴文靖祠 在慧日寺西南,祀明大學士贈少保嚴訥,字敏卿,嘉靖辛丑進士。

瞿文懿祠 在拂水巖西。祀明禮部左侍郎贈尚書瞿景淳,子汝說,孫式耜祔。

陳莊靖祠 在桃源澗右,祀明刑部左侍郎、贈右都御史陳瓚,嘉靖丙辰進士。

趙文毅祠 在九萬圩。祀明吏部左侍郎、贈禮部尚書趙用賢,隆慶辛未進士,萬曆初為翰林檢討,建言杖謫。

卲北虞祠 在尚湖濱,祀明德清教諭卲圭、潔二烈祠 在今稅務巷,即舊稅課局,祀明李祐妻烈婦盧氏及其女。嘉靖中,知縣馮汝弼奉敕建,後移于老君殿右。

微顯祠 在文學巷西,祀明陸茂妻節婦錢氏。要離廟 在縣西南四十里歸政鄉。

莫邪廟 在縣西南二十里莫城,吳人鑄劎處。徐王廟 ,在縣西四十二里。相傳偃王失國,終于膠山,立廟于此,莫知其處。

福山廟 在縣北四十里福山之陽。宋至和初建。元符間修。泰山之神,顯應褒嘉,位號崇隆,未有盛于姑蘇之福山。江淮閩粵,水浮陸行,歲時來享,簫鼓相屬,上祝天子萬壽,且以祈豐年而保家室。不及至泰山者,則之福山,今已廢。東岳行祠 在縣治西虞山之南麓。宋淳熙九年建,中天齊仁壽帝,左司命真君,右崔府君。殿內塑十甲將,龐古雄毅,皆按膝坐。每歲春,邑人社集甚盛,其規制宏壯,闌砌雕華,並冠于他祠。東平忠靖王廟 ,在虞山南麓,宋淳熙九年建。

按:唐開元時,淮陰人張有嚴之子,沒而為神,封成濟侯。宋太祖征太原,神著靈異,加徵應護聖使者。熙寧五年,加濟物侯,再封忠懿文定武寧嘉應侯。南渡後,累封東平忠靖王。邑人尊事之,或云祀唐忠臣張巡。廟前井深數尺,名「睢陽泉。」 孚應昭烈王廟 在山麓,與東平王廟並峙,祀唐雎陽太守許遠。初建莫考。

炳靈公廟 在縣治西北,明洪武建。按《搜神記》,神東岳三郎,宋真宗祥符間改封,世傳為火神。二郎廟 在介福門內,即府城清源妙道真君祠。趙昱初隱青城山,徵為嘉州守。隋末棄官去,會嘉州江漲,蜀人見青霧中白馬乘流而過,乃昱也。因立廟灌江,稱灌口二郎神。唐太宗不豫,禱于神,疾瘳,封大將軍。明皇時進封王,宋真宗時改封真靈。寧宗開禧中,和州寇警,守臣夢白袍神謂曰:「吾隋人趙昱也,陰為子助之,當益奮。」 屢戰見神光燭寨前,躍白馬,空中如夢狀。獲破石矻䃮,寇大創引去,和州始安,江淮無恙。守臣以狀聞,封為王。今本邑以神平水患,凡遇水旱請禱輒應。神司水,而炳靈司火云。

劉太尉廟 在虞山岳祠右,祀宋江淮制置使武穆劉錡,一名「中山永定公祠」 ,宋紹熙中建。張太尉廟 在白茆市,明洪武四年建,相傳張士誠浚浦有功。

利濟侯廟 在縣治西,宋元祐七年建,明弘治中廢,今徙曾家巷。按:神澱山湖人,於漕運有功,吳江縣

社稷壇 在西門外。「舊在縣治西。明洪武四年,典史張居敬移置。壇高六尺,周圍廣四十丈,樹以松柏。」 成化八年,知縣王迪修。嘉靖三年,知縣王紀重建。十七年,知府王儀定冊致祭牲帛。萬曆十五年,壇圯。崇禎末,僅存基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門外。舊在縣治西南,明洪武四年移置。壇高五尺五寸,廣五十丈。成化八年修,嘉靖三年重建。」 隆慶五年,知縣韓鎧重修,萬曆中圯。今僅存基址。

邑厲壇 在北門外。明洪武五年,知縣許莊建。成化八年修,萬曆四十年移置南塘學宮。東北鄉厲壇 共五百六十六所。

城隍廟 在縣治北一里,即舊「昭靈廟。明洪武三年知縣孔克中建。宣德五年縣丞王懋本重建。景泰四年燬知縣賈亮修。成化八年知縣王迪修,嘉靖四年巡按許中誤毀。十一年邑人再建。二十二年知縣喻時重飭神像。三十三年燬于倭」 ,知縣楊芷重建,四十三年修,萬曆年重建。太湖廟 在垂虹亭內,祀太湖之神。舊在江南醋坊橋側。宋祥符間建。紹興十五年賜額「永利。」 甘泉祠 在縣治南六里石塘第四橋北。祀龍神。初建莫考。明弘治十三年知縣孫傑重建。嘉靖三十一年知縣鍾崇武修。崇禎元年知縣熊開元登之《祀典》。十四年間,知縣葉翼雲重修。

皇清順治十八年重修。

顧公祠 在北門外三里橋東,祀陳黃門侍郎顧野王。或云:「祠即野王所居地,名顧墟。」 初廟庳陋,宋建中靖國元年,知縣石處道改建。元延祐六年,登之祀典。

三高祠 在東門外釣雪灘。祀越范蠡、晉張翰、唐陸龜蒙。宋元祐中,知縣王辟作堂于底定亭南。元符二年,主簿程俱重建。三年,知縣石處道始塑像祀之。建炎兵燬,紹興中重建。

三忠祠 在東門外接待寺西。祀吳伍貟,唐張巡,宋岳飛。明洪武元年,知州孔克中建。

周恭肅祠 在駱駝橋北,祀明吏部尚書周用。周忠毅公祠 在西門內永定橋東,祀明監察御史贈太僕寺卿周宗建。天啟六年死璫禍,崇禎二年敕建,繼登「祀典。」

吳孝子祠 在北寺東,祀明贈太僕寺卿全孝翁吳璋。萬曆二十三年建。

三賢祠 在震澤鎮,祀宋左朝奉郎王蘋、教諭陳長方、祕書丞楊邦弼。寶祐元年,邑人沈義甫建。元至正中,設教諭以主祠事,後兵燬。明洪武初,里人沈善長遷之思范橋左。天順中廢。嘉靖十五年,太學生沈嘉猷置祭田五十畝,今廢。范節婦祠 在北寺灣,祀明御史吳煥母范孺人,崇禎二年敕建。

盛將軍廟 在三都西盛墩。祀吳司馬領濠寨盛斌。按《圖經》:「孫吳赤烏初,命上大夫倪讓、將軍徐傑及斌,分撥地界,建渭作田,而斌有功于吳江。既卒,邑人即其墓立廟。」

昭靈侯廟 在縣治東北,祀唐刺史李明。按《唐書》:「曹王明,太宗子,調露中為吳郡刺史,有惠政。」

先天二年敕建。「梁開平四年」 封號。

龍母廟 在利民橋,祀陽山白龍母。

順濟龍王廟 在長橋南。宋紹聖初,知縣江躋建。紹興十五年,賜額「安惠。」 元至大四年重建。東岳廟 在縣治後。又震澤、黎里、同里、雙楊、檀丘、蘆墟、梅堰,各有行宮。

南岳廟 在十四都。宋乾道中建,明永樂時修。麇城王廟 在二十六都。《麇塔》。

陳王廟 在程林,一在茆塔。

「四明王廟 」 在庉村,又在郭澤。

頓基王廟 在平望,又在檀丘。

金城王廟 在梁盤,又在吳涇。

簡城王廟 在簡村

高城王廟 在《馬賦》,又在蠡澤。

郭將軍廟 在嚴墓。祀唐汾陽王郭子儀。周瑜將軍廟 在七都。

蘇將軍廟 在莫舍中,有石塔高三丈。

武侯廟 在請幫助識別此字。步村,祀蜀漢忠武侯諸葛亮。初建無考,後侵于民居。明正統中,縣丞柳臻復之。張王廟 在縣治西北永定橋東。俗稱「賢聖廟。」元至正十二年建。

雲仙廟 在雙楊村。姊妹四人俱成仙。初建無考,明弘治中,吳涵重建。

嘉定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觀潮門外。宋嘉定十一年,知縣高衍孫建。元至大三年,知州王鐸遷于西南。延祐四年,知州任立重建。社居東,稷居西,築牆四面為門。明洪武三年,移置今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澄江門外,舊在社稷壇右。元延祐中,知州任立建。至正中知州孫伯元修。明洪武三年知縣胡永安移置今所。邑厲壇 在觀潮門一里。明洪武五年知縣文殊奴建。

鄉厲壇 共五百二十一所:

城隍廟 在縣治東。舊在縣南富安坊。「明洪武三年,知縣胡永安移建。天順元年,知縣龍晉重修。嘉靖三十五年,知縣楊旦增建亭軒。天啟四年元旦災,知縣卓邁重建。」

皇清順治八年、康熙六年,相繼修葺。

思賢堂 在縣治西。祀明巡撫周忱,知州況鍾,知縣祖述、龍晉、洪冕、白思明、王術、王應鵬、王儀。嘉靖十六年,知縣李資坤即崇真道院改建。萬曆五年,移建於演武場東。二十五年,移建於陰陽學故址。

王、李二侯祠 在縣治西,祀知縣王儀、李資坤。嘉靖二十年建,今改為「伏虎祠。」

朱侯祠 在合浦門外,祀知縣朱廷益,明萬曆十四年建。

遺愛祠 在縣治西。祀知縣陳克宅、萬思謙、張守直。

忠孝祠 在縣治東。祀宋忠臣孫察、姚舜元,孝子龔明之,明忠臣高鏊,孝子沈輔、沈珵、歸可正。嘉靖十五年,知縣李資坤建。孫察,宋靖康中官散大夫,奉使金,問二聖起居,守節不屈。金人裹以油絮焚之。姚舜元以武功為保義郎,守吳淞。元師下平江,舜元曰:「吾宋德澤在人,大本未撥,收拾散亡,事或可圖也。」 未幾,元師東徇,襲兵猝至,一門皆遇害。高鏊少依舅氏徐,徐故隸太醫院,因傳其業,補院醫士。正德南巡,鏊以醫諫,下詔獄,廷杖謫戍。嘉靖初,召還歸,可正縣學生。貞節祠 在縣治東南。祀明張烈婦金氏、顧烈婦沈氏、狄節婦高氏、吳烈婦水氏、烈女徐氏、沈烈婦孫氏、張烈婦宣氏、潘烈婦劉氏。嘉靖十六年,知縣李資坤建。

哀貞祠 在安亭鎮,祀明貞婦張氏,汪綬妻。嘉靖二十六年,巡按王言奏建,賜額。

酇侯廟 在縣東一都,祀漢相國文終侯蕭何。紀王廟 在吳淞江南五十里,相傳祀漢紀信。梁王廟 在縣東南五十里彭越浦,祀漢魏相國彭越,元大德元年建。

陳王廟 在大場鎮西。相傳祀漢曲逆侯陳平,元延祐五年建。

樊將軍廟 在縣治西南黃渡鎮。祀漢舞陽侯樊噲,明洪武二年重建。嘉靖間,邑諸生李汝節嘗讀書黃渡,夢神人自稱樊將軍,言「所居圮,願君葺之,亦能利君。」 質明以詢土人,果有樊祠,為捐資修治。是歲試不利。至乙卯舉于鄉,又十年成進士。乃知樊將軍非紿也。

武安王廟 在登瀛橋西南,祀漢壽亭侯關公。明萬曆十三年改建。

皇清康熙六年增修。一在澄江門城上。一在演武場

曹王廟 在縣治東四都,祀魏東阿王曹植。明永樂八年重建。

秦公廟 在縣治東南三十里。祀唐秦叔寶,明洪武二十年建。

杜拾遺廟 在十五都。祀唐杜甫。

東岳廟 在江灣鎮。鎮南故皆海,宋高宗嘗駐軍于此,狂飆驟起,篙師失措,帝獨見三人護之,舟恃以濟,問知劉郡王父子也。相傳為東岳之婿,故于其地建廟,而祀郡王父子。賜玉圭磬,今海已為平陸,名「袁沙。」 嘉靖間,玉圭磬已竊去。一在方泰,元至正二年建;一在南翔,元元統四年建;一在縣治西南,元至元三年建;一在黃渡。護國楊公廟 在外岡鎮,祀宋忠惠侯、邑人楊鎡。明洪武二十九年重建。

葛尚書廟 在吳淞江西。宋淳祐間建,後廢。明洪武六年重建。

歐司徒廟 在黃姚港,元延祐二年建。

仙王廟 在白鶴村。相傳王可交遇仙處。明洪武十六年重建。

楊九娘廟 在廣福鎮楊涇,明洪武三年建。九娘性至孝,父命夜守桔槔,苦為蚊嚙,不易其處,竟以羸死。里人傷而祀之。

伏虎神祠 在縣治西,宋嘉定十一年建。

皇清康熙十一年,毀于火。

五通廟 在南翔鎮,元元統三年建,今毀。滬瀆龍王廟 ,在黃渡鎮,祀吳淞江神,元大德八年建,明天順二年重修。

太倉州

社稷壇 在大西門外,舊在一都沙濱之西。明嘉靖十六年,知州林壆移建于蔣黃浦之北。壇高尺許,方二十一步,石門四,柱基。東西五十七步,南北四十八步。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大南門外西偏。壇高二尺,東西三十步,南北二十七步。春秋二仲,上巳日,迎城隍神合祭。

州厲壇 在大北門外。高二尺,方二十步,周百餘步。舊有石門,今廢。歲三時致祭,如郡厲。城隍廟 在州治東南隅,即元東岳廟基。明弘治三年,崑山知縣楊子器改建。嘉靖中,知州陳璜除廟地稅,崇禎六年毀,九年重建。

旗纛廟 在陳門橋西南。明洪武二年,指揮朱文建。每歲霜降日,太倉、鎮海兩衛官致祭。二卿祠 在陳門橋西南。祀明周文襄忱、崔莊敏恭。後移置長春里文昌祠。嘉靖二十六年又立祠儒學,今廢。

遺惠祠 在儒學東,祀明知州李端。嘉靖二十七年建。初祀元浙江行省參政董摶霄,明巡撫夏原吉、王恕、艾璞等。後以諸人咸祠名宦,乃專祀李端。崇禎末年圮。今廢。

世忠祠 :在雙鳳鎮,祀吳越錢氏,武肅、文穆、忠獻、忠遜、忠懿五王。康熙十年建。

郟司農祠 祀宋郟。亶,今廢。

王文肅祠 在儒學東南,祀明少保、大學士、贈太傅王錫爵。萬曆三十八年建,前立石表,中有御書樓,堂廡崇弘,有司以時祀。

王弇州祠 在小西門內弇園中,祀明南刑部尚書王世貞,萬曆三十八年建。

周貞婦祠 在雙鳳鎮,祀明周鑑妻旌表王氏。嘉靖十九年建。

關帝廟 :在雙鳳鎮。明嘉靖三十六年重建。一在小西門內,一在普濟寺南。

東岳行祠 在州北五十里橫涇市南,宋咸淳十年建。元至元乙酉,朝貴置碑石,忽爾中斷,乃有聖像儼然,使載歸于岳祠安奉焉。每歲三月二十八日,士女燒香以萬計。舊祠凡三:一在周涇橋南,一在茜涇,明弘治初毀。

織女廟 在州南七里黃姑塘,宋咸淳五年重修。故老相傳,嘗有牽牛、織女二星降於此。女以金篦劃河,河水湧溢,牽牛不得渡。今村西有百沸河,鄉人異之,為立廟,舊列牛女二像。建炎時,士大夫避地東岡,有經廟中,壁間題云:「商飆初起月埋輪,烏鵲橋邊綽約身。聞道佳期惟一夕,因何朝莫對斯人。」 鄉人因去牽牛,獨存織女,歲七夕醵錢為「青苗會」 ,占事頗驗。

楊將軍廟 在新塘市東。周廣《記》云:「將軍宋人。淳祐十年,理宗駐臨安,將軍與元力戰死,槁葬陸窯塘之原後墓時見光怪,土人祠禱輒應。」 明成化十二年立。今《廟記》不詳將軍名。

白龍廟 在普濟寺西偏,舊在樂智鄉劉家浜北岸。相傳明宣德間,有白龍入廟,蟠龍母項,雷雨大作,今廢。崇禎十五年,知州錢肅樂改建。

崇明縣

社稷壇 在縣西慶成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縣南迎薰門外。

邑厲壇 在縣北拱辰門外。

鄉厲壇 共四十四所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故在城西南隅思敬巷,明成化中,知縣李顯修。正德間,流寇猖獗,謀據崇為窟。一日夜半,燐火遍海,濤聲若雷,賊船數百艘覆狼山側殆盡。厥明,神舟懸廟棟者,底咸濡濕,人甚異之。武宗晝寢,夢神跪陳代,敕封「護國威靈侯。」 萬曆三十一年,知縣張世臣重修。

皇清順治中,海船攻城,夜現紅光灼爍,城外遙見光。

中神像往來,不敢復犯。

樊子祠 在平洋沙,祀孔子弟子樊遲。明成化中,裔孫瓊州府判樊大寧、太平知縣樊軒等建。一在西門內。

岳王祠 在姚劉沙,祀宋鄂王武穆岳飛。庭有古柏,修然挺幹。

愍忠祠 在縣治東。祀明死節知縣、贈光祿寺丞唐一岑,嘉靖三十二年任。性明敏能斷。時倭寇崇沙,城半圮于海,方議改邑,倭猝犯境,唐率軍民禦戰,斬獲甚多。五月忽夜攻城,城已圮,又率親兵巷戰而死。敕贈廕建祠,春秋祀之。遺愛祠 在寶慶觀右,與愍忠祠相望。祀明巡撫周忱、巡按周如斗、知縣紀元凱、孫裔興、縣丞。鄧相嘉靖四十五年建。

何公祠 在慈濟寺東南,祀明知縣何懋官,萬曆中建。

孝友先生祠 在東沙,祀元隱士秦玉。

摘撥廟 在平洋沙,祀明御史施一德。嘉靖中,題革太倉關稅,里中摘田立廟以祀,故名。東岳廟 在東沙奉聖寺東。一在西沙道安鄉,明萬曆中建,有《碑記》。

張莊廟 在東沙。明正統八年建。

吳太尉廟 在西沙

吳真君廟 在寶慶觀,凡患瘍者,請香水敷,飲之即愈。

石郎廟 在舊州東南一十四里。宋末風潮中有石人長二尺許,隨潮浮至東鄉廣慶橋下,去而復來。鄉人異之,立于橋側,祈禱輒應。元至元間,達魯花赤、道僧作廟祀之,今遷葛家橋。貊貔廟 在北關外城壕。神姓周,海門縣人。相傳宋徽宗時,楚地有獸《貊貔》,潛江瞷食小兒,江淮騷動,神鋤斃之,上帝命掌天下嗣息。。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