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64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六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六十四卷目錄

 廣信府部彙考四

  廣信府田賦考

  廣信府漕運考

  廣信府風俗考

  廣信府祠廟考寺觀附

  廣信府驛遞考

  廣信府兵制考

  廣信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八百六十四卷

廣信府部彙考四

编辑

廣信府田賦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順治三年,原額田二萬七千七百六十三頃二十五畝五分三釐一毫一絲

地、五千三百一十六頃五十四畝一分二釐七毫五絲;

山、一萬三千六百七十六頃七十七畝二分八釐;

塘一千三百四十六頃四畝二分五釐六毫,共四萬八千一百二頃七十一畝一分九釐六絲。順治六年,實在田地山塘共四萬二千二百七頃四十三畝五分三毫。

田二萬一千九百四十八頃七十畝六分七釐五毫八絲;

地、五千二百五十一頃二十九畝六分三釐八毫五絲;

山、一萬三千六百七十六頃七十七畝二分八釐;

塘一千三百三十頃四十五畝九分六毫續後逐年勸墾成熟,至康熙十一年止,數載於後康熙十一年,現在成熟田地、山塘四萬四千三百四十三頃二十六畝二分一釐二毫八絲七微六纖,現在成熟田地、山塘官民米共一十一萬四千四百一十八石一斗九升二合八勺五抄。

府屬七縣,額徵稅糧,共銀一十三萬五千三百八十三兩五錢四分。匠班銀五百六兩八錢九分二釐九毫,不在丁田內。派徵課鈔。商稅銀二百五十八兩三錢九釐六毫,不在由單。以上三款,遇閏年分,聽糧道內派,加閏銀兩,照數徵解。一應起運存留數目,康熙二年已前,分為四部款解。康熙三年內,奉文為「錢糧宜歸畫一」 等事,總歸戶部編徵,下地起解。其本折物料,例係各縣徵銀解府,詳委職官給發,採買解部。外有加價,因時值不等,每年聽司道估定,詳奉批示,刊入由單徵解。

上饒縣

成熟田四千六百七十二頃一畝一分五釐六毫。

地一千二百二十一頃七十六畝八分四釐;山、三千八百九十八頃八十四畝八分;

塘三百五十二頃三十六畝四分。

官民米二萬九百四石三斗九升九合四勺,額徵稅糧共銀二萬七千五百五十一兩七錢一分三釐五毫,《匠班》銀一百二十九兩二錢七分六釐,不在丁田內派徵課鈔銀二十八兩二錢四分六釐三毫。

以上三款,遇閏年分,聽糧道算派加閏銀兩起解。內起解地丁銀一萬五千六百五十兩七錢一釐三毫。

本折物料銀一千五百四十一兩六錢八分四釐二毫。《三六輕賫》銀一千七十一兩四錢五分。二司道府縣支給并各官經費,共銀九千四百四十五兩四錢一毫。

玉山縣

熟田二千九百八十一頃四十三畝五分三釐三毫

地九百九十九頃五十六畝零七分;

山二千一百二十三頃五十二畝四分;

塘二百六十四頃九十四畝七分。

官民米一萬七千五百七十二石三斗三升七

合四勺

額徵稅糧共銀二萬四百五十四兩一錢四分三釐三毫。內懷玉書院免差銀一十兩八錢一釐,匠班銀一百三兩四錢二分八毫,不在丁田內派徵。課鈔銀三十三兩五錢七分六釐五毫,不在由單內派徵。

以上三款,遇閏年分「聽糧道算派加閏銀兩起解,丁地銀」 一萬六百二十五兩二錢三分八釐三毫。

本折物料銀八百九十九兩六錢八分九釐九毫「三六」 《輕賫》等款銀一千六百二十九兩六錢九分一釐七毫

司道府縣支給并各官經費,共銀七千四百二十五兩七錢一分九釐六毫。

弋陽縣

熟田四千八頃一畝八釐五毫九絲。

地五百頃三畝四分三釐四毫五絲;

山二千一百四十三頃三畝四分二釐五毫,塘一百二十五頃六十八畝三分八釐四毫,官、民米一萬二千九百七十石二斗一升三合二勺七抄五撮。

額徵稅糧共銀一萬八千九百八十二兩六錢七分六釐一毫。匠班銀三十四兩九錢五分三釐,不在「丁地內派徵。」 課鈔銀五十二兩六錢五分,不在「由單內派徵。」

以上三款,遇閏年分,聽糧道算派加閏銀兩起解。內起解丁地銀一萬一百四十八兩九錢三釐四毫。

本折物料銀五百四十七兩九錢二分九釐六毫三六《輕賫》銀一千四百三十八兩六錢三分。司道府縣支給并各官經費共銀六千九百三十四兩八錢一分六釐二毫。

貴溪縣

熟田五千三百五十頃七十二畝二分七釐零。新陞田一畝五分二釐

地八百八頃八十一畝九分;

山一千二百四十四頃三十一畝二分;

塘二百二十頃一十畝九分七釐。

官民米三萬二百七十四石三斗一升三合九勺六抄。

額徵稅糧共銀二萬九千四百九十一兩二分三釐八毫。內「真人府、上清宮」 二戶田糧,共免銀六十四兩六分一毫。《匠班》銀四十兩三錢九分七釐一毫,不在丁田內派徵。鈔銀三十三兩八分三釐六毫,不在由單內派徵。

以上三款,遇閏年分,聽糧道算派加閏銀兩起解。內起解丁地銀二萬二百一十二兩三分一釐三毫。

本折物料、五百六十五兩七錢一分七釐四毫三六《輕賫》銀、一千五百二十四兩七錢九分三釐一毫

司、道、府、縣支給并各官經費銀七千一百九十七兩九錢二釐六毫。

鉛山縣

熟田三千五百五十三頃二十八畝七分四釐六毫三忽七微六纖

地一千二百一十五頃七十八畝;

山一千五百五十一頃六十一畝四分;

塘一百六十九頃五十六畝二分。

官民米一萬八千一十五石二斗六升三合一勺九抄。

額徵稅糧共銀二萬二百兩一分七毫,匠班銀九十二兩五錢九分五釐六毫,不在「丁田內派徵。」 課鈔銀七十兩二錢五釐二毫,不在由單內派徵。

以上三款,遇閏年分,聽糧道算派加閏銀兩起解。內起解丁地銀一萬二千六百八十七兩四錢五分四釐八毫。

本折物料銀二百七十六兩二錢三分七釐二毫《三六》《輕賫》銀、一千一百七十五兩五錢五分七釐二毫

司道府縣支給并各官經費,共銀六千二百二十三兩五錢六分二釐三毫。

永豐縣

熟田二千一百二十八頃八十二畝九分九釐一毫三絲七忽;

地三百九十七頃五十六畝六釐;

山一千四百二十六頃二十七畝三分;

塘一百四十頃五十四畝一分四釐五毫,官民米一萬六百一十二石八斗三合九勺三抄一撮。

額徵稅糧共銀一萬二千三百六十九兩九錢四分七釐,匠班銀九十九兩九錢,不在「丁田內派徵。」 課鈔銀三十七兩六錢七分六釐四毫,不在由單內派徵。

以上三款,遇閏年分,聽糧道算派加閏銀兩起解。內起解丁地銀八千九百九十二兩五錢四分七釐七毫。

本折物料銀一百九十一兩七錢四分六釐二毫《三六輕賫》銀六百一十兩七錢九分四釐。司道府縣支給并各官經費共銀二千七百一十二兩四錢三分五釐五毫。

興安縣

熟田一千三百八十七頃三十二畝五分。新陞田四十九畝一分七毫。

地一百一十頃三十一畝七分九釐三毫。山、一千二百八十九頃一十六畝七分五釐五毫。

塘五十七頃二十五畝一分七毫。

官民米四千六十八石八斗七升一合七勺,額徵稅糧共銀六千三百三十四兩二分五釐六毫。匠班銀六兩三錢五分四毫,不在《丁田》內派徵。課鈔銀二兩八錢七分一釐六毫,不在由單內派徵。

以上三款,遇閏年分,聽糧道算派加閏銀兩起解。內起解丁地銀三千八百一兩一分六釐七毫。

本折物料銀二百六十八兩五錢四分八釐五毫三六輕賫銀二百九十二兩三錢五分一釐四毫。不在由單內派徵。

司道府縣支給并各官經費,共銀一千八百八十一兩三錢三分一釐六毫。

廣信府漕運考    通志府志合載

编辑

府屬總

額徵本色米共四萬九千八百一十一石四斗三升一合六勺一抄三撮。內:

原額漕船四十三隻

領運屯丁四百三十名

上饒縣應解漕糧正、副耗米八千九百一十九石五升五合四勺六抄四撮,兵米一千二百一石八斗七升八抄。

玉山縣應解漕糧正、副耗米六千六百七十石六升一合八勺七抄七撮,兵米八百八十九石三斗二升四合一勺九抄一撮。

弋陽縣應解漕糧正、副耗米七千四百九十一石一斗八升八合一勺四抄四撮,兵米九百九十九石九斗九升四合七勺六抄六撮。

貴溪縣應解漕糧正、副耗米八千四十二石三升一合六勺七抄四撮七圭。兵米一千四百四十八石二斗七合八勺一撮三圭。

鉛山縣應解漕糧正、副耗米六千四百八十二石八斗六勺一抄七撮,兵米八百四十七石五斗一升四抄。

永豐縣應解漕糧正、副耗米三千七百六十五石九斗一升五合一勺七抄四撮。兵米四百四十四石八斗五升九合一勺一抄四撮。

興安縣應解漕糧正、副耗米二千二百九十八石八斗四升二合七勺,兵米三百九石七斗六升九合九勺二抄。

廣信府風俗考        府志

编辑

本府

章傑《題名記》:「市井闐溢,貨賄流衍。」

《青陽楷學記》:「土沃民阜,茂才高第,常與計偕。」 王雷《修城記》:「地多深山大谷,人有巢穴其間者,類輕生好鬥。脫遇儉歲,不無猩鼯嘯竹之警。其地上於饒,其俗美於廣。」

孔武仲《修學記》,絃誦之聲,晝夜不絕。

汪澤民《題名記》:「山水淑氣所鍾,文獻故家所聚。」 錢性記:「山川清麗,鍾秀生賢。民俗淳美易化,四時節物,略同他方。衣裳纓履之制,視諸京邑。」 先是,故明男子衣惟紬布土縑,富者間衣文綺,必襲以布,謂之襯衣。仕非達官員領,不得輒用紵絲。女子服飾,視貧富以為艷朴。士人之妻,非受封不得袍服束帶。惟婚姻假之,重禮也。後不以分制,而以財制,侈富踰節者多矣。先是,燕會果殽以四色,至五色而止。果取諸土產,殽用家畜所宜,聊且具數而已。後或遇節慶,遠親鄉鄰,

無弗會者。一會輒費數十金,為品至數十。剪綵日食之華,宛效京師。恥弗稱者,率自擯焉。而婚族疏邈如途人者有矣。噫!奢僭甚而犯禮多,渾朴消而殷富替。豈惟信哉?觀俗者可以感矣。吉凶之禮,今古兼行。明以前,冠禮猶備三加。生員之冠,多於學宮。行之後寖廢。婚不親迎,喪事尚佛老,祭以俗節,尤重墓祭。士夫家始用「金鼓」 ,閭閻好事者慕之,今則踵甚矣。

王源道嘗書信之,《土風》,有曰:「無燭盡燒烏柏子,有錢爭買紫薸田。花磚堂上看禾稼,石槨墳邊聽管絃。」 蓋異之也,今無是矣。

玉山縣 地居衝要,民繁事夥,蒞官者非廉勤弗能理。

《弋陽縣 》刻屬。「自奮,矜謹節義。」

貴溪縣 地當浙、閩、吳、楚之交,山川孕秀,代生偉人,學校育材之盛,跨越遠邇。

鉛山縣 「樂善知恥,謹慶弔,儉服用。」

永豐縣 地僻土瘠,民俗淳厚。

《興安縣 鄉城互異》,椎魯儉樸,勤本業,鮮游惰。

廣信府祠廟考    通志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上饒縣附郭。

社稷壇 :在城西北天津橋。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南溪上郭。

郡厲壇 在城北門五里。

城隍廟 在府治西

旗纛廟 在府廳後

楊刺史祠 在府治東南。唐楊光翼刺信,有德政,民感而祀之。今并入「名宦祠」 ,以其地為「土地廟。」

朱文公祠 在南巖寺一滴泉之側。明成化間,知府談綱建,歲久圮至。

皇清康熙壬子,知府高夢說始即其故址重建。

二徐公祠 在東門外,為徐樾、徐真明立。兩賢堂 在城北茶山廣教寺。僧建,以祀宋曾文清公幾、呂公本中。見韓元吉《記》,稱茶山為陸羽種茶處,後增祀徐梅埜、辛稼軒。唐陸鴻漸更名五先生祠。

江元帥廟 舊在郡城北山川壇之南,祀雷霆之神。江公諱顯,字則靈,行第萬五。

石人廟 在靈山鄉,為靈峰之神。能興雲雨以澤民。

兩先生祠 在府學東,祀宋陳康伯、汪應辰。《玉山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厲壇

城隍廟 :以上俱在縣治。

靈濟廟 ,祀石仙君,及龍神,共祀故隴西李公彌大,所謂冰玉洞龍與石仙君相為影響。旌忠愍節祠 。在順城鄉。祀宋張忠文公叔夜、鄭威愍公驤,同死靖康之難,知州王自忠奏立雙廟。

昭烈廟 縣治南。神為唐張中丞,死睢陽者,惟蔡薦所記。《名抃》謂「為睢陽城陷時遇害者三十六人之一。」

茅司徒廟 在惠安鄉。別有行祠,在縣治西。黃巢之亂,司徒能保全鄉境,因祀之。

鳴山廟 在仁孝鄉,唐天寶間建,祀晉石敬純之神。

夏太保廟 在招善鄉,去縣治二十里夏家源。宋建炎初建,祀太保、尚書、兩夏公。太保諱及歷官不可考。尚書其仲氏也,諱夢龍,唐末登進士第,仕至郡守,由信安清河徙居于是,因以名其源。寇掠信境,勢鴟張,民欲遠竄,伯仲乃仗義賈勇,身先士卒,塹源樹柵,寇不得進,民德而祀之。葉真君祠 舊在王宗嶺,改築于青山之陽。真君能致風雲雷雨,役鬼物事唐元宗拜鴻臚卿,封越國公,後為神。宋崇寧間錫號真君。

弋陽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厲壇

城隍廟 :以上俱在縣治。

文節祠 在縣東,祀謝疊山。

貴溪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厲壇

城隍廟 :以上俱在縣治。

陸象山祠 在縣三峰山。宋儒陸九淵嘗讀書象山,門人立祠祀之。明重建,增其兄九韶、九齡為《三先生祠》。李奎作記。

威顯廟 在縣治南。唐信州靜邊總轄使司空忠真公桂卿有功德於民,民立廟祀之,禱祀輒應。宋慶元間,敕賜今額。謝疊山《記》。

鉛山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厲壇

城隍廟 :以上俱在縣治。

平水廟 在縣治東

鵝湖府君廟 在鵝湖峰頂,宋淳熙間建。葛仙祠 祀吳仙人葛元。

稼軒先生祠 在縣崇義鄉。宋咸淳間,先生道寓此地,鄉人慕之,立祠祀焉。謝疊山《記》。

永豐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厲壇

城隍廟 :以上俱在縣治。

忠節祠 在縣治西。明景泰間,知縣杜斌建,以祠永豐令、贈光祿少卿恭愍鄧顒,死閩寇難者。王貞白祠 在其墓側,以祀唐校書郎王先生。貞白,字有道。

興安縣

社稷壇

風雲雷雨山川壇

厲壇

城隍廟 :以上俱在縣治。

赭亭廟 在赭亭山,宋宣和間建,祀漢赭亭侯李惜。

東嶽行祠 去縣治五里,接信豐界,宋紹興間建。宋、元之末,縣境俱累經兵燹,此廟獨存。嚴郡姚夔《記》。

寺觀附

编辑

本府。上饒縣附郭。

天寧寺 在縣耆德坊,吳周瑜故宅址也。唐覺範洪禪師開山,賜額「報恩光孝禪院。」 宋政和二年改今名。

景德寺 在縣南一里許。舊有十五小院:曰「薌巖」 ,曰「浴佛」 ,曰「報恩」 ,曰「水陸」 ,曰「孔雀」 ,曰文殊,曰「普賢」 ,曰「慈氏」 ,曰「禪月」 ,曰「玉白」 ,曰「戒壇」 ,曰《齊庫》,曰《泗州》,曰《廣信》,曰「尊聖」 ,俱宋景德間建。今存者報恩、孔雀、水陸、慈氏而已。明洪武二十四年,立為叢林。

祥符寺 在縣治溪南。宋大中祥符間建。有御書閣、祥符軒、靈山亭。元季兵燬,惟大雄殿獨存。楊南野有詩。

南巖院 在縣開化鄉,又名廣福院。權德輿有《草衣禪師記》。

玉山縣

澄心院 在縣招善鄉,宋治平間建。姑蘇李尚書為寫王摩詰經文,且為之記。院僧因圖王摩詰、僧龍南、李尚書像,號「三老堂。」 汪端明為之記。趙蕃銘。

福慶觀 在縣治南

普寧寺 在縣信豐鄉,宋皇祐間建,寺後有武安塔。

智門教院 在信豐鄉,唐總章間建。

弋陽縣

白石寺 在縣招賓鄉,宋元祐間立。

靈陽宮 在縣治北

貴溪縣

上清宮 在縣。嗣漢四十二代天師宇。初請于朝,聿新殿宇,以明洪武二十六年十月告完。金華蘇伯衡作碑文,宋江萬里、洪邁、白玉蟾俱有詩。

白衣寺 在縣治東

真懿觀 在龍虎山

演法觀 龍虎山南。唐保大間立,新建天師廟,有《陳嶠碑》。宋崇寧中,陞為演法觀。元蔡南老有詩。

先天觀 宋趙孟頫有詩。

靈寶觀 在龍虎山,宋嘉定間建。孟郊有《詩》。

僊隱觀 在龍虎山,謝疊山有詩。

佑聖觀  、繁禧觀  、乾元觀。

北真觀

鉛山縣

鵝湖寺 在縣北十五里。舊名「壽禪院」 ,以鵝湖山改今名。唐大曆中,大義禪師披荊振錫,結庵峰頂。後順宗朝,以庵置峰頂禪院,第二代雪峰敷禪師移臨官道。宋咸平中,賜宸翰,歲許度僧。景德四年,賜改鵝湖。有大義真身、慈濟庵、通濟廟、大義泉、新羅捨身崖、御書閣、說法堂、「臨深」 、「妙峰」 、「躡雲」 、「雙松」 諸亭,皆經兵燬。宋太宗、仁宗、真宗有詩,唐宋名人多題詠,是為邑之禪院第一。道旁長松延袤十餘里,云大義所植。明萬曆間,養庵禪師自臨濟卓錫寺中,重興法席,戒律精嚴,遠近尊師之,宗風復振。唐韋處厚有碑。宋曾鞏有《佛殿記》,明顧錫疇有《養庵和尚碑》。

海智寺 在縣東南五十里大塵山之巔,極為懸峻。唐昭宗景福二年有龍福院,治平二年賜改。有法雲堂,有靈泉,今為邑之第三禪院。王天祠 在縣鵝湖鄉。

玉虛觀 在縣南。昔葛元煉丹其地。唐咸通中,置宗華觀,治平二年改賜。有葛僊井、靈驗真官祠堂,地仙徐若渾題字。

鴻都觀 在縣東三十五里,天柱山西之巔。昔玉華真人煉丹其上。南唐李昇昇元中置南華觀。治平二年改賜。有元素大夫詹大順遺跡。惠哲詩:「鐘鼓千年後,耕桑萬里巔。松杉森老氣,桃李弄餘妍。煙暝東西塢,泉分上下田。直疑秦避世,自有一山川。」

章法院 在縣東四十里。踞天柱山,唐僧道和駐錫其下,四方諸禪競宗之。初結草庵,後代遂為精藍。昭宗乾寧五年,西林院,宋治平二年改賜。高林蓊鬱,飛湍激灑,有中和堂、山光閣、芙蓉軒、水月池。左之銅鐘。吳順義三年,檢校廬州刺史張崇鑄。或曰與上藍鐘同時,有端拱元年觀音寺僧令休碑。今為邑第二禪院。張固《和遊章法院》詩:「劃見地輿藏勝境,始知天柱是名山。」 永豐縣

博山寺 ,在縣崇善鄉,景福詔國師立。明無異禪師宗風甚盛。

明心寺 在縣永平鄉

興安縣

青華宮 在縣治南

惠澤觀 在十七都

羅漢寺 在二十都

龍興寶信寺 在二十四都。

安隱寺 在二十七都

披雲寺 在三十一都

龍泉菴 內有「凌霄閣」 ,為知縣王舟瑤立。南巖菴 俱在下八都。

天台菴 在下十都。內有知縣王舟瑤生祠。留澤菴 在縣治西五里。

弋湖寺 有十二都

七寶寺 在十五都

廣信府驛遞考        府志

编辑

上饒縣

府前總鋪

十里鋪  、靈溪鋪  、坎石鋪。

婁村鋪  ,沙溪鋪 ,右東鋪,五通,玉山縣,諸溪鋪  ,冷水鋪  ,方家郭鋪。

坑口鋪 右西鋪四,通興安縣。

黃塘鋪  ,上宜鋪  ,毛村鋪。

唐嶺鋪 右西南鋪四,通鉛山縣。

黃村鋪  中團鋪 右東南鋪二,通永豐縣、玉山縣。

總鋪   十里鋪  ,三塘鋪。

古城鋪 右東鋪四通常山縣。

崙溪鋪  、版橋鋪  、湖沿鋪。

桂林鋪 右西鋪四。通上饒縣。

弋陽縣

總鋪   晚港鋪  石塘鋪 右東鋪二,「通《興安縣》。」

蓮湖鋪  小箬鋪 右西鋪二通貴溪縣。「西洋鋪  。」 白雀鋪  東坑鋪 右西北鋪三通饒州德興縣。

貴溪縣

總鋪   簪嶺鋪  、毛塘鋪。

水門鋪 右東鋪三「通弋陽縣。」

陳方鋪  ,應林鋪  ,赤口鋪。

新安鋪  蓮塘鋪 右西北鋪五:「上通弋陽,下通安仁。」

新田鋪  ,桂店鋪  ,橫石鋪。

丘村鋪  ,紫雲鋪  ,上清鋪 ,右南鋪六通《金谿縣》。

鉛山縣

總鋪   ,蓮塘鋪  ,徐源鋪。

修文鋪  大田鋪  水南鋪 右西鋪,「五通,弋陽縣。」

赤土鋪  ,洋源鋪  ,「黃柏鋪。」

巍墩鋪  ,紫嶺鋪  ,茶亭鋪。

烏石鋪 右南鋪七,通崇安縣。

雙頭鋪  ,瀝源鋪  ,石溪鋪 右北鋪三通上饒縣。

永豐縣

總鋪   菱塘鋪 右西北鋪一,通上饒縣、興安縣。

總鋪   ,宋村鋪  ,司路鋪。

石界鋪 右東鋪三通上饒縣。

橫峰鋪  、丫巖鋪 ,右西鋪,二通弋陽縣。按《通志》驛站項下,除順治十四年并康熙八年裁減外,原額走遞人夫七百二十名半,差馬八十匹。原編驛站各款,共銀二萬四千六百七十一兩二錢二分三釐三毫九絲九微二纖。內已設復存、設支解銀一萬九千七百三十六兩九錢七分八釐七毫一絲二忽七微三纖六沙。見候復還,補足原額銀四千九百三十四兩二錢四分四釐六毫七絲八忽一微八纖四沙。

廣信府兵制考        通志

编辑

本府

廣信營 ,駐防廣信府,原額經制參將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二員,馬步戰守兵丁五百八十名。今奉文新定經制,止留馬步戰守兵丁六百名。

鉛山營 ,駐防鉛山縣。原額經制守備一員,把總一員,馬步戰守兵丁二百五十名。今奉文新定經制,止留馬步戰守兵丁二百名。

廣信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

穀屬

早穡   :白穀   、紅穀。

冬:早穀  、晚穀   、糯穀

粟    、大麥   、小麥

蔬屬

芥菜   、青菜   、苦蕒、莙薘   莧菜   、蕨。

瓠    ,蒜    、茄。

芋    、萵苣   、蘿蔔

絲瓜   、土瓜   、冬瓜

芫荽   、筲瓜   、《西瓜》

薯    、王瓜   、蔥。

韭    薤    苦菜。

芹    筍    、松菌

果屬

石榴   、葡萄   、桃

梅    、李    、《枇杷》

櫻桃   、杏    、棗。

橘    、柿    、柑

梨    、柚    、《甘蔗》

橙    、雞頭   藕。

蓮子   菱    、荸薺

栗    茅栗

苦株 :實小而圓,味苦澀,粉可作糕。

木屬

松    、柏    杉

楓    、槐    、《棕櫚》。

柳    ,梧桐   ,烏桕。冬青   。黃楊   樟。

檀    ,《梓    桑》。

柘    ,櫧    竹。

花屬

牡丹   、芍藥   、《芙蓉》

茉莉   、山茶   、《杜鵑》

蘭    蕙

錦帶 最耐風雨

《錦堂春 》:鮮紅者佳。

月桂 紅花每月一開

菊    、海棠   、《繡毬》

羽屬

杜鵑   、白鷴   、《錦雞》

竹雞   、《鴛鴦   》《鷓鴣》

毛屬

《豹    猿    獺》。

野豬   、熊    、豪豬。

《土豚 》形如小豚,四齒,專食茅根,土人取以食之。

鱗介屬

鯋魚   ,鯉    鱅,青螺   ,蟹    蛤。

團魚 :俗呼水雞,或謂性煖宜人。

蟲屬

石蜦 性熱,食之去瘋,類蝦蟆。

黃蛤 ,狀肖青蛙,生山谷間,每遇正月南風稍動,則群出散於土上,人因而捕之。今惟鉛山為多。

食貨屬

磁器 按舊志「弋陽縣太平鄉有磁器窯,初以處州民瞿志高等創造,後飢民為亂,明嘉靖間,改立興安縣,窯遂廢。」

布 按舊《志》:弋陽貴溪有苧布,不紡者曰「扁紗,紡者曰圓線綿布,麤者名蠻布,稍細者名腰機。」 鉛山縣有以絲苧雜成者,名「兼絲;木棉雜苧成者,名北布」 ;永豐縣有以葛布雜紡者,名「葛布」 ,今俱無。

紬 按:舊志:「上饒、玉山、永豐三縣,有以絲成者名叢絲紬,以綿抽絲成者名綿紬,以綿絲雜木綿線成者名假紬,以生絲成者名生絹。」 有利市,紗薄不中用,俗名花紅。有隔織,俗呼絞眼紗,有鵝眼綾。絲綿皆可製織,今俱無。

紙 按《舊志》,「玉山縣東北鄉有楮皮紙,今永豐東鄉亦有之。其楮皮俱出自湖廣。」 鉛山、貴溪二縣有白鹿紙,煮竹絲為之,今鉛山者佳。有高簾紙,俗名蓬紙;上饒縣有黃白表紙,亦有連四紙,俱不甚佳。

筆 按:《舊志》「弋陽縣造,今不佳。」

《墨 齊峰墨》:玉山造。

茶 七邑俱產,然土人多不善製。

蜜 七邑俱產,然不廣。

砂糖 今七邑間有之

葛粉 鉛山興安產,今少。

《蕨粉 》上饒永豐出。

藍靛 「七邑間有不廣。」

「扇 ,弋陽造」 ,麤甚。

篦 貴溪造中用

自然銅 ,出鉛山,入藥用。

《無名異 》,出鉛山,入漆用。

礬 出鉛山今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