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00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卷目錄

 荊州府部紀事二

 荊州府部雜錄

 荊州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卷

荊州府部紀事二

编辑

《晉書劉道規傳》:「元興三年,桓謙及振復出聚眾,襲陷 江陵,道規進攻謙於馬頭,破之。義熙三年,譙縱以謙 為荊州刺史,使帥眾二萬寇荊。謙於道召募義舊,江 陵士民多懷二心。道規乃會將士告之曰:『聞諸長者 頗有去就之計,吾東來,文武足以濟事,若欲去者,不 相禁也』。」因夜開城門,達曉不閉,眾咸憚服,莫有去者。 魯宗之帥眾數千自襄陽赴救,或謂宗之情未可測, 道規單馬迎之,宗之感悅。道規使之居守,委以腹心, 自帥諸軍攻謙,水陸齊進,戰於枝江,大破之。初,江陵 士民為書與謙,言城虛實,許為內應;及規至枝江,簡 得悉焚不視,眾乃大安。冬,十月,徐道覆帥眾三萬趣 江陵,奄至破冢,江漢士民感道規焚書之恩,無復二 志。道規拒覆於豫章口,斬首萬餘級,餘悉赴水死,道 覆單舸走還。安帝義熙八年,規以疾辭,詔以劉毅代 規。在州累年,秋毫無犯,及歸府庫帷幕儼然若舊,隨 身甲士二人,遷席於舟,道規刑之於市。

《府志》:義熙三年六月,熒惑犯辰星,在翼。占曰:「國受兵。」 是夕,桓元破荊州,雍州殺殷仲堪。

晉安帝義熙八年,劉毅為荊州都督。毅自謂功與裕 埒,雖權事推裕,而心不服。毅至江陵,變易守宰,割豫 江文武兵力萬餘人以自隨。會疾篤,郄僧施勸毅請 從弟兗州刺史藩以自副。劉裕偽許之,以輕兵襲之 而敗。

十四年,劉裕欲以世子義符鎮荊州,張邵諫曰:「儲貳 之重,四海所繫,不宜居外。」乃以義隆為荊州刺史,以 邵為參佐。義隆尚幼,府事皆決於邵。

義熙年間,劉裕以詔書罪狀,毅與藩及謝混共謀不 軌,賜藩、混死,遂帥諸軍發建康王鎮惡請,給百舸為 前驅,晝夜兼行,揚聲言「劉兗州。」至十月至豫章口,去 江陵城二十里,捨船步上舸,留一二人對舸,岸上立 六七旗,旗下置鼓,語所留人:「計我將至城,便鼓嚴,令 若後有大軍狀。」又分遣人燒江津船艦,鎮惡徑前襲 城,未至五六里,毅乃覺之,行令閉諸城門。未及下關, 鎮惡已馳入,與城內鬥,冗其《金城》而入。城中兵散,毅 帥左右突出,夜投佛寺,縊而死。

義熙間,劉裕以義隆為荊州刺史,「以王曇首沈毅有 器局,宰相才也,汝每事諮之。」及義符廢行臺,至江陵, 傅亮帥百僚詣門上表,進璽綬。諸將佐聞二王死,皆 疑不可東下,獨曇首與到彥之勸行,義隆遂發江陵 承大統。

永初間,沈田子守江陵,時賊黨郭亮之招集群蠻,屯 據武陵。太守王鎮惡出奔,田子率軍討之,斬亮之於 七里澗,而納鎮惡。武陵平,復討魯軌於石城。

景平元年夏六月,王華迎義隆於江陵。義隆時年十 八,下敕曰:「猥以不德,謬降大命,顧巳兢悸,何以克堪! 當暫歸朝廷,展哀陵寢。府州佐史並稱臣,請榜諸門, 一依宮省。」義隆不許。時王華曰:「先帝有大功於天下, 四海所服,雖嗣王不綱,人望未改。羨之中才寒士,亮 布衣諸生,受寄崇重,未容遽敢背德。畏廬陵嚴斷,將 來必不自容。以殿下寬慈,越次奉迎,冀以見德。悠悠 之論,殆必不然。又此五人,同功並位,孰肯相讓,就懷 不軌,勢必不行。廢主若存,慮其將來受禍,致此殺害。 蓋由貪生過深,不過欲握權自固,以少主仰待耳。」義 隆曰:「卿復欲為宋昌邪?」乃命華留鎮荊州。

景平二年,文帝發江陵,有黑龍躍出負舟。

景平間,謝晦為荊州刺史。初,宋主義符居喪無禮,好 與左右狎戲,徐羨、傅亮、謝晦、檀道濟原同被顧命,因 計圖除昏,乃弒少帝,迎宜都王義隆。羨之等居相,欲 令晦出外鎮為援,精兵舊將,悉以配之。晦將行,問蔡 廓曰:「吾其免乎?」廓曰:「卿受先帝顧命,任以社稷,廢昏 立明,義無不可。但殺人二兄,而以之北面,挾震主之」 威,據上流之重,以古推今,自難為免。晦始懼,不得去, 既發,喜曰:「今得脫矣。」元嘉二年,下詔暴羨之、亮、晦弒 二主之罪。羨之經死,亮被執,言曰:「黜昏立明,社稷之 計也。欲加之罪,其無辭乎!」於是伏誅。晦至荊,立幡戒 嚴,謀舉兵。聞徐、傅等已誅,自出射堂勒兵。數日間四 遠投集,得精兵三萬,奉表稱亮等忠貞,橫被冤酷,特 舉兵以誅君側之惡。上聲言伐魏,潛師討之。以道濟 始不預謀,止於脅從,召道濟討晦。晦聞道濟至,深自 抑損元嘉二年,召檀道濟擊謝晦於江陵。先是,義熙六年, 劉道規帥諸軍攻桓謙、苟林,戰於枝江,檀道濟先進 陷陳,大破之,謙、林皆走,並追斬之。至是,上問策於濟, 濟對曰:「臣昔與晦同從北征,入關十策,晦有其九。才 略明練,殆為少敵,然未嘗孤軍決勝,兵事恐非其長。 臣悉晦志,晦悉臣勇,今奉王命討之,可未陳而擒也。」 晦聞道濟來,惶懼無計而敗。

元嘉十六年,劉義季都督荊湘。嘗春月出畋,有老父 被苫而耕,左右斥之。老父曰:「盤於遊畋,古人所戒。今 陽和布氣,一曰不耕,民失其時,奈何以從禽之樂而 驅斥老農?」義季止馬曰:「賢者也。」命賜之食。辭曰:「大王 不奪農時,則境內之民皆飽大王之食,老夫何敢獨 受大王之賜乎?」季深賢之,問其名,不告而退。

魏孝文初,以桓誕為東荊州刺史,命韋珍為使,與誕 招慰。珍至桐柏山,窮淮源,淮舊有祠堂,蠻里長用人 祭之。珍乃曉告曰:「天地明靈,即人之父母,豈有父母, 甘子肉味?自今宜悉以酒脯以尋。」轉荊州刺史。 齊解叔讓母病風,空中語云:「得丁公藤為酒便差。」後 求訪至宜都郡,見山中老翁伐木,云:「此丁公藤,療風 甚驗。」乃以四段與之,併示以漬酒法,母病果安。 蕭嶷,太祖第二子豫章王也。世祖時,都督荊湖等八 州諸軍事、鎮西將軍、荊州刺史。嶷至鎮一日,免遣築 府,執役者三千餘人,見囚五歲以下,皆原免之,百姓 甚悅。建元元年,太祖即位,赦詔未至,嶷先下令蠲除 昇平二年以前逋負。又開館立學,置儒林文學、勸學 等員,行釋菜禮,文教。立興齋庫失火,燒荊州還資,評 直三千萬,杖主局數十而已。疾篤,遺令諸子曰:「才有 優劣,位有通塞,運有貧冨,此自然之理,無足以相凌 侮。」及卒,庫無見錢,敕月給錢百萬。

中興元年,蕭穎冑為荊州刺史,巴西太守魯休烈、巴 東太守蕭惠訓逆不從命,起兵擊荊州。穎冑遣劉孝 慶屯峽口拒之。休烈與惠訓子璝破峽口,進至上明, 江陵大震。蕭穎冑恐,馳告蕭衍,令遣楊公則還援根 本。衍曰:「公則沂流上江,何能及事?休烈等烏合之眾, 尋自退散,政須少待持重耳。」穎冑乃遣蔡道恭拒璝 等,大敗璝軍,休烈尋降。 蕭憺,字僧逸,和帝時,都督、荊州刺史。州當軍旅之後, 公私空乏,憺勵精為治,廣屯田,省力役,存問兵死之 家,供其乏困。自以年少居重任,謂佐吏曰:「政之不臧, 士君子所宜懼惜。吾今開懷,卿其無隱。」于是人人得 盡意。四年,州大旱,憺使祠於天井,有巨蛇長二丈,出 遶祠壇,俄而注雨。六年,州大水,親率將吏,冒雨築堤, 以身為百姓請命,言終而水退。是歲,嘉禾生於州界, 民歸美焉。及還朝,人歌曰:「始興王,人之父。赴人急,如 水火。何時復來,乳哺我荊土。」

劉虯,南陽人,徙居江陵。初仕宋為當陽令,罷官歸齊。 建元以後,累徵不就,以西沙洲去人遠,乃徙居之。武 帝臨荊州,惟與虯談,因見二子。帝曰:「之遴必以文章 顯,之亨必以功名著。」後二子相繼為荊州太守。 劉之遴,字思直,虯之子。八歲能屬文,比長,篤學博贍, 年十五,舉茂才、明經、對策,任昉見而異之。尚書王瞻 調為太學博士。為昉作《尚書謝表》,操筆立成。昉曰:「荊 南秀氣,果有異才。」簡文臨荊州,遷南郡太守。武帝謂 之遴母年高,轉西中郎令,就養。後為都官尚書、太常 卿。之遴好古愛奇,嘗聚古器數十百種,避難南還。湘 東王繹酖之子三達,少屬文,年十二,聽江陵令講《禮》, 還仍覆述,不遺一字。年十八卒,題其墓曰:「梁妙士 劉之亨」代兄之遴為南郡太守,荊土懷之,不復稱名, 號大南郡、小南郡。

中興元年,南康即位於江陵,以夏侯詳為中領軍,巴 東、巴西不從命,遣兵擊荊州。蕭穎冑遣蔡道恭拒之, 相持不決,穎冑憂憤而卒。詳祕之徵兵,雍州蕭憺將 兵赴之。璝等亦聞建康已危,眾懼而潰。及魯休烈皆 降,詳乃發穎冑喪,詔以詳為荊州刺史,行府州事。詳 在州四載,為百姓所稱。州城南臨水,有峻峰,舊老相 傳云,「刺史登此山輒被逮」,因是歷政莫敢至者。詳於 其地起臺榭,延僚屬,以表損抑之志。

梁武帝天監間,蕭景為荊州刺史。魏刺史元志攻孱 溝驅迫群蠻群蠻悉渡漢水來降議者以為蠻累為 邊患可因此除之。景曰:「窮來歸我誅之不祥。」

孔休源梁時為晉安王長史兼領南郡太守行荊州 事帝謂曰:「今以十歲兒委卿善匡翼之乃敕晉王曰: 『孔休源人倫儀表汝當每事師之』。」

庾域,字司大,其先新野人,後徙荊南。梁帝嘗辟郢州 主簿,嘆其才曰:「荊南杞梓,其在茲乎!」母性喜聞鶴唳, 命域致之,忽有雙鶴降庭。及郢州平,封廣縣子,後軍 司馬。其子名子輿,字少卿。父卒,扶櫬過瞿塘,值灔澦 水漲,子輿哀慟,水為之退。

大同三年,江陵復生一洲。世傳「江陵大江,自上明東 及江津,中有九十九洲,滿百則出天子。」宋文帝在藩, 一洲自生,後被弒,洲隨沒。天監末,枝陽閣浦生一洲明年,元帝即位。承聖末,洲與大岸相通,惟九十九耳。 陸法和隱居江陵百里洲,人莫能測。入高要紫石山, 無故去。蠻賊果亂,人以為前知。侯景遣將任約擊湘 東王於江陵,法和救之,約大潰走。法和謂湘東王曰: 「侯景無足慮,蜀賊將至。」已果至一殄之軍次白帝,謂 人曰:「城旁有諸葛孔明弩箭,鏃一斛許。」掘如其言,事 多奇中。後還洲,堙其城門,白衣坐葦席。及聞梁元敗, 著凶服哭之。

簡文帝大寶元年,江陵城紫雲如蓋。

承聖元年,湘東王繹即位於江陵,下詔將還建康,令 朝臣議之。侍郎周弘正、僕射王褒曰:「今百姓未見輿 駕入建康,謂是列國諸王。願陛下從四海之望。」時群 臣多荊州人,皆曰:「弘正東人,故欲東下,然非計也。」弘 正折之曰:「東人勸東,謂非良計;西人欲西,豈長策乎?」 庾季才言於梁主曰:「去年八月丙申,月犯心中星。今 月丙戌,赤氣干北斗。心為天主,丙主楚分,恐建子之 月,有大兵入江陵,陛下宜整斾還都,以避其患。」梁主 亦曉天文,歎曰:「禍福在天,避之何益!」甲申,十一月,魏 遣柱國于謹、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將兵五萬 伐梁。十二月,城陷。梁主白馬素服出門,察使鐵騎擁 之入營,囚於烏幔之下,殺之,卒如季才所言。

長孫儉本名慶明《文帝》表儉功績尤美宜委東南之 任,授儉荊州刺史。所部鄭縣令泉璨為民所訟,推案 獲實儉即大集屬僚謂之曰:「此由刺史教誨不明信 不被物是我之愆非泉璨之罪」遂於廳事前肉袒自 罰,舍璨不問,於是屬城肅勵,莫敢犯法魏文帝璽書 勞之。

隋文開皇十五年,韋世康為荊州總管。世康常有止 足之志,謂子弟曰:「祿豈須多,防滿則退;年不待暮,有 疾便辭。」因懇乞骸骨,不許,使鎮荊州。時天下唯有四 總管,并、揚、益、荊,以秦、晉、蜀三王及世康為之。

大通禪師生而神秀,隋仁壽時卓錫江陵玉泉,談經 析理,勸誘愚俗,南北學徒幾萬人。時有能禪師居曹 溪,學者宗之,因號「南能北李。」

《唐書李靖傳》:「武德四年,唐發巴蜀兵,以李孝恭、李靖 統之,自夔州東擊蕭銑。時峽江方漲,諸將請俟水落。 李靖曰:『兵貴神速。今吾乘江漲掩其不備,此必成擒, 不可失也』。孝恭乃帥戰艦三千餘艘東下。銑果不備, 乃悉宿衛見兵拒戰。孝恭將擊之,靖曰:『彼救敗之師, 策非素立,勢不能久。不若且泊南岸,緩之一日,彼必 分兵歸守。兵分勢弱,乘其懈擊之,蔑不勝矣。若急之, 則併力死戰,楚兵剽銳,未易當也』。」孝恭不從,出戰果 敗銑眾,委舟收掠軍資。靖見其眾亂,縱兵奮擊,大破 之,乘勝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大獲舟艦,靖使散之江 中。諸將皆曰:「破敵所獲,當藉其用,奈何棄以資敵?」靖 曰:「蕭銑之地,南出嶺表,東距洞庭。吾懸軍深入,若攻 城未拔,援兵四集,吾表裡受敵,進退不獲,雖有舟楫, 將安用之!今棄舟艦使塞江而下,援兵見之,必謂江 陵巳破,未敢輕進,往來覘伺,動淹旬日,吾必取之矣。」 援兵見之,果疑不進,遂圍江陵,銑內外阻絕。諸將言 梁將帥拒鬥死者,請籍其家以賞將士。靖曰:「王者之 師,宜使義聲先路,彼」為其主鬥死,乃忠臣也,豈可同 之「叛逆」之科乎?

《李孝恭傳》:「孝恭,唐之同姓趙郡王也。隋大業十三年, 天下大亂,羅川令蕭銑起兵巴陵,徙都江陵,即帝位。 諸將恃功恣橫,好專誅殺,銑患之,乃宣言罷兵營農, 實欲奪諸將之權。大司馬董景珍弟為將軍,怨望,謀 作亂,事泄,伏誅。景珍時鎮長沙,據郡降唐,銑遣將張 繡攻之,亦殺死,以繡為尚書令。繡恃功驕橫,銑又殺」 之。由是功臣諸將,皆有離心。武德四年,唐遣孝恭發 巴蜀兵,自夔州東擊銑,拔荊門、宜都二鎮,入北江。銑 以罷兵營農,宿衛纔數千人,聞唐兵倉卒徵兵未至, 乃悉見兵出拒,戰敗,孝恭直抵城下,遂圍江陵。銑下 令出降,詣軍門曰:「當死者唯銑耳,百姓無罪。」孝恭入 城,諸將欲大掠,孝恭禁止。於是城中安堵,秋毫無犯。 南方州縣聞之,皆望風款附。執銑送長安,斬於都市。 以孝恭為荊州總管。

《蘇良嗣傳》:「良嗣為荊州長史。帝遣宦者採怪竹江南, 將蒔上苑,宦者所過,縱暴至荊,良嗣囚之,上書言狀, 帝下詔慰獎,取竹棄之。」

《張柬之傳》:武后謂狄仁傑,欲得一奇士用之,仁傑曰: 「荊州長史張柬之雖老,宰相才也,用之必盡節於國。」 尋召為相。

《韋皋傳》:「皋任遠安,有善政,鳳凰雙集於江洲。」相傳「鳴 鳳山」之號始此。

《韓朝宗傳》:朝宗,思復子愈之兄,元宗時累遷荊州長 史。南楚故城有昭王井,傳言汲者死,行人雖渴,困不 敢視。朝宗移書諭神,自是飲者亡恙,人便之,號曰「韓 公井。」

《崔日用傳》:日用為荊州長史,入奏計,因言太平公主 逆節有萌。帝曰:「畏驚太上皇,奈何?」日用曰:「庶人之孝承顏順色。天子之孝,惟安國家,定社稷。」帝內之。 《劉蛻傳》:蛻字復愚,荊南人。荊南歲解舉人多不成名, 蛻始及第,號為破天荒。

《成汭傳》:廣明元年,郭禹擊荊南,逐王建,肇詔以禹為 留後。荊南兵荒之餘,止有一十七家,禹勵精為治,撫 集凋殘,晚年殆及萬戶。時藩鎮各務兵力相殘,莫以 養民為事,獨華州刺史韓建,招撫流散,勸課農桑,數 年之間,民富軍贍,時人謂之「北韓南郭。久之,朝廷遂 以禹為節度使,禹奏復姓名為成汭。」

《梁震傳》:「震,蜀人,唐進士,寓江陵。高季昌愛其才,欲奏 為判官。震恥之,欲去,恐禍及,乃曰:『震素不慕榮宦,明 公不以震為愚,請以白衣侍樽俎可也』。季昌許之。震 終身止稱前進士,乃為築室於土洲,披鶴氅,自稱荊 臺隱士。」

《五代史高季興傳》:初,武貞、雷彥恭屢寇荊南,留後賀 瑰閉城自守,朱全忠以為怯。天祐三年,更季興代為 留後。進士梁震,唐末登第,歸蜀,至江陵,季興愛其才 識,留之以為謀主,呼曰先輩。同光元年,季興入朝,唐 主待之甚厚,而左右伶官,求貨無猒,季興忿之。唐主 欲留季昌,郭崇韜諫曰:「陛下新得天下,諸侯不過遣」 子弟將佐入貢,惟高季興身自入朝,當褒賞以勸來 者;乃羈留不遣,棄信虧義,沮四海之心,非計也。乃遣 之。季興倍道而去,至江陵,握梁震手曰:「不用君言,幾 不免虎口。」

《高從誨傳》:從誨,季興之子也。天成二年,楚王殷遣使 入貢,唐主賜之駿馬十,美女二。至江陵,季興執而奪 之,自附於吳,唐遣兵討之,江陵卑濕,復值久雨,糧道 不繼,將士疾疫,唐主遣孔循往視,攻之不克,說之不 下,乃詔引兵還。四年,季興卒,從誨代之,謂僚佐曰:「『唐 近而吳遠,捨近臣遠,非計也』。乃因楚王殷謝罪,求復」 修貢職,唐以為荊州節度使。

《高保融傳》:「保融,從誨子,字德長,從誨時為節度,兼峽 州刺史。從誨卒,顯德元年,進封南平王。世宗征淮,保 融遣魏璘率兵出夏口為援,又遣劉扶奉牋南唐,勸 李景稱臣。世宗得保融所與牋,大喜,賜絹萬疋。荊南 自後唐以來,數歲一貢京師,保融以器械金帛皆不 足效誠,遣其弟保紳來朝,世宗益嘉之。及世宗平淮」, 其從叔從義謀亂,為其徒高知訓告,徙之松滋,殺之。 《宋史慕容延釗傳》:初,宋盧懷忠使荊,宋主謂之曰:「江 陵人情去就,山川向背,我欲盡知之。」還言高繼沖甲 兵雖整,而控弦不過三萬,年糓雖登而民困於暴斂, 南邇長沙,東距建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其勢日不 暇給,取之易也。宋主謂范質等曰:「江陵四分五裂之 國,今假道出師,因而下之,蔑不濟矣。」乃命慕容延釗 為都部署、樞密院使,率十州兵假道荊南討張文表。 繼沖遣其叔父保寅奉牛酒犒師於荊門,且覘彊弱。 延釗召保寅宴飲帳中,密遣輕騎入城。繼沖大懼,因 盡籍其境內三州十七縣,遣客將王昭濟奉表納於 宋,宋主受之。

《盧懷忠傳》:「太祖遣懷忠使荊南,還奏高繼沖民苦暴 斂。帝命出師湖南,假道荊渚,因而下之,即以懷忠為 前軍都監。乾德二年,出知江陵。及王師伐蜀,江陵當 峽江會,衝以供億之勞,遷客省使。復進陳利害。」 《李處耘傳》:「乾德元年,宋遣慕容延釗假道荊南,以處 耘為都監,擊高繼沖。繼沖遣保寅犒師,處耘待之有 加。繼」沖聞之,以為無虞。處耘倍道前進,繼沖但俟保 寅還,遽聞宋師奄至,即惶怖出迎,遇處耘於江陵北 十五里。處耘揖繼沖,令待延釗,而率親軍先入。比繼 沖還,則宋師分據衝要矣。

《寇準傳》:太宗時,寇知巴東,賦役未嘗出符,揭名而集。 後卒,歸葬西京,道出公安,人皆設祭哭於路。折竹植 地,掛紙錢,逾月枯竹盡生筍。又:公每遊壽寧寺,僧必 預設具迓之,縣在寺上遊,命舟而下,轉盼可至,度無 從得信,而僧顧不失期,若先約者。公怪問故,僧曰:「寺 崖有白鹿,但公來必為預鳴。」公驗之果然,因構白鹿 亭以表其異。

《謝麟傳》:仁宗時,麟知石首江漲,隄不可禦,麟措米萬 餘斛,築隄千餘丈,壘石障之,民賴以安,號「謝公堤。」後 知荊南府。

《趙誠傳》:仁宗時,誠知歸州。先是山頹江,石斷流,誠附 薪石根,縱火烈石,不半載功成,江開舟濟,名曰「趙江。」 有摩岩碑。

《孟珙傳》:「淳祐四年十二月,珙兼知江陵府,至江陵,望 城嘆曰,江陵所恃三海,不知沮洳有變為桑田者,敵 一鳴鞭即至城外。蓋自城以東古嶺先峰直至三汊 無限隔,乃修復內隘十有一,別作十隘於外,有拒城 數十里者。沮漳之水舊自城西入江,因障而東之,俾 遶城北入於漢,而三海遂通為一,隨其高下為櫃,蓄」 泄三百里間,渺然巨浸。土水之工百十七萬,因繪圖 上之,敵莫能至。

《司馬夢求傳》:「度宗末年,調夢求為江陵沙市監鎮。沙市恃水為防,德祐初,湖水忽涸,元兵來攻,都統陳文 亮逆戰敗降,制置使高達束手不援,夢求衣朝服,望 闕再拜,自縊死。」

《元史》:廉希憲,字善甫,魯海牙子也。世祖十二年,右丞 相里海牙下江陵,圖地形,上於朝,請命重臣開大府 鎮之。帝即召希憲還,使行省荊南,賜坐諭曰:「荊南入 我版籍,欲使新附者感恩,未來者向化。宋知我朝有 臣如此,亦足以降其心。南土卑濕,於卿非宜。今以大 事付託,度卿不辭。賜田以養居者,馬五十以給從者。」 希憲冒暑疾驅以進,至鎮,阿里海牙率其屬郊迎,望 拜塵中,荊人大駭。即日禁剽奪,通商販,興利除害,兵 民安堵。時宋故官禮謁大府,必廣致珍玩,希憲拒之, 且語之曰:「汝等身仍故官,或不次遷擢,當念聖恩,盡 力報效。今所饋者,若皆己物,我取之為非義;一或係 官,事同盜竊,若取於民,不為無取,宜戒慎之。」皆感激 謝去。先時,江陵城外蓄水捍禦,希憲命決之,得良田 數萬畝,以為貧民之業。發沙市倉粟之不入官籍者, 以賑公安之饑。大綱既舉,乃曰:「教不可緩也。」遂興學 校,選教官,置經籍,旦夕親詣講舍以勵諸生。西南溪 洞及思、播田、楊二氏,重慶制置趙定應俱越境請降。 事聞,帝曰:「先朝非用兵不可得地,今希憲能令數千 百里外越境納土,其治化可見也。」關吏得江陵人私 書,不敢發,上之樞密臣,發之帝前,其中有曰:「歸附之 初,人不聊生,皇帝遣廉相出鎮荊南,豈惟人漸德化, 昆蟲草木咸被澤矣。」帝曰:「希憲不嗜殺人,故能爾也。」 希憲疾久不愈。十四年春,近臣董文忠言:「江陵濕熱, 如希」憲病何?即召希憲還。江陵民號泣遮道,留之不 得,相與畫像建祠。希憲還,囊橐蕭然,琴書自隨而已。 《府志》:順帝至元四年,荊州有鬼夜叫云:「苦也苦,幾時 泥到襄陽府。」及早視之,凡樹木皆有泥,和狗豬毛泥 之。

徐學謨守荊州,始至,慮民水患,增築江南北岸堤凡 數十處,計數千萬丈,役夫數萬人,費萬金。方略咸受 謨指授,民若不知役者,明年,水不為害,歲大穰。學謨 計郡諸所患害,最急者堤,次者里甲便宜二十餘事。 江陵里胥數為害,侵牟自潤,設為種種名色苛徵,民 不勝其擾,且逋去。學謨酌民所佃田腴磽產厚薄、丁 口息耗,區別等則,而上下其賦。沙市去城十五里,臨 江通商旅,城中百需,仰給沙市比,民困甚。學謨比屋 閱之,蠲無告者,役富厚者,禁一切市辦,民以乂安。亡 何,景府奏「乞楚諸藩故籍沙洲暨民間閒曠地。」左璫 又以沙市竄入原奏中,大司農不為省覆,漫行撫臣 勘給。璫乘傳臨閱,地民大亂,謀殺璫。學謨急下令禁 止,而百端說璫,以歲輸租若干得免。後左璫以「沙市」 名鎮,賦寡,坐學謨誣罔無道,迫左右交章奏之,逮繫 武昌獄。謨自誓以身殉沙市,持論如初。荊州民百餘 赴闕請貸,謨竟得釋。

許周字希旦。嘉靖中知巴東縣。時新開巫山陸路,官 使憚川江之險,多由陸路,而計日工食,仍納二驛。巴 山、萬流俱水驛,實為重役。周建議以萬流併入巴山, 作水馬驛,申請改置,當事不果用。後鄒光裕申准改 置,悉如周議。無何,賊首譚將軍等作亂,劫掠甚慘。周 設法勦捕,復請於邑南立召化堡,撥軍防守,民賴以 安。

鵝池生姓宋,名登春,字應元。壯歲顱髮衰白,曰:「吾終 當效莊生,不作螻螘食。」因自號海翁。晚居江陵之天 鵝池,更號鵝池生。性嗜酒,嘗沉酣落魄,里人目為狂 士。揣摩古名家詩,大放厥詞,屏家之燕京。嘗唾臨清 布衣謝榛以詩諛諸貴人。生能詩,且善繪,然聊以自 娛,不欲予人也。來郢,登王粲樓,曰:「此昔賢所寓,吾可 少憩矣。」乃依其子宋鯨,耕於鵝池之右。郡守徐學謨 聞其高,物色之。生始匿不欲見守,再至,始見報,為生 授室城中,約候之。經其門,偶先有所往,生恚曰:「守何 紿我也!」遂鍵扉臥不內。守至,穴垣入見,強之起,因取 酒飲,薄暮而罷。越二十餘年,徐家居,生從新河往訪, 時巳七十餘。居數月,辭去,曰:「吾當尋死所矣。」隨陷海 死。

王元敬,隆慶四年為荊州守。當江陵柄國,諸臺省藩 司貴人謁江陵之父者,無不傴僂效子弟禮。獨敬至 其家,儼然居上賓,與之抗禮。張亦憚其風采,呼為「強 項太守。」

萬曆四十五年,拖枋峪一洞忽作鼓樂聲,七日方止。 萬曆時,邑人向萬里將起觀於龔家山之麓。詰朝當 繕架,其夜失樑所在,蹟之,乃在萬石河北岸之小峰。 峰陡絕,一逕如線,非人力所能為。遂即其地改建焉。 今所稱「飛樑觀」者是。

熊震崇禎己卯任宜都知縣,居官三載,冰清一身。嘗 曰:「食清江一杯水耳。」民因歌之曰:「清江潭水分沙石, 不及熊侯徹底清。」

崇禎十六年春,竹盡,花實如麥。是年,賊張君用陷宜 都,據之

荊州府部雜錄

编辑

《漢書·地理志》「南郡郢。」注云:「楚別邑故郢。莽曰郢亭。」又 曰江陵。注云:「故楚郢都。」又按杜佑《通典》曰:江陵,故楚 之郢地。秦分郡置江陵縣,而郢江、陽陵二縣俱立。漢 景帝三年,改江陽曰江陵,以郢併之。故郢城在江陵 縣東北六里,楚舊都也。又按《地志》云:「後漢廢郢入江 陵。」此郢縣之本末也。又按《春秋左傳》威公十一年,鬥 廉曰:「君次於郊郢,以禦四邑。」此郊郢見於《經》之始也。 今以杜預《注》考之,則《僖公十二年》注云:「郢,楚都。」威公 十一年注云:「郊郢,楚地。」是郢之廢省,復併江陵。則郢 之在江陵明矣。又《左傳文公十一年》云:「沿漢泝江,將 入郢。」是自漢而下,從江而上,則郢之本在於漢明矣。 又《僖公十二年》:黃人不共楚職,曰:「自郢及我九百里。」 今自黃而之江陵,或自黃而之石城,其地理之遠近 又可知也,茲不可以不辨。

《水經注》:江陵古岸有李姥浦,浦中遍無蚊蚋之患。梁 元帝《金樓子》云:「荊州高齋,夏月無白鳥,余亟寢處其 中。及移他齋,則蚊聲如雷。數丈之間,如此之異。」 江水逕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崧曰:「二灘相去二里」,人 灘水至激峭,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嶔崟數十步中, 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鬚髮皆具。

盛弘之《荊州記》龐德公居漢之陰,司馬德操宅州之 陽,「望衡對宇,歡情自接,泛舟褰裳,率爾休暢。」《記沮水 幽勝》云:「稠木傍生,凌空交合,危嶁傾岳,恆有落勢。風 泉傳響於青林之下,巖猿流聲於白雲之上,遊者常 目不周玩,情不給賞。」若此二段,讀之使人神遊八極, 信奇筆也。記三峽水急云:「朝發白帝,暮宿江陵,凡一」 千二百餘里,雖飛雲迅鳥,不能過也。李太白詩:「朝辭 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杜子美云:「朝發白帝 暮江陵。」皆用盛弘之《記》也。

《天門山》角上各一竹,倒垂拂拭,謂之「天帚。」

《續博物志》《淮南子》曰:鯀堙洪水,盜帝之息壤,帝使祝 融殺之於羽淵。今荊州南門外有狀若屋宇,陷土中 而猶見其脊,旁有石記云不可犯畚鍤所入輒復如 故,又頗以致雷雨。近代有妄意發掘水坌,出不可制。 《九國志》高繼沖時,李景威云:「舊傳江陵諸處九十九 洲,滿百則王者興。自武信王之初,江心深浪中忽生 一洲,昨此洲忽漂沒,若可憂也。」繼沖遂以納款。 《老學庵筆記》:歐陽公謫彝陵詩云:「江上孤峰蔽綠蘿, 縣樓終日對嵯峨。」蓋彝陵縣治,下臨峽江,名綠蘿溪, 自此上泝,即上牢、下牢關,皆山水清絕處。孤峰者即 甘泉寺,山有孝女泉及祠,在萬竹間,亦幽邃可嘉。峽 人歲時遊觀頗盛,予入蜀,往來皆過之。韓子蒼舍人 《泰興縣道中》詩云:「縣郭連青竹,人家蔽綠蘿。」似因歐 公之句而失之。此詩蓋子蒼少作。故不審云。

李君翁《詩話》:《卜居》云:「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詩人皆 以為宋玉事,豈《卜居》亦宋玉擬屈原作邪?庾信《哀江 南賦》云:「『誅茅宋玉之宅』。不知何據而言?此君翁之陋 也。」唐余古《渚宮故事》曰:「庾信因侯景之亂,自建康遁 歸江陵,居宋玉故宅。故其賦曰:『誅茅宋玉之宅,穿徑 臨江之府』。老杜《送李功曹歸荊南》云:『曾聞宋玉宅,每 欲到荊州』。」是也。乂在夔州,《詠懷古蹟》云:「搖落深知宋 玉悲,江山故宅空文藻。」然子美移居夔州,《入宅》詩云: 「宋玉歸州宅,雲連白帝城。」蓋歸州亦有宋玉宅,非止 荊州也。李義山亦云:「卻將宋玉臨江宅,異代仍教庾 信居。」

曾三壽《星野辨》,「自《禹貢》分荊州域,麗翼軫,當鶉尾之 次,天文家言之詳矣。然起房陵至於彭蠡之西,迄武 陵沅湘,廣袤數千里,皆楚分域,監一邑耳。其麗於分 野,不但三十分之一,而星野是志何居?蓋陰陽之精, 在天成形,影移響應,固條分縷析也。故吳、越同一分 野,乃歲星所在,史墨定知為越,斗牛均屬揚州。其劍」 光所見,《張華定識》為「豐城」,夫於越猶得比南郡,而豐 城之邑未大於監。固知分度微渺,必有確然不移尺 寸者。詳而著之,俾博物君子占象察緯,審災祥而備 修救,未必無小補云。

張厚《圖星野辨星經》云:「熒惑主霍、揚、荊、交四州。熒惑, 夏火也,故主南方。晉義熙間,熒惑犯辰星,在翼正當 南郡矣。梁承聖元年,庾季才言於梁主曰:『去年八月 丙申,月犯心中星,今月丙申,赤氣干北斗,心為天主, 丙主楚分,恐建子之月有大兵入江陵。鶉尾於辰為 巳,主楚分。此云丙主楚分者,南方火也』。」

《雲仙雜記》:「彝陵江或浮大木,蔽塞水面,土人謂之龍 巢飜。」 《兩山墨談》云:「『偶閱《荊州府志》載彝陵州有浣紗河,云: 昔伍子胥奔吳,道遇浣紗女,即其地,後人立子胥廟 於此』。按《吳越春秋》,伍員初逃楚難,越昭關至江,漁父 渡之,遂行入吳,乞食溧陽。會女子擊綿於瀨水之上, 筥中有飯,女子長跪獻之,子胥已餐而去,顧謂」女子 曰:「掩夫人之壺漿,無令其露。」女子嘆曰:「妾獨與母居 三十年,自守貞明,不願從適,何宜饋飯與丈夫,虧越禮義,妾不忍也。」乃自投瀨水而死。後員入郢,還過瀨 水之上,欲報女子以百金,而不知其家,投金水中而 去。又按張勃《史記註》,子胥乞食處在丹陽溧陽縣,縣 有投金瀨。唐時立貞女祠其上,李太白為之記。是子 胥遇浣紗女之地,在溧陽無疑。若彝陵,則春秋楚之 西境,其西北乃適秦入蜀之路,概之於吳,風馬牛不 相及,子胥何緣至寺?是或者水色類於浣紗,好事者因 謬倡浣紗女之說,而遂援以立廟,因據以入志歟? 《荊州舊志》謂周始封熊繹於楚。考之太史公序《楚世 家》曰:「重黎業之」,吳回接之;殷之季世,鬻子牒之。劉向 《別錄》云:「鬻子名熊,封於楚。」《漢·藝文志》:「《鬻子》二十二篇」 註云:「名熊,為周師,文王以下問焉。周封之,為楚祖陽。」 太史《丹鉛錄》辨兩鬻熊,亦據《漢志》。則是鬻熊固始封 於楚,至熊繹復封於丹陽。是宜荊州專紀之,而不及 於熊也。

魏人燒柵,謝冨仁請守子城,收兵可得五千人。《王褒 傳》云:「柵破,褒隨元帝入金城。」則子城一名金城,即今 大城也。高氏子城,又其後築者。《五代史》曰:「江陵當唐 之末,為諸道所侵,兵火之後,井邑凋零。季興招輯人 士,大築重城,執畚者數十萬人,將校賓客,皆負土助 焉。郭外五十里,墳塚皆殘破,掘取磚甃之工畢,陰慘」 之夜,常聞鬼哭。明初,湘獻王居之,號「湘城」,未幾,闔宮 自焚。天啟丁卯,惠王至,號「惠城。」按唐僖宗乾符五年 春正月丁酉朔,大雪,節度使楊知溫方受賀,王仙芝 之賊已至城下,遂陷羅城,將佐共治子城而守之,遣 使告急於山南東道節度使李福,與沙陀五百在襄 陽者,俱至荊門,遇賊,奮擊破之。仙芝聞之,焚掠江陵 而去。江陵城下舊三十萬戶,至是死者十之三四。是 羅城者大城,而子城在內,非自高氏始有內城也。 《春明夢餘錄》:「海匱乃荊州北險,築橫堤引水作三海, 綿亙數百里,又為八匱,蓄洩水勢。今盡占為民田,非 惟失荊州之險,其地十年六七,澇,苦於無所瀉。」注: 「《書》:蕉歸州有玉米田,屈原」耕此,產白米,似玉。屈原耕 田,人多不知。

《府志》:「左丘明言楚築臺於章華之上。」韋昭以為章華 亦地名也。《新書》云:「臺甚高,三休乃至。」酈道元云:「在離 湖側,高十丈,廣十五丈。」今監利有臺曰三休,傳為靈 王所築。袁中道云:「章華在今三湖之間。」所云嵩臺寺 諸處,或其遺址。是則近沙市者為豫章臺矣。今即以 袁說考之,江陵之離湖,正與三湖相接,而監利之離 湖,相去固已甚遠。陳子昂詩:「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 臺。」元稹詩:「草沒章臺北,堤橫楚澤湄。」千百年來,陵谷 雖殊,而今臺前大道,直接古堤,景物尚如《詩》中,何得 徒以名有互見?必求章臺於蒹葭蘋莎之涯,而謂其 不在都邑郊坰也。

鬼谷洞,在清溪寺迤西十里,與雲夢山法琳洞諸古 蹟相接。《李白傳》云:「余聞乳窟近青溪諸山仙洞,往往 窟中多玉泉交流,有白蝙蝠如鴉,千年之後,身如白 玉,蓋由飲乳水而長生也。」今鬼谷有玉泉蝙蝠意即 乳窟也。鬼谷先生弟子五百餘人,為作土窖,深二丈。 先生曰:「有能獨下說窖中,令我泣出者,則能分人主」 之地矣。久之,蘇秦下,說窖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張 儀繼下說窖中鬼谷先生,泣亦沾襟。曰:「蘇秦辭說,與 張儀一體也。」按:蘇、張如楚,多出遊說,土窖沾襟,隱躍 未遇前事,故高駢有「上天下天鶴一隻」之詞,而雷何 思有「當日恐未到青溪」之句。然龍山、釣臺、庾樓、橘洲 名勝遺蹟,每多互見,是事或不必繫於蘇、張,而地則 固有青溪也。

紀山寺在山頂,隋開皇間置近寺有反掌祖師墓。或 傳黃巢為劉巨容所破,死葬於此。按乾符六年十一 月,黃巢北趨襄陽,巨容與曹全晸合兵屯荊門以拒 之。賊追之,伏發,大破賊眾,乘賊逐北。比至江陵,黃巢 與尚讓收餘眾,渡江東走。其後正復猖狂,而乃以為 有墓在此。又或有云,巢後為老僧題詩津橋者夫中 和四年八月丙午,巢甥林言斬巢兄弟妻子首,將詣 時溥,遇沙陀博野軍奪之,并斬言首以獻於溥,紀之 備悉,而後人必故設疑案於千古間。此駱賓王所以 隱衡山而戾太子之乘犢車也。

葛陂寺《志》言:昔葛洪煉丹於此,化龍升去,丹井尚存。 考《晉史》,洪無遊楚之蹟。稚川著《神仙傳》,亦有葛陂君、 葛陂夫人之說,似皆鬼神名號耳,志言恐屬附會也。 天王寺在府城南門外,建自唐時,相傳宋岳武穆征 楊幺,貯火藥於此,後遂燬於火。有鐵約重四十五斤, 不知何物鎔成。歷元至明,沒於荒煙宿莽中。冶人屢 思竊去輒大雷雨不敢動,居民有近傍撫摩者輒病, 焚香禱之,立瘥。

楚江漁者,不知姓名,每得魚換酒,輒自放歌,不言姓 氏。江陵守瞿鉉問曰:「君隱者之漁耶?」對曰:「姜子牙、嚴 子陵。」世皆以為隱者,殊不知釣其名耳。

郭璞,字景純,晉末知難將至,避地東南,遂客彝陵。今 有《爾雅》、明月二臺。其東有洗墨池,璞所注《爾雅》處也今州人祀於其上。

田遊巖愛青谿,廬其側。高宗親至門,謂「先生此佳否?」 曰:「『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也。」

高駢在西川,築城禦蠻,朝廷疑之,徙鎮荊南,作《聽箏 詩》以見意曰:「昨夜箏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 稀似曲才堪聽,又被吹將別調中。」今人亦好引此句, 蓋唐詩戲語也。

荊南高從誨鑿池於山亭下得石匣,長尺餘,扃鐍甚 固。從誨神之,屏左右,焚香啟匣中得石,有文云:「此去 遇龍即貴。」建隆中,從誨孫繼沖入朝,改鎮徐州。「龍」、「隆」 音相近也。

孫光憲為荊南幕府,嘗慕史氏之作,卒不與,嘆曰:「安 知獲麟之筆,盡為倚馬之用。」因吟劉禹錫詩云:「一生 不得文章力,日日空為飽暖家。」

仁宗問張景曰:「卿在江陵地有何?」景對曰:「兩岸綠楊 遮虎渡,一灣芳草臥龍洲。」曰:「所食何物?」對曰:「新粟米 炊魚子飯,嫩冬瓜煮鱉裙羹。」

黃魯直登荊州亭,柱間有詞曰:「簾捲曲欄獨倚,江展 暮天無際。淚眼不曾乾,家在吳頭楚尾。數點雪花亂 委。撲漉沙鷗驚起。詩句欲成時,沒入蒼煙叢裡。」魯直 悽然曰:「似為予發也。」不知何人所作,筆勢類女子,又 有「淚眼不曾乾」之句,疑其鬼也。是夕,有女子寄夢於 魯直曰:「我家豫章吳城山,附客舟至此墮水,死不得」 歸。登江亭有感而作。不意公能識。魯直驚寤曰:「此必 吳城小龍女輩也。」

峽山口有泉,方廣不五六尺,深半之,其水清冽。每當 除夕亥子之交,泉忽涸,及元旦子初,沸湧如常。 荊州永豐縣東鄉里有臥石,長尺六寸,其形如人體, 青黃隱起,狀如雕刻。歲旱祭之,小舉小雨,大舉大雨。 荊州每至冬月,於田畝中得土堅圓如卵者,輒取以 賣,破之則鶯在其中,無復毛羽,候春始生羽,破土而 出。

西瀼溪兩崖壁立千尋,有敝艇在石罅間,去水約半 里許,望之舷艄皆可辨。昔人於溪上鬥龍,舟忽飛起 置今處。傍另一罅有木數片,即當日駕船橈也。其地 至今名「龍船河。」

荊州府部外編

编辑

《府志》:荊州利水間有二石若闕,名曰韶石。晉永和中, 有飛仙衣冠如雪,各憩一石,旬日而去,眾咸見之。 《梁書》:南郡太守劉之亨嘗夢二人姓李,詣之乞命。明 日有遺鯉魚二頭者,之亨曰:「夢中所感也。」即放之。又 夢來謝恩云:「當令君延筭。」

太清間,宜都有老尼誦經於紫竹庵,庵臨溪側,一日 溪水瀑漲,老尼大笑,擲蒲團於水中,趺坐其上,誦《普 門品》。信流由漢陽江出,自清江而去,莫知所之。後人 因名其溪為「師姑溪」云。

《開元遺事》:張開為荊州刺史,初至郡界,風雨暝晦,聞 空中有殿喝之聲相次,雲中有衣紫披甲胄者數十 人,開問其故,對曰:「某荊州內外所主之神,久仰令名, 故相率迎引到任。」謁廟後各致祭謝及建飾廟貌。自 此政譽尤善也。

《府志》:「柳宗元至荊州驛舍,夢黃衣婦人曰:『某之命如 敗縷懸風,危危將斷,且將飄矣。君能活之戴恩何可 喻也』。明旦,荊帥召吏訊之曰:『前一日漁夫網得一魚, 巨而黃鱗,為膳,今已斷其首。遂命投江中。是夕,夢前 婦人來而亡其首』。」

《酉陽雜俎》載,大曆中,荊州有術士,從眾數千。術士忽 曰:「余有一技,可代抃瓦廅珠之歡也。」乃合彩色於一 器中,驔步抓目,徐祝數十言,方吸水再三,噀壁上,成 維摩問疾變相,五色相宣,如新寫迨。半日餘,色漸薄, 至暮都滅。唯金粟綸巾,鶖子衣上,經一兩日猶在。 太和末,荊南松滋縣南有士人,寄居親故莊中肄業。 初到之夕,二更後方張燈臨案,忽有小人纔半寸,葛 巾杖策入門,謂士人曰:「君到,無主人,當寂寞。」其聲大 如蒼蠅。士人素有膽氣,初若不見,乃登床責曰:「遽不 存主客禮乎?」復升案看書,詬罵不已。因覆硯於書上。 士人不耐,以筆擊之墮地,叫數聲,出門而滅。

邢和璞得黃老之道,善心筭,作《潁陽書疏》,有叩奇旋 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嘗睹。成式見山人鄭昉說:「崔司 馬者,寄居荊州,與邢有舊。崔病積年,且死,心常恃於 邢。」崔一日覺臥室北牆有人斸聲,命左右視之,都無 所見。臥室之北,家人所居也。如此七日,斸不已,牆忽 透明,如一粟,問左右,復不見。經一日,穴大如盤,崔窺 之牆外,乃野外耳。有數人荷鍬钁立於穴前。崔問之, 皆云「邢真人處分,開此司馬厄重,倍費工力。」有頃,導 騶五六,悉平幘朱衣,辟曰真人至。見邢輿中白縚垂 綬,執五明扇,侍衛數十,去穴數步而止。謂崔曰:「公筭 盡,僕為公再三論,得延一紀,自此無苦也。」言畢,壁如 舊,旬日病愈。

《府志》:李子牟,蔡王第七子。嫺音律,尤善吹笛。江陵元 夕張燈,士女喧闐縱觀。子牟遊荊門,適逢其會,因謂朋從曰:「吹笛一曲,能令萬眾寂爾無譁。」於是登樓臨 軒,清聲一發,百戲皆停,行人駐憩,坐者起聽,曲罷良 久,眾聲復喧,忽有白衣叟自樓下挈小舟行吟而至, 謂子牟曰:「向者吹笛,豈非王孫乎?天格絕高,惜樂器 常常耳。」子牟曰:「笛中此為至寶,而叟以為常乎?」叟曰: 「吾少而習焉,老猶未倦,當為一試。」子牟以笛授叟,引 氣發聲,聲成笛裂。子牟因叩求珍異,叟對曰:「吾之所 貯,君莫能吹。」即令小童自舟中齎至。子牟就視,乃白 骨耳。強吹之,氣力殆盡,纖響無音。叟乃接之微弄,坐 客心骨冷然,清音激越。曲未終,清濤噴騰,雲雨昏晦。 少頃開霽,則不知臾之所在矣。

河陽從事樊宗仁過江陵,為舟子王升所侮,因訴而 笞之,易他舟上峽發荊。不旬日,所乘舟忽失纜,篙棹 皆不能制。舟人曰:「此舟己為讎人所禁,歷石灘必沉 溺,不如先具備焉。」翌日至灘,船果覆,賴有備得免。宗 仁與僕蔭於樹下,及夜深,忽見山獠五人列坐,皆挾 利刃。宗仁大呼曰:「吾今絕糧已逾日,爾家近者,可飲 食以活我。」山獠環視去,未曉,負米肉鹽酪至。宗仁語 以故,山獠曰:「峽中行此術者甚眾,惟王升者,非白皎 弗可制,吾為若延之。」明日,皎至,掃地為壇,步立中央, 引氣呼叫,召王升不絕,良久乃至,則王升形魂焉。皎 於是數以罪狀,升號泣而去。宗仁解衣贈皎,皎不受。 後得進舟江陵訪王升,皎召之,夕已死。

王棲霞寓江陵白鷺湖,善治《易》,所居手植桃,行成數 十列,四藩其宇,時比之董奉。棲霞笑曰:「吾獨利其花 核,祛風導氣耳。」每清旦布蓍,為人決事取貲,足一日 生計。大曆中,老父持百錢求筮,卦成,棲霞驚曰:「家去 幾何?老父往矣。不然,將仆於道。」老父出,棲霞顧百錢, 乃紙也。因悟其所驗之辰,則棲霞甲子,乃歎曰:「吾雖 少而學《易》,不自意能幽入鬼鑒,死復何恨!」至期,即沐 浴更新衣而終。

荊南高從誨,行軍司馬。生女不食葷血,五歲通《黃庭》 等經。及長,夢渡水登山,見金銀宮闕,云是方丈仙女 數十人,中一人曰麻姑,相結姊妹。授以琵琶數曲。自 是數夜一遇,歲餘得百餘曲。其尤者有獨指商,以一 指彈一曲。復夢麻姑曰:「即當相邀。」明日庭中有白鶴 音樂,女奄然而逝。

寇忠愍準登第,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縣。唐郎中 謂方為郡,夕夢有人告云:宰相至。唐思之,不聞朝廷 有宰相出鎮者。晨興視事,而疆吏報寇入界。唐公驚 喜,出郊迓勞,見其風神秀偉,便以公輔待之,且出諸 子羅拜。在縣日,人皆以寇巴東呼之,有「野水無人渡, 孤舟盡日橫」之句。時以為若得用,必濟大川。初,準赴 巴東,舟經查渡灘,水急難上,俄聞水中人語,準視之, 有人裸體為挽舟。準詰之,答曰:「我黃魔神也,公異日 當大用,故來護。」但裸體不敢見。準以錦袱投之,神即 以袱蔽體而去。準謫營道,唯衣白布裘,繫金笏頭帶。 當權希,時者諷其逾禮,準曰:「君父所賜,服之不忘,未 見禮之失也。」諷者大慚。

洪武初年,有癩和尚行乞於江陵市上,腥穢觸人,人 皆惡之。一日,臥祐聖觀中,道士費道元問之曰:「老衲 癩甚,亦自覺否?」曰:「不聞。」又以薰爐置其側,曰:「香否?」曰: 「不聞。」費曰:「若是,則鼻不能辨香穢矣。」和尚笑曰:「沉檀 香滿太虛,卻無受處,穢惡腥聞太虛,亦無染處。子以 我為癩耶?」因解衲示之,膚若凝雪。道人異之。乃作禮 已,遽失和尚所在。

鐵女,不知何代人。其父鐵工,虧折官錢,將殺之。工女 不忍父死,遂躍入冶中,化為二鐵女。荊人立祠祀之。 荊南有妖巫,挾幻術禍福人,郡縣莫敢問。吳興高某 為江陵宰,欲杖之,大吏泣諫,恐掇奇禍。高愈怒,卒杖 之,巫嘻笑而出。頃之,高面漸浮滿,遽詣巫所居。巫出 迎,高命縛之柱亂箠之,凡神像經文悉焚之,搜得小 笥茵裹木人,又碎之。巫無完膚,高面漸平。執之還白 于大吏曰:「某不惜一身,為邦人除害矣。」大吏命投之 江。

有士子于漢江峽口阻風,吟詩曰:「卜得上峽口,秋來 風雨多。」久未之續,空中忽云:「江陵一夜雨,腸斷《木蘭 歌》。」建隆初,有人泊舟巴峽,夜聞人詠曰:「秋徑填黃葉, 懸崖露草根。猿聲一叫斷,客淚數重痕。」通宵凡吟百 篇。

句將地本無水,居者皆苦遠汲。有乞人至醜,瘡痍竟 體,人無與食者,惟一貧女獨加哀矜,割食食之。乞人 曰:「感姬行善,欲思相報,為何所須?」女曰:「願此山下有 泉,然非君所能致。」乞人取腰中刀,刺山下三處,飛泉 湧出,因辭去,忽然不見,人方知其乃仙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