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364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六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三百六十四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三百六十四卷目錄

 廉州府部彙考四

  廉州府風俗考

  廉州府祠廟考寺觀附

  廉州府驛遞考

  廉州府兵制考

  廉州府物產考

職方典第一千三百六十四卷

廉州府部彙考四 编辑

廉州府風俗考        通志 编辑

本府。合浦縣附郭。

俗淳朴,衣無華彩,雖婦人亦負擔貿易,以為活計。地曠力勤,民無蓄積,耕者播種以後,一聽於天,耘糞桔槔不事焉。「豐則侈,歉則貸,貸則息倍於本。男女遇有寒熱,疾病作,而諂鬼輕生逞忿,服毒自經」 ,其故俗也。近來聲教漸臻,文物歲時,聞有書聲,親朋結契,交情頗重,駸駸乎中土之風焉。持世教者,化而導之,家詩「《書》,戶《禮》樂」 ,何習之不可移乎?

土瘠民稀,戶鮮百金之積。民性愚而生計拙,疾病不信醫而信巫,禳禍徼福,竭產不惜。工商之輩多舍本業而操奇贏。其稍知務農者,又皆仰其成於天生聚而教訓之,其在良有司乎?欽州

城內外軍民雜居,衣冠禮貌,不異中州,而鄉落則蓬首跣足者有之。去郭三十里,多無舍宇,結木為柵,覆以茅竹,猶然上古「巢居之風。與其近安南之地者,家無几案器皿,賓客讌會,席地共食」 ,蓋混於「狼猺之習,無足異」 云。

靈山縣

土腴,民亦力作,壤地所入,廩庾常饒。然侈靡相尚,無間歲之積,一遇凶荒,輒亦稱貸,故其民亦日以貧。冠婚喪祭,間用儒禮,鄰里親戚,吉凶相助,一行結納,便戀戀不能忘,蓋庶幾中土之風焉。

廉州府祠廟考        府志 编辑

本府。合浦縣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南縣學東,明洪武三年,知府鄒源建。

社稷壇 在城北半里。明洪武二年,知府鄒源建。

邑厲壇 在社稷壇西。明洪武二年,知府鄒源建。嘉靖二十四年,知府胡鰲改建北府祠故址。以上三壇,歲久傾圮。嘉靖二十四年,知縣胡濟世奉府重修。今因之。

城隍廟 在府治東。宋、元以來無考。明洪武二年,知府脫因建。嘉靖十一年,知府詹瑩修。十六年,知府張岳重建。

皇清康熙四年,知府陳良玉重修。

旗纛廟 在衛治東。明洪武十八年建,今廢。三賢祠 在縣學左,知府張岳建,祀漢毋將隆、宋陳瓘、蘇軾。今廢。

孟太守祠 。漢孟嘗還珠,今廢。

文昌祠 舊祠失蹤。明崇禎八年,合浦縣學教諭丘民悅買得指揮,當萬勳龍津橋吉地,鼎建文昌祠一所。祠右建興文館一座。買料鳩工,捐銀七十兩,又用銀五十五兩,買蓬萊五冬民黃聰、吳邦顯、李惟秀,土名「佛子塘」 、馬屋塘、張王過路塘、糯田、沙田等處良田,共載米三斗五升五合。申文本府知府歐陽𤏸助建祠銀十兩,助買田銀二十五兩,當交前田於《興中圖》一冬積善四代耆民黃信代管,仍付與世世子孫永管。每年收租一百三十籮,折銀五兩七錢。除納糧修祠外,春送銀一兩於府學印官交屠戶買豬羊奉祀,秋送銀一兩於縣學印官交屠戶買豬羊奉祀。餘收積,聽眾議為公用,載在《碑記》,今盡廢無考。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府徐化民重修學宮,立「文昌木。」

主於尊經閣

董公祠 在東門外。明巡道董肇引士民慕德,建祠以祀。今廢。

張襄惠公祠 在崇文館後堂,今廢。

郭公祠 即「聚奎精舍」 ,在西門內北街,有田,今廢。

游公祠 在西門外江瓦街,原有田,今廢。「馮公祠 」 在通天樓前,向西。本府鄭抱素捐銀修復,有田,今廢。

李公祠 在東門內,今廢。

沈公祠 在通天樓前,今廢。

戴公祠 在縣後原,有田,今圮。

忠孝祠 在古石康縣治南。明嘉靖九年,同知章諍重建。祀石康縣知縣羅紳,以子羅鑑配。今廢。

陳王祠 在府治東北三十里。劉宋刺史陳伯紹有恩惠及民,民立祠。陳霸先受禪後,稱為王,今廢。

孝子祠 在海岸鄉梁村。明嘉靖十七年,知府張岳建,今廢。

鄭公祠 在下街馬路左。

張公祠 在永濟鋪西河畔新橋頭。

東嶽廟 :在東門外。明萬曆二十九年,內監李敬建。崇禎九年,海北道張國經重建。後因兵火圮廢,今始修復。

惠澤廟 在府治東龍門水上。明弘治十八年,太監韋輔建,以祀五海龍王之神。遇旱,取其水禱雨,多有應。教授黃文中《記》。今廢。

真武廟 在元妙觀後。明嘉靖十九年,知府陳健即舊啟聖公祠改為之。今廢。

武安祠 在新城內。明洪武三年建。嘉靖元年,提學魏校拆毀。十三年,指揮張淳復建,今廢。楊梅廟 在府治東南六十里。相傳昔有盤石浮海而至,漁人以為神,因祝曰:「若得魚,副所期,當立祠以報。」 果如所祝,遂立廟。凡水旱疫癘,禱之即應。明洪武二十九年,通判夏子輝重建。今廢。

關帝廟 :在府城內興賢街。

華光廟 在府城西門外,今重建。

伏波廟 「州縣皆有。」 漢馬援征交趾時經此,土人祀之,有禱即應。後廢。明崇禎九年,合浦知縣何宸改建于海角亭後今亦廢。

天妃廟 在府治南八里,地名安南都九頭嶺。明洪武十五年,千戶林春建。嘉靖十八年,指揮劉滋重建。萬曆三十年,知府凃巍修,賜號昭孝純正靈應孚濟天妃。僉事張士純顏其楣曰「握元昭貺。」 至今俱奉祀不歇。廟前即為海角亭。觀音堂 在府城南門外。明成化年,內宦陳建。久圮,今始修復。

平江廟 在府治東南七十五里清和鄉平江池岸。明洪武二十九年,通判夏子輝為「《採珠》立。」 今廢。

鎮海廟 在府治南八十里冠頭嶺下。明洪武八年,巡檢郭成立。今廢。

三皇廟 元海北南道楊成式建,今廢。

三界廟 在府城南門外,離城五里。

三官廟 在城西門外

北府廟 在府治東一里,八景之一。《宋史》:李師中攝帥事,以檄定交趾,及儂智高子宣旦降之祠,稱李大夫,疑此人也。明成化十七年,知府劉烜復立。嘉靖元年,提學魏校毀。

武刀東廟 :在府治東六十里,地名武刀東村。今廢。

武刀西廟 :在府治東六十里,地名「武刀西村」 ,今廢。

西海廟 在府治東南六十餘里清和鄉。已上三廟明洪武間本府通判夏子輝建,今廢。譚村廟 在府治東譚村。明洪武四年土人陸愷建,今廢。

助化廟 在府治北半里,為造海航立。明成化十七年,知府劉烜拆毀,後鄉人復立,今廢。《欽州》。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州治西南半里。明洪武五年同知郭儁建。社稷壇 在州治西北半里。明洪武五年同知郭儁建。州厲壇 在州治東北。

旗纛廟 在千戶所後,今廢。

關王廟 在州治西

天妃廟 在州治南鎮民坊。

烏雷廟 在州治南五十里白皮嶺下。唐以來《碑記》尚存。廟廢。

北府廟 :在州治東北二里中和坊。昔邊帥李令公《志》失其名,有功於民,鄉人祀之。今廢。

雷廟 在州治南五里赤墈村,今廢。

城隍廟 在東門內,舊儒學東軍鎮舊址。明萬曆三十四年,知州張應宿重修,增建拜亭齋宿房。

二賢祠 在元妙觀後。祀唐張說、宋呂祖泰,今廢。

林公祠 在儒學旁,今廢。

諫議廟 在州治東二十里中和坊。鄉人創建,以祀唐諫議大夫甯悌原。今廢。

靈山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南城外。明天順七年,知縣林錦建。

社稷壇 舊在石戒峰前。明嘉靖八年,僉事劉道改遷永寧坊西北。

邑厲壇 在縣治北半里。明天順七年,知縣林錦建。

城隍廟 在縣治西北。明成化間,僉事林錦重建。嘉靖二十二年,知縣陶桓「重修。」

皇清康熙八年,本府經歷林有聲重修。

林公祠 在縣治六峰門內。邑人監生勞雍等議建,未果。後明弘治元年,府同杜禮成之。嘉靖十五年,僉事王崇增建儀門。十八年,僉事孫世佑重葺,復市以供祠用。今俱廢。

龍廟 在城西十五里山北石龍洞內。片石廣五丈許,下潭甚深,禱雨輒應。明萬曆三十三年,知縣陳文選鼎建。

關王廟 在千戶所東。明景泰元年,千戶趙敏建。

皇清康熙八年,署靈山縣事廉州府經歷林有聲城。

守都司馬成龍捐資及典史何之欽、生員劉應選、盧文源募緣重修。

《府志》
未載祠廟
编辑

《欽州志》
编辑

天妃廟 在城外濠霸街。

元帝廟 在州城東一里。

土地祠 :在州治大門內。

雷廟 在水門東五里。林木森秀。相傳,舊有石香爐五飛入林中,夜聞風雨之聲。天旱禱雨即應。

《靈山縣志》
编辑

繆公祠 「在宋泰街」 ,今廢。

汪公祠 在圓通閣左,今廢。

真武廟 在縣治左側。頹圮,重修。

三官堂 在縣治西門外,重修。

文昌祠 在塞南門城內,今廢。

廣嗣祠 在城內西北隅,今廢。

圓通閣 在城內通衢,即「四穿樓。」

真武宮 在西門外,今廢。

天妃宮 在縣治西門外,重修。

泗洲廟 在縣治東十餘里,近那黃嶺。

真武廟 在舊州

元帥廟 在龍頭峰

五顯廟 :在東門城內左邊。

都長廟 在檀屋墟

觀音廟   。真武廟   、南堂廟。

「白衣洞 」 ,俱在六峰山。

寺觀附 编辑

本府。合浦縣附郭。

元妙觀 在府治南城內,宋元祐四年建。明嘉靖十七年,知府張岳以觀地易為府學,移觀於海角亭左,後改復南門內孟公祠前,大學士彭時為《記》。

東山寺 在府治東一里。即南越昌符間所建靈覺寺故址,年久圮壞。明萬曆二十九年,重修圓覺堂 ,即東山寺之前堂。明萬曆中,署府同知凃巍捐俸買田,給寺僧收辦香燈。嗣因兵燹,圮廢。

皇清康熙十一年,知府徐化民率屬捐資修葺,復舊。

淨行院 在興廉村,今廢。宋蘇軾南謪時宿此,有詩。

李家寺 在進城鄉。《四圖》創置無考。明嘉靖己丑,同知章諍以賑饑至此重修,今廢。

欽州

崇寧寺 在州東門外「埠通坊」 ,在舊儒學右。明正統五年,守備都指揮程瑒建。嘉靖二年,提學魏校拆毀,以其地為社學。

元妙觀 在州東門外,明正統十三年,都指揮于羽建。

靈山縣

大雲寺 在新城西北。明正統十二年,僧興寧募緣建,久廢。成化九年,僉事林錦重建,以為祝

考證

聖之地今修葺重新

陟熙寺 :在縣治上武安鄉。舊有石龜,土人呼為「石龜寺。」 今廢。

泗州寺 在縣治宋泰鄉白沙村。

六峰觀 在縣西一里石六峰上。高可百丈,四周皆石壁,中空而平。明嘉靖二十一年,齋人劉元清募緣重建。前小岩教諭吳昇刻吳道子觀音像於其中。今復修葺。

三清觀 在六峰山

鹿嶽庵 在舊州祿全嶺。

廉州府驛遞考     府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

府屬驛傳額銀一千三百四十二兩七錢一分六釐二毫。遇閏加銀八兩三錢五分九釐四毫五絲。

合浦縣驛傳額銀六百八十九兩二錢七分三釐五毫。遇閏加銀四兩九錢一分二釐六毫五絲。

欽州驛傳額銀一百四十五兩八錢七分一釐七毫,遇閏加銀二錢五分六釐八毫五絲。《靈山》縣驛傳額銀五百零七兩五錢七分一釐,遇閏加銀三兩一錢九分七釐六毫。

《還珠驛》銀三百五十四兩九錢二分七釐六毫;今裁。

《天涯驛》銀一百五十五兩九錢六分零六毫,今裁。

《烏家驛》銀二百零九兩六錢七分七釐三毫,今裁。

《白石驛》,銀二百六十四兩五錢九分二釐五毫正。

《太平驛》銀三百五十七兩五錢五分八釐二毫。今裁。

《皇清》州縣驛遞俱裁,止留合浦縣之「白石驛。」因地僻

《差稀》額設三州縣,驛傳錢糧,除節裁充餉并除荒遷外,實徵銀五百四十八兩四錢九分四釐三毫三絲四忽。

合浦縣徵銀三百五十兩零九錢八分二釐八毫零六忽。

《欽州》,徵銀二十五兩二錢四分零四毫五絲七忽。

《靈山縣》徵銀一百七十二兩二錢七分一釐零七絲一忽。

除應付支銷外,每年存留,俱解府轉解《驛傳道》充餉。

合浦縣

自康熙十一、二十、三十四年驛傳存留銀三百五十兩零九錢八分二釐八毫六忽。

康熙十五年奉裁充餉銀二百兩零九錢八分二釐八毫六忽,尚驛傳存留銀一百五十兩。康熙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年充餉銀二百兩零九錢八分二釐八毫六忽,尚驛傳存留銀一百五十兩。

康熙二十一年奉

《恩詔》准復裁充餉銀一百兩零四錢九分一釐四毫。

三忽,尚驛傳存留銀二百五十兩零四錢九分一釐四毫三忽。

康熙二十二、二十三年,奉裁充餉銀一百兩零四錢九分一釐四毫三忽,尚驛傳存留銀一百五十兩四錢九分一釐四毫三忽。

康熙二十四年分,奉文「照安徽例」 ,裁充餉銀二百兩九錢八分二釐八毫六忽;尚驛傳存留銀一百五十兩。

康熙二十五年,充餉銀二百兩零九錢八分二釐八毫六忽,尚驛傳存留銀一百五十兩。《欽州》

州前鋪,二十里至「分界鋪,二十里至平銀鋪,中火,二十里至濟時鋪,十五里至茶嶺鋪,二十里至大嶺鋪,二十里至那暮鋪,公館歇宿,二十里至丹竹鋪,二十里至烏家鋪,二十里至新曆鋪,二十里至上洋鋪,中火,二十里至廉州府。」 以上俱東至本府路。

州前鋪,十里至「澄源鋪」 ,二十里至「舊寨鋪」 ,中火,二十里至「安遠鋪」 ,二十里至「格木鈿」 公館歇宿。

二十里至朝宗鋪,二十里至佛蹟鋪,二十里至龍門鋪,二十里至路思鋪,中火,二十里至寧越鋪,二十里至靈山縣,今俱廢。以上俱東北路《靈山縣》。

舊鋪二十三處,鋪司兵四十一名。前因兵燹,鋪舍盡荒。今設復一十四處,適當孔道。每鋪安置司兵三名。

東門鋪 在縣東門外,鋪舍一間,適當孔道。自本鋪至山心鋪五十里。

山心鋪 去縣三十里,鋪舍一間,至武利鋪四十里。

武利鋪 去縣七十里。鋪舍一間,至合浦縣界。以上俱東路通接本府合浦縣界。

那龍鋪 去縣五十里,鋪舍一間,適當孔道。自本鋪至舊州鋪三十里。

舊州鋪 去縣八十里,鋪舍一間,至宋太鋪二十里。

宋太鋪 ,去縣一百里,鋪舍一間,至那線鋪四十里。

那線鋪 ,去縣一百四十里,鋪舍一間,至那浪鋪八十里。

那浪鋪 ,去縣二百二十里,鋪舍一間,至西鄉鋪三十里。

西鄉鋪 去縣二百五十里,鋪舍一間。至南寧府宣化縣界。

「那暮鋪 去縣一百四十里」 ,鋪舍一間,適當孔道。自本鋪至茶嶺鋪二十里。

茶嶺鋪 ,去縣一百六十里,鋪舍一間,至平銀鋪二十里。

平銀鋪 ,去縣一百八十里。鋪舍一間,至欽州界。

白木鋪 去縣一十五里,鋪舍一間,適當孔道。自本鋪至崩塘鋪二十里。

崩塘鋪 ,去縣三十五里,鋪舍一間,至廣西橫州界。

廉州府兵制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廉州營

順治十二年,恢廉設協守副將一員。

十三年,分設左、右二營:左營署中軍守備、右營署中軍守備各官兵一千,共額官兵二千員名。週歲共支俸餉銀三萬三千五百三十九兩五錢八分八釐。

順治十五年,右營撥入珠場寨經制「廉協」 ,改為一營。

康熙二年,更營設鎮總兵官。

康熙三年,分設三營:中營中軍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左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右營遊擊一員,守備一員。各領官兵一千。統轄「乾體」 、「欽州」 兩營遊擊各一員。官兵見後。又添設大官港砲臺官兵六十員名,共額官兵三千零六十一員名。週歲共俸餉、操賞銀五萬二千四百四十九兩七錢九分九毫九絲六忽。

康熙六年,裁去左營,止留中、右二營。

康熙七年,中營改為「左營。」

康熙十年,移調總兵官赴順德鎮守,改設參將一員,總歸《高雷、廉》鎮統轄。留額官兵一千五百五十八員名,分左右二營,歲該俸餉銀二萬四千五百九十九兩二錢三分六釐零。是年,提標右營參將署廉州營參將事。中軍都司左營守備駐防府城,右營守備駐防靈山。

康熙十一年,《乾體》營原係「珠場寨陸營」 ,改設原額官兵一千員名。

康熙十一年,肇協城守守備委署乾體遊擊事。本營原額官兵一千員名,奉裁,撥入「順德」 兵五十七名。先是,康熙八年,裁撥戰守兵二百名、把總一員入欽州營,尚存官兵七百四十二員名。續因展界改為水師,添兵一百五十名,設復把總一員。康熙九年,抽撥欽州營戰守兵五十五名添入本營,共官兵九百四十八員名,每歲俸餉銀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一兩零。本年添兵五百七十名,共官兵一千五百一十八員名。新兵業經請撥,以定營額。本營船隻,設有龍艇六隻、大船一十三隻,灣泊乾體、冠頭嶺,以資防禦。本年七月內,將前船一十三隻例應小修,係本營領餉銀五百五十二兩零修葺。十一月,又撥虎門、順德二營哨船五隻到營防汛。又撥艚船五隻,發領餉銀六千四百九十七兩,即經修完。欽州營原額官兵一千員名、馬二百匹,戰守兵各半。續奉裁撫標兵丁六十名,內千總一員撥。

「入埇口河」 砲臺,今改移長墩,共官兵一千零六十員名。

自康熙八年,除添撥奉裁廉州水師兵二百名、把總一員,又更定營制,添把總一員,自備馬二十八匹,通共官兵一千二百六十二員名。陸續汰裁、抽撥官兵,及奉文裁減馬一百匹,尚實在官兵一千零六十一員名。總計駐防州城官兵六百六十員名。除分撥各處塘汛墩臺外,實存州城官兵二百五十八員名,派守防城官兵四百零一員名。除分撥各塘汛墩臺外,實存防城官兵二百一十五員名。但欽州邊海巖疆,考之往代,陸地設有重兵捍衛,防海多設船隻扼守。如龍門牙山水營三處,皆屬要害,所當酌議者也。

廉州營汛

永安城 在府東一百七十里。汛兵一百名。白龍寨城 在府東南七十里,汛兵五十名。英羅臺 在府東南二百里。汛兵十名。

看馬臺 在府東南一百八十五里。汛兵十名。「川江」 臺 在府東南八十里,汛兵十名。

隴村臺 在府東南七十里。汛兵十名。

調埠臺 在府東七十里。汛兵十名。

珠場臺 在府東南七十里。汛兵十名。

武刀臺 在府南四十里。汛兵十名。

龍潭臺 在府南五十里。汛兵十名。

古里臺 在府南三十里。汛兵十名。

大石屯臺 在府西十五里。汛兵十名。

白沙口臺 在府西二十五里。汛兵十名。葛麻山臺 在府西六十里。汛兵十名。

冠頭嶺臺 在府西四十里。汛兵三十名。西鹽場臺 在府西五十里,汛兵三十名。大觀港東岸砲臺 在府西七十里,汛兵六十名。

以上屬「《合浦》地。」

欽州汛營

防城 。欽州營中軍守備一員、領兵四百名分防

大觀港西岸砲臺 汛兵三十名。

烏雷臺 汛兵十名

「牙山海」 隘臺 汛兵十名。

牙山港海臺 汛兵十名。

青鳩臺 汛兵十名

南港臺 汛兵十名

長墩東砲臺 汛兵二十名。

長墩西砲臺 汛兵二十名。

魚洲口臺 汛兵二十名。

三囊臺 汛兵二十名

水營臺 汛兵二十名

《澌》。臺 汛兵二十名,《廣西交界》「王光」《十萬》大山臺 汛兵二十名,蓬羅臺 汛兵三十名。

如昔臺 汛兵四十名

「小董臺 」 把總一員,領兵一百名防守。

以上屬「《欽州》地。」

靈山分汛

廉州營 守備一員,領兵三百名,防守城汛。把總一員,領兵三十名,防守宋泰鄉。

廉州衛合屬左右中永欽靈六千戶所,原額漢軍共七千六百四十九名

廉州府物產考        府志 编辑

府總

穀屬

六禾    :白禾    、毛禾。

赤禾    、坡禾    。《𤲞禾勝稔    》旦糯    、晚糯。

白穀    臺糯    、紅鬚。

廣糯    、粘粟    、糯粟

黍稷    赤粒    、毛粒

潮禾    :「大糯    」 :八月粒。

《赤陽糯   》、班鳩糯   、《老鴉糯》。

交趾糯

豆屬

綠豆    、黑豆    、雪豆。

刀豆    、白豆    、芝麻

豇豆    、扁豆    、《豬牙豆》。

葉下藏

菜屬

莧菜    、莙薘    萵筍

苦蕒    、萵苣    、茼蒿、茭筍    、石髮    、薑。

瓜屬

《絲瓜 》即「水瓜。」

薯 有數種

芋 有數種

西瓜    香瓜    、甜瓜。

黃瓜    、冬瓜    、《苦瓜》

土瓜    、瓠瓜    、葫蘆

果屬

《革琢》子 ,殼硬黑,肉白甘香賽核桃。

波羅蜜 間有

《荔枝    圓眼    》人面。

烏欖    ,金橘    ,甘蔗。

石榴    、葡萄    :《黃皮》

菱角    、香櫞    、《白欖》

橄欖    油、柑    《黏子》

羊、桃    、橘     、梨

《秋風子   》。《藤買子   》。《羅蒙子》。

胭脂子   ·《羅旺    橙》

花屬

蘭 有魚子蘭、「建蘭」 、樹蘭。

菊花 有數種

蕙 可止癘

夜合    茉莉    、薔薇。

「素馨    」 ,《鷹爪    芙蓉》。

《山茶    海棠    含笑》。

鹿蔥    《狗牙    》《鳳尾》

《佛桑    賽楊妃   》《九里香》,

《石榴花   》·《玉繡球   》·《七姊妹》

金盞銀臺

木屬

《松     杉     鐵力》。

紫荊    、棠梨    、《黃楊》

「黃桐    青桐    ,烏桕山翠    。」 相思    狂木,

《紫合    春花    桄榔》。

車、鹽    、楠、樟    帶木

柏     ,桑     梓。

槐     、柳     榕

竹屬

「著竹    。」 《簟竹    》。《刺竹》。

黃竹    ,甜竹    。苦竹。

《馬蹄    簩》。「竹    高眼。」

答竹    。浮竹    。利竹。

《水簟    鉤絲    》。《瀟湘》。

草屬

斷腸 即水草鉤吻也

莞 ,產防城者,織細席,產州江者,織粗席。黃蔓 又名「胡蔓」 ,食之殺人,綠豆漿甕菜汁解之。

蒻 可製蓑衣

香茅    冬葉    《蘆鼓》

萍蒿    茅

藤屬

白藤    、青藤    、《黃藤》。

雞藤    、棍藤    、香藤

鐵藤    、土藤    、《老人藤》

狗頸藤

藥屬

庵摩勒 即餘甘。主補益,彊氣力。

高良薑 舊充貢

青黛 即靛花

萆蘚 即冷飯團

「《蛇膽》 間有。」「熊膽 間有。」

天竺黃   、薏苡仁   、天門冬。

麥門冬   、石菖蒲   、草荳蔻。

地骨皮   、香附子   、土牛膝。

小茴香   、何首烏   、《史君子》。

牽牛子   、車前子   、《桑白皮》。

夜明砂   、蓖麻子   。接骨草。

「鳳尾草   」 、《川山甲   》《石蓮子》。

黃、梔子   、砂仁    、桂皮。

仙茅    、莪朮    、益母。

山藥    、蒼耳    、澤蘭。

薑黃    、益智    三藾。

枸杞    、白芨    。槐實。

皂角    、巴豆    、《茱萸》

烏賊    、蟬蛻    、薄荷

穀精    、鹿茸    、牡蠣

龜甲    斑貓

香屬

藤香    、白木    雞骨

海漆    土速    楓木

禽屬

火雞 :色紅,嘴翅黑,春夜先雞而鳴。

《海鳥 》夏秋夜鳴,飛入山,有颶風。

孔雀 出時羅間有

翡翠 出時羅今少

《白臉雞 》即「春魂鳥。」

秦吉了 俗呼「了哥。」

《水鴨 》即《鳧鷖》。

辭羅雀 即鴻

「喜鵲    」 :「黃鶯    」 、白鷴。

鷓鴣    、《鴛鴦    》:伯勞

杜鵑    、「山雞    。」 《火鳩》。

斑鳩    啄木    鸕鶿。

「鶺鴒    《水雞    》。」 《剪刀雀》。

山鳳凰

《鉤割雀 》,四五月夜半飛叫。若云鉤割年必豐,鉤鉤割,年必歉。

青鳩 有二種,出青鳩埠,盛於四月,不食穀,傳為魚變。

獸屬

《箭豬 》毛粗如箭,振以射人。

狒狒 俗呼山笑

山豬 名獾

山犀 間有

象 間有

豹     鹿     麖,豺     熊     猿。

羚羊    。山馬    。龍狗。

狐狸    豪豬

蛇屬

《蚺蛇 》蛇之最大者,其膽上旬在頸,中旬在心,下旬在尾。性耐死,取膽釋之猶活。

「時辰 似蜥蜴」 ,十二時轉十二色。

土錦 害母而生

蟫蛇 有四足

黃稍    危《杆    草花》。

《火蛇    鱟》。    網鬃水蛇。    烏肉    蜈蚣。

《簸箕甲   》,《青竹標》。

蟲屬

蜂 :有蜜蜂,黑蜂,黃蜂,土蜂。

𧌑 即雷公魚。《田雞 》即螻蟈。

水蛭 即馬黃

魚屬

鰌 ,俗呼「海主」 ,重數千斤,脊骨可為臼。母背常負子,蜑人繫鐵鎗以鏢其子,隨候其斃,拽之岸,母不敢取。

鯊魚 :有犁頭沙、劍沙、虎沙,有斑點者,人食皆胎生。皮可挫物,子隨母行,驚則從口入母腹復出。

《河魨 》烹調失宜殺人。以螃蟹解。

《大蟲 》首似虎,有毒傷人。

「拜風 」 「隨所望。」 拜風起。

赤肉 無鱗

黃魚    。江骨    。江鯰。

蘇木    山堅    。黃尾。

塘虱    、《斑星    》《沙鉤》

《馬膏    帶》,魚    鞋底。

「白飯    」 《鎖管    》烏賊。

《牛尾    》水母    沙牯。

竹葉    海豬    。《鷂子》

《黃脊    牛欄    》《鹿角》。

骨魚    鰱     ,鯽。

鯿     鱔     ,魴屐     ,《鱭     鯉》。

紅眼串

介屬

瑇瑁 :產鹿塾,海面,貨屬:

綿花    、木耳    、苧麻

橘餅    橘餅    ,瓜子

白果    、牛皮    、虎皮

豹皮    、鹿皮    、麖皮

獺皮    、狐狸皮   、蜂蜜

白糖    、葛、《麻    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