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517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五百十七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五百十七卷目錄

 雲南土司部彙考三

  雲南土司三濮考

  雲南土司八百媳婦考

  雲南土司緬國考

  雲南土司白國考

  雲南土司南甸考

  雲南土司隴川考

  雲南土司灣甸考

  雲南土司鎮康考

  雲南土司大候州考

  雲南土司芒市考

  雲南土司孟艮府考

職方典第一千五百十七卷

雲南土司部彙考三 编辑

三濮考 编辑

高宗龍朔 年,三濮入貢。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唐書南蠻傳》:「三濮者,在雲南徼外千五百里,有文面濮,俗鏤面,以青涅之。赤口濮,裸身而折齒,劖其脣使赤。黑僰濮,山居如人,以幅布為裙,貫頭而繫之。丈夫衣穀皮,多白蹄牛、虎魄。龍朔中,遣使與千支弗磨臘同朝貢。」

八百媳婦考 编辑

成宗大德四年,遣劉深等征八百媳婦。

按《元史成宗本紀》:「四年十二月,遣劉深、合刺帶、鄭祐將兵二萬人,征八百媳婦,仍敕雲南省,每軍十人給馬五匹,不足則補之以牛。」

大德五年,給征八百媳婦軍鈔。

按《元史成宗本紀》:「五年,給征八百媳婦軍鈔,總計九萬二千餘錠。立征八百媳婦萬戶府二萬戶四員,發四川、雲南囚徒從軍。調雲南軍征八百媳婦。詔雲南行省自願征八百媳婦者三千人,人給貝子六十索。命雲南省分蒙古射士,征八百媳婦。」

按《元史哈剌哈孫傳》:大德五年,同列有以雲南行省左丞劉深計,倡議曰:「世祖以神武一海內,功蓋萬世,今上嗣大歷服,未有武功以彰休烈。西南夷有八百媳婦國,未奉正朔,請往征之。」 哈剌哈孫曰:「山嶠小夷,遼絕萬里,可諭之使來,不足以煩中國。」 不聽,竟發兵二萬,命深將以往。道出湖廣,民疲於餽餉。及次順元,深脅蛇節求金三千兩、馬三千匹。蛇節因民不堪,舉兵圖深於窮谷,首尾不能相捄。事聞,遣平章劉國傑往援,擒蛇節,斬軍中。然士卒存者纔十一二,轉餉者亦如之,訖無成功。帝始悔不用其言。會赦,有司議釋深罪,哈剌哈孫曰:「徼民首釁,喪師辱國,非常罪比,不誅無以謝天下。」 奏誅之。

大德六年,罷「征《八百媳婦》」 右丞劉深等官,收其符印。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大德七年,以「征八百媳婦喪師」 ,誅劉深,笞合剌帶、鄭祐。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

按《元史董士選傳》:「士選拜御史中丞,前中丞崔彧久任風紀,善斡旋以就事功。既卒,不忽木以平章軍國重事繼之。方正持大體,天下望之而已多病,遂以屬之。士選風采明俊,中外竦然。時丞相完澤用劉深言,出師征八百媳婦國,遠冒煙瘴,及至未戰,士卒死者十已七八,驅民轉粟餉軍,谿谷之間,不容舟車,必負」 擔以達。一夫致粟八斗,率數人佐之,凡數十日乃至。由是民死者亦數十萬,中外騷然。而完澤說帝:「江南之地盡世祖所取,陛下不興此役,則無功可見於後世。」 帝入其言,用兵意甚堅,故無敢諫者。士選率同列言之,奏事殿中畢,同列皆起,士選乃獨言:「今劉深出師,以有用之民而取無用之地,就令」

「當取,亦必遣使諭之。諭之不從,然後聚糧選兵,視時而動,豈得輕用一人妄言,而致百萬生靈於死地!」 帝色變,士選猶明辨不止,侍從皆為之戰慄。帝曰:「事已成,卿勿復言。」 士選曰:「以言受罪,臣之所當。他日以不言罪臣,臣死何益!」 帝麾之起,左右擁之以出。未數月,帝聞師敗績,慨然曰:「董二哥之言驗矣,吾愧之。」 因賜上尊,以旌直言。始為罷兵,誅劉深等。

武宗至大二年,谷保作亂,威遠算只兒威奉詔招諭,受賂敗還。

按《元史武宗本紀》:「十一月,雲南行省言,八百媳婦大徹里、小徹里作亂威遠州谷保奪據木羅甸。詔遣本省右丞算只兒威往招諭之,仍令威楚道軍千五百人護送入境。而筭只兒威受谷保賂金銀各三錠,復進兵攻劫谷保,弓弩亂發,遂以敗還。匪惟敗事,反傷我人。惟陛下裁度。」 帝曰:「大事也,其速擇使。」 復賫璽書往招諭,「算只兒威雖遇赦,可嚴鞫之。」

明宗天曆元年,八百媳婦入貢。

按《元史明宗本紀》:「天曆元年十一月,八百媳婦國使者昭哀、雲南威楚路土官昵放等,九十九寨土官必也姑等,各以方物來貢。」

世宗嘉靖十九年,奏「給八百大甸頭目牛、酒蔬食。」 上可之。

按《會典》:「嘉靖十九年奏准,八百大甸頭目三十一人,每五日一次。牛肉七十七斤八兩,雞鵝各三隻,酒八十瓶,糯米一石一斗五升,蔬菜廚料。」

《圖書編》
编辑

八百館

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世傳其土酋有妻八百,各領一寨,因名八百媳婦。自古不通中國。元世祖始遣忙兀魯迷失帥軍征之。至成宗,責其叛寇,車里遣也先不花征之。辛丑,以劉深佩虎符,將兵三萬,敕雲南省各給馬匹征之。癸卯,劉深復請加兵,哈剌哈孫曰:「海嶠小夷,遼絕萬里,可諭之使來,不足以煩中國。」 元主不聽,竟無功,士卒存者纔十之一,始悔不用其言。會有司議釋深罪,哈剌哈孫曰:「劉深首起釁,喪師辱國,不誅無以謝天下。」 遂誅深。其酋恃遠,叛服不常。至元統初,平章賽典赤遣使招附,置八百等處宣慰司。明洪武二十四年,其酋刁攬那來貢方物,始立八百大甸軍民宣慰使司,每遇改元,則頒給敕諭、金牌、勘合,與緬甸同。其地東至老撾,南至波勒蠻,西至木邦,北至孟艮。自司治北至布政司,三十八程。其人性頗緩,刺花樣于眉目,間以為飾。男女服食與木邦同。事佛敬僧亦同。緬甸與客相見,無跪拜之節,但把手為禮。境內有南格剌山,山上有河,屬八百,北屬車里。

緬國考 编辑

世祖至元八年,緬國始遣使入朝。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元史緬國傳》,「緬國為西南夷,不知何種。其地有接大理及去成都不遠者,又不知其方幾里也。其人有城郭屋廬以居,有象馬以乘,舟筏以濟。其文字進上者,用金葉寫之,次用紙,又次用檳榔葉,蓋謄譯而後通也。」 世祖至元八年,大理、鄯闡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遣乞䚟脫因等使緬國,招諭其主內附。四月,乞䚟脫因等導其使价博來以聞。至元十年,詔勘馬剌失星、乞䚟脫因、劉源使緬國,諭遣子弟近臣來朝。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按《元史緬國傳》:十年二月遣勘馬剌失里、乞䚟脫因等使其國。持詔諭之曰:「間者大理鄯闡等路宣慰司都元帥府差乞䚟脫因導王國使价博詣京師。且言嚮至王國。但見其臣下。未嘗見王。又欲觀吾大國舍利。朕矜憫遠來。即使來使覲見。又令縱觀舍利。益詢其所來。乃知王有內附意。國」 雖云遠,一視同仁。今再遣勘馬剌失里及禮部郎中國信使乞䚟脫因、工部郎中國信副使卜云失往諭王國。「誠能謹事大之禮,遣其子弟。若貴近臣僚一來,以彰我國家無外之義。用敦永好,時乃之休。至若用兵,夫誰所好。王其思之。」

至元十二年。樞密院以征緬議聞。帝不許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元史緬國傳》十二。

年四月,建寧路安撫使賀天爵言:「得金齒頭目阿郭之言曰:『乞䚟脫因之使緬』」 ,乃故父阿必所指也。至元九年三月,緬王恨父阿必,故領兵數萬來侵,執父阿必而去,不得已厚獻其國,乃得釋之。因知緬中部落之人,猶群狗耳。比者緬遣阿的八等九人至,乃候視國家動靜也。今白衣頭目是阿郭親戚,與緬為鄰,嘗謂入緬有三道,一由天部馬,一由驃甸,一由阿郭地界,俱會緬之江頭城。又阿郭親戚阿提犯在緬掌五甸戶各萬餘,欲內附,阿郭願先招阿提犯及金齒之未降者,以為引道。雲南省因言:「緬王無降心,去使不返,必須征討。」 六月,樞密院以聞,帝曰:「姑緩之。」 十一月,雲南省始報差人探伺國使消息,而蒲賊阻道。今蒲人多降,道已通,遣金齒干額總管阿禾探得國使達緬俱安

至元十四年,緬人攻阿禾蒙古千戶忽都等軍,大破其眾。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元史緬國傳》:「十四年三月,緬人以阿禾內附,怨之,攻其地,欲立砦騰越、永昌之間。時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大理路總管信苴日總把千戶脫羅脫孩奉命伐永昌之西騰越、蒲、驃、阿昌、金齒未降部族,駐劄南甸。阿禾告急,忽都等晝夜行,與緬軍遇一河邊,其眾約四五萬,象八百,馬萬匹。忽」都等軍僅七百人。緬人前乘馬,次象,次步卒。象披甲,背負戰樓,兩傍挾大竹筒,置短槍數十於其中,乘象者取以擊刺。忽都下令:「賊眾我寡,當先衝河北軍。」親率二百八十一騎為一隊,信苴日以二百三十三騎傍河為一隊,脫羅脫孩以一百八十七人依山為一隊。交戰良久,賊敗走。信苴日追之三里,抵寨門,旋濘而退。忽南面賊兵萬餘,繞出官軍後。信苴日馳報,「忽都復列為三陣,進至河岸,擊之,又敗走,追破其十七砦,逐北至窄山口,轉戰三十餘里,賊及象馬自相蹂死者盈三巨溝。」日暮,忽都中傷,遂收兵。明日追之,至干額,不及而還,捕虜甚眾。軍中以一帽或一兩靴、一氈衣易一生口,其脫「者又為阿禾、阿昌邀殺,歸者無幾。官軍負傷者雖多,惟蒙古軍獲一象,不得其性,被擊而斃,餘無死者。」十月,雲南省遣雲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納速刺丁率蒙古爨僰摩些軍三千八百四十餘人征緬,至江頭,深蹂酋首細安立砦之所,招降其磨欲等三百餘砦,土官曲臘、蒲折戶四千,孟磨愛戶一千,「磨奈蒙匡里荅八剌」,戶二萬,蒙忙甸土官甫祿堡,戶一萬,「水都彈禿」,戶二百,凡三萬五千二百戶。以天熱還師。

至元十七年。詔納速刺丁將精兵萬人征緬國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按《元史緬國傳》:十七年二月納速剌丁等上言緬國與地形勢皆在臣目中矣。先奉旨若重慶諸郡平。然後有事緬國。今四川已底寧。請益兵征之。帝以問丞相脫里奪海。脫里奪海曰:「陛下初命發合剌章及四川與阿里海牙麾下士卒六萬人征緬,今納速剌丁止欲得萬人。」 帝曰:「是矣。」 即命樞密繕甲兵,修武備,議選將出師。五月,詔雲南行省發四川軍萬人,命藥剌海領之,與前所遣將同征緬。至元十九年,議征緬國。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九年二月,議征緬國,以太卜為右丞,也罕的斤為參政,領兵以行。壬子,詔僉亦奚不薛及播、思、敘三州軍,征緬國。」 按《元史緬國傳》,十九年二月,「詔思、播、敘諸郡及亦奚不薛諸蠻夷等處,發士卒征緬。」

至元二十年五月,丞相伯顏、諸王相吾答兒等言:「征緬國軍,宜參用蒙古新附軍。」 從之。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按《元史緬國傳》:「二十年十一月,官軍伐緬,克之。先是詔宗王相吾荅兒、右丞太卜、參知政事也罕的斤將兵征緬,是年九月,大軍發中慶,十月至南甸,太卜由羅必甸進軍,十一月相吾荅兒命也罕的斤取道於阿昔江,達鎮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頭城,斷緬人水路,自將一軍從驃甸」 徑抵其國,與太卜軍會。令諸將分地攻取,破其江頭城,擊殺萬餘人。別令都元帥元世安以兵守其地,積糧餉以給軍士。遣使持《輿地圖》奏上。

至元二十二年,緬遣使納款,尋遣達魯花赤等使其國。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元史緬國傳》:「二十二年十一月,緬王遣其鹽井大官阿必立相至太公城,欲來納款,為孟乃甸白衣頭目䚟塞,阻道,不得行。遣謄馬宅者持信撘一片來告驃甸土官匿俗,乞報上司,免軍馬入境,匿俗給榜遣。」

謄馬宅回江頭城,招阿必立相赴省,且報「鎮西、平緬、麗川等路宣慰司、宣撫司,差三操持榜至江頭城,付阿必立相、忙直卜筭二人,期以兩月,領軍來江頭城。宣撫司率蒙古軍至驃甸,相見議事。」 阿必立相乞言於朝廷,降旨許其悔過,然後差大官赴闕。朝廷尋遣鎮西、平緬宣撫司達魯花赤、兼招討使怯烈使其國。

至元二十三年五月,遣怯烈招諭緬國。十月,調張萬等征緬。

按《元史世祖本紀》。「二十三年五月。遣鎮西平緬等路招討使怯烈招諭緬國。十月,以征緬功。調招討使張萬為征緬副都元帥。也先鐵木兒征緬招討司達魯花赤。千戶張成征緬招討使。並虎符敕造戰船。將兵六千人以征緬。俾禿滿帶為都元帥總之」 按《元史緬國傳》雲:「南王以行省右丞愛魯奉旨征收金齒、察罕、迭吉連地」 ,撥軍一千人。是月,發《中慶府》,繼至永昌府,與征緬省官會,經阿昔甸,差軍五百人護送招討使怯烈至太公城。

至元二十四年,緬始平定,歲貢方物。

按《元史世祖本紀》,「六月,樞密院奏,簽征緬行省事合撒兒海牙言,比至緬國,諭其王赴闕,彼言鄰番數叛,未易即行,擬遣阿難荅剌奉表齎土貢入覲」 按《元史緬國傳》,「二十四年正月至忙乃甸,緬王為其庶子不速速古里所執,囚於昔里怯荅剌之地,又害其嫡子三人,與大官木浪周等四人為逆,雲南王所命官阿」 難荅等亦受害。二月,怯烈自忙乃甸登舟,留元送軍五百人於彼。雲南省請今秋進討,不聽。既而雲南王與諸王進征,至蒲甘,喪師七千餘,緬始平,乃定歲貢方物。

成宗大德元年,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國王。」

按《元史成宗本紀》:二月「己未,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國王,且詔之曰:『我國家自祖宗肇造以來,萬邦黎獻莫不畏威懷德。嚮先朝臨御之日,爾國使人稟命入覲,詔允其請,爾乃遽食前言,是以我帥閫之臣加兵於彼。比者爾遣子信合八的奉表來朝,宜示含弘,特加恩渥。今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國王,賜之銀印,子信合八的為緬國世子,錫以虎符,仍戒飭雲南等處邊將,毋擅興兵甲,爾國官民,各宜安業』。」 又賜緬王弟撒邦巴一珠虎符,酋領阿散三珠虎符,從者金符及金幣遣之。按《元史緬國傳》:大德元年二月,以緬王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嘗遣其子信合八的奉表入朝,請歲輸銀二千五百兩、帛千匹、馴象二十、糧萬石。詔封「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王,賜銀印;子信合《八的》為緬國世子,賜以虎符。」

大德三年,緬遣其世子信合《八的》奉表來謝,賜衣遣還。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按《元史緬國傳》。三年三月。緬復遣其世子奉表入謝。自陳部民為金齒殺掠。率皆貧乏。以致上供金幣。不能如期輸納。帝憫之。止命間歲貢象。仍賜衣遣還。

大德四年,緬王為弟所殺,遣師問罪。八月,赴闕服罪,乃罷兵。

按《元史成宗本紀》,「四年四月,緬國遣使進白象。六月,詔立緬國王子窟麻剌哥撒八為緬國王,賜以銀印及金銀、器皿、衣服等物。七月,緬國阿散哥也弟者蘇等九十一人,各奉方物來朝。詔命餘人留安慶,遣者蘇來上都。八月,緬國阿散吉牙等昆弟赴闕,自言殺主之罪,罷征緬兵」 按《元史緬國傳》:「四年四月,緬國遣」 使進白象。五月,「的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其弟阿散哥也等所殺,其子窟麻剌哥撒八逃詣京師」 ,令忙完禿魯迷失率師往問其罪。蠻賊與《八百媳婦國》通,其勢張甚。忙完禿魯迷失請益兵,又命薛超兀而等將兵萬二千人征之,仍令諸王闊闊節制其軍。六月,詔立窟麻剌哥撒八為王,賜以銀印。秋七月,緬賊阿撒哥也弟者蘇等九十一人各奉方物入朝,命餘人置「中慶」 ,遣者蘇等來上都。八月,緬國阿散吉牙等昆弟赴闕,自言殺主之罪,罷征緬兵。

大德五年十月,緬王遣使入貢。

按《元史成宗本紀》云云按《元史緬國傳》:五年九月,「雲南參知政事高慶、宣撫使察罕不花伏誅。初慶等從薛超兀而圍緬兩月,城中薪食俱盡,勢將出降。慶等受其重賂,以炎暑瘴疫為辭,輒引兵還。故誅之。十月緬遣使入貢。」

按《元史忽辛傳》:「忽辛為雲南行省右丞」 ,大德五

年,緬國主負固不臣,忽辛遣人諭之曰:「我老賽典赤平章子也,惟先訓是遵。凡官府於汝國所不便事,當一切為汝更之。」 緬國主聞之,遂與使者偕來,獻白象一,且曰:「此象古來所未有,今聖德所致,敢效方物。」 既入,帝賜緬國主以世子之號。烏蠻等租賦,歲發軍徵索,乃集。忽辛以利害榜諭諸蠻,不遣一卒,而租賦咸足。

按《元史怯烈傳》:「怯烈拜鎮西緬,麓川等路宣撫司達魯花赤,兼管軍招討使,成都、烏蒙諸驛阻絕,怯烈市馬給傳,往來便之。俄被召上京,問以征緬事宜,奏對稱旨,賜幣帛及翎根甲。諸王相吾荅兒、右丞太卜征緬,命怯烈率兵船為鄉導,拔其江頭城,振旅而還。復從雲南王入緬,總兵三千,屯鎮驃國,設方略招徠其黨,由是復業者眾。後入覲,世祖慰勞之,詢以緬國始末,擢正議大夫,僉緬中行中書省事,佩金符,頒詔於緬,宣布威德。緬王稽顙稱謝,遣世子信合、八的入貢。」 《四譯館考》

緬甸

緬甸,不知何種。其地舊有江頭、太公、馬來、安正國、蒲甘、緬王五城。元至元中,遣將兀良吉䚟屢討平之,置邦牙軍。明洪武二十九年內附,立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正統四年,孟養宣慰使刁賓玉昏懦,其下大酋思仁叛,擁眾麓川,并有孟養地。遣黔國公沐晟、左都督方政往討之。政乘勝追思仁,至上江,以無援,力戰死。詔問晟,晟自知失律,飲藥卒。廷臣皆言宜置思仁不問。不聽。乃用太監王振議,用兵部尚書王驥、定西伯蔣貴,發湖廣、四川、廣西、貴州及京營兵十二萬往討之。思仁敗走。緬甸酋長卜剌浪斬思仁,縛其子思機。思卜復遣莽剌札等六十四人進貢至京,且獻俘焉。朝廷用驥言,錄緬甸功,即以其子銀起莽居守孟養地。頃之,麓川人擁思仁少子思祿攻敗起莽,復有孟養地。驥不得已,乃與思祿約,以金沙江為界,令居孟養。先是,緬甸人當丙雲清班思傑、康剌改、潘達、速巳、扯盼六名以來貢,遂留教授。後俱卒於官。弘治十七年因譯學失傳,行雲南鎮巡官取人教習。緬甸宣慰卜剌浪、差酋陶思孟完、通事李瓚等入貢,并送孟香的灑、香牛三人來館,教授俱授序班。每遇朝廷改元,頒給敕諭一道、金字陰文信符一面,制用銅鑄勘合號紙一百張,以「文行忠信」 四字為號,付各宣慰司收掌。遇貢方物、陳奏事情,則填寫赴京,另有底簿雲南布政司,以備查對。其地東至木邦,南至南海,西至戞里,北至隴川。自司治東北至雲南,凡三十八程。其俗居有城郭屋廬,乘用象馬,濟用舟筏。進上文字用金葉,次用紙,又次用貝葉、檳榔葉為書。其人形陋體黑,性柔而詐。其酋長名曰「卜剌浪。」 男子善浮水,夏衣洗白窄衫單衣,冬衣白兜羅錦,仍用莎羅布二幅合之,纏於首以為飾。富者出入,衣大袖白布衫。「男子綰髻於頂前,用青、白二色布纏之,婦人綰髻於後,不施脂粉。男女皆合白檀香、麝香、當歸、姜黃末,塗於身及頭面以為奇。」 酋長出入乘平轎或乘象,坐者在前,從者圍後,皆席地,專事佛,敬僧。立阿瓦剎城、邦啞直根等寺,莊嚴甚麗。有大事則抱佛說誓,質之僧,然後決。地勢廣衍,有金沙江,闊五里「餘,水勢甚盛,緬人恃以為險。土產犀、象、馬、金、銀、寶貝、白㲲布、兜羅錦、椰子,樹頭油酒。樹類棕,高五六尺,結實大如掌。土人以麪納罌中,懸於樹實下,刮其實,流汁於罌,即為酒。」 或不用麪,惟取其汁,熬之為白糖。其葉即貝葉。石油自石縫中流出,臭惡而黑,可療毒瘡。《會典》

緬甸

給賜宣慰使錦二段,紵絲紗羅各三疋;妻,紵絲羅各三疋。差來頭目,每人紵絲羅各三疋,紗二疋,鈔六十錠;招剛,每人紵絲羅各二疋,紗一疋,鈔四十錠,俱與羅衣一套。通事鈔三十錠。象奴從人,每人鈔十五錠,俱與絹衣一套,靴襪各一雙。

《通志》
编辑

緬甸軍民宣慰使司

蠻,名「阿瓦。」 元世祖至元中,由吐番三討之,後於蒲甘緬王城置邪牙等處宣慰使司。明洪武二十九年始歸附,立緬甸軍民宣慰使司。永樂間,遣翰林張洪使其地。正統間,宣慰奔剌劄縶叛彝思任思機獻京師,益其地。嘉靖初,孟養思倫、猛密思真連兵侵緬,殺莽紀歲,緬目訴於朝,委官往勘,不聽,貯本司金牌信符於永昌府庫中。嘉靖中,紀歲枝子瑞體起《洞吾毒》養撫有其地。

以計滅得楞之弟兄,遂雄據之。東破纜掌,西取土亞,又攻景邁,服車里,囚思個,陷罕拔,號召三宣,為西南雄長。瑞體死,應裏繼之。萬曆十一年,莽灼來歸,應裏怒,攻之,灼奔騰越。應裏以次子思斗、莽肘居之,洞吾、猛別、雍會等處,悉授弟姪守焉。其疆東至八百宣慰司界,南至海,西至孟養界,北至猛密宣撫司界。自司東北三十八程至雲南省城。其山曰小豹,其江曰金沙,江闊水惡,緬人恃以為險。其俗柔詐慓悍,居屋廬,乘象馬,濟舟筏。其文字進上者,用金葉寫之,次用紙,次用檳榔葉,謂之「緬書。」 男子善浮水,綰髻頂前用青白布纏之。婦人綰髻,頂後不施脂粉。事佛敬僧,有大事則抱佛說誓,或指僧誓之然後決。其產:象、犀、馬、椰子、白㲲布、兜羅綿。樹類棕,高五六丈,結實如掌。土人以麪納罐中,以索懸罐於實下,劃實取汁,流於罐以為酒,名曰樹頭酒。或不用麪,惟取汁熬為白糖。其葉即貝葉,寫緬書用之。石油自石縫流出,臭惡而色黑,可塗毒瘡。《古蹟》有江頭城至騰衝十五日;太公城在江頭城南十日;馬來城在太公城南八日。《安正國城》在馬來城南五日。《滿甘緬王城》在安正國城西南五日,所謂「緬中五城」 也。

緬人

有數種:曰「老緬」 ,曰「得楞子」 ,曰阿瓦如、猛別、雍會、普澣、洞吾、擺古,皆其類,大抵各以其地得名。性貪利,好鬥食,不用匙著,長於鳥銃。其火藥必得麥麪,傳之迅疾無聲,其法祕不傳人。俗好佛,男女俱以布盤其首,色黑類哈剌擺古,最遠而強。

白國考 编辑

《通志》
编辑

白國

白國之先,有西海阿育王,奉佛惡殺,不茹葷腥,又稱「白飯王。」 傳至仁果,以慈信治國,國人戴之。元狩間,常羌治滇池,仁果治白岩,兩國角立。帝嘉仁果而惡常羌,冊果為滇王。仁果子孫不尚采染,不殺生命,仍號白國。傳世十七,至龍祐那,不變其舊。諸葛亮定南中,封祐那於其故地,又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 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婁、爨、孟、量、毛、李為部曲,置五部都尉,號「五子」 ,故南人言「四姓五子」 也。晉罷寧州,置南彝府,統五十八部彝族都監行事。每彝供貢,南彝府入牛金旃馬,動以萬討。其四姓子弟仕進,必先經都監。彝人大種曰昆,小種曰叟,有桀黠能言議,屈服種人者,謂之耆老。又有《彝經》,南人言論,雖學者亦半引其語。與彝為姓,曰遑耶。諸姓為自有耶,犯法者輒依之藏匿。與彝至厚者,謂之「百世遑耶。」 恩若骨肉,為其逋逃之藪。故輕為禍變,恃此也。俗尚巫鬼,好詛盟,拔石結草,官常以盟詛要之。諸葛亮乃為彝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生彝及牛馬羊。後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卹,又畫「牛羊負酒齎金寶詣之」 之像以賜彝。彝甚重之,許致生口直,又與瑞錦鐵券。每刺史校尉至,齎以呈詣,動亦如之。

南甸考 编辑

《圖書編》
编辑

南甸宣慰司

南甸宣慰司,舊名「南宋。」 元至元二十六年,置南甸路軍民總管府,領三甸。明洪武十五年,改南甸府。永樂十二年,改南甸州。正統八年,升宣撫司。其俗結姻用糓茶。內有丙弄蠻於溫泉沙木籠、南牙諸山,小梁諸乃二河,大盈江、黃連坡關、小龍山關。

隴川考 编辑

四驛館考

隴川宣撫司

舊為麓川地,皆僰蠻所居。元至正中,置麓川路。明洪武十七年內附,置「麓川平緬宣慰使司。」 正統三年,土酋思仁叛,討平之。十一年置隴川宣撫司於隴把,俗與南甸同。境內有馬鞍摩梨羅木山湯泉。土產孔雀、豪豬、芋、紫膠、大藥、鮮子。

灣甸考 编辑

四驛館考

灣甸州

蠻名細賧。元中統初內附,屬鎮康路。明洪武十七年,置灣甸州,編戶五里。其俗,婦女貴者以象牙作筒,長三寸許,貫於髻,插金鳳蛾,其頂絡以金索。手帶牙鐲,以紅氈帶束臂纏頭,不穿耳。衣白布窄袖短衫,黑布桶裙。土產茶及芭蕉。

鎮康考 编辑

四驛館考

鎮康州

蠻名石賧,本黑僰所居。元中統初,內附。至元十三年,立鎮康路軍民總管府,領三甸。明洪武十五年,改為鎮康府,尋改為州,編戶六里。其人形惡體黑,以青白布為衣,跣足,行荊棘中如飛。男子出,婦人閉戶以待其至。卜用雞骨,病專祭鬼,死則刳木為棺殯之,上植一樹為識。土產大藥,鮮子。膽水乳香。

大候州考 编辑

四驛館考

大候州

蠻名孟祐,白蠻所居。元屬麓川路。明洪武二十四年,置長官司,尋改為州編戶四里。民有百譯蒲蠻,俗與灣甸、順寧同。境內有昔彌、蠻賴、八賴、蠻彌、阿輪諸山。孟賴、孟祐二河,瀾滄江。土產垂絲竹、金剛纂、訶子。

芒市考 编辑

四驛館考

芒市長官司

芒市長官司,其地舊曰怒謀,曰大枯賧,曰小枯賧,即《唐書》所謂芒施蠻也。元至元十三年,立芒施路軍民總管府,領二甸。明洪武十五年,置芒施府。正統中,改長官司。其俗男女衣繒布,女分髮直額為髻,後垂衣,皮跣足。境內有青石山麓川金沙二江。土產金香橙、橄欖、芋、蔗藤。

孟艮府考 编辑

《圖書編》
编辑

孟艮

孟艮府,蠻名孟掯,古不通中國。明永樂四年,始來歸附,置孟艮府。東至車里,南至八百,西至木邦,北至孟璉。其土俗與木邦同。

《會典》
编辑

孟艮

給賜土官舍人、紵絲紗羅各二尺。差來頭目,紵絲羅各二尺;紗一疋。折鈔絹一疋。通事每人折鈔絹一疋。俱與羅衣一套。從人每人折鈔綿布一疋。絹衣一套。俱與靴襪各一雙

《通志》
编辑

孟艮府

蠻名孟掯,在姚關東南二十里。東為車里界,南為八百界,西為木邦界,北為孟璉界,自古與中國絕。明永樂四年來歸,置孟艮府編差,發黃金十六兩。後為木邦兼併。嘉靖間,附於緬,與景邁莽應龍相表裏,然亦未敢背也。其長名怕詔,居層樓,有妻數百,晡時乘象出,浴於江,浴畢,罽服羅拜。其長解約臂金鐲,授者當夕。其官師曰司祿刁猛,卒伍曰《𣆟些》。出入以象,名曰「象馬。」 兵革犀利,男女俱警捷。沃野千里,最稱殷富。地多虎,農者於樹杪結草樓以護禾,衣皆套項,鵝毛為褥。雲南知府趙渾,曾以《撫彝》入其地,其長偃蹇無禮,後無至者。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