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第021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十一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

 第二十一卷目錄

 臟腑部彙考

  靈樞本藏

  釋名釋形體

  析骨分經肺 心 心包絡 肝 膽 脾 胃 小腸 大腸 肛門 腎 膀

  胱

  本草綱目人膽氣味 人膽主治 人膽發明 人膽附方

  三才圖會肺圖說 肺神圖說 大腸圖說 脾圖說 脾神圖說 胃圖說 心

  圖說 心神圖說 心包絡圖說 小腸圖說 膀胱圖說 腎圖說 腎神圖說 腎獨有

  兩圖說 三焦圖說 三焦之圖說 膽圖說 膽神圖說 肝圖說 肝神圖說 肝有兩

  葉之圖說

  圖書編人身明堂五臟之圖說 總言臟之要害 五臟六腑 肺側 心氣 氣海

  膈膜 脾胃包絡 大腸小腸會門 命門 大小腸膀胱系 髓 臟腑全圖說 心臟歌

   心臟圖說 肝臟歌 肝臟圖說 膽臟圖說 腎臟歌 腎臟圖說 肺臟歌 肺臟圖

  說 脾臟歌 脾臟圖說 臟五腑六之圖 五臟六腑之位 五臟六腑之官 五臟之候

   五臟之竅 五臟所入 五臟所養 五臟化液 五臟所惡 五精所并 五臟生成

  五臟所主 五臟所欲

 臟腑部總論

  子華子大道 北宮意問

  淮南子精神訓

  白虎通情性

 臟腑部藝文

  腸           唐李商隱

 臟腑部紀事

 臟腑部雜錄

 臟腑部外編

人事典第二十一卷

臟腑部彙考

编辑

《靈樞》

编辑

《本臟》

编辑

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粗理者,心大,無」請幫助識別此字。骭者心 高。請幫助識別此字。骭小短舉者心下。請幫助識別此字。「《骭》長」者,心下堅。請幫助識別此字。《骭》弱小 以薄者心脆。請幫助識別此字。《骭》直下不舉者,心端正。請幫助識別此字。「骭倚一方」 者,心偏傾也。

「小理」者,肌肉之文理細密;「粗理」者,肉理粗疏。大肉䐃脂,五臟之所生也。故候肉理之粗細,即知臟形之大小。請幫助識別此字。骭,胸下蔽骨也。《本經》曰:「膏人縱腹垂腴肉,人者上下容大。」蓋人之䐃肉,本於臟腑募原之精液以資生。募原者,臟腑之膏肓也。五臟所藏之精液,溢於膏肓,而外養於䐃肉。是以五臟病者,大肉陷下,破䐃脫肉,

白色,小理者肺小,粗理者肺大;巨肩反膺陷喉者肺 高;合腋張脅者,肺下好;肩背厚者肺堅;肩背薄者肺 脆;背膺厚者,肺端正。脅偏疏者,肺偏傾也。

肺者,居肩膺之內,脅腋之上,故視其肩背膺腋,即知肺之高下堅脆端傾。倪沖之曰:「肺屬天而華蓋於上,背為陽而形身之上也,故肺俞出於肩背。」

青色小理者,肝小;粗理者,肝大;廣胸反骹者,肝高;合 脅兔骹者,肝下。胸脅好者,肝堅;脅骨弱者,肝脆;膺腹 好相得者,肝端正;脅骨偏舉者,肝偏傾也。

「骹」 者,胸脅交分之扁骨,內膈前連於胸之鳩尾,旁連於脅,後連於脊之十一椎。肝在膈之下,故廣胸。《反骹》者,肝高合脅兔。骹者,肝下,兔者,骨之藏伏也。肝脈下循於腹之章門,上循於膺之期門。在內者,從肝別貫膈,故膺腹好相得者肝端正。

黃色小理者,脾小;粗理者,脾大。揭脣者,脾高;脣下縱 者,脾下。脣堅者,脾堅;脣大而不堅者,脾脆。脣上下好 者,脾端正;脣偏舉者,脾偏傾也。

倪氏曰:「脣者脾之候,故視脣之好惡,以知脾臟之吉凶。」

黑色小理者,腎小;粗理者,腎大;高耳者,腎高;耳後陷 者,腎下;耳堅者,腎堅;耳薄不堅者,腎脆;耳好前居牙 車者,腎端正;耳偏高者,腎偏傾也。

倪氏曰:「耳者腎之候,故視耳之好惡,以知腎臟之高下偏正。」

黃帝曰:「願聞六府之應。」岐伯答曰:「肺合大腸,大腸者, 皮其應;心合小腸,小腸者,脈其應;肝合膽,膽者,筋其 應;脾合胃,胃者,肉其應;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 腠理毫毛其應。」

倪氏曰:「五臟為陰,六腑為陽,臟腑雌雄相合,五臟內合六腑,六腑外應於形身,陰內而陽外也。故視其外合之皮脈肉筋骨,則知六腑之厚薄長短矣。腎將兩臟,一合三焦,一合膀胱。」

黃帝曰:「應之奈何?」岐伯曰:「肺應皮。皮厚者,大腸厚;皮 薄者,大腸薄;皮緩,腹裏大者,大腸大而長;皮急者,大 腸急而短;皮滑者,大腸直;皮肉不相離者,大腸結。」

倪氏曰:「五臟內合六腑,外應於皮脈肉筋骨,是以肺應皮而皮厚者,大腸厚,皮薄者,大腸薄,臟腑之形氣,外內交相輸應者也。」

心應脈,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腸厚;皮薄者,脈薄,脈
考證
薄者,小腸薄;皮緩者,脈緩,脈緩者,小腸大而長;皮薄

而脈沖小者,小腸小而短。諸陽經脈皆多行屈者,小 腸結。

《邪氣藏府篇》曰:「脈急者,尺之皮膚亦急;脈緩者,尺之皮膚亦緩,皮脈之相應也。故皮厚者脈厚,脈厚者,小腸厚;皮薄者脈薄,脈薄者,小腸薄。」

脾應肉,肉䐃堅大者胃厚;《肉䐃》麼者胃薄。肉䐃小而 麼者胃不堅;肉䐃不稱身者胃下,胃下者下脘約不 利;肉䐃不堅者胃緩。肉䐃無小裹累者胃急。《肉䐃》多 少裹累者胃結,胃結者上《脘約》不利也。

倪氏曰:「䐃,肥脂也。麼,亦小也。約,約束也。胃有上脘、中脘、下脘。故胃下則下脘約不利,結則上脘約不利也。」

肝應爪,爪厚色黃者膽厚。爪薄色紅者膽薄。爪堅色 青者膽急。爪濡色赤者膽緩。爪直色白無約者膽直。 爪惡色黑多紋者膽結也。

朱氏曰:「爪者筋之餘,故肝應爪,視爪之好惡,以知膽之厚薄緩急也。」 五藏六府,皆取決於膽,故秉五藏五行之氣色。莫子瑜曰:「膽屬甲子,主天干地支之首,故備五行之色。」

腎應骨,密理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理薄皮者,三焦 膀胱薄;疏腠理者,三焦膀胱緩;皮急而無毫毛者,三 焦膀胱急;毫毛美而粗者,三焦膀胱直;稀毫毛者,三 焦膀胱結也。

倪氏曰:「太陽之氣主皮毛,三焦之氣通腠理,是以視皮膚腠理之厚薄,則內應於三焦膀胱矣。又津液隨三焦之氣,以溫肌肉,充皮膚,三焦者,少陽之氣也。《本經》云:『熏膚充身澤毛是謂氣,是以皮毛皆應於三焦膀胱 』。」 朱永年曰:「《經》云,谿谷屬骨」 ,是肌肉之屬於骨也。又曰:「脾生肉,肉生肺,肺生皮毛,是骨肉皮毛,交相資」 生者也。故曰「腎應骨密理厚。」 皮者。三焦膀胱厚。

《釋名》

编辑

《釋形體》

编辑

心纖也。所識纖微,無物不貫心也。

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為 幹也。

肺,㪍也,言其氣㪍鬱也。 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氣,主化穀也。

腎引也。腎屬水。主引水氣,灌注諸脈也。

胃,圍也,圍受食物也。

腸暢也。通暢胃氣。去滓穢也。

臍。劑也。腸端之所限劑也。

胞。請幫助識別此字。也。請幫助識別此字。空虛之言也。主以虛承水汋也。或曰膀胱。 言其體短而橫廣也。

《析骨分經》

编辑

《肺》

编辑

肺為五臟華蓋,有二十四空行列,分布諸臟清濁之 氣,故曰:「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

《心》

编辑

心居肺下鬲上,如未開蓮花,中有七孔,以通天真之 氣,神之宇也,故曰「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心包絡》

编辑

心包在心下橫膜之上,豎膜之下,與心肺相連。

《肝》

编辑

肝左三葉,右四葉,其治在左,其藏在右,肋居腎之上, 宣發陽和之氣,魄之官也。故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 出焉。」

《膽》

编辑

膽為清淨之府,在肝之短葉間,包精汁三合,故曰:「膽 者中正之官」,治節出焉。

《脾》

编辑

脾廣三寸,長五寸,掩于太倉,意之舍也。

《胃》

编辑

胃為水谷之海,大一尺五寸,紆曲屈申,長三尺六寸, 為賁門。故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

《小腸》

编辑

小腸受盛之府,長三丈二尺,左回疊積十六曲。胃之 下口,小腸上口也,為幽門,在臍上二寸,水谷于是入 焉。復下一寸,為水分穴,小腸下口也,為闌門,至是而 泌別清濁,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腸。故曰:「小腸者,受 盛之官,化物出焉。」

《大腸》

编辑

大腸為傳泄行道之府,長二丈一尺,廣四寸,當臍右 迴十六曲。故曰:「大腸者,傳道之府,變化出焉。」

《肛門》

编辑

肛門,魄門也,穢濁所自出。其系上貫于心,下通于腎, 心腎水火相感,而精氣溢洩,乃化血收精之系也。

《腎》

编辑

腎有二腎,左為腎屬水,右為命門屬火,相當臍兩,旁 入春膂,與臍平直。故曰:「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

《膀胱》

编辑

膀胱乃津液之府,縱廣九寸,居腎之前,大腸之側,小 腸之下,乃膀胱際也。水液由此滲入之。故曰:膀胱者 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本草綱目》

编辑

《人膽氣味》

编辑

苦涼有毒。

《人膽主治》

编辑

陳藏器曰:「鬼氣尸疰、伏連。」李時珍曰:「久瘧噎食金瘡。」

《人膽發明》

编辑

李時珍曰:「北塞戰場中,多取人膽汁傅金瘡,云極效。 但不可再用他藥,必傷爛也。若先敷他藥,即不可用 此,此乃殺場救急之法,收膽乾之亦可用,無害于理 也。有等殘忍武夫,殺人即取其膽和酒飲之,云令人 勇,雖是軍中謬術,君子不為也。」

《人膽附方》

编辑

久瘧連年及噎食不下:用生人膽一箇,盛糯米令滿, 入麝香少許,突上陰乾。一半青者治瘧,一半黑者治 噎,並為末,每服十五粒。瘧用陳皮湯下,噎用通草湯 下。普濟方

鬼瘧進退不定者,用人膽、硃砂、雄黃、麝香等分為末, 醋糊丸綠豆大。每綿裹一丸,納鼻中即瘥。男左女右, 一丸可治二人。聖惠方

《三才圖會》

编辑

肺圖

肺圖

《肺圖說》

编辑

《難經》曰:「肺重三斤三兩,六葉兩耳,凡八葉,主藏魄, 四垂如蓋,附著於脊之第三椎,中有二十四空,行列 分布,諸藏之氣,為諸藏之華蓋。」

肺神圖

肺神圖

《肺神圖說》

编辑

神名皓華,字虛成,肺之狀為虎,主藏魄,象如懸磬,色 如縞映紅,生心上對胸,有六葉,脈出於少商,少商左 手大指端內側,去甲二分許舀之中。

大腸圖

大腸圖

《大腸圖說》

编辑

《平人絕穀篇》伯高曰:「迴腸大四寸。徑一寸寸之少半。 長二丈一尺。受穀一斗。水七升半。」

《難經》云:「大腸重二斤十二兩。」《腸胃篇》同。按:直腸曰直, 則大腸周迴疊積,當名曰迴

脾圖

脾圖

《脾圖說》

编辑

《難經》云:脾重二斤三兩。扁廣三寸。長五寸。有散膏半 斤。主裹血,溫五臟。主藏意。

脾神圖

脾神圖

《脾神圖說》

编辑

神名「常在」,字「魂庭」,脾之狀如神鳳,主藏魂,象如覆盆, 色如縞映黃,正掩臍上,近前橫覆於胃脈出於隱白, 在足大指端側,去甲角如韭葉。

胃圖

胃圖

《胃圖說》

编辑

《胃》重二斤一兩,大一尺五寸,長二尺六寸,徑五寸,紆 曲屈伸,盛穀二斗,水一斗五升,含水一滿口,謂之「五 合。」以此堆積算去,非今用之升斗也。

心圖

心圖

《心圖說》

编辑

心重一十二兩,附著於脊之第五椎,居肺下膈上,中 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心神圖

心神圖

《心神圖說》

编辑

神名丹元,字守靈,心之狀如朱雀,主藏神象,如蓮花 下垂,色如縞映絳,生居肺中,肝上對鳩尾下一寸,心 脈出於中衝。中衝左手指端去甲二分許陷者之中。

心包絡圖

心包絡圖

《心包絡圖說》

编辑

《此經》本有名有形。其經絡起於腋下之天池。而上於 中指之中衝。其藏在心之下。有黃脂裹心者是也。其 脈在右手尺中。

後世不知有此經者非。

心包絡在心下橫膜之上,堅膜之下,與橫膜相粘,而 黃脂裹者,心也。其脂膜之外,有細筋膜如絲,與心肺 相連者,心包也。

小腸圖

小腸圖

《小腸圖說》

编辑

《平人絕穀篇》云:「小腸大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長 三丈二尺,受穀二斗四升,水六斗三合合之大半。」又 《腸胃篇》云:「小腸後附脊,左環迴周疊積。其注於迴腸 者,外附於臍上,迴運環十六曲,大二寸半,徑八分分 之少半,長三丈三尺。」

膀胱圖

膀胱圖

《膀胱圖說》

编辑

膀胱重九兩二銖,縱廣九寸。居腎之下,大腸之側。小 腸下口。乃膀胱上口。水液由是滲入焉。盛溺九升九 合。

腎圖

腎圖

《腎圖說》

编辑

《腎》有兩枚,重一斤二兩,狀如石卵,附著於脊之十四 椎下,各開一寸半

腎神圖

腎神圖

《腎神圖說》

编辑

神名元冥,字育嬰。腎之狀,元鹿兩頭,主藏志象,如圓 石子,二色如縞映紫,生對臍,摶著腰脊。左為正腎,配 五臟,右為命門。男以藏精,女以繫胞。腎脈出於湧泉, 在足中心。

腎獨有兩圖

腎獨有兩圖

《腎獨有兩圖說》

编辑

《三十六難》曰:臟各有一耳,腎獨有兩者,何也?然:腎兩 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 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繫 胞。故知腎有二焉。

三焦圖

三焦圖

《三焦圖說》

编辑

此經本有名有形,其經絡起於手第四指之關衝,而 止於面部之耳後絲竹空,其府附於右腎。後世以為 有名無狀者,非其禍始於秦越人,而成於王叔和也。 其脈見於右手尺部,與手厥陰心包絡經為表裏。

三焦之圖

三焦之圖

《三焦之圖說》

编辑

《三十一難》曰:「三焦何稟、何生?何始、何終?其治常在何 許?可曉以不?」然:三焦者,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 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 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中焦者,在 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其治在臍傍。下焦者, 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 導也。其治在臍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氣街。一 本云。衝字。

膽圖

膽圖

《膽圖說》

编辑

膽重三兩三銖,長三寸,在肝之短葉間,盛精汁三合。

膽神圖

膽神圖

《膽神圖說》

编辑

神名龍耀,字威明。膽之狀如龜蛇混形,其象如懸匏, 色青紫,附於肝中。

肝圖

肝圖

《肝圖說》

编辑

肝重四斤四兩,左三葉,右四葉,共七葉,附著於脊之 第九椎下。

《素問·刺禁論》云:「肝居下左」,後世以為其藏在右,其脈 在左者,非。

肝神圖

肝神圖

《肝神圖說》

编辑

神名龍煙,字含明,肝之狀為龍,主藏魂,象如懸匏,色 如縞映紺,生心下而近後,右四葉,左三葉,脈出於大 敦,大敦,左大指端三毛之中也。

肝有兩葉之圖

肝有兩葉之圖

《肝有兩葉之圖說》

编辑

《四十一難》曰:肝獨有兩葉,以何應也?然:肝者,東方木 也,木者春也,萬物之始生,其尚幼小,意無所親,去太 陰尚近,離太陽不遠,猶有兩心,故今有兩葉,亦應木

葉也
考證

《圖書編》

编辑

人身明堂五臟之圖

人身明堂五臟之圖

《人身明堂五臟之圖說》

编辑

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於腦。故「上至腦,下至尾。」請幫助識別此字。髓 則腎主之也。由脊骨中相貫。

膻中名氣海,在兩乳之間,為氣之海也。氣所居焉,能 分布陰陽,是氣者生之源,命之主,故為人身之父母, 不可損也。

「膈膜」在心肺之下,與脊、腸、腹周迴相著,如幕不漏,以 遮蔽濁氣,使不上熏於心肺,與脊系「上貫於心,下通 於腎,心腎水火相感,而精氣溢泄,乃化血收精之系 也。」

闌門、神闕,津液滲入膀胱,濁穢流入大腸。

總言臟之要害
编辑

岐伯曰:「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於左,肺藏於右,心 部於表,腎治於裏,脾謂之使,胃謂之市。」水穀所歸脾味皆入也 《鬲肓》之中,上有父母。氣海為人之父母也七節之旁,中有小心。 小心謂神靈之舍從之有福,逆之有害。

《五臟六腑》

编辑

喉嚨已下,言五臟為手足三陰;咽喉已下,言六腑為 手足三陽。蓋為諸臟屬陰為裏,諸腑屬陽為表。以臟 者藏也,藏諸神而精神通流也;腑者府也,府主出納 水穀,糟粕轉輸之謂也。

自喉嚨已下五臟,喉應天氣,乃肺之系也。以肺屬金, 乾為天,乾金也。故天氣通於肺,而肺應天,上運會厭, 會厭者,五臟聲音之門戶。肺屬金,音聲應金石也。《九 墟》云:「咽喉喘息之道,其中空長,可以通氣息。」楊元操 云:「喉嚨與咽並行。」其實兩異,而人多惑之。蓋喉中為 息,通咽中,下水谷。其喉嚨下接肺兩葉之間,與今所 繪者同。若吳簡序宋景所畫希範「喉中三竅」者,非果 喉中具三竅,則水穀與氣各從一竅而俱下肺中。肺 下無竅,何由傳道水穀,入於下焦。

肺手太陰經《黃帝書》云:「肺為諸藏之上蓋」,藏真高於 肺,以行榮衛陰陽也。肺之形似人肩二大葉,中有二 十四空行列,以分布諸藏清濁之氣,而為氣管,乃相 輔之宮也,在喉嚨氣系之下。

心手少陰經。《黃帝書》云:心形如未敷蓮花,中有七孔, 以道天真之氣,神之宇也。其藏真通於心,心藏血脈 之氣也,而為身之君,以肺為上蓋,故心在肺之下。 心包,手厥陰經。《靈樞經》曰:「手心主脈,起於心中,出屬 心包,下膈。」《九樞》云:十二原,以大陵,為心之原,即心包 穴也。明真心不受邪,故手心主則心包也。《類纂》曰:手 厥陰心包之經,所謂一陰也,一名手心主。其經與手 少陽三焦為表裏。今以藏象校之,在心下橫膈膜之 上,腎斜膈膜之下,與橫膜相粘,其處黃脂漫包者,心 也。其漫脂之外,有細筋如絲,與心肺相連者,此包絡 也。

脾,足太陽經,《黃帝書》云:脾形似馬蹄,內包胃脘,象土 形也。經絡之氣,交歸於中,以營運真靈之氣,意之舍 也。又云:脾為陰藏,位處中焦,主養四藏,故呼吸以受 穀氣。以其上有心肺,下有腎肝,故曰在中而藏。其濡 於脾,脾藏肌血之氣也,為諫議大夫。又曰:「倉廩之官。」 肝,足厥陰經,《黃帝書》云:「肝有二大葉,一小葉,如木甲」 坼之象。各有支絡血脈於中,以宣發陽和之氣,魄之 官也。故「藏真散於肝」,肝藏筋膜之氣也,為將軍之官, 其治在左。然以今之藏象校之,則肝在右脅右腎之 前,並胃而位於小腸之右外。

腎《足少陰經黃帝書》云:「腎藏有二,形如豇豆,相並而 曲附於膂筋。其外有脂裹,裏白外黑,主藏精,故藏真 下於腎。」腎藏骨髓之氣也。腎者作彊之官,伎巧出焉。 其位下連於脅。今以《藏象圖》校之,則在膈下貼脊膂 脂膜中,有系二道,上則系心,下則連二腎之系相通。 已上六臟也。

咽門自咽門已下,六腑咽應地氣,為胃之系也。以胃 屬土,坤為地。坤,土也,故應地。咽之下者,胃脘水穀之 道。凡咽門承受水穀,自胃脘而入於胃中。咽,嚥也,言 可嚥物也。又謂之嗌,言扼要之處。《黃帝書》曰:「地氣通 於嗌。」嗌,咽也。以今藏象,咽在喉之後,合古書為是,於 歐本則非。

胃、足陽明經。《黃帝書》云:「胃者倉廩之官,布養四藏。」故 謂五藏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故食氣入胃,散 精於肝,淫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 氣流經,經氣歸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 氣行於腑,腑精神明,留於五藏,氣歸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又飲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 「散精,上歸於肺,通諸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 並行,合於四時,五藏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此水穀氣 味奉生之理也。

膽《足少陽經黃帝書》云:「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而 為清淨之府。」

小腸《手太陽經黃帝書》云:「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 焉。凡胃中腐熟水穀,其滓濊自胃之下口,傳入於小 腸上口,自小腸下口,沁入膀胱上口,其滓濊傳入大 腸上口。」與今所繪臟象同。

大腸手陽明經,一名回腸。以其回屈而受小腸之穀, 因以名之,乃肺之府也。《黃帝書》曰:「大腸者,傳導之官, 變化出焉。」

《廣腸》又曰:「肛門,言其處似車。」請幫助識別此字。形,故曰肛門,即廣腸 也,一名直腸,一名魄門。《黃帝書》曰:「直腸者,廣腸也,一 名洞腸,受大腸之穀而道出焉。」故魄門亦為五臟使, 水穀不得久藏。

膀胱足太陽經,又名「胞胞。」請幫助識別此字。也。請幫助識別此字。虛,空也,以虛承水 液焉,而為津液之府。《類纂》云:膀胱者,胞之室也。《黃帝 書》曰:膀胱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焉。位 當孤府,故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又水泉不止, 膀胱不藏,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三焦,手少陽經,扁鵲曰:焦,原也。為水穀之道路,氣之 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而不 出。其始在膈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 也。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穀。下焦者, 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出而不內,以傳道 也。故上焦主出,陽氣溫於脾胃分肉之間,若霧露之 溉焉。中焦主變化水穀之味,出血以榮五藏六腑及 身體也。又下焦主過利溲便,以時傳下,故曰:出而不 內。凡藏腑俱五者,手心主非藏,三焦非腑也。以藏腑 俱六者,合手心主及三焦也。又曰:藏唯有五,腑獨有 六者,何也?所以腑有六者,謂三焦也,有原氣之所別 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手少陽,此外腑也, 故言腑有六焉。《黃帝書》曰:「上焦如霧,中焦如漚,下焦 如瀆,而為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九墟》云:中焦亦並於 胃口,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泌別糟粕,成津液,化其 精微,主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故得獨行 於經隧,命曰榮氣,故言中焦如漚也。仲景曰:「下焦不 和,清溲重下,大便數」難。臍腹築痛。故三焦者。寄於胸 膈。

《肺側》

编辑

肺已下右側,可見心系系於脊髓,下通於腎。其心之 系有二,一則上與肺相通,一則自心入於肺,兩大葉 之間,曲折向後,並脊膂經絡相連,貫通脊髓,而與腎 系相通。其系從肺兩大葉穿向後,附脊處,正當七節 之間,黃帝所謂「七節之旁,中有小心」也。

《心氣》

编辑

五臟,系通於心,心通五臟系,心之系與五臟之系相 連,輸其血氣,滲灌骨髓,故五臟有病先於心,其系上 系於肺,其別者,自肺兩葉之中,向後通脊與腎,自腎 而之於膀胱,與膀胱膜絡並行而之於溲溺處也。肺 之系者,上通喉嚨,其中與心相通。脾之系者,自膈正 中,微近左脅,居胃之上,並胃胞絡及胃脘相連貫膈, 與心肺相通,膈臟相綴也。肝之系者,自膈下著右脅 肋,上貫膈入肺中,與膈膜相連也。腎之系者,貼脊膂 脂膜中,兩腎二系相通而下行其上,則與心系通為 一。

《氣海膈膜》

编辑

《黃帝》云:「膻中者,神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在兩乳間, 為氣之海也。以氣布陰陽,氣和志達,則喜樂由生。又 云:膈膜之上,中有父母;膈膜之上者,氣海居焉。氣者 生之原,乃命之主,故氣海為人之父母。膈膜,謂心肺 之間也。

《脾胃包絡》

编辑

黃帝云:脾之藏,其府胃也。脾與胃膈相連,而脾處胃 之上。又云:胃之大絡,名曰虛里,貫膜絡肺,出於左乳 之下,其動應衣,宗氣也。故胃為之市,水穀所歸,五味 所入,如市之雜也。《大素》云:胃者,太倉也。胃之五竅,閭 里門戶也。咽胃大腸小腸膀胱為五竅脾之有大絡,其系自膈下 正中,微左脅於胃之上,與胃包絡相附矣。其胃之包 在脾之上,與胃相並,結絡周回,漫脂遍布。上下有二 系,上者貫膈入肺中,與肺系相並,而在肺系之後,其 上即咽門也。咽下,胃脘也,胃脘下即胃上口也,其處 謂之賁門者也。水穀自此而入胃,以胃出穀氣,傳之 於肺,肺在膈上,因曰賁門。其門膈膜相貼之間。亦漫 脂相包也。若胃中水穀腐熟。則自幽門而傳入於小 腸。故言「太倉之下口為幽門。」其門幽隱。因名曰幽門。

《大腸小腸會門》

编辑

《扁鵲》曰:「大腸小腸會門,燕為闌處隔」,言闌約水穀,從 其泌別,其水穀自小腸承受於闌門,以分別也。其水則滲灌入於膀胱上口,而為溲便。若穀之滓穢,則自 闌門而傳道於大腸。故曰下焦者,在膀胱上口,主分 別有清濁也。

《命門》

编辑

臟各有一腎,獨有兩。左者為腎,屬水;右者為命門,屬 火。亦猶北方之蟲,則有龜有蛇。龜陰物也,蛇微陽也, 所謂陽生於子,火實藏之。命門者,原氣之所繫,男子 以藏精,女子以繫胞,其氣與腎通。《脈經》云:「左手赤中 為腎脈,右手赤中為神門脈。」又曰:「右腎為命門,其腑 則胞門子戶。」女子胞者,地氣之所生也,藏於陰而象 地,名曰奇恆之府。今視臟象,則所謂男子藏精,女子 繫胞者,其原始自心之下系,貫七節之傍者,其系曲 屈下行,接兩腎之系,下尾閭,附直腸之右,通二陰之 間,前與膀胱下口於溲溺之處,相並而出,乃是精氣 所泄之道也。若女子,則子戶胞門,亦自直腸之右,膀 胱下口,相並而受胎。故精氣血脈腦,皆五臟之真,以 是當知精血來有自矣。

《大小腸膀胱系》

编辑

《甲乙經》:「凡手少陰心之經絡小腸,手太陽小腸之經 屬小腸,手太陰肺之經絡大腸,手陽明大腸之經屬 大腸,足少陰之經絡膀胱,足太陽經屬膀胱。其大小 腸之系,則自膈之下與脊膂連。心腎膀胱相系,脂膜 筋絡,散布包裹,然各分紋理,羅絡大小腸與膀胱。其 細脈之中,氣血津液流走之道。」

《髓》

编辑

《黃帝》云:「諸髓皆屬於腦。」又云:「腎生髓,髓生肝。」《九墟》云: 人有四海,腦為髓之海。足太陽經入絡於腦。故五穀 之精津,和合而為膏者,內滲入於骨孔,補益於腦髓。 今視臟象,其脊骨中髓,上至於腦,下至於尾。請幫助識別此字。其兩 傍附肋骨,每接兩向,皆有細絡一道,內連腹中,與心 肺系及五臟相通。

《臟腑全圖說》

编辑

「崇寧五年,梁少保知大名府,有群盜起,內一強寇,楊 宗以計擒之。案首惡論死,臨刑命醫官并畫工畫之。 適徐州歐希範作惡,當刑三十人,亦送來刑。命畫工 於法場割開諸人胸腹,詳視畫之,見喉嚨中排三竅, 曰水、曰食,曰氣。相推。惟水食同一竅,走胞中入胃上 口,一竅通肺,循腹抵脊膂,轉臍下兩腎,與任衝督三」 脈會。丹田者,氣海也。胃管下有肺,兩葉為華蓋諸臟 腑。肺下有心,外有黃脂裹之,其色赤黃,割開視之,其 心箇箇不同,有竅無竅,有毛無毛。尖者長者,心下有 羅膈,羅膈下有胃積曲可容一斗之物。外有黃脂如 旗燄,左有肝,一二三四五葉者,亦各各不同。內歐患 眼,肝有白黑子兩張,氣喘而且嗽,其肺皺而且黑,此 所謂「表裏相應」也。其肝短葉,上有膽,右胃左脾,與胃 同膜,狀如馬肝,赤紫。下有小腸盤十六曲,極瑩淨,化 物通行。右有大腸,亦十六曲,內有所出糟粕之路,外 有黃脂,粘作一塊,下有膀胱居脬亦瑩淨,外無所入 穴,全借施行津液,入胞為尿。此君子小人之體各異。

《心臟歌》

编辑

心臟身之精,小腸為弟兄。象離隨夏旺,屬火向南生。 任物無纖巨,多謀最有靈。內行於血海,外應舌將榮。 七孔多聰慧,三毛上智英。反時憂不解,順候脈洪驚。 液汗通皮潤,聲言爽氣清。伏梁秋得積,如臂在臍縈。 順視雞冠色,凶看淤血凝。診時須審委,細察在叮嚀。 實夢憂驚在,虛翻煙火明。秤之十二兩,大小與常平。

《心臟圖說》

编辑

心火官也,居肺下肝上,對鳩尾下一寸。丈夫六十心 氣衰,脈出於中衝。心者,生之本,神之處也。汗者心之 液,腎邪入心則多汗。小腸為心之府,舌為心之苗,心 氣通則舌知五味,心病則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矣。 合於脈,其榮色也。心之合也,血脈虛少,而不榮於臟 腑者,心先死也。口乾舌強,或咽喉中痛,嚥唾不便,口 內生瘡,忘前失後,心氣衰也。或因怒氣傷肝,或因驚 氣入膽,母能令子虛,而心血為之不足,又遇事繁冗, 思想無窮,則心君為之不寧,故神明不安,而怔忡驚 悸之証作矣。

《肝臟歌》

编辑

「肝臟應春陽,連枝膽共房。色青形象本,位列在東方。 含血榮於目,牽筋爪運將。逆時生恚怒,順候脈弦長。 泣下為之液,聲呼是本鄉。味酸宜所納,麻穀應隨糧。 積因肥氣得,杯覆脅隅傍。翠羽身將吉,顏同枯草殃。」 四斤餘四兩,七葉分兩行。

《肝臟圖說》

编辑

肝木官也,居心下,少近左。左三葉,右四葉,丈夫六十, 肝氣衰減,葉薄,目不明也。肝者血之本,魂之居也。肝 脈出於大敦,發竅於目,左目甲,右目乙。淚者肝之液, 腎邪入肝則多淚。膽為肝之腑,膽與肝合,眼為膽之 官,肝氣通則眼分明,肝實則眼赤。肝合於筋,其榮爪, 肝之合也。筋緩而不能收持者,肝先死也。故人之肝 虧則筋急。人之皮枯者,肝中熱也。人之肌肉斑點,肝風也。人之色青者,肝盛也。人之好食酸物者,肝不足 也。人之髮枯者,肝傷也。人之手足多汗者,肝多熱也。 肺邪入肝,則多哭。肝疾,急食甘以緩之,欲散則食苦 以散之。用鹹補之,用辛瀉之。禁當風,肝惡風也。

《膽臟圖說》

编辑

膽傅著肝膽者,筋之應也,六腑之精也。膽合於膀胱, 上主毛髮。故人之髮枯者,膽竭也。人之爪乾者,膽虧 也。人之髮燥,膽有風也。人之毛焦,膽熱也。人之目無 光有淚者,亦膽熱也。好食苦味,膽不足也。顏色青或 光白,膽無病也。夫心主火,膽主水,火得水而滅,水得 火而煎。陰陽交爭,水勝火,故淚從目出也。膽與肝同 道,有病用肝臟方。

《腎臟歌》

编辑

腎臟對分之,膀胱共合宜。旺冬身屬水,位北定無欺。 兩耳通為竅,三焦附在斯。味鹹歸藿荳,精志自相隨。 沉滑當時本,浮灘厄在脾。色同鳥羽吉,形似炭煤危。 冷即多成唾,焦煩水易虧。奔豚臍下積,究竟骨將痿。 實夢腰難解,虛行溺水湄。一斤餘二兩,脅下對相垂。

《腎臟圖說》

编辑

「腎水官也,左腎右腎,前對臍,傅著於脊。丈夫六十,腎 氣衰,髮墮齒落。氣衰焦,經脈空虛。人之有腎,猶樹之 有根。腎開竅於二陰,左為壬,右為癸,在形為骨,久立 損腎。腎脈出於湧泉。腎者,臟之本,精之處也。經於上 焦,榮於中焦,衛於下焦。腎之餘氣,通於兩竅,為液為 唾。邪氣入腎則多唾。膀胱為腎府,耳為腎宮,腎氣通」 則聞五音,腎病則耳聾骨痿也。腎合於骨,其榮髮也, 腎之合也。骨痿不能起床者,腎氣先死也。上主齒,齒 痛者,腎傷也。又主耳,耳不聞聲者,腎虧也。人之骨痛 者,腎虛也。人之齒多齟者,腎弱也。人之齒齲者,腎有 風也。人之耳聾者,腎氣壅也。人之多呵欠者,腎邪也。 人之腰不伸者,腎水枯也。人之色黃黑者,腎衰也。人 之容色光紫者,腎無病也。人之骨鳴者,腎羸也。肺邪 入腎,多病燥食辛以潤之。腎堅食苦以弱之。又用苦 以瀉之,鹹以補之。禁無犯熱食溫衣,腎畏燥也。

《肺臟歌》

编辑

肺臟最居先,大腸通道宣。今為八卦地,金屬五行牽。 皮與毛相應,魂與魄共連。鼻聞香氣辨,壅塞氣相煎。 語過多成嗽,瘡浮酒灌穿。豬脂凝者吉,枯骨命難全。 本積息賁患,乘春右脅邊。順時浮濇短,反即大洪弦。 實夢兵戈競,虛行涉水田。三斤三兩重,六葉散分懸。

《肺臟圖說》

编辑

肺,金官也,為臟之華蓋,居上對胃六葉,丈夫八十,肺 氣衰,魄離散也。肺脈出於少商,開竅於鼻,左孔為庚, 右孔為辛。肺者,臟之長,氣之本也,是以諸氣屬焉。久 臥則傷氣。涕者肺之液,腎邪入肺則作涕。肺在形為 皮毛,故肺合於脾,其榮毛也,肺之合也。皮緩而毛落 者,肺氣先死也。肺合於大腸,大腸為肺之府,上主鼻, 鼻為肺之官,故人肺傷風則鼻塞。人之容色枯者,肺 乾也。人之鼻痒者,肺有蟲也。人之多汗者,肺魄離於 外也。人之體黧者,肺氣癥也。人之多聲者,肺之盛也。 人之不耐寒者,肺衰也。人之好食辛味者,肺氣不足 也。人之腸鳴者,肺壅也。人之顏色鮮白者,肺無病也。 肺病食酸以收之,辛以補之,苦以瀉之。禁勿寒。肺惡 寒也。

《脾臟歌》

编辑

脾臟象中坤,安和對胃門。旺時隨四季,自與土為根。 磨穀能消食,榮身命本溫。應脣通口氣,連肉潤肌臀。 形扁纔三五,膏凝散半斤。順時脈緩慢,失則氣連吞。 實夢歌懽樂,虛爭飲食分。濕多成五泄,腸走若雷奔。 痞氣冬為積,皮黃四體昏。二斤十四兩,三斗五升存。

《脾臟圖說》

编辑

脾土官也。揜,大倉,在臍上三寸。丈夫七十,脾氣虛而 皮膚枯瘦也。脾者,肉之本意之處也。涎者,脾之液。腎 邪入脾則多涎。胃與脾合為穀府。口為脾之官。脾氣 通則口知五味,脾病則口乾不能食,不知五味。脾合 於肉,則榮肉也。脾之合也,肌肉消瘦而不能肥,脾先 死也。脾之於胃,如轉磨也,化其生而為熟也。食不消, 脾不轉也。食堅物者,脾磨不盡化,則為食患。故諸臟 不調則傷質,傷質則損神,此傷人之速也。故不欲食 堅物者,養身之妙道也。人之欲不食者,脾中有不化 之食也。人多惑者,脾臟不安也。人之多食,脾虛也。人 之食不下者,脾寒也。人之無顏色者,脾傷也。人之好 食甘味者,脾不足也。人之明潤鮮白,脾無病也。肝邪 入脾,則多歌脾病濕,宜食苦以燥之,欲緩,食甘以緩 之,甘則補之,苦則瀉之。禁濕,脾惡濕也。

《臟五腑六之圖》

编辑

臟惟有五,腑獨有六者,何也?然:所以腑有六者,謂三 焦也,有原氣之別焉。主持諸氣,有名而無形,其經屬 手少陽,此少腑也,故言腑有六焉。

《經》又言:「腑有五,臟有六」者,何也?六腑者,止有五腑也。 然五臟亦有六臟者,謂腎有兩臟也。其左為腎,右為命門。命門者,謂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 繫胞,其氣與腎通,故言臟有六也。

《五臟六腑之位》

编辑

五臟者,心、肝、脾、肺、腎也。六腑者,小腸、大腸、膽、胃、膀胱、 三焦也。肺最居上,為臟之華蓋,六葉兩耳,主藏魄。「心 在肺下,其體半葉,如未開蓮花,上有七孔三毛,主藏 神。心下為鬲,鬲下有胃,主藏水穀。胃左有肝,左三葉, 右四葉,主藏魂。膽在肝之短葉間,有精汁三合。胃右 有脾,主藏意。胃下為腹,大腸當臍,右迴十六曲,小腸」 左迴,疊積十六曲,主傳溲便。二腸之下為臍,臍下為 膀胱,主藏溺,背脊骨節。第七之下有二腎,左者為腎, 主藏志。右為命門,主藏精。故曰「臟者藏也,腑者聚也。」

《五臟六腑之官》

编辑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傳之官,治節出焉; 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 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 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 物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膀胱者,州都之 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 出焉。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主明則下安,以此 養生則壽,沒世不殆,以為天下則昌。主不明則十二 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以此養生則殆,以為天下者 其宗大危。戒之戒之。故曰:「心者,一身之主宰,萬事之 本根也。」

《五臟之候》

编辑

目者,肝之外候,肝氣通於目,目和則辨白黑矣。鼻者, 肺之外候,肺氣通於鼻,鼻和則知香臭矣。舌者,心之 外候,心氣通於舌,舌和則知五味矣。口者,脾之外候, 脾氣通於口,口和則知穀味矣。耳者,腎之外候,腎氣 通於耳,耳和則知五音矣。

《五臟之竅》

编辑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南方赤色,入通於心, 開竅於舌。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西方白色, 入通於肺,開竅於鼻。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耳 及二陰。故清陽出上竅,乃氣道呼吸之間;濁陰出下 竅,乃便溺傳瀉之所。

《五臟所入》

编辑

「肺主聲,入心為言,入肝為呼,入脾為歌,入腎為呻吟, 自入為哭。肝主色,入肺為白,入心為赤,入脾為黃,入 腎為黑,自入為青。心主臭,入肝為臊臭,入肺為腥臭, 入脾為香臭,入腎為腐臭,自入為焦臭。脾主味,入心 為苦,入肝為酸,入肺為辛,入腎為鹹,自入為甘。腎主 液,入心為汗,入肝為淚,入肺為涕,入脾為涎,自入為」 唾。

《五臟所養》

编辑

肺養皮毛,心養血脈,脾養肌肉,肝養筋膜,腎養骨髓。

《五臟化液》

编辑

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

《五臟所惡》

编辑

心惡熱,肺惡寒,肝惡風,脾惡濕,腎惡燥。

《五精所并》

编辑

氣并於心則喜,并於肺則悲,并於肝則憂,并於脾則 畏,并於腎則恐。

《五臟生成》

编辑

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其主腎也。肺之合皮也,其榮 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其主肺也。脾 之合肉也,其榮脣也,其主肝也。腎之合骨也,其榮髮 也,其主脾也。

《五臟所主》

编辑

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

膜者,人皮下肉上、筋膜是也。

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

《五臟所欲》

编辑

心欲苦。

合火故也

肺欲辛。

合金故也

肝欲酸。

合木故也

脾欲甘。

合土故也

腎欲鹹。

合水故也

臟腑部總論

编辑

《子華》子。

《大道》

编辑

《子華子》曰:「火宿於心,炎上而排下,其神躁而無準,人 之暴急以取禍者,心使之也。木宿於肝,觸突干抵而 銳,其神狷束而無當,人之樸戇以取禍者,肝使之也。 金宿於肺。」䃘「訇而不屈,罄而不能仰也。其神闊疏而 無法,人之訐決以取禍者,肺使之也。」「水宿於腎,瑟縮 以湊險,其神伏而不發,人之媕婀脂韋以取禍者,腎 使之也。土宿於脾,磅礡而不盡,其滲漉也,下注而不 止,其神好大而無功,人之重遲澀訥以取禍者,脾使 之也。」火氣之喜明也,木氣之喜達也,金氣之喜辨也, 水之氣藏也,土之氣發生也。是故事心者宜以孝,事 肝者宜以仁,事肺者宜以義,事腎者宜以知,事脾者 宜以誠,實而不詐,五物宿於其所喜,五事官施其所 宜,外邪之不入,內宄之不泄,夫是之謂善完。

《北宮意問》

编辑

子華子居干苓北宮,意公仲承侍縱言而及於醫,子 華子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瀹也;瀹者,養也。臟 腑之伏也,血氣之留也,空竅之塞也,關鬲之礙也,意 其所未然也,意其所將然也。察於四然者,而謹訓於 理,夫是之謂醫。以其所有餘也,而養其所乏也;以其 所益多也,而養其所損也。反其所養,則益者彌損矣」; 反其所養,則有餘者彌乏矣。察於二反者,而加疏瀹 焉,夫是之謂藥。故曰:「醫者理也,理者意也,藥者瀹也, 瀹者養也。」《北宮意》曰:「正惟是世俗之醫所不能為也。 雖然,意聞之也,有所資於意,不如無意之為愈也;有 所待於養,不如無待之為愈也。」敢問人有精神也?其 升降上下,與晝夜相通也,與天地相「灌注也,其為種 凡有幾?」子華子曰:「噫!善哉而之問也,觸類以演之。進 乎此,則與知道者謀矣。吾次其所以學也,而擇取之 矣。夫天降一氣,則五氣隨之,寄備於陰陽,合氣而成 體,故有太陽,有少陽,有太陰,有少陰。陰中有陽,陽中 有陰。故陽中之陽者,火是也;陰中之陰者,水是也;陽 中之陰者,木是也;陰中之陽者,金是也。土居二氣之 中間,以治四維,在陰而陰,在陽而陽,故物非土不成, 人非土不生。北方陰極而生寒,寒生水;南方陽極而 生熱,熱生火;東方陽動,以散而生風,風生木;西方陰 止以收而生燥,燥生金;中央陰陽交而生溼,溼生土。」 是故天地之間,六合之內,不離於五。人亦如之,血氣 和合,「榮衛流暢,五臟成就,神氣舍心,魂氣畢具,然後 成人。是故五臟六腑,各有神主,精稟於金火,氣諧於 水木,精氣之合,是生十物,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慮 是也。」生之所自謂之精,兩精相薄謂之神,隨神往反 謂之魂,並精出入謂之魄,所以格物謂之心,心有所 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志之所造謂「之思,思而 有所顧慕謂之慮,慮而有所決擇謂之智。」夫於智,十 累之上也。至於智則知所以持矣,知所以持,則知所 以養矣。榮衛之行,無失厥常,六腑化穀,津液布陽,故 能久長而不弊。流水之不腐,以其逝故也,戶樞之不 蠹,以其運故也。是以精上則滯,神惛則伏,魂拘則沉, 魄散則耗,心忮則惑,志鬱「則陷,意營則罔,思澀則殆, 慮殫則蒙,智礙則愚。故所謂持者,持此者也;所謂養 者,養此者也。噫!善哉而之問也,觸類以演之,進乎此, 則與知道者謀矣。」公仲子曰:「夫子之言也,而之問也, 承也,得所未之嘗聞,如發蔀焉。願夫子益其說而稽 徵其所以解也。」子華子曰:「然,言固不可以一而足也。 夫心也,五」六之主也,精神之舍也。心之精為火,其氣 為離,其色赤,其狀如覆蓮,其神為朱鳥,其竅上通於 舌。肝之精為木,其氣為震,其色青,其狀如懸瓢,其神 為蒼龍,其竅上通於目。肺之精為金,其氣為兌,其色 白,其狀如懸磬,其神為伏虎,其竅上通於鼻。腎之精 為水,其氣為坎,其色黑,其狀如介石,其神為元「龜,其 竅上通於耳。脾之精為土,其氣為戊己,其色黃,其狀 如覆缶,其神為鳳凰,其竅上通於口。」是故脾、腎、心、肝、 肺五官之司,口舌、鼻、耳、目五官之候,脾之藏意,腎之 藏精,心之藏神,肝之藏魂,肺之藏魄。金木水火土,五 精之總也。寒熱風燥溼,五氣之聚也。水以潤之,火以 熯之,土以溽之,木以敷之,金以「斂之,此以其性言也。 水之冽也,火之炎也,土之蒸也,木之溫也,金之清也, 此以其氣言也。水在下,火在上,土在中,木在左,金在 右,此以其位言也。水之平也,火之銳也,土之圜也,木 之曲直也,金之方也,此以其形言也。水則因,火則革, 土則化,木則變,金則從革,此以其材言也。」水,井洫也; 火,爨冶也;木,金「器械也,土爰稼穡也。」此以其事言也。 夫盈於天地之間而充物者,惟此五物也。五物之有 不可無也。其所無不可有也,微者養之使章,弱者養 之使強,損者養之使益,不足者養之使有餘,無物不 養也,無物不備也,夫是之謂和。喜怒哀恐,思不能汨 也。視聽言貌,思不能奪也,夫是之謂太和之國。無待 「於意而為醫;太和之俗,無待於養而為藥;不以物滑和,不以欲亂情。中無載則道集於虛矣,心無累則道 載於平矣。安平恬愉,吐故納新,靜與陰同閉,動與陽 俱開,若是者,由人而之天,合於《太初》之三氣矣。以之 正心修身治國家,天下無以易於此術也。吾之說盡 於此矣。」二子拱而退,書以識之。

淮南子

编辑

《精神訓》

编辑

萬物形體以成,五藏乃形。是故肺主目,腎主鼻,膽主 口,肝主耳,脾主舌。外為表而內為裏,開閉張翕,各有 經紀。故天有四時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 四支五藏九竅,三百六十六節。天有風雨寒暑,人亦 有取與喜怒。故膽為雲,肺為氣,肝為風,腎為雨,脾為 雷,以與天地相參也,而心為之主。是故血氣者,人之 「華也;而五藏者,人之精也。夫血氣能專於五藏而不 外越,則胸腹充而嗜慾省矣。胸腹充而嗜慾省,則耳 目清聽視達」矣。耳目清聽視達,謂之明。五藏能屬於 心而無乖,則㪍志勝而行不僻矣。㪍志勝而行不僻, 則精神盛而氣不散矣。「精神盛而氣不散則理,理則 均,均則通,通則神,神則以視無不見,以聽無不聞也, 以為無不成也。是故憂患不能入也,而邪氣不能襲。 故事有求之於四海之外而不能遇,或守之於形骸 之內而不見也。故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見大者所知 小。」夫孔竅者,精神之戶牖也,而氣志者,五藏之使候 也。耳目淫於聲色之樂,則五藏搖動而不定矣。五藏 搖動而不定,則血氣滔蕩而不休矣。血氣滔蕩而不 休,則精神馳騁於外而不守矣。精神馳騁於外而不 守,則禍福之至,雖如丘山,無由識之矣。使耳目精明 元達而無誘慕,氣志虛靜恬愉而省嗜慾,五藏定寧, 充盈而不泄,精神內守,形骸而不外越,則望於往事 之前,而視於來事之後,猶未足為也,豈值禍福之間 哉。

白虎通

编辑

《情性》

编辑

《樂動聲儀》曰:「官有六府,人有五藏。五藏者何也?謂肝、 心、肺、腎、脾也。肝之為言干也;肺之為言費也,情動得 序;心之為言任也,任於恩也;腎之為言寫也,以竅寫 也;脾之為言辨也,所以積精稟氣也。五藏:肝仁,肺義, 心禮,腎智,脾信也。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者 好生。東方者,陽也,萬物始生,故肝象木,色青而有枝 葉。」目為之候何?目能出淚而不能納物,木亦能出枝 葉,不能有所內也。肺所以義者何?肺者金之精,義者 斷決西方,亦金成萬物也,故肺象金色白也。鼻為之 候何?鼻出入氣高而有竅山,亦有金石累積,亦有孔 穴,出雲布雨以潤天,下雨則雲消,鼻能出納氣也。心 所以為禮何?心火之精也,南方尊陽在上,卑陰在下。 《禮》有尊卑,故心象火,色赤而銳也。人有道尊,天本在 上,故心下銳也。耳為之候何?耳能遍內外,別音語火 照,有似於禮,上下分明。腎所以智何?腎者水之精,智 者進而止,無所疑惑,水亦進而不惑。北方水,故腎色 黑。水陰,故腎雙。竅為之候何?竅能瀉水,亦能流濡。脾 所以信何?脾者土之精也。土尚任養,萬物為之象,生 物無所私,信之至也,故脾象土色黃也。口為之候何? 口能啖嘗,舌能知味,亦能出音聲,吐滋液。故《元命苞》 曰:「目者肝之使,肝者木之精,蒼龍之位也。鼻者肺之 使,肺者金之精,制割立斷。」耳者心之候,心者火之精, 上為張星。陰者腎之瀉,腎者水之精,上為虛危。口者 脾之門戶,脾者土之精,上為北斗,主變化者也。或曰: 口者心之候,耳者腎之候。或曰肝繫於目,肺繫於鼻, 心繫於口,脾繫於舌,腎繫於耳。六府者,何謂也?謂大 腸、小腸、胃、膀胱、三焦、膽也。府者,為藏宮府也。故《禮運》 記曰:「六情所以扶成五性也。」胃者脾之府也,脾主稟 氣,胃者穀之委也,故脾稟氣也。膀胱者腎之府也。腎 者主瀉,膀胱常能有熱,故先決難也。三焦者,包絡府 也,水穀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故上焦若竅,中焦若 編,下焦若瀆。膽者,肝之府也。肝者,木之精也,主仁。仁 者不忍,故以膽斷也。是以肝膽二者,必有勇也。肝膽 異趣,何以知相為府也?肝者,木之精也,木之為言牧 也。人怒無不色青目張者,是其效也。小腸、大腸,心肺 府也,主禮義。禮義者,有分理,腸之大小,相承受也。腸 為心肺主,心為皮,體主,故為兩府也。目為心視,口為 心譚,耳為心聽,鼻為心嗅,是其支體主也。

臟腑部藝文

编辑

《腸》
唐·李商隱

编辑

有懷非惜恨,不奈寸腸何。即席迴彌久,前時斷固多。 熱應翻急燒,冷欲徹微波。隔樹澌澌雨,通池點點荷。 倦程山向背,望國闕嵯峨。故念飛書及,新懽借夢過。 染筠休伴淚,繞雪莫追歌。擬問陽臺事,年深楚語訛

臟腑部紀事

编辑

《史記·殷本紀》:「紂淫亂不止,比干強諫。紂怒曰:『吾聞聖 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

賈誼《新書連語》篇:「紂與武王戰鬥而死,棄之玉門之 外。民之觀者皆進蹴之,蹈其腹,蹶其腎,踐其肺,履其 肝。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民褰帷而入,提石之者 猶未止。」

《左傳莊公四年》:楚武王伐隨,將齊,入告夫人鄧曼曰: 「余心蕩。」鄧曼嘆曰:「王祿盡矣。盈而蕩,天之道也。先君 其知之矣。故臨武事,將發大命而蕩王心焉。若師徒 無虧,王薨於行,國之福也。」王遂行,卒於樠木之下。 《呂氏春秋忠廉篇》:「衛懿公有臣曰弘演,有所於,使翟 人攻衛及懿公於滎澤,殺之,盡食其肉,獨捨其肝。弘 演」至,報使於肝。呼天而啼,盡哀而止。曰:「臣請為襮。」因 自殺。先出其腹。實內懿公之肝。

《史記·吳世家》:「季札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 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 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塚樹而去。從者曰:『徐 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 死倍吾心哉』!」

《吳越春秋》:「專諸剌王僚,貫脾達背。」

《獨異志》:「越王勾踐為吳所敗於會稽,將以勉勵於眾, 常施一器,懸膽於門,出入嘗之,令士卒不忘其苦。」 《莊子天運篇》:「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 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春,天王將鑄無射,泠州鳩曰:「王 其以心疾死乎?夫樂,天子之職也。夫音,樂之輿也,而 鐘,音之器也。天子省風以作樂,器以鍾之,輿以行之。 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則和於物。物和則嘉成。故和聲 入於耳而藏於心。心億則樂,窕則不咸,槬則不容,心 是以感,感實生疾。今鐘槬矣,王心弗堪,其能久乎?」二 十二年夏四月,王有心疾,崩於《榮錡》氏。

定公四年,吳入郢,楚子奔隨。王割子期之心以與隨 人盟。按《注》當心前割,取血以盟,示其至心。

《晉語》:范宣子與龢大夫爭田,久而無成。宣子欲攻之, 問於伯華。伯華曰:「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徵訊也。」 《晏子雜上》篇:崔杼弒莊公而立景公,諸大夫敢不盟 者,戟鉤其頸,劍承其心,令自盟曰:「不與崔慶而與公 室者,受其不祥。」晏子仰天嘆曰:「崔子為無道而弒其 君,不與公室而與崔慶者,受此不祥。」崔杼謂晏子曰: 「子變子言,則齊國吾與子共之;子不變子言,則戟既 在頸,劍既在心,維子圖之。」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 志,非勇也;回吾以利,而悖其君,非義也;嬰不革矣。」 《問下篇》梁丘據問晏子曰:「子事三君,君不同心,而子 俱順焉,仁人固多心乎?」晏子對曰:「一心可以事百君, 百心不可以事一君。」仲尼聞之曰:「『小子識之』。晏子以 一心事百君者也。」

《諫上篇》。景公畋於署梁,十有八日而不返。《晏子》自國 往見,公曰:「夫子何為遽國家無有故乎?」對曰:「國人皆 以君安野而不安國,好獸而惡民,毋乃不可乎?」公曰: 「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子牛存矣;為社稷 宗廟之不享乎?則泰祝子游存矣;為諸侯賓客莫之 應乎?則行人子羽存矣;為田野之不辟、倉廩之不實 乎,則申田存矣;為國家之有餘,不足聘乎,則吾子存 矣。寡人之有五子,猶心之有四肢;心有四肢,故心得 佚焉。」《晏子》曰:「嬰聞之,與君言異。若乃心之有四肢,而 心得佚焉,可得令四肢無心,十有八日,不亦久乎?」公 於是罷田而歸。

《戰國策》:豫讓報智氏之讎,乃變姓名為刑人,入宮塗 廁,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廁,心動,執問塗者,則豫讓也。 《莊子盜跖篇》:「孔子往見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太山 之陽,膾人肝而餔之。」

《寓言篇》: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 樂;後仕三千鍾,不洎吾心悲。」

《史記扁鵲傳》:「扁鵲者,少時為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 扁鵲謹遇之。長桑君出其懷中藥予扁鵲,扁鵲飲藥 三十日,視見垣一方人,以此視病,盡見五藏癥結。」 《列子殷湯篇》:「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 治。扁鵲治之,既同愈,謂公扈齊嬰曰:『汝曩之所疾,自 外而干府藏者,固藥石之所已。今有偕生之疾,與體 偕長,今為汝攻之何如』?」二人曰:「願先聞其驗。」扁鵲謂 公扈曰:「汝志強而氣弱,故足於謀而寡於斷,齊嬰志 弱而氣強,故少於慮而傷於專,若換汝之心,則均於 善矣。」扁鵲遂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 置之,投以神藥。既悟如初,二人辭歸。於是公扈反齊 嬰之室,而有其妻子。妻子弗識。齊嬰亦反公扈之室, 有其妻子。妻子亦弗識二室,因相與訟,求辨於扁鵲。 扁鵲辨其所由,訟乃已。

《列子仲尼篇》:「龍叔謂文摰曰:『吾有疾,子能巳乎』?文摰 乃命龍叔背明而立,文摰自後向明而望之。既而曰: 『嘻!吾見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虛矣,幾聖人也。子心六孔流通,一孔不達,今以聖智為疾者,或由此乎』?」 《史記聶政傳》:「政刺韓相俠累,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 腸,遂以死。」

《西京雜記》:「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 可勝言。其尤驚異者,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 裏有明。人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礙。 人有疾病在內,則掩心而照之,即知病之所在。女子 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 者則殺之。」

《漢書張耳傳》:「上從東垣過趙貫高等乃壁人、柏人要 之置廁上欲宿,心動問曰:『縣名為何』?曰:『柏人。柏人者, 迫於人,不宿而去』。」

《鄭崇傳》:尚書令趙昌佞諂,素害崇,知其見疏,因奏崇 與宗族通,疑有姦,請治。上責崇曰:「君門如市,何以欲 禁切主上?」崇對曰:「臣門如市,臣心如水。」

《東觀漢記》:「許輔,平原人,為縣門下小吏。縣令劉雄為 賊所攻,欲以矛刺雄,輔前叩頭,以身代雄。賊等遂戟 刺輔,貫心洞背即死。東郡太守捕得賊,具以狀上,詔 書傷痛之。」

《異苑》:後漢鄭元字康成,師馬融,三載無聞。融鄙而遣 還。元過樹陰假寢,夢一老父以刀開腹心,傾墨汁著 內曰:「子可以學矣。」於是寤而即返,遂精洞典籍。 《後漢書方術傳注》:曹植《辨道論》曰:甘始者,老而有少 容。始語余:「車師之西國,兒生,劈背出脾,欲其食少而 怒行也。」

《拾遺記》:「孫堅母妊堅之時,夢腸出繞腰。」

《魏志武帝紀建安四年》:「袁紹既并公孫瓚,兼四州之 地,眾十餘萬,將進軍攻許,諸將以為不可敵,公曰:『吾 知紹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土地雖廣,糧食雖豐, 適足以為吾奉也』。」

《樂進傳》:「進字文謙,陽平衛國人也。容貌短小,以膽烈 從太祖為帳下吏。」

《程昱傳》:袁紹在黎陽,將南渡時,昱有七百兵守鄄城。 太祖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昱不肯曰:「『袁紹擁十萬 眾,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兵少,必輕易不來攻』。太祖 從之,紹果不往。太祖謂賈詡曰:『程昱之膽,過於賁、育』。」 《陳思王植傳》注:《魏略》曰:「丁儀父沖,宿與太祖親善,以 沖為司隸校尉。後數年,過諸將飲酒,美不能止,醉爛」 腸死。

《世說》: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輒心動。」因語所親小人 曰:「汝懷刀密來我側,我必說心動,執汝使行刑,汝但 勿言其使,無他,當厚相報。」親者信焉,遂斬之。左右以 為實,謀逆者挫氣矣。

《蜀志先主傳》:「劉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 聞之,率其眾南行,諸葛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 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 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趙雲傳注雲別傳》曰:曹公爭漢中地,雲輕騎出圍,值 曹公揚兵大出,雲馳馬還營,公軍追至圍,雲入營,大 開門,偃旗息鼓,公軍疑雲有伏兵,引去。雲擂鼓震天, 惟以戎弩於後射公軍。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 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來,至雲營圍,視昨戰處,曰:「子 龍一身都是膽也。」

《吳志朱然傳》:「『呂蒙病篤,孫權問曰,卿如不起,誰可代 者』?蒙對曰:朱然膽守有餘,愚以為可任。」蒙卒,權假然 節,鎮江陵。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修潔,其所 文采,唯施軍器,餘皆質素,終日欽欽,常在戰場,臨急 膽定,尤過絕人。

《管輅別傳》:輅年十五,瑯琊太守單子春雅有才度,欲 見輅,輅造之。客百餘人,有能言之士。輅謂子春曰:「府 君名士,加有雄貴之姿,輅既年少,膽未堅剛,若欲相 觀,懼失精神,先飲三升清酒,然後言。」子春大喜,酌三 升,獨使飲之。於是輅與人人答對,言皆有餘。

《獨異志》:「蜀將姜維既死,剖其腹,視其膽如斗大。」 《博物志》:「無䏿民居穴食土,無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 百年還化為人。」細民國:「其肝不朽,百年而化為人。皆 穴居處。二國同類也。」

《晉書張華傳》:趙王倫難作,詐稱詔召華曰:「詔斬公。」華 曰:「臣先帝老臣,中心如丹,臣不愛死,懼王室之難,禍 不可測也。」

《阮咸傳》:「咸任達不拘,與叔父籍為竹林之遊。太原郭 奕,高爽有識量,少所推,見咸心醉,不覺歎焉。」

《顧和傳》:「和字君孝,王導為揚州,辟從事。月旦當朝,未 入,停車外門,周顗遇之,和方擇蝨,夷然不動。顗既過, 顧,指和心曰:『此中何所有』?和徐應曰:『此中最是難測 地』。顗入謂導曰:『卿州吏中有一令僕才』。導亦以為然。」 《西州後賢志》:譙登領陰平太守,以李特作亂,本郡沒 寇。父為李雄巴西太守馬晚所殺。登募巴蜀流士,得 二千人,斬晚食其肝。

《北涼錄》:「馬權兄為涼將綦毋詡所殺,權後殺詡,食其肝。」

《續晉陽秋》:「會稽太守謝琰拒孫恩,恩帳下都督張猛 於後斫馬,琰墮地,遂殺之。高祖左里之捷,生禽猛,送 琰小子混,混刳肝生食之。」

《南史沈攸之傳》:「攸之以不臣之心舉兵,柳世隆屢破 之,無所歸,乃自經死,或割其腹,心有五竅。」

《獨異志》:「梁周興嗣為散騎常侍,聰明多才思。武帝出 千言,無章句,令嗣次之,因成千字文。歸而兩目俱喪。 及死,開視之,心如掬燥泥。」

《南史侯景傳》:「景虐於用刑,酷忍無道。東陽人李瞻起 兵,為賊所執,送詣建鄴。景先出之市中,斷其手足,刻 析心腹,破出肝腸。瞻正色整容,言笑自若,見其膽者, 乃如升焉。」

《顏氏家訓教子》篇:「梁元帝時有一學士,聰敏有才,為 父所寵,失於教義。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語不 擇,為周逖抽腸釁鼓。」

《陳書鄭灼傳》,「灼苦心熱,若瓜時輒偃臥,以瓜鎮心。」 《北魏書張赦提傳》,「赦提為虎賁中郎,時京畿盜魁自 稱豹子、虎子,並善弓馬,遂領逃軍及諸畜牧者,各為 部帥,於靈丘、鴈門間聚為劫害。至乃刺人臍,引腸遶 樹而共射之,以為戲笑。」

《北齊書王琳傳》:「琳平侯景之勳,與杜龕俱為第一,恃 寵縱暴。王僧辨啟請誅之,帝以下吏。而廷尉卿黃羅 漢、太府卿張載宣喻琳軍,陸納等軍人莫肯受命,乃 執黃羅漢,殺張載。載性深刻,為帝所信,荊州疾之如 讎。故納等因人之欲,抽腸繫馬腳,使遶而走,腸盡氣 絕。」

《容齋三筆》:隋文帝以子秦孝王俊有疾,馳召名醫許 智藏。俊夢亡妃崔氏泣曰:「本來相迎,如聞許智藏將 至,其人當必相苦,奈何?」明夜復夢曰:「吾得計矣,當入 靈府中以避之。」及智藏至,診俊脈曰:「疾已入心,不可 救也。」

《大唐新語》:安金藏為太常工人,時睿宗為皇嗣,或有 誣告皇嗣潛有異謀者,則天令來俊臣按之。左右不 勝楚毒,皆欲自誣,唯金藏大呼,謂俊臣曰:「公既不信 金藏言,請剖心以明皇嗣不反。」則引佩刀自割,其五 藏皆出,流血被氣,遂絕。則天聞,令舁入宮中,遣醫 人卻內。五藏以桑白皮縫合之,傅藥,經宿乃蘇。則天 臨視,歎曰:「吾有子不能自明,不如汝之忠也。」即令停 推,睿宗由是乃免。

《唐書武懿宗傳》:「神功元年,孫萬榮敗王孝傑兵,詔懿 宗為神兵道大總管討之。後萬榮死,懿宗撫循河北, 人有自賊中歸者,一切抵死,先剔取膽,乃殺之。」 《雲仙雜記》:「貴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熱,凌晨傍花枝, 口吸花露潤肺。」

貴妃素有肉體,苦熱肺渴。每日含一玉魚,藉其涼津 沃肺。

《求心錄》:乾元初,會稽民有楊叟者,家以資產豐贍聞 於郡中。一日,叟將死,臥而呻吟,且僅數月。叟有子曰 宗,素以孝行稱於里人。迨其父病,罄其產以求醫術, 後得陳生者究其脈曰:「是翁之心病也。蓋以財產既 多,其心為利所運,故心神已離去其身,非食生人心, 不可以補之,而天下生人之心,焉可致邪。如是則非 吾之所知也。」宗素既聞之,以為生人心莫可得之,獨 修浮圖氏法,庶可以佑其疾。即召僧轉經,命工圖鑄 其像。已而自齎食,詣郡中佛寺飯僧。一日,因挈食去, 誤入一山徑中,見山中有石龕,龕有胡僧,貌甚老,既 枯瘠,衣褐毛縷成袈裟,露坐於磐石上。宗素以為異 人,即禮而問曰:「師何人也?獨處窮谷,以人跡不到之 地為家,又無侍者,不懼山野之獸有害於師乎?不然, 是得釋氏之術者邪?」僧曰:「吾本是袁氏,某祖居巴山, 其後子孫或在弋陽,散遊諸山谷中,盡能世修祖業, 為林泉逸士,極得吟嘯之趣。人有好為詩者,多稱其 善吟嘯,于是稍聞于天下。有孫氏,亦族也,則多遊豪 貴之門,亦以善談謔故,又以之遊于市肆間,每一戲, 能使人獲其利焉。獨吾好浮圖氏,不悅塵俗,棲心巖 谷中不動,而在此且有年矣。常慕育利王割截身體, 及委身投崖以飼餓虎,故吾啖橡栗,飲流泉,恨未有 虎狼噬吾,吾固甘之也。」宗素因告曰:「師真至人,能舍 其身而不顧,將以飼山獸,可謂義勇俱極矣。雖然,弟 子父有疾已數月,進藥不瘳,某夙夜憂迫,計無所出。 有醫者云:『是心之病也,非食生人之心,固不可得而 愈矣。今師能棄身於豺虎,以救其餒,豈若舍命於人 以惠其生乎?願師詳之』。」僧曰:「誠如是,果吾之志也。檀 越為父而求吾,吾豈有不可之意?且吾以身委於野 獸,曷若惠人之生乎?然今日尚未良,願致一飽而後 死也。」宗素且喜且謝,即以所挈食致於僧前,食之立 盡。乃曰:「吾既食矣,當禮四方之聖,然後奉教也。」於是 整其衣,出龕而禮。禮東方已畢,忽躍而騰,上一高樹。 宗素以為神通變化,殆不可測。俄召宗素,厲聲而問 曰:「檀越向者所求何也?」宗素曰:「願得生人心,以療父疾。」僧曰:「檀越所願者,吾已許焉。今欲先設《金剛經》之 奧義,且欲聞乎?」宗素曰:「某素向浮圖氏,今日獲遇吾 師,安敢不聽乎?」僧曰:「《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見在 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檀越若要取吾心,亦不可 得矣』。」言已,忽跳躍大呼,化為一猿而去。宗素驚異,惶 駭而歸。

《唐書田布傳》:布拜魏博節度使,牙將史憲誠搖亂軍 眾,布即為書謝帝,哭授其從事李石,訖,乃入至几筵, 引刀刺心曰:「上以謝君父,下以示三軍。」言訖而絕。 《雲仙雜記》:張籍取杜甫詩一帙,焚取灰燼,副以膏蜜, 頻飲之,曰:「令吾肝腸從此頓易。」

《殷洪遠》云:「周旦腹中有三斗爛腸。」

《諧噱錄》:徐晦嗜酒,沈傳師善食。楊復云:「徐家肺,沈家 脾,其安穩耶?」

《清異錄》:晉祖時,寺宦者廖習之體質魁梧,食量寬博, 食物勇捷,有若豺虎。晉祖嘗云:「卿腹中不是脾胃,乃 五百斤肉磨。」

《稽神錄》:「陳寨者,泉州晉江巫也。善禁咒之術,為人治 疾多效者。澶州逆旅蘇猛,其子病狂,人莫能療,乃往 請陳。陳至,蘇氏子見之,戟手大罵,寨曰:『此疾入心』。」乃 增于堂中,戒人無得竊視。至夜,乃取蘇氏子劈為兩 片,懸堂之東壁,其心懸北簷下。寨方在堂中作法,所 懸之心遂為犬食,寨求之不得,驚懼,乃持刀宛轉于 地,出門而去。主人弗知,謂其作法耳。食頃,乃持心而 入,內于病者之腹,被髮連叱,其腹遂合。蘇氏子既寤, 但連呼「遞鋪」,「遞鋪」家人莫之測。乃其日,去家十里,有 驛吏手持官文書,死于道傍。初,南中驛路二十里至 一遞鋪,吏持符牒以次傳授。欲近前鋪輒連呼以警 之,乃寨取驛吏之心,而活蘇氏,蘇遂愈如故。

《宋史孝義呂昇傳》:「昇父權失明,剖腹探肝,以救父疾。 父復能視,而昇不死。」

《春渚紀聞》:錢塘淨慈寺古道者,主供侍病僧寮。一日, 病僧有告之曰:「我病少愈,念少鳧血為味,汝能為我 密致之,幸甚。」至暮夜,袖血餉僧,食之甚美。一二日,復 多以金付之,再有所須。同寮僧雛窺道者於隙處,披 其胸,取漆盂,以利刃刺心血覆盂其上,解衣帶纏遶。 久之開視,盂中血凝矣。即以蔥醯依前法製之,以進 「病僧。」僧雛大駭,出以所見語其徒,且告病僧。皆大驚 異。

《艾子雜說》:艾子好飲,少醒日,門生相與謀曰:「此不可 以諫止,唯以險事怵之,宜可誡。」一日大飲而噦,門人 密抽彘腸致噦中,持以示曰:「凡人具五臟方能活,今 公因飲而出一臟,止四臟矣,何以生耶?」艾子熟視而 笑曰:「唐三藏猶可活,況有四耶?」

《元史伯顏傳》:至正十八年,河南賊蔓延河北,伯顏與 賊遇。賊知伯顏名士,生劫之,誘以富貴。伯顏罵不屈, 引領受刃。既死,人或剖其腹,見其心數孔,曰:「古稱聖 人心有七竅,此非賢士乎?」乃納心其腹中,覆牆而揜 之。

《真臘風土記》:「前此於八月內取膽,蓋占城王每年索 人膽一甕萬千餘枚,遇夜則多方令人於城中及村 落去處,遇有夜行者,以繩兜住其頭,用小刀於右脅 下取去其膽,俟數足以饋。占城王獨不取唐人之膽, 蓋因一年取唐人一膽雜於其中,遂致甕中之膽俱 臭腐而不可用故也。近年已除取膽之事,另置取膽」 官屬,居北門之裏。

《翦勝野》聞偽周主張士誠據有江東時,姑蘇市井中 童謠曰:「張王做事業,只憑黃蔡葉,一夜西風來,乾鱉。」 後國事既去,太祖取其臣黃、蔡、葉三人者,刳其腸而 懸之,至成枯腊。蓋三人皆元戚機臣,其殘膏積侈,敗 國喪家,帝特惡焉,故極于此典。

《聖君初政記》:皇祖始造鈔不就,一夕夢神告,當用秀 才心肝為之寤,思之不得,高后曰:「士子苦心文業,其 文課即心肝也。」祖喜曰:「得之矣。」因命取太學積課簿 搗而為之,果成。

《殉身錄》:濮真,鳳陽人。國初征高麗被執,王愛其驍勇, 欲降之,不屈,加以刃,真厲聲曰:「爾滅吾,爾亦不日滅 矣。」遂剖心以示之。

《瀛涯勝覽》:占城國王當賀日,以人膽汁沐浴,將領獻 人膽為禮。

《香案牘》:「姜伯貞值史伯真命立日中背後觀之,其心 不正,因教之服石腦。」

臟腑部雜錄

编辑

《易經繫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說卦》十一:「坎,其於人也,為心病。」按:《正義》:「為心病,憂其 險難,故心病也。」《大全》鄭氏曰:「火藏在心,坎水勝之,故 為心病。」

《書經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於朕志。」 《泰誓》:「受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酒誥》:「誕惟厥縱淫泆於非彝,用燕喪威儀,民罔不衋 傷心《詩經邶風柏舟章》:「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 可卷也。」

《谷風章》「習習谷風,以陰以雨。黽勉同心,不宜有怒。」 《小雅小弁章》:「我心憂傷,惄焉如擣。」

《大雅·桑柔》章:「維彼不順。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春秋元命苞》:膀胱者,肺之府也。肺者斷決,膀胱亦常 張有勢,故膀胱決難也。

「脾」之為言,附著也。如龍蟠虎伏,合附著也。

胃者,脾之主府,稟氣。胃者穀之委,故脾稟氣也。 樂動聲儀五臟肝仁。肝所以仁者何?肝木之精也。仁 者好生。東方者,陽也。萬物始生,故肝象木色而有枝 葉。

《戰國策》: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威王曰:「秦虎狼之 國,不可親。寡人臥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搖搖如懸旌, 而無所終薄。」

《管子心術篇》:心之在體,君之位也;九竅之有職,官之 分也。心處其道,九竅循理,故曰「上離其道,下失其事。」 《漢書蒯通傳》:通說韓信曰:「今劉項分爭,使人肝腦塗 地,流離中野,不可勝數。」

息夫躬。《傳》躬《絕命辭》曰:「涕泣流兮萑蘭,心結愲兮傷 肝。」

《淮南子原道訓》:「夫心者,五臟之主也,所以制使四支, 流行血氣,馳騁於是非之境,而出入於百事之門戶 者也。」

《風俗通俗說》:無恙,無病也。凡人相問,無病也。案上古 露宿患恙蟲,噬食人心,凡相訪,問曰:「無恙乎?」非謂病 也。

《廣雅》:「膀胱謂之脬。」

《物理論》:「腹胃,五臟之府,陶冶之大化也。」

《抱朴子》:「欲得長生腸中清,欲得不夢腸無屎。」

《舊唐書孫思邈傳》:「膽欲大而心欲小。」

《無能子》。無能子心友愚中子病心,祈藥于無能子。無 能子曰:「病何?」曰:「痛。」曰:「痛在何?」曰:「在心。」曰:「心在何?」愚中 子告病已間矣。無能子曰:「此人可謂得天之真,而神 光不昧者也。」

《演繁露》:徐庶母為人所執曰:「方寸亂矣。」古今謂方寸 為心,似始乎此。然而列子已嘗曰:吾見子之心矣,方 寸之地虛矣。

《空同子》:「人之五臟,各具喜生。腎虛者嗜鹹,肝虛者嗜 酸。凡食脾胃,喜之則味佳,不喜則咽之不下,亦自喜 生之道。」歟!口,脾之屬歟。

臟腑部外編

编辑

《拾遺記》:「浮提之國獻神通善書二人,乍老乍少,隱形 則出影,聞聲則藏形。出肘間金壺四寸,上有五龍之 檢,封以青泥。壺中有黑汁如淳漆,灑地及石,皆成篆 隸科斗之字,記造化人倫之始。佐老子撰《道德經》,垂 十萬言,寫以玉牒,編以金繩,貯以玉函,晝夜精勤,形 勞神倦。及金壺汁盡,二人刳心瀝血,以代墨焉。遞鑽」 腦骨取髓。代為膏燭。及髓血皆竭。探懷中玉管。中有 丹藥之屑。以塗其身。骨乃如故。

昭王晝而假寐,忽夢羽人與語,問以上仙之術,羽人 曰:「大王精智未開,欲地求長生久世,不可得也。」王跪而 請受絕慾之教,羽人乃以指畫王心,應手即裂,王乃 驚寤,而血溼衿席,因患心疾,即卻膳減樂。移於旬日, 忽見所夢者復來語王曰:「先欲易王之心。」乃出方寸 綠囊,中有續脈明丸、補血精散,以手摩王之臆,俄而 即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