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第037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十七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三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

 第三十七卷目錄

 十一歲部紀事

 十二歲部紀事

 十三歲部彙考

  禮記內則

 十三歲部紀事

 十四歲部紀事

 十五歲部彙考

  釋名釋長幼

  白虎通入太學

 十五歲部紀事

人事典第三十七卷

十一歲部紀事 编辑

《後漢書樂恢傳》:「恢字伯奇,京兆長陵人也。父親為縣 吏,得罪於令,收將殺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門,晝夜 號泣。令聞而矜之,即解出親」

《世說》: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 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 綏之以德,弱者撫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 曰:「孤往者嘗為鄴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 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 如一,周公不師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

《魏志邴原傳》註《原別傳》曰:「原十一而喪父,家貧早孤。 鄰有書舍,原過其旁而泣。師問曰:『童子何悲』?原曰:『孤 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必皆俱有父兄者,一則羨 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心中惻然而為流涕也』。」師亦 哀原之言,而為之泣曰:「欲書可耳。」答曰:「無錢資。」師曰: 「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資也。」于是遂就書。一冬 之間,誦《孝經》《論語》。

《吳志孫權傳》注《吳錄》:「沈友字子正,吳郡人。年十一,華 歆行風俗,見而異之,因呼曰:『沈郎可登車語乎』?友逡 巡卻曰:『先生御命,將以裨補先王之教,整齊風俗,而 輕脫威儀,猶負薪救火,無乃更崇其熾乎』?歆慚曰:『自 桓、靈以來,未有幼童若此者』。」

《晉書周訪傳》:「訪子光,少有父風。年十一,見王敦。敦謂 曰:『貴郡未有將,誰可用者』?光曰:『明公不恥下問,竊謂 無復見勝』。敦笑,以為寧遠將軍、尋陽太守。及敦舉兵, 光率千餘人赴之。既至,敦已死,光未之知,求見敦。王 應祕不言,以疾告。光退曰:『今我遠來而不得見王公, 公其死乎』?遽見其兄撫曰:『王公已死,兄何為與錢鳳 作賊』?」眾並愕然。其夕眾散,錢鳳走出,至闔廬洲,光捕 鳳,詣闕贖罪,故得不廢。

《前秦錄》:「苻堅性至孝,有器度,博學多才藝。年十一便 有經略大志。」

《梁書孔休源傳》:「休源父佩,齊廬陵王記室參軍,早卒。 休源年十一而孤,居喪盡禮。每見父手所寫書,必哀 慟流涕,不能自勝,見者莫不為之垂泣。」

《傅昭傳》:昭年十一,隨外祖於朱雀舫賣曆日,為雍州 刺史袁顗客。顗嘗來昭所,昭讀書自若,神色不改,顗 嘆曰:「此兒神情不凡,必成佳器。」

《南海王大臨傳》:「大臨年十一,遭左夫人憂,哭泣毀瘠, 以孝聞。」

《劉歊傳》:歊幼有識慧,十一讀《莊子逍遙篇》,曰:「『此可解 耳』。客因問之,隨問而答,皆有情理,家人異之。」

《陳書周文育傳》:「文育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數里,跳 高五六尺,與群兒聚戲,眾莫能及。義興人周薈為壽 昌浦口戍主,見而奇之。」

《陸瓊傳》:瓊年十一,丁父憂,毀瘠有至性。從祖襄嘆曰: 「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可少。」

《魏書楊播傳》:「播弟津,字羅漢,本名延祚,高祖賜名焉。 少端謹,以器度見稱。年十一,除侍御中散。于時高祖 沖幼,文明太后臨朝,津曾久侍左右,忽咳逆失聲,遂 吐血數升,藏衣袖。太后聞聲,閱而不見,問其故,具以 實言,遂以敬慎見知,賜縑百匹,遷符璽郎中。」

《江氏家傳》:「江蕤字世林。年十一始知摴蒲數以為遊。 祖母費為說往事,有以博奕破業廢身者,于是即棄 五木,終身不以為戲。」

《周書齊王憲傳》:憲子貴,字乾福,少聰敏,涉獵經史,尤 便騎射。始讀《孝經》,便謂人曰:「讀此一經,足為立身之 本。」天和四年,始十歲,封安定郡公,邑一千五百戶。太 祖之初為丞相也,始封此郡,未嘗假人。至是封貴焉。 年十一,從憲獵于鹽州一圍之中,手射野馬及鹿十 有五頭。

《趙文深傳》:「文深少學楷隸,年十一,獻書於魏帝,立義
考證
歸朝,除大丞相府法曹參軍。」

《隋書于義傳》:「義子宣敏,少沉密,有才思。年十一詣周 趙王,招王,命之賦詩。宣敏為詩,甚有幽貞之志,王大 奇之,坐客莫不嗟賞。」

《楊尚希傳》:「尚希齠齔而孤,年十一,辭母請,受業長安。 涿郡盧辯見而異之,令入太學,專精不倦,同輩皆共 推伏。」

《唐書阿史那社爾傳》:「社爾年十一,以智勇聞。」

《王丘傳》:「丘十一擢童子科,他童皆專經,而獨屬文,由 是知名。」

《渾瑊傳》:瑊本鐵勒九姓之渾部也。世為皋蘭都督。父 釋之,有才武,從朔方軍積戰多,遷,累開府儀同三司, 試太常卿、寧朔郡王。廣德中,與吐蕃戰沒。瑊年十一, 善騎射,隨釋之防秋。朔方節度使張齊丘戲曰:「與乳 媼俱來邪?」是歲立跳盪功。

《韋溫傳》:「溫字弘育。方七歲,日誦書數千言。十一舉兩 經及第,以拔萃高等補咸陽尉。父愕然,疑假權謁進, 召而試諸庭文就無留思,喜曰:『兒無愧矣』。」

兒《世說》:「楊炯中童子科,授校書郎。十一待制弘文館。」 書畫史:「韋君平十一賦《銅雀臺》絕句,李白大駭,授以 古樂府之學。」

《北夢瑣言》:莊宗年十一,從晉王討王行瑜,初入覲獻 捷,昭宗一見駭異之,曰:「此子有奇表。」乃撫其背曰:「我 兒將來之國棟,勿忘忠孝於吾家。」乃賜鸂𪆟酒卮、翡 翠盤。

《宋史安燾傳》:「燾幼警悟,年十一從學里中,羞與群兒 伍,聞有老先生聚徒往師之。先生曰:『汝方為誦數之 學,未可從吾游。當群試省題一詩中選,乃置汝。燾無 難色。詩成,出諸生上,由是知名登第』。」

《湘山野錄》:「楊大年年十一,建州送入闕下。真宗親試 一賦一詩,頃刻而就。上喜,令中人送中書,俾宰臣再 試。」時參政李至狀:「臣等今月某日,入內都知王仁睿 傳聖旨,押送建州。十一歲習進士楊億到中書,其人 來自江湖,對敭軒陛,殊無震慴,便有老成,蓋聖祚承 平,神童間出也。臣亦令賦《喜朝京闕詩》五言六韻,亦」 頃刻而成。其詩謹封進。詩內有:「七閩波渺邈,雙闕氣 岧嶢。曉登雲外嶺,夜渡月中潮。」斷句云:「願秉清忠節, 終身立聖朝」之句。

《墨客揮犀》:楊大年內翰,七歲對客談論,有老成風。年 十一,太宗皇帝聞其名,召對便殿,授祕書省正字,且 謂曰:「卿久離鄉里,得毋念父母乎?」對曰:「臣見陛下,一 如臣父母。」上嘆賞久之。

《金史選舉志》:「明昌元年,益都府申,童子劉住兒年十 一歲能詩賦,誦大小六經,所書行草頗有法,孝行夙 成。乞依宋童子李淑賜出身,且加以恩詔。」上召至內 殿,試「《鳳凰來儀賦》《魚在藻》詩,又令賦《旱》詩。上嘉之,賜 本科出身,給錢粟官舍,令肄業太學。」

十二歲部紀事 编辑

《左傳》:襄公九年,公送晉侯。晉侯以公宴於河上,問公 年。季武子對曰:「會於沙隨之歲,寡君以生。」晉侯曰:「十 二年矣,是謂一終,一星終也。國君十五而生子,冠而 生子,禮也。君可以冠矣。大夫盍為冠具?」武子對曰:「君 冠,必以祼享之禮,行之,以金石之樂,節之以先君之 祧處之。今寡君在,行未可具也,請及兄弟之國而假 備焉。」晉侯曰:「諾。」公還,及衛,冠於成公之廟,假鐘磬焉, 禮也。

《列子說符篇》: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獻魚 鴈者,田氏視之,乃歎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 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如響。鮑氏之子年十二,預於 次,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 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為而生之。人 取可食者而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是蚊蚋噆膚,虎 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史記魯仲連傳》註《正義》曰:魯連子云:「齊辯士田巴,服 狙丘,議稷下,毀五帝,罪三王,服五霸,離堅白,合同異, 一日服千人。有徐劫者,其弟子曰魯仲連,年十二,號 千里駒,往請田巴曰:『臣聞堂上不奮,郊草不芸,白刃 交前,不救流矢,急不暇緩也。今楚軍南陽,趙伐高唐, 燕人十萬,聊城不去,國亡在旦夕,先生奈之何?若不 能者,先生之言有似梟鳴出聲而人惡之。願先生勿 復言』。」田巴曰:「謹聞命矣。」巴謂徐劫曰:「先生乃飛兔也, 豈直千里駒?」巴終身不談。

《甘羅傳》: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 秦相文信侯呂不韋。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於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於秦,秦使張唐往相 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唐謂文信侯曰: 「『臣嘗為秦昭王伐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里之地』。 今之燕必經趙,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彊 也。」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 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質矣。吾自請張卿 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請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 身自請之而不肯,汝焉能行之?」甘羅曰:「夫項橐生七 歲,為孔子師。今臣生十二歲于茲矣。君其試臣,何遽 叱乎?」于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卿曰: 『武安君南挫彊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不 知其數,臣之功不如也』。」甘羅曰:「應侯之用于秦也,孰 與文信侯專?」張卿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甘羅曰:「卿 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攻 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於杜郵。今文信 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張唐 曰:「請因孺子行,令裝治行。」行有日,甘羅謂文信侯曰: 「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文信侯乃入言之于 始皇曰:「昔甘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 侯皆聞之。今者張唐欲稱病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 今願先報趙,請許遣之。」始皇召見使甘羅於趙。趙襄 王郊迎甘羅。甘羅說趙王曰:「王聞燕太子丹入質秦。」 歟曰:「聞之。」曰:「聞張唐相燕與?」曰:「聞之燕太子丹入秦 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 欺者,伐趙危矣。燕秦不相欺無異故,欲攻趙而廣河 間。王不如齎臣五城以廣河間,請歸燕太子。與彊趙 攻弱燕,趙王立,自割五城以廣河間。秦歸」燕太子。趙 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羅還報秦,乃封 甘羅以為上卿,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後漢書劉隆傳》:「時天下墾田多不以實。又戶口年紀 互有增減。十五年,詔下州郡檢覈其事,而刺史太守 多不平均,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號 呼。時諸郡各遣使奏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 云:『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由趣,吏 不肯服,扺言于長壽街上得之,帝怒。時顯宗為東海 公,年十二,在幄後言曰:「吏受郡敕,當欲以墾田相方 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 帝城多近臣;南陽帝卿,多近親,田宅踰制,不可為準。」 帝令虎賁將詰問吏,吏乃實首服,如顯宗對。

《任延傳》:延字長孫,南陽宛人也。年十二為諸生,學於 長安,明《詩》《易》《春秋》,顯名太學,學中號為「任聖童。」 《魯恭傳》:恭父某,建武初為武陵太守,卒官時,恭年十 二,晝夜號踴不絕聲,郡中賻贈無所受,乃歸服喪,禮 過成人,鄉里奇之。

《虞詡傳》:詡年十二,能通《尚書》。早孤,孝養祖母。縣舉順 孫,國相奇之,欲以為吏。詡辭曰:「祖母九十,非詡不養。」 相乃止。

《鄭眾傳》:「眾年十二,從父受《左氏春秋》,精力於學,明《三 統歷》,作《春秋難記條例》,兼通《易》《詩》,知名於世。」

《黃香傳》: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年九歲失母,思慕憔 悴,殆不免喪,鄉人稱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劉護聞而 召之,署門下孝子,甚見愛敬。香家貧,內無僕妾,躬執 苦勤,盡心奉養。遂博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京師 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吳祐傳》:祐字季英,陳留長垣人。父恢,為南海太守。祐 年十二,隨從到官,恢欲殺青簡以寫經書,祐諫曰:「今 大人踰越五嶺,遠在海濱,其俗舊多珍恠,上為國家 所疑,下為權戚所望,此書若成,則載之兼兩。昔馬援 以薏苡興謗,王陽以衣囊邀名,嫌疑之間,誠先賢所 慎也。」恢乃止,撫其首曰:「吳氏世不乏季子矣。」

《左雄傳》:「雄奏徵海內名儒為博士,使公卿子弟為諸 生,有志操者加其俸祿。」及汝南謝廉,河南趙建,年始 十二,各能通經,雄並奏拜童子郎。于是負書來學,雲 集京師。

《荀爽傳》:爽字慈明,一名諝。幼而好學,年十二能通《春 秋》《論語》。太尉杜喬見而稱之曰:「可為人師。」

《荀悅傳》:「悅字仲豫,年十二能說《春秋》。家貧無書,每之 人間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記誦。」

《荀氏家傳》:「勗字公魯,年十二能通《春秋》屬文。從外祖 鍾繇甚奇之,常稱此兒當繼司空。」

《吳志虞翻傳》註:《吳書》曰:翻少好學,有高氣。年十二,客 有候其兄者,不過翻,翻追與書曰:「僕聞虎魄不取腐 芥,磁石不受曲鍼,過而不存,不亦宜乎?」客得書奇之, 由是見稱。

《魏志司馬朗傳》:「朗年十二,試經為童子郎。監試者以 其身體壯大,疑朗匿年,劾問朗曰:『朗之內外,累世長 大,朗雖稚弱,無仰高之風,損年以求早成,非志所為 也』。」監試者異之。

《晉書王濛傳》:「濛子修,字敬仁,小字荀子,明秀有美稱, 善隸書,號曰流奕清舉。年十二,作《賢全論》,濛以示劉

惔曰:『敬仁此論,便足以參微言
考證
《韋忠傳》:「忠字子節,平陽人也。少慷慨,有不可奪之志,

好學博通,性不虛諾,閉門修己,不交當世。每至吉凶, 親表贈遺,一無所受。年十二喪父,哀慕毀悴,杖而後 起。司空裴秀弔之,匍」匐號訴,哀慟感人。秀出而告人 曰:「此子長大,必為佳器。」歸而命子頠造焉。

《慕容盛載記》:盛少沉敏,多謀略。苻堅誅慕容氏,盛潛 奔於沖。及沖稱尊號,有自得之志,賞罰不均,政令不 明。盛年十二,謂叔父柔曰:「今中山智不先眾,才不出 下,恩未施人,先自驕大,以盛觀之,鮮不覆敗。」俄而沖 為段木延所殺。

《前秦錄》:「苻洪父懷歸,為部落小帥。洪年十二,父卒,代 為部帥。好學,多權略,善騎射。屬劉氏之亂,乃散千金, 招延俊傑,戎晉襁負奔之,推為盟主。」

《宋書羊欣傳》:「欣曾祖忱,晉徐州刺史。祖權,黃門郎。父 不疑,桂陽太守。欣少靖默,無競於人,美言笑,善容止, 汎覽經籍,尤長隸書。不疑初為烏程令,欣時年十二, 時王獻之為吳興太守,甚知愛之。獻之嘗夏月入縣, 欣著新絹帬。晝寢,獻之書帬數幅而去。欣本工書,因 此稱善。」

《周續之傳》:續之年八歲喪母,哀戚過於成人,奉兄如 事父。豫章太守范甯,於郡立學,招集生徒,遠方至者 甚眾。續之年十二,詣甯受業。居學數年,通五經,并緯 候,名冠同門,號曰「顏子。」

《蓮社高賢傳》:「周續之,鴈門人。十二詣范甯受業,通五 經、五緯,時號『十經童子』。」

兒《世說》:「謝幾卿十二補國子生。齊文慧太子自臨策 試,辯釋無滯。」

《梁書柳惲傳》:惲少子偃,字彥游,年十二,引見,詔問:讀 何書?對曰:《尚書》。又曰:「『有何美句』?對曰:『德惟善政,政在 養民』。眾咸異之。」

《蕭子恪傳》:「子恪年十二,和從兄司徒竟陵王高松賦, 衛軍王儉見而奇之。弟子雲年十二,齊建武四年封 新浦縣侯。自製拜章,便有文彩。」

《王瞻傳》:瞻年數歲,嘗從師受業,時有伎經其門,同學 皆出觀,瞻獨不視,習誦如初。從父尚書僕射僧達聞 而異之,謂瞻父曰:「吾宗不衰,寄之此子。」年十二,居父 憂,以孝聞。

《韋叡傳》:「叡族弟愛,少而偏孤,事母以孝聞。性清介,不 妄交遊,而篤志好學。每虛室獨坐,遊心墳索,而埃塵 滿席,寂若無人。年十二,嘗遊京師,值天子出遊南苑, 邑里諠譁,老幼爭觀,愛獨端坐讀書,手不釋卷,宗族 見者,莫不異焉。」

《南史劉虯傳》:「虯子之遴,之遴子三達,年十二,聽江陵 令賀革講禮還,仍覆述,不遺一句。」

兒《世說》:劉歊十二讀《莊子逍遙篇》。曰:「此可解耳。」客問 之。隨問而答。皆有情理。

殷陶十二喪父,有長蛇帶其門,舉家奔走,陶以柩在, 獨居廬不動。

《幼童傳》:樂安任嘏者,十二就師,學不再問,一年通三 經。鄉人歌曰:「蔣氏翁,任氏童言。蔣氏之門,老而方篤; 任家之學,幼而多慧。」

《陳書韋載傳》:「載少聰慧,篤志好學。年十二,隨叔父稜 見沛國劉顯,顯問《漢書》十事,載隨問應答,曾無疑滯。」 《王元規傳》:「元規字正範,太原晉陽人也。祖道寶,齊員 外散騎常侍、晉安郡守。父瑋,梁武陵王府中記室參 軍。元規八歲而孤,兄弟三人隨母依舅氏往臨海郡, 時年十二。郡土豪劉瑱者,資財巨萬,以其兄弟幼弱」, 欲結強援。元規泣請曰:「因不失親,古人所重。豈得苟 安異壤,輒婚非類!」母感其言而止。

《顧野王傳》:「野王幼好學,年十二,隨父之建安,撰《建安 地記》二篇。」

《魏書淳于誕傳》:「誕父興宗,蕭賾南安太守。誕年十二, 隨父向揚州,父於路為群盜所害。誕雖童稚,而哀感 奮發,傾資結客,旬朔之內,遂得復讎,由是州里歎異 之。」

《祖瑩傳》:瑩年十二,為中書學生,好學耽書,以晝繼夜, 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於灰中藏火,驅僮 僕。父母寢睡之後,燃火讀書,以衣被蔽塞窗戶,恐漏 光明,為家人所覺,由是聲譽甚盛,內外親屬呼為「聖 小兒。」

《幼童傳》:「祖瑩,范陽人,十二為中書學生。博士張天龍 講《尚書》,選為都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倦,不覺天 曉,誤持同房生趙郡李孝怡曲禮卷上座,置禮於前, 誦《尚書》三篇,不遺一字。」

《北齊書顏之推傳》:「之推父勰,梁湘東王繹鎮西府諮 議參軍。世善《周官》《左氏》學。之推早傳家業,年十二,值 繹自講莊、老,便預門徒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禮》《傳》,博 覽群書,無不該洽,詞情典麗,甚為西府所稱。」

《杜弼傳》:「弼幼聰敏,家貧無書。年十二,寄郡學受業,講 誦之際,師每奇之。同郡甄琛為定州長史,簡試諸生, 見而策問,義解閑明,應答如響,大為琛所嘆異《周書柳霞傳》:「梁西昌侯深藻鎮雍州,霞時年十二,以 民禮修謁,風儀端肅,進止詳雅。深藻美之,試遣左右 踐霞衣裾,欲觀其舉措。霞徐步稍前,曾不顧眄。」 《泉企傳》:「企九歲喪父,哀毀類於成人。服闋襲爵,年十 二,鄉人皇平,陳合等三百餘人詣州,請企為縣令。州 為申上,時吏部尚書郭祚以企年少,未堪宰民,請別 選遣,終此一限,令企代之。魏宣武帝詔曰:『企向成立, 且為本鄉所樂,何為捨此世襲,更求一限』。」遂依所請。 企雖童幼,而好學恬靜,百姓安之。尋以母憂去職。縣 中父老復表請殷勤,詔許之。

《隋書宇文忻傳》:忻幼而敏慧,為兒童時,與群輩遊戲, 輒為部伍,進止行列,無不用命,有識者見而異之。年 十二,能左右馳射,驍捷若飛,恆謂所親曰:「自古名將, 唯以韓白、衛、霍為美談,吾察其行事,未足多尚。若使 與僕並時,不令豎子獨擅高名也。」其少小慷慨如此。 《鮑宏傳》:宏年十二,能屬文,嘗和湘東王繹詩,繹嗟賞 不已,引為「中記室。」

《爾朱敞傳》:「敞,爾朱榮之族子也。父彥伯,官至司徒博 陵王。齊神武帝韓陵之捷,盡誅爾朱氏。敞小隨母養 於宮中。及年十二,自竇而走,至於大街,見童兒群戲 者,敞解所著綺羅金翠之服,易衣而遁。追騎尋至,初 不識敞,便執綺衣兒,比究問知非,會日已暮,由是得 免。」

《庾季才傳》:「季才幼穎悟,十二通《周易》,好占元象。居喪 以孝聞。」梁盧陵王績辟荊州主簿。

《張虔威傳》:虔威性聰敏,涉獵群書。其世父暠之謂人 曰:「虔威,吾家千里駒也。」年十二,州補主簿。

《唐書陳饒奴傳》:「饒奴,饒州人。年十二,親併亡,窶弱居 喪,又歲饑,或教其分弟妹,可全性命。饒奴流涕,身丐 訴,相全養。刺史李復異之,給資儲,署其門曰『孝友童 子』。」

《郗士美傳》:士美年十二,通五經、《史記》《漢書》,皆能成誦。 父友蕭穎士、顏真卿、柳芳與相論繹,嘗曰:「吾曹異日 當交二郗之間矣。」

《李乂傳》:乂少孤,年十二工屬文。中書令薛元超曰:「是 子且有海內名。」第進士茂才異等,累調萬年尉。 《雲仙雜記》:房次律弟子金圖,十二歲時,次律徵問葛 洪仙籙中事,以水玉數珠手節之,凡兩遍,近二百事, 琅琅誦之不止,次律賞以轉枝梨。

《宋史王全斌傳》:全斌,并州太原人。其父事莊宗,為岢 嵐軍使,私畜勇士百餘人。莊宗疑其有異志,召之,懼 不敢行。全斌時年十二,謂其父曰:「此蓋疑大人有他 圖,願以全斌為質,必得釋。」父從其計,果獲全。

《李若谷傳》:「若谷子淑,字獻臣。年十二,真宗幸亳,獻文 行在所。真宗奇之,命賦詩,賜童子出身,試祕書省校 書郎。寇準薦之,授校書郎、館閣校勘。」

《王友直傳》:「友直字聖益,博州高平人。父佐,以材武稱。 友直年十二隨父游,諳兵法。」

《王存傳》:「存字正仲,潤州丹陽人。幼善讀書,年十二,辭 親從師於江西,五年始歸。時學者方尚雕篆,獨為古 文數十篇,鄉老先生見之,自以為不及。慶曆六年,登 進士第。」

《曾鞏傳》:「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讀書數百 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 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進士 第。」

《王安國傳》:「安國字平甫,安禮之弟也。幼敏悟,未嘗從 學,而文詞天成。年十二,出所作詩銘論賦數十篇示 人,語皆警拔,遂以文章聞於世,士大夫交口譽之。于 書無所不通。數舉進士,又舉茂材異等,有司考其所 獻序言為第一。」

《青箱雜記》:夏文莊公竦,幼負才藻,超邁不群,時年十 二,有試公以放宮人賦者,公援筆立成,文不加點,其 略曰:「降鳳詔於丹陛,出蛾眉於六宮。夜雨未回,儼鬢 雲於簾戶,秋風漸曉,失釵燕於房櫳。」又曰:「莫不喜極 如夢,心搖若驚,踟躕而玉趾無力,眄睞而橫波漸傾。 鸞鑑重開,已有歸鴻之勢;鳳笙將罷,皆為別鶴之聲。」 于時銀箭初殘,瓊宮乍曉。星眸爭別於天仗,蓮臉競 辭於詔庭。行分而掖路深沈,步緩而回廊繚繞。嫦娥 偷藥,幾年而不出蟾宮;遼鶴思家,一旦而卻歸華表。 《宋史岳雲傳》:雲飛養子,年十二,從張憲戰,多得其力, 軍中呼曰「贏官人。」飛征伐未嘗不與,數立奇功。 《金史徒單思忠傳》:思忠通敏有才,頗通經史。世宗在 潛邸,撫養之。賦性寬厚。十有二歲,從上在濟南。一日, 與姻戚公子出遊近郊,有醉人腰弓矢,策馬突過,諸 公子怒,欲鞭之。思忠曰:「醉人昏昧,又何足責。」遂釋之。 其人行數十步,忽執弓矢,思忠恐欲傷人,速馳至其 旁,奪其弓,弛而還之。上聞之,嘉其識量,由是常使侍 側。

《元史劉詵傳》:「詵性穎悟,幼失父,知自樹立。年十二,作 為科場,律賦論策之文,蔚然有老成氣象。宋之遺老鉅公,一見即以斯文之任期之。」

《明外史舒芬傳》:「芬,進賢人。年十二,獻《馴雁賦》於知府 祝瀚,遂知名。」

《吳洪傳》:「洪年十二入鄉校。其學官嚴急,諸生欲訴於 御史,逐之。洪曰:『師可叛耶』。」不署名。

十三歲部彙考 编辑

《禮記》:

《內則》
编辑

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大全程子曰:「古人為學也《易》,八歲入小學,十三入大學,舞勺舞《象》,有弦歌以養其耳,舞干羽以養其氣血。其心急則佩韋,緩則佩弦,出入閭里則視聽遊息與政事之施莫不由此,如此則非僻之心無自而入。」

十三歲部紀事 编辑

《通鑑綱目前編》:「伊耆氏年十有三,佐帝摯封植,受封 於陶。」

《史記荊軻傳》:「燕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 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焠之,以試人,血濡縷, 人無不立死者,乃裝為遣荊卿。燕國有勇士秦舞陽, 年十三,殺人,人不敢忤視,乃令秦舞陽為副。」

《漢書項羽傳》:羽擊陳留、外黃,外黃不下,數日降。羽悉 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詣城東,欲阬之。外黃令舍人兒 年十三往說羽曰:「彭越強劫外黃,外黃恐,故且降,待 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豈有所歸心哉!從此以 東,梁地十餘城皆恐,莫肯下矣。」羽然其言,乃赦外黃 當阬者,而東至睢陽,聞之皆爭下。

《西京雜記》:「漢承周史官,至武帝,置太史公。太史公司 馬談世為太史。子遷年十三,使乘傳行天下,求古諸 侯《史記》,續孔氏古文,序世事,作傳百三十卷,五十萬 字。談死,子遷以世官復為太史公,位在丞相下。」 《東觀漢記》:「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年十三能誦詩, 受業長安。時上亦遊學京師,禹年雖幼,而見上知非 常人」,遂相親附。及漢兵初起,即策杖北渡,追及上於 鄴。

《後漢書朱暉傳》:「朱暉,字文季,南陽宛人也。家世衣冠。 暉早孤,有氣決。年十三,王莽敗,天下亂,與外氏家屬 從田間奔入宛城,道遇群賊,白刃劫諸婦女,略奪衣 物。昆弟賓客皆惶迫,伏地莫敢動。暉拔劍前曰:『財物 皆可取耳,諸母衣不可得。今日朱暉死日也』。賊見其 小,壯其志,笑曰:『童子內刀』。遂捨之而去。」

《崔駰傳》:「駰年十三,能通《詩》《易》《春秋》,博學有偉才,盡通 古今訓話百家之言,善屬文。」

《杜根傳》:「根字伯堅,潁川定陵人也。父安字伯夷,少有 志節,年十三入太學,號奇童。京師貴戚慕其名,或遺 之書,安不發,悉壁藏之。及後捕案貴戚賓客,安開壁 出書,印封如故,竟不離其患,時人貴之。」

《楊終傳》:「終,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為郡小吏。太守奇 其才,遣詣京師受業,習《春秋》。顯宗時,徵詣蘭臺,拜校 書郎。」

《東觀漢記》:「丁鴻年十三,從桓榮受《歐陽尚書》,三年而 明章句,善論難,為都講,遂篤志精銳,布衣荷擔,不遠 千里。」

《魏志陶謙傳》註:謝承《漢書》曰:「趙昱年十三,母嘗病,經 涉三月,昱慘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禱泣 血,鄉黨稱其孝。」

《杜襲傳》:「襲曾祖父安,著名前世。」按《註先賢行狀》曰:「安 年十歲,名稱鄉黨,至十三入太學,號曰神童。」

《劉曄傳》:「曄字子陽,淮南成德人也,漢光武子阜陵王 延後也。父普,母修,產渙及曄。渙九歲,曄七歲,而母病 困,臨終戒渙。曄以普之侍人有諂害之性,身死之後, 懼必亂家,汝長大能除之,則吾無恨矣。曄年十三,謂 兄渙曰:『亡母之言,可以行矣』。渙曰:『𨚗可爾』。曄即入室 殺侍者,徑出拜墓。舍內大驚,白普,普怒,遣人追曄。曄」 還,拜謝曰:「亡母顧命之言,敢受不請擅行之罰。」普心 異之,遂不責也。

《荀攸傳》:攸祖父曇,廣陵太守。攸少孤,及曇卒,故吏張 權求守曇墓,攸年十三,疑之,謂叔父衢曰:「此吏有非 常之色,殆將有姦。」衢寤,乃推問,果殺人亡命。由是異 之。

《零陵先賢傳》:「周不疑字文直,長安人。始嬰孩時已有 奇異,至年十三,曹公聞之,欲拜識,既見即以女妻之, 不疑不受。時有白雀瑞,儒林並以作頌。不疑見操,授 紙筆令復作,操異而奇之。」

《會稽先賢傳》:「闞澤字德潤,在母胞八月,叱聲震外。年 十三,夢見名字炳然在月中。」

《世說》: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 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 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得出。」

《梓潼士女志》:李餘,涪人。父早世,兄夷殺人亡命,母慎 當死。餘年十三,問人曰:「兄弟相代能免母否?」人曰:「趣 得一人耳。」餘乃詣吏乞代母死。吏以餘年小,不許,餘 因自死。吏以白令,令哀傷,言郡,郡上書天子,與以財 幣,圖畫府廷。

《晉書羅憲傳》:「憲字令則,襄陽人也。父蒙,蜀廣漢太守。 憲年十三能屬文,早知名,師事譙周,周門人稱為子 貢。」

《趙至傳》: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陽緱氏令初到 官,至年十三,與母同觀。母曰:汝先世本非微賤,世亂 流離,遂為士伍耳。爾後能如此不?至感母言,詣師受 業。聞父耕叱牛聲,投書而泣。師怪問之,至曰:「我小,未 能榮養,使老父不免勤苦。」師甚異之。

《高嵩傳》:「嵩父悝,少孤,事母以孝聞。年十三,值歲饑,悝 菜蔬不饜,每致甘肥於母,撫幼弟以友愛稱。」

《王羲之傳》:「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周 顗,顗察而異之。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噉,先割啗羲之, 于是始知名。」

《郭文傳》:「文少愛山水,尚嘉遯。年十三,每遊山林,彌旬 忘反。」

《世說》:王敬仁年十三,作《賢人論》,長史送示真長,真長 答云:「見敬仁所作論,便是參微言。」

《後趙錄》:「徐光字季武,頓丘人。父聰,以牛醫為業。光幼 好學,有文才。年十三,嘉平中,王陽攻頓丘,掠之。令主 扶馬光但書柱為詩賦,而不親事馬。陽怒撻之,啼呼 終夜不止。左右以白陽,陽召光付紙筆,光立為頌,陽 奇之。」

《南涼錄》:「傉檀利子明德歸,雋爽聰悟,檀甚寵之。年始 十三,命為《昌高殿賦》,援筆即成,影不移漏。檀覽而善 之,擬之曹子建。」

《梁書馮道根傳》:「道根少失父,家貧,傭賃以養母。行得 甘肥,不敢先食,必遽還以進母。年十三,以孝聞於鄉 里。」

兒《世說》:江淹十三於樵所得貂蟬,將鬻以供母。母止 之曰:「此汝休徵也。」

《陳書蕭摩訶傳》:「摩訶父諒,梁始興郡丞。摩訶隨父之 郡,年數歲而父卒,其姑夫蔡路養時在南康,乃收養 之。稍長,果毅有勇力。侯景之亂,高祖赴援京師,路養 起兵拒高祖。摩訶時年十三,單騎出戰,軍中莫有當 者。及路養敗,摩訶歸於侯安都。」

《陸瓊傳》:「瓊第三子從典,年十三,作《柳賦》,其詞甚美。瓊 時為東宮管記,宮僚並一時俊偉。瓊示以此賦,咸奇 其異才。」

《魏書胡叟傳》:「叟少聰敏,年十三,辨疑釋理,知名鄉國。 其意之所悟,與成人交論,尟有屈焉。」

《韋閬傳》:「閬族弟珍,珍子纘,年十三,補中書學生,聰敏 明辨,為博士李彪所稱。」

《伽藍記》:潁川荀子文年十三,幼而聰辨,神情卓異,雖 黃琬、文舉無以加之。正光初,廣宗潘崇和講《服氏春 秋》於城東昭義里,子文攝齊北面,就和受道。時趙郡 李予問子文曰:「『荀生住何處』?子文對曰:『僕住在中甘 里』。予曰:『何為住城南』?」城有四夷里館,予以此譏之。子 文對曰:「國陽勝地,卿何怪也。若言川澗,伊洛崢嶸,語」 其舊事,《靈臺石經》,「招提之美。報德景明,當世富貴,高 陽、廣平,四方風俗,萬國千城。若論人物,有我無卿。」予 無以對之。崇和曰:「汝、潁之士利如錐,燕、趙之士鈍如 錘,信非虛也。」舉學皆笑焉。

《北齊書王紘傳》:「紘少好弓馬,善騎射,頗愛文學,性機 敏,應對便捷。年十三,見揚州刺史太原郭元貞,元貞 撫其背曰:『汝讀何書』?對曰:『誦《孝經》』。曰:『《孝經》云何』?曰:『在 上不驕,為下不亂』。貞曰:『吾作刺史,豈其驕乎』?紘曰:『公 雖不驕,君子防未萌,亦願留意』。元貞稱善。」

《徐之才傳》:之才年十三,召為太學生,粗通《禮》《易》。彭城 劉孝綽,河東裴子野、吳郡張嵊等,每共論《周易》及喪 服儀,酬應如響,咸共嘆曰:「此神童也。」孝綽又云:「徐郎 燕頷,有班定遠之相。」

《周書柳虯傳》:「虯字仲蟠,司會慶之兄也。年十三,便專 精好學。時貴遊子弟就學者,並車服華盛,唯虯不事 容飾。遍授《五經》,略通大義,兼博涉子史,雅好屬文。」 《長孫紹遠傳》:「紹遠父稚,魏太師、錄尚書、上黨王。紹遠 性寬容,有大度,望之儼然,朋儕莫敢褻狎。雅好墳籍, 聰慧過人。時稚作牧壽春,紹遠幼年甫十三,稚管記 王」碩聞紹遠強記,心以為不然,遂白稚曰:「伏承世子 聰慧之姿,發於天性,目所一見,誦之于口。此既歷世 罕有,竊願驗之。」於是命紹遠試焉。讀《月令》數紙,纔一 遍,誦之若流。自是碩乃款服。

《柳慶傳》:「慶父僧習,齊奉朝請,魏景明中,與豫州刺史 裴叔業據州歸魏,歷北地、潁川二郡守,揚州大中正慶幼聰敏,有器量,博涉群書,不治章句,好飲酒,閑於 占對。年十三,因曝書,僧習謂慶曰:『汝雖聰敏,吾未經 特試』。乃令慶於雜賦集中取賦一篇千有餘言。慶立 讀三遍,便即誦之,無所遺漏。時僧習為潁川郡,地接」 都畿,民多豪右。將選鄉官,皆依倚貴勢,競來請託。選 用未定,僧習謂諸子曰:「權貴請託,吾並不用,其後欲 還,皆須有答。汝等各以意為吾作書也。」慶乃具書草 云:「下官受委大邦,選吏之日,有能者進,不肖者退,此 乃朝廷恆典。」僧習讀書歎曰:「此兒有意氣,丈夫理當 如是。」即依慶所草以報。

《隋書薛道衡傳》:「道衡六歲而孤,專精好學。年十三講 《左氏傳》,見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頗有詞致,見者 奇之。」

《唐書張九齡傳》:九齡七歲知屬文,十三以書干廣州 刺史王方慶,方慶嘆曰:「是必致遠。」會張說謫嶺南,一 見厚遇之。

《大唐新語》:盧莊道年十三,造於父友高士廉,以故人 子引坐。會有獻書者,莊道竊窺之,謂士廉曰:「此文莊 道所作。」士廉甚怪之,曰:「後生何輕薄之甚?」莊道請諷 之,果通。復請,倒諷又通。士廉請敘,良久,莊道謝曰:「此 文實非莊道所作,向窺記之耳。」士廉即取他文及案 牘試之,一覽倒諷,并呈己作文章。士廉具以聞。太宗 召見策士,擢第十六,授河池尉。滿復制舉,擢甲科。召 見,太宗識之,曰:「此是朕聰明小兒耶?」授長安尉。太宗 將錄囚徒,京宰以莊道幼年,懼不舉,欲以他尉代之。 莊道不從,但閒暇不之省也。時繫囚四百餘人,令丞 深以為懼。翊日,太宗召囚,莊道乃徐狀以進,引諸囚 入,莊道評其輕重,留繫月日,應對如神。太宗驚異,即 日拜監察御史。

杜審言自洛陽縣丞貶吉州司戶,與群僚不葉。司馬 周季重與員外司戶郭若訥共搆之,審言繫獄,將因 事殺之。審言子并年十三,伺季重等酬醼,密懷刃以 刺季重,季重中刃而死,并亦見害。季重臨死嘆曰:「吾 不知杜審言有孝子,郭若訥誤我至此。」審言由是免 官歸東都,自為祭文以祭并,士友咸哀并孝烈。蘇頲 為《墓誌》,劉允濟為《祭文》。則天召見審言,甚加嘆異。累 遷膳部員外。

《宋史范質傳》:「質九歲能屬文,十三治《尚書》,教授生徒。」 《柳開傳》:「開字仲塗,大名人。父承翰,乾德初監察御史。 開幼穎異,有膽勇。周顯德末,從父任南樂,夜與家人 立庭中,有盜入室,眾恐不敢動。開裁十三,亟取劍逐 之。盜踰垣出,開揮刃斷二足指。」

《魏仁浦傳》:仁浦字道濟,衛州汲人。幼孤貧,母為假黃 縑製暑服。仁浦年十三,嘆曰:「為人子不克供養,乃使 慈母求貸以衣我,我能安乎?」因慷慨泣下,辭母詣洛 陽,濟河沈衣中流,誓曰:不貴達,不復渡此。

《陳彭年傳》:「彭年幼好學,母惟一子,愛之,禁其夜讀書。 彭年篝燈密室,不令母知。年十三,著《皇綱論》萬餘言, 為江左名輩所賞。唐主李煜聞之,召入宮,令子仲宣 與之遊。」

《劉恕傳》:「恕年十三欲應制科,從人假《漢唐書》,閱月皆 歸之。詣丞相晏殊,問以事,反覆詰難,殊不能對。恕在 鉅鹿時,召至府,重禮之,使講《春秋》。殊親帥官屬往聽。 未冠,舉進士。」

《呂陶傳》:「陶字元鈞,成都人。蔣堂守蜀,延多士入學,親 程其文。嘗得陶論,集諸生誦之,曰:『此賈誼之文也』。陶 時年十三,一坐皆驚,由是禮諸賓筵。一日,同遊僧舍, 共讀寺碑,酒闌,堂索筆書碑十紙,行斷句闕,以示陶 曰:『老夫不能盡憶,子為我足之。陶書以獻,不繆一字。 中進士第,調銅梁令』。」

《歐陽修傳》:「修中子棐,廣覽強記,能文辭。年十三時,見 修著《鳴蟬賦》,侍側不去,修撫之曰:『兒異日能為吾此 賦否』?因書以遺之。」

《王安石傳》:安石子雱,性敏甚,未冠,已著書數萬言。年 十三,得秦卒言洮、河事,嘆曰:「此可撫而有也。使西夏 得之,則吾敵強而邊患博矣。」其後王韶開熙河,安石 力主其議,蓋兆於此。

《徐霖傳》,「霖字景說,衢州西安人。年十三,有志聖人之 道,取所作文焚之,研精六經之奧,探賾先儒心傳之 要。」

《澠水燕談錄》:劉少逸少有俊才。年十三,端拱二年中 禮選。及御試詩賦外,別召升殿,賜御題賦詩數首,皆 有旨意,授校書郎,令於三館讀書。故王元之愛其少 俊而贈之詩曰:「待學韓退之,矜夸李長吉。」

《東坡志林》:天聖中,曹瑋以節鎮定州,王鬷為三司副 使,疏決河北囚徒。至定州,瑋謂鬷曰:「君相甚貴,當為 樞密副使。然吾昔為秦州,聞德明歲使人以羊馬貨 易於邊,課所獲多少為賞罰,時將以此殺人。其子元 昊年十三,諫曰:『吾本以羊馬為國,今反以資中原,所 得皆茶綵輕浮之物,適足以驕惰吾民。今又以此戮 人,茶綵日增,羊馬日減,吾國其削乎!乃止不戮。吾聞而異之,使人圖其形,信奇偉。若明德死,此子必為中 國患。其當君之為樞密時乎?盍自今學兵,講邊事』。」鬷 雖受教,蓋亦未必信也。其後鬷與張觀、陳執中在樞 府。元昊反,楊義上書論土兵事,上問三人,皆不知,遂 皆罷之。鬷之孫為子由婿,故知之。

《金史石抹卞傳》:卞本名阿魯古列,五代祖王五,遼駙 馬都尉。父五斤,為群牧使,從睿宗秋山。卞年十三,已 能射,連獲二鹿,睿宗奇之,賜以良馬及金吐鶻。 《元史劉敏中傳》:敏中幼卓異不凡,年十三,語其父景 石曰:「昔賢足於學而不求知,豐於功而不自衒,此後 人所弗逮也。」父奇之。

《安童傳》:安童,木華黎四世孫,霸突魯長子也。中統初, 世祖追錄元勳,召人長宿衛,年方十三,位在百寮上。 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見 之,問及安童。對曰:「安童雖幼,公輔器也。」世祖曰:「何以 知之。」對曰:每退朝必與老成人語,未嘗狎一年少,是 以知之。世祖悅。

《見聞錄》:黃公諱潤玉,字孟清,世為鄞人。十三歲時,改 元永樂,命江南富民實北京。其父當行,先生詣官請 代官,少之。對曰:「父去,日益長。」官異而從之。

師逵,字九達,山東之阿人。少孤,事母孝。年十三,母疾 危殆,思食藤花菜,地不常有。逵亟出求,至城南二十 五里得之。及歸,夜已二鼓,道遇虎,逵驚而呼天,虎舍 之去,持菜還,母食之,遂愈。

十四歲部紀事 编辑

《左傳》:成公十八年:晉欒書、中行偃弒厲公,使荀罃、士 魴逆周子于京師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 原,周子曰:「孤始願不及此,雖及此,豈非天乎?抑人之 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從,將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 日否?亦今日。共而從君,神之所福也。」對曰:「群臣之願 也,敢不唯命是聽。」

《西京雜記》:傅介子年十四,好讀書。嘗棄觚而嘆曰:「大 丈夫當立功絕域,何能坐事散儒。」後卒斬匈奴使者, 還拜中郎,復斬樓蘭王首,封義陽侯。

《後漢書黃憲傳》:「憲字叔度,世貧賤,父為牛醫。潁川荀 淑至慎陽,遇憲於逆旅,時年十四,淑竦然異之,揖與 語,移日不能去,謂憲曰:『子,吾之師表也』。既而前至袁 閎所曰:『子國有顏,子寧識之乎』?閎曰:『見吾叔度耶』」 兒《世說》:「郭泰十四,母使給事縣庭。泰曰:『大丈夫安能 斗筲之役乎』?乃遊京師。」

《異苑》:「順陽南鄉楊豐與息名香,于田穫粟,因為虎所 噬。香年十四,手無寸刃,直搤虎頸,豐遂得免。香以誠 孝至感,猛獸為之逡巡。太守平昌孟肇之賜貸之穀, 旌其門閭焉。」

《拾遺記》:任末年十四時,學無常師,負笈不遠險阻,每 言:「人而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 荊為筆,剋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望月,暗則縛麻蒿以 自照,觀書有合意者,題其衣裳,以記其事。

《汝南先賢傳》:「郭亮童幼之年,則有向義之心。年十四 始欲出學,聞潁川杜周甫精黌于長,杜亮造門而師 學焉。朝受其業,夕已精講,動聲則宮商清暢,推義則 尋理釋結,周甫奇而偉之。」

《魏志陶謙傳》注《吳書》曰:謙父故餘姚長。謙少孤,始以 不羈聞于縣中。年十四,猶綴帛為幡,乘竹馬而戲,邑 中兒童皆隨之。故蒼梧太守同縣甘公出遇之塗,見 其容貌異而呼之住車,與語甚悅,因許妻以女。甘公 夫人聞之,怒曰:「『妾聞陶家兒敖戲無度,如何以女許 之』?公曰:『彼有奇表,長必大成』。」遂妻之。

《夏侯惇傳》:「惇字元讓,沛國譙人,夏侯嬰之後也。年十 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 《英雄記鈔》:「曹純字子和,年十四而喪父,與同產兄仁 別居,承父業,富於財,僮僕人客以百數。純綱紀督御, 不失共理,鄉里咸以為能。好學問,敬愛學士,學士多 歸焉。由是為遠近所稱。」

《語林》:孫策年十四,詣袁術。俄而外通:「劉豫州來。」孫便 求去。袁曰:「劉豫州何若?」答曰:「英雄忌人。」既出,下東階, 而劉備從西階上,但得轉顧視孫足下行殆不復前 矣。

兒,《世說》:「王粲年十四,讀道邊碑,背誦不失一字。」 《晉書王導傳》:「導少有風鑒,識量清遠。年十四,陳留高 士張公見而奇之,謂其從兄敦曰:『此兒容貌志氣,將 相之器也』。」

《夏方傳》「方家遭疫癘,父母伯叔群從死者十三人,年 方十四,夜則號哭,晝則負土,十有七載,葬送得畢,因 廬於墓側,種植松柏,烏鳥猛獸馴擾其旁。」

《劉聰載記》:「聰年十四,究通經史,兼綜百家之言,孫吳 兵法靡不誦之。工草隸,善屬文,著述懷詩百餘篇,賦 頌五十餘篇《趙至傳》:「至年十四,詣洛陽,遊太學,遇嵇康於學,寫石 經,徘徊視之,不能去,而請問姓名。康曰:『年少,何以問 邪』?」曰:「『觀君風器非常,所以問耳』。康異而告之。後乃亡, 到山陽,求康,不得而還。又將遠學,母禁」之至,遂陽狂 走三五里,輒追得之。年十六遊鄴,復與康相遇,隨康 還山陽,改名浚,字允元。康每曰:「卿頭小而銳,瞳子白 黑分明,有白起之風矣。」

《王衍傳》:「衍父乂為平北將軍,常有公事,使行人列上, 不時報。衍年十四時在京師,造僕射羊祜,申陳事狀, 辭甚清辯。祜名德貴重,而衍幼年無屈下之色,眾咸 異之。」

《王澄傳》:「澄字平子,生而警悟,雖未能言,見人舉動,便 識其意。衍妻郭性貪鄙,欲令婢路上擔糞。澄年十四, 諫郭以為不可。」

《石勒載記》:勒年十四,隨邑人行販洛陽,倚嘯上東門。 王衍見而異之,顧謂左右曰:「向者胡雛,吾觀其聲,視 有奇志,恐將為天下之患。馳遣收之,會勒已去。」 《桑虞傳》:虞仁孝自天至。年十四喪父,毀瘠過禮,日以 米百粒,用糝藜霍。其姊諭之曰:「汝毀瘠如此,必至滅 性。滅性不孝,宜自抑割。」虞曰:「藜霍雜米,足以勝哀。」 《文士傳》:華譚字令思,年十四,舉秀才,入洛,會宣武場 座有辯者,嘲南人曰:「諸君楚人亡國之餘,有何秀異, 忽應斯舉?」眾無以答。譚曰:「當今六合齊轍,異人並出。 吾聞大禹出於東夷,文王生於西羌,賢聖之在,豈常 之有。昔武王伐紂,遷商頑民于洛邑,得毋吾子,是其 苗裔。」時咸改視,辯者無以應也。

《傅嘏別傳》:「嘏字昭先,年八歲喪母,號泣不絕聲,自然 之哀,同於成人。年十四始學,疑不再問。三年中,誦五 經,皆究其義,群言無不綜覽。」

王隱《晉書》,「王儉字元衡,內史下邳陳卲擅名徐州,卲 聞儉年十四,善屬文,請作祝文。卲客曰:『此生為文,有 可觀採』。命為督郵主簿,卲遷給事,儉每為定表。」 《宋書宗愨傳》,「愨叔父炳高尚不仕,愨兄泌娶妻,始入 門,夜被劫,愨年十四,挺身拒賊,賊十餘人皆披散,不 得入室。時天下無事,士人並以文義為業,炳素高節, 諸子」群從皆好學,愨獨任氣好武,故不為鄉曲所稱。 《南齊書垣崇祖傳》,「崇祖年十四,有幹略,伯父豫州刺 史護之謂門宗曰:『此兒必大成吾門,汝等不及也』。」 《陳書袁憲傳》,大同八年,武帝撰孔子正言章句,詔下 國學宣制旨義。憲時年十四,被召為國子正言生謁 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愛其神彩。

《周書呂思禮傳》:「思禮,東平壽張人也。性溫潤,不雜交 遊。年十四,受學于徐遵明,長於論難。諸生為之語曰: 『講《書》論《易》,其鋒難敵』。」

《隋書趙煚傳》:「煚字賢通,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東 太守。父仲懿,尚書左丞。煚少孤,養母至孝。年十四,有 人伐其父墓中樹者,煚對之號泣,因執送官。」

《明克讓傳》:克讓年十四,釋褐湘東王法曹參軍。時舍 人朱异在儀賢堂講《老子》,克讓預焉。堂邊有修竹,异 令克讓詠之,克讓攬筆輒成,其卒章曰:「非君多愛賞, 誰貴此真心。」异甚奇之。

《唐書齊澣傳》:「澣字洗心,定州義豐人。少開敏,年十四, 見特進李嶠,嶠稱有王佐才。」

《岑文本傳》:「文本父之象,仕隋為邯鄲令,坐為人訟,不 得申。文本年十四,詣司隸理冤,辨對哀暢,無所詘。眾 屬目,命作《蓮華賦》,文成,合臺嗟賞,遂得直。」

《裴敬彝傳》:「敬彝父智周,補臨黃令,為下所訟。敬彝年 十四,詣巡察使唐臨直枉,臨奇之,試命作賦。賦工,父 罪已釋,表敬彝於朝,補陳王府典籤。」

《酉陽雜俎》:武攸緒,天后從子,年十四,潛於長安市中, 賣卜,一處不過五六日。因徙升中岳,遂隱居服赤箭 茯苓。貴人王公所遺鹿裘藤器,上積塵蘿,棄而不用。 《摭言》:王勃著《滕王閣敘》,時年十四,都督閻公不之信, 令人伺其下筆,初報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老 生常談。」又云:「星分翼軫,地接衡廬。」公不語,至「落霞與 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公矍然曰:「此真天才,垂 不朽矣!」

《避暑錄話》:「晏元獻十四歲,真宗親試以九經不遺一 字,神童不試文字。」公既警絕,乃復命試以詩賦。元獻 題出,適其素嘗習者,自陳請易。

《老學菴筆記》:王黼作相,其子閎孚作待制造朝,才十 四歲,都人目為「胡孫待制。」

《金史紇石烈良弼傳》:「天會中,選諸路女直字學生送 京師。良弼與納合椿年皆童丱,俱在選中。是時希尹 為丞相,以事如外郡,良弼遇之途中,望見之,嘆曰:『吾 輩學丞相文字,千里來京師,固當一見』。乃入傳舍求 見,拜於堂下。希尹問曰:『此何兒也』?良弼自贊曰:『有司 所薦學丞相文字者也』。希尹大喜,問所學,良弼應對」 無懼色。希尹曰:「此子他日必為國之令器。」留之數日。 年十四,為北京教授,學徒常二百人。時人為之語曰: 「前有谷神,後有婁室。」其從學者,後皆成名《明外史王偉傳》:偉隨父謫戍宣府,年十四,宣宗北巡, 獻《安邊頌》,命補保安州學生。

《羅倫傳》:倫家貧,樵牧則挾書諷誦不輟。年十四,即授 徒以資親養。暨為諸生,勵志聖賢之學。嘗曰:「舉業非 能壞人,人自壞之耳。」知府張瑄賢之,憫其貧,命知縣 周之粟,謝不受。

《朱裳傳》:「裳年十四為諸生,讀書黌舍,躬自執爨,衣食 不繼,處之自如。提學御史顧潛知其賢,俾受學于安 陽崔銑,學日益進,登正德九年進士。」

十五歲部彙考 编辑

釋名:

《釋長幼》
编辑

十五曰童,故《禮》有「陽童」,牛羊之無角者曰童,山無草 木曰童,言未巾冠似之也。

《白虎通》
编辑

《入太學》
编辑

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太學何?以為八歲毀齒,始有識 知,入學學書,計七、八十五陰陽備,故十五成童,志明 入太學學經術。

十五歲部紀事 编辑

《史記。五帝本紀》:「高辛氏生而神靈。」按注《帝王紀》云:「年 十五而佐顓頊。」

《孔子家語》六本篇:「荊公子年十五而攝相事,孔子聞 之,使人往觀其為政焉。使者反曰:『視其朝,清淨而少 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堂下有二十壯士焉。孔子曰: 『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免矣,況荊乎』』?」 《說苑尊賢篇》:「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仲尼聞之,使 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 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湯武;並二十五人 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戰國策》:王孫賈年十五,事閔王。王出走,失王之處。其 母曰:「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女暮出而不還, 則吾倚閭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處,女尚 何歸?」王孫賈乃入市中曰:「淖齒亂齊國,殺閔王,欲與 我誅齒者袒右。」市人從者四百人,與之誅,淖齒,刺而 殺之。

《前漢書萬石君石奮傳》:奮父,趙人也。趙亡,徙溫。高祖 東擊項籍,過河內,時奮年十五,為小吏,侍高祖。高祖 與語,愛其恭,問曰:「若能從我乎?」曰:「願盡力。」于是高祖 以奮為中涓,受書謁。

《外戚傳》:惠帝崩,太后發喪,哭而泣不下。留侯子張辟 疆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陳平曰:「太后獨有帝,今哭 而不悲,君知其解未?」陳平曰:「何解?」辟疆曰:「帝毋壯子, 太后畏君等。今請拜呂台呂產為將,將兵居南北軍, 及諸呂皆官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脫 禍矣。」丞相如辟疆計,太后悅其哭,乃哀。

《西京雜記》:「慶安世年十五,為成帝侍郎,善鼓琴,能為 雙鳳離鸞之曲。趙后悅之,白上,得出入御內,絕見愛 幸。」

《後漢書廉范傳》:「范祖父丹,王莽時為大司馬。范父遭 喪亂,客死於蜀漢。范年十五,辭母西迎父喪。蜀郡太 守張穆,丹之故吏,迺重資送范,范無所受,與客步負 喪歸葭萌,載船觸石破沒,范抱持棺柩,遂俱沈溺。眾 傷其義,鉤求得之,療救僅免于死。穆聞,復馳遣使,持 前資物追范,范又固辭。」

《彭修傳》:修字子陽,會稽毗陵人也。年十五時,父為郡 吏,得休,與修俱歸,道為盜所劫,修困迫,乃拔佩刀前 持盜帥曰:「父辱子死,卿不顧死耶?」盜相謂曰:「此童子 義士也,不宜逼之。」遂辭謝而去。

《霍諝傳》:「諝字叔智,魏郡鄴人也。少為諸生明經。有人 誣諝舅宋光於大將軍梁商者,以為妄刊章文,坐繫 洛陽詔獄,掠考困極。諝時年十五,奏記於商曰:『將軍 天覆厚恩,愍舅光冤結,前者溫教許為平議,雖未下 吏斷決其事,已蒙神明顧省之聽,皇天后土,實聞德 音。竊獨踴躍,私自慶幸。諝聞《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 事誅意,故許止雖弒君而不罪,趙盾以縱賊而見書, 此仲尼所以垂王法,漢世所宜遵前修也。《傳》曰:「人心 不同,譬若其面。」斯蓋謂大小窳隆醜美之形,至於鼻 目眾竅毛髮之狀,未有不然者也。情之異者,剛柔舒 急倨敬之間,至於趨利避害,畏死樂生,亦復均也。諝 與光骨肉,義有相隱,言其冤濫,未必可諒。且以人情, 平論其理。光衣冠子孫,徑路平易,位極州郡,日望徵 辟,亦無瑕穢纖介之累。無故刊定詔書,欲以何名?就有所疑,當求其便安。豈有觸冒死禍,以解細微,譬猶 療饑於附子,止渴於酖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豈可 為哉!昔東海孝婦,見枉不辜,幽靈感革,天應枯旱。光 之所坐,情既可原;守闕連年,而終不見理,呼嗟紫宮 之門,泣血兩觀之下,傷和致災,為害滋甚。凡事更赦 令,不應復案。夫以罪刑明白,尚蒙天恩,豈有冤謗無 徵,反不得理?是為刑宥正罪,戮加誣侵也。不偏不黨, 其若是乎!明將軍德盛位尊,人臣無二,言行動天地, 舉厝移陰陽,誠能留神,沛然曉察,必有于公高門之 福,和「氣立應。天下幸甚!商高諝才志。」即為奏原光罪。 由是顯名。

《申屠蟠傳》:蟠同郡緱氏女玉,為父報讎殺夫氏之黨, 吏執玉以告外黃令梁配,配欲論殺玉。蟠時年十五, 為諸生,進諫曰:「玉之節義,足以感無恥之孫,激忍辱 之子。不遭明時,尚當表旌廬墓,況在清聽,而不加哀 矜。」配善其言,乃為讞得減死論,鄉人稱美之。

《陳蕃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 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 之,謂蕃曰:「孺子何不洒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 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 之。

《臧洪傳》:「洪父旻,有幹事才。熹平元年,會稽妖賊許昭 起兵句章,自稱大將軍,立其父生為越王,攻破城邑, 眾以萬數,拜旻揚州刺史。旻率丹陽太守陳夤擊昭, 破之。昭遂復更屯結,大為人患。旻等進兵連戰三年, 破平之,獲昭父子,斬首數千級,遷旻為使匈奴中郎 將。洪年十五,以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學。」按注漢法:孝 廉試經者拜為郎,洪以年幼才俊,故拜童子郎也。 《李固傳》:「梁冀誅固,而露固尸于四衢,令有敢臨者加 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年始成童。成童年十五也禮記曰十五成童舞 象也遊學洛陽,乃左提章鉞,右秉鈇鑕,詣闕上書,乞收 固尸,不許。因往臨哭,陳辭于前,遂守喪不去。夏門亭 長呵之曰:「李公為大臣,不能安上納忠,而興造無端, 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詔書,干試有司乎?」亮曰:「亮含陰 陽以生,戴《乾》履坤,義之所重,豈知性命,何為以死相 懼?」亭長嘆曰:「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跼,地厚不敢 不蹐;耳目適宜視聽,口不可以妄言也。」太后聞而不 誅。

《廣州先賢傳》:「董正字伯和,南海人。少有令姿,貧寒不 戚,耽意術籍,志在規俗。年十五,通《毛詩》《三禮》《春秋》 兒。」《世說》:「魯肅十五,好為奇計。周瑜提兵過候肅,併求 資糧。肅家有二囷,米三千斛,指與瑜,遂相結納。」 《魏志溫恢傳》:「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為涿郡太 守。卒,恢年十五,送喪還歸鄉里。內足於財,恢曰:『世方 亂,安以富為?一朝盡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 越』。」

《劉卲傳》注:廬江《何氏家傳》曰:「明帝時有譙人胡康,年 十五,以異才見送。又陳損益求試劇縣,詔特引見,眾 語翕然,號為神童。詔付祕書,使博覽典籍。」

《管輅別傳》:輅年八九歲,便喜仰視星辰,得人輒問其 名,夜不肯寐,自言「家雞野鵠,猶尚知時,況于人乎!與 比鄰兒共戲土壤中,輒書地作天,及日月星辰。」每答 言說事語,皆不常宿學,耆人不能折之。父為瑯琊頓 丘長,時年十五,來在官舍。始讀論及《易》,便開源布華, 辭義斐然。時黌上諸生四百餘人,皆服其才。瑯琊太 守單子春雅有才度,聞輅一黌之雋,欲見之。父遣輅 造之,大會賓客百餘人。輅既年少,懼失精神,請先飲 三升清酒,然後言。子春大喜,便酌酒獨使飲之。子春 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于是唱《大論》之端,遂經乎 《陰陽》。子春及眾士互共攻劫,論難鋒起,而輅、荅對言 皆有餘。至日向暮,酒食不行,子春語眾人曰:「此年少 盛有才器,聽其言語,正似司馬《犬子遊獵》之賦,何其 磊落雄壯,英神以茂,必能明天文地理變化之數。」於 是發聲,徐州號之為神童。

《晉書劉聰載記》:聰年十五,習擊刺,猿臂善射,彎弓三 百斤,膂力驍捷,冠絕一時。太原王渾見而悅之,謂元 海曰:「此兒吾所不能測也。」弱冠遊於京師,名士莫不 交結,樂廣、張華尤異之也。

《庾龢傳》:「龢字道季,好學有文章。叔父翼將遷襄陽,龢 年十五,以書諫曰:承進據襄陽,耀威荊楚,且田且戍, 漸臨河洛。使向化之萌,懷德而附,凶愚之徒,畏威反 善,太平之基,便在于旦夕。昔殷伐鬼方,三年而剋,樂 生守齊,遂至歷載。今皇朝雖隆,無有殷之盛;凶羯雖 衰,猶醜類有徒。而沔漢之水,無萬仞之固;方城雖峻, 無千尋之險。加以運漕供繼,有泝流之艱;征夫勤役, 有勞來之嘆。若窮寇慮逼,送死一決,東西互出,首尾 俱進,則廩糧有抄截之患,遠略乏率然之勢。進退惟 思,不見其可。此明闇所共見,賢愚所共聞,況於臨事 者乎!願迴師反斾,詳擇全勝,修城池,立壘壁,勤耕農, 練兵甲。若凶運有極,天亡此虜,則可泛舟北濟,方軌 齊進,水陸騁邁,亦不踰旬朔矣。願詳思遠猷,算其可者。」翼甚奇之。

《慕容盛載記》:盛讌其群臣于新昌殿。盛曰:「諸卿各言 其志,朕將覽之。」七兵尚書丁信年十五,盛之舅子也, 進曰:「在上不驕,高而不危,臣之願也。」盛笑曰:「丁尚書 年少,安得長者之言乎?」盛以威嚴馭下,驕暴少親,多 所猜疑,故信言及之。

《王戎傳》:戎父渾、阮籍與為友。戎年十五,隨渾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歲,而籍與之交,籍每適渾,俄頃輒去,過 視戎,良久然後出,謂渾曰:「濬沖清賞,非卿倫也。共卿 言,不如共阿戎談。」

《荀羨傳》:羨年十五,將尚尋陽公主,羨不欲連婚帝室, 仍遠遁去,監司追不獲已,乃出尚公主,拜駙馬都尉。 會稽典錄:夏香,字曼卿,永興人也。年十五,縣長葛君 會客飲宴。時郡遭大旱,香進諫曰:「昔殷湯遭旱,以六 事自責,而雨澤應澍,成王悔過,偃禾復起。自古賢聖 畏懼天異,必思過以濟民命。今始羅天災,縣界獨甚, 未聞明達崇殷周之德,飲宴獨歡,百姓枯瘁。神祇有 靈,必不享也。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宜當還縣」,葛即羅 會,身捐俸祿,以贍民饑。

《梁書吉翂傳》:「翂幼有孝性,天監初,父為吳興原鄉令, 為姦吏所誣,逮詣廷尉。翂年十五,號泣衢路,祈請公 卿行人,見者皆為隕涕。其父理雖清白,恥為吏訊,乃 虛自引咎,罪當大辟。翂乃撾登聞鼓,乞代父命。高祖 異之,敕廷尉卿蔡法度曰:『吉翂請死贖父,義誠可嘉。 但其幼童,未必自能造意,卿可嚴加脅誘,取其款實』。」 法度受敕還寺,盛陳徽纆,備列官司,厲色問翂曰:「爾 求代父死,敕已相許,便應伏法。然刀鋸至劇,審能死 不?且爾童孺,志不及此,必為人所教,姓名是誰,可具 列答。若有悔異,亦相聽許。」翂對曰:「囚雖蒙弱,豈不知 死可畏憚。顧諸弟稚藐,唯囚為長,不忍見父極刑,自 延視息,所以內斷胸臆,上千萬乘。今欲殉身不測,委 骨泉壤,此非細故,奈何受人教耶!明詔聽代,不異登 仙,豈有回貳?」法度知翂至心有在,不可屈撓,乃更和 顏誘語之曰:「主上知尊侯無罪,行當釋亮。觀君神儀 明秀,足稱佳童,今若轉辭,幸父子同濟,奚以此妙年, 苦求湯鑊?」翂對曰:「凡鯤鮞螻蟻,尚惜其生,況在人斯, 豈願齏粉。但囚父挂深劾,必正刑書,故思殞仆,冀延 父命。今瞑目引領,以聽大戮。」情殫意極,無言復對。翂 初見囚獄,掾依法備加桎梏。法度矜之,命脫其二械, 更令著一小者。翂弗聽,曰:「翂求代父死,死罪之囚,唯 宜增益,豈可減乎?」竟不脫械。法度具以奏聞,高祖乃 宥其父丹陽尹王志求其在廷尉故事,并請鄉居,欲 於歲首舉充純孝之選,翂曰:「異哉王尹,何量翂之薄 乎?夫父辱子死,斯道固然。若翂有靦面目,當其此舉, 則是因父買名,一何甚辱。」拒之而止。

《蕭幾傳》:幾年十歲,能屬文,早孤,有弟九人,並皆稚幼。 幾恩愛篤睦,聞於朝野。性溫和,與物無競,清貧自立, 好學,善草隸書。湘州刺史楊公則,曲江之故吏也,每 見幾,謂人曰:「康公此子,可謂桓靈寶出。」及公則卒,幾 為之誄,時年十五。沈約見而奇之,謂其舅蔡撙曰:「昨 見賢甥楊平南誄文不減希逸之作,始驗康公積善」 之慶。

《荀匠傳》:匠祖瓊,年十五,復父讎於成都市,以孝聞。 《何炯傳》:炯年十五,從兄引受業一期,並通五經章句, 《陳書周弘正傳》:弘正十五,召補國子生,仍於國學講 《周易》,諸生傳習其義,以季春入學,孟冬應舉,學司以 其日淺,弗之許焉。博士到洽議曰:「周郎年未弱冠,便 自講一經,雖曰諸生,實堪師表,無俟策試。」

《徐伯陽傳》:伯陽字隱忍,東海人也。祖度之,齊南徐州 議曹從事史。父僧權,梁東宮通事舍人,領祕書,以善 書知名。伯陽敏而好學,善色養,進止有節。年十五,以 文筆稱。學《春秋左氏》,家有史書,所讀者近三千餘卷。 《北齊書王紘傳》:紘年十五,隨父在北豫州,行臺侯景 與人論掩衣法為當左,為當右。尚書敬顯儁曰:「孔子 云:『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為是。」紘 進曰:「國家龍飛朔野,雄步中原,五帝異儀,三王殊制, 掩衣左右,何足是非!」景奇其早慧,賜以名馬。

《周書崔彥穆傳》:彥穆幼明悟,神彩卓然。年十五,與河 間邢子才、京兆韋孝寬俱入中書學,偏相友愛,伏膺 儒業,為時輩所稱。魏吏部尚書隴西李神儁有知人 之鑒,見而嘆曰:「王佐才也。」

《隋書許善心傳》:「善心九歲而孤,為母范氏所鞠養。幼 聰明,有思理,所聞輒能誦記,多聞默識,為當世所稱。 家有舊書萬餘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屬文,牋上父友 徐陵。陵大奇之,謂人曰:『才調極高,此神童也』。」

《李德林傳》:德林年十五,誦五經及古今文集,日數千 言。俄而該博墳典,陰陽緯候,無不通涉。善屬文,辭覈 而理暢。魏收嘗對高隆之謂其父曰:「賢子文筆終當 繼溫子昇。」隆之大笑曰:「魏常侍殊己嫉賢,何不近比 老彭,乃遠求溫子。」

《史萬歲傳》:「萬歲父靜,周滄州刺史。萬歲少英武,善騎射,驍捷若飛,好讀兵書,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齊戰 于芒山,萬歲時從父入軍,旗鼓正相望,萬歲令左右 趣治裝急去。俄而周師大敗,其父由是奇之。」

《唐書蘇烈傳》:「烈字定方,以字行,冀州武邑人,後徙始 平。父邕,當隋季,率里中數千人為本郡討賊。定方驍 悍有氣決,年十五從父戰,數先登陷陣。」

《權德輿傳》:「德輿生四歲能屬詩,七歲居父喪,以孝聞。 十五著文數百篇,編為《童蒙集》七十卷,名聲日大。」 《孫逖傳》:「逖幼有文,屬思警敏。年十五,見雍州長史崔 日用,令賦土火爐,援筆成篇,理趣不凡,日用駭歎,遂 與定交。舉手筆俊㧞,哲人奇士,隱淪屠釣及文藻宏 麗等科。」

珍珠船開元初,常敬忠十五歲能一過誦千言。張燕 公召問曰:「能十過誦萬言乎?」以萬字試之,七過通熟。 《遼史韓延徽傳》:延徽子德樞,年甫十五,太宗見之,謂 延徽曰:「是兒卿家之福,朕國之寶,真英物也。」

《宋史黃友傳》:「友字龍文,溫州平陽人。少不羈,十五入 太學,語同輩曰:『大丈夫不能為國立功,亦造化中贅 物耳。因投筆西遊。邊帥劉法一見奇之,延致門下』。」 《魏了翁傳》:「了翁字華父,卭州蒲江人。年數歲,從諸兄 入學,儼如成人。少長,英悟絕出,日誦千餘言,過目不 再覽,鄉里稱為神童。年十五,著《韓愈論》,抑揚頓挫,有 作者風。」

《李師中傳》:「師中字誠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時 政。父緯為涇源都監,夏人十餘萬犯鎮戎,緯帥兵出 戰,而帥司所遣別將郭志高逗遛不進,諸將以眾寡 不敵,不敢復出,緯坐責降。師中詣宰相辯父無罪。時 呂夷簡為相,詰問不屈,夷簡怒,以為非布衣所宜言。 對曰:『師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元史孟速思傳》:孟速思,畏兀人。世居別失八里,古北 庭都護之地。幼有奇質,年十五,盡通本國書。太祖聞 之,召至闕下,一見大悅曰:「此兒目中有火,它日可大 用。」

《溶溪雜記》:卓敬生質,秀敏孝悌。年十五,讀書寶香山, 風雨夜歸,迷失道路。得一兕牛,馮之歸,比入門,迺異 虎也。

《見聞錄》:「王元美《十五詠寶刀》詩師為之避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