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第092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九十二卷
明倫彙編 人事典 第九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人事典

 第九十二卷目錄

 生死部紀事三

 生死部雜錄

人事典第九十二卷

生死部紀事三 编辑

《宋史錢氏世家》:「錢俶雍熙元年改封漢南國王。四年 春,出為武勝軍節度,改封南陽國王。俶久被病,詔免 入辭,將發,賜玉束帶、金唾壺、碗、盎等。朝廷遣使賜生 辰器幣,與使者宴飲。至暮,有大流星墮正寢前,光燭 一庭,是夕暴卒,年六十。俶以天成四年八月二十四 日生,至是八月二十四日卒,復與父元瓘卒日同,人」 皆異之。

《楓窗小牘》:「吳越忠懿王以天成四年八月二十四日 四鼓生,以端拱元年八月二十四日四鼓薨,年政六 十。是夕大流星墜於正寢之上,光燭滿庭。」

《南唐書後主本紀》:「後主太平興國三年七月辛卯殂, 年四十二。」是日七夕也。後主蓋以是日生。

《聞見後錄》:「李王煜以太平興國三年七月七日生日, 錢王俶以雍熙四年八月二十四日生日,皆與賜器 幣。中使燕罷暴死」,並見《國史》。

《宋史宋琪傳》:至道二年春,琪拜右僕射,特令月給實 奉一百千。又以其衰老,詔許五日一朝。是年九月被 病,令其子貽序秉筆授辭,作《多幸老民敘》,大抵謂洪 範五福,人所難全,而己兼有之,實天幸也。又口占遺 表數百字而卒。

《王禹偁傳》:禹偁出知黃州四年,州境二虎鬥,其一死 食之殆半。群雞夜鳴,經月不止。冬雷暴作,禹偁手疏 引《洪範傳》陳戒,且自劾。上遣內侍乘驛勞問,醮禳之, 詢日官,云:守土者當其咎。上惜禹偁才,是日命徙蘄 州。禹偁上表謝,有「宣室鬼神之問,不望生還;茂陵封 禪之書,止期身後」之語。上異之,果至郡。未逾月而卒, 年四十八。

《孫奭傳》:奭以太子少傅致仕,疾甚,徙正寢,屏婢妾,謂 子瑜曰:「無令我死婦人之手。」卒奏至,帝謂張士遜曰: 「朕方欲召奭還,而奭遂死矣。」嗟惜者久之。罷朝一日, 贈左僕射,諡曰宣。

《种放傳》:「放大中祥符歸山,八年十一月乙丑,晨興,忽 取前後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諸生會飲於次, 酒數行而卒。」

《李瀆傳》:「瀆素嗜酒,人或勉之,答曰:『扶羸養疾,捨此莫 可。從吾所好,以盡餘年,不亦樂乎。嘗語諸子曰:『山水 足以娛情,苟遇醉而卒,吾之願也。吾將與爾永訣,爾 輩當常在左右』』。」即設外寢,與諸子同處。一日忽曰:「適 有人至床下誦詩云:『行到水窮處,不知天盡時。言訖 不見,吾當逝矣。亟取瑩集七十編,洎書畫付諸子,促』」 家人置酒。頃之卒。

《澠水燕談錄》:陝右魏處士野,蒲中李徵君瀆,乃中表 也,俱有高節,以吟詠相善。野於東郊鑿土室方丈,蔭 以修竹,泉流其前,曰樂天洞。瀆結茅齋中條之陰,曰 浮雲堂,皆有瀟灑之趣。每乘興相過,賦詩飲酒,累日 乃去。一日,瀆過野曰:「前夕恍惚若夢中,床下有人曰: 『行到水窮處,未知天盡時』。即正其誤,曰:『盍云坐看雲 起』。」時對曰:「此浮雲安得興起耶?」瀆命此必死期,故來 訪別。還家未幾年卒。

《宋史張詠傳》:「初,詠與青州傅霖少同學,霖隱不仕,詠 既顯,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來謁,閽吏曰:『傅霖 請見』。詠責之曰:『傅先生天下賢士,吾尚不得為友,汝 何人,敢名之』?霖笑曰:『別子一世尚爾邪?是豈知世間 有傅霖者乎』?詠問昔何隱,今何出?霖曰:『子將去矣,來 報子爾』。詠曰:『詠亦自知之』。霖曰:『知復何言』。翌日別去。」 後一月而詠卒。年七十。贈左僕射。諡忠定。

《國老談苑》:張詠為兵部尚書,臨終上疏言:「丁謂姦邪, 用之亂國,願殺之以謝天下。」

田錫為諫議大夫,疾亟,進遺表。真宗宣御醫賫上藥 馳往,已無及矣。俄召宰相對,袖其表而示之,且曰:「朕 自臨大寶,閱是表多矣,非祈澤宗族,則希恩子孫,未 有如錫生死以國家為慮,而儆戒於朕。」興歎久之,命 優其贈典。

《宋史王旦傳》:旦與楊億素厚,延至臥內,請撰遺表。且 言:沗為宰輔,不可以將盡之言為宗親求官,止敘生 平遭遇,願日親庶政,進用賢士,少減焦勞之意。仍戒 子弟:「我家盛名清德,當務儉素,保守門風,不得事於 泰侈,勿為厚葬。」以金寶置柩中。表上,真宗歎之,遂幸 其第,賜白金五千兩。旦作奏辭之「槁末自益」四句云: 「益懼多藏,況無所用。見欲散施,以息咎殃。」即舁至內闥詔不許,還至門,旦已薨。

《續湘山野錄》:本朝眷待耆德,於儀物之盛,惟王文貞 公也病深,屢乞骸,不允,扶掖求對,於便坐面懇之。真 宗遣皇太子出幕拜留曰:「吾方以卿翼吾兒,卿瘦瘠 殆此,朕安敢強。」翊日冊拜太尉,詔禮官草儀,就都堂 赴上,五日一起居,起居日入中書預參決,遇軍國重 事,不限時日並入。至病之革,公召楊文公於臥內,囑 以後事曰:「吾深厭煩惱,慕釋典,願未來世,得為苾芻, 林間宴坐,觀心為樂。將易簀之時,君為我剃除鬚髮, 服壞色衣,勿以金銀之物置棺內,用茶毘火葬之法, 藏骨先塋之側,起一茆塔,用酬夙願。吾雖深戒子弟, 恐其拘族,囑子叮嚀告之。」又曰:「仗子撰遺表,但罄敘 感戀而已,慎毋及姻戚。」大年謂曰:「餘事敢不一一拜 教。若剃髮三衣之事,此必難遵。公三公也,萬一薨奄 鑾輅必有祓祧之臨,自當斂贈公袞,豈可加於僧體 乎?」至薨,太年與諸孤協議,但以三衣置柩中,不藏寶 貨而已。壽六十一,配享真宗廟庭。

《鄰幾雜志》:張樞言說楊大年臨卒,戒家人曰:「吾頂赤 趺坐,汝輩勿哭驚吾。」既而果然。家人驚懇財,復寤而 寢,遂卒。釋教:「頂赤生天,腹赤生人,足赤沉滯。」

《宋史聶冠卿傳》:「冠卿入翰林為學士,一日墜笏上前, 帝憫冠卿喪毀羸瘠,既退,賜禁中湯劑。未幾,告歸葬 親,至揚州卒。詔以其弟太常博士世卿通判宣州。初, 冠卿監延豐倉,掘地得古磚,有隸書,字半漫滅。其可 辨者云:『公先世餌霞棲雲,高尚不仕,累石於江濱』。」又 云:「昭王大丞相聶。」又云:「水龍夜號,夕雞駭飛。」其年九 月十二日卒,年五十有五。冠卿始見而惡之,至是校 所卒歲月及其享年,無少異者。

《澠水燕談錄》:太子賓客謝濤,生平清慎,恬於榮利。晚 節乞知西臺,尋分務洛中。接賓客,屏去外事,日覽舊 史一編以待賓話。將終前一日,夢中見詩一章,覺,呼 其孫景初錄之,曰:「百年事業一張紙,千古英雄一窖 塵。惟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浸生民。」足以見仁義 著乎神明,故至死而不亂也。

陳文惠將終前一日,自為《墓誌》曰:「宋有潁川先生堯 佐,字希元,道號智餘子。年八十不為夭,官一品不為 賤,使臣納祿不為辱。三者粗備,歸息於先秦國大夫、 仲兄丞相,棲神之域,吾何恨哉!」

《宋史陳堯咨傳》:「堯咨徙天雄軍,所居棟摧,大星霣於 庭,散為白氣,已而卒。」

《寇準傳》:「準天聖元年徙衡州司馬。初,太宗嘗得通天 犀,命工為二帶,一以賜準。及是,準遣人取自洛中。既 至數日,沐浴,具朝服束帶,北面再拜,呼左右趣設臥 具,就榻而卒。」

《東軒筆錄》:「丁晉公臨終前半月已不食,但焚香危坐, 默誦佛書,以沉香煎湯,時時呷少許。啟手足之際,付 囑後事,神識不亂,正衣冠,奄然化去。」

《鄰幾雜志》:「李昉相致仕後,陪位南郊,病傷寒卒。子宗 諤內翰,為玉清昭應宮副使,自齋所得疾卒。宗諤子 昭述右丞,祫享告奏景靈,得疾卒。三世皆死於祠祭 之所。」

《宋史王曾傳》:曾以左僕射資政殿大學士判鄆州。寶 元元年冬,大星晨墜其寢,左右驚告曾曰:「後一月當 知之。」如期而薨。

《喬執中傳》:「執中以寶文閣待制知鄆州。執中寬厚有 仁心。屢典刑獄,雪活以百數。明年夢神人畀以騎都 尉。詰旦為客言之。少焉談笑而逝。年六十三。」

《富弼傳》:「弼薨,年八十,手封遺奏,使其子紹庭上之。其 大略云:『陛下即位之初,邪臣納說,圖任之際,聽受失 宜。上誤聰明,浸成禍患。今上自輔臣,下及多士,畏禍 圖利,習成敝風。忠詞讜論,無復上達。臣老病將死,尚 何顧求?特以不忍,上負聖明,輒傾肝膽,冀哀憐愚忠, 曲垂采納。去年永樂之役,兵民死亡者數十萬。今久 戍未解,百姓困窮,豈諱過恥敗,不思救禍之時乎?天 地至仁,寧與羌夷校曲直勝負?願歸其侵地,休兵息 民,使關、陝之間,稍遂生理。兼陝西再團保甲,又葺教 場,州縣奉行,勢侔星火,人情惶駭,難以復用,不若寢 罷以綏懷之。臣之所陳,急於濟事。若夫要道,則在聖 人所存,與所用之人君子小人之辨耳。陛下審觀天 下之勢,豈以為無足慮耶』?」帝覽奏震悼,輟朝三日。 《續湘山野錄》:李相簡穆公沆嘗被同年馬亮責之曰: 「外議以兄為無口匏公笑曰:『吾居政府,然無長才,但 中外所陳利害,一切報罷,聊以此補國爾。今國家防 制纖悉,密若凝脂,苟或徇所陳,一一行之,則所傷實 多』。」陸象先曰:「庸人撓正,正所謂也。憸人苟一時之進, 豈念於民邪?」公薨,沐浴右脅而逝。七日,盛暑中方斂, 不聞腐氣,信履踐之明效也。

《冷齋夜話》:尹師魯謫官,過大梁,與一老衲語,師魯曰: 「以退靜為樂。」衲曰:「孰若退靜兩忘?」師魯頓若有所得。 及移鄧州,時范文正守南陽,師魯手書與文正別,文 正馳至,則師魯已沐浴衣冠而坐,少頃而化。文正哭之甚哀。師魯忽舉首曰:「已與公別,安用復來?」文正驚 問所以,師魯笑曰:「死生常理也,何文正不達此?」又問 後事,曰:「此在公耳。」乃揖希文復逝。俄頃,又舉手謂文 正曰:「亦無鬼,亦無恐怖。」言訖長逝。沈存中曰:「師魯所 養至此,可謂有力,然尚未脫有無之見,何也?得非退 靜兩忘,尚存胸中乎?」獨無為子楊次公曰:「存中識樂 矣,然未識樂之忘也。」

《聞見前錄》:呂獻可病,手書以墓銘委司馬溫公。公亟 省之,獻可已瞑目矣。公伏而呼之曰:「更有以見囑乎?」 獻可復開目曰:「天下事尚可為君,實其自愛。」遂閉目 以絕。

《聞見前錄》:「伊川丈人與李夫人因山行,於雲霧間,見 大黑猿有感,夫人遂孕。臨蓐時,慈烏滿庭,人以為瑞, 是生康節公。公初生髮,被面有齒,能呼母。七歲戲於 庭蟻穴中,豁然別見天日,雲氣往來。久之,以告夫人。 夫人至,無所見,禁勿言。既長,遊學晉州,山路馬突,同 墜深澗中,從者攀緣下尋公,無所傷,唯壞一帽。熙寧」 十年,公年六十七矣。夏六月,屬微疾。一日晝睡覺,且 言曰:「吾夢旌旗鶴雁自空而下,下導吾行亂山,與司 馬君實、呂晦叔諸公相分別於一驛亭。回視其壁間, 有大書四字曰:『千秋萬歲,吾神往矣,無以醫藥相逼 也』。」嗚呼異哉!

《青箱雜記》:楊文公深達性理,精悟禪觀,捐館時,作偈 曰:「漚生復漚滅,二法本來齊。要識真歸處,趙州東院 西。」

丞相王公隨亦悟性理,捐館時知河陽,作偈曰:「畫堂 燈已滅,彈指向誰說。去住本尋常,春風掃殘雪。」是夕, 薨。凌晨大雪,實正月六日。

《道山清話》:彭汝礪久在侍從,剛明正直,朝野推重。晚 娶宋氏婦,有姿色器資,承順惟恐不及。後出守九江, 病中忽索紙筆大書云:「宿世冤家,五年夫婦,從今以 往,不打這鼓。」投筆而逝。

《宋史杜衍傳》:「衍卒,年八十,贈司徒兼侍中,諡正獻,戒 其子努力忠孝,斂以一枕一席小壙卑塚以葬。自作 遺疏,其略曰:『無以久安而忽邊防,無以既富而輕財 用,宜早建儲副,以安人心』。」語不及私。

《宋祁傳》:「祁進工部尚書,以羸疾請便醫藥,入判尚書 都省。踰月,拜翰林學士承旨。詔遇入直,許一子主湯 藥,復為群牧使。尋卒,遺奏曰:陛下享國四十年,東宮 虛位,天下係望,人心未安。為社稷深計,莫若擇宗室 賢材,進爵親王,為匕鬯之主。若六宮有就館之慶,聖 嗣蕃衍,則宗子降封郡王,以避正嫡。此定人心防禍 患之大計也。」又自為《誌銘》及《治戒》以授其子,「三日斂, 三月葬,慎無為流俗陰陽拘忌也。棺用雜木,漆其四 會,三塗即止,使數十年足以腊吾骸,朽衣巾而已。毋 以金銅雜物置冢中。且吾學不名家,文章僅及中人, 不足垂後。為吏在良二千石下,勿請諡,勿受贈典。冢 上植五株柏,墳高三尺,石翁仲他獸」不得用,若等不 可違命。若等兄弟十四人,惟二孺兒未仕,以此諉莒 公,莒公在,若等不孤矣。

《代淵傳》:淵以太子中允致仕,謝絕諸生,著《周易旨要》、 老佛雜說數十篇。田況上其書,自太常丞改祠部員 外郎。晚年菜食巾褐山林間,自號虛一子。長吏歲時 致問,澹然與對,略不及私。嘉祐二年九月,有痴召術 士擇日,云「丙申吉。」頷之。是日沐浴而絕。

《夢溪筆談》:「吳人鄭夷甫,少年登科,有美才。嘉祐中,監 高郵軍稅務。嘗遇一術士,能推人死期,無不驗者。令 推其命,不過三十五歲,憂傷感歎,殆不可堪。人有勸 其讀老莊以自廣,久之,潤州金山一僧端坐與人談 笑間,遂化去。夷甫聞之,喟然嘆息曰:『既不得壽,得如 此僧,復何憾哉』!」乃從佛者授《首楞嚴經》,往還吳中。歲 餘,忽有所見,曰:「生死之理,我知之矣。」遂釋然放懷,無 復芥蔕。後調封州判官,預知死日,先期旬日作書,與 交遊親戚敘訣,及次敘家事備盡。至期,沐浴更衣,公 舍外有小園,面溪一亭潔飾。夷甫至其間,親督人灑 掃,及焚香揮手指畫之間,屹然立化。家人奔出呼之, 已僵矣,亭亭如植木,一手猶作指畫之狀。郡守而下, 少時皆至,士民觀者如牆,明日乃就斂。高郵崔伯易 為《墓誌》,略敘其事。予與夷甫遠親,知之甚詳,士人中 蓋未曾有此事。

《清波雜志》:狄武襄赴陳州不懌,語所親曰:「青此行必 死。」問其然,曰:「陳州出一梨子,號『青沙爛』,今去本州,青 必爛死。」一時雖笑之,未幾果卒。初實戲談,適會其死 耳。

《宋史高懌傳》:「懌,嘉祐中,除光祿寺丞,固辭。夢道士持 素書聘為白鹿洞主,卒。」

《包恢傳》:「恢年八十有七,臨終舉盧懷慎臥簀窮約事, 戒諸子斂以深衣,作書別親戚,而後卒有光隕其地。 遺表聞,帝輟朝,贈少保,諡文肅,賻銀絹五百。」

《聞見前錄》:伯溫上世范陽,以中直篤實,讀書謹禮為 家法。大父伊川丈人尤質直,平生不妄笑語。年七十有九,以治平四年正月初一日捐館。初無疾,不食飲 水者累日。除夜,康節先公以下侍立左右。伯溫方七 歲,大父鍾愛之,亦立其傍。大父曰:「吾及新年往矣。」康 節先公以下皆掩泣,大父止之曰:「吾兒以布衣名動 朝廷,子孫皆力學孝謹,吾瞑目無憾,何用哭?」大父平 日喜用大杯飲酒,謂康節先公曰:「酌酒與汝別。」康節 同叔父滿酌大杯以獻,大父一舉而盡,再酌飲及半, 氣息微矣。謂康節曰:「吾平生不害物,不妄言,自度無 罪,即死以肉祭,勿做佛事,亂吾教,無令吾死婦人手。 汝兄弟候吾就小殮,方令家之人哭,勿叫號,俾我失 路。」康節先公泣涕以從。康節謀葬大父,與程正叔先 生同卜地於伊川神陰原,不盡用《葬書》,大抵以五音 擇地,以昭穆序葬,陰陽拘忌之說,皆所不信。以是年 十月初三日葬開棺,大父顏貌如生,伯溫尚記之。熙 寧十年夏,康節先公感微疾,氣日益耗,神日益明,笑 謂司馬溫公曰:「某欲觀化一巡,如何?」溫公曰:「先生未 應至此。」康節先公曰:「死生常事耳。」張橫渠先生喜論 命,來問疾,因曰:「先生論命否?當推之。」康節先公曰:「若 天命則知之,世俗所謂命則不知也。」橫渠曰:「先生知 天命矣,某尚何言?」程伊川曰:「先生至此,他人無以為 力,願自主張。」康節先公曰:「平生學道,豈不知此?然亦 無可」主張。時康節正寢,諸公議後事於外,有欲葬近 洛城者,康節先公已知,呼伯溫入曰:「諸公欲以近城 地葬我,不可,當從伊川先塋耳。」七月初四日,大書詩 一章曰:「生於太平世,長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 年幾何?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獨無愧。」以是 夜五更捐館,其治命如大父,伯溫不敢違。先是,康節 先公每展伊川大父墓,中塗上官店,必過孝傑殿丞 家,孝傑從康節先公最早。孝傑死,有八子,康節先公 遇之如子姪,每過之,則迎拜侍立左右甚恭。康節先 公捐館之年,寒食過之,謂諸子曰:「吾再經此,與今日 異矣。」諸子不敢問。至葬,喪車及上官店,諸子泣而言 之,以為異。張景觀,字臨之,學行甚高,康節先公喜之, 將赴涪州武龍尉告別,康節先公泣數行下謂曰:「吾 不見子之歸矣。」張峋,字子堅。康節先公於門弟子中 謂可語道者,赴調京師,康節先公愀然色變曰:「吾老 矣,不復相見也。」皆是年之春也。嗚呼!康節先公所以 預知者,何止此哉?伯溫不肖,不能有所述也,惟修身 俟死,下從「九原」耳。尚追憶其遺言,以示子孫。

《筆記》:「黃長睿遭會稽公之喪,廣讀佛書,恍若有悟,遂 篤好之,嘗作《西方淨土發願記》。將殆之夕,沐浴易衣, 西向念佛而逝。」

《東軒筆錄》:劉丞相沆鎮陳州日,鄭獬經由,丞相為啟 宴於外庭,使妓樂迎引,至通衢,有朱衣樂人誤旨,公 性卞急,遽杖於馬前,既即席,酒數行而公得疾,舁還 府衙而終。先是,張侍讀環夢公馬前有一朱衣人被 血而立,至是果有此變。梅堯臣為公挽詞詩二首,具 載其事,云:「處外諸侯重,居朝聖主知。祅逢庚子日,夢 異戊丁時。」歸槨江山遠,凝笳道路悲。欲傳千古跡,佐 世本無為。古今皆可見,富貴不常存。歌者未離席,弔 賓俄在門。朱輪空返轍,淥酒尚盈樽。人事固如此,令 名貽後昆。

《老學庵筆記》:元豐間,有俞充者,諂事中官王中正,中 正每極口稱之。一日充死,中正輒侍神廟,言充非獨 吏事過人遠甚,參禪亦超然悟解。今談笑而終,略無 疾恙。上亦稱嘆,以語中官李舜舉。舜舉素敢言,對曰: 「以臣觀之,止是猝死耳。」人重其直。

《東軒筆錄》:熙寧三年,京輔猛風大雪,草木皆稼,厚者 冰及數寸,既而華山震阜,頭谷圮折數十百丈,蕩搖 十餘里,覆壓甚眾。唐天寶中冰稼而寧王死,故當時 諺曰:「冬淩樹稼達官怕。」又詩有「泰山其頹,哲人其萎」 之說,眾謂大臣當之。未數年而司徒侍中魏國韓公 琦薨,王荊公作挽詞,略曰:「冰稼嘗聞達官怕,山頹今 見哲人萎。」蓋謂是也。

韓魏公以病乞鄉郡,遂以使相、侍中判相州。既而疾 革,一夕星隕於園中,櫪馬皆鳴。翊日公薨,上為《神道 碑》,具述其事。

王安國熙寧六年冬,直宿崇文院,夢有邀之至海上, 見海中宮殿甚盛,其中樂作,笙簫鼓吹之伎甚眾,題 其宮曰「靈芝宮。」邀平甫者,欲與之俱往焉。有人在宮 側,隔水止之曰:「時未至,且令去,它日迎之至此。」平甫 恍然夢覺,禁中已鳴鐘矣。平甫頗自負其不凡,為詩 紀之曰:「萬頃波濤木葉飛,笙簫宮殿號靈芝。揮毫不 是人間世,長樂鐘來夢覺時。」後四年,平甫卒,其家哭 訊之曰:「君嘗夢往靈芝宮,其果然乎?當以兆告我。」是 夕暮奠,若有音聲接於人者。其家復哭,以錢卜之曰: 「往靈芝宮,其果然乎?」卜曰:「然。」又三年,太常寺曾阜夢 與平甫會,因弔之曰:「平甫不幸早世,今所處良苦,如 何?」但見平甫笑不止。傍一人曰:「平甫已列仙官矣,其 樂非塵世比也。」阜方喜甚而寤。

《聞見近錄》:李文靖端默寡言,堂下花檻頹圮,經歲不問。魚軒一日語之文靖不荅,累以為言,文靖曰:「豈以 此故動吾一念哉?」亦不之問。既薨,盛夏顏色不變,吐 香如蓮花,七日不滅。

《老學庵筆記》:「張文潛三子秬秸、和,皆中進士第。秬秸 在陳死於兵,和為陝府教官,歸葬二兄,復遇盜見殺, 文潛遂亡後,可哀也!」

《宋史俞汝尚傳》:「汝尚以屯田郎中致仕,蘇軾、蘇轍、孫 覺、李常皆賦詩文歎美之。優游數年,當六月徂暑,寢 室不可居,出舍於門,妻黃就視之,汝尚曰:『人生七十 者希,吾與夫人皆過之,可以行矣』。妻應曰:『然則我先 去』。後三日卒,汝尚庀其喪,為作銘,召諸子告曰:『吾亦 從此逝矣』。隱几而終,相去纔十日。」

談圃俞次尚與其妻素達理性,次尚病,呼其妻曰:「我 將死。」時次尚二子在外,妻曰:「我欲先死,君俟諸子至, 未晚也。」其妻奄然而化,次尚為文誌其墓。已而諸子 至,明日告曰:「吾亦行矣。」即薰沐趺坐而化。

《竹坡詩話》:郭功父晚年不廢作詩,一日夢中作《遊采 石》二詩,明日書以示人曰:「予決非久於世者。」人問其 故,功父曰:「余近時有『欲尋鐵索排橋處,只有楊花慘 客愁』之句,豈特非余平日所能到,雖前人亦未嘗有 也。忽得之不祥。」不逾月果死。李端叔聞而笑曰:「不知 杜少陵如何活得許多歲。」

《墨莊漫錄》:蔡丞相確持正嘗有《治命遺訓》云:吾沒之 後,斂以平日閒居之服,棺但足以周,衣衾作壙,不得 過楚。公葬時制棺,前設一坐,陳瓦器,以衣衾巾履數 事及筆硯置左右。自初斂至於祖載,襄葬悉從簡質, 稱吾平生毋煩公家,毋干恩典,毋受賻遺,毋求人作 埋銘。神道碑二處,但刻石云:「宋清源蔡某墓」,而紀葬 「之歲月於其旁,可矣。」夫達人君子,安於性命之際而 不憂,窮乎死生之變而不惑,超然自得,與道消息。生 以形骸為寓,死奚丘隴之念哉?吾雖鄙薄,亦粗聞大 道之方矣。欲效楊王孫與沐德信,則必傷汝曹之意, 又干矯俗之稱。故命送終,聊為中制,將使子孫近者 視吾藏,足以無憾,遠尚及見吾墓道「之石,足以伸敬, 如是而已。汝曹其遵吾言,慎勿易也。」其字畫清勁,高 如六朝人書,其言可法也。

《鄰幾雜志》:「梅聖俞云:『叔父為陝西漕知客,卒,浴殮畢, 他婢欲竊其衣,其屍熱如火。驚告家人,遂傳於外。或 云不祥,此當有重喪』。」俄而嬸氏卒。

《泊宅編》:朝奉郎李遘知興化軍時蔡君謨襄,自福帥 尋罷歸鄉,病革以後,事屬李守。守夜夢神人,紫綬金 章,從數百鬼物,升廳與守云:「迓代者。」守問何神,代者 復何人?神曰:「予閻羅王,蔡襄當代我。」明日蔡公薨,李 作挽詞,有「不向人間為冢宰,卻歸地下作閻王」之句, 蓋實錄也。

《過庭錄》:彭思永字季長,歷陽人。微時常夢人告曰:「爾 生為兩制,死往秦州。」季長異其事,嘗語於親識間。彭 拜御史中丞,未幾除知秦州。彭母尚無恙,深疑其行, 因告執政者曰:「定數固不可逃,奈老母在。」執政憐其 意,且預知其說,乃奏易江寧。季長大喜,奉親之任。至 淮,更促裝登舟,一夕感疾而卒,蓋秦淮亭下舟中也。 果如其夢。

《東坡志林》:「錢塘壽禪師,本北郭稅務,專知官,每見魚 蝦,輒買放生,以是破家。後遂盜官錢,為放生之用。事 發坐死,領赴市矣。吳越錢王使人視之,若悲懼如常, 人即殺之,否則捨之。禪師澹然無異也,乃捨之,遂出 家,得法眼淨禪師應以市曹得度故,菩薩乃見市曹 以度,以學出生死法,得向死地走之一遭,抵三十年 修行,吾竄逐。海上去死地稍近,當於此證阿羅漢果。」 《談圃》吳頤云:「荊公薨之前一歲,淩晨,閽者見一蓬頭 小青衣,送白楊木笏,裹以青布。荊公惡甚,棄之牆下, 曰:『明年祖龍死』。」予因言:唐相趙憬將薨,長安諸城門 金吾見一小兒,衣豹犢鼻,攜五色繩子,覓趙相公,不 旬日,憬薨。此相類也。

《墨莊漫錄》:「荊公病革甚,吳夫人令蔡元度詣茅山謁 劉混康問狀,劉曰:『公之病不可為已。適見道士數十 人往迎公前,二人執旛旛,面有字若金書然,左曰『中 函法性』』」,右曰「外習塵紛,元度自言如此。或者又云:荊 公臨薨,頗有陰譴,怪異之事。與此不同,未知孰是。」 《冷齋夜話》:「蔡元度焚黃餘杭,舟次泗州,病亟,僧伽塔 吐」光射其舟,萬人瞻仰,中有棺呈露。士大夫知元度 不起矣,至高郵而歿。元度生於高郵,而死於此,亦異 矣。世言「元度蓋僧伽侍者木叉之後身」,初以為誕,今 乃信然。

《老學庵筆記》:「李公擇、孫莘老,平時至相親厚,皆終於 御史中丞。元祐五年二月二日,公擇卒三日,莘老卒 先後纔一日。」

《春渚紀聞》:「東坡先生稱景文博學能詩,凜凜有英氣, 如三國陳元龍之流。」元祐五年,坡守錢塘,景文為東 南將領,佐公開治西湖日,由萬松嶺以至新堤。坡在 潁州,和景文詩有「萬松嶺上黃千葉,載酒年年踏松雪。劉郎去後誰復來,花下有人愁斷絕」,謂此。後坡薦 景文,得隰州以歿。景文晚歲常夢與晉文公神友,夢 中酬唱甚多,家有編錄。既至隰州,三日謁神祠。出東 城所歷之地,及拜瞻神像,曉然夢中往還文公及每 至所在也。一日夢文公云:「已受帝旨,得景文為代。」月 餘,景文得疾。郡人有宿郊外者,見郡守嚴衛而入文 公祠中,淩晨趨府,公已屬纊矣。

《桯史》:葉丞相衡罷相歸金華,里居不復問時事,但召 布衣交日飲亡何。一日,覺意中忽忽不怡,問諸客曰: 「某且死,所恨未知死後佳否耳。」一士人在下坐,作而 對曰:「佳甚。」丞相驚顧,問何以知之?曰:「使死而不佳,死 者皆逃歸矣。一死不返,是以知其佳也。」滿坐皆笑。明 年,丞相竟不起。王中父觀之宰德化,暇日為余戲言: 士人姓金,滑稽人也。

《宋史陳塤傳》:「塤知溫州,以言罷,忽臥疾,戒其子抽架 上書占之,得呂祖謙文集,其墓誌曰:『祖謙生於丁巳 歲,沒於辛丑歲』。塤曰:『異哉!我生於慶元丁巳,今歲在 辛丑,於是一甲矣,吾死矣夫』!」

《郎簡傳》:簡導引服餌,晚歲顏如丹花,尤好醫術,人有 疾,多自處方以療之。有集驗方數十行於世。一日謂 其子絜曰:「吾退居十五年,未嘗小不懌,今意惓豈不 逝歟。」就寢而絕。

《秦觀傳》:「觀徙雷州。徽宗立,復宣德郎,放還至藤州。出 游華光亭,為客道夢中長短句,索水欲飲水,至笑視 之而卒。先自作挽詞,其語哀甚,讀者悲傷之。年五十 三。有文集四十卷。觀長於議論,文麗而思深。及死,軾 聞之嘆曰:『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豈復有斯人乎』!」 《蔡幼學傳》:「幼學權兵部尚書兼太子詹事,一夕感異」, 夢星隕於屋西南隅,遂卒,年六十四。

《鄧孝甫傳》:「孝甫,字成之,臨川人。第進士,歷陳留尉,萬 載永明令,知上饒縣。積官奉議郎,提點開封府界河 渠。坐事去官,遂閉戶著書,不復言仕。元符末,詔求直 言。孝甫年八十一,上書云:『亂天下者,新法也。末流之 禍,將不可勝言。今宜以時更化,純法祖宗』。」因論熙寧 而下,權臣迭起,欺世誤國,歷指其事而枚數其人。蔡 京嫉之,謂為詆訕宗廟,削籍,羈筠州。崇寧去《黨碑》,釋 逐臣,同類者五十三人,其五十人得歸,惟孝甫與范 柔中、封覺民獨否,遂卒於筠。且死,命幼孫名世執筆, 口占百餘言,其略曰:「予自謂山中宰相,虛有其才也; 自謂文昌先生,虛有其詞也。不得大用於盛世,亦無 憾焉,蓋有天命爾。」

《春渚紀聞》:建中靖國元年,陳無已以正字入館,未幾 得疾,樓异試可,時為登封令。夜夢無已見別,行李匆 甚。樓問是行何之,曰:「暫往杏園」、東坡、少游諸人在彼 已久。樓起視事,而得參寥子報云:「無已逝矣。」

冰華居士。錢濟明丈嘗《跋施能叟藏先生帖後》云:「建 中靖國元年,先生以玉局還自嶺海。四月,自當塗寄 十一詩,且約同程德儒至金山相候。既往迓之,遂決 議為毘陵之居。六月,自儀真避疾臨江,再見於奔牛 埭。先生獨臥榻上,徐起謂某曰:『萬里生還,乃以後事 相托也。惟吾子由,自再貶及歸,不復一見而訣,此痛 難堪』。」餘無言者。久之復曰:「某前在海外,了得《易》《書》《論 語》三書,今盡以付子,願勿以示人,三十年後會有知 者。」因取藏篋,欲開而鑰失匙。某曰:「某獲侍言,方自此 始,何遽及是也。」即遷寓孫氏館,日往造見,見必移時。 慨然追論往事,且及人間出嶺海詩文相示,時發一 笑,覺眉宇間秀爽之氣,照映坐人。七月十二日,疾少 間,曰:「今日有意,喜近筆硯,試為濟明」戲書數紙,遂書 《惠州江月》五詩。明日,又得《跋桂酒頌》。自爾疾稍增,至 十五日而終。

《老學庵筆記》:「曾子宣以大觀元年八月二日卒,其弟 子開以三日卒,先後纔一日。」

蔡京祖某,父準及京皆以七月二十一日卒,三世同 忌日。

《春渚紀聞》:金陵邵衍字仲昌,篤實好學,終老不倦。年 八十二,以大觀四年五月十五日無疾而終。臨終時, 一日,顧謂其甥黃子文曰:「老子明日與甥訣矣。疇昔 之夜,夢黃衣人召至一官府,侍衛嚴肅。據案而坐者, 冠服類王者,謂余曰:『世傳后土詞瀆慢太甚,汝亦藏 本,何也』?」即命黃衣人復引余過數城闕,止一殿庭,余 傍視殿廡,金碧奪目,但寂不聞人語聲。須臾,簾間忽 有呼邵衍者曰:「帝命汝為圓真相,俾汝禁絕。世所傳 《后土詞》,當何以處之?」余對以傳者應死。呼者曰可也, 乃即日莅職。余拜命出門,足蹶而覺,所夢極明。予亦 欲吾家與甥知此詞之不可復傳。誌之!誌之!子文未 之深信。翌日凌晨往視之,衍謂子文曰:「甥更聽吾一 頌。」即舉聲高唱曰:「雖然萬事了絕,何用逢人更說。今 朝拂袖便行,要趁一輪明月。」言訖而終。子文,余姪婿 也,余亦素與仲昌遊云。

《揮麈後錄》:宣和庚子,蔡元長當軸,外祖曾空青守山 陽,時方臘據二浙甚熾。初,元長怨陳瑩中,以陳嘗上書詆文肅,編置郡中,欲外祖甘心焉。既至,外祖極力 照矚之。適瑩中告病,外祖即令醫者朝夕診視,具疾 之進退與夫所供藥餌申官。已而不起,亦令作佛事 僧眾下至凶肆之徒,悉入狀用印係案。僚吏以為何 至是,外祖曰:「數日之後當知之。」已而朝廷遣淮南轉 運使陸長民體究,云:「盜賊方作,未審陳瓘之死虛實。」 外祖即以案牘繳奏以聞,人始服先見之明。

《宋史孟珙傳》:「珙以檢校少卿寧武軍節度使致仕,終 於江陵府治,時九月戊午也。是月朔,大星隕於境內, 聲如雷。薨之夕,大風發屋折木,訃至,帝震悼輟朝,賻 銀絹各千,特贈少師,三贈至太師,封吉國公,諡忠襄, 廟曰威愛。」

《黃伯思傳》:「伯思歷祕書郎,服除至京,夢人告曰:『子非 久人間,上帝有命,典司文翰。覺而書之。不踰月,以政 和八年卒,年四十』。」

《蔡元定傳》:「元定謫道州,同其子沈行貽書訓諸子曰: 『獨行不愧影,獨寢不愧衾,勿以吾得罪故』。」遂懈。一日, 謂沈曰:「可謝客,吾欲安靜以還造化舊物。」閱三日卒。 《陸九齡傳》:「九齡調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興坐 床上,與客語,猶以天下學術人才為念。至夕,整襟正 臥而卒。」

《趙景緯傳》:景緯歷顯文閣待制,提舉玉隆萬壽宮。有 疾,謝醫卻藥曰:「使我清心以順天命,毋重惱我。」懷拱 手三揖而卒。

《蕭貫傳》:「貫初感疾,夢綠衣中人召至帝所,賦《禁中曉 寒歌》。詞語清麗,人以比唐李賀。」

《李熙靖傳》:「熙靖歷顯謨閣待制,拒張邦昌之命,憂憤 廢食,家人進粥藥,寬譬之,終無生意。故人視其病,相 持啜泣,索筆書唐王維所賦『百官何日再朝天』」之句, 明日遂卒。

《清尊錄》:「雷申錫者,江西人。紹興中,一舉中南省高第。 廷試前三日,客死都下,捷音與訃踵至鄉里,其妻日 夜悲哭。忽一夕,夢申錫如平生,自言:『我往為大吏,有 功德於民,故累世為士大夫。然嘗誤入死囚,故地下 罰我凡三世,如意時暴死。前一世仕久連蹇,後忽以 要官召,纔入都門而卒。今復如此,凡兩世矣。要更一』」 世,乃能以償宿譴耳。其事可以為治獄者之戒。 《春渚紀聞》:晉江陳彥柔言:文林郎知縣事孫復為政 廉明,郡以其才力有餘,俾參幕事。一日與幕僚會茶, 獨見一黃衣人授以天符,且云:當與州之舉子涂楷 者同領職。逮還家,越夕而卒,時紹興十一年五月十 二日。已而楷聞孫死之異,復夢衣黃紫人羅立庭參 云:「天命召汝,職領甚要。」既覺,忻然命筆書壁間云:「拜 伏庭前又一番,天書雖捧未容看。南陽久作蟠龍臥, 應為蒼生起謝安。」明年,孫死之日,楷無疾而終。 《家世舊事》:叔祖寺丞年四十,謂家人曰:「吾明年死矣。」 居數月,又指堂前屋曰:「吾去死如隔此屋矣。」又數月, 指室中窗曰:「吾之死止如隔此紙爾。」未幾而卒。 《宋史宗澤傳》:澤為京城留守,前後請上還京二十餘 奏,每為黃潛善等所抑,憂憤成疾,疽發於背。諸將入 問疾,澤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塵,積憤至此。汝等能殲 敵,則我死無恨。」眾皆流涕曰:「敢不盡力。」諸將出,澤歎 曰:「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翌日,風雨晝 晦,澤無一語及家事,但呼「過河」者三而薨。都人號慟。 遺表猶贊上還京。

《趙鼎傳》:「鼎在吉陽三年,潛居深處,門人故吏皆不敢 通問,惟廣西帥張宗元,時饋醪米,檜知之,命本軍月 具存亡申鼎,遣人語其子汾曰:『檜必欲殺我,我死汝 曹無患,不爾,禍及一家矣』。」先得疾,自書墓中石,記鄉 里及除拜歲月。至是書銘旌云:「身騎箕尾歸天上,氣 作山河壯本朝遺言屬其子乞歸葬,遂不食而死,時」 紹興十七年也。天下聞而悲之。明年得旨歸葬。 《韓世忠傳》:「世忠初得疾,敕尚醫視療,將吏臥內問疾, 世忠曰:吾以布衣百戰致位王公,賴天之靈,保首領 沒於家,諸君尚哀其死邪?」及死,賜朝服貂蟬冠、水銀 龍腦以斂。世忠嘗戒家人曰:「吾名世忠,汝曹無諱,忠 字諱而不言,是忘忠也。」

《胡松年傳》:松年字茂老,歷參知政事。病革,呼其子曰: 「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頃卒,人謂 不死也,年六十。

《老學庵筆記》:秦會之初得疾,遣前宣州通判李季設 醮於天台桐柏觀。季以善奏章自名,行至天姥嶺下, 憩小店中,邂逅一士人,頗有俊氣,問季曰:「『公為太師 奏章乎?」曰:「然』。士人搖首曰:『徒勞耳』。」數年間張德遠當 自樞府再相,劉信叔當總大兵捍邊,若太師不死,安 有是事耶?季不復敢與語,即上車去。醮之明日,而聞 「秦公卒。」

《宋史謝泌傳》:「泌歷右諫議大夫,判吏部,卒。泌性端直, 然好方外之學,疾革,服道士服,端坐死。帝聞而嘆異。」 《李衡傳》:「衡字彥平,除祕閣修撰致仕,臨沒,沐浴冠櫛, 翛然而逝。周必大聞之曰:『世謂潛心釋氏,乃能達死生,衡非逃儒入釋者,而臨終超然如此,殆幾孔門所 謂聞道者歟』!」

《閻守恭傳》:「守恭,并州榆次人,歷永興軍兵馬鈐轄。在 并州,因春社會賓客,曰:『守恭太原一貧民爾,徒步位 刺史,老,復官鄉里,踰分多矣。今日與卿輩訣』。後十日 卒。」

《張浚傳》:「浚以少師保信軍節度判福州,次餘干,得疾, 手書付二子曰:『吾嘗相國,不能恢復中原,雪祖宗之 恥。即死,不當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訃聞, 孝宗震悼,輟視朝。

《王淮傳》:淮拜左丞相,提舉洞霄宮,得疾,忽語家人曰: 「《易》卦六十四,吾年亦然。」淳熙十六年薨。

《王信傳》:「信字誠之,歷浙東安撫使,改知池州。初,信扶 其父喪歸自金陵,草履徒行,雖疾風甚雨,勿避也。由 是得寒濕疾。及聞孝宗遺詔,悲傷過甚,疾復作。至是 寖劇,上章請老,以通議大夫致仕。有星隕於其居,光 如炬,不及地數尺而散。數日,信卒。」

《趙方傳》:方權京湖制置使,兼知襄陽,諜知金人決意 犯境,遣孟宗政、扈再興援棗陽。進顯謨閣直學士、大 中大夫,權刑部尚書。俄得疾,進徽猷閣學士、京湖制 置大使。歸還,力疾犒師,第其功上之。病革,曰:「未死一 日,當立一日。」紀綱引再興臥內,勉以協心報國,貽書 宰相,論疆埸大計。尋卒,是夕,有大星隕於襄陽。 《劉清之傳》:清之知袁州,而清之疾作,猶貽書執政論 國事。諸生往候疾,不廢講論,語及天下,孜孜嘆息,若 任其責者。病且革,為書以別向浯、彭龜年,賦二詩以 別朱熹、楊萬里,取高氏送終禮以授二子曰:「自斂至 葬,視此從事。」周必大來視疾,謂曰:「子澄其思慮。」清之 氣息已微,云:「無慮可澄。」遂卒。

《陸九淵傳》:「九淵知荊門軍,一日語所親曰:『先教授兄 有志天下,竟不得施以沒』。」又謂家人曰:「『吾將死矣』。又 告僚屬曰:『某將告終』。」會禱雪,明日雪。乃沐浴更衣端 坐,後二日日中而卒。會葬者以千數。

《董槐傳》:槐以右丞相出制福建路安撫大使,封許國 公。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風雷電, 槐起衣冠而坐,麾婦人出,為諸生說《兌》《謙》二卦,問夜 如何,諸生以夜中對。遂薨。

《吳潛傳》:「潛拜右丞相,沈炎論劾,循州安置。潛豫知死 日,語人曰:『吾將逝矣,夜必雷風大作。已而果然,四鼓 開霽,撰遺表,作詩頌,端坐而逝。時景定三年五月也。 循人聞之,咨嗟悲慟』。」

《朱熹傳》:「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請。明年 卒,年七十一,疾且革,手書屬其子在及門人范念德 黃幹,拳拳以勉學及修正遺書為言。翌日正坐整衣 冠,就枕而逝。」

《楊萬里傳》:萬里以寶文閣待制致仕。韓𠈁胄用事,欲 網羅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嘗築南園,屬萬里為之記, 許以掖垣。萬里曰:「官可棄,記不可作也。」𠈁胄恚,改命 他人。臥家十五年,皆其柄國之日也。𠈁胄專僭日甚, 萬里憂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 時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𠈁胄用兵事, 萬里慟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𠈁胄奸臣,專權無上, 動兵殘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 憤!」又書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

《趙葵傳》:「咸淳元年,加少傅。二年,乞致仕,特授少師,武 安軍節度使,進封冀國公。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 是夕,五洲星隕如箕。」

《天定錄》:周琬,湘中人,艤舟長沙,夢二吏引入南嶽廟 內升階,王起接之曰:「知入京銓選,欲奉辟在此,亦與 人世之樂不殊。」琬曰:「名宦未達,且欲赴銓。」王曰:「如此 則不敢奉縻也。」乃作詩送琬曰:「住此既非樂,捨此去 何圖?若問青氈事,惟留一角書。」至京,調中牟尉,忽臥 病旅中,且慮不起,作別妻子書一角,封畢而卒。 《齊東野語》:「謝方叔惠國自寶祐免相歸江西,寓第從 容午橋泉石,凡一紀餘。咸淳戊辰,朝會慶壽,為子姪 親友所誤,萃先帝宸翰為巨帙,曰《寶奎錄》,侑以自製 丹砂金器、古琴之類以進。當國者以為有意媒進,嗾 言官後省交攻之,削其封爵,奪其恩數,且劾其姪常 簿章、婿江州倅李鉦客、匠簿呂圻,至欲謫」之遠外,禍 且不測。荊閫呂武忠文德平時事公謹書緘,往來必 稱恩府,而自書為門下使臣,至是一力回護,幸而免 焉。壬申正月,公燕居無他,忽報雙鶴相繼而斃,公喟 然嘆曰:「鶴既仙化,余亦從此逝矣。」於是區處家事,凡 人負欠文券,一切焚之。沐浴朝衣,焚香望闕遙拜。次 詣家廟祝白,招親友從容敘別,具有條理,遂大書偈 曰:「罷相歸來十七年,燒香禮佛學神仙。今朝雙鶴催 歸去,一念無慚對越天。」瞑目靜坐,須臾而逝。遺表來 上,特旨盡復元官恩數,贈恤加厚焉。生死之際,亦近 世諸公之所無也。

《春渚紀聞》:「建安章國老之室,宜興潘氏女,二族稱其 韶麗。既歸國老,不數歲而卒。其終之日,室中飛蝶散滿,不知其數。聞其始生,亦復如此。既設靈席,每展遺 像,則一蝶停立,久之而去。後遇遠諱之日,與曝像之 次,必有一蝶隨至,不論冬夏也。其家疑其為花月之 神。建安張端公伯玉,始生而鬼哭於家,三日而止。既」 死,鬼笑於梁,至大斂,始寂然。蓋其母初禱子於郡之 黎山王廟,夢神指其旁鬼官與之。二家俱余姻家也, 得之不誣。

《續明道雜志》:田京待制將取愨頭戴之,有蛇出愨頭 下。或言「蛇戴愨頭,喪門也。」不數日,京死。

《聞見後錄》:故德陽縣男虞祺字齊年,起陵州諸生中, 初不知佛書也,每曰:誠者天之道,思誠者人之道,其 至則一也,吾知此而已。當毒賦賸斂,鞭箠馬牛,其人 之日,一漕夔,再漕潼川,民獨晏然倚以朝夕也。間屬 微疾,憑几不言,忽顧坐客曰:「古佛俱來,吾亦歸矣。」男 子允文旁立泣下,又笑曰:「人而為佛,寧不可哉?」客異 其非君平生之言,即之已逝矣。明年始有更生佛事。 陵州民鮮逑者,病死一晝夜,再生具言初為黃衣,逮 去,遇故里中少年曹生曰:鄉之大夫虞君,主更生事, 明當為更生佛。亟見之,前抵宮室,沈沈王者冕服正 坐虞君也。吏問逑故為善狀,逑訴力貧,但一至瓦屋 山,見辟支佛瑞色甚勝,得釋去。王再敕逑過語:「吾家 廣置更生道場,誦數更生佛名字,勿怠。」語定,白毫光 自王身起,直大觀闕,黃金書榜「大慈大悲更生如來」, 逑洒然而悟。明當,虞君練祭云士陳公璜,年甫九十, 直書其事甚備。

《畫墁錄》:波唐善詞曲,王廣淵以鄉閭之素,辟渭州簽 判,作《雨中花》云:「有誰念我,如今霜鬢,遠赴邊堠。」廣淵 聞之,亦怒責歌者。唐鬱不自安,竟卒於官。先是曲初 成,識者曰:「唐不歸矣。」以其有身在碧雲西畔,情隨隴 水東流之語,已而果然。

《括異志》:「海鹽縣蔣十八居士、蔣念二孺人,日誦大乘, 斷除嗜慾。一日,洗漱更衣,燒香念佛,書頌而終。居士 頌曰:『這箇幻身,四大合成,今日分散,各歸其根,諸幻 既滅,灰飛煙絕,如空中風,猶碧天月,既無障礙,又能 皎潔,一切永斷,無復言說』。」又云:「直道而行,心不諂曲, 四十年來,脫離嗜欲,惟闡大乘,朝誦暮讀。今朝擺手」 西歸,自有現成果足。蔣孺人《頌》曰:「看過蓮經萬四千, 平生香火有因緣。西方自是吾歸路,風月同乘般若 船。」

《談苑》:知江州瑞昌縣畢從範,素健無所苦。一夕會客, 客前燭皆明,惟從範前燭數易屢滅,是夕暴病卒。蓋 陰氣先有所薄爾。

《夢溪筆談》:吳僧文捷,戒律精苦,奇跡甚多,能知宿命, 然罕與人言。予群從遘為知制誥、知杭州,禮為上客。 遘嘗學誦揭諦咒,都未有人知。捷一日相見曰:「『舍人 誦咒,何故闕一句』?既而思其所誦,果闕一句。浙人多 言文通不壽。一日,齋心往問捷,捷曰:『公更三年為翰 林學士,壽四十歲。後為地下職,任事權,不減生時』。」與 「楊樂道待制聯曹,然公此時當衣衰絰視事。」文通聞 之,大駭曰:「數十日前曾夢楊樂道相過,云受命與公 同職事,所居甚樂,慎勿辭也。」後數年,果為學士,而丁 母喪,年三十九矣。明年秋,捷忽使人與文通訣別,時 文通在姑蘇,急往錢塘見之,捷驚曰:「公大期在此月, 何用更來?宜速還。」屈指計之曰:「急行尚可到家。」文通 如其言,馳還,遍別骨肉,是夜無疾而終。

《陶朱新錄》:「學校嘗因齋熟寐,眾戲以香燭、花果、楮錢 之類,設供於臥榻前,而潛伺之寢者。既覺,見之曰:『我 已死耶』?歔欷不已。少頃復寢,久不復起,視之,真死矣。 乃徹供設之物,竟不敢言其所以。」其人豈非覺而見 此,驚散神魂,遂不復還體也耶?事有不可知者。 《竹坡詩話》:承議郎任隨成,字師心,劉景文甥也。嘗為 余言:景文昔為忻州守,間數日率一謁晉文公祠,既 至祠下,必與神偶語,久之乃出。文公亦時時來謁景 文,景文閉閭若與客語者,則神之至也。一日於廣坐 中謂一掾曰:「天帝當來召君,吾亦當繼往。」坐客皆相 視失色。已而掾果無疾而逝,劉亦相繼而亡。去後一 日,死而復甦,起作三詩,乃復就瞑。其一云:「中宮在天 半,其上乃吾家。紛紛鸞鳳舞,往往芝木華。揮手謝世 人,聳身入雲霞。公暇詠《天海》,我非世人譁。」其二云:「仙 都非世間,天神繞樓殿。高低霞霧勻,左右龍蛇遍。雲 車山嶽聳,風顰天地顫。從茲得舊渥,萬物毫端變。」其 三云:「從來英傑自消磨,好笑人間事更多。艮上巽中 為進發,千車安穩渡銀河。」詩成,謂其家人曰:「吾今掌 事雷部中,不復為世間人矣。」

《泊宅編》從事郎林毅,本閩人,寄居姑蘇。往歲權知錢 塘縣,值睦寇作,棄官逃避,得罪投閑。宣和六年,既敘, 復將赴調,忽夢黃衣吏持文書一卷,列十人姓名,林 在其中,謂林曰:「召公等作鄷,都使者,請書知。」林視餘 人往往相識,而俱未書名,乃語俟九人皆僉字,然後 及我。吏曰:「諾。」月餘,又夢如前,而九人皆已書押,林遂 書之。他日以告所親,咸竊憂之。相次所謂九人者,已二三死矣,林不以為異。方治任西遊,至泗州,卒。從政 郎任揖初聞林說,戲曰:「公果作使者,幸一顧我。」林卒 未久,任亦殂謝。

《癸辛雜識》:「故都向有吳生者,專以偏僻之術為業,江 湖推為巨擘。居朝天門,開大茶肆,無賴少年競登其 門。其後賈師憲在揚州,補以勇爵,遂有制屬之稱。兵 火後,忽謝絕妻子,翦髮為僧,居吳門東禪寺。眾寮素 與遊者,邀之飲酒食肉,皆不拒也。嘗於寺鄰僦小房 為出入憩息之地。一日忽置酒治具,盡招平日狎遊」 諸友大會歌笑竟日。酒將闌,據坐胡床,命筆作偈,跏 趺端坐。眾皆大笑而呼之,則果逝矣。豈所謂「頓覺」者 耶?

《金史阿离合懣傳》:阿离合懣天輔三年寢疾,宗翰日 往問之,盡得祖宗舊俗法度。疾病,上幸其家問疾,問 以國家事,對曰:「馬者,甲兵之用,今四方未平,而國俗 多以良馬殉葬,可禁止之。」乃獻平生所乘戰馬,及以 馬獻。太宗使其子蒲里迭代為奏,奏有誤語,即哂之, 宗翰從旁為改定。進奏訖,薨,年四十九。上聞阿离合 懣臨終有奏事,曰:「臨終不亂,念及國家事,真賢臣也。」 哭之慟。

按《答海傳》:「按答海,大定十四年薨,年六十七。臨終戒 諸子曰:『汝輩勿以生富貴中而為暴戾,宜自謙退。海 陵以猜忌剪滅宗室,我以純謹得免死耳。汝輩惟日 為善,勿墜吾家』。」

徒《單克寧傳》:「明昌二年,克寧屬疾,章宗往視之,克寧 頓首謝曰:臣無似,嘗蒙先帝任使,陛下即位,屬以上 相。今臣老病,將先犬馬填溝壑,無以輔明主綏四方。 陛下念臣駑怯,親枉車駕,臨幸,死有餘罪矣。」是日即 榻前拜太師,封淄王,加賜甚厚。是歲二月薨。遺表其 大概言人君往往重君子而反疏之,輕小人而終昵 「之。願陛下慎終如始,安不忘危,而言不及私。」詔有司 護喪事歸葬於萊州,諡曰忠烈。

《元史廉希憲傳》:「希憲稱疾篤,皇太子遣侍臣問疾,因 問治道。希憲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則治,用小人 則亂。臣病雖劇,委之於天。所甚憂者,大姦專政,群小 阿附,誤國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開聖意,急為屏除, 不然,日就沉痾,不可藥矣』。戒其子曰:『丈夫見義勇為, 禍福無預於己。謂皋、夔、稷、契、伊、傅、周、召為不可及,是 自棄也。天下事苟無牽制,三代可復也』。」又曰:「汝讀《狄 梁公傳》乎?梁公有大節,為不肖子所墜,汝輩宜慎之。」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有大星隕於正寢之旁,流光 照地,久之方滅。是夕,希憲卒,年五十。

《王朝野史》:至元丙子春,淮西閫夏貴歸附大元,宣授 中書左丞。至元己卯薨。有贈以詩云:「自古誰不死,惜 公遲四年。聞公今日死,何似四年前。」又有人弔其墓 云:「享年八十五,何不七十九。嗚呼夏相公,萬代名不 朽。」

《元史劉國傑傳》:國傑久行邊,患瘴,至是病篤。平章卜 鄰吉台率僚屬問之,國傑曰:「交賊不臣,若病幸小愈, 得滅此虜,則死無憾矣。」問以家事,不言。二月卒,年七 十二。國傑性雄猛,視死如歸,嘗語人曰:「吾為國宣力, 雖身棄草野不恨,何必馬革裹屍還葬哉!」且善推誠 得士心,故能立功如此。

《塔本傳》:塔本歷行省都元帥,立春日宴群僚,歸而疾 作,遂卒。是夕星隕,隱隱有聲,遺命葬以紙衣瓦棺。 《胡長孺傳》:長孺晚寓武林,病喘上氣者頗久,一旦具 酒食與比鄰別,云將返故鄉。門人有識其微意者,問 曰:「『先生精神不衰,何為遽欲觀化乎』?長孺曰:『精神與 死生初無相涉也』。」就寢至夜半,喘忽止,其子駒排戶 視之,則正衣冠坐逝矣,年七十五。

《梁曾傳》:「曾歷集賢侍講學士,卒年八十一。卒之前十 日,有大星隕於所居,流光燭地,人皆異之。」

《孔思晦傳》:「思晦卒,年六十七。卒之日,有鶴百餘翔其 屋上,又見神光自東南落其舍北。」

《王英傳》:「至正中,毛貴陷益都,英時年九十有六,乃謂 其子弘曰,我世受國恩,美官厚祿,備嘗享之。今老矣, 縱不能事戎馬以報天子,尚忍食異姓之粟,以求生 乎。水漿不入口者數日,遂卒。毛貴聞之,使具棺衾以 葬,將斂,舉其尸不動,焚香祝曰:『公子弘請公歸葬先 塋』。」祝畢,尸遂起,觀者莫不驚異。山東宣慰使普顏不 花及憲司請恤典於朝,有曰:「不食寇粟,飢死芹泉,有 夷齊之風,為臣之清者也。」芹泉,谷名,英所居也。 《癸辛雜識》:葉亦愚右丞辛卯八月初四日夜,忽夢一 老人曰:汝前為文昌相,坐漏洩天機遭謫,能悔過,當 復職。引之至通明、大明二殿,俾為主殿之職。於是賦 詩四章以謝。及覺,僅記其一云:「通明殿逼紫微垣,一 朵紅雲擁至尊。下土小臣勤稽首,願將惠澤溥元元。」 於是作詩以記其事云:「宋時豪士石曼卿,帝命作主 芙蓉城。我才比石萬無一,半世虛負狂直名。年來似 有喪心疾,薦共引鯀辜蒼生。天誅未加公論沸,日夕 惟待鼎鑊烹。何哉異夢出非想,忽遇仙老談真情。謂予夙是文昌相,漏洩輕舉遭彈評。權令謫墮飽憂患, 且使兩足蹣跚行。追思善步不可得,飛昇妙術矧敢 輕。」當時廷議祇如此,汝悔當復唯相迎。稽首老仙謝 慈愍,臣罪當死天子明。久之寂滅一大樂,備棺待盡 無他營。老仙笑許汝可教,引領直上朝玉京。通明大 明二宮殿,林木蓊萃階。瑤瓊芙蓉爛熳錦,欲似帝皇 錫以主殿名。賦詩奏謝「九拜起,玉音嘉獎旁觀榮。癡 人說夢聊一快,我獨知命不少驚。只恐才非曼卿敵, 相見慚汗應如傾。從今閉目須帝召,《玉樓續記》時當 成。兒孫自有兒孫福,與農報國須勤耕。」明年壬辰二 月初六卒。

《輟耕錄》:貫酸齋先生臨終有辭世詩曰:「洞花幽草結 良緣,被我瞞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 一般圓。」洞花、幽草,乃先生二妾名。

《見聞錄》:太原王荊石公嘗謂余云:袁文榮遇門生極 無禮,嘗召申公瑤泉、余公同麓,及余代撰文,不稱輒 罵詈,甚則扃鑰書門而去。荊石公餓幾死,曰:「死時覺 身在空中,聞地下招呼聲,漸近始甦。」古云魂升於天, 不虛也。

馬端肅公之終前二日,州城西大劉山忽崩,天鼓再 鳴,群鶴飛繞廳事,久之乃去。翌日,里人王自誠適自 葉縣回,恍若夢寐,見公蟒衣玉帶,肩輿南邁,導從若 出師狀,云「往武當山。」

魏文靖公驥以永樂四年中會試乙榜,以成化七年 九月卒。崑山葉文莊公為之墓銘,不書其生日,然其 壽幾及百歲矣。公未薨時,一夕大星隕其鄰王文政 庭中,公忽就枕,《口占》云:「平生不作欺心事,一點靈光 直上行。」既薨而復,語意不亂。

《明外史軒輗傳》:「南京督理糧儲缺人,帝以輗為左都 御史以往。八年夏,以老乞骸骨,不待報竟歸。抵家趣 具浴,浴畢,問天早暮,家人曰:『午矣』。欠伸而卒。」

《薛瑄傳》:瑄天順八年六月,偶賦詩曰:「七十六年無一 事,此心惟覺性天通。」未幾得疾,衣冠危坐正寢,攸然 而逝。

《蔡學用傳》:學用絕意仕進,好為詩,與友人聞龍、楊承 鯤論詩過從,無間風雨。年七十,得微疾,即自刻死期。 聞龍與之訣曰:「若先生今日此中當無愧怍。」學用笑 曰:「故人知我。」至期,召家人前起坐曰:「伯翼待我久,可 以逝矣。」遂瞑。伯翼者,承鯤字也。

《畜德錄》:儲侍郎巏易簀時,夫人以公落髮與鬚指爪 甲及頭垢,各囊盛為殮。其愛親敬身,可謂全歸矣。 《玉池談屑》:高都御史明卒時,題絕句曰:「歸去來兮歸 去來,一聲長嘯入瑤臺。誠明本是吾儒學,寄與吾儒 莫浪猜。」又書一對云:「平生無一事欺天,今日送百骸 歸地。」

《海上記聞》:陳按察鼎疾革,忽起坐榻上,舉手望空拱 揖,若迎訝狀。家人問故,曰:「楊憲長請我來交代為城 隍也。」言訖而卒。

《存餘堂詩話》:「張靈字夢晉,吳中名士也。早歲功名未 偶,落魄不羈,寄情詩酒間。臨終之前三日作詩云:『一 枚蟬蛻塌當中,命也難辭赴大空。垂死尚思元墓麓, 滿山寒雪一林松』。後一日又作詩云:『彷彿飛魂亂哭 聲,無情於此亦多情。欲將眾淚澆心火,何日張家再 托生』。二詩可以想見其風致,亦足悲夫。」

《西墅雜記》:前歲午日,余與一友解粽,其友窘赤無似, 持色禱曰:「試觀吾後有泰日乎?」遂擲下六六。其友大 喜,為之痛飲,未旬日竟死。余度之,六六者數已盡矣, 若大人占之則吉也。

《見聞錄》:「白巖喬公之祖塋有松數百株,皆職方公手 自封植,夏有蟲食之殆盡,公自為文以祭浚正。」公嗜 山水,嘗歷雲中、上恆、霍,登嵩、華、海、岱、太行及江南名 山,搜奇掘隱,人莫之及。通篆。有二《李風》,晚精鑒賞, 名書古帖,一見知也。性淳儉,所用皆陶甓之器,衣服 恂恂,與寒士角,而延接儒雅如不及,見善如己出,見 不善,義形於色。卒之日,天地晦冥,陰霾集霰,布滿城 郭,數十里之內,樹木盡白。識與不識言之,多有歎息 泣下者。至「二妾從死,尤人所難。可以見公之誠,無向 不謹也。」

吾鄉定庵曹先生,居廣富林,年九十四。將終時郡守 孔公遣吏送米一石候問,使者失辭云:「太守敬老大 人米不佳,責鋪換送。」先生云:「平生不害百姓,今垂歿, 乃以我故害百姓耶?」辭不受,因手書答云:「老夫不食 三日矣,恐虛大夫之賜,謹辭。」先生未卒前之一日,書 於几席間云:「今日午時,天地晦冥,風雷震撼擊撞,此」 時吾將逝矣。子孫以為先生好怪。至期,天地晦冥,果 如先生言。先生乃肅衣冠,焚香拜天地祖宗畢,端坐 瞑目而逝。

熊公尚書翀死之日,童孺四人與郡學郭生、顧生立。 星門忽聞天鼓響,見天門雲光爛開,有袍笏一人 騰而上。不移晷,傳公逝。

《書蕉》李預羨古人餐玉法,乃採訪藍田,得若環碧雜器形者,大小百餘,皆光潤可玩。預乃椎七十枚為屑 食之,經年云有效驗。及死,體色不變。其妻以玉珠二 枚含之,口閉,謂曰:「君自云餐玉有神驗,何不受含。」言 訖,齒啟納珠,因噓其口,都無穢氣。

《珍珠船》,《辰韓》人以大鳥羽送死,其意欲使死者飛揚。

生死部雜錄 编辑

《書經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按注:死者魂氣歸 於天,故曰殂;體魂降於地,故曰落。

《詩經唐風葛生章》:「夏之日,冬之夜,百歲之後,歸于其 居。」冬之夜,夏之日,百歲之後,歸于其室。

《老子戒彊章》:「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堅強居下,柔弱處上。」

《列子仲尼篇》:「季梁之死,楊朱望其門而歌。隨梧之死, 楊朱撫其尸而哭。隸人之生,隸人之死,眾人且歌,眾 人且哭。」

《莊子天地篇》:「知天樂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韓子解老篇》:「人始於生,而卒於死。始之謂出,卒之謂 入,故曰出生入死。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 大具也。四肢與九竅,十有三者。十有三者之動靜,盡 屬於生焉。屬之謂徒也,故曰生之徒也。十有三者,至 其死也,十有三具者,皆還而屬之於死。死之徒亦有 十」三。故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凡民之生 生而生者固動,動盡則損也,而動不止,是損而不止 也。損而不止則生盡,生盡之謂死,則十有三具者皆 為死死地也。故曰「民之生生,而動動皆之死地之十 有三。」是以聖人愛精神而貴處靜,此甚大于兕虎之 害。夫兕虎有域,動靜有時。避其域,省其「時,則免其兕 虎之害矣。」民獨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萬物之 盡有爪角也,不免於萬物之害。何以論之?「時雨降集, 曠野閒靜,而以昏晨犯山川,則風露之爪角害之;事 上不忠,輕犯禁令,則刑法之爪角害之;處鄉不節,憎 愛無度,則爭鬥之爪角害之;嗜欲無限,動靜不節,則 座疽之爪角害之。」好用其私智而棄道理,則網羅之 爪角害之。兕虎有域而萬害有原,避其域,塞其原,則 免於諸害矣。凡兵革者,所以備害也。重生者雖入軍 無忿爭之心。無忿爭之心則無所用救害之備,此非 獨謂野處之軍也。聖人之遊世也,無害人之心,無害 人之心則必無人害,無人害則不備人。故曰:「陸行不 遇兕虎」,入山。不恃備以救害,故曰:「入軍不被甲兵,遠 諸害」,故曰:「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錯其爪,兵無所容 其刃」,不設備而必無害,天地之道理也。體天地之道, 故曰:「無死地焉。」動無死地,而謂之善攝生矣。

《淮南子人間訓》:或貪生而反死,或輕死而得生,或徐 行而反疾。何以知其然也?魯人有為父報讎於齊者, 刳其腹而見其心,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門, 上車而步馬,顏色不變。其御欲驅,撫而止之曰:「今日 為父報讎以出死,非為生也。今事已成矣,又何去之?」 追者曰:「此有節行之人,不可殺也。」解圍而去之,使被 衣不暇帶,冠不及正,蒲伏而走,上車而馳,必不能自 免於千步之中矣。今「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 門,上車而步馬,顏色不變」,此眾人所以為死也,而反 乃以得活。

《續博物志》:「人死必視其形如生人足不青,皮不皺,目 光不毀,頭髮盡脫而失形骨者,皆尸解也。」

《筆記》:「吾歿後,稱家之有亡以治喪,斂用濯浣之鶴,氅 紗表帽線履,三日棺,三月葬,慎無為陰陽拘忌。棺用 雜木,漆其四會,三塗即止,使數十年足以腊吾骸、朽 衣巾而已。吾之焄然朗朗有識者,還於造物,放之太 虛;可腐敗者,合於黃壚,下付無窮,吾尚何患?掘冢三 丈,小為冢室,劣取容棺及明器,左置明水,水二盎,酒 二缸,右置米麵二奩,朝服一稱,私服一稱,革履一副, 左列吾誌,右刻吾銘,即掩壙惟簡惟儉,無以金銅雜 物置冢中。吾學不名家,文章僅及中人,不足垂後。為 吏在良二千石下,可著數人。故無功於國,無惠於人, 不可以請諡,有司不可受賵贈。又不宜求巨公作誌 及碑。冢上樹五株柏,墳高三尺,石翁」《仲獸》不得用,蓋 自標置者,非千載永安計爾。不得作道佛二家齋醮。 此吾生平所志,若等不可違命作之,違命作之,是死 吾也,是以吾為遂無知也。喪之詣塋,以繪布纏棺,四 翣引,勿得作方相。俑人陳列衣服器用,累吾之儉。吾 生平語言無過人者,慎無妄編綴作集。

《銘》曰:「祁之為名,宋之為氏,學也則儒,亦顯其仕。行年 六十有四,孤操完履。三封之南,葬從孔子。」

生非吾生,死非吾死,吾亦妄吾,要明吾理。吾侍上講 勸凡十七年,上頗記吾面目姓名,然身後不得妄丐 恩澤,為無厭事。若等兄弟十四人,惟二孺兒未經任子,此以諉莒國公,莒公在,若等不為孤矣。孔子稱「天 下有至德要道謂之孝」,故自作《經》一篇,以教後人,必 到於善。謂曰「至,莫不切於事」;謂曰要,舉一孝百行,無 不該焉。故吾以此教若等。凡孝於親則悌於長,友於 少,慈於幼,出於事君則為忠,於朋友則為信,於事為 無不敬,無不敬則庶乎成人矣。若等兄弟十四人,雖 有異母者,但古人謂四海之內皆兄弟,況同父均氣 乎?《詩》稱「死喪之威,兄弟孔懷。」不可不念也。兄弟之不 懷,求合他人,他人渠肯信哉?縱陽合之,彼應背憎也。 若等視吾事莒公,莒公友吾,云何?可以為法矣?大抵 人不可以無學,至於章奏牋記,隨宜為之,天分自有 所稟,不可強也。要得數百卷書在胸中,則不為人所 輕誚矣。

《貴耳集》:司馬公語元城曰:「因看《三國志》,識破一事。」曹 公平日之姦,至此盡矣。臨死作遺令。令者,世之遺囑 也。操之遺令,諄諄數百言,下至分香賣履之事,家人 婢妾,無不處置。獨禪代之事,此子孫自為,吾未嘗教 為之。實以天下遺子孫,自享漢臣之名。姦雄雖死,亦 有術也。操夜臥圓枕,噉野葛尺許,飲酖酒至一盞,恐 「人報己,揚此聲以誑人遺令,又揚此聲以誑後世。」 《老學庵筆記》:古所謂路寢,猶今言正廳也。故諸侯將 薨,必遷於路寢,不死於婦人之手,非唯不瀆,亦以絕 婦寺矯命之禍也。近世乃謂死於堂奧為終於正寢, 誤矣。前輩墓誌之類數有之,皆非也。黃魯直詩云:「公 虛采蘋宮,行樂在小寢。」按魯僖公薨於小寢,杜預謂: 「小寢,夫人寢也。」魯直亦習於近世,謂堂為正寢,故以 小寢為妾媵所居耳。不然,既云「虛采蘋宮」,又云「在小 寢」,何耶?

《容齋續筆》:老子出生入死章云:「出生入死,生之徒十 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 故?以其生生之厚。」王弼注曰:「十有三,猶云十分有三 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極,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 之極,十分亦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無生之地 焉。」其說甚淺,且不解釋。後一節,惟蘇子由以謂生死 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豈非生死之道九, 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 使人自得之,以寄無思無為之妙。其論可謂盡矣。 比事摘錄憲宗賜裴晉公玉帶,公臨終封進表曰:「內 府之珍,先朝所賜,既不敢將歸地下,又不合留在人 間。」識者賞其明而簡王文正公疾革,上臨視,賜白金 五千兩,召楊文公於床前作讓表。公覽,乃自書四句: 已懼多藏,況無用處,見謀散施,以息災殃。是夕公薨。 文公嘆曰:「精爽不亂如此,前代之風,後世之法也。」 《性理會通》朱子曰:「嘗見輔漢卿說,某人死,其氣溫溫 然薰蒸滿室,數日不散,是他氣盛,所以如此。」劉元城 死時,風雷轟於正寢,雲霧晦冥。少頃辨色,而公已薨 矣。「他是甚麼樣氣魄?」曰:「莫是元城忠誠,感動天地之 氣否?」曰:「只是元城之氣自散爾。他養得此氣剛大,所 以散時如此。」

「冥影契。佛氏云:『生死事大。仲尼云:『朝聞夕死』。然則道 之未聞死不得也。不但死不得,雖生在世間,亦在鬼 窟裡過日,蓋其死也久矣,何必死而謂之死?先須生 得,然後死,得其所以死,乃其所以生者也。故曰:『未知 生,焉知死』。程子曰:『死之道,即生是也,更無別理』』。」 《病榻寤言》:「死生者,天地之定制,人理之必至,定於稟 氣受」形之初,不以貴賤愛惡有所增損,故曰「賢愚同 盡。」然而顏、跖之辨,大椿之於朝菌,玉石俱焚,薰蕕同 臭,而其辨不可紊也。故有死而不朽,沒世而名無稱, 與草木同腐者,非所論於生死之同也。故曰「至人以 萬世為箕裘,蜉蝣以旦暮為大年,蠛蠓以甕天為一 世。」

《道徇編》:「生時平安由得我,死後平安由不得我。由不 得我底,要在由得我處做。」

《農田餘話》:朱子曰:「人死終歸於散,然亦未便散盡,故 祭祀有感格之理,然已散者不可復聚,釋氏卻謂人 死為鬼,鬼復為人。如此則天地間常只是許多氣,來 來去去,更不由造化,生生必無是理也。」

《巖栖幽事》白骨觀法,想右腳大指腫爛,流惡水,漸漸 至脛,至膝,至腰,左腳亦如此。漸漸爛過腰,至腹,至胸, 以至頸頂,盡皆爛了。惟有白骨,須分明歷歷觀看,白 骨一一盡見。靜心觀看,良久乃思,「觀白骨者是誰,白 骨是誰,是知身體與我常為二物矣。」又漸漸離白骨 觀看,先離一丈以至五丈、十丈,乃至百丈、千丈,是知 白骨與我了不相干也。常作此想,則我與形骸本為 二物。我暫在於形骸中,豈可謂此形骸終久不壞,而 我常住其中,如此便可齊死生矣。

《見聞錄》:陸平泉先生謂余云:「古人言天地如逆旅,不 知此身亦小逆旅也。看來造物是房子主人,我們是 借房子居住的,若限定幾年,便不許住了。此謂大限 已盡。」余曰:「不然。若借房人平日安分守法,不得罪於 房主人,彼此相得,再容他多住數年,亦有此理。此又聖賢修德凝命之說也。」平翁笑而點首。

《野客叢談》:進士放榜,須有一人謝世,名曰「報羅。使言 報大羅天也。」《摭言》又謂:羅玠貞元中及第,開宴曲江 泛舟,玠以溺死,後有開試前卒者,謂之「報羅。」二說不 同。

《問奇類林》,世俗多言李太白在當塗采石,白因醉泛 舟於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臺。 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絃歌於當 塗公,疾亟,草槁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為序。」又 李華作《太白墓誌》亦云:「賦臨終歌而卒。」乃知俗傳良 不足信。蓋與謂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珍珠船》:《襄陽耆舊傳》:「南陽太守張忠曰:『吾年往志盡, 譬如八百錢烏,生死同價』。」

《太平清話》:李賀修《白玉樓》,又《宣室志》云:「召為月圃白 瑤宮樂章。」

汪伯玉言,李長吉語涉生死,輒嚬蹙。與諸眷屬言:「人 之生妻子,未足為累,惟將死為妻子累耳。」

《日知錄》:考,父也。既言父,又言考者,猶《易》言「幹父之蠱, 有子考無咎」也。降者,骨肉歸復於土也。《記》曰:「體魄則 降。」人死則魂升於天,魄降於地。《書》曰:「禮陟配天。」陟言 升也。又曰:「放勳乃徂。落」,落言降也。然而曰文王陟降, 何也?神無方也。可以兩在而兼言之。

人死謂之不淑。《禮記》「如何不淑」是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