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二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二十四卷目錄
兵部部藝文一
太尉箴 後漢崔駰
讓五兵尚書表 梁沈約
讓五兵尚書表 陳徐陵
為楊執柔讓夏官尚書表 唐李嶠
兵部尚書壁記 杜頠
兵部箴 明宣宗
兵部部藝文二〈詩〉
送駕部鄭郎中二十八丈 唐鄭谷
兵部部紀事
兵部部雜錄
官常典第三百二十四卷
兵部部藝文一
编辑《太尉箴》後漢·崔駰
编辑
天官冢宰,庶寮之率。師錫有帝,命虞作尉。爰葉台極, 爰平國域。制軍詰禁,王旅惟式。九州是綏,群公咸治。 干戈載戢,宿躔其紀。上之云據,下之云戴。苟非其人, 斁我帝載?昔周人思文公,而《召南》詠甘棠。昆吾崇夏, 伊摰嘉商。季葉頗僻,禮用不匡。無曰我強,莫余敢喪。 無曰我大,輕戰好殺。紂師百萬,卒以不艾。宰臣司馬, 敢告在際。
《讓五兵尚書表》梁·沈約
编辑
臣聞百舍之趙,非宿舂所資;千里之越,豈一葦能泝。 何者?裝輕適於遠路,舟弱疲於濟深。醜貌悴容,不藉 鑒於溜水;駑足蹇步,終取躓于鹽車。
《讓五兵尚書表》陳徐陵
编辑
臣聞仲尼大聖,猶云書不盡言;士衡高才,常稱「文不 逮意。」臣比哀痾自積,思緒茫然,頻託朋遊,為裁章表, 雖復陳琳健筆,未盡愚懷;孫惠辭人,頗加煩飾。所以 高天緬邈,弗降昭回,瞻拜絲綸,更增憂憊。臣雖不敏, 弱冠登朝,伊昔承華,豫遊多士,晚逢興運,爰濫寵私。 爾時四郊多壘,七雄分爭,國家制度,日不暇給。趙宮 論受命之宜,隨邑奏升壇之禮。而參聞祕計,弗解單 于之兵;飛箭馳書,未動聊城之將。不期枚乘老叟,忽 降時恩;馮唐暮年,見申明主,擢宰京邑,朝坐棘林,遂 致洛陽無雨,非比長安多盜,其宜屏錮,用寘嚴科,猶 處名僚,久為叨竊。但著書天祿,雖如劉向,朔朢登朝, 轉同王隱,於其朽劣,尚可從容,司會《文昌》邈然非據。
《為楊執柔讓夏官尚書表》唐·李嶠
编辑
臣執柔言,「伏奉恩制,以臣為夏官尚書。光寵載臨,震 悸交集。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臣學無 所成,志不及遠。徒以憑託霄漢,接南陽之近親;感會 風雲,附西京之外戚。遂得叨恩藉幸,服冕乘軒,將鷰 雀而同化,共鸞鳳而並翼。自升榮軒闥,接武卿士,徒 參河海之象,竟乏涓塵之效。竊位妨賢,自甘屏黜,循 涯揣分,敢希超獎。而聖造不資,天波累洽,仍降非常 之澤,更申踰等之命,豈惟連芳八座,上比七星,抑亦 分職五曹,專司九法。昔虞咨百揆,命喉舌之官;晉簡 庶寮,崇元凱之秩。自時厥後,此選尤難。自非宿望通 才,高賢舊德,何以別邦國之大典,膺腹心之重寄?臣 尸忝無成,實彰於既往;朽劣不逮,難「冀於將來。雖輸 報有心,而勉勵無術。寧敢自安時謗,屢玷國猷。陛下 綜理機衡,搜擇才俊,而至公之道,未廣於翹薪;則哲 之明,近謬於庸菲。恐人物解體,衣冠失望。伏乞蹔迴 沖鑒,俯絕過恩,更弘尚德之舉,不失能官之授,則濟 濟庶寮,自有悅於多士;區區庸鄙,倘無譏於候人。不 任慚懼之至,謹詣朝堂奉表以聞,謹言。」
《兵部尚書壁記》杜頠
编辑
《周官》大司馬即今兵部尚書官屬,掌邦國之政,以九 法封國,以九伐正邦,以籍我畿,以倡我牧,弘有萬類, 阜成兆民,訏謨戎馬之事,密勿鈞衡之地。自我唐受 命迄於今,居夏官者眾焉,或列於台階者蓋寡矣。所 以任必以親以德,以勳以賢,穆如清風,翼我元化。率 惟茲有典,用保乂有邦。二十一年冬十二月,詔工部 尚書李公典之,政敷於時,道濟於物,優游學府,蔚為 詞宗。以公族之英,受親賢之寄。屬冢宰虛位,官吏需 才,載委天衡,是掌邦政。東巡歲夏四月,皇帝將崇厥 德厥報功,乃命再從兄開府儀同三司持節朔方節 度副大使兼禮部尚書上柱國信安郡王禕。禮樂天 付,衣冠人秀,忠以匡濟,文以經綸,謀「明道高,功格化 洽,昭乃王度,簡于帝心。九命可以見其賢,四征可以 觀其績。鎮朔方以無名之討,八年而北寇平;攻右堡 以不陣之師,一旬而戎狄服。榆關之役,用兵以奇,故 杖鉞而兵勝;大河之戰,戒軍以嚴,故坐帷而軍健。建奉常之禮則神人協,上下和;從夏卿之政則萬國平, 六卿睦。辨九州之國。」〈一作圖〉知其姦宄,同其貫利。「掌六 馬之物,駕馭以則,講獻以時,握五兵之要,以辨功理, 以待軍事。」此九職,《司馬政》之所統也。「王勤政以和」,是 以戎翰允輯,振旅以蒐,舍禽。〈周禮作茇舍〉以苗理治。〈周禮作治 兵〉「以獮、大閱,以狩」,此四田司馬教之所被也。王敦教 以就禮,是以祀典孔明。初則以法,示其令也;終則以 伐,明其德也。「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是用陳既往之烈, 繫今來之美。以書於壁。
《兵部箴》明·宣宗
编辑
部以兵名,實古司馬,詰是戎兵,以固華夏。凡厥武臣, 疇過敘勳,乘馬在坰,考牧用蕃。車駕輿服,城戍郵驛, 守經制宜,皆爾之職。董之以卿,承以眾寮,簡畀維賢, 庶其昭昭。爾宜懋茲,敬其朝夕,顧諟勿忘,以熙庶績。 《書》有明訓,儆戒無虞,茲用敉寧,其可弗圖?怠則隳政, 貪則亂法,毋為泄泄,毋為沓沓,職所宜為,式克慎修, 「福祿攸集,永孚于休。」思古良臣,鞠躬盡瘁,用是作箴, 以勵有位。
兵部部藝文二〈詩〉
编辑《送駕部鄭郎中二十八丈》唐·鄭谷
编辑
香浮玉陛曉辭天,袍拂蒲茸稱少年。郎署轉曹雖久 次,京河亞尹是優賢。縱游雲水無公事,貴買琴書有 俸錢。今日龍門看松雪,探春明日向平泉。
兵部部紀事
编辑《春秋運斗樞》,「黃帝坐元滬與大司馬容光臨,觀鳳銜 圖,置黃帝前。」
《博物志》:太公望為灌壇令。文王夢見婦人當道哭,問 其故,曰:「吾泰山之神女,嫁為西海婦,灌壇令當吾道, 不得作風雨。」夢覺,召太公。是日果疾風暴雨,文王乃 拜太公為大司馬。
《新序》:管仲言齊桓公曰:「平原廣囿,車不結軌,士不旋 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若歸,則臣不若王子成甫, 請置以為大司馬。」
《唐類函》:楚大司馬景舍帥軍伐蔡,蔡侯奉社稷而歸 之。楚發其賞,舍辭曰:「發誠布令而敵退,是王威也;相 攻而敵退,是將威也。戰而敵退,是眾威也。臣不宜以 眾威受賞。」
《晉中興書》:王猛少貧賤,鬻畚為事。嘗至洛陽貨畚,有 人於市貴買其畚,云:「家近在此,可隨我取直。」隨去忽 至深山,此人曰:「且住,當先啟道君。」須臾猛進,見一公 踞胡床,頭白,將從十許人,有一人引猛云:「大司馬公 可進。」猛因拜老公,公曰:「王公何緣拜?」即十倍售畚直, 發人送猛出山,既出顧視,乃嵩高山也。
《南史顧琛傳》:「琛字弘瑋,遷尚書庫部郎。元嘉七年,文 帝遣到彥之經略河南,大敗悉委兵甲,武庫為之空 虛。文帝宴會,有歸化人在座,上問琛庫中仗尚有幾 許?琛詭辭答有十萬人仗。舊庫仗祕不言多少。上既 發問,追悔失言,及琛詭對,上甚善之。」
《唐書李輔國傳》:「輔國為兵部尚書,南省視事,使武士 戎裝夾道。」
《蔣伸傳》:伸為兵部侍郎,宣宗雅愛信伸,每見必咨,大 下得失。伸言爵賞稍易,人有覬心,亂由是生。帝嗟嘆, 伸三起三留曰:「他日不復獨對卿矣。」伸不喻,未幾,以 本官同平章事。
《山堂肆考》:屈突通為兵部尚書,從秦王平薛仁杲。時 賊珍寶山積,諸將爭取之,通獨無所取。帝聞之曰:「清 以奉國,名定不虛。」特賚金錢六百兩,綵十段。
吳湊為京兆尹兼兵部尚書先是街樾皆榆後街樹 缺所司值榆以補之湊曰:「榆非九衢之玩」亟命易之 以槐及槐陰成而湊已卒人皆指樹而懷之。
《宋史王存傳》:「存字正仲,潤州丹陽人。幼善讀書,年十 二,為古文數十篇,鄉老先生見之,自以為不及。慶曆 六年,登進士第。元豐五年,以樞密直學士改兵部尚 書,轉戶部。哲宗立,永裕陵財費,不踰時告備,宰相乘 間復徙之兵部。太僕寺,請內外馬事得專達,毋隸駕 部。存言:如此則官制壞矣。先帝正省、臺、寺、監之職,使 相臨制,不可徇有司自便,而隳已成之法。」元祐初,還 戶部,固辭不受。
《梁燾傳》:燾檢詳樞密五房文字,內侍王中正將兵出 強干,賞不以法,燾爭之不得,請外,出知宣州。入辭,神 宗曰:「『樞臣云卿不肯安職,何也』?對曰:『臣居官五年,非 敢不安職,恐不勝任使,故去耳』。神宗曰:『王中正功賞 文書何為獨不可』?」曰:「中正罔冒僥覬,臣不敢屈法以 負陛下。」
《王倫傳》:「倫字正道,莘縣人,文正公旦弟勖元孫也。家 貧無行,為任俠,往來京洛間,數犯法幸免,汴京失守, 欽宗御宣德門,都人喧呼不已,倫乘勢徑造御前曰『臣能彈壓之』。欽宗解所佩夏國寶劍以賜倫曰:『臣未 有官,豈能彈壓』。遂自薦其才,欽宗取片紙書曰:『王倫 可除兵部侍郎』。」倫下樓挾惡少數人,傳旨撫定,都人 乃息。宰相何栗以倫小人無功,除命太峻,奏補修職 郎,斥不用。
《言行錄》:上祀南郊,蘇軾以兵部尚書為鹵簿使。上因 太廟宿齋行禮畢,特至青城,忽有赭傘犢車并青蓋 犢車百餘乘衝突而來。公呼御營巡檢使立車前曰: 「西來誰何,敢爾亂行」曰:「皇后并某國太夫人、某大長 公主也。」公即于青城上疏劾之。明日,使傳命申敕有 司,嚴整仗衛。
《周益公集》:李文敏公邴召為兵部尚書。時苗劉反,露 刃宮門,上登樓撫諭,公亟趨前叱苗劉等,兇燄稍息。 公扣宰相朱勝非問計策,傅等皆在,公反覆辨詰,人 為公危,公無懼色。太后垂簾,勝非奏曰:「自變故以來, 能助朝廷者,惟李邴、鄭玨。」乃除公翰林學士。
《獻徵錄》:于謙為兵部尚書,時立春日正值交泰節,眾 議以先行慶賀,然後迎春,或以迎春而後慶賀,俱未 定議。俄而謙至,眾質之,謙曰:「迎春宜先。」眾曰:「何據?」曰: 「不見春王正月,春加王上,宜先迎春。」其機敏,一時無 出其右。
熊翀字鵬霄,孝宗朝改兵部侍郎。時大司馬即馬端 肅公,而侍郎有左熊、右熊,翀為左熊,京輦有「兩熊夾 一馬,天下太平」之謠,孝宗呼為熊鬍子而不名。 劉大憂為兵部尚書,受知於孝宗。每朝罷,傳宣循御 陛而上,面與商搉時事,雖公輔貴近有不預聞者。嘗 召對,自早至午,憊不能行,命司禮太監李榮扶掖而 出。
劉大夏調職方郎中,舉用守將,有暮夜懷金謝之者, 卻不受。又明練于天下事,所奏覆多當上意,大司馬 倚之若左右手。
《谿山餘話》:戶部尚書杏岡李公瓚嘗為兵部主事,言 「東山劉公大夏當孝宗之朝最為得君,公亦天下為 任,議汰冗食,凡軍職皆以軍功為準,通查裁革。」既得 旨議之,而一時侍衛將軍力士之流,皆以才藝選,初 無軍功,該司失于照詳,類行報罷,一時鬨然。時駙馬 都尉樊凱管紅盔將軍,特過兵部,為言此輩不宜裁 革,東山概拒之。凱積不平,適當駕陞殿,凱立午門外, 語諸人曰:「爾輩不用了,昨已奉旨裁革,雖我亦無地 位矣。」蓋激之也。眾人遂散出。孝宗上殿,平昔執瓜帶 刀之人皆不在,儀衛簡寂,恐恐不安,屢顧左右問故。 既退,遂宣樊駙馬面究。凱奏:昨兵部已行裁革去矣。 孝宗大聲曰:「劉大夏敢如此!」玉色不怡,復宣兵部東 山至,走急氣促,不能了了。而裁革之事悉罷,聖眷遂 衰矣。
《獻徵錄》:李昆字承裕,武宗時陞武庫司郎中。一日,吏 檢庫中年久文卷,獲一匣若貯金者,漫無可稽。吏密 以白,昆笑而不答。乃會眾啟視之,有金四百餘兩,即 移付公帑。
《沂陽日記》:武皇南征,駐蹕留都,大將江彬等統領邊 軍數萬扈從,屯處京城。彬恃恩跋扈,權侔至尊,下視 公卿,懷不軌心。喬公白巖時為大司馬,獨任留守之 重,持正鎮靜,每事裁抑,彬亦敬憚不敢肆,隱然虎豹 在山之勢。一日晚,彬遣官兵索各城門鎖鑰,城中驚 駭,不知所出。督府遣人來謀于公,公曰:「守備者,所以 謹非常,城門鎖鑰,孰敢索,亦孰敢與者。雖天子詔,奈 何?」督府以公言拒之,竟寢,城中帖然。彬每假傳旨,有 所謀為日數十道。公每得旨,必請面奏,彬計遂不行。 公又虞他變,乃選精通武藝者數十人,充隸卒隨護。 一日,會公于演武場,彬欲逞部下之勇以懾人,問曰: 「南京亦有能武藝者,可與我邊軍一較乎?」公曰:「善者, 固有倉猝難至,吾從者亦略諳此,可與較。」彬易之。有 輿卒小而黑,人呼為鬼。李,有神力,善跌打,公呼出,叩 頭請較。公謂彬曰:「今日較藝,傷死勿論。」彬部下四人, 大而長,視彼小甚,易之與李較隨仆,彬失色。又命勇 者對,連勝七八人。後有劉鑑、廖清沙者,有重手法,來 敵皆負,彬由是奪氣。又武皇在牛首山經宿,彬欲行 異志,而山神震吼,達曙不寐,不敢舉事。次日,歸抵聚 寶門,時已深夜,彬傳旨開門迎駕,公閉門不納。是夜, 武皇宿于報恩寺,公鎮安都城,保護大駕,每矢死以 衛社稷。
《獻徵錄》:「王積字子崇,進武庫司郎中。故所隸風馬船 千餘艘,以備上供物,郊廟香幣、軍需甲仗者分屬諸 衛,每一船敝,輒衛校士自補,破產者相望,至有雉經 溺水以徇,長年二萬餘散攝諸郡縣吏因緣為隱匿, 至者僅六千人,船日以減耗。公既任武庫久,熟計利 弊十餘事上之部,為言于朝,始以武庫餘羨、水衡錢」 治船,不以累衛校士,而郡縣所隱匿長年,悉出為官, 用著為令。
鄭曉,字窒甫。授職方主事,日就省中羅九朝故牘閱 之,凡天下阨塞、士馬虛實強弱之數,盡考覈而得其故。大司馬金公素重曉,屬之曰:「子好學,幸為我著《九 邊圖》。」于是屬槁為撰次《圖志》三十卷。
胡世寧,起兵部侍郎,前謫遼東,熟知京東一帶利病, 進備邊二十五事。復憂時事,獻《三經講議》,引《大學》「秦 誓好惡」之章以戒媢嫉,《尚書》「惟辟作福」之章以重威 福,《易·大傳》「不出戶庭」之章以慎幾微。辭多中群忌。 楊繼盛字仲芳,遷兵部員外郎。時咸寧侯仇鸞驟得 兵政,驕且畏敵,請于二邊互市市馬,仇鸞主之,奉以 中國幣帛,議遣使。公乃上疏條論其十不可五謬,上 壯之。仇鸞恌憤曰:「豎子目不知兵,宜其易之。」乃密疏 于上,上意遂中變,下公錦衣獄,貶狄道典史。
李學詩三遷至武選郎中,每逢選日,謝人事,竟日坐 署中校其功,閱秋毫之奸,無不燭照。掾有奸欺,輒笞 罵之曰:「若以我為何等郎,撓吾法者立死矣。」故掌選 數年,曹掾見之凜凜,而武吏以時襲官,無所留滯。 屠楷改南兵部尚書,明年懇辭機務,得允。歸途送者 填塞,或相聚輒稱曰:「公惟飲江水去耳。」惜乎不可挽 焉。
兵部部雜錄
编辑《唐類函》:「司馬穰苴本姓田,齊威王以古司馬法而附 穰苴,因號為司馬穰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