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七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三百七十二卷目錄
太常寺部彙考四
皇清〈總一則 康熙二則〉
官常典第三百七十二卷
太常寺部彙考四
编辑皇清
编辑《大清會典》。太常寺
正官
滿漢卿各一員
滿漢少卿各一員
滿寺丞一員。漢左、右寺丞各一員。
首領官
滿漢典簿各一員
屬官
滿洲、漢軍、漢人博士各一員。
孔氏世襲博士一員
滿讀祝官四員
漢協律郎五員
滿贊禮郎十六員。漢贊禮郎十六員。
漢司樂二十六員
滿筆帖式十八員。內滿、文十六員,滿、漢文二員。漢軍筆帖式二員。
守
天壇滿官八員。內五品官一員、六品官七員
祠祭署:漢奉祀一員,漢祀丞一員。
守
地壇、滿官八員。內五品官一員、六品官七員
祠祭署:漢奉祀一員,漢祀丞一員。
守
太廟、滿官十員。內四品官二員、五品官八員
守
社稷壇、滿官五員。內五品官一員、六品官四員
朝日壇
夕月壇各祠祭署漢奉祀各一員。初設祀丞各一。
員後裁
先農壇祠祭署:漢奉祀一員,漢祀丞一員。
神樂觀,漢提點一員,漢左右知觀各一員。
歷代帝王廟,漢司樂一員。
太常寺正三品衙門。「設滿漢卿各一員。滿漢少卿各一員。滿寺丞一員。漢丞寺二員。滿洲漢軍漢博士各一員。滿漢典簿各一員。滿讀祝官四員。滿贊禮郎十六員。滿筆帖式十八員。漢軍筆帖式二員。」 又設看守
壇廟各官、及神樂觀犧牲所各官、並隸焉。本寺官員
職專
壇廟祭祀、一應典禮、及祝版樂舞、牲帛器用、備辦陳
設等事。自順治元年本寺屬於禮部,凡祭祀事宜俱禮部掌行。十六年析歸本寺。康熙二年復屬禮部,十年仍以祠祭司所掌歸之本寺,其應題應行一切事宜,俱由本寺奏請施行。
凡每年祭祀日期。禮部於十月初、預行欽天監選擇送寺。本寺於各祭祀前、以所定日期、并齋戒日、先行具題
凡祭
天壇:
地壇:
祈穀壇、於二十五日前具題。
太廟、
社稷壇、
朝日壇
夕月壇
歷代帝王廟
文廟
太歲壇、於二十日前具題。其大祀、或遣官恭代、及
分獻官職名、俱於疏內開列題請。其餘小祀、於十五日前具題
凡大祀
天地、及祈穀於
《上帝》、
太廟五享、
社稷壇二祭、俱前期四日、為進齋戒牌銅人。本寺具
題。「前期二日、為視祝版、併派讀祝官、本寺具題」
朝日壇
夕月壇前期三日。為進齋戒牌銅人。本寺具題。前
期二日為「視祝版」 ,併派讀祝官,本寺具題。
歷代帝王廟
文廟
先農壇如遇
皇上親祭之年、本寺進齋戒牌銅人、請視祝版。如遣
官致祭惟
歷代帝王廟、仍進「《齋戒銅人》。餘皆免進。」
凡遇大祀前五日
上親詣犧牲所視牲。
上常服乘輿鹵簿大駕、全設作樂。王以下各官俱補
服在
午門前齊集跪送
上至犧牲所南門降輿。太常寺堂官二員領提爐官
二員前引導至「養牛房。」
上立香案前北向。太常寺官跪奏「大祭所用牛隻。」奏
畢、所軍牽牛過視畢、太常寺官跪奏「大祭所用羊隻。」 奏畢、所軍牽羊過視畢、導至養鹿房
上立香案前。太常寺官跪奏「大祭所用鹿隻。」視畢。導
至養兔房
上立香案前。太常寺官跪奏「大祭所用兔隻。」視畢。導
至養豬房
上立香案前。太常寺官跪奏、「大祭所用豬口。」視畢。太
常寺官前引導
上至降輿處。乘輿作樂回宮。王以下各官仍於
午門外跪迎
如遣大臣代視犧牲所。所軍用青衣、繫紅帶、插黃翎、從
正陽門、排列前導。視牲大臣、及太常寺堂官、俱補
服。〈如遇朝期、仍服朝衣〉至犧牲所北門,下馬所官二員前引。照前次第視各牲畢。大臣回。其禮部堂官看牲禮,與視牲同。
凡
皇上親詣致祭。各
壇廟、俱於前期一日、本寺將行《禮儀注》、用白本具題
如遣官恭代、及例不親祭者、不進《儀注》
凡大祀中祀、本寺前期具題、進《齋戒》牌。銅人、預設黃案一張於後左門。至齋戒日、本寺官用補服〈如遇朝期,仍用朝服。遇忌辰,用素服。遇雨雪,用常服。〉進齋戒牌。銅人排御仗一對前導、至
午門徹退、本寺官捧齋戒牌在前、銅人在後。自午門中路《中左門》《後左門》入、將所設黃案置乾清門中間檻外。東邊正設齋戒牌向南、銅人向
西、置黃案上。本寺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出。是日各部院衙門俱設齋戒牌。本寺移文各部院出示
正陽門。凡陪祀各官、一體齋戒〈詳見《禮部各祀典》。〉
凡應齋戒宗室覺羅文武官員職名、由宗人府吏部兵部、於祭祀前十日、開送本寺
凡遇祭日
皇上親詣致祭。或遣官恭代。於行禮時、本寺官一員
赴
乾清門。於齋戒牌銅人前、行「一跪三叩頭禮」 、捧起
至
午門外收貯紅櫃內、送回本寺庫中
凡每年清明、中元、冬至、歲暮、致祭
永陵。
福陵。
昭陵、於前期二月、具題致祭
孝陵。
陵寢、於前期一月具題、請
旨遣官知會宗人府、俟宗人府題覆到日、知會
盛京禮部及
陵上掌關防官。其各
陵忌日、應遣在
陵居住官各一員。供酒果、點香燭致祭
三陵、於前期二月具題
孝陵。
陵寢、於前期一月具題
康熙二十四年
编辑諭「本寺竟取宗人府職名,列請點用。」
凡冊封冊立上
尊號徽號、「營造平定地方、歲時旱潦等項、告祭 天壇」
地壇:
太廟、
社稷壇、
神祇壇司土司工司機等神。
皇上親詣致祭、或遣官行禮。本寺前期具題、請 旨遵行
凡祭祀日期、遇有慶典、及
皇上行幸等事。應停進齋戒牌銅人。其祝版自內閣
捧送本寺具題請
旨遣官恭代。如所派大臣、或有事故、不及啟奏、應陪擬「大臣代為行禮。本寺前期具題。」
凡祭祀
《天地關係大典》。康熙十三年議准,遇有大喪,亦不停止。
惟停進「《齋戒牌》銅人。」 其祝版自內閣捧送。
皇上在宮致齋三日。旗下官俱素服、照常於金水橋
齋戒。部院官俱素服照常於各衙門齋戒。漢文武應陪祀各官、亦照常齋戒。祭時仍用朝服、作樂行禮。是年七月
太廟時享。奉
旨、「照常進齋戒牌銅人。」
凡
太歲壇
真武廟
東嶽廟
城隍廟
關帝廟
火神廟
武壯王祠、俱本寺堂官致祭。本寺前期具題、候
旨:「遵行。」
凡救護月食、於本寺衙門行禮。其各官齊集上香行禮等儀、仍由禮部及鴻臚寺掌行
凡各
壇廟需用器皿、俱由工部成造收貯
神庫、各有定數。本寺官時行稽察。如有損壞、即行
文工部修理。「所用樂器笙簧等物,定於每祭前一月行文工部預行修點。其所用磁器不敷、行文工部轉行該省預期照式燒造。」〈凡遇告祭、應用器皿、俱照正祭減定〉
凡每年各祭祀、應用祝版共三十九方。本寺行文工部、移取
天壇:
地壇:
祈穀壇:
太廟、
社稷壇、
朝日壇
夕月壇祝版、俱本寺恭行繕寫、送內閣請填
御名。餘祀俱不填
御名不送內閣。由本寺捧送各
神庫上香行禮
凡大祀、應用供玉、俱貯本寺庫
天壇蒼璧一。
祈穀壇。同於祀前一日、同祝版帛香安置綵亭內進
太和殿恭設供案。上啟請
皇上驗視行禮畢。本寺堂官仍捧安綵亭內、隨送 壇內神庫安設
地壇黃琮一,
社稷壇方珪二。
朝日壇赤璋一
夕月壇、白琥一。俱於祭前一日、本寺官捧送。各
壇神庫。
凡每年各祭祀、應用制帛、各有定數
天壇正位、天青郊祀制帛十二端
配位白色、奉先制帛三端
從壇禮神制帛共十七端。紅二、青二、黃二、黑二。白。
九
如遇告祭、用天青告祀制帛一端
祈穀壇正位、「天青告祀」制帛一端
配位白色、奉先制帛三端
地壇正位、黃色。郊祀制帛一端
配位白色、奉先制帛三端
從壇禮神制帛二十二端。黃二青三紅三。黑七白
七
如遇告祭、用黃色告祀制帛一端
太廟正位、每年五祭、白色奉先制帛、共七十端
東廡、白色、展親制帛、共三十五端
西廡「白色報功制帛、共二十五端」
五次告祭。白色奉先制帛共四十六端。
社稷壇、每年二祭、共黑色禮神制帛八端。
如遇告祭、用黑色禮神制帛二端
朝日壇、紅色。禮神制帛一端
夕月壇禮神制帛十二端:白八、青一、黃一、紅一、黑
一
帝王廟、每年二祭、共白色。《禮神》制帛四十二端、白
色素帛七十八端
文廟、每年二祭,共白色禮神制帛二十八端。太歲壇,每年二祭,共白色禮神制帛二十六端。先農壇:青色禮神制帛一端。
三、皇廟每年二祭共白色禮神制帛六端,白色素。
帛八端
真武廟、白色禮神、制帛一端
東岳廟、青色禮神、制帛一端
城隍廟:每年二祭,共白色禮神制帛二端。
關帝廟、白色禮神、制帛一端
火神廟、白色、禮神制帛一端
司土、司工神、每祭、白色禮神制帛二端
《武壯王》祠,每年二祭,共白色素帛六端。
以上各祀,共用青色郊祀制帛十二端;青色告祀制帛一端;黃色郊祀制帛一端;白色奉先制帛一百二十五端;白色展親制帛三十五端;白色報功制帛二十五端;黑色禮神制帛十八端;紅色禮神制帛七端;青色禮神制帛八端;黃色禮神制帛五端;白色禮神制帛一百三十一端;白色素帛九十二端。俱本寺行文工部移取。「如有間行告祭諸祀典不在此數」
凡每年各祭祀,需用「降真、沉速」 等香及炭餅,各有定數。圓方降真柱香、降真塊香、粗細降真香、降真小塊香、檀香、沉速香,俱本寺行文戶部移取。圓柱沉香、沉香餅、降真香餅、速香塊、圓柱速香、炭餅,俱本寺行文工部移取。
天壇、用圓柱沉香一炷、沉香餅十二個、降真香餅二十
四個,圓柱速香三炷,速香一百五十塊,圓柱降真香十炷,細降真塊香五兩,降真塊香二十塊,降真香、沉速香、速香共十二觔,粗降真香共五十六觔五兩五錢,檀香二兩,炭餅五十五個。一年朔朢,共用粗降真香六觔,炭餅九十六個。
祈穀壇所用並同。
地壇用方柱,降真香九炷,細攢香三觔八兩,圓柱降真。
香四炷,降真塊香二十塊,粗降真香六觔一兩五錢,檀香二兩,炭餅四十五個。一年朔朢,共用粗降真香六觔,炭餅九十六個。
太廟每年五祭、共用圓柱速香三十五炷。細黃速香二
觔三兩,粗黃速香十四觔一兩,馬牙香一觔六兩五錢,炭餅一百九十個。一年每日點用,共細降真香三十九觔六兩,白速香三十九觔六兩,炭餅二千五百二十個。五次告祭,共用圓柱速香二十三炷,細黃速香一觔七兩,粗黃速香二觔十兩五錢,炭餅三十八個。
社稷壇,每年二祭,共用降真柱香八炷,降真香三百。
二十塊,粗降真香五觔六兩,炭餅二十六個。一年朔朢,共用粗降真香一觔八兩,炭餅二十四個。如有告祭,用「方柱降真香二炷,降真細香二十塊,粗降真香」 一觔十二兩五錢,炭餅十個。
朝日壇用圓柱,降真香二炷,降真香四十塊,《粗降》。
真香三觔十四兩,炭餅十四個。一年朔朢,共用粗降真香一觔八兩,炭餅二十四個。
夕月壇用圓柱,降真香三炷,降真香四十塊,《粗降》。
真香三觔十五兩,炭餅十六個。一年朔朢,共用粗降真香一觔八兩,炭餅二十四個。
帝王廟,每年二祭,共用「降真柱香五十二炷,《細降》。」
真香四觔十一兩,粗降真香十六觔,炭餅九十八個。一年朔朢,共用粗降真香一觔八兩,炭餅二十四個。
文廟每年二祭、共用圓柱降真香五十二炷降真:
香四十塊,粗降真香十八觔,十二兩。一年月朔,共用圓柱降真香十二炷,粗降真香十二兩。
太歲壇,每年二祭,共用降真柱香二炷,粗降真香。
《四觔》十兩,炭餅二十個
先農壇用圓柱,降真香二炷,降真香二十塊,《粗降》。
真香二觔六兩,炭餅十個。一年朔朢、共用「粗降」 真香一觔八兩,炭餅二十四個
三、「皇廟每年二祭,共用圓柱降真香十四炷,《細降》。」
真香一觔五兩。粗降真香一觔。炭餅二十二個。
真武廟,用圓柱降真香一炷,細降真香一兩五錢。
炭餅一個
東嶽廟、用圓柱降真香一炷。細降真香、一兩五錢。
粗降真香六兩,炭餅四個。
城隍廟每年二祭,共用「圓柱降真香」 二炷,《細降真》。
香三兩,「《粗降真香》八兩,炭餅八個。」
關帝廟,用圓柱降真香一炷,細降真香一兩五錢。
炭餅一個
火神廟
司土、司工神。並同前。
紅衣炮位,每壇用圓柱降真香一炷,細降真香二。
兩炭餅一個
武壯王祠,每年二祭,共用圓柱速香二炷、馬牙香。
二兩炭餅二個
凡每年各祭祀、需用紅蠟黃蠟、各有定數、共一千一百四十七觔四兩五錢五分。俱本寺自行澆造供用
太廟、每日所用黃蠟燭九千九百十二枝。本寺《行文》、戶
部移取
天壇、用紅蠟、九兩重二枝。五兩重十二枝。三兩重八枝
黃蠟一觔重十二枝,六兩重二十枝,三兩重七十二枝,二兩重二百六十八枝,一兩重十枝。一年朔朢共用二兩重一百九十二枝。
祈穀壇同。
地壇、用紅蠟五兩、重八枝。黃蠟一觔、重八枝。六兩重二
十枝,三兩重四十七枝,二兩重二百六十六枝,一兩重十枝,一年朔朢用二兩重一百九十二枝。
太廟每年五祭、共用黃蠟一觔、重四十枝六兩、重一百
七十枝,三兩重一百六十八枝,二兩重一千一百枝。一年每日點用共三兩重九千九百十二枝。元宵慶成燈用二兩重一百八十枝。
社稷壇,每年二祭,共用黃蠟一觔,重十二枝、六兩重。
十六枝,三兩重六枝,二兩重一百四十四枝,一兩重二十枝。一年朔朢共用二兩重四十八枝。
朝日壇、用黃蠟一觔、重八枝、六兩重四枝、三兩重
二十枝,二兩重一百五十枝,一兩重十枝。一年朔朢共用二兩重四十八枝。
夕月壇、用黃蠟一觔、重八枝、六兩重四枝、三兩重
四枝二兩重一百二十枝,一兩重九枝。一年朔朢共用二兩重四十八枝。
帝王廟、每年二祭、用黃蠟六兩、重八十四枝三兩。
重四十八枝,二兩重三百四十枝,一兩重二十枝,一年朔朢共用二兩重四十八枝。
文廟每年二祭、共用黃蠟一觔、重十二枝、六兩重。
二十八枝,三兩重六十四枝,二兩重二百八十二枝,一兩重十八枝。一年月朔共用二兩重四十八枝,一兩重九十六枝,五錢重九百六十枝。
太歲壇、每年二祭、共用黃蠟六兩、重三十二枝、《三》
兩重二十枝,二兩重八十四枝,一兩重二十枝。
先農壇用黃蠟六兩重,四枝三兩重,十枝二兩重。
「三十枝」 :一年朔朢用二兩重四十八枝。
三、皇廟每年二祭共用黃蠟六兩,重二十枝三兩。
重八枝,二兩重六十枝。
真武廟、用黃蠟三兩、重二枝、二兩、重四十枝、一兩
重十枝
東嶽廟,用黃蠟三兩,重六枝、二兩、重三十枝。城隍廟,每年二祭,共用黃蠟三兩,重十二枝、二兩。
重八枝,一兩重四十枝,五錢重一百枝,一年朔朢共用二兩重四十八枝。
關帝廟:用黃蠟三兩重二枝、二兩重十五枝,一兩。
重二枝
火神廟、用黃蠟六兩重二枝、二兩重十二枝一兩。
重二枝
司土司工神用黃蠟六兩,重二枝。
紅衣炮位、每壇用紅蠟八兩重各二枝
《武壯王》祠,每年二祭,共用黃蠟六兩重四枝三兩。
重四枝,二兩重十二枝。
凡各祭祀、需用粢盛蔬菜等物、於
先農壇地畝內取用
天壇、用黍稷粱米各八倉升。稻米一斗五升。麥麪蕎麥
麪各十六觔。造糗餌粉糍京米二斗,菁菜七觔六兩,芹菜四觔十兩,韭菜四觔二兩,蔥十四兩。
地壇所用並同
祈穀壇用黍稷粱米各四升。稻米一斗。麥麪、蕎麥麪
各八觔。造糗餌粉糍粳米二斗。菁菜五觔八兩,芹菜二觔十二兩,韭菜二觔十二兩,蔥八兩。
太廟。每祭、用黍稷稻粱米各一斗六升。麥麪蕎麥麪、各
二十二觔,造糗餌粉糍「粳米三斗五升,菁菜十五觔六兩,芹菜八觔八兩,韭菜五觔八兩,蔥十二兩。」
社稷壇,每祭用黍、稷粱米各四升,稻米一斗、麥麪、蕎
麥麪各八觔。造糗餌粉糍、京米二斗。菁菜五觔八兩。芹菜二觔十二兩。韭菜一觔十二兩,蔥八兩
朝日壇、用黍稷稻粱米各一升。麥麪蕎麥麪各二
《觔菁菜》一觔,六兩,芹菜十二兩,韭菜十二兩,蔥六兩。
夕月壇用黍稷稻粱米各二升。麥麪蕎麥麪各四
觔菁菜四觔,芹菜四觔,韭菜一觔,蔥六兩。
帝王廟、每祭用黍稷稻粱米各四斗一升、麥麪、蕎
麥麪各四十二觔,白菜三十二觔六兩,芹菜二十一觔六兩,韭菜十一觔六兩,蔥一觔十二兩。
文廟、每祭、用黍稷稻米各二斗五升。粱米六斗。麥
麪、蕎麥麪各二觔,菁菜五十二觔,芹菜四十二觔,韭菜四觔,十兩,蔥一觔十二兩。
太歲壇、用黍稷稻粱米各五升。麥麪蕎麥麪各十
《觔菁菜》四觔六兩,芹菜二觔六兩,韭菜一觔十二兩,蔥八兩。
先農壇、用黍稷稻粱米各一升。麥麪蕎麥麪各二
《觔菁菜》一觔,六兩,芹菜十二兩,韭菜十二兩,蔥六兩。
三皇廟、每祭用黍稷稻粱米各一斗一升、麥麪、蕎
麥麪各十觔,菁菜九觔六兩,芹菜四觔八兩,韭菜三觔六兩,蔥十二兩。
凡各祭祀、需用酒鹽。俱本寺行文光祿寺、移取
天壇:供酒五十六瓶,滌魚酒二瓶,鹽磚八觔,白鹽三觔。 祈穀壇:供酒三十二瓶,滌魚酒二瓶,鹽磚四觔,白鹽
二觔
地壇、供酒六十四瓶,滌魚酒二瓶,鹽磚八觔。
太廟、每祭、供酒一百四十四瓶。滌魚酒二瓶。鹽磚十六
觔白鹽六觔
社稷壇、每祭、供酒二十四瓶,滌魚酒二瓶、鹽磚三觔
白鹽一觔
朝日壇、供酒八瓶、滌魚酒一瓶。鹽磚一觔
夕月壇,供酒十六瓶,滌魚酒一瓶,鹽磚二。觔。帝王廟,每祭供酒六十三瓶,滌魚酒二瓶,鹽磚二。
《十一觔》白鹽,五觔。
文廟、每祭、供酒八十四瓶。滌魚酒二瓶。鹽磚十六
觔白鹽四觔,每月朔日,供酒三瓶。
太歲壇,每祭、供酒七十二瓶,滌魚酒二瓶,鹽磚五。
觔白鹽二觔
先農壇、供酒八瓶、滌魚酒一瓶。鹽磚一觔。遇耕耤
供用同
三、皇廟、每祭供酒三十二瓶,滌魚酒二瓶,鹽磚十
觔白鹽二觔
東嶽廟,供酒八瓶,餘小祀並同。惟真武廟不用紅衣炮位,每祭供酒一百二十八瓶。
凡各祭祀、需用果品糖蜜魚筍等物。各有定數。俱本寺用庫銀備辦
天壇應用果品:「紅棗二十二觔。栗三十二觔。榛仁二十」
觔菱米三十三觔,芡實四十觔,白糖二觔,蜂蜜二兩,梔子二兩,花椒二兩,茴香二兩,蒔蘿一兩,薧魚十二尾,醢魚二十二觔,大筍八塊。
祈穀壇應用果品:「紅棗十六,觔栗二十觔,榛仁十四。」
觔菱米二十四觔,芡實二十八觔,白糖一觔八兩,蜂蜜二兩、梔子二兩、花椒二兩、茴香二兩,蒔蘿一兩,薧魚六尾、醢魚十四觔,大筍四塊。
地壇應用果品:紅棗十六觔。栗二十四觔。榛仁十六觔。
菱米二十四觔,芡實二十八觔,白糖二觔,蜂蜜二兩,梔子二兩,花椒二兩,《茴香》二兩,蒔蘿一兩,薧魚十二尾,醢魚二十觔,大筍八塊。
太廟時享。每祭應用果品、紅棗三十二觔。栗四十四觔
榛仁十九觔四兩、菱米三十三觔、芡實三十八觔八兩、白糖三觔、蜂蜜六兩、梔子六兩、薧魚十一尾、醢魚二十七觔八兩、大筍十一塊。
社稷壇、每祭應用果品:「紅棗八觔、栗十觔、榛仁七觔。」
菱米十二觔,芡實十四觔,白糖一觔,蜂蜜二兩,梔子二兩,花椒二兩,茴香二兩,蒔蘿一兩,薧魚六尾,醢魚十尾,大筍四塊。
朝日壇應用果品:「紅棗二觔、栗二觔八兩。榛仁一」
觔十二兩菱米三觔、芡實三觔、八兩白糖八兩花椒一兩、茴香一兩蒔蘿五錢、薧魚二尾、醢魚二觔、八兩大筍一塊
夕月壇應用果品:紅棗四觔、栗五觔、榛仁三觔八。
兩、菱米六觔,芡實七觔,白糖一觔,花椒二兩,茴香二兩,蒔蘿一兩,薧魚三尾、醢魚五觔,大筍二塊
帝王廟、每祭應用果品:「紅棗八十觔、栗一百觔、榛」
「仁三十六觔十二兩、菱米六十三觔、《芡實》七十三觔八兩、白糖三觔、花椒八兩、茴香八兩、蒔蘿四兩、薧魚二十四尾、醢魚四十二觔、大筍」 二十一塊
文廟每祭、應用果品、紅棗一百十。觔栗一百四十
觔:榛仁十觔八兩,菱米十八觔,芡實二十一觔,白糖一觔,花椒八兩,茴香八兩,蒔蘿四兩,薧魚九尾,醢魚十二觔,大筍六塊。每月朔日行釋菜禮,用紅棗五觔,核桃五觔。
太歲壇、每祭應用果品:「紅棗十觔、栗十三觔、榛仁」
八觔十二兩、菱米十五觔、芡實十七觔八兩、白糖一觔、花椒二兩、茴香二兩、蒔蘿一兩、薧魚八尾、醢魚十二觔八兩、大筍五塊
三、皇廟每祭應用果品:紅棗二十二,觔栗二十五。
觔:「榛仁八觔十二兩,菱米十五觔,芡實十七觔八兩,白糖一觔、花椒四兩,茴香四兩,蒔蘿二兩,薧魚八尾、醢魚十二觔八兩,大筍五塊。」
真武廟應用果品:「核桃六觔。荔枝三觔。圓眼三觔」
紅棗五觔,栗六觔,白麵八十觔,紅豆七升,白糖二觔八兩,土鹼一觔八兩,細茶一兩,頂花一朵。
城隍廟應用果品:核桃六觔,荔枝三觔。圓眼三觔。
紅棗五觔、栗六觔。秋祭,用紅棗二觔、栗二觔八兩、榛仁一觔十二兩、菱米三觔、芡實三觔八兩、薧魚一尾、醢魚二觔、大筍一塊。
東嶽廟、用「核桃六觔、荔枝三觔、圓眼三觔、紅棗五」
觔栗六觔
關帝廟
火神廟並同
武壯王祠:每祭用核桃六觔、荔枝三觔、圓眼三觔。
紅棗八觔,《栗十觔》。
永陵。
福陵。
昭陵。每年祭祀、應用果品。春秋二季、由本寺移送
每祭用曬棗十六盤,每盤十兩,共十觔;大纏十六盤,每盤十二兩,共十二觔;八寶糖十六盤,每盤十二兩,共十二觔;乾葡萄十六盤,每盤十兩,共十觔;圓眼十六盤,每盤七兩,共七觔;荔枝十六盤,每盤七兩,共七觔;冰糖十六盤,每盤十二兩,共十二觔;門冬十六盤,每盤十二兩五錢,共十二觔八兩;核桃十六盤,每盤一百十七個,共一千八百七十二個;橘餅十六盤,每盤十二個,共一百九十二個;柿餅十六盤,每盤十五個,共二百四十個;青梅十六盤,每盤八兩七錢五分,共八觔十二兩。每年四大祭,每祭白糖一百二十八觔十六桌,每桌八觔。四大祭所用鮮果:蘋果四百二十個,黃梨四百二十個,紅柿四百二十個,祔葬諸妃祭品在外。
孝陵每年祭祀、應用果品、俱照來文於秋季、由本寺移
送
每祭用曬棗三盤,每盤十兩,共一觔十四兩;大纏三盤,每盤十二兩,共二觔四兩;八寶糖三盤,每盤十二兩,共二觔四兩;乾葡萄三盤,每盤八兩,共一觔八兩;圓眼三盤,每盤七兩,共一觔五兩;荔枝三盤,每盤七兩,共一觔五兩;冰糖三盤,每盤十二兩,共二觔四兩;核桃三盤,每盤一百十七個,共三百五十一個;柿餅三盤,每盤十五個,共四十五個;紅棗三盤,每盤十兩,共一觔十四兩;栗三盤,每盤二升,共六升;《蜜餞山裏紅》三盤,每盤十四兩,共二觔十兩;白糖一百一十觔,蘑菇二十四觔,蕨菜二十觔。清明前移送蘋果一百二十個,黃梨一百二十個,鮮葡萄八觔,冬至前移送蘋果一百二十個,黃梨一百二十個,「歲暮前移送蘋果一百六十個,黃梨一百六十個,鮮葡萄三十觔。」
陵寢、每年祭祀、應用果品。俱照來文於秋季、從本寺
移送
每祭用曬棗二盤,每盤十兩,共一觔四兩;大纏二盤,每盤十二兩,共一觔八兩;「八寶」 糖二盤,每盤十二兩,共一觔八兩;乾葡萄二盤,每盤八兩,共一觔;圓眼二盤,每盤七兩,共十四兩;荔枝二盤,每盤七兩,共十四兩;冰糖二盤,每盤十二兩,共一觔八兩;核桃二盤,每盤一百十七個,共二百三十四個;柿餅二盤,每盤十五個,共三十個;紅棗二盤,每盤十兩,共一觔四兩;栗二盤,每盤二升,共四升;《蜜餞山裏紅》二盤,每盤十四兩,共一觔十二兩;白糖一百一十觔,蘑菇二十四觔,蕨菜二十觔,木耳十五觔,清明前移送蘋果九十個,黃梨九十個,鮮葡萄八觔,冬至前移送蘋果八十八個,黃梨八十八個,歲暮前移送蘋果一百二十個,黃梨一百二十個,鮮葡萄二十觔,慧妃墳祭品在外。
凡每年供獻
永陵。
福陵。
昭陵松蘿茶二十觔。本寺行文戶部取送。其黃白蠟等、
物俱照來文取送
凡每年
孝陵祭祀、需用六兩重白蠟七十枝。三兩重五百一十
枝、降真香一觔、土堿二十觔、俱本寺行文戶部取送、如遇閏月、照來文加送
凡每年
陵寢、
慧妃墳祭祀、需用六兩重白蠟八十六枝三兩重
四百四十枝,降真香一觔四兩,土堿二十觔,俱本寺行文戶部取送,如遇閏月,照來文加送。凡各祭祀需用木柴木炭等物,俱照本寺行文工部支取,前期二日送至祭所
天壇、用燖牲木柴二千八百八十觔。如遣官、無胙牛減
二百觔。木炭一百觔。燔爐內、楊木、枕木、架梁木八根。《馬口柴》二千觔
祈穀壇、用燖牲木柴一千六百八十觔。如遣官、減二
百觔,「木炭一百觔,燔爐內、楊木、枕木架梁木八」
根、馬《口柴》、二千觔
地壇、用燖牲木柴二千四十觔。如遣官、減一百四十觔
《木炭》三十觔、《淨冰》二百塊
太廟。孟春孟冬歲暮、每祭、用燖牲木柴四千九百六十
觔。如遣官減二百觔,木炭四十觔。孟冬歲暮加一百三十觔。孟夏孟秋每祭、用燖牲木柴三千四百四十觔。如遣官減一百四十觔,木炭四十觔,淨冰一百五十塊
社稷壇、每祭、用燖牲木柴一千五百二十觔。如遣官
減一百四十觔,木炭二十觔。八月秋祭、用淨冰六十塊
朝日壇、用燖牲木柴六百四十觔。如遣官、減一百
六十「《觔木炭》十觔。」
夕月壇、用燖牲木柴九百二十觔。如遣官、減一百
六十觔木炭十觔、淨冰四十塊。
帝王廟、每祭、用燖牲木柴二千三百觔、焚帛楊木
四十觔、松木四十觔,木炭十觔。秋祭、用淨冰六十塊。
文廟、每祭、用燖牲木柴一千五百觔。木炭十觔。秋
祭用淨冰六十塊
太歲、壇用燖牲木柴一千七百觔。木柴六十觔。先農壇、用燖牲木柴四百六十觔。木炭十觔。如遇
耕藉
親祭之年、用木柴九百五十觔。木炭三十觔
三皇廟、用燖牲木柴九百五十觔。木炭十觔。真武廟、用燖牲木柴六十觔。木炭三十觔
東嶽廟、用燖牲木柴一百七十觔。淨冰十塊。城隍廟、每祭同前
關帝廟祭同前。淨冰二十塊。
火神廟、用燖牲木柴一百觔、淨冰三十塊
司土司工神,用燖牲木柴一百六十觔,木炭十觔。紅衣炮位、每祭、用燖牲木柴八百觔,木炭三十觔。武壯王祠,用燖牲木柴一百觔,木炭十觔。
凡各祭祀、需用焚帛蘆葦、俱本寺行文大興宛平二縣支取
天壇、用焚帛蘆葦二百八十觔
祈穀壇同。
地壇、用焚蘆葦一百八十觔
太廟。每祭、用焚蘆葦二百五觔
社稷壇、每祭、用焚帛蘆葦八十觔
朝日壇、用焚帛蘆葦六十觔
夕月壇同
帝王廟、每祭、用焚帛蘆葦一百六十觔
文廟每祭、用焚帛蘆葦八十觔
太歲壇每祭同
先農壇、用焚帛蘆葦六十觔。如遇耕藉
親祭之年、用同
三、皇廟每祭、用焚帛蘆葦三十觔
真武廟、用焚帛蘆葦三十三觔
東嶽廟同
城隍廟每祭同
關帝廟、用焚帛蘆葦二十觔
火神廟同
「司土、司工神」 、每祭、用焚帛蘆葦十觔
武壯王祠,「用焚帛蘆葦三十觔。」
凡各祭祀日,執事官員有贊引官,對引官,傳贊官,讀祝官,司香官,燒香官,捧玉官,捧帛官,捧爵官,執湯壺官,進胙官、贊《賜福胙》官,捧《福胙》官,《接福胙》官,典儀官,唱樂官,舉麾官,對立官,安拜牌官,鋪拜褥官,執提爐官,執燈官,數帛官,俱於本寺滿漢卿、少卿、寺丞、贊禮郎、協律郎、司樂官、筆帖式內酌量泒出。
天壇大祭、用官八十員。如遇祭告
皇上親詣行禮、用官二十四員。遣官行禮、用官八員。 「祈穀大祭」、用官六十員
「地壇」大祭用官六十九員。祭告用官八員
太廟。四時、每祭、用官四十五員。歲暮一祭、用官三十九
員。每年四次祭告,各用官三十八員。
後殿。每次祭告、各用官二十一員
社稷壇、每祭、用官三十一員
朝日壇、每祭、用官二十八員
夕月壇、每祭、用官三十一員
帝王廟、每祭、用官四十四員
文廟。每祭、用官十三員
太歲壇、每祭、用官八員
先農壇、每祭、用官八員。如遇耕藉、
親祭之年、用官二十員
三、皇廟每祭用官十二員。
真武廟、每祭用官八員。餘小祀並同
「司土、司工神」 、每祭、用官十一員
《紅衣炮》每祭用官十二員。
「武壯王」 祠:每祭,用官八員。
凡各
壇廟所設看守各官、俱聽本寺官提調
凡各
壇廟所設看守各壇戶廟戶。俱行文順天府、於各
州縣僉泒
天壇壇戶二十名。武清縣四名永清縣一名固安縣一
名,「《順義縣》七名,《懷柔縣》二名,《遵化州》一名,《豐潤縣》一名,通州一名,《東安縣》二名。」
祈穀壇。壇戶十五名。大興縣二名。宛平縣八名。薊州
二名,《三河縣》三名。
地壇、壇戶二十名。通州一名。昌平州一名。房山縣二名
固安縣五名,香河縣三名,《竇坻》縣五名,懷柔縣二名,順義縣一名。
朝日壇。壇戶二十名。涿州六名。《遵化州》二名。「良鄉」
縣二名,《永清縣》三名,《東安縣》四名,《密雲縣》二名,《玉田縣》一名。
夕月壇壇戶二十名。《霸州》一名《文安縣》五名。《大城》
縣二名,《大興縣》二名,《宛平縣》一名,《豐潤縣》二名,《平谷縣》一名,《昌平州》一名。
帝王廟。廟戶二十名。涿州、昌平州、遵化州、通州、霸
州,「香河縣、三河縣、良鄉縣、固安縣、寶坻縣、文安縣、東安縣、永清縣、武清縣、懷柔縣、房山縣、順義縣、密雲縣、大城縣、豐潤縣各一名。」
先農壇。壇戶二十名。大興縣一名。宛平縣十三名
《東安縣》四名,《昌平州》二名;
凡每年各祭祀、需用物價銀兩、係本寺自行題請、於戶部總領若干、存貯本寺庫內備用。俟銀用完日、本寺將支領數目、及用過存庫數目、於年終造黃冊奏銷。并造冊送京畿道刷卷。凡每年需用各色紙張、本寺行文戶部咨取。凡本寺官俸銀俸米、一年二季支領。其樂舞生太監銀米、廚役皂隸所軍月糧、一年四季支領。俱本寺行文戶部、移取關支
凡移送各
陵果品等物。用人夫馱馬車輛、護送。綠旗兵、併出關
「《路引》,本寺行文兵部支取。」 「裝載果品、筐擔、繩架、氈條、布袋、羊皮油單等物,本寺行文工部支取。」 押送官員并從役沿途口糧馬草,「本寺行文戶部支取。」
凡每年春秋二次
《金陵祭祀日期》。本寺行文欽天監選擇轉發房山
縣遵行
凡每年應收草價銀一百五十兩三錢。俱奉祀官交納貯庫、備修理衙門筆墨硯桌刷板等雜用
《天壇》內草價銀五十八兩。
地壇內草價銀二十二兩。又壇外地租銀二十兩四錢。
先農壇內草價銀五錢,地租銀四十九兩四錢;先農壇內地畝每年收黍一石二斗二升一合八。
勺穀一石五斗五升七合八勺,大麥五斗七升九合七勺,小麥一石三斗五升三合,貯本壇內神倉,備各祭祀支用。
凡本寺鋪排廚役、共三百名。供陳設滌除等役。應給淨衣、行文工部給發
天壇、每祭、用廚役二百六名、給淨衣二百六套。如遇 親詣祭告、用廚役一百二十五名、遣官祭告、用三十
二名
《祈榖》,每祭用廚役一百五十九名,給淨衣一百五十。
九套
地壇、每祭、用廚役二百名、給淨衣二百套。如遇祭告、用
三十五名
太廟、每祭、用廚役二百五十五名。如遇祭告、用七十二
名
社稷壇、每祭、用廚役一百五十二名。如遇祭告、用三
十二名
朝日壇、每祭、用廚役一百十五名。
夕月壇,每祭、用廚役一百三十一名。
帝王廟、每祭、用廚役二百十三名
文廟、每祭、用廚役一百二十五名
太歲壇、每祭、用廚役七十六名
先農壇、每祭、用廚役五十四名。如遇耕藉、
親祭之年、用廚役一百一十五名
三、皇廟每祭用廚役九十五名。
真武廟、每祭、用廚役十六名
東嶽廟、每祭、用廚役三十八名
城隍廟:每祭用廚役三十三名。
關帝廟:每祭,用廚役四十四名。
火神廟,每祭用廚役二十五名。
「司土、司工神」 、每祭用廚役二十四名。
《紅衣》炮每祭用廚役四十一名。
武壯王祠:每祭,用廚役九名。
神樂觀
「提點一員,左右知觀各一員,協律郎五員,贊禮郎十六員,司樂二十六員,奉祀五員。圜丘、方澤,朝日、夕月,先農五壇,祀丞三員。圜丘、方澤,先農三壇,樂生一百八十名,文舞生一百五十名,武舞生一百五十名,執事樂舞生九十名。如有遺缺,於觀內官員家道童及樂舞生家道童選補。」 凡樂舞儀節,本寺令協律郎等官教習。遇有祭祀,先期於凝禧殿演習。
凡祭日、司爵、司香、捧帛、捧爵、焚香等事、俱用執事樂舞生。又有樂生、武舞生、文舞生、執旌節樂舞生、應給淨衣、行文工部取用
天壇大祭、共用樂舞生二百五十九名,給淨衣二百五。
十九套。執事樂舞生,服藍鑲邊青緞袍。武舞生并執旌節樂舞生,服青緞銷金花袍。文舞生并執旌節樂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青緞補袍,俱繫綠紬帶,戴裹金銅頂帽。如遇祭告
皇上親詣行禮、用樂舞生三十八名。遣宮行禮、用二
十八名
祈穀大祭,共用樂舞生二百三十五名,給淨衣二百。
三十五套。執事樂舞生服藍鑲邊青羅袍,武舞生服紅緞銷金花袍。文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紅緞補袍,帶頂同前
地壇大祭,共用樂舞生二百四十七名,給淨衣二百四。
十七套執事樂舞生服藍鑲邊青緞袍。武舞生,服青屯絹銷金花袍。文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青屯絹補袍,帶頂同前。如遇祭告,用樂舞生二十六名
太廟。每祭、共用樂舞生二百六十七名。執事樂舞生服
青袍武舞生服紅緞銷金花袍。文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紅緞補袍,帶頂同前。如遇祭告,用樂舞生二十六名。專祭一殿,用十七名或十五名。
社稷壇、每祭、共用樂舞生二百二十七名。執事樂舞
生服藍鑲邊青羅袍,武舞生服紅羅銷金花袍,文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紅羅補袍,帶頂同前。如遇祭告,用樂舞生十八名
朝日壇、每祭、共用樂舞生二百三十一名。執事樂
舞生,服藍鑲邊青羅袍,武舞生,服藍鑲邊紅羅銷金花袍。文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紅羅補袍,帶頂同前。
夕月壇、每祭、共用樂舞生二百三十五名。執事樂
舞生,服藍鑲邊青羅袍,武舞生,服玉色羅銷金花袍;文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玉色羅補袍,帶、頂同前。
帝王廟、每祭、共用樂舞生二百八十三名。《執事樂》
舞生服青絹袍,武舞生服紅色銷金花袍,文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紅色補袍,帶、頂同前。
文廟每祭、共用樂舞生一百四十名。執事樂舞生
服青絹袍文舞生、樂生、執旌節樂舞生、俱服紅緞補袍。帶頂同前
太歲壇、每祭、共用樂舞生二百三十二名。《執事樂》
舞生服青絹衣,武舞生服紅色銷金花袍,文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紅包補袍,帶、頂同前。
先農壇、每祭、用執事樂舞生十八名、服月白鑲邊
藍袍、焚香、樂舞生服紅絹補袍。帶頂同前。如遇耕藉
親祭之年、共用樂舞生二百二十二名。執事樂舞生
服月白鑲邊青袍,武舞生服紅絹銷金花袍,文舞生、樂生、焚香樂舞生服紅絹補袍,帶、頂同前
三、皇廟每祭用執事樂舞生二十四名,服「月白鑲。」
邊青袍帶頂同前
真武廟、每祭、用執事樂舞生四名、衣帶頂同前東嶽廟
城隍廟
關帝廟
火神廟
武壯王祠俱同
司土、司工神用執事樂舞生三名,衣帶頂同前。紅衣炮、每祭,用執事樂舞生八名,衣帶頂同前。
凡大祀中祀、俱用《中和韶樂》。舞用八。佾用文舞生六十四人。武舞生六十四人。惟
文廟。舞用六佾、止用文舞生三十六人。自
三皇廟以下、俱教坊司鼓樂承應。本寺預期行文
撥取
本觀庫夫十名。行文順天府僉泒。「大興、宛平武清縣霸州各一名。涿州、順義寶坻縣各二名。」 犧牲所
所牧一員,所副一員,管所軍五十名。
每年祭祀牲口:黑牛一百七十七隻,北羊三百
三十六隻。豬二百四十一口。鹿三十五隻。如有告祭等事、臨期增用。以上牛羊豬、俱先期自順天府取行戶、本寺發庫銀辦買。發所喂養牛每隻日給豆八倉升草二束每束重七觔。下同。羊、每隻日給豆二倉升草一束。鹿、自
盛京移送發所喂養鹿。每隻日給豆兩碗半、草二
觔、俱本寺行文戶部支給。豬每口日給麩子六。倉升係本寺支庫銀、照時給買
太廟、
奉先殿兔二百五十五隻。本寺行文光祿寺預備。其各
壇廟、應用兔一百一十一隻。除
「盛京移送外。本寺支庫銀給發行戶備辦。凡大祀所用牲隻於一月前洗滌。中祀牲隻於二十日前洗滌。小祀牲隻於十日前洗滌。」 康熙十一年
上諭、「太常寺祀典、關係重大」、理宜敬慎嫺習。近見爾
衙門典禮俱未諳練又所奏音樂多未合節。殊非慎重禋祀之義。以後著詳加練習。勿得仍前怠忽。褻越祀典。特諭、康熙十一年正月十八日、康熙二十九年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學士朱都納、邁圖、西安。
「博濟、布顏圖、郭世隆、王國昌,太常寺、鴻臚寺等衙門鳴贊官,原擇其聲音弘亮者選用,論俸陞為主事。若等歷年未久,乃由捷徑,反越年久,筆帖式先陞,其聲音不善者取為鳴贊,閱數年並未贊禮一次者有之。可下旨太常寺、鴻臚寺等衙門,察現任鳴贊等官,將聲音劣者題參,革其鳴贊,以筆帖式補用。如將劣者」 不行斥革,朕察出并治罪焉。康熙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