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548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百四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五百四十八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五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五百四十八卷目錄

 節使部彙考二

  明總一則 憲宗成化一則 世宗嘉靖四則 穆宗隆慶二則 神宗萬曆三則

皇清總一則 順治四則 康熙三則

 節使部總論

  文獻通考論行省 論使相 論節度使等官

  圖書編總督 總督河運 總督兩廣軍務 總督陜西三邊 巡撫

官常典第五百四十八卷

節使部彙考二

编辑

明以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出為巡撫總督,或稱「提 督」,或稱「鎮守」,或稱「贊理。」大都以亞卿兼「都御史」,以鎮 撫地方,而軍務或兼或否,與巡按不相統屬。

按《明會典》:「督撫建置,國初遣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 等官,巡撫各處地方,事畢復命,或即停遣。初名巡撫, 或名鎮守。後以鎮守侍郎與巡按御史不相統屬,又 文移往來,亦多窒礙,定為都御史。巡撫兼軍務者加 提督,有總兵地方加贊理,管糧餉者加總督兼理。他 如整飭邊備、提督邊關,及撫治流民、總理河道等項」, 皆因事特設。今具列焉。其邊境以尚書、侍郎任總督 軍務者、皆兼都御史、以便行事

總督漕運、兼提督軍務、「巡撫鳳陽等處、兼管河道」、一 員

「永樂間,設漕運武臣。至景泰二年因漕運不繼,特命都御史總督,與總兵參將同理其事,因兼巡撫淮、揚、廬、鳳四府,徐、和、滁三州。成化八年,分巡撫、總漕各設一員,九年復舊。」 正德十三年又各設,十六年復舊。嘉靖三十六年,「以倭警添設提督軍務巡撫鳳陽都御史。四十年會議歸併,改總督漕運兼督軍務,巡撫鳳」 陽等處地方。萬曆七年、加兼管河道。

「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軍務、兼理糧餉」一員

先年,薊、遼有警,間遣重臣巡視,或稱「提督。」 嘉靖二十九年,以邊患,始改為總督。薊州、保定、遼東軍務,鎮巡以下,悉聽節制。三十三年以密雲咫尺陵京,接連黃花、渤海,去石塘嶺、古北口、牆子嶺各不滿百里,移總督駐密雲,巡撫駐薊州。防秋之日,改駐昌平。而總督遂定設不革。萬曆九年,加兼巡撫順天等府地方。十一年、除巡撫如舊

「總督宣大山西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一員

正統元年,始遣都御史巡撫宣、大。景泰二年,宣、大各設巡撫,而遣尚書總理宣、大軍務。成化、弘治間,有警則遣,無事則止。正德八年,設總制一員,鎮、巡以下并管糧郎中俱聽節制。嘉靖間,命總督官兼督偏保及理糧餉,時設時革。至二十九年始定設,去偏保,改山西。三十八年,令防秋日,總督領標兵駐宣府;東路巡撫領標兵、車兵、遊兵駐岔道。四十三年,命宣大、山西總督移駐懷來,以備南山一帶;宣府鎮巡官移駐延慶,山西鎮巡官移駐廣昌。隆慶四年,令總督移駐陽和。六年,命防秋畢日,各兵備副、參以下及文武官,悉聽總督官查覈功罪舉劾。

「總督陝西三邊軍務」一員

弘治十年,議遣重臣總制陜西、甘肅、延綏、寧夏軍務。十五年以後,或設或革。至嘉靖四年,始定設四鎮兵馬錢糧,一應軍務,從宜處置。鎮巡以下,悉聽節制軍前不用命者,都指揮以下,聽以軍法從事。十八年奏「淮三邊總督於五六月間親臨花馬池,調集延寧奇遊等兵,赴平鹵城等處,併力防禦。其陝西巡撫亦於」 五六月間往固原調度兵食。候探無大勢鹵情及秋盡冬初邊腹收成俱畢。方許照常居中調度。巡撫官仍還本鎮。

「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帶管鹽法、兼巡撫廣東地 方」、一員

永樂初,遣官巡撫廣西。十九年遣官巡撫廣東。至正統、景泰間,以兩廣宜協濟應援,始設總制。成化元年命兼巡撫,定於梧州駐劄處,置猺獞流賊,一應事務,聽便宜行事。各設將官併三司官悉聽節制,巡撫不復設。正德十一年改總督為提督。嘉靖四十五年,以廣東有警,命總督止兼巡撫廣西,駐肇慶,而於廣東另設巡撫,駐惠州。隆慶三年,添設廣西巡撫,除兼職。四年復革廣東巡撫,改為提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巡撫廣東。其廣西新設巡撫,與兩廣總兵、參、遊、守備并三司等官,俱聽節制。萬曆二年,以惠、潮有寇,暫移提督駐潮州。事平,復歸肇慶。三年,仍改總督,加帶管鹽法。

總理糧儲、提督軍務、兼巡撫應天等府地方、一員

「永樂初、遣尚書往江南治水患,兼理農務。十九年、敕尚書巡撫畿甸,然未有專設。」 宣德五年、命侍郎

總督稅糧、兼巡撫應天等府,始有專職。至景泰四年,定遣都御史。嘉靖三十三年,以倭警、令應天巡撫都御史提督軍務。當風汛時、駐劄蘇州,嚴督防守

「提督軍務」、「巡撫浙江等處地方」、一員

永樂初,遣尚書治兩浙農事,以後或巡視,或督鹺,有事則遣,無定設。至嘉靖二十六年,以海警,始命都御史巡撫浙江,兼管福建、福、興、建寧、漳、泉海道地方,提督軍務。二十七年改巡撫為「巡視。」 二十八年停遣。三十一年復遣僉都提督軍務,巡視浙江,兼管福、興、泉、漳地方。三十三年,倭夷入犯杭州,特命尚書提督浙江、福建、南直隸軍務,又專設都御史提督軍務,巡撫浙江,兼福、興、泉、漳地方。其提督三省者,改總督至兼節制江西,後罷。至四十一年,止設提督軍務、巡撫浙江都御史。

提督軍務、兼巡撫福建地方、一員

永樂間,遣侍郎巡視,以後或鎮守,或督軍,以事間遣。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都御史巡撫浙江,兼管福、興、建寧、漳、泉等處。三十五年,以閩、浙道遠,專設提督軍務,兼巡視福、興、泉、漳、福、寧海道都御史,仍聽總督節制。後改巡撫福建地方,統轄全省。四十年,總督亦罷,其南贛軍門所轄《汀州》一府,仍兩屬。

「巡撫江西地方、兼理軍務」、一員

永樂十九年、敕工部侍郎巡視。以後間遣鎮守巡撫。成化以後、始定為巡撫。然或時革。嘉靖六年始定設。四十五年、定今銜。

「巡撫南贛汀韶等處地方」、提督軍務一員

弘治十年,閩、廣、湖、湘之間多盜,始設巡撫,所轄則江西之南安、贛州、建昌,福建之汀州,廣東之潮州、南雄,湖廣之郴州,四省三司皆聽節制,駐劄贛州,尋增隸韶州,漳州除建昌。正德十一年改提督軍務。嘉靖八年,以吉安之萬安、龍泉、泰和、永豐、永寧,撫州之樂安增轄。四十五年,福建、廣東並設巡撫,以惠、潮、漳州三府還隸本處,定今名。所轄南安、贛州、南雄、韶州、汀州并郴州地方。

「巡撫湖廣等處地方、兼提督軍務」、一員

正統三年,命都御史鎮守,以後,或以侍郎、大理卿出撫。至景泰元年,定設都御史巡撫湖廣地方,兼贊理軍務。萬曆八年,改贊理為提督。十二年,復為贊理。

提督軍務、兼撫治鄖陽等處地方、一員

成化十二年,以鄖、襄流民,遣都御史安撫,因奏立鄖陽行都司并府衛,割陝西之漢中、商州,河南之南陽、唐、鄧,四川之夔、瞿,湖廣之荊、襄、安沔,設都御史提督撫治之。至萬曆二年,以本鎮所轄四省,撫治事權不專,添提督軍務,兼撫治鄖陽等處地方職銜。九年裁革,命湖廣巡撫兼理。十一年復設。

巡撫河南等處地方、兼管河道、兼提督軍務、一員

「宣德五年、遣侍郎巡撫山西、河南。」 「正統十四年、命都御史巡撫河南、湖廣。」 至景泰元年、始專設「河南巡撫。」 「萬曆七年、加兼管河道。」 八年、加提督軍務。

「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管河道、提督軍務」 一員

「正統五年、遣大理少卿巡撫山東地方。十三年、始定設都御史。」 「嘉靖四十二年、加督理營田。」 「萬曆七年、加兼管河道。八年、加提督軍務。」

「整飭薊州等處邊備」、兼巡撫順天等府地方、一員

永樂十九年,命侍郎等官巡行畿甸。正統十四年,命都御史提督軍務,總督糧儲,兼巡撫順天、永平二府,紫荊、倒馬二關,然未有專設。成化二年始設都御史贊理軍務,巡撫順、永二府,後兼撫河間、真、保定,凡五府。七年兼理八府。八年,以畿輔地廣,從居庸關中分為二巡撫,其東為「整飭薊州等處邊備巡撫順、永二」 府都御史,以居庸等關隸之,駐遵化,遂定設。嘉靖二十九年增設通州、昌平、易州三都御史,旋議革,惟薊州仍舊。萬曆九年革,十一年復設。

巡撫保定等府、提督紫荊等關、兼管河道一員

正統十年,命侍郎巡撫保定等處,未有專設。成化八年,始從《居庸關》中分為二巡撫,遂專設都「御史,巡撫保定、真定、河間、順德、大名、廣平六府,提督倒馬、紫荊、龍泉等關,駐真定。」 萬曆七年,加兼管河道。

「巡撫遼東地方、贊理軍務」、一員

正統元年、遣都御史巡撫。遂為定制。後加贊理軍務。

「巡撫宣府地方、贊理軍務」、一員

正統元年,命都御史出巡寨北,凡兵糧邊備,並聽釐正。巡撫之設自此始。然或兼理大同,不專一鎮。至成化十四年始定設,後加贊理軍務。

「巡撫大同地方、贊理軍務」、一員

永樂六年,命都御史出鎮大同,旋罷。正統元年始

與宣府共設巡撫。至景泰三年、大同始專設。後復兼理。至成化十年、復專設。加贊理軍務

「提督鴈門等關、兼巡撫山西地方」、一員

宣德五年,命兵部侍郎巡撫河南、山西。至正統十三年,始命都御史專撫山西,鎮守鴈門。天順、成化間暫革,尋復置。嘉靖間,給旗牌四面副。隆慶三年,令秋冬暫駐寧武關,就近調度,定為「巡撫山西提督鴈門等關都御史。」

「巡撫延綏等處贊理軍務」、一員

宣德十年、遣都御史出鎮,而無專設。景泰元年、以都御史參贊軍務,遂為定制。成化九年、徙鎮榆林。隆慶六年、加贊理軍務。

「巡撫寧夏地方、贊理軍務」、一員

宣德六年,「命侍郎理陝西、甘肅、寧夏屯政。十年命都御史鎮守陝西、延綏、寧夏等處,未有專職。正統元年,以都御史鎮撫寧夏地方,參贊軍務,整飭邊備,遂為定制。」 天順元年革。二年復設,去參贊軍務。隆慶六年,加贊理軍務。

「巡撫陜西地方、贊理軍務」、一員

宣德間,命尚書、侍郎出鎮。正統間,命右都御史出入,更代鎮守。景泰三年,改都御史巡撫,遂為定制。成化二年,加提督軍務,後改贊理軍務。

「巡撫甘肅等處地方、贊理軍務」、一員

宣德十年,命侍郎鎮守甘肅地方。「正統元年,甘、涼多事,命侍郎參贊軍務出鎮,於是甘肅以文臣參贊,遂為定制。」 景泰元年,定為巡撫都御史。至隆慶六年,改贊理軍務。

提督軍務、「巡撫四川等處地方」、一員

「宣德五年、命都御史撫鎮,事寧停遣。正統十四年、遣都御史巡撫四川」 ,遂定設。萬曆十一年、加提督軍務。

巡撫雲南。兼建昌畢節等處地方。贊理軍務。兼督川

貴糧餉一員

「正統九年、命侍郎參贊軍務。十年,始命侍郎鎮撫。天順元年革。成化十二年復設。嘉靖三十年,加兼理軍務。」 四十三年改贊理。隆慶二年,加兼建昌、畢節等處地方。

「巡撫貴州、兼督理湖北川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一 員

正統四年,「命都御史出鎮。十四年,以土苗亂,命侍郎總督軍務,鎮守其地。」 景泰元年,命大理寺丞巡撫,始有專職。成化八年革,十一年復設。正德二年革,五年復設。嘉靖七年,設雲、貴、四川、湖廣等處總制,撫勦苗蠻土夷,事平革。二十七年復設沅州駐劄。四十二年復革,令貴州巡撫兼督湖北、川東,提督軍務。

「巡撫廣西地方」、一員;

廣西舊有巡撫,沿革不常。隆慶元年,改總督兩廣都御史,兼巡撫廣西地方。三年,復設廣西巡撫。以上俱見在《督撫》。

「總制宣大偏關保定等處軍務」一員

「總督湖廣、川、貴軍務」一員

「巡撫鳳陽等處地方」、一員

「總理河漕、兼提督軍務」一員

永樂九年遣尚書治河,自後間遣侍郎或都御史。成化、弘治間,始稱「總督河道。」 正德四年,始定設都御史提督,駐濟寧,凡漕河事悉聽區處。嘉靖二十年,以都御史加工部職銜,提督河南、山東、直隸三省河患。隆慶四年加提督軍務。萬曆五年改總理河漕兼提督軍務。八年革。

「總督南京糧儲」一員

「整飭北直隸山西、河南等處軍務糧餉」一員

「巡撫廣東地方、兼贊理軍務」、一員

以上俱嘉靖二十年以前設,陸續住補。

「總督宣大山西偏保等處軍餉」一員

「勘處湖廣、貴州《夷情》」一員

「督理承天工務」一員。

「巡撫浙江、兼管福建福興建寧漳泉等處海道地方」、 提督軍務一員

「巡視浙江、兼制鄰境福建沿海地方」一員

採木左副都御史一員。右副都御史一員

「經略居庸、山海東西二路」,關一員。

「清理兩淮、兩浙山東長蘆等處鹽法」都御史一員。 淮徐兗州等處地方招撫營田一員

「北直隸地方督理屯政」一員:

山西「宣大地方、督理《屯政》」一員

「經略易州地方」一員。

「駐守昌平州地方」、一員

通州駐劄右僉都御史一員。

「總理江南等處屯鹽」副都御史一員。

「總理江北等處屯鹽僉都御史一員『總理山西等處屯鹽』」副都御史一員。

山西宣大等處行邊侍郎一員

薊遼保定等處行邊侍郎一員。

陝西、延綏、寧夏、固原、甘肅等處行邊侍郎一員

以上俱嘉靖十九年以後因事題設,事畢住補。

憲宗成化九年始設操江專督沿江軍衛及有司盜職之事

编辑

按《明會典》,「凡操江官軍,本院副都御史或僉都御史 一員,奉敕提督,并巡視九江至鎮江、蘇松等處江道, 沿江軍衛有司盜賊之事皆屬焉。成化九年,奏准專 督巡江,後復令兼督操江官軍。」

世宗嘉靖三年令巡撫遷秩候代

编辑

按《明會典》:「嘉靖三年,令各巡撫都御史,遇有遷秩或 以憂去者,必候代新任。代者亦宜亟往。如違,言官劾 奏。」

嘉靖十四年、有巡撫缺。令九卿會推

按《明會典》:「凡巡撫都御史缺,舊例在內地者會戶部, 在邊方者會兵部推舉。嘉靖十四年,令照九卿例會 推。」

嘉靖三十二年以尚書李默言,「兩設江南督撫,兵餉 分任。」

按《續文獻通考》:嘉靖三十二年,吏部尚書李默言,「江 南軍興,調兵轉餉,非一巡撫所能兼,請設提督軍務 大臣專勦賊,而巡撫專主餉。」上曰:「督撫兩設,事權得 無掣肘乎?其與兵部僉謀以聞。」於是奏設一官,如浙 例。以屠大山為兵侍兼僉都御史,總督軍務糧儲,巡 撫應天。

嘉靖四十五年、復設「廣西巡撫。」

按《續文獻通考》:「嘉靖四十五年,復設廣西巡撫。初,兩 廣各置巡撫。成化五年,以事體不一,更設總督大臣, 而罷巡撫。韓雍為總督,開府梧州,居中節制。正德十 一年,以體統太重,改為提督。已而惠、潮二府,山寇時 發,梧州在二千里外,文檄往來,徵調為難,遂以總督 撫廣東,而更設巡撫於廣西。」

穆宗隆慶二年定督撫赴任限期

编辑

按《明會典》:「隆慶二年題准:凡遇推補督撫員缺,吏部 移咨兵部,差人齎文前去。如以別官陞遷巡撫,及在 原籍起用者,限文到五日;以巡撫陞總督者,限交代 次日,即各起程赴任。仍將起程日期,於所在衙門申 報各巡按具奏。如咨文已到,不即起程,或已交代未 便離任,或未交代擅自回籍者,並參治。」

隆慶四年,裁南京總督併廣東巡撫。

按《續文獻通考》:「隆慶四年三月,裁革總督南京糧儲 都御史,以其事屬之南京戶部侍郎,仍設巡倉御史 一員佐之。五月,裁革廣東巡撫官,改兩廣總督李遷 為提督,兼廣東巡撫事。」

神宗萬曆三年定督撫推補文到日限期赴任

编辑

按《明會典》:「萬曆三年題准督撫推補文到之日,限半 月以裏起程赴任。」

萬曆五年,令三邊及薊遼總督,會五府九卿廷推。 按《明會典》:「凡總督陝西三邊,宣大都御史缺,會五府、 大九卿堂上官及科道廷推。」薊遼、兩廣總督缺,亦令 大九卿堂上官及科道廷推,不會五府。萬曆五年題 准,三邊宣大總督,亦照薊遼例,不會五府。

萬曆十三年令「巡撫歷任年久、方許推陞。」

按《明會典》:「萬曆十三年,令各處巡撫官歷任年久,方 許推陞,不得驟遷數易,以滋煩擾。」

皇清

编辑

國初、督、撫「建置」

《大清會典》:「都察院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

史等官。俱不專設。但為直省總督、巡撫兼銜。凡遇補授

命下之後、其應兼職銜、由吏部議擬具題、請

旨。要皆因事設裁、隨地分并。歷年員額、多寡不一。今

考其現設者具載於前,而以奉裁各員附見於後。

「總督江南江西等處地方事務、兼理糧餉操江」 一員

總督湖廣等處地方文武事務兼理糧餉,一員;總督福建等處地方軍務兼理糧餉,一員;總督四川、陜西文武事務兼理糧餉,一員;總督兩廣等處地方兼理糧餉,一員。

「總督雲南、貴州等處軍務兼理糧餉」 一員。「總督淮揚等處地方、提督漕運海防軍務兼理糧餉」 一員。

考證

「總督河道、提督軍務」 一員

「巡撫直隸等處地方,管轄紫荊等關,宣府鎮地方,密雲等關隘,贊理軍務,兼理糧餉」 一員。「巡撫江寧等處地方,總督糧儲,提督軍務」 ,一員。「巡撫安徽等處地方,提督軍務一員。」

「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 、一員。「巡撫江西等處地方、兼理軍務」 ,一員

「巡撫湖廣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 ,一員。「巡撫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 ,一員。

「巡撫福建等處地方、提督軍務」 一員

「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理軍務」 一員。「巡撫山西太原等處地方,提督鴈門等關軍務,兼理雲鎮」 ,一員。

「巡撫河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河道」 ,一員;「巡撫陝西等處地方,贊理軍務兼理糧餉」 ,一員;「巡撫甘肅寧夏、平慶、臨、鞏等處地方,督理軍務兼理茶馬」 ,一員。

「巡撫四川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 一員。「巡撫廣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鹽法」 ,一員。

「巡撫廣西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鹽法」 ,一員。「巡撫雲南、兼建昌、畢節等處地方,贊理軍務、兼督川貴兵餉」 ,一員。

「巡撫貴州、兼督理湖北川東等處地方」 、提督軍務一員

以上現設督撫

總督直隸、山東、河南軍務一員。順治十五年裁。康熙元年,設直隸總督。四年裁,復設三省總督。八年裁。

總督浙江、福建軍務一員。順治十五年裁,康熙八年復設。九年裁。

總督浙江軍務一員。康熙八年裁,九年復設。二十三年裁。

「總督江西軍務」 一員。康熙四年,裁併兩江總督。十三年,復設江西總督。二十一年,裁。

總督山東軍務一員。康熙四年裁併《三省》。「總督總督山西軍務」 一員。順治十五年裁。康熙元年復設。四年裁。

「總督河南軍務」 一員。康熙四年裁。

總督陝西軍務一員。康熙四年,改為山陝總督。十四年,仍改陝西總督。十九年,改為川陝總督。「總督四川軍務」 一員。康熙七年,改為川湖總督。八年裁。九年,復設川湖總督。十三年,改為四川總督。十九年,裁併川陝總督。

「總督廣西軍務」 一員。康熙四年裁。

「總督雲南軍務」 一員。康熙五年裁。

總督貴州軍務一員。康熙四年裁,十二年復設。十三年裁。

巡撫順天等處一員。順治十八年裁。

巡撫天津等處一員。順治六年裁。

巡撫宣府等處一員。順治九年裁。

巡撫鳳陽等處一員。順治六年裁,十七年復設,十八年裁。

巡撫安慶等處一員。順治十六年裁。

「巡撫」 南贛等處一員。順治十八年裁。

「撫治鄖襄等處」 一員。順治十八年裁。康熙十五年,復設鄖陽撫治十九年裁。

巡撫登萊等處一員。順治九年裁。

「巡撫」 延綏等處一員。順治十八年裁。

巡撫寧夏等處一員。順治十八年裁。

「巡撫」 操江一員。康熙元年裁。

以上舊設督撫

順治六年

编辑

《大清會典》:「凡總督、巡撫員缺,順治六年題准由會推。」

《保舉題補保舉》當者,陞賞,不當者,連坐。

順治九年

《大清會典》:「順治九年議准取人地相宜者,會推擬正。」

陪具題

順治十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年

諭會推督撫、不拘品級。擇才品素著者、詳開事實、具

順治十一年

《大清會典》。順治十一年

諭「督撫缺出,即於次日會推。」

康熙七年

编辑

《大清會典》。康熙七年

諭「山、陝督撫俱推用滿州官。」

康熙十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年議准督、撫員缺,先行具題請 旨,或用滿州,或用漢軍、漢人。得旨後,遵將應陞官員開列職名具題。」

康熙十八年

《大清會典》:「康熙十八年議准巡撫員缺,本省布政使。」

不得陞補督、撫兼銜。僉都御史加一級,授從三品;加二級改授右副都御史;副都御史加一級兼右侍郎銜,加二級兼左侍郎銜,授從二品再加一級兼尚書銜;尚書加一級,授從一品;加二級,授正一品。如一品之外,每加一級,改紀錄二次。凡加尚書、侍郎銜者,總督兼兵部,巡撫兼工部。

節使部總論

编辑

《文獻通考》。

《論行省》

编辑

按:「行臺省之名雖始於魏、晉之間,然兩漢初興,高祖 所以委蕭何,世祖所以命鄧禹,其權任蓋亦類此。唐 天寶以後,以盜賊陷兩京,北狄侵畿甸,則或以大元 帥、副元帥命親王勳臣為之,然但可任專征之責,而 他事則稟朝旨,則亦未嘗備行臺省之事也。至其末 年,方鎮擅地請節,於是或以侍中、中書令、同平章事」、 王爵命之,如錢鏐、馬殷、王審知之徒,蓋名為奉正朔, 而實自為一朝廷矣。然則行臺省之名,苟非創造之 初,土宇未一,以此任帷幄腹心之臣,則必衰微之後, 法制已隳,以此處分裂割據之輩。至若承平之時,則 不宜有此名也。建炎時,張魏公以樞密使宣撫川陝, 趙忠簡謂之曰:「元樞新立大功,出當」川陝半天下之 責,自兵事外,悉當奏稟。蓋大臣在外,忌權太重也。及 魏公得罪,謫詞言「假便宜行事之制,忘人臣無將之 嫌,肖內閣以招賢,擬尚方而鑄印。然則承制之事,易 以惹謗。」忠簡之言,固篤論也。

《論使相》

编辑

按:《三朝國史職官志》敘元豐《寄祿新格》,以階易官,謂 開府儀同三司,即舊使相。然使相者,是以侍中、中書 令、平章事加節度使之謂也。自唐至宋皆有之,而事 體微不同。唐則多以同平章事加節度使之立勳勞 而久任者,蓋將而寵以相之名也。宋則多以節度使 加平章事之有德望而罷政者,蓋相而寵以將之名 也。合而言之,位兼將相,品極文武之稱。今既曰以開 府儀同三司易使相矣,然韓絳為開府而復加以鎮 撫之節,文彥博為開府而復加以護國山南之節,蔡 京為開府而復加以安遠之節,則是且為開府,且為 使相,而使相之名未嘗廢矣。又況神宗更官制之本 意,實以三省、寺、監之官無職掌為非,遂欲易而正之。 如改左右僕射為特進,則遂以僕射為宰相之職;改 左、右丞為光祿大夫,則遂以左右丞為執政之職。今 節度使之在宋,其無職掌,與開府儀同三司一也,何 煩以開府易之?況有開府之後,宰相之除節度使元 未嘗廢乎?竊疑開府儀同三司,特專以儀同三省長 官。尚書令中書令侍中而於使相、節度使無預。張演著《職官記》, 敘元豐新官,而并著舊官,於開府儀同三司之下,只 注舊官云「中書令、侍中同中書門下平章」,而不言使 相。雖與史志不合,似為得之。

《論節度使等官》

编辑

按:節度使在唐為閫帥、觀察、團練使,在唐為監司、防 禦使,在唐為邊將、刺史,在唐為郡守。至宋則閫帥、監 司、邊將、郡守各別有以名其官,而節度、承宣、觀察、團 練、防禦、刺史則俱無職任,特以為武臣遷轉之次序, 故敘其事於將軍、都尉之後。

圖書編

编辑

《總督》

编辑

「夫天下豈有常之勢哉?顧制勢者何如耳。善制勢者, 常合而不分,則常治;不善制勢者,常分而不合,則常 不治。」三代以上無論已,漢初以合治矣,其終也,以分 侯王而亂。唐初以合治矣,其終也,以分藩鎮而亂。宋 初以合治矣,其終也,以分南北而亂。夫通天下猶一 身也,治一身者,必使摩頂放踵,氣血周流,榮衛清利, 「精神管攝而無有壅蔽扞格之處」,是久視長生之道 也。「治天下者,必使循內及外,遠近相折,大小相濟,彊 弱相維,而無有偏重不舉之處」,是久安長治之道也。 《我列聖制勢之策》,盡善矣,無遺算矣。蓋兩京十三省 各設巡撫大臣,以制京省之勢,而凡城池、錢穀、甲兵、 官屬、丁田之勢,皆得便宜從事,而文武諸臣悉攝己 以聽,而奉行其制命焉而得其人也。又「太平無事,則 一國之勢合而不分,則常治而不亂」,此國家安寧之術所以度越前代也。正統而後,或變生於腹裏,或釁 起於邊陲,而諸邊、諸省一時撫臣多不能振聯屬之 策,興討罪之師,保境以自全,攖城以自守,直為是懍 懍耳,若鹵之也。先河北之趙賊,西蜀之廖冠、江西之 華林,及藩豪八閩之鄧茂、楚之麻陽、廣之岑猛、滇之 麓川,猖獗震蕩,而各省撫臣皆相視而莫之能相救, 必設總督而後能平之。彼其時非盡撫臣之怯也,亡 筭也。爵並權均,夫兩大不能以相使,而況十數大乎? 勢分故也。列聖振長策而議聯屬,邊方腹裏多設總 督,以聯屬而節制之,若連環然,且頒之敕。如一省難 作,則總督調近省之食與兵,或擊其首,或邀其尾,或 掎其左,或角其右,有難則合制之,難已則散而歸之, 無借兵之苦,無萃食之擾。《語》曰:「分指之十彈,不如合 掌之一擊。」此分合利病之說也。制勢之策,善之善之 者也。難之者曰:「多設總督,恐多擾則不便,恐多費則 不便。」不知今天下薊、遼已設總督矣,宣大、山西又總 督以聯屬之,陝西、三邊又總督以聯屬之,四川、雲貴、 湖廣嘗設總督矣,事平罷不設,假令至今存也,調諸 省之食與兵撻而制莽酋耳,胡有今日之紛紛也?且 兩廣有總督矣,閩、浙、直又設總督以聯屬之,事平又 罷不設,假令至今存也,調諸省之食與兵,直拉朽而 誅浙兵之亂矣,又胡有今日之紛紛也?近又從言者, 河漕總督得提督南北直隸、山東、河南之兵,浙江、江 西、湖廣之食,是中原一總督也。即有師尚詔者,弄兵 釜中,第合諸路坐而烹之爾,又胡有往事之紛紛也? 惟河漕大臣不當令兼巡撫鳳陽爾。夫鳳陽乃是陵 寢之所鍾「也,中原之所樞也,其地重,其勢尊,烏可以 『河』」「『漕」「帶』為也?且古治水者八年萬里於外,又安可匏 繫一隅哉?決以另置巡臣,便由是言之,則邊海增兩 總督足矣,鳳陽增一巡撫足矣,增三臣而博天下安, 何費之足云?且無事則總督不得侵巡撫之權,有事 則巡撫不得抗總督之命。夫調兵食之事,數十」年一 有之,何擾之足云?若川、雲總督當駐滇或兼巡撫,閩 浙總督當駐浙或兼巡撫,尤屬省便,又不必增官矣。 河漕總督,中原當駐淮,而江北巡撫當駐鳳陽,此大 聯屬勢也。而鄖陽、贛州之軍門,又小聯屬勢也。如此 則常合而不分,常治而不亂,然非老臣尊爵不可也。 《詩》曰:「維師尚父」,又曰:「太師皇父」,固廟堂事乎?責乎?故 曰:「善制勢者,制之堂上而已矣。」

問總督軍務官,本朝始於何時?曰:「都御史總督軍務, 自正統四年麓川之役,王驥始也。總兵官悉聽節制, 既以兵部尚書帥師,當王振好大之心,遂擬糧儲故 事,糧儲稱總督,宣德中始也。繼是而己巳之變,鹵薄 都城,石亨營城北,于謙督之,孫鏜營城西,則江淵參 之而已。繼是而四方多警,類率如例,如馬昂於兩廣」, 石璞於關外,王來於湖廣,侯璡於雲南,然事平則罷。 又繼是景泰、天順及成化初,白圭、葉盛、韓雍等皆稱 提督,意屬協同,敕以「贊理」為云。又繼是則為任官矣。 成化六年,開總府於梧州,此任官之所由始也。三邊 總制,自弘治末年秦紘、楊一清、張泰始便於徵發策 應,今亦為任官。夫議者秉低昂文武之鈞,濟兼制勦 綏之術是矣。而進止異同,束於和混,內外援搆,隱於 姦宄。其能制而協之,更當潤飾令必無伏機,不亦盡 乎?又繼是而陳金、華陽之役,陸完、劉六七之役,至統 制七省者,後事而或援以為例,其必有慎而馭之則 可矣。

《總督河運》

编辑

太祖有天下,漕東南粟於海,以營遼東。五年,屬靖海 侯吳禎。後卒,乃遣都督朱壽、張赫領之。二十年冬十 月享太廟,封壽「《舳艫》侯」,赫「航海侯。」又嘗建漕運使,尋 罷。成祖始命平江伯陳瑄治漕河內地贍北京。景泰 二年,特命都御史王竑總督,與總兵、參將同理其事。 尋令淮陽、廬、鳳四府,徐、和、滁三州屬竑巡撫,兼督常 「盈倉,以淮為治所。至成化八年,改巡撫、總漕各設一 員,明年復舊。」正德十三年又各設一員,十六年復。嘉 靖三十六年,又改各設一員,四十年復巡撫。「自永樂 十九年命吏部尚書蹇義巡行南畿,考察官吏,至宣 德五年,始命刑部右侍郎曹弘巡撫。正統八年又命 工部右侍郎巡撫。十三年又命刑部」右侍郎薛希璉、 吏部尚書趙新相繼巡撫。然未奉漕命,故另列表首。 今詳《漕臣年表》於後,其行實見於「事紀。」其勳德茂著 者表為「列傳。」若奉敕清理田地,賑濟饑民,并考察官 吏有事淮甸,不可以類附者,亦另列於後云。

《總督兩廣軍務》

编辑

洪武元年,師未下廣東、西,命永嘉侯朱亮祖出鎮廣。 永樂中,廣西則都督韓觀、山雲侯柳溥相繼為大帥, 得專征及誅賞,獨有文臣督攝之寄。至正統十四年, 苗寇蝟起,廣東則命侍郎揭稽,廣西則命侍郎李棠, 各巡撫之。然二廣地勢犬牙,賊東西豕突,來往叵測, 而武臣自守便利,不相策應。天子用兵部尚書于謙 言,「命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王翱總督兩廣軍務,總兵以下悉聽節制,一切便宜從事。」然事已即歸,不恆設。 馬昂再以提督至,葉盛以巡撫。至成化元年,復命都 督趙輔率大兵討之。陞浙江參政韓雍為僉都御史 贊理軍務,然於《制書》特重。雍既平寇,遂命總軍務兼 理巡撫。久之,雍以兩廣土地廣遠,恐「餘孽復生,重貽 邊患。請於朝,願得文武大臣分理其事。」上命副都陳 濂撫廣東,僉都張鵬撫廣西,而雍專治軍。尋以憂去。 五年復起雍以右都御史總督兼巡撫。於梧州開設 總府,居中調度。兩廣副總兵、參將而下,悉聽節制。而 兩廣巡撫不復設,仍統於總督。正德十一年改 督 為提督。嘉靖四十五年因廣東寇發,遙制不便。兵部 題准:「總督軍務,止撫廣西,於廣東另設巡撫。」至隆慶 四年,改總督閩廣,兼理糧餉;巡撫廣東,於廣西另設 巡撫。

《總督陝西三邊》

编辑

高皇帝初,中山武寧王達等下陝西,遂悉平甘肅、寧 夏諸鎮,秦、慶、肅三公鎮之,而侯、伯、都督耿秉文等理 兵政,間命宋穎諸國公一按閱操練而已。永樂始命 寧陽侯陳懋、西寧侯宋晟鎮寧夏,寧遠侯何福等鎮 甘肅。而文臣不過分理文移,治糧餉而已。正統初,西 鹵弗靖,始命兵部尚書王驥提督諸軍,据總兵官任 禮、蔣貴上討平,而陝西右都御史王文、陳鑑分歲鎮 守,然實未嘗合三鎮而歸一總督也。成化初,滿政據 石城叛,詔左副都御史項忠總全陝三邊兵討之。已, 詔右都御史王越、右副都御史馬文升總兵如之。然 有事而置,事已則革,不為恆也。弘治十年,始起王越 以太子太保、左都御史總制《禦火篩》。十一年。二十五 年,秦紘以戶部尚書守如越,自是定矣。嘉靖十九年 避「制」字,改總督。

《巡撫》

编辑

問:「天下巡撫之設何如?」曰:「天下設巡撫都御史,洪武 初未有也。太祖不欲以重臣令典錢糧兵馬,永樂十 九年,敕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十三員,各同給 事中一員,巡行天下,是謂巡撫。宣德間,令巡撫官每 歲八月一赴京議事,蓋不欲疏逖以懸機重。景泰四 年,纔差都御史,其意尚在執持風紀,有故則入參廟」 議,而握纛之柄則有司存。自是則曰「整飭」,曰「提督」,曰 「總制」,曰「鎮守」,又復典兵部尚書侍郎之職,兼都御史。 百寮群將,俯首聽一人之謀,似於兼制少疏,故復以 巡按權參殺之。然表裏異同,痛癢不相關,而司鋒鏑 者,每掣肘不能自盡。是近年失事,并罪撫臣,誠得肯 綮,而當道執要可愈施矣。夫天順間,「石亨、曹欽請罷 巡撫,正德間劉瑾取回巡撫,彼固借私以逞,要亦不 謂無說。苟使其布置腹心,則其為毒又不可勝言。切 念天下錢糧兵馬之重,所賴鎮攝不以躁僨,事巡撫 之不可缺者。而書生涉仕,必由此以致,卿輔能允,文 武得全才,有幾乎哉?不素習而器與之,恐亦不易為 稱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