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第674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六百七十四卷
明倫彙編 官常典 第六百七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官常典

 第六百七十四卷目錄

 諫諍部名臣列傳三

  後漢二

  左雄       翟酺

  陳龜       袁著

  李雲       杜眾

  應奉       劉瑜

  劉陶       審忠

  陳耽       謝弼

  張鈞       司馬直

  費詩

  魏一

  崔琰       鮑勛

  霍性       辛毗

官常典第六百七十四卷

諫諍部名臣列傳三 编辑

後漢二 编辑

左雄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雄字伯豪,南郡涅陽人也。安帝時,舉 孝廉,稍遷冀州刺史。州部多豪族,好請託,雄常閉門 不與交通。奏案貪猾,二千石無所回忌。永建初,公車 徵拜議郎。時順帝新立,大臣懈怠,朝多闕政,雄數言 事,其辭深切。尚書僕射虞詡以雄有忠公節,上疏薦 之曰:『臣見方今公卿以下,類多拱默,以樹恩為賢,盡 節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後福』。伏見議 郎左雄數上封事,至引陛下身遭難戹,以為警戒,實 有『王臣蹇蹇之節,周公謨成王之風,宜擢在喉舌之 官,必有匡弼之益』』。」由是拜雄尚書,再遷尚書令。上疏 陳事曰:「臣聞柔遠和邇,莫大寧人;寧人之務,莫重用 賢;用賢之道,必存考黜。是以皋陶對」禹,貴在知人,安 人則惠,黎民懷之。分伯建侯,代位親民,民用和穆,禮 讓以興。故《詩》云:「有渰淒淒,興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 我私。」及幽厲昏亂,不自為政,褒豔用權,七子黨進,賢 愚錯緒,深谷為陵。故其詩云:「四國無政,不用其良。」又 曰:「哀今之人,胡為虺蜴。」言人畏吏如虺蜴也。宗周既 滅,六國并秦,阬儒泯典,划革五等,更立郡縣,縣設令 長,郡置守、尉,什伍相司,封豕其民。大漢受命,雖未復 古,然克慎庶官,蠲苛救敝,悅以濟難,撫而循之。至於 文、景,天下康乂,誠由元靖寬柔,克慎官人故也。降及 宣帝,興於仄陋,綜覈名實,知時所病,刺史守相輒親 引見,考察言行,信賞必罰。帝乃歎曰:「民所以安而無 怨者,政平吏良也。與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以 為吏數變易,則下不安業,久於其事,則民服教化。其 有政理者,輒以璽書勉勵,增秩賜金,或爵至關內侯, 公卿缺則以次用之。是以吏稱其職,人安其業。漢世 良吏,於茲為盛,故能降來儀之瑞,建中興之功。漢初 至今,三百餘載,俗浸彫敝,巧偽滋萌,下飾其詐,上肆 其殘,典城百里,轉動無常,各懷一切,莫慮長久。謂「殺 害不辜為威風,聚斂整辦為賢能,以理己安民為劣 弱,以奉法循理為不化。髡鉗之戮,生於睚眥;覆尸之 禍,成於喜怒。視民如寇讎,稅之如豺虎。監司項背相 望,與同疾疢;見非不舉,聞惡不察。觀政於亭傳,責成 於期月。言善不稱德,論功」不㨿實,虛誕者獲譽,拘檢 者離毀,或因罪而引高,或色斯以求名。州宰不覆,競 共辟召,踴躍升騰,超等踰匹。或考奏捕案,而亡不受 罪。會赦行賂,復見洗滌,朱紫同色,清濁不分。故使姦 猾枉濫,輕忽去就,拜除如流,缺動百數。鄉官部吏,職 斯祿薄,車馬衣服,一出於民。廉者取足,貪者充家。特 選橫調,紛「紛不絕,送迎煩費,損政傷民,和氣未洽,災 眚不消,咎皆在此。」今之墨綬,猶古之諸侯,拜爵王庭, 輿服有庸,而齊於匹豎。叛命避負,非所以崇憲明理, 惠育元元也。臣愚以為守相長吏,惠和有顯效者,可 就增秩,勿使移徙。非父母喪,不得去官。其不從法禁, 不式王命,錮之終身,雖會赦令,不得齒列。若被「劾奏 亡不就法者,徙家邊郡,以懲其後。鄉部親民之吏,皆 用儒生清白任從政者,寬其負算,增其秩祿,吏職滿 歲,宰府州郡,乃得辟舉。如此,威福之路塞,虛偽之端 絕,送迎之役損,賦斂之源息,循理之吏得成其化,率 土之民各寧其所,追配文宣中興之軌,流光垂祚,永 世不刊。」帝感其言,申下有司,考其真偽,詳所施行。雄 之所言,皆明達政體,而宦豎擅權,終不能用。自是選 代交互,令長月易,迎新送舊,勞擾無已;或守寺空曠, 無人案事,每選部劇,乃至逃亡。永建三年,京師、漢陽 地皆震裂,水泉涌出。四年,司、冀復有大水。雄推較災 異,以為下人有逆上之徵,又上疏言「宜密為備,以俟 不虞。」尋而青、冀、揚州盜賊連發,數年之間,海內擾亂。 其後天下大赦,賊雖頗解,而官猶無備,流叛之餘,數月復起。雄與僕射郭虔共上疏,以為「寇賊連年,死亡 大半。一人犯法,舉宗群亡。宜及其尚微,開令改悔。若 告黨與者,聽除其罪;能誅斬者,明加其賞。」書奏,並不 省。又上言「宜崇經術,繕修太學。」帝從之。陽嘉元年,太 學新成,詔試明經者補弟子,增甲乙之科,員各十人。 除京師及郡國耆儒年六十以上為郎、舍人、諸王國 郎者百三十八人。雄又上言:「郡國孝廉,古之貢士,出 則宰民,宣協風教。若其面牆,則無所施用。孔子曰:『四 十而不惑,《禮》稱彊仕』。請自今孝廉年不滿四十,不得 察舉,皆先詣公府,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牋奏,副之端 門,練其虛實,以觀異能,以美風俗。有不承科令者,正 其罪法。若有茂才異行,自可不拘年齒。帝從之,於是 班下郡國。明年,有廣陵孝廉徐淑,年未及舉,臺郎疑 而詰之。對曰:「詔書曰『有如顏回、子奇,不拘年齒,是故 本郡以臣充選』。」郎不能屈。雄詰之曰:「昔顏回聞一知 十,孝廉聞一知幾邪?」淑無以對,乃譴卻郡。於是濟陰 太守胡廣等十餘人皆坐謬舉免黜,唯汝南陳蕃、潁 川李膺、下邳陳球等三十餘人得拜郎中。自是牧守 畏慄,莫敢輕舉。迄於永熹,察選清平,多得其人。雄又 奏徵海內名儒為博士,使公卿子弟為諸生,有志操 者加其俸祿。及汝南謝廉、河南趙建,年始十二,各能 通經,雄並奏拜童子郎,於是負書來學,雲集京師。初, 帝廢為濟陰王,乳母宋娥與黃門孫程等共議立帝。 帝後以娥前有謀,遂封為山陽君,邑五千戶;又封大 將軍梁商子冀襄邑侯。雄上《封事》曰:「夫裂土封侯,《王 制》所重。高皇帝約,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孝安皇 帝封江京王聖等,遂致地震之異。永建二年,封陰謀 之功,又有日食之變,數術之士咸歸咎於封爵。今青 州饑虛,盜賊未息,民有乏絕,上求稟貸。陛下乾乾勞 思,以濟民為務,宜循古法,寧靜無為,以求天意,以消 災異。誠不宜追錄小恩,虧失大典。」帝不聽。雄復諫曰: 「臣聞人君莫不好忠正而惡讒諛,然而歷世之患,莫 不以忠正得罪,讒諛蒙倖」者,蓋聽忠難,從諛易也。夫 刑罪,人情之所甚惡;貴寵,人情之所甚欲。是以時俗 為忠者少,而習諛者多,故令人主數聞其美,稀知其 過,迷而不悟,至於危亡。臣伏見詔書,顧念阿母舊德 宿恩,欲特加顯賞。案《尚書》故事,無乳母爵邑之制,唯 先帝時,阿母王聖為野王君。聖造生讒賊廢立之禍, 生為天下「所咀嚼,死為海內所歡快。桀、紂貴為天子, 而庸僕羞與為比者,以其無義也;夷、齊賤為匹夫,而 王侯爭與為伍者,以其有德也。今阿母躬蹈約儉,以 身率下,群僚蒸庶,莫不向風,而與王聖並同爵號,懼 違本操,失其常願。」臣愚以為凡人之心,理不相遠,其 所不安,古今一也。百姓深懲王聖傾覆之禍,民「萌之 命,危於累卵。常懼時世復有此類,怵惕之念未離於 心,恐懼之言未絕於口。乞如前議,歲以千萬給奉阿 母,內足以盡恩愛之歡,外可不為吏民所怪。梁冀之 封,事非機急,宜過災戹之運,然後平議可否。」會復有 地震、緱氏山崩之異,雄復上疏諫曰:「先帝封野王君, 漢陽地震。今封山陽君而京城」復震。專政在陰,其災 尤大。臣前後瞽言:「封爵至重,王者可私人以財,不可 以官。宜還阿母之封,以塞災異。今冀已高讓山陽君, 亦宜崇其本節。」雄言數切至,娥亦畏懼辭讓,而帝戀 戀不能已,卒封之。後,阿母遂以交遘失爵。是時大司 農劉據以職事被譴,召詣尚書,傳呼促步,又加以捶 撲。雄上言:「九卿位亞三事,班在大臣,行有佩玉之節, 動有庠序之儀。孝明皇帝始有撲罰,皆非古典。」帝從 而改之。其後九卿無復捶撲者。自雄掌納言,多所匡 肅,每有章表奏議,臺閣以為故事。遷司隸校尉。初,雄 薦周舉為尚書,舉既稱職,議者咸稱焉。及在司隸,又 舉故冀州刺史馮直以為將帥。而直嘗坐臧受罪,舉 以此劾奏雄。雄悅曰:「吾嘗事馮直之父,而又與直善。 今宣光以此奏吾,乃是韓厥之舉也。」由是天下服焉。 明年坐法免。後復為尚書。永和三年卒。

翟酺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酺字子超,廣漢雒人也。四世傳《詩》。酺 好《老子》,尤善圖緯、天文歷算,以報舅讎當徙日南,亡 於長安,為卜相工。後牧羊涼州,遇赦還。仕郡,徵拜議 郎,遷侍中。時尚書有缺,詔將大夫六百石以上試對 政事,天文道術,以高第者補之。酺自恃能高而忌故 太史令孫懿,恐其先用,乃往候懿。既坐,言無所及,唯」 涕泣流連。懿怪而問之,酺曰:「圖書有漢賊孫登,將以 才智為中官所害,觀君表相似,當應之。酺受恩接悽 愴,君之禍耳。」懿憂懼,移病不試,由是酺對第一,拜尚 書。時安帝始親政事,追感祖母宋貴人,悉封其家。又 元舅耿寶及皇后兄弟閻顯等並用威權,酺上疏諫 曰:「臣聞微子佯狂而去殷,叔孫通背」秦而歸漢,彼非 自疏其君,時不可也。臣荷殊絕之恩,蒙值不諱之政, 豈敢雷同受寵,而以戴天履地?伏惟陛下應天履祚, 歷值中興,當建太平之功,而未聞致化之道。蓋遠者 難明,請以近事徵之。昔竇、鄧之寵,傾動四方,兼官重紱,盈金積貨,至使議弄神器,改更社稷,豈不以埶尊 威廣,以致斯患乎?及其破壞,頭顙墮地,願為孤豚,豈 可得哉!夫致貴無漸,失必暴;受爵非道,殃必疾。今外 戚寵幸,功均造化,漢元以來,未有等比。陛下誠仁恩 周洽,以親九族,然祿去公室,政移私門,覆車重尋,寧 無摧折。而朝臣在位,莫肯正議,翕翕訾訾,更相佐附, 臣恐威權外假,歸之良難,虎翼一奮,卒不可制。故孔 子曰:「吐珠于澤,誰能不含?」《老子》稱「國之利器,不可以 示人。」此最安危之極戒,社稷之深計也。夫儉德之恭, 政存約節。故文帝愛百金于露臺,飾帷帳于皁囊。或 有譏其儉者,上曰:「朕為天下守財耳,豈得妄用之哉!」 至倉穀腐而不可食,錢貫朽而不可校。今自初政已 來,日月未久,費用賞賜,已不可算。斂天下「之財,積無 功之家,帑藏單盡,民物彫傷,卒有不虞,復當重賦,百 姓怨叛,既生危亂可待也。」昔成王之政,周公在前,召 公在後,畢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挾而維之,目見正 容,耳聞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曠然,言其法度素定也。 今陛下有成王之尊,而無數子之佐,雖欲崇雍熙,致 太平,其可得乎!自去年已「來,災譴頻數,地坼天崩,高 岸為谷。修身恐懼,則轉禍為福;輕慢天戒,則其害彌 深。願陛下親自勞卹,研精致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 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歡,罷 宴私之好。帝王圖籍,陳列左右,心存亡國所以失之, 鑒觀興王所以得之,庶災害可息,豐年可招矣。」書奏 不省,而外戚寵臣咸畏惡之。延光三年,出為酒泉太 守。叛羌千餘騎徙敦煌,來鈔郡界。酺赴擊,斬首九百 級,羌眾幾盡,威名大震。遷京兆尹。順帝即位,拜光祿 大夫,遷將作大匠。損省經用,歲息四五千萬。屢因災 異,多所匡正。由是權貴共誣酺及尚書令高堂芝等 交通屬託,坐減死歸家。復被章云「酺前與河南」張楷 等謀反,逮詣廷尉。及杜真等上書訟之,事得明釋。卒 於家。著《援神鉤命解詁》十二篇。初,酺之為大匠,上言 「孝文皇帝始置一經博士。武帝大合天下之書,而孝 宣論《六經》於石渠,學者滋盛,弟子萬數。」光武初興,愍 其荒廢,起太學博士舍內外講堂,諸生橫卷,為海內 所集。明帝時,辟雍始成,欲毀太學。太尉趙熹以為「太 學、辟雍,皆宜兼存,故並傳至今,而頃者頹廢,至為園 採芻牧之處。宜更修繕,誘進後學。」帝從之。酺免後,遂 起太學,更開拓房室,學者為酺立碑銘於學云。

陳龜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龜字叔珍,上黨泫氏人也。家世邊將, 便習弓馬,雄於北州。龜少有志氣,永建中,舉孝廉,五 遷五原太守。永和五年,拜使匈奴中郎將。時南匈奴 左部反亂,龜以單于不能制下,外順內畔,促令自殺, 坐徵下獄免。後再遷,拜京兆尹。時三輔彊豪之族,多 侵枉小民,龜到,厲威嚴,悉平理其怨屈者,郡內大悅。」 會羌胡寇邊,殺長吏,驅略百姓。桓帝以龜世諳邊俗, 拜為度遼將軍。龜臨行上疏曰:「臣龜蒙恩累世,馳騁 邊垂,雖展鷹犬之用,頓斃異域之庭,魂骸不返,薦享 狐狸,猶無以塞厚責答萬分也。至臣頑駑,器無鈆刀 一割之用,過受國恩,榮秩兼優,生年死日,永懼不報。 臣聞三辰不軌,擢士為相;蠻夷不恭,拔卒為將。臣無 文武之才,而忝鷹揚之任,上慚聖明,下懼素餐,雖歿 軀體,無所云補。」今西州邊鄙,土地塉埆,鞍馬為居,射 獵為業。男寡耕稼之利,女乏機杼之饒。守塞候望,懸 命鋒鏑,聞急長驅,去不圖反。自頃年以來,匈奴數攻 營郡,殘殺長吏,侮略良細。戰夫身膏沙漠,居人首係 馬鞍,或舉國掩戶,盡「種灰滅,孤兒寡婦,號哭空城,野 無青草,室如懸磬,雖含生氣,實同枯朽。往歲并州水 雨,災螟互生,稼穡荒耗,租更空闕。老者慮不終年,少 壯懼於困戹。陛下以百姓為子,品庶以陛下為父,焉 可不日昃勞神,垂撫循之恩哉!唐堯親舍其子,以禪 虞舜者,是欲民遭聖君,不令遇惡主也。故古公杖策 其民」,五倍。文王、西伯,天下歸之,豈復輿金輦寶,以為 民惠乎?近孝文皇帝感一女子之言,除肉刑之法,體 德行仁,為漢賢主。陛下繼中興之統,承光武之業,臨 朝聽政而未留聖意。且牧守不良,或出中官,懼逆上 旨,取過目前,呼嗟之聲,招致災害,邊寇凶悍,因衰緣 隙。而令倉庫單於豺狼之口,功業無銖兩「之效,皆由 將帥不忠,聚姦所致。前涼州刺史祝良,初除到州,多 所糾罰,太守令長,貶黜將半,政未踰時,功效卓然,實 應賞異,以勸功能,改任牧守,去斥姦殘。又宜更選匈 奴、烏桓、護羌中郎將校尉,簡練文武,授之法令。」除并 涼二州今年租,更寬赦,罪隸埽除更始,則善吏知奉 公之祐,惡者覺營私之禍,「胡馬可不窺長城,塞下無 候望之患矣。」帝覺悟,乃更選幽、并刺史,自營郡太守、 都尉以下,多所革易。下詔為陳將軍,除并、涼一年租 賦,以賜吏民。龜既到職,州郡重足震慄,鮮卑不敢近 塞。省息經用,歲以億計。大將軍梁冀與龜素有隙,譖 其沮毀國威,挑取功譽,不為邊庭所畏。坐徵還,遂乞 骸骨歸田里,復徵為尚書。冀暴虐日甚,龜上疏言其罪狀,請誅之。帝不省,自知必為冀所害,不食七日而 死。西域胡夷,并、涼民庶,咸為舉哀,弔祭其墓。

袁著 编辑

按《後漢書梁冀傳》:「汝南袁著,年十九,見冀凶縱,不勝 其憤,乃詣闕上書曰:『臣聞仲尼歎鳳鳥不至,河不出 圖』,自傷卑賤不能致也。今陛下居得致之位,又有能 致之資,而和氣未應,賢愚失序者,埶分權臣,上下壅 隔之故也。夫四時之運,功成則退,高爵厚寵,鮮不致 災。今大將軍位極功成,可為至戒,宜遵懸車之禮,高 枕頤神。《傳》曰:『木實繁者,披枝害心』。若不抑損權盛,將 無以全其身矣。左右聞臣言,將側目切齒。臣特以童 蒙見拔,故敢忘忌諱。昔舜、禹相戒,無若丹朱,周公戒 成王無如殷王紂。願除誹謗之罪,以開天下之口。」書 得奏御,冀聞而密遣掩捕著,著乃變易姓名。後託病 偽死,結蒲為人,市棺殯送。冀廉問知其詐,陰求得,笞 殺之,隱蔽其事。學生桂楊劉常,當世名儒,素善於著, 冀召補令史以辱之。時太原郝絜、胡武皆危言高論, 與著友善。先是,絜等連名奏記,三府薦海內高士,而 不詣冀,冀追怒之,又疑為著黨,敕中都官移檄捕前 奏記者並殺之,遂誅武,家死者六十餘人。絜初逃亡, 知不得免,因輿櫬奏書冀門。書入,仰藥而死,家乃得 全。及冀誅,有詔以禮祀著等。冀諸忍忌,皆此類也。

李雲 杜眾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雲字行祖,甘陵人也。性好學,善陰陽。 初舉孝廉,再遷白馬令。桓帝延熹二年,誅大將軍梁 冀,而中常侍單超等五人皆以誅冀功並封列侯,專 權選舉。又立掖庭民女亳氏為皇后,數月間,后家封 者四人,賞賜巨萬。是時地數震裂,眾災頻降。雲素剛, 憂國將危,心不能忍,乃露布上書,移副三府曰:「臣聞 皇后天下母,德配坤靈,得其人則五氏來備,不得其 人則地動搖宮。比年災異,可謂多矣,皇天之戒,可謂 至矣。高祖受命,至令三百六十四歲,君期一周,當有 黃精代見,姓陳、項、虞、田、許氏。不可令此人居太尉、太 傅典兵之官。舉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賞,宜應其 實。梁冀雖持權專擅,虐流天下,今以罪行誅,猶召家 臣搤殺之耳,而猥封謀臣萬戶以上,高祖聞之,得無 見非?西北列將,得無解體?孔子曰:『帝者諦也』。今官位 錯亂,小人諂進,財貨公行,政化日損,尺一拜用,不經 御省,是帝欲不諦乎?」帝得奏震怒,下有司逮雲。詔尚 書都護劍戟送黃門北寺獄,使中常侍管霸與御史、 廷尉雜考之。時弘農五官掾杜眾傷雲以忠諫獲罪, 上書願與雲同日死。帝愈怒,遂并下廷尉。大鴻臚陳 蕃上疏救雲曰:「李雲所言,雖不識禁忌,干上逆旨,其 意歸於忠國而已。昔高祖忍周昌不諱之諫,成帝赦 朱雲腰領之誅。今日殺雲,臣恐剖心之譏復議於世 矣。故敢觸龍鱗,冒昧以請。」太常楊秉、洛陽市長沐茂、 郎中上官資並上疏請雲,帝恚甚,有司奏以為大不 敬,詔切責蕃、秉,免歸田里,茂、資貶秩二等。時帝在濯 龍池,管霸奏雲等事。霸詭言曰:「李雲野澤愚儒,杜眾 郡中小吏,出於狂戇,不足加罪。」帝謂霸曰:「帝欲不諦 是何等語,而常侍欲原之邪?」顧使小黃門可其奏,雲、 眾皆死獄中。後冀州刺史賈琮使行部,過祠雲墓,刻 石表之。

應奉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奉字世叔,汝南南頓人也。曾祖父順, 字華仲,和帝時為河南尹、將作大匠。公廉約己,明達 政事。生十子,皆有才學。中子疊,江夏太守。疊生郴,武 陵太守。郴生奉。奉少聰明,自為童兒。及長,凡所經履, 莫不暗記。讀書五行並下。為郡決曹史,行部四十二 縣,錄囚徒數百千人。及還,太守備問之,奉口說罪繫」 姓名,坐狀輕重,無所遺脫,時人奇之。著《漢書後序》,多 所述載。大將軍梁冀舉茂才。先是武陵蠻詹山等四 千餘人反叛,執縣令,屯結連年。詔下公卿議,四府舉 奉才堪將帥。永興元年,拜武陵太守。到官慰納,山等 皆悉降散。於是興學校,舉側陋,政稱變俗。坐公事免。 延熹中,武陵蠻復寇亂荊州,車騎將軍馮緄以奉有 威恩,為蠻夷所服,上請與俱,征拜從事中郎。奉勤設 方略,賊破軍罷。緄推功於奉,薦為司隸校尉。糾舉姦 違,不避豪戚,以嚴厲為名。及鄧皇后敗,而田貴人見 幸,桓帝有建立之議。奉以田氏微賤,不宜超登后位, 上書諫曰:「臣聞周納狄女,襄王出居於鄭;漢立飛燕, 成帝息嗣泯絕。母后之重,興廢所因,宜思《關睢》之所 求,遠五禁之所忌。」帝納其言,竟立竇皇后。及黨事起, 奉乃慨然以疾自退,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 十篇,數萬言,諸公多薦舉。會病卒。子劭。

劉瑜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瑜字季節,廣陵人也。高祖父廣陵靖 王。父辯,清河太守。瑜少好經學,尤善圖讖、天文曆算 之術。州郡禮請,不就。延熹八年,太尉楊秉舉賢良方 正,及到京師,上書陳事曰:『臣瑜自念東國鄙陋,得以 豐沛枝葉,被蒙復除,不給卒伍。故太尉楊秉知臣。竊闚典籍,猥見顯舉,誠冀臣愚直,有補萬一。而秉忠謨 不遂命先朝露臣在下土,聽聞歌謠,驕臣虐政之事, 遠近呼嗟之音,竊為辛楚,泣血漣如。幸得引錄,備答 聖問,泄寫至情,不敢庸回。誠願陛下且以須臾之慮, 覽今往之事。人何為咨嗟,天曷為動變』?」蓋諸侯之位, 上法四七,垂文炳燿,關之盛衰者也。今中官邪孽,比 肩裂土,皆競立後嗣,繼體傳爵,或乞子疏屬,或買兒 市道,殆乖開國承家之義。古者天子一娶九女,娣姪 有序,《河圖》授嗣,正在九房。今女嬖令色,充積閨帷,皆 當盛其玩飾,冗食空宮,勞散精神,生長六疾,此國之 費也,生之傷也。且天地之性,陰陽正紀,隔絕其道,則 水旱為并。《詩》云:「五日為期,六日不詹。」怨曠作歌,仲尼 所錄。況從幼至長,幽藏歿身。又常侍黃門,亦廣妻娶, 怨毒之氣,結成妖眚,行路之言,官發略人女,取而復 置,轉相驚懼,孰不悉然,無緣空生此謗。鄒衍匹夫,杞 氏匹婦,尚有城崩霜隕之異,況乃群輩咨怨,能無感 乎!昔秦作阿房,國多刑人。今第舍增多,窮極奇巧,掘 山攻石,不避時令。促以嚴刑,威以正法。民無罪而覆 入之,「民有田而覆奪之。州郡官府,各自考事,姦情賕 賂,皆為吏餌。民愁鬱結,起入賊黨,官輒興兵,誅討其 罪。貧困之民,或有賣其首級,以要酬賞。父兄相伐殘 身,妻孥相視分裂。窮之如彼,伐之如此,豈不痛哉!」又 陛下以北辰之尊,神器之寶,而微行近習之家,私幸 宦官之舍,賓客市買,熏灼道路,因此暴縱,「無所不容。 今三公在位,皆博達道蓺,而各正諸己,莫或匡益者, 非不智也,畏死罰也。惟陛下設置七臣,以廣諫道,及 開東序金縢史官之書,從堯舜禹湯文武致興之道, 遠佞邪之人,放鄭衛之聲,則致政和平,德感祥風矣。 臣悾悾推情,言不足採,懼以觸忤,征營慴悸。」於是特 詔召瑜,問災咎之徵,指事案經讖以對。執政者欲令 瑜依違其辭,而更策以它事。瑜復悉心以對,八千餘 言,有切於前,帝竟不能用。拜為議郎。及帝崩,大將軍 竇武欲大誅宦官,乃引瑜為侍中,又以侍中尹勳為 尚書令,共同謀畫。及武敗,瑜、勳並被誅,後宦官悉焚 其上書,以為訛言。子琬傳瑜學,明占候,能著災異,舉 方正,不行。

劉陶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陶字子奇,一名偉,潁川潁陰人,濟北 貞王勃之後。陶為人居簡,不修小節。所與交友,必也 同志。好尚或殊,富貴不求合;情趣苟同,貧賤不易意。 同宗劉愷以雅德知名,獨深器陶。時大將軍梁冀專 朝,而桓帝無子,連歲荒饑,災異數見,陶時遊太學,乃 上疏陳事曰:『臣聞人非天地無以為生,天地非人無 以為靈』。」是故帝非人不立,人非帝不寧。夫天之與帝, 帝之與人,猶頭之與足,相須而行也。伏惟陛下年隆 德茂,中天稱號,襲常存之慶,循不易之制,目不視鳴 條之事,耳不聞檀車之聲,天災不有痛於肌膚,震食 不即損於聖體,故蔑三光之謬,輕上天之怒。伏念高 祖之起,始自布衣,拾暴秦之敝,追亡周之鹿,合散扶 傷,克成帝業,功既顯矣,勤亦至矣,流福遺祚,至於陛 下。陛下既不能增明烈考之軌,而忽高祖之勤,妄假 利器,委授國柄,使群醜刑隸,芟刈小民,雕敝諸夏,虐 流遠近,故天降眾異,以戒陛下。陛下不悟,而競令虎 豹窟於麑場,豺狼乳於春囿,斯豈「唐咨禹、稷,益典朕 虞,議物賦土蒸民」之意哉!又令牧守長吏,上下交競, 封豕長蛇,蠶食天下,貨殖者為窮冤之魂,貧餒者作 饑寒之鬼,高門獲東觀之辜,豐室羅妖叛之罪,死者 悲於窀穸,生者戚於朝野,是愚臣所為咨嗟長懷歎 息者也。且秦之將亡,正諫者誅,諛進者賞,嘉言結於 忠舌,國命出於讒口,擅閻樂於咸陽,授趙高以車府, 權去己而不知,威離身而不顧,古今一揆,成敗同埶。 願陛下遠覽彊、秦之傾,近察哀、平之變,得失昭然,禍 福可見。臣又聞危非仁不扶,亂非智不救。故武丁得 傅說,以消鼎雉之災;周宣用申甫,以濟夷、厲之荒。竊 見故冀州刺史南陽朱穆,前烏桓校尉臣同郡李膺, 皆履正清平,貞高絕俗。穆前在冀州,奉憲「操平,摧破 姦黨,掃清萬里。膺歷典牧守,正身率下,及掌戎馬,威 揚朔北。斯實中興之良佐,國家之柱臣也。宜還本朝, 挾輔王室,上齊七燿,下鎮萬國。臣敢吐不時之義於 諱言之朝,猶冰霜見日,必至消滅。臣始悲天下之可 悲,今天下亦悲臣之愚惑也。」書奏,不省。時有《上書言 人以貨輕錢薄,故致貧困》,「宜改鑄大錢。」事下四府群 僚及太學能言之士。陶上議曰:「聖主承天制物,與人 行止,建功則眾悅其事,興戎而師樂其旅。是故靈臺 有子來之人,武旅有鳧藻之士,皆舉合時宜,動順人 道也。臣伏讀鑄錢之詔,平輕重之議,訪覃幽微,不遺 窮賤,是以藿食之人,謬延逮及。蓋以為當今之憂,不 在於貨,在乎民饑。」夫生養之道,先食後民。是以先王 觀象育物,敬授民時,使男不逋畝,女不下機,故君臣 之道行,王路之教通。由是言之,食者乃有國之所寶, 生民之至貴也。竊見比年已來,良苗盡於蝗螟之口杼柚空於公私之求。所急朝夕之餐,所患靡盬之事, 豈謂錢貨之厚薄,銖兩之輕重哉?就使當今沙「礫化 為南金,瓦石變為和玉,使百姓渴無所飲,饑無所食, 雖皇羲之純德,唐、虞之文明,猶不能以保蕭牆之內 也。蓋民可百年無貨,不可一朝有饑,故食為至急也。」 議者不達農殖之本,多言鑄冶之便,或欲因緣行詐, 以賈國利。國利將盡,取者爭競,造鑄之端,於是乎生。 蓋萬人鑄之,一人奪之,猶不能「給,況今一人鑄之,則 萬人奪之乎?雖以陰陽為炭,萬物為銅,役不食之民, 使不饑之士,猶不能足無厭之求也。夫欲民殷財阜, 要在止役禁奪,則百姓不勞而足。陛下聖德,愍海內 之憂戚,傷天下之艱難,欲鑄錢齊貨以救其敝,此猶 養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水木本魚鳥之所生 也,用之不時,必」至燋爛。願陛下寬鍥薄之禁,後冶鑄 之議,聽民庶之謠吟,問路叟之所憂。瞰三光之文耀, 視山河之分流,天下之心,國家大事,粲然皆見,無有 遺惑者矣。臣嘗誦《詩》,至於鴻鴈于野之勞,哀勤百堵 之事,每喟爾長懷,中篇而歎。近聽征夫饑勞之聲,甚 於斯歌。是以追悟匹婦吟魯之憂,始於此乎?見《白駒》 之意,屏營彷徨,不能監寐。伏念當今地廣而不得耕, 民眾而無所食,群小競起,進秉國之位,鷹揚天下,鳥 鈔求飽,吞肌及骨,並噬無厭。誠恐卒有役夫窮匠,起 於板築之間,投斤攘臂,登高遠呼,使愁怨之民,嚮應 雲合,八方分崩,中夏魚潰,雖方尺之錢,何能有救其 危。猶舉函牛之鼎,絓纖枯之末,詩人「所以眷然顧之, 潸焉出涕者也。臣東野狂闇,不達大義,緣廣及之時 對過所問知,必以身脂鼎鑊,為天下笑。」帝竟不鑄錢。 後陶舉孝廉,除順陽長,縣多姦猾。陶到官,宣募吏民 有氣力勇猛能以死易生者,不拘亡命姦臧。於是剽 輕劍客之徒過晏等十餘人,皆來應募。陶責其先過, 要以後效,使各結所厚少年,得數百人,皆嚴兵待命。 於是覆案姦軌,所發若神,以病免。吏民思而歌之曰: 「邑然不樂,思我劉君,何時復來,安此下民。」陶明《尚書》 《春秋》,為之訓詁,推三家《尚書》及古文是正文字三百 餘事,名曰中文尚書。頃之,拜侍御史。靈帝宿聞其名, 數引納之。時鉅鹿張角偽託大道,妖惑小民,陶與奉 車都尉樂松、議郎袁貢連名上疏言之曰:「聖王以天 下耳目為視聽,故能無不聞見。今張角支黨,不可勝 計。前司徒楊賜奏下詔書,切敕州郡,護送流民。會賜 去位,不復捕錄,雖會赦令,而謀不解散。四方私言云 角等竊入京師,覘視朝政,鳥聲獸心,私共鳴呼。州郡 忌諱,不欲聞之,但更相告語,莫肯公文。宜下明詔,重 募角等,賞以國土,有敢回避,與之同罪。」帝殊不悟,方 詔陶次第《春秋》條例。明年,張角反亂,海內鼎沸,帝思 陶言,封中陵鄉侯。三遷尚書令。以所舉將為《尚書》,難 與齊列,乞從冗散。拜侍中。以數切諫,為權臣所憚。徙 為京兆尹。到職,當出修宮錢,直千萬。陶既清貧,而恥 以錢買職,稱疾不聽政。帝宿重陶才,原其罪,徵拜諫 議大夫。是時,天下日危,寇賊方熾,陶憂致崩亂,復上 疏曰:「臣聞事之急者不能安言,心之痛者不能緩聲。 竊見天下前遇張角之亂,後遭邊章之寇,每聞羽書 告急之聲,心灼內熱,四體驚竦。今西羌逆類,私署將 帥,皆多段熲時吏,曉習戰陳,識知山川,變詐萬端。臣 常懼其輕出河東、馮翊,鈔西軍之後,東之函谷,據阸 高望。今果已攻河東,恐遂轉更豕突上京。如是則南 道斷絕,車騎之軍孤立,關東破膽,四方動搖,威之不 來,叫之不應」,雖有田單、陳平之策,計無所用。臣前驛 馬上便宜,急絕諸郡賦調,糞尚可安,事付主者,留連 至今,莫肯求問。今三郡之民,皆以奔亡,南出武「關,北 徙壺谷,冰駭風散,唯恐在後。今其存者尚十三四,軍 吏士民,悲愁相守,民有百步退死之心,而無一前𩰚 生之計。西寇浸前,去營咫尺,胡騎分布,已至諸陵。將 軍張溫,天性精勇,而主者旦夕迫促,軍無後殿,假令 失利,其敗不救。臣自知言數見厭,而言不自裁者,以 為國安則臣蒙其慶,國危則臣」亦先亡也。謹復陳當 今要急八事,乞須臾之間,深垂納省。其八事,《大較》言 天下大亂,皆由宦官。宦官事急,共讒陶曰:「前張角事 發,詔書示以威恩,自此以來,各各改悔。今者四方安 靜,而陶疾害聖政,專言妖孽,州郡不上,陶何緣知?疑 陶與賊通情。」於是收陶下黃門北寺獄,掠按日急。陶 自知必死,對使者曰:「朝廷前封臣云何,今反受邪譖, 恨不與伊、呂同儔,而以三仁為輩。」遂閉氣而死,天下 莫不痛之。陶著書數十萬言,又作《七曜論》,《匡老子》《反 韓非》,《復孟軻》,及上書言當世便事,條教、賦、奏、書、記、辯 疑凡百餘篇。

審忠 编辑

按《後漢書宦者曹節傳》:「光和二年,時連有災異,郎中 梁人審忠以為朱瑀等罪惡所感,乃上書曰:『臣聞理 國得賢則安,失賢則危,故舜有臣五人而天下理。湯 舉伊尹,不仁者遠。陛下即位之初,未能萬機,皇太后 念在撫育,權時攝政,故中常侍蘇康、管霸應時誅殄太傅陳蕃、大將軍竇武考其黨與,志清朝政。華容侯 朱瑀知事覺露,禍及其身,遂興造逆謀,作亂王室,撞 蹋省闥,執奪璽綬,迫脅陛下,聚會群臣,離間骨肉母 子之恩,遂誅』」蕃武及尹勳等,因共割裂城社,自相封 賞。父子兄弟,被蒙尊榮,素所親厚,布在州郡,或登九 列,或據三司,不惟祿重位尊之責,而苟營私門,多蓄 財貨,繕修第舍,連里竟巷,盜取御水,以作魚釣,車馬 玩服,擬於天家。群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州郡 牧守,承順風旨,辟召選舉,釋賢取愚,故蟲蝗為之生, 夷寇為之起。天意憤盈,積十餘年,故頻歲日食於上, 地震於下,所以譴戒人主,欲令覺悟,誅鉏無狀。昔高 宗以雉雊之變,故獲中興之功,近者神祗啟悟,陛下 發赫斯之怒,故王甫「父子,應時馘截,路人士女,莫不 稱善。」若除父母之讎,誠怪陛下復忍孽臣之類,不悉 殄滅。昔秦信趙高,以危其國;吳使刑人,身遘其禍;虞 公抱寶牽馬;魯昭見逐;乾侯以不用宮之奇、子家駒, 以至滅辱。今以不忍之恩,赦夷族之罪,姦謀一成,悔 亦何及!臣為郎十五年,皆耳目聞見,瑀之所為,誠皇 天所「不復赦。願陛下留漏刻之聽,裁省臣表,掃滅醜 類,以答天怒。與瑀考驗,有不如言,願受湯鑊之誅,妻 子并徙,以絕妄言之路。」章寢不報。

陳耽 编辑

按《後漢書劉陶傳》,司徒東海陳耽亦以非罪與陶俱 死。耽以忠正稱,歷位三司。光和五年,詔公卿以謠言 舉刺史、二千石為民蠹害者。時太尉許戫、司空張濟 承望內官,受取貨賂。其宦者子弟賓客,雖貪汙穢濁, 皆不敢問,而虛糾邊遠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 人。吏人詣闕陳訴,耽與議郎曹操上言:「公卿所舉,率」 黨其私,所謂「放鴟梟而囚鸞鳳」,其言忠切。帝以讓戫、 濟。由是諸坐謠言徵者,悉拜議郎,宦官怨之,遂誣陷 耽死獄中。

謝弼 编辑

按《後漢書》本傳,「弼字輔宣,東郡武陽人也。中直方正, 為鄉邑所宗師。建寧三年,詔舉有道之士,弼與東海 陳敦、元菟公孫度俱對策,皆除郎中。時青蛇見前殿, 大風拔木,詔公卿以下陳得失。弼上封事曰:臣聞和 氣應於有德,妖異生乎失政。上天告譴,則王者思其 愆;政道或虧,則姦臣當其罰。夫蛇者陰氣所生;鱗者」 甲兵之符也。《鴻範傳》曰:「厥極弱時,則有蛇龍之孽。」又 熒惑守亢,裴回不去,法有近臣謀亂,發於左右,不知 陛下所與從容帷幄之內,親信者為誰?宜急斥黜,以 消天戒。臣又聞惟虺惟蛇,女子之祥。伏惟皇太后定 策宮闥,援立聖明。《書》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竇氏之 誅,豈宜咎延太后,幽隔空宮,愁感天心,如有霧露之 疾,陛下當何面目以見天下?昔周襄王不能敬事其 母,戎狄逐至交侵。孝和皇帝不絕竇氏之恩,前世以 為美談。《禮》:「為人後者為之子」,今以桓帝為父,豈得不 以太后為母哉?《援神契》曰:「天子行孝,四夷和平。」方今 邊境日蹙,兵革蜂起,自非孝道,何以濟之?願陛下仰 慕有虞蒸蒸之化,俯思《凱風》慰母之念。臣又聞爵賞 之設,必酬庸勳,開國承家,小人勿用。今功臣久外,未 蒙爵秩,阿母寵私,乃享大封,大風雨雹,亦由於茲。又 故太傅陳蕃,輔相陛下,勤身王室,夙夜匪懈,而見陷 群邪,一旦誅滅,其為酷濫,駭動天下,門生故吏,並離 徙錮。蕃身已往,人百何贖?宜還其家屬,解除禁網。夫 台宰「重器,國命所繼,今之四公,唯司空劉寵斷斷首 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可因災 異,並加罷黜,徵故司空王暢、長樂少府李膺並居政 事,庶災變可消,國祚惟永。臣山藪頑闇,未達國典,《策》 曰『無有所隱』,敢不盡愚,用忘諱忌。伏惟陛下裁其誅 罰。」左右惡其言,出為廣陵府丞,去官歸家。中常侍曹 節從子紹為東郡太守,忿疾於弼,遂以它罪收考掠, 按死獄中,時人悼傷焉。初平二年,司隸校尉趙謙上 訟「弼忠節,求報其怨。」乃收紹斬之。

張鈞 编辑

按《後漢書張讓傳》:「黃巾既作,盜賊糜沸。」郎中中山張 鈞上書曰:「竊惟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 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 典據州郡,辜搉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 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 百姓。又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 天子以鈞章示讓等,皆免冠徒跣,頓首乞自致洛陽 詔獄,並出家財以助軍費。有詔皆冠履視事如故。帝 怒鈞曰:「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當有一人善者不?」鈞 復重上,猶如前章,輒寢不報。詔使廷尉侍御史考為 張角道者,御史承讓等旨,遂誣奏鈞學黃巾道,收掠 死獄中。

司馬直 编辑

按《後漢書張讓傳》:張讓、趙忠等說帝,令斂天下田畝, 稅十錢以修宮室。發太原、河東、狄道諸郡材木及文 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黃門常侍輒令譴呵,不中者因彊折賤買,十分顧一,因復貨之於宦官,復不為即 受,材木遂至腐積,宮室連年不成。刺史、太守復增私 調,百姓呼嗟。凡詔所徵求,皆令西園騶密約敕,號曰 「中使」,恐動州郡,多受賕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 遷除,皆責助軍修宮錢。大郡至二三千萬,餘各有差。 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有錢不畢者, 或至自殺。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時鉅鹿太 守、河內司馬直新除,以有清名,減責三百萬。直被詔 悵然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 也。」辭疾不聽。行至孟津,上書極陳當世之失,古今禍 敗之戒。即吞藥自殺。書奏,帝為暫絕修宮錢。

費詩 编辑

按《蜀志》本傳:「詩字公舉,犍為南安人也。劉璋時,為綿 竹令。先主攻綿竹時,詩先舉城降。成都既定,先主領 益州牧,以詩為督軍從事,出為牂牁太守,還為州前 部司馬。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 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 肯受拜。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 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 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 漢室,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 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 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 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 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後群臣議欲推漢中王稱尊 號。詩上疏曰:「殿下以曹操父子偪主篡位,故乃羇旅 萬里,糾合士眾,將以討賊。今大敵未克而先自立,恐 人心疑惑。昔高祖與楚約,先破秦者王,及屠咸陽,獲 子嬰,猶懷推讓,況今殿下未出門庭,便欲自立邪?愚 臣誠不為殿下取也。」由是忤指,左遷部永昌從事。建 興三年,隨諸葛亮南行,歸至漢陽縣,降人李鴻來詣 亮,亮見鴻,時蔣琬與詩在坐,鴻曰:「閒過孟達許,適見 王沖從南來,言往者達之去就,明公切齒,欲誅達妻 子,賴先主不聽耳。」達曰:「諸葛亮見顧有本末,終不爾 也。盡不信沖言,委仰明公,無復已已。」亮謂琬詩曰:「還 都當有書,與子度相聞。」詩進曰:「孟達小子,昔事振威 不忠,後又背叛先主,反覆之人,何足與書邪!」亮默然 不答。亮欲誘達以為外援,見與達書曰:「往年南征,歲 未及還,適與李鴻會於漢陽,承知消息,慨然永歎,以 存足下平素之志,豈徒空託名榮貴,為華離乎!」嗚呼, 孟子!斯實劉封侵陵足下,以傷先主待士之義。又鴻 道王沖造作虛語,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沖說。」尋表 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東望,故遣有書。達得亮書, 數相交通,辭欲叛魏。魏遣司馬宣王征之,即斬滅達。 亮亦以達無款誠之心,故不救助也。蔣琬秉政,以詩 為諫議大夫,卒於家。

魏一 编辑

崔琰 编辑

按《魏志》本傳:「琰字季珪,清河東武城人也。少樸訥,好 擊劍,尚武事。年二十三,鄉移為正,始感激讀《論語》《韓 詩》。至年二十九,乃結公孫方等就鄭元受學。學未期, 徐州黃巾賊攻破北海,元與門人到不其山避難。時 穀糴縣乏,元罷謝諸生。琰既受遣,而寇盜充斥,西道 不通,於是周旋青徐兗豫之郊,東下壽春,南望江湖。」 自去家四年乃歸,以琴書自娛。大將軍袁紹聞而辟 之。時士卒橫暴,掘發丘壟。琰諫曰:「昔孫卿有言,『士不 素教,甲兵不利,雖湯武不能以戰勝』。今道路暴骨,民 未見德,宜敕郡縣,掩骼埋胔,示憯怛之愛,追文王之 仁。」紹以為騎都尉。後紹治兵黎陽,次於延津,琰復諫 曰:「天子在許,民望助順,不如守境述職,以寧區宇。」紹 不聽,遂敗於官渡。及紹卒,二子交爭,爭欲得琰。琰稱 疾固辭。由是獲罪,幽於囹圄,賴陰夔、陳琳營救得免。 太祖破袁氏,領冀州牧,辟琰為別駕從事,謂琰曰:「昨 案戶籍,可得三十萬眾,故為大州也。」琰對曰:「今天下 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 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 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太 祖改容謝之,于時賓客,皆伏失色。太祖征并州,留琰 傅文帝於鄴。世子仍出田獵,變易服乘,志在驅逐。琰 書諫曰:「蓋聞盤于游田,《書》之所戒;魯隱觀魚,《春秋》譏 之。此周孔之格言,二經之明義。《殷鑒》夏后,《詩》稱『不遠, 子卯不樂』」,《禮》以為忌,此又近者之得失,不可不深察 也。袁族富彊,公子寬放,盤游滋侈,義聲不聞,哲人君 子,俄有色斯之志,熊羆壯士,墮於吞噬之用,固所以 擁徒百萬,跨有河朔,無所容足也。今邦國殄瘁,惠康 未洽,士女企踵,所思者德。況公親御戎馬,上下勞慘, 世子宜遵大路,慎以行正,思經國之高略,「內鑒近戒, 外揚遠節,深惟儲副,以身為寶,而猥襲虞旅之賤服, 忽馳騖而陵險,志雉兔之小娛,忘社稷之為重,斯誠 有識所以惻心也。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眾望,不令 老臣獲罪於天。」世子報曰:「昨奉嘉命,惠示《雅數》,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壞矣,褶亦去焉。後有此比,蒙復誨諸。」 太祖為丞相,琰復為東西曹掾屬徵事。初授東曹,時 教曰:「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 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者已。」故授東曹,往踐厥職。魏 國初建,拜尚書。時未立太子,臨菑侯植有才而愛,太 祖狐疑,以函令密訪於外,唯琰露板答曰:「蓋聞《春秋》 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 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貴其公亮,喟然歎息。 遷中尉。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鬚長四尺,甚有威重, 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琰嘗薦鉅鹿楊訓,雖才 好不足,而清貞守道。太祖即禮辟之。後太祖為魏王, 訓發表稱贊功伐,褒述盛德,時人或笑訓希世浮偽, 謂琰為失所舉。琰從訓取表草視之,與訓《書》曰:「省表 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琰本意譏論者,好譴 呵而不尋情理也。有白琰此書傲世怨謗者,太祖怒 曰:「諺言『生女耳,耳非佳語。會當有變時』。」意指不遜。於 是罰琰為徒隸,使人視之,辭色不撓。太祖令曰:「琰雖 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虯鬚直視,若有所 瞋。」遂賜琰死。始,琰與司馬朗善,晉宣王方壯,琰謂朗 曰:「子之弟聰哲明允,剛斷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朗 以為不然,而琰每秉此論。琰從弟林,少無名望,雖姻 族猶多輕之,而琰常曰:「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 遠至。」涿郡孫禮、盧毓始入軍府,琰又名之曰:「孫疏亮 亢烈,剛簡能斷;盧清警明理,百鍊不消,皆公才也。」後 林、禮、毓咸至鼎輔,及琰友人公孫方宋階早卒,琰撫 其遺孤,恩若己子。其鑒識篤義,類皆如此。初,太祖性 忌,有所不堪者,魯國孔融、南陽許攸、婁圭,皆以恃舊 不虔見誅,而琰最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鮑勛 编辑

按《魏志》本傳,「勛字叔業,泰山平陽人也,漢司隸校尉 鮑宣九世孫。宣後嗣有從上黨徙泰山者,遂家焉。勛 父信,靈帝時為騎都尉,大將軍何進遣東募兵,後為 濟北相,協規太祖,身以遇害。」語在《董卓傳》。《武帝紀》。「建 安十七年,太祖追錄信功,表封勛兄卲新都亭侯,辟 勛丞相掾。二十二年,立太子,以勛為中庶子,徙黃門」 侍郎,出為魏郡西部都尉。太子郭夫人弟,為曲周縣 吏,斷盜官布,法應棄市。太祖時在譙,太子留鄴,數手 書為之請罪。勛不敢擅縱,具列上。勛前在東宮,守正 不撓,太子固不能悅。及重此事,恚望滋甚。會郡界休 兵,有失期者,密敕中尉奏免勛官。久之,拜侍御史。延 康元年,太祖崩,太子即王位,勛以駙馬都尉兼侍中。 文帝受禪,勛每陳今之所急,唯在軍農,寬惠百姓,臺 榭苑囿,宜以為後。文帝將出游獵,勛停車上疏曰:「臣 聞五帝三王,靡不明本立教,以孝治天下。陛下仁聖 惻隱,有同古烈,臣冀當繼蹤前代,令萬世可則也。如 何在諒闇之中,脩馳騁之事乎?臣冒死以聞,唯陛下 察焉。」帝手毀其表而竟行獵,中道頓息,問侍臣曰:「獵 之為樂,何如八音也?」侍中劉曄對曰:「獵勝於樂。」勛抗 辭曰:「夫樂,上通神明,下和人理,隆治致化,萬邦咸乂。 故移風易俗,莫善於樂,況獵暴華蓋於原野,傷生育 之至理,櫛風沐雨,不以時隙哉!昔魯隱觀魚於棠,《春 秋》譏之,雖陛下以為務,愚臣所不願也。」因奏:「劉曄佞 諛不忠,阿順陛下過戲之言。昔梁丘據取媚於遄臺, 曄之謂也。請有司議罪,以清皇朝。」帝怒,作色罷還,即 出勛為右中郎將。黃初四年,尚書令陳群、僕射司馬 宣王並舉勛為宮正,宮正即御史中丞也。帝不得已 而用之。百寮嚴憚,罔不肅然。六年秋,帝欲征吳,群臣 大議。勛面諫曰:「王師屢征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 脣齒相依,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往年龍舟飄 蕩,隔在南岸,聖躬蹈危,臣下破膽,此時宗廟幾至傾 覆,為百世之戒。今又勞兵襲遠,日費千金,中國虛耗, 令黠寇玩威,臣竊以為不可。」帝益忿之,左遷勛為治 書執法。帝從壽春還,屯陳留郡界,太守孫邕見出過 勛。時營壘未成,但立標埒,邕邪行不從正道。軍營令 史劉曜欲推之,勛以塹壘未成,解止不舉。大軍還洛 陽。曜有罪,勛奏絀遣,而曜密表勛私解邕事。詔曰:「勛 指鹿作馬,收付廷尉。」《廷尉法》議:正刑五歲,三官駮依 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曰:「勛無活分,而汝等敢縱之!收 三官已下付刺姦,當令十鼠同穴!」太尉鍾繇、司徒華 歆、鎮軍大將軍陳群、侍中辛毗、尚書衛臻、守廷尉高 柔等,並表「勛父信有功於太祖,求請勛罪。」帝不許,遂 誅勛。勛內行既脩,廉而能施,死之日,家無餘財。後二 旬,文帝亦崩,莫不為勛嘆恨。

霍性 编辑

按《魏志文帝本紀》注:《魏略》曰:「王將出征,度支中郎將 新平霍性上疏諫曰:『臣聞文王與紂之事,是時天下 括囊無咎,凡百君子莫肯用訊。今大王體則乾坤,廣 開四聰,使賢愚各建所規。伏唯先王,功無與比,而今 能言之類,不稱為德。故聖人曰:『得百姓之歡心』。《兵書》 曰:『戰,危事也』。是以六國力戰,彊秦承弊,幽王不爭,周 道用興』。」愚謂大王且當委重本朝,而守其雌,抗威虎臥,功業可成。而今創基,便復起兵。兵者凶器,必有凶 擾,擾則思亂,亂出不意。臣謂此危,危於累卵。昔夏啟 隱神三年,《易》有不遠而復論,有不憚改。誠願大王揆 古察今,深謀遠慮,與三事大夫算其長短。臣沐浴先 王之遇,又初改政,復受重任,雖知言觸龍鱗,阿諛近 福。竊感所誦,危而不持。奏通,帝怒,遣刺姦就考,竟殺 之。既而悔之,追原不及。

辛毗 编辑

按《魏志》本傳,「毗字佐治,潁川陽翟人也。其先建武中, 自隴西東遷,毗隨兄評從袁紹。太祖為司空,辟毗,毗 不得應命。及袁尚攻兄譚於平原,譚使毗詣太祖求 和。太祖將征荊州,次於西平,毗見太祖,致譚意,太祖 大悅。後數日,更欲先平荊州,使譚、尚自相弊。他日置 酒,毗望太祖色知有變,以語郭嘉,嘉白太祖,太祖謂」 毗曰:「譚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對曰:「明公無問信與詐 也,直當論其勢耳。袁氏本兄弟相伐,非謂他人能間 其間,乃謂天下可定於己也。今一旦求救於明公,此 可知也。顯甫見顯,思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敗 於外,謀臣誅於內,兄弟讒鬩,國分為二,連年戰伐,而 介胄生蟣蝨,加以旱蝗,饑饉並臻,國」無囷倉,行無裹 糧。天災應於上,人事困於下,民無愚智,皆知土崩瓦 解,此乃天亡尚之時也。《兵法》稱「有石城湯池,帶甲百 萬,而無粟者,不能守也。」今往攻鄴,尚不還救,即不能 自守,還救即譚踵其後。以明公之威,應困窮之敵,擊 疲弊之寇,無異迅風之振秋葉矣。天以袁尚與明公, 明公不取而伐荊州,「荊州豐樂,國未有釁。仲虺有言, 取亂侮亡。方今二袁不務遠略,而內相圖,可謂亂矣。 居者無食,行者無糧,可謂亡矣。朝不謀夕,民命靡繼, 而不綏之,欲待他年。他年或登,又自知亡,而改脩厥 德,失所以用兵之要矣。今因其請,救而撫之,利莫大 焉。且四方之寇,莫大於河北。河北平則六軍盛而天 下震。」太祖曰:「善。」乃許譚平,次於黎陽。明年,攻鄴,克之, 表毗為議郎。久之,太祖遣都護曹洪平下辯,使毗與 曹休參之。令曰:「昔高祖貪財好色,而良平匡其過失。 今佐治文烈,憂不輕矣。」軍還,為丞相長史。文帝踐祚, 遷侍中,賜爵關內侯。時議改正朔,毗以魏氏遵舜、禹 之統,應天順民,至於湯、武,以戰伐定天下,「乃改正朔。 孔子曰:『行夏之時』。《左氏傳》曰:『夏數為得天正』,何必期 於相反?」帝善而從之。帝欲徙冀州士家十萬戶實河 南,時連蝗民饑,群司以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與朝 臣俱求見,帝知其欲諫,作色以見之,皆莫敢言。毗曰: 「陛下欲徙士家,其計安出?」帝曰:「卿謂我徙之非邪?」毗 曰:「誠以為非也。」帝曰:「吾不與卿共議也。」毗曰:「陛下不 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廁之謀議之官,安得不與臣議 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慮也,安得怒臣!」帝不答, 起入內,毗隨而引其裾。帝遂奮衣不還,良久乃出,曰: 「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無以 食也。」帝遂徙其半。嘗從帝射雉,帝曰:「射雉樂哉!」毗曰: 「於陛下甚樂,而於群下甚苦。」帝默然。後遂為之稀出 上軍。大將軍曹真征朱然於江陵,毗行軍。師還,封廣 平亭侯。帝欲大興軍征吳,毗諫曰:「吳楚之民,險而難 禦,道隆後服,道洿先叛,自古患之,非徒今也。今陛下 祚有海內,夫不賓者,其能久乎?昔尉佗稱帝,子陽僭 號,歷年未幾,或臣或誅。何則?違逆之道不久全,而大 德無所不服也。」方今天下新定,土廣民稀。夫廟算而 後出軍,猶臨事而懼,況今廟算有闕,而欲用之,臣誠 未見其利也。先帝屢起銳師,臨江而旋,今六軍不增 於故而復循之,此未易也。今日之計,莫若脩范蠡之 養民,法管仲之寄政,則充國之屯田,明仲尼之懷遠。 十年之中,彊壯未老,童齔勝戰,「兆民知義,將士思奮, 然後用之,則役不再舉矣。」帝曰:「如卿意,更當以寇遺 子孫邪?」毗對曰:「昔周文王以紂遺武王,惟知時也。苟 時未可,容得已乎!」帝竟伐吳,至江而還。明帝即位,進 封潁鄉侯,邑三百戶。時中書監劉放令孫資見信於 主,制斷時政,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與往來。毗子敞 諫曰:「今劉、孫用事,眾皆影附,大人宜小降意,和光同 塵,不然,必有謗言。」毗正色曰:「主上雖未稱聰明,不為 闇劣,吾之立身,自有本末。就與劉、孫不平,不過令吾 不作三公而已,何危害之有!焉有大丈夫欲為公而 毀其高節者邪!」穴從僕射畢軌表言:「尚書僕射王思, 精勤舊吏,忠亮計略不如辛毗,毗宜代思。」帝以訪放 資,放、資對曰:「陛下用思者,誠欲取其效力,不貴虛名 也。毗實亮直,然性剛而專,聖慮所當深察也。」遂不用, 出為衛尉。帝方脩殿舍,百姓勞役,毗上疏曰:「竊聞諸 葛亮講武治兵,而孫權市馬遼東。量其意指,似欲相 左右,備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宮室大興,加連年 穀麥不收。《詩》云:『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 四方,唯陛下為社稷計。」帝報曰:「二敵未滅而治宮室, 直諫者立名之時也。夫王者之都,當及民勞兼辦,使 後世無所復增,是蕭何為漢規摹之略也。今卿為魏 重臣,亦宜解其大歸。」帝又欲平北芒,令於其上作臺觀,則見孟津。毗諫曰:「天地之性,高高下下,今而反之, 既非其理,加以損費人功,民不堪役。且若九河盈溢, 洪水為害,而丘陵皆夷,將何以禦之?」帝乃止。青龍二 年,諸葛亮率眾出渭南。先是,大將軍司馬宣王數請 與亮戰,明帝終不聽。是歲,恐不能禁,乃以毗為大將 軍、軍師、使持節,六軍皆肅準毗節度,莫敢犯違。亮卒, 復還為衛尉。薨,諡曰肅侯。子敞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