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第104卷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一百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百四卷
明倫彙編 家範典 第一百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家範典

 第一百四卷目錄

 宗族部紀事二

 宗族部雜錄

家範典第一百四卷

宗族部紀事二 编辑

《唐書許王素節傳》:「素節子璆,天寶初復拜宗正卿。性 友弟聰敏,宗子有一善,無不薦延,故宗室在省闥者, 多璆所啟。」

《王珪傳》:「珪字叔玠,宗族匱乏,周恤之,薄於自奉。」 《李大亮傳》:「大亮性忠謹,位通顯,居陋狹甚,葬宗族無 後者三十餘柩,貲襚加焉。」

《蕭瑀傳》:「瑀字時文。武德元年,遷內史令。初,瑀關內田 宅,悉賜勳家,至是還給之。瑀盡以分宗族,獨留廟室 奉祠。」

《李敬元傳》:「敬元與趙李氏合譜,故臺省要職多族屬, 高宗知之,不能善也。」

《劉德威傳》:「德威,徐州彭城人。宗族至刺史者二十餘 人。」

《唐璿傳》:「璿字休璟,初得封,賦絹數千,散賙其族,又出 財數十萬大為塋墓,盡葬其五服親,當時稱重。」 《韋湊傳》:「繩長文辭,撫養宗屬孤幼無異情。」

《楊元炎傳》:「元炎子仲昌,資長於吏,嘗分父邑租,振宗 黨,御身以約。」

《蘇瑰傳》:「瑰子頲,性廉儉,奉稟悉推散諸弟親族,儲無 長貲。」

《崔沔傳》:「沔儉約自持,祿稟隨散,宗族不治居宅,嘗作 《陋室銘》以見志。」

《李栖筠傳》:「栖筠字貞一,幼孤有遠度,莊重寡言,體貌 軒特,喜書,多所通曉。為文章勁迅有體要,不妄交遊。 族子華每稱有王佐才,固請舉進士,俄擢高第。」 《曹王明傳》:「明三子:俊、傑、備,垂拱時並誅。神龍初,以傑 子引為嗣曹王。是時諸王子孫自嶺外還,入見中宗, 皆號慟,帝為泣下。初,武后時,壯者誅死,幼皆沒為官 奴,或」匿人間。庸、保至是相繼出,帝隨屬遠近封拜云。 後備自南還,詔停引封,而封備。

《徐岱傳》:「岱字處仁,宗族孤孺者,皆為婚嫁,然吝嗇自 持,家管鑰,世所譏云。」

《楊嗣復傳》:嗣復子授,授子煚,字公隱。崔引招朱全忠 入京師,煚挈族客湖南。

《楊虞卿傳》:「虞卿兄弟汝士漢公為人所奔向。汝士字 慕巢,為東川度節使,時嗣復鎮西川,乃族昆弟,對擁 旄節,世榮其門。」楊氏自汝士後,貴赫為冠族,所居靜 恭里,兄弟並列門戟。咸通後,在臺省方鎮,率十餘人。 《鄭薰傳》:「薰字子溥,進左丞,性愛友,糾族百口,稟不充, 求外遷,為倖侍酬沮。」

《畢諴傳》:諴既貴,所得祿奉,養護宗屬之乏無間。 《王敬武傳》:敬武子師範,朱全忠受唐禪,乃族師範於 洛陽。先是有司坎第左,告之故,師範乃與家人宴,少 長列坐,語使者曰:「死固不免,予懼坑之則昭穆失序, 不可見先人於地下。」酒行,以次受戮者二百人。 《薛大鼎傳》:大鼎子克構有器識,族人黃門侍郎顗以 弟紹尚太平公主,問於克構,答曰:「室有傲婦,善士所 惡。夫惟淑德,以配君子,無患可矣。」顗不敢沮,而紹卒 誅。

《蓋文達傳》:文達,冀州信都人,博涉前載,尢明《春秋》三 家宗人文懿亦以儒學稱,當時號「二蓋。」

《李叔明傳》:叔明字晉,閬州新政人,本鮮于氏,世為右 族。或言叔明本嚴氏,少孤,養外家,冒鮮于姓,請還宗。 詔可。叔明初不知意,醜之,表乞宗姓,列屬籍,代宗從 之。

《田弘正傳》:「弘正字安道。父廷玠,尚儒學,不樂軍旅,與 承嗣為從昆弟。仕為平舒丞,遷樂壽、清池、束城、河間 四縣令,以治稱。遷滄州刺史。李寶臣、朱滔與承嗣不 協,合兵圍滄州,廷玠固守連年,食雖盡無叛者。朝廷 嘉其節,徙相州。承嗣盜磁、相,廷玠無所回染。及悅代 立,忌廷玠之正,召為節度副使。廷玠至,讓悅曰:『而承 伯父緒業,當守朝廷法度,以保富貴,何苦與恆、鄆為 叛臣!自兵興來叛天子,能完宗族者誰邪?而志不悛 盍殺我,無令我見田氏血汗人刀也』!」遂稱疾不出。悅 過謝之,杜門不納,憤而卒。弘正幼通兵法,善騎射,承 嗣愛之,以為必興吾宗,名之曰興。

《鄭從讜傳》,初盜流中原,沙陀彊悍,而卒收其用者,蓋 從讜為太原重也。時鄭畋以宰相鎮鳳翔,移檄討賊。 兩人以忠義相提衡,賊尤憚之,號「二鄭」云。

《李華傳》:華,趙州贊皇人。曾祖太沖,名冠宗族間,鄉人語曰:「太沖無兄。」

《李益傳》:「益,故宰相揆族子,於詩尤所長。貞元末,名與 宗人賀相埒。」

《程日華傳》:「日華,定州安喜人。為邠寧節度使,宗族奉 朝請,宿衛者三十餘人。」

《小學善行篇》:張公藝九世同居,北齊、隋、唐皆旌表其 門。麟德中,高宗封泰山,幸其宅,召見公藝,問其所以 能睦族之道。公藝請紙筆以對,乃書「忍」字百餘,以進 其意,以為宗族所以不協,由尊長衣食或有不均,卑 幼禮節或有不備,更相責望,遂為乖爭,若能相與忍 之,則家道雍睦矣。

《唐國史補》:李贊皇嶠初與李奉宸迥秀同在廟堂,奉 詔為兄弟。又西祖令璋,與信安王褘同產,故趙郡、隴 西二族,昭穆不定。一會中或孫為祖,或祖為孫。 進士何儒亮自外州至,訪其從叔,誤造郎中趙需宅, 白云同房。會冬至,需家致宴揮霍,需曰:「既是同房。」便 令引入就宴,姊妹妻女並在座焉。儒亮食畢,徐出,需 細審之,乃何氏子也,需大笑。儒亮歲餘不敢出京師, 自是呼為「何需郎中。」

李稹酒泉公《義琰》姪孫門戶第一而有清名常以爵 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懷州刺史與人書札,唯 稱「隴西李稹」而不銜。

《因話錄》:盧賓客貞白父曰:「老彭有道術,兼號知人。」元 和初,宗人弘宣、簡辭、弘正、簡求俱候焉,留坐目之甚 久,命貞亦序坐,又目之曰:「一行五節度使,可謂盛矣。」 卒如其言。又族子鍇初舉進士,就安邑所居謁之,謂 鍇曰:「爾求名大是美事,但此後十餘年方得,勿以遲 晚為恨。登朝亦得大美官。」鍇至長慶元年始擢第,大 中十年終庶子。

憲宗知權文公甚真,後權長孺知鹽鐵福建院,贓污 盈積,有司以具獄奏,上曰:「必致極法。」崔相群救之,云 是德輿族子。上曰:「德輿必不合有子弟犯贓,若德輿 在,自犯贓,朕且不赦,況其宗從也。」及知其母年高,乃 免死,杖一百,長流康州。

京兆龐尹,及第後,從事壽春,有江淮舉人姓嚴,是《登 科記》誤本,倒書龐嚴姓名。遂賃舟丐食就謁。時郡中 止有一判官,亦更不問其氏,便詣門投刺,稱從姪龐 之族人甚少。覽刺極喜,延納殷勤,便留款曲,兼命對 舉匕著。久之,語及族人,都非龐氏之事。龐方訝之,因 問:「郎君何姓?」曰:「某姓嚴。」龐撫掌大笑曰:「君誤矣。余自 姓龐,預君何事?」揖之令去。其人尚拜謝叔父從容而 退。

進士陳存,能為《古歌詩》,而命蹇,主司每欲與第,臨時 皆有故,不果許。尚書孟容舊相知,知舉日,萬方欲為 申屈,將試前夕,宿宗人家,宗人為具入試食物,兼備 晨食,請存偃息以候時。五更後怪不起就寢,呼之不 應,前視之已中風,不能言也。

元和中,柳柳州書,後生多師傚,就中尤長於章草,為 時所寶。湖湘已南,童稚悉學其書,頗有能者。長慶已 來,柳尚書公權,又以博聞強識工書,不離近侍。柳氏 言書者,近世有此二人。尚書與族孫璟,開成中同在 翰林,時稱「大柳舍人」、「小柳舍人。」自祖父郎中芳以來, 奕世以文學居清列。

司徒鄭真公,每在方鎮,崇樹公家,陳設器用,無不精 備。至於宴犒之事,未嘗刻薄。而居常奉身,過于儉素。 中外婚嫁,無日無之。凡是禮物,皆經神慮。公與其宗 叔太子太傅絪,俱住招國,太傅第在南,出自南祖;司 徒第在北,出自北祖。時人謂之「南鄭相」、「北鄭相。」司徒 堂兄文憲公前後相德宗,亦謂之「大鄭相」、「小鄭相。」 裴尚書武,奉寡嫂為中表所稱。工部佶,武之長兄也。 兄弟皆為八座。自丞相耀卿至工部子泰章,四世入 南北省,群從居顯列者不勝書。泰章後亦為尚書。 趙郡李氏三祖之後,元和初,同時各一人為相。蕃南 祖吉甫,西祖絳,東祖而皆第三。至太和、開成間,又各 一人,前後在相位。德裕、吉甫之子固言「蕃再從弟皆 第九,玨亦絳之近從,諸族罕有。

李尚書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公。時人謂 尚書為「文章李益」,庶子為「門戶李益」,而尚書亦兼門 地焉。嘗姻族間有禮會,尚書歸笑謂家人曰:「大堪笑, 今日局席兩箇坐頭,總是李益。」

《遼史耶律世良傳》:「世良才敏給,練達國朝典故及世 譜,上書與族弟敵烈爭嫡庶,帝始識之。」

《耶律和尚傳》:和尚系出季父房,善滑稽。時帝篤于親 親,凡三父之後,皆序父兄行第,於和尚尢狎愛。然每 侍宴飲,雖詼諧,未嘗有一言之過,由是上益重之。 《耶律義先傳》:義先,舉止嚴重,常戒其族人曰:「國中三 父房,皆帝之昆弟,不孝不義,尢不可為。」

《宋史李穀傳》:「穀字惟珍,潁州汝陰人。廣順初,拜中書 侍郎平章事。穀父祖本居河南洛陽,經巢之亂,園廬 蕩盡,穀生于外。既貴,訪得舊地,建立垣屋,凡族人之 不可仕者,分田居之。詔改清風鄉、高陽里為賢相鄉勳德里。」

《劉溫叟傳》:「唐末五代亂,衣冠舊族多離去鄉里,或爵 命中絕,而世系無所考。惟劉氏自十二代祖北齊中 書侍郎環雋以下,仕者相繼,而世牒具存焉。」

《曹光實傳》:「光實遷永平軍節度營內捕盜遊奕使。乾 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俄而盜賊群起,夷人張 忠樂者,嘗群行攻劫,且憾光實殺其徒黨,率眾數千, 中夜奄至,環其居鼓譟並進。光實負其母,揮戈突圍 以出,賊眾辟易不敢近。賊殺其族三百餘口,又發冢 墓,壞其棺槨。光實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憤。時蜀」 中諸郡未平,乃圖雅州地形要害,兼陳用兵攻取之 策,請官軍先下之。全斌壯其志,令率兵先導,果克其 城,獲忠樂而甘心焉。

《吳淑傳》:「淑字正儀。王師圍建業,城中乏食。里閈有與 淑同宗者,舉家皆死,惟存二女孩。淑即收養如所生, 及長嫁之。時論多其義。」

《李南公傳》:南公字楚老,鄭州人。知長沙縣,有嫠婦攜 兒以嫁。七年,兒族取兒婦謂非前子,訟于官。南公問 兒年族,曰:「『九歲』。婦曰:七歲。」問其齒,曰去年毀矣。南公 曰:「男八歲而齔,尚何爭?命歸兒族。」

《趙普傳》:「普字則平,幽州薊人。宣祖臥疾滁州,普朝夕 奉藥餌,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嘗與語,奇之。太祖 數微行過功臣家,普每退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 夜,普意帝不出。久之,聞叩門聲,普亟出,帝立風雪中, 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己而太宗至,設重裀 地坐堂中,熾炭燒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

《劉夔傳》:夔字道元,前死數日,以祿賜所餘分親族,告 其家人曰:「某日吾死矣。」如期而死。

《凌策傳》:「策字子奇,幼孤獨,勵志好學,宗族初不加禮。 因決意渡江,與姚鉉同學于廬州。」

《李若拙傳》:「若拙字藏用,太平興國二年知乾州。會李 飛雄詐乘驛稱詔使,事敗伏法。太宗以若拙與飛雄 父若愚連名,疑其昆弟,令殿直盧令珣即捕繫州獄。 乃與若愚同宗,通家非親,不知其謀。猶坐削籍,流海 島。歲餘,起知隴州。」

《韓贄傳》:「贄字獻臣,性行淑均,平居自奉至約,推所得 祿賜,買田贍族黨,賴以活者殆百數。」

《楊萬里傳》:萬里字廷秀,韓𠈁胄專僭日益甚,萬里憂 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憂國也,凡邸吏之報時政者, 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𠈁胄用兵事,萬里慟 哭失聲,亟呼紙書曰:「韓𠈁胄姦臣,專權無上,動兵殘 民,謀危社稷。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又書 十四言別妻子,筆落而逝。

《趙汝愚傳》:「汝愚字子直,聚族而居,門內三千指,所得 廩給,悉分與之,菜羹蔬食,恩意均洽,人無間言。」 《陳兢傳》:「兢,江州德安人,陳宜都王叔明之後。叔明五 世孫兼,唐右補闕。兼生京,祕書少監,集賢院學士。無 子,以從子褒為嗣。褒至鹽官令。褒生灌,高安丞。灌孫 伯宣,避難泉州,與馬總善,注司馬遷《史記》,行于世。後 遊廬」山,因居德安。嘗以著作佐郎召,不起。大順初卒。 伯宣子崇,為江州長史,益置田園為家法,戒子孫,擇 群從掌其事,建書堂教誨之。僖宗時,嘗詔旌其門,南 唐又為立「義門」,免其徭役。崇子袞,江州司戶。衮子昉, 試奉禮郎。昉家十三世同居,長幼七百口,不畜僕妾, 上下姻睦,人無間言。每食,必群坐廣堂,未成人者別 為一席。有犬百餘,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 皆不食。建書樓于別墅,延四方之士,肄業者多依焉。 鄉里率化,爭訟稀少。開寶初平,江南知州張齊上請 仍舊免其徭役,從之。昉弟之子鴻,太平興國七年,江 南轉運使張齊賢又奏免雜科。兢即鴻之弟。淳化元 年,知州康戩又上言「兢家」常苦食不足,詔本州每歲 貸粟二千石。後兢死,其從父弟旭每歲止受貸粟之 半,云省嗇而食,可以及秋成。屬歲儉穀貴,或勸其全 受而糶之,可邀善價。旭曰:「朝廷以旭家群從千口,軫 其乏食,貸以公粟,豈可見利忘義,為罔上之事也乎?」 至道初,遣內侍裴愈就賜御書,還言旭家孝友儉讓, 近于淳古。太宗嘗對近臣言之,參知政事張洎對曰: 「旭宗族千餘口,世守家法,孝謹不衰,閨門之內,肅于 公府。」且言及旭受貸事,上以遠民義聚,復能固廉節, 為之嘆息。大中祥符四年,以旭為江州助教。旭卒,弟 蘊主家事。天聖元年,又以蘊繼為助教。蘊卒,弟泰主 之。泰弟度,太子中舍致仕。從子延賞、可並舉進士,延 賞職方員外郎。

《李昉傳》:「昉罷相為右僕射,晉侍中崧者,與昉同宗,且 同里,時人謂崧為東李家,昉為西李家。漢末,崧被誅, 至是其子璨自蘇州常熟縣令赴調,昉為訟其父冤。 且言周太祖已為昭雪,贈官,還其田宅,錄璨而官之。 然璨年幾五十,尚淹州縣之職,臣昔與之同難,豈宜 叨遇聖明。倘推一視之仁,澤及衰微之祚,則已往之 冤獲伸于下,而繼絕之恩永光簡冊矣。」詔授璨著作

佐郎,後官至右贊善大夫
考證
昭述,昉之孫,宗諤之子,累遷尚書右丞。李氏居京城

崇慶里,凡七世不異。爨至昭述,稍自豐殖,為族人所 望,然家法亦不隳。

《吳奎傳》:「奎歷參知政事,出知青州。奎少時甚貧,既通 貴,買田為義莊,以賙族黨朋友。沒之日,家無餘資,諸 子至無屋以居,當時稱之。」

《姚希得傳》:「希得字逢原,潼川人,歷資政殿大學士。蜀 之親族姻舊相依者數十家,希得廩乏終身,昏喪悉 捐己力,晚年計口授田,各有差所。」

《劉清之傳》:「清之字子澄,臨江人。知衡州,論罷。從兄肅 流落新吳,族父曄寓丹陽,艾寓臨川,皆迎養之。從祖 子僑為邵州錄事參軍,死吳錫之亂,清之遣其孫晉 之致書邵守,得其遺骨歸葬焉。族人自遠來,館留之, 不忍使之遽去。嘗序范仲淹《義莊規矩》,勸大家族眾 者隨力行之。本之家法,參取先儒禮書,定為祭禮行」 之。高安李好古以族人有以財為訟,見清之豫章,清 之為《說訟》《家人》二卦,好古惕然,遽舍所訟,市程氏易 以歸,卒為善士。

《魏悼王廷美傳》:廷美子德恭,德恭子承慶,承慶子克 繼,善楷書尢,工篆隸。宗正薦之,仁宗親臨試,及令臨 蔡邕古文法,寫《論語》、詩、書,復詔與士朝分隸石經。帝 曰:「李陽冰唐室之秀,今克繼朕之陽冰也。」

叔韶字君和,慶曆六年,與諸宗子帝前臨真宗御書, 選第一。皇祐初,進所為文,召試學士院中等,賜進士 及第。自太子右監門率府副率,遷右領軍衛將軍。入 謝,命坐,賜茶。仁宗曰:「宗子好學者頗多,爾獨以文章 第進士,前此蓋未有也。朕欲天下知屬籍有賢者,宜 勿忘所學。」叔韶頓首謝。既退,又出《九經》賜之。

《燕懿王德昭傳》:惟和雅好學,為詩頗清麗,工筆札,優 游典籍,以禮法自居,宗室推重。嘗和御製詩,上稱其 有理致。及卒,上謂宰相王旦等曰:「惟和好文力學,加 之謹愿,皇族之秀也。不幸短命。」嗟悼久之,至于泣下。 錄其槁二十二軸,上親製序,藏于祕閣。

《濮安懿王允讓傳》:允讓拜寧江軍節度使,上建睦親 宅,命知大宗正寺。宗子有好學,勉進之以善,若不率 教,則勸戒之,至不變始正其罪,故人莫不畏服焉。 《不㠟傳》:不㠟性篤孝,居官所至有聲,立朝好言天下 事,帝嘉其忠諒,每宴禁中,帝飲之酒,顧謂皇太子曰: 「此賢宗室也。」

《宋偓傳》:偓女即孝章皇后子,元靖至供備庫使,元度 至供備庫副使,元載、元亨並至左侍禁、閤門祗候。初, 孝章寢疾,語晉國長公主曰:「我瞑目無他憂,惟慮族 屬不敦睦,貽笑于人。」景德中,偓幼子元翰果詣京府 求析家財,真宗聞之,詔釋勿問,仍諭其族屬,務遵先 后遺戒焉。

《胥偃傳》:「偃字安道,未仕時,家有良田數十頃,既貴,悉 以與族人。」

《孔道輔傳》:「道輔子宗翰登進士第,知仙源縣,而為治 有條理,遇族人有恩,不以私故骩法。」 《曹彬傳》:「彬薨,上臨哭之慟,官其親族門客親校十餘 人。彬居官奉入給宗族無餘積。」

彬子琮,字寶章,滎州刺史。仁宗冊琮兄女為后,除衛 州團練使。琮因奏曰:「陛下方以至公屬天下,臣既備 后族,不宜冒恩澤,亂朝廷法。族人敢因緣請託,願致 于理。」時論稱之。

《米信傳》:信舊名海進,本溪族,以功擢保順軍節度使。 時信族屬多在塞外,會其兄子全自朔州奮身來歸, 召見,俾乘傳詣代州,伺間迎致其親屬,發勁卒護送 之。既而全宿留踰年,邊境斥候嚴,竟不能致。信慷慨 嘆曰:「吾聞忠孝不能兩立,方思以身徇國,安能復顧 親戚哉!」北望號慟,戒子姪勿復言。

《楊億傳》:「億字大年,七歲能屬文,年十一,下筆立成。丁 外艱,從祖徽之知許州,往依焉。務學,晝夜不息。徽之 間與語,嘆曰:『興吾門者在汝矣』。」

《范仲淹傳》:「仲淹字希文,內剛外和,雖貴,非賓客不重 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義莊里中,以贍 族人。子純仁,自為布衣至宰相,廉儉如一,所得奉賜, 皆以廣。義莊前後任子恩多先疏族。」

《蔡襄傳》:「襄字君謨,蔡京與同郡,而晚出,欲附名閥,自 謂為族弟。政和初,襄孫佃廷試唱名居舉首。京侍殿 上,以族孫引嫌,降為第二,佃終身恨之。」

《葛宮傳》:「宮字公雅,性敦厚,恤錄宗黨,撫孤嫠,賴以存 者甚眾。」

《蘇轍傳》:「轍族孫元老,字子廷。幼孤力學,長于《春秋》,善 屬文。軾謫居海上,數以書往來。軾喜其為學有功,轍 亦愛獎之。黃庭堅見而奇之曰:『此蘇氏之秀也』。歷衛 尉太常少卿。元老外和內勁,不妄與人交。梁師成方 用事,自言為軾外子,因緣欲見之,且求其文,拒不答。 言者遂論元老,蘇軾從孫,且為元祐邪說。其學術議」 論,頗倣軾、轍,不宜在中朝。罷為提點明道宮。元老歎 曰:「昔顏子附驥尾而名顯,吾今以家世坐累,榮矣。」未幾卒,年四十七。有詩文行于時。

《英宗本紀》:「英宗,濮安懿王允讓第十三子。四歲,仁宗 養于內。寶元二年,豫王生,乃歸濮邸。嘉祐中,宰相韓 琦等請建儲。仁宗曰:『宗子已有賢知可付者,卿等其 勿憂。七年八月,立為皇子。帝聞詔,稱疾堅辭。詔安國 公從古等往喻旨,即臥內,起帝以入。八年,仁宗崩,帝 嗣皇帝位』。」

《神宗向皇后傳》:哲宗立,將卜后及諸王納婦,后敕向 族勿以女寘選中。族黨有欲援例以恩換閤職及為 選人求京秩者,且言有特旨。后曰:「吾族未省用此例, 何庸以私情撓公法。」一不與。

《王沿傳》:沿子鼎,性廉不欺,嘗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 圖速仕,鼎不可。奉使契丹,得千縑,散之族人,一日盡。 《宋白傳》:白字太素,善談謔,不拘小節,贍濟親族,撫卹 孤藐,世稱其雍睦。

《鄭興裔傳》:「興裔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餘貲,興 裔不受,請立義莊贍宗族。」

《孝宗本紀》:孝宗,太祖七世孫也。初,太祖少子秦王德 芳生英國公惟憲,惟憲生新興侯從郁,從郁生華陰 侯世將,世將生慶國公令譮,令譮生子稱,是為秀王。 王夫人張氏夢人擁一羊遺之曰:以此為識。」已而有 娠,以建炎元年十月戊寅生帝于秀州青杉閘之官 舍,紅光滿室,如日正中。少長,命名伯琮。及元懿太子 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 后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會右僕射范 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 不得享之,遭時多艱,儀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 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于是詔選太祖之後。同知樞 密院事李回曰:「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于至誠。陛 下為天下遠慮,合于藝祖,可以昭格天命。」參知政事 張守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 甚。」高宗曰:「此事不難行,朕于《伯字行》中選擇,庶幾昭 穆順序。」而上虞丞婁寅亮亦上書言:「昌陵之後,寂寥 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 悔禍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內,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 高宗讀之大感歎。紹興二年五月,選帝育于禁中。三 年二月,除和州防禦使,賜名瑗。壬寅,改貴州。五年五 月,用左僕射趙鼎議,立書院宮中教之,既成,遂以為 資善堂。三十年二月癸酉,立為皇子,更名瑋。

《趙晁傳》:「晁以周初與宣祖分掌禁軍,有宗盟之分,故 太祖常優禮之,再加贈典焉。」

《吳延祚傳》:延祚子元扆,所得祿賜,即給親族孤貧者。 將赴徐州,請對言「臣族屬至多,其堪祿仕者皆為表 薦,餘皆均奉贍之。」

《張永德傳》:「永德字抱一,并州陽曲人。家世饒財,曾祖 丕尚氣節,後唐武皇鎮太原,急于用度,多嚴選富家 子掌帑庫,或調度不給,即坐誅,沒入貲產,丕為之。滿 歲府財有餘,宗人政當次補其任,率族屬泣拜,請丕 濟其急,丕又為代掌一年,鄉里服其義。」

《王嗣宗傳》:「嗣宗尢睦宗族,撫諸姪如己子,著遺戒以 訓子孫,勿得析居。」

《趙安仁傳》:「安仁子良規,祿賜多分贍族人,餘皆輸之 酒家。」

良規子君錫,知大宗正丞,加祕閣校理,改宗正丞。時 增諸宗院講書、教授官,而逐院自備緡錢為月餽,貧 者或不能以時致,宗師輒移文督取。君錫言:「國家養 天下士于太學,尚不較其費,安有教育宗室,令自行 束脩之理?」詔悉從官給。

《范鎮傳》:「鎮乞令宗室疏屬補外官,帝曰:『卿言是也,顧 恐天下謂朕不能睦族耳』。鎮曰:『陛下甄別其賢者用 之,不沒其能,乃所以睦族也』。」雖不行,至熙寧初,卒如 其言。

《呂嘉問傳》:嘉問字望之,初竊從祖公弼論新法奏槁 以示王安石,公弼以是斥於外。呂氏號為「家賊」,故不 得與呂氏同傳。

《向子諲傳》:「子諲字伯恭,相家子。能修飭自見於時,友 愛諸弟,置義莊,贍宗族貧者。」

《汪大猷傳》:「大猷好周施,敘宗族外族為興仁錄,率鄉 人為義莊二十餘畝以為倡,眾皆欣勸。」

《聞見前錄》:康節先生少時游京師,與國子監直講邵 必不疑初敘宗盟,不疑年長,康節先生以兄拜之。蓋 不疑自河朔遷丹陽。康節先公上世亦河朔人故也。 至康節自衛入洛,不疑為京西提刑。嘉祐中,河南府 薦康節先公以遺逸,不疑自作薦章,其詞有「厚德足 以鎮薄俗,清風可以遺來世。」相推重如此。熙寧初,不 疑以龍圖閣學士知成都府,過洛,謂康節先公曰:「某 陛辭日,再薦先生矣。」康節先公追路洛北,別去,不疑 中途寄康節先生詩云:「我乘孤傳經崤澠,君擁群書 臥洛城。富貴人間亦何有,閒忙趣味甚分明。」不疑次 金牛驛,暴卒,喪歸,康節先公哭之慟。女嫁楊國寶應 之,應之亦康節先公門生,康節先公視之猶子也。開禧、元豐中為河南府推官,康節已捐館,伯溫復以兄 拜之。宣和己丑,伯溫赴果州,道出閬州,有知閬中縣 邵充美孺者相迎,自稱同姓姪云。伯溫以宗族源流 為問,美孺曰:「充之上世自潤州入蜀,龍閣公先人叔 父行也。」伯溫曰:「康節先公以兄事龍閣公,伯溫不敢 忘。」自此與美孺之中外皆論親。癸巳,伯溫奉使西州, 美孺居郫,嘗至其家,拜刑部公廟。美孺資和易,與人 言如恐傷之,至臨吏政是非,毅然不可奪,君子人也。 丹陽、河南、成都之邵,其次第如此。嗟夫!世不講宗盟 久矣,具載之以示三家子孫。

劉溫叟子煜,登進士第,為龍圖閣直學士、權開封府。 明肅太后朝,獨召對,后曰:「知卿名族十數世,欲一見 卿家譜,恐與吾同宗也。」煜曰:「不敢。」后數問之,度不可 免,因陛對,為風眩仆而出,乞出,知河南府。再召,懇避 不行,求為留司御史臺以卒。

章惇者,郇公之疏族。舉進士,在京師,館於郇公之第。 私族父之妾為人所掩,踰垣而出,誤踐街中一嫗,為 嫗所訟。時包公知開封府,不復深究,贖銅而已。 《澠水燕談錄》:「鈆山劉輝,俊美有辭學。嘉祐中,連冠國 庠及天府進士。四年,崇政殿試,又為天下第一,得大 理評事,簽書建康軍判官。喪祖母,乞辭官,以嫡孫承 重服。」國朝有諸叔而嫡孫承重服者,自輝始。哀族人 之不能為生者,買田數百畝以養之。四方之人從輝 學者甚眾,乃擇山溪勝處處之,縣大夫易其里曰「義 榮社」,名其館曰「義榮齋。」未終喪而卒,士大夫惜之。初, 范文正公、吳文肅皆有志義田,及後登二府,方能成 其志。而輝于初仕,家無餘資,能力為之,士君子尤為 難。

《東園友》聞昔有富翁,方與客對談。適一人垢衣弊屣 如屠沽者自外至。翁肅容而起,迎之上坐,退而拱立。 其人曰:「汝坐。」翁乃坐。客問翁曰:「彼何人邪?」翁曰:「某族 叔父也。」客哂之曰:「吾族則無此。」翁曰:「但君族未廣耳。」 客大慚。

《老學庵筆記》:呂正獻平章軍國時,門下客因語次,或 曰:「嘉問敗壞家法,可惜!」公不答。客愧而退。一客少留 曰:「司空尚能容呂惠卿,何況族黨?此人妄意迎合,可 惡也!」公又不答。既歸,弟子請問二客之言如何,公亦 不答。

《燕翼貽謀錄》:「大中祥符四年十二月己未,越州言,會 稽縣民裘承詢同居十九世,家無異爨。詔旌表其門 閭。屈指今二百三十六年矣,其號『義門』如故也。余嘗 至其村,故聽事猶在。族人雖異居,同在一村中,世推 一人為長,有事取決,則坐于聽事。有竹箄,亦世相授 矣,族長欲撻有罪者則用之。歲時會拜,同飲咸在,至」 今免役,不知十九世而下,今又幾世也。余嘗思之,裘 氏力農無為,士大夫者所以能久聚而不散。苟有驟 貴超顯之人,則有非族長所能令者。況貴賤殊塗,炎 涼異趨,父兄雖守之,子孫亦將變之,義者將為不義 矣。裘氏雖無顯者,子孫世守其業,猶為大族,勝于乍 盛乍衰者多矣。天之祐裘氏者,豈不「厚乎?」

《厚德錄》:「劉吏部夔前死數日,作遺表以祿賜所餘分 親族。」

《容齋五筆》:「淳熙十三年,光堯太上皇帝以聖壽八十, 肆赦推恩,宇宙之內,蒙被甚廣。太學諸生至于武學, 皆得免文解一次,凡該此恩者千二三百人,而宗子 在學者不預。諸人相率詣宰府,且遍謁侍從臺諫,各 納一劄子,敘述大旨,其要以為德壽霈典,普天同慶, 而玉牒支派,辱居膠庠,顧不獲與布衣書生等。竊譬 之世俗尊長生日,召會族姻,而本家子孫不享杯酒 臠炙,外議謂何?今龐鴻之澤如此,而宗學乃不許廁 名,于義于禮,恐為未愜。」是時諸公莫肯出手為言,邁 以待制侍講內宿,適蒙宣引,因出其紙以奏,仍為敷 陳:「此輩所云尊長生日會客,而本家子弟不得坐」,譬 諭可謂明白。孝宗亦笑曰:「甚是切當有理。」時所攜只 是白劄子,蒙徑付出施行,遂一例免舉其人名字,今 不復能記憶矣。

《蘇氏家語》:「宋韓魏公琦,合宗族百口,衣食均等無異, 嫁孤女十餘人,養育諸姪,比如己子。所得恩例,先及 旁族,逮其終子,有褐衣未命者,追葺祖塋,上及五世, 皆買田植松檟。」

宋范純仁官至宰相,前後任子,恩多先疏族。其親族 有請教者,純仁曰:「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劉宰字子平,號漫堂先生。每月旦必治湯餅會族, 曰:「今日之集,非以酒食為禮也。尋常宗族不睦,多起 于情意不相通,間言入焉。今月必會飲,有善相告,有 過相規,有故相牴牾者,彼此一見,亦相忘於杯酒從 容」間。豈少補哉。有不至者。必再三招之曰:「寧適不來。 微我弗顧。」

《齊東野語》:王介甫為相,裁減宗室恩數,宗子相率訴 馬前,公諭之曰:「祖宗親盡,亦宜祧遷,何況賢輩。」荊公 行一切不恤之政,獨於此事未為不然。熙寧詔裁宗室授官法及恩例,東坡亦以為然,曰:「此實陛下至明 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其後無戚疏少長,皆 仰食縣官,西南兩宗無賴者,至縱其婢使與閭巷通, 生子則認為己子而利其請給,此自古所無之弊例 也。

《金史奔睹傳》:昂本名奔睹,景祖弟孛黑之孫,斜斡之 子。幼時侍太祖,太祖令數人兩兩角力。時昂年十五, 太祖顧曰:「『汝能此乎』?對曰:『有命,敢不勉』。遂連仆六人。 太祖喜曰:『汝吾宗弟也,自今勿遠左右』。」居數日,賜金 牌,令佩以侍。年十七,太祖伐遼,謂之曰:「汝可擐甲從 軍矣。」昂遂佩所賜金牌從軍。太祖平燕策功,賜甲第 一區。

《太祖諸子傳》:「爽本名阿鄰。海陵將伐宋,嚴酒禁。爽坐 與其弟阿鎖及從父兄亨徒單貞會飲,被杖下遷歸 化州刺史。海陵渡淮,分遣使者剪滅宗室,爽憂懼,不 知所出。會世宗即位東京,爽棄妻子來奔。」

《宗望傳》:「宗望子京,本名忽魯。世宗即位,封壽王。二年 正月戊辰朔,日食,伐鼓用幣,上不視朝,減膳徹樂,詔 京代拜行禮。世宗懲創海陵疏忌宗室,加禮京兄弟, 情若同生,謂京等曰:『朕每見天象變異,輒思政事之 闕,寤寐自責不遑。凡事必審思而後行,猶懼獨見未 能盡善。每令群臣集議,庶幾無過舉也』。」是時伐宋未 罷兵,用度不足,百官未給全俸,京家人數百口,財用 少。上聞之,賜金一百五十兩、重綵百端、絹五百匹,改 西京留守,賜佩刀、廐馬。京到西京,京妻嘗召日者孫 邦榮推京祿命。邦榮言:留守官至太師,爵封王。京問 「此上更無否?」邦榮曰:「止于此。」京曰:「若止于此,所官何 為?」邦榮察其意,乃詐為圖讖作詩,中有鶻魯為之語, 以獻于京。京曰:「後誠如此乎?」遂受其詩。再使卜之,邦 榮稱所得卦有獨權之兆。京復使邦榮推世宗當生 年月,家人孫小哥妄作謠言,誑惑京,如邦榮指,京信 之。京妻公壽具知其事。大定五年三月,孫邦榮上變, 詔刑部侍郎高德基、戶部員外郎完顏兀古出往鞫 之,京等皆款伏。獄成還奏,上曰:「海陵無道,使光英在, 朕亦保全之,況京等哉!」于是京夫婦特免死,杖一百, 除名、嵐州樓煩縣安置,以奴婢百口自隨,官給上田。 遣兀古出、劉珫宣諭京,詔曰:「朕與汝皆太祖之孫,海 陵失道,剪滅宗支,朕念兄弟無幾,于汝尤為親愛,汝 亦自知之,何為而懷此心?朕念骨肉,不忍盡法。汝若 尚不思過,朕雖不加誅,天地豈能容汝也。」十年四月, 詔于樓煩縣為京作第一區,月給節度廩俸。十二年, 兄德州防禦使文謀反,上問皇太子、趙王允中及宰 臣曰:「京謀不軌,朕特免死,今復當緣坐,如何?」宰臣或 言京圖逆,今不除之,恐為後患。上曰:「天下大器,歸于 有德,海陵失道,朕乃得之。但務修德,餘何足慮!」太子 曰:「誠如聖訓。」乃遣使宣諭京,詔曰:「卿兄文,舊封國公, 不任職事。朕進封王爵,委以大藩。頃在大名,以贓得 罪,止削左遷,不知恩幸,乃蓄怨心,謀不軌,罪及兄弟。 朕念宋王,皆免緣坐。文之家產應沒者,盡與卿兄子 齩住。卿宜悉此意。」二十年十一月,上問宰臣曰:「京之 罪,始于其妻妾卜休咎,太祖諸孫,存者無幾,朕欲召 置左右,不使任職,但廩給之。卿等以為何如?」皆曰:「置 之近密,臣等以為非宜。」上曰:「朕若修德,何必豫懷疑 忌。」久之,上復欲召京,宰臣曰:「京,不赦之罪也,赦之已 為至幸矣,豈可復?」上默良久,乃止。

《完顏昂傳》:「昂睦于兄弟,尤善施予。其親族有貧困者, 必厚給之。至于茵帳、衣衾、器皿、僕馬之屬,常預設于 家。即命駕相就為具,歡樂終日,盡以遺之,即日使富 足。人或以子孫計為言,答曰:『人各有命,但使其能自 立爾,何至為子孫奴耶』。」君子以為達。

《石琚傳》:宗室子或不勝任官事,世宗欲授散官,量與 廩祿以贍足之,以問宰臣曰:「於前代何如?」琚對曰:「堯 親九族,周家內睦九族,皆帝王盛事也。」琚之將順多 此類。

《元史耶律楚材傳》:楚材當國日久,得祿分其親族,未 嘗私以官。行省劉敏從容言之,楚材曰:「睦親之義,但 當資以金帛。若使從政而違法,吾不能徇私恩也。」 《石抹也先傳》:也先,遼人也。其先嘗從蕭后舉族入突 厥,及后還而族留至遼為述律氏,號稱后族。遼亡,改 述律氏為石抹氏。其父脫羅畢察兒有子五人。也先, 其仲子也。年十歲,從其父問宗國之所以亡,即大憤 曰:「兒能復之。」及長,勇力過人,善騎射,多智略,豪服諸 部。金人聞其名,徵為奚部長。即讓其兄瞻德,納曰:「兄 姑受之,為保宗族計。」遂深自藏匿,居北野山,射狐鼠 而食。聞太祖起朔方,匹馬來歸。

《朵兒只傳》:朵兒只,木華黎六世孫,脫脫子也。朵兒只 生一歲而孤,稍長備宿衛,事母至孝。天曆二年,朵兒 只襲國王位,扈蹕上都,詔便送至遼陽之國。順帝至 元四年,朵羅台弟乃蠻台恃太師伯顏勢,謂國王位 乃其所當襲,愬于朝。伯顏妻欲得朵兒只大珠環,價 直萬六千錠,朵兒只無以應,則慨然曰:「王位我祖宗所傳,不宜從人求買。我縱不得為,設為之,亦我宗族 人耳。」于是乃蠻台以賂故,得為國王,而除朵兒只遼 陽行省左丞相。

《張閏傳》:「閏,延安延長縣人,隸軍籍,八世不異爨,家人 百餘口,無間言。日使諸女諸婦各聚一室為女紅,工 畢,斂貯一庫,室無私藏,幼稚啼泣,諸母見者即抱哺。 一婦歸寧,留其子,眾婦共乳,不問孰為己兒,兒亦不 知孰為己母也。閏兄顯卒,即以家事付姪聚,聚辭曰: 『叔,父行也,叔宜主之。閏曰:『姪,宗子也,姪宜主之。相讓』』」 既久,卒以付聚。縉紳之家,自謂「不如。」

《王楫傳》:楫字巨川,鳳翔虢縣人。從征關中,入京兆進 克鳳翔。請於太宗曰:「此臣鄉邦也。願入城訪求親族。」 果得族人數十口以歸。

《李邦瑞傳》:「邦瑞,京兆臨潼人,世農家。幼嘗被掠,逃至 太原,率眾來歸。太宗慰勞邦瑞,因奏干戈之際,宗族 離散,乞歸尋訪。帝諭速不䚟、察罕、匣剌達海等,邦瑞 馳驛南京,詢訪親戚,或以隸諸部者,悉歸之。」

《趙與𤍟傳》:「與𤍟字晦叔,宋宗室子。至元十一年,丞相 伯顏既渡江,與𤍟率其宗人之在鄂州者,詣軍門上 書,力陳不嗜殺人,可以一天下,且乞全其宗黨。後伯 顏朝京師,世祖問宋宗室賢者,伯顏首以與𤍟對。」 《虞集傳》:「集父汲嘗再至京師,贖族人被俘者十餘口 以歸,由是家甚貧。」

《黃溍傳》:「溍同郡吳萊,字立夫,天資絕人,凡書一經目 輒成誦。嘗往族父家,日易《漢書》一帙以去,族父迫扣 之,萊琅然而誦,不遺一字。三易他編皆如之,眾驚以 為神。」

《韓元善傳》:「元善字大雅,嘗以謁告侍親居家,效范文 正公遺規,置田百畝為義莊,以周貧族。至正交鈔初 行,賜近臣各三百錠,元善復以買田六百畝為義塾, 延名士以教族人子弟云。」

《蓋苗傳》:「苗字耘夫,性孝友,喜施與,置義田以贍宗族。」 《卜天璋傳》:「天璋既歸汴,以餘祿收其族黨,家無甔儲, 天璋處之晏如也。」

《明外史徐溥傳》:「溥字時用,自奉甚薄,而好施予。置義 田八百畝,贍宗族,請籍記于官,以垂永久,帝為復其 徭役。」

《潘潢傳》:「潢字薦叔,婺源人。為戶部尚書,調南京工部, 尋改吏部、兵部。與族祖兵部侍郎珍、族父總督侍郎 旦、工部尚書鑑,同時都顯位,有名蹟,世稱望族。」 《張邦奇傳》:「邦奇字常甫,族父時徹,少邦奇二十歲,其 父農也。邦奇見時徹可教,彊使就學,於是反師。邦奇 由進士亦仕至南京兵部尚書,有文名。」

《余繼登傳》。「繼登字世用,交河人。生八歲,父母俱沒,族 人利其貲,屢謀害之,幸得不死。」

《何士晉傳》:「士晉,宜興人。父其孝得士晉晚,族子利其 貲,結黨致之死。繼母吳氏匿士晉外家,士晉讀書每 懈,母輒示以父血衣,士晉感厲,與人言,未嘗有笑容。 萬曆二十六年,既舉進士,持血衣愬之官,罪人皆抵 法。」

《王德傳》:「德字汝修,永嘉人。鄉居,憤倭寇肆亂,乃納母 城中,而傾貲募健兒為保障計。三十七年四月,寇自 梅嶺登厓肆掠,德偕族父沛督義兵擊之,寇已宵遁。 俄一舟飄至,王氏兵初疑漁舟不為備,寇突來衝擊, 沛及族弟崇堯、崇修殲焉。初恃沛為強,至是奪氣。無 何,寇復至,肆掠管頭、蒲州諸處。德憤怒,勒所部追襲」 至龍灣。賊眾,義軍寡,守將又背約不救,軍遂敗。德手 射殺數人,罵賊而死。自是有所忌,不敢越德鄉侵郡 城矣。

《衡恭王祐楎傳》:「莊王厚燆嘗辭祿五千石,以贍宗室, 宗人德之。」

《慈谿沈氏六節婦傳》:六節婦章氏祚妻周氏、希魯妻 馮氏、信魁妻柴氏、惟瑞妻孟氏、弘量妻孫氏、琳妻。所 居名沈思橋,近海族眾二千人,多驍黠善鬥。嘉靖中, 倭賊數入犯,屢殲其魁,奪還鹵掠,賊深讎之。一日,賊 大至,沈氏豪誓于眾曰:「無出婦女,無輦貨財,共以死 守,違者誅!」章亦集族中婦女誓于內曰:「男子死鬥,婦 人當死,義無為賊辱。」眾婦皆竦息聽命。賊圍合,群婦 聚一樓以待。既而賊入,章先出,投于河,周與馮從之。 柴方為夫,礪刃,即以刃斫賊,旋自刃。孟與孫為賊所 得,相抱持且詈,賊奪刀自刺死。當是時,沈宗婦死者 三十餘人,而此六人尤烈。

《潘氏傳》:氏,海寧人。年十六,歸許釗,生子淮。甫期年,釗 卒。既殮,潘自經死已兩日矣。有老嫗過之曰:「是可活 也。」投之藥果甦。釗族兄欲不利于孤,嗾潘改適,潘毀 容自矢。其人乃夜率勢家僕數十人,誣以負債,椎門 入。潘負子冒風雨踰垣而逸。前距大河,追者迫,潘號 慟投于河。適有木浮至,憑之以渡,達母家,遂止不歸。 及淮年十九始歸。淮補諸生,娶婦連舉五子,適潘壽 五十。宗人聚而祝夫族兄亦來。潘曰:「氏所以得有今 日,賴伯氏玉成之目。」淮酌酒飲伯卒爵,北向拜曰:「未亡人三十年來,瀕死者數矣,而顧強生,獨以淮故耳。 今幸成立,且多子,復何憾?」語畢入室。頃之宴徹,諸宗 人同淮入謝,則縊死室中矣。

《馬足輕傳》有新安劉君培,為人有義行。寇渡河,攜子 及從孫避難,道遇賊,欲殺其從孫,君培曰:「我尚有兒, 此子乃遺孤,幸舍之而殺我。」賊如其言,二子獲免。 《張基傳》:基字德載,吳縣人。嘉靖十九年舉鄉試,屬當 軍興,族人俱供役,基嘆曰:「吾何忍獨以例免,而煩族 之老弱?」為毀家以紆之,產遂削。

《鎮國中尉睦桔傳》:「睦桔,字灌甫,萬曆五年,舉文行卓 異,為周藩宗正,巡撫褚鈇有恤宗通變,疏議稍減郡 王以下歲祿,均給貧宗。帝遣給事中萬象春就周王 議。新會王睦樒號于眾曰:『裁祿之謀,起于睦桔。聚宗 室千餘人擊之,裂其衣冠,上書抗詔。帝怒,廢睦樒為 庶人。睦桔屢疏引疾乞休,詔勉留之。又三年卒,年七 十。宗人頌功德者五百人,詔賜輔國將軍禮葬之』」,異 數也。

《遼簡王植傳》:「莊王致格薨,子憲㸅嗣。性酷虐,以樂婦 子川兒冒請封名,亂宗統,廢為庶人。」

《趙簡王高燧傳》:「康王厚煜性和厚,趙府輔國將軍祐 椋等數犯法,與有司為難,厚煜庇祐椋,祐椋卒得罪, 厚煜并見責讓。其後有司益務以事,裁抑諸宗人洛 川王翊。」府人,與通判田時雨之隸爭瓜而毆時雨 捕王府人,厚煜為和解,不得。會宗室數十人索祿,時 雨以宗室毆府官,白于上官。上官令知府傅汝勵盡 捕各府人,厚煜忿恚且愧,竟自縊死。厚煜子成皋王 載垸疏聞于朝,下法司,時雨棄市,汝勵戍極邊。 《萬安傳》:「安字循吉,眉人。為人外寬而深,中無學術。既 柄用,惟日事請」託,結諸閹為內援。時萬貴妃寵冠後 宮,安因內侍致殷勤曰:「妃故眉山人,吾宗也。」自稱子 姪行。妃嘗自愧無門閥,聞則大喜。妃弟錦衣指揮通, 遂以族屬數過安家。其妻王氏有母,至自博興,王謂 其母曰:「嚮家乏時,以妹為人娣,今安在?」母曰:「第憶為 四川萬編修者。」通心疑是安,訪之,果安小婦。姊弟兩 人,相見悲喜。由是兩家婦日往來,安復與通為姻婭 矣。通妻著籍禁內,恣出入,安以是得備知宮中動靜, 益自固。

《汪鋐傳》:「鋐,婺源人,為吏部尚書,大納中外賂遺,縱子 弟僮奴豪其鄉,奪人貲產以萬計。鋐甫死,宗黨數十 人毀其居立盡。」

《謝杰傳》:「杰字漢甫,長樂人。父教諭廷袞,家居老矣,族 人假其名逋賦縣令,贛人劉禹龍言於御史,逮之,杰 代訊,幾斃。後撫贛,未嘗修郄,時服其量。」 《吳炯傳》:「炯字晉明,華亭人。家世素封而無子,生平勇 於為義,置義田以贍族人。」

《張銓傳》:「銓,沁水人。瀋陽破,不屈,自經官。其子道濬父 五典,初謂海內將亂,于所居竇莊築牆為堡,堅甚。崇 禎四年,流賊來寇,時五典已沒,道濬及弟官京師,獨 銓妻霍氏在。眾請避之。曰:『避賊而出,家不保。出而遇 賊,身更不保,等死耳,曷死于家。乃率僮僕堅守。賊環 攻四晝夜,卒不能克。其避山谷者,多遇賊淫掠,獨張』」 氏家族獲全。副使王肇生名其堡曰「夫人城。」後賊數 來犯,並擊卻之,里人多賴以免。

《楚昭王楨傳》:「恭王英㷿薨,子華奎嗣。既而宗人華越 等言,華奎與弟宣化王華壁皆非恭王子。華奎,恭王 妃兄,王如言子,抱養宮中。華壁則王如綍家人王玉 子也。華越妻,即如言女。知之悉禮部侍郎郭正域請 行勘。」大學士沈一貫納華奎賂,止之不得,乃委撫按。 皆受一貫指,言偽王,他無左驗,而越妻王氏持其 說甚堅,不能決。廷議令覆勘。中旨以楚王襲封已二 十餘年,宜治華、越等誣罔。御史錢夢皋為一貫劾正 域,正域發華奎行賄事,華奎遂訟言正域主使,正域 竟罷去。東安王《華𡑞》,武岡王《華增》,江夏王華等皆 言「偽跡昭著,行賄有據。」諸宗人蘊錛等赴都投揭,奉 旨切責,罰祿、削爵有差。禮部侍郎李廷機坐華越以 謀害親王律死,法司溫純等持之,降庶人,錮鳳陽。未 幾,華奎輸賄入都,宗人遮使奪之。巡撫趙可懷屬有 司捕治,宗人方恨可懷,治華越獄不平,遂大鬨,毆可 懷死。巡按吳楷以楚叛入告,一貫大其事,擬發兵會 勦。命未下,諸宗人悉就縛。於是斬二人,勒四人自盡, 錮高牆及築閒宅者復四十五人。自是無敢言楚事 者。初,閣臣沈鯉直正域,而朱賡比一貫。久之,一貫、鯉 去,賡瀕卒,留疏自白。廷臣皆訟楚獄冤。帝乃以恩詔 釋諸禁錮者,迄不竟華奎事。禮臣以前湖廣布政薛 三才言華奎酷似王如言,請確勘,不省。其後張獻忠 掠湖廣,華奎募卒自衛,以張其在為帥。獻忠兵至武 昌,其在為內應,執華奎以箯,輿沈之,東湖諸宗無免 者。

《水東記略》:陳恭愍倣范文正公置田一百四十畝,以 充祀先賙族之用,號思遠莊。及卒後,族人以公無餘 貲,舉田還公子戴。戴不可,曰:「先人置此,以行義也。戴取而私之,獨無愧乎?況治命」又嘗俾勿廢此。人謂公 有子。

《駒陰冗記》:「鄞太宰屠公滽掌銓曹時,平湖屠公勳亦 掌南銓。二屠源流莫考,朝紳以其一時並掌兩京冢 部,聯輝競貴,遂為通譜。」二家子姓貴盛,望于南浙,蓋 近時鮮儷云。

《見聞錄》:大興劉公機,其父卒於任,公時為學宮弟子, 徒步往護喪歸,遂卜葬。族人泥於陰陽家言各以生 年與葬期相值,久不克葬。陸禮部淵之來弔問故,族 人具道所以,公從屏後趨出,泣拜曰:「願以某生年所 值月葬父。」乃克葬。後公官至南京大司馬,贈宮保,則 葬日吉凶,何必拘而多疑乎?

宗族部雜錄 编辑

《易經同人卦》六二:「同人于宗,吝。」程傳二與五為正應,故 曰「同人于宗。」宗謂宗黨也。同于所繫應,是有所偏與, 在《同人》之道為私狹矣。故可《吝》。二若陽爻,則為剛中 之德,乃以中道相同,不為私也。本義「宗」,黨也。六二雖中 且正,然有應于上,不能大同而繫于私,吝之道也,故 其象占如此。

《書經皋陶謨》:「惇敘九族。」

《旅獒》「分寶玉于伯叔之國」,「時庸展親。」

《詩經周南麟趾》篇:「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公 族公同高祖,祖廟未毀,有服之親。

《大雅板》篇:「大宗維翰,懷德維寧。宗子維城,無俾城壞。」 「大宗」,強族也。翰,幹也。宗子,同姓也。

《國語》:「今雖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

《管子·輕重己篇》:「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 而麥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麥。麥者,穀之始也;宗 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殊族者處,皆齊大材,出祭王 母,天子之所以主始而忌諱也。」

《漢書王溫舒傳》:「人有變,告溫舒受員騎錢,它姦利事, 罪至族,自殺。」其時兩弟及兩婚家亦各自坐它罪而 族,光祿勳徐自為曰:「悲夫!夫古有三族,而王溫舒罪 至同時而五族乎?」師古曰:「溫舒與弟同三族,而兩 妻家各一,故為五也。」

《大戴禮》:「族人之讎,不與聚鄰。」

《孔叢子獨治篇》:「『陳勝既立為王,適博士太師之館,請 問同姓而服不及者,其制何耶』?對曰:『先王制禮,雖國 君有合族之道,宗人掌其列,繼之以姓而無別,醊之 以食而無殊,各隨本屬之隆殺,屬近則死為之免,屬 遠則弔之而已,禮之正也。是故臣之家,哭孔氏之別 姓于弗父之廟,哭孔氏則于夫子之廟,此有據而然 也。周之道,雖百世婚姻不通,重先君之同體也』。」王跪 曰:「先生之言,厥義博哉!寡人雖固,敢不盡心。」

《顏氏家訓》:凡宗親世數,有從父,有從祖,有族祖。江南 風俗,自茲已往,高秩者通呼為尊,同昭穆者,雖百世 猶稱兄弟。若對他人稱之,皆云族人。河北士人,雖三 二十世,猶呼為從伯從叔。梁武帝嘗問一中土人曰: 「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疏,不忍言族耳。」 當時雖為敏對,于禮未通。

《因話錄》:「大僚睦親敦舊者,前輩有司徒鄭公,中間有 楊詹事馬卿、柳元公,近日李相國武都公宗閔,士大 夫間罕儔。」

《容齋隨筆》:爰盎陷晁錯,但云:方今計,獨有斬錯耳,而 景帝使丞相以下劾奏,遂至父母妻子同產無少長 皆棄市。主父偃陷齊王於死,武帝欲勿誅,公孫丞相 爭之,遂族偃。郭解客殺人,吏奏解無罪,公孫大夫議 遂族解。且偃、解兩人本不死,因議者之言殺之足矣, 何遽至族乎?漢之輕於用刑如此。

《容齋續筆》:「春秋列國卿大夫,世家之盛,無越魯三家 鄭七穆者。魯之公族如臧氏、展氏、施氏、子叔氏、叔仲 氏、東門氏、郈氏之類固多,唯孟孫、叔孫、季孫實出於 威公,其傳序累代皆秉國政,與魯相為久長,若揆之 以理,則威公弒兄奪國,得罪於天,顧使有後如此。鄭 靈公亡無嗣,國人立穆公之子子良,子良辭以公子」 堅長,乃立堅,是為襄公。襄公將去穆氏,子良爭之,願 與偕亡,乃舍之,皆為大夫。其後位卿大夫而傳世者 罕、駟、豐、印、游、國良,故曰「七穆。」然則諸家不逐而獲存, 子良之力也。至其孫良、霄,乃先覆族,而六家為卿如 故,此又不可解也。

《聞見後錄》:李紳族子虞,盡以紳密論李逢吉之疏告 逢吉,故紳為逢吉所陷。呂晦叔族子嘉問,先以晦叔 欲論王介甫之疏告介甫,故晦叔為介甫所逐。蓋知 不肖子代不乏人也。

《清波雜志》:「自昔名賢,嚴於輩行,尤篤通家之好。子弟見父執必拜,或立受,或答半禮,呼以排年,或稱小字 書問,以從表兄叔自處。嘗記秦內翰守宣城,一族叔 見於公廳稠人中,敘至次,乃舉小字以審之。」今則拜 禮施顯宦則有佞貴之嫌,為父執者亦恐憑藉而為 我累,通家之契替矣。

《揮麈後錄》:秦會之嘗對外舅自言:「靖康末與莫儔俱 在虜寨。粘罕二太子者,謂搜尋宗室有所未盡,儔陳 訐於二賊,乞下宗正寺取玉牒,其中有名者盡行根 刷,無能逃矣。」會之在傍曰:「尚書之言誤矣。譬如吾曹 人家宗族不少,有服屬雖近而情好極疏者,有雖號 同姓而恩義反不及異姓者,多矣。平時富貴既不與」 共,一旦禍患乃欲與之均,以人情揆之,恐無此理。粘 罕者曰:「中丞之言是。」由此異待之。

《日知錄》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鄭康成謂:九族者,據 己上至高祖,下及元孫之親。《左傳襄公十二年》:「凡諸 侯之喪,同宗臨於祖廟,同族於禰廟。」註:「同族謂高祖 以下」是也。故晉叔向言「肸之宗十一族。」賈誼《新書》:「人 有六親,六親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為昆弟,昆弟又 有子,子從父而昆弟故為從父昆弟,從父昆弟又有」 子,子從祖而昆弟,故為從祖昆弟。從祖昆弟又有子, 子從曾祖而昆弟,故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 子為族。兄弟備於六,此之謂六親。是同高祖之兄弟 即為族族,非疏遠之稱。《漢書。張敞傳》:「廣川王同族,宗 室劉調等同族。」言其與王近親。

《史記·宋世家》:「箕子者,紂親戚也。」馬融、王肅以為紂之 諸父,服虔、杜預以為紂之庶兄。《路史》謂但言親戚,非 諸父昆弟之稱,非也。《曲禮》:「兄弟親戚,稱其慈也。」疏曰: 「親指族內,戚指族外。古人稱其父子兄弟,亦曰親戚。」 《韓詩外傳》,曾子曰:「親戚既沒,雖欲孝,誰為孝?」此謂其 父母。《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封建親戚,以蕃屏周」,此謂 其子弟。《昭公二十年》,棠君尚其弟員曰:「親戚為戮,不 可以莫報之也。」《三國志》,張昭謂孫權曰:「況今姦宄競 逐,豺狼滿道,乃欲哀親戚,顧禮制,此謂其父兄。」《戰國 策》,蘇秦曰:「富貴則親戚畏懼。」蓋指其妻嫂。

今人以皇族稱為宗室,考之於古不盡然,凡人之同 宗者,即相謂曰宗室。《左傳昭六年》,宋華亥讒華合比 而去之。左師曰:「女喪而宗室,於人何有?」《魏書。胡叟傳》: 叟與始昌雖宗室,性氣殊詭,不相附。《北齊書。邢邵傳》: 十歲便能屬文,族兄巒有人倫鑒,謂子弟曰:「宗室中 有此兒,非常人也。」《張雕傳》:胡人何洪珍大蒙主上親 「寵,與張景仁結為婚媾,雕以景仁宗室,自託於洪珍。」 《後周書。裴俠傳》:「撰《九世伯祖貞侯傳》,欲使後生奉行, 宗室中知名者,咸付一通。」《薛端傳》:「為東魏行臺薛循 義所逼,與宗室及家僮等走免。」《杜叔毗傳》:「兄君錫及 宗室等,為曹策所害。」《徐陵集》有《在北齊與宗室書。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