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001卷

明倫彙編 交誼典 第一百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一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一卷目錄

 氏族總部彙考一

  上古伏羲氏一則 女皇氏一則 黃帝一則

  有虞氏舜一則

  周總一則

  漢高帝一則 成帝鴻嘉一則 孺子嬰初始一則

  後漢獻帝建安一則

  吳烏程侯建衡一則

  晉惠帝一則

  宋孝武帝大明一則

  南齊武帝永明一則

  梁武帝普通一則 元帝承聖一則

  北魏太祖天賜一則 太宗一則 世祖一則 高祖太和二則 世宗一則 肅宗孝

  昌一則 孝武帝永熙一則 文帝大統十則 廢帝二則 恭帝三則

氏族典第一卷

氏族總部彙考一

编辑

《上古》

编辑

伏羲氏始正姓氏

编辑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不載按劉恕《外紀》:「上古男女 無別,太昊始制嫁娶,以儷皮為禮,正姓氏,通媒妁,以 重人倫之本,而民始不瀆。」

陳殷曰:「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按《路史》:太昊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以重萬民之麗。 麗皮薦之,以嚴其禮,示合姓之難拼,人情之不瀆。

女皇氏正姓氏以判萬民

编辑

按《史記補三皇本紀》,不載。按《路史》:「女皇氏正姓氏, 職昏,因通行媒,以重萬民之判,是曰神媒。」

黃帝定氏族別其子為十二姓

编辑

按《國語》:「秦伯召公子重耳於楚,納女五人,懷嬴與焉。 公子欲辭。司空季子曰:『同姓為兄弟。黃帝之子二十 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陽與夷鼓皆為己姓。 青陽,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魚氏之甥也。其同生而 異姓者四母之子別為十二姓。凡黃帝之子二十五 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 僖、姞《嬛依》』」是也。唯青陽與蒼林氏同於黃帝,故皆為 姬姓。

按:《史記黃帝本紀》:「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索隱曰:舊解破四為三,言得姓十三人耳。今按:《國語》胥臣云:「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嬛、依是也。唯青陽與夷鼓同己姓。」又云:「青陽與蒼林為姬姓」,是則十四人為十二姓,其文甚明。唯姬姓再稱青陽與蒼林,蓋《國語》文誤,所以致令前儒共疑其姬姓。青陽當為元囂,是帝嚳祖,本與黃帝同姬姓。其《國語》上文,青陽,即是少昊金天氏為己姓者耳。既理在不疑,無煩破四為三。

按《路史》:「黃帝有熊氏作玉律,以應候氣,薦之宗廟,廢 治忽,以知三軍之消息,以正名百物,明民共財,而定 氏族。」

《易是類謀》曰:聖人興起,不知姓名,當吹律聽,以別其姓。黃帝吹律定姓是也。律,六律也,故有五音姓之說。《堪輿經》有黃帝問天老五姓,而《援神契》亦謂聖王吹律有姓。《白虎通》云:聖王吹律定姓。《演孔圖》云:孔子曰:「丘援律而吹,命陰得羽之宮。」而李房推律,亦謂五音生於本姓,遂自定為京。

「氏定而繫之姓」,庶姓別於上,而戚殫於下,婚姻不可 以通,所以崇倫類,遠禽獸也。

《禮大傳》云:「繫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而婚姻不通。」 周道然也。或云:六世親屬,竭財通婚姻。故杜佑云:「商以上親,不隔同姓。」 妄也。

子二十五別姓者十二。

為姓十一

祈酉滕箴任,苟釐結儇依。

苟,《國語》《史記》皆作「旬」 ,非。

及二紀也。

青陽夷彭

餘循,姬姓。

古書大概可質,然不容無繆。《國語》言「青陽與夷彭同為紀姓」 ,是矣,而又云「青陽與蒼林為姬姓」 ,則非也。夫姬姓乃元囂而非青陽,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十二人為十一姓,餘十三人皆姬姓也。今乃云惟二人同於黃帝者為姬姓,其得信邪?且昌意元囂、蒼林揮皆姬姓者,豈惟二人哉?

《有虞氏》

编辑

舜以禹治水功成乃錫土姓

编辑

按《書經禹貢》:「錫土姓

「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 謂有德之人生此地以

此地名,賜之姓以顯之。疏:《周語》稱「帝嘉禹德,賜姓曰姒胙四岳,賜姓曰姜。」《左傳》稱周賜陳胡公之姓為媯,皆是因生賜姓之事也。臣蒙賜姓,其人少矣。此事是用賢大者,故舉以為言也。大全林氏曰:「水土平,可以封建諸侯也。如契封於商,賜姓子;稷封於邰,賜姓姬。有土、有社,昔固有之,至是遍錫之也。」

按《路史》:帝舜命伯禹,繼平水土,既釐下土,方別居,方 別生分類,錫土姓而下亡違者。

《周》「設小史,以奠繫世。設瞽矇,以誦《世繫》。」

按:《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奠繫世,辨昭穆。」

志,謂記也,《春秋傳》所謂《周志》,《國語》所謂《鄭書》之屬是也。「繫世」,謂帝繫、《世本》之屬是也。小史主定之,瞽矇諷誦之。「奠繫世」者,謂定《帝繫》《世本》。「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上,皆自有昭穆親疏,故須辨之。天子謂之《帝繫》,諸侯謂之《世本》。

瞽矇諷誦,詩世奠繫。

世奠繫,謂帝繫、諸侯卿大夫世本之屬是也。小史主次序先王之世昭穆之繫,述其德行。瞽矇主誦《詩》,并誦《世繫》,以戒勸人君也。故《國語》曰:「教之世,為之昭明德而廢幽昏焉,以怵懼其動。」「帝繫據王」,即《經》「繫」也。「諸侯卿大夫謂之世本」,即《經》「世」也。

高帝五年賜項伯婁敬等姓劉氏

编辑

按《漢書高帝本紀》:「五年十二月,圍羽垓下,羽與數百 騎走,灌嬰追斬羽東城。漢王以魯公葬羽於穀城,漢 王為發喪,哭臨而去。封項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姓劉 氏。」

師古曰:「皆羽之族,先有功於漢者。」

夏,五月,婁敬求見,說上曰:「陛下取天下與周異,而都 雒陽,不便;不如入關,據秦之固。」上以問張良,良因勸 上。是日,車駕西都長安,拜婁敬為奉春君,賜姓劉氏。

按《項籍傳》:「漢王以魯公號葬羽於穀城。」 諸項支屬。

皆不誅。封項伯等四人為列侯,賜姓劉氏。按《劉敬 傳》,車駕西都關中,上曰:「本言都秦地者婁敬」,婁者乃 劉也。賜姓劉氏,拜為郎中,號奉春君。

成帝鴻嘉 年賜侍者李平姓衛氏

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按《班倢伃傳》:自鴻嘉後,上 稍隆於內寵,倢伃進侍者李平,平得幸,立為倢伃。上 曰:「始衛皇后亦從微起。」迺賜平姓曰衛,所謂衛倢伃 也。

孺子嬰初始十二年王莽賜嚴尤廉丹姓徵氏巨毋霸姓巨母氏即新莽天鳳六年

编辑

按《漢書王莽傳》:「天鳳六年,匈奴右骨都侯須卜當,其 妻王昭君女也,嘗內附,莽遣昭君兄子和親侯王歙 誘呼當至塞下,脅將詣長安強立,以為須卜善。于後 安公始欲誘迎當,大司馬嚴尤諫曰:『當在匈奴右部, 兵不侵邊,單于動靜,輒語中國,此方面之大助也。於 今迎當置長安槁街,一平人耳,不如在匈奴有益』。」莽 不聽。既得當,欲遣尤與廉丹擊匈奴,皆賜姓徵氏,號 二徵將軍。當誅單于,輿而立當代之。韓博上言:「有奇 士長丈,大十圍,來至臣府,曰:『欲奮擊匈奴。自謂巨毋 霸,出於蓬萊東南五城,西北昭如海瀕,軺車不能載, 三馬不能勝,即日以大車四馬,建虎旗,載霸詣闕。霸 臥則枕鼓,以鐵箸食,此皇天所以輔新室也。願陛下 作大甲高車賁育之衣,遣大將一人與虎賁百人迎 之於道。京師門戶不容者,開高大之以視百蠻,鎮安 天下』。」博意欲以風莽,莽聞,惡之,留霸在所新豐,更其 姓曰巨母氏,謂因文母太后而霸王符也。徵博下獄, 以非所宜言,棄市。按王莽字巨君臣母霸似戒莽之詞謂巨不宜霸此博風莽意也改

「巨母」 ,則謂因母太后而霸。此《莽改姓》意也。

後漢

编辑

獻帝建安二十 年曹操改秦真姓曹氏按古天子賜姓操尚 為人臣故只云改纂人姓不言賜姓

编辑

按:《三國志魏武帝本紀》,不載。按《曹真傳》,「真字子丹, 太祖族子也。太祖起兵,真父卲募徒眾,為州郡所殺。 太祖哀真少孤,收養與諸子同。」

《魏略》曰:真本姓秦,養曹氏。或云其父伯南,夙與太祖善。興平末,袁術部黨與太祖攻劫太祖出,為寇所追,走入秦氏,伯南開門受之。寇問太祖所在,答云:「我是也。」遂害之。由此太祖思其功,故變其姓。

烏程侯建衡二年改孫秀姓為厲氏

编辑

按《三國志吳孫皓傳》不載。按《孫匡傳》,「匡子泰,泰子 秀為前將軍夏口督。秀公室至親,握兵在外,皓意不 能平。建衡二年,皓遣何定將五千人至夏口獵。先是, 民間僉言秀當見圖,而定遠獵,秀遂驚,夜將妻子親 兵數百人奔晉。」

《江表傳》曰:「皓大怒,追改秀姓曰厲。」

===晉===
考證

惠帝   年摰虞進族姓昭穆十卷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按《摰虞傳》,「虞以漢末喪亂, 譜傳多亡失,雖其子孫不能言其先祖。撰《族姓昭穆》 十卷,上疏進之,以為足以備物致用,廣多聞之益。」

孝武帝大明三年改劉誕姓為留氏

编辑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按《竟陵王誕傳》,「誕有殊 勳,上性多猜,頗相疑憚。大明元年秋,出為都督南兗 南徐兗青冀幽六州諸軍事、南兗州刺史。誕既見猜, 亦潛為之備。三年,上將誅誕,誕勒兵自衛,隊主沈引 之殺之,傳首京邑。時年二十七。因葬廣陵,貶姓留氏。」

南齊

编辑

武帝永明八年改蕭子響姓為蛸氏

编辑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永明八年八月,子響伏誅。」改姓事不 載 按《魚復侯子響傳》:「子響賜死,有司請絕子響屬 籍,削爵土,收付廷尉法獄治罪,賜姓為蛸氏。」

武帝普通六年改蕭綜姓為悖氏尋復之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普通六年六月庚辰,豫章王綜奔 於魏。」改姓事不載 按《豫章王傳》:「豫章王綜,字世謙,高祖 第二子也。其母吳淑媛,自齊東昏宮得幸於高祖,七 月而生綜,宮中多疑之者。及淑媛寵衰怨望,遂陳疑 似之說,故綜懷之,恆於別室祠齊氏七廟,又微服至 曲阿,拜齊明帝陵,然猶無以自信。聞俗說以生者血 瀝,死者骨滲,即為父子。綜乃私發齊東昏墓,出骨瀝 臂血試之,并殺」一男。取其骨試之,皆有驗。自此常懷 異志。會大舉北伐,魏將元法僧以彭城降。高祖乃令 綜都督眾軍,鎮於彭城,與魏將安豐王元延明相持。 綜乃與數騎夜奔於延明,改名纘,字德文,追為齊東 昏,服斬衰。於是有司奏削爵土,絕屬籍,改其姓為「悖 氏。」俄有詔復之。

元帝承聖二年改蕭紀姓為饕餮氏

编辑

按《梁書元帝本紀》:「承聖二年五月己丑,蕭紀軍至西 陵。秋七月辛未,紀眾大潰,遇兵死。」改姓事不載 按《武陵 王傳》:「武陵王紀,字世詢,高祖第八子也。太清中,侯景 亂,紀乃僭號於蜀。太清五年夏四月,紀帥師東下。丁 丑,紀次於西陵,世祖命護軍將軍陸法和於峽口夾 岸築二壘,鎮江以斷之。既而將軍樊猛獲紀,殺之於 峽口。有司奏請絕其屬籍,世祖許之,賜姓饕餮氏。」

北魏

编辑

太祖天賜元年立大師小師以辨姓族

编辑

按《魏書太祖本紀》,「天賜元年十有一月,上幸西宮,大 選朝臣,令各辨宗黨,保舉才行。」按《官氏志》,「天賜元 年十一月,以八國姓族難分,故國立大師小師,令辨 其宗黨,品舉人才。自八國以外,郡各自立師,職分如 八國,比今之宗正也。宗室立宗師,亦如州郡八國之 儀。」

太宗   年賜赫連若豆根姓宿氏

编辑

按《魏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宿石傳》,「石,朔方人也,赫 連屈孑弟文陳之曾孫也。天興二年,文陳父子歸闕, 太祖嘉之,以宗女妻焉,賜奴婢數十口,拜為上將軍。 祖若豆根,太宗時賜姓宿氏。」

世祖   年賜禿髮賀姓源氏

编辑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按《源賀傳》,賀自署河西王 禿髮傉檀之子也。傉檀為乞伏熾磐所滅,賀自樂都 來奔。賀偉容貌,善風儀,世祖素聞其名,及見,器其機 辯,賜爵西平侯,加龍驤將軍。謂賀曰:「卿與朕源同,因 事分姓,今可為源氏。」

高祖太和十九年詔定族姓

编辑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官氏志》:太和十九年詔 曰:「代人諸胄,先無姓族,雖功賢之嗣,混然未分,故官 達者位極公卿,其功衰之親,仍居猥任。比欲制定姓 族,事多未就,且宜甄擢,隨時漸銓。其穆、陸、賀、劉、樓、于、 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勳著當世,位盡王公,灼然可 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官,一同四姓。自此以外, 應班士流者」,尋續《別敕》,「原出朔土,舊為部落大人,而 自皇始已來,有三世官在給事已上,及州刺史、鎮大 將,及品登王公者為姓。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來,職 官三世尚書已上,及品登王公,而中間不降官緒,亦 為姓。諸部落大人之後,而皇始己來,官不及前列,而 有三世為中、散監已上,外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 為族。若本非大人,而皇始已來三世有令已上,外為 副將、子都、太守、品登侯已上者,亦為族。」凡此姓族之 支親,與其身有緦麻服已內,微有一二世官者,雖不 全充美,例亦入姓族。五世已外,則各自計之,不蒙宗 人之蔭也。雖緦麻而三世官不至姓班,有族官則入 族官,無族官則不入姓族之例也。凡此定姓族者,皆 具列由來,直擬姓族以呈聞,朕當決姓族之首末。其 此諸狀,皆須問宗族,列疑明同,然後勾其舊籍,審其 官宦,有實則奏,不得輕信。其言虛長,僥偽不實者,訴 人皆加傳旨。「問而詐不以實」之坐,選官依「職事答問不以實」之條,令司空公穆亮、領軍將軍元儼、中護軍 廣陽王嘉、尚書陸琇等詳定北人姓,務令平均,隨所 了者,三月一列簿帳,送門下以聞。於是升降區別矣。 自古天子立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 則以家與諡;官有世功,則有宦族,邑亦如之。姓則表 其所由生,氏則記族所由出」,其大略然也。至於或自 所居,或以國號,或用官爵,或用事物,雖緣時不同,俱 其義矣。魏氏本居朔壤,地遠俗殊,賜姓命氏,其事不 一,亦如長勺、尾氏、終葵之屬也。初,安帝統國諸部,有 九十九姓。至獻帝時,七分國人,使諸兄弟各攝領之, 乃分其氏。自後兼并他國,各有本部,部中別族,為內 姓焉。年世稍久,互以改易,興衰存滅,閒有之矣。今舉 其可知者。

獻帝以兄為《紇骨》氏,後改為胡氏。

次兄為普氏,後改為周氏。

次兄為拓拔氏,後改為長孫氏。

弟為達奚氏,後改為奚氏。

次弟為伊婁氏,後改為伊氏。

次弟為丘敦氏,後改為丘氏。

次弟為侯氏,後改為亥氏。

《七族》之興,自此始也。

又命叔父之嗣曰「乙旃氏」,後改為叔孫氏。

又命疏屬曰「車焜氏」,後改為車氏。

「凡與帝室為十姓,百世不通婚。」太和以前,國之喪葬 祠禮,非十族不得與也。高祖革之,各以職司從事。 神元皇帝時,餘部諸姓內入者,

丘穆陵氏,後改為「穆氏。」

《步六孤》氏,後改為陸氏。

賀賴氏,後改為賀氏。

《獨孤》氏,後改為「劉氏。」

賀樓氏,後改為樓氏。

勿忸于氏,後改為于氏。

是連氏,後改為「連氏。」

僕闌氏,後改為僕氏。

若干氏,後改為「苟氏。」

《拔列》氏,後改為梁氏。

撥略氏,後改為略氏。

若《口引》氏,後改為「寇氏。」

叱羅氏,後改為羅氏。

《普陋》茹氏,後改為「茹氏。」

賀葛氏,後改為「葛氏。」

是賁氏,後改為封氏。

阿伏于氏,後改為阿氏。

《可地延》氏,後改為延氏。

阿鹿桓氏,後改為鹿氏。

《他駱拔氏》,後改為「駱氏。」

薄奚氏,後改為「薄氏。」

烏丸氏,後改為桓氏。

素和氏,後改為「和氏。」

《吐谷渾氏》依舊《吐谷渾氏》。

胡古《口引》氏,後改為侯氏。

《賀若氏》依舊《賀若氏》。

谷渾氏,後改為渾氏。

《匹婁》氏,後改為「婁氏。」

俟力伐氏,後改為鮑氏。

吐伏盧氏,後改為盧氏。

牒云氏。後改為「云氏。」

《是云》氏,後改為「是氏。」

叱利氏,後改為利氏。

副,呂氏,後改為副氏。

那氏,依舊《那氏》。

如羅氏,後改為「如氏。」

乞扶氏,後改為「扶氏。」

阿單氏,後改為「單氏。」

俟幾氏,後改為「幾氏。」

賀兒氏,後改為「兒氏。」

吐奚氏,後改為「古氏。」

出連氏,後改為畢氏。

《庾氏》,依舊《庾氏》。

賀拔氏,後改為何氏。

叱呂氏,後改為呂氏。

莫那婁氏,後改為「莫氏。」

奚斗盧氏,後改為索盧氏。

莫蘆氏,後改為《蘆氏》。

出大汗氏,後改為「韓氏。」

沒路真氏,後改為「路氏。」

扈地干氏,後改為扈氏。

莫輿氏,後改為輿氏。

紇干氏,後改為「干氏。」

俟伏斤氏,後改為伏氏。

《是樓氏》後改為高氏
考證
《尸突氏》後改為屈氏。

沓盧氏,後改為沓氏。

嗢石蘭氏,後改為石氏。

《解枇氏》,後改為《解氏》。

奇斤氏,後改為「奇氏。」

須卜氏,後改為「卜氏。」

丘林氏,後改為林氏。

大莫干氏,後改為郃氏。

《參綿》氏,後改為《綿氏》。

蓋樓氏,後改為「蓋氏。」

素黎氏,後改為黎氏。

渴單氏,後改為「單氏。」

《壹斗眷》氏,後改為明氏。

《叱門》氏,後改為門氏。

宿六斤氏,後改為宿氏。

《馝邗》氏,後改為邗氏。

《土難》氏,後改為山氏。

《屋引》氏,後改為房氏。

樹洛于氏,後改為樹氏。

「乙弗」氏,後改為「乙氏。」

東方,宇文慕容氏,即宣帝時東部。此二部最為強盛, 別自有傳。

南方有「茂眷氏」,後改為茂氏。

宥連氏,後改為「雲氏。」

次南有紇豆陵氏,後改為竇氏。

侯莫陳氏,後改為陳氏。

庫狄氏,後改為「狄氏。」

太洛稽氏,後改為稽氏。

《柯拔》氏,後改為「柯氏。」

西方尉遲氏,後改為尉氏。

《步鹿根》氏,後改為「步氏。」

破多羅氏,後改為「潘氏。」

叱干氏,後改為薛氏。

俟奴氏,後改為俟氏。

《輾遲》氏,後改為「展氏。」

費連氏,後改為費氏。

其連氏,後改為綦氏。

《去斤》氏,後改為「艾氏。」

渴侯氏,後改為「緱氏。」

叱盧氏,後改為祝氏。

和稽氏,後改為緩氏。

《冤賴》氏,後改為「就氏。」

《嗢盆》氏,後改為「溫氏。」

達勃氏,後改為「褒氏。」

《獨孤渾》氏,後改為杜氏。

凡此諸部,其渠長皆自統眾,而尉遲已下,不及賀蘭 諸部氏。

北方賀蘭氏,後改為賀氏。

郁都甄氏,後改為甄氏。

紇奚氏,後改為嵇氏。

越勒氏,後改為「越氏。」

叱奴氏,後改為「狼氏。」

《渴燭渾》氏,後改為《味氏》。

庫褥官氏,後改為庫氏。

鳥洛蘭氏,後改為蘭氏。

《一》《郍蔞氏》,後改為蔞氏; 《羽弗氏》,後改為《羽氏》。

凡此四方諸部,歲時朝貢。登國初,太祖散諸部落,始 同為「編民。」

太和二十年春正月丁卯。詔改姓為元氏。

按:《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續文獻通考》:「魏道武詔,以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 魏之先出於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 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世宗   年遣尚書于忠等量定代人族姓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按《官氏志》,「世宗世,代人猶 以姓族辭訟,又使尚書于忠、尚書元匡、侍中穆詔尚 書元萇等量定之。」按《于忠傳》,「忠為衛尉卿,河南邑 中正。詔忠與吏部尚書元暉、度支尚書元匡、河南尹 元萇等推定代方姓族。」

肅宗孝昌三年詔改元鑒姓

编辑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按《安樂王傳》:「安樂王長樂 子詮,詮子鑒,襲。後除相州刺史、北討大都督,討葛榮。 仍兼尚書右僕射、北道行臺尚書令,與都督裴衍共 救信都。鑒既庸才,諸弟麤暴,見天下多事,遂謀反,降 附葛榮。都督源子邕與裴衍合圍鑒,斬首傳洛,詔改 其元氏。莊帝初,許復本族。」

按《通鑑綱目》:「孝昌三年秋七月,安樂王鑒以鄴叛,降 葛榮。八月,大都督源子邕拔鄴城,誅元鑒。」

====孝武帝永熙三年宇文泰改韓褒姓侯呂陵氏王德姓烏丸氏按古天子賜姓泰尚為人臣故不書賜姓但云改姓====按《魏書孝武帝本紀》《周書文帝本紀》俱不載。按《周 書韓褒傳》:「褒深沈有遠略,太祖為丞相,引褒為錄事 參軍,賜姓侯呂陵氏。大統初,遷行臺左丞。」按《王德 傳》,「德與寇洛等定議,翊載太祖加征西將軍、金紫光 祿大夫、平涼郡守。及魏孝武西遷,以奉迎功,進封下 博縣伯,邑五百戶,行東雍州事。在州未幾,百姓懷之, 賜姓」烏丸氏。大統元年。拜衛將軍右光祿大夫 按《通鑑綱目》。永熙三年。冬十月。以宇文泰為大丞相。

文帝大統元年宇文泰改侯植姓侯伏侯氏

编辑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侯植傳》:「植少倜儻,有大 節,容貌奇偉,武藝絕倫。正光中,起家奉朝請。尋以功 拜統軍,遷清河郡守。後從賀拔岳討万俟醜奴等,每 有戰功,除義州刺史。及齊神武逼洛陽,植從魏孝武 西遷。大統元年,授驃騎將軍都督,賜姓侯伏侯氏。」按北

史作侯伏氏

「大統 年,宇文泰改蘇椿姓賀蘭氏,李和姓宇文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蘇綽傳》:「綽弟椿,性廉慎, 沈勇有決斷。大統初,拜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賜 姓賀蘭氏。」按《李和傳》:「和少敢勇,有識度,狀貌魁偉, 為州里所推。賀拔岳作鎮關中,乃引和為帳內都督, 以破諸賊功,稍遷征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尋除漢 陽郡守。」至大統初,加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都督,累 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侍中、驃 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夏州刺史,賜姓宇文氏。 大統四年,宇文泰改王盟,姓拓王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大統四年,趙青雀據長安子城,太 祖攻破之。」賜姓事不載 按《王盟傳》:「盟字子仵,明德皇后 之兄也。魏文帝東征,以留後大都督行雍州事,節度 關中諸軍。趙青雀之亂,盟與開府李虎輔魏太子出 頓渭北。事平,進爵長樂郡公,賜姓拓王氏。」按北史作拓拔氏 大統九年,宇文泰改陸通姓步六孤氏。劉亮姓侯莫 陳氏。李賢妻吳姓宇文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陸通傳》,「通少敦敏好學, 有志節。文帝在夏州,引為帳內督。以迎孝武功,封都 昌縣伯。大統元年,進爵為侯。從禽竇泰,復弘農、沙苑 之役,力戰有功。又從解洛陽圍。從平青雀,錄前後功, 進爵為公。與于謹討劉平伏,加大都督。從文帝援玉 璧,進儀同三司。九年,高仲密以地來附,通從若干惠 戰」於芒山,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太僕卿, 賜姓步六孤氏,進爵綏德郡公。按《劉亮傳》:亮本名 道德,大統元年,以復潼關功,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 三司,尋加侍中,遷大都督。亮以勇敢見知,為時名將, 兼屢陳謀策,多合機宜。太祖乃謂之曰:「卿文武兼資, 即孤之孔明也。」乃賜名亮,并賜姓侯莫陳氏。十年,出 為東雍州刺史。按《李賢傳》,「高祖及齊王憲之在襁 褓也,以避忌不利居宮中,太祖令於賢家處之,六載 乃還宮。因賜賢妻吳姓宇文氏,養為姪女,賜與甚厚。」

按高祖以大統九年生於同州故李賢妻賜姓附此

大統十二年。宇文泰改侯植姓賀屯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侯植傳》,「植從太祖破沙 苑,戰河橋,進大都督,加左光祿大夫。涼州刺史。宇文 仲和據州作逆,植從開府獨孤信討擒之,拜車騎大 將軍,儀同三司,封肥城縣公,邑一千戶,又賜姓賀屯。」

按宇文仲和以大統十二年叛故載於此

大統十三年,宇文泰改蔡祐姓「《大利稽》氏」,辛威姓「《普 毛》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蔡祐傳》,「祐有膂力,便騎 射。太祖在原州,召為帳下親信。太祖還夏州,以祐為 都督。及侯莫陳悅害賀拔岳,從討破之。又從迎魏孝 武於潼關。大統初,從太祖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皆 有功。又從太祖戰於河橋。九年,太祖與齊神武遇戰 於邙山,祐所向無敵。十三年,賜姓大利稽氏,進爵懷 寧郡公。」按《辛威傳》:威少慷慨,有志略。初從賀拔岳 征討有功。及太祖統岳之眾,見威奇之,引為帳內,尋 授羽林監,從迎魏孝武,因攻回洛城,功居最。大統元 年,拜寧遠將軍,累遷通直散騎常侍。從擒竇泰,復弘 農,戰沙苑,並先鋒陷敵,勇冠一時。從于謹破襄城。又 從獨孤信入洛陽,經河橋陣。十三年,賜姓《普毛》氏,出 為《鄜州》刺史。

大統  年。宇文泰改「有功諸將」姓。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梁臺傳》:「臺少果敢,有志 操,賀拔岳引為心膂。岳為侯莫陳悅所害,臺與諸將 議翊戴太祖,從討悅,破之。大統初,又與太僕石猛破 兩山屠各,復與于謹破劉平伏。錄前後勳,授潁州刺 史,賜姓賀蘭氏。從援玉璧,戰邙山,授帥都督。大統十 五年,拜南夏州刺史。」按《劉雄傳》:「雄少機辯,慷慨有 大志。大統中,起家為太祖親信,尋授統軍、宣威將軍、 給事中,除子城令,加都督、輔國將軍、中散大夫,兼中 書舍人,賜姓宇文氏。」按《田弘傳》,「弘少慷慨,志立功 名,膂力過人,敢勇有謀略。從太祖復弘農,戰沙苑,解 洛陽圍,破河橋陣,弘功居多,累蒙殊賞,賜姓紇干氏尋授原州刺史。」按《赫連達傳》,「達曾祖庫多汗,因避 難改姓杜氏。達性剛鯁,有膽力。魏孝武入關,褒敘勳 義,以達首逆元帥,匡復秦隴,進爵魏昌縣伯,邑五百 戶。從復弘農,戰沙苑,皆有功,又增邑八百戶,詔復姓 赫連氏。」按《閻慶傳》,「慶以大統三年自宜陽歸闕,邙 山之戰,先登陷陣,拜撫軍將軍大都督,屢展勳勞,累 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 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雲州大中正,加侍中,賜姓大野 氏。」按《王傑傳》,「傑少有壯志,每以功名自許,善騎射, 有膂力。復潼關,破沙苑,爭河橋,戰邙山,皆以勇敢聞。 親待日隆,賞賜加於倫等。於是賜姓宇文氏,除岐州 刺史。」按《楊纂傳》:「纂少習軍旅,慷慨有志略,尢工騎 射,勇力兼人。年二十,從齊神武起兵於信都。大統初, 乃間行歸款,從太祖解洛陽圍。經河橋、邙山之戰,纂 每先登,軍中咸推其敢勇。累遷使持節、車騎大將軍、 儀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 侍中,賜姓莫胡盧氏。俄授岐州刺史。孝閔帝踐祚,進 爵宋熙郡公。」按《段永傳》,「永幼有志操,大統初歸款, 從擒竇泰,復弘農,破沙苑,並有戰功。河橋之役,永力 戰先登,授南汾州刺史,累遷大都督、車騎大將軍、儀 同三司、散騎常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 爾綿氏。魏廢帝元年,授恆州刺史。」按《令狐整傳》,「整 字延保,燉煌人也。本名延。幼聰敏沈深,有識量,學藝 騎射,並為河右所推。鄧彥竊瓜州,整密應使者申」徽, 執彥送京師。張保搆逆,整襲之,保遂奔吐谷渾。於是 徵整赴闕,授壽昌郡守。太祖謂整曰:「卿勳同婁項義 等骨肉,立身敦雅,可以範人。」遂賜姓宇文氏,并賜名 整焉。宗人二百餘戶,並立屬籍。孝閔踐祚,拜司憲中 大夫。按《李昶傳》:昶神情清悟,應對明辯,太祖奏為 御史中尉。歲餘,加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 姓宇文氏。六官建,拜內史下大夫。」按《唐瑾傳》,「瑾性 溫恭,有器量,博涉經史,雅好屬文。身長八尺二寸,容 貌甚偉。年十七,周文聞其名,召拜尚書員外郎、相府 記室參軍事,從破沙苑,戰河橋,並有功。封姑臧縣子。 累遷戶部尚書,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 姓宇文氏。」時燕公于謹勳高望重,朝野所屬,白文帝, 言「瑾學行兼修,願與之同姓,結為兄弟,庶子孫承其 餘論,有益義方。文帝歎異者久之,更賜瑾姓萬紐于 氏。」按《薛善傳》:善為汾陰令,幹用彊明,一郡稱最。尋 徵為行臺郎中。時欲廣置屯田,以供軍費,乃除司農 少卿,領同州夏陽縣二十屯監。又於夏陽諸山置鐵 冶,復令善為冶監。遷大丞相府從事中郎。追論屯田 功,賜爵「龍門縣子。」遷黃門侍郎,除河東郡守,進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姓宇文氏。

按《隋書楊尚希傳》:「尚希齠齔而孤,年十一,辭母請,受 業長安。涿郡盧辯見而異之,令入太學,專精不倦,同 輩皆共推伏。周太祖嘗親臨釋奠,尚希時年十八,令 講《孝經》,詞旨可觀,太祖奇之,賜姓普六茹氏,擢為國 子博士。」按《張煚傳》:「煚父羨,少好學,多所通涉,仕魏 為蕩難將軍,從武帝入關,累遷銀青光祿大夫,周太 祖」引為從事中郎,賜姓叱羅氏。按諸人賜姓皆大統間事而年月無確考

姑附於此

「大統十五年,宇文泰改耿豪姓和稽氏,崔謙:崔訦姓 宇文氏,趙貴姓乙弗氏。」是年又詔代人復其舊姓。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耿豪傳》,「豪少麤獷,有武 藝,好以氣凌人。賀拔岳西征,引為帳內。岳被害,歸太 祖,以武勇見知,豪亦自謂所事得主。從討侯莫陳悅, 及迎魏孝武,從擒寶泰,復弘農。沙苑之戰,豪殺傷甚 多,血染甲裳盡赤。九年,從太祖戰於邙山,豪大呼獨 入,太祖嘉之。十三年,論前後戰功,進授車騎大將軍、 儀同三司。十五年,賜姓和稽氏。」按《崔謙傳》:「謙深沈 有識量。大統三年,從太祖擒竇泰,戰沙苑,並有功。四 年,從太祖解洛陽圍,仍經河橋戰。十五年,破柳仲禮 於隨郡,討平李遷哲於魏興,並有功。進驃騎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直州刺史,賜姓宇文氏。謙弟訦,少鯁 直有節概,膂力過人。尢工騎射,從太祖復弘農,戰沙 苑,皆有功,累封安固縣侯,賜姓宇文氏。」按《趙貴傳》, 「貴拜大將軍,東魏將高岳、慕容紹宗等圍王思政於 潁川,貴率軍援之。思政沒,貴乃班師。尋拜柱國將軍, 賜姓乙弗氏。」按王思政以大統十五年敗故趙貴賜姓附此 按《通鑑綱目》:「大統十五年五月,詔代人復其舊姓。 大統十六年,宇文泰改鄭孝穆薛端姓宇文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鄭孝穆傳》,「孝穆幼而謹 厚,以清約自居。年未弱冠,涉獵經史。大統十六年,太 祖總戎東討,除大丞相府右長史。大將軍達奚武率 眾經略漢中,以孝穆為梁州刺史,以疾不之郡,拜中 書令,賜姓」宇文氏。按《薛端傳》:端性彊直,每有奏請, 不避權貴。大統十六年,大軍東討,柱國李弼為別道 元帥,妙簡首僚,數日不定。太祖謂弼曰:「為公思得一 長史,無過薛端。」弼對曰:「真奇才也。」乃遣之。加授車騎 大將軍、儀同三司,轉尚書左丞,進授吏部尚書,賜姓宇文氏。

《大統》十七年。宇文泰改《崔猷》姓宇文氏,《趙肅》姓乙弗 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崔猷傳》,「猷博陵安平人, 性鯁正,有軍國籌略。大統十六年,大軍東征,太祖命 隨軍與之籌議。十七年,進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 同三司、本州大中正,賜姓宇文氏。」按《趙肅傳》:「肅早 有操行,知名於時。大統十六年,除廷尉卿,加征東將 軍。十七年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賜 姓乙弗氏。」

廢帝元年宇文泰改李弼姓徒何氏李彥姓宇文氏楊忠姓普六茹氏李虎姓大野氏廢帝不改元

编辑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李弼傳》,「弼字景和,遼東 襄平人也。魏廢帝元年,賜姓徒何氏。」按《李彥傳》,「彥 少有節操,好學慕古,為鄉閭之所敬憚。魏廢帝初,拜 尚書右丞,轉左丞,遷給事黃門侍郎,仍左丞。尋進車 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賜姓宇文氏。」

按《隋書高祖本紀》,「皇考從周太祖起義關西,賜姓普 六茹氏,位至柱國大司空、隋國公。」

按《唐書高祖本紀》,「高祖姓李氏,隴西成紀人也。其七 世祖暠,是為涼武昭王。暠生歆,歆生重耳,重耳生熙, 熙生天賜,天賜生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官至太尉。 與李弼等八人佐周代魏有功,昏為柱國,號八柱國 家。」按楊忠李虎賜姓之年月無考因與李弼皆為柱國其賜姓或出一時故附載於李弼之後 廢帝二年,宇文泰改申徽、柳敏、張軌等姓宇文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申徽傳》:「文帝臨夏州,以 徽為記室參軍,兼府主簿。文帝察徽沈密有度量,每 事信委之,乃為大行臺郎中。以迎孝武功,封博平縣 子,本州大中正。大統初,進爵為侯。十六年,徵兼尚書 右僕射。廢帝二年,進爵為公正右僕射,賜姓宇文氏。」

按《柳敏傳》:「敏為禮部郎中,尉遲迥伐蜀,以敏為行。」

「軍司馬,軍中籌略,並以委之。益州平,進驃騎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遷尚書,賜姓宇文氏。」按《張 軌傳》,軌少好學,志識開朗。魏廢帝元年,進車騎大將 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二年賜姓宇文氏,行南秦州 事。

恭帝元年宇文泰復魏姓為拓拔氏有功諸將皆與以魏初大姓恭帝不改元

编辑

按《周書文帝本紀》,「魏恭帝元年,魏氏之初,統國三十 六,大姓九十九,後多絕滅。至是以諸將功高者為三 十六國後,次功者為九十九姓。後所統軍人,亦改從 其姓。」按《王雄傳》,「雄字胡布頭,太原人也。魏恭帝元 年,賜姓可頻氏。」按《王勇傳》:「勇少雄健,有膽決,便弓 馬,膂力過人,太祖引為帳內直盪都督,加後將軍,大 中大夫。從擒竇泰,復弘農,戰沙苑,氣蓋眾軍,所當必 破。太祖歎其勇敢,賞賜特隆。從討趙青雀,平之,論功 居最。邙山之戰,勇率敢死之士三百人,並執短兵,大 呼直進,出入衝擊,殺傷甚多,敵人無敢當者。魏恭帝 元年,從柱國趙貴征茹茹,破之。勇追擊,獲雜畜數千 頭。進爵新陽郡公,仍賜姓厙汗氏。」按《韋孝寬傳》,「叔 裕,字孝寬,少以字行,世為三輔著姓。恭帝元年,以大 將軍與燕國公于謹伐江陵,平之,以功封穰縣公,遷 拜尚書右僕射,賜姓宇文氏。二年,周文北巡,命孝寬 還鎮。」《玉璧》:按《楊紹傳》:「紹少慷慨,有志略,屢從征伐, 力戰有功。從柱國、燕國公于謹圍江陵,紹鬥于枇杷 門,流矢中股,而力戰不衰。事平」,賞奴婢一百口,進驃 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除衡州敕史,賜姓叱利氏。

按《李穆傳》:「穆少明敏,有度量。太祖入關,給使事左」

右,深被親遇。河橋之戰,太祖所乘馬中流矢,驚逸,太 祖墜於地,軍中大擾,敵人追及之,左右皆奔散。穆以 馬授太祖,遂得俱免。是曰「微穆,太祖已不濟矣。」自是 恩盼更隆,特賜鐵券,恕以十死。從解玉璧圍,拜安定 國中尉,尋授同州刺史,入為太僕卿。征江陵功,封一 子長城縣侯,邑千戶。尋進位大將軍,賜姓《㩉拔》氏。按江

陵之役,在元年十月,故「楊紹、李穆」 賜姓,附載於此。

按《通鑑綱目》:「魏主謀誅宇文泰,謀泄,泰廢魏主,立其 弟齊王廓,復姓拓跋氏。」

《恭帝》二年,宇文泰改裴文舉姓賀蘭氏韋瑱姓宇文 氏陳忻姓尉遲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裴文舉傳》,「文舉少忠謹, 涉獵經史。大統十年,起家奉朝請,遷丞相府墨曹參 軍,遷威烈將軍、著作郎中、外府參軍事。魏恭帝二年, 賜姓賀蘭氏。」按《韋瑱傳》,「瑱篤志好學,兼善騎射。大 統八年,太祖徵拜鴻臚卿,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散騎常侍,魏恭帝二年,賜姓宇文氏。」按《陳忻傳》,「忻 少驍勇,有氣俠,姿貌魁岸,同類咸敬憚之。魏恭帝二 年,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其年授 宜陽邑大中正,賜姓尉遲氏。」

恭帝三年《宇文泰》改《叱羅協》姓《宇文氏》《寇儁》姓。「《若口 引》氏。」

按《周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叱羅協傳》,「協以功授開府,為大將軍。魏恭帝三年,太祖徵協入朝,論蜀中事, 乃賜姓宇文氏。」按《寇儁傳》:「儁性寬雅,幼有識量,好 學強記。大統二年,東魏授儁洛州刺史,儁謀歸闕。五 年,將家及親屬四百餘口入關,拜祕書監,加鎮東將 軍。十七年,除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魏 恭帝」三年賜姓「若口引氏。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