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002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二卷目錄

 氏族總部彙考二

  北齊文宣帝天保一則 後主天統一則

  北周孝閔帝一則 明帝二則 武帝二則 宣帝一則 靜帝大象一則

  隋文帝開皇二則 煬帝大業三則

  唐高祖武德四則 太宗貞觀三則 高宗永徵一則 顯慶一則 乾封一則 中宗嗣

  聖五則 元宗開元三則 肅宗至德一則 乾元一則 寶應一則 代宗大曆一則 德

  宗貞元一則 憲宗元和二則 穆宗長慶一則 武宗會昌一則 懿宗咸通一則 僖宗

  乾符一則 中和一則 光啟一則 昭宗龍紀一則 大順一則 乾寧一則 光化一則

   天復一則

  後唐莊宗天祐二則 同光三則 明宗天成一則 長興二則

氏族典第二卷

氏族總部彙考二 编辑

北齊 编辑

文宣帝天保十年詔冒姓元氏者俱復本姓賜元景安姓高氏元蠻姓步六孤氏 编辑

按《北齊書文宣帝本紀》,「天保十年五月癸未,誅始平 公元世、東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特進元韶等十 九家,並令禁止。秋八月癸卯,詔諸軍民或有祖父改 姓,冒入元氏,或假托㩦認,妄稱姓元者,不問世數遠 近,悉聽改復本姓。」按《元蠻傳》:蠻,魏太師江陽王繼 子,肅宗元皇后之父也,歷光祿卿。天保十年,大誅元 氏,「肅宗為蠻苦請,因是追原之,賜姓步六孤氏。」按 《元景安傳》,「景安,魏昭成五世孫也。父永,乾鄉男。景安 沈敏有幹局,少工騎射,善於事人。天保初,加征西將 軍,別封興勢縣開國伯,帶定襄縣令,賜姓高氏。初,永 兄祚襲爵陳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時,諸元帝室 親近者多被誅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議,欲」請姓高氏, 景皓云:「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 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顯祖,乃收景皓誅之,家屬徙 彭城。由是景安獨賜姓高氏,自外聽從本姓。永弟种 子豫,字景豫,美姿儀,有器幹。永安中,羽林監。元顥入 洛,以守河內功,賜爵永安君。後為濮陽郡守。魏彭城 王韶引為開府諮議參軍。韶出鎮定州,啟為定州司 馬。及景安告景皓慢言,引豫言相應和。《豫占》云:「爾時 以衣袖掩景皓口,云『兄莫妄言』。」及問景皓,與豫所列 符同,獲免。自外同聞語者數人,皆流配遠方。豫卒於 徐州刺史。

後主天統二年賜元文遙姓高氏 编辑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不載。按《元文遙傳》,「文遙,魏昭 成皇帝六世孫也。齊受禪後,歷給事黃門侍郎、散騎 常侍、侍中、中書監。天統二年,詔特賜姓高氏,籍屬宗 正,子弟依例歲時入朝。」

北周 编辑

孝閔帝元年賜柳慶王悅韓雄等姓宇文氏周搖姓車非氏孝閔帝不改元 编辑

按《周書孝閔帝本紀》,不載。按《柳慶傳》,「慶天性抗直, 無所回避,太祖深委仗焉。孝閔帝踐祚,賜姓宇文氏, 進爵平齊縣公。」按《王悅傳》,「悅少有氣幹,為州里所 稱。于謹伐江陵平,悅從軍展效,因留鎮之。孝閔踐祚, 授郢州,進爵藍田縣侯,遷司憲中大夫,賜姓宇文氏, 又進爵河北縣公。」按《韓雄傳》,「雄少敢勇,膂力絕人, 工騎射」,有將帥材略。孝閔帝踐祚,進爵《新義郡》公,賜 姓宇文氏。

按《隋書周搖傳》:「搖字世安,其先與後魏同源,初為普 乃氏,及居洛陽,改為周氏。搖少剛果,有武藝,性謹厚, 動遵法度。仕魏,官至開府儀同三司。周閔帝受禪,賜 姓車非氏,封金水郡公。」

明帝元年賜趙昶劉志尞允等姓宇文氏高賓姓獨孤氏是年未改元按周書明帝本紀不載按趙昶傳昶少聰明有志 编辑

「節,以功封章武縣伯。世宗錄前後功,進爵長道郡公, 賜姓宇文氏,賞勞甚厚。二年,徵拜賓部中大夫,行吏 部。」按《裴果傳》,劉志以廣州來附,拜大丞相府墨曹 參軍,封華陰縣男,邑二百戶,遷國子祭酒。世宗出牧 宜州,太祖以志為幕府司錄。世宗遷蒞岐州,又令志 以本官翊從。及世宗即位,除右金紫光祿大夫,車騎 大「將軍、儀同三司,進爵武鄉郡公,增邑通前一千戶, 仍賜姓宇文氏。」按《高賓傳》:「賓少聰穎,有文武幹用。 大統六年歸闕,世宗初,除咸陽郡守,加使持節、車騎 大將軍、儀同三司、散騎常侍,賜姓獨孤氏。又有安定 尞允,本姓牛氏,亦有器幹,知名於時,歷官侍中、驃騎 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工部尚書、臨涇縣」公,賜姓宇

文氏
考證
按《隋書牛弘傳》,「弘字里仁,安定鶉觚人也,本姓尞氏。

父允,魏侍中工部尚書、臨涇公,賜姓為牛氏。」按尞允事兩史

互異存以備考

明帝二年,賜寇和姓《若口引》氏。

按《周書明帝本紀》,不載。按《寇洛傳》:「太祖以洛為右 大都督,從討侯莫陳悅,平之,拜涇州刺史。大統初,魏 文帝詔進爵京兆郡公。四年,鎮東雍。五年,卒於鎮。子 和嗣。世宗二年,錄勳舊,以洛配享太祖廟庭,賜和姓 若口引氏,改封松陽郡公。」

武帝   年許叱羅協復姓 编辑

按《周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叱羅協傳》,「晉公護徵協 入朝,引與同宿,深寄託之。協欣然承奉,誓以軀命自 效。協既受護重委,冀得婚連帝室,乃求復舊姓叱羅 氏。護為奏請,高祖許之。」

建德六年,賜郭衍姓叱羅氏。

按《周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隋書郭衍傳》,「衍少驍勇, 善騎射。建德中,從武帝與齊主大戰於晉州,追齊師 至高壁,敗之,仍從平并州。以功封武強縣公,邑一千 二百戶,賜姓叱羅氏。宣政元年,為右中軍熊渠中大 夫。」按周以建德六年平齊故載於此

宣帝   年改高姓為姜 编辑

按:《周書。宣帝本紀》:「帝不聽人有高大之稱,諸姓高者 改為姜。」

靜帝大象二年詔賜姓者悉復舊 编辑

按《周書靜帝本紀》,「大象二年十二月癸亥,詔曰,《詩》稱 『不如同姓』」,《傳》曰「異姓為後。」蓋明辯親疏,皎然不雜。太 祖受命,龍德猶潛,籙表革代之文,星垂除舊之象,三 分天下,志扶魏室,多所改作,冀允上元。文武群官,賜 姓者眾,本殊國邑,實乖胙土,不歆非類,異骨肉而共 烝嘗;不愛其親,在行路而敘昭穆。且神徵革姓,本為 曆數有歸,天命在人,推讓終而弗獲。故君臨區宇,累 世於茲。不可仍遵謙挹之旨,久行權宜之制。諸改姓 者,悉宜復舊。

按《唐書高祖本紀》,「高祖姓李氏,隴西成紀人也。其祖 虎,西魏時賜姓大野氏。」隋文帝與高祖相親愛,文帝 相周,復高祖姓李氏。

编辑

文帝開皇元年復車非搖姓周氏叱羅衍姓郭氏 编辑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周搖傳》,「搖拜晉州總管, 時高祖為定州總管。文獻高后自京師詣高祖,路經 搖所,主禮甚薄,高祖以其奉法,每嘉之。及為丞相,拜 豫州總管。高祖受禪,復姓周氏。」按《郭衍傳》,「衍密勸 高祖殺周室諸王,早行禪代,由是大被親暱。開皇元 年,敕復舊姓為郭氏。」

開皇 年,賜尉遲義臣姓楊氏。

按《隋書高祖本紀》,不載。按《楊義臣傳》,「義臣本姓尉 遲氏,父崇,仕周為儀同大將軍,以兵鎮恆山。高祖為 丞相,尉迥作亂,崇以宗族之故,自囚於獄,遣使請罪。 高祖下書慰諭之,即命馳驛入朝,恆置左右。開皇初, 封泰興縣公。歲餘,從行軍總管達奚長儒擊突厥於 周盤,力戰而死。贈大將軍、豫州刺史,以義臣襲崇官 爵。」時義臣尚幼,養於宮中,年未弱冠,奉詔宿衛,如千 牛者數年,賞賜甚厚。上嘗從容言及恩舊,顧義臣嗟 歎久之,因下詔曰:「朕受命之初,群兇未定,明識之士, 有足可懷。尉義臣與尉迥,本同骨肉,既狂悖,作亂鄴 城,其父崇時在常山,典司兵甲,與迥鄰接,又是至親, 知逆順之理,識天人之意,即陳丹款,慮染惡徒,自執 有司,請歸相府。及突厥內侵,橫戈制敵,輕生重義,馬 革言旋。操表存亡,事貫幽顯,雖高官大賞,延及於世, 未足表松筠之志,彰節義之門。義臣可賜姓楊氏,賜 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 孫。」按《鮑宏傳》:宏為卭州刺史,秩滿還京。時有尉義 臣者,其父崇不從尉迥,後復與突厥戰死,上嘉之,將 賜姓為金氏,訪及群下,宏對曰:「昔項伯不同項羽,漢 高賜姓劉氏;秦真父能死難,魏武賜姓曹氏。如臣愚 見,請賜以皇族。」高祖曰:「善。」因賜義臣姓為楊氏。

煬帝大業 年賜章仇太翼姓盧氏 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不載。按《盧太翼傳》:太翼字協昭, 本姓章仇氏,善占候筭曆之術。煬帝即位,漢王諒反, 帝以問之,答曰:「上稽元象,下參人事,何所能為?」未幾, 諒果敗。帝嘗從容言及天下氏族,謂太翼曰:「卿姓章 仇,四岳之胄,與盧同源。」於是賜姓為盧氏。

大業九年,改《楊元感姓》為「梟氏。」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九年八月壬寅,左翌衛大將 軍宇文述等破楊元感于閿鄉。」改姓事不載 按《楊元感 傳》,「元感敗,公卿請改元感姓為梟氏,詔可之。」

大業十三年,唐公李淵改「史大柰。」李粲姓。

按《唐書高祖本紀》,「大業十三年十一月丙辰,克京城。」 賜姓事不載 按《史大柰傳》,「大柰本西突厥特勒也。與處 羅可汗入隋,事煬帝,從伐遼,積勞為金紫光祿大夫, 後分其部於樓煩。高祖興太原,大柰提其眾隸麾下從平長安,以功多賞帛五千匹,賜姓。」史。按《李元紘 傳》,「元紘本姓丙氏,曾祖粲,仕隋為屯衛大將軍。煬帝 使督京師之西二十四郡盜賊,善撫循,能得士心。高 祖與之厚,及」兵入關,以眾歸,授宗正卿、應國公,賜姓 李。

编辑

高祖武德二年賜徐勣羅藝姓李氏 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李勣傳》,「勣字懋功,曹州 離狐人,本姓徐氏。隋大業末,韋城翟讓為盜,勣年十 七,往從之。李密亡命雍丘,勣與浚儀王伯當共說讓, 推密為主。武德二年,密歸朝廷,其地東屬海,南至江, 西直汝,北抵魏郡,勣統之,未有所屬。謂長史郭孝恪 曰:『人眾土宇,皆魏公有也。吾若獻之,是利主之敗為 己功,吾所羞也』。」乃錄郡縣戶口以啟密,請自上之。使 至,高祖訝無表,使者以意聞,帝喜曰:「純臣也。」詔授黎 州總管,封英國公,賜姓,附宗正屬籍。按《羅藝傳》,藝 自稱幽州總管宇文化及至山東,遣使招藝,藝斬使 者。時竇建德、高開道亦遣使於藝,藝謂官屬曰:「建德 等皆劇賊,不足共功名。唐公起兵據關中,民望所係, 王業必成,吾決歸之,敢異議者戮!」會張道源撫輯山 東,亦諭藝降。武德二年,乃奉表以地歸。詔封燕王,賜 姓豫屬籍。

按《舊唐書高祖本紀》,「武德二年閏二月己酉,李密舊 將徐世勣以黎陽之眾及河南十郡降,授黎州總管, 封曹國公,賜姓李氏。冬十月己亥,封幽州總管羅藝 為燕郡王,賜姓李氏。」按徐勣賜姓綱目作元年 《武德三年》,賜劉季真、杜伏威、高開道姓《李氏》。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劉季真傳》,「季真弟六兒 附劉武周,季真從之,迭為邊害。西河公張綸、真鄉公 李仲文合兵討之,季真降,詔以為石州總管,賜姓李, 封彭山郡王。」按《杜伏威傳》,「伏威徙丹陽,自稱大行 臺,上表越王侗,侗以為東南道大總管,封楚王。是時 秦王方討王世充,遣使招懷,伏威乃獻款,高祖授以 東南道行臺尚書令、江淮安撫大使、上柱國、吳王,賜 姓豫屬籍。」按《高開道傳》,「開道稱燕王建元,署置百 官。竇建德圍羅藝於幽州,藝請救,開道以騎二千赴 之,建德解去,乃因藝使請降。詔以為蔚州總管、上柱 國、北平郡王,賜姓李。」

按《舊唐書高祖本紀》,「三年三月甲戌,封賊帥劉季真 為彭城王,賜姓李氏。六月壬辰,徙封楚王杜伏威為 吳王,賜姓李氏,加授東南道行臺尚書令。冬十月庚 子,懷戎賊帥高開道遣使降,授蔚州總管,封北平郡 王,賜姓李氏。」

武德四年,賜胡大恩姓李氏。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舊唐書高祖本紀》,「四年 春正月丁卯,竇建德行臺尚書令胡大恩以大安鎮 來降,封定襄郡王,賜姓李氏。」

武德五年,賜郭子和姓李氏。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按《李子和傳》,「子和,同州蒲 城人,本郭氏,為隋左翌衛,以罪徙榆林。大業末,郡饑, 子和與死士十八人,執丞王才,數以不恤下斬之,開 倉賑窮乏。自號永樂王,建元丑平,武德元年獻款,授 靈州總管,金河郡公,徙郕國公。五年,從平劉黑闥有 功,賜姓,拜右武衛將軍。」

太宗貞觀 年賜拓跋赤辭姓李氏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宋史西夏傳》:「唐貞觀初, 有拓跋赤辭者歸唐,太宗賜姓李,置靜邊等州以處 之。其後析居夏州者,號平夏部。」

貞觀十二年,頒《氏族志》。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高士廉傳》:初,太宗嘗以 山東士人尚閥閱,後雖衰,子孫尤負世望,嫁娶必多 取資,故人謂之「賣婚。」由是詔士廉與韋挺、岑文本、令 狐德棻責天下譜諜,參考史傳,檢正真偽,進忠賢,退 悖德,先宗室,後外戚,退新門,進舊望,右膏粱,左寒畯, 合二百九十三姓,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號曰《氏族 志》。而崔幹仍居第一。帝曰:「我於崔、盧、李、鄭無嫌,顧其 世衰,不復冠冕,猶恃舊地以取貲。不肖子偃然自高, 販鬻松檟,不解人間何為貴之?齊據河北,梁、陳在江 南,雖有人物,偏方下國,無可貴者,故以崔、盧、王、謝為 重。今謀士勞臣,以忠孝學藝從我定天下者,何容納 貨舊門,向聲背實,買昏為榮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 立功,其次有立言,其次有爵,為公卿大夫,世世不絕, 此謂之「門戶。」今皆反是,豈不惑邪!朕以今日冠冕為 等級高下,遂以崔幹為《第三姓班》,其書天下。

按:《通鑑綱目》:「貞觀十二年春正月,頒《氏族志》。」

按《貞觀政要》:貞觀六年,太宗謂尚書左僕射房元齡 曰:「比有山東崔、盧、李、鄭四姓,雖累葉陵遲,猶恃其舊 地,好自矜大,稱為士大夫。每嫁女他族,必廣索聘財, 以多為貴,論數定約,同於市賈,甚損風俗,有紊禮經。 既輕重失宜,理須改革。」乃詔吏部尚書高士廉、御史 大夫韋挺、中書侍郎岑文本、禮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責天下譜牒,兼據憑史傳,剪其浮華,定 其真偽,忠賢者褒進,悖逆者貶黜,撰為《氏族志》。士廉 等及進定氏族等第,遂以崔幹為第一等。太宗謂曰: 「我與山東崔、盧、李、鄭,舊既無嫌,為其世代衰微,全無 官宦。」猶自云:「士大夫婚姻之際,則多索財物;或才識 庸下,而偃仰自高,販鬻松檟,依託富貴,我不解,人間 何為重之?且士大夫有能立功,爵位崇重,善事君父, 忠孝可稱。或義道清素,學藝通博,此亦足為門戶,可 謂天下士大夫。今崔、盧之屬,唯矜遠葉衣冠,寧比當 朝之貴?公卿以下,何暇多輸錢物,兼與他氣勢向聲 背,實以得為榮。我今定氏族者,誠欲崇樹今朝冠冕, 何因崔幹猶為第一等,祗看卿等不貴我官爵耶?不 論數代已前,祇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級,宜一量定, 用為永則。」遂以崔幹為第三等。至十二年,書成,凡百 卷,頒天下。又詔曰:「氏族之美,實繁於冠冕;婚姻之道, 莫先於仁義。自有魏失御,齊氏云亡,市朝既遷,風俗 陵替。燕趙古姓,多失衣冠之緒;齊、韓舊族,或乖禮義 之風。名不著於州閭,身未免於貧賤。自號高門之胄, 不敦匹嫡之儀,問名唯在於竊貲,結褵必歸於富室。 乃有新官之輩,豐財之家,慕其祖宗,競結婚姻,多納 貨賄,有如販鬻。或自貶家門,受辱於姻婭;或矜其舊 望,行無禮於舅姑。積習成俗,迄今未已,既紊人倫,實 虧名教。朕夙夜兢惕,憂勤政道,往代蠹害,咸已懲革, 唯此弊風,未能盡變。自今已後,明加告示,使識嫁娶 之序,務合禮典,稱朕意焉。」

貞觀二十 年。賜奚可度者姓李氏。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北狄奚傳》:「奚亦東胡種, 太宗貞觀三年始來朝,閱十七歲,凡四朝貢。帝伐高 麗,大酋蘇支從戰有功。不數年,其長可度者內附,帝 為置饒樂都督府,拜可度者使持節六州諸軍事、饒 樂都督,封樓煩縣公,賜李氏。」

高宗永徽六年皇后改王皇后姓為蟒氏蕭良娣姓為梟氏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永徽六年冬,皇后殺王庶人。」改姓事不 載 按《高宗王皇后傳》:「后王氏,并州祁人。太宗以為 晉王妃。帝即位,立為皇后。初,蕭良娣有寵,而武才人 貞觀末以先帝宮人召為昭儀。俄與后、良娣爭寵,更 相毀短。昭儀以偏言怒帝,遂下詔廢后、良娣皆為庶 人,囚宮中。俄為武后所殺,改后姓為蟒,良娣為『梟』。」

顯慶四年詔改氏族志為姓氏錄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按《高士廉傳》,《太宗氏族志》, 高宗時,許敬宗以不敘武后世,又「李義府恥其家無 名,更以孔志約、楊仁卿、史元道、呂才等十二人刊定, 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敘所以 然,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師、開府儀同 三司、尚書僕射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 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敘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 子孫餘屬不入,改為《姓氏錄》。當時軍功入五品者,皆 昇譜限,縉紳恥焉,目為勳格。義府奏悉索《氏族志》燒 之。又詔:「後魏隴西李寶、太原王瓊、滎陽鄭溫、范陽盧 子遷、盧澤、盧輔、清河崔宗伯、崔元孫、前燕博陵崔懿、 晉趙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為昏。三品以上,納 幣不得過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為 歸裝。」夫氏禁受陪門財。先是,後魏太和中,定四海望 族,以寶等為冠。其後矜尚門地,故《氏族志》一切降之。 王妃主婿,皆取當世勳貴名臣家,未嘗尚山東舊族。 後房元齡、魏徵、李勣復與昏,故望不減。然每姓第其 房望,雖一姓中高下縣隔,李義府為子求昏不得,始 奏禁焉。其後天下衰,宗落譜,昭穆所不齒者,皆稱禁 昏。家益自貴,凡男女皆潛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以 為敝云。按《李義府傳》:「義府,瀛州饒陽人,已貴,乃言 系出趙郡,與諸李敘昭穆,嗜進者往往尊為父兄。行 給事中李崇德引與同譜,既謫普州,亟削去,義府銜 之。及復當」國,傅致其罪,使自殺於獄。貞觀中,高士廉、 韋挺、岑文本、令狐德棻修《氏族志》,凡升降,天下允其 議。於是州藏副本,以為長式。時許敬宗以不載武后 本望,義府亦恥先世不見敘,更奏刪正,委孔志約、楊 仁卿、史元道、呂才等定其書,以仕唐官至五品,皆昇 士流。於是兵卒以軍功進者,悉入書限,更號《姓氏錄》, 縉紳共嗤靳之,號曰「勳格。」義府奏悉收前志燒絕之。 自魏太和中,定望族七姓,子孫迭為婚姻,後雖益衰, 猶相夸尚。義府為子求婚不得,遂奏一切禁止。 按《通鑑綱目》,顯慶四年六月,改《氏族志》為《姓氏錄》。

乾封元年皇后改武惟良等姓為蝮氏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乾封元年八月丁未,殺始州刺史 武惟良,淄州刺史武懷運。」改姓事不載 按《高宗武皇后 傳》:「后武氏,并州文水人,父士彠。始士彠娶相里氏,生 子元慶。元爽又娶楊氏,生三女,伯嫁賀蘭越石,早寡, 封韓國夫人,仲即后,季嫁郭孝慎。前死,楊以后故,寵 日盛。始,兄子惟良、懷運與元慶等遇楊及后禮薄,后 銜不置。及是元慶為宗正少卿,元爽少府少監,惟良司衛少卿,懷運淄州刺史。后偽為退」讓,請惟良等外 遷,無示天下私。由是惟良為始州刺史,元慶龍州,元 爽濠州,俄坐事死振州。元慶至州,憂死。韓國,出入禁 中,一女國姝,帝皆寵之。韓國卒,女封魏國夫人,欲以 備嬪職,難於后,未決。后內忌甚。會封泰山,惟良、懷運 以岳牧來集,從還京師。后毒殺魏國,歸罪惟良等,盡 殺之。氏曰「蝮。」

中宗嗣聖元年太后復李敬業姓徐氏賜李思文姓武氏即武后光宅元年 编辑

按《唐書武后本紀》,「光宅元年十月丁酉,復敬業姓徐 氏。」按《李勣傳》,勣子震,震子敬業,襲英國公。武后既 廢中宗,又立睿宗,實亦囚之。諸武擅命,唐子孫誅戮, 天下憤之。敬業乘人怨起兵,魏思溫為軍師,武后遣 左玉鈐衛大將軍李孝逸兵三十萬往擊之,削其祖 父官爵,毀冢藏,除屬籍。初,敬業之叔思文為潤州刺 史,敬業兵起,以使間道聞,固守踰月,城陷。敬業責曰: 「廬陵王繼,天下無罪見廢。今兵以義動,何過拒邪?若 太后是助,宜即姓武。」思溫等欲殺之,敬業不許。及揚 楚平,乃獨免。后遂賜武姓,歷春官尚書。

嗣聖五年,太后改越王貞、瑯琊王沖等姓為「虺氏。」即武 后垂拱四年

按《唐書武后本紀》,「垂拱四年九月丙辰,削越王貞及 瑯琊郡王沖屬籍,改其姓為虺氏。丙寅,殺韓王元嘉、 魯王靈夔、范陽郡王靄、黃國公譔、東莞郡公融及常 樂公主,皆改其姓為虺氏。」按《韓王元嘉傳》,「垂拱中, 元嘉與子譔及越王子沖糾合宗室同舉兵,謀泄,后 逼令自殺,詔改氏元嘉、魯王、越王為虺。」按《越王貞 傳》:「中宗廢居房陵,貞乃與韓王元嘉及王子黃公譔、 魯王靈夔、王子范陽王靄、霍王元軌、王子江都王緒 及子瑯琊王沖計議反正。垂拱四年九月,后遣左豹 韜衛大將軍麴崇裕、夏官尚書岑長倩率兵十萬討 之,以鳳閣侍郎張光輔為諸軍節度。乃下詔削貞父 子屬籍,改氏虺。」

嗣聖六年,太后改《紀王慎》為「虺氏。」即武后永昌元年 按《唐書武后本紀》,「永昌元年七月丁巳,流紀王慎於 巴州,改其姓為虺氏。」按《紀王慎傳》:「初,貞連諸王起 兵,慎知時未可,獨拒不與合,將就誅而免,改氏虺,載 以檻車,謫巴州,薨於道。」

嗣聖七年,周改睿宗姓及傅、游藝等姓俱為「武氏。」即武 后天授元年

按《唐書武后本紀》,「天授元年九月壬午,改國號周。乙 酉,降皇帝為皇嗣,賜姓武氏。」按《武后傳》:「御史傅游 藝率關內父老請革命,改帝氏為武。又脅群臣固請, 妄言鳳集上陽宮,赤雀見朝堂,天子不自安,亦請氏 武示一尊。」按《傅游藝傳》,「游藝,衛州汲人。載初初,由 合宮主簿再遷左補闕。武后奪政,即上書詭說符瑞, 勸后」當革姓,以明受命。后說擢給事中。閱三月,進同 鳳閣鸞臺平章事,即拜鸞臺侍郎。乃黜唐稱周,廢唐 宗廟,自稱皇帝,賜游藝姓武氏。按《突厥傳》:「阿史那 彌射子元慶,拜鎮國大將軍,行左威衛大將軍。武后 擅命,率諸蕃長請賜睿宗氏曰武。」

按《通鑑綱目》:「嗣聖七年九月,武氏改國號曰周,稱皇 帝。以豫王旦為皇嗣,改姓武氏。以史務滋為納言,宗 秦客檢校內史,傅游藝為鸞臺侍郎、平章事,並賜姓 武。」

嗣聖八年,周改「光順」等姓為「武氏。」即武后天授元年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嗣聖八年八 月,周改義豐王光順等姓武氏,幽之宮中。光順,太子 賢之子也,與弟守禮、守義及睿宗諸子皆幽閉宮中, 不出門庭者十餘年。」

按《唐書契苾何力傳》:「何力子明襲封。武后時,明妻及 母臨洮縣主皆賜姓武。」按此年月無考以類相從姑附於此

元宗開元元年改竇懷貞姓為毒氏賜太平公主子崇簡姓李氏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竇懷貞傳》:「懷貞同中書 門下三品,兼太子詹事,監修國史,又以尚書右僕射 兼御史大夫,軍國重事,宜共平章。元宗受內禪,進左 僕射,封魏國公,與太平公主謀逆,既敗,投水死,追戮 其尸,改姓毒氏。」按《太平公主傳》:「主謀廢天子,賜死 於第。子崇簡素知主謀,苦諫,主怒,榜掠尢楚。至是復 官爵」,賜氏「李。」

開元二年。詔更定《氏族志》。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柳沖傳》:「沖好學,多所研 總。中宗景龍中,遷左散騎常侍,修國史。初,太宗命諸 儒撰《氏族志》,甄差群姓。其後門胄興替不常,沖請改 修其書。帝詔魏元忠、張錫、蕭至忠、岑羲、崔湜、徐堅、劉 憲、吳兢及沖,共取德功、時望、國籍之家,等而次之。外 蕃酋長襲冠帶者,析著別品。會元忠等繼物故,至先 天」時,復詔沖及堅兢與魏知古、陸象先、劉子元等討 綴,書乃成,號《姓系錄》。歷太子賓客,宋王師,昭文館學 士,以老致仕。開元初,詔沖與薛南金復加刊竄乃定按《舊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年七月「丙午,昭文館學 士柳沖、太子左庶子劉子元刊定《姓族系錄》二百卷, 上之。」

開元十年,賜黑水靺鞨倪屬利稽姓名為李獻誠。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黑水靺鞨傳》:「黑水靺鞨 居肅慎地,亦曰挹婁。開元十年,其酋倪屬利稽來朝, 元宗即拜勃利州刺史。於是安東都護薛泰請置黑 水府,以部長為都督刺史,朝廷為置長史監之,賜府 都督姓李氏,名曰獻誠,以雲麾將軍領黑水經略使, 隸幽」州都督。訖帝世,朝獻者十五:

按《金史世紀》,「金之先出靺鞨氏。唐初有黑水靺鞨,居 肅慎地,東瀕海,南接高麗。開元中來朝,置黑水府,以 部長為都督刺史,置長史監之,賜都督姓李氏,名獻 誠,領黑水經略使。」

肅宗至德二載賜安抱玉姓李氏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按《李抱玉傳》,抱玉本安興 貴曾孫,世居河西,善養馬,始名重璋,閑騎射,少從軍。 其為人沈毅有謀尢,忠謹。李光弼引為裨校。天寶末, 元宗以其戰河曲有功,為改今名。祿山亂,守南陽,斬 賊使。至德二載,上言:「世占涼州,恥與逆臣共宗。」有詔 賜之姓,因徙籍京兆,舉族以李為氏。

乾元二年賜董秦姓名為李忠臣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乾元二年十月乙巳,李光弼及史 思明戰于河陽,敗之。」董秦賜姓事不載 按《李忠臣傳》,忠臣, 本董秦也,幽州薊人。少籍軍,以材力奮,授濮州刺史, 屯杏園渡。許叔冀以汴下史思明,秦力屈,亦降。思明 撫背曰:「始吾有左手,今得公完矣!」與俱寇河陽,秦夜 挈五百人冒圍歸李光弼。詔加殿中監,封戶二百,召 至京師,賜今氏名。

年賜安國臣姓李氏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按《李國臣傳》,「國臣,河西人, 本姓安。力能挾關,以折衝從收魚海五城,遷中郎將, 後為朔方將,積勞擢雲麾大將軍,賜姓李。從光弼守 河陽,累封臨川郡王。」

寶應元年代宗即位賜張忠志姓名李寶臣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李寶臣傳》,「寶臣字為輔, 本范陽內屬奚也,善騎射。范陽將張鎖高畜為假子, 故冒其姓名。」忠志事安慶緒,為恆州刺史。九節度師 圍相州也,忠志懼,歸命於朝。史思明度河,忠志復叛, 勒兵三萬固守。賊將辛萬寶屯恆州相掎角,思明死, 忠志不肯事朝義,使裨將王武俊殺萬寶,挈恆、趙、深、 定、易五州以獻,雍王東討,開土門納王師,助攻莫州。 朝義平,擢禮部尚書,封趙國公,名其軍曰「成德」,即拜 節度使,賜鐵券,許不死。他賚與不貲賜姓及名。 按《通鑑綱目》:寶應元年十一月,以張忠志為成德軍 節度使,賜姓名李寶臣。

代宗大曆五年賜尚可孤姓名李嘉勳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大曆五年三月癸酉,內侍監魚朝 恩有罪,自殺。」尚可孤賜姓事不載 按《尚可孤傳》,「可孤,東部鮮 卑宇文之別種魚朝恩主衛兵,器其勇,養為子,名智 德。使將兵三千,屯扶風、武功,隊伍閑整。朝恩死,詔賜 氏李,名嘉勳。李希烈叛,擢為招討,應援荊襄,使復本 姓名。」

德宗貞元三年賜駱元光姓名李元諒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李元諒傳》,「元諒,安息人, 本安氏,少為宦官駱奉先養息,冒姓駱,名元光。以積 勞遷鎮國軍節度使,封武康郡王。俄與李晟收京師, 加檢校尚書左僕射。李懷光反,與馬燧、渾瑊討之。貞 元三年,吐蕃請盟,詔以軍從瑊會平涼,元諒軍潘原, 游瓌軍洛口以為援。元諒曰:『潘原去平涼七十里,如 有急,何以赴?請與公連屯』。」瑊以違詔,不聽。瑊壁盟所 二十里,元諒密徙營次之。既會劫盟,瑊奔還,元諒兵 成列出,而涇原節度使李觀亦以精兵五千伏險,與 元諒相表裏,振旅徐還,時以為有古良將風。是會也, 微元諒、觀二人,瑊且不免。帝嘉歎,賜善馬、金幣良厚, 因賜姓及名。

憲宗元和元年賜奚索氐檀沒辱孤等姓李氏 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北狄奚傳》:「元和元年,君 梅落身入朝,拜檢校司空、歸誠郡王,以部酋索氐為 左威衛將軍、檀薊州游奕兵馬使,沒辱孤平州游奕 兵馬使,皆賜李氏。」

元和四年,賜「阿跌光」進姓李氏。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按《李光進傳》:「光進其先河 曲諸部,姓阿跌氏,貞觀中內屬,以其地為雞田州,世 襲刺史,隸朔方軍。光進與弟光顏,少依舍利葛旃,葛 旃妻,其女兄也。初,葛旃殺僕固瑒,歸河東辛雲京,遂 與光進俱家太原,以沈果稱。從馬燧救臨洺,戰洹水 有功。歷前後軍牙門將,兼御史大夫,代州刺史。元和 四」年,王承宗、范希朝引師救易定,表光進為都將。時 光顏亦至大夫,故軍中呼「大小大夫。」俄檢校工部尚 書,為振武節度使,賜姓以光寵之

穆宗長慶二年賜王日簡姓名李全略 编辑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按《李全略傳》,「全略本王氏, 名日簡,事王武俊為偏裨。承宗時,虐用其軍,故入朝, 授代州刺史。田弘正遇害,穆宗以全略故鎮州將,召 問所欲言,全略多陳利害,冀合帝意,且請盡死力以 報,遂授德州刺史。是時杜叔良兵敗博野,故以全略 為橫海軍節度、滄德棣州觀察使,賜今姓名。」

按,《舊唐書穆宗本紀》:「長慶二年二月甲戌,王日簡賜 姓名李全略。」

武宗會昌二年賜回鶻嗢沒斯等姓李氏 编辑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按《回鶻傳》,「嗢沒斯率三郡 及特勒大酋二千騎詣振武降。詔拜嗢沒斯為右金 吾衛大將軍,爵懷化郡王,以天德為歸義軍。即拜歸 義軍使,阿歷支寧邊郡公,習勿啜昌化郡公,烏羅思 寧朔郡公,並為冠軍大將軍,左威衛大將軍,愛邪勿 寧塞郡公,為右領軍大將軍。嗢沒斯等既朝,皆賜李 氏」名,嗢沒斯曰思忠,阿歷支曰思貞,習勿啜曰思義, 烏羅思曰思禮,愛邪勿曰弘順,即拜歸義軍副使。 按《舊唐書武宗本紀》,「會昌二年六月,迴紇降將嗢沒 斯將吏二千六百餘人至京師,制以嗢沒斯檢校工 部尚書,充歸義軍使,封懷化郡王,仍賜姓名曰李思 忠;以迴紇宰相愛邪勿為歸義軍副使,檢」校右散騎 常侍,賜姓名曰「李弘順。」

懿宗咸通十一年賜朱邪赤心姓名為李國昌 编辑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按《沙陀傳》,「宣宗遷赤心蔚 州刺史、雲州守捉使。龐勛亂,詔義成康承訓為行營 招討使,赤心以突騎三千從勛,平,進大同軍節度使, 賜氏李,名國昌,預鄭王屬籍,賜親仁里甲第。」

按《舊唐書懿宗本紀》:「咸通十一年春正月己酉,以河 東行營沙陀三部落羌渾諸部招討使、太子賓客、監 察御史朱邪赤心為檢校工部尚書、單于大都護、御 史大夫、振武節度、麟勝等州觀察等使,仍賜姓名曰 李國昌。」

按《五代史唐本紀》:「懿宗咸通十年,神策大將軍康承 訓統十八將,討龐勛於徐州,以朱邪赤心為太原行 營招討沙陀三部落軍使。以從破勛功,拜單于大都 護,鎮武軍節度使,賜姓名李國昌,以之屬籍。」

僖宗乾符 年賜李茂勳姓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按《李茂勳傳》,「茂勳本回鶻 阿布思之裔,張仲武時,與其侯王皆降。資沈勇,善馳 射,仲武器之,任以將兵,常乘邊,積功賜姓及名。」按李茂勳

以乾符三年致仕,故附於此。

中和 年賜拓拔思恭姓李氏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按《五代史李仁福傳》:「唐僖 宗時,有拓拔思敬者,為夏州偏將,後以與破黃巢功, 賜姓李氏,拜夏州節度使。」

按《宋史西夏傳》:「唐末拓拔思恭鎮夏州,統銀、夏、綏、宥、 靜五州地,討黃巢有功,復賜姓李。」按拓拔思恭東渭橋之戰在中和元

年,而巢之敗在四年七月,故載於此。

按《元史李恆傳》:「恆字德卿,其先姓於彌氏,唐末賜姓 李,世為西夏國主。」

光啟二年賜宋文通姓名為李茂貞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按《五代史李茂貞傳》:「茂貞, 深州博野人也。本姓宋,名文通,為博野軍卒,戍鳳翔。 黃巢犯京師,鄭畋以博野軍擊賊,茂貞以功自隊長 遷軍校。光啟元年,朱玫反,僖宗出居興元,玫遣王行 瑜攻大散關,茂貞與保鑾都將李鋌等敗行瑜於大 唐峰。明年,玫遂敗死。茂貞以功自扈蹕都頭拜武定 軍」節度使,賜以姓名。

昭宗龍紀元年賜胡弘立姓名為李順節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按《楊復恭傳》,復恭以諸子 為州刺史,號外宅郎君,又養子六百人,監諸道軍,天 下威勢,舉歸其門。守立為天威軍使,本胡弘立也,勇 武冠軍,人畏之。帝欲斥復恭,懼為亂,乃好謂曰:「卿家 胡子安在?吾欲令衛殿內。」復恭以守立見帝,賜姓李, 名順節,使掌六軍管鑰,光寵甚。既勢鈞,遂與復恭爭 恨,相中傷,暴發其私。

按《通鑑綱目:龍紀》,元年十一月,上祀圜丘,宦官始服 劍佩侍祠。上在藩邸,素疾宦官,及即位,楊復恭恃援 立功,所為多不法,上意不平。復恭假子天威軍使守 立勇冠六軍,上欲討復恭,恐守立為亂,謂復恭曰:「朕 欲得守立在左右。」復恭見之,上賜姓名李順節。

大順元年詔削李克用屬籍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大順元年夏 四月,詔削奪李克用官爵屬籍,以張濬為招討制置 使,會諸道兵討之。」

乾寧四年詔削李茂貞姓名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乾寧四年冬 十月,詔削奪李茂貞官爵姓名,發兵討之。」

光化元年詔復李茂貞姓名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按《通鑑綱目》:光化元年春正月。「詔復李茂貞姓名官爵。罷諸道兵。」

天復元年賜孫德昭姓李氏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按《五代史孫德昭傳》:「德昭 為神策軍指揮使。光化三年,劉季述廢,昭宗幽之東 宮。宰相崔引謀反正,陰使人求義士可共成事者,德 昭乃與孫承誨、董從實應引,引裂衣襟為書以盟。天 復元年正月朔,未旦,季述將朝,德昭伏甲士道旁,邀 其輿斬之。承誨等分索餘黨皆盡,德昭破鎖出,昭宗 御」丹鳳樓反正,以功拜靜海軍節度使,賜姓李,號「扶 傾濟難忠烈功臣。」

後唐 编辑

莊宗嗣晉王位仍稱天祐十年賜奚王掃刺姓名為李紹威 编辑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天祐十年十月,劉守光請降, 王如幽州,守光背約不降,攻破之。」賜姓事不載 按《四夷 附錄》:「奚王去諸徙媯州,依北山射獵,常採北山麝香、 人參賂劉守光,以自托其族。去諸卒,子掃刺立。莊宗 破劉守光,賜掃刺姓李,更其名紹威。」

天祐十二年,賜元行欽姓名為「李紹榮」,房知溫姓名 為「李紹英。」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天祐十二年,賀德倫以魏、博 二州叛於梁,來附,王入魏州。」按《元行欽傳》,「行欽為 劉守光裨將,晉攻幽州,守光使行欽募兵雲、朔間。是 時明宗掠地山北,與行欽相拒,廣邊軍凡八戰,行欽 屢敗乃降,明宗養以為子,常從明宗戰,數立功。莊宗 己下魏,益選驍將自衛,聞行欽驍勇,取之以為散員 都」部署,賜姓名曰李紹榮。按《房知溫傳》,「知溫少以 勇力為赤甲都官健,後隸魏州馬鬥軍,稍遷親隨指 揮使。莊宗取魏博,得知溫,遂賜姓李氏,名曰紹英,以 為澶州刺史。」

莊宗同光元年賜梁臣歸命者姓名 编辑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按《溫韜傳》,「韜少為盜, 後事李茂貞,為華原鎮將,冒姓李,名彥韜。末帝時降 梁,梁使復其姓溫,更其名曰昭圖。莊宗滅梁,韜來朝, 因伶人景進納賂劉皇后,皇后為言之,莊宗待韜甚 厚,賜姓名曰李紹沖。」按《康延孝傳》:「莊宗用延孝策, 自鄆入汴,凡八日而滅梁,以功拜鄭州防禦使,賜姓 名曰李紹琛,二年遷保義軍節度使。」按《朱友謙傳》, 友謙初名簡,梁太祖更其名友謙,錄以為子。友珪立, 友謙乃附於晉。末帝即位,友謙復臣於梁而不絕晉 也。貞明六年,友謙復叛,始絕梁而附晉矣。莊宗滅梁 入洛,友謙來朝,賜姓名曰李繼麟,賜予鉅萬。按《袁 象先傳》,象先為平盧軍節度使,徙鎮宣武,誅斂其民, 積貨千萬。莊宗滅梁,象先來朝洛陽,輦其資數十萬, 賂唐將相伶官宦者及劉皇后等,由是內外翕然稱 其為人,莊宗待之甚厚,賜姓名為李紹安。按《段凝 傳》:梁亡,凝率精兵五萬降唐,莊宗賜以錦袍御馬。凝 出入唐朝無媿色,見唐將相若倡優,因伶人景進納 賂劉皇后以求恩寵,莊宗甚親愛「之,賜姓名曰李紹 欽,以為泰寧軍節度使。」按《霍彥威傳》,彥威為陝州 留後,莊宗滅梁,彥威自陝來朝,賜姓名曰李紹真。 按《王晏球傳》,晏球少遇亂,為盜所掠,汴州富人杜氏 得之,養以為子,冒姓杜氏。末帝即位,以功拜澶州刺 史。梁晉軍河上,以晏球為行營馬步軍都指揮使。莊 宗入汴,晏球解甲降唐,莊宗賜姓名曰「李紹虔」,拜齊 州防禦使。

同光 年,賜白承福姓名為「李紹魯。」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按《四夷附錄》:「吐渾本 號吐谷渾。莊宗時,有首領白承福者,依中山北石門 為柵,莊宗為置寧朔、奉化兩府,以承福為都督,賜其 姓名為李紹魯。」

同光四年,復李繼麟姓名為「朱友謙。」

按,《五代史唐莊宗本紀》不載。按《朱友謙傳》,「友謙入 朝,景進使人詐為變書,告友謙反,莊宗惑之,遣朱守 殷夜以兵圍其館,驅友謙出徽安門外殺之,復其姓 名。」按友謙以四年春正月入朝

明宗天成元年詔莊宗賜姓名者皆復其故 编辑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按《夏魯奇傳》,魯奇字 邦傑,青州人也。唐莊宗時賜姓名曰李紹奇,其後莊 宗賜姓名者,皆復其故。

按《通鑑綱目》:「天成元年夏四月,唐主嗣源立李紹真、 李紹瓊、李紹英、李紹虔、李紹奇、李紹能,各復舊姓名, 為霍彥威、萇從簡、房知溫、王晏球、夏魯奇、米君立。」晏 球本王氏子,畜於杜氏,故請復姓王。

長興元年賜契丹突欲姓名為東丹慕華其部曲等皆賜姓名 编辑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按《四夷附錄》:「契丹阿 保機死,長子東丹王突欲當立,其母述律愛德光,諸 部希述律意,共立德光。突欲不得立。長興元年,自扶 餘泛海奔於唐明宗,因賜其姓為東丹,而更其名曰 慕華。以其來自遼東,乃以瑞州為懷化軍,拜慕華懷化軍節度、瑞慎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其部曲五人皆 賜」姓名:罕只曰「罕友通」,穆葛曰「穆順義」,撒羅曰「羅賓 德」,《易密》曰「易師仁」,蓋禮曰「蓋來賓」,以為歸化、歸德將 軍、郎將。又賜前所獲赫邈姓名曰「狄懷惠」,捏列曰「列 知恩」,前刺曰「原知」,感福郎曰「服懷造」,竭《失訖》曰「訖懷 宥。」其餘為契丹直者,皆賜姓名。

長興二年,更賜契丹突欲姓名為「李贊華。」

按《五代史唐明宗本紀》,不載。按《四夷附錄》:「二年,更 賜突欲姓李,更其名曰贊華。」

按《遼史義宗傳》:「義宗名倍,小字圖欲,太祖長子。太宗 既立,見疑,唐明宗聞之,遣人跨海持書,密召倍倍,因 浮海而去。唐以天子儀衛迎倍倍坐船殿,眾官陪列 上壽,至汴見明宗,明宗以莊宗后夏氏妻之,賜姓東 丹,名之曰慕華。改瑞州為懷化軍,拜懷化軍節度使, 瑞慎等州觀察使,復賜姓李,名贊華,移鎮滑州。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