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第250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四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二百五十卷
明倫彙編 皇極典 第二百五十一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皇極典

 第二百五十卷目錄

 敬天部總論

 書經虞書堯典 舜典 皋陶謨 益稷 夏書引征 商書仲虺之誥 伊訓 太甲

  上 太甲下 咸有一德 周書召誥 君奭

  詩經大雅文王 板 周頌昊天 我將 敬之

  管子形勢篇

  荀子天論篇

  真德秀大學衍義事天之敬

  性理大全君道

 敬天部藝文

  王者父事天兄事日賦   唐浩虛舟

  畏天疏         宋呂公著

  順天道疏         元許衡

  敬天勤民箴       明朱孟震

  畏天保泰箴        暴謙貞

 敬天部紀事

 敬天部雜錄

皇極典第二百五十卷

敬天部總論

编辑

書經

编辑

虞書堯典

编辑

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大全呂氏祖謙曰:作曆之前,「欽若昊天」,是先天而天弗違。作曆之後,「敬授人時」,是後天而奉天時,皆以欽敬為主。

舜典

编辑

帝曰:「咨汝二十有二人,欽哉!惟時亮天功。」

蔡傳《二十二人》,四嶽九官十二牧也。總告之,使各敬其職,以相天事也。大全陳氏雅言曰:二十有二人之職,皆天之職也。典天敘,禮天秩,服天命,刑天討,無一事之不本于天。天有是事,則人有是官,天不自為而人代之。帝舜于此語以「欽哉亮天功」者,欲使知所敬也。

皋陶謨

编辑

「《無教》逸欲有邦。」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無曠。庶官 天工,人其代之。

蔡傳天工,天之工也。人君代天理物,庶官所治,無非天事。苟一職之或曠,則天工廢矣。可不深戒哉!

「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 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討 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我民聰 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哉有土。

蔡傳言天人一理,通達無間,民心所存,即天理之所在,而吾心之敬,是又合「天民而一之者也。有天下者,可不知所以敬之哉。」

益稷

编辑

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時惟幾。」

蔡傳敕,戒敕也。幾,事之微也。「惟時」者,無時而不戒敕也。「惟幾」者,無事而不戒敕也。蓋天命無常,理亂安危相為倚伏。今雖治定功成,理備樂和,然頃刻謹畏之不存則怠荒之所自起,毫髮幾微之不察則禍患之所自生,不可不戒也。

夏書引征

编辑

告于眾曰:「嗟予有眾,聖有訓謨,明徵定保,先王克謹 天戒,臣人克有常憲,百官修輔,厥后惟明明。」

蔡傳《天戒日蝕之類》。謹者,恐懼修省,以消變異也。

商書仲虺之誥

编辑

慎厥終,惟其始。殖有禮,覆昏暴。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蔡傳「欽崇」者,敬畏尊奉之意。有禮者封殖之,昏暴者覆亡之,天之道也。欽崇乎天道,則永保乎天命矣。

伊訓

编辑

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太甲上

编辑

伊尹作《書》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 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

太甲下

编辑

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 懷,懷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

「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緒,尚監 茲哉。

咸有一德

编辑

伊尹既復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曰:「嗚呼!天難 諶,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 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于萬方,啟迪有命, 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克享天 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 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歸于一德。德 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凶。」惟吉凶不僭在人; 惟天降災祥,在德

周書召誥

编辑

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玆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 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柰何弗敬?

蔡傳此下皆告成王之辭,託周公達之王也。商受嗣天位,為元子矣,元子不可改而天改之,大國未易亡而天亡之,皇天上帝其命之不可恃如此。今王受命,固有無窮之美,然亦有無窮之憂,於是歎息言:「王曷其柰何弗敬乎?」

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後 王,後民茲服厥命。厥終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攜持厥 婦子,以哀籲天,徂厥亡出執。嗚呼!天亦哀于四方民, 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蔡傳《後王》「後民」,指受也。謂天既欲遠絕大邦殷之命矣,而此殷先哲王,其精爽在天,宜若可恃者。而商紂受命,卒致賢智者退藏,病民者在位,民困虐政,保抱攜持其妻子,哀號呼天,往而逃亡,出見拘執,無地自容。故天亦哀民,而眷命用歸于勉德者。天命不常如此,今王其可不疾敬德乎?

相古先民有夏,天迪從子,「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 命。今相有殷,天迪格,保面稽天,若今時既墜厥命。」

蔡傳《從子保》者,從其子而保之,謂禹傳之子也。面,鄉也。視古先民有夏,天固啟迪之,又從其子而保佑之,禹亦面考天心,敬順無違,宜若可為後世憑藉者,今時已墜厥命矣。今視有殷,天固啟迪之,又使其格正夏命而保佑之,湯亦面考天心,敬順無違,宜亦可為後世憑藉者,今時已墜厥命矣。以此知天命誠不可恃以為安也。

「今沖子嗣,則無遺壽。」耇曰「其稽我古人之德?」矧曰「其 有能稽謀自天?」

蔡傳言王以童子嗣位,不可遺棄老成,言其能稽古人之德,是固不可遺也;況言其能稽謀自天,是尤不可遺也。

嗚呼!有王雖小,元子哉!其丕能諴于小民。今休。王不 敢後用顧畏于民。碞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旦》曰: 「其作大邑,其自時配皇天,毖祀于上下,其自時中乂。 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

蔡傳《洛邑》天地之中,故謂之土中。王來洛邑,繼天出治,當自服行于土中。又舉周公嘗言,「作此大邑」,自是可以對越上帝,可以饗答神祗,自是可以宅中圖治。「成命」者,天之成命也。成王而能紹上帝,服土中,則庶幾天有成命治民,今即休美矣。

王先服殷御事,比介于我有周御事,節性。惟日其邁,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 不監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 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我不敢 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歷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 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

大全林氏曰:「古人于天命不以為必有,不以為必無,故《召公》于歷年不其延皆不敢知者,疑之也。至于敬德則有歷年,不敬德則墜厥命,蓋無可疑者。

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茲二國命嗣若功」,王乃初服。

蔡傳今王繼受天命,我謂「亦惟此夏商之命,當嗣其有功者」,謂繼其能敬德而歷年者也。況王乃新邑初政,服行教化之始乎?

嗚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今天其命哲, 命吉凶,命歷年,知今我初服。

蔡傳《歎息》,言王之初服,若生子,無不在于初生。習為善則善矣,自貽其哲命,為政之道亦猶是也。今天其命王以哲乎?命以吉凶乎,命以歷年乎?皆不可知。所可知者,今我初服如何?爾初服而敬德,則亦自貽哲命,而吉與歷年矣。

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其 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戮。用乂民,若有功。

蔡傳「刑」者,德之反。疾于敬德,則當緩于用刑,勿以小民過用非法之故,亦敢于殄戮,用治之也。惟順導民,則可有功。

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顯》。

蔡傳元,首也。居天下之上,必有首天下之德。王位在「德元」,則小民皆儀刑用德于下,於王之德益以顯矣。

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歷年,式勿替有 殷歷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蔡傳《君臣勤勞期》曰:「我受天命,大如有夏歷年,用勿替有殷歷年」,欲兼夏殷歷年之永也。召公又繼以「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蓋以小民者,勤恤之實,受天永命者,歷年之實也。

拜手稽首曰:「予小臣敢以王之讎民百君子越友民, 保受王威命,明德,王永有成命。王亦顯我,非敢勤,惟 恭奉幣,用供王能,祈天永命。」

蔡傳保者,保而不失。受者,受而無拒。「威命明德」者,德,威德明也。言予小臣敢以殷周臣民保受王威命

明德王當終有天之成命,以顯于後世。我非敢以此為勤,惟恭奉幣帛,用供王能祈天永命而已。蓋奉幣之禮,臣職之所當恭,而祈天之實,則在王之所自盡也。

君奭

编辑

周公若曰:「『君奭弗弔,天降喪于殷。殷既墜厥命,我有 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若天棐忱』,我亦 不敢知曰其終出于不祥。」

大全臨川吳氏曰:「不幸天大降喪亡之禍于殷,殷既墜其命,而我有周既受之矣。然天命難諶,有德則留,無德則旋去。孚者以實感,以實應,永孚于休,命之留也;出于不祥,命之去也。」

嗚呼,君已曰「時我。」我亦不敢寧于上帝命,弗永遠念 天威,越我民,罔尤違。惟人在我,後嗣子孫大弗克恭, 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不知。

蔡傳周公歎息言:「召公已嘗曰:『是在我而已』。」周公謂我亦不敢苟安天命而不永遠念天之威於我民,無尤怨背違之時也。天命民心,去就無常,實惟在人而已。今召公乃忘前日之言,翻然求去,使在我後嗣子孫大不能敬天敬民,驕慢肆侈,遏絕佚墜,文武光顯,可得謂在家而不知乎?

「天命不易天難諶。」乃其墜命,弗克經歷。嗣前人,恭明 德。

蔡傳天命不易,猶《詩》曰:「命不易哉,命不易保天難諶。」信乃其墜失天命者,以不能經歷繼嗣前人之恭明德也。

「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迪惟前人,光施于我沖子。」 又曰:「天不可信我道,惟寧王德延天,不庸釋于文王 受命。」

蔡傳「又曰」者,以上文言天命不易,天難諶,此又申言天不可信,故曰「又曰天固不可信。」然在我之道,惟以延長武王之德,使天不容舍文王所受之命也。

詩經

编辑

大雅文王

编辑

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孫子。商之孫 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 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厥作祼將,常服黼𠳲。王之藎 臣,無念爾祖。

大全臨川王氏曰:「天嘗命商,使有九有之師,今服于周,所謂靡常也。」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喪 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朱註言殷未失天下之時,其德足以配乎上帝,今其子孫乃如此,宜以為鑒而自省焉,則知天命之難保矣。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 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朱註言天命之不易保,故告之使無若紂之自絕于天,而布明其善譽于天下,又度殷之所以廢興者而折之于天。然上天之事,無聲無臭,不可得而度也。惟取法于文王,則「萬邦作而信之矣。」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 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游衍。」

朱註言天之聰明無所不及,不可以不敬也。《張子》曰:「天體物而不遺,猶仁體事而無不在也。」大全豐城朱氏曰:「昊天曰明,及爾出王。」言一出入之際而天必與之俱也。「昊天曰旦,及爾游衍。」言一動息之頃而天必與之同也。

周頌昊天

编辑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 於緝熙,單厥心,肆其靖之。

朱註言天祚周以天下,既有定命而文、武受之矣。成王繼之,又能不敢康寧,而其夙夜積德以承藉天命者,又宏深而靜密,是能繼續光明文武之業而盡其心,故今能安靖天下,而保其所受之命也。

我將

编辑

「我將我享,維羊維牛」,「維天其右之。」

朱註言奉其牛羊以享上帝,而曰「天庶其降而在此牛羊之右乎?」蓋不敢必也。

《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享之。我 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朱註又言「天與文王既皆右享我矣,則我其敢不夙夜畏天之威,以保天與文王所以降鑒之意乎?」大全慶源輔氏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則儀式刑《文王》者益至,而安靖四方者益久,此其所以能保天,與文王降鑒之意也。」

敬之

编辑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 厥士,日監在茲。」

朱註成王受群臣之戒而述其言曰:「敬之哉!敬之哉

「天道甚明」 ,其命不易保也。無謂其高而不吾察,當知其聰明明畏,常若陟降于吾之所為,而無日不臨監于此者,不可以不敬也。

管子

编辑

形勢篇

编辑

「持。滿者與天,安危者與人。失天之度,雖滿必涸。上下 不和,雖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 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雖立不安。 其道既得,莫知其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釋之。藏之 無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不知來者視之往,萬 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古今一也。天道之極,遠者自 親;人事之起,近親造怨。萬物之于人也,無私近,無私 遠也。巧者有餘,拙者不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 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 必敗。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凶,不可復振也。

荀子

编辑

天論篇

编辑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 以亂則凶。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 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故水旱不能使 之飢渴,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 用侈,則天不能使之富;養略而動罕,則天不能使之 全;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飢 「渴,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時與治世同,而 殃禍與治世異,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 之分,則可謂至人矣。「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 天職。如是者,雖深,其人不加慮焉,雖大不加能焉,雖 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謂不與天爭職。天有其時,地有 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舍其所以參而願其 所參,則惑矣。列星隨旋,日月逓照,四時代御,陰陽大 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 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 其無形,夫是之謂天。惟聖人為不求知天,天職既立, 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藏焉,夫是之 謂天情。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 謂天官。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財非其 類以養其類,夫是之謂天養。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 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暗其天君,亂其天官,棄 其天養,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喪天功,夫是之謂大 凶。」聖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備其天養,順其天政,養 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則知其所為,知其所不為 矣,則天地官而萬物役矣。其行曲治,其養曲適,其生 不傷,夫是之謂知天。

真德秀大學衍義

编辑

事天之敬

编辑

《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

臣按:璣衡正天文之器,今《渾天儀》是也。舜方歷試之時,納于大麓而烈風雷雨弗迷矣,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矣,逮茲即位,猶懼己之未當天心焉,察「璿璣以揆日月五星之運,其循軌邪?是天之與我也;其失度邪?是天之警我也。正如人子之事親,候伺顏色惟恐一毫少咈于親心」 ,此大舜事天之敬也。

《皋陶謨》:「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秩有禮,自我 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哉!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政事:懋哉,懋哉!天聰明自 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哉,有土。」

臣按:帝王居天之位,其所職無非天之事者,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典其別有五,天之所敘也,待我而厚。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之禮其別亦有五,天之所秩也,自我而不失其常,其可不敬乎?寅與恭皆敬也,君臣一心恪奉天職,是謂之和衷。有德者天之所命也,五服之章則在我,有罪者天之所討也,五刑「之用則在我,其可不敬乎?大而命討之政,小而命討之事,勉之又勉,是亦敬也。天之聰明在民,天之明威在民,民心所在即天心也。天人一理,通達無間,有民社者其可不敬乎?」 此皋陶之告舜者如此。隆古君臣之間,講論政治,無一事不本于天,無一事不主于敬,真後王所當法與!

伊尹作《太甲》曰:「先王顧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 社稷宗廟,罔不祗肅。天監厥德,用集大命,撫綏萬方。」

臣按:此太甲不惠于阿衡之時也,故伊尹作書以湯之所以敬天者告之。夫天之明命至可畏也,常人視之邈乎幽顯之隔,聖人視之瞭然心目之間,故當瞻顧而不敢斯須間斷,惟恐己之所為少咈天意則明命去之。推此一心,於天神、地祗、社稷、宗廟無不祗肅,天視成湯之德如此,故大命集焉,俾任撫安萬方之責。湯惟敬天,天亦睠湯,曰「顧」 曰「監。」 可見天人之交至近而非遠也。嗚呼!為人主者,奈何弗敬?

伊尹申誥于王曰:「嗚呼!惟天無親,克敬惟親。民罔常懷,懷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天位艱哉!德惟 治,否德亂。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終始 慎厥與,惟明明后。先王惟時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 王嗣有令緒,尚監茲哉!」

臣按:此太甲《悔過思庸》之後也。伊尹猶恐其持守之未篤,則儆之以三言,使知天道之無私親,惟敬則親,民心之無常懷,惟仁則懷,鬼神之無常享,惟誠則享,而終之以「敬德」 之一言,蓋敬則仁,不敬則私欲賊之而不仁矣。敬則誠,不敬則私欲雜之而不誠矣。曰誠、曰仁,何所用力?惟敬而已。夫有德則必治,與治同道「則必興成湯之敬德至與天合」 ,太甲其可不與之同道邪?能與湯合,則亦與天合矣。斯言也,豈獨為太甲謀,萬世人主皆當取法。

伊尹作《咸有一德》曰:「嗚呼!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德,保 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又曰:「惟吉凶不僭在人,惟 天降災祥在德。」

臣按:此伊尹將告歸之時也。太甲處仁遷義,伊尹之責塞矣,猶慮其德之未一,故以斯言儆之。曰:「天難諶」 者,謂今日而善則福之,明日而淫則禍之,難必信也。曰「命靡常」 者,有德則歸于我,無德則去而之人,無定在也。吉與祥為類,德之吉則祥應之,凶與災為類,德之凶則災從之,天雖難信,然常厥德者必保厥位乃所以為可信也。「命雖靡常」 ,然有吉德者必「降祥」 ,乃所以為有常也。

《召誥》:「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 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敬?」又 曰:「天亦哀于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又曰: 「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我不可不監于有夏,亦不可 不監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歷年;我 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又曰:「嗚 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貽哲命。今天其命哲,命 吉凶,命歷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 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又曰:「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 命,丕若有夏歷年,式勿替有殷歷年。欲王以小民受 天永命』。」

臣按:《召公一誥》,丁寧反復老臣事少主惓惓之心也,始則謂「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大邦殷之命」 ,蓋紂元子也,殷大邦也,其命若未易改而天遽改之,豈不可畏也哉?次言今王受命雖有無窮之美,亦有無窮之憂,蓋以天命之靡常而去留之難必,此其為可憂也。既又舉夏商言之,謂其既服受天命矣,其歷年之永不「永,我皆不敢知。所可知者,惟不敬厥德,迺早墜厥命。」 此則灼然不誣者也。既又以生子喻之:凡人之生子,其明智,其壽考,皆定于初。講學則明,愛身則壽。今王受命之始,亦猶子之初生,況肇卜新大邑而居之,是又一初也。天之命以哲,命以吉凶,命以歷年,皆自今日始,其可不謹乎?既又曰:「王惟德之用,祈天永命。」 夫天命至公,不可以求而得也。今曰「祈天永命」 ,何哉?蓋一于用德,乃不祈之祈也。然天命至重,必君臣同德,然後可保,故曰「上下勤恤。」 恤即所謂無疆之恤也。上下一心,勤而憂之,則夏商之歷年,庶乎其可冀乎!永則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命在天,於小民乎何與?蓋天無心,以民為心者也。一篇之中,言敬者凡七八,曰「嗚呼!曷!其奈何不敬?」 曰「王敬作所。」 曰「不可不敬德。」 曰「王其疾敬德。」 言之諄,望之切,臣故曰:「此老臣惓惓之心也。」 異時成王饗百年之壽,而國家卜世過于夏、商,然後知召公之言真有補于周室。

文王受命作周也。其一章曰:「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 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文王陟降,在 帝左右。」又曰:「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 孫子。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 于周,天命靡常。」又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又曰:「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 命不易。」又曰:「命之不易,無遏爾躬。宣昭義問,有虞殷 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臣按:此詩周公所作,舉文王之事以戒成王也。首章言文王在上,其德之昭明上徹于天,與之為一,周之有邦自后稷、公劉以來綿歷千載,可謂舊矣,惟文王與天同德,故天錫以維新之命焉。「有周不顯」 蓋言其甚顯也,「帝命不時」 蓋言其甚時也。詩人之辭類如此,德既顯矣、命既時矣,然文王一陟一降常若在上帝之左右,而未嘗少間,此所謂之德之純也。四章言「穆穆哉,文王緝熙」 ,其敬純亦不己,故大命集焉。夫以商之孫子其數不止于億,然天命既歸于周,商之孫子亦皆侯服于周。周固嘗臣商矣,今乃反臣于周,可見天命之靡常也。故五章之首申言之。又呼王之藎臣而告之曰:「『得無念爾祖文王之德乎』?《藎臣》」 者,忠誠篤至之臣。周公言之,欲其申戒于王也。六章又言欲念文王,惟在述修其德而已。能修德,則可以長配天命而福祿自來。

矣。《孟子》曰:「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商自求禍,周自求福,天何容心其間哉?方有商未失眾之時,蓋常克配上帝矣,今其子孫乃至于是,宜以為監而自省焉,則知天命之難保矣。末章又謂命之難保,毋使僅及爾躬而止。周至成王再世爾,周公已憂其命之不延,而欲成主布昭善問,而度商之所以失天命者。蓋博詢「眾言,然後知商之所以亡,知商之所以亡,則知周之所以興矣。」 讀「無遏爾躬」 之一語,至今猶使人凜然震懼,況周公親言之,而成王親聽之乎!亦猶堯之告舜曰:「天祿永終」 也。以後世言之,必且謂此不祥之語,而古者君臣更相告戒,不諱危亡如此,斯其所以不危亡也。篇將終,乃斷之曰:凡欲配命者「當法天。然天無聲臭可求,惟法文王則合乎天,而萬邦所以信服也。《文王》之詩七章,蓋周公親筆,後之王者欲保天命,所宜列之屏幛、書之簡牘。晝讀而夜思之,則將若上帝之實臨其上,雖欲斯須之自放,有不可得。惟聖明其深念之。」

《大明》,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明明在下,赫赫 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其 三章曰:「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 德不回,以受方國。」其末章曰:「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臣按:「明明在下」 指君德而言,「赫赫在上」 指天命而言,君有明明之德則天有赫赫之命矣。觀「赫赫在上」 之言則其威明可畏曾不違咫尺之間,此天之所以為難忱而為君之所以不易也。以商紂言之,所居之尊則天位,所傳之正則殷適一旦失道,雖欲挾四方而有之有所不能,此與《召誥》「皇天改厥元子」 之命同意,皆所以深警成王也。既言商紂之失,又言文王之得,謂其小心恭順,以昭事上帝,遂能懷來百福。由其德不違于天,故天使膺受四方之國,此又所以深勉成王也。「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此言武王以諸侯伐紂,眾寡不侔,所恃者上帝之臨而已。汝者,武王自謂也。商紂無道,天命討之,其可以強弱貳其「心乎?」 此二言也,雖為伐商而發,然玩其辭,則若上帝實臨其上,人主而能時時誦味,則非心邪念,自當潛弭于冥冥之中矣,豈小補哉?

《敬之》,群臣進戒嗣王也。「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 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臣按:成王即政之初,群臣進戒首以敬天為言,蓋帝王所當尊者莫如天,所當從事者莫如敬,故重言以求其聽。夫天道甚明,不可欺也,天命惟難不易保也。昧者徒曰「高高在上,不與人接」 ,而不知人君一升一降于事為之間,天之監視未嘗一日不在此也,豈可忽哉?當時群臣之學以格心為主,故其言純粹如此,人主宜深味之。

《我將》祀文王于明堂也。「伊嘏文王,既右享之。我其夙 夜,畏天之威,于時保之。」

臣按:此即《孝經》所謂「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者也。此頌作于成康之時,古人謂受福曰「嘏」 ,夫既受福于文王而享我之祭矣,然豈敢自滿哉?必也夙興夜寐,亹亹怵惕,畏天之威,於是以保其天命爾。後世人主一行郊祀明堂之禮,類侈然有矜大之心,如漢武諸詔是也,其視《我將》之頌可愧多矣。

《板》,凡伯刺厲王也。其卒章曰:「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 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 爾游衍。」

臣按:迅雷烈風之屬,天之怒也,日食星變之類,天之渝也。人君為天所子,其事天如事親然,親之容色少有不懌,人子當痛自咎責,敢有輕忽傲慢之意耶?天之變異少有失常,人君當深自戒懼,敢為戲豫馳驅之失耶?《易》之洊雷震曰:「君子以恐懼修省。」 孔子于迅雷風烈必變,而記禮者亦曰:「若有疾雷迅風、甚雨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 古之人主于日食星變之類,必減膳徹樂,或責己求言,凡皆所以示敬也。然天道昭明,凡人君出入往來之頃,優游暇逸之時,天之監臨無乎不在,又不待變異失常,然後當知警也。吁!此文王在帝左右之事,而《凡伯》迺以刺厲王。古之忠臣不敢謂君不能類如此,惜厲王之「終不悟也。」

性理大全

编辑

君道

编辑

南軒張氏曰:「人主不可以蒼蒼者便為天,當求諸視 聽言動之間。一念纔是,便是上帝鑒觀。上帝臨汝,簡

在帝心,一念纔不是,便是上帝震怒
考證

敬天部藝文

编辑

王者「父事天,兄事日」賦以《子弟誠賢,國家靡失》為韻

唐浩虛舟

「二儀覆載,德之廣者唯天;三光照臨,明之大者唯日。 故王者,于天也,父事無怠」;于日也,弟恭靡失。布和施 令,將成不宰之功;明目達聰,欲亞無私之質。當其萬 邦作貢,四海為家,仰元氣而晨昏靡隔,指陽精而伯 仲非賒。草色難窮,屢軫南陔之戀;棠陰易匿,常思棣 萼之華。所以化洽中原,祥臻上國。法寒暑觀從政之 道,無薄蝕見相容之德。登封泰嶽,猶疑陟怙之時;展 禮東郊,似望在原之力。愛敬無斁,恪恭盡虔,窺一氣 異歷山之泣,攀六龍為荀氏之賢。覆燾成功,且異靡 瞻之義;古今垂象,難窮以長之年。且夫致敬惟精,傾 心仰止,誰嬰同席之亂,誰效攘羊之旨。曾聞有闕,遠 懷幾諫之心;每懼曰明,寧有遠游之理。所以惟法前 哲,規後嗣,播洪猷,恢至美,教天下之為人子者矣。又 若卑己謙恭,端心愷悌,同明無終鮮之歎,可愛有既 和之體。桑榆未及,魯衛之道咸興;葵霍皆傾,管蔡之 讎不啟。所謂扶枝葉,固根蔕,播仁風,匡大禮,教天下 之為人弟者矣。範人倫者,莫先於元首;遵孝理者,在 致乎精誠。必有尊也「天其父必有先也,日其兄。」九服 洽和,若嗣高于廣大;萬機洞昭,契承照于貞明。故得 孝道日彰,休聲風靡,指圓蓋兮欽若,仰紅輪兮翼爾。 由是海內無賊子姦臣,吾君如此。

 畏天疏         宋呂公著

编辑

《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惟上帝不常,作善降 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蓋天雖高遠,日監在下,人 君動息,天必應之。若修己以德,待人以誠,謙遜靜慤, 慈孝忠厚,則天必降福,享國永年,災害不生,禍亂不 作。若慢神虐民,不畏天命,則或遲或速,殃咎必至。自 古禹、湯、文、武以畏天而興,桀、紂、幽、厲以慢神而亡,如 影隨形,罔有差忒。然自兩漢以來,言天道者多為曲 說以附會世事,間有天地變異,日月災眚,時君方恐 懼修省,欲側身修道,而左右之臣乃據經傳,或指外 事為致災之由,或陳虛文為消變之術,使主意怠於 應天,此不忠之甚者。《詩》曰:「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時 保之。」然則有天下者,固當飭己正事,不敢戲豫,使一 言一行皆合天心,然後社稷民人可得而保也。天人 之際,焉可忽哉?

 順天道疏         元許衡

编辑

三代而下稱盛治者,無若漢之文景。然考之當時,天 象數變,如日食、地震、「山崩、水潰」、「長星」、彗星、孛星之類, 未易遽數。前此後此,凡若是者,小則有水旱之應,大 則有亂亡之應,未有徒然而已者。獨文景克承天心, 消弭變異,使四十年間海內殷富,黎庶樂業,移告訐 之風為醇厚之俗,且建立漢家四百年不拔之業。猗 「歟偉哉!未見其比也。」秦之苦天下久矣,加以楚漢之 戰,生民糜滅,戶不過萬。文帝承諸呂變故之餘,入繼 正統,專以養民為務。其憂也,不以己之憂為憂,而以 天下之憂為憂;其樂也,不以己之樂為樂,而以天下 之樂為樂。今年下詔勸農桑也,恐民生之不遂;明年 下詔減租稅也,慮民用之或乏。懇愛如此,宜其民心 得而和氣應也。臣竊見前年秋,孛出西方,彗出東方; 去年冬,彗見東方,復見西方,議者咸謂當除舊布新, 以應天變。臣謂與其妄意揣度,曷若直法文、景之恭 儉愛民為理,明義正而可信也。天之樹君,本為下民, 故孟子謂「民為重,君為輕。」《書》亦曰:「天視自我民視,天 聽自我民聽。」以是論之,則天之道恒在於下,恆在於 不足也。君人者不求之下而求之高,不求之不足而 求之有餘,斯其所以召天變也。變已生矣,象已著矣, 乖戾之幾已萌而不可遏矣,猶且因仍故習,抑其下 而損其不足,謂之「順天」,不亦難乎?

 敬天勤民箴       明朱孟震

编辑

臣惟「自昔帝王奉天命以撫有六合,匪以崇高富貴能自暇逸,寔惟兢兢焉上承下念,淵衷澈乎元極,深慮周乎幽邃,是以大命遠長,而鴻烈昭於萬祀。」 矧我皇上握九五之禎符,撫盈成之景運,以上承我祖宗億萬年無疆之統。惟我祖宗祇事之誠,軫恤之澤,光乎往牒。臣發跡草野,謬登仕籍,竊仰窺我皇上至意。「寔惟我祖宗家法,是繼是述,應乾而昭事靡遑,向離而痌瘝彌切。方駕前烈,垂輝後王,非小臣所能名狀。輒不自揣度,敢以甕天之見,竊效春鷓」 之鳴。臣不勝隕越,謹稽首作箴曰:

「惟皇上帝,降茲下民。作之君師,以奠玉京。玉京嵬峨, 匪以尊貴。曰敬曰勤,時自抑畏。敬之維何?曰惟軫念。 惟天惟民,上敬下勤。民心既得,天眷益殷。在昔聖帝, 於昭令德。敕命奠邦,萬世為則。下逮來哲,亦有辟王。 悖之則亂,循之則昌。惟我祖宗,開闢宇宙。一掃群氛, 仰承帝佑。豈不鴻功而心靡寧?豈不駿惠而慮愈精?」 皇皇九關,凜爾顧諟。盤盤九土,時惟軫視。精誠存心, 帝訓赫赫,雲漢昭回。天衷鑒格,蠲租,憫農,聖諭洋洋草澤被潤,山岳騰光。迨我世宗,「於昭烈祖。欽天豳風, 垂綸煥組,丕顯丕承,以啟我皇。民心肆協,天眷乃康。 郊祀凝誠,籍田躬耒。於惟皇心,念哉罔墜。小臣何知, 仰窺聖真。所期曝獻,愈敬愈勤。毋曰崇高,淵冰是履。 毋曰治安,朽索是馭。惟命惟懷,自昔靡常。曰敬曰勤, 以保無疆。法宮密席,凝神淵默。我有萬機,我惟一德。 勿謂天遠,而鑒在茲。勿謂民僝,而或勝予。我敬我勤, 誰其弼我?我敬我勤,誰其替我?其違其庸,度於我衷。 庶幾盛治,保於有終。天庥民和,永綏無極。祥風協氣, 惟皇之力。堯天舜世」,臣心與遊。願俾芻瞽,少助鴻猷。

 畏天保泰箴并序    暴謙貞

编辑

臣聞「天不愛道,地不愛寶」 ,極治之象也。乃保世滋大之模,必得于祈天永命之主。何居?正以紫宸黃屋,無息不與帝道通,惟人主頃刻無惰其君天下之心,即頃刻可以馨乎上帝之祉。故典秩紀綱,常克謹疾威,以昭其變。是以孔甲有《盤盂》之銘,武王有《戒慎》之鞀。精誠洽神明,而豐功偉績建萬世不拔之基;欽明濬厥躬而享帝配天,繼五德相承之化。未見治不恪乎天職,德不符乎帝心,戲娛偷安,得以清和咸理者也。恭惟皇上,夕惕若臨,朝乾若馭,苞元履德,頌四十三年有道之聖人;握符凝圖,享百年萬祀無疆之曆數。其于天可謂無斁矣,其于治可稱太平矣。顧誕膺大命,而天災人變,稍異其萌;纘緒四封,而正事責躬,未修其實。臣聞明王致治于未亂,智士決機于未形。今天下雖云晏然,而火飛地震,旱魃淫潦,變不虛生,厥咎用顯。《語》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又曰:「敬天之怒,無敢戲豫。」 又曰:「高高在上,日監在茲。」 又曰:「至治之極,禍反為福。」 古有安民恤物,以祈天祐者。古有克己洗心,協治太和者。更有修政行德、禮士賞功以達天心者。茲非不朽之令圖,萬世之龜鑑哉!所願皇上以「日日又日」 之新,凜在宮在廟之肅,夙夜左右,儼同勝予,瞻前慮後,陟見靈承。本寅翼之小心,保盈成之國脈,庶天祿其長享,而金甌且永永無傾矣。臣又聞哲后不忘「几豆」 之銘,所以弼其違;微臣不忘「曝芹」 之忠,求以矢其志,雖聖不事瑱規,而日中時思隍復。臣本譾劣,謬典執筆,正當不諱之朝,用矢陳謨之日,謹以芻蕘荒詞,輕瀆旒纊,置為砭箴。其詞曰:

「煌煌上帝,赫赫威靈。鑒茲四表,憫此九圍。憫之伊何, 帝德龍飛。求民之莫,天命不違。於昭我皇,純德孔明。 天地合德,萬物覆帡。陰陽含吐,位育資生。茂對四象, 克配八紘。睠此下民,為天所顧。喜則天和,匪則震怒。 哀恤煢民,凜如在御。睠茲教令,代天有言。宣和鼓暢, 洩鬱舒煩。勿貳爾心,恍執璵璠。惟君賞罰,肅將天威。 華袞若膏,鉞鈇如雷。惟君政化,愾如天行。八風霑渥, 四海同聲。勿以貴近,私任好惡,昭事上帝,遵王之度。 勿以聖神,自作聰明。察邇詢蕘,維皇錫誠。體天之行, 法天之健。速似奔飆,急于吹萬。帝臣可簡,帝心不蔽。 股肱輔支,天工勿替。在前在後,陟降靈承。若繫千鈞, 若履春冰。一日二日,天道顯思屋漏。恐懼,耳目顧茲, 自卻昏翳,是曰天精。」「大明所燭,絕無偽情。自屏多欲, 是曰天理。六合歸仁,萬物皆己。緬彼仁人,配命克昌。 九圍德躋,三分有商。懷彼敗類,喪命墮譽。戲娛滅性, 上天移慮。至德聲聞,神明穎聰。格于臣民,達于穹窿。 昇中于天,百靈可通。堯兢舜業,文仁湯寬。天鑒不遠, 四維瀾安。雷霆臨下,維皇降觀。敬箴黼袞,用比銘盤。 明明我后,百世永刊。」

敬天部紀事

编辑

《說苑君道篇》:楚莊王見天不見妖,而地不出孽,則禱 于山川,曰:「天其忘予歟?」此能求過于天,必不逆諫矣。 安不忘危,故能終而成霸功。

《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二年「春正月,詔百僚師尹,勉 修厥職,順行時令,敬若昊天,以綏兆人。」

《晉書阮种傳》:种察孝廉為公府掾。是時災眚屢見,于 是太保何曾舉种賢良,問咎徵作見。對曰:「陰陽否泰, 六沴之災,則人主修政以禦之,思患而防之,建皇極 之首,詳庶徵之用。《詩》曰:『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天聰明 自我人聰明,是以人主祖承天命,日慎一日也。故能 應受多福,而永世克祚,此先王所以退災消眚也。」 《北周書顏之儀傳》:京兆郡丞樂運,字承業,宣帝即位, 上疏曰:「昔桑穀生朝,殷王因之獲福;今元象垂誡,此 亦興周之祥。大尊雖減膳撤懸,未盡銷譴之理。誠願 諮諏善道,修布德政,解兆民之慍,引萬方之罪,則天 變可除,鼎業方固矣。」

《唐書陳子昂傳》:垂拱初,詔問群臣,調元氣當以何道
考證
子昂即上言:「臣聞之於師曰:『元氣天地之始,萬物之

祖,王政之大端也。天地莫大於陰陽,萬物莫靈於人, 王政莫先於安人,故人安則陰陽和,陰陽和則天地 平,天地平則元氣正。先王以人之通於天也,於是養 成群生,順天德,使人樂其業,甘其食,美其服,然後天』」 瑞降,地符升,風雨時,草木茂遂,故顓頊、唐、虞不敢荒 寧。其《書》曰:「百姓昭明,協和萬邦,黎人於變時雍,迺命 羲、和,欽若昊天,歷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和之得也。 夏、商之衰,桀、紂昏暴,陰陽乖行,天地震怒,山川神鬼, 發妖見災,疾疫大興,終以滅亡。和之失也。迨周文、武 創業,誠信忠厚,加於百姓,故成、康刑措四十餘年,天 下方和,而幽厲亂常,苛慝暴虐,詬黷天地,川冢沸崩, 人用愁怨。其《詩》曰:「昊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先不後,為 虐為瘵。顧不哀哉!近隋煬帝力洩天地之藏,中國之 難起,故身死人手,宗廟為墟,逆元氣之理也。臣觀禍 亂之動,天人之際,先師之說,昭然著明,不可欺也。 《韋綬傳》。綬進位禮部尚書,帝問所以振災邀福者,對 曰:「宋景公以善言退法星三舍,漢文除祕祝,有司祭 而不祈。此二君皆受自至之福,書美前史,如失德以 卻災,媚神以丐助,神而有知,且因以譴也。」時帝不德, 故託諷焉。

《遵堯錄》:太宗嘗語近臣曰:「國之上瑞,惟在豐年。頃來 五穀屢登,人無疾疫,朕求治雖切,然而德化未孚。天 貺若此,能無懼乎。」

國老《談苑》:祥符中,天書降,群臣稱賀。魯宗道上疏略 曰:「天道福善禍淫,不言示化。人君政得其理,則作佑 以垂報,治乖于上,則出異以警戒。又何書哉?臣恐奸 臣肆其誕妄,妖惑上聽。」真宗雖不開納,然甚奇之。 《遵堯錄》:慶曆六年,帝謂輔臣曰:「比臣僚有言星變者, 國家雖無天異,亦當自修警,況因謫見者乎?」夫天之 譴告人君,使懼而修德,亦猶人主知臣下之過失,示 以戒敕,使得自新,則不陷於咎惡,此天心之仁也,敢 不祗畏奉承之。

《玉海》:皇祐四年九月己巳,王洙講《洪範》五事。帝曰:「王 者用五事,皆本五行乎。」洙對曰:「王者治五行,得其性 則五事皆善。故五事得則有休證,失則有咎證,是以 聖人克謹天戒以修其身。」上曰:奉天在於修德,戒謹 於未形,必俟譴告,然後修德,豈畏天之道也。

《歸田錄》:治平二年八月三日大雨,一夕都城水深數 尺,上降詔責躬求直言。學士草詔,有「大臣惕思天變」 之語,上夜批出云:「淫雨為災,專戒不德。」遽令除去大 臣思變之言。上之恭己畏天自勵如此。

《遵堯錄》:神宗熙寧中,召拜左僕射、平章事。弼既至,未 見。有於上前言災異皆天數,非人事得失所致者。弼 聞之嘆曰:「人君所畏唯天,若不畏天,何事不可為者, 去亂亡無幾矣。是必奸臣欲進邪說,故先導上以無 所畏,使輔拂諫諍之臣無所復施其力,此治亂之機 也。」即上書數千言,雜引《春秋》及古今傳記人情物理, 以明其決不然者。

《宋史虞允文傳》:「允文七歲能屬文。紹興二十三年,登 進士第,中書舍人趙達首薦允文,召對,謂人君必畏 天,必安民,必法祖宗。上嘉納之。」

《玉海》:乾道七年正月己亥,出《敬天圖》以示輔臣。上曰: 「《無逸》一篇,享國久長,皆本於寅畏。朕近日取《尚書》所 載敬天事編為兩圖,朝夕觀覽,以自儆省,名之曰敬 天圖。」虞允文奏:「古人作《無逸圖》,猶夸大其事,陛下盡 圖書中敬天事又遠過之,惟聖人盡躬行之實,敬畏 不已,必有明效。」六月乙卯,上曰:「敬天事已纂成圖,置 之座右,朝夕自省。一日,引卿等便殿觀之。」又曰:「人主 儻不畏天,尚何所畏。」允文奏:「願頒此圖,刻之琬琰。」上 曰:「作數語,并圖付出。」

淳熙四年五月己酉,宗正少卿程叔達進對,言:「玉音 許宣示《敬天圖》,願得稽首拜觀。」上顧左右取圖至,命 叔達起觀,上亦誦讀。每至前代王者,或不能敬畏修 省,則曰:「此圖美惡並著,亦欲以之儆戒。」至《無逸篇》,則 曰:「《無逸》言人君享國久長,由嚴恭寅畏所致,尤當以 為法。」

明寶訓。丙午八月壬子,命博士許存仁進講經史。存 仁講《尚書洪範篇》,至休徵咎徵之應,太祖曰:「天道微 妙難知,人事感通易見。天人一理,必以類應。稽之往 昔,君能修德,則七政順度,雨暘應期,災害不生。不能 修德,則三辰失行,旱潦不時,災異迭見,其應如響。箕 子以是告武王,以為君人者之儆戒。今宜體此,下修」 人事,上合天道。然豈特為人上者當勉,為人臣者亦 當修省,以輔其君,上下交修,斯為格天之本。

吳元年十月丙午,太祖謂侍臣曰:「吾自起兵以來,凡 有所為,意向始萌,天必垂象示之,其兆先見。故常加 儆省,不敢逸豫。」侍臣曰:「天高在上,其監在下,故能修 省者蒙福,不能者受禍。」太祖曰:「天垂象,所以警乎下, 人君能體天之道,謹而無失,亦有變災而為祥者,故 宋公一言,熒惑移次,齊侯暴露,甘雨應期。災祥之來雖曰「在天」,實由人致也。

洪武元年正月甲戌,太祖將告祀南郊,戒飭百官執 事曰:「人以一心對越上帝。毫髮不誠,怠心必乘其機; 瞬息不敬,私欲必投其隙。夫動天地、感鬼神,惟誠與 敬耳。人莫不以天之高遠、鬼神幽隱而有忽心。然天 雖高,所鑒甚邇;鬼神雖幽,所臨則顯。能知天人之理 不二,則吾心之誠敬自不容于少忽矣。今當大祀,百」 官執事之人,各宜慎之。

二年五月癸卯,夏至,祀皇地祗于方丘。禮成,太祖御 便殿,謂侍臣曰:「上天之命,朕不敢知。古人有言:『天命 不易』。又曰:『天命無常,以難保』。無常之天命,付驕縱淫 佚之庸主,豈有不敗。朕嘗披覽載籍,見前代帝王當 祭祀時,誠敬或有未至,必致非常妖孽,天命亦隨而 改。每念至此,中心惕然。」

四年七月壬子,太祖謂丞相汪廣洋曰:「朕觀前代人 君,多喜佞諛,以飾虛名,甚至臣下詐偽瑞應,以恣驕 誣,至於天災垂戒,厭聞於耳。如宋真宗,亦號賢君。初 相李沆,日聞災異,其心猶存警惕。厥後澶淵既盟,大 臣首啟天書,以侈其心。群臣曲意迎合,苟圖媚悅,致 使言祥瑞者相繼于途,獻芝草者三萬餘本。朕思凡 事惟在于誠,況為天下國家而可以偽乎?爾中書自 今凡祥瑞不必奏,如災異及蝗旱之事,即時報聞。」廣 洋叩首曰:「陛下敬天勤民,孰大于此?非惟四海蒼生 蒙福,誠為聖子神孫萬世之謨訓也。臣謹奉詔旨。」十 一月丙辰,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禮成。太祖謂群 臣曰:「帝王奉天以君臨兆民,當盡事」天之道。「前代或 三歲一祀,或歷年不舉。今朕歲以冬至祀圜丘,夏至 祀方丘,遵古典禮,將以報覆載之大德。惟夙夜寅畏, 冀精神昭格,庶陰陽和,風雨時,以福斯民。」群臣咸頓 首曰:「陛下敬天勤民,古未有也。」

《名山藏典謨記》:洪武十九年,上坐東閣,與侍臣論天 人之際。上曰:「天人無二,人當以心為天。」

《明寶訓》:「洪武二十年正月甲子,大祀天地于南郊。禮 成,天氣清明,聖情悅豫。侍臣進曰:『此陛下敬天之誠 所致』。」太祖曰:「所謂敬天者,不獨嚴而有禮,當有其實。 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為君者欲求事天,先必恤民。 恤民者,事天之實也。即如國家命人任守令之事,若 不能福民,則是棄君之命,不敬孰大焉。」又曰:「為人君 者,父天母地子民,此職分之所當盡。祀天地,非祈福 於己也,實為天下蒼生也。」

二十七年夏四月癸未,太祖謂太子少保唐鐸曰:「帝 王之於天下,體天道、順人心以為治,則國家基業,自 然久安。朕每思前代亂亡之故,未有不由於違天道、 逆人心之所致也。天之愛民,故立之君以治之。君能 綏安生民,則可以保天眷。卿與朕共事者久,夙夜左 右,資弼良多。凡朕之事天子民,有弗至者,卿即以為 言,使知有所警。苟謂已安,不以為意,治亂繫焉。」鐸頓 首曰:「陛下敬天恤民之心,拳拳如此。臣雖老悖,敢不 盡心。」

《典謨記》:「永樂四年十一月,大薦享於高皇帝后臣庶 祖考咸預其列。其日甘露降孝陵,醴泉出神樂觀,獻 宗廟。賜廷臣敕曰:『朕敬謹事天,致孝皇考、皇妣普及 幽靈,禎祥疊見,爾群臣表賀,朕不敢當。斯皆上天眷 佑,皇考、皇妣聖靈垂蔭,及爾群臣盡心輔朕,協和神 人之所感格。朕觀自古有道之君,祥瑞之來,愈加警』」 畏。爾宜勉輔朕躬,承天與朕皇考、皇妣鑒臨之意。 《明外史崔亮傳》:「亮嘗言:『凡祥瑞應見,皆國之休禎。請 依唐令,若麟鳳龜龍,依圖書合大瑞者,所司表奏。餘 鳥獸草木之類,驗實圖進』。」帝曰:「卿等止議祥瑞,非也。 夫災異之來,上天垂誡綦重。四方或有變徵,無論大 小,其令所司馳奏焉。」

《章溢傳》:「帝親祀社稷,會大風雨,還坐外朝,怒儀曹議 禮不合,致天變,溢請寬貸,帝乃貰之。」

《名山藏典謨記》:「憲宗即位,敕曰:『朕雖在疚,敬天恤民, 不敢忘慮,天災屢見,朕甚懼焉。意者德未修,政未舉 歟?心未誠,行未至歟?抑爾群臣弛慢不飭,無能匡輔 安和歟其各恪恭,以回天意』。」

弘治二年七月,敕曰:「近京師大雨水,南京又有風雨 之異。朕恭祗天戒,爾文武百官其修省斟酌,以缺政 聞。」於是廷臣各言事,皆從之。

三年十二月,彗星見天津,歷營室,入室宿。敕諭文武 群臣曰:「天示星戒,朕齋沐告天,省己修德。爾等宜各 舉職慎操,毋惰毋私。凡軍民利病,時政得失,條奏來 聞,庶盡交修之道。」於是廷臣言事,悉從之。

嘉靖十六年五月,雷火謹身殿鴟吻。上曰:「天戒謹身, 致招在朕。其與百官修省。」

三十九年十一月,將郊,上諭禮部曰:「朕敬天不怠。郊 祀大重事,其命百執事益毖虔。」

《明外史沈鯉傳》:「鯉因事納忠,論奏無所避,請謹天戒, 恤氏窮。畿輔大祲,請上下交修,詞甚切直,帝為嘉納

敬天部雜錄

编辑

《詩說》:《十月之交》,幽王之時。天變見於上,地變動於下, 而奸臣亂政於外,嬖妾敗德於內,大夫憂危亡之將 至,故作是詩,賦也。

《春秋繁露》:「天執其道,為萬物主;君執其常,為一國主。 天不可以不剛,王不可以不堅。天不剛則列星亂其 行,王不堅則邪臣亂其官,星亂則亡其天,臣亂則亡 其君。故為天者務剛其氣,為君者務堅其政。」

「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為政之理,不 可不審也。春者,天之和也。夏者天之德也。秋者天之 平也。冬者天之威也。天之序必先和然後發德,必先 平然後發威。此可以見不和不可以發慶賞之德,不 平不可以發刑罰之威,又可以見德生於和,威生於 平也。不和無德,不平無威,天之道也。起者以此見之 矣。「我雖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當,然後發慶 賞以立其德;雖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 後發刑罰以立其威。能常若是者,謂之天德;行天德 者,謂之聖人。」

《潛夫論述赦》篇:「王者至貴,與天通精,心有所想,意有 所慮,未發聲色,天為變移,或若休咎庶徵。月之從星, 此乃宜有是事,故見瑞異,或戒人主,若忽不察,是乃 己所感致,而反以為天意欲然也。」

嘉祥之臻,則念得人之祐感;逢天之怒,則思《桑林》之 引咎。

《枝山》:前聞《洪範》內「惟天陰騭下民,相協厥居」一節,蔡 氏俱以天言,不知「陰騭下民」,乃天之事,「相協厥居」,乃 人君之事。天之陰騭下民者何?風雨霜雪均調四時, 五穀結實,立烝民之命,此天之陰騭也。君之相協厥 居者何?敷五教以教民,明五刑以弼教,保護和洽,使 強不得陵弱,眾不得暴寡,而各安其居也。

《信古餘論》:「《詩》云:『求福不回』。未聞回厥德而能獲福者。 此豈可妄希天祐,惟當專意反躬自責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