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81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八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八十一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八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八十一卷目錄

 露異部彙考一

  禮記月令 禮運

  禮緯斗威儀

  老子聖德篇

  鶡冠子膏露

  星經天乳

  春秋繁露五行逆順

  白虎通封禪

  瑞應圖甘露

  宋書符瑞志

  管窺集要

  觀象玩占雨異雜占

 露異部彙考二

  陶唐氏總一則

  漢宣帝元康一則 神爵二則 五鳳一則 甘露二則 成帝元延一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一則 中元一則 明帝永平一則 章帝建初一則 元和一則

  安帝章和一則 延光一則 桓帝延熹一則 永康一則

  魏文帝一則 高貴鄉公甘露一則 陳留王咸熙一則

  吳大帝黃武一則 嘉禾一則 赤烏一則 烏程侯甘露一則

  晉武帝泰始一則 咸寧三則 太康二則 惠帝元康一則 愍帝建興二則 元帝建

  武一則 太興一則 明帝泰寧一則 成帝咸和六則 咸康四則 穆帝永和二則 升

  平一則 簡文帝咸安一則 孝武帝太元五則 安帝元興二則

  宋武帝永初一則 文帝元嘉十八則 孝武帝孝建二則 大明六則 明帝太始二則

  後廢帝元徽一則 順帝昇明一則

  南齊高帝建元一則 武帝永明五則 和帝中興一則

  梁武帝天監二則 敬帝紹泰一則

  陳武帝永定一則 宣帝太建二則 後主禎明一則

  北魏世祖始光一則 神麚四則 太延一則 太平真君一則 高宗太安一則 和

  平一則 世宗景明一則 永平一則 延昌三則 肅宗正光二則 孝靜帝元象一則

  武定二則

  隋文帝開皇一則

  唐高祖武德七則 太宗貞觀六則 元宗開元四則 天寶二則 代宗大曆四則 德

  宗貞元六則 穆宗長慶一則

  後梁太祖開平一則

  遼穆宗應曆一則 聖宗統和一則 道宗大安一則

  宋太祖乾德二則 開寶一則 太宗太平興國三則 雍熙三則 端拱一則 淳化三

  則 至道二則 真宗咸平五則 景德三則 大中祥符九則 天禧五則 仁宗天聖六

  則 明道一則 景祐一則 慶曆一則 皇祐一則 嘉祐一則 神宗元豐二則 哲宗

  元祐一則 徽宗大觀二則 宣和一則 高宗紹興四則

  金熙宗天會一則

  元順帝至正二則

  明太祖洪武六則 成祖永樂四則 英宗正統一則 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二則 孝

  宗弘治四則 武宗正德六則 世宗嘉靖十三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六則 熹

  宗天啟三則

庶徵典第八十一卷

露異部彙考一

编辑

《禮記》

编辑

《月令》

编辑

季冬行秋令,則白露蚤降。

「戌土」之氣乘之也。

《禮運》

编辑

天不愛其道,故天降甘露;

《禮緯》

编辑

《斗威儀》

编辑

君治政,則軒轅之精散為甘露。

《老子》

编辑

《聖德篇》

编辑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

侯王動作能與天相應合,天即下甘露,善瑞也。

《鶡冠子》

编辑

《膏露》

编辑

聖德上及太清,下及太寧,中及萬林,則膏露下

《星經》

编辑

《天乳》

编辑

「《天乳》星,在氐北」,主甘露。

《春秋繁露》

编辑

《五行逆順》

编辑

恩及於火,則「火順人」而甘露降。

《白虎通》

编辑

《封禪》

编辑
《甘露》者,美露也,降則物無不盛者也
考證

《瑞應圖》

编辑

《甘露》

编辑

甘露者,神露之精也。「王者和風茂則降於草木,食之 令人壽。」

露色濃甘者,謂之「甘露。」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於草 木。

甘露者,美露也。神靈之精,仁瑞之澤。其凝如脂,其甘 如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

王者德至於天,和氣感,則甘露降於松柏。

《宋書》

编辑

《符瑞志》

编辑

《甘露》,王者德至天和,氣盛則降。

柏受甘露,王者耆老,見敬則見。

「《竹葦》受甘露」,王者尊賢愛老,不失細微則見。

《管窺集要》

编辑

《露》

编辑

《甘露》,亦名「天酒」,王者布德惠愛,則見如脂如膏。 天作旱災,則天高露不下降,天氣不下施也。君不恤 民之應,其占為旱,亦為其地民災。

不雨而大露潤物者,歲亦收。

《觀象玩占》

编辑

《雨異雜占》

编辑

天雨爵餳,為饑荒,不出三年,改易王者爵餳。如甘露 著樹,白者甘露,黃者爵餳。

露異部彙考二

编辑

陶唐氏

陶唐之世甘露降。

按《史記五帝本紀》不載。 按《通志》云云。

宣帝元康元年甘露降未央宮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元康元年三月詔曰:迺者甘露降 未央宮,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協寧百姓,承天順地,調 序四時,獲蒙嘉瑞,賜茲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驕色,內 省匪懈,永惟罔極。其赦天下徒,賜勤事吏中二千石 以下至六百石爵,自中郎吏至五大夫佐史以上二 級,民一級,女子百戶牛酒,加賜鰥寡孤獨三老、孝弟 力田,帛所振貸勿收。」

神爵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神爵二年二月詔曰:「迺者正月乙 丑,甘露降,其赦天下。」

神爵四年,甘露降。

按《漢書宣帝本紀》:四年二月詔曰:「迺者甘露降,其赦 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及高年 帛。」

五鳳三年甘露降京師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三年三月詔曰:「正月甘露降,已詔 有司告祠上帝宗廟。」

甘露元年鑄承甘露鼎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 按《鼎錄》,宣帝甘露元年於 華山僊掌鑄一鼎,高五尺,受四斗,擬承甘露,刻其文 曰:「萬國伏,貽長久。鑄神鼎,承天酒」,三尺小篆書。 甘露二年以甘露降,赦天下。

按《漢書宣帝本紀》:「甘露二年春正月,詔曰,迺者鳳凰, 甘露降集,黃龍登興,醴泉滂流,枯槁滎茂,神光並見, 咸受禎祥。其赦天下,減民算三十,賜諸侯王、丞相、將 軍、列侯、中二千石金錢各有差,賜民爵一級,女子百 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帛。」

成帝元延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元延四年三月,甘露降京師。」

後漢

编辑

光武帝建武十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建武十二年夏,甘露降,南行 唐。」

中元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中元元年夏六月,郡國頻上 甘露。群臣奏言:『地祇靈應,而朱草萌生。孝宣帝每有 嘉瑞,輒以改元、神爵、五鳳、甘露、黃龍列為年紀,蓋以 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是以化致升平,稱為中興。今天 下清寧,靈物仍降。陛下情存損挹,推而不居,豈可使 祥符顯慶,沒而無聞?宜令太史撰集,以傳來世』。」帝不 納。

明帝永平十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永平十七年春正月,甘露降於 甘陵,是歲甘露仍降。」 按《陰皇后紀》,「明帝性孝愛,十 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 悲不能寐,即案歷,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 其日降甘露於陵樹,帝令百官采取以薦。」

====章帝建初四年甘露降====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建初四年,甘露降泉陵、洮陽二 縣。」

按《論衡》:「建初四年,甘露下泉陵、零陵、洮陽、始安、冷道 五縣,榆柏梅李葉皆洽溥,威委流漉,民嗽吮之,甘如 飴蜜。」甘露之降,往世一所。今流五縣,應土之數,德布 濩也。

元和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元和二年五月詔:「乃者白烏神 雀,甘露屢臻。」

按:《宋書符瑞志》:「元和中,甘露降郡國。」

章和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章和元年七月詔:「乃者甘露宵 降。」

安帝延光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光三年「四月,沛國言甘露降 豐縣。秋七月,馮翊言甘露降頻陽衙。」

頻陽故城在今雍州美原縣西南。

桓帝延熹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三年「夏四月,上郡言甘露 降。」

永康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永康元年「秋八月,甘露降巴郡。」

文帝時甘露頻降

编辑

按《三國魏志。文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魏文 帝初郡國。三十七言甘露降。」

高貴鄉公甘露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志三少帝本紀》:甘露元年「五月,鄴及上洛並言 甘露降。」

陳留王咸熙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志三少帝本紀》:咸熙二年:「夏四月,南深澤縣言 甘露降。」

大帝黃武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三國吳志孫權傳》:「黃武二年夏五月,曲阿言甘露 降。」

按《宋書符瑞志》:「吳孫權黃武前,建業言甘露降。」

嘉禾五年甘露降

编辑

按:《吳志孫權傳》:嘉禾五年「二月,武昌言甘露降於禮 賓殿。」

赤烏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吳志孫權傳》:「赤烏二年三月,零陵言甘露降。 赤烏九年,甘露降。」

按《吳志孫權傳》:赤烏九年:「夏四月,武昌言甘露降。」

烏程侯甘露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吳志孫皓傳》:甘露元年:「夏四月,蔣陵言甘露降,於 是改元,大赦。」

武帝泰始十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泰始十年 四月乙亥。甘露降西河離石。」

咸寧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咸寧元年 四月丙戌,甘露降張掖,五月戊午,甘露降清河繹幕。 九月,甘露降太原晉陽。」

咸寧二年,甘露降。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二年五月 戊子。甘露降元菟郡治。」

咸寧三年,甘露降。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三年六月 戊申。甘露降巴郡南充國。」

太康五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太康五年 三月乙卯。甘露降東宮。」

太康七年,甘露降。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太康七年 四月。甘露降京兆杜陵。五月。甘露降魏郡鄴。」

惠帝元康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元康四年 五月。甘露降樂陵郡。

愍帝建興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愍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建興元年 六月。甘露降西平縣。」

建興三年,甘露降。

按《晉書愍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建興三年 八月己未。甘露降新昌縣。」

元帝建武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建武元年 六月丁丑。甘露降壽春。」

太興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太興三年
考證
四月。甘露降瑯琊費。」

明帝泰寧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泰寧二年 正月。巴郡言甘露降。」

成帝咸和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咸和四年 四月。甘露降武昌郡閤前柳樹。太守詡以聞。

咸和五年,石勒國中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石勒載記》,「建平元年,甘 露降苑鄉,勒以休瑞,赦三歲刑以下,均百姓去年逋 調。」

咸和六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咸和六年 三月。甘露降寧州城內北園榛桃樹。刺史以聞。」 咸和七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七年四月 癸巳。甘露降京邑。揚州刺史王導以聞。」

咸和八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八年四月 癸卯。甘露降廬江襄安縣蔣胄家。又降宣城宛陵縣 之須里。」

咸和九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九年四月 甲寅,甘露降吳國錢唐縣右鄉康巷之柳樹。十二月 丙辰,甘露降建平陵。丁酉,甘露降武平陵。」

咸康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咸康元年 四月癸卯。甘露降西堂桃樹。」

咸康二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二年三月 甲戌,甘露降鬱林城內。四月,甘露降西堂,又降尚書 都坐桃樹,又降會稽永興縣,眾官畢賀。戊午,甘露降 會稽山陰,又降吳興武康縣,庚申,又降武康。」

咸康三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三年四月 戊午。甘露降殿後桃李樹。五月甘露降義興陽羨縣 柞樹東西十四步,南北十五步。」

咸康七年,甘露降。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七年四月 丙子。甘露降彭城王紘第內。眾官畢賀。」

穆帝永和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永和元年 三月。甘露降廬江郡內桃李樹。太守永以聞。」

永和五年,甘露降。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五年十一 月太常劉卲上崇平陵令王昂,即日奉行陵內,甘露 降於元宮前殿。十二月己酉,甘露降丹陽湖孰縣西 界劉敷墓松樹。縣令王恬以聞,眾官畢賀。」

升平三年苻堅國中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前秦錄》,「甘露元年正月, 起明堂,禪南北郊。六月甘露降。乃大赦,改年。」即升平三年

簡文帝咸安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簡文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咸安二 年正月,甘露降隨郡灄陽縣界桑木,沾凝十餘里。」

孝武帝太元十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孝武帝 太元十二年八月,甘露降寧州界內。刺史費統以聞。 太元十三年。甘露降。」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後涼錄》,「呂光太安三 年八月,甘露降逍遙園。」即太元十三年

太元十五年,甘露降。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十五年 閏月。甘露降永平陵。」

太元十六年,甘露降。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十六年 十一月「庚午。甘露降句陽縣。」

太元十七年,甘露降。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十七年 二月。「甘露降南海番禺縣楊樹。」

安帝元興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元興二年 十月。甘露降武昌王成基家竹。

元興三年,甘露降。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宋書符瑞志》。「元興三年 三月己卯。甘露降丹徒。四月己酉。甘露降蘭臺。」

武帝永初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永初元年九月 庚辰,甘露降丹徒峴山。十月庚午,甘露降興寧、永寧 二陵,彌冠百餘里。」

====文帝元嘉三年甘露降====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文帝元嘉三年 閏正月己丑。甘露降吳興烏程太守王韶之以聞。 元嘉四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元嘉四年五月 辛巳,甘露降齊郡西安臨胊城,十一月辛未朔,甘露 降初寧陵,己丑,甘露降南海熙安,廣州刺史江桓以 聞。」

元嘉八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元嘉八年五月。 甘露降南海番禺。」

元嘉九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九年十一月「壬 子。甘露降初寧陵。」

元嘉十一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十一年八月「甲 辰。甘露降費縣之沙里。瑯琊太守呂綽以聞。」

元嘉十三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十三年二月丁 卯。「甘露降上明巴山。又降吳縣武康董道益家園樹。 三月甲午。甘露降初寧陵。」

元嘉十六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十六年三月己 卯,「甘露降廣州城北門楊樹。刺史陸徽以聞。」

元嘉十七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十七年四月丁 丑,甘露降廣陵永福里梁昌季家,南兗州刺史江夏 王義恭以聞。又降高平金鄉富民邨方三十里中,徐 州刺史趙伯符以聞。十一月乙酉,甘露降樂游苑。 元嘉十八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十八年「五月甲 申,甘露降丹陽秣陵衛將軍臨川王義慶園,揚州刺 史始興王濬以聞。六月,甘露降廣陵孟玉秀家樹,南 兗州刺史臨川王義慶以聞。」

元嘉十九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十九年五月丁 卯,甘露降建康司徒參軍督護顧俊之宅竹柳。乙亥, 甘露降馬頭濟陽宋慶之園樹,太守荀預以聞。 元嘉二十一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二十一年,甘露 降益州府內梨李樹,刺史庾俊之以聞。四月,甘露頻 降樂遊苑,又降彭城綏輿里,徐州刺史臧質以聞。又 降義陽平陽太守龐秀之以聞。」

元嘉二十二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二十二年十一 月「辛巳,甘露降南郡江陵方城里,荊州刺史南譙王 義宣以聞。十二月丁酉,甘露降長寧陵,陵令包誕以 聞。」

元嘉二十三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二十三年「二月 丁未,甘露降樂遊苑,苑丞張寶以聞。九月丙子,甘露 降長寧陵,陵令華林以聞。十二月庚子,甘露降襄陽 郡治,雍州刺史武陵王以聞。辛丑,甘露頻降樂遊苑, 苑丞何道之以聞。」

元嘉二十四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二十四年「二月 己亥庚子,甘露頻降景陽山,山監張績以聞。二月己 亥、癸卯,三月丙辰,甘露頻降景陽山,華林園丞陳襲 祖以聞。三月甲寅,甘露降潯楊松滋,江州刺史廬陵 王紹以聞。四月癸未,甘露降潯楊、松滋,丙申又降江 州城內桐樹,丁酉又降城北數里之中,江州刺史廬 陵」王紹以聞。七月乙卯,甘露降京師,揚州刺史始興 王濬以聞。又降襄城治下「無量寺」,雍州刺史武陵王 以聞。十月甲午,甘露降魏興郡,內太守韋寧民以聞。

又按《志》,「元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十二月甘露。」

頻降,狀如細雪,京都及郡國皆然,不可稱紀。

元嘉二十五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二十五年十一 月「庚辰,甘露降南郡,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以聞。乙 未,甘露降丹陽秣陵巖山。」

元嘉二十六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二十六年三月 壬午,甘露降景陽山華林園,丞梅道念以聞。庚寅、癸 巳,甘露頻降,武昌江州刺史廬陵王紹以聞。四月甲 辰、丙午、戊申,甘露頻降豫章南昌太守劉思考以聞。 七月,甘露降南郡江陵,荊州刺史南譙王義宣以聞。 元嘉二十七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二十七年四月 乙卯、丙辰、丁巳,甘露頻降豫章、南昌。戊午午時,天氣 清明,有綵霧映覆郡邑,甘露又自雲降,太守劉思考 以聞。五月甲戌,甘露降東海丹徒,南徐州刺史始興 王濬以聞元嘉二十八年,甘露降。」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二十八年二月 「戊辰,甘露降鍾山延賢寺。揚州刺史廬陵王紹以聞。 壬午,甘露降徽音殿前果樹。又降合歡殿後香花諸 草。」

孝武帝孝建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孝建元年三 月丙辰,甘露降華林園。」

孝建二年,甘露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二年三月己 酉,甘露降丹陽秣陵中里路與之墓樹。辛亥,甘露降 長寧陵松樹,又降襄陽民家梨樹。戊午,甘露降丹陽 秣陵尚書謝莊園竹林,莊以聞。」

大明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大明元年四 月癸卯,甘露降華林園桐樹。」

大明三年,甘露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三年三月己 卯,甘露降樂遊苑梅樹。戊子,甘露降宣城郡舍,太守 張辯以聞。」

大明四年,甘露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四年正月壬 辰,甘露降初寧陵松樹。二月丙申,甘露降長寧陵松 樹。乙巳,甘露降丹陽秣陵龍山,丹陽尹孔靈符以聞。 大明五年,甘露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五年四月辛 亥,甘露降吳興安吉太守歷陽王子頊以聞。乙卯,甘 露降吳興烏程,太守歷陽王子頊以聞。」

大明六年,甘露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六年二月戊 午,甘露降建康靈耀寺及諸苑園及秣陵龍山,至於 婁湖。是日又降句容、江寧二縣。」

大明七年,甘露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七年三月丙 申,甘露降尋陽,松滋太守劉矇以聞。四月己未,甘露 降荊州城內,刺史臨海王子頊以聞。十二月辛丑朔, 甘露降吳興,烏程令苟卞之以聞。」

明帝泰始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泰始二年四月 己未,甘露降上林苑,苑令徐承道以獻。庚申,甘露降 華林園,園令臧延之以獻。五月己未,甘露降丹陽秣 陵縣舍齋前竹,丹陽尹王景文以獻。」

泰始三年,甘露降。

按《宋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三年十一月庚 申,甘露降晉陵,晉陵太守王蘊以聞。癸亥,甘露降南 東海丹徒建岡,徐州刺史桂陽王休範以聞。十二月 壬午,甘露降崇寧陵,揚州刺史建安王休仁以聞。」

後廢帝元徽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書後廢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元徽四年十 一月乙巳。甘露降吳興烏程太守蕭惠明以聞。」

順帝昇明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書順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昇明二年十二 月。甘露降建康禁中里。又降南東海武進彭山。太守 謝朏以聞。甘露降吳興長城卞山。太守王奐以聞」 按《南齊書祥瑞志》。「宋末帝昇明二年十月,甘露降建 康縣,十一月,甘露降長山縣,十二月,甘露降彭山松 樹。至九日止。」按此條與符瑞志月及地名不符並存參考

南齊

编辑

高帝建元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不載 按《符瑞志》,建元元年九 月,甘露降淮南郡桃、石榴二樹。有司奏「甘露降新汲 縣王安世園樹。」

武帝永明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祥瑞志》。「永明二年四 月。甘露降南郡桐樹。」

永明四年,甘露降。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祥瑞志》,「四年二月,甘 露降臨湘縣李樹,三月,甘露降南郡桐樹,四月,甘露 降睢陽縣桃樹。」

永明五年,甘露降。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祥瑞志》。「五年四月。甘 露降荊州府中閣外桐樹。」

永明六年,甘露降。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祥瑞志》。「六年甘露降 芳林園故山堂桐樹。」

永明九年,甘露降。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祥瑞志》:「九年八月,甘 露降上定林寺佛堂庭中,天如雨,遍地如雪,其氣芳, 其味甘,耀日舞風,至晡乃止。爾後頻降鍾山松樹,四 十餘日乃止。十月,甘露降大安陵樹。」

====和帝中興二年甘露降====按《南齊書。和帝本紀》。不載 按《祥瑞志》。「中興二年三 月。甘露降茅山。彌漫數里。」

武帝天監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天監四年「夏四月甲寅至壬戌,甘 露連降華林園。」

天監七年,甘露降。

按《梁書武帝本紀》:「七年冬十一月辛巳,鄞縣言甘露 降。」

敬帝紹泰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梁書敬帝本紀》,不載 按《陳書高祖本紀》,紹泰二 年,「自去冬至是,甘露頻降於鍾山梅岡南澗及京口、 江寧縣境,或至三數升,大如奕棋子。高祖表以獻。」

武帝永定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陳書高祖本紀》:「永定元年十一月己亥,甘露降於 鍾山松林,彌滿巖谷。庚子,開善寺沙門採之以獻,敕 頒賜群臣。」

宣帝太建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陳書宣帝本紀》:太建四年「十二月壬寅,甘露降樂 遊苑。甲辰,輿駕幸樂遊苑,採甘露,宴群臣。」

太建七年,甘露降。

按《陳書宣帝本紀》:太建七年「閏九月,甘露頻降樂遊 苑。丁未,輿駕幸樂遊苑採甘露,宴群臣。詔於苑龍舟 山立甘露亭。」

後主禎明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南史陳後主本紀》:「覆舟山及蔣山柏林,冬月常多 木醴,後主以為甘露之瑞。」

按《建康實錄》:「陳後主禎明二年,初,覆舟山及松柏林, 冬月出木醴,後主以甘露之瑞,俗呼為『雀餳』。」

北魏

编辑

世祖始光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始光四年六月, 甘露降於太學,王者德至天和,氣盛則降。」又「王者敬 老,則柏受甘露。王者尊賢愛老,不失細微,則竹葦受。」

神麚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神麚元年二月。 「甘露降於范陽郡。」

神麚二年,甘露降。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二年四月,「甘露 降於鄴。六月,甘露降於平城宮。」

神麚三年三月,甘露降於鄴。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神麚四年五月,甘露降於河西。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云云。

太延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太延元年。甘 露降於殿內。」

太平真君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太平真君元年 四月。甘露降於平原郡。」

高宗太安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太安二年七月。 甘露降於常山郡。」

和平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和平二年七月, 「甘露降於京師。」

世宗景明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景明三年八月, 「甘露降於青州新城縣。」

永平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永平元年十月, 「甘露降於青州益都縣。」

延昌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延昌二年九月, 「甘露降於齊州清河郡。」

延昌三年,甘露降。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三年十月,齊州 上言甘露降。」

延昌四年,甘露降。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四年七月,「甘露 降於京師。」

肅宗正光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正光三年十月, 「甘露降華林園柏樹。」

正光四年,甘露降。

按《魏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四年八月,「甘露 降顯美縣。」

孝靜帝元象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元象二年三 月,甘露降於京師

武定五年甘露降

编辑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五年十月,「甘 露降齊文襄王第門柳樹。」

武定六年,甘露降。

按《魏書孝靜帝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六年三月,「甘 露降於京師。四月太山郡上言甘露降。」

按《北齊書崔昂傳》:武定六年,甘露降於宮闕,文武官 寮同賀顯陽殿。魏帝問僕射崔暹、尚書楊愔等曰:「自 古甘露之瑞,漢魏多少,可各言往代所降之處,德化 感致所由。」次問昂,昂曰:「按符瑞圖,王者德致於天,則 甘露降。吉凶兩門,不由符瑞,故桑雉為戒,實啟中興; 小鳥孕大,未聞福感。所願陛下雖休勿休,允答天意。」 帝為斂容曰:「朕既無德,何以當此。」

文帝開皇六年甘露降

编辑

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六年「冬十月甲子,甘露降於 華林園。」

高祖武德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武德二年閏 二月,渝州言甘露降。」

武德三年,甘露降。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三月。甘 露降於華陰。又甘露降於御史臺。」

武德四年,甘露降。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四年二月,綿 州言甘露降。」

武德六年,甘露降。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六年,西沙州 言「甘露降,彌漫一十五里。」

武德七年,甘露降。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武德七年,萬 年縣言甘露降。」

武德八年,甘露降。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武德八年四 月,連州言甘露降,遍於城郭。」

武德九年,甘露降。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唐會要》,「武德九年四月, 甘露降於中華殿之桐樹,凝泫如冰霰,以示群臣。」

太宗貞觀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元年閏 三月,甘露降於長安縣。」

貞觀三年,甘露降。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三年四 月,甘露降於雍州,七月,宣州言甘露降。」

貞觀五年,甘露降。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五年四 月,甘露降於萬年縣。」

貞觀十七年,甘露降。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七年 五月,湖州言甘露降。」

貞觀十八年,甘露降。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十八年 正月,台州言甘露降。」

貞觀二十年,甘露降。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觀二十年 正月,汝州言甘露降。五月景申,澤州言甘露降。十月, 亳州言甘露降。」

元宗開元八年正月甘露降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云云。

開元十三年,甘露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三年 五月,代州甘露降。」

開元二十三年,甘露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三 年十月庚戌,朔州奏甘露降。」

開元二十九年,甘露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九 年六月,甘露降於司農寺。」

天寶五載甘露降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五載「五 月丙戌,鄱陽郡上言,甘露降所部紫極宮松樹。 天寶九載,甘露降。」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天寶九載二 月甲戌,獻陵、昭陵、乾陵、定陵、橋陵等五陵,柏樹盡垂 甘露降大羅峰之醮壇。請付史館。從之。」

代宗大曆六年七月甘露降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六年七 月己丑,華州言甘露降。」

大曆八年,甘露降。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八年十一月,成都府上言甘露降。」

大曆九年,甘露降。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九年四 月庚戌,汝州上言甘露降。」

大曆十二年,甘露降。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大曆十二年 正月壬申,常州上言,甘露降,潔白凝泫,味同飴蜜。」「十 一月辛亥,京兆府上言,甘露降於城內靖恭坊之南 街柳樹,味如飴蜜。」

德宗貞元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七年四 月壬寅,廣州言甘露降。」

貞元九年,甘露降。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九年五 月甲午,鄆州言甘露降。」

貞元十年,甘露降。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貞元十年正 月。西川奏。「當管甘露降。松柏樹竹藂等二千四百四 十二處。」

貞元十二年,甘露降。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二年 五月,通州奏九樹甘露降。」

貞元十三年,甘露降。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三年 九月甲子,幽州奏甘露降。十二月,婺州奏廳前松樹 甘露降。」

貞元十四年,甘露降。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四年 四月,婺州奏甘露降。」

穆宗長慶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長慶三年四 月,同州言文宣王廟甘露降。」

後梁

编辑

太祖開平元年蜀王建國中甘露降

编辑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紀》,不載。 按《蜀世家》,王建仍稱 天復七年,是歲諸州皆言甘露之瑞。秋七月,建乃即 皇帝位。

穆宗應曆十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遼史穆宗本紀》:「應曆十四年夏四月,黃龍府甘露 降。」

聖宗統和九年東京甘露降

编辑

按《遼史聖宗本紀》云云。

道宗大安九年甘露降

编辑

按《遼史道宗本紀》:「大安九年夏四月乙卯,興中府甘 露降,遣使祠佛飯僧。」

太祖乾德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德四年二月 「長春節,甘露降江寧府報恩院。」

乾德五年,甘露降。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二月。甘露 降江寧府玉泉寺松樹。

開寶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寶元年十二 月。「甘露降蔡州僧院柏樹。」

太宗太平興國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太平興國三年春三月,壽州甘露 降。」

太平興國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五月。「甘露 降河東縣廨叢竹。凡三日。」

太平興國七年,甘露降。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四月丙戌。 知漢州安守亮獻柏葉上甘露一器。」

雍熙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雍熙元年三月,甘露降太一宮庭。」

按五行志時西京太一宮新成

雍熙二年,甘露降。

按:《宋史太宗本紀》:雍熙二年「夏四月庚子,甘露降後 苑。」按志作三年事

雍熙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十二月。甘 露降興化軍羅漢峰前五松

端拱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端拱二年二月。 甘露降壽州廨園柏及資聖寺檜。

淳化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淳化二年十二 月,資州廨及延壽觀德純寺甘露降,松柏凡六日。

淳化三年甘露降
考證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正月,舒州。

二月,衢州。四月,舒州甘露降。

淳化四年六月,舒州甘露降。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至道二年四月蘄州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至道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五月,泉州, 六月,蘇州甘露降。」

真宗咸平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平元年四月, 甘露降平戎軍廨果樹,凡九十餘本。十一月,甘露降 亳州真觀靈寶柏樹。」

按《文獻通考》:「咸平元年,富順監有甘露降,梅柳靡洒 如珠。」

咸平二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太平 州、潯州並甘露降。」

咸平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二月,泉州、 十一月,潯州並甘露降。」

咸平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二月,龔州 甘露降。」

咸平五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正月,桂州、 十一月,許州並甘露降。」

按:《文獻通考》、「三朝國史有《符瑞志》,內述甘露,自乾德 而後州縣所上甚多,咸平以來尢甚,幾無歲無之。」

景德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德元年,「義寧 縣甘露降。」

按:《文獻通考》:「景德元年九月,甘露降桂州永寧縣桐 樹,如稻米,色白。」

景德二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鬱林 州,二月,晉州及神山縣甘露降。」

景德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正月,梓州, 四月,遂州,十二月,榮州懷安軍甘露降。」

大中祥符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中祥符元年 十二月,上饒縣信陽軍甘露降。」

大中祥符二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信陽 軍、陳、鄂二州,三月,陵、昇、梓三州,並甘露降。」

大中祥符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二月,柳州 懷安軍,閏二月,富順監,五月,澤、耀、晉、益四州並甘露 降。」

大中祥符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正月,梓州, 三月,澤州,四月,常州,並甘露降。」

大中祥符五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四月,遂州; 五月,無為軍;六月,梓州;七月,真定府;十一月,榮州開 元寺,並甘露降。」

大中祥符六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三月,梓州; 六月,鄜州;八月,遂州;九月,信州;十月,亳州太清宮;十 一月,潯州;十二月,榮州、南儀州,並甘露降。」

按:《續文獻通考》:「祥符六年春三月,鹿邑太清宮甘露 降。」

大中祥符七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二月,鳳翔 府天慶觀,五月,鄆州;十月,亳州太清宮,十二月,彭州 天慶觀,並甘露降。」

大中祥符八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正月,中江 縣,二月,果州,十月,衢州,並甘露降。」

大中祥符九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九年十一月,會靈觀甘露降。 按 《五行志》。「九年十一月,玉清昭應宮甘露降。」

天禧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禧元年正月, 貴州天慶觀;二月,玉清昭應宮;三月,後苑;四月,會靈 觀;五月,廬州通判廳及后土祠;十二月,昭州天慶觀 並甘露降。」

天禧二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十二月,榮 州開元寺、懷安軍天慶觀並甘露降天禧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舒州、 五月,益州,並甘露降。」

天禧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三月,邵武 軍,十二月,平泉縣並甘露降。」

天禧五年,甘露降。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三月,泉州、 十一月,韶州,並甘露降。」

仁宗天聖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聖元年正月, 柳州、十一月,河南府並甘露降。

天聖二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五月,鳳州、 十月,涇州並甘露降。」

天聖四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滎州懷安 軍甘露降。」

天聖六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太平州甘 露降。」

天聖七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正月,益州 甘露降。」

天聖九年,甘露降。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正月,榮州 甘露降。」

明道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明道元年十一 月,韶州、梓州甘露降。」

景祐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祐四年十一 月,「成德軍甘露降。」

慶曆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慶曆四年正月, 「桂州甘露降。」

皇祐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皇祐三年十二 月,「吉州甘露降。」

嘉祐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祐七年三月, 眉州、蓬州,九月,陵州並甘露降。

神宗元豐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元年秋七月辛丑,夔州言甘 露降。九月,河中府甘露降。」

元豐二年,甘露降。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二年「春正月,潁州、壽州甘露 降。夏四月,南康軍甘露降。六月,南康軍甘露降。秋七 月,瓊州甘露降。十二月,桂州甘露降。」 按《五行志》,熙 寧元年距元豐八年甘露降凡二十餘處。

哲宗元祐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元祐元年春正月戊午,甘露降。」 按《五行志》,元祐元年距元符三年,甘露降凡二十餘 處。

徽宗大觀 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觀初,甘露降 於九成宮帝鼐室。」

大觀三年,甘露降。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冬,降於尚 書省及六曹。御製七言四韻詩賜執政已下。其後內 自禁中及宣和殿、延福宮、神霄宮,下至三學、開封府、 大理寺、宰臣私第皆有之,歲歲拜表稱賀。」

宣和七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文獻通考》,建中靖國元 年距宣和七年,中外言甘露降多不可紀。

按:《續文獻通考》:「宣和七年,甘露降。」

高宗紹興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續文獻通考》:紹興三年。 知撫州郡高衛言。「甘露降於撫州祥符觀。為圖上之。」 紹興十七年。甘露降。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七年冬十月己未,臨安府 甘露降。」

紹興十九年,甘露降。

按《宋史高宗本紀》:「紹興十九年夏四月戊寅,湖廣、江 西路、建康府並甘露降。」

紹興二十五年,甘露降。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紹興二十五年。秦 檜孫禮部侍郎塤。請以黎州甘露降草木圖之旗。

熙宗天會十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金史熙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會十三年五月。甘露降於廬州熊岳縣。」

順帝至正六年甘露降

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正六年八月。 龍興進賢縣甘露降。

至正二十年,甘露降。

按:《元史順帝本紀》至止二十年「冬十月甲申朔,甘露 降於國子監大成殿柏木。」

太祖洪武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二年己酉冬十月甲戌,膏露降於乾 清宮後苑蒼松之上,光潤如酒,凝結如珠,肪白飴甘, 彌布松柯。」

洪武四年,甘露降。

按《明寶訓》:四年十月甲戌,甘露降於鍾山,群臣稱賀。 太祖曰:「休咎之徵,雖各以類應,朕德涼薄,烏足以致 斯?」翰林應奉睢稼對曰:「聖人之德,上及太清,下及太 寧,中及萬靈,則膏露降。陛下恭敬天地,輯和人民,故 嘉祥顯著。」起居注魏觀曰:「帝王恩及於物,順於人,而 甘露降。陛下寬租賦,減徭役,而百姓歡豫,神應之至, 以此故也。」翰林侍讀學士危素曰:「王者敬養耆老,則 甘露降而松柏受之。今甘露降於松柏,乃陛下尊賢 養老之所致也。宜告於宗廟,頒示史館,以永萬億年 無疆之休。」太祖曰:「卿等爰引載籍,言非無徵。然朕心 存警惕,惟恐不至,烏敢當此?一或忘鑑戒而生驕逸, 安知嘉祥不為災異之兆乎?告諸宗廟,頒之史館,非 所以垂示於天下後世也。」群臣皆頓首謝。

洪武五年,甘露降。

按:《續文獻通考》:「洪武五年冬十一月,甘露又降鍾山, 越明年,仍降如初。」

洪武七年,甘露降。

按《大政紀》,「洪武七年十一月壬戌,甘露降於鍾山。」劉 基作頌述,「洪武四年十月降於鍾山,五年十一月又 降,今年仍降如初。」

洪武八年,甘露降。

按《大政紀》:洪武八年十一月乙丑,甘露降於圜丘青 松之上。上詣齋宮省視壇場,親睹甘露凝枝,懸垂上 下,有若明珠,命採而嘗之,入口如飴糖,詔群臣從行 者共採食之,儒臣咸獻歌詩以頌德。上曰:「人之常情, 好祥惡妖,然天道幽微莫測,若恃祥未必獲吉,懲妖 未必皆凶。蓋聞災而懼,或蒙見休,見瑞而喜,或以致 咎。何則?凡人懼則戒心常存,喜則侈心易縱。朕德不 逮,惟圖修省之不暇,豈敢以此為己所致哉!」因著《甘 露論》,以示群臣。按明寶訓明昭代典則俱作十一月甲戌 洪武十四年,「甘露降。」

按《江南通志》:「十四年十二月,甘露降鍾山。」

成祖永樂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大政紀》:「永樂四年十一月己巳,甘露降孝陵,松柏 醴泉出神樂觀。群臣上奏,賀聖孝瑞應。上以因祥思 懼,不宜怠忽,申飭之。上於十一月庚申修舉金籙齋 法於朝天宮神樂觀洞神宮,追薦皇考皇妣;甲子,慶 雲見朝天宮;乙丑甘露降於宮樹,丙寅祥雲復見,既 訖事二日,復有此禎祥。侍臣楊士奇等俱有詩頌。」 按《名山藏》:永樂四年十一月,甘露降孝陵,醴泉出神 樂觀,獻宗廟,賜廷臣敕曰:「朕敬謹事天,致孝皇考、皇 妣,普及幽靈,禎祥疊見,爾群臣表賀,朕不敢當。斯皆 上天眷祐,皇考、皇妣聖靈垂蔭,及爾群臣盡心輔朕, 協和神人之所感格。朕觀自古有道之君,祥瑞之來, 愈加警畏。爾宜勉輔朕躬,承天與朕皇」考皇妣鑒臨 之意。

永樂十年,甘露降。

按《名山藏》:「永樂十年十月甲子,甘露降方山,獵於武 岡山之陽,群臣表賀。」

永樂十七年,甘露降。

按《大政紀》,永樂十七年十一月「丁巳,甘露降孝陵松 柏,三日,儒臣進賀表。」

按《續文獻通考》:「永樂十七年十一月,甘露降於孝陵 之松柏,凡四日,凝為玉脂,融為瓊液,粲若垂珠,聯若 編貝。其芳香之氣,甘美之味,旁達莫可擬倫。時仁宗 為太子監國,遣人採獻。成祖祇薦宗廟,頒賜百官。 永樂十八年,甘露降。」

按《名山藏》,「永樂十八年冬十月癸亥,甘露降孝陵松 柏。」

英宗正統五年甘露降

编辑

按《雲南通志》:「正統五年秋八月,甘露降於石屏州學 宮。」

天順八年甘露降

编辑

按《山東通志》:「天順八年,青城縣甘露降於學宮。」

憲宗成化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湖廣通志》:「成化四年二月,襄陽甘露降於學宮柏 樹成化六年,甘露降。」

按《名山藏》:「成化六年正月壬戌,甘露降於郊壇」 按《續文獻通考》:「成化六年庚寅春,甘露降於郊壇松 柏,上親御齋宮,取以賜百官。大學士彭時、翰林學士 尹直撰《甘露頌》以進。」

孝宗弘治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山西通志》:「弘治二年八月,保德甘露降文廟柏樹, 味如蜜,凡三日始乾。」

弘治五年,甘露降。

按《江南通志》:「弘治五年,廬州甘露降。」

弘治六年,甘露降。

按《山西通志》:「弘治六年春,屯留甘露降。」

弘治十七年,甘露降。

按《福建通志》:「弘治十七年,順昌甘露降縣庭。」

武宗正德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湖廣通志》:「正德二年,襄陽甘露降於柏樹。」

正德三年,甘露降。

按《湖廣通志》:「正德二年,襄陽甘露降於鳳凰山,松柏 味如飴,人爭取食之。」

正德八年,甘露降。

按《浙江通志》:「正德八年十二月,石門甘露降。」

正德十年,甘露降。

按《江南通志》:「正德十年,洞庭東山甘露降。」

按《廣西通志》:「正德十年,梧州府有甘露降於學宮。 正德十二年,甘露降。」

按《江西通志》:「正德十二年,甘露降於南昌府學宮。 正德十六年,甘露降。」

按《陝西通志》。「正德十六年四月,鳳翔府甘露降。」 按《四川總志》:「正德十六年,武降,甘露降。」

世宗嘉靖三年甘露降

编辑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年十月,甘露降。」

嘉靖六年,甘露降。

按《陝西通志》:「嘉靖六年四月,華陰甘露降縣前樹三 日。」

按《福建通志》:「嘉靖六年三月,甘露再降。」

嘉靖七年,甘露降。

按《永陵編年史》:「『嘉靖七年春正月甲戌朔,甘露降長 泰縣。三月,南贛巡撫汪鋐言,戊子元日,長泰天降甘 露。皇上仁孝之道,追隆舜武,精一之心,媲美湯文。名 號正而倫理明,禮樂興而刑罰中。至和感召,天降禎 祥』。帝曰:『甘露呈瑞,以朕仁孝感格,豈敢當。惟奉天庇 民,以答靈貺耳。其遣官祭告,薦於宗廟,頒賜群臣』。」 按《福建通志》。嘉靖七年。龍溪龍巖平和。甘露降松柏 上。如霜飴。食之甘

嘉靖八年,甘露降。

按《山西通志》:「嘉靖八年,岢嵐州甘露降。衛治前柳樹 上,露白如酥,甘如蜜,人爭食之,三日而盡。」

按《湖廣通志》:「嘉靖八年冬十一月,甘露降於顯陵。 嘉靖九年,甘露降。」

按《大政紀》,嘉靖九年十二月己卯,甘露降顯陵。是歲 除夕,帝親製《聞講詩》,御書賜夏言。先是,言講《中庸至 聖至誠章》,致望於帝,故有是賜。

按,《續文獻通考》:「九年冬十二月己卯,甘露降於顯陵, 守臣以聞。明年正月辛卯,上親製《欽天記頌》。」

嘉靖十二年,甘露降。

按《湖廣通志》:「嘉靖十二年二月,德安甘露降於學宮 柏上,三月又降於吉陽山。」

嘉靖十七年,甘露降。

按《大政紀》:「嘉靖十七年正月壬寅,帝祈穀於大祀殿, 甘露降龍溪縣。三月,巡按福建御史李元陽奏上甘 露,帝以頒賜內閣及文武。」

嘉靖十九年,甘露降。

按《湖廣通志》:「嘉靖十九年三月,德安甘露降。」

嘉靖二十年,甘露降。

按《潞安府志》:「嘉靖二十年二月,襄垣學宮甘露降。 嘉靖三十二年,甘露降。」

按《陝西通志》:「嘉靖三十二年,甘露降啟聖祠柏樹,滴 如凝脂,食之如蜜。」

嘉靖三十九年,「甘露降。」

按《雲南通志》:「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永平甘露降。 嘉靖四十一年,甘露降。」

按《續文獻通考》:「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甘露降於承天 皇陵之松樹。時鎮守太監張方以獻,世宗悅,群臣稱 賀,仍遣成國公朱希忠往承天祭告陵寢。其承天分 守參議及知府、太監各賞銀有差。」

按《湖廣通志》:「嘉靖四十一年冬十月,長至甘露降於 順德山松」

嘉靖四十二年,「甘露降。」

按《湖廣通志》:「嘉靖四十二年七月,京山甘露降於學 宮古柏。」

====穆宗隆慶四年甘露降====
考證
按《四川總志》:「隆慶四年,甘露降於滿江學宮柏樹。」

神宗萬曆十四年甘露降

编辑

按《雲南通志》:「萬曆十四年,趙州甘露降。」

萬曆十八年,甘露降。

按《浙江通志》:「萬曆十八年,湯谿,甘露降。」

萬曆三十九年,甘露降。

按《雲南通志》:「萬曆三十九年,雲南九峰山,甘露降於 松,白如脂。」

萬曆四十二年,甘露降。

按《四川總志》:「萬曆四十二年除夕,甘露降於通江縣 向閤墓松上,形味如脂飴,元日復降。」

萬曆四十七年,甘露降。

按《四川總志》:「萬曆四十七年又三月,成都中和門外 有甘露降。」

萬曆四十八年,甘露降。

按《湖廣通志》:「萬曆四十八年,安陸甘露降於寢園松 柏。」

按《雲南通志》:「萬曆四十八年,甘露降於雲龍。」

熹宗天啟二年甘露降

编辑

按《雲南通志》:「天啟二年冬,甘露降於雲龍。」

天啟三年,甘露降。

按《雲南通志》:「天啟三年二月,甘露降於大理,圓瑩如 珠。」

天啟七年,甘露降。

按《吳縣志》:「天啟七年丁卯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八 日,花山甘露降,巖谷林木遍滿。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