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83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八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八十三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八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八十三卷目錄

 雹災部彙考一

  禮記月令

  春秋緯感精符 考異郵 漢含孳

  管子幼官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

  淮南子時則訓

  洪範五行傳雹霰

  春秋繁露五行

  探春歷記立春占

  後漢書五行志注

  許慎說文

  劉熙釋名釋天

  風角占雹占

  白虎通災變

  觀象玩占總敘 占法

  本草綱目雹釋名 氣味

  遵生八箋四時調攝箋

 雹災部彙考二

  周孝王二則 夷王一則 襄王一則 景王二則

  漢文帝一則 景帝三則 武帝元光一則 元鼎一則 元封一則 宣帝地節二則

  成帝河平一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三則 明帝永平二則 和帝永元一則 殤帝延平一則 安帝永

  初三則 元初二則 延光二則 順帝永建二則 桓帝延熹三則 靈帝建寧三則 光

  和一則 中平一則 獻帝初平一則

  吳大帝嘉禾一則 赤烏一則 景帝永安一則

  晉武帝咸寧一則 太康五則 惠帝元康五則 永寧一則 愍帝建興一則 元帝太

  興二則 明帝太寧二則 成帝咸和二則 咸康一則 穆宗永和一則 海西公太和一

  則 孝武帝太元四則 安帝隆安一則 元興一則 義熙五則

  宋文帝元嘉三則 明帝泰始一則 後廢帝元徽一則

  南齊高帝建元一則 武帝永明二則

  梁武帝中大通二則

  陳宣帝太建四則

  北魏高祖延興二則 承明一則 世宗景明二則 正始一則 永平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高宗顯慶一則 咸亨二則 上元一則 永淳一則 中宗嗣聖六

  則 神龍一則 景龍二則 元宗開元二則 代宗大曆二則 德宗建中一則 貞元四

  則 憲宗元和四則 穆宗長慶二則 文宗太和二則 開成三則 武宗會昌二則 僖

  宗乾符二則 廣明一則

  後唐廢帝清泰二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遼天祚帝乾統一則

庶徵典第八十三卷

雹災部彙考一 编辑

《禮記》
编辑

《月令》
编辑

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穀。

《春秋緯》
编辑

《感精符》
编辑

《大臣擅法則雨雹》。

九月、十月,日色青則寒,有雪雹。

《考異郵》
编辑

陰氣之專精,凝合生雹,「雹」之為言合也。以妾為妻,大 尊重,九女之妃,闕而不御,坐不離前,無由相去之心, 同輿參駟,房衽之內,歡欣之樂,專政夫人,施而不傳, 陰精凝而見滅。

《漢含孳》
编辑

專以精并,氣凝為雹。《宋均注》曰:「謂若魯僖公脅于齊, 以妾為妻,尊重齊勝,無迴曲之心,感陰水氣,乃使結 而不解散。」

《管子》
编辑

《幼官》
编辑

夏行冬政,落重則雨雹。

《大戴禮記》
编辑

《曾子天圓》
编辑

陽之專氣為雹,陰之專氣為霰,霰雹者,一氣之所化 也。

《淮南子》
编辑

《時則訓》
编辑

孟春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雨霜大雹,首稼不入。

《洪範五行傳》
编辑

《雹霰》
编辑

陰陽相脅而雹,霰,盛陰而雪,凝滯而冰寒,陽氣之不 相入,則散而為霰。盛陽雨水,溫煖而湯熱,陰氣脅之 不相入,則轉而為雹。霰者陽脅陰也,雹者陰脅陽也。 人君妒賢嫉善,在下謀上,則日食而雹,殺走獸。

《董仲舒春秋繁露》
编辑

===
《五行》
===
考證
水干火,夏雹。

水有變,春夏雨雹,救之者憂,囹圄案姦宄,誅有罪。

《探春歷記》
编辑

《立春占》
编辑

己丑日立春,春雨風雹;庚寅日立春,夏雨雪雹;戊辰 日立春,秋雨風雹;乙未日立春,秋雨雪雹;丙申日立 春,冬雹雪雷;丁亥日立春,夏雨風雹;己亥日立春,冬 雨雪雹;辛亥日立春,秋雨雪雹。

《後漢書》
编辑

《五行志注》
编辑

《易讖》曰:「凡雹者,過由人君惡聞其過,抑賢不易,內與 邪人通,取財利,蔽賢,施之並當雨不雨,故反雹下也」, 《易緯》曰:「夏雹者,治道煩苛,繇役急促,教令數變,無有 常法,不救為兵,強臣逆謀,蝗蟲傷穀,救之舉賢良,爵 有功,務寬大,無誅罰,則災除。」

《許慎說文》
编辑

《雹》
编辑

雨,冰也。從雨包聲。

《劉熙釋名》
编辑

《釋天》
编辑

「雹」,砲也。其所中物皆摧折,如人所盛咆也。

《風角占》
编辑

《雹占》
编辑

徵動羽,有雹霜。

《白虎通》
编辑

《災變》
编辑

「雹」之為言合也,陰氣專精,積合為「雹。」

《觀象玩占》
编辑

《總敘》
编辑

雹者,陽盛而水溫熱,陰氣脅之而成雹也。《五行傳》以 為聽不聰之咎,其占為臣制君,亦為陰慘無恩之象。 故久雨而雹,所起必有怨怒不平之事,在國都則咎 在君相,在外則其方之長吏當之。《春秋感精符》曰:「臣 擅發則天雨雹。」一曰:「凡木再花,夏有雹,雹多大水之 兆。」

《占法》
编辑

雹殺飛鳥,君信讒,刑于人。《京房占》曰:「雹毀瓦,破庫藏, 損殺馬者,人君任小人為政,作威福也。雹下剝木枝 五穀者,上以酷政賦斂而殺人也。」

「雹下多如積雪」者,臣欲弒其君也;「如積冰」者,邊將臣 為逆也。

《雹》下極而。者,君私邪,人臣成之也。 「雹下生芒」者,人君縱欲害人也。

「雹下而大風」者,君罰過度也。

兩軍相持而天雨雹者,視風雨之所發者勝,所逆者 敗。

「《師》行」而遇雨雹者,天不順也,不避必敗。

正月雨雹,臣逆君命,大臣有暴死者。二月雨雹,大臣 專政。三月雨雹,君威大猛。四月雨雹,民不安。秋禾傷, 臣專命。五月雨雹,萬物風夭,人災,米貴。六月雨雹,殺 雞鵓。人主任小人,臣不用命,民不安。七月、八月雨雹, 殺物,臣不忠。九月雨雹,不利牛馬至。地不化,臣為姦。 冬雨雹,臣違命。一曰:「大臣殃。」

《天鏡》曰:「夏多雨雹,民饑。」

「雹下如珠」,人君欲害人民之甚也。「雹下如藜」實人君 侮慢民庶。

「雹傷禾稼,折木。」政在大臣。天數頻雨雹,亦兵之象也。

《本草綱目》
编辑

《雹釋名》
编辑

時珍曰:程子云:「雹者,陰陽相搏之氣,蓋沴氣也。」或云: 「雹者,砲也,中物如砲也。」曾子云:「陽之專氣為雹,陰之 專氣為霰。」陸農師云:「陰包陽為雹,陽包陰為霰。雪六 出而成花,雹三出而成實,陰陽之辨也。」《五雷經》云:「雹 乃陰陽不順之氣結成。亦有懶龍鱗甲之內,寒凍生 冰,為雷所發,飛走墮落,大者如斗升,小者如彈丸。又」 蜥蜴含水亦能做雹,未審果否。

氣味 编辑

鹹冷,有毒。時珍曰:按:「《五雷經》云:『人食雹,患疫疾、大風 顛邪之證』。」藏器曰:「醬味不正者,當時取一二升納入 甕中,即還本味也。」

《遵生八牋》
编辑

《四時調攝箋》
编辑

正月朔,忌雨雹,主多瘡疥之疾

雹災部彙考二 编辑

孝王七年冬大雨雹江漢冰 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竹書紀年》云云。

十三年,封非子為附庸,邑之秦。「大雨雹,牛馬凍死,江 漢冰。」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前編云云。按前編所書即竹書七年事事

《同年異》,不知何據,姑兩存之以備考。

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礪 编辑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竹書紀年》云云。

襄王二十一年魯大雨雹 编辑

按《春秋》魯僖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 按《左傳》,「為災 也。」

大全《正蒙》曰:「凡陰氣凝聚,陽在內者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陽在外者不得入,則周旋不舍而為風,和而散則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則為戾氣曀霾。陰常散緩,受交于陽,則風雨調,寒暑正。雹者,戾氣也。陰脅陽,臣侵君之象。當是時,僖公即位日久,季氏世卿,公子遂專權,政在大夫,萌于此矣。」

按《漢書五行志》,「釐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劉向以為, 盛陽雨水,溫煖而湯熱,陰氣脅之不相入,則轉而為 雹;盛陰雨雪,凝滯而冰寒,陽氣薄之不相入,則散而 為霰。故沸湯之在閉器而湛于寒泉則為冰,及雪之 銷,亦冰解而散。此其驗也。故雹者陰脅陽也,霰者陽 薄陰也,《春秋》不書霰者,猶月食也。釐公末年,信用公 子遂,遂專權自恣,將至于殺君,故陰脅陽之象見。釐 公不寤,遂終專權。後二年,殺子赤,立宣公。《左氏傳》曰: 「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說曰:「凡物不為災,不書, 書大言為災也。」凡雹,皆冬之愆陽,夏之伏陰也。

景王六年魯大雨雹 编辑

按《春秋》,「魯昭公三年冬,大雨雹。」

按:《漢書五行志》: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時季氏專權脅 君之象見。昭公不寤,後季氏卒逐昭公。」

《景王》七年正月,「魯大雨雹。」

按《春秋》魯昭公四年,大雨雹。 按《左傳》,季武子問于 申豐曰:「『雹可禦乎』?對曰:『聖人在上無雹,雖有不為災。 古者日在北陸而藏冰,西陸朝覿而出之,其藏冰也。 深山窮谷,固陰沍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祿 位賓客喪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 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災,其出入也。將食 肉之祿,冰皆與焉。大夫命婦喪,浴用冰,祭寒而藏之, 獻羔而啟之,公始用之,火出而畢賦。自命夫命婦至 于老疾,無不受冰。山人取之,縣人傳之,輿人納之,隸 人藏之。夫冰以風壯而以風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 也遍,則冬無愆陽,夏無伏陰,春無凄風,秋無苦雨,雷 出不震,無菑霜雹,厲疾不降,民不夭札』。」今藏川池之 冰,棄而不用,風不越而殺,雷不發而震,雹之為災,誰 能禦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

胡傳「陰陽之氣和而散,則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則為戾氣。」曀,霾。雹,戾氣也。陰脅陽,臣侵君之象。當是時,季孫宿襲位世卿,將毀中軍,專執兵權,以弱公室,故數月之間,再有大變。申豐,季氏之孚也,不肯端言其事,故暴揚于朝,歸咎藏冰之失。夫山谷之冰,藏之也周,用之也遍。亦古者本末備舉,燮調之一事耳。謂能使四時無愆伏凄苦之變,雷出不震,無菑霜雹,則亦誣矣。意者昭公遇災而懼,以禮為國行其政令,無失其民,雹之災也,庶可禦也。不然,雖得藏冰之道,合于《豳風七月》之詩,其將能乎?

按《漢書五行志》,昭公四年正月,大雨雹。劉向以為昭 取于吳而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行于上,臣非于下, 又三家已強,皆賤公行,慢侮之心生。董仲舒以為季 孫宿任政,陰氣盛也。

编辑

文帝後七年雨雹 编辑

按《漢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風俗通》。「文帝即位二十 三年,雨雹如桃李。深者厚三尺。」

景帝二年雨雹 编辑

按《史記景帝本紀》:「二年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 二尺。」

中元年,雨雹。

按:《史記景帝本紀》:「中元年,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 寸。」

中六年三月,雨雹。

按:《史記景帝本紀》云云。

武帝元光元年雨雹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董膠西文集》。「元光元年 二月。京師雨雹。」按西京雜記作七月

元鼎三年夏四月雨雹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元封三年冬十二月雪雨雹大如馬頭 编辑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宣帝地節三年雨雹 编辑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 按《蕭望之傳》,望之為大行 治禮丞,時大將軍光薨,子禹復為大司馬,兄子山領 尚書,親屬皆宿衛內侍。地節三年夏,京師雨雹,望之 因是上疏,願賜清閒之宴,口陳災異之意。宣帝自在 民間,聞望之名曰:「此東海蕭生邪?」下少府宋畸問狀, 無有所諱。望之對以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時 季氏專權,卒逐昭公,鄉使魯君,察於天變,宜亡此害。 今陛下以聖德居位,思政求賢,堯、舜之用心也。然而 善祥未臻,陰陽不和,是大臣任政,一姓擅執之所致 也。附枝大者賊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萬 機,選同姓,舉賢材,以為腹心,與參政謀。令公卿大臣 朝見奏事,明陳其職,以考功能。如是則「庶事理,公道 立,姦邪塞,私權廢矣。」對奏,天子拜望之。為謁者。 《地節》四年,雨雹。

按《漢書宣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地節四年五月, 山陽濟陰雨雹如雞子,深二尺五寸,殺二十人,蜚鳥 皆死。其十月,大司馬霍禹宗族謀反,誅,霍皇后廢。」

成帝河平二年雨雹 编辑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河平二年四月, 楚國雨雹,大如斧,蜚鳥死。」

後漢 编辑

光武帝建武十年十月戊辰樂浪上谷雨雹傷稼 编辑

十二年,河南平陽雨雹,大如杯,壞敗吏民廬舍。 十五年十二月乙卯,鉅鹿雨雹,傷稼。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云云。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郡國十二雨雹傷稼 编辑

十年,郡國十八或雨雹,蝗。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云云。

和帝永元五年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和帝本紀》,「永元五年六月丁酉,郡國三雨 雹。」 按《五行志》,「永元五年六月,郡國三雨雹,大如雞 子。」是時和帝用酷吏周紆為司隸校尉,刑誅深刻。

殤帝延平元年安帝即位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即位。冬 十月,四州大水,雨雹,詔以宿麥不下,賑賜貧人。」

安帝永初元年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永初元年,郡國二十八雨雹。」 「永初二年,雨雹。」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永初二年六月,京師及郡國四 十大風,雨雹。」雹大如芋魁、雞子,風拔樹發屋。 《永初三年》,雨雹。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永初三年,京師及郡國四十一 雨雹。」 按《五行志》,「永初三年,雨雹大如鴈子,傷稼。」劉 向以為雹陰脅陽也。是時鄧太后以陰專陽政。

元初四年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元初四年六月戊辰,三郡雨雹。」

按:《五行志》:「元初四年六月戊辰,郡國大雨雹,大如」

「杅杯及雞子。」殺六畜。

元初六年,雨雹。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元初六年夏四月,沛國、勃海雨 雹。」

延光元年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光元年夏四月癸未,京師郡 國二十一雨雹。 按《五行志》,延光元年四月,郡國二 十一雨雹,大如雞子,傷稼。是時安帝信讒,無辜死者 多。 按《孔僖傳》,僖子季彥,延光元年,河西大雨雹,大 者如斗。安帝詔有道術之士,極陳變眚,乃召季彥見 於德陽殿,帝親問其故,對曰:「此皆陰乘陽之徵也。今 貴臣擅權,母后黨盛,陛下宜修聖德,慮此二者。」帝默 然,左右皆惡之。

延光三年,雨雹。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延光三年,京師及諸郡國三十 六雨雹。」 按《五行志》,「三年,雨雹大如雞子。」

順帝永建三年郡國十二雨雹 编辑

六年,郡國十二雨雹,傷秋稼。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 按《古今注》云云。

桓帝延熹四年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四年五月己卯,京師雨雹。」

按:《五行志》:「四年五月己卯,京師雨雹,大如雞子」 是。

時桓帝誅殺過差,又寵小人。

延熹七年,雨雹。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七年五月己丑,京師雨雹。」

按:《五行志》:「七年五月己丑,京都雨雹。是時,皇后鄧」

氏僭侈,驕恣專幸。明年廢,以憂死,其家皆誅。

延熹九年,雨雹。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不載。 按《襄楷傳》:「延熹九年,楷 上疏曰:『自春夏以來,連有霜雹及大雨雷,而臣作威 作福,刑罰急刻之所感也。太原太守劉瓆、南陽太守 成璡,志除姦邪,其所誅翦,皆合人望。而陛下受閹豎 之譖,乃遠加考逮。三公上書乞哀,瓆等不見採察,而嚴被譴讓,憂國之臣將遂杜口矣』。」

靈帝建寧二年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建寧二年四月癸巳,雨雹,詔公 卿以下各上封事。 按《張奐傳》:「建寧元年,奐遷少府。 明年夏,大風雨雹,詔使百寮各言災應。奐上疏曰:『陰 氣專用,則凝精為雹。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或志 寧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讒勝,並伏誅戮。海內默默, 人懷震憤。昔周公葬不如禮,天乃動威。今武、蕃忠貞, 未被明宥,妖眚之來,皆為此也。宜急為改葬,徙還家 屬。其從坐禁錮,一切蠲除。又皇太后雖居南宮,而恩 禮不接,朝臣莫言,遠近失望。宜思大義,顧復之報』。」帝 深納奐言,左右皆惡之,帝不得自從。

建寧三年,雨雹。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 按《謝弼傳》:建寧三年,詔 舉有道之士,弼對策除郎中。時青蛇見前殿,大風拔 木,詔公卿以下陳得失。弼上封事曰:「臣聞爵賞之設, 必酬庸勳,開國承家,小人勿用。今功臣久外,未蒙爵 秩,阿母寵私,乃享大封,大風雨雹,亦由於茲。」左右惡 其言,出為廣陵府丞。

建寧四年五月,雨雹。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光和四年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光和四年六月庚辰,雨雹。」 按 《五行志》:「光和四年六月,雨雹大如雞子。是時常侍黃 門用權。」

中平二年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中平二年夏四月庚戌,雨雹。」 按《五行志》:「中平二年四月庚戌,雨雹傷稼。」

獻帝初平四年雨雹 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初平四年六月,扶風雨雹。」 按 《五行志》,「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風雹如斗。」

《袁山松書》曰:「雹殺人,前後雨雹,此最為大,時天下潰亂。」

编辑

大帝嘉禾四年雨雹 编辑

按《吳志孫權傳》:「嘉禾四年秋七月,有雹。」

按《晉書五行志》:吳孫權嘉禾四年七月,雨雹,又隕霜。 按劉向說,「雹者,陰脅陽也。」是時呂壹作威用事,詆毀 重臣,排陷無辜,自太子登以下,咸患毒之,而壹反獲 封侯寵異,與春秋時公子遂專任雨雹同應也。漢安 帝信讒,多殺無辜,亦雨雹。董仲舒曰:「凡雹皆為有所 脅,行專壹之政故也。」

赤烏十一年雨雹 编辑

按《吳志孫權傳》:「赤烏十一年夏四月,雨雹。」

按《晉書五行志》:「赤烏十一年四月雨雹。是時權聽讒, 將危太子。其後朱據、屈晃以迕意黜辱,陳正、陳象以 忠諫族誅,而太子終廢。此有德遭險,誅罰過深之應 也。」

景帝永安五年大雨雹 编辑

按《吳志孫休傳》不載。 按《宋書五行志》,「孫休永安五 年八月壬午,大雨震雹。」

编辑

武帝咸寧五年大雨雹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咸寧五年夏四月丁亥,郡國八雨 雹,傷秋稼,壞百姓廬舍。」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丁亥, 鉅鹿、魏郡雨雹,傷禾麥。辛卯,鴈門雨雹,傷秋稼。六月 庚戌,汲縣、廣平、陳留、滎陽雨雹;景辰又雨雹,隕霜,傷 秋麥千三百餘頃,壞屋百二十餘間。癸亥,安定雨雹。 七月景申,魏郡又雨雹;閏月壬子,新興又雨雹。八月 庚」子,河南、河東、弘農又雨雹,兼傷秋稼三豆。

太康元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太康元年夏四月,河東、高平雨雹, 傷秋稼。三河、魏郡、弘農雨雹,傷宿麥。五月,郡國六雹 傷秋稼。」 按《五行志》,「太康元年三月,河東、高平霜雹, 傷桑麥。四月,河南、河內、河東、魏郡、弘農雨雹,傷麥豆。 是月庚午,畿內縣二及東平、范陽雨雹。癸酉,畿內縣 五,又雨雹。五月,東平、平陽、上黨、鴈門、濟南雨雹,傷禾 麥」三豆。是時,王濬有大功,而權戚互加陷抑,帝從容 不斷,陰脅陽之應也。

太康二年,大雨雹。

按《晉書武帝本紀》,「二年夏六月,郡國十六雨雹。秋七 月,上黨又暴風雨雹,傷秋稼。」 按《五行志》:「二月壬申, 瑯琊雨雹。五月庚寅,河東樂安、東平、濟陰、弘農、濮陽、 齊國、頓丘、魏郡、河內、汲郡、上黨雨雹,傷禾稼。六月,郡 國十七雨雹。七月,上黨雨雹。」

太康五年,雨雹。

按《晉書武帝本紀》,「五年七月戊申,任城、梁國、中山雨 雹,傷秋稼,減天下戶課三分之一。」 按《五行志》,「五年 七月乙卯,中山、東平雨雹,傷秋稼。甲辰,中山雨雹。 太康六年六月,滎陽、汲郡、鴈門雨雹。」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考證
太康九年。雨雹。

按《晉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正月,京師 大風雨雹,發屋拔木。」

惠帝元康二年八月沛及蕩陰雨雹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二年。沛國雨雹傷麥。」 按《五行志》 云云。

元康三年,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三年夏四月,滎陽雨雹。六月,弘農 郡雨雹,深三尺。」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滎陽雨雹。六 月,弘農、湖城、華陰又雨雹,深三尺。」是時賈后凶淫專 恣,與《春秋》魯桓夫人同事,陰氣盛也。

元康五年,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元康五年六月,東海雨雹,深五寸。 十二月景戌,丹陽雨雹。」按志作二月丹陽建鄴雨雹 元康七年五月,魯國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云云。

元康九年,雨雹。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五月雨雹。 是時賈后凶躁滋甚。及冬遂廢愍懷。

永寧元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寧元年七月, 襄城、河南雨雹。十月,襄城、河南、高平、平陽又風雹,折 木傷稼。」

愍帝建興元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愍帝本紀》:「建興元年冬十月己巳,大雨雹。」

元帝太興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三月丁未, 成都風雹,殺人。」

太興三年,雨雹。

按《晉書元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三月。海鹽 雨雹。」是時王敦陵上。

明帝太寧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庚子, 京都大雨雹,燕雀死。」

太寧三年,大雨雹。

按《晉書明帝本紀》。「三年四月己亥,雨雹。」 按《五行志》。 「是年帝崩。尋有蘇峻之亂。」

成帝咸和六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三月癸未, 雨雹。」是時帝幼弱,政在大臣。

咸和七年,趙國雨雹。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石勒載記》,勒建平三年, 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雞子,平地三尺,洿下丈餘,行人 禽獸死者萬數,歷太原、樂平、武鄉、趙郡、廣平、鉅鹿千 餘里,樹木摧折,禾稼蕩然。勒正服于東堂,以問徐光 曰:「歷代以來有斯災幾也?」光對曰:「周、漢魏晉皆有之, 雖天地之常事,然明主未始不為變,所以敬天之怒 也。去年禁寒食,介推,帝鄉之神也,歷代所尊,或者以 為未宜替也。一人吁嗟,王道尚為之虧,況群神怨憾 而不怒動上帝乎!縱不能令天下同爾,介山左右,晉 文之所封也,宜任百姓奉之。」勒下書曰:「寒食既并州 之舊風,朕生其俗,不能異也。前者外議,以子推諸侯 之臣,王者不應為忌,故從其議。倘或由之而致斯災 乎!子推雖朕鄉之神,非法食者亦不得亂也。尚書其 促檢舊典,定議以聞。」有司奏以子推歷代攸尊,請普 復寒食,更為殖嘉樹,立祠堂,給戶奉祀。勒黃門郎韋 諛駁曰:「按《春秋》,藏冰失道,陰氣發洩為雹。自子推已 前,雹者復何所致?此自陰陽乖錯所為耳。且子推賢 者,曷為暴害如此?求之冥趣,必不然矣。今雖為冰室, 懼所藏之冰不在,固陰沍寒之地,多皆山川之側氣 洩為雹也。以子推忠賢,令綿、介之間奉之為允,于天 下則不通矣。」勒從之,于是遷冰室于重陰凝寒之所。 并州復寒食如初。

咸康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丁巳, 皇后見於太廟。其夕雨雹。」

穆帝永和五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臨漳 暴風震電雨雹大如升。」 按《石遵載記》,「遵僭即尊位, 震雷雨雹,大如盂升。」

海西公太和三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海西公本紀》:「太和三年夏四月癸巳,雨雹。」 按《五行志》,「海西公太和三年四月,雨雹折木。」

孝武帝太元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太元二年夏四月己酉,雨雹。」 按《五行志》:「是時帝幼,政在將相,陰之盛也。」

太元十二年,雨雹。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太元十二年四月己丑,雨雹。」 「太元二十年,雨雹。」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年五月 癸卯,上虞雨雹太元二十一年,「雨雹。」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太元二十一年夏四月丁卯,雨 雹。」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四月丁亥,雨雹。是時張夫 人專幸,及帝暴崩,兆庶尤之。」

安帝隆安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隆安二年三月 乙卯,雨雹。是秋王恭、殷仲堪稱兵內侮,終皆誅之。」

元興三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景午。 江陵雨雹。」是時安帝蒙塵。

義熙元年雨雹 编辑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義熙元年四月 壬申,雨雹。是時四方未一,鉦鼓日戒。」

義熙五年,雨雹。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癸巳, 溧陽雨雹。九月己丑,廣陵雨雹。明年,盧循至蔡州。 義熙六年,雨雹。」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壬申, 雨雹。」

按《宋書徐廣傳》,義熙六年,廣遷散騎常侍,又領徐州 大中正,轉正員常侍。時有風雹為災,廣獻書高祖曰: 「風雹變未必為災,古之聖賢輒懼而修己,所以興政 化而隆德教也。嘗忝服事,宿眷未忘,思竭塵露,率誠 于習。明公初建義旗,匡復宗社,神武應運,信宿平夷。 且恭謙儉約,虛心匪懈,來蘇之化,功用若神。頃事故 既多,刑德並用,戰功殷積,報敘難盡,萬機繁湊,固應 難速。且小細煩密,群下多懼。又穀帛豐賤而民情不 勸,禁司互設,而劫盜多有,誠由俗弊未易整,而望深 未易炳。追思義熙之始,如有不同。何者?安好願逸,萬 物之大趣,習舊駭新,凡識所不免。要當俯順群情,抑 揚隨俗,則朝野歡泰,具瞻允康矣。言」無可採,願矜其 愚款之志。

義熙八年,雨雹。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四月辛未 朔,雨雹。六月癸亥,雨雹。是秋誅劉蕃等。」

義熙十年,雨雹。

按《晉書安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四月辛卯, 雨雹。」

编辑

文帝元嘉九年雨雹 编辑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嘉九年春,京 都雨雹,溧陽、盱眙尤甚,傷牛馬,殺禽獸。」

元嘉十八年,雨雹。

按:《南史文帝本紀》:「十八年三月庚子,雨雹。」

按:《宋書五行志》:「十八年三月雨雹。二十五年,鹵寇青 州。」

元嘉二十九年,雨雹。

按《宋書文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九年五月, 盱眙雨雹。大如雞卵。三十年,國家禍亂,兵革大起。」

明帝泰始五年雨雹 编辑

按《宋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泰始五年四月 壬辰,京邑雨雹。」

後廢帝元徽三年雨雹 编辑

按《宋書後廢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徽三年五 月「乙卯,京邑雨雹。」

南齊 编辑

高帝建元四年雨雹 编辑

按《南齊書高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元四年五 月戊午朔,雹。

武帝永明元年雨雹 编辑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明元年九 月乙丑。雹落大如蒜子。須臾乃止。」

永明十一年,雨雹。

按《南齊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一年四月 辛亥,雹落大如蒜子,須臾滅。」

编辑

武帝中大通元年大雨雹 编辑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隋書五行志》。中。大通元 年四月。大雨雹。《洪範五行傳》曰:「雹,陰脅陽之象也。」時 帝數捨身為奴。拘信佛法,為沙門所制。

中大通二年夏四月庚申,大雨雹。

按《南史梁武帝本紀》云云。

编辑

宣帝太建二年雨雹 编辑

按:《陳書宣帝本紀》:「太建二年六月辛卯,大雨雹。 太建十年,雨雹。」

按:《陳書宣帝本紀》:「十年四月庚申,大雨雹。」

《太建十二年》,雨雹。

按:《陳書宣帝本紀》:十二年「冬十月癸丑,大雨雹震。 太建十三年雨雹。」

按《南史宣帝本紀》,「十三年九月癸亥,大雨雹按《隋書五行志》,「時始興王叔陵驕恣,陰結死士,圖為 不逞。帝又寵遇之,故天三見變,帝不悟。及帝崩後,叔 陵果為亂逆。」

北魏 编辑

高祖延興二年雨雹 编辑

按《魏書高祖本紀》:「延興二年六月,安州民遭冰雹,丐 租賑恤。」

延興四年,雨雹。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延興四年四月 「庚午,涇州大雹傷稼。」

承明元年大風雹 编辑

按《魏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承明元年四月 辛酉,青、齊、徐兗大風雹。八月庚申,并州鄉郡大雹,平 地尺,草木禾稼皆盡。癸未,定州大雹,殺人,大者方圓 二尺。」

世宗景明元年雨雹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景明元年六月, 雍、青二州大雨雹,殺麞鹿。」 景明四年,雨雹。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四年五月癸酉, 汾州大雨雹。六月乙巳,汾州大雨雹,草木禾稼雉兔 皆死。七月甲戌,暴風大雨雹起自汾州,經并相、司、兗, 至徐州而止,廣十里,所過草木無遺。」

正始二年雨雹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正始二年三月 「丁丑,齊、濟二州大雹,雨雪。」

永平三年雨雹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永平三年五月 庚子,南秦廣業郡大雨雹,殺鳥獸禾稼。」

编辑

太宗貞觀四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觀四年秋,丹、 延、北永等州雹。

高宗顯慶二年五月大雨雹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顯慶二年五月, 滄州大雨雹,中人有死者。」

咸亨元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咸亨元年夏四月庚午,雍州大雨 雹。」

咸亨二年,雨雹。

按《唐書高宗本紀》,咸亨二年四月戊子,大風雨雹。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戊子,大雨雹,震電大風折木落 則天門鴟尾三。」先儒以為雹者陰脅陽也。又曰:「人君 惡聞其過,抑賢用邪,則雹與雨俱。信讒殺無罪,則雹 下毀瓦破車,殺牛馬。」

上元二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上元二年十月庚辰,雍州雨雹。」

永淳元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淳元年五月 壬寅,定州大雨雹,害麥禾及桑。」

中宗嗣聖八年即武后天授二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天授二年六月 庚戌,許州大雨雹。」

嗣聖十二年。即武后證聖元年雨雹。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證聖元年二月 癸卯,滑州大雨雹,殺燕雀。」

嗣聖十四年。即武后神功元年雨雹。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神功元年,媯、綏 二州雹。

嗣聖十五年。即武后聖曆元年雨雹。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聖曆元年六月 甲午,曹州大雨雹。」

嗣聖十七年。即武后久視元年雨雹。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久視元年六月 丁亥,曹州大雨雹。」

嗣聖二十年。即武后長安三年雨雹。

按:《唐書武后本紀》:「長安三年八月乙酉,京師大雨雹。」

按:《五行志》:「長安三年八月,京師大雨雹,人畜有凍。」

死者。

神龍元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神龍元年四月 壬子,雍州同官縣大雨雹,殺鳥獸。」

景龍元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龍元年四月 己巳,曹州大雨雹。」

景龍二年,雨雹。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二年正月 丙申,滄州雨雹,大如雞卵。」按唐書五行志作正月己卯

元宗開元八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元八年十二 月丁未,滑州大雨雹開元二十二年,「大風雹。」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二年五月 「戊辰,京畿渭南等六縣大風雹傷麥。」

代宗大曆七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大曆七年五月乙酉,大雨雹。」 「大曆十年,大雨雹。」

按《唐書代宗本紀》:「大曆十年四月甲申,大雨雹。五月 甲寅,大雨雹。」

德宗建中二年五月京師雨雹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云云。

貞元二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二年八月丙子,大雨雹。」按志作六

貞元十七年,大雨雹。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十七年二月丁酉、戊申、庚戌 大雨雹。」 按《五行志》:「十七年二月丁酉,雨雹。己亥霜。 戊申夜,震霆雨雹。庚戌,大雨雪而雹。五月戊寅,好畤 縣風雹害麥。」

貞元十八年,大雨雹。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八年七月癸 酉,大雨雹。」

貞元二十年,雨雹。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二十年二月庚戌,大雨雹。七 月癸酉,大雨雹。」

憲宗元和元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和元年,鄜、坊 等州雹。

元和十年風雹。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年秋,鄜、坊等 州風雹害稼。」

元和十二年,雨雹。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舊唐書本紀》,十二年四 月「甲戌,渭南雨雹,中人有死者。」按唐書五行志作河南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雹。

按《唐書穆宗本紀》,元和十五年閏正月丙午即位。「三 月戊辰,大風雨雹。」 按《五行志》,「十五年三月,京畿興 平、醴泉等縣雹傷麥。」

穆宗長慶三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穆宗本紀》:「長慶三年五月壬申,京師雨雹。 長慶四年,雨雹。」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長慶四年六月 庚寅。京師雨雹如彈丸。」

文宗太和四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四年秋,鄜、 坊等州雹。」

太和五年,雨雹。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夏,京畿奉 先、渭南等縣雨雹。」

開成二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成二年秋,河 南雹害稼。」

開成四年,風雹。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七月,鄭、滑 等州風雹。」

開成五年,雨雹。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濮州 雨雹如拳,殺人三十六,牛馬甚眾。」

武宗會昌元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會昌元年秋,登 州雨雹,文登尢甚,破瓦害稼。」

會昌四年夏,雨雹。

按《唐書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夏,雨雹如 彈丸。」

僖宗乾符二年十二月震電雨雹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乾符五年,雨雹。

按《唐書僖宗本紀》:乾符五年五月「丁酉,鄭畋、盧攜罷 翰林學士承旨,戶部侍郎豆盧瑑為兵部侍郎,吏部 侍郎崔沆為戶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日,雨 雹。」

按《五行志》:「乾符六年五月丁酉,宣授宰臣豆盧瑑、崔 沆制,殿庭氛霧四塞,及百官班賀于政事堂,雨雹如 鳧卵,大風雷雨拔木。」按紀作五年志作六年互異

廣明元年雨雹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廣明元年四月甲申,京師、東都、汝 州雨雹,大風拔木。」 按《五行志》,「廣明元年四月甲申 朔,雨雹大如杯,鳥獸殪于川澤。」

後唐 编辑

廢帝清泰元年雨雹 编辑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 按《司天考》,「清泰元年 九月壬寅,雨雹于京師清泰二年,蜀國雨雹。」

按《五代史唐廢帝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後蜀後 主本紀》。「明德二年。」即清泰二年七月,閬州大雨雹,如雞子, 鳥雀皆死。

後周 编辑

世宗顯德元年雨雹 编辑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顯德元 年五月辛卯,風雲雨雹,起于東北。」

编辑

天祚帝乾統三年雨雹 编辑

按《遼史天祚帝本紀》:「乾統三年七月,中京雨雹傷稼。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