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第083卷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八十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汇编 第八十三卷
历象汇编 庶征典 第八十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

 第八十三卷目录

 雹灾部汇考一

  礼记月令

  春秋纬感精符 考异邮 汉含孳

  管子幼官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淮南子时则训

  洪范五行传雹霰

  春秋繁露五行

  探春历记立春占

  后汉书五行志注

  许慎说文

  刘熙释名释天

  风角占雹占

  白虎通灾变

  观象玩占总叙 占法

  本草纲目雹释名 气味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

 雹灾部汇考二

  周孝王二则 夷王一则 襄王一则 景王二则

  汉文帝一则 景帝三则 武帝元光一则 元鼎一则 元封一则 宣帝地节二则

  成帝河平一则

  后汉光武帝建武三则 明帝永平二则 和帝永元一则 殇帝延平一则 安帝永

  初三则 元初二则 延光二则 顺帝永建二则 桓帝延熹三则 灵帝建宁三则 光

  和一则 中平一则 献帝初平一则

  吴大帝嘉禾一则 赤乌一则 景帝永安一则

  晋武帝咸宁一则 太康五则 惠帝元康五则 永宁一则 愍帝建兴一则 元帝太

  兴二则 明帝太宁二则 成帝咸和二则 咸康一则 穆宗永和一则 海西公太和一

  则 孝武帝太元四则 安帝隆安一则 元兴一则 义熙五则

  宋文帝元嘉三则 明帝泰始一则 后废帝元徽一则

  南齐高帝建元一则 武帝永明二则

  梁武帝中大通二则

  陈宣帝太建四则

  北魏高祖延兴二则 承明一则 世宗景明二则 正始一则 永平一则

  唐太宗贞观一则 高宗显庆一则 咸亨二则 上元一则 永淳一则 中宗嗣圣六

  则 神龙一则 景龙二则 元宗开元二则 代宗大历二则 德宗建中一则 贞元四

  则 宪宗元和四则 穆宗长庆二则 文宗太和二则 开成三则 武宗会昌二则 僖

  宗乾符二则 广明一则

  后唐废帝清泰二则

  后周世宗显德一则

  辽天祚帝乾统一则

庶征典第八十三卷

雹灾部汇考一 编辑

《礼记》
编辑

《月令》
编辑

仲夏行冬令,则雹冻伤谷。

《春秋纬》
编辑

《感精符》
编辑

《大臣擅法则雨雹》。

九月、十月,日色青则寒,有雪雹。

《考异邮》
编辑

阴气之专精,凝合生雹,“雹”之为言合也。以妾为妻,大 尊重,九女之妃,阙而不御,坐不离前,无由相去之心, 同舆参驷,房衽之内,欢欣之乐,专政夫人,施而不传, 阴精凝而见灭。

《汉含孳》
编辑

专以精并,气凝为雹。《宋均注》曰:“谓若鲁僖公胁于齐, 以妾为妻,尊重齐胜,无回曲之心,感阴水气,乃使结 而不解散。”

《管子》
编辑

《幼官》
编辑

夏行冬政,落重则雨雹。

《大戴礼记》
编辑

《曾子天圆》
编辑

阳之专气为雹,阴之专气为霰,霰雹者,一气之所化 也。

《淮南子》
编辑

《时则训》
编辑

孟春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雨霜大雹,首稼不入。

《洪范五行传》
编辑

《雹霰》
编辑

阴阳相胁而雹,霰,盛阴而雪,凝滞而冰寒,阳气之不 相入,则散而为霰。盛阳雨水,温煖而汤热,阴气胁之 不相入,则转而为雹。霰者阳胁阴也,雹者阴胁阳也。 人君妒贤嫉善,在下谋上,则日食而雹,杀走兽。

《董仲舒春秋繁露》
编辑

===
《五行》
===
考证
水干火,夏雹。

水有变,春夏雨雹,救之者忧,囹圄案奸宄,诛有罪。

《探春历记》
编辑

《立春占》
编辑

己丑日立春,春雨风雹;庚寅日立春,夏雨雪雹;戊辰 日立春,秋雨风雹;乙未日立春,秋雨雪雹;丙申日立 春,冬雹雪雷;丁亥日立春,夏雨风雹;己亥日立春,冬 雨雪雹;辛亥日立春,秋雨雪雹。

《后汉书》
编辑

《五行志注》
编辑

《易谶》曰:“凡雹者,过由人君恶闻其过,抑贤不易,内与 邪人通,取财利,蔽贤,施之并当雨不雨,故反雹下也”, 《易纬》曰:“夏雹者,治道烦苛,繇役急促,教令数变,无有 常法,不救为兵,强臣逆谋,蝗虫伤谷,救之举贤良,爵 有功,务宽大,无诛罚,则灾除。”

《许慎说文》
编辑

《雹》
编辑

雨,冰也。从雨包声。

《刘熙释名》
编辑

《释天》
编辑

“雹”,炮也。其所中物皆摧折,如人所盛咆也。

《风角占》
编辑

《雹占》
编辑

征动羽,有雹霜。

《白虎通》
编辑

《灾变》
编辑

“雹”之为言合也,阴气专精,积合为“雹。”

《观象玩占》
编辑

《总叙》
编辑

雹者,阳盛而水温热,阴气胁之而成雹也。《五行传》以 为听不聪之咎,其占为臣制君,亦为阴惨无恩之象。 故久雨而雹,所起必有怨怒不平之事,在国都则咎 在君相,在外则其方之长吏当之。《春秋感精符》曰:“臣 擅发则天雨雹。”一曰:“凡木再花,夏有雹,雹多大水之 兆。”

《占法》
编辑

雹杀飞鸟,君信谗,刑于人。《京房占》曰:“雹毁瓦,破库藏, 损杀马者,人君任小人为政,作威福也。雹下剥木枝 五谷者,上以酷政赋敛而杀人也。”

“雹下多如积雪”者,臣欲弑其君也;“如积冰”者,边将臣 为逆也。

《雹》下极而。者,君私邪,人臣成之也。 “雹下生芒”者,人君纵欲害人也。

“雹下而大风”者,君罚过度也。

两军相持而天雨雹者,视风雨之所发者胜,所逆者 败。

“《师》行”而遇雨雹者,天不顺也,不避必败。

正月雨雹,臣逆君命,大臣有暴死者。二月雨雹,大臣 专政。三月雨雹,君威大猛。四月雨雹,民不安。秋禾伤, 臣专命。五月雨雹,万物风夭,人灾,米贵。六月雨雹,杀 鸡鹁。人主任小人,臣不用命,民不安。七月、八月雨雹, 杀物,臣不忠。九月雨雹,不利牛马至。地不化,臣为奸。 冬雨雹,臣违命。一曰:“大臣殃。”

《天镜》曰:“夏多雨雹,民饥。”

“雹下如珠”,人君欲害人民之甚也。“雹下如藜”实人君 侮慢民庶。

“雹伤禾稼,折木。”政在大臣。天数频雨雹,亦兵之象也。

《本草纲目》
编辑

《雹释名》
编辑

时珍曰:程子云:“雹者,阴阳相搏之气,盖沴气也。”或云: “雹者,炮也,中物如炮也。”曾子云:“阳之专气为雹,阴之 专气为霰。”陆农师云:“阴包阳为雹,阳包阴为霰。雪六 出而成花,雹三出而成实,阴阳之辨也。”《五雷经》云:“雹 乃阴阳不顺之气结成。亦有懒龙鳞甲之内,寒冻生 冰,为雷所发,飞走堕落,大者如斗升,小者如弹丸。又” 蜥蜴含水亦能做雹,未审果否。

气味 编辑

咸冷,有毒。时珍曰:按:“《五雷经》云:‘人食雹,患疫疾、大风 颠邪之证’。”藏器曰:“酱味不正者,当时取一二升纳入 瓮中,即还本味也。”

《遵生八笺》
编辑

《四时调摄笺》
编辑

正月朔,忌雨雹,主多疮疥之疾

雹灾部汇考二 编辑

孝王七年冬大雨雹江汉冰 编辑

按《史记周本纪》。不载。 按《竹书纪年》云云。

十三年,封非子为附庸,邑之秦。“大雨雹,牛马冻死,江 汉冰。”

按《史记周本纪》。不载。 按前编云云。按前编所书即竹书七年事事

《同年异》,不知何据,姑两存之以备考。

夷王七年冬雨雹大如砺 编辑

按《史记周本纪》。不载。 按《竹书纪年》云云。

襄王二十一年鲁大雨雹 编辑

按《春秋》鲁僖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 按《左传》,“为灾 也。”

大全《正蒙》曰:“凡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阳在外者不得入,则周旋不舍而为风,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气曀霾。阴常散缓,受交于阳,则风雨调,寒暑正。雹者,戾气也。阴胁阳,臣侵君之象。当是时,僖公即位日久,季氏世卿,公子遂专权,政在大夫,萌于此矣。”

按《汉书五行志》,“釐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刘向以为, 盛阳雨水,温煖而汤热,阴气胁之不相入,则转而为 雹;盛阴雨雪,凝滞而冰寒,阳气薄之不相入,则散而 为霰。故沸汤之在闭器而湛于寒泉则为冰,及雪之 销,亦冰解而散。此其验也。故雹者阴胁阳也,霰者阳 薄阴也,《春秋》不书霰者,犹月食也。釐公末年,信用公 子遂,遂专权自恣,将至于杀君,故阴胁阳之象见。釐 公不寤,遂终专权。后二年,杀子赤,立宣公。《左氏传》曰: “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说曰:“凡物不为灾,不书, 书大言为灾也。”凡雹,皆冬之愆阳,夏之伏阴也。

景王六年鲁大雨雹 编辑

按《春秋》,“鲁昭公三年冬,大雨雹。”

按:《汉书五行志》: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季氏专权胁 君之象见。昭公不寤,后季氏卒逐昭公。”

《景王》七年正月,“鲁大雨雹。”

按《春秋》鲁昭公四年,大雨雹。 按《左传》,季武子问于 申丰曰:“‘雹可御乎’?对曰:‘圣人在上无雹,虽有不为灾。 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冰也。 深山穷谷,固阴沍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 位宾客丧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黑牡秬黍,以享 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其出入也。将食 肉之禄,冰皆与焉。大夫命妇丧,浴用冰,祭寒而藏之, 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火出而毕赋。自命夫命妇至 于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 人藏之。夫冰以风壮而以风出,其藏之也周,其用之 也遍,则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雷 出不震,无菑霜雹,厉疾不降,民不夭札’。”今藏川池之 冰,弃而不用,风不越而杀,雷不发而震,雹之为灾,谁 能御之?《七月》之《卒章》,藏冰之道也。

胡传“阴阳之气和而散,则为霜雪雨露;不和而散,则为戾气。”曀,霾。雹,戾气也。阴胁阳,臣侵君之象。当是时,季孙宿袭位世卿,将毁中军,专执兵权,以弱公室,故数月之间,再有大变。申丰,季氏之孚也,不肯端言其事,故暴扬于朝,归咎藏冰之失。夫山谷之冰,藏之也周,用之也遍。亦古者本末备举,燮调之一事耳。谓能使四时无愆伏凄苦之变,雷出不震,无菑霜雹,则亦诬矣。意者昭公遇灾而惧,以礼为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雹之灾也,庶可御也。不然,虽得藏冰之道,合于《豳风七月》之诗,其将能乎?

按《汉书五行志》,昭公四年正月,大雨雹。刘向以为昭 取于吴而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行于上,臣非于下, 又三家已强,皆贱公行,慢侮之心生。董仲舒以为季 孙宿任政,阴气盛也。

编辑

文帝后七年雨雹 编辑

按《汉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风俗通》。“文帝即位二十 三年,雨雹如桃李。深者厚三尺。”

景帝二年雨雹 编辑

按《史记景帝本纪》:“二年秋,衡山雨雹,大者五寸,深者 二尺。”

中元年,雨雹。

按:《史记景帝本纪》:“中元年,衡山、原都雨雹,大者尺八 寸。”

中六年三月,雨雹。

按:《史记景帝本纪》云云。

武帝元光元年雨雹 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董胶西文集》。“元光元年 二月。京师雨雹。”按西京杂记作七月

元鼎三年夏四月雨雹 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云云。

元封三年冬十二月雪雨雹大如马头 编辑

按《汉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宣帝地节三年雨雹 编辑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 按《萧望之传》,望之为大行 治礼丞,时大将军光薨,子禹复为大司马,兄子山领 尚书,亲属皆宿卫内侍。地节三年夏,京师雨雹,望之 因是上疏,愿赐清闲之宴,口陈灾异之意。宣帝自在 民间,闻望之名曰:“此东海萧生邪?”下少府宋畸问状, 无有所讳。望之对以为《春秋》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时 季氏专权,卒逐昭公,乡使鲁君,察于天变,宜亡此害。 今陛下以圣德居位,思政求贤,尧、舜之用心也。然而 善祥未臻,阴阳不和,是大臣任政,一姓擅执之所致 也。附枝大者贼本心,私家盛者公室危。唯明主躬万 机,选同姓,举贤材,以为腹心,与参政谋。令公卿大臣 朝见奏事,明陈其职,以考功能。如是则“庶事理,公道 立,奸邪塞,私权废矣。”对奏,天子拜望之。为谒者。 《地节》四年,雨雹。

按《汉书宣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地节四年五月, 山阳济阴雨雹如鸡子,深二尺五寸,杀二十人,蜚鸟 皆死。其十月,大司马霍禹宗族谋反,诛,霍皇后废。”

成帝河平二年雨雹 编辑

按《汉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河平二年四月, 楚国雨雹,大如斧,蜚鸟死。”

后汉 编辑

光武帝建武十年十月戊辰乐浪上谷雨雹伤稼 编辑

十二年,河南平阳雨雹,大如杯,坏败吏民庐舍。 十五年十二月乙卯,钜鹿雨雹,伤稼。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云云。

明帝永平三年八月郡国十二雨雹伤稼 编辑

十年,郡国十八或雨雹,蝗。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云云。

和帝永元五年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和帝本纪》,“永元五年六月丁酉,郡国三雨 雹。” 按《五行志》,“永元五年六月,郡国三雨雹,大如鸡 子。”是时和帝用酷吏周纡为司隶校尉,刑诛深刻。

殇帝延平元年安帝即位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即位。冬 十月,四州大水,雨雹,诏以宿麦不下,赈赐贫人。”

安帝永初元年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元年,郡国二十八雨雹。” “永初二年,雨雹。”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二年六月,京师及郡国四 十大风,雨雹。”雹大如芋魁、鸡子,风拔树发屋。 《永初三年》,雨雹。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永初三年,京师及郡国四十一 雨雹。” 按《五行志》,“永初三年,雨雹大如雁子,伤稼。”刘 向以为雹阴胁阳也。是时邓太后以阴专阳政。

元初四年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元初四年六月戊辰,三郡雨雹。”

按:《五行志》:“元初四年六月戊辰,郡国大雨雹,大如”

“杅杯及鸡子。”杀六畜。

元初六年,雨雹。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元初六年夏四月,沛国、勃海雨 雹。”

延光元年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延光元年夏四月癸未,京师郡 国二十一雨雹。 按《五行志》,延光元年四月,郡国二 十一雨雹,大如鸡子,伤稼。是时安帝信谗,无辜死者 多。 按《孔僖传》,僖子季彦,延光元年,河西大雨雹,大 者如斗。安帝诏有道术之士,极陈变眚,乃召季彦见 于德阳殿,帝亲问其故,对曰:“此皆阴乘阳之征也。今 贵臣擅权,母后党盛,陛下宜修圣德,虑此二者。”帝默 然,左右皆恶之。

延光三年,雨雹。

按:《后汉书。安帝本纪》,“延光三年,京师及诸郡国三十 六雨雹。” 按《五行志》,“三年,雨雹大如鸡子。”

顺帝永建三年郡国十二雨雹 编辑

六年,郡国十二雨雹,伤秋稼。

按《后汉书顺帝本纪》。不载 按《古今注》云云。

桓帝延熹四年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延熹四年五月己卯,京师雨雹。”

按:《五行志》:“四年五月己卯,京师雨雹,大如鸡子” 是。

时桓帝诛杀过差,又宠小人。

延熹七年,雨雹。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延熹七年五月己丑,京师雨雹。”

按:《五行志》:“七年五月己丑,京都雨雹。是时,皇后邓”

氏僭侈,骄恣专幸。明年废,以忧死,其家皆诛。

延熹九年,雨雹。

按《后汉书桓帝本纪》,不载。 按《襄楷传》:“延熹九年,楷 上疏曰:‘自春夏以来,连有霜雹及大雨雷,而臣作威 作福,刑罚急刻之所感也。太原太守刘瓆、南阳太守 成琎,志除奸邪,其所诛翦,皆合人望。而陛下受阉竖 之谮,乃远加考逮。三公上书乞哀,瓆等不见采察,而严被谴让,忧国之臣将遂杜口矣’。”

灵帝建宁二年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建宁二年四月癸巳,雨雹,诏公 卿以下各上封事。 按《张奂传》:“建宁元年,奂迁少府。 明年夏,大风雨雹,诏使百寮各言灾应。奂上疏曰:‘阴 气专用,则凝精为雹。故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或志 宁社稷,或方直不回,前以谗胜,并伏诛戮。海内默默, 人怀震愤。昔周公葬不如礼,天乃动威。今武、蕃忠贞, 未被明宥,妖眚之来,皆为此也。宜急为改葬,徙还家 属。其从坐禁锢,一切蠲除。又皇太后虽居南宫,而恩 礼不接,朝臣莫言,远近失望。宜思大义,顾复之报’。”帝 深纳奂言,左右皆恶之,帝不得自从。

建宁三年,雨雹。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不载。 按《谢弼传》:建宁三年,诏 举有道之士,弼对策除郎中。时青蛇见前殿,大风拔 木,诏公卿以下陈得失。弼上封事曰:“臣闻爵赏之设, 必酬庸勋,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今功臣久外,未蒙爵 秩,阿母宠私,乃享大封,大风雨雹,亦由于兹。”左右恶 其言,出为广陵府丞。

建宁四年五月,雨雹。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云云。

光和四年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光和四年六月庚辰,雨雹。” 按 《五行志》:“光和四年六月,雨雹大如鸡子。是时常侍黄 门用权。”

中平二年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中平二年夏四月庚戌,雨雹。” 按《五行志》:“中平二年四月庚戌,雨雹伤稼。”

献帝初平四年雨雹 编辑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初平四年六月,扶风雨雹。” 按 《五行志》,“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风雹如斗。”

《袁山松书》曰:“雹杀人,前后雨雹,此最为大,时天下溃乱。”

编辑

大帝嘉禾四年雨雹 编辑

按《吴志孙权传》:“嘉禾四年秋七月,有雹。”

按《晋书五行志》:吴孙权嘉禾四年七月,雨雹,又陨霜。 按刘向说,“雹者,阴胁阳也。”是时吕壹作威用事,诋毁 重臣,排陷无辜,自太子登以下,咸患毒之,而壹反获 封侯宠异,与春秋时公子遂专任雨雹同应也。汉安 帝信谗,多杀无辜,亦雨雹。董仲舒曰:“凡雹皆为有所 胁,行专壹之政故也。”

赤乌十一年雨雹 编辑

按《吴志孙权传》:“赤乌十一年夏四月,雨雹。”

按《晋书五行志》:“赤乌十一年四月雨雹。是时权听谗, 将危太子。其后朱据、屈晃以迕意黜辱,陈正、陈象以 忠谏族诛,而太子终废。此有德遭险,诛罚过深之应 也。”

景帝永安五年大雨雹 编辑

按《吴志孙休传》不载。 按《宋书五行志》,“孙休永安五 年八月壬午,大雨震雹。”

编辑

武帝咸宁五年大雨雹 编辑

按《晋书武帝本纪》,“咸宁五年夏四月丁亥,郡国八雨 雹,伤秋稼,坏百姓庐舍。”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丁亥, 钜鹿、魏郡雨雹,伤禾麦。辛卯,雁门雨雹,伤秋稼。六月 庚戌,汲县、广平、陈留、荥阳雨雹;景辰又雨雹,陨霜,伤 秋麦千三百馀顷,坏屋百二十馀间。癸亥,安定雨雹。 七月景申,魏郡又雨雹;闰月壬子,新兴又雨雹。八月 庚”子,河南、河东、弘农又雨雹,兼伤秋稼三豆。

太康元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武帝本纪》,“太康元年夏四月,河东、高平雨雹, 伤秋稼。三河、魏郡、弘农雨雹,伤宿麦。五月,郡国六雹 伤秋稼。” 按《五行志》,“太康元年三月,河东、高平霜雹, 伤桑麦。四月,河南、河内、河东、魏郡、弘农雨雹,伤麦豆。 是月庚午,畿内县二及东平、范阳雨雹。癸酉,畿内县 五,又雨雹。五月,东平、平阳、上党、雁门、济南雨雹,伤禾 麦”三豆。是时,王濬有大功,而权戚互加陷抑,帝从容 不断,阴胁阳之应也。

太康二年,大雨雹。

按《晋书武帝本纪》,“二年夏六月,郡国十六雨雹。秋七 月,上党又暴风雨雹,伤秋稼。” 按《五行志》:“二月壬申, 琅琊雨雹。五月庚寅,河东乐安、东平、济阴、弘农、濮阳、 齐国、顿丘、魏郡、河内、汲郡、上党雨雹,伤禾稼。六月,郡 国十七雨雹。七月,上党雨雹。”

太康五年,雨雹。

按《晋书武帝本纪》,“五年七月戊申,任城、梁国、中山雨 雹,伤秋稼,减天下户课三分之一。” 按《五行志》,“五年 七月乙卯,中山、东平雨雹,伤秋稼。甲辰,中山雨雹。 太康六年六月,荥阳、汲郡、雁门雨雹。”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考证
太康九年。雨雹。

按《晋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正月,京师 大风雨雹,发屋拔木。”

惠帝元康二年八月沛及荡阴雨雹 编辑

按《晋书惠帝本纪》。“二年。沛国雨雹伤麦。” 按《五行志》 云云。

元康三年,雨雹。

按《晋书惠帝本纪》,“三年夏四月,荥阳雨雹。六月,弘农 郡雨雹,深三尺。”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荥阳雨雹。六 月,弘农、湖城、华阴又雨雹,深三尺。”是时贾后凶淫专 恣,与《春秋》鲁桓夫人同事,阴气盛也。

元康五年,雨雹。

按:《晋书惠帝本纪》:“元康五年六月,东海雨雹,深五寸。 十二月景戌,丹阳雨雹。”按志作二月丹阳建邺雨雹 元康七年五月,鲁国雨雹。

按:《晋书惠帝本纪》云云。

元康九年,雨雹。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九年五月雨雹。 是时贾后凶躁滋甚。及冬遂废愍怀。

永宁元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惠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宁元年七月, 襄城、河南雨雹。十月,襄城、河南、高平、平阳又风雹,折 木伤稼。”

愍帝建兴元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愍帝本纪》:“建兴元年冬十月己巳,大雨雹。”

元帝太兴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三月丁未, 成都风雹,杀人。”

太兴三年,雨雹。

按《晋书元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三月。海盐 雨雹。”是时王敦陵上。

明帝太宁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庚子, 京都大雨雹,燕雀死。”

太宁三年,大雨雹。

按《晋书明帝本纪》。“三年四月己亥,雨雹。” 按《五行志》。 “是年帝崩。寻有苏峻之乱。”

成帝咸和六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三月癸未, 雨雹。”是时帝幼弱,政在大臣。

咸和七年,赵国雨雹。

按《晋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石勒载记》,勒建平三年, 雹起西河介山,大如鸡子,平地三尺,洿下丈馀,行人 禽兽死者万数,历太原、乐平、武乡、赵郡、广平、钜鹿千 馀里,树木摧折,禾稼荡然。勒正服于东堂,以问徐光 曰:“历代以来有斯灾几也?”光对曰:“周、汉魏晋皆有之, 虽天地之常事,然明主未始不为变,所以敬天之怒 也。去年禁寒食,介推,帝乡之神也,历代所尊,或者以 为未宜替也。一人吁嗟,王道尚为之亏,况群神怨憾 而不怒动上帝乎!纵不能令天下同尔,介山左右,晋 文之所封也,宜任百姓奉之。”勒下书曰:“寒食既并州 之旧风,朕生其俗,不能异也。前者外议,以子推诸侯 之臣,王者不应为忌,故从其议。倘或由之而致斯灾 乎!子推虽朕乡之神,非法食者亦不得乱也。尚书其 促检旧典,定议以闻。”有司奏以子推历代攸尊,请普 复寒食,更为殖嘉树,立祠堂,给户奉祀。勒黄门郎韦 谀驳曰:“按《春秋》,藏冰失道,阴气发泄为雹。自子推已 前,雹者复何所致?此自阴阳乖错所为耳。且子推贤 者,曷为暴害如此?求之冥趣,必不然矣。今虽为冰室, 惧所藏之冰不在,固阴沍寒之地,多皆山川之侧气 泄为雹也。以子推忠贤,令绵、介之间奉之为允,于天 下则不通矣。”勒从之,于是迁冰室于重阴凝寒之所。 并州复寒食如初。

咸康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成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年正月丁巳, 皇后见于太庙。其夕雨雹。”

穆帝永和五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穆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临漳 暴风震电雨雹大如升。” 按《石遵载记》,“遵僭即尊位, 震雷雨雹,大如盂升。”

海西公太和三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海西公本纪》:“太和三年夏四月癸巳,雨雹。” 按《五行志》,“海西公太和三年四月,雨雹折木。”

孝武帝太元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太元二年夏四月己酉,雨雹。” 按《五行志》:“是时帝幼,政在将相,阴之盛也。”

太元十二年,雨雹。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太元十二年四月己丑,雨雹。” “太元二十年,雨雹。”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年五月 癸卯,上虞雨雹太元二十一年,“雨雹。”

按《晋书孝武帝本纪》,“太元二十一年夏四月丁卯,雨 雹。”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四月丁亥,雨雹。是时张夫 人专幸,及帝暴崩,兆庶尤之。”

安帝隆安二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隆安二年三月 乙卯,雨雹。是秋王恭、殷仲堪称兵内侮,终皆诛之。”

元兴三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景午。 江陵雨雹。”是时安帝蒙尘。

义熙元年雨雹 编辑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义熙元年四月 壬申,雨雹。是时四方未一,钲鼓日戒。”

义熙五年,雨雹。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五月癸巳, 溧阳雨雹。九月己丑,广陵雨雹。明年,卢循至蔡州。 义熙六年,雨雹。”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六年五月壬申, 雨雹。”

按《宋书徐广传》,义熙六年,广迁散骑常侍,又领徐州 大中正,转正员常侍。时有风雹为灾,广献书高祖曰: “风雹变未必为灾,古之圣贤辄惧而修己,所以兴政 化而隆德教也。尝忝服事,宿眷未忘,思竭尘露,率诚 于习。明公初建义旗,匡复宗社,神武应运,信宿平夷。 且恭谦俭约,虚心匪懈,来苏之化,功用若神。顷事故 既多,刑德并用,战功殷积,报叙难尽,万机繁凑,固应 难速。且小细烦密,群下多惧。又谷帛丰贱而民情不 劝,禁司互设,而劫盗多有,诚由俗弊未易整,而望深 未易炳。追思义熙之始,如有不同。何者?安好愿逸,万 物之大趣,习旧骇新,凡识所不免。要当俯顺群情,抑 扬随俗,则朝野欢泰,具瞻允康矣。言”无可采,愿矜其 愚款之志。

义熙八年,雨雹。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八年四月辛未 朔,雨雹。六月癸亥,雨雹。是秋诛刘蕃等。”

义熙十年,雨雹。

按《晋书安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年四月辛卯, 雨雹。”

编辑

文帝元嘉九年雨雹 编辑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嘉九年春,京 都雨雹,溧阳、盱眙尤甚,伤牛马,杀禽兽。”

元嘉十八年,雨雹。

按:《南史文帝本纪》:“十八年三月庚子,雨雹。”

按:《宋书五行志》:“十八年三月雨雹。二十五年,卤寇青 州。”

元嘉二十九年,雨雹。

按《宋书文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九年五月, 盱眙雨雹。大如鸡卵。三十年,国家祸乱,兵革大起。”

明帝泰始五年雨雹 编辑

按《宋书明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泰始五年四月 壬辰,京邑雨雹。”

后废帝元徽三年雨雹 编辑

按《宋书后废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徽三年五 月“乙卯,京邑雨雹。”

南齐 编辑

高帝建元四年雨雹 编辑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建元四年五 月戊午朔,雹。

武帝永明元年雨雹 编辑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明元年九 月乙丑。雹落大如蒜子。须臾乃止。”

永明十一年,雨雹。

按《南齐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一年四月 辛亥,雹落大如蒜子,须臾灭。”

编辑

武帝中大通元年大雨雹 编辑

按《梁书。武帝本纪》。不载 按《隋书五行志》。中。大通元 年四月。大雨雹。《洪范五行传》曰:“雹,阴胁阳之象也。”时 帝数舍身为奴。拘信佛法,为沙门所制。

中大通二年夏四月庚申,大雨雹。

按《南史梁武帝本纪》云云。

编辑

宣帝太建二年雨雹 编辑

按:《陈书宣帝本纪》:“太建二年六月辛卯,大雨雹。 太建十年,雨雹。”

按:《陈书宣帝本纪》:“十年四月庚申,大雨雹。”

《太建十二年》,雨雹。

按:《陈书宣帝本纪》:十二年“冬十月癸丑,大雨雹震。 太建十三年雨雹。”

按《南史宣帝本纪》,“十三年九月癸亥,大雨雹按《隋书五行志》,“时始兴王叔陵骄恣,阴结死士,图为 不逞。帝又宠遇之,故天三见变,帝不悟。及帝崩后,叔 陵果为乱逆。”

北魏 编辑

高祖延兴二年雨雹 编辑

按《魏书高祖本纪》:“延兴二年六月,安州民遭冰雹,丐 租赈恤。”

延兴四年,雨雹。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延兴四年四月 “庚午,泾州大雹伤稼。”

承明元年大风雹 编辑

按《魏书高祖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承明元年四月 辛酉,青、齐、徐兖大风雹。八月庚申,并州乡郡大雹,平 地尺,草木禾稼皆尽。癸未,定州大雹,杀人,大者方圆 二尺。”

世宗景明元年雨雹 编辑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景明元年六月, 雍、青二州大雨雹,杀麞鹿。” 景明四年,雨雹。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四年五月癸酉, 汾州大雨雹。六月乙巳,汾州大雨雹,草木禾稼雉兔 皆死。七月甲戌,暴风大雨雹起自汾州,经并相、司、兖, 至徐州而止,广十里,所过草木无遗。”

正始二年雨雹 编辑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正始二年三月 “丁丑,齐、济二州大雹,雨雪。”

永平三年雨雹 编辑

按《魏书世宗本纪》不载。 按《灵征志》,“永平三年五月 庚子,南秦广业郡大雨雹,杀鸟兽禾稼。”

编辑

太宗贞观四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贞观四年秋,丹、 延、北永等州雹。

高宗显庆二年五月大雨雹 编辑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显庆二年五月, 沧州大雨雹,中人有死者。”

咸亨元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书高宗本纪》:“咸亨元年夏四月庚午,雍州大雨 雹。”

咸亨二年,雨雹。

按《唐书高宗本纪》,咸亨二年四月戊子,大风雨雹。 按《五行志》:“二年四月戊子,大雨雹,震电大风折木落 则天门鸱尾三。”先儒以为雹者阴胁阳也。又曰:“人君 恶闻其过,抑贤用邪,则雹与雨俱。信谗杀无罪,则雹 下毁瓦破车,杀牛马。”

上元二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高宗本纪》:“上元二年十月庚辰,雍州雨雹。”

永淳元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书高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永淳元年五月 壬寅,定州大雨雹,害麦禾及桑。”

中宗嗣圣八年即武后天授二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天授二年六月 庚戌,许州大雨雹。”

嗣圣十二年。即武后证圣元年雨雹。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证圣元年二月 癸卯,滑州大雨雹,杀燕雀。”

嗣圣十四年。即武后神功元年雨雹。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神功元年,妫、绥 二州雹。

嗣圣十五年。即武后圣历元年雨雹。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圣历元年六月 甲午,曹州大雨雹。”

嗣圣十七年。即武后久视元年雨雹。

按《唐书武后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久视元年六月 丁亥,曹州大雨雹。”

嗣圣二十年。即武后长安三年雨雹。

按:《唐书武后本纪》:“长安三年八月乙酉,京师大雨雹。”

按:《五行志》:“长安三年八月,京师大雨雹,人畜有冻。”

死者。

神龙元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神龙元年四月 壬子,雍州同官县大雨雹,杀鸟兽。”

景龙元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景龙元年四月 己巳,曹州大雨雹。”

景龙二年,雨雹。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二年正月 丙申,沧州雨雹,大如鸡卵。”按唐书五行志作正月己卯

元宗开元八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开元八年十二 月丁未,滑州大雨雹开元二十二年,“大风雹。”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二十二年五月 “戊辰,京畿渭南等六县大风雹伤麦。”

代宗大历七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代宗本纪》:“大历七年五月乙酉,大雨雹。” “大历十年,大雨雹。”

按《唐书代宗本纪》:“大历十年四月甲申,大雨雹。五月 甲寅,大雨雹。”

德宗建中二年五月京师雨雹 编辑

按:《唐书德宗本纪》云云。

贞元二年大雨雹 编辑

按《唐书德宗本纪》:“贞元二年八月丙子,大雨雹。”按志作六

贞元十七年,大雨雹。

按《唐书德宗本纪》,“贞元十七年二月丁酉、戊申、庚戌 大雨雹。” 按《五行志》:“十七年二月丁酉,雨雹。己亥霜。 戊申夜,震霆雨雹。庚戌,大雨雪而雹。五月戊寅,好畤 县风雹害麦。”

贞元十八年,大雨雹。

按《唐书德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八年七月癸 酉,大雨雹。”

贞元二十年,雨雹。

按《唐书德宗本纪》:“贞元二十年二月庚戌,大雨雹。七 月癸酉,大雨雹。”

宪宗元和元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元和元年,鄜、坊 等州雹。

元和十年风雹。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十年秋,鄜、坊等 州风雹害稼。”

元和十二年,雨雹。

按《唐书宪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本纪》,十二年四 月“甲戌,渭南雨雹,中人有死者。”按唐书五行志作河南 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雹。

按《唐书穆宗本纪》,元和十五年闰正月丙午即位。“三 月戊辰,大风雨雹。” 按《五行志》,“十五年三月,京畿兴 平、醴泉等县雹伤麦。”

穆宗长庆三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穆宗本纪》:“长庆三年五月壬申,京师雨雹。 长庆四年,雨雹。”

按《唐书穆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长庆四年六月 庚寅。京师雨雹如弹丸。”

文宗太和四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太和四年秋,鄜、 坊等州雹。”

太和五年,雨雹。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夏,京畿奉 先、渭南等县雨雹。”

开成二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开成二年秋,河 南雹害稼。”

开成四年,风雹。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七月,郑、滑 等州风雹。”

开成五年,雨雹。

按《唐书文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五年六月,濮州 雨雹如拳,杀人三十六,牛马甚众。”

武宗会昌元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会昌元年秋,登 州雨雹,文登尢甚,破瓦害稼。”

会昌四年夏,雨雹。

按《唐书武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四年夏,雨雹如 弹丸。”

僖宗乾符二年十二月震电雨雹 编辑

按《唐书僖宗本纪》不载。 按《五行志》云云。

乾符五年,雨雹。

按《唐书僖宗本纪》:乾符五年五月“丁酉,郑畋、卢携罢 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豆卢瑑为兵部侍郎,吏部 侍郎崔沆为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日,雨 雹。”

按《五行志》:“乾符六年五月丁酉,宣授宰臣豆卢瑑、崔 沆制,殿庭氛雾四塞,及百官班贺于政事堂,雨雹如 凫卵,大风雷雨拔木。”按纪作五年志作六年互异

广明元年雨雹 编辑

按《唐书僖宗本纪》,“广明元年四月甲申,京师、东都、汝 州雨雹,大风拔木。” 按《五行志》,“广明元年四月甲申 朔,雨雹大如杯,鸟兽殪于川泽。”

后唐 编辑

废帝清泰元年雨雹 编辑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不载。 按《司天考》,“清泰元年 九月壬寅,雨雹于京师清泰二年,蜀国雨雹。”

按《五代史唐废帝本纪》。不载 按《十国春秋。后蜀后 主本纪》。“明德二年。”即清泰二年七月,阆州大雨雹,如鸡子, 鸟雀皆死。

后周 编辑

世宗显德元年雨雹 编辑

按《五代史周世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显德元 年五月辛卯,风云雨雹,起于东北。”

编辑

天祚帝乾统三年雨雹 编辑

按《辽史天祚帝本纪》:“乾统三年七月,中京雨雹伤稼。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