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088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八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八十八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八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八十八卷目錄

 旱災部彙考四

  唐高祖武德三則 太宗貞觀十一則 高宗永徽五則 顯慶二則 麟德一則 乾封

  一則 總章二則 咸亨二則 上元一則 儀鳳二則 永隆一則 永淳二則 中宗嗣

  聖十則 神龍一則 景龍二則 睿宗先天一則 元宗先天一則 開元十三則 天寶

  四則 肅宗乾元二則 代宗永泰三則 大曆五則 德宗建中二則 興元一則 貞元

  十一則 順宗永貞一則 憲宗元和七則 穆宗長慶二則 敬宗寶曆二則 文宗太和

  六則 開成五則 武宗會昌二則 寅宗大中五則 懿宗咸通五則 僖宗乾符二則

  廣明一則 中和一則 昭宗景福一則 光化二則 天復一則 昭宣帝天祐一則

庶徵典第八十八卷

旱災部彙考四

编辑

高祖武德三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按《冊府元龜》:武德三年,自夏不雨,至于八月。帝齋居 稽顙,四向拜,遣治書侍御史孫伏伽告天地神曰:「某 蒙聖明佑助,得為人主,有何殃咎,致使亢旱?某若無 罪,使三日內雨;某若有罪,請殃某身,無令兆民受饑 饉,應時大雨。」

武德四年,旱。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自春不雨, 至於七月。」

按:《冊府元龜》:「四年三月,帝以旱故,親錄囚徒,俄而雨。」 武德七年,旱。

按《唐書高祖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秋,關內、河 東旱。」

太宗貞觀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貞觀元年夏,山東旱,免今歲躬大赦租。」 「貞觀二年,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二年三月庚午,以旱蝗責。」

癸酉,雨。 按《五行志》,「春旱。」

貞觀三年,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三年正月,以旱避正殿。六月戊寅, 以旱慮囚。壬午詔文武官言事 按《五行志》:春夏旱。 按《冊府元龜》,「三年四月丙午,以旱甚,避正殿。六月詔 曰:朕以眇身,祗膺大寶,託王公之上,居億兆之尊,勵 志克己,詳求至治,兢兢業業,四載於茲矣。上不能使 陰陽順序,風雨以時,下不能使禮樂興行,家給人足。 而關輔之地,連年不稔。自春及夏,亢陽為虐。雖復潔 誠祈禱,靡愛斯牲,膏雨愆應,田疇廢業。斯乃上元貽 譴,在予一人,元元何辜?罹此災害。」朕是用食不甘味, 寢不安席,瞻西郊而載惕,仰雲漢而疚心。內顧諸己, 永懷前載。既明不自見,德不被物,豈賞罰不衷,任用 失所,將奢侈未革,苞苴尚行者乎?文武「百辟,宜各上 封事,極言朕過,勿有所隱。」是月,遣開府儀同三司長 孫無忌、左僕射房元齡、工部尚書段綸、刑部尚書韓 仲良祈雨於名山大川。

貞觀四年,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四年二月丁巳,以旱詔公卿言事。」

按:《五行志》:四年:「自太上皇傳位至此,而比年水旱。」

貞觀九年,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秋,劍南關 東州二十四,旱。」

貞觀十二年冬,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按《冊府元龜》:「十二年五月甲寅,帝以旱避正殿。自去 冬不雨,至是令文武官五品以上各上封事,極言得 失,勿有所隱。減膳罷役,分遣使人賑恤寡乏,理囚徒, 申冤屈。司空長孫無忌以旱遜位,不許。自是澍雨應, 時歲大稔。」

貞觀十三年,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十三年五月甲寅,以旱避正殿,詔 五品以上官言事,減膳罷役,理囚賑乏,乃雨。 按《五 行志》:十二年,吳、楚、巴、蜀州二十六旱,冬不雨,至於明 年五月。 按《魏徵傳》:「十三年,自去冬至五月不雨。徵 上疏極言曰:『臣奉侍幃幄十餘年,陛下許臣以仁義 之道,守而不失。儉約朴素,終始弗渝。德音在耳,不敢 忘也』。」頃年以來,寖不克終,謹用條陳,裨萬分一。陛下 在貞觀初,清淨寡欲,化被荒外,今萬里遣使,市索駿 馬,并訪怪珍。昔漢文帝卻千里馬,晉武帝焚雉頭裘, 陛下居常論議,遠希堯舜,今所為更欲處漢文晉武 下乎?此不克終,一漸也。子貢問治人,孔子曰:「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子貢曰:「何畏哉?」對曰:「不以道導之,則 吾讎也,若何不畏?陛下在貞觀初,護民之勞,煦之如 子,不輕營為。頃既奢肆,思用人力,乃曰:『百姓無事則 易驕,勞役則易使。自古未有百姓逸樂而致傾敗者, 何有逆畏其驕而為勞役哉?此不克終,二漸也。陛下 在貞觀初,役己以利物,比來縱欲以勞人,雖憂人之 言不絕於口,而樂身之事』」實切諸心,無慮營構,輒曰 「弗為。」此不便我身,推之人情,誰敢復爭?此不克終三 漸也。在貞觀初,親君子,斥小人。比來輕褻小人,禮重 君子,重君子也;恭而遠之,輕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 莫見其非,遠之莫見其是。莫見其是,則不待間而疏; 莫見其非,則有時而昵。昵小人,疏君子而欲致治,非 所聞也。此《不克終》四漸也。在貞觀初,不貴異物,不作 無益,而今難得之貨雜然並進,玩好之作無時而息, 上奢靡而望下朴素,力役廣而冀農業興,不可得已, 此「不克終」五漸也。貞觀之初,求士如渴,賢者所舉,即 信而任之,取其所長,常恐不及。比來由心好惡,以眾 賢舉而用,以一人毀而棄,雖積年任而信,或一「朝疑 而斥。夫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毀,未可必信;積 年之行,不應頓虧。陛下不察其原,以為臧否,使讒佞 得行,守道疏間,此不克終,《六漸》也。在貞觀初,高居深 拱,無田獵畢弋之好;數年之後,志不克固,鷹犬之貢, 遠及四夷,晨出夕返,馳騁為樂,變起不測,其及救乎? 此不克終」,《七漸》也。在貞觀初,遇「下有禮,群情上達。今 外官奏事,顏色不接,間因所短,詰其細過,雖有忠款, 而不得申。此不克終《八漸》也。在貞觀初,孜孜治道,常 若不足,比恃功業之大,負聖智之明,長傲縱欲,無事 興兵,問罪遠裔,親狎者阿旨不肯諫,疏遠者畏威不 敢言。積而不已,所損非細。此不克終《九漸》也。貞觀初, 頻年霜旱,畿內戶口並就關外,攜老扶幼,來往數年, 卒無一戶亡去。此由陛下矜育撫寧,故死不攜貳也。 比者疲于徭役,關中之人,勞敝尤甚。雜匠當下,顧而 不遣,正兵番上,復別驅任市物繈屬于廛,逓子背望 於道。脫有一穀不收,百姓之心,恐不能如前日之帖 泰,此不克終十漸也。」夫禍福無門,惟人之召。人無釁 「焉,妖不妄作。今旱熯之災,遠被郡國,凶醜之孽,起於 轂下,此上天示戒,乃陛下恐懼憂勤之日也。千載休 期,時難再得,明主可為而不為,臣所以鬱結長歎者 也。」疏奏,帝曰:「朕今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有違此 言,當何施顏面與公相見哉?方以所上疏,列為屏障, 庶朝夕見之,兼錄付史官,使萬世知」君臣之義。因賜 黃金十觔,馬二匹。

貞觀十七年,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十七年「三月甲子。以旱遣使覆囚 決獄。六月甲午。以旱避正殿。減膳。詔京官五品以上 言事」 按《五行志》。十七年春夏旱。

按《冊府元龜》,「十七年三月甲子,以久旱詔曰:『去冬之 間,雪無盈尺;今春之內,雨不及時。載想田疇,恐乖豐 稔。農為政本,食乃人天,百姓嗷然,萬箱何冀?昔頹城 之婦,隕霜之臣,至誠所通,感應天地。今州縣獄訟常 有冤滯者,是以上天降鑒,延及兆庶。宜令覆囚使至 州縣,科簡刑獄,以申枉屈,務從寬宥,以布朕懷。庶使 桑林自責,不獨美於殷湯;齊郡表墳,豈自高於漢代』。」 六月癸巳,以旱不視朝。乙巳,謂侍臣曰:「殷湯、周宣,求 雨懇禱,昔聞其語,今見其心。比望雲蒸,雨濃重於金 膏玉液。」又詔曰:「朕以寡德,祗膺寶命,而政慚稽古,誠 闕動天。和氣愆于陰陽,亢旱涉于春夏。靡愛斯牲,莫 降雲雨之澤,詳思厥咎,在予一人。今避茲正殿,以自 剋責,尚食常膳,亦宜量減。京官五品以上各進封事, 極言無隱,朕將親覽,以答天譴。」六月,大旱。甲午,避正 殿,減常膳。丁未,雨降,百寮奉賀。請復常膳,御正殿,詔 從之。

貞觀二十一年,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一年秋,陝、 絳、蒲、夔等州旱。」

貞觀二十二年,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二年秋,開、 萬等州旱。冬不雨,至于明年三月。」

貞觀二十三年,旱。

按《唐書太宗本紀》:「二十三年三月己未,自冬旱,至是 雨。辛酉,大赦。」

按《冊府元龜》:二十三年三月,自去冬亢旱,至是始雨。 帝謂侍臣曰:「天生蒸民,樹之人君以牧養,而移時不 雨。自天亢旱,粟麥不成,春田未闢。朕憂其窘罄,無忘 于懷,將廩給之,故不令乏絕耳。」是日雨降。

高宗永徽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永徽元年七月辛酉,以旱慮囚。」 按《五行志》,「永徽元年,京畿雍、同、絳等十州旱。」

按《冊府元龜》,「永徽元年,自夏不雨至七月。詔在京諸 司見禁囚宜并慮過,所司精加勘當,速即斷決。」尋而 降雨永徽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二年冬無雪。」 按《五行志》,「九月不 雨,至于明年二月。」

永徽三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三年正月甲子,以旱,避正殿,減膳, 降囚罪,徒以下原之。三月辛巳,雨。」

永徽四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四年四月壬寅,以旱慮囚,遣使決 天下獄,減殿中、太僕馬粟,詔文武官言事。甲辰,避正 殿,減膳 按《五行志》:四年夏秋旱,光、婺、滁、潁等州尢 甚。 按《張行成傳》,行成拜尚書左僕射、太子少傅。永 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懼,以老乞身。制答 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義。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 賜宮女、黃金器,敕勿復辭。行成固請,帝曰:「公,朕之舊, 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復視事。 永徽五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五年正月丙寅,以旱,詔文武官朝 集使言事。」

按:《冊府元龜》:「五年正月,以時旱,手詔京官文武九品 以上及朝集使各進封事,極言厥咎。」

顯慶四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顯慶四年七月己丑,以旱避正殿, 壬辰,慮囚。」

顯慶五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春,河北州 二十二旱。」

麟德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麟德元年五月丙寅,以旱避正殿, 是冬無雪。」

按《冊府元龜》:「麟德元年五月丙寅,以久旱,遣使命禱 名山大川,避正殿,御帳殿,丹霄門外聽政,凡三日而 澍雨。」

乾封二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乾封二年正月丁丑,以旱,避正殿, 減膳,慮囚。「七月己卯,以旱避正殿,減膳,遣使慮囚。」 按《冊府元龜》,「乾封二年正月丁丑,以時旱避殿,親錄 囚徒,令所司減膳,其日雨降。」

總章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總章元年,「京師 及山東江淮大旱。」

《總章》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七月,「劍南 州十九旱,冬無雪。」

按《冊府元龜》:「二年二月戊辰,以旱親慮京城囚徒。其 天下見禁囚,委當州長官慮之。仍令所司分禱名山 大川。」

咸亨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咸亨元年七月,以雍、華、蒲、同四州 旱,遣使慮囚,減中御諸廐馬。八月,以旱避正殿,減膳。 九月,給復雍、華、同、岐、邠、隴六州一年。閏月癸卯,皇后 以旱請避位。十月庚辰,詔文武言事,是歲大饑」 按《冊府元龜》,「咸亨元年三月,以歲旱穀貴,詔司成、弘 文、崇賢館及書筭、律醫、胡書等諸色學生,并別敕修 撰寫《經書》官典及書手等官供食料者,宜並權停。其 有職任者,各還本司,自餘放歸本貫,秋熟已後,更聽 進止。」

咸亨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二年六月癸巳,以旱慮囚。」

按《冊府元龜》:「咸亨八年,以時旱,親慮囚徒,多有原宥。 仍令沛王賢慮諸司囚,周王顯慮雒州及兩縣囚。」按咸

亨止有四年,而沛王賢又以咸亨三年改封雍王,則「八年」 二字,必有錯誤矣,故附見于此。

上元二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上元二年四月丙戌,以旱,避正殿, 減膳徹樂,詔百官言事。」

按《冊府元龜》:「上元二年四月,久旱,避正殿,減膳徹懸, 兼令百官極言得失,勿有所隱。仍令禮部尚書楊思 敬往中嶽,以申祈禱。」

儀鳳二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儀鳳二年冬,無雪。 按《五行志》,儀 鳳二年夏,河南、河北旱。 按《劉憲傳》,憲父思立在高 宗時為名御史。於時河南北大旱,詔遣御史中丞崔 謐等分道賑贍。思立建言,「蠶務未畢而遣使撫巡,所 至不能無勞餞。又賑給須立簿最,稽出入往返停滯 妨廢且廣。若無驛處,馬須預集,以一馬勞數家。今農 事待雨,興作輟日,役破歲計,本欲安存,更煩擾之。望 且責州縣給貸,須秋遣使便。」詔聽罷。

儀鳳三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三年四月以旱避正殿慮囚 按《冊府元龜》。「三年四月朔。以旱避正殿。親慮京城繫 囚。悉原宥之。」

====永隆二年旱====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按《冊府元龜》,「永隆二年正月己亥詔曰:朕聞受上天 之命者,其道在乎愛人;處皇王之位者,其功先於濟 物。然則所修在德,池籞可以假貧人;所寶惟賢,珍玩 不足奉諸己。自朕臨馭天下,三十餘年,永念黎元,情 深撫育,頻頒制命,猶未遵行,所有差科,尚多勞擾。關 中地狹,衣食難周,山東遭澇,糧儲或少,刺史、縣令,寄 以字人;長史司馬,職惟毗贊。若能恤隱求瘼,清直無 私,則囹圄于是空虛,鰥寡自然蘇息。而在外官司,罕 能奉法,志存苟且,不舉綱維,欲使訟息刑清,家給人 足,無為而化,其路何繇?今當勵精求政,先身理物,救 乏賙無,自邇及遠。凡在寮庶,宜識至懷。其殿中太僕 寺馬,並令減送群牧。」諸方貢獻物及供進口味,百司 支料,並宜量事減省。雍岐、華、同四州,六等已下戶,宜 免兩年地稅。河北澇損戶,常式蠲放之外,特免一年 調。其有屋宇遭水破壞,及糧食乏絕者,令州縣勸課 助修,并加給貸。

永淳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淳元年,關中 大旱,饑。」

永淳二年,旱。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夏,河南、河 北旱。」

中宗嗣聖二年即武后垂拱元年

编辑

按:《唐書武后本紀》:「垂拱元年五月壬戌,以旱慮囚。 嗣聖三年。」即武后垂拱二年旱。

按:《唐書武后本紀》:「二年冬,無雪。」

嗣聖四年。即武后垂拱三年旱。

按《唐書武后本紀》:「三年二月己亥,以旱,避正殿,減膳。 四月癸丑,以旱慮囚,命京官九品以上言事。」

嗣聖六年。即武后永昌元年旱。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嗣聖七年。即武后天授元年旱。

按《唐書武后本紀》:「天授元年三月乙酉,以旱減膳, 嗣聖十一年。」即武后延載元年旱。

按:《唐書武后本紀》:「延載元年二月乙亥,以旱慮囚, 嗣聖十四年。」即武后神功元年旱。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嗣聖十七年。即武后久視元年旱。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久視元年夏,關 內、河東旱。

嗣聖十九年。即武后長安二年旱。

按《唐書武后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長安二年春不 雨,至于六月。」

嗣聖二十年。即武后長安三年旱。

按《唐書武后本紀》。「三年四月,以旱避正殿。」 按《五行 志》。三年冬無雪,至于明年二月。

神龍二年旱

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神龍二年十二月,「京師旱,河北水, 減膳,罷土木工,蘇瓌存撫河北。」 按《五行志》:「五月,京 師、山東、河北、河南旱,饑。」

按《冊府元龜》:「神龍二年正月,以旱,親錄囚徒,多所原 宥。其東都及天下諸州,委所在長官詳慮。又遣使祭 五嶽四瀆,并諸州名山大川能興雲雨者。五月,以旱 避正殿,尚食減膳。」

景龍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景龍元年正月丙辰,以旱慮囚。五 月,以旱避正殿,減膳。」

景龍三年,旱。

按《唐書中宗本紀》:「三年六月,以旱避正殿,減膳徹樂。 壬寅,慮囚。」

睿宗先天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睿宗本紀》:「先天元年二月丁巳,是春旱。七月 丙戌,以旱減膳。」

按《冊府元龜》:延和元年七月丙戌,以炎旱命減膳,囚 徒並決斷,勿使冤滯,土木之功並停。 又按《冊府元 龜》,裴漼為中書舍人。睿宗太極初,炎旱,寺觀興役。漼 上疏曰:「臣謹按《禮經》春令曰:『無聚大眾,無起大役。不 可以興土工,恐妨農事』。若號令乖度,役使不時,則人 加疾疫之危,國有水旱之變,此五行之應也。今自春 將」夏,時雨愆期,下人憂心,莫知所出。陛下雖降哀矜 之旨,兩都仍有寺觀之作,時旱之應,實此之繇。近日 已來,雨雖不多,僅得下種,若不勸以農桑,恐棄本者 多。故《書》云:「雖有鎡基,不如待時。」言在乎時,不可失也。 今春告期,東作方始,正是丁壯就工之日,而土木方 興,臣恐所妨尢多,所益尤少。耕夫桑妾,「饑寒之源。故 《春秋》莊公三十一年冬不雨,《五行傳》以為是歲三築 臺。」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五行傳》以為「不時作南門, 勞人興役。陛下每以萬方為念,睿旨殷勤,安國濟人, 防深慮遠。伏願下明制,發德音,順天時,副人望,兩京 公私營造等,並請且停,則蒼生幸甚。若農桑失時,戶口流散,縱寺觀營搆,豈假黎元饑寒之弊哉?」帝覽而 善之。按睿宗太極元年五月改延和八月改先天

元宗先天二年旱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先天二年三 月甲戌,帝以旱親往龍首池祈禱,有赤蛇自池而出, 雲霧四布,應時澍雨。」

開元二年大旱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年正月,以關內旱,求直諫, 停不急之務,寬繫囚,祠名山大川,葬暴骸。二月壬辰, 避正殿,減膳徹樂。 按《五行志》:開元二年春,大旱。 按《張廷珪傳》,開元初,大旱,關中饑,詔求直言。廷珪上 疏曰:「古有多難興國,殷憂啟聖。蓋事危則志銳,情苦 則慮深,故能轉禍為福也。景龍、先天間,凶黨搆亂,陛 下神武,汛掃氛垢,日月所燭,無不濡澤。明明上帝,宜 錫介福。而頃陰陽愆候,九穀失稔,關輔尤劇。臣思天 意,殆以陛下春秋鼎盛,不崇朝有大功,輕堯舜而不 法,思秦漢以自高,故昭見咎異。欲日慎一日,永保太 和,是皇天于陛下眷顧深矣,陛下得不奉若休旨而 寅畏哉?誠願約心削志,考前王之書,敦素」朴之道。登 端士,放佞人,屏後宮,減外廐,場無蹴鞠之玩,野絕從 禽之樂。促遠境,罷縣戍,矜惠惸獨蠲,薄徭賦,去淫巧, 捐珠璧,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或謂「天戒不足畏,而上 帝馮怒,風雨迷錯,荒饉日甚,則無以濟下矣。或謂人 窮不足恤,而億兆攜離,愁苦昏墊,則無以奉上矣。斯 安危所繫,禍福之原,奈何不察?今受命伊始,華夷百 姓,清耳以聽,刮目以視,冀有聞見,何遽孤其望哉?」 開元三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三年五月丁未,以旱,錄京師囚。戊 申,避正殿,減膳。」

按《冊府元龜》:「三年五月戊申,以旱故,下詔曰:『司牧生 人,愛之如子。睠茲災旱,倍切憂勤。將政理不明邪?冤 囚有滯邪?疵癘道長邪?陰陽氣隔邪?何崇朝密雲布 未洽也?載加寅畏,弗敢荒寧。誠不動天,歎深罪己,思 從避減,以塞愆尤,俾月離有期,星退何遠。朕今避正 殿,減常膳,仍令諸司長官各言時政得失,以輔朕之』」 不逮。天下見禁囚徒中,或以痛自誣者,各令長官,審 加詳覆,疑有冤濫,隨事案理,仍告於社稷,備展誠祈。 諸州旱處,有山川能興雲致雨者,亦委州縣官長,速 加禱祀。

開元六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六年八月庚辰,以旱慮囚。」

按《冊府元龜》,六年七月,帝以亢旱,不御正殿,於小殿 視事。詔曰:「皇天應人,必有所謂。此月少雨,蓋非徒然。 深慮繫囚,或有冤滯。京城內諸司見禁囚徒,並以來 日過,朕將親慮,所司量准舊典,其杖以下情不可恕 者,速決,自餘即放卻。」

開元七年秋,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七年閏七月辛巳,以旱避正殿,徹 樂,減膳。甲申,慮囚。」

按《冊府元龜》七年七月詔曰:「今月之初,雖降時雨;自 此之後,頗𠍴甘液。如聞側近禾豆,微致焦萎,深用憂 勞,式資祈請。丘禱則久,常典宜遵。即令禮部侍郎王 丘、太常少卿李暠分往華嶽河瀆祈雨。」甲申,親慮囚 於宣政殿,事非切害,悉原之。詔曰:「朕以匪德,嗣膺丕 命。雖日慎為誡,政期以康。而天災流行,誠或未感。自 孟秋在候,雨澤𠍴足,永念農畝,用懷宵旰。在予之責, 萬方何罪?視人如傷,一物增怵。且夫修政之要,恤刑 之重,雖得情勿喜,寧僭無濫。將恐此輩猶有冤人,或 傷於和,而作此厲。法惟明慎,事藉躬親,故爰加案省, 開其幽滯。雖士師不冤,時稱閱實,而愚者自陷,朕甚 愍焉。故屈常法,特申寬典。」丙戌,詔曰:「爰自春首,頗𠍴 甘澤,眷茲近甸,將損嘉苗。人天謂何?夙夜增怵。豈刑 罰莫省,罪獄其紛,儻致吁嗟,是生炎亢。故京師囚繫, 親慮原減,而郡縣狴牢,將何慎恤?平分之道,載軫于 懷。天下諸州見繫囚徒,宜令所繇長官便慮,有司即 此類作條件處分。」

開元九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九年冬,無雪。」

開元十二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七月,河 東、河北旱。帝親禱雨宮中,設壇席,暴立三日。」九月蒲、 同等州旱。

按《冊府元龜》:「開元十二年七月,河東、河北旱,命中書 舍人寇泚宣慰河東道,給事中李昇期宣慰河北道。 百姓有匱乏者,量事賑給。帝親禱於內壇場,三日曝 立。」

開元十四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秋,諸道 州十五旱。」

按《冊府元龜》,「十四年六月丁未,以久旱分命六卿祭

山川。詔曰:『五嶽視三公之位,四瀆當諸侯之秩,載於
考證
祀典,亦為國章。方屬農功,頗增旱暵,虔誠徒積,神道

未孚。用申靡愛之勤,冀通能潤之感。宜令工部尚書 盧從愿祭東嶽,河南尹張敬忠祭中嶽,御史中丞兼 戶部侍郎宇文融祭西嶽及西海、河瀆,太常少卿張』」 九齡祭南嶽及南海,黃門侍郎李暠祭北嶽,右庶子 何鸞祭東海,宗正少卿鄭繇祭淮瀆,少詹事張晤祭 江瀆,河南少尹李暈祭北海及濟瀆。且潤萬物者,莫 先乎雨,動萬物者,莫先乎風。眷彼靈神,是稱「師伯,雖 有常祀,今更陳祈。宜令光祿卿孟溫祭《風伯》,左庶子 吳競祭《雨師》,各就壇壝,務加崇敬,但」羞蘋藻,不假牲 牢。應緣奠祭,尢宜精潔。壬戌,以旱及風災,命官及州 縣長官上封事,指言時政得失,無有所隱。 又按《冊 府元龜》,十四年六月丁未,以久旱,分命公卿祭山川。 己卯,河北道及太原、澤潞等州皆雨祭。北嶽使李暠 上言曰:「臣至邢州,雨降盈尺。切問野老,皆云:往十二 年春夏大旱,六月下旬」方始降雨,其歲河朔大熟,粟 斗五錢。今年得雨雖晚,猶早于前歲,百姓欣然,咸有 秋望。臣受命之日,祈雨常山,玉幣未陳,明靈已應,實 陛下至誠元感,先天不違。

開元十五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五年,諸道州 十七旱。」

開元十六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東都、河 南、宋、亳等州旱。

開元十七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十七年冬,無雪。」

開元十九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九年「五月 壬申,京師旱,帝親禱興慶池,是夜大雨。七月甲戌,以 久旱,帝親禱于興慶池,翼日大雨。」

開元二十一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十一年四 月,以久旱命太子少保陸象先、戶部尚書杜暹等七 人往諸道宣慰賑給。仍令黜陟宮吏,疏決囚徒。 開元二十四年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四年夏旱。

天寶二年旱

编辑

按:《唐書元宗本紀》:「天寶二年冬,無雪。」

天寶六載,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六載:「七月乙酉,以旱降死罪,流以 下原之。」

天寶九載,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九載正月,詔以十一月封華嶽。三 月辛亥,華嶽廟災,關內旱,乃停封。」

天寶十四載,旱。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四載三月 丙戌敕:「頃緣少雨,遍於致祭。旋降甘澤,實荷靈祇。其 先令中使祭者,別有昭報。京兆府比來應有祗請處, 并有畿內名山靈跡,並令府縣長官各申賽祭。」 又 按《冊府元龜》,十四載三月詔曰:「近日以來,時雨未降。 在於宿麥,慮有所傷。雖憂勤之心,不忘於黎庶;而精 誠之至,冀展於靈祇。宜令太子太師陳希烈祭《元冥》, 光祿卿李憕祭《風伯》,國子祭酒李麟祭《雨師》。仍取今 月二十三日各申誠請,務令蠲潔,如朕意焉。」又詔曰: 「關輔郡邑,霈澤屢施,京城在近,時雨未降。是用軫慮, 匪寧于懷。其諸郡壇,雖已勤請,攸資遍祭,庶達誠心。 宜令吏部侍郎蔣烈今月二十五日祭天」皇地祇,給 事中王維等分祭于五星壇。「務申虔潔,以副朕懷。」

肅宗乾元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乾元元年五 月己亥,亢旱,陰陽人李奉先自大明宮出金龍及紙 錢,太常音樂迎之,送於曲江池,投龍祈雨,宰相及禮 官並於池所行祭。禮畢,奉先投龍於池。」

乾元二年,旱。

按:《唐書肅宗本紀》:「二年三月丁亥,以旱降死罪,流以 下原之,流民還者給復三年。」

按《冊府元龜》:「二年三月癸亥,以久旱,徙東西二市,於 是祭風伯、雨師,修雩祀壇,為泥人土龍,及望祭名山 大川而祈雨。」

代宗永泰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永泰元年四月己巳。自春不雨。至 于是月而雨。」 按《五行志》。春夏旱。

按:《冊府元龜》:「永泰元年七月,以久旱,遣近臣分錄大 理、京兆囚徒。」 又按《冊府元龜》:「元年七月庚子,以旱 故,禱諸神祠,是日雨降盈尺。」

永泰二年,關內大旱。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關內大旱, 自三月不雨至於六月。」

永泰三年,旱。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三年六月庚子,以大旱,分遣左僕射裴冕等禱祝川瀆及徙市,閉 諸坊門,祀風伯、雨師,是日乃雨。」

大曆元年冬無雪

编辑

按:《唐書代宗本紀》云云。

大曆六年,旱。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春旱,至於 八月。

大曆七年,旱。

按《唐書代宗本紀》:「七年五月,以旱,大赦,減膳徹樂。 大曆八年,旱。」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 按《黎幹傳》:八年,幹為京兆 尹。時大旱,幹造土龍,自與巫覡對舞,彌月不應。又禱 孔子廟,帝笑曰:「丘之禱久矣。」使毀土龍。帝減膳節用, 既而霔雨。 大曆十二年旱。

按《唐書代宗本紀》:「十二年六月丁未,以旱降京師死 罪,流以下原之。冬,無雪。」

德宗建中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建中元年冬,無雪。」

建中三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自五月不 雨,至於七月。」

興元元年冬大旱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貞元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德宗本紀》:「貞元元年春旱,七月,灞、滻竭。八月 甲子,以旱避正殿,減膳。」 按《五行志》:「元年春旱,無麥 苗,至于八月,旱甚,灞、滻將竭,井皆無水。」

按《冊府元龜》:「貞元元年五月癸卯,命右庶子裴諝、殿 中少監馬錫、鴻臚少卿韋俛分禱終南秦嶺諸山以 祈雨。」

貞元六年,大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六年春旱。閏四月乙卯,詔常參官、 畿縣令言事,免京兆府夏稅 按《五行志》:「六年春,關 輔大旱,無麥苗。夏,淮南、浙西、福建等道大旱,井泉竭, 人暍且疫,死者甚眾。」

按《冊府元龜》:「六年三月,以旱故,遣使分禱山川。是春, 京畿、關輔、河南大旱,無麥苗。」

貞元七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七年冬無雪。」 按《五行志》:「七年,揚、 楚、滁、壽、澧等州旱。」

貞元十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十年六月,自春不雨,至於是月辛 未雨。」

貞元十一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一年五月 以旱故,令禮部尚書董進巡覆百司禁囚。」

貞元十二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十二年四月, 以久旱。令百司速決囚徒。」

貞元十三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十三年四月辛酉,以旱慮囚。壬戌, 雩于興慶宮。」

按《冊府元龜》:「十三年四月,自春以來,時雨未降,正陽 之月,可行雩祀。遂幸興慶宮龍潭,為兆庶祈禱焉。忽 有白鸕鶿沉浮水際,群類翼從其後,左右侍衛者咸 驚異之。俄然莫知所往,方悟龍神之變化,遂相率蹈 舞稱慶。至乙丑,果大雨,遠近滂沱。」

貞元十四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十四年冬無雪。」 按《五行志》云云。 按《冊府元龜》。「貞元十五年三月,以久旱。令李巘、鄭雲 逵於炭谷秦嶺祈雨。四月以久旱。令陰陽術士陳混 常、呂廣順及摩尼師祈雨。」

貞元十八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八年,申、光、蔡 州旱。

貞元十九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十九年正月不雨,至七月甲戌乃 雨。 按《權德輿傳》:十九年大旱,德輿因是上陳闕政 曰:「陛下齋心減膳,憫惻元元,告於宗廟,禱諸天地。一 物可祈,必致其禮;一士有請,必聽其言。憂人之心,可 謂至已。臣聞銷天災者修政術,感人心者流惠澤,和 氣洽則祥應至矣。畿甸之內,大率赤地而無所望;轉 徙之人,斃踣道路,慮種麥時種不得下,宜詔在所裁 留經用,以種貸民。今茲租賦及宿逋遠貸,一切蠲除, 設不蠲除,亦無可斂之理。不如先事圖之,則恩歸于 上矣。」十四年夏,旱,吏趣常賦,至縣令為民毆辱者,不 可不察。又言:「漕運本濟關中,若轉東都以西緣道倉 廩悉入京師,督江、淮所輸,以備常數。然後約太倉一 歲計,斥其餘者以糶於民,則時價不踴,而蓄藏者出 矣。」又言:「大曆中,一縑直錢四千,今止八百,稅入加舊則出於民者五倍。其初,四方銳於上獻,為國掊怨,廣 軍實之求,而兵有虛籍,剝取多方,雖有心計巧曆,能 商功利,其於割股啖口,困人均也。」又言:「比經絀放者, 自謂抆拭無期,坐為匪人,以動和氣。而冬薦官,踰三 年未受命,衣食既空,溘然就斃,此亦窮人之一端也。 近陛下洗宥絀放者,或起為二千石,其徒更相勉,知 牽復可望,惟因而弘之,使人人自效。帝頗采用之。」 按《許孟容傳》:孟容為給事中,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 疏言:「陛下齋居損膳,具牲玉,走群望,而天意未答,豈 豐歉有定,陰陽適然乎?切惟天人交感之際,繫教令 順民與否。今戶部錢非度支歲計,本備緩急。若取一 百萬緡,代京兆一歲賦,則京圻無流亡,振災為福。又 應省察流移征防當還未還,役作禁錮,當釋未釋,負 逋饋送,當免免之,沉滯鬱抑,當伸伸之,以順人奉天。 若是而神弗祐,歲弗稔,未之聞也。」先是,為裴延齡、李 齊運流斥者,雖十年弗內移,故孟容因旱及之。帝始 不悅,改太常少卿。

按《冊府元龜》,十九年正月至於六月不雨,分公卿望 祈於嶽鎮、海瀆、名山大川,精禱於太社、太稷、太廟、天 皇地祗,及山川能出雲為雨者。六月詔曰:「京師近郊, 時雨未洽,慮囹圄冤滯,致傷和氣,是用軫於朕心。其 御史臺、大理寺及京兆府等諸司繫囚,中書、門下與 有司亟議,條理冤滯以聞。」又敕禮部舉人:「自春以來, 久愆時雨,念其旅食京邑,資用屢空,其禮部舉人,今 年宜權停。」

貞元二十年,旱。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李實傳》:實擢拜京兆尹, 封嗣道王,怙寵而愎,不循法度。貞元二十年旱,關輔 饑,實方務聚斂以結恩,民訴府上,一不問。德宗訪外 疾苦,實詭曰:「歲雖旱,不害有秋。」乃峻責租調,人窮無 告,至徹舍鬻苗輸於官。

順宗永貞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順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貞元年秋,江 浙、淮南、荊南、湖南、鄂岳、陳許等州二十六旱。」

憲宗元和三年旱

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和三年,淮南、 江南、江西、湖南、廣南、山東西皆旱。」

元和四年,旱。

按《唐書憲宗本紀》,「四年正月壬午,免山南東道、淮南、 江西、浙東、湖南、荊南今歲稅。閏三月己酉,以旱降京 師死罪非殺人者。禁刺史境內榷率,諸道止條外進 獻,嶺南、黔中、福建掠良民為奴婢者。省飛龍廐馬。」己 未,雨。 按《五行志》,「四年春夏,大旱。秋,淮南、浙西、江西、 江東旱。」

元和七年,旱。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七年夏,揚、潤等 州旱。」

按《冊府元龜》:「元和七年三月庚午,以旱故,詔京畿內 禁囚徒,據罪輕重,宜疏理處分。」

元和八年,旱。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夏,同、華二 州旱。」

元和九年,旱。

按:《唐書憲宗本紀》:「九年五月癸酉,以旱免京畿夏稅。 元和十年,旱。」

按:《唐書憲宗本紀》:「二月,自冬不雨,至於是月丙午雪。 元和十五年,旱。」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穆宗長慶二年旱

编辑

按《唐書穆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長慶二年十 二月己亥詔曰:「自冬以來,甚少雨雪,農耕方始,災旱 是虞,慮有冤滯,感傷和氣,宜委御史臺大理寺及府 縣長吏自錄囚徒,仍速決遣。除身犯罪應支證追呼 近繫者,一切並令放出,須辨對者,任其責保,冀得克 消沴氣,延致休祥。」

長慶三年,旱。

按《唐書穆宗本紀》:「三年三月癸亥,淮南、浙東西、江西、 宣歙旱,遣使宣撫,理繫囚,察官吏。」

敬宗寶曆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寶曆元年秋,荊 南、淮南、浙西、江西、湖南及宣、襄、鄂等州旱。」

寶曆二年,旱。

按《唐書敬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二年六月癸 亥詔曰:「近日京城雖已得雨,畿甸之內,霑灑未周。災 歉是虞,黎元重困,救旱之備,深所注懷。宜令京兆府 各勒諸縣令長,疏理見禁囚徒,除首罪外,餘支證並 責保放出。其有法不得原,情有可恕者,府司一一條 舉,當為蠲免。御史臺大理寺亦委本司長官親自覆 視」,准前處分。炎熾方甚,狴牢可矜。京城及畿內諸獄, 亦宜並與除放,冀得存活。

====文宗太和元年旱====按《唐書文宗本紀》:「太和元年六月乙卯,以旱降京畿 死罪以下。」 按《五行志》:太和元年夏,京畿、河中、同州 旱。

按《冊府元龜》:太和元年六月庚子詔:「緣自夏少雨,應 見禁囚徒,宜差清彊御史各就諸司巡勘,速理聞奏, 無令冤滯。」是月,以霖潦,詔:「京城見禁囚徒,慮有冤滯, 宜令御史臺府縣及諸司各量輕重疏決,三日內聞 奏。」

太和三年,旱。

按《唐書文宗本紀》:「三年八月辛酉,以旱免京畿九縣 今歲租。」

太和六年,旱。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河東、河南 關輔旱。 按《李中敏傳》:中敏入拜侍御史,鄭注誣逐 宰相宋申錫,天下以目。太和六年,大旱,文宗內憂,詔 詢所以致雨者。中敏時以司門員外郎上言:「雨不時 降,夏陽驕愆,苗欲槁枯。陛下憂勤,降德音,俾下得盡 言。臣聞昔東海誤殺一孝婦,大旱三年。臣頃為御史 臺推囚,華封儒殺良家子三人,陛下赦封儒死,然三 人者亦陛下赤子也。神策士李秀殺平民,法當死,以 禁衛刑止流。宋申錫位宰相,生平饋致一不受,其道 勁正,姦人忌之,陷不測之辜,獄不參驗,銜恨而沒,天 下士皆指目鄭注。臣知數冤必列訴上帝,天之降災, 殆有由然。」漢武帝國用空竭,桑弘羊興筦「榷之利,然 卜式請烹以致雨,況申錫之枉,天下知之,何惜斬一 注以快忠臣之魂,則天且雨矣。」帝不省。

按《冊府元龜》六年七月壬寅詔曰:「秋稼方茂,時稍愆 亢,慮有冤繫,致傷和氣。應內外諸司見禁囚徒,各委 本司長吏隨罪疏決,務從寬典,副我憂懷。」

太和七年,旱。

按《唐書文宗本紀》。「七年閏七月乙卯。以旱避正殿。減 膳徹樂。出宮女千人。縱五坊鷹犬」 按《五行志》。七年 大旱。

按《冊府元龜》:七年七月己酉,敕曰:「今緣稼穡方滋,旬 月少雨,慮其冤滯,或有感傷,宜委左僕射李程及御 史大夫鄭覃同就尚書省疏理。諸司囚徒,務從寬降, 限五日內畢聞奏。其外州府為有稍旱處,委長吏速 准此處分。」壬子,以旱命吏部尚書令狐楚、御史大夫 鄭覃同疏決囚徒。甲寅,徙市。閏七月乙卯,詔曰:「朕嗣 纂聖圖,覆育生類,兢業寅畏,上承天休,而陰陽失和, 膏澤𠍴候,害我稼穡,災于黔黎。有過在予,敢忘咎責! 是用避殿徹樂,減膳省刑,思惕慮以覃思,庶薦誠而 致雨。時澤未降已來,朕當避正殿,減供膳;太常教坊 聲樂,權停閱習;飛龍廐馬,量減食粟。其百司官署廚 饌,亦且權減。陰陽鬱堙,縶繫傷害,有」紊和氣,是乖燮 調。今放出宮人一千人,其諸道今年合進鷹犬,宜數 內停減一百頭聯。在五坊者宜減放一百頭聯。京城 囚徒,慮有冤滯,已委疏決,務從寬降。宜令鄭覃令狐 楚速具條疏聞奏。內外諸司,先有修造,稍非急切者, 並宜停省。公卿百寮,及戚里舊將相之家,如有僭侈 踰制,委御史臺糾察「聞奏。諸州府長吏及縣令有貪 縱苛暴者,委御史臺訪察聞奏。名山大川及能興雲 致雨者,各委長吏精誠祈禱。於戲!朕受天眷佑,為人 父母,暵旱作沴,焦勞匪寧。遍祀山川,靡愛珪璧。菲食 罪己,緩獄消災。載深勤雨之心,冀警納隍之戒。凡百 士庶,宜諒予懷。」時以久無雨,帝遍走群望,至是復有 此詔。既而甘澤普霑,人心大悅。

太和八年,旱。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夏,江淮及 陜華等州旱。」

按《冊府元龜》,八年六月甲午詔曰:「『近者咎徵所集,陽 亢成災,靡神不宗,未獲嘉應。豈刑政之尚乖其當,將 獄犴之未察其冤。夙興以思,庶答天譴。宜令尚書右 僕射李逢吉、御史大夫鄭覃於尚書省疏理刑獄,輕 繫者咸從於決遣,重條者議所以矜寬。小大以情,必 詳必慎,致誠無怠,稱朕意焉』。丁酉,詔曰:『時屬亢陽,慮 有冤滯,應諸州府囚徒,各委所在長吏疏理處分,務 從寬降。其緣制獄未決遣者,委刑部、大理寺速立限 奏覆。稍涉留滯者,仍令御史臺糾劾舉奏』。」八月,詔罷 諸色選舉,以歲旱故也。

太和九年,旱。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秋,京兆、河 南、河中、陝華、同等州旱。」

按:《冊府元龜》:「九年七月,詔曲江雩土龍。」

開成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冊府元龜》,「開成元年二 月庚申,帝幸龍首池,觀內人賽雨。自春少雨,帝孜孜 憂勤,遍禮群望,至是甘澤屢降,中外咸悅。帝賦《暮春 喜雨詩》,百官咸有唱和。」

開成二年,旱。

按《唐書文宗本紀》。「二年四月乙卯。以旱避正殿。」 按《五行志》。二年春夏旱。

按《舊唐書天文志》:二年,彗出東方,文宗召欽天監朱 子容問星變之由。子容曰:「彗主兵旱。」是歲夏大旱。 按《冊府元龜》:開成二年四月戊申詔曰:自春以來,未 降甘澤。從來但以過時無雨,議祈禱。及至降洒,已似 後時。今雖未旱,亦要沾洽,各宜差官,精誠祈禱。七月 庚午,詔曰:「農人遍野,甘澤稍愆。眷言時苗,未保收穫。 齋心懇禱,猶望有成。各宜差長吏,所在靈廟禱祈。」乙 亥,以久旱,移市開坊市南門。乙酉,詔曰:「秋旱未雨,慮 有幽冤,縲禁多時,須議疏決。京司刑獄,宜令右僕射 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鄭覃親往疏理。」乃分命宰臣祈 雨於太廟、太社、白帝壇。己丑,遣侍御史崔虞、孫範各 往諸道巡覆蝗蟲,并加宣慰。

開成三年,旱。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鄭覃傳》:開成三年旱,帝 多出宮人。李玨入賀曰:「漢制,八月選人。晉武帝平吳, 多采擇,仲尼所謂『未見好德者,陛下以為無益,放之 盛德也』。覃又推贊曰:『晉以采擇之失,舉天下為左衽, 宜陛下以為殷鑒』。」帝善其將美。

按《冊府元龜》,三年正月癸未,以旱,下詔放逋租及寬 刑獄。其日大雨。乙亥,京兆尹崔琪奏:「畿內去冬少雪, 宿麥未滋。今欲差少尹於終南廣惠公廟祈禱,諸縣 各委令長,於靈跡處精誠祈請。」從之。癸未,詔曰:「朕自 守丕訓,恭臨大寶,兢兢業業,十有三年。何嘗不惠下 以愛人,克己以利物。外無畋遊之樂,內絕土木之工, 浣衣菲食,宵興夕惕,厚於身者無不去,便於人者無 不行。損群方之底貢,驅時風於樸素。將以弘祖宗法 制,致夷夏雍熙,勤求理道,日冀平泰。而去秋旱蝗所 及,稼穡卒瘁,哀此蒸人,懼罹艱食。是用順時布令,助 煦育之深仁;施惠覃恩,法雨露之殊澤。其淄、青、兗、海、 鄆、曹、濮,去秋蝗蟲,害物偏甚。其三道,有去年上供錢 及斛㪷在百姓腹內者,並宜放免。今年夏稅上供錢 及斛㪷亦宜全放,仍以當處常平義倉斛㪷速加賑 救。京兆府諸州府,應有蝗蟲,米穀貴處,亦宜以常平 義倉及側近官中所貯斛㪷,量加賑賜。」閉糴禁錢,為 時之蠹,方將革弊,尢藉通商,其見錢及斛㪷,所在方 鎮州府,輒不得擅有「壅遏,任其交易,必使流行。仍委 出使郎官御史,及所在度支鹽鐵巡院切加勾當,兼 委車運使設法般運江淮糙米,於河陰貯積,以備節 級賑救。應方鎮州府,借使度支鹽鐵戶部錢物斛㪷, 經五年已上者,並宜放免。」刑獄之重,人命所懸,將絕 冤濫,必資慎恤。京城百司及畿內見禁囚徒,委中書 門下「差官疏理,無使滯冤。」於戲!唯此凶災,是彰菲德, 情敢忘於罪己,惠所貴於及人。施令布和,期於蘇息。 凡厥臣庶,宜體朕懷。

開成四年,旱。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四年夏旱,浙東 尢甚。」

按《舊唐書天文志》:四年夏,大旱,禱祈無應,文宗憂形 於色。宰臣進曰:「星官言天下時當爾,乞不過勞聖慮。」 帝改容言曰:「朕為人主,無德庇人,比年旱災,星文謫 見,若三日內不雨,朕當退歸南內。卿等自選賢明之 君,以安天下。」宰相楊嗣復等嗚咽流涕不已。

按《冊府元龜》,四年六月戊辰,以久旱分命群官遍祠 祈禱。帝自即位,每歲有微旱,即虔誠祈禱。至是久旱, 帝於紫宸殿對宰臣憂形於色,宰臣以星官所奏天 時當爾,乞無過勞聖慮。帝慄然改容曰:「朕為天下主, 無德及人,致此災旱。今又謫見於上,若三日不雨,當 退歸南內,更選賢明以主天下。」宰臣嗚咽流涕,各請 罪,乞免相位。是夜澍雨大洽。

開成五年,武宗即位,旱。

按《唐書武宗本紀》:「五年正月即位,六月丙寅,以旱避 正殿理囚。河北、河南、淮南、浙東、福建蝗疫,州除其徭。 八月甲寅,雨。」

武宗會昌五年旱

编辑

按《唐書武宗本紀》:「會昌五年三月,旱。」

會昌六年,旱。

按《唐書武宗本紀》。「六年二月,以旱降死罪以下,免今 歲夏稅。」 按《五行志》。六年春不雨。冬又不雨。至明年 二月。

宣宗大中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宣宗本紀》:「大中元年二月,以旱,避正殿,減膳, 理京師囚,罷太常教坊習樂,損百官食,出宮女五百 人,放五坊鷹犬,停飛龍馬粟。」

大中四年,大旱。

按《唐書宣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大中八年,旱。

按:《唐書宣宗本紀》:「八年三月,以旱理囚。」

大中九年,旱。

按《唐書宣宗本紀》:「九年七月,以旱,遣使巡撫淮南,減 上供饋運,蠲逋租,發粟賑民。庚申,罷淮南、宣歙、浙西冬至、元日常貢,以代下戶租稅。」

大中十二年,旱。

按:《唐書宣宗本紀》十二年:「自十月不雨,至於二月。」

懿宗咸通二年旱

编辑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通二年秋,淮 南、河南不雨,至於明年六月。

咸通九年,旱。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九年,江淮旱。 咸通十年,旱。

按《唐書懿宗本紀》。「十年六月戊戌。以蝗旱理囚。」 按 《五行志》。十年夏旱。

咸通十一年夏,旱。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咸通十四年,僖宗即位,旱。

按《唐書僖宗本紀》:「十四年七月即位,十二月大赦,免 水旱州縣租賦。」

僖宗乾符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乾符元年四月辛卯,以旱理囚。」 「乾符三年,旱。」

按《唐書僖宗本紀》:「三年二月丙午,以旱,降死罪以下。 五月庚子,以旱理囚,免浙東西一歲稅,是冬無雪。」

廣明元年大旱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廣明元年三月辛未,以旱,避正殿, 減膳。」

中和四年旱

编辑

按《唐書僖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中和四年,江南 大旱,饑,人相食。」

昭宗景福二年秋大旱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光化三年旱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光化三年冬。京 師旱。至於明年春。

光化四年,旱。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天復元年旱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天復元年二月甲寅,以旱,避正殿, 減膳。」

昭宣帝天祐二年旱

编辑

按《唐書昭宣帝本紀》:「天祐二年四月乙未,以旱,避正 殿,減膳。」

按《冊府元龜》:哀帝天祐二年三月詔曰:「朕以宿麥未 登,時陽久亢。慮闕粢盛之備,軫予宵旰之憂。所宜避 正位於宸居,減珍羞於常膳。諒惟眇質,深合罪躬。庶 其昭感之祥,以致滂沱之澤。今月八日以後,不坐正 殿及減常膳。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