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114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十四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十四卷目錄

 疫災部彙考三

  金哀宗天興一則

  元成宗大德二則 武宗至大一則 仁宗皇慶一則 延祐一則 英宗至治三則 文

  宗至順二則 順帝元統一則 至正十一則

  明太祖洪武二則 成祖永樂四則 英宗正統一則 代宗景泰二則 英宗天順一則

   憲宗成化四則 孝宗弘治五則 武宗正德四則 世宗嘉靖十八則 穆宗隆慶一則

   神宗萬曆二十四則 熹宗天啟五則 愍帝崇禎六則

皇清康熙二則

 疫災部總論

  朱子大全集答陳安卿

  明吳有性瘟疫論雜氣論 論氣盛衰 論氣所傷不同

 疫災部藝文一

  說疫氣          魏曹植

  為民祈安設醮青詞    宋真德秀

  禳疫告城隍文       周希曜

 疫災部藝文二

  時儺           元吳萊

 疫災部紀事

 疫災部雜錄

 疫災部外編

庶徵典第一百十四卷

疫災部彙考三 编辑

编辑

哀宗天興元年汴京大疫 编辑

按《金史哀宗本紀》:「天興元年五月,汴京大疫,凡五十 日,諸門出死者九十餘萬人,貧不能葬者不在是數。」

编辑

成宗大德元年疫 编辑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元年八月丁巳,真定、河間、順 德旱疫。是歲,河間之樂壽、交河疫,死六千五百餘人。」 大德八年疫。

按《元史成宗本紀》:「大德八年六月丁酉,烏撒、烏蒙、益 州、忙部、東川等路饑疫。」

武宗至大元年大疫 编辑

按《元史武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大元年春,紹 興、慶元、台州疫。死者二萬六千餘人。」

仁宗皇慶二年大疫 编辑

按《元史仁宗本紀》。皇慶二年。京師以久旱。民多疾疫。 帝曰:「此皆朕之責也。赤子何罪。」明日大雪 按《五行 志》。《唐志》云:「國將有恤。則邪亂之氣先被於民。故疫。」

延祐七年三月英宗即位六月疫 编辑

按《元史英宗本紀》:「延祐七年三月庚寅即位,六月甲 寅,京師疫。」

英宗至治元年疫 编辑

按《元史英宗本紀》:「至治元年十二月辛丑,真定路疫, 至治二年疫。」

按《元史英宗本紀》:「二年二月甲子,恩州水,民饑疫。十 一月戊申,岷州旱疫。」

至治三年,泰定帝即位,疫。

按《元史泰定帝本紀》:「至治三年八月癸巳即位,是歲 番岷春疫。」

文宗至順二年疫 编辑

按《元史文宗本紀》:「至順二年四月壬申,衡州路屬縣, 比歲旱蝗,仍大水,民食草木殆盡,又疫癘死者十九。」 至順三年疫。

按:《元史文宗本紀》:「三年正月壬午,宜山縣饑,疫,死者 眾。」

順帝元統二年疫 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元統二年三月庚子,杭州、鎮江、嘉 興、常州、松江、江陰水旱疾疫。」

至正四年疫 编辑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至正四年,福州、 邵武、延平、汀州四郡夏秋大疫。

至正五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五年春夏。濟南 大疫。」

至正十二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二年正月。冀 寧保德州大疫。夏,龍興大疫。」

至正十三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三年十二月,大同路疫,死者大 半。」 按《五行志》:「十三年,黃州、饒州大疫。」

至正十四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四年十二月,京師大饑,加以疫癘,民有父子相食者。」

按《明昭代典則》:「至正十四年夏四月,江西、湖廣大疫。 十月,蒙古大都大疫。」

至正十六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春。「河南 大疫。」

至正十七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七年六月。「莒 州蒙陽縣大疫。」

至正十八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十八年六月,汾州大疫。」

按明《昭代典則》,「至正十八年十二月,蒙古大都饑疫。 時兩河被兵之民,攜老幼流入京師,重以饑疫,死者 枕籍。宦者樸不花請市地收葬之,前後凡二十餘萬 人。」

至正十九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九年春夏。鄜 州并原縣。莒州沂水、日照二縣及廣東南雄大疫。 至正二十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年夏,紹興 山陰、會稽二縣大疫。」

至正二十二年,大疫。

按《元史順帝本紀》:「二十二年四月,紹興路大疫。」

编辑

太祖洪武二年大疫 编辑

按《福建通志》:「洪武二年大疫,死者相枕籍。」

洪武十三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洪武十三年,嘉興大疫。」

成祖永樂二年疫 编辑

按《大政紀》,「永樂二年三月己丑,天下工匠集京師者, 疫死。左都御史陳瑛劾工部尚書黃福有罪,勿問。」 永樂五年,疫。

按《湖廣通志》:「永樂五年,酃縣冬,大疫。」

永樂八年,疫。

按《大政紀》,永樂八年十月丁巳,戶部言,「江西廣昌縣 民疫死八百餘戶,乞蠲稅。」皇太子從之。

按《名山藏》,「永樂八年登州府所屬諸縣疫,皇太子命 安撫賑恤之。」

永樂十二年,疫。

按《名山藏》,「永樂十二年三月直隸、河南、山、陜、湖廣諸 縣疫,皇太子命視之。」

英宗正統十年疫 编辑

按《大政紀》:正統十年五月,浙江寧波等府民遭疫死 甚眾,命禮部左侍郎王英代祀南鎮,以禳民厲。時浙 江久旱,英至紹興大雨,水深二尺,灌獻之夕,雨止星 見。明日又大雨,田野沾足,人皆喜曰:「此侍郎雨也。」布 政使孫原貞等陪祀,請作《御祭感應記》,刻石於廟而 還。

按《名山藏》,「正統十年六月,以西安、紹興、寧波、台州諸 府大疫,遣祭於西嶽南鎮之神,為民祈福,死者蠲其 租,疾賑卹之。」

按《福建通志》:「正統中,興化縣大疫。」

代宗景泰五年疫 编辑

按《名山藏》:「景泰五年二月,建昌、武昌、漢陽疫。」

景泰六年,疫。

按《浙江通志》:「景泰六年,嘉興大疫。」

英宗天順五年疫 编辑

按《湖廣通志》:「天順五年,興寧大疫。」

憲宗成化七年疫 编辑

按《名山藏》,「成化七年五月,以民疫多死,置漏澤園於 京師外。」

按《貴州通志》:「成化七年,青平疫。」

成化十六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成化十六年,長樂縣十八都昆由田突 起小阜,高三四尺,踐之輒陷。明年復於其左湧起一 山,廣袤五丈餘。是年大疫,民多死。」

成化十七年,大疫。

按《江西通志》:「成化十七年,彭澤縣大疫。」

按《貴州通志》:「成化十七年,都勻大疫。」

成化二十二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成化二十二年,古田、連江大疫。」

孝宗弘治二年大疫 编辑

按《湖廣通志》:「弘治二年春正月,華容大疫,有闔門無 一存者。」

弘治五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弘治五年,嘉興大疫。」

弘治八年大疫。

按《大政紀》:「弘治八年五月,東南諸省大疫。」

弘治十三年,大疫。

按《廣西通志》:「弘治十三年九月,民大疫。」

弘治十七年,疫按《山西通志》:「弘治十七年,滎河聞喜瘟疫。」

武宗正德六年大疫 编辑

按《浙江通志》:「正德六年,嘉興大疫。」

正德九年,大疫。

按《雲南通志》:「正德九年,鶴慶、麗江大疫,死者不可勝 計。」

正德十一年,大疫。

按《湖廣通志》:「正德十一年,荊州春疫,冬,大疫。」

正德十四年,大疫。

按《畿輔通志》:「正德十四年春,保定大疫。」

按《山東通志》:「正德十四年,武定大疫。」

按《浙江通志》:「正德十四年,台州大疫。」

世宗嘉靖四年疫 编辑

按《浙江通志》:「嘉靖四年,餘姚疫。」

嘉靖七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嘉靖七年,代州大疫。」

嘉靖八年大疫。

按《湖廣通志》:「嘉靖八年春,襄陽大疫。」

按《四川總志》:「嘉靖八年春疫。」

按《貴州通志》:「嘉靖八年,永寧大疫。」

嘉靖十一年大疫。

按《陝西通志》:「嘉靖十一年,民大疫。」

嘉靖十二年,疫。

按《湖廣通志》:「嘉靖十二年秋,大疫。」

嘉靖十三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嘉靖十三年,台州、奉化大疫。」

按《湖廣通志》:「嘉靖十三年夏,穀城民多疫。」

嘉靖十四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嘉靖十四年十月,大疫,道殣相望。 嘉靖十七年,大疫。」

按《廣西通志》:「嘉靖十七年秋九月至冬十二月,全州 大疫。」

嘉靖二十二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二年夏,榆次大疫,死者數百 人。」

嘉靖二十三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嘉靖二十三年,文水大疫。」

按《湖廣通志》:「嘉靖二十三年,郴州大疫。」

嘉靖二十四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嘉靖二十四年,大疫,死者萬計。」

嘉靖三十五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嘉靖三十五年秋,大疫。」

嘉靖三十七年大疫。

按《貴州通志》:「嘉靖三十七年,大饑,人相食,大疫,有闔 門死者。」

嘉靖三十九年,疫。

按《山西通志》:「嘉靖三十九年,石州疫,大作,十室九空。 嘉靖四十年,大疫。」

按《湖廣通志》:「嘉靖四十年春,荊州大疫,死萬餘人。 嘉靖四十一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嘉靖四十一年,瘟疫,人死十之七,市肆 寺觀屍相枕籍,有闔戶無一人存,市門俱閉,至無敢 出。春,興化城中大疫。」

嘉靖四十二年大疫。

按《江西通志》:「嘉靖四十二年春二月,建昌大疫。 嘉靖四十四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嘉靖四十四年,台州大疫。」

穆宗隆慶五年疫 编辑

按《山西通志》:「隆慶五年,祁縣疫,傷者甚眾。」

神宗萬曆元年大疫 编辑

按《湖廣通志》:「萬曆元年,棗陽大疫。」

萬曆七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萬曆七年,孝義大疫,死者甚眾。」

萬曆八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萬曆八年,太原縣,太谷、忻州、岢嵐、平定、 大同、遼州大疫。」

萬曆九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萬曆九年,平定潞安大疫。是月初一,潞 安北門無故自闔,既而大疫相染,不敢弔問。」

萬曆十年,大疫。

按《畿輔通志》:「萬曆十年,霸州大疫,成安大疫。」

按《山東通志》:「萬曆十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萬曆十年,聞喜大疫,沁州大疫,有一家 全疫者。」

萬曆十二年,大疫。

按《湖廣通志》:「萬曆十二年春,德安大疫。」

萬曆十三年,大疫。

按《垣曲縣志》:「萬曆十三年,瘟疫大行,傳染傷人,親識 不相弔問。」

萬曆十五年,大疫。

按《潞安府志》:「萬曆十五年春,大疫,死者更眾。七月,長治縣疫。」

按《江西通志》:「萬曆十五年,民多疫。」

萬曆十六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萬曆十六年,湖州、嘉興、蕭山大疫,嚴州 大疫。」

按《山西通志》:「萬曆十六年三月,澤州大疫,民有全家 死者。夏,臨津、平陸、滎河、稷山禾登時民疫死甚眾。二 麥雖登,至無人收刈,饑民偶獲飽食,死者復十之三 四。」

按《河南通志》:「萬曆十六年,汴城西至河南北大疫,死 者相枕,衛輝大旱。」

萬曆十八年,大疫。

按《湖廣通志》:「萬曆十八年夏,郡縣復大疫。」

萬曆二十二年,大疫。

按《雲南通志》:「萬曆二十二年,姚安大疫。」

萬曆二十五年,大疫。

按《雲南通志》:「萬曆二十五年,大理大疫。」

萬曆二十六年,大疫。

按《四川總志》:「萬曆二十六年,全蜀諸郡邑大疫。 萬曆二十九年,大疫。」

按《貴州通志》:「萬曆二十九年秋七月,大疫。」

萬曆三十一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萬曆三十一年,嘉興大疫。」

萬曆三十四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萬曆三十四年,衢州大疫。」

萬曆三十六年,大疫。

按《雲南通志》:「萬曆三十六年,武定大疫。」

萬曆三十七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萬曆三十七年,邵武大疫。」

萬曆三十八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萬曆三十八年,陽曲大疫,撫院魏、知府 關,各發積貯,遣醫施藥救之。」

按《陝西通志》:「萬曆三十八年秋八月不雨,至次年夏 四月,民多疫死。」

萬曆三十九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萬曆三十九年夏,沁州大疫,俗語「黍穀 等症,挨門傳染。」

萬曆四十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萬曆四十年,嘉興大疫。」

按《陝西通志》:「萬曆四十年,西安春夏大疫。」

萬曆四十一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云云。

萬曆四十五年,大疫。

按:《福建通志》云云。

萬曆四十六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萬曆四十六年,安邑大疫,死亡相繼。」 按《湖廣通志》:「萬曆四十六年,靖州大疫。」

按《貴州通志》:「萬曆四十六年,貴陽大疫。」

熹宗天啟元年大疫 编辑

按《湖廣通志》:「天啟元年,鄖縣大疫。」

天啟二年,疫。

按《雲南通志》:「天啟二年,新興疫。」

天啟三年,大疫。

按《雲南通志》:「天啟三年,江川通海、河西大疫,廣西府 疫。」

天啟四年,疫。

按《雲南通志》:「天啟四年,大理疫。」

天啟七年,大疫。

按《湖廣通志》,天啟七年,襄陽大疫作。

愍帝崇禎六年大疫 编辑

按《山西通志》:「崇禎六年,垣曲、陽城、沁水大疫,道殣相 望,高平、遼州大疫,死者甚多。」

崇禎八年,大疫。

按《臨晉縣志》:「崇禎八年,大疫,三四兩月尢甚。」

崇禎十三年,大疫。

按《畿輔通志》:「崇禎十三年大疫。」

按《浙江通志》:「崇禎十三年,嚴州大疫。」

崇禎十四年,疫。

按《畿輔通志》:「崇禎十四年大疫。」

按《山東通志》:「崇禎十四年,益都瘟疫盛行,盜殺通州 捕盜通判李茂實。」

按《山西通志》:「崇禎十四年,稷山疫,死者相枕籍。」 崇禎十六年,疫。

按《陝西通志》:「崇禎十六年七月,米脂大疫。」

崇禎十七年,大疫。

按《山西通志》:「崇禎十七年,潞安大疫,病者生一核,或 吐痰血,不敢弔問,有闔家死絕不敢葬者。」

按《吳江縣志》:「崇禎十七年春,疫癘大作,有無病而口 噴血即斃者,或全家,或一巷,士民枕籍而死。相率哀 祈鬼神,各家設香案,燃天燈,演劇賽會,窮極瑰奇,舉 國若狂,費以萬萬計。廟宇中吏卒皆以生人充之,時聞神語呵喝,空中有枷鎖捶撻之聲,如是將一月。」

皇清 编辑

康熙三十一年 编辑

五月二十四日

上諭:「大學士伊桑阿、阿蘭泰、學士傅繼祖、達瑚、溫保」、

王國昌、戴通、西安巡撫布哈疏稱:「雨水未足,人民患病者頗多。」 夫雨水不足,則秋收難望,若何拯濟?其疾病若何救治?可下九卿科道會議以聞。

康熙四十四年

《禮部則例》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吏部「覆偏撫趙疏查趙申喬任為封疆大臣今有瘟疫,並不確查奏。」

聞。奉

旨行查之後,始行查奏,殊屬不合。應將巡撫《趙申喬》

降二級調用。有紀錄六次,應銷去紀錄四次,抵降一級,仍降一級調用。奉

旨:「趙申喬《紀錄》俱著削去,降一級,從寬免調用。」

疫災部總論 编辑

《朱子大全集》。

《答陳安卿》
编辑

問:「鄉人儺,古人所以為此禮者,只為疫癘,乃陰陽一 帶不和之氣游焉,非有形象附著。人乃天地精氣所 會,故至誠作威嚴以驅之,則志帥充實,精氣強壯,自 無疑忌怯懾,而有可勝之理否?但古人此禮,節目不 可考,想模樣亦非後世俚俗之所為者。」曰:「《後漢志》中 有此,想亦近古之遺法。」

明吳有性溫疫論 编辑

《雜氣論》
编辑

「日月星辰,天之有象可睹;水火土石,地之有形可求, 昆蟲草木動植之物可見;寒熱溫涼,四時之氣往來 可覺。至於山嵐障氣,嶺南毒霧」,咸得地之濁氣,猶或 可察。而惟天地之雜氣,種種不一,亦猶天之有日月 星辰,地之有水火土石,氣交之中,有昆蟲草木之不 一也。草木有野葛、巴豆,星辰有羅計、熒惑,昆蟲有毒 蛇猛獸,土石有雄硫硇信,萬物各有善惡不等,是知 雜氣之毒,亦有優劣也。然氣無聲可求,無象可見,況 無聲復無臭,何能得睹得聞?人惡得而知?氣又惡得 而知?其氣之不一也。是氣也,其來無時,其著無方,人 有觸之者,各隨其氣而為諸病焉。其為病也,或時中 人發頤,或時中人頭面浮腫,俗名為「大頭瘟是也。或 時中人咽痛,或時音啞,俗名為蝦蟆瘟是也。或時中 人瘧痢,或為痹氣,或為痘瘡,或為斑疹,或為瘡疥疔 瘇。或時中人目赤腫痛。或時中人嘔血暴下,俗名為 瓜瓤瘟、探頭瘟是也。或時中人癭痎,名為疙瘩瘟」是 也。為病種種,難以枚舉。大約病偏於一方,延門合戶 人相同者,皆行時之「氣,即雜氣為病也。為病種種,是 知氣之不一也。蓋當時適有某氣,專人某臟腑,某經 絡,專發為某病,故人之病相同」,是知氣之不一,非關 臟腑經絡,或為之症也。夫病不可以年歲四時為拘, 蓋非五運六氣所即定者,是知氣之所至無時也。或 發於城市,或發於村落,他處安然無有,是知氣之所 著無方也。疫氣者,亦雜氣中之一,但有甚於他氣,故 為病頗重,因名之「厲氣。」雖多寡不同,然無歲不有。至 于瓜瓤瘟、疙瘩瘟,緩者朝發夕死,急者頃刻而亡,此 在諸疫之最重者,幸而幾百年來罕有之症,不可以 常疫並論也。至於發頤咽痛,目赤斑疹之類,其時村 落中偶有一二人所患者,雖不與眾人等,然考其症 甚合,某年某處,眾人所患之病,纎悉相同,治法無異。 此即當年之雜氣,但目今所鍾不厚,所患者希少耳。 此又不可以眾人無有,斷為非雜氣也。況雜氣為病 最多,然舉世皆誤認為六氣。假如誤認為風者,如大 麻風、鶴膝風、痛風、歷節風、老人中風、腸風、厲風、癇風 之類,概用風藥,未嘗一效,實非風也。皆雜氣為病耳。 至又誤認為火者。如疔瘡發背癰疳。氣毒流注,流 火、丹毒,與夫發斑、痘疹之類,以為痛痒瘡瘍,皆屬心 火,投芩、連、梔、柏,未嘗一效,實非火也,亦雜氣之所為 耳。至於誤認為暑者,如霍亂、吐瀉、瘧、痢、暴注、酸痛、絞 腸沙之類,皆誤認為暑,因作暑症治之,未嘗一效,與 暑何與焉?至於一切雜證,無因而生者,並皆雜氣所 成,從古未聞者,何耶?蓋因諸氣來而不知,感而不覺,

惟向風寒暑濕所見之氣求之,是舍無聲無臭,不睹
考證
不聞之氣。推察既錯認病原,未免誤投他藥,《大易》所

謂「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也。劉河間作《原病 式》,蓋祖五運六氣百病,皆原於風寒暑濕燥火,是無 出此六氣為病,實不知雜氣為病,更多於六氣為病 者百倍。不知六氣有根,「現在可測;雜氣無窮,茫然不 可測也。專務六氣」,不言雜氣,為能包括天下之病歟。

《論氣盛衰》
编辑

其年疫氣盛行,所患皆重,最能傳染,即童輩皆知言 其為疫,至於微疫,反覺無有,蓋毒氣鍾厚也。

其年疫氣衰少,閭里所患者不過幾人。且不能傳染。 時師皆以「傷寒」為名。不知者固不言疫,知亦不便言 疫。然則何以知其為疫?蓋脈證與盛行之年所患之 證纎悉相同。至於用藥取效。毫無差別。是以知瘟疫 四時皆有常年不斷,但有多寡輕重耳。

疫氣不行之年,微疫轉有。眾人皆以感冒為名,實不 知其為疫也。設用發散之劑,雖不合病,然亦無大害, 疫自愈,實非藥也,即不藥亦自愈。至有稍重者,誤投 發散,其害尚淺。若誤用補劑及寒涼,反成痼疾,不可 不辨。

《論氣所傷不同》
编辑

所謂「雜氣」者,雖曰天地之氣,實由方土之氣也。蓋其 氣從地而起,有是氣則有是病,辟如所言天地生萬 物,然亦由方土之產也。但植物藉雨露而滋生,動物 藉飲食而頤養,蓋先有是氣,然後有是物,推而廣之, 有無限之氣,因有無限之物也。但二五之精,未免生 剋制化,是有萬物,各有宜忌,宜者益而忌者損,損者 制也。故萬物各有所制,如貓制鼠,如鼠制象之類。既 知以物制物,即知以氣制物矣。以氣制物者,蟹得霧 則死,棗得霧則枯之類,此有形之氣,動植之物所制 也。至於無形之氣,偏中於動物者,如牛瘟、雞瘟、鴨瘟, 豈但人瘟而已哉?然牛病而羊不病,雞病而鴨不病, 人病而禽獸不病,究其所傷不同,因其氣各異也。知 其氣各異,故謂之「雜氣。」夫物者氣之化也,氣者物之 變也,氣即是物,物即是氣,知氣可以制物,則知物之 可以制氣矣。夫物之可以制氣者,藥物也,如蜒蚰解 蜈蚣之毒,貓肉治鼠瘻之潰,此受物氣之為病。是以 物之氣,制物之氣,猶或可測。至於受無形雜氣為病, 莫知何物之能制矣。惟其不知何物之能制。故勉用 汗吐下三法以決之。嗟乎。即三法且不能盡善。況乃 知物乎。能知以物制氣。一病只有一藥之制。病已不 煩君臣佐使品味加減之勞矣。

疫災部藝文一 编辑

《說疫氣》
魏·曹植
编辑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 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或以為疫者鬼 神口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荊室蓬戶之人 耳。若夫殿處鼎食之家,重貂累褥之門,若是者鮮焉。 此乃陰陽失位,寒暑錯時,是故生疫。」而愚民懸符厭 之,亦可笑也。

《為民祈安設醮青詞》
宋·真德秀
编辑

天令或愆,馴致札瘥之害;民生何辜,重罹夭閼之傷。 念忝任於撫摩,殆不勝其憂惻。遣醫「餽藥,常切關心; 遺粟散緡,曾無虛日。雖勉修於人事,終未弭於天災。 是用虔抒丹誠,仰干淵聽。以仁救厄,願推慈憫之恩; 變盩為和,亟賜噓呵之力。」

《禳疫告城隍文》
周希曜
编辑

帝心傳,猶病敬修貽世以安王道切如傷,家法求民 之莫,赤子如聞,疾痛難逭予辜黔黎尚有瘡痍,全需 神力。惟神參贊化育,表裡陰陽。代大造而敷仁,固其 本職;奠僻壤以長治,尢所優為。某不揣樗才,謬當蜃 邑。朔望與神相對,冰兢徒有此心。念連歲之豐登,一 飯皆屬明賜;幸郊原之寧謐,三年迄有成功。民即銜 「恩,予亦戴德。」邇者疫魔為祟,纏染實多;死喪聞之遠 村,不下什伯;流行亦及城郭,未免二三。惟此啼號之 民,實出亂離之後。甫辭湯火,那堪問藥求醫;無計漁 樵,忍睹兒悲婦哭?聞之酸鼻,見者寒心。詎飽煖無知, 示以創艾;抑父母有過,怒及愚頑?內省無慚,籲呼實 切。當此畚插如雲之際,恐以病而妨「農,念茲愧悔,有 日之餘,庶幾懲而得戒。沐薰請命,想上徹乎高天;福 祉旁通,應下甦乎大地。」或施甘雨,和風而灑潤;或驅 迅雷,疾電而除魔。不事刀圭,全消瘴癘;人登壽域,一 瞬聿奏平康;世躋春臺,四郊咸游井鑿。不則耗斁下 土,寧丁我躬。天或為予而霽威,神則何辭於溺職。言 雖過激,鑒蟻忱之無他。祭則必躬,望鸞輿而至。止盥 誠以將,恭祈照宥

疫災部藝文二 编辑

《時儺》
元·吳萊
编辑

古人重儺疫,時俗事禬禳。歲陽欲改律,輿鬼寖燿鋩。 厲人乃恣肆,魃蜮并猖狂。侲僮幸成列,巫覡陳禁方。 虎頭眩金目,元製炳赤裳。桃弧敺菑沴,豆礫斃癉剛。 八靈悉震慴,六合高褰張。清寧信不害,動靜維吾常。 世途頗險盩,人魅更跳梁。狐鼠戴介幘,夔魖竊香囊。 煎熬到骨髓,擊剝成疕瘍。乘風作國蠹,抵隙為民殃。 自從九鼎沒,誰使百怪藏。瘃寒服褫帛,饑窶食間糧。 蘆花蔽汝體,橡栗饞吾腸。地膚竟卷去,天孽俱彫傷。 神荼欲呀啖,蟠木蔓不長。蒙倛強面貌,枯竹無耿光。 聖言謂近戲,吾祀徒驚惶。惜哉《六典》廢,述此《時儺》章。

疫災部紀事 编辑

《史記曆書》:「堯復遂重黎之後,立羲和之官,明時正度, 則陰陽調,風雨節,茂氣至,民無夭疫。」

《左傳》:楚子西曰:「闔廬在國,天有菑癘,親巡其孤寡,而 共其乏困。」

《史記南越佗傳》:太史公曰:「隆慮離濕疫,佗得以益驕。 甌駱相攻,南越搖動。」高后遣將軍《隆慮侯》往擊之, 會暑濕大疫,兵不能踰嶺。

《後漢書禮儀志》:黃門令奏曰:「侲子備請逐疫。」因作方 相,與十二獸儛嚾呼周遍,前後省三過,持炬火送疫 出端門。

《荊楚歲時記》:「顓頊氏三子俱亡,處人宮室,善驚小兒。 漢世以五營千騎,自端門傳炬送疫,棄洛水中。」 《會稽典錄》:「夏方,字文正,家遭疫癘,父母伯叔一時死, 凡十三喪。方年十四,晝則負土哀號,暮則扶棺哭泣。 比葬年十七。烏鳥聚集,猛獸乳其側。」

《三國志朱桓傳》:「桓字休穆,吳郡吳人也。孫權為將軍, 桓給事幕府,除餘姚長。往遇疫癘,穀食荒貴,桓分部 良吏,隱親醫藥,餐粥相繼,士民感戴之。」

《晉書庾袞傳》:「袞字叔褒,明穆皇后伯父也。少履勤儉, 篤學好問,事親以孝稱。咸寧中,大疫,二兄俱亡,次兄 毗復殆,癘氣方熾,父母諸弟皆出於外,袞獨留不去。 諸父兄強之,乃曰:『袞性不畏病』。遂親自扶持,晝夜不 眠,其間復撫柩哀臨不輟。如此十有餘旬,疫勢既歇, 毗病得差,袞亦無恙。父老咸曰:異哉此子守人所不 《能守,行人所不能行》。」《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始疑 疫癘之不相染也。

《王彪之傳》:永和末,多疾疫。舊制,朝臣家有時疾染易 三人以上者,身雖無病,百日不得入宮。至是百官多 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無不染,若以之 不復入宮,則直侍頓闕,王者宮省空矣。朝廷從之。 《高僧傳》:安慧則,晉永嘉中,天下疫病,則晝夜祈誠,願 天神降藥,以愈萬民。一日出寺門,見兩石形如甕,則 疑是異物。取看之,果有神水在內,病者飲服,莫不皆 愈。

《異苑》:「晉義熙五年,盧循自廣州下泊船江西,眾多疫 死。事平之後,人往蔡州,見死人髮變而為鱣。」

《南史梁武帝本紀》:「帝命王茂、蕭穎達等逼郢城,城主 程茂、薛元嗣遣參軍朱曉求降。初,郢城之閉,將佐文 武男女口十餘萬人,疾疫流腫死者十七八。及城開, 帝並加隱卹,其死者命給棺槥。」

《魏書世祖本紀》:太延元年六月詔曰:「有鄙婦人持方 寸玉印,詣潞縣侯孫家,印有三字,為龍鳥之形,要妙 奇巧,不類人跡,文曰『旱疫平』。推尋其理,蓋神靈之報 應也。」

馬令《南唐書嗣主傳》:「保大二年夏,閩人朱文進、連重 遇弒其君曦,重遇立文進,使來告亂,囚其使,議伐閩。 以民疫,釋閩使,遣之。」

《查文徽傳》:「文徽拜中書舍人。保大中,閩人連重遇朱 文進弒其君曦,遣使告亂。馮延己請執其使以伐閩, 俄以民疫,寢其議。文徽獨以為可討。」

《潮州府志》:城西一里有曾井。南漢時程鄉令曾芳因 民苦瘴給藥愈之,來者接踵,乃以大囊投藥井中,民 汲水飲之皆愈。宋皇祐五年,狄青征儂智高經此,禱 於井,泉溢出,軍士不苦疫癘。青凱還具奏,仁宗降制 封芳忠孝公,賜飛白書「『曾氏忠孝泉』五大字旌之。」 《遵堯錄》:「至和初,京師大疫,帝出犀二株,付太醫合藥 以」療民解之。其一則通天犀也。內侍李舜舉馳奏曰: 「此犀之美者,請以為御所服帶。」帝曰:「朕以為帶,曷若 以療民疾乎?」命立碎之。

《夢溪筆談》:「熙寧七年,嘉興僧道親號通照大師,為秀 州副僧正。因遊溫州鴈蕩山,自天龍湫回,欲至瑞鹿

院,見一人衣布襦行澗邊,身輕若飛,履木葉而過,葉
考證
皆不動,心疑其異人,乃下澗中揖之,遂相與坐於石

上,問其氏族、閭里年齒,皆不答,鬚髮皓白,面色如少 年,謂道親曰:『明年歲當大疫,吳越尤甚,汝名已在死 籍。今食吾藥,勉修善業,當免此患』。」探囊中取一柏葉 與之,道親即時食之,老人曰:「定免矣。」南方大疫,兩浙 無貧富,皆病死者十有五六,道親殊無恙。

聞。見《前錄》:「建中靖國初,田承君入為大中丞,宰相曾 布欲收置門下,不能屈,除提舉常平,亦辭請知淮揚 軍以去,吏民畏愛之。歲大疫,承君日自挾醫戶問病 者,藥之良勤。一日小疾,不出正晝,一軍之人盡見承 君擁騎從,騰空而去,就問之,死矣。或為淮陽土神云。」 《遯齋閒覽》:「南人信巫,有疫癘不召醫,惟命巫使行咒」 禁。辛巳年,臨江大疫,群巫盡死,餘人不治,多自瘥。然 則俗巫豈足恃乎。

《虛谷閒抄》:蜀中有一道人,賣自然羹,人試買之,盌中 二魚,鱗鬣腸胃皆具,鱗間有黑紋,如一圓月,味如澹 水。食者旋剔去鱗腸,其味香美。有問魚上何故有月, 道人從盌中傾出,皆是荔枝仁。初未嘗有魚并月,則 笑而急走,回顧云:「蓬萊月也。」不識明年時疫,食羹人 皆免,道人不復見。

《異聞總錄》:紹興三十一年,湖州漁人吳一因捕魚繫 舟新城柵界民舍外。夜過半,聞岸上人相語曰:「『我曹 寓是家已久,當為去計,移入此舟如何』?或應曰:『此乃 漁艇爾,又他處人,何可登也?明日東南上當有船來, 其中有兩朱紅合及赤泥酒數缾者是,可隨以往,渠 乃病人家,親戚來相問訊,又其家頗富足,稱我所須』。」 皆曰:「然。」言終而寂。吳生怪之,天欲明,起訪其事,乃此 民舍正病疫所謀者鬼也。遂徑往東南數里外艤泊, 將驗之,果遇小舟來,望其中物色同鬼言,急呼止,告 以夜所聞,大駭曰:「乃吾壻家,今正欲往視其病,非君 相救,一家且入鬼籙矣。」盡以所攜酒炙為贈,致謝而 反。

《旌異志》:「慶元元年五月,湖州南門外一婦人,顏色潔 白,著皁弓鞋,踽踽獨行,呼賃小船,欲從何山路往易 村。既登舟,未幾即偃臥,自取葦席以蔽舟,纔一葉,展 轉謦欬必相聞,寂然無聲。舟人訝焉,舉席視之,乃見 小烏蛇可長尺許,凡數千條,蟠繞成聚,驚怛流汗,復 以席覆之,凡行六十里,始抵岸。乃扣舷驚之,奮而起」, 儼然人矣,與初下船不小異。腰間解錢二百為雇值, 舟人不敢受。婦問其故,曰:「我適見汝若此,何敢受?」笑 曰:「莫說與人,我從城裡來,此行蛇瘟,一箇月後卻歸 矣。」徐行入竹林,數步而沒。彼村居人七百家,是夏死 者大半。初,湖、常、秀三州,自春初夏,疫癘大作,湖州尢 甚,獨五月稍寧,六月復然。當是蛇婦再還也。

真德秀䟦《敕封慧應大師後記》:「建寧府浦城縣景祐 南豐院故淨空禪師,嘉定十五年,汀邵、釗三州疫者 各以萬計。將及外境。時既十月矣,而炎鬱不少衰。知 縣亟詣師禱焉。風雨旋至,瑞雲繼之。浹旬之間,癘氣 如洗。」

《金史赤盞暉傳》:大軍過江寧,徙其官民北渡。時暑多 疾疫,老弱轉死道路。其知府陳邦光者,訴於宗弼,怒 將殺之。暉曰:「此義士也。」力營救之,竟得免。

《張浩傳》:「浩拜尚書右丞,天德三年,廣燕京城,營建宮 室。浩與燕京留守劉筈,大名尹盧彥倫,監護工作,命 浩就擬差除。既而暑月,工役多疾疫,詔發燕京五百 里內醫者,使治療,官給藥物,全活多者與官,其次給 賞,下者轉運司舉察以聞。」

《完顏匡傳》:「匡權尚書右丞,行省事、右副元帥,詔匡先 取襄陽。匡久圖襄陽,士卒疾疫,會宗浩至汴,匡乃放 軍朝京師。」

《續夷堅志》:何信叔,許州人。承安中進士。崇慶初,以父 憂居鄉里,庭中嘗夜見光怪,信叔曰:「此寶氣也。」率僮 僕掘之,深丈餘,得月塊一如盆盎大。家人大駭,亟命 埋之。信叔尋以疫亡,妻及家屬十餘人相繼沒,識者 謂月塊太歲也,禍將發,故光怪先見。

曲陽醫者郭彥達,曾居大明川間。一田夫董成者,掃 地至門限,地即高起,以鍤鏟平之,已而復高,如是三 四。疑而掘之,先得一卵,如碗許,殼膜中見有二蛇,一 黑一斑。又掘得一卵,比前差大。彥達曉之曰:「神物不 可觸,祭拜而送之。」成如言,送真河中。是歲川下上雷 雨,拔大木數千樹,人以疫死者數百。

《元史月舉連赤海牙傳》,「月舉連赤海牙畏兀兒,從憲 宗征釣魚山,奉命修麴藥以療師疫,賞白金五十兩。」 《史天澤傳》:「戊午秋,從憲宗伐宋,由西蜀以入。己未夏, 駐合州之釣魚山,軍中大疫,方議班師,宋將呂文德 以艨艟千餘,泝嘉陵江而上,北軍迎戰不利。帝命天 澤禦之,乃分軍為兩翼,跨江注射,親率舟師順流縱 擊,三戰三捷,奪其戰艦百餘艘,追至重慶而還。」 《鐵哥朮傳》:「鐵哥朮子義堅亞禮,至元十五年,為中書 省宣使,嘗使河南,適汴、鄭大疫,義堅亞禮命所在村 郭構室廬,備醫藥,以畜病者。由是軍民全活者眾《輟耕錄》:「丙戌冬十一月,耶律文正王從太祖下靈武, 諸將爭掠子女玉帛,王獨取書籍數部,大黃」兩馱而 已。既而軍中病疫,惟得大黃可愈,所活幾萬人。吁!廉 而不貪,此固清慎者能之。若其先見之明,則有非人 之所可及者。

《元史訾汝道傳》:「汝道以孝聞,里中嘗大疫,有食瓜得 汗而愈者,汝道即多市瓜及攜米歷戶饋之。或曰:『癘 氣能染人,勿入也』。不聽,益周行問所苦,然卒無恙。有 死者,復贈以槥櫝,人咸感之。」

《明通記》。「高皇帝年十七時值旱疫。父母三兒相繼病 沒。上孤立無依。乃遵先志。遂托身皇覺寺。」

《廣西通志》:「湯有容字載行,新會人。少年能文章,勇於 為義,不擇利害為趨舍,時輩多推服之。洪武間任廣 西恭城教諭,又歷興安,以兄死,具疏棄官歸。後復官 容縣,值縣大疫,皆謂疫能染人,人莫敢出,雖縣門無 行者。知縣彭清中其病,煢然一身,自分必死。有容日 令家人具湯粥而自節宣之,晝夜不離其側,清得不」 死,時人以為難。

《名山藏》永樂六年三月,敕新城侯張輔等曰:「朕命爾 班師,今天氣已熱,瘴癘方作,善撫視之,有一死瘴,不 名全功。」

《湖廣通志》:「余爾弼,宜都人。力學好問,居家孝友,能傾 己濟人。里嘗大疫,與諸兄煮粥食之,人懷其惠。」 《鎮江府志》:「正統中,丹陽大疫,令某夢迎詔開讀,止一 語曰:『獨舍蔣宗海』。醒而異之,令值朔旦,往謁文廟,語 教諭高璉,璉夜亦有是夢。素與宗海善,駭其相符,令 人視之,果汗而蘇矣。」

《明外史項忠傳》:「劉通黨李原亂,偽稱平王。成化六年, 詔忠總督軍務,招流民五十萬,忠乃戶選一丁充戍。 其發戍者,舟行多疫死。給事中梁璟因劾忠妄殺,帝 不聽。」

《山西通志》:「任榮雲中世醫有陰德,活人甚多。弘治間, 年六十,無疾而終。後一年,鄉人陳守至河南,於陳州 市見之。其曾孫服遠,幼紹祖父業,庚辰歲瘟疫大行, 得疾者親友不相訪問,染之即不起服。遠軫念之,夢 祖謂曰:『何不取松黃岡普濟消毒飲服之。醒覺即檢 閱,果得是方。依方投劑,身親診視,全活數千人』。」 《處州府志》:「趙儀,字懷仁,縉雲人。萬曆戊子,東南祲疫, 饑死者無筭。神廟詔有司施藥發粟,知縣龔庭賓請 儀尸其政,夙夜殫心調度,全活者數百戶,給冠帶旌 額,辭不拜,縣義而異之。」

李繼澤,縉雲人,應秋試,偶與南京潘商人同舟。潘主 僕染疫,僕病且死,同舟友皆棄去。澤曰:「潘有重資,我 在彼,未必死,苟舍之,寧禁他人?不利其有,而速之斃 乎?」調以藥餌,踰旬,潘霍然。潘有金七百,欲分半謝之, 堅卻不受。

《德安府志》:程慥司李程德良之父也。幼孤,即不妄語, 不棄小善。尢至孝友,事繼母二兄,分甘茹苦。時里中 大疫,門無往來,慥走長子遍食其憊者,竟得全活。人 咸稱為「石羊程夫子云。」

《安慶府志》:「江思忠,字盡吾,性孝友。仲兄思悌未及壯 即卒,藐孤僅三齡,撫之成立。生平慷慨好施,濟貧賑 乏,其不能償者,即焚券弗取。且素履端方,偶疫疾大 行,親朋僕婢或染時症。每聞思忠登堂入室,咸云其 祟畏正人遠匿矣。藉以護庇,得痊者多。」

《吳江縣志》:「崇禎辛巳年,邑大疫,嘗一家數十人闔門 相枕籍,死無遺類者,偶觸其氣必死。諸生王玉鍚字 來宣,其師陳君山一門父子妻奴五人,一夜死,親鄰 無一人敢窺其門,無論棺殮也。玉錫獨毅然直入曰: 『平日師弟之謂,何忍坐視耶』?乃率數丐者至屍所,一 一棺殮之。止有一襁褓子,亦已死,猶略有微息,親抱」 出藥乳得生。陳氏賴以有後。

疫災部雜錄 编辑

《左傳》:申豐曰:「古者藏冰,其藏之也周,其用之也遍,則 癘疾不降。」癘,惡氣也。寒暑失時,則民多癘疾。癘 疾,天氣為之,故云「降」也。

《汲冢周書》:「伐亂、伐疾、伐疫,武之順也。」

《漢書刑法志》:「諺曰:『鬻棺者,欲歲之疫,非憎人欲殺之, 利在於人死也』。」

《新書修政語下》篇:「聖王在上,則使民有時;而用之有 節,則民無癘疾。故聖王在上,則民免於四死而得四 生矣。」

《焦氏易林》,師之《大有》。「鴻鴈翩翩,始若勞苦。災疫病民, 鰥寡愁憂。」

張衡集·《東京賦》:「煌火馳而星流,逐赤疫於四裔。」 《岳陽風土記》:岳州端午,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際設 神盤以祀神,為酒肉以犒櫂鼓者,或為草船泛之,謂 之「送瘟。」

《文心雕龍》:祕祝移過,異於成湯之心;侲子毆疫,同乎

越巫之祝
考證
《酉陽雜俎》:俗好于門上畫虎頭,書聻字,謂陰刀鬼名,

可息疫癘也。予讀《漢舊儀》說儺逐疫鬼,又立桃人、葦 索、儋牙、虎等聻,為合儋牙。 《景龍文館記》:唐制,上巳祓禊賜侍臣,細柳圈云帶之, 免蠆毒瘟疫。

《名香譜》:「鷹嘴香,番國出,焚之辟疫。」

《彥周詩話》:「柳子厚守柳州日,築龍城,得白石,微辨刻 畫,曰:『龍城柳,神所守。驅厲鬼,左山首。福土氓,制九醜』。」 此子厚自記也。退之作《羅池廟碑》云:「『福我兮壽我,驅 厲鬼兮山之左』。蓋用此事。」

《辯惑論》世俗以疾咎鬼神者眾矣,至疫氣流行,則曰 「有主疾之神,家至而戶守之。妖由巫興,互相煽惑。是 故病疫之家人皆惴惴焉無敢踵其門而問者,甚而 父子兄弟,亦不相救。傷風敗俗,莫甚於斯。故述此於 死生之後以曉之。」

《物類相感志》:「屈茨川丘茲國西北大山中有如膏者, 流出成川,行數里入地,狀如醍醐,其臭如柏。服之人 齒髮已落者,能令再生,癘人服之皆愈也。」

青耕鳥,生董裡山。鳥狀如鵲,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其 鳴自叫。得之可禦時疫。

居家宜忌疫氣,時行用管仲置水矼內,食水不染。十 二月除夕同此。

除日,以合家頭髮燒灰,同腳底泥包,投井中,卻五瘟 疫鬼。

正月上寅日,取女青草未三合,絳囊盛,掛帳中,能辟 瘟疫。

五日,以艾縛一人形,懸於門上,以辟邪氣,以五綵絲 繫於臂上,辟兵厭鬼,且能令人不染瘟疾。

《一統志》:「救疫井在大理府點蒼山下,有疫癘者,飲之 即愈。」

《楊升庵文集:游點蒼山記》:「西上里許有寺曰點蒼山, 泉甘冽,疫則飲之,可以已病,寺因得名。」

吳有性《溫疫論》:「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後人省 加疒為瘟,即溫也。又名疫者,以其延門合戶,如徭 役之役眾人均等之謂也。今省文作「殳。」加疒為疫,又 為時疫。時氣者,因其感時行戾氣所發也。因其惡厲, 又謂之疫癘。

《福建通志》:「端午競渡,鼓聲喧闐,用以逐疫。」

疫災部外編 编辑

《異苑》:「黃州治下有黃父鬼,出則為祟,所著衣袷皆黃。 至人家張口而笑,必得疫癘。長短無定,隨籬高下,自 不出已十餘年。土俗畏怖,惶恐不絕。廬陵人郭慶之 有家生婢,名採薇,年少有美色。宋孝建年中,忽有一 人自稱山靈,如人裸身,形長丈餘,胸臂皆有黃色,膚 貌端潔,言音周正,呼為黃父鬼,來通此婢。婢云:『意事 如人』」,鬼遂數來。常隱其身,時或露形,形變無常,乍大 乍小,或似煙氣,或為石,或為小鬼,或為婦人,或如鳥 獸,足跡或如人,長二尺許;或似鵝跡,掌大如盤。開戶 閉牖,其入如神,與婢戲笑如人也。

《除恐災患經》聞如是:一時,佛遊王舍城竹林精舍,與 四部弟子大眾俱會,說上妙法。爾時,維耶離國癘氣 疫疾,威猛赫赫猶如熾火,死亡無數,無所歸趨無方 療救。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集會博議:「國遭災 患,非邪所摧,疫火所燒,死亡無數,當以何誼,設何方 便以除災害?」婆羅門議言:「當於諸城門設祠祀壇。」或 有議言:「當於城中四衢路頭立祠祀,禳卻害氣。」或有 議言:「當用白馬、白駝、白牛、白羊、白雞、白狗,種種百頭 而以祠祀」,鎮解除以禳卻之。時眾會中有一長者, 名曰彈尼。此言才明奉佛五戒,修行十善,為清信士諦證 道跡。時發議曰:「惟聽所言,國遭災患死亡無數,如仁 等議,害生救命,豈得然乎?以先世時所行不善,今遭 斯厄,當設方便,以善禳惡永無苦別。如何反倒行害 求安,長夜受苦無有出期。」時諸大會問才明曰:「當設 何誼?」才明對曰:「世有大怙,三千世界天人之師,一切 覆護慈愍眾生,號曰為佛,獨步三界。若能降致光臨 國者,災害可除。」大眾聞之,皆然其議,莫不稱善。 《異聞總錄》:樂平耕民植稻歸為人呼出,見數輩在外, 形貌怪惡,叱令負擔,經由數村,畽歷洪源、石村、何衝 諸里,每一村必先詣社神所,言欲行疫,皆拒卻不聽。 怪黨自云:「然則獨有劉村劉十九郎家可往爾。」遂往 徑入,趨廡下客房宿,無飲食枕蓆之具。明旦,劉氏子 出,怪魁告其徒曰:「擊此人右足。」杖纔下,子即仆地。繼 老嫗過之,令擊左足,嫗仆地,連害三人矣。然但守一 房不浪出。有偵者密白,一虎從前躍而來,甚可畏。魁色不動,遣兩鬼持杖待之,曰:「至則雙擊其兩足。」俄報 虎斃於杖下。經兩日,偵者急報北方火作,斯須間,焰 勢已及房山,水又大至。怪相視窘慴,不暇取行李,單 身亟奔,怒耕民不致力,推墮田坎中,蹶然起,則身乃 在床臥,妻子環哭已三日。鄉人訪其事於劉氏,云:二 子一婢,同時疫困,呼巫治之,及門而死。復邀致一巫, 巫懲前事,欲掩鬼不備,乃從後門施法,持刀吹角,誦 《水火輪咒》而入,病者即日皆安。

《香案牘》:「鬼谷秦時疫死者,有鳥如烏,銜草覆其面,遂 活。有司上聞始皇遣使齎草以問。先生云:此瓊田中 養神芝,其葉似菰而不藂,生一葉,能起一人。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