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第113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十三卷
曆象彙編 庶徵典 第一百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庶徵典

 第一百十三卷目錄

 疫災部彙考一

  禮記月令 樂記

  周禮天官疾醫 地官大司徒 司救 司關 春官大宗伯 司服 大司樂 占寢

   夏官方相氏

  禮緯稽命徵

  山海經西山經 北山經 東山經 中山經

  史記天官書

  劉熙釋名釋天

  蔡邕獨斷疫神

 疫災部彙考二

  周惠王一則

  秦始皇一則

  後漢光武帝建武三則 安帝元初一則 延光一則 順帝永建一則 桓帝元嘉一

  則 延熹一則 靈帝建寧一則 熹平一則 光和一則 中平一則 獻帝建安一則

  魏文帝黃初一則 明帝青龍二則

  吳大帝赤烏一則 烏程侯鳳皇一則

  晉武帝咸寧二則 惠帝元康三則 懷帝永嘉二則 元帝永昌一則 成帝咸和一則

   穆帝永和二則 孝武帝太元一則

  宋文帝元嘉四則 孝武帝大明二則 明帝泰始一則

  梁武帝天監二則 中大通一則

  北魏太祖皇始一則 太宗泰常一則 高宗和平一則 顯祖皇興一則 高祖太和

  一則 世宗永平一則

  北齊後主天統一則

  隋文帝開皇一則 煬帝大業一則

  唐太宗貞觀六則 高宗永徵一則 永淳一則 中宗景龍一則 肅宗寶應一則 德

  宗貞元一則 憲宗元和一則 文宗太和一則 開成一則 懿宗咸通一則 昭宗大順

  一則 景福一則

  宋太祖乾德一則 太宗淳化一則 至道一則 真宗咸平一則 大中祥符一則 仁

  宗皇祐二則 至和一則 嘉祐一則 哲宗紹聖一則 徽宗大觀一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五則 孝宗隆興一則 乾道三則 淳熙四則 光宗紹熙二則 寧宗慶元四則

   嘉泰一則 嘉定六則 恭帝德祐二則

庶徵典第一百十三卷

疫災部彙考一

编辑

《禮記》

编辑

《月令》

编辑

孟春行秋令,則其民大疫。

季春之月,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此難:難,陰氣也。陰寒至此不止,害將及人也。所以及人者,陰氣右行。此月之中,日行歷昴,昴有大陵積尸之氣,氣佚則厲鬼隨而出行。命方相氏帥百隸索室敺疫以逐之。又磔牲以攘于四方之神,所以畢止其災也。《王居明堂禮》曰:「季春出疫于郊,以攘春氣。」天氣左轉,故斗建左行,謂之陽氣。日月右行,比天為陰,故曰:「陰氣右行。」此月初日在胃,月中從胃歷昴。《元命包》云:「大陵主尸。」《石氏星經》:「大陵主死喪。」集說嚴陵方氏曰:「難所以難,陰慝而敺。《周官方相氏》『帥百隸而時難,以狂夫為之,則狂疾以陽有餘,唯陽有餘足以勝陰慝故也。裂牲謂之磔,除禍謂之攘,必于九門,則欲陰慝之出故也。凡此皆慮春氣之不得其終也,故曰『以畢春氣』。此之所難,則難陰慝之作于春者也。仲秋又難,則難陰慝之作于秋者也。季冬又難,則』」難陰慝之作于冬者也。獨夏不難,則以陽盛之時,陰慝不能作故也。春曰「以畢春氣」者,言畢其功于前也,故于季月。秋以仲月言「達」者,言達其道于外也。「冬曰以送寒氣」者,以一歲之往,故以送言之,亦行之于季月。不曰冬氣而曰寒氣者,以時言曰冬,以氣言曰寒,而積陰之所成也。一歲陰慝之盛,未有甚于此時者,故本其積陰之氣而言之,其難特謂之大,蓋所難而敺之者,邪氣也;「達之」送之者,正氣也。曰「畢」、曰「達」、曰「送」,言雖不同,皆不過遂其正氣而已。春曰「磔攘」,冬曰「旁磔」者,以大難,故旁又磔焉,不特九門故也。《秋》雖不言,從可知矣。春曰「命國」,秋曰「天子」,冬曰「命有司」,又何也?蓋天子之難,為國而已,非自為之也,委之有司而已。故言之序如此,且互相備矣。山陰陸氏曰:「言國則九門不在郊之外明矣。」

季春行夏令,則民多疾疫。

仲夏行秋令,民殃於疫。

「民疫」,大陵之氣來為害也。

季夏行春令,國多風欬。

集說山陰陸氏曰:「國多風欬,變民言國。國通于上,若多疾病,多瘧疾,多鼽嚏,多疥癘,於言民為宜。

孟秋行夏令,民多瘧疾。」

集說延平黃氏曰:「癘疾之作,或感四時之邪氣,或自養之失。《素問》曰:『夏傷暑,其病在秋為痎瘧;秋傷濕,則病在冬為咳嗽』。此自養之失,行夏令,民多瘧疾

此感四時之邪氣。先王之于時氣,不能使之無邪,而有以裁成之,不能使萬民無癘疾,而有以養之。疾瘍之醫,所以養萬民之疾,為禮義之政,所以裁成其時氣,而又為之膳膏齊和,使嘗放焉,所以維持其五藏六腑,仁民之政也。

仲秋之月,天子乃難以達秋氣。

此難難,陽氣也。陽暑至此不衰,害亦將及人。所以及人者,陽氣左行。此月宿直昴畢,昴畢亦得大陵積尸之氣,氣佚則厲鬼亦隨而出行。于是亦命方相氏帥百隸而難之。《王居明堂禮》曰:「仲秋九門磔攘,以發陳氣,禦止疾疫。」天左旋,星辰與斗建循天而行。此月斗建在酉,是昴畢本位,故鄭云「宿直昴畢之星」,于時在寅也。《明堂禮》云:「發陳氣」者,秋時涼氣新至,發去陽之陳氣也。《明堂禮》「磔攘」,則此亦然,文不備耳。季冬云「大難」,明九門磔攘稱大,則貴賤皆為也。季春云「國難」,熊氏云:「唯天子諸侯有國為難。」此云「天子乃難」,唯天子得難,以其難陽氣,陽是君象,則諸侯以下,不得難陽氣也。按陰氣陽氣至大陵,俱致積尸疫氣。十一月陽氣至于危虛而不難,十二月陰氣至于危虛而為難者,以十一月陽氣初起,未能與陰相競,故無疫疾可難。六月宿直柳鬼,陰氣至微,陰始動,未能與陽相競,故無疾害可難也。季冬亦陽初起而為難者,以陰氣在虛危,又是一歲之終,總除疫氣,故為難也。其磔攘之牲,案《小司徒職》云:「小祭祀,奉牛牲。」《牧人》云:「凡毀事,用尨可也。」是則用牛也。《羊人》云:「凡沈辜侯禳共其牲。」《犬人》云:「凡幾珥沈辜,用尨可也。」《雞人》云:「面禳共其雞牲。」是則用羊、用犬、用雞也。蓋大難用牛,其餘雜禳,大者用羊、用犬,小者用雞也。

仲冬之月,命有司曰:「土事毋作,慎毋發蓋,毋發室屋, 及起大眾,以固而閉。」地氣沮泄,是謂發天地之房,諸 蟄則死,民必疾疫。

仲冬行春令,民多疥癘。

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此《難難》陰氣也。難陰始于此者,陰氣右行,此月之中,日歷虛危,虛危有墳墓四司之氣,為厲鬼,將隨強陰出害人也。「旁磔于四方之門」,磔,攘也。出猶作也。作土牛者,丑為牛,牛可牽止也。送猶畢也。言大者,以季春唯國家之難,仲秋唯天子之難,此則下及庶人,故云大難。「旁磔」者,旁謂四方之門,皆披磔其牲,以禳除陰氣。出土牛者,此時強陰既盛,年歲已終,若不去凶邪,恐來歲為人害。其時月建丑,又土能剋水,特水之陰氣,故特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鄭注:「此月之中」,謂此月之內也。《石氏星經》云:「司命二星在虛北,司祿二星在司命北,司危二星在司祿北,司中二星在司危北。」史遷云:「四司,鬼官之長。」又云「墳四星在危東南」,是危、虛有墳墓四司之氣也。此時寒實未畢,而注云畢者,意欲其畢爾。集說馬氏曰:時難皆以難陰慝而除之也。于季春之畢春氣,仲秋之達秋氣,則曰「難」而已。至季冬之送寒氣,則稱「大難」者,陰慝之盛,未有甚于此時故也。以大難故旁磔,旁磔則所磔非一方,不特九門而已。

《樂記》

编辑

「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

《周禮》

编辑

《天官》

编辑

《疾醫》「掌養萬民之疾病。四時皆有癘疾:春時有痟首 疾,夏時有痒疥疾,秋時有瘧寒疾,冬時有嗽上氣疾。」

癘,疾,氣不和之疾。《五行傳》曰:「大癘作見。」癘,謂癘疫。人君政教失所,則有五行相剋,氣敘不和,癘疫起,故云「氣不和之疾。」訂義史氏曰:「四時皆有癘氣,人感之者謂之癘疾。」

《地官》

编辑

《大司徒》大札,「則令邦國移民,通財,舍禁弛力,薄征緩 刑。」

《大札》,大疫病也。

司救凡歲時有天患民病則以節巡國中及郊野而以王命施惠

编辑

訂義史氏曰:「天患災眚,民病札瘥也,以旌節表之,使民知施惠出於天命也。」

司關國凶札則無關門之征猶幾

编辑

鄭司農云:「札謂疾疫死亡,無關市之征者,出入無租稅。」

《春官》

编辑

《大宗伯》「以荒禮哀凶札。」

「札」讀為「截」,謂疫癘。

司服掌王之衣服大札素服

编辑

大司樂凡大札令弛縣

编辑

占寢令始難敺疫

编辑

令,令方相氏也。難謂執兵以有難卻也。訂義李嘉

《會》曰:「季春、仲秋、季冬皆有儺。今曰始儺者,蓋在上始行儺禮,則諸侯萬民斯可儺也。」

《夏官》

编辑

《方相氏》,狂夫四人。

訂義王昭禹曰:「方相氏者,以其相視而攻疫者,非一方也。《月令》於季冬命有司大儺,則曰旁磔,亦以方之所在,非一方。」鄭鍔曰:「康成謂方相猶放想,可畏怖之貌,義無所考,殆猖狂之意也。因四方而驅疫,必狂夫為之。蓋陽勝則為狂,陰慝則為疫。狂夫,陽之太過者也,夏則陽盛而火王,陽盛而太過則為狂矣。使之索陰慝」之鬼,亦厭勝之術。

《掌蒙》熊皮,黃金四目,元衣朱裳,執戈揚盾,帥百隸而 時難。乃多反以《索室》敺疫。

訂義鄭鍔曰:「熊之為物,猛而有威,百獸畏之,蒙熊皮所以為威也。金陽,剛而有制,用為四目,以見剛明,能視四方,疫癘所在,無不見也。」

《禮緯》

编辑

《稽命徵》

编辑

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疫鬼。一居江水,是為瘧鬼; 一居若水,為魍魎鬼;一居宮室區隅,善驚人,小兒為 小鬼。于是常以正歲、十二月,令禮官方相氏掌熊羆, 黃金四目,元衣纁裳,執戈揚盾,帥百隸及童子而時 儺,以索室而驅疫鬼。以桃弧葦矢鼓工且射之,以赤 丸五穀等洒掃,以祛除疾疫。

《山海經》

编辑

《西山經》

编辑

英山有鳥,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遺」,食之 已癘。

癘,疫,病也。

浮山有草,名曰「薰草」,麻葉而方莖,赤華而黑實,臭如 蘼蕪,佩之可以已癘。

玉山,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司天之癘及《五殘》。

《北山經》

编辑

《咸山》,《條菅》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長澤。其中多器 酸,三歲一成,食之已癘。

《東山經》

编辑

《旬狀》之《山》。請幫助識別此字。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魚, 其狀如儵,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葛山,灃水出焉,其中多珠蟞魚,其狀如肺而有目,六 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䃌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其名「絜鉤」,見 則其國多疫。

泰山有獸焉,其狀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 「蜚』。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中山經》

编辑

復州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一足彘尾,其名曰「跂 踵。」見則其國大疫。

堇理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鵲,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名 曰「青耕。」可以禦疫,其鳴自叫。

從「山』從水。出于其上,潛于其下。其中多三足鱉,枝尾。 食之無蠱疫。

樂馬之山有獸焉,其狀如彙,赤如丹火,其名曰:請幫助識別此字。見 則其國大疫。

《史記》

编辑

《天官書》

编辑

氐為天根,主疫。

正義曰:《星經》云:「氐四星,為露寢,聽朝所居。其占明大,則臣下奉度。」 《合誠圖》云:「氐為宿宮也。」 索隱曰:《爾雅》云:「天根氐也。」 孫炎以為,角亢下繫於氐,若木之有根。宋均云「疫疾也。三月榆莢落,故主疫疾也。」 然此時物雖生,而日宿在奎,行毒氣,故有疫疾也。正義曰:氐、房、心三宿為災,於辰在卯,宋之分野。

《劉熙釋名》

编辑

《釋天》

编辑

《厲》,疾氣也。「中人如磨」,厲傷物也。

疫,役也。言有鬼行疫也。

請幫助識別此字。「截也。」氣傷人如斷截也。

《蔡邕獨斷》

编辑

《疫神》

编辑

「帝顓頊有三子,生而亡去為鬼。其一者,居江水,是為 瘟鬼;其一者,居若水,是為魍魎;其一者,居人宮室樞 隅處,善驚小兒。」於是命方相氏黃金四目,蒙以熊皮, 元衣朱裳,執戈揚盾,常以歲竟十二月,從百隸及童 兒而時儺,以索宮中敺疫鬼也。桃弧棘矢土鼓,鼓且 射之以赤丸,五穀播洒之,以除疾殃。已而立桃人、葦 索、儋牙虎、神荼、鬱壘以執之。儋牙虎、神荼、鬱壘二神。 海中有度朔之山,上有桃木,蟠屈三千里,卑枝東北 有鬼門,萬鬼所出入也。「神荼與鬱壘二神居其門,主 閱領諸鬼。其惡害之鬼,執以葦索食虎,故十二月歲 竟,常以先臘之夜逐除之也。」乃畫茶壘,并懸葦索於

門戶,以禦凶也
考證

疫災部彙考二

编辑

惠王三年夏齊大災

编辑

按《春秋魯莊公二十年》云云。 按《公羊傳》:「大災者何? 大瘠也。」大瘠者何。請幫助識別此字。也。何以書?記災也。外災不書,此 何以書?及我也。 按《穀梁傳》:其志以甚也。杜氏曰:「來 告,故書。天火曰災。」

按:《漢書五行志》:嚴公二十年夏,齊大災。劉向以為,齊 桓好色,聽女口,以妾為妻。適庶數更,故致大災。桓公 不寤,及死,適庶分爭,九月不得葬。《公羊傳》曰:「大災疫 也。」董仲舒以為,魯夫人淫於齊,齊桓姊妹不嫁者七 人。國君,民之父母;夫婦,生化之本,本傷則末夭,故天 災所予也。

始皇四年十月天下疫

编辑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云云。

後漢

编辑

光武帝建武十三年楊徐部大疾疫

编辑

按《後漢書光武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注》云云。 建武十四年。會稽大疫。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云云。

建武二十六年,郡國《七》大疫。

按《後漢書光武帝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注》:《古今注》 曰:「光武建武十三年,楊、徐部大疾疫,會稽江左甚。」案 傳:「鍾離意為督郵,十四年,會稽大疫。」案此則頻歲也。 《古今注》曰:「二十六年,郡國七大疫。」

安帝元初六年大疫

编辑

按《後漢書安帝本紀》:元初六年「夏四月,會稽大疫,遣 光祿大夫將太醫循行,疾病,賜棺木。」

延光四年順帝即位大疫

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延光四年三月乙酉即位,是冬 京師大疫。 按《五行志》注:張衡明年上封事:「臣竊見 京師為害,兼所及,民多病死,死有滅戶,人人恐懼,朝 廷燋心,以為至憂。臣官在於考變禳災,思任防救,未 知所由,夙夜征營。臣聞國之大事在祀,祀莫大於郊 天奉祖。方今道路流言,僉曰孝安皇帝南巡路崩,從 駕」左右行慝之臣,欲徵諸國,三子故不發喪,衣車還 宮,偽遣大臣並禱請命臣處外官,不知其審,然尊靈 見罔,豈能無怨?且凡夫私,小有不蠲,猶為譴謫,況以 大穢,用禮郊廟?孔子曰:「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天地 明察,降禍見災,乃其理也。又間者,有司正以冬至之 後奏開恭陵神道,陛下至孝,不忍距逆,或發冢移尸。 《月令》:仲冬,土事無作,慎無發蓋,及起大眾,以固而閉。 地氣上泄,是謂發天地之房,諸蟄則死,民必疾疫,又 隨以喪,厲氣未息,恐其殆此二年,欲使知過改悔。《五 行傳》曰:「六沴作見,若時共禦,帝用不差,神則不怒,萬 福乃降,用章于下。」臣愚以為可使公卿處議,所以陳 術改過,取媚神祇,自求「多福」也。

順帝永建元年疫

编辑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永建元年春正月甲寅,詔曰:『先 帝聖德,享祚未永,早棄鴻烈,姦慝緣間,人庶怨讟,上 干和氣,疫癘為災。朕奉承大業,未能寧濟。蓋至理之 本,稽弘德惠,蕩滌宿惡,與人更始。其大赦天下,賜男 子爵,人二級,為父後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流民欲 自占者一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 斛;貞婦帛,人三匹。坐法當徙,勿徙;亡徒當傳,勿傳。宗 室以罪絕,皆復屬籍。其與閻顯、江京等交通者,悉勿 考。勉修厥職,以康我民。

桓帝元嘉元年疫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元嘉元年春正月,京師疾疫,使 光祿大夫將醫藥案行。癸酉,大赦天下,改元元嘉。二 月,九江、廬江大疫。」

延熹四年春正月大疫

编辑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靈帝建寧四年大疫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建寧四年三月,大疫,使中謁者 巡行致醫藥。」

熹平二年大疫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熹平二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 巡行致醫藥。」

光和二年春大疫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光和二年春,大疫,使常侍中謁 者巡行致醫藥。」

中平二年正月大疫

编辑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云云。

獻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

编辑

按:《後漢書獻帝本紀》云云。

文帝黃初四年大疫

编辑

按:《魏志文帝本紀》:「黃初四年三月,大疫。」

====明帝青龍二年疫====按:《魏志明帝本紀》:「青龍二年夏四月,大疫。」

青龍三年,疫。

按:《魏志明帝本紀》:「青龍三年正月,京都大疫。」

大帝赤烏五年疫

编辑

按《吳志孫權傳》:「赤烏五年,是歲大疫。」

烏程侯鳳皇三年疫

编辑

按《吳志孫皓傳》:「鳳皇三年,自改元及是歲,連大疫。」

武帝咸寧元年大疫

编辑

按:《晉書武帝本紀》:「咸寧元年十二月,大疫,洛陽死者 大半。」

咸寧二年,疫。

按《晉書武帝本紀》,「咸寧二年春正月,以疾疫廢朝。二 月,帝不豫。及瘳,群臣上壽。詔曰:『每念頃遇疫氣死亡, 為之愴然。豈以一身之休息,忘百姓之艱耶?諸上禮 者皆絕之』。」

惠帝元康二年大疫

编辑

按:《晉書惠帝本紀》:「元康二年冬十一月,大疫。」

元康六年,大疫。

按:《晉書惠帝本紀》:「六年,關中大疫。」

元康七年,疫。

按:《晉書惠帝本紀》:「七年秋七月,雍、梁州疫。」

懷帝永嘉四年疫

编辑

按《晉書懷帝本紀》:「永嘉四年十一月,襄陽大疫,死者 三千餘人。」

永嘉六年,疫。

按:《晉書懷帝本紀》:「永嘉六年,大疫。」

元帝永昌元年大疫

编辑

按:《晉書元帝本紀》:「永昌元年冬十月,大疫,死者十二 三。」

成帝咸和五年疫

编辑

按:《晉書成帝本紀》:「咸和五年夏五月,旱,且饑疫。」

穆帝永和六年大疫

编辑

按:《晉書穆帝本紀》云云。

永和九年,大疫。

按:《晉書穆帝本紀》云云。

孝武帝太元四年三月大疫

编辑

按:《晉書孝武帝本紀》云云。

文帝元嘉四年大疫

编辑

按《宋書文帝本紀》:元嘉四年「夏五月,京師疾疫。甲午, 遣使存問,給醫藥,死者若無家屬,賜以棺器。」

元嘉五年,以疾疫詔求言。

按《宋書文帝本紀》,「五年春正月乙亥,詔曰:『朕恭承洪 業,臨享四海,風化未弘,治道多昧。求之人事,鑒寐惟 憂。加頃陰陽違序,旱疫成患,仰惟災戒,責深在予。思 所以側身剋念,議獄詳刑,上答天譴,下恤民瘼。群后 百司,其各獻讜言,指陳得失,勿有所諱』。」按《范泰傳》: 「時旱災未已,加以疾疫。泰上表曰:『頃亢旱歷時,疾疫 未已,方之常災,實為過差,古以為王澤不流之徵。陛 下昧旦臨朝,無懈治道,躬自菲薄,勞心民庶,以理而 言,不應致此』。」意以為上天之于賢君,正自殷勤無已。 陛下同規禹湯,引百姓之過,言動于心,道敷自遠。桑 榖生朝而殞,熒惑犯心而退,非唯消災弭患,乃所以 大啟聖明,靈雨立降,百姓改瞻,應感之「來,有同影響。 陛下近當仰推天意,俯察人謀,升平之化,尚存舊典, 顧思與不思,行與不行耳。大宋雖揖讓受終,未積有 虞之道,先帝登遐之日,便是道消之初。至乃嗣主被 殺,哲藩嬰禍,九服徘徊,有心喪氣,佐命託孤之臣,俄 為戎首。天下蕩蕩,王道已淪。自非神英撥亂反正,則 宗社非復。宋有革命之」與隨時,其義尤大。是以古今 異用,循方必壅。大道隱於小成,欲速或未必達;深根 固蔕之術,未洽于愚心,是用猖狂妄作,而不能緘默 者也。臣既頑且鄙,不達治宜,加之以篤疾,重之以惛 耄,言或非言,而復不能無言。陛下錄其一毫之誠,則 臣不知厝身之所。

元嘉二十四年,疫。

按《宋書文帝本紀》:「元嘉二十四年六月,京邑疫癘。丙 戌,使郡縣及營署部司,普加履行,給以醫藥。」

元嘉二十八年,疫。

按《南史文帝本紀》:「元嘉二十八年四月,都下疾疫,使 巡省給醫藥。」

孝武帝大明元年疾疫

编辑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大明元年夏四月,京邑疾疫。丙 申,遣使按行,賜給醫藥,死而無收斂者,官為斂埋。 大明四年,以大疫下詔卹贍。」

按:《宋書孝武帝本紀》:「四年夏四月辛酉,詔曰:『都邑節 氣未調,癘疫尢眾,言念民瘼,情有矜傷,可遣使存問, 并給醫藥,其死亡者,隨宜卹贍』。」

====明帝泰始四年大疫====按《宋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天文志》:泰始四年六月 壬寅,太白犯輿鬼。占曰:「民大疾死,不收,其年,普天大 疫。」

武帝天監二年疫

编辑

按《南史梁武帝本紀》:「天監二年夏,多癘疫。」

天監三年,多疾疫。

按:《梁書武帝本紀》云云。

中大通元年疫

编辑

按《南史梁武帝本紀》。「中大通元年六月,都下疫甚,帝 於重雲殿為百姓設救苦齋,以身為禱。」

北魏

编辑

太祖皇始二年大疫

编辑

按《北史魏太祖本紀》,「皇始二年八月景寅朔,帝進軍 九門,時大疫,人馬牛死者十五六。」

太宗泰常八年大疫

编辑

按《北史魏太宗本紀》,「泰常八年春正月,司空奚斤既 平兗豫,還圍武牢。閏月,武牢潰,士眾大疫,死者十二 三。」

高宗和平元年疫

编辑

按:《北史魏高宗本紀》,和平元年「六月甲午,詔征西大 將軍陽平王新成等討吐谷渾什寅。九月,諸軍濟河, 追什寅,遇瘴氣,多病疫,乃引還。」

顯祖皇興二年疫

编辑

按《魏書顯祖本紀》不載。 按《靈徵志》,「皇興二年十月, 豫州疫,民死十四五萬。」

高祖太和元年以疫後詔勸農

编辑

按《魏書高祖本紀》,「太和元年三月丙午,詔曰:『朕政治 多闕,災眚屢興。去年生疫,死傷大半,耕墾之利,當有 虧損。今東作既興,人須肄業,其敕在所督課田農,有 牛者加勤于常歲,無牛者倍庸于餘年。一夫制治田 四十畝,中男二十畝,無令人有餘力,地有遺利』。」

世宗永平三年大疫

编辑

按《魏書世宗本紀》:「永平三年夏四月,平陽郡之會昌、 襄陵二縣大疫,自正月至此月,死者二千七百三十 人。」

北齊

编辑

後主天統元年河南大疫

编辑

按:《北齊書後主本紀》云云。

開皇十八年疾疫

编辑

按《北史隋文帝本紀》,「開皇十八年二月乙巳,以漢王 諒為行軍元帥,水陸三十萬伐高麗。六月景寅,詔黜 高麗王官爵。九月己丑,漢王諒師遇疾疫而旋,死者 十二三。」

煬帝大業八年疾疫

编辑

按:《隋書煬帝本紀》:大業八年,「是歲大旱疫,人多死,山 東尤甚。」

太宗貞觀十年大疫

编辑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觀十年,關內、 河東大疫。」

貞觀十五年,疫。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五年三月,澤 州疫。」

貞觀十六年,疫。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夏,穀、涇、 徐、戴、虢五州疫。」

貞觀十七年,疫。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七年夏,澤、濠、 廬三州疫。」

貞觀十八年,疫。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八年,廬、濠、巴、 普、郴五州疫。」

貞觀二十二年,大疫。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二年,卿州 大疫。」

高宗永徽六年大疫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徽六年三月, 楚州大疫。」

永淳元年大疫

编辑

按《唐書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永淳元年冬,大 疫,兩京死者相枕于路。占曰:「國將有恤,則邪亂之氣 先被于民,故疫。」

中宗景龍元年疫

编辑

按《唐書。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景龍元年夏。自 京師至山東、河北。疫死者千數。」

肅宗寶應元年大疫

编辑

按《唐書肅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寶應元年,江東 大疫,死者過半。」

====德宗貞元六年疫====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貞元六年夏,淮 南、浙西、福建道疫。」

憲宗元和元年大疫

编辑

按《唐書憲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元和元年夏,浙 東大疫,死者大半。」

文宗太和六年大疫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太和六年春,自 劍南至浙西,大疫。」

按《冊府元龜》,「太和六年五月庚申詔曰:朕聞王者之 理天下,一物失所,興納隍之咎;一失不獲,歎時予之 辜。雖饑疫凶荒,國家代有,而陰陽祲沴,儆戒朕躬。自 諸道水旱害人,疫疾相繼,宵旰罪己,興寢疚懷,屢降 詔書,俾副勤恤,發廩蠲賦,救患賑貧,亦謂至矣。今長 吏申奏,札瘥猶甚,蓋教化未感於蒸人,精誠未格於 天地。法令之或爽,官吏之或非,百姓稱冤,稅役多弊, 姦贓未去,農業失時,有一於茲,皆傷和氣。並委內外 文武常參官一一條疏,各具所見聞奏,必當親覽,無 憚直言。其諸道應災荒處疾疫之家,有一門盡歿者, 官給凶具,隨事瘞藏。一家如有口累疫死一半者,量 事與本戶稅錢,三分中減一分,死一半已上者,與減 一半本戶稅。其疫未定處,並委長吏差官巡撫,量給 醫藥,詢問救療之術,各加拯濟,事畢條疏奏來。其有 一家長大者皆死,所餘孩稚十二至襁褓者,不能自 活,必致夭傷,長吏勒其近親收養,仍官中給兩月糧, 亦具都數聞奏。江南諸道,既有凶荒,賦入上供,悉多 蠲減。國用嘗限,或慮不充宗廟切急所須外,所有舊 例市買貯備雜物,一事已上,並仰權停,待歲熟時和, 則舉處分。」於戲!朕自臨御,于今七年,兢兢乾乾,不敢 自逸。而沖昧寡德,未能燮調。艱旱水災,或罹於藩郡; 夭亡疾苦,或害於生人。悼於厥心,省己自責。其州府 長吏,各奉詔條,勉加拯卹。

開成五年疫

编辑

按《唐書文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開成五年夏,福、 建、台、明四州疫。」

懿宗咸通十五年疫

编辑

按《唐書懿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咸通十五年,宣、 歙、兩浙疫。」

昭宗大順二年疫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大順二年春,淮 南疫,死者十三四。」

景福元年疫

编辑

按《唐書昭宗本紀》。不載 按《十國春秋吳太祖世家》。 「景福元年五月,士卒大疫。」

太祖乾德元年疫

编辑

按《宋史太祖本紀》:「乾德元年秋七月癸亥,湖南疫,賜 行營將校藥。」

太宗淳化五年疫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淳化五年六月,都城大疫,分遣醫 官煮藥給病者。」

至道二年江南頻年多疫疾

编辑

按《宋史太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真宗咸平六年疫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咸平六年五月癸丑,京城疫,分遣 內臣賜藥。」

大中祥符三年疫

编辑

按《宋史真宗本紀》:「大中祥符三年夏四月乙卯,陝西 民疫,遣使齎藥賜之。五月壬午,以西涼覓諾族瘴疫, 賜藥。」

仁宗皇祐元年疫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皇祐元年二月戊辰,以河北疫,遣 使頒藥。秋七月己未,詔諸州歲市藥以療民疾。」 皇祐四年疫。

按《宋史仁宗本紀》:「四年冬十月丁亥,以諸路疫,并征 徭科調之煩,令轉運使、提點刑獄、親民官條陳救卹 之術以聞。」

至和元年疫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至和元年春正月壬申,碎通天犀, 和藥以療民疫。」

嘉祐五年疫

编辑

按《宋史仁宗本紀》:「嘉祐五年五月戊子朔,京師民疫, 選醫給藥以療之。」

哲宗紹聖元年疫

编辑

按《宋史哲宗本紀》:「紹聖元年夏四月庚戌,詔有司具 醫藥治京師民疾。是歲,京師疫。」

徽宗大觀三年江東疫

编辑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高宗建炎元年疫

编辑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建炎元年三月。 「金人圍汴京,城中疫死者幾半。」

====紹興元年大疫====
考證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興元年六月,

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屍無筭。秋冬,紹興府連年 大疫,官募人能服粥藥之勞,活及百人者,度為僧。」 紹興三年二月,永州疫。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興六年,四川疫。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興十六年夏,行都疫。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紹興二十六年,行都又疫。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十六年夏。行 都又疫。高宗出柴胡製藥。活者甚眾。」

孝宗隆興二年疫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冬,淮甸流 民二三十萬避亂江南,結草舍,遍山谷,暴露凍餒疫 死者半,僅有還者亦死。是歲浙之饑民疫者尢眾。」

乾道元年大疫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乾道元年,「行都 及紹興府飢民大疫,浙東西亦如之。」

乾道六年,疫。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六年春。「民以冬 燠疫。」作。

乾道八年,大疫。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八年夏,行都民 疫。及秋未息。江西饑民大疫,隆興府民疫遭水患多 死。」

淳熙四年真州大疫

编辑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淳熙八年,大疫。

按《宋史孝宗本紀》。淳熙八年夏四月丙辰。以臨安疫。 分命醫官胗視軍民 按《五行志》。「八年行都大疫。禁 旅多死。寧國府民疫死者尢眾。」

淳熙十四年,大疫。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四年春,都民 禁旅大疫,浙西郡國亦疫。」

淳熙十六年,潭州疫。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光宗紹熙二年疫

编辑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紹熙二年春,涪 州疫,死數千人。」

紹熙三年,資、榮二州大疫。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寧宗慶元元年大疫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慶元元年夏四月戊辰,臨安大疫, 出內帑錢為貧民醫藥棺斂費,及賜諸軍疫死者家。」

按:《五行志》:「慶元元年,行都疫。」

慶元二年五月,行都疫。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慶元三年,疫。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三月,行都 及淮浙郡縣疫。」

慶元五年,疫。

按《宋史寧宗本紀》:「五年夏五月,以久雨,民多疫,命臨 安府振恤之。」

嘉泰三年五月行都疫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云云。

嘉定元年大疫

编辑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嘉定元年夏。淮 甸大疫。官募掩骼及二百人者。度為僧。」是歲浙民亦 疫。

嘉定二年,疫。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夏,都民疫 死甚眾,淮民流江南者饑與暑并多疫死。」

嘉定三年,疫。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三年四月,都民 多疫死。」

嘉定四年,疫。

按:《宋史寧宗本紀》:「四年三月己未,臨安府振給病民 死者賜棺錢。夏四月戊申,出內庫錢瘞疫死者貧民。」 嘉定十五年疫。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五年,贛州疫。」 嘉定十六年疫。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十六年,永、道二 州疫。」

恭帝德祐元年疫

编辑

按《宋史瀛國公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德祐元年六 月庚子,是日四城遷徙,流民患疫而死者不可勝計, 天寧寺死者尢眾。」

德祐二年,大疫。

按《宋史瀛國公本紀》不載 按《五行志》二年閏三月 數月間城中疫氣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數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