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一百三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曆法典
第一百三十三卷目錄
數目部彙考五
五類上
曆法典第一百三十三卷
數目部彙考五
编辑五類上 小學紺珠
编辑五天帝青帝靈威仰,赤帝《赤熛怒》,黃帝《含樞》。
《紐》,白帝《白招拒》,《黑帝汁》。〈音葉。〉光紀 《周禮小宗伯》「兆五帝於四郊」,注:「《大宗伯》祀昊天上帝」,注:「以為天皇大帝者,北辰耀魄寶也。」六天之說,出於緯書。唐顯慶二年,黜鄭元說。
五紀:歲,日月星辰曆數 書,《洪範》協用。
《五紀注》:「歲者序四時也,月者定晦朔也,日者正躔度也,星經星緯星也。辰日月所會十二次也。曆數者,步占之法,所以紀歲日月星辰也。」
《五星又》曰:「五緯,歲,東方木,春仁貌。熒惑,南方火。」
「夏禮視太白西方金,秋義言辰北方水,冬智聽填中央土。」 季夏信思 緯星五行之精,五星合於五行。
《五、韙》,〈庶徵〉鄭康成《說:雨》木肅,春暘,金乂,秋燠火。
哲夏寒水,謀冬風土。聖書《洪範》,「念用庶徵。」
在天為五行,在人為五事。五事修則休徵各以其類應之;五事失則咎徵各以其類應之 。《史記》:「五是來備。」 荀爽曰:「五韙咸備」 ,韙是也 。吳仁傑云:「雨水,暘火,燠木,寒金 。」 蘇子由云:「雨土,暘金,燠木,寒水,風火。」
五雲《保章氏》:「五雲之物,青為蟲,白為喪,赤為」
兵,荒。黑為水,黃為豐 。《左傳》:「黃帝以雲紀」 雲師,雲名。應劭曰:「春官為青雲,夏官為縉雲,秋官為白雲,冬官為黑雲,中官為黃雲。」
五位:《周語》「五位:歲、月、日、星、辰、 武王伐。」
殷,歲在鶉火、張,月在天駟、房,日在析木之津、箕,辰在斗柄,星在天黿,辰星元枵。
《五聲》又曰「五音:宮土,戊癸為君,重濁商金,秋乙。」
庚為臣敏,次濁角木,春甲己為民經清濁中徵火,夏丙辛為事迭微清,羽水,冬丁壬為物抑清。《樂記:爾雅》:「凡聲濁者尊,清者卑,商角羽三聲無變,宮徵二聲有變 。」 揚子雲曰:「聲生於日 。」 沈存中曰:「樂家以濁為宮,稍清為商,最清為角,清濁不常為徵、羽 。」 蔡邕《月令章句》曰:「孟春月,大蔟為宮,姑洗為商,蕤賓為角,南呂為徵」 ,應鍾為羽,大呂為變宮,夷則為變徵。他月倣此。
五則《漢律志》:「權太陰,北冬水,智衡太陽,南夏火。」
《禮矩》。「少陰西秋金義規,少陽東春木仁繩。」
「陰陽之內,四方之中」 ,四季土信。
五度分寸尺丈引 《漢律志》:「九十分黃。」
鍾之長,一為一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十尺為丈,十丈為引。《說苑》:「十粟為一分。」 《說文》:「手長八寸謂之咫」 ,周尺也。十髮為程,一程為分,十分為寸。
五量龠合,升斗斛, 《漢律志》「起於黃鍾。」
之龠:十龠為合,十合為升,十升為斗,十斗為斛。《說苑》:「千二百粟為一龠。」
五量《家語》:「黃帝設五量權衡、升、斛、尺、丈、里。」
步十百
五權銖兩,斤,鈞石, 《漢律志》「起於黃鍾。」
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銖,兩之為兩,二十四銖為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說苑》:十粟重一圭,十圭重一銖 。《禮記》注:「八兩曰錙。」 《說文》曰:「六銖也。」
五時。〈四立〉《漢儀續五時令》,立春、立夏、大暑立。
秋立冬 《蔡邕》曰:「以四立及季夏之節,迎五帝於郊。」
五夜: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夜有。
五更 ,《周禮》司寤氏「掌夜時。」 注:「夜甲乙至戊。」 《漢西域傳》「斥候之士,五分夜擊刁斗自守。」 注:「夜有五更,分而持之。」 《漢舊儀》:「中黃門持五夜 。」 《司馬法》:「昏鼓四通為大鼜,夜半三通為晨戒,旦明五通為發昫。」
五際漢翼奉曰:「《詩》有五際。」注「《詩內傳》曰卯酉。」
午戌亥 ,陰陽終始際會之歲。《詩緯》云:「卯。」
《天保》也。酉,祈父也。午,《采芑》也。亥,大明也 。郎顗傳。四始之缺,五際之戹。
《五曆》漢《顓頊曆》高帝太初武帝《三統》,劉歆作。
《四分》「章帝,《乾象》靈帝。」
五法《漢·律志》:「備數、和聲、審度、嘉量、權衡
司馬文正公曰:「黃鍾所生,凡有五法。」
五數,《漢·律志》:「隸首作數。」《內則》:「六年教之數。」謂一。
十百千萬
《五行》又曰:「五材、五辰、五德、五美、五節、五氣,水潤下。」
火炎上,木曲直;金從革,土稼穡 。《洪範》。
「以微著為次。」 《左傳》:「天生五材。」 《皋陶謨》:「撫于五辰。」 注:「五行之時,天一生水於北,地六成;地二生火於南,天七成。天三生木於東,地八成;地四生金於西,天九成。天五生土於中,地十成。行於四時,為五德。」 《漢志》騶子「論著終始五德之運。」 《洪範》:「天地生五行之序。」 《月令》:「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之序。」 《典引》注:五德,五行之德,自伏羲以下,帝王相代,各據一行,始於木,終於水,則復始。《太元》曰:「鑿井澹水,鑽火㸐木,流金陶土,以和五美。」 注:「五行之美。」 《左傳》序為五節。注:「得五行之節。」 《太極圖》曰:「五氣順布。」
《五氣》:《子華》:子,溫木,涼金,寒水,燥火,濕土。
《火》,陽中之陽,《水》陰中之陰,木陽中之陰。
金陰中之陽,土居二氣之中。
《五色文子》,色有五章:青東木甲,赤南火丙白。
西金庚黑北水壬黃中央土戊綠碧。
紅紫騮 ,《月令》五方之正色也。以木克土,則青黃合而成綠;以金克木,則白青合而成碧;以火克金,則赤白合而成紅;以水克火,則黑赤合而成紫;以土克水,則黃黑合而成騮。此五方之間色也。
《環齊要略》:「間色有五,紺紅縹紫流黃。」
《漢食貨志》。五色之金。注:「黃曰金,白曰銀赤。」
曰「銅青。」 曰「鉛黑。」 曰「鐵。」
五味:鹹水潤下,冬黑羽,苦火炎上,夏赤徵,酸。
木《曲直》春青角辛。金《從革》秋白商,甘。土《稼穡》中央黃宮。
五臭:《月令》:羶木焦,火香,土腥。金朽水。
五運「五勝:太昊木,炎帝火,黃帝土,少昊金。」
顓頊水帝,嚳木,唐,火虞土夏金商。
水、周木,《三統曆》以相生為義 。《郊祀志》:「夏木,殷金,周火,秦水。」 秦以周為火,用水勝之 。《漢曆志》頗推五勝。注:「五行相勝」 ,鄒衍以相勝為義。張蒼則以漢水勝周火,賈誼、《公孫臣》則以漢土勝秦水。漢土德色尚黃,光武始正火德色尚赤 。行始於祖行,終於臘 水,子祖辰臘火,午祖戌臘木,卯祖丑臘金,酉祖丑臘土,戌祖辰臘 魏土。
晉金宋水齊木梁,火陳土後魏水繼。
西晉後周木,隋火,唐土後唐土,《晉金》。
漢水周木宋火
五卜《洪範》稽疑。《荀子》五卜:「雨水霽,火蒙木。」
驛金克土,《周禮太卜》注《洪範》曰:「雨、曰濟、曰圛、曰蟊、曰剋。」 蟊音濛。
五調《宋書》「平清瑟楚側。」
五德潤暵生成動, 周世宗觀泗州大。
《水記》以問竇儼,儼以為天地有五德,
五繇:《班固典》引「五繇之碩慮。」注:「卜征五年歲習其」
祥
《五曹算經》:「田曹,兵曹,集曹,倉曹,金曹。」
五兆《周禮古今疏》:「灼龜五兆,直上向背,為木兆。」
直下向足為水兆,邪向背為火兆,邪向下為金兆,橫為土兆。
五帝都。《文中子》。「中國五帝,三王所自立。」注「少昊都。」
曲阜,顓頊,都濮陽。帝嚳,都亳,堯,都冀,舜
都蒲
五方:《爾雅》四方中國。《內則》:「六年:教方名。」注「東。」
《西南北漢志》:「八歲學五方。」 注:「辨五方之名。」
《五方王制》:「五方之民中國夷蠻戎狄。」
五屬:〈五屬十連〉《王制》:「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
連有帥
《五服》:〈虞夏周〉《書禹貢》:「甸侯綏,要荒每服。」
五百里:五服:二千五百里,南北東西相距五千里。《益稷篇》言:「弼成五服,至於五千。」
侯、甸、男采、衛 。《書周官》:「六年五服一朝。」
《國語》:祭公謀父曰:「先王之制,邦內甸服,邦外侯。」
服,「侯、衛賓服,蠻夷要服,戎翟荒服。」
五嶽《周禮大司樂》注:「岱在兗州,衡在荊州,華。」
在豫州;《嵩》,在雍州;《恆》,在并州。
泰山東兗州,又曰岱宗,岱山華山西華州,衡山南衡州,恆山北定州,又曰「常山」 ,漢文帝諱改。
嵩山,中。河南府,《爾雅》:「嵩高大室山。」
東岱南靃。西華北恆。中泰室 ,《說文》「爾。」
雅,河。《南華河》。《西嶽》,《吳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
五湖,滆湖,洮湖,射湖,貴湖,太湖, 後漢。
《馮衍傳》注:虞翻云:「太湖有五湖,故謂之五湖。」 太湖之小支,俱連太湖,故兼得五湖之名。今在湖州東。長塘湖 太湖射湖貴湖滆湖 。《水經注》。
江南東注于具區,謂之五湖口。《國語》:越伐吳,戰於
五湖:范蠡返至五湖而辭越。虞翻曰:「是湖有五道。」 韋昭曰:今太湖也,《書》謂之震澤,《爾雅》以為具區。《禹貢》疏:即震澤。
游、莫貢䔖胥 。《史記正義》:並太湖東岸五灣。《吳錄》:「五湖,太湖別名。周五百餘里,故曰五湖。」 《職方氏》:「揚州其浸五湖。」 《河渠書》:「吳通渠:三江、五湖。」 太史公曰:「上姑蘇,望五湖。」 《地理志注》:「五湖在吳。」 《說文通釋》:「一名具區。其派有五,故曰五湖。」
《史記正義》「或說太湖。射貴湖。上湖。洮湖。」
滆湖
《史記索隱》:「郭璞《江賦》:具區洮滆,彭蠡青草。」
洞庭
太湖,湖州,射陽楚州。青草岳州,丹陽潤州。
宮亭洪州
五地五土。《周禮大司徒》:「辨五地之物。」注:「山、林川。」
澤,「丘陵」 ,「墳衍」 ,原隰 ,《孝經》「因地之利。」 注:「分。」
「別五土」 ,視其高下。
五嶺,大庾,始安,臨賀,桂陽。揭陽, 《漢書》
「秦南有五嶺之戍。」 注裴氏《廣州記》。《郡縣志》。
大庾,桂陽,騎田,九真,都龐,臨賀,萌渚,始
「安越城 」 ,《南康記》
五溝:《周禮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遂、溝、洫。」
澮川《爾雅》:「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
五涂《周禮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徑、畛、涂。」
道路《爾雅》:「一達謂之道路,二達謂之岐旁,三達謂之劇旁,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七達謂之劇驂,八達謂之崇期,九達謂之逵。」 《王制》:「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 注:「道有三塗,遠別也。」
《五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列子》。
湯問:「渤海之東,其中有五山。」
五邦:〈商〉湯遷亳,仲丁遷囂,《河亶》甲居相祖。
乙居耿,遷邢。《書》:盤庚:「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商丘亳囂相耿。馮氏說相土,徙商丘。
「五河紫碧絳青黃。」 《司馬相如大人賦》。
「越五河,注五色之河」 ,《仙經》說:
五都、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 《西都賦》。
五都之貨殖。鮑明遠詩。「五都矜財雄。」
五陵《西都賦》:「長陵高祖,安陵惠帝,陽陵景帝。」
茂陵。武帝平陵。昭帝 《西京。賦》「五縣,謂五陵。」
也
五都,「魏長安,譙,許昌,鄴,洛陽。」
上都京兆,東都河南,西都鳳翔,南都江陵。
北都太原寶應元年詔
「五國大夷密須耆邘崇」, 《後漢·伏湛傳》。
文王受命征伐五國
五諸侯:常山張耳,河南申陽、韓、鄭昌、魏豹。
殷《司馬邛 漢王以五諸侯兵伐楚》。
「嶺南五府五管廣、桂、邕、容、安南。」《通鑑》
五府,亦曰「五管」 ,皆隸嶺南節度使。
參國,伍鄙。《齊語》:「參其國郊以內,三分國都以為三。」
軍制:國「五家為軌,十軌為里,四里為連,十連為鄉,五鄉一帥,故萬人為一軍 。」 《管子》:「伍其鄙郊以外,五分其鄙以為五屬。」 制鄙三「十家為邑,十邑為卒,十卒為鄉,三鄉為縣,十縣為屬,五屬故立五大夫五正。」
五屬漢,漢武帝元狩二年,置安定、上郡、天水。
五原張掖
《河西五郡》漢置河西五郡,張掖、酒泉、敦煌。
武威金城
「五渚」,《水經注》湘水、沅水、微水、澧水四水同注洞庭。
北會大江名五渚 ,《戰國策》:「秦襲郢,取洞庭五渚。」
五名山:華山,首山,太室,太山。《東萊 史》。
記《封禪書》。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中,五在中國云。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 。《山海經》。「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
諸州五品:上品二十州,次品十州,次品八州。
「次品二十三州,下品二十一州。」 梁朱异請。
分為五品,五品之外,又有二十餘州,凡一百七州。
土五色 《禹貢》「徐州貢土五色。」注:「王者封五色土為。」
社建諸侯,各割其方色土與之,使立社,燾以黃土,苴以白茅 。《史記春秋大傳》:天子有泰社,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黃 。《尚書緯》:「上冒以黃土。」 《獨斷》云:「大子泰社封諸侯者,取其土,苞以白茅,授之以立社。」
《五峰衡山》五峰紫蓋。天柱、石廩一名「石囷。」
祝融芙蓉
「五溪」,《水經注》:「武陵有五溪,雄樠酉、潕辰。」
五狄。《爾雅疏》。「月支穢貊。匈奴單于白屋。」
五胡劉淵,匈奴石勒,羯慕容皝,鮮卑苻洪
氐姚萇羌
五宗:《禮記大傳》:「大宗一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百世。」
不遷之宗 。小宗四繼:高祖、繼曾祖、繼祖、繼禰,五世則遷之宗 。《白虎通》:別子為祖,如魯桓公生四子,莊公既立為君,則慶父、叔牙、季友為別子 。繼別為宗,如公孫敖繼慶父,是為大宗 。繼禰者為小宗,如季武子立悼子,悼子之兄曰公禰。悼子既為大宗,則繼公禰者為小宗。謂之繼禰者,蓋自繼其父為小宗,不繼祖故也 。《後漢書注》。五宗上自高祖。下及孫 。《左傳注》。適子為小宗。次者為貳宗。
五屬: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漢韋。
《元成傳》:「天序五行,人親五屬。」 注云:「同族之五服。」 《學記》「師無當於五服」 《注》:「斬衰」 至緦麻之親。
《五品》。又曰:「五典五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
「婦有別」 ,「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堯舜使》。
契為司徒,教以人倫 。《舜典》曰:「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 朱文公注:「五品,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五者之名位等級也。五教父子有親至,朋友有信,五典克從。」 注同 。程子曰:「五者,人倫也。言長幼則兄弟尊卑皆備矣,言朋友則鄉黨賓客備矣。」
父母、兄弟子 :鄭元說「五品。」 王肅曰「五。」
常
五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左傳》
舜舉八元,使布五教。《舜典》「五典克從。」 孔氏注同。
五品不遜敬敷五教在寬。孔氏注:「五品謂五常。」
五教,五常之教。《皋陶謨五典》。《君牙》「弘敷五典。」 孔氏注:「五常之教 。」 《周語五義。紀宜》注同。《左傳》五教。
五達道《中庸》:「天下之達道五:君臣、父子、夫婦。」
昆弟朋友
《五致》:「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
「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 。」 《孝經》五者備矣。
然後能事親。彭忠肅公龜年集格言為《五致錄》。
五養:養體,養目,養耳,養口,養志。 《呂氏》。
《春秋·曾子》曰:「養有五道。」
《五行鄉飲酒義》,「五行貴賤」,明隆殺,辨和樂而。
《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
五義《國語五義紀》宜注:「父義,母,慈,兄友、弟。」
恭子孝
五儀《家語》。孔子曰:「人有五儀:庸人、士人、君子。」
賢人聖人
五士:《禮記王制》:「秀士,選士,俊士,造士進。」
士
五更《月令章句》:「三老,國老也;五更,庶老也。」 盧植
《禮記注》:「三公老者為三老,卿大夫老者為五更。」 鄭康成注:「老人更知三德五事 。」 《漢書注》:「父事三老,兄事五更。」
五、不名諸父兄、上大夫、盛德之士、老臣。
《公羊傳》注:「《禮》,君于臣不名者五。」
「五孝」:「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人 《孝經》。」
《序》雖「五孝之用則別」 ,而「百行之源不殊。」
天子虞舜,夏禹,殷高宗,周文王,諸侯:周公旦,魯孝公,河間惠王,卿大夫孔子,孟莊,子穎,考叔,士高柴,樂正,子春,孔奮,黃香,庶人江革廉,范汝郁,殷陶,陶淵明《孝傳贊》
五遂《祭義》:「曾子言孝,居處莊,事君忠,涖官敬。」
《朋友》:信戰陳勇 。張魏公名方,《耕道堂》曰:「五」
遂
《五致》:「致反始,致鬼神,致物用,致義,致讓。」
《祭義》: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禮也。
五政《大戴禮》均五政。注:「天子公卿大夫。」
士
五等親《唐百官志》:宗正寺:「凡親有五等,周大功。」
小功緦麻袒免
五常:仁,木春義,金秋禮,火夏智,水冬信。
土季夏 。《漢書中庸》注。「信。水智土。」 《白虎通》曰。五性 。益稷注。「仁義禮智信。五德之言。」
五事《書洪範》:「貌木恭肅,言金從乂,視火明哲。」
「聽水聰謀,思土睿聖。」 《蘇子由》云:「貌土言金。」
視木聽水思火蔡氏云。「貌水言火。視木聽金。思土。」
「為仁」五者。《論語》:「恭、寬、信、敏、惠。」
《五福洪範》,「壽富康寧,攸好德,考終命。」
五至。《禮記》:「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
「至焉。」 「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
夫子五德,《論語注》:夫子行此五德。溫、良、恭。
儉讓
諫五義《家語》:「忠臣之諫君有五義:譎諫、戇諫。」
降諫。直諫。諷諫《大戴禮公羊傳》注:「諷諫。」
順諫、闚諫、指諫、陷諫。
君子五教,《孟子》「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材》者」 ,有「《答問》者」 ,有「《私淑艾》者。」
五本《說苑》。「柔以仁,誠以信,富貴無敢以驕人。」
「恭以敬,寬以靜。」 晉王祥《訓子孫五者立身》。
之本:「信德孝悌、讓。」
五守:聰明廣智,守以愚;多聞博辨,守以儉,武
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文子》:「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也。」
「五德」:《中庸草》句云:「五者之德,聰明睿知,生知之質。」
「寬裕溫柔仁」 發強,剛毅義齊莊《中正禮》。
文理密察知
「五慎強勞,忠信恭。」 《說苑》子路將行仲。
尼贈以言。《劉子》曰:「季路抱五慎之誡。」
五藏五氣。《周禮疾醫注》。「肺氣熱金。言。魄藏心氣。」
次之:火思神藏,肝氣涼,木視魂藏,脾氣溫,土貌志藏,腎氣寒,水聽精藏。
肺金為氣,肝木為風,腎水為雨,脾土為雷。
心火為五行之主
心通舌,肝通目,肺通鼻,腎通耳,脾通口。
《子華子》曰:「脾、腎、心、肝、肺五官之司,口、舌、鼻、耳、目。」
五官之候
五官耳目鼻口形。 《荀子》「心居中虛以。」
「治五官。」 夫是之謂天君。聖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
五指《春秋正義》。手五指之名。巨指、食指、將指。
無名指,小指,又曰「季指。」
五綦。又曰:「五鑿,目欲綦色,耳欲綦聲,口欲綦。」
味鼻欲綦臭,氣香亦謂臭。心欲綦佚綦極。
也。《荀子》。此五綦者。人情所必不免也。又曰。五鑿為正。心從而壞
五慮管子「耳目鼻口心。」
五性:《漢翼奉傳》五性注:「肝靜仁甲,己,心躁禮丙。」
《辛》脾力信,戊癸。肺堅義乙庚。腎敬知丁壬。
《大戴禮》:「民有五性,喜、怒、欲、懼、憂 」 文。
《選注》:《文子》曰:「人有五情。」
五聲:《周禮疾醫注》:言語,宮聲;和,商聲;剛,角聲。
清徵聲疾羽聲弱
《五至伯己》,什己若己,廝役徒隸, 鶡冠。
《子博選》篇:「道凡四:稽:天地、人命。人有五至:北面事君,則伯己者至;先趨而後息,先問而後默,則什己者至;人趨己趨,則若己者至;憑几據杖,指麾而使,則廝役者至;謳藉。」「咄,則徒隸者至矣。故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亡主者與徒處。」 韓文公讀《鶡冠子》云「四稽五至」之說當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