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八十八卷目錄
書法部總論三
宋高宗翰墨志〈論書〉
朱子大全集〈論書〉
李之儀姑溪集〈論書〉
陳思書苑菁華〈唐人論筆法 蔡希綜法書論〉
元郝經陵川集〈論書〉
趙孟頫蘭亭跋〈論書〉
虞集道園學古錄〈論書〉
盛熙明法書考〈論書〉
蘇霖書法鉤元〈唐張懷瓘論執筆 唐釋栖亞論書 宋趙孟堅論書 翰林
粹言〉
陶宗儀書史會要〈漢蕭何論書勢 唐張敬元論書 元杜本論書〉
明解縉春雨雜述〈學書法 草書評 評書〉
方孝孺遜志齋集〈論書〉
曾棨西墅集〈論學書〉
岳正類博槁〈論書〉
文徵明停雲館帖〈王賓敘字〉
荊川稗編〈元劉因論書〉
徐渭法書通釋〈張紳論書〉
項穆書法雅言〈論書〉
王氏法書苑〈唐韋榮宗論書 元劉有定論書〉
弇州山人槁〈論書〉
莫廷韓集〈論書〉
周顯宗感寓錄〈論書〉
董其昌容臺集〈論書〉
李日華紫桃軒又綴〈論書〉
趙宧光寒山帚談〈論書〉
字學典第八十八卷
書法部總論三
编辑宋高宗翰墨志
编辑《論書》
编辑
余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或蕭散,或枯 瘦,或遒勁而不回,或秀異而特立,眾體備於筆下,意 簡猶存於取捨。至若《禊帖》,則測之益深,擬之益嚴,姿 態橫生,莫造其原,詳觀點畫,以至成誦,不少去懷也。 法書中唐人硬黃自可喜,若其餘紙札俱不精,乃託 名取售。然右軍在時,已苦小兒輩亂真,況流傳歷代 之久,贗本雜出,固不一幅,鑒定者不具眼目,所以去 真益遠,惟識者久於其道,當能辯也。
余每得右軍,或數行,或數字,手之不置,初若食蔗,喉 閒少甘則已,末則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也。故尤不 忘於心手。頃自束髮,即喜攬筆作字,雖屢易典刑,而 心所嗜者固有在矣。凡五十年閒,非大利害相妨,未 始一日捨筆墨。故「晚年得趣,橫斜平直,隨意所適,至 作尺餘大字,肆筆皆成,每不介意。至或膚腴瘦硬、山」 林丘壑之氣,則酒後頗有佳處,古人豈難到也? 前人多能正書,而後草書,蓋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則 端嚴莊重,結密得體,若大臣冠劍,儼立廊廟;草則騰 蛟起鳳,振迅筆力,穎脫豪舉,終不失真。所以齊高帝 與王僧虔論書,謂我書何如卿?僧虔曰:「臣正書第一, 草書第三,陛下草書第二,而正書第三,是臣無第二, 陛下無第一。」帝大笑。故知學書者,必知正、草二體,不 當闕一。所以鍾、王輩皆以此榮名,不可不務也。 士人作字,有真、行、草、隸、篆五體。往往篆、隸各成一家, 真、行、草自成一家者,以筆意本不同,每拘於點畫,無 放意自得之蹟,故別為戶牖。若通其變,則五者皆在 筆端,了無閡塞,惟在得其道而已。非風神穎悟,力學 不倦,至有筆塚研山者,似未易語此。
「士於書法,必先學正書者,以八法皆備,不相附麗,至 側字亦可正讀,不渝本體,蓋隸之餘風。若楷法既到, 則肆筆行草閒自然,於二法臻極,煥手妙體,了無缺 軼。反是則流於塵俗,不入識者指目矣。」吾於《次敘》得 之,因筆其梗概。
草書之法,昔人用以趣急速而務簡易,刪難省煩,損 複為單,誠非蒼、史之蹟。但習書之餘,以精神之運,識 思超妙,使點畫不失真為尚。故梁武謂「赴急書不失 蒼公鳥跡之意」,顧豈皁吏所能為也?又其敘草大略, 雖趙壹非之,似未易重輕其體勢。兼昔人自製草書, 筆悉用長毫,以利縱捨之便,其為得法,必至於此。 書學之弊,無如本朝作字直記姓名耳。其點畫位置, 殆無一毫名世
先皇帝尤喜書,致立學養士,惟得《杜唐稽》一人,餘皆體倣,了無神氣。因念東晉渡江後,猶有王、謝而下朝 士無不能書,以擅一時之譽,彬彬盛哉。至若紹興以 來,雜書游絲書惟錢塘吳說,篆法惟信州徐兢,亦皆 碌碌,可嘆其弊也。
昔人論草書,謂張伯英以一筆書之,行斷則再連續 蟠屈,挐攫飛動,自然,筋骨心手相應,所以牽情運用, 略無留礙。故譽者云:「應指宣事,如矢發機,霆不暇激, 電不及飛。」皆造極而言,創始之意也。後世或云「忙不 及草」者,豈草之本旨哉?正須翰動若馳,落紙雲煙方 佳耳。
「士人於字法,若少加臨池之勤,則點畫便有位置,無 面牆信手之愧。前人作字,煥然可觀者,以師古人無 俗韻,其不學臆斷,悉掃去之。」因念字之為用大矣哉! 於精筆佳紙,遣數十言,致意千里,孰不改觀,存嘆賞 之心,以至竹帛金石,傳於後世,豈止不泯?又為一代 文物,亦猶今之視昔,可不務乎?偶試筆書以自識。 余嘗謂「甚哉,字法之微妙,功均造物,跡出窈冥,未易 以點畫工,便為至極。《蒼史》始意演幽,發為聖跡,勢合 卦象,德該神明,開闔形制,化成天下。至秦、漢而下諸 人,悉胸次萬象,布置模範,想見神游八表,道冠一時。 或帝子神孫,廊廟才器,稽古入妙,用智不分,經明行 修,操尚高潔,故能發為文字,照映編簡。」至若虎視狼 顧,龍駭獸奔,或草「聖」草「賢」,或絕倫絕世,宜合天矩,觸 塗造極,非夫通儒上士,詎可語此?豈小智自私,不學 無識者可言也。
朱子大全集
编辑《論書》
编辑
書學莫盛於唐,然人各以其所長自見,而漢魏之楷 法遂廢。入本朝來,名勝相傳,亦不過以唐人為法,至 於黃米,而攲傾側媚,狂怪怒張之勢極矣。
張敬夫嘗言:「平生所見王荊公書,皆如大忙中寫,不 知公安得有如許忙。」此雖戲言,然實切中其病。因省 平日得見韓公書跡,雖與親戚卑幼亦皆端嚴謹重, 未嘗一筆作行草勢。蓋其胸中安靜詳密,雍容和豫, 故無頃刻忙時,亦無纖芥忙意,與荊公之躁擾急迫 正相反也。書札細事,而於人之德性,其相關有如此 者。
李之儀姑溪集
编辑《論書》
编辑
凡書精神為上,結密次之,位置又次之。楊少師度越 前古,而一主於精神。柳誠懸、徐季海纖悉皆本規矩, 而不能自展拓,故精神有所不足。或謂作字正如習 馬,步驟馳驅,各有先後,一失其節,御者所媿。至其奔 軼絕塵,則乃能見其材。魯直草字,有類誠懸、季海,與 夫馬之在御者,正書行書則一爽秀為多,要之足以 名世也。
學書生於行筆,苟不知此,老死不免背馳。雖規模前 人,點畫不離法度,要亦氣韻各有所在,略不繫其工 拙也。
「家貧不辦素食,事忙不及草書」,此特一時之語耳。正 不暇則行,行不暇則草,蓋理之常也。閒有蔽於不及 之語,而特於草字行筆,故為遲緩,從而加馳騁,以遂 其蔽,久之雖欲稍急,不復可得。今法帖二王部中,多 告哀問疾,家私往還之書,方其作時,亦可謂迫矣,胡 不正而反草?何耶?此其據也。然而非所造,直與神遇, 則安能至是?亦足以自成一家而名於世也。
東坡研墨幾如糊,方染筆,又握筆近下而行之遲。楊 文公以方角小紙、蠅頭細字,運筆如飛。東坡之濃與 「遲」,出於習熟,而文公之小紙細字,亦非有所必也。故 知「熟則生之,生則熟之」,貴乎無所滯閡耳。
陳思書苑菁華
编辑《唐人論筆法》
编辑
學書之初,執筆為最。蓋明於位置點畫,便於墨道也。 須其良師口授,天性自悟,縱橫落紙,筆無虛發,即能 專成其勢。大約虛掌實指,平腕豎鋒,意在筆前,鋒行 畫內,心想字形,輕重邪正,各得其趣。切須襟懷沈靜, 自然思盈半矣。待其功成,即專勢況。殊不可搨模寫 樣,輕自取拙。若槁行雜體,掇筆往來,懸管自在,但取 體勢雄壯,不可拘其小節。若畏懼生疑,否臧不決,運 用迷於筆前,振動惑於手下,師心固乎獨見,弟子執 其寡聞,恥請問於智人,忌藝能之勝己。若欲造元,未 之有也。《禁經》云:「有攻無性,神彩不變。」兼此二事,然後 得齊古人之景氣。又云:〈此下有第一用筆四字原本闕〉第二識勢,第 三裹束。三者兼備,然後為書。苟守一途,即未為得。張 懷瓘云:「揖讓禮樂,獻不及羲;風神散逸,羲不及獻。證 之於書,藉其神彩也。」李嗣真云:「今之馳騖,去聖逾遠, 徒識方圓,而迷點畫,猶莊生之歎旨者,《易》象之談,日 中終不見矣。」唐太宗與漢王元昌、褚遂良等皆受之 於史陵,然褚首師虞,後又學史,乃謂陵曰:「此法更不 可以教人」,是其妙處也。陸柬之受之於虞世南,世南 受之於智永,皆有體法。今人都不聞師範,又自無鑒局,雖古蹟昭然,永不覺悟,而執燕珉以為寶,玩楚鳳 而稱珍,不亦謬哉!褚河南云:「良師不遇,歲月徒往。今 之能者,時見一班,忽不悟者,終身瞑目。」蓋書非口傳 手授,而云能之者,未之「見也。」
《蔡希綜法書論》
编辑
夫書匪獨不調端周,正先藉其筆力。始其作也,須急 回疾下,鷹視鵬游,信之自然,猶鱗之得水,羽之乘風, 高下恣情,流轉無礙。每字皆須骨氣雄強,爽爽然有 飛動之態,屈折之狀,如鋼鐵為鉤,牽掣之蹤,若勁鍼 直下。主客勝負,皆須姑息。先作者主也,後為者客也。 既構筋力,然後束裝,必須舉措。合則起發相承,輕濃 「似雲霧往來,舒卷如林花閒吐。每書一紙,或有重字, 亦須字字意殊。」予頃嘗為《一體書賦》,亦略陳梗概。今 復論之,用臻其理。夫始下筆,須藏鋒轉腕,前緩後急, 字體形勢,狀如蟲蛇相鉤連,意莫令斷,仍須簡略為 尚,不貴繁冗。至如稜側起伏,隨勢所立,大抵之意,員 規最妙。其有誤發,不可再摹,恐失其筆勢。若字有點 處,須空中遙擲下,其勢如高峰墜石。又下筆意如放 箭,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然則施於草跡,亦須時 時象其篆勢。八分章草古隸等,體要相合,雜發人意 思。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光發於牋毫。若非靜思閑雅, 發於中慮,則失其妙用也。
元郝經陵川集
编辑《論書》
编辑
夫書,一技耳,古者與射御並,故三代先秦不計夫工 拙而不以為學,是以無書法之說焉。自包犧氏畫八 卦,造書契,皇頡製字,取天地法象之端,人物器皿之 狀,鳥獸草木之文,日月星辰之章,煙雲雨露之態而 為之,初無工拙之意於其閒也。世變日下,漸趨簡易, 故變古文為篆文,變大篆為小篆,又變小篆為隸、為 楷為八分,為行、為草為真,行為行,草為章,草為正草。 廢刀用筆,廢竹用帛,廢帛用紙,皆與世變而下也。道 不足則技始以書為,工始寓性情襟度,風格其中,而 見其為人。專門名家,始有書學矣。故古之篆法之存 者,惟見秦丞相斯。斯刻薄寡恩人也。故其書如屈鐵 琢玉,瘦勁無情,其法精盡,後世不可及。漢之隸法,蔡 中郎不可得而見矣。存者惟魏太傅繇。繇沈鷙威重 人也,故其書勁利方重,如畫劍累鼎,斬絕深險,又變 而為楷,後世亦不可及。楷草之法,晉人所尚,然至右 軍將軍羲之,則造其極。羲之正直有識鑒,風度高遠。 觀其遺殷浩及道子諸人書,不附桓溫,自放山水閒, 與物無競。江左高人勝士,鮮能及之。故其書法韻勝 遒婉,出奇入神,不失其正,高風絕跡,邈不可及,為古 今第一。其後顏魯公以忠義大節極古今之正,援篆 入楷;蘇東坡以雄文大筆,極古今之變,以楷用隸。於 是其書備極,無餘蘊矣。蓋皆以人品為本,其書法即 其心法也。故柳公權謂「心正則筆正」,雖一時諷諫,亦 書法之本也。苟其人品凡下,頗僻側媚,縱其書工,其 中心蘊蓄者,亦不能揜,有諸內者必形諸外也。若二 王、顏坡之忠正高古,縱其書不工,亦無凡下之筆矣, 況於工乎?先叔祖謂:「二王,書之經也,顏坡,書之傳也, 其餘則諸子百家耳。」故今之為書也,必先熟讀《六經》, 知道之所在。尚友論世,學古之人,其問學,「其志節,其 行義,其功烈有諸其中矣。而後為秦篆、漢隸,玩味大 篆及古文,以求皇頡本意,立筆創法,脫去凡俗,然後 熟臨二王正書。熟則筆意自肆,變態自出,可臨真、行。 又熟則漸放筆,可臨行、草。收其放筆,以草為楷,以求 正筆,可臨章、草。超凡入聖,盡棄畦町,飛動鼓舞,不知 其所以然,然後臨其正草。」如是者有年,始可。於顏求 其正筆,於坡求其奇筆。以正為奇,以奇為正,出入二 王之閒,復漢隸秦篆。皇頡之初,書法始備矣。然猶學 之於人,非自得之於己也。必觀夫天地法象之端,人 物器皿之狀,鳥獸草木之文,日月星辰之章,煙雲雨 露之態,求制作之所以然,則知書法之自然,猶之於 外,非自得之於內也。必精窮天下之理,鍛鍊天下之 事,紛紼天下之變,客氣妄慮,撲滅消弛,淡然無欲,翛 然無為,心手相忘,縱意所如,不知書之為我。「我之為 書」,悠然而化。然從技入於道,凡有所書,神妙不測,盡 為自然造化,不復有筆墨。神在意存而已,則自高古 閑暇,恣雎徜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剛而不亢,「柔而 不惡,端莊而不滯,妥娜而不欺,易而不俗,難而不生, 輕而不浮,重而不濁,拙而不惡,巧而不煩,渾洒而不 狂,頓直而不妄,夭嬌而不怪,窅眇而不僻,質朴而不 野,簡約而不闕,增羨而不多,舒而不緩,疾而不速,沈 著痛快,圓熟混成,萬象生筆端一畫。立太極。太虛之 雲也,大江之波也,悠悠然而來,浩浩然而遊,邈然無 我於其閒,然後為得已。」雖云一技,而可以名家也。
趙孟頫蘭亭跋
编辑《論書》
编辑
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 右軍書是已,退筆因其勢而用之,無不如志,茲其所以神也。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 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 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閒人,結字非不古, 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
虞集道園學古錄
编辑《論書》
编辑
書之《易》。篆為隸,本從簡,然君子作事,必有法焉。精思 造妙,遂以名世。方圓平直,無所假借,而從容中度,自 可觀則。譬如冠冕珮玉,執璧奉行,事君事神,恭敬在 中,威儀見外,揖拜升降,自然成文,則其善也。乃若頗 衺反側,怒張容媚,小人女子之態,學者戒之。 魏晉以來,善隸書以名書,未嘗不通六書之義,不通 其義,則不得文字之情,制作之故。安有不通其義,不 得其情,不本其故,猶得為善書者。吳興趙公之書名 天下,以其深究《六書》也。書之真贗,吾嘗以此辨之。世 之不知《六書》而效其波磔以為媚,誠妄人矣。
昔之為《草書》者,結體有疏密,用筆有工拙,波磔不同, 形勢亦異。譬諸人之耳目口鼻之形雖同而神氣不 一,「衣冠帶履之具同制而容止則殊。朝廷有大朝會, 百官咸在,品秩同等,班序同列,而人則雜然前陳矣。」 善相人者,乃能於是乎有所擇焉。
盛熙明法書考
编辑《論書》
编辑
夫書者,心之跡也。故有諸中而形諸外,得於心而應 於手。然揮運之妙,必由神悟,而操執之要,尤為先務 也。每觀古人遺墨存世,點畫精妙,振動若生,蓋其功 用有自來矣。世傳衛夫人之《筆陣圖》、王逸少之《永字 八法》,猶可考也。舍此而欲求全美於成體之後,固亦 難矣。
點畫既工,而後能結體。然布置有疏密,骨格有肥瘠, 不可不察也。
翰墨之妙,通於神明,故必積學累功,心手相忘。當其 揮運之際,自有成書於胸中,乃能精神融會,悉寓於 書。或遲或速,動合規矩,變化無常,而風神超逸。是非 高明之資,孰克然耶!
王右軍過江觀覽名刻,歎「學《衛夫人書》,徒費歲月。故 學書者以當知所宗尚,乃能知所用力。至於臨摹之 功,丹墨之妙,皆宜精究也。」
蘇霖書法鉤元
编辑《唐張懷瓘論執筆》
编辑
執筆亦有法,若執淺而堅,掣打勁利,掣三寸而一寸 著紙,勢有餘矣。若執筆深而束,牽三寸而一寸著紙, 勢已盡矣。其故何也?筆在指端則掌虛,運動適意,騰 躍頓挫,生氣在焉;筆居半則掌實,如樞不轉,掣豈能 自由?轉運迴旋,乃成稜角。筆既死矣,寧望字之生動 乎?
《唐釋亞栖論書》
编辑
凡書,通即變,王變白雲體,歐變右軍體,柳變歐陽體。 永禪師、褚遂良、顏真卿、李邕、虞世南等,並得書中法, 後皆自變其體,以傳於世,俱得垂名。若執法不變,縱 能入石《三分》,亦被號為「書奴」,終非自立之體。此書家 大要。
<a name="va21">.宋趙孟堅論書
《宋趙孟堅論書》
编辑
學唐不如學晉,人皆能言之。夫豈知晉不易學,學唐 尚不失規矩,學晉不從唐入,多見其不知量也。僅能 攲斜,雖欲媚而不媚,翻成畫虎之犬耳。何也?書字當 立閒架牆壁,則不骩骳。思陵書法未嘗不圓熟,要之 於閒架牆壁處不著工夫,此理可為識者道。近得北 方舊本虞永興《破邪論序》,愛而不知其惡也,故為此 說,正坐無牆壁也。右軍《樂毅畫贊》《蘭亭》最真,一一有 牆壁者,右軍一搨直下是也。李瑋家《開皇帖》,行書之 祖,於此最昭昭化度及魯公離堆得此法,左右陰陽 極明麗。丁道護《啟法寺碑》,筆右方直下,最具此法,學 者當垂情如此下筆則妍麗方直,端重楷正,昧此則 癡鈍墨豬矣。黃庭賀捷有鍾體,雖微攲側隱,然亦有 牆壁《力命表》勁利更高,學者無但徇俗而不究本,唯 《遺教經》宛然是經生筆,了無神明,決非羲筆,正如率 更之玩,長孫無忌面團團也。識此已又識破懷仁《聖 教》之流入院體也。其逸筆處,世謂之「小正書。」此書《官 告體》《蘭亭》「玉潤霜寒」諸帖,即無此逸筆,不知懷仁從 何取入,使後人未仿羲帖,先為此態觀之,可惡。其流 至於《蘭溪藏經記》《烏龍廟記》、僧有交之集書極矣。又 須戒徐會稽之濁,戒李北海之狂。濁在跛偃,狂在攲 斜,唯張從申得大令之通暢,無二公之流弊。且世云: 「會稽法自蘭亭出,蘭亭即無偃筆也。」又云:「北海深悟 大令,大令不若是之攲跛也。」跛偃之弊,流而為坡公; 攲斜之弊,流而為元章父子矣。且如吳傅朋深得諸 葛禎《瑤臺寺碑》筆法,的是《蘭亭》中出矣。公又生出一 節病,每下豎筆,不直搨下,乃仰筆尖鋒,全無氣骨,皆 清河之弊,為隘不恭。學者更切自防之,自點撿之,朋友相警悟之,前修長中之短,亦無畏友以覺其非耳。 故予深信閒架牆壁為要也。余自謂學古人當勤,媚 今人當無心可也。中興後,朱壑巖橫斜顛倒,幾若楊 少師、孫勤川規矩,恐下筆不中觀者。元章曰:「奴書耳。 朱,吾所取,孫吾所戒,更從識者評。」
學隸、楷於晉、魏之下,邈乎無以稽也。縱有羲、繇之跡, 號存世者,唯《樂毅》《海宇》《秣林》本耳。其唐元度《魚帖》本, 已非古本,文次有《德州畫像贊》而已。若所謂《力命表》, 固繇精筆古勁,幾不入俗眼,然尊之敬之,未容而友 之也。《黃庭》固類繇,攲側不中繩度,未學唐人而事此, 徒成畫虎類犬。然則欲從入道,於楷何從?曰:僅有三 焉,化度、九成,廟堂耳。晉宋而下,分而南北,有丁道護 襄陽啟法寺、興國寺二石,啟法最精,歐虞之所自出。 興國麤甚,如出兩手,天不壽精而壽麤,良可嘆也。北 方多朴,有隸體,無《晉逸雅》謂之氈裘氣。至合於隋,書 同文軌。開皇大業以逮武德之末,貞觀之初,書石無 一可議,此古今集大成之時也。於是歐、虞大宏厥聲。 始者虞於《龍聖道場》,歐於《姚辨》等刻,亦未臻極詣也。 及《孔子廟堂碑》《飛來白鶴詩》,虞為法於世矣;「化度九 成」,歐獨步於時矣。今求楷法,舍此三者,是南轅而北 轍矣。三書之法,在平正恬澹,分閒布白,行筆停勻。且 如橫畫,必兩頭均平,不可如俗書左低右昂,撘手從 左原過,此在《八訣》所謂「千里陣」雲者也。起筆既成冗 類,如鑿如錐,則有泛冗。錐則尖既不尖,又必帶冗,斯 為妙絕。及至書到右方住處,捺筆不可向下,須擁起 向上,於下如繩直其左方,主筆之豎,亦結筆在左,穿 心豎筆是也。捺筆直下到立筆處,微捺使鋒左向,如 畫之右肩,突出鋒在上,豎筆則突出鋒在左也。又於 十字處,如「中」字、「牛」字、「年」字,凡是一橫一直中停者,皆 當著心凝然,正直平均,不可使一高一低、一斜一攲, 少涉世俗。守此法既牢,則凡施之閒架,自然平均,使 不俗氣。俗之從生,始於徐浩也。知《蘭亭》韻致,取有映 帶,不知先自背了繩墨,攲斜跛偃,雖有態度何取?態 度者,書法之餘,骨格者,書法之祖也。今未正骨格,先 尚態度,幾何不舍本而求末耶?戒之戒之!從入之門, 先敬先戒,平平直直,輕輕勻勻,俗舊率更,體為排筭, 固足以攻其短。然先排算而尚氣脈乃可。不排算而 求之,是未行而先馳,理不至爾。分閒布白,勿令偏側, 此誠《格言》。每一字為率,筆多筆少不同,先須分布勻 整,若此未調順,工何從生?又有一般偏旁,不可盡律 以正者,每字必「攲」,「歲」字必「舛」;「有」字不可破「中」,「叢」字取 居中,而又左右皆須以古人所書,求其義理,執一而 論,第曰「中正。」此李後主譏魯公為田舍翁,又如褚河 南,如稱八分,古雅有韻,一切尚之,甚有疏拙。薛少保 發越褚體,飄揚透徹,一尚不回,幾致迂疏。魯公之正, 其流也;俗《誠懸》之勁,其弊也寒。古往今來,中庸能鮮? 千古之下,刻心苦神,詣其然者。要是文章之外,惟此 足以觀人發揮。容形有足尚者,不忍怠也。又嘗妄論 「文章精到,尚可改飾,字畫落筆,更不容加工,求以益 之,適或壞之。」此吾知字畫之貴,一生眠則畫被,坐則 畫地,將老無工,此藝厥為不易哉。
行草宜用棗心筆者,以其摺裊婉媚。然此筆須出鋒 用之,須捺筆鋒向左意趣,如只用筆腰,不用筆尖乃 可。如真書直豎用尖,則施之行草,無態度。此是要緊 處,人多未知之。姜堯章《孫過庭草書》,言能籠罨橫豎, 最善發明。棗心筆於用之時,每難揮運,雙鉤懸腕,久 久得趣,其要正在勿使筆尖也。
草書雖連綿宛轉,然須有停筆。今長沙所開懷素《自 序》,乃蘇滄浪輩書,一向裊摺無典則。北方有一正本, 不如此或歇或連,乃為正當。草極難於拙,蘇草不及 行。
晉賢草體,虛澹蕭散,此為至妙。惟「大令綰秋蛇」,為文 皇所譏,至唐旭素方作連綿之筆,此黃伯思、簡齋、堯 章所不取也。今人但見爛然如藤纏者,為草書之妙。 要之晉人之妙,不在此法度端嚴中,蕭散為勝耳。右 軍三卷,僅一半真,施老子印證。簡齋、堯章諸公議論, 去其閒偽跡,如《求屏風帖》《早乘涼帖》,止《開真帖》五卷, 於海陵當以此為區處。
《翰林粹言》
编辑
胸中有書,下筆自然不俗。坡詩云:「退筆如山未足珍, 讀書萬卷始通神。」此言良是。
為書之妙,不必憑文,按本妙在應變無方。
「行行」要有活法,字字須求生動。
有功無性,神采不生;有性無功,神采不實。兼此二者, 然後得齊古人。
「筆正」之說,真《格言》也。筆正則古人筆法皆如吾手矣。 側鋒取妍,鍾、王不傳之祕。濡毫之次,法與鋒合,然後 運筆,無非法也。
捉筆在手,便須運意,不可妄落。一筆纔落,便想第二 筆合作如何下。
偶寫一字不成,須於眾碑中尋之。若無,即出意自造不可輕易,率然而作。
作字須滑熟,不可生硬,如顏如柳,初未有生硬筆, 先識此字。書則得之,素與相忘,必難描摹。臨書最有 功,以其可得精神也。字形在紙,筆法在手,筆意在心, 筆筆生意,分閒布白,小心布置,大膽落筆。
「左者右之,右者左之,偏者正之,正者偏之。以近為遠, 以遠為近,以連為斷,以斷為連,筆近者意遠,筆遠者 意近」,字須因其近似而習之。平日雜書紙,則有意存 之,可省以得之。字看碑帖,須象運筆,又須挹其氣象, 隨所寓成形。結字得形體不如得筆法,得筆法不如 得氣象。學字如女子學梳掠,惟性虛者尤能作態度, 「只學一家書,學成不過為人作奴婢,集眾長歸於我, 斯為大成。」
行書非草非真,兼真謂之「真行」,帶草謂之「行草篆。」添 隸、減篆、「長隸」匾。
陶宗儀書史會要
编辑《漢蕭何論書勢》
编辑
夫書勢法,猶若登陣,變通並在腕前,文武遺於筆下, 出沒須有倚伏,開闔藉於陰陽。每欲書字,喻如下營, 穩思審之,方可下筆。且筆者心也,墨者手也,書者意 也,依此行之,自然妙矣。
《唐張敬元論書》
编辑
楷書把筆,妙在虛掌運腕,不可太緊,緊則腕不能轉, 既腕不轉,則字體或麤或細,上下不均,雖多用力,元 來不當。又云:「楷書只虛掌轉腕,不要懸臂,氣力有限。 行草書即須懸腕,筆勢無限,不懸腕,筆勢有限。」又云: 「其初學書,先學真書,此不失節也。若不先學真書,便 學縱體為宗主,後卻學真體,難成矣。」
《元杜本論書》
编辑
夫兵無常勢,字無常體,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 來,若臥若起,若日月垂象,若水火成形。儻悟其變,則 縱橫皆有意象矣。
明解縉春雨雜述
编辑《學書法》
编辑
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須臨古人墨 跡,布置閒架,擔破管,書破紙,方有工夫。張芝臨池學 書,池水盡黑。鍾丞相入抱犢山十年,木石盡黑。趙子 昂國公十年不下樓。巙子山平章每日坐衙罷,寫一 千字,纔進膳。唐太宗皇帝簡板馬上字,夜半起把燭 學《蘭亭記》,大字須藏閒架。古人以箒濡水,學書於砌, 「或書於几」,几石皆陷。
《草書評》
编辑
學書以沈著頓挫為體,以變化牽掣為用,二者不可 缺一,若專事一偏,便非至論。如魯公之沈著,何嘗不 嘉懷素之飛動,多有意趣。世之小子謂魯公不如懷 素,是東坡所謂「嘗夢見王右軍腳汗氣」耶?
《評書》
编辑
學書之法,非口傳心授,不得其精。故自羲、獻而下,世 無善書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書學中興,至唐而盛。 宋家三百年,惟蘇、米庶幾,元惟趙子昂一人皆師資, 所以絕出流輩。吾中閒亦稍聞筆法「於詹希原,惜乎 工夫未及,草草度時,誠切愧赧耳。」
方孝孺遜志齋集
编辑論書
编辑晉、宋閒人以風度相高,故其書如雅人勝士,瀟灑醞 藉,折旋俯仰,容止姿態,自覺有出塵意。陵遲至於中 唐,法度森然大備,而怒張挺勃之氣亦已露矣。唐初 諸賢,去古未遠,故猶有晉、宋遺風。古人所為,常使意 勝於法,而後世常法勝於意。意難識而法易知。顏、柳 之書,余一見即知其美,今始識其用意之妙,正猶有 道君子泊然內運,非久與之居,不足知其所蘊也。
曾棨西墅集
编辑《論學書》
编辑
惟晉、唐以書名家者,不可勝計,雖體製不同,而規矩 繩墨初不異也。近時學者徒見其已然之蹟,臨鍾、王 者曰「我師晉」,臨歐、虞者曰「我師唐。」非惟學者偃然當 之,見之者亦從而曰:「彼誠晉也,誠唐也。」噫!是徒髣髴 其體製之似,而不求其規矩繩墨,良可歎哉!大抵作 書須結體平正,下筆有源,然後伸之以變化,鼓之以 奇崛,則任心隨意,皆合規矩矣。且夫書法之妙,非可 言傳。昔人有見擔夫爭道,聞鼓吹,觀舞劍,而造神妙, 以至聽江聲,見蛇鬥,而筆法進者。此豈拘拘於臨寫 之勤哉!
岳正類博槁
编辑《論書》
编辑
書家以永字八法該諸字之法。予謂八法本於四法, 四法本於一法,即太極分而為兩儀四象八卦六十 四爻之義。故側者,太極也。勒者,引而伸之也。努者,勒 之豎也。側分而為趯,勒分而為啄、為策,努分而為掠、 為磔,努從而勒衡,策左而啄右,掠倚而磔偃,知此則 知筆矣
文徵明停雲館帖
编辑《王賓敘字》
编辑
古人以字名家,不易能也。師宜官大字方丈,一字小 字,方寸千言,此後漢人以大小字名家,不易能者也。 韋仲將自言:以張芝筆,左伯紙,己之墨,己之手,大字 逞徑丈之勢,小字寸許千言也。此魏人以大小字名 家,不易能者也。惜乎其字皆不可得而見,其法則猶 可得而知者。張長史謂「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董 《內直》謂「大字貴結密,不結密則嬾散而無精神。」偏旁 宜字字相照應,又宜飄逸氣,清雅不俗。一字之美,皆 偏旁湊成分拆,看時各自成一美,始為大字之盡善 者矣。小字貴開闊,字內閒架宜明整,開闊一如大字 體段,諸美皆具也。以張、董所謂觀之,後人從其法,師 韋所不易能,可不能耶?顧吾嗜古人何如耳。
荊川稗編
编辑《元劉因論書》
编辑
字畫之工拙,先秦不以為事。科斗篆、隸、正、行、草,漢氏 而下,隨俗而變,去古遠而古意日衰。魏晉以來,其學 始盛,自天子大臣至處士,往往以能書名家,變態百 出,法度備具,遂為專門之學。學者苟欲學之篆、隸,則 先秦《款識金石刻》,魏、晉《金石刻》,唐以來李陽冰等所 當學也。正書當以篆、隸意為本,有篆、隸意,則自高古。 鍾太傅、王右軍、顏平原、蘇東坡,其規矩準繩之大匠 也。歐陽率更、張長史、李北海、徐浩、柳誠懸、楊凝式、蔡 君謨、米芾、黃魯直,萃之以勵吾氣,參之以肆吾博可 也。雖或不工,亦不俗矣。技至於不俗,則亦已矣。
徐渭法書通釋
编辑《張紳論書》
编辑
古人寫字,政如作文,有字法,有章法,有篇法,終篇結 構,首尾相應,故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 主。」起伏隱顯,陰陽向背,皆有意態。至於用墨用筆,亦 是此意。濃淡枯潤,肥瘦老嫩,皆要相稱。故羲之能為 一筆書。蓋謂禊序自永字至文字,筆意顧盼,朝向偃 仰,陰陽起伏,筆筆不斷,人不能也。《書評》稱褚河南「字 裡金生,行閒玉潤,以為行款中閒所空。素地亦有法 度,疏不至遠,密不至近,如織錦之法,花地相閒,須要 得宜耳。」
善書者,筆跡皆有本原,偏旁俱從篆隸,智者洞察,昧 者莫聞。是以法篆則藏鋒,折撘則從隸。用筆之向背, 結體之方圜,隱顯之中,皆存是道。人徒見其規模乎 「八法,而不知其從容乎《六書》。」近時惟吳興趙公為能 知此,其他往往皆工點畫,不究偏旁,古法蕩然,非為 小失。
凡寫字,先看文字宜用何法,如經學文字,必當真書, 詩賦之類,行草不妨。又看紙筆卷冊,合用字體大小, 務使相稱,然後尋古人寫過樣子。如小楷有《黃庭》《樂 毅》,《畫贊》《曹娥》,各自法度不同,今所寫當用何者為法? 凝神存想,乘興下筆,立一字為一篇之主,分其章,辨 其句,為之起伏,隱顯為之向背,開合為之映帶,變換 情狀可以生,形勢可以定,始可言《書》矣。
項穆書法雅言
编辑《論書》
编辑
書之法則,點畫攸同,形之楮墨,性情各異,「猶同源分 派,共樹殊枝」者,何哉?資分高下,學別淺深,資學兼長, 神融筆暢,苟非交善,詎得從心?書有體格,非學弗知, 若學優而資劣,作字雖工,盈虛舒慘迴互飛騰之妙 用弗得也。書有神氣,非資弗明。若資邁而學疏,筆勢 雖雄,鉤揭導送,提搶截拽之權度弗熟也。所以「資貴」 聰穎,學尚浩淵。資過乎學,每失顛狂,學過乎資,猶存 規矩。資不可少,學乃居先。古人云:「蓋有學而不能,未 有不學而能者也。」
初學之士,先立大體,「橫直安置,對待布白,務求其均 齊方正」矣。「然後定其筋骨,向背往還,開合連絡」,務求 融達貫通也。「次又尊其威儀」,「疾徐進退,俯仰屈伸」,務 求端莊溫雅也;「然後審其神情,戰蹙單疊,迴帶翻藏, 機軸圓融,風度灑落,或字餘而勢盡,或筆斷而意連, 平順而凜鋒芒,健勁而融圭角,引伸而觸類」,書之能 事畢矣。然計其始終,非四十載不能成也。第世之學 者,不得其門,從何進手?必先臨摹,方有定趨。始也專 宗一家,次則博研眾體,融天機於自得,會群妙於一 心,斯於《書》也集大成矣。若分布少明,即思縱巧,運用 不熟,便欲標奇,是未學走而先學趨也。《書》何容易哉! 《書》有三戒:初學分布,戒不均與攲;繼「知規矩,戒不活 與滯;終能純熟,戒狂怪與俗。若不均且攲,如耳目口 鼻,開闊長促,邪立偏坐,不端正矣。不活與滯,如土塑 木雕,不說不笑,板定固窒,無生氣矣;狂怪與俗,如醉 酒巫風,丐兒村漢,胡行亂語,顛仆醜陋矣。」又書有三 要:第一要清整,清則點畫不混雜,整則形體不偏邪。 第二要溫潤,溫則性情不驕怒,潤則折挫不枯澀。第 三要閒雅。閒則運用不矜持,雅則起伏不恣肆。以斯 數語,慎思篤行,未必能超入上乘,定為卓焉名家
王氏法書苑
编辑《唐韋榮宗論書》
编辑
凡下筆,心生於手,然後方可下。若少等閑,殆亦無憑。 又曰:「須淺其執,牢其筆,實其指,虛其掌。」論正書行草, 則曰:「真書小密,執宜近頭;行書寬縱,執宜小遠;草書 流逸,執宜更遠。遠取點畫長大,近取分布齊均,各有 度數,不可輕率苟且,須養胸中無俗氣」,不論真行草 書,自有一段清趣,學者當自得之。
《元劉有定論書》
编辑
篆直分側,直筆圓,側筆方,用法有異而執筆無異也。 其所以異者,不過遣筆用鋒之差變耳。蓋用筆直下 則鋒嘗在中,欲側筆則微倒其鋒,而書體自然方矣。 古人學書,皆用直筆,王次仲等造《八分》,始側法也。
弇州山人槁
编辑《論書》
编辑
道生云:「雙鉤懸腕,讓左側右,虛掌實指,意前筆後。」此 古人所傳用筆之訣也。如屋漏,如壁坼,如印印泥,如 錐畫沙,如折釵股,古人所論作書之勢也。然妙在第 四指得力,俯仰進退,收往垂縮,剛柔曲直,縱橫轉運, 無不如意,則筆在畫中,而左右病矣。此法鍾、王之後, 唯藏真得之為多,庶幾於是者。唐則伯施、信本、登善、 虔、禮、紹、京泰、伯和、高清臣、誠懸,五季則景度、重光,宋 則君謨、元章,元則子山、子昂,本朝則仲珩、貞伯、希哲、 徵仲數人而已。
《語》云:「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點畫為性 情,使轉為形質。」縱橫牽掣之謂使,鉤環盤紆之謂轉, 向背得宜之謂點畫。又云:「神彩為上,形質次之。隸以 規為方,草則圓其矩。」
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潤色,出沒須有倚伏,開闔藉乎 陰陽。一畫之閒,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 毫芒。一畫失所,如壯士之折一肱;一點失所,如美女 之眇一目。
取《蘭亭》之半以參「宣示」,則華實配矣。取《化度》之半以 參「廟堂」,則方圓協矣。
右軍之書,後世摹倣者僅能得其圓密,已為至矣。其 「骨在肉中,趣在法外,緊勢游力」,淳質古意不可到,故 智永、伯施尚能繩其祖武也。歐、顏不得不變其真,旭、 素不得不變其草。永、施之書,學差勝筆,旭、素之書,筆 多學少學,非謂積習也,乃淵源耳。
楊用修云:「張旭妙於肥,藏真妙於瘦。」以予論之,瘦易 而肥難。用修此語,未必能真知書者,筆肥則結構易 密,筆瘦則結構易疏,此瘦難而肥易也。唯是既成之 後,瘦近勁,勁近古;肥易豐,豐近俗耳。伯高之所以妙, 在肥而不肉也。
正鋒偏鋒之說,古本無之,近來專欲攻祝京兆,故借 此為談耳。蘇、黃全是偏鋒,旭素時有一二筆,即右軍 行草中亦不能盡廢。蓋正以立骨,偏以取態,自不容 已也。文待詔小楷時時出偏鋒,固不特京兆,何損《法 書解大紳》、豐人翁、馬應圖,縱盡出正鋒,寧救惡札?不 識丁字人,妄談乃爾,可恨可笑!
臨書易,得意難,得體摹書易,得體難。得意臨進易,摹 進難。離之而近者,臨也;合之而遠者,摹也。
莫廷韓集
编辑《論書》
编辑
今人之不及唐人,唐人之不及魏、晉,要自時代所限, 風氣之沿,賢哲莫能自奮。但師匠不古,終乏梯航。今 世鍾、王之踵,已不可見。如鍾之力命宣示戎路、季直 諸帖,王楷、《樂毅》《黃庭》《曹娥》《東方讚》《大令》《洛神》十三行, 烜赫千古。行書求宋搨《閣帖》《太清樓》諸刻,留意而諦 觀焉,即傳刻之遠,點畫乖謬,而存十一於千百,庶幾 典刑。學者誠能耽玩深思。髣髴其趣。又參以前人《譜 論》而自出胸中之奇。縱不能氣運爭能,抑亦不惑於 流俗淺夫之見矣。
鍾元常謂:「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蓋知筆端 之妙,全在筋力,筋力之勢,運於指腕。右軍父子及盛 唐諸名家,皆用其意,而時代相沿,不能無改前轍。故 曰:「元常古肥,子敬今瘦。」正言古今異尚,工拙因之,古 法不傳,良可慨也。夫楷書起於王次仲之《八分》,夫隸 為書法之一變也。漢魏以來,點畫波磔,行有天則,能 遠尋本始。如鍾之《尚書》宣示丙舍墓田,庶幾典刑。右 軍《黃庭》《樂毅》《大令》《洛神》《十三行》,皆真書之用意極深 者,大小纖穠,斜正疏密,如化工賦象,動合天然。自後 人偽作右軍之言曰:「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張顛 引以教顏魯公,遂作千古謬論。末世又以出自魯公, 不敢置吻。魯公而後,竟無一人超越自詣古人者。至 米元章出,獨見此意,而自運不足。然其謂魯公書真 法入俗,可謂具法眼三昧語也。凡書家下筆時,須澄 神靜慮,弗以一事關心。既想字形,難易俯仰,右軍所 謂意在筆前,然後快然落筆,不使凝滯,自能合作。至 於平日摹習之功,不以寒暑少輟,每得清晏,便置古 帖墨跡,披玩游神,心手漸熟,姿態橫生,所謂「臥《王濛於紙端,坐徐偃於筆下。」法度既得,任吾心匠,適彼互 合,時發新奇。無論求甘心眼,即古人何不可至?學者 輕視之,則矜持太過,無心手操縱之奇,無惑乎其不 逮前哲也。
周顯宗感寓錄
编辑《論書》
编辑
寫字之法,在手不在筆,在心不在手,在神不在心。神 則妙矣,不可知矣。故規矩可以言傳,神妙必繇悟入, 而貫夫終始者,又在「熟」之一字也。古人所謂如利錐 畫沙,常令筆鋒在畫中用鋒,常欲使其透過紙背。執 之欲緊,運之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多力 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類言皆字學之三昧,學者 當究心焉。
寫字之法,硬筆要慢,軟筆要緊,亦剛柔相濟之意。「有 病纔知無病好,處貧方覺受貧難。」蓋事必親經歷過, 然後能真知也。
人有云「善書者不擇筆」,此亦未為通論,或指寫行書、 草書者言之也。若夫楷書、篆書、隸書,其筆各有所宜 用,不可不擇之也。
董其昌容臺集
编辑《論書》
编辑
今人學懷仁《聖教序》十七帖尤謬。其自信不謬者,去 書道轉遠。東坡書時有態,特用偃筆,不能捉筆,故有 「墨肥」之誚。自元人後,無能知趙吳興受病處者,自余 始發其膏盲,在守法不變耳。趙吳興《過秦論》,張伯雨 以為學《內景經》,實學《樂毅論》也。勻圓如算子,右軍所 訶,徐浩、李邕不能免此。唐元宗《鶺鴒頌》,清勁處高出 李北海、張從申數等,落筆便思破「庸庸」之習,以《聖教 序》為戒。
余近來臨顏書,因悟所謂「折釵股屋漏痕」者,惟二王 有之。魯公直入山陰之室,絕去歐、褚輕媚習氣。東坡 謂詩至於子美,書至於魯公,非虛語也。顏書惟《蔡明 遠序》尤為沈古,米海嶽一生不能髣髴,蓋亦謂學唐 初諸公書,稍乏氣骨耳。
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或曰:「意不勝 於法乎?」不然,宋人自以其意為書耳,非能有古人之 意也。然趙子昂則矯宋之弊,雖己意亦不用矣。此必 宋人所訶,蓋為法所轉也。
古人作書,必不作正局,蓋以奇為正。《蘭亭》非不正,其 縱宕用筆處無跡可尋,若形模相似,轉去轉遠。柳公 權云:「筆正須善學者參之。」
書家以「豪逸有氣,能自結撰」為極則。
書法雖貴藏鋒,然不得以模糊為藏鋒,須有用筆如 太阿剸截之意。蓋以勁利取勢,以虛和取韻。顏魯公 所謂「如印印泥,如錐畫沙」是也。
虞永興嘗自謂於「道」字有悟,蓋於發筆處出鋒,如抽 刀斷水,正與顏太師「錐畫沙屋漏痕」同趣。前人巧處, 故應不傳,學虞者輒成算子,筆陣所訶以此。余非能 書,能解之耳。
學書不從臨古入,必墮惡道。蘇子瞻自謂懸帖壁閒 觀之,所取得其大意。趙子昂欲補米元章《海月賦》,落 筆輒止,曰:「今人去古人遠矣,皆為臨學所困也。」二公 猶爾,況餘子乎?
書家以分行布白,謂之九宮。元人作《書經》云:「黃庭有 六分九宮,曹娥有四分九宮」是也。
往余以《黃庭》《樂毅》真書為人作牓署書,每懸看輒不 得佳,因悟小楷法欲可展方丈者,乃盡勢也。題牓如 細,亦跌宕自在,惟米襄陽近之。襄陽少時不能自立 家,專事摹帖,人謂之「集古字。」已有規之者曰:「須得勢 乃傳。」正謂此。
吾書與趙文敏較,各有短長,行閒疏密,千字一同,吾 不如趙。若臨仿歷代,趙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趙書 因熟得俗態,吾書因生得秀色。趙書無弗作意,吾書 往往率意。當吾作意,趙書似輸一籌。苐!作意者少耳。 三十年前,參米書在,無一實筆,自謂得訣,不能常習, 今猶故吾,可媿米云以勢為主,余病其欠淡,淡乃天 骨帶來,非學可及。
李日華紫桃軒又綴
编辑《論書》
编辑
學書不可漫為散筆,必於古人書中擇百餘字成片 段者,併其行閒布置而學之,庶血脈起伏,有一種天 行之趣。久之自書卷軸文字,不必界畫算量,信手揮 之,亦成準度,所謂「目機銖兩」者也。
唐人從事法書,其法書有四種:曰臨,曰摹,曰響搨,曰 硬黃。臨者,置紙法書之旁,睥睨纖濃點畫而仿為之; 摹者,籠紙法書之上,映照而筆取之。「響搨」者,坐暗室 中,穴牖如盎大,懸紙與法書映而取之,欲其透射畢 見,以法書故縑,色取沈暗,非此不澈也。「硬黃」者,嫌紙 性終帶暗澀,置之熱熨斗上,以黃蠟塗勻,紙雖稍硬, 而瑩徹透明,如世所謂「魚枕」「明角」之類以蒙物,無不 纖毫畢現者。大都施之魏、晉、鍾、索、右軍諸跡,以其年久本暗,又所宗師,故極意取之也。臨書如雙鵠並翔, 各極其致,不必為步驟之拘,非於書有深詣者不能 也。以故屬之虞、褚諸公。以下三者,則趙模、馮承素輩 職耳。
趙文敏善用筆,所使筆有宛轉如意者,輒剖之,取其 精毫別貯之。凡萃三管之精,令工總縛一管,則真草 巨細投之無不可,終歲任之無敝矣。故公書點如碾 玉鎚金,無纖毫遺憾也。昔年項子京與余言,欲仿此 法,竟不果。
趙宧光寒山帚談
编辑《論書》
编辑
字以格力為主,作古文奇字諸書以「頑而能銳,銳而 還樸」為格力,作大字篆籀諸書,以「圓而能方,方不露 圭角」為格力,作徒隸真楷以小字如大,大字如小為 格力,作行書槁草以主客分明,引帶不雜為格力,體 法互明,取近斯顯,不得不分屬以著其說耳,泥則窮 矣。
欲作署書,先想一字,體裁得所,然後拈筆,落中筆時, 即作全體想落左筆意在右,落右筆意在左,上下同 之。
草書須剛柔相濟乃得佳。直則剛,曲則柔,折則剛,轉 則柔。輕重捺筆則剛,首尾勻梟則柔,曲直轉折易見, 輕重首尾難知,主客分明,心手聽令矣。字形實體,主 也;顧瞻引帶,客也。客過重可,主過輕不可。
作字三法:一用筆,二結搆,三知趨向。用筆欲其有起 有止,無圭角,結搆欲其有節奏,無斧鑿,趨向欲其有 規矩,無固執。
字法固多,不出用筆、結搆、體裁、顧盼四者之外,無他 能也。至若筋骨在學力工夫,逸鋒在意興去就。唐人 尚功,晉人尚逸,自此而往,不可求其端倪矣。何謂用 筆?正鋒起伏,下筆有意是也。何謂結搆?疏密得宜,聯 絡排偶是也。何謂體裁?格至裁益,不拘繩墨是也。何 謂顧盼?左右上下往來有情是也。何謂「筋骨?強弱得 所,和而不乖」是也。何謂「逸鋒?」烏衣子弟,翩翩爽爽,到 處有致是也。
筆法尚圓,過圓則弱而無骨。體裁尚方,過方則剛而 無韻。筆圓而用方謂之「遒」,體方而用圓謂之「逸。」逸近 於媚,遒近於疏,媚則俗,疏則野。
「用指而不用腕,則畫成點而不莊;能正腕而不正鋒, 則形如刷而不典。」正鋒全在握管,握管直則求其鋒 側,不可得也,握管斜則求其鋒正,不可得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