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四十五卷目錄
性命部總論
易經〈乾卦 大有卦 無妄卦 說卦傳〉
書經〈商書湯誥〉
詩經〈周頌維天之命〉
孔子家語〈本命解〉
荀悅申鑒〈雜言〉
周子通書〈誠上〉
張子正蒙〈參兩篇 神化篇 誠明篇〉
朱子全書〈性命 答鄭子上 答陳衛道 蘇氏易解辨〉
性理大全〈性命〉
圖書編〈窮理盡性至命〉
性命部藝文一
辨命論 梁劉峻
廣原性 明張宇初
性命部藝文二〈詩〉
正性吟 宋邵雍
性命部紀事
性命部雜錄
學行典第四十五卷
性命部總論
编辑易經
编辑《乾卦》
编辑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
〈本義〉「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物所受為性,天所賦為命。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各正」者,得於有生之初。「保合」者,全於已生之後。此言乾道變化,無所不利,而萬物各得其性命以自全,以釋「利貞」之義也。〈大全〉朱子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總只是一箇理,此理處處相渾淪,如一粒粟生為苗,苗便生花,花便結實,又成粟,還復本形。一穗有百粒,每粒箇箇完全,又將這百粒去種,又各成百粒,生生只管不已,初閒只是這一粒,分去物,物各有理,總只是一箇理。 雲峰胡氏曰:「先言品物流行,後言各正性命,物有此形,即有此性」,皆天所命也。謂之「各正」,則命之稟也,乃性之所以一定而不易;謂之「保合」,則性之存也,又命之所以流行而不已。蓋「太和」者,陰陽會合沖和之氣,而乾元資始之理固在其中矣。以漸而變化之謂和。
《大有卦》
编辑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惡揚善,順天休命。
〈本義〉「《天命》有善而無惡」,故「遏惡揚善」,所以順天。反之於身,亦若是而已矣。
《無妄卦》
编辑
動而健,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大全〉龜山楊氏曰:五以剛健中正位乎上,二以柔順中正應於下,上下相與以正,故其「大亨」也,以正而已。「大亨以正」,非人之私智所能為也,循天理而已,故曰「天之命也。」「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所謂命者,亦誠而已矣。
《說卦傳》
编辑
「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大全〉程子曰:「窮理、盡性至命,一事也。才窮理便盡性,盡性便至命,如木可以為柱」,理也;其曲直者,性也;其所以曲直者,命也。理性命,一而已。 理則須窮,性則須盡,命則不可言窮與盡,只是至於命也。張子曰:「程子說,只窮理便是,至於命,亦是失於太快。」此義儘有次序,須是窮理便能盡得己之性,則推類又盡人之性。既盡「得人之性,須盡併萬物之性一齊盡得如此,然後至於天道也。」其閒煞有事,豈有當下便理會了?學者須是窮理為先,如此則方有學。今言知命與至於命,儘有遠近,豈可以知便謂之至也? 或問:「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程張之說孰是?」朱子曰:「各是一說,程子皆以見言,不如張子有作用。窮理是知,盡性是行」,覺程子是說得快了。如「為子知所以為孝,為臣知所以為忠」,此窮理也;「為子能孝,為臣能忠」,此盡性也。能窮其理,而充其性之所有,方謂之盡。以至於命,是拖腳說得於天者。蓋性是我之所至者,命是天之所以與我者也。如舜盡事親之道,至天下之為父子者定。知此者,窮理者也;能此者,盡性者也。
又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
〈大全〉朱子曰:「聖人作《易》,只是要發揮性命之理,摹寫那箇物事。下文所說『陰陽、剛柔、仁義』,便是性中有這箇物事。」 雙湖胡氏曰:「《易》為斯人作也。性命之理,天所賦於人,人所受於天之理也。聖人將以順人心性命之理,是以兼三而兩,六畫成卦,以立天地人之道。三才之道,雖有陰陽、剛柔、仁義之殊,大抵以立人道仁義為主」,蓋人負陰陽之氣以有生,肖剛柔之質以有形,具仁義之理以成性,莫不有三才之道焉。仁義之道立,即所以使之陰陽合德,剛柔有體,以順性命之理也。
書經
编辑《商書湯誥》
编辑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恆性。
〈蔡傳〉天之降命,而具仁義禮智信之理,無所偏倚,所謂「衷」也。人之稟命,而得仁義禮智信之理,與心俱生,所謂「性」也。
詩經
编辑《周頌維天之命》
编辑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
〈朱注〉《天命》,即天道也。《不已》,言無窮也。純,不雜也。〈大全〉程子曰:「言天之自然者曰《天道》,言天之賦予萬物者曰『《天命》』。」 華谷嚴氏曰:「凡言聖人如天者,以此擬彼,天與聖人,猶為二也。此詩但以天命之不已,與文德之純對立而並言之,蓋有不容擬議者。子思又發明之如此,其旨深矣。」 西山真氏曰:「純是至誠,無一毫私偽雜。其純誠無雜,自然能不已,如天之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晝而夜,夜而晝,循環運轉,一息不停,以其誠也。聖人之自壯而老,自始而終,無一息之懈,亦以其誠也。既誠,自然能不已。
孔子家語
编辑《本命解》
编辑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人之命與性,何謂也?」孔子曰:「分 於道謂之命,形於一謂之性,化於陰陽,象形而發謂 之生,化窮數盡謂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 終也。有始則必有終矣。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 無見,不能食,不能行,不能言,不能化。及生三月而微 煦,然後有見;八月生齒,然後能食;期而生臏,然後能」 行;「三年囟合,然後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後能化。陰 窮反陽,故陰以陽變;陽窮反陰,故陽以陰化。」是以男 子八月生齒,八歲而齔,二八而化。女子七月生齒,七 歲而齔,二七而化。一陽一陰,奇偶相配,然後道合化 成。性命之端,形於此也。
漢荀悅申鑒
编辑《雜言》
编辑
或問性命。曰:「生之謂性也,形神是也。所以立生終生 者之謂命也,吉凶是也。夫生我之制,性命存焉爾。君 子循其性以輔其命,休斯承,否斯守,無務焉,無怨焉。 好寵者乘天命以驕,好惡者違天命以濫。故驕則奉 之不成,濫則守之不終。好以取怠,惡以取甚,務以取 福,惡以成禍,斯惑矣。」
或問天命人事。曰:「有三品焉,上下不移其中,則人事 存焉爾。命相近也,事相遠也,則吉凶殊矣。故曰:『窮理 盡性,以至於命』。孟子稱性善,荀卿稱性惡,《公孫子》曰: 『性無善惡』,揚雄曰:『人之性善惡渾』。劉向曰:『性情相應, 性不獨善,情不獨惡』。」曰:「問其理。曰:『性善則無四凶,性 惡則無三仁。人無善惡,文王之教一也,則無周公、管 蔡性善情惡』」,是桀紂無性,而堯舜無情也。性善惡皆 渾是上智懷惠而下愚挾善也。理也,未究矣。惟向言 為然。
周子通書
编辑《誠上》
编辑
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集考〉天賦為命,物受為性,根源皆係於《易》。此《易》之所以為大也。
張子正蒙
编辑《參兩篇》
编辑
陰陽之精,互藏其宅,則各得其所安,故日月之形,萬 古不變。若陰陽之氣,則循環迭至,聚散相盪,升降相 求,絪縕相揉,蓋相兼相制,欲一之而不能,此其所以 屈伸無方,運行不息,莫或使之,不曰「性命之理」,謂之 何哉?
〈補注〉「陰陽有以質言者,有以氣言者,則陽中有陰,陰中有陽,若日月之形是也;以氣言,則循環迭至,若四時晝夜之類;聚散相盪,升降相求,若雲風雨雷之類;絪縕相揉」,若溫涼寒熱之類是也。「相兼以助其不及,相制以洩其過,此皆天性命之理也。」
《神化篇》
编辑
「存神過化,忘物累而順性命」者乎。
〈集解〉「心之所存」,純乎天理,而「圓神不倚」,則應用隨物
物過能化而不留,如冰之釋,如風之休,吾性命之理固不為物所累也,故曰:「忘物累而順性命。」 性命即天理也。
《誠明篇》
编辑
性通乎氣之外,命行乎氣之內。氣無內外,假有形而 言爾。故思知人不可不知天,盡其性然後能至於命。
〈集釋〉「性不可見,氣則成形。」然氣無不體,充塞天地,假人物之形以寓之耳。故性包乎氣之外而無不在,命兼寓乎氣之中而理以行。是氣也,無物不有,無時不然,以為在外則不可見,以為在內則不可探,故無內外之分,而一待於性命之主宰。所以「思知人者則當知天,盡性者必至於命。」
又
性其總,合兩也;命其受,有則也。不極總之要,則不至 受之分,盡性窮理而不可變,乃吾則也。天所自不能 已者謂命,不能無感者謂性。雖然,聖人猶不以所可 憂而同其無憂者,有相之道存乎我也。
〈集釋〉性則理之總名,有仁義陰陽兩道也。命則所受之以吾身心之有則也,則一也,神也,是以不極總其性。總之要道,則不至於能受之安分也。以則言之,正以窮理盡性而不可變也。可變豈可謂之則乎?則之全命能受矣。推本其然,蓋知天之與天為體,陰陽消長,寒暑往來,自不能止息者,命也。其心之情不無所感接,夫父子君臣、鳥獸草木之道,所以為有則之理者,性也。惟其然,則吉凶禍福有所不較,仁義禮智所當自修也。雖若是,聖人則不謂已能至於命,已能盡其性,常以其可憂者憂之,不同於無憂者焉。所以然者,正以參贊在吾身之重也。無憂者,理窮性盡,樂在其中。可憂者,如德之不修,學之不講也。
又
「盡其性」,能盡人物之性;至於命者,亦能至人物之命。 莫不性諸道,命諸天。我體物未嘗遺,物體我知其不 遺也。至於命,然後能成己成物,不失其道。
〈集解〉「盡人物之性」者,概言之也;「至人物之命」者,使人物亦各至於命,造其極也。人之化,物之成,若是也。是何也?蓋人物與我莫不稟性於道,賦命於天,我之體有性命也,物未嘗遺;物之體亦有性命也,我亦知其不遺人己一道,同此性、同其理也。故我能盡其性而至於命也,然後能一以貫之,不惟成己,而且成物,兩盡其「道而不失」焉。
又
「德不勝氣,性命於氣。德勝其氣,性命於德。」窮理盡性, 則性天德,命天理。氣之不可變者,獨死生修《夭》而已。
〈補注〉「德不勝氣」,則性命皆本於氣,故智愚賢不肖、富貴貧賤、死生修夭,一聽命於氣也。若窮理盡性,是德勝其氣,則性皆天德,愚可智,不肖可賢也;命皆天理,貧可富、賤可貴也。氣之不可變者,獨死生修夭而已。
朱子全書
编辑《性命》
编辑
問:「天與命,性與理,四者之別。天則就其自然者言之, 命則就其流行而賦於物者言之,性則就其全體而 萬物所得以為生者言之,理則就其事事物物各有 其則者言之。到得合而言之,則天即理也,命即性也, 性即理也,是如此否?」曰:「然。但如今人說,天非蒼蒼之 謂。據某看來,亦舍不得這箇蒼蒼底。 理者天之體, 命者理之用;性是人之所受,情是性之用 ;命猶誥 敕,性猶職事,情猶施設,心則其人也。」 語厚之:「昨晚 說造化為性,不是造化,已是形而下;所以造化之理 是形而上。」蜚卿問:「純亦不已,是理是氣?」曰:「是理。『天命 之謂性』,亦是理。天命如君之命令,性如受職於君;氣 如有能守職者,有不能守職者。」可學問:「『天命之謂性』, 只是主理言。纔說命,則氣亦在其間矣。非氣則何以 為人?物理何所受?」曰:「極是極是。子思且就總會處言, 此處最好看。 天便似天子,命便似將誥敕付與自 家,性便似自家所受之職事。如縣尉職事,便在捕盜, 主簿職事,便在掌簿書;情便似去親臨這職事,才便 似去動作行移,做許多工夫。邵康節《擊壤集序》云:『性 者,道之形體也;心者,性之郛郭也;身者,心之區宇也; 物者,身之舟車也』。」 劉問:「『《孟子》:『性也,有命焉;命也,有 性焉』。將性命做兩件。子思『天命之謂性』,又合性命為 一』,如何?」曰:「須隨聖賢文意看。孟子所謂『命』,是兼氣稟 而言;子思專以天所賦而言。 伊川言:『天所賦為命, 物所受為性。理一也。自天之所賦與萬物言之,故謂 之命;以人物之所稟受於天言之,故謂之性;其實所 從言之地頭不同耳』。」 用之問:「德不勝氣,性命於氣; 德勝其氣,性命於德。前日見先生說,以性命之命為 聽命之命,適見先生舊《答潘恭叔書》,以命與『性』字只 一般,如言性與命也,所以後面分言『性天德,命天理』,
不知如何。」曰:「也是如此。但『命』字較輕得些。」僩問:「若將『性命』作兩字看,則『於氣』」「『於德』字,如何地說得來?則當云『性命皆由於氣,由於德』始得。」曰:「橫渠文自如此。」 問「德不勝氣」一章。曰:「『張子只是說性與氣,皆從上面 流下來。自家之德若不能有以勝其氣,則祗是承當 得他那所賦之氣。若是德有以勝其氣,則我之所以 受其賦予者皆是德。故窮理盡性,則我之所受皆天 之德,其所以賦予我者皆天之理;氣之不可變者,惟 死生修夭而已。蓋死生修夭,富貴貧賤,這卻還他氣。 至義之於君臣,仁之於父子,所謂命也;有性焉君子, 不謂命也』。這箇卻須由我,不由他了。」 問:「窮理盡性, 則性天德,命天理,這處性命如何分別?」曰:「性是以其 定者而言,命是以其流行者而言。命便是水恁地流 底,性便是將碗盛得來,大碗盛得多,小碗盛得少,淨 潔碗盛得清,汙漫碗盛得濁。 橫渠言:『形而後有氣 質之性,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又曰:『德不勝氣,性 命於氣;德勝其氣,性命於德』。又曰:『性,天德;命,天理』。蓋 人生氣稟,自然不同。天非有殊,人自異稟。有學問之 功,則性命於德。不能學問,然後性命惟其氣稟耳。」曰: 「從前看『性命於德』一句,意謂此性由其德之所命。今 如此云,則是『性命』二字皆是德也。」曰:「然。」
《答鄭子上》
编辑
問:「命者,天之所以賦予乎人物也;性者,人物之所以 稟受乎天也。然性命各有二:自其理而言之,則天以 是理命乎人物,謂之命;而人物受是理於天,謂之性; 自其氣而言之,則天以是氣命乎人物,亦謂之命;而 人物受是氣於天,亦謂之性。」曰:「氣不可謂之性命,但 性命因此而立耳。故論天地之性,則專指理言;論氣」 質之性,則以理與氣雜而言之,非以氣為性命也。
《答陳衛道》
编辑
天生烝民,有物有則。只生此民時,便已是命他以此 性了。性只是理,以其在人所稟,故謂之性,非有塊然 一物可命為性,而不生不滅也。蓋嘗譬之,「命」字如朝 廷差除,性字如官守職業。故伊川先生言:「天所賦為 命,物所受為性。」其理甚明。故凡古聖賢說性命,皆是 就實事上說。如言盡性,便是盡得此君臣父子三綱 「五常之道而無餘」,言養性便是養得此道而不害。至 微之理,至著之事,一以貫之,略無餘欠,非虛語也。
《蘇氏易解辨》
编辑
蘇氏曰:「聖人以為猶有性者存乎吾心,則是猶有是 心也。有是心也,偽之始也。於是又推其至者而假之 曰命。命,令也。君之命曰令,天之令曰命。性之至者非 命也,無以名之,而寄之命耳。」愚謂蘇氏以性存於吾 心則為偽之始,是不知性之真也;以性之至者非命 而假名之,是不知命之實也。如此則是人生而無故, 有此大偽之本,聖人又為之計度隱諱,偽立名字以 彌縫之,此何理哉?此蓋未嘗深考夫《大傳》《詩》《書》《中庸》 《孟子》之說,以明此章之義,而溺於釋氏「未有天地,已 有此性」之言。欲語性於天地生物之前,而患夫命者 之無所寄,於是為此說以處之,使兩不相病焉耳。使 其誠知性命之說矣,而欲語之於天地生物之前,蓋 亦有道,必不為是支離淫遁之辭也。
性理大全
编辑《性命》
编辑
程子曰:「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循性曰道。性也,命也,道 也,各有所當。 天所賦為命,物所受為性, 天之賦 予之謂命,稟之在我之謂性,見於事物之謂理。理也、 性也,命也,三者未嘗有異。窮理則盡性,盡性則知天 命矣。天命猶天道也,以其用而言之則謂之命。命者 造化之謂也。」
《張子》曰:「天授於人則為命,人受於天則為性。」
龜山楊氏曰:性,天命也;命,天理也。道則性命之理而 已。《孟子》「道性善,蓋原於此。」
華陽范氏曰:「性者,天所賦於人;命者,人所受於天。」 北溪陳氏曰:「性即理也,何以不謂之理而謂之性?」蓋 理是凡言天地閒人物公共之理,性是在我之理,只 這道理受於天而為我所有,故謂之性。「性」字從生從 心,是人生來具是理於心,方名之曰性。其大目,只是 仁義禮智四者而已。得天命之元,在我謂之仁;得天 命之亨,在我謂之禮;得天命之利,在我謂之義;得天 命之貞,在我謂之智。性與命本非二物,在天謂之命, 在人謂之性。故程子曰:「天所賦為命,人所受為性。」文 公曰:「元亨利貞,天道之常;仁義禮智,人性之綱。」 命 一字有二義,有以理言者,有以氣言者。其實理不外 乎氣,蓋二氣流行萬古,生生不息不滅,只是空的。氣 必有主宰之者,曰理是也。理在其中為之樞紐,故大 化流行,生生未嘗止息。所謂以理言者,非有離乎氣, 只是就氣上指出箇理,不雜乎氣而為言耳。如「天命 之謂性」,「五十知天命」,「窮理盡性至於命」,此等命字皆 是專指理而言。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賦予於物者。 就元亨利貞之理而言,則謂之天道;即此道之流行 賦予於物者而言,則謂之天命。如就氣說,卻亦有兩般:一般說貧富貴賤,壽夭禍福,如所謂「死生有命」與 「莫非命也」之命,是乃就受氣之短長厚薄不齊上論, 是命分之命。又一般如《孟子》所謂「仁之於父子,義之 於君臣,命也」之命,是又就稟氣之清濁不齊上論,是 說人之智愚賢否。若就造化上論,則天命之大目,只 是「元、亨、利、貞」,此四者就氣上論也得,就理上論也得。 就氣上論,則物之初生處為元,於時為春;物之發達 處為亨,於時為夏;物之成遂處為利,於時為秋;物之 斂藏處為貞,於時為冬。貞者,正而固也。自其生意之 已定者而言,故謂之正;自其斂藏者而言,故謂之固。 就理上論,則元者生理之始,亨者生理之通,利者生 理之遂,貞者生理之固。 命猶令也。天無言如何?命 只是大化流行,氣到這物,便生這物,氣到那物,又生 那物,便是分付命令他一般。
魯齋許氏曰:「凡言性者便有命,凡言命者便有性。」 臨川吳氏曰:「夫善者,天之道也,人之德也。天之道孰 為善?元亨利貞,流行四時,而謂之命者也。人之德孰 為善?仁義禮智,備具一心,而謂之性者也。是善也,天 所賦於人,人所受於天也。天之賦於人者,公而不私; 人之受於天者,同而不異。雖或氣質之不齊,而其善 則」一也,不必皆自誠而明之聖也,不必皆自明而誠 之賢也。天所生之民,無不有是性;則人所秉之彝,無 不好是德也。人之善也猶水之下,人之樂於為善,猶 水之樂於就下也。無他,順其自然而已矣。
圖書編
编辑《窮理盡性至命》
编辑
「學必反諸己」,而後可以「全其真,必原諸天」,而後可以。
〈〈原闕詳考證〉附:《本局補抄〉》
命,理外無天,亦無己也。真信此者,則理之窮,窮己之 條理,無淆雜焉,而事物皆天理也;性之盡,盡己之賦 受,無餘欠焉,而形色一天性也;命之至,至己之本原, 而安汝止焉。盈虛消息,一天命也,妙三無而非寂,總 萬有而同歸。故程伯子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一物 也。」又曰:「三事一時並了,元無次第」,不可將窮理作知 之事,若實窮得理,則性命亦可了。何也?譬之水焉,萬 派朝宗於海,則窮矣。會萬派而點滴不滲,則盡矣。水 到海而源流渾融,淵淵浩浩,莫知涯涘,斯其至矣。學 必如是,己一天矣,無纖毫人力矣。孔子「五十知天命, 知我其天」,豈易言哉?雖然,下學於此信未易言,而上 達者達此耳,外此非聖學也。世之學者則不然,非尚 知見而了徹乎圓空,則好鑽研而剖離乎元朴。聰慧 卓絕者,亦知命理性一而已矣。謂不睹聞其體也,無 思為其用也,勿忘勿助長,其功也,無可無不可,其極 也,聽其言似乎知性而知天,而反諸身則全無所交 涉矣。故稟賦顓慤者,類視此為空寂,而於天下事事 物物,必殫精竭思以析其精。如命本一也,則曰「命。」有 以理言者,元亨利貞,各有條緒。有以氣數言者,窮通 夭壽,各有限制。惟命既有二,則不得不曰「如之何」,而 以義安命,聽其氣數之適然。如之何而盡心知命,以 窺其性理之本然,茲皆賢知之士也。寧知其原一分, 則其支派可勝言哉?故以理氣分命,不得不以理氣 分性。「有所謂天地之性,仁義禮智之粹然者,人與物 異;有所謂氣質之性,知覺運動之蠢然者,人與物同。 然而氣質之性,又有剛柔善惡之差。有得木之性,則 偏於仁而或塞於義;有得金之性,則偏於義而或塞 於仁。禮知至,剛善剛惡,柔善柔惡,其閒雜揉,又萬有 不齊。故今之論性者,何止三品,而知性愈難也。」嗚呼! 五性感通,善惡分善,是性惡亦不可不謂之性,則荀 子性惡之說,幾與孟子「性善」之說交相勝矣。所以曰: 「善惡皆天理也。」惡有惡之理,置勿論已。如仁義禮知, 各有條理,有仁之仁、仁之義,仁之禮,仁之知,有知之 知、知之仁、知之義、知之禮,身心萬善,已不可窮詰矣。 且有一物即有一物之理也。如「木有木之理,得水則 生,得土則榮,得火則燃,得金則剋」之類。高下散殊,群分類聚,可勝窮哉!且在物為理,以吾之心,窮物之理, 縱殫生平精力以研磨而強探之,不能究竟萬一,又 何有於性之盡、命之至也?雖彼之自視,非不曰「反諸 己本之天也」,其實竭在己之力而與性理之自然者 相背馳。窮在天之理,而於在己之性命無與也。後世 聖學鮮人有曰然矣。或曰:「窮理、盡性、至命,信一以貫 之矣。」孟子「知天、事天、立命,非三等之學歟?」曰:「知天即 窮理之謂,事天即盡性之謂,立命即至命之謂,而能 立,斯可至也。」孟子本欲一之,其如後儒紛紛好異何?
性命部藝文一
编辑《辨命論》〈并序〉梁·劉峻
编辑
主上嘗與諸名賢言及《管輅》,歎其有俊才而位不達。時有在赤墀之下預聞斯議,歸以告余。余謂士之窮通,無非命也。故謹述天旨,因言其致云爾。
臣觀管輅,天才英偉,珪璋特秀,實海內之名傑,豈日 者卜祝之流乎?而官止少府丞,年終四十八,天之報 施,何其寡歟!然則高才而無貴仕,饕餮而居大位,自 古所歎焉,獨公明而已哉!故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夭 閼紛綸,莫知其辨。仲任蔽其源,子長闡其惑。至於鶡 冠甕牖,必以懸天有期;鼎貴高門,則曰「唯人所召。」譊 譊讙咋,異端斯起。蕭遠論其本而不暢其流,子元語 其流而未詳其本,嘗試言之曰:「夫道生萬物則謂之 道,生而無主謂之自然。自然者,物見其然,不知所以 然,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鼓動陶鑄而不為功,庶類 混成而非其力。生之無亭毒之心,死之豈虔劉之志。 墜之淵泉非其怒,昇之霄漢非其悅。」蕩乎大乎,萬寶 以之化,確乎純乎,一化而不易。化而不易,則謂之命。 命也者,自天之命也。定於冥兆,終然不變,鬼神莫能 預,聖哲不能謀,觸山之力無以抗,倒日之誠弗能感。 短則不可緩之於寸陰,長則不可急之於箭漏,至德 未能踰,上智所不免。是以當放勳之世,浩浩襄陵,天 乙之時,焦金流石,文「公疐其尾,宣尼絕其糧,顏回敗 其叢蘭,冉耕歌其芣苢,夷叔斃淑媛之言,子輿困臧 倉之訴,聖賢且猶若此,而況庸庸者乎?」至乃伍員浮 屍於江流,三閭沈骸於湘渚,賈大夫沮志於長沙,馮 都尉皓髮於郎署。君山鴻漸,鎩羽儀於高雲;敬通鳳 起,摧迅翮於風穴。此豈才不足而行有遺哉?近世有 沛國劉瓛,瓛弟璡,並一時秀士也。瓛則關西孔子,通 涉《六經》,循循善誘,服膺儒行;璡則志烈秋霜,心貞崑 玉,亭亭高竦,不雜風塵,皆毓德於衡門,並馳聲於天 地。而官有微於侍郎,位不登於執戟,相次殂落,宗祀 無饗。因斯兩賢以言古,則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 皆擯斥於當年,韞奇才而莫用。候草木以共凋,與麋 鹿而同死,膏塗平原,骨填川谷,湮滅而無聞者,豈可 勝道哉!此則宰衡之與皁隸,容、彭之與殤子,猗頓之 與黔婁,陽文之與敦洽,咸得之於自然,不假道於才 智。故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其斯之謂矣。然命體周 流,變化非一,或先號後笑,或始吉終凶,或不召自來, 或因人以濟,交錯糾紛,迴「環倚伏。」非可以一理徵,非 可以一途驗。而其道密微寂寥,忽無形可以見,無 聲可以聞,必御物以效靈,亦憑人而成象。譬天王之 冕旒,任百官以司職。而或者睹湯、武之龍躍,謂戡亂 在神功;聞孔、墨之挺生,謂英睿擅奇響;視韓、彭之豹 變,謂鷙猛致人爵;見張、桓之朱紱,謂明經拾青紫。豈 知有力著運之而趨乎?故言而非命,有六蔽焉,余請 陳其梗概。夫靡顏膩理,哆噅顑頞,形之異也;朝秀晨 終,龜鶴千歲,年之殊也;聞言如響,智昏菽麥,神之辨 也。固知三者定乎造化,榮辱之境,獨曰「由人。」是知二 五,而未識於十,其蔽一也。龍犀日角,帝王之表;河目 龜文,公侯之相。撫鏡知其將刑,壓紐顯其膺籙。星虹 樞電,昭聖德之符;夜哭聚雲,鬱興王之瑞。皆兆發於 前期,渙汗於後葉。若謂驅貔虎,奮尺劍,入紫微,升帝 道,則未達窅冥之情,未測神明之數,其蔽二也。空桑 之里,變成洪川,歷陽之都化為魚鱉,楚師屠漢卒,睢 河鯁其流,秦人坑,趙士沸,聲若雷震,火炎崑岳,礫石 與琬琰俱焚;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雖游、夏之 英才,伊、顏之殆庶,焉能抗之哉?其蔽三也。或曰:「明月 之珠,不能無纇;夏后之璜,不能無考。」故亭伯死於縣 長,相如卒於園令,才非不傑,主非不明也。而碎結綠 之鴻輝,殘懸黎之夜色,抑尺之量有短哉?若然者,主 父偃、公孫弘對策不升第,歷說而不入,牧豕淄原,見 棄州部。設令忽如過隙,溘死霜露,其為詬恥,豈崔、馬 之流乎!及至開東閤,列五鼎,電照風行,聲馳海外。寧 前愚而後智,先非而終是?將榮悴有定數,天命有至 極,而謬生妍蚩,其蔽四也。夫虎嘯風馳,龍興雲屬,故 重華立而元凱升,辛受生而飛廉進。然則天下善人 少,惡人多,闇主眾,明君寡,而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接 翼。是使渾沌、檮杌,踵武雲臺之上;仲容、廷堅,耕耘巖 石之下。橫謂「廢興在我,無繫於天」,其蔽五也。彼人面 獸心,宴安鴆毒,以誅殺為道德,以蒸報為仁義,雖大 風立於青丘,《鑿齒》奮於華野,比於狼戾,曾何足喻?自金行不競,乘閒電發,與三皇競其氓黎,五帝角其區 㝢。嗚呼!福善禍淫,徒虛言耳。豈非否泰相傾,盈縮遞 運,而汨之以人,其蔽六也。然所謂命者,死生焉,貴賤 焉,貧富焉,「治亂焉,禍福焉。」此十者,天之所賦也。愚智 善惡,此四者,人之所行也。夫神非舜、禹,心異朱均,才 絓《中庸》,在於所習。是以素絲無𢘆,元黃代起;鮑魚芳 蘭,入而自變。故季路學於仲尼,厲風霜之節;楚穆謀 於潘崇,成殺逆之禍。而商臣之惡,盛業光於後嗣;仲 由之善,不能息其結纓。斯則邪正由於人,吉凶「在乎 命也。或以鬼神害盈,皇天輔德,故宋公一言,法星三 徙,殷帝自翦,千里來雲。若使善惡無徵,未洽斯義,且 于公高門以待封,嚴母掃墓以望喪,此君子所以自 彊不息也。如使仁而無報,奚為修善立名乎?」斯徑廷 之辭也。夫聖人之言,顯而晦,微而婉,幽遠而難聞,河 漢而不測,或立教以進庸惰,或言命以窮性靈。積善 餘慶,立教也;鳳鳥不至,言命也。今以其片言,辨其要 趣,何異乎夕死之類,而論春秋之變哉!且荊昭德音, 丹雲不卷;周宣祈雨,珪璧斯罄。于叟種德,不逮勛華 之高;延年殘獷,未甚東陵之酷。為善一,為惡均,而禍 福異其流,廢興殊其跡。蕩蕩上帝,豈如是乎?《詩》云:「風 雨如晦,雞鳴不已。」故善人為善,焉有息哉。夫食稻粱, 進芻豢,衣狐貉,襲冰紈,觀窈眇之奇儛,聽雲和之琴 瑟,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為也。修道德,習仁義,敦 孝悌,立忠貞,漸禮樂之腴潤,蹈先王之盛則,此君子 之所急,非有求而為也。然則君子居正體道,樂天知 命,明其無可奈何,識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召,來而不 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慼。瑤臺夏屋,不能悅其神;土室 編蓬,未足憂其慮。不充詘於富貴,不遑遑於所欲。豈 有史公《董相不遇》之文乎?
《廣原性》明·張宇初
编辑
性命之道一也,學者求道而已。苟求道於性命之源, 其有弗見者焉,蓋求之未力,則見者鮮矣。韓昌黎之 原夫性也,發乎未見以繼聖,然理有未明,將以廣之。 古今之言性者多矣,得其本者復幾人焉?若夫堯舜 性之,湯、武身之,得性之本然也。故其命舜曰:「道心惟 微」是也。足以發王道之本焉。周衰,孔子生足以繼矣。 其曰性與天道,成之者性也。各正性命,知性則知天 矣。道之源莫切著於是哉?子思謂「天命之謂性,天之 命於人者為性,知率其性則謂之道。」《孟子》之謂性,善 是也。人心統乎性情,本無不善,所謂天命之性也。其 具仁義禮智,不假為而能也,即繼之者善也。蓋天之 命於物為性,善所固有;其惡也,所謂「氣質之性也」,即 性相近也。由感於物,動於欲,蔽於習而然,是有上智 下愚之分焉,則其不善也,猶鑑之垢,水之昏直不過 太空之浮翳也。若垢淨而明固存,昏澄而清固徹,其 本有之善,孰得而易?故於聖賢不能加,於愚不肖不 能損焉。惟能盡其性,則物不能感,欲不能動,習不能 蔽,則其至虛而靈,至「清而明者,猶太空之昭昭也,又 豈善惡可得而混焉?」是以靜專而動直,誠立而明通, 明睿生矣。是為五官之統宰,百體之所從令,四端之 所備,七情之所制,其大無外,性命之正,死生之理,幽 明之故具焉,其小無內,洪纖之體,含類之情,形色之 質繫焉。充之為周、孔,悖之為桀、蹠,行之為伊、傅,潔之 為夷、齊,安之為顏、閔,皆特立於明善之效也。其澤夫 一世,垂之無窮也。和之為禮樂,治之為法制,率之為 綱常,繩之為典則,凡得乎天秩天序者,非天理之公 用哉?且夫揚子之謂善惡混,特情習氣質之偏而已, 豈天之正命也?告子以「生之謂性」,是情之所欲所為 皆性也。《荀子》之謂性惡,以其善者偽也。又情習氣質 之固於性之正,則相去遠矣。韓子謂:「性之品三,其為 性者五;情之品三,而其所以為情者七」,則天之所命 與者何紛紛之多也,將奚自而立焉?凡出乎性者,皆 情也,又豈三品之拘,而又加五性焉?是蓋皆氣質之 偏耳。後之論者,特以其秦漢以來鮮言之,而愈獨發 之也。歐陽子謂:「性非學者」之所急,而聖人之所罕言 也,又何大本之未明哉?董子曰:「命者,天之令也;性者, 生之質也;情者,人之欲也;道者,所由適於治之路也, 仁義禮樂,皆其具也。」王子曰:「性者,五常之太極,而五 常不可謂之性,庶幾若近道焉。」而或有別於孟氏之 言,而以荀、韓為似,是何謬妄也哉?其亦未之辨焉耳。 獨周子曰:「性焉安焉之謂聖。」程子曰:「天所賦為命,物 所受為性。」性即理也,可謂著明矣。是足以繼孟氏者, 周程而已矣。其度越諸子,概可見矣。然而老、釋之謂 異者何?老曰:「性即神也,元初不壞之靈也。」釋曰:「性即 覺也,全其本來之虛靈也。必絕事物,去嗜欲,庶幾無 所染奪,以徹其澄,以立其勁,則靈明之積,神化著焉。」 是則以天地萬物凡有形氣者,皆虛空幻妄也。故虛 無空寂,而失理氣之實也歟!若其究夫死生獨善者, 又豈與申、韓、楊墨之徒共徹哉?抑亦天神之道一。故 道之至精至粹,理之至幽至微,人之不能與天地並 行而不違者,不能辨夫天理人欲之一閒耳。是以不能盡聖賢之心也。能盡其心,則「盡性至命之道得矣。」
性命部藝文二〈詩〉
编辑《正性吟》宋·邵雍
编辑
未生之前,不知其然;既生之後,乃知有天。有天而來, 正物之性。君子踐形,小人輕命。
性命部紀事
编辑《莊子達生篇》:孔子觀於呂梁,縣水三十仞,流沫四十 里,黿鼉魚鱉之所不能游也。見一丈夫游之,以為有 苦而欲死也,使弟子並流而拯之,數百步而出,被髮 行歌而游於塘下。孔子從而問焉,曰:「吾以子為鬼,察 子則人也。」「請問蹈水有道乎?」曰:「亡,吾無道。吾始乎故, 長乎性,成乎命,與齊俱入,與汨偕出,從水之道而不 為私焉,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謂始乎故,長乎 性,成乎命?」曰:「吾生於陵而安於陵,故也;長於水而安 於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晉書顏含傳》:郭璞嘗遇含,欲為之筮。含曰:「年在天,位 在人。修己而天不與者,命也;守道而人不知者,性也。 自有性命,無勞蓍龜。」
《陳書蕭允傳》:「允為太子洗馬,侯景攻陷臺城,時寇賊 縱橫,百姓波駭,衣冠士族,四出奔散,允獨不行。人問 其故,允答曰:『夫性命之道,自有常分,豈可逃而獲免 乎?但患難之生,皆生於利,苟不求利,禍從何來?方今 百姓爭欲奮臂而論大功,一言而取卿相,亦何事於 一書生哉?莊周所謂畏影避跡,吾弗為也』。乃閉門靜」 處,并日而食,卒免於患。
《名臣言行錄》:康節居祖母服,築室蘇門山百源之上。 李挺之自造其廬,問曰:「子何所學?」曰:「為科舉進取之 學耳。」挺之曰:「科舉之外有義理之學,子知之乎?」曰:「未 也,願受教。」挺之曰:「義理之外有物理之學,子知之乎?」 曰:「未也,願受教。」挺之曰:「物理之外有性命之學,子知 之乎?」曰:「未也,願受教。」於是康節始傳其學。
康節疾,橫渠喜論命,來問疾,因曰:「先王論命否當推 之。」先生曰:「若天命,則已知之矣。世俗所謂命,則不知 也。」橫渠曰:「先生知天命矣,載尚何言!」
胡安國壯年嘗觀釋氏書,後遂屏絕。嘗答贛川曾幾 書曰:「窮理盡性,乃聖門事業,物物而察,知之始也。一 以貫之,知之至也。來書以五典四端每事充擴,亦未 免物物致察,非『一以貫之之要,是欲不舉足而登太 山也。四端固有非外鑠,五典天敘不可違。充四端,惇 五典,則性成而倫盡矣』。」釋氏雖有了心之說,然其未 了者,為其不先窮理,反以為障,而於用處不復究竟 也。故其說流遁,莫可致詰。接物應事,顛倒差繆,不堪 點檢。聖門之學,則以致知為始,窮理為要。知至理得, 不迷本心,如日方中,萬象皆見,則不疑所行,而內外 合也。故自修身至於天下國家,無所處而不當矣。來 書又謂:「充良知良能而至於盡」,與宗門要妙兩不相 妨,何必捨彼而取此?夫良知良能,愛親敬長之本心 也。儒者則擴而充之,達於天下。釋氏則以為妄想,批 根拔本而殄滅之,正相反也。而以為不相妨,何哉? 權子一老友相訪,時同志十數輩在座,老友卒然問 曰:「先生往與諸友論學,以何者為性命師」時漠然未 應。仲子蹶然起曰:「善哉是問!」蓋切問也。世俗嘲嗜酒 者,以酒為性命;嘲積財者,以錢穀為性命;嘲樂貴競 進者,以官爵為性命,皆常言也。觸類而思,吾儕為學, 必有所為性命者,試各自反思之。
《明外史婁諒傳》:「諒有志於聖學,求師四方,率皆場屋 之業。嘆曰:『此非身心性命學也』。」聞吳與弼在臨川,往 從之游,與弼一見喜之。
性命部雜錄
编辑《莊子駢拇》篇:「吾所謂臧,非仁義之謂也,臧於其德而 已矣。吾所謂臧者,非所謂仁義之謂也,任其性命之 情而已矣。」
《在宥》篇:「自三代以下者,匈匈焉終以賞罰為事。彼何 暇安其性命之情哉?而且悅明邪?是淫於色也;悅聰 邪?是淫於聲也;悅仁邪?是亂於德也;悅義邪?是悖於 理也;悅禮邪?是相於技也;悅樂邪?是相於淫也;悅聖 邪?是相於藝也;悅知邪?是相於疵也。天下將安其性命之情。之八者,存可也,亡可也;天下將不安其性命 之情。」之八者乃始臠卷愴囊而亂天下也,而天下乃 始尊之惜之甚矣,天下之惑也!
《天地篇》:「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閒,謂之命;留 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謂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 之性。」
《天運篇》:「白鶂之相視,眸子不運而風化。蟲雄鳴於上 風,雌應於下風而風化,類自為雌雄。故風化。性不可 易,命不可變,時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於道,無自而 不可,失焉者,無自而可。」
《繕性》篇:「古之所謂得志者,非軒冕之謂也,謂其無以 益其樂而已矣。今之所謂得志者,軒冕之謂也。軒冕 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寄之,其來不可圉,其 去不可止,故不為軒冕肆志,不為窮約趨俗,其樂彼 與此同,故無憂而已矣。今寄去則不樂,由是觀之,雖 樂未嘗不荒也。故曰: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 置之民。」
《呂氏春秋重己》篇:「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 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 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身不復得。此三 者,有道者之所慎也。有慎之而反害之者,不達乎性 命之情也。不達乎性命之情,慎之何益?」
《尊師》篇:「凡學,非能益也,達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 勿敗之,是謂善學。」
《勿躬》篇:「善為君者,矜服性命之情,而百官已治矣,黔 首已親矣,名號已章矣。」
《知度》篇:「君服性命之情,去愛惡之心,用虛無為本,以 聽有用之言,謂之朝。凡朝也者,相與召理義也,相與 植法則也。上服性命之情,則理義之士至矣。法則之 用植矣,枉辟邪撓之人退矣,貪得偽詐之曹遠矣。故 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姦;除姦之要,存乎治官;治官之 要,存乎治道;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
《淮南子原道訓》:「性命者,與形俱出其宗。形備而性命 成,性命成而好憎生矣。」
《俶真訓》:「夏后之世,嗜欲連於物,聰明誘於外,而性命 失其得施。」
《申鑒雜言下》:「君子樂天知命,故不憂;審物明辨,故不 惑;定心致公,故不懼。」若乃所憂,懼則有之,憂己不能 成天性也;懼己惑之,憂不能免天命,無惑焉。
《中說:問易》篇:「薛收曰:『何為命也』?子曰:『稽之於天,合之 於人,謂其有定於此而應於彼,吉凶曲折,無所逃乎? 非君子孰能知而畏之乎?非聖人孰能至之哉?薛收 曰:『古人作《元命》,其能至乎』?子曰:『至矣』』。」
《立命》篇文中子曰:「命之立也,其稱人事乎?故君子畏 之。無遠近高深而不應也,無洪纖曲直而不當也,故 歸之於天。《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魏徵曰:「《書》云:『惠 迪吉,從逆凶,惟影響』。《詩》云:『不戢不難,受福不那,彼交 匪傲,萬福來求』。其是之謂乎?」子曰:「徵其能自取矣。」董 常曰:「自取者其稱人耶?」子曰:「誠哉,惟人所召。」賈瓊進 曰:「敢問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何謂也?」子曰:「召之在前, 命之在後,斯自取也,庸非命乎?噫!吾末如之何也已 矣!」
無能子《析惑篇》:「性者,神也,命者,氣也。相須於虛無,相 生於自然,猶乎塤箎之相感也,陰陽之相和也。形骸 者,性命之器也,猶乎火之在薪。薪非火不炎,火非薪 不光。形骸非性命不立。性命假形骸以顯,則性命自 然,沖而生者也;形骸自然,滯而死者也。自然生者,雖 寂而常生;自然死者,雖搖而常死。今人莫不好生而」 惡死,而不知自然生死之理。睹乎不搖而偃者則憂 之,役其自然。生者務存其自然,死者存之愈切,生之 愈疏,是故沈羽而浮石者也,何惑之甚歟!
迃書《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世之高論者,競為幽 僻之語以欺人,使人跂懸而不可及,憒瞀而不能知, 則盡而捨之,其實奚遠哉?是不是,理也;才不才,性也; 遇不遇,命也。
《名臣言行錄》:劉立之曰:「明道從茂叔問學,窮性命之 理。」
偶談命者,於穆之不已乎!性者,人物之各具乎!理者, 性命之委緒乎!窮理者,究極根源之謂也;盡性者,充 滿分量之謂也;《至命》者,畢事告成之謂也。
修命而性宗弗徹,止作頑仙;修性而命寶不完,終為 才鬼。故「真才」才而不鬼,大仙仙而不頑。
《清暑筆談》:人不能以勝天,力不可以制命,故壽夭通 塞豐約,自其墮地之初,大分已定,如缾甖釜盎各有 分量,非人所能置力增損。君子惟慎德修業,以聽其 自至。若曰我命在天,措人事於不修,則又非修身俟 之之謂也。故曰:「君子不以在我者為命,而以不在我 者為命。」
高攀龍《會語》:「『天在眼前,人豈不知?只為說了天命,不 知如何為命,連天也不知了。天只是天,一落人身,故喚做『命』。」「命』字即『天』字也。做人底有天命,如做官底有 君命,一切行事皆承君之命而行之。今做人底不知 自家有天之命,卻如做官底不知自家有君之命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