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六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六十卷目錄
信部總論
易經〈中孚卦〉
禮記〈禮運 祭義 經解 表記 儒行〉
左傳〈周鄭交質〉
呂氏春秋〈貴信〉
新論〈履信〉
性理大全〈四端〉
信部藝文
策略 漢公孫弘
來歙傳後論 後漢書
信及豚魚賦 唐封孟申
信部選句
信部紀事
信部雜錄
學行典第六十卷
信部總論
编辑易經
编辑《中孚》
编辑
《中孚》:「豚魚吉」,利涉大川。利貞。
〈程傳〉「豚躁,魚冥」,物之難感者也。孚信能感於豚魚,則無不至矣,所以「吉」也。忠信可以蹈水火,況涉川乎。守信之道,在乎堅正,故利於「貞」也。〈本義〉「孚」,信也。為卦二陰在內,四陽在外,而二、五之陽,皆得其中。以一卦言之為中虛,以二體言之為中實,皆「孚信」之象也。又下說以應上,上巽以順下,亦為孚義。豚魚,無知之物。又木在澤上,外實內虛,皆舟楫之象。至信可感,豚魚涉險難,而不可以失其貞。故占者能致豚魚之應則吉,而「利涉大川」,又必利于貞也。〈大全〉或問:「『孚』字與「信』字,恐亦有別。」朱子曰:「『伊川云:『存於中為孚,見於事為信』。說得極好。」因舉字說:「孚』字從爪從子,如鳥抱子之象,今之『乳』字也,一邊從孚。蓋中所抱者,實有物也。中閒實有物,所以人自信之。」雲峰胡氏曰:「程子云:『中虛信之本;中實信之質。實所以為信,虛所以受信也。心者神明之舍,舍不虛,神明何所居?譬』」之羽蟲之孚,剛殼于外,其質雖實,溫柔于內,其氣則虛,雌伏呼啄,不違其自然之期,信之最可必者也。或以豚魚為江豚,生大澤中,每作知風之至,是物之有自然之信,《本義》不取。蓋以為江豚,則信在豚魚,不在我;以豚魚為無知之物,而信足以及之,則信在我而自能及物,于義為長。下「說以應上」,下信上也;「上巽以順下」,上信下也。「豚魚」至愚無知,惟信足以感之。大川至險不測,惟信足以濟之。然信而或失其正,則如盜賊相群,男女相私,士夫死黨,小人出肺肝相示而遂背之。其為「孚」也,人為之偽,非天理之正也,故又戒之以「利貞。」
《彖》曰:「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 魚吉」,信及豚魚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中孚》以利 貞」,乃應乎天也。
〈大全〉馮氏曰:誠者天之道,孚之正則應乎天,不正則徇乎人,而「孚不足言矣。」
禮記
编辑《禮運》
编辑
《士以信》相考。
〈陳注〉「以信相考,久要不忘」也。
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至也。
〈陳注〉「體信以達順」者,反身而誠,達之天下,無不順也。
程子曰:「君子修己以敬,篤恭而天下平,惟上下。」
一于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而四靈畢至矣。此體信達順之道。朱子曰:「信是實理,順是和氣,體信是致中達順是致和實體此道于身,則自然發而中節,推之天下而無所不通也。」〈《大全》。〉朱子曰:「體信是忠,達順是恕,體信是無一毫之偽,達順是發而皆中節,無一物不得其所,聰明睿知皆由此出」,是自誠而明意思。
《祭義》
编辑
盡其慤而慤焉,盡其信而信焉,
〈大全〉石林葉氏曰:「慤者信之始;信者慤之著
;信者信此者也。」
〈陳注〉此字皆指「孝」而言也。〈大全〉石林葉氏曰:「信不欺,則曰信此者也。」
《經解》
编辑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
〈大全〉馮氏曰:「有餘則賂之,不足則求之,相滋以濕,相濡以沐,而以為信,皆信之末也。至于民不求其所欲,安其居,樂其俗,至于老死而不相往來,則信之極也。」
===〈陳注〉不失口于人,故言足信。
《子》言「之事君,先資其言。拜自獻其身,以成其信。」
〈陳注〉應氏曰:「資,憑藉也。古之為臣,其經世之學皆豫定于胸中。至于事君,則前定之規模先形于言以為藉,然後自獻其身,以成其信。自獻者,非屈己以求售也,如《書》之自靖自獻,致命而無所愧也。」「畎畝」、「『幡然』之數語,《說命》、對揚之三篇,此伊、傅先資之言也。齊桓問答而為書,燕昭命下而有對,此管、樂先資之言也。言于先」而信於後,無一不酬者。後世若「登壇東向」之答,《草廬三顧》之策,亦庶幾焉。
《儒行》
编辑
儒有忠信,以為甲胄。
〈陳注〉呂氏曰:「忠信則不欺,不欺者,人亦莫之欺也。」
左傳
编辑《周鄭交質》
编辑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 「無之。」故周、鄭交質。王子狐為質于鄭,鄭公子忽為質 于周。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 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君子曰:「信不由中, 質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閒之? 苟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 之器,潢汙行潦之水,可薦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況 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風》有《采蘩》《采 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
呂氏春秋
编辑《貴信》
编辑
七曰:凡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故《周書》曰:「允 哉允哉。」以言非信,則百事不滿也。故信之為功大矣。 信立則虛言可以賞矣。虛言可以賞,則六合之內皆 為己府矣。信之所及,盡制之矣。制之而不用,人之有 也。制之而用之,己之有也。己有之,則天地之物畢為 用矣。人主有見此論者,其王不久矣。人臣有知此論 者,可以為王者佐矣。天行不信,不能成歲。地行不信, 草木不大。春之德風,風不信其華不盛,華不盛則果 實不生。夏之德暑,暑不信其土不肥,土不肥則長遂 不精。秋之德雨,雨不信其穀不堅,穀不堅則五種不 成。冬之德寒,寒不信其地不剛,地不剛則凍閉不開。 天地之大,四時之化,而猶不能以不信成物,又況乎 人事?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稷不寧;處官不信,則 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 令;交友不信,則離散鬱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 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 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信而又信,重襲于身,乃 通于天。以此治人,則「膏雨甘露降矣,寒暑四時當矣。」
梁劉勰新論
编辑《履信》
编辑
信者行之基,行者人之本。人非行無以成,行非信無 以立。故信之行於人,譬濟之須舟也;信之於行,猶舟 之待楫也。將涉大川,非舟何以濟之?欲泛方舟,非楫 何以行之?今人雖欲為善而不知立行,猶無舟而濟 川也;雖欲立行而不知立信,猶無楫而行舟也。是適 郢土而首冥山,背道愈遠矣。自古皆有死人,非信不 立,故豚魚著信之所及也。允哉斯言!非信不成。齊桓 不背曹之盟,晉文不棄伐原之誓,吳起不虧移轅 之賞,魏侯不乖「虞人之期,用能德光於宇宙,名流於 古今不朽者也。」故春之得風,風不信則花萼不茂,花 萼不茂則發生之德廢。夏之得炎,炎不信則草木不 長,草木不長則長贏之德廢。秋之得雨,雨不信則百 穀不實,百穀不實則收成之德廢。冬之得寒,寒不信 則水土不堅;水土不堅,則安靜之德廢。以天地之靈 氣,不信,四時猶廢,而況於人乎?昔齊攻魯,求其岑鼎, 魯侯偽獻他鼎而請盟焉。齊侯不信,使柳季云:「是則 請受之。」魯使柳季,柳季曰:「君以鼎為國信者,亦臣之 國。今欲破臣之國,全君之國,臣所難也。」乃獻岑鼎,小 邾射以邑奔魯。魯使季路要我,君無盟矣。乃使子路 辭焉。季孫謂之曰:「千乘之國,不信其盟,而信子之一 言,子何辱焉?」子路曰:彼不臣而濟其言,是不義也,由 不能矣。夫柳季、季路,魯之匹夫,立信於衡門,而聲馳 於天下,故齊邾不信千乘之盟,而重二子之言,信之 為德,豈不大哉!秦孝公使商鞅攻魏,魏遣公子昂逆 而拒之,鞅謂昂曰:「昔鞅與公子善,今俱為兩國,將,不 忍攻,願一飲醼,休二師。」公子許焉,遂與之會。鞅伏甲 虜之,擊破魏軍。及惠王即位,疑其行詐,遂車裂於市。 夫商鞅秦之貴臣,名重於海內,貪詐偽之小功,失誠 信之大義,一為不信終身尢,卒至屠滅,為天下笑。無 信之弊,豈不重乎?故言必如言,信之符也。同言而信, 信在言前;同教「而行」,誠在言外。君子知誠信之為貴, 必忱信而行,指麾動靜,不失其符,以施教則立,以蒞 事則正,以懷遠則附,以賞罰則明。由此而言,信之為 行,其德大矣
性理大全
编辑《四端》
编辑
五者之中所謂「信」者,是箇真實無妄底道理,如仁義 禮智,皆真實而無妄者也,故「信」字更不須說。
信部藝文
编辑《策略》漢·公孫弘
编辑
臣聞上古堯舜之時,不貴爵賞而民勸善,不重刑罰 而民不犯,躬率以正而遇民信也。末世貴爵重賞而 民不勸,深刑重罰而姦不止,其上不正,遇民不信也。 夫厚賞重刑未足以勸善而禁非,必信而已矣。
《來歙傳後論》後漢·書
编辑
《論》曰:世稱「來君叔天下信」,士夫專使乎二國之閒,豈 厭詐謀哉?而能獨以信稱者,良其誠心在乎使兩義 俱安而已,不私其功也。
《信及豚魚賦》唐·封孟申
编辑
皇帝奉天心,執人柄,自毛群之賤品,及水族之微命, 咸安其生,各遂其性。小既化矣,諒庶物以歸知;大亦 宜然,由一人之有慶。允所謂「法《中孚》以立極,體渙汗 而施令。」其信也符天之不言,其德也與道際其聖徒 觀其行藏出處,安逸逍遙,時乃上冰,且不爽于春候; 時乃登俎,幸見錄于清朝。何政令之不誠,何性命而 不保?清瀾自適,則樂我深泉;行葦不傷,則樂我豐草。 趨時者保去留之性,默處者契雍熙之道。懿夫堯之 為理,行路皆如此;《易》之取象,葉義必同塗。物苟在微, 則豈惟豚爾;類苟在隱,則何必魚乎?可謂德侔造化, 道泯虛無,無遠不均,將由夫大而不約。何幽未及,詎 同彼小且未孚。穆穆巍巍,我后垂衣,域已臻于仁壽, 信乃及于賤微。恣彼噞喁,在安流而長逸;睹其膚革, 與至道而俱肥。斯可以見聖皇軌物,誠理是非,奚獨 「龜龍假而表瑞,麟鳳降而增輝」而已哉!士有「象既得, 而言欲忘,信已誠而行庸謹。安貞誓于期耄,慎獨稟 乎齠齔。觀光上國,感豚魚之以孚;願仕清朝,匪巖穴 之可隱。」
信部選句
编辑《唐虞世南,結客少年場詩》:「共矜然諾心,各負縱橫志。 結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魏徵《述懷詩》:「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 功名誰復論。」
《王績》「古意赤心許,君時此意那可忘。」
盧照鄰《詠季布詩》:「百金孰云重,一諾良非輕。」
李白《俠客行》:「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又〉《贈從兄襄 陽少府皓》「吾兄青雲士,然諾聞諸公。所以陳片言,片 言貴情通。」〈又〉《遊敬亭贈崔侍御》「腰閒玉貝劍,意許無 遺諾。」
信部紀事
编辑《呂氏春秋貴因篇》:武王至鮪水,殷使膠鬲候周師。武 王見之,膠鬲曰:「西伯將何之?無欺我也。」武王曰:「不,子 欺將之殷也。」膠鬲曰:「朅至。」武王曰:「將以甲子至殷郊, 子以是報矣。」膠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輟。 軍師皆諫曰:「卒病,請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膠鬲以甲 子之期報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膠鬲不信也。膠 鬲不信也,其主必殺之。吾疾行以救膠鬲之死也。」武 王果以甲子至殷郊。
《史記·晉世家》:「成王與叔虞戲,削桐葉為珪,以與叔虞 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請擇日立叔虞。成王曰:『吾與之 戲爾』。史佚曰:『天子無戲言』。于是遂封叔虞于唐。」 《周本紀》: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 為烽燧有寇,至則舉燧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 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燧火。其後不信,諸侯不至。 《曹沬傳》沬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獻遂邑之地以和, 復會于柯而盟。曹沬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許歸魯 侵地,曹沬投匕首就臣位。桓公怒,欲倍約。管仲曰:「不可棄信于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于是割魯侵 地,盡復予魯。
《左傳》:晉侯圍原,命三日之糧。原不降,命去之。諜出曰: 「原將降矣。」軍吏曰:「請待之。」公曰:「信,國之寶也,民之所 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 《國語》:晉國饑,公問于箕鄭曰:「救饑何以?」對曰:「信。」公曰: 「安信?」對曰:「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公曰:「然 則若何?」對曰:「信于君心則美惡不踰,信于名則上下」 不干,信于令則時無廢功,信于事則民從事有業。于 是乎民知君心,貧而不懼,藏出如入,何匱之有? 《左傳》:「王子虎盟諸侯于王庭,要言曰:『皆獎王室,無相 害也』。」有踰此盟,明神殛之,俾隊其師,無克祚國,及而 元孫,無有老幼。君子謂是盟也,信。
《史記司馬穰苴傳》:齊景公召穰苴為將軍。穰苴曰:「臣 素卑賤,士卒未附,願得君之寵臣以監軍乃可。」于是 使莊賈往,穰苴與賈約曰:「旦日日中會于軍門。」穰苴 先馳至軍,立表下漏,待賈日中而賈不至,夕時乃至。 穰苴遂斬莊賈以徇。
《吳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 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 于是乃解其寶劍,繫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 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 倍吾心哉!」
《呂氏春秋·當務篇》:楚有直躬者,其父竊羊而謁之上, 上執而將誅之,直躬者請代之。將誅矣,告吏曰:「父竊 羊而謁之,不亦信乎?父誅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 而誅之,國將有不誅者乎?」孔子聞之曰:「異哉,直躬之 為信也,一父而載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無信。」 《賈誼新書》:楚文王晝臥,夢人登城而呼己曰:「我東北 陬之槁骨也,速以王禮葬我。」文王曰:「諾。」覺,召吏視之, 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禮葬之。」吏曰:「此無主矣,請 以五大夫禮。」文王曰:「吾夢中已許之矣,奈何其倍之 也?」士民聞之曰:「我君不以夢之故倍槁骨,況於生人 乎?」於是下信其上。
《韓子》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門者何?白馬也。」左 右皆言不見。有一人走追之,報曰:「有。」子之以此,知左 右之不誠信。
《莊子》:「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 梁柱而死。」
《國策》: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 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 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 於是乎始彊。
人有惡蘇秦于燕王者,《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武安 君謂燕王曰:「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 于王者。且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 期而不來,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揚燕、秦之威 于齊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 以為人也。皆自覆之術,非進取之道也。
《左傳》:小邾射以句繹來奔,曰:「使季路要我,吾無盟矣。」 使子路,子路辭。季康子,使冉有謂之曰:「千乘之國,不 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對曰:「魯有事于小邾, 不敢問,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濟其言,是義之 也。」由弗能。
《韓詩外傳》:孟子少時,聞東家嘗殺豬。孟子問其母曰: 「東家殺豬何為?」其母曰:「欲啖汝。」母悔失言,曰:「吾懷是 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適有知而 欺之,是教之不信」,乃買東家豬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韓子》:齊索讒鼎于魯,以其偽往。齊曰:使樂正子來,將 聽魯君,謂樂正子。樂正子曰:「君胡不以真往?」曰:「我愛 之。」答曰:「臣亦愛臣之信。」
《史記。商君傳》:孝公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國都市南門,募民 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 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平原君傳》:平原君家樓臨民家,民家有躄足槃,散行 汲。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 原君門,請曰:「臣聞君之喜士,士不遠千里而至者,以 君能貴士而賤妾也。臣不幸有罷癃之病,而君之後 宮臨而笑臣,臣願得笑臣者頭。」平原君笑應曰:「諾。」躄 者去,平原君笑曰:「觀此豎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殺吾 美人,不亦甚乎!」終不殺。居歲餘,賓客、門下舍人稍稍 引去者過半。平原君怪之,門下一人前對曰:「以君之 不殺《笑躄》者,以君為愛色而賤士,士即去耳。」于是平 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躄者因謝焉。其 後門下乃復稍稍來。
《漢書季布傳》:「辯士曹丘生與竇長君善,布聞,寄書諫 長君曰:『吾聞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及曹丘生歸,欲 得書請布。竇長君曰:『季將軍不說足下,足下無往』。固 請書,遂行。使人先發書,布果大怒,待曹丘。曹丘至則 揖布曰:『楚人諺曰:『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諾』,足下何以得此聲梁宋之閒哉』?布乃大說』。」
《後漢書郭伋傳》: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 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 使君到喜,故來奉迎』。」伋辭謝之。及事訖,諸兒復送至 郭門外,問使君何日當還,伋謂別駕從事,計日當告 之。行部既還,先期一日。伋為違信于諸兒,遂止于野 亭,須期乃入。
《范式傳》:式少游太學,與汝南張卲為友。卲字元伯,二 人並告歸鄉里。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 親見孺子焉。」乃共剋期日,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 請設饌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 之審耶?」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母曰:「若然,當為爾 醞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來歙傳》:「歙為人有信義,言行不違,及往來遊說,皆可 案覆,西州士大夫皆信重之。」
《賈復傳》:「復字君文,王莽末為縣掾,迎鹽河東,會遇盜 賊等比十餘人,皆放散其鹽,復獨完以還縣,縣中稱 其信。」
會稽典錄卓恕,為人篤信,言不宿諾。與人期約,雖遭 暴風疾雨,冰雪無不至。嘗從建業還家,辭諸葛恪。恪 問:「何當復來」,恕對曰:「某日當復親覲。」至是日,恪欲為 主人停不飲食,以須恕至。時賓客會者,皆以為會稽、 建業相去千里,道阻江湖,風波難必,豈必如期。恕至, 一座盡驚。
《吳志太史慈傳》:劉繇亡于豫章,士眾萬餘人,未有所 附,策命慈往撫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還』。策曰: 『子義捨我,當復與誰』?」餞送昌門,把腕別曰:「『何時能還』? 答曰:『不過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魏志田疇傳》:「疇入徐無山,中興舉學校,講授之業,班 行其眾,眾皆便之,至道不拾遺,北邊翕然,服其威信。」 《世說》:「『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 否』?答:『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與人期行,相委而 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不信。友』』」 人大慚。
《晉書羊祜傳》:祜與陸抗相對,使命交通。抗嘗病,祜饋 之藥,抗服之,無疑心。人多諫抗,抗曰:「羊祜豈酖人者!」 時談以為華元子反復,見于今日。孫皓聞二境交和, 以詰抗,抗曰:「一邑一鄉,不可無信義,況大國乎?臣不 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無傷也。」
《南史宋高祖本紀》:晉陵人韋叟善相術,桓修令相帝 當得州不,叟曰:「當得邊州刺史。」退而私于帝曰:「君相 貴不可言。」帝笑曰:「若中,當相用為司馬。」至是,叟詣帝 曰:「成王不負桐葉之信,公亦應不忘司馬之言。今不 敢希鎮軍司馬,願得領軍佐。」于是用焉。
《蕭允傳》:允為晉安王南豫州長史,蔡徵聞允將行,乃 詣允曰:公年德並高,國之元老,從容坐鎮,旦夕自為 列曹,何為辛苦蕃外答曰:「已許晉安,豈可忘信?」 《韋叡傳》:叡子放與吳郡張率皆有側室懷孕,因指為 婚姻。其後各產男女,未及成長而率亡,遺嗣孤弱,放 常贍卹之。及為北徐州,時有貴族請昏者,放曰:「吾不 失信于故友。」乃以息岐娶率女,又以女適率子,時稱 放能篤舊。
《北史獨孤信傳》:「信為泰州刺史,示以禮教,助以耕桑, 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人願附者數萬家。周文以其 信著遐邇,故賜名為信。」
《于栗磾傳》:栗磾六世孫謹,謹為三老,皇帝北面訪道, 答曰:為國之本,在乎忠信。古人去食去兵,信不可失, 國家興廢,莫不由之,願陛下守而不失。
《隋書高熲傳》:晉王廣大舉伐陳,以熲為元帥。及陳平, 晉王欲納陳主寵姬張麗華,熲命斬之。及軍還,上因 勞之曰:「公伐陳後,人言公反,朕已斬之。君臣道合,非 青蠅所閒也。」
《唐書褚遂良傳》:「薛延陀請婚,帝已納其聘,復絕之。遂 良曰:『信為萬事本,百姓所歸,故文王許枯骨而不違, 仲尼去食存信,貴之也。延陀數請婚于朝,陛下既開 許,為御北門受獻。今一朝自為進退,所惜少,所失多』。」 《陸羽傳》:「羽與人期雨雪,虎狼不避也。」
《裴懷古傳》:懷古為桂州都督招尉討擊使,以書諭禍 福,賊迎降,懷古知其誠,乃輕騎赴之。或曰:備之且不 信,況易之哉。答曰:「忠信可通神明。」身至壁撫諭,大喜, 出降。雖諸洞素翻覆者,亦牽連根附。
《蕭至忠傳》:至忠少與友期諸路,會雨雪,人引避,至忠 曰:「寧有與人期,可以失信。」卒友至乃去,眾歎服。 《呂元膺傳》:元膺為蘄州刺史,嘗錄囚,囚或白父母在, 明日歲旦不得省為恨,因泣。元膺惻然,悉釋械歸之, 而戒還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豈我違。」如 期而至。自是群盜感愧,悉避境去。
《陽惠元傳》:惠元以兵隸神策,鎮奉天,詔移兵戍關東。 帝御望春樓誓師,因勞遣諸將。酒至神策,將士不敢 飲,帝問故,惠元曰:「初發奉天,臣之帥張巨濟與眾約是役也,不立功,毋飲酒,臣不敢食其言。既行,有饋于 道,惟惠元軍瓶罍不發。」
羅豫《章遵堯錄》:太祖以郭進為西山巡檢,有告其陰 通河東劉繼元,將有異志者,帝大怒,以其誣告忠臣, 命鎖其人予進,使自處置。進得而不殺,謂曰:「爾能為 我取繼元一城一寨,不止免爾死,當請賞爾一官。」歲 餘,其人誘其一城來降,進具其事送之于朝,請賞,帝 曰:「爾誣害我忠良,此才可貰死爾,賞不可得。」命以其 人還進。進復請曰:「使臣失信,則不能用人矣。」于是賞 以一官。
太祖建隆初,邊郡民有出塞外盜馬至者,官給其直。 帝曰:「安邊示信,其若此耶!」亟命止之,還所盜馬。自是 戎人畏服,不敢犯塞。
《老學庵筆記》:老葉道人,龍舒人。年八十八,弟子曰小 道人,極愿慤,嘗歸淮南省親。至七月望日,鄰有住庵 僧,召老葉飯,飯已,亟辭歸。問其故,則曰:「小道人約今 日歸矣。」僧笑曰:「相去二三千里,豈能必如約哉!」葉曰: 「不然,此子平日未嘗妄也。」僧乃送之歸,及門,小道人 者已弛擔矣。
《宋史劉庭式傳》:「庭式舉進士,未第時,議娶鄉人之女, 既約未納幣,庭式乃及第。女以病喪明,女家躬耕,貧 甚,不敢復言。或勸納其幼女,庭式笑曰:『吾心已許之 矣,豈可負吾初心哉』?卒娶之,生數子。」
《岳飛傳》:飛遣使招諭賊黨黃佐曰:「岳節使號令如山, 若與之敵,萬無生理。不如往降,節使誠信,必善遇我。」 遂降。飛表授佐武義大夫,單騎按其部。
《元史賽典赤傳》:賽典赤分鎮四川,宋將昝萬壽擁彊 兵守嘉定,與賽典赤軍對壘,一以誠意待之,不為侵 掠,萬壽心服。未幾,賽典赤召還,萬壽請置酒為好,左 右皆難之,賽典赤竟往不疑。酒至,左右復言未可飲, 賽典赤笑曰:「若等何見之小耶?昝將軍能毒我,其能 盡毒我朝之人乎?」萬壽嘆服。
《翦勝野》聞太祖嘗下詔免江南諸郡稅,秋復稅之。右 正言周衡進曰:「陛下有詔,巳蠲秋稅,天下幸甚。今復 徵之,是示天下以不信也。」上曰:「然。」未幾,衡告歸省假。 衡,無錫人,去京畿甚近,與上刻六日復朝參,衡七日 失期,上怒曰:「朕不信于天下,汝不信于天子。」遂命棄 市。
信部雜錄
编辑《關尹子三極篇》:「知言無我,故守之以信。」
《六匕篇》:「好信者多夢山岳原野。」
《呂氏春秋序意》篇:「天曰順,順維生;地曰固,固維寧;人 曰信,信維聽。」
《韓詩外傳》:受命之士,正衣冠而立,儼然人望而信之, 其次聞其言而信之,其次見其行而信之。既見其行, 而眾皆不信,斯下矣。《詩》曰:「慎爾言矣,謂爾不信。」 東園友聞昔見周草窗先生《弁陽客談》有信義湯一 服,蓋修竹先生筆也。其方云:「信義等分,每晨至暮服 之無斁,自然心廣體胖,積以歲月,日用常行,惟信義 是服,不患不到聖賢地位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