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二十五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一百二十五卷《目錄》。
《務本部·總論》
《書經》。〈夏書五子之歌 周書泰誓下〉
《禮記》:〈禮運 禮器 郊特牲 學記 祭義 祭統 哀公問 儒行 冠義 鄉飲酒
義〉
《管子》。〈權修 三本〉
《孔子家語》。〈六本〉
《墨子》。〈修身〉
《荀子》〈議兵篇 禮論篇〉
《淮南子》。〈原道訓 精神訓 泰族訓〉
《說苑》:〈建本〉
《潛夫論》,〈務本〉
《中論》。〈修本 務本 慎所從〉
《抱朴子》。〈循本〉
《朱子大全集》。〈戊申封事〉
務本部·《藝文》
《管仲論》 宋·蘇洵
《務本部紀事》
務本部·《雜錄》
《學行典》第一百二十五卷。
務本部總論
编辑書經
编辑《夏書五子之歌》
编辑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蔡傳〉民者國之本,本固而後國安。本既不固,則雖強如秦,富如隋,終亦滅亡而已矣。
《周書泰誓下》
编辑
樹德務滋,除惡務本。
〈蔡傳〉「務」,專力也。「植德則務其滋長,去惡則務絕根本。」兩句意亦古語。
禮記
编辑《禮運》
编辑
「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
〈陳注〉本者,始也。五行之運於四時,迭相終而還相始,終則有始,如環無端也。冬終竭而春始來,則春為夏之本;春竭而夏來,則夏又為秋之本。已往者為見在者所竭,見在者為未來者所本。五行四時十二月,莫不皆然也。
又
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
〈大全〉馬氏曰:「法象莫大乎天地,故以為本。」
又
仁者,義之本也。
〈陳注〉張子謂:「《經禮》三百,《曲禮》三千」,無一事之非仁也。猶之木焉,從根本至枝葉皆生意,此全體之仁也。然有一本至千枝萬葉,先後大小,各有其序,此散體之禮也。而其自本至末,一枝一葉各具一理,隨時榮悴,各得其宜者,義也。
《禮器》
编辑
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 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大全〉長樂陳氏曰:「有忠有信,則內有主而能正,故曰『禮之本;有義有理,則外有主而能行,故曰『《禮之文下》』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此忠信所以為禮之本也。孔子去麻冕以從眾,則適於義;從拜下以違眾,則歸於理,此義理所以為禮之文也』。」
《郊特牲》
编辑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大全〉嚴陵方氏曰:「萬物皆天之所生,而人則祖之所生。人物所本如此,安可以不知報本而反始哉?」
《學記》
编辑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 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本矣。
〈大全〉臨川吳氏曰:「不官者官之本,不器者器之本,不約者約之本,不齊者齊之本。君子察此,則可以有志於本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 謂《務本》。
〈陳注〉河為海之源,海乃河之委,承上文「志於本」而言。水之為物,盈科而後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也。君子之於學,不成章不達,故先務本。
===〈大全〉嚴陵方氏曰:「教亦多術矣,特為之本者孝也,故曰:『眾之本教曰孝』。《孝經》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正謂是矣。」
《祭統》
编辑
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順之至也,祭其是與?故曰:「祭 者,教之本也已。」
〈大全〉嚴陵方氏曰:「君子之教必由其本,教之本在乎祭,祭之本在乎順,故其言如此。然上言事上使下以為教者,事上使下亦在乎順故也。」
《哀公問》
编辑
愛與敬,其政之本與。
〈陳注〉擴而充之,其愛至於不敢惡於人,其敬至於不敢慢於人,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故曰:「愛與敬,其政之本與!」
《儒行》
编辑
溫良者,仁之本也。
〈大全〉嚴陵方氏曰:「溫良則得於中,故以為本。」
《冠義》
编辑
重禮所以為國本也。
〈大全〉石林葉氏曰:「所以為國本者何也?蓋冠而成之則責其為子,為子將至於為父,子則有臣道也,父則有君道也。為國之本莫大於是。」
《鄉飲酒義》
编辑
《尊有元酒》,教民不忘本也。
〈陳注〉元古之世無酒,以水行禮,故後世因謂水為「元酒。」不忘本者,思禮之所由起也。
管子
编辑《權修》
编辑
「天下者,國之本也;國者,鄉之本也;鄉者,家之本也;家 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故上不 好本事,則末產不禁。末產不禁,則民緩於時事而輕 地利。輕地利而求田野之辟、倉廩之實,不可得也。
《三本》
编辑
「治國有三本:一曰德不當其位,二曰功不當其祿,三 曰能不當其官。」此三本者,治亂之原也。故國有德義 未明於朝者,則不可加於尊位;功力未見於國者,則 不可授以重祿;臨事不信於民者,則不可使任大官。 故德厚而位卑者,謂之過,德薄而位尊者,謂之失,寧 過於君子,而毋失於小人。過於君子,其為怨淺;失於 「小人,其為禍深。」是故國有德義未明於朝而處尊位 者,則良臣不進;有功力未見於國而有重祿者,則勞 臣不勸;有臨事不信於民而任大官者,則才臣不用。 三本者審,則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審,則邪臣上通,而 便辟制威。如此,則明塞於上,而治壅於下,正道棄捐 而邪事日長。三本者審,則便辟無威於國,道塗無行 禽,疏遠無蔽獄,孤寡無隱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 眾。」
孔子家語
编辑《六本》
编辑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本立然後為君子也。立身有 義矣,而孝為本;喪紀有禮矣,而哀為本;戰陳有列矣, 而勇為本;治政有理矣,而農為本;居國有道矣,而嗣 為本;生財有時矣,而力為本;置本不固,無務豐末;親 戚不悅,無務外交;事不終始,無務多業;記聞而言,無 務多說;比近不安,無務求遠。是故反本修邇,君子之」 道也。
墨子
编辑《修身》
编辑
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為本焉;喪雖有禮,而哀為本焉;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 近者不親,無務求遠;親戚不附,無務外交;事無終始, 無務多業;舉物而闇,無務傳聞。是故,先王之治天下 也,必察邇來遠。君子察邇而邇修者也;見不修行,見 毀而反之身者也。
荀子
编辑《議兵篇》
编辑
仁義者,所以修政者也,政修則民親其上,樂其君,而 輕為之死。故曰:「凡在於軍將率末事也。」秦四世有勝, 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一合而軋己也,此所謂末世之 兵未有本統也。故湯之放桀也,非其逐之鳴條之時 也;武王之誅紂也,非以甲子之朝而後勝之也,皆前 行素修也,此所謂仁義之兵也。今不求之於本,而索 之於末,此世之所以亂也。《禮》者,治辯之極也,彊國之 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總也,王公由之,所以得天 下也。
《禮論篇》
编辑
「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 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 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 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大饗尚元尊,俎生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饗尚元 尊而用酒醴,先黍稷而飯稻粱,祭齋太羹而飽庶羞, 貴本而親用也。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 成文,以歸大一,夫是之謂《大隆》。
淮南子
编辑《原道訓》
编辑
聖人內修其本,而不外飾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見, 故「漠然無為」而無不為也,「澹然無治」而無不治也。
《精神訓》
编辑
射者非矢不中也,學射者不治矢也;御者非轡不行, 學御者不為轡也。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無用於己, 則萬物之變為塵埃矣。故以湯止沸,沸乃不止,誠知 其本,則去火而已矣。
《泰族訓》
编辑
「心者身之本也,身者國之本也。未有得己而失人者 也,未有失己而得人者也。」故為治之本,務在寧民;寧 民之本,在於足用;足用之本,在於勿奪時;《勿奪時》之 本,在於省事;省事之本,在於節用;節用之本,在於反 性。未有能搖其本而靜其末,濁其源而清其流者也。 治之所以為本者,仁義也;所以為末者,法度也。凡人 之所以事生者,本也;其所以事死者,末也。本末一體 也。其兩愛之性也,先本後末,謂之君子;以末害本,謂 之小人。君子與小人之性非異也,所在先後而已矣。 「草木洪者為本,而殺者為末。禽獸之性,大者為首,而 小者為尾。末大於本則折,尾大於要則不掉矣。故食 其口而百節肥,灌其本而枝葉美,天」地之性也。天地 之生物也有本末,其養物也有先後。人之於治也,豈 得無終始哉?故仁義者,治之本也。今不知事修其本 而務治其末,是釋其根而灌其枝也。
劉向說苑
编辑《建本》
编辑
孔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夫本不正者末必倚, 始不盛者終必衰。《詩》云:『原隰既平,泉流既清,本立而 道生。《春秋》之義,有正春者,無亂秋,有正君者無危國。 《易》曰:『建其本而萬物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故君 子貴建本而重立始』』。」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然後為君子。立體有義 矣,而孝為本;處喪有禮矣,而哀為本;戰陣有隊矣,而 勇為本;治政有理矣,而能為本;居國有禮矣,而嗣為 本;生才有時矣,而力為本;置本不固,無務豐末;親戚 不悅,無務外交;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聞記不言,無務 多談;比近不悅,無務修遠。是以反本修邇,君子之道 也。天之所生,地之所養,莫貴乎人;人之道,莫大乎父 子之親,君臣之義。父道聖,子道仁,君道義,臣道忠。」賢 父之於子也,慈惠以生之,教誨以成之,養其誼,藏其 偽,時其節,慎其施。子年七歲以上,父為子擇明師,選 良友,勿使見惡少,漸之以善,使之早化。故賢子之事 親,發言陳辭,應對不悖乎耳;趣走進「退,容貌不悖乎 目;卑體賤身,不悖乎心。君子之事親以積德。子者,親 之本也,無所推而不從命。推而不從命者,惟害親者 也。」故親之所安,子皆供之。賢臣之事君也,受官之日, 以主為父,以國為家,以士人為兄弟。故苟有可以安 國家利民人者,不避其難,不憚其勞,以成其義,故其 君亦有助之,以遂其德。夫君臣之與百姓,轉相為本, 如循環無端。夫子亦云:「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行成於 內而嘉號布於外」,是謂建之於本,而榮華自茂矣。君 以臣為本,臣以君為本,父以子為本,子以父為本,棄 其本,榮華稿矣。
周召公,年十九見正而冠,冠則可以為方伯諸侯矣。 人之幼穉,童蒙之時,非求師正,本無以立身全性。夫 幼者必愚,愚者妄行,愚者妄行,不能保身。《孟子》曰:「人 皆知以食愈飢,莫知以學愈愚。」故善材之幼者,必勤 於學問,以修其性。今人誠能砥礪其材,自誠其神明, 睹物之應,通道之要,觀始卒之端,覽無外之境,逍遙 「乎無方之內,彷徉乎塵埃之外,卓然獨立,超然絕世」, 此上聖之所遊神也。然晚世之人,莫能閒居心思,鼓 琴讀書,進觀上古友賢大夫,學問講辯,日以自虞,疏 遠世事,分明利害,籌策得失,以觀禍福,設義立度,以 為法式,窮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遺業,生有榮名,此 皆人材之所能建也。然莫能為者,偷慢懈惰,多暇日 之故也,是以失本而無名。夫學者,崇名立身之本也, 「儀狀齊等而飾貌者好,質性同倫而學問者智,是故 砥礪琢磨」非金也,而可以利金;《詩》《書》辟立非我也,而 可以厲心。夫問訊之士,日夜興起,厲中益知,以分別 理,是故處身則全,立身不殆。士苟欲深明博察以垂 榮名,而不好問訊之道,則是伐智本而塞智原也。何 以立軀也?騏驥雖疾,不遇伯樂,不致千里;干將雖利, 非人力不能自斷焉;烏號之弓雖良,不得排檠不能 自任;人材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聖。水積成川,則蛟 龍生焉;土積成山,則豫樟生焉;學積成聖,則富貴尊 顯至焉。千金之裘,非一狐之皮;臺廟之榱,非一木之枝;先王之法,非一士之智也。故曰:訊問者,智之本;思 慮者,智之道也。《中庸》曰:「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 恥近乎勇。」積小之能大者,其惟仲尼乎!學者,所以反 情治性,盡才者也;親賢學問,所以長德也;論交合友, 所以相致也。《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謂也。 今夫辟地殖穀,以養生送死,銳金石雜草藥「以攻疾。 各知構室屋以避暑雨,累臺榭以避潤濕,入知親其 親,出知尊其君,內有男女之別,外有朋友之際,此聖 人之德教,儒者受之傳之,以教誨於後世。」今夫晚世 之惡人,反非儒者。曰:「何以儒為?」如此人者,是非本也。 譬猶食穀衣絲,而非耕織者也;載以船車,服而安之, 而非工匠者也;食於釜甑,須以生活,而非陶冶者也。 此言違於情,而行矇於心者也。如此人者,骨肉不親 也,秀士不友也。此三代之棄民也,人君之所不赦也。 故《詩》云:「投𢌿豺虎,豺虎不食,投𢌿有北,有北不受,投 𢌿有昊。」此之謂也。 豐牆墝下,未必崩也;流行潦至,壞必先矣。樹本淺,根 荄不深,未必橛也;飄風起,暴雨至,拔必先矣。君子居 於是國,不崇仁義,不尊賢臣,未必亡也。然一旦有非 常之變,車馳人走,指而禍至,乃始乾喉燋脣,仰天而 歎,庶幾焉。天其救之,不亦難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 悔其後,雖悔無及矣。」《詩》曰:「啜其泣矣,何嗟及矣。」言不 先正本,而成憂於末也。
河閒獻王曰:管子稱「倉廩實,知禮節;衣食足,知榮辱。」 夫穀者,國家所以昌熾,士女所以姣好,禮義所以行, 而人心所以安也。《尚書》五福,以富為始。子貢問為政, 孔子曰:「『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國之本也。」
楚恭王多寵子,而世子之位不定。屈建曰:「楚必多亂。 夫一兔走於街,萬人追之,一人得之,萬人不復走。分 未定則一兔走,使萬人擾;分已定,則雖貪夫知止。今 楚多寵子,而嫡位無主,亂自是生矣。夫世太子者,國 之基也,而百姓之望也。國既無基,又使百姓失望,絕 其本矣。本絕則撓亂,猶兔走也。」恭王聞之,立康王為 太子。其後猶有令尹圍、公子棄疾之亂也。
王符潛夫論
编辑《務本》
编辑
「凡為人之大體,莫善於抑末而務本,莫不善於離本 而飾末。夫為國者,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民富乃 可教,學正乃可義。民貧則背善,學淫則詐偽。入學則 不亂,得義則忠孝。故明君之法,務此二者,以為成太 平之基,致休徵之祥。」夫富民者,以農桑為本,以游業 為末。百工者以致用為本,以巧飾為末。商賈者以通 「貨為本,以鬻奇為末。三者守本離末則民富,離本守 末則民貧。貧則阨而忌善,富則樂而可教。教訓者,以 道義為本,以巧辯為末。辭語者,以信順為本,以詭麗 為末。列士者,以孝悌為本,以交游為末。孝悌者以致 養為本,以華觀為末。人臣者,以忠正為本,以媚愛為 末。五者守本離末,則仁義興,離本守末,則道德崩。慎 本略末猶可也,舍本務末則惡矣。夫因天之道,分地 之利,六畜生於時,百物聚於野,此富國之本;游業末 事,以收民利,此貧邦之原;忠信謹慎,此德義之基也。 虛無譎詭,此亂道之根也。故力田所以富國也。今民 去農桑,赴游業,披采眾利,聚之一門,雖於私家有富, 然公計愈貧矣。」百工者,所使備器也。器以便事為善, 以膠固為上。今工好造彫𤥨之器,巧偽飭之,以欺民 取賄。物以任用為要,以堅牢為資。今商競鬻無用之 貨,淫極侈之弊,以惑民取產,雖於淫商有得,然國計 愈失矣。此三者,外雖有勤力富家之私名,然內有損 民貧國之公實。故為政者明督工商勿使淫偽困辱, 游業「勿使擅利,寬假本農,而寵遂學士,則民富而國 平矣。」夫教訓者,所以遂道術而崇德義也。今學問之 士,好語虛無之事,爭著彫麗之文,以求見異於世,品 人鮮識,從而高之,此傷道德之實,而惑矇夫之大者 也。詩賦者,所以頌善醜之德,洩哀樂之情也。故溫雅 以廣文,興喻以盡意。今賦頌之徒,苟為饒辯屈蹇之 辭,競陳誣罔無然之事,以索見怪於世,愚夫戇士,從 而奇之,此悖孩童之思,而長不誠之言者也。內孝悌 於父母,正操行於閨門,所以烈士也。今多務交游,以 結黨助,偷世竊名,以取濟渡,夸末之徒,從而尚之,此 逼真士之節,而衒世俗之心者也。養生順志,所以為 孝也。今多違志儉養,約生「以待終,終沒之後,乃崇飭 喪紀以言孝,盛饗賓旅以求名,誣善之徒,從而稱之, 此亂孝悌之真行,而誤後生之痛者也。忠正以事君, 信法以理下,所以居官也。今多姦諛以取媚,撓法以 便佞,苟得之從而賢之,此滅真良之行,開亂危之原 也。」五者外雖有振賢才之虛譽,內有傷道德之至實。 凡此八者,皆衰世之務,而闇君之所固也。雖未即於 篡弒,然亦亂道之漸來也。夫本末消息之爭,皆在於 君,非下民之所能移也。夫民固隨君之好,從利以生 者也。故君子曰:「財賄不多,衣食不贍,聲色不妙,威勢 不行,非君子之憂也。行善不多,申道不明,節志不立德義不彰,君子恥焉。」是以賢人智士之於子孫也,厲 之以志,弗厲之以辭;勸之以正,弗勸以詐;示之以儉, 弗示以奢;貽之以言,弗貽以財。是故董仲舒終身不 問家事,而疏廣不遺賜金。子孫若賢,不待多富;若其 不賢,則多以徵怨。故曰:「無德而賄豐,禍之胎也。」昔曹 羈有言:「守天之聚,必施其德義。德義弗施,聚必有闕。」 今或家賑而貸乏遺,賑貧窮,恤矜疾苦,則必不久居 富矣。《易》曰:「天道虧盈以沖謙。」故仁以義費於彼者,天 賞之於此,以邪取於前者,衰之於後。是以持盈之道, 挹而損之,則不可以免於亢龍之悔,乾坤之愆矣。是 故務本則雖虛偽之人皆歸本,居末則雖篤敬之人 皆就末。且凍餒之所在,民不得不去也;溫飽之所在, 民不得不居也。故衰闇之世,本末之人,未必賢不肖 也。禍福之所,勢不得無然爾。故明君莅國,必崇本抑 末,以遏亂危之萌。此誠治之危漸,不可不察也。
徐幹中論
编辑《修本》
编辑
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則異矣。或用乎己,或用 乎人。用乎己者,謂之務本;用乎人者,謂之近末。君子 之理也,先務其本,故德建而怨寡;小人之理也,先近 其末,故功廢而讎多。孔子之制《春秋》也,詳內而略外, 急己而寬人。故於魯也,小惡必書;於眾國也,大惡始 筆。夫見人而不自見者謂之矇;聞人而不自聞者謂 之瞶,慮人而不自慮者謂之瞀。故明莫大乎自見,聰 莫大乎自聞,睿莫大乎自慮。此三者,舉之甚輕,行之 甚邇,而莫之知也。故知者舉甚輕之事以任天下之 重,行甚邇之路以窮天下之遠,故德彌高而基彌固, 勝彌眾而愛彌廣。《易》曰:「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其 斯之謂與!
《務本》
编辑
「人君之大患也,莫大於詳於小事而略於大道,察其 近物而闇於遠圖。故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亂也, 未有如此而不亡也。夫詳於小事而察於近物」者,謂 耳聽乎絲竹歌謠之和,目視乎琱𤥨采色之章,口給 乎辯慧切對之辭,心通乎短言小說之文,手習乎射 御書數之巧,體騖乎俯仰折旋之容。凡此者觀之,足 「以盡人之心,學之足以動人之志。且先王之末教也, 非有小才小智,則亦不能為也。」是故能為之者,莫不 自悅乎其事,而無取於人,以人皆不能故也。夫居南 面之尊,秉生殺之權者,其勢固足以勝人也,而加以 勝人之能,懷是己之心,誰敢犯之者乎?以匹夫行之, 猶莫之敢規也,而況人君哉?故罪惡若山而己不見 也,謗聲若雷而己不聞也,豈不甚矣乎!夫小事者味 甘,而大道者醇淡;近物者易驗,而遠數者難效,非大 明君子則不能兼通者也。故皆惑於所甘而不能至 乎所淡;眩於所易而不能反於所難,是以治君世寡, 而亂君世多也。故人君之所務者,其在《大道遠數》乎! 《大道遠數》者,為仁足「以覆幬群生,惠足以撫養百姓, 明足以照見四方,智足以統理萬物,權足以變應無 端,義足以阜生財用,威足以禁遏姦非,武足以平定 禍亂,詳於聽受而審於官人,達於興廢之原,通於安 危之分,如此則君道畢矣。」夫人君非無治為也,失所 先後故也。道有本末,事有輕重,聖人之異乎人者無 他焉,蓋如此而已矣。魯桓公容貌美麗,且多技藝,然 而無君才大智,不能以禮防正其母,使與齊侯淫亂 不絕,驅馳道路。故《詩》刺之曰:「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 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下及昭公,亦 善有儀容之習,以亟其朝晉也。自郊勞至於贈賄,禮 無違者,然而不恤國政,政在大夫,弗能取也,子家羇 賢而不能用也。奸大國之明,禁凌虐小國,利人之難, 而不知其私。公室四分,民食其他。思莫在於公,不圖 其終,卒有出奔之禍。《春秋》書而絕之,曰:「公孫於齊」,次 於陽州。故《春秋外傳》曰:「國君者,服寵以為美,安民以 為樂,聽德以為聰,致遠以為明。」又《詩》陳文王之德曰: 「惟此文王,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 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 既受帝祉,施于孫子。」心能制義曰度,德政應和曰貊, 照監四方曰明,施勤無私曰類,教誨不倦曰長,賞慶 刑威曰君,慈和遍服曰順,擇善而從曰比,經緯天地 曰文。如此則為九德之美,何技藝之尚哉?今使人君 視如離婁,「聰如師曠,御如王良,射如夷羿,書如史籀, 計如隸首,走追駟馬,力折門鍵。」有此六者,可謂善於 有司之職矣,何益於治乎?無此六者,可謂乏於有司 之職矣,何增於亂乎?必以廢仁義,妨道德。何則?小器 弗能兼容,治亂既不繫於此,而中才之人好也。昔路 豐、舒晉,知其亡也,皆怙其三才,恃其五賢,而以「不仁」 之故也。故人君多技藝,好小智,而不通於大倫者,適 足以距諫者之說而鉗忠直之口也;秖足以追亡國 之跡而背安家之軌也。不其然耶!不其然耶?
《慎所從》
编辑
王者之取天下也,有大本,有仁智之謂也。仁則萬國懷之,智則英雄歸之。御萬國,總英雄以臨四海,其誰 與爭?
抱朴子
编辑《循本》
编辑
「元寂虛靜者,神明之本也;陰陽柔剛者,二儀之本也; 巍峨巖岫者,山嶽之本也;德行文學者,君子之本也。 莫或無本而能立焉,是以欲致其高,必豐其基;欲茂 其末,必深其柢。」鄉黨之友不洽,而勤遠方之求;涖官 之稱不著,而索不次之顯。是以雖佻虛譽猶狂,華干 霜以寒曜,不崇朝而零瘁矣。雖竊大寶於不料,冒惟 塵以負乘,猶鮮介附,騰波以高凌,顧眄已枯株於危 陸矣。聖賢孜孜勉之,若彼淺近蹻蹻忽之。如此積習 則忘鮑肆之臭,裸鄉不覺呈形之醜,自非遁世而無 悶,齊物於通塞者,安能棄近《易》而尋迂闊哉?將救斯 弊,其術無他,徒擢民於巖岫,任才而不計也。
朱子大全集
编辑《戊申封事》
编辑
「天下之事,所當言者,不勝其眾。顧其序有未及者,臣 不暇言,且獨以天下之大本與今日之急務,深為陛 下言之。蓋天下之大本者,陛下之心也。今日之急務, 則輔翼太子、選任大臣、振舉綱維、變化風俗,愛養民 力、修明軍政六者是也。臣請昧死而悉陳之,惟陛下 之留聽焉。」臣之輒以陛下之心為天下之大本者何 也?天下之事,千變萬化,其端無窮,而無一不本於人 主之心者,此自然之理也。故人主之心正,則天下之 事無一不出於正;人主之心不正,則天下之事無一 得由於正。蓋不惟其賞之所勸,刑之所威,各隨所向, 勢有不能已者,而其觀感之閒,風動神速,又有甚焉。 是以人主以眇然之身,居深宮之中,其心之邪正若 不可得而窺者,而其符驗之著於外者,常若十目所 視,十手所指而不可掩。此大舜所以有「惟精惟一」之 戒,孔子所以有「克己復禮」之云,皆所以正吾此心而 為天下萬事之本也。此心既正,則視明聽聰,周旋中 禮,而身無不正,是以所行無過不及,而能執其中,雖 以天下之大而無一「人不歸吾之仁者。」是以古先聖 王兢兢業業,持守此心,雖在紛華波動之中、幽獨得 肆之地,而所以精之一之,克之復之,如對神明,如臨 淵谷,未嘗敢有須臾之怠,然猶恐其隱微之閒或有 差失而不自知也,是以建師保之官以自開明,列諫 諍之職以自規正,而凡其飲食酒漿、衣服次舍、器用 財賄,「與夫宦官、宮妾之政,無一不領於冢宰之官。使 其左右前後,一動一靜,無不制以有司之法,而無纖 芥之隙,瞬息之頃,得以隱其毫髮之私。蓋雖以一人 之尊,深居九重之邃,而凜然常若立乎宗廟之中、朝 廷之上。此先王之治所以由內及外,自微至著,精粹 純白,無少瑕翳,而其遺風餘烈,猶可以為」後世法程 也。陛下試以是而思之,吾之所以精一克復而持守 其心者,果嘗有如此之功乎?所以修身齊家而正其 左右者,果嘗有如此之效乎?臣竊寒心,不知陛下何 以善其後也。然則臣之所謂天下大本,惟在陛下之 一心者,可不汲汲皇皇,而求有以正之哉!至於輔翼 太子,選任大臣,振舉綱維,「變化風俗,愛養民力,修明 軍政」,凡此六事,皆不可緩,而其本在於陛下之一心。 一心正則六事無不正,一有人心私欲以介乎其閒, 則雖欲憊精勞力以求正夫六事者,亦將徒為文具, 而天下之事愈至於不可為矣。故所謂「天下之大本」 者,又急務之最急,而尤不可以少緩者。惟陛下深留 聖意而急圖之。
務本部藝文
编辑《管仲論》宋·蘇洵
编辑
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 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齊之治也,吾不曰管 仲而曰鮑叔;及其亂也,吾不曰豎刁、易牙、開方而曰 管仲。何則?豎刁、易牙、開方三子,彼固亂人國者,顧其 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後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後 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顧其使威公得用三子 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問之相。當是時也,吾以仲且 舉天下之賢者以對,而其言乃不過曰:「豎刁、易牙、開 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嗚呼!仲以為威公果能 不用三子矣乎?仲與威公處幾年矣,亦知威公之為 人矣乎?威公聲不絕乎耳,色不絕乎目,而非三子者 則無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 耳。一日無仲,則三子者可以彈冠相慶矣。仲以為將 死之言,可以縶威公之手足耶?夫齊國不患有三子 而患無仲。有仲,則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豈少 三子之徒哉?雖威公幸而聽仲誅此三人,而其餘者仲能悉數而去之耶?嗚呼,仲可謂不知本者矣。
務本部紀事
编辑《史記文帝本紀》:二年正月,上曰:「農,天下之本,其開籍 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晉書潘岳傳》:泰始中,武帝躬耕籍田,岳作賦以美其 事曰:「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後者慎其先。躬稼以供 粢盛,所以致孝也;勸穡以足百姓,所以固本也。能本 而孝,盛德大業至矣哉!」
《戴逵傳》:「逵字安道,性高潔,常以禮度自處,深以放達 為非道,乃著論曰:元康之人,可謂好遯跡而不求其 本,故有捐本徇末之弊,舍實逐聲之行,是猶美西施 而學其顰眉,慕有道而折其巾角,所以為慕者,非其 所以為美,徒貴貌似而已矣。」
《南史何尚之傳》:「尚之子偃,字仲弘,元嘉中位太子中 庶子。孝武即位,任遇無改,求讜言。偃以為宜重農卹 本,并官省事,考課以知能否,增俸以除吏姦,改領驍 騎將軍。」
《郭祖深傳》:梁武帝初為後軍行參軍。帝溺情內教,朝 政縱弛,祖深上封事,其略曰:人為國本,食為人命,故 《禮》曰:「國無六年之儲。」謂非其國也。比來慕法,普天信 向,家家齋戒,人人懺禮,不務農桑,空談彼岸。夫農桑 者今日濟育,功德者將來勝因,豈可墮本勤末,置邇 效賒也。
《顧歡傳》:「歡字景怡,永明元年,詔徵為太學博士,不就。 會稽孔珪嘗登嶺尋歡,共談四本,歡曰:蘭石危而密, 宣國安而疏,士季似而非,公深謬而是。總而言之,其 失則同,曲而辨之,其塗則異。何者?同昧其本,而競談 其末,猶未識辰緯,而意斷南北,群迷暗爭,失得無準, 情長則申,意短則屈,所以四本並通,莫能相塞。夫中」 理惟一。豈容有二。四本無正。失中故也。
《唐書褚遂良傳》:「遂良字豋善,授太子賓客。薛延佗請 婚,帝已納其聘,復絕之。遂良曰:信為萬事本,百姓所 歸,故文王許枯骨而不違,仲尼去食存信,貴之也。」 《趙憬傳》:「憬字退翁,徙門下侍郎。精治道,常以國本在 選賢節用,薄賦斂,寬刑罰,懇懇為天子言之。」
《李藩傳》:藩字叔翰,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帝問前世所以家給或國匱乏者,何致而然。藩對:「儉 則足用,敦本則百姓富,反是則匱。」
《名臣言行錄》:「慶曆中,議弛茶鹽之禁,及減商稅,范仲 淹以為不可。茶鹽商稅之入,但分減商賈之利耳,行 於商賈,未甚有害也。今國用未減,歲入不可闕,既不 取之於山澤及商賈,須取之於農。與其害農,孰若取 之於商賈?今為計,莫若先省國用,國用有餘,當先寬 賦役,然後及商賈,弛禁非所當先也。其議遂寢。」 《元史陳祜傳》:「至元三年,授嘉議大夫,嘗上書世祖,言, 樹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國本,建立宜早。二曰中 書政本,責成宜專。三曰人材治本選舉宜審。事雖未 盡行,時論稱之。」
《農田餘話》:海隅曹宣慰,其先起農家,至富強。有孫文 載,娶邵元同女,初歸曹氏,一日謂孫婦曰:「可從吾出 觀花圃。」遂出所居外,一望平田,菜麥青黃無際,乃言 曰:「吾家花圃如是,非爾家奇花異卉之比也。」斯亦務 本之言。
務本部雜錄
编辑《申鑒政體》篇:「明於治者,其統近萬物之本在身,天下 之本在家,治亂之本在左右,內正立而四表定矣。」 《筆疇》:「士風為國之本,廉恥為士風之本,廉恥興則士 風盛,士風盛則風俗和可知矣。為政者孰不知士風 之重而廉恥不修,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其可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