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九十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二百九十四卷目錄
君子小人部藝文一
君子無私論 晉嵇康
小人論 唐李德裕
君子不器賦 白居易
詰鳳 陳黯
論辨邪正 宋富弼
論邪正君子小人疏 趙抃
君子齋記 王安石
朋黨論 歐陽修
論大臣去小人之難 蘇軾
請分別邪正 蘇轍
王梅溪文集序 朱熹
論傾擠之術 真德秀
君子小人部藝文二
唯天有二氣 宋邵雍
君子與人交 前人
知人吟 前人
刑名吟 前人
四義吟 前人
君子吟六首 前人
善惡吟 前人
君子行 前人
感事吟 前人
義利吟 前人
性情吟 前人
治亂吟 前人
去事吟 前人
處身吟 前人
不同吟 前人
感事吟 前人
忠厚吟 前人
小人吟 前人
君子小人部紀事
君子小人部雜錄
學行典第二百九十四卷
君子小人部藝文一
编辑《君子無私論》晉·嵇康
编辑
夫稱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違乎道者也。何 以言之?夫氣靜神虛者,心不存乎矜尚;體亮心達者, 情不繫於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自任 自然;情不繫於所欲,故能審貴賤而通物情。物情順 通,故大道無違;越名任心,故是非無措也。是故言君 子則以無措為主,以通物為美;言小人則以匿情為 非,以違道為闕,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惡;虛心無 措,君子之篤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無身」,吾又何患? 無以生為貴者,是賢於貴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 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為身。」斯言 是矣。君子之行賢也,不察於有度而後行也;任心無 邪,不議於善而後正也;顯情無措,不論於是而後為 也。是故傲然忘賢,而賢與度會,忽然任心,而心與善 遇,儻然無措,而事與是俱也。
《小人論》唐·李德裕
编辑
世所謂小人者,便辟巧佞,翻覆難知,此小人常態,不 足懼也。「以怨報德,此其甚者也。背本忘義,抑又次之。」 便辟者疏遠之,則無患矣;翻覆者不信之,則無尤矣。 唯以怨報德者,不可預防,此所謂小人之甚者也。背 本者雖不害人,亦不知感。昔傷蛇傅藥而能報,飛鴞 食椹而懷音。以怨報德者,不及傷蛇遠矣;背本忘義 「者,不及《飛鴞》遠矣。」至於白公負卵翼之德,宰嚭遺灌 溉之恩,陳餘棄父子之交,田蚡忘跪起之禮,此可與 叛臣怨子同誅,豈止於知己之義也。世以小人比穿 窬之盜,殊不然也。夫穿窬之盜,迫於饑寒,於高貲者 有何恩義,於多藏者有何仁愛?既無恩愛,則是取資 於路,拾金於野。若能識廉恥而不為,是有償金者之 行矣;若忍饑饉而不食,是有蒙袂者之操矣。所以陳 仲弓觀梁上之盜,察非惡人,由是而言,盜賊未為害 矣。然操戈鋋,挾弓矢,以眾暴寡,殺人取財謂之盜,比 於以怨報德之人者,亦未為甚焉。何者?人之父子兄 弟有不相知者,德於人者是知之矣,焉得負之哉?
《君子不器賦》白居易
编辑
君子哉!道本性知,德惟天縱。抱乎不器之器,成乎有 用之用。不器者通理而黃中,有用者致遠而任重。蓋 識包權變,理蘊通明,業非學致,器異琢成。「審其時,有 道舒而無道卷;慎其德,捨之藏而用之行。」語其小,能 立誠以修詞;論其大,能救物以濟時。以之理心,則一 身獨善;以之從政,則庶績咸熙。既居家而必達,亦在 邦而允釐。彼子貢雖賢,唯稱瑚璉之器;彥輔信美,空 標水鏡之姿。是故非求備者,又何以知之?豈如我順 乎通塞,合乎語默,何用不臧?何嚮不克?施之乃伊呂事業,蓄之乃莊老道德。雖應物而不滯,終飭躬而有 則。若止水之在器,因器圓方;如良工之用材,隨材曲 直。原夫根淳精於妙有,宅元和以虛受。內弘道以惟 新,外濟用而可久。鄙斗筲之奚筭,諒挈瓶之固守。何 器量之差殊,在性情之能否。豈不以神為元樞,智為 心符,全其神則為而勿有,虛其心則用當其無。故動 與神合,靜與道俱。時或用之,必開臧武之智;道不行 也,則守甯子之愚。至乎哉!冥心在我,無可而無不可; 應用不疲,無為而無不為。信大成而大受,非小慧而 小知。顧庶類曲從,則輪轅適用;若一隅偏執,則鑿枘 難施。是以《易》尚隨時,禮貴從宜。展矣君子,斯焉取斯。
《詰鳳》陳黯
编辑
揚雄云:「君子在理若鳳,在亂亦若鳳。」謂隱見之得宜 也,將欲神之以為鑑。逮覽其《劇秦美新》,則有異乎是。 雄仕漢,遇新室之亂,既不能去,又懼禍及,乃為斯文 以媚而取容。嗚呼!鳳固若是耶?果若是,則鳳遇矰繳 而猶回翔其間邪?夫君子之仕也,所以行其道;道之 不行也,則可以明其節。彼莽之不臣,雄時在列,宜以 君臣之義,興亡之理匡救之,以行其道。苟畏其威,愛 其死,則可投簪高謝,以明其節。詎有苟祿貪生,徇非 飾詐,廣引秦過,以譽惡德,是稔其篡逆也,與古之持 顛扶危、死名節者背而馳也。則向者其著若鳳之說, 得不為誣鳳也哉?雞,常禽也,晦曉而不昧其候;鳳,靈 鳥也,理亂而不知其時邪?噫言之不「思,有如是邪?」或 曰:「古之人臨危制變,亦有權焉。雄知莽之不可臣也, 故矯為其辭,姑務脫禍,是亦權也。子何過之深」歟曰: 「不然。夫權者,聖人有焉,所以不失其道,未見捨其道 而從其權。昔仲尼仕魯,以季桓子荒齊樂,知其不可 匡也,乃去之,曾不聞矯為其辭以求庸於魯。雖仲尼 日月其德,人之不侔」,然揚亦慕仲尼之教者,以著書 立言,為事得自易哉?夫立言者,豈不欲人放從邪?且 已不能信人,況求信於人乎?《語》曰:「君子先行其言,而 後從之。」豈斯言可欺也哉!
《論辨邪正》宋·富弼
编辑
周武王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予有臣三千,惟一 心。」夫三千者,舉其內外官也。成王曰:「庶官惟和,不和 政。」《龐禮》曰:「和者,天下之達道也。」漢劉向亦曰:「眾賢和 於朝,則萬物和於野。」昔賢又以烹調鼎鼐,更張琴瑟, 操執轡馭,合陳藥石,設於方以為諭者。或大或細,未 有不以和為主也。為君者不可不察也,不可不審其 所擇也。夫內外大小之官所以致其不和者何哉?止 由乎君子小人並處其位也。蓋君子小人方圓不相 入,曲直不相投,貪廉進退不相侔,動靜語默不相應, 如此而望議論協和,政令平允,安可得耶?安可幸而 致邪?《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時自泰矣。《否卦》 「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則時自否矣。若使君子小人並 位而處,其時之否泰,必無兩立之理。君子常寡,小人 常眾,則小人必勝,君子不勝。君子不勝,則奉身而退, 樂道無悶。萬一小人不勝,則陰相交結,互為朋蔽,駕 虛鼓扇,白黑雜糅,千岐萬轍,眩惑主聽,必得其勝,然 後能已也。小人既勝,則益復肆毒於良善,梟心虺志, 無所不為。所以自古泰而治世少,否而亂世多者,亦 止小人常勝,君子常不勝之所致也。小人但能致亂, 不能致治。若小人或能致治,則《易》更九聖,必不於小 人道長之時謂之為「否」也。凡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 爻,大抵諸聖以意象配君子小人,而分善惡,至多不 可悉數也。《易》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 勸不」威則不懲。夫小人者,聖賢無不鄙而惡之。故《易》 曰:「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詩》曰:「憂心悄悄, 慍於群小。」此皆聖賢鄙惡小人之甚者也。《書》曰:「君子 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此謂用小人則 民叛,而天降災也。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荀 子亦曰:「君子小人相反也。」夫小人所為,既與君子相 反戾,則安可使之並處哉?所議安能得其協和哉?夫 天子無官爵,無職事,但能辨別君子小人而進退之, 乃天子之職也。自古稱明王、明君、明后者無他,惟能 辨別君子小人而用捨之方為明矣。至於煩思慮,親 細故,則非所以用明之要也。
《論邪正君子小人疏》趙抃
编辑
臣聞欲治之主,得人其昌。左右前後,皆盡賢正也;謀 謨讜言,皆盡延納也。忠厚鯁亮之士,日益招徠;便佞 詭姦之徒,日益摧縮;號令風化,日益流布;朝廷中外, 日益尊安。若然,富壽之域坐躋,太平之象立見。噫!左 右前後,百不得賢正之人而為之輔翼。雖堯之癯瘠, 舜之孜孜,夏禹之克勤,文王之不暇食,末如之何也 已。漢劉向謂:「正臣進者治之表,正臣間者亂之基。」誠 哉是言也。在《易》:「君子道長,小人道消。」於卦為《泰》,其爻 云:「上下交而其志通也。」正臣非君子歟?反是,則於卦 為《否》矣。《否》之爻則曰:「上下不交而其志不通,內小人 而外君子,邪臣非小人歟?」此言為天下者宜進君子
而退小人也明矣。谷永所謂「帝王之德,莫大於知人者,旨哉!夫南面而聽天下也,公卿百執事雜然滿前,孰為正,孰為邪,孰為君子,孰為小人?在聖人明視而 聰聽之,精擇而慎揀之,真偽明白,人焉廋哉?大抵輔 相樞機之任,得正人也,得君子也,然後同德而同心 也。則其下所謂邪者、小人者,靡然相與俛首帖耳以 去,而徘徊肯留無幾矣。鑒觀古昔,信史備存。有虞,大 聖人也,任十六相,世濟德美,檮杌饕餮,流竄四裔,民 至於今,稱之亡窮。周,成哲王也,善有旦、奭,則倚之不 貳;惡有管、蔡,則誅之勿疑。故年七百而世三十也。始 皇惑高、斯之佞,不能奪忽;叔孫之才,不能與秦、嬴之 敗,曾不旋踵。元帝知恭、顯之奸,不能擯;愛蕭望之之 賢,不能用,炎漢之運從而衰。下而唐太宗納房、杜、王、 魏之切議,誅侯集、張亮之兇愎,遂成貞觀之治。天皇 聽許宗之附會,戮無忌之忠良,終有易姓之禍。其後 元振、朝恩之擅權,元載、盧杞之竊位,代德之世,其危 殆相繼,不絕如線。茲誠用人之得失,莫不繫國之安 危,間分兩塗,不可不辨。恭惟陛下以上聖「之資,御神 器之重,開納忠讜,繼承祖宗,數路以取人,一德以求 治。然而邇來日星謫見,聖躬焦勞,蝗澇為災,民力衰 竭,倉廩空窘,官冗兵驕,風俗奔競。今欲治其弊,安其 危,豈一人獨運於岩廊之上而能致之哉?當此時也, 謂宜博選忠直方正能當大任,世所謂賢人端士者, 速得而亟用之,位於輔弼之列,朝夕獻替,得嘉謀嘉 猷,發為號令,天下耳目聞見,太平之治,在今日爾。臣 不勝大願,陛下宸斷不疑,舉正以卻邪,陟君子而黜 小人,有為於可為之時,無因循後時之悔,則天下幸 甚。宗廟之靈,社稷之福,此其時也。臣遠賤之跡,愚亡 所能,唯思死節一誠,上報陛下採擢覆幬之德,萬分 一二。」臣無任許國竭忠,激切待罪之至。
《君子齋記》王安石
编辑
天子諸侯謂之君,卿大夫謂之「子。」古之為此名也,所 以命天下之有德,故天下之有德,通謂之「君子。」有天 子諸侯卿大夫之位,而無其德可以謂之君子,蓋稱 其位也。有天子諸侯卿大夫之德,而無其位可以謂 之君子,蓋稱其德也。位在外也,遇而有之,則人以其 名予之,而以貌事之;德在我也,求而有之,則人以其 「實予之而心服之。」夫人服之以貌而不以心,與之以 名而不以實,能以其位終身而無謫者,蓋亦幸而已 矣。故古之人以名為羞,以實為慊,不務服人之貌,而 思有以服人之心。非獨如此也,以為求在外者不可 以力得也,故雖窮困屈辱,樂之而勿去。非以夫窮困 屈辱為人之所樂者在是也,以夫窮困屈辱,不足以 概吾心,為可樂也已。河南裴君主簿於洛陽,治齋於 其官,而命之曰「君子。」裴君豈慕夫在外者而欲有之 乎?豈以為世之小人眾,而躬行君子者獨吾乎?由前 則失己,由後則失人。吾知裴君不為是也,亦曰:「勉於 德而已。」蓋所以榜於其前,朝夕出入觀焉,思古之人 所以為君子而務及之也,獨仁不足以為君子,獨智 不足以為君子。仁足以盡性,智足以窮理,而又通乎 命,此古之人所以為君子也。雖然,古之人不云乎:「德 輶如毛,毛猶有倫,未有欲之而不得也。」然則裴君之 為君子也孰禦焉?故余嘉其志,而樂為道之。
《朋黨論》歐陽修
编辑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 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 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 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位也;所貪者,財貨 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 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 「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 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 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 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 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堯之時,小人共工、 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凱十六人為一朋。 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凱君子之朋,堯之 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 並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 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 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 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 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 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 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 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 投濁流。」而唐遂亡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 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 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 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 皆用之。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 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 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夫 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論大臣去小人之難》〈其二〉蘇軾
编辑
天下之權在於小人,君子之欲擊之也,不亡其身,則 亡其君。然則是小人者,終不可去乎?聞之曰:迫人者, 其智淺;迫於人者,其智深。非才有不同,所居之勢然 也。古之為兵者,圍師勿遏,窮寇勿追,誠恐其知死而 致力,則雖有眾,無所用之。故曰:「同舟而遇風,則吳越 可使相救如左右手。」小人之心,自知其負天下之怨, 而君子之莫吾赦也,則將日夜為計,以備一旦卒然 不可測之患。今君子又從而疾惡之,是以其謀不得 不深,其交不得不合。交合而謀深,則其致毒也忿戾 而不可解。故凡天下之患,起於小人,而成於君子之 速之也。小人在內,君子在外,君子為客,小人為主。主 未發而客先焉,則小人之詞直,而君「子之勢近於不 順。直則可以欺眾,而不順則難以令其下。故昔之舉 事者,常以中道而眾散」,以至於敗,則其理豈不甚明 哉!若夫智者則不然,內以自固其君子之交,而厚集 其勢;外以陽浮而不逆於小人之意。以待其間,寬之 使不吾疾,狃之使不吳慮,啖之以利,以昏其智;順適 其意,以殺其怒。然後「待其發而乘其隙,推其墜而挽 其絕,故其用力也約,而無後患,莫為之先,故君不怒 而勢不偪。如此者,功成而天下安之。」今夫小人急之 則合,寬之則散,是從古以然也。見利不能不爭,見患 不能不避,無信不能不相詐,無禮不能不相瀆,是故 其交易間,其黨易破也。而君子不務寬之以待其變, 而急「之以合其交,亦已過矣。君子小人雜居而未決, 為君子之計者,莫若深交而無為。苟不能深交而無 為,則小人倒持其柄而乘吾隙。」昔漢高之亡,以天下 屬平、勃。及高后臨朝,擅王諸呂,廢黜劉氏。平日縱酒 無一言,及用陸賈計,以千金交歡絳侯,卒以此誅諸 呂,定劉氏。使此二人者而不相能,則是將相相攻之 不暇,而何暇及於劉、呂之存亡哉!故其說曰:「將相和 調,則士豫附;士豫附,則天下雖有變而權不分。」嗚呼! 知此其足以為大臣矣夫!
《請分別邪正》蘇轍
编辑
「臣竊觀元祐以來,朝廷改更弊事,屏逐群枉,上有忠 厚之政,下無聚斂之怨,天下雖未大治,而經今五年, 中外帖然,莫以為非者。惟姦邪失職,居外日夜,窺伺 便利,規求復進,不免百端游說,動搖貴近,臣愚竊深 憂之。若陛下不察其實,大臣惑其邪說,遂使忠邪雜 進於朝,以示廣大無所不容之意,則冰炭同處,必至」 交爭。薰蕕共器,久當遺臭。朝廷之患,自此始矣。昔聖 人作《易》,內陽外陰,內君子,外小人,則謂之《泰》;內陰外 陽,內小人,外君子,則謂之《否》。蓋小人不可使在朝廷, 自古而然矣。但當置之於外,每加安存,無失其所,不 至憤恨無聊,謀害君子,則《泰》卦之本意也。昔東晉桓 溫之亂,諸桓親黨,布滿中外。及溫死,謝安代之,為政 以三桓分蒞三州,彼此無怨,江左遂安。故《晉史》稱安 有「經遠無競」之美。然臣切謂謝安之於桓氏,亦用之 於外而已,未嘗引之於內,與之共政也。向使安引桓 氏而寘諸朝,人懷異心,各欲自行其志,則謝安將不 能保其身,而況安朝廷乎!頃者一二大臣,專務含養 小人,為自便之計,既「小人內有所主,故蔡確、邢恕之 流,敢出妄言,以欺愚惑眾。確、恕被罪,有司懲前之失, 凡在外臣僚,例蒙摧沮。盧秉、何正臣皆身為待制,而 明堂薦子,止得選人;蒲宗孟、曾布所犯,明有典法,而 降官褫職,唯恐不甚明立痕跡,以示異同,為朝廷斂 怨。此二者皆過矣。故臣以為小人雖決不可任以腹 心,至於牧守四方,奔走庶事,各隨所長,無所偏廢,寵 祿恩賜,常使彼此如一,無跡可指,此朝廷之至計也。」 近者朝廷用鄧溫伯為翰林承旨,而臺諫雜然進言, 指為邪黨,以謂小人必由此彙進。臣常論溫伯之為 人,粗有文藝,無他大惡,但性本柔弱,委曲從人。方王 珪、蔡確用事,則頤指如意。及司馬光、呂公著當國,亦 脂韋其間。若以其左右附麗,無所損益,遇流便轉,緩 急不可保,誠信,不為過也。若謂其懷挾姦詐,能首為 亂階,則甚矣。蓋臺諫之言溫伯則過,至為朝廷遠慮, 則未為過也。故臣願陛下謹守元祐之初政,久而彌 堅;慎用左右之近臣,無雜邪正。至於在外臣子,以恩 意待之,使嫌隙無自而生,「愛戴以忘其死,則垂拱無 為,安意為善,愈久而愈無患矣。臣不勝區區,博采公 議而效之左右。伏乞宣諭大臣,共敦斯義,勿謂不預 改更之政,輒懷異同之心,如此而後朝廷安矣。」
《王梅溪文集序》朱熹
编辑
知人之難,堯、舜以為病,而孔子亦有聽言觀行之戒。 然以予觀之,此特為小人設耳,若皆君子,則何難知 之有哉?蓋天地之間,有自然之理。凡陽必剛,剛必明, 明則易知;凡陰必柔,柔則暗,暗則難測。故聖人作《易》, 遂以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其所以通幽明之故,類萬物之情者,雖百世不能易也。予嘗竊推《易》說以觀天 下之人,凡其光明正大,疏暢洞達,如青天白日,如高 山大川,如雷霆之為威而雨露之為澤,如龍虎之為 猛,而麟鳳之為祥,磊磊落落,無纖芥可疑者,必君子 也。而其依阿淟涊,回互隱伏,糾結如蛇蚓瑣細如蟣 蝨,如鬼域狐蠱,如盜賊詛咒,閃倏狡猾,不可方物者, 必小人也。君子小人之極既定於內,「則其形於外者, 雖言談舉止之微,無不發見,而況於事業文章之際, 犬所謂粲然者。彼小人者,雖曰難知,而亦豈得而逃 哉!」於是又嘗求之古人以驗其說,則於漢得丞相諸 葛忠武侯,於唐得工部杜先生、尚書顏文忠公、侍郎 韓文公,於本朝得故參知政事范文正公。此五君子, 其所遭不同,所立亦異,然求其心,則皆所謂「光明正 大,疏暢洞達,磊磊落落而不可揜」者也。其見於功業 文章,下至字畫之微,蓋可以望之而得其為人。求之 今人,則如太子詹事王公龜齡,其亦庶幾乎此者矣。 公始以諸生對策廷中,一日數萬言,被遇,太上皇帝 親擢以冠多士,遂取其言施行之。及佐諸侯,入冊府 事。今上皇帝於初潛,又皆以忠言直節,有所裨補,上 亦雅敬信之。登極之初,即召以為侍御史,納用其說。 公知上意,以必復土疆、必雪讎恥為己任。其所言者, 莫非修德行政、任賢討軍之實,而於分別邪正之際, 尤致意焉。尋以邊兵失律,廷議不臧,上疏自劾,除吏 部侍郎,不拜,去。為數郡布上恩,恤民隱。已去之日,民 思之如父母。其處閨門,居鄉黨,則又親親敬。故。隆信 義,務敦樸,雖家人孺子亦皆藹然有忠厚廉遜之風。 平居無所嗜好,顧喜為詩,渾厚質直,懇惻條暢,如其 為人。不為浮靡之文,論事取極己意。然其規模宏闊, 骨骼開張,出入變化,俊偉神速,世之盡力於文字者, 往往反不能及。其他片言半簡,雖或出於脫口肆筆 之餘,亦無不以仁義忠孝為歸,而皆出於肺腑之誠, 然非有所勉強慕倣而為之也。蓋其所稟於天者,純 乎陽德剛明之氣,是以其心光明正大,疏暢洞達,無 有隱蔽,而見於事業文章者一皆如此。海內有志之 士,聞其名,誦其言,觀其行,而得其心,無不歛衽心服。 至於小人,雖以一時趨向之殊,或敢巧為謗詆,然其 極口,不過以為迂闊近名,不切事務。至其大節之偉 然者,則不能有以毫髮點污也。然則公於五君子者, 跡雖未必皆同,而心實似之。故自其布衣時,嘗和《韓 詩》數十百篇,守番及夔,則又適在葛、杜、顏、范之遺墟, 皆常新其祠宇,以致歆慕之意,蓋亦每自比焉。嗚呼! 公之必為君子,蓋不待孔、孟、堯、舜而知之矣。予昔官 中祕,直西省,皆得與公為寮屬,公知顧甚厚。及來守 建康,則公歿幾十年。而其子聞詩適官府下,相與道 舊,感慨欷歔。一日,出公遺文三十二卷,屬余序之,予 蓋三復焉而拊卷太息也。公之行事,今某官莫侯子 齊既狀之,而故端明殿學士汪「公聖錫取以誌其墓 矣。」故余因不復著,獨論其心如此,列於篇端,以告天 下之士,使有以識其所謂光明正大,疏暢洞達者,言 之凜凜,初未嘗隨死而亡也。以是勝私起懦,而相與 師慕。其萬一在朝廷,則以犯顏納諫為忠;仕州縣,則 以勤事愛民為職;內外交修,不遺餘力,使君德日躋 於上,民生日遂於下,國步安彊,隱然真有恢復之勢; 則公雖云亡,而其精爽之可畏者,為無憾於九原矣。 嗚呼!其亦可悲也夫!聞《詩》亦好學有立,能守其家云。
《論傾擠之術》真德秀
编辑
按:小人之害君子,其情狀非一,當庸闇之主則顯擠 之,恭顯之於蕭望之是也;當材明之主則陰排之,賈 充之於任愷是也。晉武雖未得為賢君,然非庸闇者 比。又愷亦為帝寵任,而充欲傾之,則亦難矣。故前稱 其忠正宜在東宮,是欲奪其侍中之職,使不得在左 右也。計既不行,又薦之為吏部尚書,天官之任重矣。 然職在銓衡,非若侍中之近密也。其計既行,遂以事 擠之而斥廢焉,其亦可謂巧也已。昔趙堯欲奪周昌 御史大夫之位,則勸高帝為趙王如意擇貴強相,而 因薦昌;公孫弘嫉董仲舒,欲黜之於外,則言於武帝 使為膠西相。蓋高帝、孝武皆明君也,而周昌、仲舒之 賢,亦見知於二帝。使二人誣之以罪而顯擠之未必 見從。惟其陽借薦譽之名,而陰施排擯之術,故雖二 帝之明,有弗察焉。此賈充之計所以得行於《晉武》也。
君子小人部藝文二
编辑《唯天有二氣》宋·邵雍
编辑
唯天有二氣,一陰而一陽。陰毒產蛇蝎,陽和生鳳凰。 安得蛇蝎死,不為人之殃;安得鳳凰生,長為國之祥。
《君子與人交》前人
编辑
君子與人交,未始無驚惕。小人與人交,未始無差忒。 只此真喜歡,也宜重愛惜。他年雲水疏,亦恐難尋覓。
《知人吟》前人
编辑
「君子知人出於知,小人知人出於私。」出於知,則同乎理者謂之是,異乎理者謂之非;出於私,則同乎己者 謂之是,異乎己者謂之非。
《刑名吟》前人
编辑
君子多近名,小人多近刑。善惡有同異,一歸於任情。
《四義吟》前人
编辑
小人固無知,唯以利為視。君子固不欺,見得還思義。 思義不顧死,見利或忘生。二者之所起,平之與不平。
《君子吟六首》前人
编辑
君子存大體,小人無常心。於人不求備,受恩唯恐深。
其二
君子思興,小人思壞;思興召祥,思壞召怪。
其三
君子好譽,小人好毀;好毀人怒,好譽人喜。
其四
君子尚德,小人尚力。尚德樹恩,尚力樹敵。
其五
君子作福,小人作威;作福福至,作威禍隨。
其六
君子樂善,小人樂惡;樂惡惡至,樂善善歸。
《善惡吟》前人
编辑
「君子學道則務本,小人見利則忘生。」務本則《非禮》不 動,見利則非賄不行。
《君子行》前人
编辑
何者為君子,君子固可修。是知君子途,使人從之遊。 與義不與利,記恩不記讎。揚善不揚惡,主喜不主憂。
《感事吟》前人
编辑
芝蘭種不榮,荊棘剪不去。二者無奈何,徘徊歲將暮。
《義利吟》前人
编辑
「君子尚義,小人尚利。」尚利則亂,尚義則治。
《性情吟》前人
编辑
君子任性,小人任情。任性則近,任情則遠。
《治亂吟》前人
编辑
「君子小人」,亦常相半。「時止時行,或治或亂。」
《去事吟》前人
编辑
君子去事,民有餘祥;小人去事,民有餘殃。
《處身吟》前人
编辑
君子處身,寧人負己,己無負人;小人處事,寧己負人, 無人負己。
《不同吟》前人
编辑
君子之人,與己非比,聞善則樂,見賢則喜;小人之人, 與己非惡,聞善則憎,見賢則怒。
《感事吟》前人
编辑
君子小人正相反,上智下愚誠不移。冶葛根非連靈 芝,奈何生與天地齊。
《忠厚吟》前人
编辑
「小人斯須,君子長久。」斯須傾邪,長久忠厚。
《小人吟》前人
编辑
小人無節,棄本逐末。喜思其與,怒思其奪。
君子小人部紀事
编辑《後漢書臧洪傳》:曹操圍張超,洪將赴難,從袁紹請兵。 紹不聽,超城遂陷。洪由是怨紹,紹興兵圍之,城陷,命 殺洪。洪邑人陳容在坐,起謂紹曰:「仁義豈有常所,蹈 之則為君子,背之則為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日死, 不與將軍同日生也。」遂復見殺。
《晉書陶侃傳》:蘇峻之役,庾亮輕進失利。亮司馬殷融 詣侃謝曰:「將軍為此,非融等所裁。將軍王章至曰:『章 自為之,將軍不知也』。侃曰:『昔殷融為君子,王章為小 人;今王章為君子,殷融為小人』。」
《唐書徐曠傳》:曠字文遠。李密敗,入東都,世充給稍異 等,而文遠見輒先拜。或問:「『君踞見李密而下王公,何 耶』?答曰:『密君子,能受酈生之揖。世充小人,無容故人 義相時而動可也』。」
《陸贄傳》:帝始任楊炎、盧杞,引樹私黨,排忠良,天下怨 疾。貞元後,懲艾其失,雖置宰相,至除用庶官,反覆參 詰,乃得下。及贄秉政,始請臺閤長官得以自薦,其屬 有不職,坐舉者。帝初許之,或言諸司所引親黨,招賂 遺,無實才,帝復詔宰相自擇。贄奏言:「齊桓公問管仲 害霸,對曰:『與賢人謀事,而小人議之,害霸也。所謂小 人者,非悉懷險詖以覆邦家也,蓋趨向狹促,以沮議 為出眾,自異為不群,趨小利,昧遠圖,效小信,傷大道 爾』。」帝雖嘉之,然卒停薦士。
《李絳傳》:「絳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帝患朋黨,以問,絳 答曰:自古人君最惡者朋黨,小人揣知,故常藉口以 激怒上心。朋黨者,尋之則無跡,言之則可疑,小人常
以利動,不顧忠義。君子者,遇主知則進,疑則退,安其位不為它計,故常為姦人所乘。夫聖人同跡,賢者求類,是同道也,非黨也。陛下奉遵堯舜禹湯之德,豈謂 上與數千年君為黨耶?道德同耳。漢時名節骨鯁士 同心愛國,而宦官小人疾之,起黨錮之獄,訖亡天下 趨利之人常為朋比,同其私也;守正之人常遭構毀, 違其私也。小人多譖言常勝;正人少直道常不勝。可 不戒哉!」絳居中介特,尤為左右所不悅,遂因以自明。 《名臣言行錄》:楊億以直道獨立,時有挾邪說以進者, 面戲公曰:「君子知微知章,知柔知剛。」億應聲答曰:「小 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
范仲淹貶知饒州,余靖上疏論救尹洙,請與同貶;歐 陽修移書責司諫,高若訥,皆坐貶。蔡襄作《四賢一不 肖詩》以記其事。四賢,謂仲淹、靖、洙、修不肖,斥若訥也。 其詩播於都下,士人爭寫之,鬻書者頗獲厚利。 范祖禹權住進講,上疏曰:「陛下今日學與不學,係天 下他日之治亂,臣不敢不盡言之。陛下如好學,則天 下之君子欣慕願立於朝,以直道事陛下,輔助德業 而致太平矣;陛下如不好學,則天下之小人皆動其 心,欲立於朝,以邪諂事陛下,竊取富貴而專權利矣。 君子專於為義,小人專於為利。君子之得位,欲行其 所學也;小人之得位,將濟其所欲也。用君子則治,用 小人則亂。君子與小人皆在陛下心之所」召也。凡人 之進學,莫不在於年少之時。陛下數年之後,雖欲勤 於學問,恐不得如今日之專也。
《歸田錄》:宋鄭公庠,初名郊,與其弟祁,自布衣時名動 天下,號為二宋。其為知制誥,仁宗驟加獎眷,便欲大 用。有忌其先進者,譖之謂其姓符國號,名應郊天。又 曰:「郊音交也,交者替代之名也,其言不祥。」仁宗遽命 改之,公怏怏不獲已,乃改為庠。公後更踐二府二十 餘年,以司空致仕,兼享福壽而終。而譖者竟不見用 以卒,可以為小人之戒也。
《宋史趙抃傳》:「抃為侍御史,彈劾不避權倖,聲稱凜烈, 京師目為『鐵面御史。其言務欲朝廷別白君子小人, 以謂小人雖小過,當力遏而絕之。君子不幸詿誤,當 保全愛惜,以成就其德』。」
《劉摯傳》:「『摯為監察御史裏行,入見,神宗問:卿從學王 安石耶』?安石極稱卿器識。對曰:『臣東北人,少孤獨學, 不識安石也』。退而上疏曰:君子小人之分,在義利而 已。小人才非不足用,特心之所向不在乎義。故希賞 之志,每在事先;奉公之心,每在私後。陛下有勸農之 意,今變而為煩擾;陛下有均役之意,今倚以為聚歛。」 有愛君之心、憂國之言者,皆無以容於其間。今天下 有喜於敢為,有樂於無事,彼以此為流俗,此以彼為 亂常。畏義者以進取為可恥,嗜利者以守道為無能。 此風浸成,漢、唐黨禍必起矣。惟君子為能通天下之 志。臣願陛下虛心平聽,審察好惡,施設變化,惟陛下 號令之而已。
《名臣言行錄》:魏公為相及判河陽,最後請老家居,凡 三上章,皆言:「天子無職事,惟辨君子小人而進退之, 此天子之職也。君子與小人並處,其勢必不勝。君子 不勝則奉身而退,小人不勝則交結構扇,千岐萬轍, 必勝而後已。小人復勝必肆毒於善良,無所不為,求 天下不亂,不可得也。」
元豐六年,魏公病,上書言八事,大抵論君子小人為 治亂之本。神宗語宰輔曰:「富弼有章疏來。」章惇曰:「弼 所言何事?」帝曰:「言朕左右多小人。」惇曰:「可令分析孰 為小人?」帝曰:「弼三朝老臣,豈可令分析?」左丞王安禮 曰:「弼之言是也。」罷朝,惇責安禮曰:「左丞對上之言失 矣。」安禮曰:「吾輩今日曰『誠如上諭』,明日曰:『聖學非臣 所及,安得不謂之小人』!」惇無以對。
溫公嘗謂金陵曰:「介甫行新法,乃引用小人,或在清 要,或為監司,何也?」介甫曰:「方法行之初,舊時人不肯 向前,因用一切有才力者,候法行已成即逐之,卻用 老成者守之,所謂智者行之,仁者守之。」溫公曰:「介甫 誤矣。君子難進易退,小人反是。若小人得路,豈可去 也?必成讎敵,他日將悔之。」介甫默然。後果有賣荊公 「者,雖悔之無及。」
曾布議以元祐、紹聖均為有失,欲以大公至正消釋 朋黨,乃詔改今年為建中靖國元年。或以建中乃德 宗奉天時號,上曰:「太平」乃梁末帝禪位時號,太宗不 以為嫌。詔下,任伯雨曰:「人才固不應分黨與,然自古 未有君子小人雜然並進可以致治者。蓋君子易退, 小人難退,二者並用,終於君子盡去,小人獨留。」德宗 坐此播遷,建中乃其即位改元之號,不可不戒。 《元史劉秉忠傳》:「秉忠論天下事,如指諸掌,世祖愛之, 上書數千言,其略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 不可大受而可小知。蓋君子所存者大,不能盡小人 之事,或有一短;小人所拘者狹,不能同君子之量,或 有一長。盡其才而用之,成功之道也。天地之大,日月 之明,而或有所蔽。且蔽天之明者,雲霧也;蔽人之明 者,私欲佞說也。常人有之,蔽一心也;人君有之,蔽天下也。常選左右諫臣,使諷諭於未形,忖畫於至密也。 君子之心,一於理義,懷於忠良;小人之心,一於利欲, 懷於讒佞。君子得位,有容於小人;小人得勢,必排於 君子。明君在上,不可不辨也』。」世祖嘉納焉。後拜光祿 大夫,參預中書省事。
《廉希憲傳》:「希憲為平章事,病久不愈,太子遣人諭旨 曰:『上命卿領門下省,無憚群小,吾為卿除之』。竟為阿 合馬所沮,病篤,太子遣侍臣問疾,因問治道。希憲曰: 『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則治,用小人則亂。所憂者,大 奸專政,群小阿附,誤國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開聖 意,急為屏除,不然日就沉痾,不可藥矣』。」
《玉堂漫筆》:「金陵陳遇字中行,自少篤學,仕元為溫州 路學教授。時兵亂棄官歸隱,閒居一室,署曰『靜誠,每 夙興焚香叩天,願生聖主以救世。太祖克金陵,南臺 侍御史秦元之薦於上,即日召見,與語大悅,稱先生 而不名。既定鼎,贊畫實多,命為翰林學士者再,皆辭。 又命為禮部侍郎,又辭。又除為禮部尚書,又固辭。上』」 嘉獎,連稱「君子。」
《仰山脞錄》:合州立齋鄒公智,少負才氣,未冠發解全 蜀。赴會試,過三原,謁尚書王公恕曰:「智此行取甲第, 非所急,所急者扶陽抑陰,此疏不可不上也。」王公微 哂而罷。及入試,果登第,授翰林庶吉士。即上《扶陽抑 陰疏》,指斥大臣,無所顧忌。有曰:「切照少師萬安,持祿 恃寵,殊無厭足。太保劉吉,附下罔上,漫無可否。太子 少保尹直,挾詐懷奸,全無廉恥,世之所謂小人也。願 陛下諷之再辭,以全其體,給之餘祿,以飽其欲,放之 田里以休其勞,則天下之弊無不革矣。再照兵部尚 書致仕王恕,立志忠勤,可任大事;兵部尚書致仕王 竑,秉節剛勁,可寢大奸;北直隸巡撫右副都御史彭 韶,學識醇正,可決大疑,世之所謂君子也。願陛下予 之安車以優其體,賜之手詔以重其行,置之左右以 展其蘊,則天下之利無不興矣。」疏奏,謫吏目。
《琬琰錄》:彭文憲召入內閣。英廟向用大學士,賢獨見 寵信,數召對。賢退亦諮公,公持正論,不肯詭隨,或至 失色爭議。南楊亦服公雅量,語人曰:「彭公真君子也。」
君子小人部雜錄
编辑《莊子天下篇》:「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 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
《盜跖》篇:「小人殉財,君子殉名。」其所以變其情,易其性, 則異矣。乃至於棄其所為而殉其所不為,則一也。故 曰:「無為小人反殉而天;無為君子從天之理。」
《尹文子大道》篇:「有理而無益於治者,君子弗言;有能 而無益於事者,君子弗為。君子非樂有言,有益於治, 不得不言;君子非樂有為,有益於事,不得不為。故所 言者不出於名法權衡,所為者不出於農稼軍陣周 務而已。故明主不為治外之理,小人必言事外之能。 小人亦知言損於治而不能不言,小人亦知為損於」 事而不能不為,故所言者極於儒墨是非之辨,所為 者極於堅偽偏抗之行,求名而已,故明主誅之。古語 曰:「不知無害於君子,知之無損於小人。」工匠不能無 害於巧,君子不知無害於治。此信矣。
荀子《非相》篇:「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術正而 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 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子之謂吉,小人之 謂凶。」
《法言問神篇》:「言,心聲也;書,心畫也。聲畫形,君子小人 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
《中論貴驗》篇:「謗之為名也,逃之而愈至,距之而愈來, 訟之而愈多。明乎此,則君子不足為也;闇乎此,則小 人不足得也。」
小人恥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恥其行之不如堯 舜也。故小人尚明鑒,君子尚至言。
《抱朴子博喻》篇:「麟止鳳儀,所患在少;狐鳴梟呼,世忌 其多。是以俊乂盈朝,而求賢者未倦;讒佞作威,而忠 貞者切齒。」
「鋸牙之獸,雖低伏而見憚;輝斧之蟲,雖跧形而不威。 故君子被褐,窮而不可輕;小人軒冕,達而不足重。」 《文中子事君》篇:謝靈運:「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則謹。」沈 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則典。」
《宋史羅從彥傳》:「君子在朝則天下必治,蓋君子進則 常有亂世之言,使人主多憂而善心生,故治。小人在 朝則天下亂,蓋小人進則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 樂而怠心生,故亂。」
《迃書》:「小人治跡,君子治心。」 或謂:迃叟子於道則得其一二矣,惜無文以發之。迃 叟曰:「然。君子有文以明道,小人有文以發身。夫變白 以為黑,轉南以為北,非小人有文者,孰能之?」
《畫墁錄》:司馬溫公云:「茶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 欲新,墨欲陳,茶欲重,墨欲輕。如君子小人不同,至如 喜乾而惡濕,襲之以囊,水之以色,皆君子所好玩則同也。」
《野老記聞》:《易·乾卦》:「一陰生為姤,二陰生為遯。」陰,小人 象。陰至於二,則二與五相應,是君子與小人相應,而 君子則當遯矣。故二陰生卦則為遯。
《田間書》:「可以理諭而不可以利誘者,其唯君子乎?小 人則知誘而已矣。」
《螢雪叢說》:「責己不責人,君子也;責人不責己,小人也。」 小人惟知責人而不知責己,所以多招外誘,蓋嘗自 恕也。
《省心錄》「得天地之至和者為君子,故溫良慈儉;稟陰 陽之繆戾者為小人,故兇詐姦邪。」
務名者害其身,多財者禍其後,善惡報緩者非天網 疏,是欲成君子而滅小人也。禍福者,天地所以愛人 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萬物,故君子恐懼而畏,小 人僥倖而忽。畏其禍則福生,忽其福則禍至。《傳》所謂 禍福無門,惟人所召也。
猛虎能食人,不幸而遇之,必疾走以避;小人能媚人, 人喜與之親;不幸而同利害,必巧為中傷,毒人而人 不知。然機穽之設,未若天網之不漏也。 「小人詐而巧,似是而非」,故人悅之者眾;「君子誠而拙, 似迂而直」,故人知之者寡。
人以麟鳳比君子,以豺狼比小人,徒論其表耳。麟鳳 為世瑞而不能移風易俗,君子能厚風俗,致太平。以 來,麟鳳豺狼能害人,其狀易別,人得以避之。小人深 情厚貌,毒人,不可防閑,殆有甚於豺狼也。
西疇常言:「天不唯慶雲、瑞雪、景風、時雨,而霜雹降焉; 地不唯五穀桑麻,而荑稗鉤吻生焉;川林河海不唯 龜龍、麟鳳,而鴟梟、豺狼、蛟黿出焉。古今豈有無小人 之國哉?」嗚呼!作《易》者其知道乎!
《草木子》:「仁人之詘,國將亂也;小人得位,亦國將亂也。」 是以漢之黨錮、唐之朋黨、宋之奸黨,三黨興,天下遂 至於衰亡矣。
《郁離子》,微盜子問於郁離子曰:「天道好善而惡惡,然 乎?」曰:「然。」曰:「然則天下之生善者宜多,而惡者宜少矣。 今天下之飛者,烏鳶多而鳳凰少,豈鳳凰惡而烏鳶 善乎?天下之走者,豺狼多而麒麟少,豈麒麟惡而豺 狼善乎?天下之植者,荊棘多而稻粱少,豈稻粱惡而 荊棘善乎?天下之火食而豎立者,姦宄多而仁義少, 豈仁義惡而姦宄善乎?將人之所謂惡者天以為善 乎?人之所謂善者,天以為惡乎?抑天不能制物之命, 而聽從其自善惡乎?將善者可欺,惡者可畏,而天亦 有所吐茹乎?自古至今,亂日常多,而治日常少。君子 與小人,則小人之勝常多,而君子之勝常少。何天道 之好善惡惡,而若是戾乎?」郁離子不對。盜子退謂其 徒曰:「甚矣君子之私於天也,而今也辭窮於予矣。」 《潛溪邃》「言君子之道,與天地並運,與日月並明,與四 時並行,沖然若虛,淵然若全,渾然若無隅,凝然若弗 移,充然若不可以形拘。測之而弗知,用之而弗窮。唯 其弗知,是以極微;唯其弗窮,是以有終。」
「陰陽相摩,晝夜相環,善惡相形,梟鳳相峙,粱藜相茂」, 勢也,亦理也。君子欲盡絕小人,得乎哉?
《華川卮辭》:「眾君子之中,一小人容焉,鮮有不敗其成 者。蠹蟻仆柱梁,蚊蝱走牛羊,小人雖寡,為害蓋甚鉅 也。故國家之務去小人也,如農夫之除稂莠,稂莠雖 微,不得不除者也。」
《空同子》:「小人多,君子少」,何也?陽一陰二也。陽生於陰 也,小人必壞者,邪也,福善禍淫之道也。陽生於陰者, 男自女生,其證也。
「群居而和一君子每蓋數小人」,陽統陰也。「私起而爭 一小人每害數君子」,陰賊陽也,反復之道也。天地能 使陰無哉?在統之有道耳。
「眾美容惡」,群惡不容。美如華屋有穢,只見其華,而茅 茨之下,著一雕器,則詫眼難觀矣。故眾君子中不無 小人,而群小人內絕無君子。故治朝君子七而小人 三,不害其治,而亂世容一君子不得。
《蒙泉雜言》:「天雖生才,才者未必成。君子則力學以成 之,未嘗以己而負天。世實須才,才者未必用。君子則 委時以待之,未嘗因天而遺己。」
《槎菴燕語》:「君子未嘗無邪念也,隨起而隨滅,則日月 何虧;小人未嘗無正念也,明知而明悖,則禽獸不遠。 聖人不能必天下之無小人也,而有防小人之方;不 能必天下之皆君子也,而有引君子之路。」
君子之待小人也,不可不寬;君子之處小人也,不可 不嚴。
《侯城雜誡》:「一年之勞,為數十年之利者;十年之勞,為 數百年之利者,君子為之。君子之為利利人;小人之 為利利己。」
《讀書錄》:「《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只是君子小人 迭為盛衰。」
《蜩笑偶言》:「歐陽公一代之偉人也,而小人衊以房帷 之醜;文信公百世之人傑也,而讒夫誣以匿服之罪則夫萋斐之成貝錦,哆侈之成南箕,奚怪其然哉? 叔孫通為秦二世博士,以巧言面諛見賞,而卒為漢 儒宗。孔穎達為王世充博士,以草儀禪代見親,而卒 為唐儒宗。皆所謂小人儒也,而世儒宗焉。此二代之 所」以無真儒也。
《東谷贅言》:「自古天下事,君子成之,小人壞之。雖然,亦 有不其然者。君子功業蕭條,不足以對蒼生之望;小 人能行好事,亦可邀人心也。是故殷浩、房琯皆萬夫 之望也。山桑、陳濤斜之役,皆一敗塗地,而智勇俱困。 秦檜,姦臣之雄也,當金人立張邦昌之日,仗義抗詞 請立趙宗,就執不屈,而清議壯之。」
小人之交,外親而內疏,始合而終叛;君子之交,則內 外始終一也。故「君子無黨,小人無朋。」君子無賣友之 心,小人無久要之信。
《戒菴漫筆》:「數自一至十,惟三平聲,八卦惟乾離坤平 聲,十干十二支皆仄多平少。陰常有餘,陽常不足,君 子少而小人多」,此亦可見。
《綠雪亭雜言》:「韓魏公於小人欺己處,明足以照之,終 不道破。此正韓魏公德量最高處,明知其欺,則終莫 能欺。苟訐其情,則激怨矣。怨則不肖之心生,不中傷 之不已也。古來豪傑敗於小人者多昧此,幾噫魏公 之智,違矣哉!」
《弇州稿》:劉博野,非君子也,其去乃以不封。張氏周陽 曲君子也,其出乃以壻曹元力、陳師召,悶悶者也,獨 持不弔。閹直倪舜咨,表表者也,送閹人賜喪人,固有 不可必者也。
《居業錄》「小人敗天下」喫緊是「移惑君心,又引小人來 居高位。」
《長者》言:「朝廷以科舉取士,使君子不得已而為小人 也;若以德行取士,使小人不得已而為君子也。 天下容有曲謹之小人,必無放肆之君子。」
小人專望於恩,恩過不感;君子不輕受人,恩受則難 忘。
以舉世皆可信者終「君子」也;以舉世皆可疑者終「小 人」也。
《歸有園麈談》:「古之作者,其人非君子也,而能為君子 之言,理明故也。今之作者,其人非小人也,而間作小 人之語,才拙故也。」
《玉笑零音》。麒麟麋鹿有角同也,然麒麟不能為麋鹿 之解角;君子小人有心,同也,然君子不能為小人之 易心。繩之生也曲,其用也必直;人之生也直,其用也 或曲。
賢奕韓魏公謂「小人不可求遠」,三家村中亦有一家 當求處之之理。知其為小人,處之更不可校。如校之, 則自小人矣。人有非毀,當反己是,不是己是,則是在 我而罪在彼,焉用計其如何?
《讀書鏡》:「古今文字之禍,其端有三:或君子以此攻擊 小人,而為背城一戰之舉;或小人以此排陷君子,而 為打盡一網之謀。或有山人游客攪亂於小人君子 之間,而為快心報復之計。國家若遇此事,執政從中 調停,而諫臣不得從,㫄過為窮究,則庶乎群渙而黨 解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