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293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二百九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九十三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二百九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二百九十三卷目錄

 君子小人部總論

  易經泰卦 否卦 剝卦 遯卦 解卦 革卦 繫辭上

  書經虞書大禹謨 周書旅獒

  詩經小雅節南山

  禮記檀弓 禮運 樂記 表記 緇衣

  晏子問下

  孔子家語好生 顏回 子路初見

  荀子勸學篇 修身篇 不苟篇 榮辱篇 儒效篇 王制篇 天論篇 子道篇

  韓詩外傳論君子小人

  揚雄法言君子篇

  王符潛夫論論榮

  荀悅申鑒政體 雜言

  徐幹中論修本篇 貴言篇 藝紀篇 覈辯篇

  王通中說天地篇 禮樂篇 魏相篇 立命篇

  漁樵問對論君子小人

  何垣西疇常言論君子小人

  朱子全書與楊子直

  性理大全君子小人之辨

學行典第二百九十三卷

君子小人部總論 编辑

易經 编辑

《泰卦》
编辑

《泰》:「小往大來,吉,亨。」

程傳「小」,謂陰。「大」,謂陽。往,往之於外也。「來」,來居於內也。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君子來處於內,小人往處於外,是君子得位,小人在下,天下之《泰》也。《泰》之道吉而且亨也。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 下交而其志同也。

程傳「小往大來」、陰往而陽來也。則是天地陰陽之氣相交,而萬物得遂其通《泰》也。在人則上下之情交通,而其志意同也。

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 長、小人道消也。

大全朱子曰:「《易》之陰陽,以天地自然之氣論之,則不可相無。以君子小人之象言之,則聖人之意,未嘗不欲天下之盡為君子而旡小人也。論陰陽各有一半,聖人於泰否,只為陽說道理。看來聖人出來做,須有一箇道理,使得天下皆為君子。世間人多言君子小人常相半,不可太去治他,急迫之卻為害。不然,如舜湯舉」皋陶伊尹「不仁者遠」,自是小人皆不敢為非,被君子夾持得皆革面做好人了。

《否卦》
编辑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大全劉氏曰:《否》之時雖不利君子之貞。君子之貞,不可無也。守此不變,時之否,道之亨也。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 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也。內陰而 外陽,內柔而外剛,內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長,君子 道消也。

大全建安丘氏曰:「內陰外陽,以天道言;內柔外剛,以地道言;內小人,外君子,以世道言。」隆山李氏曰:「夫陰陽二氣對行乎天地間,或者謂陽一而陰二,故君子少,小人多,治世少,亂世多。然自有天地以來,陰陽二氣分於四序,無一歲不得其平者,而君子小人治亂之運,則或不齊,豈幽陰之氣獨盛於人間,而天運不爾耶?」是不然。天人有相勝之理,治亂有可易之運,特在人所以制之者如何耳。否之世雖則小人道長,君子道消,而所以消小人長君子,亦必有道矣。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

程傳天地不相交通,故為「否。」「否塞」之時,君子道消,當觀否塞之象,而以儉損其德,避免禍難,不可榮居祿位也。《否》者,小人得志之時,君子居顯榮之地,禍患必及其身,故宜晦處窮約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程傳六二,其質則陰柔,其居則中正,以陰柔小人而言,則方「否」於下,志所包畜者,在承順乎上,以求濟其否,為身之利,小人之吉也。大人當否,則以道自處,豈肯枉己屈道,承順於上,唯自守其否而已。身之否,乃其道之「亨」也

《剝卦》
编辑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大全朱子曰:「上九,一陽在上,如碩大之果,人不及食而獨留。如君子在上,而小人皆載於下,則是君子之得輿也。然小人雖載君子,而乃欲自下而剝之,則是自剝其廬耳。蓋唯君子乃能覆蓋小人,小人必賴君子以保其身。今小人欲剝君子,則君子亡,而小人亦無所容其身,如自剝其廬也。且看自古小人欲害君子,到」害得盡後,國破家亡,其小人曾有存活得者否?

《遯卦》
编辑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程傳「君子觀其象,以避遠乎小人。」遠小人之道,若以惡聲厲色,適足以致其怨忿,唯在乎矜莊威嚴,使知敬畏,則自然遠矣。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程傳四與初為正應,是所好愛者也。君子雖有所好愛,義苟當遯,則去而不疑,所謂「克己復禮,以道制欲」,是以「吉」也。小人則不能以義處,暱於所好,牽於所私,至於陷辱其身而不能已,故在小人則「否」也。否,不善也。四乾體,能剛斷者,聖人以其處陰而有繫,故設小人之戒,恐其失於正也。

《解卦》
编辑

六五,君子維有解,吉。有孚於小人。

程傳六五居尊位,為《解》之主,人君之解也。以君子通言之,君子所親比者,必君子也,所解去者,必小人也。故君子維有解則「吉」也。小人去則君子進矣,吉孰大焉?《有孚》者,世云見驗也,可驗之於小人。小人之黨去,則是君子能有解也。小人去則君子進,正道行,天下不足治也。大全建安丘氏曰:「險難,小人之為也。小人情狀,最為不一。《狐》以言其蠱惑,《隼》以言其鷙害,《拇》以言其附麗,『《負且乘》以言其僭竊也。聖人於諸爻所以斥六三者,已極其形容矣,至此復明以小人斥之,斥之以小人者,所以顯其罪而去之也。然生天下之難者,莫甚於小人;而人君能解天下之難者,莫大於君子。唯六五之君』」,得君子以為解難之助、此小人之所以心服而退聽也。

《革卦》
编辑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凶,居貞吉。

程傳革之終,革道之成也。君子謂善人良善則已,從革而變,其著見,若豹之彬蔚也。小人昏愚難遷者,雖未能心化,亦革其面而從上之教令也。龍、虎,大人之象,故大人云虎,君子云「豹」也。人性本善,皆可變化,然有下愚,雖聖人不能移者。以堯、舜為君,以聖繼聖,百有餘年,天下被化,可謂深且久矣。而有苗有象,其來格烝乂,蓋亦革面而已。小人既革其外,革道可以為成也。苟更從而深治之,則為已甚,已甚非道也,故至《革》之終,而又征則「凶」也。當貞固以自守,革至於極,而不守以貞,則所革隨復變矣。天下之事,始則患乎難革,已革則患乎不能守也。故《革》之終,戒以居貞則「吉」也。

《繫辭上》
编辑

《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 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

大全柴氏中行曰:六三以不正小人,據非其位,故有此象。人據非其義之所當有,則啟謀利者攘奪之心,作《易》者明義利之分,故於六三之小人,居有德之位,知其必有盜,乘其後而奪之,天下之大盜,未有不乘隙而動也。

書經 编辑

《虞書大禹謨》
编辑

「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棄不保」,天降之咎。

蔡傳用舍顛倒,民怨天怒,故「我以爾眾士奉帝之辭,罰苗之罪。」

《周書旅獒》
编辑

「《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 盡其力。

大全孫氏曰:「君子者,天下之所歸心也。待之不以禮,則君子去矣,何以盡人之心?小人以力輔我者也,使之不以禮,則人怠矣,何以盡彼之力?」

詩經 编辑

《小雅節南山》
编辑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 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大全慶源輔氏曰:「小人而濫居要職,躐處高位,其智識既不能以照察幾微,其才力又不能以綜理事務,則其勢必至於分委姻婭之人以任政,而小人因得以並進,召禍致災,無所不至,不至於危殆,其國家則不已者,此小人之常態也。若能平其心,視所任之人有不當者,則已之瑣瑣姻婭悉皆屏去

而無使汙縉紳而盜名器焉,則何至於危殆其國家也哉。

禮記 编辑

《檀弓》
编辑

子張病,召申詳而語之曰:「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吾今 日其庶幾乎!」

大全長樂陳氏曰:「君子、小人、曰終、曰死之別,蓋言人生斯世,當盡人道。君子之人,人道既盡,則其死也為能終其事,故以終稱之;若小人則無可盡之道,只是形氣消盡,故稱之曰死。終以道言,死以形言。子張言『庶幾』者,蓋以生平持身,唯恐有不盡之道,今至將沒,幸其得以盡道而終,亦猶曾子知免之意。」

《禮運》
编辑

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蘗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大全長樂陳氏曰:「《蘗》之於酒,厚則醇,薄則醨,醇則久,醨則壞。禮之於人,厚則君子,薄則小人;君子則安,小人則危。善為酒者,戒其為醨而務其為醇;善為人者,戒其為小人而務其為君子也。」

《樂記》
编辑

「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 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

陳注君子之樂道,猶小人之樂欲。君子以道制欲,故「坦蕩蕩」;小人徇欲忘道,故「長戚戚。」

「情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聽過。」

陳注情見於樂之初而見其義之立,化成於樂之終而知其德之尊。「君子聽之而好善」,感發其良心也;「小人聽之而知過」,蕩滌其邪穢也。

《表記》
编辑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 以壞。

大全藍田呂氏曰:「君子之接人也,以信而不以苟說人,故如水淡而可久,此交之所以全而無後怨,故曰『淡以成』。小人之接人也,苟說而不以信,故如醴之甘而不可久,此交之所以難保,故曰『甘以壞』。」

君子不以色親人,情疏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之盜 也與!

大全馬氏曰:「君子不以色親人者,以其有相愛之情出于中,愉色婉容見於外,蓋真積於內,然後誠動於外。故君子不以色親人,而慮其情之不信也;匿怨而友其人者,君子所恥也。」

《緇衣》
编辑

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

大全嚴陵方氏曰:「君子非特其身正而已,於正人又能好而與之;小人非特身不正而已,於正人又且毒而害之。此君子小人好惡之辨也。」

晏子 编辑

《問下》
编辑

叔向問《晏子》曰:「嗇吝愛之於行何如?」晏子對曰:「嗇者, 君子之道;吝愛者,小人之行也。」叔向曰:「何謂也?」晏子 曰:「稱財多寡而節用之,富無金藏,貧不假貸,謂之嗇; 積多不能分人,而厚自養,謂之吝;不能分人,又不能 自養,謂之愛。故夫嗇者,君子之道;吝愛者,小人之行 也。」

叔向問《晏子》曰:「君子之大義何若?」晏子對曰:「君子之 大義,和調而不緣,溪盎而不苛,莊敬而不狡,和柔而 不銓,刻廉而不劌,行精而不以明污,齊尚而不以遺 罷,富貴不傲物,貧窮不易行,尊賢而不退不肖。此君 子之大義也。」

孔子家語 编辑

《好生》
编辑

孔子謂子路曰:「見長者而不盡其辭,雖有風雨,吾不 能入其門矣。故君子以其所能敬人,小人反是。」 孔子謂子路曰:「君子以心導耳目,立義以為勇;小人 以耳目導心,不愻以為勇。故曰:退之而不怨,先之斯 可從已。」

《顏回》
编辑

顏回問君子。孔子曰:「愛近仁,度近智,為己不重,為人 不輕,君子也夫!」回曰:「敢問其次。」子曰:「弗學而行,弗思 而得,小子勉之!」

顏回問小人。孔子曰:「毀人之善以為辯,狡訐懷詐以 為智,幸人之有過,恥學而羞不能,小人也。」

顏回問於孔子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 察也。」孔子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為義 之上相疾也,退而相愛;小人於為亂之上相愛也,退 而相惡。」

《子路初見》
编辑

《孔子》曰:「君子以其所不能畏人,小人以其所不能不 信人。故君子長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勝焉

荀子 编辑

《勸學篇》
编辑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 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 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 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修身篇》
编辑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 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也,菑然必以自惡 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吾而當者,吾友也;諂諛 我者,吾賊也。」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好善 無厭,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亂 而惡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心如虎 狼,行如禽獸,而又怨人之賊己也。諂諛者親,諫諍者 疏,修正為笑,至忠為賊,雖欲無滅亡,得乎哉!《詩》曰:「噏 噏訿訿,亦孔之哀。謀之其臧,則具是違;謀之不臧,則 具是依。」此之謂也。

《不苟篇》
编辑

「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惟其當 之為貴。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 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 齊秦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須,卵有毛」,是說之難持 者也,而惠施鄧析精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 中也。盜跖吟口,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然 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故君子行不貴苟難, 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得,惟其當之為貴。《詩》曰:「物其 有矣,維其時矣。」此之謂也。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 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 比,言辯而不辭,蕩蕩乎其有以殊於世也。君子能亦 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醜,不能亦醜。君子能則寬容 易直以開道人,不能則恭敬繜絀以畏事人;小人能 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妬嫉怨誹以傾覆人。 故曰:「君子能則人榮學焉,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 則人賤學焉,不能則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寡立 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 是之謂至文。《詩》曰:「溫溫恭人,惟德之基。」此之謂矣。君 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 過惡,非毀疵也;言己之光美,擬於舜禹,參於天地,非 夸誕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剛強猛毅, 靡所不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知當曲直故也。《詩》曰: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 之能以義屈伸變應也。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 則天而道,小心則畏義而節,知則明通而類,愚則端 慤而法;見由則恭而止,見閉則敬而齊,喜則和而理, 憂則靜而理;通則文而明,窮則約而詳。小人則不然, 大心則慢而暴,小心則淫而傾,知則攫盜「而漸,愚則 毒賊而亂。見由則兌而倨,見閉則怨而險,喜則輕而 翾,憂則挫而懾,通則驕而偏,窮則棄而儑。《傳》曰:『君子 兩進,小人兩廢』。此之謂也。君子治治,非治亂也。」「曷謂 耶?」曰:「禮義之謂治,非禮義之謂亂也。故君子者,治禮 義者也,非治非禮義者也。」「然則國亂將弗治與?」曰:「國 亂而治之者,非案亂而治」之之謂也,去亂而被之以 治。人汙而修之者,非案汙而修之之謂也,去汙而易 之以修。故去亂而非治亂也,去汙而非修汙也。治之 為名,猶曰「君子為治而不為亂,為修而不為汙矣。」君 子挈其辨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類焉者應矣。故 馬鳴而馬應之,非知也,其勢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 新沐者彈其冠,人之情也。其誰能以己之僬僬,受人 之掝掝者哉?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他事矣。 惟仁之為守,惟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 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 代興,謂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 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誠者 也。「君子至德,默然而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夫此順 命以慎其獨」者也。善之為道者,不誠則不獨,不獨則 不形,不形則雖作於心,見於色,出於言,民猶若未從 也,雖從必疑。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 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 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而政事 之本也,惟所居以其類至,操之則得之,舍之則失之。 操而得之則輕,輕則獨行,獨行而不舍,則濟矣。濟而 材盡長,遷而不反其初,則化矣。君子位尊而志恭,心 小而道大,所聽視者近,而所聞見者遠,是何邪?是操 術然也。故千人萬人之情,一人之情是也;天地始者, 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後王是也。」君子審後王之道而 論於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議,推禮義之統,分是非之 分,總天下之要,治海內之眾,若使一人,故操彌約而 事彌大;《五寸之矩》,盡天下之方也。故君子不下室堂 而海內之情舉。積此者則操術然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慤士者,有小人者,上則能尊君,下 「則能愛民,物至而應,事起而辨,若是則可謂通士矣。 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爭於中,不以私害 之,若是則可謂公士矣。身之所長,上雖不知,不以悖 君;身之所短,上雖不知,不以取賞;長短不飾,以情自 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 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獨甚,若是則」可謂慤士矣。「言 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 小人矣。公生明,偏生闇,端慤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 神,夸誕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欲惡取舍之權,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後慮其可惡也 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後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之, 熟計之,然後定其欲惡取舍,如是則常不失陷矣。凡 人之患,偏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 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其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 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人之所惡者,吾亦惡之。夫富 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 也,是奸人將以盜名於掩世者也,險莫大焉。故曰「盜 名不如盜貨,田仲、史鰌不如盜也。」

《榮辱篇》
编辑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榮惡辱,好利惡害,是君 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則異矣。小人 也者,疾為誕而欲人之信己也,疾為詐而欲人之親 己也,禽獸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慮之難知也,行之 難安也,持之難立也,成則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 惡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 欲人之親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慮 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則必得其所 好,必不遇其所惡焉。是故窮則不隱,通則大明,身死 而名彌白。小人莫不延頸舉踵而願曰:「知慮材性固 有似賢人也。」夫不知其與己無以異也,則君子注錯 之當,而小人注錯之過也。故熟察小人之知能,足以 知其有餘,可以為君子之所為也。譬之越人安越,楚 人安楚,君子安雅,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錯習俗 之節異也。仁義德行,常安之術也,然而未必不危也。 汙僈突盜,常危之術也,然而未必不安也。故曰:「君子 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儒效篇》
编辑

「人,積耨耕而為農夫,積斲削而為工匠,積反貨而為 商賈,積禮義而為君子。工匠之子,莫不繼事,而都國 之民,安習其服,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 天性也,積靡使然也。」故人知謹注錯,慎習俗,大積靡, 則為君子矣;縱情性而不足問學,則為小人矣;為君 子則常安榮矣;為小人則常危辱矣。凡人莫不欲安 榮而惡危辱,故惟君子為能得其所好,小人則日徼 其所惡。《詩》曰:「維此良人,弗求弗迪。維彼忍心,是顧是 復。民之貪亂,寧為荼毒。」此之謂也。

《王制篇》
编辑

「天地者,生之始也;禮義者,治之始也;君子者,禮義之 始也。」「為之貫之,積重之、致好之者,君子之始也。」故天 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君子者,天地之參也,萬物之 總也,民之父母也。無君子,則天地不理,禮義無統,上 無君師,下無父子,夫是之謂至亂。君臣、父子、兄弟、夫 婦,始即終,終則始,與天地同理,與萬世同久,夫是之 謂大本。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一也。「農農、士士、工工、 商商」,一也。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 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 下貴也。

《天論篇》
编辑

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而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 而輟廣,君子不為小人匈匈也而輟行。天有常道矣, 地有常數矣,君子有常體矣;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 功。《詩》曰:「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謂也。楚王後車千乘,非 知也;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若夫心意脩, 德行厚,知慮明,生於今而志乎古,則是其在我者也。 「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 小人錯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 子之所以日進,與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 之所以相懸者,在此耳。

《子道篇》
编辑

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 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 樂,無一日之憂。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 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韓詩外傳 编辑

《論君子小人》
编辑

君子大心即敬天而道,小心即畏義而節,知即明達 而類,愚即端慤而法,喜即和而治,憂即靜而違,達即 寧而容,窮即納而詳。小人大心即慢而暴,小心即淫 而傾,知即攫盜而漸,愚則毒賊而亂,喜則輕易而快憂則挫而懾,達則驕而偏,窮則棄而累。其肢體之序, 與禽獸同節。出則為宗族患,入則為鄉里憂。《詩》曰:「如 蠻如髦,我是用憂。」

揚雄法言 编辑

《君子篇》
编辑

「君子純終領聞,蠢迪,檢押㫄開聖,則譔君子。」或問:「君 子言則成文,動則成德,何以也?」曰:「以其弸中而彪外 也。般之揮斤,羿之激矢,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不行, 行必有稱也。」或問君子之柔剛。曰:「君子於仁也柔,於 義也剛。」或問:「航不槳,衝不薺,有諸?」曰:「有之。」或曰:「大器 固不周於小乎?」曰:「斯械也,君子不械。」或問:「孟子知言 之要,知德之奧。」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或曰:「子小諸 子,孟子非諸子乎?」曰:「諸子者,以其知異於孔子者也。 孟子異乎?不異?」或曰:「荀卿非數家之書侻也,至於子 思孟軻,詭哉?」曰:「吾於荀卿,歟見同門而異戶也?惟聖 人為不異。牛元騂白晬而角,其升諸廟乎?是以君子 全德。」或問:「君子似玉。」曰:「純淪溫潤,柔而堅,玩而廉,隊 乎其不可形也。」或問:「仲尼之術,周而不泰,大而不小, 用之猶牛鼠也。」曰:「仲尼之道,猶四瀆也。經營中國,終 入大海。它人之道者,西北之流也。紀綱夷貉,或入於 沱,或淪於漢。《淮南說》之用,不如太史公之用也。太史 公聖人將有取焉,《淮南》鮮取焉爾。必也儒乎!乍出乍 入,《淮南》也;文麗用寡,長卿也。多愛不忍,子長也。仲尼 多愛,愛義也;子長多愛,愛奇也。」或曰:「甚矣,傳《書》之不 果也。」曰:「不果則不果矣。」人以巫鼓。或問:「聖人之言,炳 若丹青,有諸?」曰:「吁!是何言歟!丹青初則炳,久則渝,渝 乎哉!」或曰:「聖人之道若天,天則有常矣,奚聖人之多 變也?」曰:「聖人固多變。子游、子夏得其書矣,未得其所 以《書》也;宰我、子貢得其言矣,未得其所以言也;顏淵、 閔子得其行矣,未得其所以行也。聖人之書,言行天 也。天其少變乎?」或曰:「聖人自恣,歟何言之多端也?」曰: 「子未睹禹之行水,歟?一東一北,行之無礙也。君子之 行,獨無礙乎?如何直往也?水避礙則通於海,君子避 礙則通於理。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 之好而忘人之好。」或曰:「子於天下則誰與?」曰:「與夫進 者乎?」或曰:「貪夫位也,慕夫祿也,何其與?」曰:「此貪也,非 進也。夫進也者,進於道,慕於德,殷之以仁義。進而進, 退而退,日孳孳而不知倦者也。」或曰:「進退則聞命矣。 請問退進?」曰:「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或曰: 「若此,則何小於必退也?」曰:「必進,易儷也;必退,《易儷》也; 進以禮,退以義,難儷也。」或曰:「人有齊死生同,貧富等 貴賤,何如?」曰:「作此者其有懼乎?信死生齊,貧富同,貴 賤等,則吾以聖人為囂囂。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 不通人曰伎。人必先作,然後人名之;先求,然後人與 之。人必其自愛也,然後人愛諸;人必其自敬也,然後 人敬諸。自愛,仁之至也;自敬,禮之至也。未有不自愛 敬,而人愛敬之者也。」或問:「龍龜鴻鵠,不亦壽乎?」曰:「壽。」 曰:「人可壽乎?」曰:「物以其性,人以其仁。」或問:「人言仙者, 有諸乎?」曰:「吁!吾聞伏羲、神農歿,黃帝、堯舜殂落而死, 文王畢,孔子魯城之北,獨子愛其死乎?非人之所及 也,仙亦無益,子之彙矣。」或曰:「聖人不師仙,厥術異也。 聖人之於天下,恥一物之不知;仙人之於天下,恥一 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實死也。」或曰:「世無仙, 則焉得斯語?」曰:「語乎者,非囂囂也。歟惟囂囂,能使無 為有。」或問仙之實。曰:「無以為也。有與無,非問也。問也 者,忠孝之問也。忠臣孝子,徨乎不徨。」或問:「壽可益乎?」 曰:「德。」曰:「回牛之行德矣,曷壽之不益也?」曰:「德故爾。如 回之殘,牛之賊也,焉德爾?」曰:殘賊?或壽曰:「彼妄也,君 子不妄。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自然之道也。 君子忠人,況己乎?小人欺己,況人乎?」

王符潛夫論 编辑

《論榮》
编辑

所謂賢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祿富貴榮華之謂也, 此則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為君子者也。所謂 小人者,非必貧賤凍餒困阨窮之謂也,此則小人之 所宜處,而非其所以為小人者也。奚以明之哉?夫桀、 紂者,夏殷之君王也;崇侯、惡來,天子之三公也,而猶 不免於小人者,以其心行惡也。伯夷、叔齊,餓夫也;傅 說胥靡而井臼處虜也,然世猶以為君子者,以為志 節美也。故論士苟定於志行,勿以遭命,則雖有天下 不足以為重,無所用不可以為輕,處隸圉不足以為 恥,撫四海不足以為榮,況乎其未能相縣若此者哉? 故曰:寵位不足以為尊我,而卑賤不足以卑己。夫令 譽從我興,而二命自天降之。《詩》云:「天實為之,謂之何 哉?」故君子未必富貴,小人未必貧賤,或潛龍未用,或 亢龍在天,從古以然。今觀俗士之論也,以族舉德,以 位命賢,茲可謂得論之一體矣,而未獲至論之淑貞 也。堯,聖父也,而丹凶傲;舜,聖子也,而瞍頑惡;叔嚮,賢 兄也,而鮒貪暴;季友,賢弟也,而慶父淫亂。論若必以 族,是丹宜禪而舜宜誅,鮒宜賞而友宜夷也。論之不 可必以族也若是。昔祁奚有言:鯀殛而禹興,管、蔡為戮,周公祐王,故《書》稱「父子兄弟不相及」也。幽厲之貴 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顏原之賤匹庶也,而又凍餒 屢空。論若必以位,則是兩王是為世士,而二處為愚 鄙也。論出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故曰:「仁重而勢 輕,位辱而義榮。」今之論者多此之,反而又以九族,或 以所來,則亦遠於獲真賢矣。昔自周公,不求備於一 人,況乎其德義既舉,乃可以宅故而弗之采乎?由余 生於五狄,越象產於八蠻,而功施齊秦,德立諸夏,令 名美譽,載於圖書,至今不滅。張儀,中國之人也;衛鞅, 康叔之孫也,而皆讒佞反覆,交亂四海。由斯觀之,凡 人之善惡,不必世族;性之賢鄙,不必世俗。中堂生負 苞山,野生蘭芷。夫和氏之璧,出於璞石;隋氏之珠,產 於蜃蛤。《詩》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故苟有大美可尚 於世,則雖細行小瑕,曷足以為累乎哉?是以用士不 患其非國士,而患其非中;世非患無臣,而患其非賢。 蓋無羈縻、陳平、韓信,楚俘也,而高祖以為藩輔,實平 四海,安漢室。衛青、霍去病,平陽之私人也,而武帝以 為司馬,實攘北狄,郡河西。唯其任也,何卑遠之有?然 則所難於非此士之人,非將相之世者,為其「無是能 而處是位,無是德而居是貴,無以我尚而不秉我勢 也。」

荀悅申鑒 编辑

《政體》
编辑

「君子以情用,小人以刑用。」榮辱者,賞罰之精華也。故 《禮》教榮辱以加君子,化其情也;桎梏鞭扑以加小人, 治其刑也。君子不犯辱,況於刑乎?小人不忌刑,況於 辱乎?若夫中人之倫,則刑禮兼焉。教化之廢,推中人 而墜於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納於君子之 塗,是謂章化。小人之情,緩則驕,驕則恣,恣則急,急則 怨,怨則畔,危則謀亂,安則思欲,非威強無以懲之。

《雜言》
编辑

「為世憂樂」者,君子之志也;不為世憂樂者,小人之志 也。太平之世,事閑而民樂遍焉。

君子嘉仁而不責惠,尊禮而不責意,貴德而不責怨。 其責也,先已,而行也先人淫惠,曲意私怨,此三者,實 枉貞道,亂大德。然成敗得失,莫匪由之,救病不給其 竟,奚暇於道德哉?此之謂末俗。故君子有常交,曰「義」 也;有常誓,曰「信也。」交而後親,誓而後故狹矣。太上不 異古今,其次不異海內,同天下之志者,其盛德乎!大 人之志不可見也,浩然而同於道。眾人之志不可掩 也,察然而流於俗。同於道,故不與俗浮沈。

徐幹中論 编辑

《修本篇》
编辑

君子之理也,先務其本,故德建而怨寡;小人之理也, 先近其末,故功廢而讎多。

小人朝為而夕求其成,坐施而立望其反,行一日之 善而求終身之譽。譽不至則曰善無益矣。遂疑聖人 之言,背先王之教,存其舊術,順其常好,是以身辱名 賤,而不免為人役也。孔子曰:「小人何以壽為?」一日之 不能善矣。久惡,惡之甚也。

「《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 君子自強其所重以取福,小人自安其所輕以取禍。

《貴言篇》
编辑

孔子曰:「惟君子然後能貴其言,貴其色,小人能乎哉?」

《藝紀篇》
编辑

君子非仁不立,非義不行,非藝不治,非容不莊,四者 無愆,而聖賢之器就矣。《易》曰:「富有之謂大業。」其斯之 謂歟!君子者,表裏稱而本末度者也。

《覈辯篇》
编辑

孔子曰:「小人毀訾以為辯,絞急以為智,不遜以為勇。」 斯乃聖人所惡,而小人以為美,豈不哀哉!

王通中說 编辑

《天地篇》
编辑

李靖問:「任智如何?」子曰:「仁以為己任,小人任智而背 仁為賊,君子任智而背仁為亂。」

子曰:「君子之學進於道,小人之學進於利。」

《禮樂篇》
编辑

子曰:「君子可招而不可誘,可棄而不可慢。輕譽苟毀, 好憎尚怒,小人哉!」

《魏相篇》
编辑

君子先擇而後交,小人先交而後擇。故君子寡尤,小 人多怨,良以是。夫子曰:「君子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 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夫如此,故免。

《立命篇》
编辑

子曰:「君子服人之心,不服人之言;服人之言,不服人 之身。服人之身,力加之也。君子以義,小人以力,難矣 夫!」

漁樵問對 编辑

《論君子小人》
编辑

漁者問樵者曰:「小人可絕乎?」曰:「不可。君子稟陽正氣 而生,小人稟陰邪氣而生,無陰則陽不成,無小人則君子亦不成,唯以盛衰乎其間也。陽六分則陰四分, 陰六分則陽四分,陰陽相半則各五分矣。由是知君 子小人之時有盛衰也。治世則君子六分,君子六分 則小人四分,小人固不勝君子矣。亂世則反是,君君, 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謂各安其分也。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夫不 夫,婦不婦,謂各失其分也。此則由世治世亂使之然 也。君子常行勝言,小人常言勝行。故世治則篤實之 士多,世亂則緣飾之士眾。篤實鮮不成事,緣飾鮮不 敗事,成多國興,敗多國亡,家亦由是而興亡也。夫興 家興國之人,與亡國亡家之人,相去一何遠哉?」 樵者問漁者曰:「人所謂才者,有利焉有害焉者,何也?」 漁者曰:「才一也,利害二也。有才之正者,有才之不正 者。才之正者,利乎人而及乎身者也;才之不正者,利 乎身而害乎人者也。曰不正,則安得謂之才?曰:人所 不能而能之,安得不謂之」才?聖人所以惜乎?才之難 者,謂其能成天下之事,而歸之正者寡也。若不能歸 之以正才,則才已難乎語其仁也。譬猶藥之療疾也, 毒藥亦有時而用也,可一而不可再也。疾愈則速已, 不已則殺人矣。平藥則常日而用之可也,重疾非所 以能治也,能驅重疾而無害人之毒者,古今人所謂 良藥也。《易》曰:「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如是則 小人亦有時而用之。時平治定,用之則否。《詩》云:「他山 之石,可以攻玉。」其小人之才乎!

樵者謂漁者曰:「國家之興亡,與夫才之邪正,則固得 聞命矣,然則何不擇其人而用之?」漁者曰:「擇臣者君 也;擇君者臣也。賢愚各從其類,而為奈何?有堯舜之 君,必有堯舜之臣,有桀紂之君,必有桀紂之臣。堯舜 之臣生乎桀紂之世,猶桀紂之臣生乎堯舜之世,必 非其所用也。雖欲為禍為福,其能行乎?夫上之所好, 下必好之,其若影響,豈待驅率而然耶。上好義則下 必好義,而不義者遠矣。上好利則下必好利,而不利 者遠矣。好利者眾則天下日削矣,好義者眾則天下 日盛矣。日盛則昌,日削則亡。盛之與削,昌之與亡,豈 其遠乎?在上之所好耳。夫治世何嘗無小人,亂世何 嘗無君子,不用則善惡何由而行也。」樵者曰:「善人常 寡,而不善人常眾;治世常少,而亂世常多,何以知其 然耶?」曰:「觀之於物,何物不然。譬諸五穀,耘之而不苖 者有矣,蓬莠不耘而猶生,耘之而求其盡也,亦末如 之何矣。由是知君子小人之道有自來矣。君子見善 則喜之,見不善則遠之,小人見善則疾之,見不善則 喜之,善惡各從其類也。君子見善則就之,見不善則 違之;小人見善則違之,見不善則就之。君子見義則 遷,見利則止;小人見義則止,見利則遷,遷義則利人, 遷利則害人。利人與害人,相去一何遠耶?家與國一 也,其興也,君子常多而小人常鮮;其亡也,小人常多 而君子常鮮。君子多而去之者,小人也;小人多而去 之者,君子也。」君子好生,小人好殺。好生則世治,好殺 則世亂。君子好義,小人好利。治世則好義,亂世則好 利,其理一也。

何垣西疇常言 编辑

《論君子小人》
编辑

「學成行尊,優入聖賢之域者,上達也;農工商賈,各隨 其業以成其志」者,下達也。夫子論「上達下達」,蓋以學 者對小民而並言也。若夫為惡為不義之小人,彼則 有敗亂耳,惡能達?

欲為君子,非積行累善,莫之能致。一念私邪,一事悖 戾,立見其為小人。故曰:「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 餘。」

君子有偶。為小人所困、抑若自反無愧。怍。於我何損。 又安知其不為進德之助歟。

富貴利達,是人之所欲也。然而出處去就之異趣,君 子小人之攸分。蓋君子必審夫理之是非,而小人惟 計夫事之利害。審是非則虞人雖賤,非招不往;計利 害則苟可獲禽,雖詭遇為之。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小人 之奉上也,必諂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媚上而忽 下,小人無常心,故「君子惡之。」

君子小人,互相指為朋黨,辨之不早,則君子常被誣 而小人常得志也。先儒有言曰:「君子至公引類,小人 徇私立黨。」善夫為國者知所以扶植善類而不為惡 黨所傾,其庶幾矣。

朱子全書 编辑

《與楊子直》
编辑

世間「喻於義者則為君子,喻於利者即是小人。」而近 年一種議論,乃欲周旋於二者之間,回互委曲,費盡 心機,卒既不得為君子,而其為小人亦不索性,可謂 誤用其心矣。

性理大全 编辑

《君子小人之辨》
编辑

程子曰:「何以謂之君子?何以謂之小人?君子則所見者大且遠,小人則所見者小且近。君子之志,所慮者 豈止其一身,直慮及天下千萬世。小人之慮,一朝之 忿,曾不遑恤其身。天地之間皆有對,有陰則有陽, 有善則有惡。君子小人之氣常相停。但六分君子則 治,六分小人則亂,七分君子則大治,七分小人則大 亂。如是則堯舜之世不能無小人。蓋堯舜之世,只是 以禮樂法度驅而之,善盡其道而已。然言『比屋可封』 者,以其有教,雖欲為惡,不能成其惡。君子好成物, 故吉;小人好敗物,故凶。義理與客氣常相勝,只看 消長分數多少,為君子小人之別。義理所得漸多,則 自然知得客氣消散得漸少。消盡客氣者,是」大賢。 問:「君子之與小人處也,必有侵陵困辱之患,則如之 何?」曰:「於是而能反己兢謹,以遠其禍,則德益進矣。《詩》 不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五峰胡氏曰:「君子畏天命,順天時,故不行驚眾駭俗 之事而常中。小人不知天命,以利而動,肆情妄作,故 行驚眾駭俗之事,必其無忌憚而然也。知人之道, 驗之以事,而觀其辭氣,從人反躬者,鮮不為君子,任 己蓋非者,鮮不為小人。」

朱子曰:「知人之難,堯、舜以為病」,而孔子亦有聽言觀 行之戒。然以予觀之,此特為小人設耳,若皆君子,則 何難知之有哉!蓋天地之間,有自然之理。凡陽必剛, 剛必明,明則易知;凡陰必柔,柔必暗,暗則難測。故聖 人作《易》,遂以陽為君子,陰為小人。其所以通幽明之 故,類萬物之情者,雖百世不能易也。予嘗竊推《易》說 以觀天下之人,「凡其光明正大,疏暢洞達,如青天白 日,如高山大川,如雷霆之為威而雨露之為澤,如龍 虎之為猛,而麟鳳之為祥,磊磊落落,無纖芥可疑者, 必君子也。而其依阿淟涊,回互隱伏,糾結如蛇蚓,瑣 細如蟣虱,如鬼域狐蠱,如盜賊詛咒,閃倏狡獪,不可 方物者,必小人也。」君子小人之極既定於內,則其形 於外者,雖言談舉止之微,無不發見,而況於事業文 章之際,尤所謂粲然者。彼小人者雖曰難知,而亦豈 得而逃哉!

勉齋黃氏曰:「古之君子,非仁不存,非禮不立,非義不 行,所貴者良貴,所樂者真樂。人之知,不知世之用不 用,於我何與焉?貧富、貴賤、生死、禍福,日交乎前,不暇 顧也。後之君子,心之所固有,事之所當行,何者為禮, 何者為義,何者為智,懵然莫覺也,功名而己耳,利祿 而已耳。以區區之私意小智,汲汲然求售於人,慮人 之不己用也,委曲遷就以求順於人。幸而得志,侈然 以為莫己若也,小不如意,則戚戚然幾不能以終日 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