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四十八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三十六
隋二
王頍 王劭
薛道衡〈德音〉 諸葛穎
柳䛒 李文博
王貞 虞綽
王胄〈眘〉 潘徽
杜正元 許善心
虞世基 庾自直
常得志 尹式
劉善經 杜正藏
祖君彥 孔德紹
劉斌
文學典第四十八卷
文學名家列傳三十六
编辑隋二
编辑王頍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頍字景文,齊州刺史頒之弟也。年數 歲,值江陵陷,隨諸兄入關。少好遊俠,年二十尚不知 書,為其兄顒所責怒,於是感激,始讀《孝經》《論語》,晝夜 不倦,遂讀《左傳》《禮》《易》《詩》《書》,乃歎曰:『書無不可讀者』。勤 學累載,遂遍通五經,究其旨趣,大為儒者所稱。解綴 文,善談論。年二十二,周武帝引為露門學士。每有議」 決,多頍所為。而頍性識甄明,精力不倦,好讀諸子,偏 記異書,當代稱為「博物。」又曉兵法,益有縱橫之志。每 歎不逢時,常以將相自許。開皇五年,授著作佐郎,尋 令於國子講授。會高祖親臨釋奠,國子祭酒元善講 《孝經》,頍與相論難,詞義鋒起,善往往見屈。高祖大奇 之,起授國子博士。後坐事解職,配防嶺南。數載,授漢 王諒府諮議參軍,王甚禮之。時諒見房陵及秦、蜀二 王相次廢黜,潛有異志,頍遂陰勸諒繕治兵甲。及高 祖崩,諒遂舉兵反,多頍之計也。頍後數進奇策,諒不 能用。楊素至蒿澤,將戰,頍謂其子曰:「氣候殊不佳,兵 必敗,汝可隨從我。」既而兵敗,頍將歸突厥,至山中,徑 路斷絕,知必不免,謂其子曰:「吾之計數,不減楊素,但 坐言不見從,遂至於此,不能坐受擒執,以成豎子名 也。吾死之後,汝慎勿過親故。」於是自殺,瘞之石窟中。 其子數日不得食,遂過其故人,竟為所擒。楊素求頍 屍,得之,斬首梟於太原,時年五十四。撰《五經大義》三 十卷,有集十卷。並因兵亂,無復存者。
王劭
编辑按《隋書》本傳,「劭字君懋,太原晉陽人也。父松年,齊通 直散騎侍郎。劭少沈嘿,好讀書。弱冠,齊尚書僕射魏 收辟參開府軍事,累遷太子舍人,待詔文林館。時祖 孝徵、魏收、陽休之等嘗論古事,有所遺忘,討閱不能 得,因呼劭問之。劭具論所出,取書驗之,一無舛誤。自 是大為時人所許,稱其博物。後遷中書舍人。齊滅入」 周,不得調。高祖受禪,授著作佐郎,以母憂去職。在家 著《齊書》。時制禁私撰史,為內史侍郎李元操所奏。上 怒,遣使收其書,覽而悅之。於是起為員外散騎侍郎, 修起居注。劭以古有鑚燧改火之義,近代廢絕,於是 上表請變火,曰:「臣謹案《周官》四時變火,以救時疾。明 火不數變,時疾必興。聖人作法,豈徒然也?在晉時,有 以洛陽火度江者,代代事之,相續不滅,火色變青。昔 師曠食飯,云是勞薪所爨,晉平公使視之,果然車輞。」 今溫酒及炙肉,用石炭、柴火、竹火、草火、麻荄火氣,味 各不同。以此推之,新火舊火,理應有異。伏願遠遵先 聖,於五時取五木以變火,用功甚少,救益方大。縱使 百姓習久,未能頓同。「尚食內廚及東宮諸主食廚,不 可不依古法。」上從之。劭又言上有龍顏戴干之表,指 示群臣。上大悅,賜物數百段,拜著作郎。劭上表言「符 命曰:『昔周保定二年,歲在壬午,五月五日,青州黃河 變清,十里鏡徹。齊氏以為己瑞,改元曰河清。是月,至 尊以大興公始作隋州刺史,歷年二十,隋果大興。臣 謹案』」,《易·坤靈圖》曰:「聖人受命,瑞先見於河。」河者最濁, 未能清也。竊以靈貺休祥,理無虛發,河清啟聖,實屬 大隋。午為鶉火,以明火德;仲夏火王,亦明火德。月五 日五,合,天數地數,既得受命之辰,允當先見之兆。開 皇初,邵州人楊令悊近河得青石圖一,紫石圖一,皆 隱起成文,有至尊名下云:「八方天心。」永州又得石圖, 剖為兩段,有楊樹之形,黃根紫葉。汝水得神龜,腹下 有文曰:「天卜楊興。」安邑掘地得古鐵版,文曰:「皇始天 年,賚楊鐵券。」王興同州得石龜,文曰:「天子延千年大 吉。」臣以前之三石,不異龍圖,何以用石?石體久固,義 與上名符合。「龜腹」七字,何以著龜?龜亦久固,兼是神 靈之物。孔子歎《河》不出圖,「洛不出書。」今於大隋聖世圖書屢出。建德六年,亳州大周村有龍鬥,白者勝,黑 者死。大象元年夏,熒陽汴水北有龍鬥,初見白氣屬 天,自東方歷陽武而來。及至,白龍也,長十許丈。有黑 龍乘雲而至,兩相薄,乍合乍離,自午至申,白龍升天, 黑龍墜地。謹案:龍,君象也。前鬥於亳州周村者,蓋象 至尊以龍鬥之歲為亳州總管,遂代周有天下。後鬥 於熒陽者,熒字三火,明火德之盛也。白龍從東方來, 歷陽武者,蓋象至尊將登帝位,從東第入,自崇陽門 也。西北升天者,當乾位天門。《坤靈圖》曰:「聖人殺龍,龍 不可得而殺。」皆盛氣也。又曰:泰姓商,名宮,黃色,長八 尺。六十世河龍,以正月辰見,白龍與五黑龍鬥,「白龍 陵,故泰人有命。」謹案此言,皆為大隋而發也。聖人殺 龍者,前後龍死是也。姓商者,皇家於五姓為商也。名 宮者,武元皇帝諱於五聲為宮。黃色者,隋色尚黃。長 八尺者,武元皇帝身長八尺。河龍以正月辰見者,《泰》 正月卦,龍見之所,於京師為辰地。白龍與黑龍鬥者, 亳州熒陽龍鬥是也。勝龍所以白者,楊姓,納音為商 至尊,又辛酉歲生,位皆在西方,西方色白也。死龍所 以黑者,周色黑所以稱五者,周閔、明、武、宣、靖凡五帝, 趙、陳、代、越當五王,一時伏法亦當五數。白龍陵者,陵 猶勝也。鄭元說:陵當為除,凡鬥能去敵曰除。「臣以泰, 人有命」者,泰之為言通也,大也,明其人道通,德大,有 天命也。《乾鑿度》曰:「泰表戴干。」鄭元注云:「表者,人形體 之彰識也。干,盾也。泰人之表戴干。」臣伏見至尊有戴 干之表,益知泰人之表,不爽毫釐。《坤靈圖》所云,字字 皆驗。緯書又稱:漢四百年終,如其言,則知六十世亦 必然矣。昔宗周卜世三十,今則倍之。《稽覽圖》云:「太平 時,陰陽和合,風雨咸同,海內不偏,地有阻險,故風有 遲疾。雖太平之政,猶有不能均同,唯平均乃不鳴條, 故欲風於亳。」亳者,陳留也。謹案此言,蓋明至尊者為 陳留公世子、亳州總管,遂受天命,海內均同,不偏不 黨,以成太平之風化也。在大統十六年。武元皇帝改 封陳留公。是時齊國有《祕記》云天王陳留,入并州,齊 王高洋為是誅陳留王彭樂。其後武元皇帝果將兵 入并州。周武帝時,望氣者云:「亳州有天子氣」,於是殺 亳州刺史紇豆陵恭,至尊代為之。又陳留老子祠有 枯柏,世傳云:老子將度世,云:「待枯柏生東南枝,迴指 當有聖人出,吾道復行。」至齊,枯柏從下生枝,東南上 指。夜有三童子相與歌曰:「老子廟前古枯樹,東南狀 如繖,聖主從此去。」及至尊牧亳州,親至祠樹之下。自 是柏枝迴抱,其枯枝漸指西北。道教果行,校考眾事, 太平主出於亳州陳留之地,皆如所言。《稽覽圖》又云: 「治道得,則陰物變為陽物。鄭元注云:『蔥變為韭,亦是』。」 謹案:自六年以來,遠近山石多變為玉。石為陰,玉為 陽。又左衛園中蔥皆變為韭。上覽之大悅,賜物五百 段。未幾,劭復上書曰:「《易·乾鑿度》曰:『隨,上六,拘係之,乃 從維之,王用享於西山』。隨者,二月卦。陽德施行,藩決 難解,萬物隨陽而出,故上六欲九五拘係之,維持之, 明被陽化而陰隨從之也。《易稽覽圖》:坤,六月,有子女 任政。一年傳為復。五月,貧之從東北來立,大起土邑; 西北地動,星墜陽衛屯。十一月神人從中」山出,趙地 動北方。三十日,千里馬數至。謹案:凡此《易緯》所言,皆 是大隋符命。「隨」者,二月之卦,明大隋以二月即皇帝 位也。「陽德施行」者,明楊氏之德教施行於天下也。「藩 決難解」者,明當時藩鄣,皆是通決,險難皆解散也。「萬 物隨陽而出」者,明天地間萬物,盡隨楊氏而出見也。 上六欲九五拘係之者,五為王,六為宗廟,明宗廟神 靈欲令登九五之位,帝王「拘民以禮,係民以義」也。「拘 民以禮,係民以義」,此二句亦是《乾鑿度》之言。「維持之」 者,明能以綱維持正天下也。「被陽化而欲陰隨之」者, 明陰類被服楊氏之風化莫不隨從。陰,謂臣下也。「王 用享於西山」者,蓋明至尊常以歲二月幸西山仁壽 宮也。凡四稱隨,三稱陽,欲美隋楊丁寧之至也。「《坤》六 月」者,《坤》位在未,六月建未,言至尊以六月生也。「有子 女任政」者,言樂平公主是皇帝子女,而為周氏,任理 內政也。「一年傳為《復》」者,《復》是《坤》之一世卦。「陽氣初生」, 言周宣帝崩後一年,傳位與楊氏也。「五月貧之從東 北來立」者,「貧之」當為「真人」,字之誤也。言周宣帝以五 月崩,真人革命,當在此時,至尊謙讓而逆天意,故踰 年乃立。昔為定州總管,在京師東北,本而言之,故曰 「真人從東北來立。」「大起土邑」者,大起即大興,言營大 興城邑也。「西北地動星墜」者,蓋天意去周授隋,故變 動也。「陽衛」者,言楊氏得天衛助。《屯》。「十一月,神人從中 山出」者,此卦動而大亨作,故至尊以十一月被授亳 州總管,將從中山而出也。「趙地動」者,中山為趙地,以 神人將去,故變動也。「北方三十日」者,蓋至尊從北方 將往亳州之時,停留三十日也。「千里馬」者,蓋至尊舊 所乘騧騮馬也。屯卦震下坎上,震於馬作足,坎於馬 為美脊,是故騧騮馬脊有肉鞍,行則先作弄四足也。 「數至」者,言曆數至也。《河圖帝通紀》曰:「形瑞出,變矩衡, 赤應隨,協靈皇。」《河圖皇參持》曰:「皇辟出,承元訖道,無為治率被遂矩戲作術,開皇色,握神日,投輔提,象不 絕,立皇後,翼不格,道終始,德優劣,帝任政,河曲出葉 輔,嬉爛可述。」謹案:凡此,《河圖》所言,亦是大隋符命。形 瑞出變矩衡者,矩法也。衡,北斗星名,所謂璿璣玉衡 者也。大隋受命,形兆之瑞,始出天象則為之變動。北 斗主天之法度,故曰矩衡。《易緯》:「伏戲矩衡神。」鄭元注 亦以為法玉衡之神,與此《河圖》矩衡義同。「赤應隋」者, 言赤帝降精感應而生隋也。故隋以火德為赤帝天 子。「葉靈皇」者,葉,合也,言大隋德合上靈天皇大帝也。 又年號開皇,與《靈寶經》之開皇年相合,故曰「葉靈皇。」 「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太君出,蓋謂至尊受命出 為天子也。「承元訖」者,言承周天元終訖之運也。「道無 為,治率」者,「治」下脫一字,言大道無為,治定天下率從。 「被遂矩戲作術」者,矩,法也。昔遂皇握機矩,伏戲作八 卦之術,言大隋被服三皇之法術也。「遂皇機矩」,語見 《易緯》。「開皇色」者,言開皇年易服色也。「握神日」者,握持 群神,明照如日也。又開皇以來日漸長,亦其義。「投輔 提」者,言投授政事於輔佐,使之提挈也。「象不絕」者,法 象不廢絕也。「立皇後,翼不格」者,格,至也。言本立太子 以為皇家後嗣,而其輔翼之人不能至於善也。「道終 始,德優劣」者,言前東宮道終而德劣,今皇太子道始 而德優也。「帝任政河曲出」者,言皇帝親任政事,而邵 州河濱得石圖也。「葉輔嬉爛可述」者,葉,合也;嬉,興也。 言群臣合心輔佐,以興政治,爛然可紀述也。所以於 《皇參》《持帝》《通紀》二篇,陳《大隋符命》者,明皇道帝德盡 在隋也。上大悅,以劭為至誠,寵錫日隆。時有人於黃 鳳泉浴,得二白石,頗有文理,遂附致其文以為字,復 言有諸物象而上奏曰:「其大玉有日月、星辰、八卦、五 岳,及二麟、雙鳳、青龍、朱雀、騶」𩦢元武,各當其方位。又 有五行、十日、十二辰之名,凡二十七字。又有「天門、地 戶、人門、鬼門閉」九字。又有「卻非」及二鳥,其鳥皆人面, 則《抱朴子》所謂「千秋萬歲」也。其小玉亦有五岳、卻非、 虯犀之象,二玉俱有仙人玉女乘雲控鶴之象。別有 異狀諸神,不可盡識。蓋是風伯、雨師、山精、海若之類。 又有天皇大帝、皇帝及四帝坐鉤陳、北斗、三公、天將 軍、土司空、老人、天倉、南河、北河、五星、二十八宿,凡四 十五宮。諸字本無行伍,然往往偶對。於《大玉》則有皇 帝姓名,並臨南面,與「日」字正鼎足。復有老人星,蓋明 南面,象日而長壽也。「皇后」二字在西,上有月形,蓋明 象月也。於《次玉》則皇帝名與九千字次比,兩「揚」字與 「萬年」字次比,隋「與『吉』」字正並,蓋明長久吉慶也。劭復 迴互其字,作詩二百八十篇奏之。上以為誠,賜帛千 匹。劭於是採民間歌謠,引圖書讖緯,依約符命,捃摭 佛經,撰為《皇隋靈感誌》,合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 下。劭集諸州朝集,使洗手焚香,閉目而讀之,曲折其 聲,有如歌詠,經涉旬朔,遍而後罷。上益喜,賞賜優洽。 仁壽中,文獻皇后崩,劭復上言曰:「佛說人應生天上 及上品上生無量壽國之時,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 妓樂來迎之,如來以明星出時入涅槃。伏惟大行皇 后聖德仁慈,福善禎符備諸。」「記,皆云是妙善菩薩。」 臣謹案:八月二十二日,仁壽宮內再雨金銀之花;二 十三日,大寶殿後夜有神光。二十四日卯時,永安宮 北有自然種種音樂,震滿虛空,至夜五更中,奄然如 寐,便即升遐。與經文所說,事皆符驗。臣又以愚意思 之,皇后遷化,不在仁壽、大興宮者,蓋避至尊常居正 處也。在永安宮者,象京師之永安門,平生所出入也。 后升遐後二日,苑內夜有鐘聲三百餘處,此則生天 之應顯然也。上覽而且悲且喜。時蜀王秀以罪廢,上 顧謂劭曰:「嗟乎!吾有五子,三子不才。」劭進曰:「自古聖 帝明王,皆不能移不肖之子。黃帝有二十五子,同姓 者二,餘各異德。堯十子,舜九子,皆不肖。夏有五觀,周 有三監。」上然其言。其後上夢欲上高山而不能得,崔 彭捧腳,李盛扶肘,得上。因謂彭曰:「死生當與爾俱。」劭 曰:「此夢大吉。上高山者,明高崇大安永如山也。彭猶 彭祖,李猶李老,二人扶侍,實為長壽之徵。」上聞之,喜 見容色。其年上崩。未幾,崔彭亦卒,煬帝嗣位。漢王諒 作亂,帝不忍加誅。劭上書曰:「臣聞黃帝滅炎,蓋云母 弟;周公誅管,信亦天倫;叔向戮叔魚,仲尼謂之遺直; 石錯殺石厚,丘明以為大義。」此皆經籍明文,帝王常 法。今陛下置此逆賊,度越前聖,含弘寬大,未有以謝 天下。謹案賊諒,毒害生民者也,是知古者同德則同 姓,異德則異姓。故黃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有 四人,唯青陽夷鼓與黃帝同為姬姓。「諒既自絕,請改 其氏。」劭以此求媚,帝依違不從。《遷》書少監,數載卒 官。劭在著作將二十年,專典國史,撰《隋書》八十卷,多 錄口敕。又採迂怪不經之語,及委巷之言,以類相從, 為其題目。辭義繁雜,無足稱者,遂使隋代文武名臣 列將,善惡之跡,湮沒無聞。初撰《齊誌》,為編年體二十 卷,復為《齊書》紀傳一百卷,及《平賊記》三卷。或文詞鄙 野,或不軌不物,駭人視聽,大為有識所嗤鄙。然其採 擿經史謬誤,為《讀書記》三十卷,時人服其精博。爰自志學,暨乎暮齒,篤好經史,遺落世事,用思既專,性頗 恍惚。每至對食,閉目凝思,盤中之肉,輒為僕從所噉。 劭弗之覺,唯責肉少,數罰廚人。廚人以情白劭,劭依 前閉目,伺而獲之,廚人方免笞辱。其專固如此。
薛道衡〈德音〉
编辑按《隋書》本傳:「道衡,字元卿,河東汾陰人也。祖聰,魏濟 州刺史。父孝通,常山太守。道衡六歲而孤,專精好學。 年十三,講《左氏傳》,見子產相鄭之功,作《國僑贊》,頗有 詞致,見者奇之。其後才名益著,齊司州牧、彭城王浟 引為兵曹從事。尚書左僕射弘農楊遵彥一代偉人, 見而嗟賞,授奉朝請。吏部尚書隴西辛術與語,歎曰: 『鄭公業不亡矣』!」河東裴讞目之曰:「自鼎遷河朔,吾謂 關西孔子罕值其人,今復遇薛君矣。」武成作相,召為 記室。及即位,累遷太尉府主簿。歲餘,兼散騎常侍,接 對周、陳二使。武平初,詔與諸儒修定《三禮》,除尚書左 外兵郎。陳使傅縡聘齊,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對之。縡 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魏收曰:「傅縡所謂 以蚓投魚耳。」待詔文林館,與范陽盧思道、安平李德 林齊名友善。復以本官直中書省,尋拜中書侍郎,仍 參太子侍讀。後主之時,漸見親用,於時頗有附會之 譏。後與侍中斛律孝卿參預政事,道衡具陳備周之 策,孝卿不能用。及齊亡,周武引為御史《二命士》。後歸 鄉里,自州主簿入為司祿上士。高祖作相,從元帥梁 睿擊王謙,攝陵州刺史。大定中,授儀同,攝邛州刺史。 高祖受禪,坐事除名。河間王弘北征突厥,召典軍書。 還除內史舍人。其年,兼散騎常侍,聘陳主使。道衡因 奏曰:「江東蕞爾小隅,僭擅遂久,實由永嘉已後,華夏 分崩。劉、石、符、姚、慕容赫連之輩,妄竊名號,尋亦滅亡。 魏氏自北徂南,未遑遠略,周齊並立,務在兼并。所以 江表逋誅,積有年祀。陛下聖德天挺,光膺寶祚,比隆 三代,平一九州,豈容使區區之陳,久在天網之外。臣 今奉使,請責以稱藩。」高祖曰:「朕且含養,置之度外,勿 以言辭相折,識朕意焉。」江東雅好篇什,陳主尢愛雕 虫,道衡每有所作,南人無不吟誦焉。及八年伐陳,授 淮南道行臺尚書吏部郎,兼掌文翰。王師臨江,高熲 夜坐幕下,謂之曰:「今段之舉克定江東已不,君試言 之。」道衡答曰:「凡論大事成敗,先須以至理斷之。《禹貢》 所載九州,本是王者封域。後漢之季,群雄競起,孫權 兄弟,遂有吳、楚之地。晉武受命,尋即吞併。永嘉南遷, 重此分割。自爾已來,戰爭」不息,否終斯泰,天道之恆。 郭璞有云:「江東偏王三百年,還與中國合。」今數將滿 矣,以運數而言,其必克一也;有德者昌,無德者亡,自 古興滅,皆由此道。主上躬履恭儉,憂勞庶政。叔寶峻 宇雕牆,酣酒荒色,上下離心,人神同憤,其必克二也。 為國之體,在於任寄,彼之公卿,備員而已。拔小人施 文慶委以「政事,尚書令江總唯事詩酒,本非經略之 才;蕭摩訶任蠻奴,是其大將,一夫之用耳。其必克,三 也;我有道而大,彼無德而小,量其甲士,不過十萬,西 自巫峽,東至滄海,分之則勢懸而力弱,聚之則守此 而失彼,其必克,四也;席捲之勢,其在不疑。」熲忻然曰: 「君言成敗,事理分明,吾今豁然矣。」本以才學相「期,不 意籌略乃爾。」還除吏部侍郎。後坐抽擢人物,有言其 黨蘇威任人有意故者,除名,配防嶺表。晉王廣時在 揚州,陰令人諷道衡從揚州路,將奏留之。道衡不樂 王府,用漢王諒之計,遂出江陵道而去。尋有詔徵還, 直內史省,晉王由是銜之,然愛其才,猶頗見禮。後數 歲,授內史侍郎,加上儀同三司。道衡每至構文,必隱 坐空齋,蹋壁而臥。聞戶外有人便怒,其沉思如此。高 祖每曰:「薛道衡作文書稱我意,然誡之以迂誕。」後高 祖善其稱職,謂楊素、牛弘曰:「道衡老矣,驅使勤勞,宜 使其朱門陳戟。」於是進位上開府,賜物百段。道衡辭 以無功。高祖曰:「爾久勞階陛,國家大事,皆爾宣行,豈 非爾功也。」道衡久當樞要,才名益顯,太子諸王,爭相 與交,高熲、楊素雅相推重,聲名籍甚,無競一時。仁壽 中,楊素專掌朝政,道衡既與素善,上不欲道衡久知 機密,因出檢校襄州總管。道衡久蒙驅策,一旦違離, 不勝悲戀,言之哽咽。高祖愴然改容曰:「爾光陰晚暮, 侍奉誠勞,朕欲令爾將攝,兼撫萌俗。今爾之去,朕如 斷一臂。」於是賚物三百段,九環金帶并時服一襲,馬 十匹,慰勉遣之。在任清簡,吏民懷其惠。煬帝嗣位,轉 潘州刺史。歲餘,上表求致仕。帝謂內史侍郎虞世基 曰:「道衡將至,當以祕書監待之。」道衡既至,上《高祖文 皇帝頌》,其詞曰:「太始、太素,荒茫造化之物;天皇、地皇, 杳冥書契之外。其道絕,其跡遠。言談所不詣,耳目所 不追。」至於人穴登巢,鶉居𪃟飲,不殊於羽族,取類於 毛群,亦何貴於人靈,何用於心識?羲軒已降,爰暨唐、 虞,則乾象而施法度,觀人文而化天下,然後帝王之 位可重,聖哲之道為尊。夏后殷周之國,禹湯文武之 主,功濟生民,聲流《雅》《頌》。然陵替於三五,慚德於干戈。 秦居閏位,任刑名為政本;漢執靈圖,雜霸道而為業。 當塗興而三方峙,典午末而四海亂。九州封域,窟穴鯨鯢之群;五都遺黎,蹴踏戎馬之足。雖元行定嵩洛, 《木運》據崤函,未正滄海之流,詎息崑山之燎,葉千齡 之旦暮,當萬葉之一朝者,其在大隋乎?粵若高祖文 皇帝誕聖降靈,則赤光照室;韜神晦跡,則紫氣騰天。 龍顏日角之奇,玉理珠衡之異,著在《圖籙》,彰乎儀表。 而帝系靈長,神基崇峻,類邠岐之累德,異豐沛之勃 起。俯膺歷試,納揆賓門,位長六卿,望高百辟。猶重華 之為太尉,若文命之任司空。蒼歷將盡,率土麋沸,玉 弩驚天,金鋩照野。奸雄挻禍,據河朔而連海岱;猾長 縱惡,杜白馬而塞城皋。庸蜀逆命,憑銅梁「之險;鄖黃 背誕,引金陵之寇。三川已震,九鼎將飛。高祖龍躍鳳 翔,濡足授手,應赤伏之符,受元狐之籙,命百下百勝 之將,動九天九地之師,平共工而殄蚩尤,翦猰窳而 戮鑿齒,不煩二十八將,無假五十二征,曾未踰時,妖 逆咸殄,廓氛霧於區宇,出黎元於塗炭。天柱傾而還 正,地維絕而更紐,殊方稽顙,識牛馬之內向;樂師伏 地,懼鍾石之變聲。萬姓所以樂推,三靈於是改卜。壇 場已備,猶弘五讓之心;億兆難違,方從四海之請。光 臨寶祚,展禮郊丘,舞六代而降天神,陳四圭而饗上 帝。」乾坤交泰,品物咸亨,酌前王之令典,改易徽號;因 庶萌之子來,移創都邑。天文上當朱舄,地理下據黑 龍。正位辨方,揆景於日月;內宮外座,取法於辰象。懸 政教於魏闕,朝群后於明堂。除舊布新,移風易俗。天 街之表,地脈之外,獯獫孔熾,其來自久。橫行十萬,樊 噲於是失辭;提步五千,李陵所以陷沒。周、齊兩盛,競 結旄頭。娉狄后於漠北,未足息其侵擾;傾珍藏於山 東,不能止其貪暴。炎靈啟祚,聖皇馭㝢,運天策於帷 扆,播神威於沙朔。柳室氈裘之長,皆為臣隸;瀚海蹛 林之地,盡充沙苑。三吳百越,九江五湖,地分南北,天 隔內外,談黃旗紫蓋之氣,恃龍蟠獸據之嶮。恆有僭 偽之君,妄竊帝王之號。時經五代,年移三百,爰降皇 情,永懷大道,愍彼黎獻,獨為匪人。今上利建在唐,則 哲居代,地憑宸極,天縱神武,受「脤出車」,一舉平定。於 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 散馬,偃武修文。自華夏亂離,綿積年代,人造戰爭之 具,家習澆偽之風。聖人之遺訓莫存,先王之舊典咸 墜。爰命秩宗,刊定《五禮》,申敕太子,改正六樂。玉帛樽 俎之儀,節文乃備;金石匏革之奏,雅俗始分。而留心 政術,垂神聽覽,「早朝晏罷,廢寢忘食,憂百姓之未安, 懼一物之失所。行先王之道,夜思待旦;革百姓之弊, 朝不及夕。見一善事,喜彰於容旨;聞一愆犯,歎深於 在予。薄賦輕徭,務農重穀,倉廩有紅腐之積,黎萌無 阻飢之慮。天性弘慈,聖心惻隱,恩加禽獸,胎卵於是 獲全;仁霑草木,牛羊所以勿踐。至於憲章重典,刑名」 大辟,申法而屈情,決斷於俄頃。故能彝倫攸敘,上下 齊肅,左右絕諂諛之路,縉紳無勢力之門。小心翼翼, 敬事於天地;終日乾乾,誡慎於亢極。陶黎萌於德化, 致風俗於太康。公卿庶尹,遐邇岳牧,僉以天平地成, 千載之嘉會;登封降禪,百王之盛典。宜其金泥玉檢, 展禮介丘,飛聲騰實,常為稱首。天子「為而不恃,成而 不居,沖旨凝邈,固辭弗許,而雖休勿休,上德不德。更 乃潔誠岱岳,遜謝愆咎」,方知六十四卦謙撝之道為 尊,七十二君告成之義為小。巍巍蕩蕩,無得以稱焉。 而深誠至德,感達於穹壤;和氣薰風,充溢於宇宙,二 儀降福,百靈荐祉;日月星象,風雲草樹之祥,山川玉 石,鱗介羽毛之瑞,歲見月彰,不可勝紀。至於振古所 未有,圖籍所不載,目所不見,耳所未聞。古語稱「聖人 作萬物睹,神靈滋百寶用」,此其效矣。既而遊心姑射, 脫屣之志已深;鑄鼎荊山,升天之駕遂遠。凡在黎獻, 共惟帝臣,慕深考妣,哀纏弓劍。塗山幽峻,無復玉帛 之禮;長陵寂寞,空見衣冠之遊。若乃降精熛怒,飛名 帝籙,開運握圖,創業垂統,聖德也;撥亂反正,濟國寧 人,六合八紘,同文共軌,神功也;元酒陶匏,雲和孤竹, 禋祀上帝,尊極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禮裁樂,納 民壽域,驅俗福林,至政也;張四維而臨萬㝢,侔三皇 而並五帝,豈直錙銖周漢,幺麼魏晉而已。雖《五行》之 舞每陳於清廟,《九德》之歌無絕於樂府,而「元功暢洽, 不局於形器;懿業遠大,豈盡於揄揚?臣輕生多幸,命 偶興運,趨事紫宸,驅馳丹陛。一辭天闕,奄隔鼎湖,空 有攀龍之心,徒懷蓐蟻之意。庶憑毫翰,敢希贊述。」昔 堙海之禽,不增於大地;泣河之士,非益於洪流。盡其 心之所存,忘其力之所及。輒緣斯義,不覺斐然。乃作 頌曰:「悠哉邃古,邈矣季世,四海九州,萬王千帝,三代 之後,其道逾替。爰逮《金行》,不勝其弊,戎狄猾夏,群凶 縱慝,竊號淫名,十有餘國,怙威逞暴,悖禮亂德。五岳 塵飛,三象霧塞。元精啟曆,發跡幽方,并吞寇偽,獨擅 雄強。載祀二百,比祚前王,江湖尚阻,區域未康。句吳 閩、越,河朔渭、涘,九縣瓜分,三方鼎峙,徂詐不息,干戈 競起。東夏」雖平,亂離瘼矣。五運葉期,千年肇旦。赫矣 高祖,人靈攸贊。聖德迥生,神謀獨斷,癉惡彰善,夷凶 靜難。宗伯撰儀,太史練日,孤竹之管,雲和之瑟。展禮上元,飛煙太一。珪𤩹朝會,山川望秩。占揆星景,移建 邦畿。下憑赤壤,上葉紫微,布政衢室,懸法象魏。帝宅 天府,固本崇威,匈河瀚海,龍荒狼望。種落陸梁,「時犯 亭障。皇威遠懾,帝德遐暢。稽顙歸誠,稱臣內向。吳越 提封,斗牛星象。積有年代,自稱君長。」大風未繳,長鯨 漏網。授鉞天人,豁然清蕩。戴日戴斗,太平太蒙。禮教 周被,書軌大同。復禹之跡,成舜之功。禮以安上,樂以 移風。憂勞庶績,矜育黔首。三面解羅,萬方引咎。納民 軌物,驅時仁壽。神化隆平,生靈「熙阜。虔心恭己,奉天 事地。協氣橫流,休徵紹至。壇場望幸,云亭虛位。推而 不居,聖道彌粹。齊跡姬文,登發嗣聖,道類漢光,傳莊 寶命。知來藏往,元覽幽鏡。鼎業靈長,洪基隆盛。崆峒 問道,汾射窅然。御辯遐逝,乘雲上仙。哀纏率土,痛感 穹元。流澤萬葉,用教百年。尚想叡圖,永惟聖則。道洽 幽顯,仁霑動植。爻象不陳,乾坤將息。微臣作頌,用申 罔極。」帝覽之不悅,顧謂蘇威曰:「道衡致美先朝,此《魚 藻》之義也。」於是拜司隸大夫,將置之罪。道衡不悟。司 隸刺史房彥謙素相善,知必及禍,勸之杜絕賓客,卑 辭下氣,而道衡不能用。會議新令久不能決,道衡謂 朝士曰:「向使高熲不死,令決當久行。」有人奏之,帝怒 曰:「汝憶高熲邪?」付執法者勘之。道衡自以非大過,促 憲司早斷,暨於奏日,冀帝赦之。敕家人具饌,以備賓 客來候者。及奏,帝令自盡,道衡殊不意,未能引決。憲 司重奏,縊而殺之。妻子徙且末,時年七十。天下冤之。 有集七十卷行於世。有子五人,收最知名,出繼族父 孺。孺清貞孤介,不交流俗。涉歷經史,「有才思,雖不為 大文,所有詩詠,詞致清遠。」開皇中,為侍御史、揚州總 管司功參軍。每以方直自處,府寮多不便之。及滿,轉 清陽令、襄城郡掾,卒官。所經並有惠政,與道衡偏相 友愛。收初生,即與孺為後,養於孺宅,至於成長,殆不 識本生。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 甲,孺以仲操非雅士,竟不與之。其不肯妄交,清介獨 行,皆此類也。道衡兄子邁,官至選部郎。從父弟道實, 官至禮部侍郎、離石太守,並知名於世。
從子德音,有儁才,起家為游騎尉,佐魏澹修《魏史》。史 成,遷著作佐郎。及越王侗稱制東都,王世充之僭號 也,軍書羽檄,皆出其手。世充平,以罪伏誅。所有文筆, 多行於時。
諸葛穎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穎字漢,丹陽建康人也。祖銓,梁零陵 太守。父規,義陽太守。穎年八歲能屬文。起家梁邵陵 王參軍事,轉記室。侯景之亂,奔齊,待詔文林館。歷太 學博士、太子舍人。周武平齊,不得調,杜門不出者十 餘年。習《周易》、圖緯、《倉雅》《莊子》,頗得其要。清辯有俊才。 晉王廣素聞其名,引為參軍事,轉記室。及王為太子」, 除藥藏監。煬帝即位,遷著作郎,甚見親倖,出入臥內。 帝每賜之曲宴,輒與皇后嬪御連席共榻。穎因間隙, 多所譖毀,是以時人謂之「冶葛。」後錄恩舊,授朝請大 夫。帝常贈穎詩,其卒章曰:「參翰長洲苑,侍講肅成門。 名理窮研覈,英華恣討論。實錄資平允,傳芳導後昆。」 其見待遇如此。從征吐谷渾,加正議大夫。後從駕北 巡,卒於道,年七十七。穎性褊急,與柳䛒每相忿鬩,帝 屢責怒之,而猶不止於後,帝亦薄之。有集二十卷,撰 《鑾駕北巡記》三卷,「《幸江都道里記》一卷,《洛陽古今記》」 一卷,《馬名錄》二卷,並行於世。有子嘉會。
柳䛒
编辑按:《隋書》本傳,「䛒字顧言,本河東人也。永嘉之亂,徙家 襄陽。祖惔,梁侍中。父暉,都官尚書。䛒少聰敏,解屬文, 好讀書,所覽將萬卷。仕梁,釋褐著作佐郎。後蕭察據 荊州,以為侍中,領國子祭酒、吏部尚書。及梁國廢,拜 開府通直散騎常侍,尋遷內史侍郎,以無吏幹去職, 轉晉王諮議參軍。王好文雅,招引才學之士,諸葛穎」、 虞世南、王胄、朱瑒等百餘人以充學士,而察為之冠。 王以師友處之,每有文什,必令其潤色,然後示人。嘗 朝京師還,作《歸藩賦》,命䛒為序,詞甚典麗。初,王屬文 為庾信體,及見䛒已後,文體遂變。仁壽初,引䛒為東 宮學士,加通直散騎常侍,檢校洗馬,甚見親待,每召 入臥內,與之宴謔。䛒尤俊辯,多在侍從,有所顧問,應 答如響。性又嗜酒,言雜誹諧,由是彌為太子之所親 狎。以其好內典,令撰《法華元宗》為二十卷奏之。太子 覽而大悅,賞賜優洽,儕輩莫與為比。煬帝嗣位,拜祕 書監,封漢南縣公。帝退朝之後,便命入閤,言宴諷讀, 終日而罷。帝每與嬪后對酒,時逢興會,輒遣命之。至 與同榻共席,恩若友朋。帝猶恨不能夜召,於是命匠 刻木偶人,施機關,能坐起拜伏,以像於䛒。帝每在月 下對酒,輒令宮人置之於座,與相酬酢,而為歡笑。從 幸揚州,遇疾卒,年六十九。帝傷惜者久之。贈大將軍, 諡曰康。撰《晉王北伐記》十五卷。有集十卷,行於世。
李文博
编辑按《隋書》本傳:「文博,博陵人也。性貞介鯁直,好學不倦, 至於教義名理,特所留心。每讀書至治亂得失,忠臣烈士,未嘗不反覆吟翫。開皇中,為羽騎尉。特為吏部 侍郎薛道衡所知,恆令在聽事帷中,披檢書史,并察 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記錄,如選用疏謬,即 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語,莫不欣然從之。後直祕書」 內省,典校墳籍。守道居貧,晏如也。雖衣食乏絕,而清 操逾厲,不妄通賓客,恆以禮法自處,儕軰莫不敬憚 焉。道衡知其貧,每延於家,給以資費。文博商略古今 治政得失,如指諸掌。然無吏幹。稍遷校書郎,後出為 縣丞,遂得下考,數歲不調。道衡為司隸大夫,遇之於 東都尚書省,甚嗟愍之,遂奏為從事。因為齊王司馬 李綱曰:「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以為歡笑。」其見賞 知己如此。在洛下,曾詣房元齡,相送於衢路。元齡謂 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為從事,故應有 會素心。比來激濁揚清,所為多少?」文博遂奮臂厲聲 曰:「夫清其流者必潔其源,正其末者須端其本。今治 源混亂,雖日免十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惡,不 知忌諱,皆此類也。於時朝政浸壞,人多贓賄,唯文博 不改其操,論者以此貴之。遭離亂播遷,不知所終。初, 文博在內校書,虞世基子亦在其內,盛飾容服而未 有所卻。文博因從容問之年紀,答云十八。文博乃謂 之曰:「昔賈諠當此之年,議論何事?君今徒事儀容,故 何為者?」又秦孝王妃生男,高祖大喜,頒賜群官各有 差。文博家道屢空,人謂其悅,乃云:「賞罰之設,功過所 歸。今王妃生男,於群官何事,乃妄受賞也?其循名責 實,錄過計功,必使賞罰不濫,功過無隱者皆爾。」文博 本為經學,後讀史書,於諸子及論尤所該洽。性長議 論,亦善屬文。著《治道集》十卷,大行於世。
王貞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貞字孝逸,梁郡陳留人也。少聰敏,七 歲好學,善《毛詩》《禮記》《左氏傳》《周易》,諸子百家無不畢 覽。善屬文詞,不治產業,每以諷讀為娛。開皇初,汴州 刺史樊叔略引為主簿。後舉秀才,授縣尉,非其好也。 謝病於家。煬帝即位,齊王暕鎮江都,聞其名,以書召 之曰:『夫山藏美玉,光照廊廡之間;地蘊神劍,氣浮星 漢之表。是知毛遂脫穎,義感平原;孫慧文詞,來遷東 海。顧循寡薄,有懷髦彥,籍甚清風,為日久矣。未獲披 覿,良深佇遲。比高天流火,早應涼飆,陵雲仙掌,方承 清露,想攝衛攸宜,與時休適。前園後圃,從容丘壑之 情;左琴右書,蕭散煙霞之外。茂陵謝病,非無《封禪》之 文;彭澤遺榮,先有《歸來》之作。優游儒』」雅,何樂如之。余 屬當藩屏,宣條揚越,坐棠聽訟,事絕詠歌,攀桂摛詞, 眷言高遯。至於揚旌北渚,飛蓋西園,託乘乏應劉,置 醴闕申穆。背淮之賓,徒聞其語,趨燕之客,罕值其人。 卿道冠鷹揚,聲高鳳舉,儒墨泉海,詞章苑囿。棲遲衡 泌,懷寶迷邦,徇茲獨善,良以於邑。今遣行人,具宣往 意,側望起予,甚於飢渴。想便輕舉,副此虛心。無信投 石之談,空慕鑿坏之逸。書不盡言,更慚詞費。及貞至, 王以客禮待之,朝夕遣問安否。又索文集,貞啟謝曰: 「屬賀德仁宣教,須少來所有拙文,昔公旦之才藝,能 事鬼神;夫子之文章,性與天道。雅志傳於游、夏,餘波 鼓於屈、宋。雕龍之跡,具在《風》《騷》;而前賢後聖,代相師 祖,賞」逐時移,出門分路,變清音於正始,體高致於元 康,咸言坐握蛇珠,誰許獨為麟角?孝逸生於戰爭之 季,長於風塵之世,學無半古,才不逮人。往屬休明,寸 陰已昃,雖居可封之屋,每懷貧賤之恥。適鄢郢而迷 塗,入邯鄲而失步,歸來反覆,心灰遂寒。豈謂橫議過 實,虛塵睿覽,枉高車以載鼷,費明珠以彈雀,遂得裹 糧三月,重高門之餘地;背淮千里,望章臺之後塵,與 懸黎而並肆,將駿驥而同皁。終朝擊缶,匪黃鍾之所 諧;日暮卻行,何前人之能及?顧想平生,觸塗多感,但 以積年沈痼,遺忘日久,拙思所存,纔成三十三卷。仰 而不至,方見學仙之遠;窺而不睹,始知遊聖之難。咫 尺天人,周章不暇,怖甚真「龍之降,慚過白豕之歸。」伏 紙陳情,形神悚越。齊王覽所上集,善之,賜良馬四匹。 貞復上《江都賦》,王賜錢十萬貫、馬二匹。未幾,以疾甚 還鄉里,終於家。
虞綽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綽字士裕,會稽餘姚人也。父孝曾,陳 始興王諮議。綽長八尺,姿儀甚偉,博學有俊才,尢工 草隸。陳左衛將軍傅縡有盛名於世,見綽詞賦,歎謂 人曰:『虞郎之文,無以尚也』。仕陳為太學博士,遷永陽 王記室。及陳亡,晉王廣引為學士。大業初,轉為祕書 學士。奉詔與祕書郎虞世南、著作佐郎庾自直等撰」 《長洲玉鏡》等書十餘部。綽所筆削,帝未嘗不稱善,而 官竟不遷。初為校書郎,以藩邸左右,加宣惠尉,遷著 作佐郎。與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居禁中, 以文翰待詔,恩盼隆洽。從征遼東,帝舍臨海,頓見大 鳥,異之,詔綽為銘。其辭曰:「維大業八年,歲在壬申,夏 四月丙子,皇帝底定遼碣,班師振旅。」龍駕南轅,鸞旗 西邁。行宮次於柳城縣之臨海頓焉。山川明秀,實仙 都也。旌門外設,款跨重阜,帳殿周施,降望大壑,息清蹕,下輕輿,警百靈,綏萬福。踐素砂,步碧沚,同軒皇之 襄野,邁漢宗於河上,想汾射以開襟,望蓬瀛而載佇, 窅然齊肅,藐屬殊庭。兼以聖德遐宣,息別風與淮雨。 休符潛感,表重潤於「夷波」,璧日曬光,卿雲舒采,六合 開朗,十洲澄鏡,少選之間,儵焉靈感,忽有祥禽,皎同 鶴鷺,出自霄漢,翻然雙下,高逾一丈,長乃盈尋,靡霜 暉於羽翮,激丹華於觜距,鸞翔鳳跱,鵲起鴻騫,或蹶 或啄,載飛載止,徘徊馴擾,咫尺乘輿,不藉揮琴,非因 拊石,樂我君德,是用來儀。斯固類仙人之騏驥,冠羽 族之「宗長,西王青鳥,東海赤鴈,豈可同年而語哉!竊 以銘基華岳,事乖靈異,紀跡鄒山,義非盡美,猶方冊 不泯,遺文可觀,況盛德成功,若斯懿鑠,懷真味道,如 此感通,不鐫名山,安用銘異?」臣拜稽首,敢勒銘云:「來 蘇興怨,帝自東征,言復禹績,乃御軒營,六師薄伐,三 韓肅清,龔行天罰,赫赫明明,文德上暢,靈武外薄,車 徒不擾,苛慝靡作,凱歌載路,成功允鑠,反斾還軒,遵 林並壑,停輿海澨,駐蹕巖阯,窅想遐凝,藐屬千里。金 臺銀闕,雲浮岳峙,有感斯應,靈禽效祉。飛來清漢,俱 集華泉,好音玉響,皓質冰鮮。狎仁馴德,習習翩翩,絕 跡無泯,於萬斯年。」帝覽而善之,命有司勒於海上。以 度遼功授建節尉。綽恃才任氣,無所降下。著作郎諸 葛穎以學業倖於帝,綽每輕侮之,由是有隙。帝嘗問 綽於穎,穎曰:「虞綽粗人也。」帝頷之。時禮部尚書楊元 感稱為貴倨,虛襟禮之,與結布衣之交。綽數從之游。 其族人虞世南誡之曰:「上性猜忌,而君過厚元感,若 與絕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無咎。不然,終當見禍。」綽 不從。尋有告綽以禁內兵書借元感,帝甚銜之。及元 感敗後,籍沒其家,妓妾並入宮。帝因問之:「元感平常 時與何人交往」,其妾以虞綽對。帝令大理卿鄭善果 窮治其事。綽曰:「羈旅薄遊,與元感文酒談款,實無他 謀。」帝怒不解,徙綽且末。綽至長安而亡,吏逮之急,於 是潛渡江,變姓名,自稱吳卓。遊東陽,抵信安,令天水 辛大德,大德舍之。歲餘,綽與人爭田相訟,有識綽者 而告,竟為吏所執,坐斬江都,時年五十四。所有詞賦, 並行於世。大德為令,誅翦群盜,甚得民和。與綽俱為 使者所執,其妻泣曰:「每諫君無匿學士,今日之事,豈 不哀哉!」大德笑曰:「我本圖脫長者,反為人告之,吾罪 也。當死以謝綽。」會有詔,死罪得以擊賊自效。信安吏 民詣使者叩頭曰:「辛君人命所懸,辛君若去,亦無信 安矣。」使者留之以討賊,帝怒,斬使者,《大德》獲全。
王胄〈眘〉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胄字承基,琅邪臨沂人也。祖筠,梁太 子詹事。父祥,陳黃門侍郎。胄少有逸才,仕陳,起家鄱 陽王法曹參軍,歷太子舍人,東陽王文學。及陳滅,晉 王廣引為學士。仁壽末,從劉方擊林邑,以功授帥都 督。大業初,為著作佐郎,以文詞為煬帝所重。帝常自 東都還京師,賜天下大酺,因為五言詩,詔胄和之。其」 詞曰:「河洛稱朝市,崤函實奧區。周營曲阜作,漢建奉 春謨。大君苞二代,皇居盛兩都。招搖正東指,天駟乃 西驅。展軨齊玉軼,式道耀金吾。千門駐罕罼,四達儼 車徒。是節春之墓,神皋華實敷。皇情感時物,睿思屬 枌榆。詔問百年老,恩隆五日酺。小人荷鎔鑄,何由答 大鑪。」帝覽而善之,因謂侍臣曰:「氣高致遠,歸之於胄。 詞清體潤,其在世基,意密理新,推庾自直,過此者未 可以言詩也。」帝所有篇什,多令繼和。與虞綽齊名,同 志友善。於時後進之士,咸以二人為准的。從征遼東, 進授朝散大夫。胄性疏率不倫,自恃才大,鬱鬱於薄 宦,每負氣陵傲,忽略時人。為諸葛穎所嫉,屢譖之於 帝。帝愛其才而不罪。禮部尚書楊元感虛襟與交,數 遊其第。及元感敗,與虞綽俱徙邊,胄遂亡匿,潛還江 左,為吏所捕,坐誅,時年五十六。所著詞賦,多行於世。 胄兄眘,字元恭,博學多通,少有盛名於江左。仕陳,歷 太子洗馬、中舍人。陳亡,與胄俱為學士。煬帝即位,授 祕書郎,卒官。
潘徽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徽字伯彥,吳郡人也。性聰敏,少受禮 於鄭灼,受《毛詩》於施公,受書於張沖,講《莊》《老》於張譏, 並通大義。尤精三史。善屬文,能持論。陳尚書令江總 引致文儒之士,徽一詣總,總甚敬之。釋褐新蔡王國 侍郎,選為客館令。隋遣魏澹聘於陳,陳人使徽接對 之。澹將反命,為啟於陳主曰:『敬奉弘慈,曲垂餞送』。徽」 以為伏奉為重,敬奉為輕,卻其啟而不奏。澹立議曰: 「《曲禮》注曰:『禮主於敬』。《詩》曰:『維桑與梓,必恭敬止』。《孝經》 曰:『宗廟致敬』。又云:『不敬其親,謂之悖禮』。孔子敬天之 怒,成湯聖敬日躋,宗廟極重,上天極高,父極尊,君極 貴,四者咸同一敬,《五經》未有異文。不知以敬為輕,竟 何所據?」徽難之曰:「向所論『敬』字,本不」全以為輕,但施 用處殊,義成通別。禮主於敬,此是通言。猶如男子冠 而字之,注云:「成人敬其名也。」《春秋》有冀缺,夫妻亦云 「相敬。」既於子則有敬名之義,在夫亦有敬妻之說,此 可復並謂極重乎?至若謝諸公,固非尊地,公子敬愛止施賓友,敬問敬報,彌見雷同;敬聽敬酬,何關貴隔? 當知敬之為義,雖是「不輕,但敬之於語,則有時混漫。 今云敬奉,所以成疑,聊舉一隅,未為深據。」澹不能對, 遂從而改焉。及陳滅,為州博士。秦孝王俊聞其名,召 為學士。嘗從俊朝京師,在塗令徽於馬上為賦,行一 驛而成,名曰《述思賦》。俊覽而善之,復令為《萬字文》,并 遣撰集字書,名為《韻纂》。徽為序曰:「文字之來尚矣,初 則羲」皇出震,觀象緯以法天;次則史頡佐軒,察蹄跡 而取地。於是八卦爰始,爻文斯作,繩用既息,墳籍生 焉。至如龍筴授河,龜威出洛,綠綈白檢,述勛華之運; 金繩玉字,表殷夏之符。《卸甲》示於姬壇,《吐卷》徵於孔 室,莫不理包遠邇,跡會幽明,仰協神功,俯照人事。其 制作也如彼,其祥瑞也如此。故能宣流萬代,正名百 物,為生民之耳目,作後王之模範,頌美形容,垂芬篆 素。暨大隋之受命也,追蹤三五,並曜參辰,外振武功, 內修文德。飛英聲而勒嵩岱,彰大定而銘鐘鼎。春干 秋羽,盛禮樂於膠庠;省俗觀風,採歌謠於唐衛。我秦 王殿下,降靈霄極,稟秀天機,質潤珪璋,文兼黼黻。《楚 詩》早習,頗屬懷於言志;沛《易》先通,每留神於《索隱》。尊 儒好古,三雍之對已遒;博物多能,百家之工彌洽。遨 遊必名教,漁獵唯圖史。加以降情引汲,擇善芻微,築 館招賢,攀枝佇異,剖連城於井里,賁束帛於丘園,薄 技無遺,片言便賞。所以人加脂粉,物競琢磨,俱報稻 粱,各施鳴吠。於時歲次鶉火,月躔夷則,驂駕務隙,靈 光意靜。前「臨竹沼,卻倚桂巖」,泉石瑩仁智之心,煙霞 發文彩之致,賓僚霧集,教義風靡。乃討論群藝,商略 眾書,以為「小學之家,尤多舛雜。雖復周禮漢律,務在 貫通,而巧說邪辭,遞生同異。且文訛篆隸,音謬楚夏。 《三蒼》《急就》之流,微存章句;《說文》《字林》之屬,唯別體形。 至於尋聲推韻,良為疑混,酌古會今,未臻功要。」未有 李登《聲類》,呂靜《韻集》,始判清濁,纔分宮羽,而全無引 據,過傷淺局,詩賦所須,卒難為用。遂躬紆睿旨,摽摘 是非,撮舉宏綱,裁斷篇部,總會舊轍,創立新意,聲別 相從,即隨注釋,詳之詁訓,證以經史,備包騷雅,博牽 子集,汗簡云畢,題為《韻纂》,凡三十卷,勒成一家。方可 藏彼名山,副諸石室。見群玉之「為淺,鄙懸金之不定。 爰命末學,製其都序。徽業術已寡,思理彌彈,心若死 灰,文慚生氣。徒以犬馬識養,飛走懷仁,敢執顛沛之 辭,遂操狂簡之筆。而齊、魯富經學,楚、鄭多良士。西河 之彥,幸不誚於索居;東里之才,請能加於潤色。」未幾, 俊薨,晉王廣復引為揚州博士,令與諸儒撰《江都集 禮》一部,復令徽作序曰:「禮之為用至矣,大與天地同 節,明與日月齊照,源開三本,體合四端。巢居穴處之 前,即萌其理;龜文鳥跡以後,稍顯其事。雖情存簡易, 意非玉帛,而夏造殷因,可得知也。至如秩宗三禮之 職,司徒五禮之官,邦國以和,人神惟敬。道德仁義,非 此莫成,進退俯仰,去茲安適。若璽印塗,猶防止水,豈」 直譬彼耕耨,均斯粉澤而已哉!自世屬坑焚,時移漢 魏,叔孫通之碩解,高堂隆之博識,專門者霧集,制作 者風馳,節文頗備,枝條互起。皇帝負扆垂旒,辨方正 位,纂勛華之曆象,綴文武之憲章,車書之所會通,觸 境斯應,雲雨之所霑潤,無思不韙。東探石簣之符,西 蠹羽陵之策,鳴鑾太室,偃伯靈臺,樂「備五常,禮兼八 代。上柱國、太尉揚州總管晉王」,握珪璋之寶,履神明 之德,隆化讚傑,藏用顯仁,地居周邵,業冠河楚。允文 允武,多才多藝。戎衣而籠關塞,朝服而掃江湖,收杞 梓之才,闢康莊之館。加以佃漁六學,網羅百氏,繼稷 下之絕軌,弘泗上之淪風。賾無隱而不探,事有難而 必綜。至於采標綠錯,華垂丹篆,刑名長短,儒墨是非。 書圃翰林之域,理窟談叢之內,謁者所求之餘,侍醫 所校之逸,莫不澄涇辨渭,拾珠棄蚌。以為質文遞改, 損益不同。《明堂曲臺》之記,南宮東觀之說,鄭王徐賀 之答,崔譙何庾之論,簡牒雖盈,菁華蓋鮮。乃以宣條 暇日,聽訟餘晨,娛情窺寶之鄉,凝相觀濤之岸。總括 油素,躬披緗縹,芟蕪刈楚,振領提綱,去其繁雜,撮其 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禮》,凡十二帙,一百二十 卷。取方月數,用比星周,軍國之義存焉,人倫之紀備 矣。昔者龜蒙令后,雎渙名藩,誠復出警入蹕,擬乘輿 之制度;建韣載旂,用天子之禮樂。求諸述作,未聞茲 典。方可韜之頖水,副彼名山,見刻石之非「工,嗤懸金 之已陋。是知沛王通論,不獨擅於前修;寧朔新書,更 追慚於往冊。徽幸棲仁岳,忝遊聖海,謬承恩獎,敢敘 該博之致云。」煬帝嗣位,詔徽與著作佐郎陸從典、太 常博士楮亮、歐陽詢等助越公楊素撰《魏書》,會素薨 而止。授京兆郡博士。楊元感兄弟甚重之,數相來往。 及元感敗,凡交關多罹其患。徽以元感故人,為帝所 不悅。有司希旨,出徽為西海郡威定縣主簿,意甚不 平,行至隴西,發病卒。
杜正元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正元字慎徽,其先本京兆人。八世祖
曼為石趙從事中郎,因家於鄴。自曼至正元,世以文學相授。正元尤聰敏,博涉多通。兄弟數人,俱未弱冠,並以文章才辯籍甚三河之間。開皇末,舉秀才,尚書 試方略,正元應對如響,下筆成章。僕射楊素負才傲 物,正元抗辭酬對,無所屈撓,素甚不悅。久之,會林邑」 獻白鸚鵡,素促召正元,使者相望。及至,即令作賦,正 元倉卒之際,援筆立成。素見文不加點,始異之。因令 更擬諸雜文筆十餘條,又皆立成,而辭理華贍。素乃 歎曰:「此真秀才,吾不及也。」授晉王行參軍,轉豫章王 記室,卒官。弟正藏。
許善心
编辑按《隋書》本傳,「善心字務本,高陽北新城人也。祖茂,梁 太子中庶子,始平、天門二郡守、散騎常侍。父亨,仕梁 至給事黃門侍郎。在陳歷羽林監、大中大夫、衛尉卿, 領大著作。善心九歲而孤,為母范氏所鞠養。幼聰明, 有思理,所聞輒能誦記,多聞默識,為當世所稱。家有 舊書萬餘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屬文,牋上父友徐陵」, 陵大奇之,謂人曰:「才調極高,此神童也。」起家除新安 王法曹。太子詹事江總舉秀才,對策高第,授度支郎 中,轉侍郎,補撰史學士。禎明二年,加通直散騎常侍, 聘於隋。遇高祖伐陳,禮成而不獲反命,累表請辭,上 不許,留縶賓館。及陳亡,高祖遣使告之。善心衰服,號 哭於西階之下,藉草東向,經三日,敕書唁焉。明日有 詔就館,拜通直散騎常侍,賜衣一襲。善心哭盡哀,入 房改服,復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詔。明日乃朝,伏泣 於殿下,悲不能興。上顧謂左右曰:「我平陳國,惟獲此 人,既能懷其舊君,即是我誠臣也。」敕以本官直門下 省,賜物千段,皂馬二十匹。從幸太山,還,授虞部侍郎。 十六年,有神雀降於舍章闥,高祖召百官賜醼,告以 此瑞。善心於座,請紙筆製《神雀頌》。其詞曰:「臣聞觀象 則天,乾元合其德;觀法審地,域大表其尊。雨施雲行, 四時所以生殺;川流岳立,萬物於是裁成。出震乘離 之君,紀屬司鳳之后,玉錘玉斗而降,金版金縢以傳, 並陶冶性靈,含煦動植,眇元珠於赤水,寂明鏡乎虛 堂,莫」不景福氤氳,嘉貺雥集,馳聲南董,越響曇《韶》。粵。 我皇帝之君臨闡大方,抗太極,負鳳邸,據龍圖。不言 行焉,攝提建指,不肅清焉,喉鈴啟閉。括地復夏,截海 翦商,就望體其尊,登咸昌其會。綿區浹宇,遐至邇安。 騰實飛聲,直暢傍施。無體之禮,威儀布政之宮;無聲 之樂,綴兆總章之觀。上庠養老,躬問百年;下土字民, 心為百姓,月棲日浴,熱坂寒門,吹鱗沒羽之荒,赤蛇 青馬之裔,解辮請吏,削衽承風,豈止呼韓北場,頫勒 狼居之岫;熄慎南境,近表不耐之城。故使天弗愛道, 地寧吝寶,川岳展異,幽明效靈,狎素游赬,團膏漱醴, 半景青赤,孳歷虧盈,足足懷仁,般般擾義。祥祐之來 若此,升隆之化如彼。而登封盛典,云亭佇白檢之儀; 致治成功,柴燎靡元珪之告。雖奉常定禮,武騎草文, 天子抑而未行,推而不有,允恭克讓,其在斯乎?七十 二君,信蔑如也。故神禽顯賁,元應特昭,白爵主鐵豸 之奇,赤爵銜丹書之貴。班固《神爵》之頌,「履武戴文」;曹 植《嘉爵》之篇,棲庭集牖。未若于飛,武帳來賀,文㮰刷 采,青蒲將翱赤罽。玉几朝御,取玩軒楯之間;金門旦 開,兼留翬翟之鑒。終古曠世,未或前聞;福召宜徵,得 之茲日。歲次上章,律諧大呂,元枵會節,元英統時。至 尊未明求衣,晨興於含章之殿。爰有瑞爵,翱翔而下。 載行載止,當扆宁而徐前;來集來儀,承軒墀而顧步。 夫瑞者符也,明主之休徵;雀者爵也,聖人之大寶。謹 案《考異郵》云:「軒轅有黃爵,赤頭立日傍。」占云:「土精之 應。」又《禮·稽命徵》云:「祭祀合其宜,則黃爵集。」昔漢集泰 畤之殿,魏下文昌之宮,一見雍丘之祠,三入平東之 府。並勞觀迴矚,事陋人微,奚足稱矣。抑又聞之,不刳 胎剖卵,則鸞鳳馴鳴;不漉浸焚原,則螭龍盤蜿。是知 陛下止殺,故飛走宅心;皇慈好生,而浮潛育德。臣面 奉綸綍,垂示休祥,預承嘉宴,不勝藻躍。李虔僻處西 土,陸機少長東隅,微臣慚於往賢,逢時盛乎曩代,輒 竭庸瑣,敢獻頌云。太素式肇,大德資生,功元不器,道 要無名,質文鼎革,沿習因成,祥圖瑞史,赫赫明明,天 保大定,於鑠我君,武義迺武。文教惟文,橫塞宇宙,旁 凝射汾,軒物重「造,姚風再薰。煥發王策,昭彰帝道。御 地七神,飛天五老。山祇吐祕,河靈孕寶。黑羽升壇,青 鱗伏皁。丹烏流火,白雉從風。棲阿德劭,鳴岐祚隆。未 如神爵,近賀王宮。五靈何有,百福攸同。孔圖獻赤,荀 文表白。節節奇音,行行瑞跡。化玉黼扆,銜環陛戟。上 天之命,明神所格。綏應在旃,伊臣預焉。永緝韋素,方 流管絃,頌歌不足,蹈儛無宣。臣拜稽首,億萬斯年。」頌 成奏之,高祖甚悅,曰:「我見神雀,共皇后觀之。今旦召 公等入,適述此事。」善心於座始知,即能成頌。文不加 點,筆不停毫,常聞此言,今見其事。因賜物二百段。十 七年,除祕書丞。於時祕藏圖籍,尚多淆亂,善心放阮 孝緒《七錄》,更製《七林》,各為總敘,冠於篇首。又於《部錄》 之下,明作者之意,區分其類例焉。又奏追李文博、陸 從典等學者十許人,正定經史錯謬。仁壽元年,攝黃門侍郎。二年,加攝太常少卿,與牛弘等議定禮樂,祕 書丞、黃門並如故。四年,留守京師。高祖崩於仁壽宮, 煬帝祕喪不發,先易留守官人。出。除巖州刺史。逢漢 王諒反,不之官。大業元年,轉禮部侍郎,奏薦儒者徐 文遠為國子博士,包愷、陸德明、褚徽、魯世達之輩,並 加品秩,授為學官。其年,副納言楊達為冀州道大使, 以稱旨,賜物五百段。左衛大將軍宇文述每旦借本 部兵數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罷。攝御史大夫梁 毗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推,千餘人,皆稱 被役。經二十餘日,法官候伺上意,乃言「役不滿日,其 數雖多,不合通計。縱令有實,亦當無罪。」諸兵士聞之, 更云初不被役。上欲釋之,付議虛實。百寮議為虛。善 心以為:「述於仗衛之所,抽兵私役,雖不滿日,闕於宿 衛,與常役所部,情狀乃殊。又兵多下番,散還本府,分 道追至,不謀同辭。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姦狀分明,此 何可捨?」蘇威、楊汪等二十餘人,同善心之議,其餘皆 議免罪,煬帝可免罪之奏。後數月,述譖善心曰:陳叔 寶卒,善心與周羅㬋、虞世基、袁充、蔡徵等同往送葬, 善心為祭文,謂為陛下敢於今日加叔寶尊號。召問 有實,自援古例,事得釋,而帝甚惡之。又太史奏帝即 位之年,與堯時符合。善心議以國哀甫爾,不宜稱賀。 述諷御史劾之,左遷給事郎,降品二等。四年,撰《方物 志》奏之。七年,從至涿郡,帝方自御戎以東討,善心上 封事忤旨,免官。其年,復徵為守給事郎。九年,攝左翊 衛長史。從度遼,授建節尉。帝嘗言及高祖受命之符, 因問鬼神之事,敕善心與崔祖濬撰《靈異記》十卷。初, 善心父撰著《梁史》,未就而歿。善心述成父志,修續家 書。其序傳末述制作之意曰:「謹按太素將萌,洪荒初 判,乾儀資始,辰象所以正時;巛載厚生,品物於焉播 氣。參三才而育德,肖二統而降靈。有人民焉,樹之君 長,有貴賤矣,為其宗極。保上天之眷命,膺下土之樂 推,莫不執太方,振長策,感召風雲,驅馳英俊,干戈揖 讓,取之也殊功;鼎玉龜符,成之也一致。革命刱制,竹 素之道稍彰;紀事記言,筆墨之官漸著。炎農以往,存 其名而漏其跡;黃軒以來,晦其文而顯其用。《登丘》《納 麓》」,具訓誥及典謨;貫昴入房,傳夏正與殷祀洎;辨方 正位,論時訓功。南北左右,兼四名之別;檮杌乘車,擅 一家之稱。國惡雖諱,君舉必書。故賊子亂臣,天下大 懼,元龜明鏡,昭然可察。及三郊遞襲,五勝相沿,俱稱 百谷之王,並以四海自任,重光累德,何世無哉!逮有 梁之君臨天下,江左建國,莫斯為盛。受命在於一君, 繼統傳乎四主,克昌四十八載,餘祚五十六年。武皇 帝出自諸生,爰升寶曆,拯百王之弊,救萬姓之危,反 澆季之末流,登「上皇之獨道,朝多君子,野無遺賢,禮 樂必備,憲章咸舉,弘深慈於不殺,濟大忍於無刑,蕩 蕩巍巍,可為稱首。屬陰戎入潁,羯胡侵洛,沸騰磣黷, 三季所未聞;掃地滔天,一元之巨厄。廊廟有序,翦成 狐兔之場;珪帛有儀,碎夫犬羊之手。福善積而身禍, 仁義在而國亡。」豈天道歟?豈人事歟?嘗《別論》之在,《序 論》之卷。先君昔在前代,早懷述作,凡撰《齊書》為五十 卷,《梁書》紀傳,隨事勒成,及闕而未就者,《目錄》注為一 百八卷。梁室交喪,墳籍銷盡,冢壁皆殘,不惟無所盜, 帷囊同毀,陳農何以求?秦儒既坑,先王之道將墜,漢 臣徒請,口授之文亦絕,所撰之書,一時亡散。有陳初 建,詔為史官,補闕拾遺,心識口誦,依舊目錄,更加修 撰,且成百卷,已有六帙,五十八卷上祕閣訖。善心早 嬰荼蓼,弗荷新構。太建之末,頻抗表聞;至德之初,蒙 授史任。方願油素採訪,門庭記錄,俯勵弱才,仰成先 志。而單宗少強近虛室類,原顏,退屏無所交遊,棲遲 不求進益。假班嗣之書,徒聞其語;給王隱之筆,未見 其人。加以庸瑣涼能,孤陋末學,忝職郎署,兼撰陳史, 致此書延時,未即成續。禎明二年,以臺郎入聘,值本 邑淪覆,佗鄉播遷,行人失時,將命不復,望都亭而長 慟,遷別館而懸壺。家史舊書,在後焚蕩,今止有六十 八卷在,又並缺落失次。自入京已來,隨見補葺,略成 七十卷,《四帝紀》八卷,《后妃》一卷,《三太子錄》一卷,為一 帙十卷。《宗室王侯列傳》一帙十卷,《具臣列傳》二帙二 十卷,《外戚傳》一卷,《孝德傳》一卷,《誠臣傳》一卷,《文苑傳》 二卷,《儒林傳》二卷,《逸民傳》一卷,《數術傳》一卷,《藩臣傳》 一卷,合一帙十卷,《止足傳》一卷,《烈女傳》一卷,《權幸傳》 一卷,《羯賊傳》二卷,《逆臣傳》二卷,《叛臣傳》二卷,《敘傳論 述》一卷,合一帙十卷。凡稱「史臣」者,皆先君所言,下稱 名案者,並善心補闕,別為《敘論》一篇,托於《敘傳》之末。 十年,又從至懷遠鎮,加授朝散大夫。突厥圍鴈門,攝 左親衛、武賁郎將,領江南兵,宿衛殿省。駕幸江都郡, 追敘前勳,授通議大夫。詔還本品,行給事郎。十四年, 化及弒逆之日,隋官盡詣朝堂謁賀,善心獨不至。許 弘仁馳告之曰:「天子已崩,宇文將軍攝政,合朝文武, 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終,何預於叔,而低徊若 此!」善心怒之,不肯隨去。弘仁反走上馬,泣而言曰:「將
軍於叔全無惡意,忽自求死,豈不痛哉!」還告唐奉義以狀白化及,遣人就宅執至朝堂。化及令釋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人大負氣。」命捉將來, 罵云:「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遜!」其黨輒牽曳,因遂害 之,時年六十一。及越王稱制,贈左光祿大夫、高陽縣 公,諡曰文節。善心母范氏,梁太子中舍人孝才之女, 少寡養孤,博學有高節。高祖知之,敕尚食每獻時新, 嘗遣分賜。嘗詔范入內侍皇后講讀,封永樂郡君。及 善心遇禍,范年九十有二,臨喪不哭,撫柩曰:「能死國 難,我有兒矣。」因臥不食,後十餘日亦終。
虞世基
编辑按《隋書》本傳:「世基字茂世,會稽餘姚人也。父荔,陳太 子中庶子。世基幼沉靜,喜慍不形於色,博學有高才, 兼善草隸。陳中書令孔奐見而嘆曰:『南金之貴,屬在 斯人』。少傅徐陵聞其名,召之,世基不往。後因公會,陵 一見而奇之,顧謂朝士曰:『當今潘、陸也』。因以弟女妻 焉。仕陳,釋褐建安王法曹參軍事,歷祠部、殿中二曹」 郎、太子中舍人,遷中庶子、散騎常侍、尚書左丞。陳主 嘗於莫府山校獵,令世基作《講武賦》於坐,奏之曰:「夫 翫居常者,未可論匡濟之功;應變通者,然後見帝王 之略。何則?化有文質,進讓殊風;世或澆淳,解張累務。 雖復順紀合符之后,望雲就日之君,且修戰於阪泉, 亦治兵於丹浦。是知文德武功,蓋因」時而並用;經邦 創制,固與俗而推移。所以樹鴻名,垂大訓,拱揖百靈, 包舉六合,其惟聖人乎!鶉火之歲,皇上御宇之四年 也。萬物交泰,九有乂安,俗躋仁壽,民資日用。然而足 食足兵,猶載懷於履薄;可久可大,尚懍乎於御朽。至 如昆吾遠賮,肅眘奇賝,史不絕書,府無虛月。貝胄雍 弧之用,犀渠闕鞏之殷。鑄名劍於尚方,積琱戈於武 庫。熊羆百萬,貔豹千群,利盡五材,威加四海。爰於農 隙,有事春蒐,舍爵策勳,觀使臣之以禮;沮勸賞罰,乃 示民以知禁。盛矣哉!信百王之不易,千載之一時也。 昔上林從幸,相如於是頌德;長楊校獵,子雲退而為 賦。雖則體物緣情,不同年而語矣。英聲茂實,蓋可得 而言焉。其辭曰:「惟則天以稽古,統資始於群分,膺錄 圖而出震,樹司牧以為君。既濟寬而濟猛,亦乃武而 乃文。北怨勞乎殷履,南伐盛於唐勛。彼周干與夏戚, 粵可得而前聞。我大陳之創業,乃撥亂而為武。戡定 艱難,平臺區宇,從喋喋之樂推,爰蒼蒼而再補。故累 仁以積德,諒重規而襲矩。惟皇帝之休烈,體徇齊之 睿哲,敷九疇而咸敘,奄四海而有截。」既搜揚於《帝難》, 又《文思》之安安。幽明請吏,俊乂在官,御璇璣而七政 辨,朝玉帛而萬國歡。昧旦丕顯,未明思治,道藏往而 知來,功參天而兩地。運聖人之上德,盡生民之能事。 於是禮暢樂和,刑清政肅,西𣳻析支,東漸蟠木。罄圖 諜而效祉,漏川泉而禔福。「在靈貺而必臻,亦何思而 不服。」雖致治之隆平,猶戒國而強兵。選羽林於六郡, 詔蹶張於五營。兼折衝而餘勇,咸重義而輕生。遂乃 因農隙以教民,在春蒐而習戰。命司馬以示法,帥掌 固而清甸。導旬始以前驅,伏鉤陳而後殿。抗鳥旌於 析羽,飾魚文於被練。爾乃革軒按轡,玉虯齊鞅。屯左 矩以啟行,擊右鐘而傳響。交雲罕之掩映,紛劍騎而 來往。指攝提於斗極,洞閶闔之弘敞。跨元武而東臨, 款黃山而北上。隱圓闕之迢遞,屆方澤之塏爽。於斯 時也,青春晚候,朝陽明岫;日月光華,煙雲吐秀。澄波 瀾於江海,靜氛埃於宇宙。乘輿乃御太一之玉堂,授 軍令於紫房,蘊《龍韜》之妙笇。誓武旅於戎場,銳金顏 於庸蜀,躝鐵騎於漁陽。彀神弩而持滿,彏矢弧而並 張。曳紅旗之正正,振夔鼓之鏜鏜。八陳肅而成列,六 軍儼以相望。拒飛梯於縈帶,聳樓車於武岡。或掉鞅 而直指,乍交綏而弗傷。裁應變而蛇擊,俄蹈厲以鷹 揚。中小枝於戟刃,徹蹲札於甲裳。聊七縱於《孟獲》,乃 兩禽於卞莊。始軒軒而鶴舉,遂離離以鴈行。振川谷 而橫八表,蕩海岳而耀三光。諒窈窅之不測,羌進退 而難常。亦有投石扛鼎,超乘挾輈;衝冠聳劍,鐵楯銅 頭。熊渠殪兕,武勇操牛。雖任鄙與賁、育,故無得而為 仇。九攻既決,三略已周。鳴鐲振響,風卷電收。於是勇 爵班,金奏設。登《元凱》而陪位,命方卲而就列。三獻式 序,八音未闋。舞「干戚而有豫,聽鼓鞞而載悅。俾挾纊 與投醪,咸忘軀而殉節。方席卷而橫行,見王師之有 征。登燕山而戮封豕,臨瀚海而斬長鯨。望雲亭而載 蹕,禮升中而告成。實皇王之神武,信蕩蕩而難名者 也。」陳主嘉之,賜馬一匹。及陳滅歸國,為通直郎,直內 史省。貧無產業,每傭書養親,怏怏不平。嘗為五言詩 以見意,情理悽切,世以為工,作者莫不吟詠。未幾,拜 內史舍人。煬帝即位,顧遇彌隆。祕書監河東柳顧言 博學有才,罕所推謝。至是與世基相見,歎曰:「海內當 共推此一人,非吾儕所及也。」俄遷內史侍郎,以母憂 去職,哀毀骨立。有詔起令視事。拜見之日,殆不能起。 帝令左右扶之,哀其羸瘠,詔令進肉。世基食輒悲哽 不能下。帝使謂之曰:「方相委任,當為國惜身。」前後敦 勸者數矣。帝重其才,親禮逾厚,專典機密,與納言蘇威、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黃門侍郎裴矩、御史大夫 裴蘊等參掌朝政。於時天下多事,四方表奏日有百 數,帝方凝重,事不庭決,入閤之後,始召世基口授節 度。世基至省,方為敕書,日且百紙,無所遺謬。其精審 如是。遼東之役,進位金紫光祿大夫。後從幸鴈門,帝 為突厥所圍,戰士多敗。世基勸帝重為賞格,親自撫 循。又下詔停遼東之事。帝從之,師乃復振。及圍解,勳 格不行,又下伐遼之詔。由是言其詐眾,朝野離心。帝 幸江都,次鞏縣,世基以盜賊日盛,請發兵屯洛口倉 以備不虞。帝不從,但答云:「卿是書生,定猶恇怯。」於時 天下大亂,世基知帝不可諫止。又以高熲、張衡等相 繼誅戮,懼禍及己,雖居近侍,唯諾取容,不敢忤意。盜 賊日盛,郡縣多沒。世基知帝惡,數聞之。後有告敗者, 乃抑損表狀,不以實聞。是後外間有變,帝弗之知也。 嘗遣太僕楊義臣捕盜於河北,降賊數十萬,列狀上 聞。帝歎曰:「我初不聞賊頓如此,義臣降賊何多也?」世 基對曰:「鼠竊雖多,未足為慮。義臣剋之,擁兵不少,久 在閫外,此最非宜。」帝曰:「卿言是也。」遽追義臣,放其兵 散。又越王侗遣太常丞元善達間行賊中,詣江都奏 事,稱:「李密有眾百萬,圍逼京師,賊據洛口倉,城內無 食。若陛下速還,烏合必散。不然者,東都決沒。」因歔欷 嗚咽,帝為之改容。世基見帝色憂,進曰:「越王年少,此 輩誑之。若如所言,善達何緣來至?」帝乃勃然怒曰:「善 達小人,敢廷辱我!」因使經賊中,向東陽催運,善達遂 為群盜所殺。此後外人杜口,莫敢以賊聞奏。世基貌 沉審,言多合意,是以特見親愛,朝臣無與為比。其繼 室孫氏,性驕淫,世基惑之,恣其奢靡,雕飾器服,無復 素士之風。孫復攜前夫子夏侯儼入世基舍,而頑鄙 無賴,為其聚斂,鬻官賣獄,賄賂公行,其門如市,金寶 盈積。其弟世南素國士,而清貧不立,未曾有所贍,由 是為論者所譏,朝野咸共疾怨。宇文化及殺逆也,世 基乃見害焉。長子肅,好學多才藝,時人稱有家風。弱 冠早沒。肅弟熙,大業末為符璽郎,次子柔晦,並宣義 郎。化及將亂之夕,宗人虞伋知而告熙曰:「事勢已然, 吾將濟卿南度,且得免禍,同死何益?」熙謂伋曰:「棄父 背君,求生何地。感尊之懷,自此訣矣。」及難作,兄弟競 請先死,行刑人於是先世基殺之。
庾自直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自直,潁川人也。父持,陳羽林監。自直 少好學,沉靜寡欲。仕陳,歷豫章王府外兵參軍、宣惠 記室。陳亡,入關,不得調。晉王廣聞之,引為學士。大業 初,授著作佐郎。自直解屬文,於五言詩尤善。性恭慎, 不妄交遊,特為帝所愛。帝有篇章,必先示自直,令其 詆訶。自直所難,帝輒改之,或至於再三,俟其稱善,然 後方出。」其見親禮如此。後以本官知起居舍人事。化 及作逆,以之北上,自載露車中,感激發病卒。有文集 十卷行於世。
常得志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京兆常得志,博學善屬文,官至秦王 記室。及王薨,過故宮,為五言詩,辭理悲壯,甚為時人 所重。復為兄弟論,義理可稱。」
尹式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河間尹式,博學解屬文,少有令問。仁 壽中,官至漢王記室,王甚重之。及漢王敗,式自殺。其 族人正卿、彥卿,俱有儁才,名顯於世。」
劉善經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河間劉善經,博物洽聞,尤善詞筆。歷 仕著作佐郎,太子舍人。著《酬德傳》三十卷,《諸劉譜》三 十卷,《四聲指歸》一卷,行於世。」
杜正藏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正藏,字為善,尤好學,善屬文。弱冠舉 秀才,授純州行參軍,歷下邑正。大業中,學業該通,應 詔舉秀才。兄弟三人,俱以文章一時詣闕,論者榮之。 著碑誄銘頌詩賦百餘篇。又著文章體式,大為後進 所寶,時人號為文軌。乃至海外高麗、百濟亦共傳習, 稱為《杜家新書》。」
祖君彥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范陽祖君彥,齊尚書僕射孝徽之子 也。容貌短小,言辭訥澀,有才學。大業末,官至東平郡 書佐。郡陷於翟讓,因為李密所得,密甚禮之,署為記 室,軍書羽檄皆成於其手。及密敗,為王世充所殺。」 按《唐書李密傳》:「祖君彥,齊僕射孝徽子,博學彊記,屬 辭贍速。薛道衡嘗荐之隋文帝,帝曰:『是非殺觓律明 月人兒耶?朕無用之』。」煬帝立,尤忌知名士,遂調東都 書佐,檢校宿城令。世謂祖宿城負其才,常鬱鬱思亂, 及為密草檄,乃深斥主闕。密敗,世充見之,曰:「汝為賊 罵國足未?」君彥曰:「跖客可使刺由,但愧不至耳。」世充 令撲之。既困臥樹下,世充已自欲盜隋。中悔,命醫許 惠照往視之,欲其蘇,郎將王拔柱曰:「弄筆生有餘罪。」 乃蹙其心,即死,戮尸於偃師。
===孔德紹===按《隋書文學傳》:「會稽孔德紹,有清才,官至景城縣丞。 竇建德稱王,署為中書令,專典書檄。及建德敗,伏誅。」
劉斌
编辑按《隋書文學傳》:「南陽劉斌,頗有詞藻,官至信都郡司 功書佐。竇建德署為中書舍人。建德敗,復為劉闥中 書侍郎。與劉闥亡歸突厥,不知所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