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072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七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七十二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七十二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六十

  宋十

  曾鞏      王益柔

  王安石     郭祥正

  劉恕羲仲和仲王無咎

  沈遼      文同

  吳孝宗     王介

  劉季孫     呂逢時

  楊維      裴煜

  蔡承禧     晏幾道

  管師常     石賡

  鮑彪      陳軾

  歐陽經     強至

  徐信張漸  王汲

  李時亮     梅蟠

  伍誥      王致

  何琬      劉敏求

  潘及甫     王令

  蔣則      晏防

  劉康夫     童宗說

  陳舜俞     王嚮

  傅野      石汝礪

  劉牧      龔程

  韋驤      王伯廣

  彭持      廖正一

  楊天惠     王鯨

  石處道     馮山

  洪朋炎 芻羽季幾復中復

  王伯起     利申

  潘興嗣     羅尚友

  祝常      陳伯溫王補

  吳桓      焦蹈

  阮美成     陳廓

文學典第七十二卷

文學名家列傳六十

编辑

宋十

编辑

曾鞏

编辑

按《宋史》本傳:「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讀 書數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 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中嘉祐二 年進士第,調太平州司法參軍,召編校史館書籍,遷 館閣校勘、集賢校理,為實錄檢討官。出通判越州。州 舊取酒場錢給募牙前錢,不足,賦諸鄉戶,期七年止。」 期盡,募者志於多入,猶責賦如初。鞏訪得其狀,立罷 之。歲饑,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 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 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餘,又貸 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事不乏。知齊州,其治以疾 姦急盜為本。曲堤周氏擁貲雄里中,子高橫縱,賊良 民,汙婦女,服器上僭,力能動權豪。州縣吏莫敢詰,鞏 取寘於法。章丘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 無不如志。鞏配三十一人,又屬民為保伍,使譏察其 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輒得盜。有葛友者,名在 捕中,一日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所購 金帛隨之,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鞏外視章顯,實 欲攜貳其徒,使之不能復合也。自是外戶不閉。河北 發民濬河,調及它路齊當,給夫二萬。縣初按籍,三丁 出夫一鞏括其隱漏,至於九而取一,省費數倍。又弛 無名渡錢,為橋以濟往來,徙傳舍,自長清抵博州,以 達於魏,凡省六驛,人皆以為利。徙襄州、洪州,會江西 歲大疫,鞏命縣鎮亭傳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 者來食息,宮舍資其飲食衣衾之具,分醫視診,書其 全失多寡為殿最。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 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處,猝集,師去,市里不知。 加直龍圖閣、知福州。劍將樂盜廖思,既赦罪出降,餘 眾潰復合,陰相結附,旁連數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 人慴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福多佛寺 僧剎,其富饒爭欲為主守,賕請公行,鞏俾其徒相推 擇,識諸籍,以次補之,授帖於府庭,卻其私謝,以絕左 右徼求之弊。福州無職田,歲鬻園蔬,收其直自入,常 三四十萬。鞏曰:「太守與民爭利可乎?罷之,後至者亦 不復取也。」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 偃蹇不偶。一時後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過闕,神 宗召見,勞問甚寵,遂留判三班院。上疏議經費,帝曰: 「鞏以節用為理財之要,世之言理財者,未有及此。」帝 以《三朝》《兩朝國史》各自為書,將合而為一,加鞏史館 修撰,專典之,不以大臣監總。既而不克成。會官制行, 拜中書舍人。時自三省百職事,選授一新,除書日至十數,人人舉其職,於訓辭典約而盡。尋掌延安郡王 牋奏。故事命翰林學士,至是特屬之。甫數月,丁母艱 去,又數月而卒,年六十五。鞏性孝友,父亡,奉繼母益 至,撫四弟九妹於委廢單弱之中,宦學婚嫁,一出其 力。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斟酌於 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少與王安 石游,安石聲譽未振,鞏導之於歐陽修,及安石得志, 遂與之異。神宗嘗問:「安石何如人?」對曰:「安石文學行 義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輕富貴,何吝也?」 曰:「臣所謂吝者,謂其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帝然之。 呂公著嘗告神宗:「以鞏為人行」義不如政事,政事不 如文章,以是不大用云。弟布,自有傳。幼弟肇。

按《聞見後錄》:曾子固初為太平州司戶,守張伯玉,前 輩人也。歐陽公、王荊公諸名士共稱子固文章,伯玉 殊不顧,間語子固:「吾方作六經閣,其為之記。」子固凡 謄槁六七,終不當伯玉之意,則為子固曰:「『吾自為之』。 其書于紙曰『六經閣者,諸子百家皆在焉,不書尊經 也』」云云。子固始大畏服,益自勵于學矣。

按《卻掃編》,神宗患本朝國史之繁,嘗欲重修五朝正 史通為一書,命曾子固專領其事,且詔自擇屬官。曾 以彭城陳師道應詔,朝廷以布衣難之。未幾,撰《太祖 皇帝總敘》一篇以進,請繫之《太祖本紀》篇末,以為國 史書首。其說以為太祖大度豁如,知人善任使,與漢 高祖同,而漢祖所不及者,其事有十。因具論之,累二 千餘言。神宗覽之不悅曰:「為史但當實錄以示後世, 亦何必區區與先代帝王較優劣乎!且一篇之贊,已 如許之多,成書將復幾何?」於是書竟不果成。

王益柔

编辑

按《宋史王曙傳》:「曙子益柔,字勝之,為人伉直尚氣,喜 論天下事,用蔭至殿中丞。元昊叛,上備邊選將之策。 杜衍、丁度宣撫河東,益柔寓書言河外兵饟無法,非 易帥臣、轉運使不可。因條其可任者。衍、度使還,以學 術政事薦,知介丘縣。慶曆更,用執政,異意者指為朋 黨,仁宗下詔戒敕。益柔上書論辨,言尢切直。尹洙與」 劉滬爭城水洛事,自涇原貶慶州。益柔訟之曰:「水洛 一障耳,不足以拒賊。滬裨將,洙為將軍,以天子命,呼 之不至,戮之不為過,顧不敢專執之以聽命。是洙不 伸將軍之職而上尊朝廷,未見其有罪也。」不聽。范仲 淹未識面,以館閣薦之,除集賢校理。預蘇舜欽秦邸 會,醉作《傲歌》。時諸人欲遂傾正黨,宰相章得象、晏殊 不可否,參政賈昌朝陰主之,張方平、宋祁、王拱辰攻 排不遺力,至列狀言益柔罪當誅。韓琦為帝曰:「益柔 狂語,何足深計!方平等皆陛下近臣,今西陲用兵,大 事何限,一不為陛下論列,而同狀攻一王益柔,此其 意可見矣。」帝感悟,但黜監復州酒。久之,為開封府推 官、鹽鐵判官。凡中旨所需,不應法式,有司迎合以求 進者,悉論之不置。出為兩淛、京東西轉運使,上言:「今 考課法,區別長吏能否,必明有顯狀,顯狀必取其更 置,興作大利。夫小政小善,積而不已,然後能成其大, 取其大而遺其細,將競利圖功,恐事之不舉者日多, 而虛名無實之風日起。願參以唐《四善》,兼取行實,列 為三」等,不行。熙寧元年,入判度支審院,詔百官轉對。 益柔言:「人君之難,莫大於辨邪正;邪正之辨,莫大於 置相。相之忠邪,百官之賢否也。若唐高宗之李義甫, 明皇之李林甫、德宗之盧杞、憲宗之皇甫鎛,帝王之 鑑也。高宗、德宗之昏蒙,固無足論,明皇、憲宗之聰明, 乃蔽於二人如此。以二人之庸,猶足以致禍,況誦《六 藝》,挾才智以文致其奸說者哉?」意蓋指王安石也。判 吏部流內銓。舊制,選人當改京官,滿十人乃引見,由 是士多困滯,且遇舉者有故輒不用。益柔請才二人 即引見,眾論翕然稱之。直舍人院、知制誥兼直學士 院董氈,遇明堂恩,中書熟狀,加光祿大夫,而舊階已 特進。益柔以聞,帝謂中書曰:「非翰林幾何不為羌夷 所笑。」宰相怒其不申堂,用他事罷其兼。直。遷龍圖閣 直學士、祕書監,知蔡、揚、亳州、江寧、應天府,卒,年七十 二。益柔少力學,通群書,為文日數千言。尹洙見之曰: 「贍而不流,制而不窘,語淳而厲,氣壯而長,未可量也。」 時方以詩賦取士,益柔去,不為范仲淹薦,試館職,以 其不善詞賦,乞試以策論,特聽之。司馬光嘗語人曰: 「自吾為《資治通鑑》,人多欲求觀讀,未終一紙,已欠伸 思睡。能閱之終篇者,惟王勝之耳。」其好學類此。

王安石

编辑

按《宋史》本傳:「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父益,都官員 外郎。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 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鞏 攜以示歐陽修,修為之延譽。擢進士上第,簽書淮南 判官。舊制,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否。再調知 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穀與民,立息以 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彥博為相,薦 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尋召試館職, 不就。修薦為諫官,以祖母年高辭。修以其須祿養,言於朝,用為群牧判官。請知常州,移提點江東刑獄,入 為度支判官,時嘉祐三年也。安石議論高奇,能以辨 博濟其說果於自用,慨然有矯世變俗之志,於是上 《萬言書》,以為「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風俗日以衰 壞,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 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 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 之費,自古治世,未嘗以財不足為公患也,患在治財 無其道爾。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閭巷草野之間,亦 少可用之才。社稷之託,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 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願監苟且因循之弊,明詔 大臣,為之以漸,期合於當世之變,臣之所稱,流俗之 所不講,而議者以為迂闊而熟爛者也。」後安石當國, 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書。俄直集賢院。先是,館閣之 命屢下,安石屢辭,士大夫謂其無意於世,恨不識其 面。朝廷每欲俾以美官,惟患其不就也。明年,同修起 居注,辭之累日,閣門吏齎敕就付之,拒不受;吏隨而 拜之,則避於廁,吏置敕於案而去,又追還之。上章至 八九乃受。遂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自是不復辭官 矣。有少年得鬥鶉,其儕求之不與,恃與之昵輒持去, 少年追殺之。開封當此人死,安石曰:「按律,公取、竊取 皆為盜。此不與而彼攜以去,是盜也;追而殺之,是捕 盜也,雖死當勿論。」遂劾府司失入。府官不伏,事下審 刑、大理,皆以府斷為是。詔放安石罪,當詣閣門謝。安 石言:「我無罪。」不肯謝。御史舉奏之,置不問。時有詔舍 人院無得申請除改文字,安石爭之曰:「審如是,則舍 人不得復行其職,而一聽大臣所為。自非大臣欲傾 側而為私,則立法不當如此。今大臣之弱者不敢為 陛下守法,而彊者則挾上旨以造令,諫官、御史無敢 逆其意者,臣實懼焉。」語皆侵執政,由是益與之忤。以 母憂去,終英宗世,召不赴。安石本楚士,未知名於中 朝,以韓、呂二族為巨室,欲借以取重,故深與韓絳、絳 弟維及呂公著友,三人更游揚之,名始盛。神京在藩, 維為記室,每講說,見稱,維曰:「此非維之說,維之友,王 安石之說也。」及為太子庶子,又薦自代,帝由是想見 其人。甫即位,命知江寧府,數月,召為翰林學士兼侍 講。熙寧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對,帝問為治所先,對曰: 「擇術為先。」帝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當法堯、舜,何以 太宗為哉?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 而不難。但末世學者不能通知,以為高不可及爾。」帝 曰:「卿可謂責難於君。朕自惟眇躬,恐無以副卿此意。 可悉意輔朕,庶同濟此道。」一日講席,群臣退,帝留安 石坐,曰:「有欲與卿從容論議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 徵、劉備必得諸葛亮,然後可以有為。二子誠不世出 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誠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契; 誠能為高宗,則必有傅說。彼二子皆有道者所羞,何 足道哉?以天下之大,人民之眾,百年承平,學者不為 不多。然常患無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擇術未明,推 誠未至,雖有皋、夔、稷、契、傅說之賢,亦將為小人所蔽, 卷懷而去爾。」帝曰:「何世無小人,雖堯、舜之時,不能無 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誅之,此其所以為堯、舜 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讒慝,則皋、夔、稷、契亦安肯苟食 其祿以終身乎!」登州婦人惡其夫寢陋,夜以刃斮之, 傷而不死。獄上,朝議皆當之死,安石獨以律辨證之, 為合從謀殺傷減二等論,帝從安石說,遂著為令。二 年二月,拜參知政事。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 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安石對曰:「經術正所以經世務。 但後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術 不可施於世務爾。」上問:「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 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為然。於是 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令判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同領 之。安石令其黨呂惠卿預其事。而農田、水利、青苗、均 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諸役,相繼並興,號為新 法。遣提舉官四十餘輩頒行天下。青苗法者,以常平 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均 輸法者,以發運之職改為「均輸」,假以錢貨,凡上供之 物,皆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預知在京倉庫所當辦 者,得以便宜蓄買。保甲之法,籍鄉村之民,二丁取一, 十家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戰陣。免役之法,據 家貲高下,各令出錢,雇人充役。下至單丁女戶,本來 無役者,亦一概輸錢,謂之「助役錢。」市易之法,聽人賒 貸縣官財貨,以田宅或金帛為抵當,出息十分之二, 過期不輸,息外每月更加罰錢百分之二。保馬之法: 凡五路義保願養馬者,戶一匹,以監牧見馬給之,或 官與其直,使自市,歲一閱其肥瘠,死病者補償。方田 之法,以東西南北各千步,當四十一頃六「十六畝一 百六十步為一方。」歲以九月令、佐分地計量,驗地土 肥瘠,定其色號,分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稅數。又有 免行錢者,約京師百物,諸行利入厚薄,皆令納錢,與

免行戶祗應。自是,四方爭言農田水利,古陂廢堰,悉
考證
務興復。又令民封狀增價,以買坊場,又增茶鹽之額。

又設措置河北糴使司,廣積糧穀於臨流州縣,以備 饋運。由是賦斂愈重,而天下騷然矣。御史中丞呂誨 論安石過失十事,帝為出誨。安石薦呂公著代之。韓 琦諫疏至,帝感悟,欲從之。安石求去,司馬光答詔有 「士夫沸騰,黎民騷動」之語,安石怒,抗章自辨。帝為㢲 辭謝,令呂惠卿諭旨,韓絳又勸帝留之。安石入謝,因 為上言:「中外大臣、從官、臺諫、朝士朋比之情,且曰:『陛 下欲以先王之正道勝天下流俗,故與天下流俗相 為輕重。流俗權重,則天下之人歸流俗;陛下權重,則 天下之人歸陛下。權者,與物相為重輕,雖千鈞之物, 所加損不過銖兩而移。今姦人欲敗先王之正道,以 沮陛下之所為。於是陛下與流俗之權適爭輕重之 時,加銖兩之力,則用力至微,而天下之權已歸於流 俗矣,此所以紛紛也』。」上以為然。安石乃視事,琦說不 得行。安石與光素厚,光援朋友責善之義,三貽書反 覆勸之,安石不樂。帝用光副樞密,光辭未拜而安石 出,命遂寢。公著雖為所引,亦以請罷新法,出潁州刺 史劉述、劉琦、錢顗、孫昌齡、王子韶、程顥、張戩、陳夔、陳 薦、謝景溫、楊繪、劉摯,諫官范純仁、李常、孫覺、胡宗愈, 皆不得其言,相繼去。驟用秀州推官李定為御史,知 制誥宋敏求、李大臨、蘇頌,封還詞頭。御史林旦、薛昌 朝、范育論定不孝,皆罷逐。翰林學士范鎮三疏言「青 苗,奪職致仕,惠卿遭喪去,安石未知所託,得曾布信 任之,亞於惠卿。」三年十二月,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明年春,京東、河北有烈風之異,民大恐。帝批付中書, 令省事安靜,以應天變。放遣兩路募夫,責監司、郡守 不以上聞者,安石執不下。開封民避保甲,有截指斷 腕者,知府韓維言之,帝問安石,安石曰:「此固未可知, 就令有之,亦不足怪。今士大夫睹新政尚或紛然驚 異,況於二十萬戶百姓固有惷愚為人所惑動者,豈 應為此,遂不敢一有所為耶?」帝曰:「民言合而聽之,則 勝,亦不可不畏也。」東明民或遮宰相馬訴助役錢,安 石白帝曰:「知縣賈蕃乃范仲淹之婿,好附流俗,致民 如是。」又曰:「治民當知其情偽利病,不可示姑息。若縱 之便妄經省臺,鳴鼓邀駕,恃眾僥倖,則非所以為政。」 其強辨背理率類此。帝用韓維為中丞,安石憾曩言, 指為善附流俗,以非上所建立,因維辭而止。歐陽修 乞致仕,馮京請留之,安石曰:「修附麗韓琦,以琦為社 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則壞一郡,在朝廷則壞朝廷,留 之安用?」乃聽之。冨弼以格青苗解使相,安石謂不足 以阻姦,至比之共、鯀。靈臺郎尢瑛言天久,陰星失度, 宜退。安石即黥隸英州。唐垌本以安石引薦為諫官, 因請對,極論其罪。謪死,文彥博言:「市易與下爭利,致 華嶽山崩。」安石曰:「華山之變,殆天意為小人發。市易 之起,自為細民久困,以抑兼并爾,於官何利焉?」閼其 奏,出彥博守魏。於是呂公著、韓維、安石藉以立聲譽 者也。歐陽修、文彥博,薦己者也;冨弼、韓琦,用為侍從 者也;司馬光、范鎮,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遺力。禮 官議正太廟、太祖東嚮之位,安石獨定議還僖祖於 祧廟,議者合爭之,弗得。上元夕,從駕乘馬入宣德門, 衛士訶止之,策其馬。安石怒,上章請逮治。御史蔡確 言:「宿衛之士,拱扈至尊而已,宰相下馬非其處,所應 訶止。」帝卒為杖衛士,斥內侍,安石猶不平。王韶開熙 河奏功,帝以安石主議,解所服玉帶賜之。七年春,天 下久旱,饑民流離,帝憂形於色,對朝嗟嘆,欲盡罷法 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數,堯、湯所不免,此不足 招聖慮,但當修人事以應之。」帝曰:「此豈細事,朕所以 恐懼者,正為人事之未修爾。今取免行錢太重,人情 咨怨,至出不遜語,自近臣以至后族,無不言其害。兩 宮泣下,憂京師亂起,以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 臣不知為誰,若兩宮有言,乃向經、曹佾所為爾。」馮京 曰:「臣亦聞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為歸,故京 獨聞其言,臣未之聞也。」監安上門鄭俠上疏,繪所見 流民扶老攜幼困苦之狀,為圖以獻,曰:「旱由安石所 致,去安石,天必雨。」俠又坐竄嶺南。慈聖、宣仁二太后 流涕謂帝曰:「安石亂天下。」帝亦疑之,遂罷為觀文殿 大學士、知江陵府。自禮部侍郎超九轉為吏部尚書。 呂惠卿服闋,安石朝夕汲引之,至是白為參知政事, 又乞召韓絳代己,二人守其成謨,不少失。時號絳為 「傳法沙門」,惠卿為「護法善神。」而惠卿實欲自得政,忌 安石復來,因鄭俠獄陷其弟安國,又起李士寧獄以 傾安石。絳覺其意,密白帝,請召之。八年二月,復拜相。 安石承命,即倍道來。《三經義》成,加尚書左僕射兼門 下侍郎,以子雱為龍圖閣直學士。雱辭,惠卿勸帝允 其請,由是嫌隙愈著。惠卿為蔡承禧所擊,居家俟命 雱風。御史中丞鄧綰復彈惠卿與知華亭縣張若濟 為姦利事,置獄鞫之,惠卿出守陳。十月,彗出東方,詔 求直言,及詢政事之未協於民者。安石率同列疏言: 「晉武帝五年,彗出軫,十年又有孛,而其在位一十八 年,與乙巳占所期不合。蓋天道遠,先王雖有官占,而所信者人事而」已。天文之變無窮,上下傅會,豈無偶 合,周公、召公豈欺成王哉?其言中宗享國日久,則曰 「嚴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不敢荒寧。」其言夏、商多歷 年所,亦曰「德而已。」裨竈言火而驗,欲禳之,國僑不聽, 則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僑終不聽,鄭亦不火。有如 裨竈,未免妄誕,況今星工哉!所傳占書,又世所禁,謄 「寫譌誤,尤不可知。陛下盛德至善,非特賢於中宗,周、 召所言,則既閱而盡之矣,豈須愚瞽復有所陳。竊聞 兩宮以此為憂,望以臣等所言,力行開慰。」帝曰:「聞民 間殊苦新法。」安石曰:「祁寒暑雨,民猶怨咨,此無庸恤。」 帝曰:「豈若并祁寒暑雨之怨亦無邪?」安石不悅,退而 屬疾臥,帝慰勉起之。其黨謀曰:「今不取上素所不喜 者暴進,用之則權輕,將有窺人間隙者。」安石是其策。 帝喜其出,悉從之。時出師安南,諜得其露布,言中國 行青苗、助役之法,窮困生民,我今出兵,欲相拯濟。安 石怒,自草敕牓詆之。華亭獄久不成,雱以屬門下客 呂嘉問、練亨甫共議取鄧綰所列惠卿事,雜他書,下 制獄,安石不知也。省吏告惠卿於陳,惠卿以狀聞,且 訟安石曰:「安石盡棄所學,隆尚縱橫之末,數方命矯 令,罔上要君。此數惡力行於年歲之間,雖古之失志 倒行而逆施者,殆不如此。」又發安石私書曰:「無使上 知者。」帝以示安石,安石謝無有。歸以問雱,雱言其情, 安石咎之。雱憤,患疽,發背死。安石暴綰罪云:「為臣子 弟求官」,及薦臣婿蔡卞,遂與亨甫皆得罪。綰始以附 安石居言職。及安石與呂惠卿相傾,綰極力助攻惠 卿。上頗厭安石所為,綰懼失勢,屢留之於上,其言無 所顧忌。亨甫險薄,諂事雱以進,至是皆斥。安石之再 相也,屢謝病求去,及子雱死,尤悲傷不堪,力請解幾 務,上益厭之,罷為鎮南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 府。明年,改集禧觀使,封舒國公。屢乞還將相印。元豐 三年,復拜左僕射、觀文殿大學士,換特進,改封荊。哲 宗立,加司空。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八。贈太傅。紹聖中, 謚曰「文」,配享神宗廟庭。崇寧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廟, 列於顏、孟之次,追封舒王。欽宗時,楊時以為言,詔停 之。高宗用趙鼎、呂聰問言,停宗廟配享,削其王封。初, 安石訓釋《詩》《書》《周禮》,既成,頒之學官,天下號曰「新義。」 晚居金陵,又作《字說》,多穿鑿傅會,其流入於佛、老。一 時學者莫敢不傳習,主司純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 一說,先儒傳註,一切廢不用。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 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安石未貴時,名震京師,性 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澣,面垢不洗,世多稱 其賢。蜀人蘇洵獨曰:「是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姦。」慝 作《辨奸論》以刺之,謂王衍、盧杞合為一人。安石性強 忮,遇事無可否,自信所見,執意不回。至議變法,而在 廷交執不可。安石傅經義出己意,辨論輒數百言,眾 不能詘。甚者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罷黜中外老成人,幾盡多用門下儇慧少年。久之, 以旱引去。洎復相,歲餘罷,終神宗世不復召,凡八年。 子雱。

按《聞見前錄》:「司馬溫公閒居西洛,著書之餘,記本朝 事為多,曰齋記,曰日記,曰記聞者不一也,今亡矣,時 與王介甫已絕,其記介甫則直書善惡不隱」,曰:「王安 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舉進士,有名於時。慶曆二年, 第五人登科,初簽署揚州判官,後知鄞縣。好讀書,能 強記,雖後進投藝及程試,文有美者,讀一過,輒成誦」 在口,終身不忘。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措意,文成, 觀者皆服其精妙。友愛諸弟,俸祿入家,數日輒無。為 諸弟所費用,家道屢空一不問。議論高奇,能以辨博 濟其說,人莫能詘。始為小官,不汲汲於仕進。皇祐中, 文潞公為宰相,薦安石及張瓌、曾公定、韓維四人恬 退,乞朝廷不次進用,以激澆競之風。有旨皆籍記其 名。至和中,召試館職,固辭不就,乃除群牧判官,又辭 不許,乃就職。少時,懇求外補,得知常州,繇是名重天 下,士大夫恨不識其面。朝廷嘗欲授以美官,惟患其 不肯就也,自常州徙提點江南西路刑獄。嘉祐中,除 館職、三司度支判官,固辭,不許。未幾,命修起居注,辭 以新入館職中先進甚多,不當超處其右。章十餘上, 有旨令閤門吏齎敕就三司授之,安石不受,吏隨而 拜之。安石避之於廁,吏置《敕》於案而去。安石使人追 而與之,朝廷卒不能奪。歲餘,復申前命,安石又辭,七 八章乃受。尋除知制誥,自是不復辭官矣。伯溫惜其 不傳於代,故表出之。

仁宗朝,王安石為知制誥。一日,賞花釣魚宴,內侍各 以金楪盛釣餌藥置几上,安石食之盡。明日,帝謂宰 輔曰:「王安石詐人也,使誤食釣餌一粒,則止矣。食之 盡,不情也。」帝不樂之。後安石自著《日錄》,厭薄祖宗,於 仁宗尤甚。每謂漢武帝其心薄仁宗也。故一時大臣 冨弼、韓琦、文彥博皆為其詆毀云。 按《聞見後錄》:王荊公步月鍾山,蔣穎叔為發運使,過 之,傳呼甚寵,荊公意不悅。穎叔喜談禪,荊公有詩云: 「怪見傳呼殺風景,不知禪客夜相投。」按,李義山《雜纂殺風景門》,月下傳呼用此事。

晁以道言:「『王荊公與宋次道同為群牧司判官,次道 家多唐人詩集,荊公盡即其本,擇善者籤帖其上,令 吏抄之。吏厭書字多,輒移荊公所取長詩籤置所不 取小詩上。荊公性忽略,不復更視唐人眾詩集,以經 荊公去取皆廢。今世所謂《唐百家詩選》曰荊公定』者, 乃群牧司吏人定也。」

王荊公初執政,對客悵然曰:「投老欲依僧耳。」客曰:「急 則抱佛腳。」公微笑曰:「投老欲依僧,古人全句。」客曰:「『急 則抱佛腳』,亦全俗語也。然上去投,下去腳,豈不為的 對邪?」公遂大笑。

王荊公初參政事,下視廟堂如無人。一日爭新法,怒 目諸公曰:「君輩坐不讀書耳。」趙清獻同參政事,獨折 之曰:「君言失矣。如皋、夔、稷、契之時,有何書可讀?」荊公 默然。

王荊公在半山,使一老兵方汲泉埽地,當其意,譽之 不容口,忽誤觸燈檠,即大怒,以為不力,逐去之。參寥 在坐,私語他客云:「公以喜怒進退一老兵,如在朝廷, 以喜怒進退士大夫也。」

王荊公與曾南豐平生以道義相附,神宗問南豐:「卿 交王安石最蚤,安石何如人?」南豐曰:「安石文學行義 不減揚雄,以吝故不及。」神宗遽曰:「安石輕富貴,不吝 也。」南豐曰:「臣謂曰吝者,安石勇於有為,吝於改過耳。」 神宗頷之。

王荊公晚喜說字,客曰:「霸字何以從西?」荊公以西在 方域,主殺伐,累言數百不休。或曰:「霸從雨,不從西也。」 荊公隨曰:「如時雨化之耳。」其學務鑿,無定論類此。如 《三經》義頒於學官,數年之後,又自列其非是者,奏請 易去。視古人懸諸日月不刊之說,豈不誤學者乎? 王荊公喜說字,至以成俗。劉貢父戲之曰:「三鹿為麤, 鹿不如牛;三牛為奔,牛不如鹿。」謂宜三牛為麤,三鹿 為奔。若難於遽改,欲令各權發遣。荊公方解縱繩墨, 不次用人,往往自小官暴據要地,以資淺皆號權發 遣,故并謔之。劉貢父云:「有人不識鬥爭字,以書問里 先生。答曰:仄更切。又疑更字,問,曰戶橫切。又疑橫字, 問,曰加行切。又疑行字,問,曰華爭切。竟不知其為何 音也?」予嘗舉以為笑歡。客有善切字者非之,亦難與 言也。

王荊公在鍾山,乘驢薄莫行荒村中,有婦人蒙首,執 文書一紙遮公曰:「妾有冤訴。」公喻以退居不預公事, 當自州縣理之。婦人曰:「妾冤訴關相公,乞留文書一 觀。」公不能卻,令執藥囊老兵取收。至半山園視之,素 紙一幅耳。公以是月薨,猶子防為性之云。

王荊公之子雱作《荊公畫像贊》曰:「列聖垂教,參差不 齊。集厥大成,光於仲尼。」是聖其父,過於孔子也。雱死, 荊公以詩哭之曰:「一日鳳鳥去,千年梁木摧。」是以兒 子比孔子也。父子相聖,可謂無忌憚者矣。

按《墨客揮犀》:舒王性嗜書,雖寢食間,手不釋卷。晝或 宴居默坐,研究經旨。知常州,對客語,未嘗有笑容。一 日大會賓佐,倡優在庭,公忽大笑,人頗怪之。乃共呼 優人厚遺之曰:「汝之藝能,使太守開顏,其可賞也。」有 一人竊疑公笑不由此,因乘間啟公,公曰:「疇日席上, 偶思《咸》《常》二卦,豁悟微旨,自喜有得,故不覺發笑耳。」 按《老學菴筆記》:荊公素輕沈文通,以為寡學,故贈之 詩曰:「翛然一榻枕書臥,直到日斜騎馬歸。」及作文通 墓誌,遂云:「公雖不常讀書,或規之曰:『渠乃狀元,此語 得無過乎』?乃改『讀書』」作「視書。」又嘗見鄭毅夫仙詩曰: 「『授我碧簡書,奇篆蟠丹砂。讀之不可識,翻身凌紫霞』。 大笑曰:『此人不識字,不勘自承』。毅夫」曰:「不然,吾乃用 《太白詩》語也。」公又笑曰:「自首減等。」

先左丞言:「荊公有《詩正義》一部,朝夕不離手字,大半 不可辨。」世謂荊公忽先儒之說,蓋不然也。

王荊公作相,裁損宗室恩數,於是宗子相率馬首陳 狀,訴云:「均是宗廟子孫,且告相公看祖宗面。」荊公厲 聲曰:「祖宗親盡,亦須祧遷,何況賢輩。」於是皆散去。 按《貴耳集》:荊公在鍾山讀書,有一長老曰:「先輩必做 宰相,但不可念舊惡,改壞祖宗格法。」荊公云:「一第未 就,奚暇問作宰相,併壞祖宗格法?」僧戲言也。老僧云: 「曾坐禪入定,見秦王入寺來。」知先輩秦王後身也。

郭祥正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祥正字功父,太平州當塗人。母夢李 白而生。少有詩聲,梅堯臣方擅名一時,見而歎曰:『天 才如此,真太白後身也』。舉進士,熙寧中,知武岡縣,僉 書保信軍節度判官。時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 大計專聽安石處畫,有異議者,雖大臣亦當屏黜。神 宗覽而異之。一日,問安石曰:『卿識郭祥正乎?其才似 可用』。」出其章以示安石。安石恥為小臣所薦,因極口 陳其無行。時祥正從章惇察訪辟,聞之,遂以殿中丞 致仕。後復出通判汀州、知端州,又棄去,隱于縣青山 卒。

===劉恕羲仲和仲===按《宋史文苑傳》,「恕字道源,筠州人。父渙,字凝之,為潁 上令,以剛直不能事上官,棄去,家于廬山之陽,時年 五十。歐陽修與渙同年進士也,高其節,作《廬山高詩》 以美之。渙居廬山三十餘年,環堵蕭然,饘粥以為食, 而游心塵垢之外,超然無戚戚意,以壽終。恕少穎悟, 書過目即成誦。八歲時,坐客有言孔子無兄弟者,恕」 應聲曰:「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坐驚異。年十三,欲應制 科,從人假《漢》《唐書》,閱月皆歸之。詣丞相晏殊,問以事, 反覆詰難,殊不能對。恕在鉅鹿時,召至府,重德之。此三 字恐有訛使講《春秋》,殊親帥官屬往聽。未冠,舉進士,時有 詔能講經義者別奏名,應召者才數十人。恕以《春秋》 《禮記》對,先列注疏,次引先儒異說,末乃斷以己意,凡 二十問,所對皆然。主司異之,擢為第一,他文亦入高 等,而廷試不中格,更下國子試講經,復第一,遂賜第。 調鉅鹿主簿。和川令。發強擿伏,一時能吏自以為不 及。恕為人重意義,急然諾。郡守得罪被劾,屬吏皆連 坐下獄,恕獨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數轉運使,深 文峻詆。篤好史學,自太史公所記,下至周顯德末,紀 傳之外至私記雜說,無所不覽。上下數千載間,鉅微 之事,如指諸掌。司馬光編次《資治通鑑》,英宗命自擇 館閣英才共修之,光對曰:「館閣文學之士誠多。至於 專精史學,臣得而知者,唯劉恕耳。」即召為局僚,遇史 事紛錯難治者,輒以委恕。恕於魏、晉以後事,考證差 謬,最為精詳。王安石與之有舊,欲引寘三司條例,恕 以不習金穀為辭,因言:「天子方屬公大政,宜恢張堯、 舜之道,以佐明主,不應以利為先。」又條陳所更法令 不合眾心者,勸使復舊,至面刺其過,安石怒,變色如 鐵,恕不少屈,或稠人廣坐,抗言其失,無所避,遂與之 絕。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禍福,高論之士始異而終附 之,面譽而背毀之,口順而心非之者,皆是也。恕奮勵 不顧,直指其事,得失無所隱。光出知永興軍,恕亦以 親老求監南康軍酒以就養,許即官修書。光判西京 御史臺,恕請詣光,留數月而歸。道得風攣疾,右手足 廢,然苦學如故,少間輒修書,病亟乃止。官至祕書丞, 卒,年四十七。恕為學,自曆數、地理、官職、族姓至前代 公府案牘,皆取以審證。求書不遠數百里,身就之,讀 且抄,殆忘寢食。偕司馬光游萬安山,道旁有碑,讀之 乃五代列將,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終歸 驗舊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書,恕枉道借覽,次 道日具饌為主人禮,恕曰:「此非吾所為來也,殊廢吾 事。」悉去之。獨閉閣,晝夜口誦手抄,留旬日,盡其書而 去,目為之翳。著《五代十國紀年》,以擬《十六國春秋》。又 采太古以來至周威烈王時事,《史記》《左氏傳》所不載 者,為《通鑑外紀》。家素貧,無以給旨甘一毫不妄取於 人。自洛南歸,時方冬,無寒具,司馬光遺以衣襪及故 茵褥,辭不獲,強受而別。行及潁,悉封還之。尤不信浮 屠說,以為必無是事,曰:「人如居逆旅,一物不可乏,去 則盡棄之矣,豈得齎以自隨哉!」好攻人之惡,每自訟 平生有二十失十八蔽,作文以自警,亦終不能改也。 死後七年,《通鑑》成,追錄其勞,官其子羲仲為郊社齋 郎。次子和仲有超軼材,作詩清奧,刻厲欲自成家,為 文慕石介,有俠氣,亦蚤死。

按《卻掃編》:劉羲仲字壯輿,道原之子也。道原以史學 自名,羲仲世其家學,嘗摘歐陽公《五代史》之訛,誤為 紏繆,以示東坡,東坡曰:「往歲歐陽公著此書,初成,王 荊公謂余曰:『歐陽公修《五代史》而不修《三國志》,非也。 子盍為之乎』?」余固辭不敢當。夫為史者,網羅數十百 年之事以成一書,其間豈能無小得失邪?余所以不 敢當荊公之託者,正畏如公之徒掇拾其後耳。

王無咎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無咎,字補之,建昌南城人。第進士,為 江都儀真主簿,天台令。棄而從王安石學,久之無以 衣食其妻子,復調南康主簿,已又棄去。好書力學,寒 暑行役不暫釋,所在學者歸之,去來常數百人。安石 為政,無咎至京師,士大夫多從之游,有卜鄰以考經 質疑者。然與人寡合,常閉門治書,惟安石言論莫逆」 也。安石上章薦其「文行該備,守道安貧,而久棄不用。」 詔以為國子直講,命未下卒,年四十六。

沈遼

编辑

按《宋史沈遘傳》:「遘弟遼,字叡達,幼挺拔不群,長而好 學尚友,傲睨一世。讀左氏、班固書,小摹倣之,輒近似, 迺鉏植縱舍,自成一家。趣操高爽,縹縹然有物外意, 絕不喜進取。用兄任,監壽州酒稅。吳充使三司,薦監 內藏庫。熙寧初,分審官建西院,以為主簿。時方重此 官,出則奉使持節。遼故受知於王安石,安石嘗與詩」, 有「風流謝安石,瀟洒陶淵明」之稱。至是當國,更張法 令,遼與之議論寖咈意,日益見疏,於是坐與其長不 相能,罷去。久之,以太常寺奉禮郎監杭州軍資庫,轉 運使使攝華亭縣。他使者適有夙憾,思中以文法,因 縣民忿爭相牽告,辭語連及,遂文致其罪。下獄引服, 奪官,流永州,遭父憂,不得釋,更赦,始徙池州。留連江湖間累年,益偃蹇傲世。既至池,得九華、秋浦間,翫其 林泉,喜曰:「使我自擇,不過爾耳。」即築室於齊山之上, 名曰雲巢,好事者多往游。遼追悔平生不自貴重,悉 謝棄少習,杜門隱几,雖筆硯亦埃塵竟日間作為文 章,雄奇峭麗,尤長於歌詩。曾鞏、蘇軾、黃庭堅皆與唱 酬相往來,然竟不復起。元豐末卒。年五十四。

文同

编辑

按《宋史文苑傳》,「同字與可,梓州梓潼人。漢文翁之後, 蜀人猶以石室名其家。同方口秀眉,以學名世,操韻 高潔,自號笑笑先生,善詩文、篆隸、行草、飛白。文彥博 守成都,奇之,致書同曰:『與可襟韻洒落,如晴雲秋月, 塵埃不到。司馬光、蘇軾尤敬重之。軾,同之從表弟也。 同又善畫竹,初不自貴重,四方之人持縑素請者,足』」 相躡於門。同厭之,投縑於地,罵曰:「吾將以為襪。」好事 者傳之以為口實。初舉進士,稍遷太常博士、集賢校 理,知陵州,又知洋州。元豐初,知湖州。明年,至陳州宛 丘驛,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崔公度嘗與同 同為館職,見同京南,殊無言。及將別,但云:「明日復來 乎?與子話。」公度意以「話」為畫,明日再往,同曰:「與公話 則左右顧,恐有聽者。」公度方知同將有言,非畫也。同 曰:「吾聞人不妄語者,舌可過鼻。」即吐其舌,三疊之如 餅狀,引之至眉間,公度大驚。及京中傳同死,公度乃 悟所見非生者。有《丹淵集》四十卷行於世。

按《石林詩話》:「文同,字與可,蜀人。與蘇子瞻為中表,兄 弟相厚,為人靖深,超然不攖世故。善畫墨竹,作詩騷 亦過人。熙寧初,時論既不一,士大夫好惡紛然,同在 館閣,未嘗有所向背。時子瞻數上書論天下事,退而 與賓客亦言,多以時事為譏誚。同極以為不然,每苦 口力戒之,子瞻不能聽也。出為杭州通判。同送行詩」 有「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之句,及黃州 之謫,正坐杭州詩語,人以為知言。

吳孝宗

编辑

按《東軒筆錄》:孝宗字子經,撫州人。少落拓,不護細行, 然文辭俊拔,有大過人者。嘉祐初,始作書謁歐陽文 忠公,且贄其所著《法語》十餘篇。文忠讀而駭歎,問之 曰:「子之文如此,而我不素知之,且王介甫、曾子固皆 子之鄉人,亦未嘗稱子,何也?」孝宗具言少無鄉曲之 譽,故不見禮於二公。文忠尤怜之,於其行贈之詩曰: 「自我得曾子,於茲二十年,今又得吳生,既得喜且歡。 古士不並出,百年猶比肩。區區彼江南,其產多材賢。 吳生初自疑,所擬豈其倫。我始見曾子,文章初亦然。 崑崙傾黃河,渺渺盈百川,疏決以道之,漸斂收橫瀾。 東溟知所歸,識路到不難。吳生始見我,袖藏新文編。 忽從布褐中,百寶薄在前。明珠雜璣貝,磊砢或不圓。 問生久懷此,奈何初無聞。吳生不自隱,欲語羞俛顏。 少也不自重,不為鄉人怜。中雖知自悔,學問苦貧賤。 自謂久乃信,力行困彌堅。今來決疑惑,幸冀蒙洗湔。 我笑謂吳生,爾其聽我言。世所謂君子,何異於眾人。 眾人為不信,積微成滅身。君子能自知,改過不逡巡。 於斯二者間,愚智遂以分。顏子不貳過,後世稱其仁。 孔子過而改,日月披浮雲。子路初來時,冠雞佩猳豚。 斬蛟射白額,後卒為名臣。子既悔其往,人誰禦其新? 醜夫事上帝,《孟子》豈不云?臨行贈此言,庶可以書紳。」 孝宗至熙寧間,始以進士得第一,命為主簿而卒。既 嘗忤王荊公,無復薦引之者。家貧無子,其書亦將散 落而無傳矣。故盡錄文忠之詩,亦庶以見其蹟也。

王介

编辑

按《石林詩話》:「介字中甫,衢州人。博學善譏謔,嘗舉制 科不中,與王荊公遊,甚款曲,然未嘗降意少相下。熙 寧初,荊公以翰林學士被召,前此屢召不起,至是始 受命。介以詩寄云:『草廬三顧勤幽蟄,蕙帳一空生曉 寒』。用『蕙帳事,蓋有所諷。荊公得之大笑,他日作詩,有 『丈夫出處非無意,猿鶴從來自不知』之句,蓋為介發』」 也。

劉季孫

编辑

按《貴耳集》:季孫左班殿直監饒州酒。荊公為江東憲, 巡部至饒,因按酒務,屏間一詩云:「呢喃燕子語梁間, 底事來驚夢裏閑。說與旁人渾不解,杖黎攜酒看芝 山。」大稱賞之。郡生持狀乞差官攝學事,荊公判監酒 殿直,一郡皆驚,劉名遂著。

呂逢時

编辑

按《浙江通志》:「逢時,仙居人。博覽群書,嘗受知於陳邑 金襄。入太學,名噪甚,鄭獬友之,駙馬都尉錢景臻師 之,欲奏以官,固辭。後隱於白巖山。羅提刑適以孝廉 舉之,亦不就。」

楊維

编辑

按《湖廣通志》:「維,武陵人,進士,工於詩。神宗時,進《宮柳 詩》百篇,上親誦傳播。嘗召見,御書《清白傳家》以賜之。」

裴煜

编辑

按《江西通志》:「煜字如晦,臨川人,慶曆六年進士。嘉祐 中為禮官,詳定祠禮。又奏:『國忌與大祀同日,樂備而不作,固忌日必哀之義。然樂以降格神祇,非以適一 己之私也。按開元中,裴寬上議,廟尊忌卑則作樂,廟 卑忌尊則設而不作。中書張說以寬議為是,請大祠 如天地、日月、社稷與忌同者皆用樂,庶幾輕重不失 其稱』。」下集議,皆如煜言。煜文雅博洽,與歐陽永叔、梅 聖俞、劉原父酬倡甚密。終翰林學士。熙寧中,知揚州。

蔡承禧

编辑

按《江西通志》:承禧,字景繁,臨川人,元導子。嘉祐二年 進士,授太平司理,決事明敏。熙寧中,擢監察御史,面 奏呂惠卿怙權任私諸罪,上特賜五品服,曰:「旌卿讜 直。」上遣李憲往熙河計置邊事,諸將聽節制。承禧奏 曰:「自古未有以兵寄閹人而不亂者,鬼章患小用憲, 患大。不成禍小,事成禍大。」言甚切直,上優容之。後出 為淮南轉運使,蘇軾稱其「事君傾盡悃款,持心不倚。」 所著有《論語指歸》十卷,併有奏議詩文三十卷。子居 厚。

晏幾道

编辑

按《江西通志》:「幾道,字叔原,殊第七子。能為文章,善持 論,尤工樂府。其《小山詞》,清壯頓挫,見者擊節,以為有 臨淄公風。」黃山谷序之曰:「叔原固人英也,仕宦連蹇, 而不一傍貴人之門。家人饑寒,而面有孺子之色。人 百負之,終不疑其欺已。至其文上掩騷、屈,下者亦團 扇桃葉哉。」其為時所稱如此。

管師常

编辑

按《處州府志》:「師常,龍泉人。與兄師復俱從胡安定學, 有盛名。熙寧元年,上祀南郊大沛,詔舉逸民,部刺史 以師常應詔。越三年,召試舍人院,賜進士第,授校書 郎,知江陵府監利縣事。而天下方以苗役新書從政, 州縣上下以趨辦畢給、赴功救過為職業,師常獨置 得失,與察訪使抗論可否。人為師常殆之,然恪意在」 是,人亦輒亮意使善。元道出安州之應城,少息僧廬, 忽一朝瞑眩,問其子希旦曰:「早晚?」曰:「午矣。」起攝衣冠, 需紙筆曰:「吾年四十九,四大不相守。寄語同道人,日 輪射牛斗。」徐置筆就枕,遂逝。初居白雲巖,自號白雲 翁,有集行於世。

石賡

编辑

按《福建通志》:「賡,同安人。皇祐元年進士,累遷大理寺。 王安石奇其文,薦之。以議新法不合,遷審官院,旋外 補,歷廣西轉運判官。」

鮑彪

编辑

按《浙江通志》:「彪,字文虎,龍泉人。精史學,以《戰國策》書 失次為之注定。又有《書解、杜詩註》。為司封員外,請老, 賦詩曰:『此身甘作老林泉』。縉紳高之。」

陳軾

编辑

按《江西通志》:「軾,字君式,臨川人。元豐中,知黃州,馭吏 急而治民寬,郡境稱治。時蘇東坡謫居於黃,人多避 禍,不與相親,軾獨與之交。以朝奉大夫致仕。東坡名 其園曰『中隱軒曰『恭軒』。荊公南豐皆賦詩以贈之』。」

歐陽經

编辑

按《廣東通志》:「歐陽經,連州人。家世業儒,經尤卓穎。熙 寧中,登進士,輒乞歸,建一草堂,日讀書其中。初任杭 州幕官,以詩文見稱。時蘇軾帥杭,薦其才行兼美,忠 孝無虧,累遷朝散大夫,知封州。」

強至

编辑

按《浙江通志》:「至,字幾聖,杭州吳山里人。少有志節,鄉 試為舉首,賦出,四方皆傳誦之。慶曆六年,登進士第, 聽訟不徇貴勢,居喪毀瘠過制。素受知於韓琦,琦罷 政事,鎮京兆,徙鎮相魏,常引至自助。琦上奏及他書, 皆至屬稿。」

琦乞不散青苗,神宗閱其奏,曰:「此必強至。」

之文也。一日,琦行事不關,由簽廳至,自言不稱職,力 辭去。琦謂小事故不相關,至曰:「小事尚爾,何況大事?」 遜謝數日,乃肯留。琦數薦充館閣,未及用而卒。官至 祠部員外郎,累贈金紫光祿大夫。有《文集》二十卷,曾 鞏為之序。子俊明、淵明、陟明,皆登進士第。淵明任最顯,贈資政殿學士。

徐信張漸

编辑

按《廣東通志》:「信,保昌人。皇祐壬辰進士。少力學,工詩 文。蘇軾謫惠州,過焉,見所作《甘露寺》詩:『平地風煙飛 白鳥,半空雲木捲蒼藤』。」軾以「橫」字易「飛」字,信,不覺歎 服。其後有張漸,熙寧九年登第,歷官朝請大夫,博學 能詩,有《沙田集》。

王汲

编辑

按《四川總志》:「王汲,通川人。嘉祐中,嘗作天將,以夫子 為《木鐸賦》,士以為矜式,因呼王木鐸。後舉進士,官至 梓州通判,多政聲。弟昌,熙寧間進士,任黔江令。元豐 中,景靈宮成,昌作賦獻之,辭極雅麗。又有《太平讜議》 《三江集》。」

李時亮

编辑

按《廣西通志》:「時亮,字端夫,博白人。嘉祐中進士,累官 知廉州,有異政。熙寧間,交人犯境,陳平邊十策。交平, 又疏軍民得失五十事。神宗嘉納之。後官至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時亮善屬文,長於詩,嘗與陶弼同官, 有賡和詩,曰《李陶集》。」

梅蟠

编辑

按《廣東通志》:「梅蟠,歸善人。元豐八年舉進士,多才博 學,授迪功郎,不仕進。鄉人稱梅夫子,於山川多所留 題。」

伍誥

编辑

按《吉安府志》:「誥,字純甫,安福人。聰敏博學,才思天成, 如泉湧川赴。既大肆厥辭。祖孟軻、司馬子長文雄渾 獨步當時。登治平進士,知石城。王安石薦其文行過 人,起為諸王宮教授。性剛介寡合,人多忌之。其《詠月》 詩云:『扁舟何日江南岸,與子歸來竹一竿』。東坡亟賞 之,以為不減予『半篙新漲百灘空』之句云。」

王致

编辑

按《浙江通志》:「致,字君一,鄞人。以道義化鄉里,諸生子 弟師尊之。嘗與牧守言政事,王安石曰:『無事於職而 愛民若此,可以為仁矣』。年踰七十,樂道安貧。召為祕 書省校書,不赴。宰臣陳執中奏錄致文一百八十篇, 藏之祕書閣。」

何琬

编辑

按《浙江通志》:「琬,字子溫,龍泉人。皇祐進士,七歷監司。 神宗疏其名於屏曰:『政事何琬,文章葉濤』。除龍圖學 士。與東坡有詩倡和。」

劉敏求

编辑

按《吉安府志》:「敏求,字好古,泰和人。工於詩,每得句,寄 興高遠,自號松菊老人。嘗過豫章,題《滕王閣》云:『閣中 環珮知何處』?」

「游子再來春欲暮,鶯啼紅樹柳搖風。」《疑》

「是當年舊歌舞。古來興廢君莫嗟,君看紅日西山斜。 西山不改舊顏色,換盡行人與落霞。」山谷稱賞再三, 以此知名。詩文行於世頗多。

潘及甫

编辑

按《江南通志》:「及甫字憲臣,博通經史。慶曆中,與兄希 甫同登進士,充楚王宮太學教授,律宗室以禮法,神 宗嘉之。晚得目疾,每命子姪執策讀於前,未卒前一 日,猶臥聽《周書》《漢史》,口占詩以遺親友。」

王令

编辑

按《儀真縣志》:令字逢原,有異才,年十數歲,晝從群兒 戲,夜必讀書。家貧無以自存,徙居高郵。王安石與之 交,惜其才,以其妻之姨妻之。嘗作《論語》《孟子解義》。安 石嘗與語曰:「始得足下之文,獨愛足下之才。既而見 足下衣刓履缺。」

「坐而語,未嘗及己之窮。」退而詢足下。

終歲食不葷,不以銖忽妄售於人,世之自立如足下 者有幾?後居江陰,卒,年三十有八。所著有《廣陵集》十 卷,《蒙求》一卷。

蔣則

编辑

按《浙江通志》:「則字朝式,縉雲人。舉進士,授南陵尉。適 歲大祲,則諭巨室出米數十萬石,減直賑糶,惠及當 塗、池陽之境,修復廢陂,溉田數萬頃。則詩體平淡,深 得盛唐志趣,佳句多落人口,姜特立甚稱重之。」

晏防

编辑

按《江西通志》:「防字宗武,殊姪。幼學於荊公,奏任主崇 仁簿。部使者俾伺廬陵,不職事,以薦剡啖之,防不為 動。轉萬載丞,行李蕭然,遣家奴致米,乃得歸。赴調,卒 於京。防寬厚好學,安於義命,不可榮辱,作堂扁曰『淇 澳』。所著有《候門集》十卷,《俱胝集》一卷。姪中,從姪孫升 卿朋,曾孫敦復、敦臨、肅大正,曾姪孫紹休,皆進士。」

劉康夫

编辑

按《福建通志》:「康夫,字公南,閩縣人。屯田員外郎奕之 子也。康夫為兒時,遭父喪,僚佐憐而厚賻之,康夫卻 不受,曰:『勿以浼吾考也』。長學於周希孟,主鄉校者三 十載,從遊千餘人。知州張伯玉、元絳、程師孟交禮重 焉。熙寧中,朝廷索所為文,進《志術》二十七篇,其文義 皆根柢仁義。時苗役方行,嘗狀其事,為圖籍以獻,言」 極剴切,不報。卒後,鄭俠表其墓。著有「《經訓雜文》《古律 詩》」行於世。

童宗說

编辑

按《江西通志》:「宗說,字夢弼,南城人。有《柳文音註》行於 世,極其審博稱善。本官袁州教授。」

陳舜俞

编辑

按《浙江通志》:「舜俞,字令舉,嘉興人。強記博學,從胡安 定瑗游。舉進士,嘉祐間中制科第一。熙寧初,以屯田 員外郎知山陰。會青苗法行不奉,上疏自劾,責監南 康軍酒稅。在貶所日,與太傅劉凝之跨雙犢,窮泉石 之勝。自號白牛居士,鄉人名其所居曰白牛鎮清風 里。詩畫皆傳於世。」

王嚮

编辑

按《江西通志》:「嚮,字夢錫,南城人。熙寧將以新術作興 士類,嚮獨取諸家說讀而思之,推見其旨,乃解《詩》《孟 子》,合四十萬言。書既成而新說亦出。嚮取而讀之,大 笑曰:『果與吾書合』。」

===傅野===按《江西通志》:「野字亨甫,南城人。任定海尉,後徙居新 城。幼有立操,屹然慕古豪傑風。王韶為建昌司理,薦 於郡守軍學教授。韶受命取熙河,奏為熙學教授。韶 還朝論事,即言野有文章學術,而老,願補東南一官。 上可之,調明州定海縣尉。野所為文章,號《通槁》二十 四卷,鄧潤甫為之序。」

石汝礪

编辑

按《廣東通志》:汝礪,英德人。少穎敏,過目成誦。謂僻處 嶺嶠,局於聞見。乃適江右,從名賢遊,久而有得。精通 五經,尤深於《易》,常曰:「《易》不假註,深玩則其義互見。」晚 年進所著《易解》《易圖》於朝,為王安石所抑。蘇軾謫惠 州,遇之,與論《易》埋,及談羅浮之勝,竟日不忍別。汝礪 有《水車記》,刻南山壁。尤精樂律,以琴為準,所著有《碧 落子琴斷》行於世,鄭樵最稱之。

劉牧

编辑

按《浙江通志》:「牧字牧之,西安人。由進士官屯田員外 郎,受《易》於穆修,著《易解》《易象鉤隱圖》。王安石志其墓。」

龔程

编辑

按《蘇州府志》:「程字信民,宗元子。剛正自守,憤聖道不 明,力排異端。家不設佛老像,祭祀不焚紙錢,讀書支 硎山墓廬,手不釋卷,攻苦食淡,記問精確,鄉人號為 有腳書廚。由熙寧進士為西安丞,知桐廬縣,卒贈左 朝議大夫。」

子況,字濬之。崇寧進士,與蘇過俱以學術文章知名, 時號「龔、蘇。」用祖宗元中隱故事,自號「起隱子。」終祠部 員外郎。所著有《起隱集》。

韋驤

编辑

按《浙江通志》:「驤字子駿,錢塘人。年十七,以文謁王安 石,甚稱之。每一賦成,學者傳誦。既登進士,累官利州 路運判,移福建路。年饑,議請賑貸,驤以去京師遠,不 及上書待報,乃檄州縣發廩,而請逮違法之罪於朝。 閩盜阻險為州縣患,吏畏怯,爭言招納。驤處畫斬捕 方略,咸就捕,部內肅然。召為主客郎中,出為夔州路」 司憲、知明州,提舉洞霄宮,卒。驤樂易靜退,孝友廉平, 文章藻麗,其政事亦有聞。著有《韋先生集》十二卷,賦 二十卷。

王伯廣

编辑

按《蘇州府志》:「伯廣,字師德,常熟人。少從楊邦弼學,由 進士乙科調德清尉。歸鄉里,悉以家產予諸弟。嘗往 臨安謁通判張柟,柟曰:『試教官乎』?遂指授蹊徑。未踰 月,以程文示之,柟大驚曰:『天才也』!即魁教官,選授溫 州、平江教授,改常州,未上卒。伯廣文章出於天性,尤 工詩,四六亦為人膾炙。所著《德雨集》。」

彭持

编辑

按《江西通志》:持字知權,分宜人。少喜學西漢文。為諸 生時,知軍州事張顒稀簡接士,求見者,先令賦詩,方 得通士無敢進者,持奮曰:「是謂秦無人矣!」因入謁,顒 令作《日新之謂盛德賦》《藏器待用詩》,皆立就。張大稱 賞,貢入太學,與臨江孔武仲齊名,擢進士甲科。元豐 間累遷至司農丞,出為監司,終江西提舉。

廖正一

编辑

按《安陸府志》:「正一字明略,世家安陸之竹林,號竹林 居十。先世有曰化者,從諸葛亮南征,封中鄉侯。明略 讀書鳳凰山中,善屬文,黃庭堅深器重之。元豐二年 登進士,初授華陰司理參軍,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出 知常州。蔡肇以啟謁之,極其褒贊。蘇軾左遷黃州團 練使,而范純粹亦安置鄂州。明略與之交游最善。時」 衡山進士偁暨弟倚咸負才名,為時推重,蓋與明略 後先相望云。明略嘗代范純粹表一道,文多不載。庭 堅贈之以詩,其略云:「發將鄂渚間,盡醉竹林酒。」又云: 「半生思故人,江漢不解渴。」又云:「竹林文章伯,國士無 與雙。」又云:「晚得廖子與往還,學如雲夢吞八九。」又云: 「廖侯言如不出口,銓量古今膽如斗。」東坡書云:「遠去 左右,俯仰十年。所幸平安,復見天日。公議皎然,榮辱 安在?」矧公才學過人遠甚,雖欲忘世,而世不我忘,晚 節功名,直恐不免爾。此亦足以見其人云。

楊天惠

编辑

按《四川總志》:「天惠,潼川州人。熙寧二年,舉進士,知雙 流縣,多有政績,文詞有西漢風,蘇軾稱許之。」

王鯨

编辑

按《福建通志》:「鯨,字彥龍,熙寧、元豐間,兩詣鄉舉,遊鍾 山,讀王安石碑文,薄其為人,不肯一登其門。蘇軾守 杭日,開西湖,鯨投以詩,有『時闢西湖作勝遊,使君元 是濟川舟』句,軾大稱賞。」

石處道

编辑

按《廣東通志》:「處道,字元叟,德慶人。自幼聰敏,築室讀 書。鄉人因其所居之村及水,皆名書堂。登元豐五年 進士,知松江縣,以清白稱。政暇發為詩詞,有《松江集》。 官至朝奉郎。」

馮山

编辑
按《四川總志》:「山,字允南,安岳人。熙寧末,為祕書丞,通
考證
判梓州。鄧薦為臺官,山以不諳新法辭不就,退居二

十年。范祖禹薦於朝,官至禮部郎中。所著《春秋通解》 十卷、《允南集》十卷。」

洪朋炎 芻羽

编辑

按《江西通志》:「朋,字龜父,建昌人。熙寧進士,師民之子。 舉明經,歷臨川令。有詩百餘篇傳於世。弟三人:曰炎, 登第,官至著作郎、祕書少監;曰芻,舉進士,放浪江湖, 後為諫議大夫,有《老圃集》;曰羽,有詩名。」

季幾復中復

编辑

按《江西通志》:「幾復,字晞顏,臨川人。與弟中復,俱有文 聲,號二季。元豐八年進士,知建昌縣。歲旱,以什伍法 計口給粟,全活者多。計使錄其式,頒行他邑。改知崇 陽,民祠之,以配前令張忠定云。」

王伯起

编辑

按《福建通志》:「伯起,仁繢裔孫也。少遊京師,授經於王 安石,學文於曾鞏。樞密曾孝寬聞其賢,延而館之,奏 授將仕郎,試國子監簿。以假承務郎授嚴州教授,力 辭不就,解官歸,自號酉室先生。一時名人若江公望、 陳瓘皆與為友。」

利申

编辑

按《江西通志》:「申,字仲通,大庾人。學詞賦。值元豐為新 學,申遂不應試。遊江都,所與多名豪,益暢於詩賦。」

潘興嗣

编辑

按《江西通志》:「興嗣,字誕之,新建人。以廕授將作監主 簿。少孤篤學,與王安石、曾鞏、王回、袁陟俱友善。初調 德化尉,謁江州刺史許瑊,瑊踞不為禮,興嗣投劾去。 築室豫章城南,絕造請,自號清逸居士,名其樓曰閒 居。早眠晏起,著書哦詩以自娛。公卿交薦,章數十上。 熙寧初,召為筠州推官,辭不就。隱處六十餘年,手植」 木皆十圍,目不釋書,老而彌篤。年八十七乃卒。

羅尚友

编辑

按《江西通志》:「尚友,字明善,萍鄉人。少負俊才,嘗謁閣 門使蕭注。」

《令賦詩》有:「人間酒客兼詩客,天上文星與」

《將星》之句。後登進士第,授武昌節度推官。時中丞李 常為帥,每燕集,必召尚友,凡樂府詩詞皆即席成,因 目為席上才子。

祝常

编辑

按《浙江通志》:「常字履中,江山人。以進士為平陽令,歷 殿中丞,從胡瑗學。有詔解《三經》義,常以正義難之,忤 安石,出為令。」

陳伯溫王補

编辑

按《福建通志》:「伯溫,龍溪人。元豐間,有詞賦才。同邑王 補,字肩甫,亦以詞賦與伯溫齊名,並不就特科。時稱 伯溫、肩甫賦中之虎。」

吳桓

编辑

按《福建通志》:「桓字孟文,龍溪人。元豐間進士。熙寧時, 陳《三要》三術,指切時務,官至朝散郎。攻古文詞,有文 稿及古律詩百篇傳世。」

焦蹈

编辑

按《江南通志》:「蹈,字悅道,無為人。通經史百家。元豐中, 以計偕後期,將謀歸,俄南宮火,命禮部改試,蹈第一。 時有詩云:『不因南省火,安得狀元焦』。」

阮美成

编辑

按《江南通志》:「美成,舒城人。元豐中進士,知巢縣,喜吟 詠,時號『阮絕句』。」

陳廓

编辑

按《江南通志》:「廓字彥明,金壇人。第進士,歷官廣東轉 運判官。同列多以獻羨財進用,廓曰:『財,民力也。有羨 當還民,可剝民以為己利乎』?」奏罷除所興錢監,移廣 東提刑。鄒浩稱其「文高學博,趨操堅正」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