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087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八十七卷
理學彙編 文學典 第八十八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八十七卷目錄

 文學名家列傳七十五

  元二

  王惲       暢師文

  戴表元任士林 陳孚馮子振

  杜質       郜知章

  王旭       楊桓

  苗好謙      胡諤

  詹崇朴      段思誠思溫思義

  伯德履信     楊如山

  凌緯       員炎

  王構士熙士點 姚燧

  閻復       王琦

  戈毅       王垚

  楊載楊剛中李桓陸文圭梁益

  陳原顯      陳自新

  韓信同      岳崧

  高驤       吳正道

  祝堯       楊仲弘

  葉清叟      劉壎

  鄧茂生      趙天麟

  鄧桂賢      何維

  丘堂       鄭蘭玉

  齊大同      黃鎮成

  趙孟頫

文學典第八十七卷

文學名家列傳七十五 编辑

元二 编辑

王惲 编辑

按《元史》本傳:「惲字仲謀,衛州汲縣人。曾祖經,祖字,仕 金,官敦武校尉。父天鐸,金正大初,以律學中首選,仕 至戶部主事。惲有材幹,操履端方,好學善屬文,與東 魯王博文、渤海王旭齊名。史天澤將兵攻宋,過衛,一 見接以賓禮。中統元年,左丞姚樞宣撫東平,辟為詳 議官。時省部初建,令諸路各上儒吏之能理財者一 人。」惲以選至京師,上書論時政,與渤海周正並擢為 中書省詳定官。二年春,轉翰林修撰、同知制誥,兼國 史院編修官,尋兼中書省左右司都事。治錢穀,擢材 能,議典禮,考制度,咸究所長,同僚服之。至元五年,建 御史臺,首拜監察御史,知無不言,論例凡百五十餘 章。時都水劉晸交結權勢,任用頗專,陷沒官糧四十 餘萬石。惲劾之,暴其姦利,權貴側目。又言:「晸監修太 廟畢功,特轉官賜賞。今纔數年,梁柱摧朽,事涉不敬, 宜論如法。」晸竟以憂卒。秩滿,陳天祐、雷膺交薦於朝, 九年,授承直郎、平陽路總管府判官。初,絳之太平縣 有陳氏者,殺其兄,行賂緩獄,蔓引逮繫者三百餘人, 至五年不決。朝廷委鞫之,一訊即得其實,乃盡出所 逮繫者。時絳久旱,一夕大雨。十三年,奉命試儒人於 河南。十四年,除翰林待制,拜朝列大夫、河南北道提 刑按察副使,尋改置諸道。制下,遷燕南河北道,按部 諸郡贓吏,多所罷黜。十八年,拜中議大夫,行御史臺 治書侍御史,不赴。裕宗在東宮,惲進《承華事略》,其目 曰《廣孝》《立愛》《端本》《進學》《擇術》《謹習》《聽政》《達聰》《撫軍》《崇 儒》《親賢》《去邪》《納誨》《幾諫》《從諫》《推恩》《尚儉》《戒逸》《知賢》《審 官》,凡二十篇。裕宗覽之,至漢成帝不絕馳道,唐肅宗 改服絳紗為朱明服。心甚喜,曰:「我若遇是禮,亦當如 是。」又至邢峙,止齊太子食邪蒿,顧侍臣曰:「一菜之名, 遽能邪人耶?」詹事丞孔九思從旁對曰:「正臣防微,理 固當然。」太子善其說,賜酒慰喻之,令諸皇孫傳觀,稱 其書弘益居多。十九年春,改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 副使。在官一年,以疾還衛。二十二年春,以左司郎中 召。時右丞盧世榮以聚斂進用,屢趣之不赴。或問其 故,惲曰:「力小任大,剝眾利己,未聞能全者。遠之尚恐 見浼,況可近乎!」既而果敗,眾服其識。二十六年,授少 中大夫、福建閩海道提刑按察使,黜官吏貪汙不法 者凡數十人,察繫囚之冤滯者,決而遣之。戒戍兵無 得寓民家,而創營屋以居之。每謂為治之本在於得 人,乃進言於朝曰:「福建所轄郡縣五十餘,連山距海, 實為邊徼重地,而民情輕詭。由平定以來,官吏貪殘, 故山寇往往嘯聚,愚民因而蟻附,剽掠村落,官兵致 討,復蹂踐之甚,非朝廷一視同仁之意也。今雖不能 一一擇任守令,而行省官僚如平章左丞尚缺,宜特 選清望素著、簡在帝心、文足以撫綏黎庶、武足以折 衝外侮者,使鎮靜之,庶幾治安可期矣。」時行省討劇 賊,鍾明亮無功,惲復條陳利害曰:「福建歸附之民,戶 幾百萬,黃華一變,十去四五。今劇賊猖獗,又酷於華, 其可以尋常草竊視之?況其地有溪山之險,東擊西 走,出沒難測。招之不降,攻之不克。宜選精兵,申明號 令,專命重臣節制,以計討之。使彼勢窮力竭,庶可取也。」二十八年召至京師。二十九年春,見帝於柳林行 宮,遂上《萬言書》,極陳時政。授翰林學士、嘉議大夫。成 宗即位,獻《守成事鑑》一十五篇,所論悉本諸經旨。元 貞元年,加通議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奉旨纂修《世 祖實錄》,因集《聖訓》六卷上之。大德元年,進中奉大夫。 二年,賜鈔萬貫。乞致仕,不許。五年,再上章求退,遂授 其子公孺為衛州推官,以便養,仍官其孫笴祕書郎。 大德八年六月卒,贈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追封 太原郡公,諡「文定。」其著述有《相鑑》五十卷,《汲郡志》十 五卷,《承華事略》《中堂事記》《烏臺筆補》《玉堂嘉話》并雜 著詩文,合為一百卷。

暢師文 编辑

按《元史》本傳:「師文字純甫,南陽人。祖淵,贈中順大夫、 上騎都尉、魏郡伯。父訥,有詩名,注《地理指掌圖》。仕為 汴幕官,贈太中大夫、上輕車都尉、魏郡侯。師文幼警 悟,家貧無書,手錄口誦,過目輒不忘。弱冠謁許衡,與 衡門人姚燧、高凝皆相友善。至元五年,陳時政十六 策,丞相安童奇其才,辟為右三部令史。十二年,丞相」 伯顏攻宋,選為掾屬,從定江南。及歸,舟中惟載書籍 而已。十三年,編《平宋事蹟》上之。十四年,除東川行樞 密院都事,盡心贊畫,多所裨益。十六年,安西王承制 改四川北道宣慰司經歷,尋除承直郎,潼川路治中。 修府舍,發地得銀五十錠,同僚分師文十錠,不受用, 以修廟學及傳舍,餘作酒器給公用。十九年,承制改 同知保寧路事,治尚平簡,反側以安。二十二年,僉西 蜀四川道提刑按察司事。二十三年,拜監察御史,糾 劾不避權貴,上所纂《農桑輯要書》。二十四年,遷陝西 漢中道巡行勸農副使,置義倉教民種藝法。二十八 年,改僉陜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司事。時更提刑按察 司為「肅政廉訪司」,就僉本道肅政廉訪司事。黜姦舉 才,咸服其公。三十一年,徙山南道。松滋枝江有水患, 歲發民防水,往返數百里,苦於供給。師文以江水安 流,悉罷其役。駙馬亦都護家人,怙勢不法,師文治其 甚惡者,流之。大德二年,改山東道,入為國子司業。七 年,出為陝西行中書省理問官,決滯獄,不少阿徇。頃 之,以疾家居。九年,擢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副使,又 以疾不赴。十年,改太常少卿,轉翰林侍讀學士、朝請 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至大元年,修《成宗實錄》,賜鈔 一百錠,不受。時制作多出其手。二年,加少中大夫。三 年,請補外任,除太平路總管。時大旱,師文捐俸致禱, 不數日澍雨大降,遂為豐年。當塗人坐殺牛祈雨,囚 繫者六十餘人,師文憫而出之,公田米積之盈屋,曰: 「我家幾人,能盡食此乎?」呼貧士及細民,恣其取去。廉 訪分司官前後至者,必先謁師文,稱為先生。師文在 任未久,境內晏然。皇慶二年,復召為翰林侍讀學士、 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奉旨撰王勃《成道記序》 等文,賜銀二鋌,不受。除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使,以 病去官。延祐元年,徵拜翰林學士、資德大夫,行至河 南,復以病歸襄陽。四年秋八月,考河南鄉試,歸次襄 縣,卒於傳舍,年七十一,葬襄陽峴山。泰定二年,贈資 政大夫、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左丞、上護軍,追封 魏郡公,諡文肅。後至元八年,加贈「推忠守正亮節功 臣。」三子:長曰篤,仕至大中大夫、江東肅政廉訪副使。

戴表元任士林 编辑

按《元史儒學傳》,「表元字帥初,一字曾伯,慶元奉化州 人。七歲學古詩文,多奇語。稍長,從里師習詞賦,輒棄 不肯為。咸淳中,入太學,以三舍法陞內舍生。既而試 禮部第十人,登進士乙科,教授建寧府。後遷臨安教 授,行戶部掌故,皆不就。大德八年,表元年已六十餘, 執政者薦於朝,起家拜信州教授,再調教授婺州,以」 疾辭。初,表元閔「宋季文章氣萎薾而辭骫骳,骳弊已 甚,慨然以振起斯文」為己任。時四明王應麟、天台舒 岳祥並以文學師表一代,表元皆從而受業焉。故其 學博而肆,其文「清深雅潔,化陳腐為神奇,蓄而始發, 間事摹畫,而隅角不露。施於人者多,尤自祕重,不妄 許與。」至元、大德間,東南以文章大家名重一時者,唯 表元而已。其門人最知名者曰袁桷。桷之文,其體裁 議論,一取法於表元者也。表元晚年翰林集賢以修 撰、博士二職論薦,而老疾不可起,年六十七卒。有《剡 源集》行於世。當表元時,有四明任士林者,亦以文章 知名云。

陳孚馮子振 编辑

按《元史儒學傳》:「孚字剛中,台州臨海人。幼清峻穎悟, 讀書過目輒成誦,終身不忘。至元中,孚以布衣上《大 一統賦》,江浙行省為轉聞於朝,署上蔡書院山長。考 滿,謁選京師。二十九年,世祖命梁曾以吏部尚書再 使安南,選南士為介,朝臣薦孚博學有氣節,調翰林 國史院編修官,攝禮部郎中,為曾副。陛辭,賜五品服」, 佩金符以行。三十年正月至安南,世子陳日燇以憂, 制不出郊,遣陪臣來迎,又不由陽明中門入。曾與孚 回館,致書詰日燇以不庭之罪,且責日燇當出郊迎詔及講新朝尚右之禮,往復三書,宣布天子威德,辭 直氣壯,皆孚筆也。其所贈,孚悉卻之。詳見《梁曾傳》。中 使還,除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宮。帝方欲置之要 地,而廷臣以孚南人且尚氣,頗嫉忌之,遂除建德路 總管府治中。再遷治中衢州,所至多著善政。秩滿,復 請為鄉郡,特授奉直大夫、台州路總管府治中。大德 七年,詔遣奉使宣撫循行諸道。時台州旱,民饑,道殣 相望。江浙行省檄浙東元帥脫歡察兒發粟賑濟,而 脫歡察兒怙勢立威,不卹民隱,驅脅有司,動置重刑。 孚曰:「使吾民日至莩死不救者,脫歡察兒也。」遂詣宣 撫使,愬其不法蠹民事一十九條。宣撫使按實,坐其 罪,命有司亟發倉賑,饑民賴以全活者眾,而孚亦以 此致疾,卒於家,年六十四。孚天材過人,性任俠不羈, 其為詩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斲,有文集行於世。 子遘,江浙行省左右司員外郎致仕。女長媯適槁城 董士楷,太常禮儀院太祝宗緝之母也;末媯適同里 韓戒之,行樞密院經歷諫之母也。俱有貞節,朝廷旌 表其門閭。攸州馮子振,其豪俊與孚略同,孚極敬畏 之,自以為不可及。子振於天下之書無所不記,當其 為文也,酒酣耳熱,命侍史二三人潤筆以俟子振據 案疾書,隨紙數多寡,頃刻輒盡。雖事料醲郁,美如簇 錦,律之法度,未免乖刺,人亦以此少之。

按《輟畊錄》:「吾鄉陳剛中先生孚,臨海縣人。國初時嘗 為僧以避世變。一日,大書所作詩於其父執某之粉 牆上云:『我不學寇丞相,地黃變髮髮如漆。又不學張 長史,醉後揮毫掃狂墨。平生紺髮三十丈,幾度和雲 眠石上。不合感時怒衝冠,天公罰作圓頂相。肺肝本 無兒女情,亦豈惜此雙鬢青。只憶山間秋月冷,搔首』」 不見髼鬆影。父執見之,曰:「此子欲歸俗也。」呼來館穀 之,命養髮。經半年餘,謂曰:「汝當娶,吾將以女事汝。」先 生辭謝再三。既而命寓他所,遣媒妁行,言擇日迎歸。 父執喜曰:「五馬入門矣。」先生雖獲佳偶,自妻母以及 妻之兄姊弟妹皆不然。遂挈家入京。館閣諸老交章 薦舉,入翰林。會朝廷遣使交趾,授先生禮部郎中,副 之。至交州,嘗有詩曰:「老母越南垂白髮,病妻塞北倚 黃昏。蠻煙瘴雨交州客,三處相思一夢魂。」及抵安南 國,以文字言語諭之,其國遂降。將其世子并國相入 朝。後以功授治中,典鄉郡,終老焉。若父執者,可謂識 人也已。

杜質 编辑

按《山西通志》:「質,榆次人。資性嚴重,博學雅量,雖一吟 一詠,莫不包括道義,激勸風化,一時人士咸雅重之。 歷仕翰林院編修,江北燕南兩道廉司,經歷江南諸 道監察御史。」

郜知章 编辑

按《山西通志》:「知章,樂平人。家世業儒,有詩名,與司業 王嗣能齊名,世號王郜。」

王旭 编辑

按《山東通志》:「旭,東平人,以文章名當時,與王磐、王構 號為三王。」

楊桓 编辑

按《山東通志》:「桓字武子,兗州人。中統間,由濟寧路教 授召為太師院校書郎,奉敕撰《儀表錄》《曆日序》,遷祕 書監丞。至元間,拜監察御史。成宗即位,上疏陳時務 二十一事,帝嘉納之,陞祕書少監。秩滿歸兗州,以貲 業悉讓弟措。所著有《六書統》《六書泝源》《書學正韻》。」

苗好謙 编辑

按《山東通志》:「好謙,城武人。大德初,為大宗正府都事, 累官江北肅政廉訪司使。彈劾不法,污濫之徒,聞風 股栗。嘗著《農桑輯要》行於世,卒諡訓肅公。」

胡諤 编辑

按《江西通志》:「諤,餘干人,字文友,性跌宕,長於詩,與鄱 陽黎廷瑞、吳存齊名。大德中,江東廉訪使奧魯敦舉 茂才異等,仕至袁州教授。」

詹崇朴 编辑

按《江西通志》:「崇朴,字叔厚,樂安人。經義貫融。宋末舉 進士不第。大德中,夏友蘭建鰲溪書院,吳文正公請 崇朴以主其教,學者多所成就。所著有《厚齋奎光集》。」

段思誠思溫思義 编辑

按《山西通志》:「思誠,字仲明,號芹溪,稷山人,遯庵子。詩 文健雅,偉名藉藉。大德間,國史院承旨閻文公訪河 東文獻故家,因與從弟思義並薦於朝,授河東儒學 教授,不就。弟思溫,字叔恭,少孤,從仲父菊軒學,遂成 名儒。貫通經史,尤邃《易》《春秋》,詩文純正。皇子安西王 辟記室參軍,不赴。廉靜寡欲,授業鄉里,多所造就。積」 書萬卷,以遺子孫,卒之日,遠近赴弔,為之罷市。思溫 子輔,字惟德,號裕齋。辟中臺掾,以文行遷應奉翰林 文字。歷陝西、江南及中臺三御史,判太常、國子司業, 夏官郎中、天官侍郎、奎章學士、陝西諸道行臺侍御 史。思義,字季方,號西溪,「菊軒子。」薦授平陽路儒學教 授,不就。往來韓城,愛其風土,因徙居焉。以經史授徒不倦。

伯德履信 编辑

按《山西通志》:「伯德履信,字順之,平定人。少聰慧過人, 篤志好學,博通經史。大德元年,以鄉薦領忻州學事。 正己率人,人皆化之,士之邪僻者,遠避而不敢見。五 年,解任歸里,於萇池村建立義學,教誨生徒,多所造 就。」

楊如山 编辑

按《江南通志》:「如山字少游,其先蜀人。宋末遊江南,四 詣漕舉,宋亡不仕。大德間,起為淮海書院山長,因家 京口。有詩集十卷,《讀史說》三卷,《春秋旨要》十卷。」

凌緯 编辑

按《浙江通志》:「緯字景文,昌化人。篤學能文。大德中,以 才薦為雪江書院山長,尋棄去。年九十三卒。邑令表 之曰『康德先生』。所著有《唐山紀事》等書。」

員炎 编辑

按《陝西通志》:「炎,字善卿,同州人。負奇氣,不事生產。大 德二年,故人楊紫陽憫其窶用監嵩州酒,炎薄之,長 揖而去。嘗遊河朔,以詩鳴。倦遊西歸,詩槁,酒瓢外無 一長物。」

王構士熙士點 编辑

按《元史》本傳:「構字肯堂,東平人。父公淵,遭金末之亂, 其兄三人挈家南奔,公淵獨誓死守墳墓,伏草莽中, 諸兄呼之不出,號慟而去,卒得存其家,而三兄不知 所終。構少穎悟,風度凝厚,學問該博,文章典雅。弱冠 以詞賦中選,為東平行臺掌書記。參政賈居貞一見 器重,俾其子受學焉。至元十一年,授翰林國史院編」 修官。時遣丞相伯顏伐宋,先下詔讓之,命構屬草以 進,世祖大悅。宋亡,構與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館圖 籍、太常天章禮器、儀仗,歸於京師。凡所薦拔,皆時之 名士。十三年秋,還入覲,遷應奉翰林文字,陞修撰。丞 相和禮霍孫由翰林學士承旨拜司徒,辟構為司直。 時丞相阿合馬為盜擊死,世祖亦悟其姦,復相和禮 霍孫更張庶務,構之謀畫居多。歷吏部、禮部郎中,審 囚河南,多所平反。改太常少卿,定親享太廟儀注。擢 淮東提刑按察副使,召見便殿,親授制書,賜上尊酒 以遣之。尋以治書侍御史召,屬桑哥為相,俾與平章 卜忽朮檢覈燕南錢穀,而督其逋負。以十一月晦行, 期歲終復命。明年春,還宿盧溝驛。度逾期,禍且不測, 謂卜忽朮曰:「設有罪,構當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會 桑哥死,乃免。有旨出銓選江西,入翰林為侍講學士。 世祖崩,構撰諡冊。成宗立,由侍講為學士,纂修《實錄》。 書成,參議中書省事。時南士有陳利便請搜括田賦 者,執政欲從之,構與平章何榮祖共言其不可,辨之 甚力,得不行,以疾歸東平。久之,起為濟南路總管。諸 王從者怙勢行州縣,民莫敢忤視。構聞諸朝,徙之北 境。學田為牧地所侵者,理而歸之官。貸民粟,歲饑而 責償不已,構請輸以。明年。武宗即位,以纂修《國史》趣 召赴闕,拜翰林學士承旨。未幾,以疾卒,年六十三。構 歷事三朝,練習臺閣典故,凡祖宗諡冊冊文皆所撰 定,朝廷每有大議,必咨訪焉。喜薦引寒士,前後臺省 翰苑所辟無慮數十人。後居清要,皆有名於時。子士 熙,仕至中書參政,卒官南臺御史中丞;士點,淮西廉 訪司僉事,皆能以文學世其家。

姚燧 编辑

按《元史》本傳,燧字端甫,世系見《燧伯父樞傳》。父格。燧 生三歲而孤,育於伯父樞。樞隱居蘇門,謂燧蒙暗,教 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楊奐馳書止之曰:「燧令器也,長 自有成,爾何以急為?且許醮以女。年十三,見許衡於 蘇門。十八始受學於長安。時未嘗為文,視流輩所作, 惟見其不如古人,則心弗是也。二十四,始讀韓退之」 文,試習為之,人謂有作者風。稍就正於衡,衡亦賞其 辭,且戒之曰:「弓矢為物,以待盜也,使盜得之,亦將待 之。文章固發聞士子之利器,然先有能一世之名,將 何以應人之見役者哉?非其人而與之,與非其人而 拒之,鈞罪也,非周身斯世之道也。」至元七年,衡以國 子祭酒教貴冑,奏召舊弟子十二人,燧自太原驛致 館下。燧年三十八,始為秦王府文學。未幾,授奉議大 夫,兼提舉陝西四川中興等路學校。十二年,以秦王 命,安輯庸蜀。明年,漢嘉新附,入諭其民。又奉命招王 立於合州。又明年,撫循夔府。凡三使蜀,皆稱職。十七 年,除陝西漢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錄囚延安,逮繫 詿誤,皆縱釋之,人服其明決。調山南湖北道,按部澧 州,興學賑民,孜孜如弗及。二十三年,自湖北奉旨趨 朝。明年,為翰林直學士。二十七年,授大司農丞。元貞 元年,以翰林學士召修《世祖實錄》,初置檢閱官,究覈 故事,燧與侍讀高道凝總裁之。書成,大德五年,授中 憲大夫、江東廉訪使,移病太平。九年,拜中奉大夫、江 西行省參知政事。至大元年,仁宗居藩邸,開宮師府, 燧年已七十,遣正字呂洙如漢徵四皓故事,起燧為 太子賓客。未幾,除承旨學士,尋拜太子少傅。武宗面諭燧,燧拜辭,謝曰:「昔臣先伯父樞嘗除是官,尚不敢 拜,臣何敢受。」明年,授榮祿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 誥,兼修國史。四年,得告南歸,中書以承旨召,明年復 召,燧以病,俱不赴,卒於家,年七十六,諡曰文。燧先在 蘇門山時,讀《通鑑綱目》,嘗病國統散於逐年,不能一 覽而得其離合之概。至告病江東,著《國統離合表》若 干卷,年經而國緯之。如《史記》諸表,將附朱熹凡例之 後,復取徽、建二本校讎,得三誤焉。序於表首,略曰:「其 一建安二十五年,徽本作『延康元年』。」凡例,中歲改元, 在興廢存亡之際,以前為正,當從建本。於「建安二十 五年」下注「改元延康。」其二,章武三年,徽本大書三年, 「後主禪建興元年」,建本無三年,則昭烈為無終。徽、建 皆曰後主,於君臣父子之教,所害甚大。是起十四卷, 盡十六卷,凡曰後主者,皆失於刊正也。當於「三年」下 注「帝禪建興元年」,明年大書「帝禪建興二年」,庶前後 無齟齬也。其三天寶十五載注肅宗皇帝至德元載, 明年惟曰「二載」為無始,當大書二載,上加肅宗皇帝 至德,使上同於開元。三者鈞失,而建安之取,至德之 去,統固在也。若章武之距建興纔三年耳,遽有帝父 主子之異,豈不於統大有關乎?詳見《序》篇。燧之學有 得於許衡,由窮理致知,反躬實踐,為世名儒。為文閎 肆該洽,豪而不宕,剛而不厲,舂容盛大,有西漢風。宋 末弊習,為之一變。蓋自延祐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 之。或謂世無知燧者,曰:「豈惟知之,讀而能句句而得 其意者猶寡。」燧曰:「世固有厭空桑而思聞鼓缶者乎? 然文章以道輕重,道以文章輕」重。彼復有班孟堅者, 出表古今人物,九品中必以一等置歐陽子,則為去 聖賢也,有級而不遠。其文雖無謝尹之知,不害於行, 後豈有一言幾乎古,而不聞之將來乎?當時孝子順 孫,欲發揮其先德,必得燧文始可傳信,其不得者,每 為愧恥。故三十年間,國朝名臣世勳,顯行盛德,皆燧 所書。每來謁文,必其行業可嘉,然後許可,辭無溢美。 又稍廣置燕樂,燧則為之喜而援筆大書,否則弗易 得也。時高麗《瀋陽王》父子連姻帝室,傾貲結朝臣。一 日,欲求燧詩文,燧靳不與,至奉旨乃與之。王贈謝幣 帛金玉、名畫五十篚,盛陳致燧。燧即時分散諸屬官 及史胥侍從,止留金銀付翰林院為公用器皿,燧一 無所取。人問之,燧曰:「彼藩邦小國,唯以貨利為重,吾 能輕之,使知大朝不以是為意。」其器識豪邁過人類 如此。然頗恃才輕視趙孟頫、元明善輩,故君子以是 少之。平生所著有《牧庵文集》五十卷,行於世。子三,曰: 壎、圻城。

按《輟耕錄》:姚文公燧為翰林學士承旨日,玉堂設宴, 歌妓羅列。中有一人,秀麗閒雅,微操閩音。公使來前, 問其履歷,初不以實對。叩之再,泣而訴曰:「妾乃建寧 人氏,真西山之後也。父官朔方時,祿薄不足以給,侵 貸公帑無償,遂賣入娼家,流落至此。」公命之坐,仍遣 使詣丞相三寶奴,請為落籍。丞相素敬公,意公欲以 侍巾櫛,即令教坊檢籍除之。公得報,語一小史:後顯 官者曰:「我以此女為汝妻,女即以我為父也。」史忻然從 命。京師之人相傳以為盛事云。

閻復 编辑

按《元史》本傳:「復字子靖,其先平陽和州人。祖衍,仕金 歿王事。父忠避兵山東之高唐,遂家焉。復始生,有奇 光照室,性簡重,美丰儀。七歲讀書,穎悟絕人。弱冠入 東平學,師事名儒康曄。時嚴實領東平行臺,招諸生 肄進士業,迎元好問校試其文,預選者四人,復為首, 徐琰、李謙、孟祺次之。歲己未,始掌書記於行臺,擢御」 史掾。至元八年,用王磐薦,為翰林應奉,以才選充會 同館副使,兼接伴使。扈駕上京,賦應制詩二篇,寓規 諷意。世祖顧和禮霍孫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十二 年,陞翰林修撰。十四年,出僉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 司事,階奉訓大夫。十六年,入為翰林直學士,以州郡 校官多不職,建議定銓選之法。十九年陞侍講學士。 明年改集賢侍講學士,同領會同館事。二十三年陞 翰林學士。帝屢召至榻前,面諭詔旨,具草以進,帝稱 善。二十八年,尚書省罷,復立中書省。帝勵精圖治,急 於擇相。一日,召入便殿,諭之曰:「朕欲命卿執政,何如?」 復屢謝:「不足勝任。」帝謂侍臣曰:「書生識義理,存謙讓, 是也,勿強。」御史臺改提刑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首 命復為浙西道肅政廉訪使。先是,姦臣桑哥當國,嘗 有旨命翰林撰《桑哥輔政碑》。桑哥既敗,詔有司踣其 碑,復等亦坐是免官。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以舊臣召 入朝,賜重錦、玉環、白金,除集賢學士,階正議大夫。元 貞元年,上疏言:「京師宜首建宣聖廟學,定用釋奠雅 樂。」從之。又言:「曲阜守塚戶,昨有司併入民籍,宜復之。」 其後詔賜孔林灑掃二十八戶,祀田五千畝,皆復之 請也。三年,因星變,上疏言:定律令,頒封贈,增俸祫,通 調內外官。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郡守以徵租受 杖,非所以厲廉隅。江南公田租重,宜減以貸貧民。」後 多采用。大德元年,仍遷翰林學士。二年,詔賜楮幣萬貫。四年,帝召至榻前,密諭之曰:「中書庶務繁重,左相 難其人,卿為朕舉所知。」復以哈剌哈孫對。帝大喜,即 遣使召入相,之復亦拜翰林學士承旨,階正奉大夫。 十一年春,武宗踐祚,復首陳三事,曰惜名器、明賞罰、 擇人材。言皆剴切。未幾,進階榮祿大夫,遙授平章政 事,餘如故。復力辭,不許。上疏乞骸骨。詔從其請,給半 俸終養。時仁宗居東宮,賜以重錦,俾公卿祖道都門 外。及即位,遣使召復,復以病辭。皇慶元年三月卒,年 七十七。諡「文康。」有《靖軒集》五十卷。

王琦 编辑

按《河南通志》:「琦,字景韓,鄧州人。博學有文,與姚燧為 親友,累官至廣西廉訪使,聲譽大振。」

戈毅 编辑

按《河南通志》:「毅,字唐柞,梁縣人。舉進士,為太康路提 舉。倡明正學,盪滌陋習,文風為之一新。」

王垚 编辑

按《江南通志》:「垚,字樂天,其先汴人,自鄱陽徙京口。工 詩文,尤長於康節經世之學。至大改元,瀋陽王引見, 奏充說書。從王使高麗還,陳便利三十餘事。」

楊載楊剛中李桓 编辑

按《元史儒學傳》:「載,字仲弘,其先居建之浦城,後徙杭, 因為杭人。少孤,博涉群書,為文有跌宕氣。年四十不 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為翰林國史院 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係官海船萬戶府照 磨,兼提控案牘。延祐初,仁宗以科目取士,載首應詔, 遂登進士第,授承務郎、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 林郎、寧國路總管府推官以卒。初,吳興趙孟頫在翰 林,得載所為文,極推重之。由是載之文名,隱然動京 師,凡所撰述,人多傳誦之。其文章一以氣為主,博而 敏,直而不肆,自成一家言。而於詩尤有法。嘗語學者 曰:「詩當取材於漢、魏,而音節則以唐為宗。」自其詩出, 一洗宋季之陋。時建康之上元有楊剛中,字志行,自 幼厲志操,及為江東憲府照磨,風采凜凜,有足稱者。 其為文奇奧簡澀,動法古人,而不屑為世俗平凡語, 元明善極歎異之。仕至翰林待制而卒。有《霜月集》行 於世。其甥李桓,字晉仲,同郡人。由鄉貢進士累遷江 浙儒學副提舉,亦以文鳴,江東,紆餘豐潤學者多傳 之。載與剛中同輩行,而桓則稍後云。

陸文圭梁益 编辑

按《元史儒學傳》:「文圭,字子方,江陰人。幼而穎悟,讀書 過目成誦,終身不忘,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 曆、醫藥、筭數之學。宋咸淳初,文圭年十八,以《春秋》中 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之曰『牆東先生。延祐設 科,有司強之就試,凡一再中鄉舉。文圭為文,融會經 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 數遣使馳幣聘之,以老疾,不果行。卒,年八十五。文圭 為人剛明超邁,以奇氣自負。於地理考覈甚詳,凡天 下郡縣沿革、人物、土產,悉能默記,如指諸掌。先屬纊, 一日語門人曰:「以數考之,吾州二十年後必有兵變, 慘於五代、建炎。吾死當葬不食之地,勿封勿樹,使人 不知吾墓,庶無暴骨之患。」其後江陰之亂,蒙墓盡發, 人乃服其先知。有《牆東類槁》二十卷。文圭同里有梁 益者,字友直,其先福州人,博洽經史,而工於文辭,其 教人以變化氣質為先務,學徒不遠千里從之。自文 圭既卒,浙以西稱學術醇正為世師表者,惟益而已。 益所著書,有《三山槁詩緒餘》《史傳姓氏纂》,又有《詩傳 旁通發揮》,朱熹氏之「學為精。」年五十六卒。

按《江陰縣志》:「梁益,字友直。」俞遠撰墓志云:「號庸齋,中 至正辛巳江浙鄉舉,本閩人,至正間,父國柱,任常州 路儒學教授,來遊江陰,遂家焉。生而敏慧,及長,明毛 鄭《詩》,通《春秋》,百氏之書無不觀。工文辭,下筆若不經 意,而根据典雅,郡中傳記金石之文,皆出其手。學為 文者,承先生口講指畫,悉合繩檢。不屑營家儲,無擔」 石而能周人窮匱。佳會召之,率不往。間從傖父飲,沾 醉乃已。或譏其放,不知其才不施,而為沉冥之逃也。 泰興有陳觀,迎致為師,以疾終於其家。生女六,長適 張端,次適孫作。無子,死葬生養,端實任之,葬黃山之原。

陳原顯 编辑

按《福建通志》:「原顯,字本晦,少負大志,弱冠韜晦,搆復 青亭,為游息之所,日詠嘯其中,不干世務,與陳自新 為詩友。」

陳自新 编辑

按《福建通志》:「自新,字貢父,通《五經》,精於《易》。原本傳義, 推以《皇極經世》諸書,從遊者眾。工詩,著有《起興》等集。」

韓信同 编辑

按《福建通志》:「信同,字伯循。性穎異,工文賦。及領石堂 教,究心濂洛,關閩學。延祐間,應浙鄉舉,與時不合,歸 即杜門不出,四方就教者多。著有《四書標註》《書經疏 義》《三禮》《易經旁註》及詩文集十餘卷。」

===岳崧===按《陝西通志》:「崧號景山,郃陽人。延祐中,三聘不起,解 禽鳥語,嘗讀書於臥虎岡。與蕭𣂏友善,所著有《六經 四書註》。」

高驤 编辑

按《江西通志》:「驤,字馴良,餘干人。天性敏異,學問該博。 延祐西省堂試,授瑞昌儒學教諭。既而以《易》舉進士, 不仕。日與弟讓寄興詩酒。有詩文若干卷,臨川虞集、 金華黃縉為之序。」

吳正道 编辑

按《江西通志》:「正道,餘干人。明六經,許慎《說文》有不足 者補之。臨川吳澄嘗問曰:『模楷二字假借乎』?」曰:「『取義 也。《淮南子草木譜》云:『模木生周公塚,其色正;楷木生 孔子塚,枝葉質直』。若正與直可為法則,況在聖人之 塚乎』?澄大敬之,有《六書原》《六書通正》《六書淵源圖》。澄 為之序。」

祝堯 编辑

按《江西通志》:「堯字君澤,上饒人。博學能文。登延祐進 士,授南城丞,改江山令,陞萍鄉州同。所著有《大易演 義》《四書明辨》《策學提綱》《古賦辨體》。」

楊仲弘 编辑

按《江西通志》:「仲弘世居玉山,億族孫也。第進士,任翰 林編修,能詩文,號百戰健兒。」

葉清叟 编辑

按《江西通志》:「清叟,字登心,星子人。博學善詩。為隆興 路學錄,復調南康。方正簡默,清慎不阿。」

劉壎 编辑

按《江西通志》:「壎字子長,號水村,南豐人。薦本州儒學 教授。性聰敏,好讀書,博覽古今,以道學鳴於時。嘗與 草廬、雪樓交,深器重之。其著述足以傳世。」

鄧茂生 编辑

按《江西通志》:「茂生,字秀實,南城人。明經博史,以至諸 子百家之書,陰陽術數之學,無不研精至理,學者宗 之。一時記述金石之文,多出於其手,至今人人稱為 秀實先生云。」

趙天麟 编辑

按《山東通志》:「天麟,東平人,博學能文。以布衣進《太平 鏡策》八卷,前後數萬餘言。評商政紀切於時宜,其詩 文尤多。」

鄧桂賢 编辑

按《湖廣通志》:「桂賢,字國望,零陵人。少聰敏博學。大德 間,授本路儒學,除潭州路學正,不赴官,設館授徒,講 繹經義。帖木兒嘗師事之。延祐間,編集郡志成,製祭 樂二器,有功學校。」

何維 编辑

按《湖廣通志》:「維,蒲圻人。延祐鄉舉,與常德孫以忠、沅 州李壽、醴陵李明孫才名相埒。而維尤為奇特,逸氣 煥發。」《元文選》載其試求賢詔,有兩漢詔令之風。

丘堂 编辑

按《湖廣通志》:堂,武昌人。延祐丁巳,同茶陵陳誼高、醴 陵馮福可試《雲夢賦》,文辭贍麗,與衡山何克明並擅 名當時,稱「丘、何焉。」

鄭蘭玉 编辑

按《江西通志》:「蘭玉,浮梁人。有文名,以薦授山長,擢南 陽路知事。又以薦授翰林應奉文字,國史院編修官。 長於樂府。」

齊大同 编辑

按《江西通志》:「大同,字用卿,樂平人。至大戊申,當路薦 充鑄錢監提舉,監置於饒,辭不就,監亦隨罷。皇慶初, 議頒朔安南,特遣往。國王設宴明霞閣,酒酣索詩,援 筆立成,安南臣主敬歎。使還,授龜盈州同知,不屑就, 稱疾南還。」

黃鎮成 编辑

按《福建通志》:「鎮成,字元鎮,邵武人。甫弱冠,即厭榮利。 延祐科目行,再試有司不合,遂築室城南,名曰南田 耕舍。部使者聞其賢,相繼論薦,不應。後以執政薦,授 江西儒學提舉,命下而卒。所著有《尚書通考》《周易通 義》《中庸章旨》《性理發蒙》《秋聲集》。自號存存子,集賢定 諡曰貞文處士。」

趙孟頫 编辑

按《元史》本傳:「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後 也。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四世祖崇憲靖王伯圭。高 宗無子,立子偁之子,是為孝宗。伯圭,其兄也。賜第於 湖州,故孟頫為湖州人。曾祖師垂,祖希永,父與訔仕 宋皆至大官。入國朝,以孟頫貴,累贈師垂集賢侍讀 學士,希永太常禮儀院使,並封吳興郡公;與訔集賢」 大學士,封魏國公。孟頫幼聰敏,讀書過目輒成誦,為 文操筆立就。年十四,用父廕補官,試中吏部銓法,調 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益自力於學。至元二十三 年,行臺侍御史程鉅夫奉詔搜訪遺逸於江南,得孟 頫,以之入見。孟頫才氣英邁,神采煥發,如神仙中人。 世祖顧之喜,使坐右丞葉李上。或言孟頫宋宗室子不宜使近左右。帝不聽。時方立尚書省,命孟頫草詔 頒天下。帝覽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詔集百 官於刑部議法,眾欲計至元鈔二百貫,贓滿者死。孟 頫曰:「始造鈔時,以銀為本,虛實相權。今二十餘年間, 輕重相去至數十倍,故改《中統》為至元。又二十年後, 至元必復如中統,使民計鈔抵法,疑於太重。古者以 米絹民生所須,謂之二實,銀錢與二物相權,謂之二 虛,四者為直,雖升降有時,終不大相遠也。以絹計贓, 最為適中。況鈔乃宋時所創,施於邊郡,金人襲而用 之,皆出於不得已,迺欲以此斷人死命,似不足深取 也。」或以孟頫年少,初自南方來,譏國法不便,意頗不 平,責孟頫曰:「今朝廷行《至元鈔》,故犯法者以是計贓 論罪。汝以為非,豈欲沮格《至元》鈔耶?」孟頫曰:「法者,人 死所係,議有重輕,則人不得其死矣。孟頫奉詔與議, 不敢不言。今《中統》鈔虛,故改《至元鈔》,謂《至元鈔》終無 虛時,豈有是理。公不揆於理,欲以勢相凌,可乎?」其人 有愧色。帝初欲大用孟頫,議者難之。二十四年六月, 授兵部郎中。兵部總天下諸驛。時使客飲食之費,幾 十倍於前,吏無以供給,強取於民,不勝其擾,遂請於 中書,增鈔給之。至元鈔法滯澀不能行,詔遣尚書劉 宣與孟頫馳驛至江南,問行省丞相慢令之罪,凡左 右司官及諸路官,則徑笞之。孟頫受命而行,比還,不 笞一人,丞相桑哥大以為譴。時有王虎臣者,言平江 路總管趙全不法,即命虎臣往案之。葉李執奏不宜 遣虎臣,帝不聽。孟頫進曰:「趙全固當問,然虎臣前守 此郡,多強買人田,縱賓客為姦利,全數與爭,虎臣怨 之。虎臣往,必將陷全。事縱得實,人亦不能無疑。」帝悟, 乃遣他使。桑哥鐘初鳴時,即坐省中,六曹官後至者 則笞之。孟頫偶後至,斷事官遽引孟頫受笞。孟頫入 訴於都堂,右丞葉李曰:「古者刑不上大夫,所以養其 廉恥,教之節義。且辱士大夫,是辱朝廷也。」桑哥亟慰 孟頫使出,自是所笞唯曹史以下。他日,行東御牆外, 道險,孟頫馬跌墮於河。桑哥聞之,言於帝,移築御牆 稍西二丈許。帝聞孟頫素貧,賜鈔五十錠。二十七年, 遷集賢直學士。是歲,地震,北京尤甚。地陷,黑沙水涌 出,人死傷數十萬,帝深憂之。時駐蹕龍虎臺,遣阿剌 渾撒里馳還,召集賢、翰林兩院官詢致災之由。議者 畏忌桑哥,但泛引《經》傳及五行災異之言,以修人事、 應天變為對,莫敢語及時政。先是,桑哥遣忻都及王 濟等理筭天下錢糧,已徵入數「百萬,未徵者尚數千 萬,害民特甚,民不聊生,自殺者相屬,逃山林者則發 兵捕之。」皆莫敢沮其事。孟頫與阿剌渾撒里甚善,勸 令奏帝赦天下,盡與蠲除,庶幾天變可弭。阿剌渾撒 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從之。草詔已具,桑哥怒謂必 非帝意。孟頫曰:「凡錢糧未徵者,其人死亡已盡,何所 從取?非及是時除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錢糧 數千萬歸咎尚書省,豈不為丞相深累耶?」桑哥悟民 始獲蘇。帝嘗問葉李、留夢炎優劣,孟頫對曰:「夢炎,臣 之父執,其人重厚,篤於自信,好謀而能斷,有大臣器。 葉李所讀之書,臣皆讀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 之。」帝曰:「汝以夢炎賢於李耶?夢炎在宋為狀元,位至 丞相。當賈似道誤國罔上,夢炎依阿取容,李布衣乃 伏闕上書,是賢於夢炎也。汝以夢炎父友,不敢斥言 其非,可賦詩譏之。」孟頫所賦詩,有「往事已非那可說, 且將忠直報皇元」之語,帝歎賞焉。孟頫退謂奉御徹 里曰:「帝論賈似道誤國,責留夢炎不言桑哥罪甚於 似道,而我等不言,他日何以辭其責?然我疏遠之臣, 言必不聽。侍臣中讀書知義理,慷慨有大節,又為上 所親信,無踰公者。夫捐一旦之命,為萬姓除殘賊,仁 者之事也,公必勉之。」既而徹里至帝前,數桑哥罪惡。 帝怒,命衛士批其頰,血涌口鼻,委頓地上。少間,復呼 而問之,對如初。時大臣亦有繼言者,帝遂按誅桑哥。 罷尚書省,大臣多以罪去,帝欲使孟頫與聞中書政 事,孟頫固辭。有旨令出入宮門無禁,每見必從容語 及治道,多所裨益。帝問:「汝趙太祖孫耶?太宗孫耶?」對 曰:「臣太祖十一世孫。」帝曰:「太祖行事,汝知之乎?」孟頫 謝不知。帝曰:「太祖行事多可取者,朕皆知之。」孟頫自 念久在上側,必為人所忌,力請補外。二十九年,出同 知濟南路總管府事。時總管闕,孟頫獨署府事,官事 清簡。有元掀兒者,役於鹽場,不勝艱苦,因逃去,其父 求得他人屍,遂誣告同役者殺掀兒。既誣服,孟頫疑 其冤,留弗決。踰月,掀兒自歸,郡中稱為神明。僉廉訪 司事韋哈刺哈孫素苛虐,以孟頫不能承順其意,以 事中之。會修《世祖實錄》,召孟頫還京師,乃解。久之,遷 知汾州,未上,有旨書《金字藏經》。既成,除集賢直學士、 江浙等處儒學提舉,遷泰州尹,未上。至大三年,召至 京師,以翰林侍讀學士與他學士撰定祀郊南祝文。 及擬進殿名,議不合,謁告去。仁宗在東宮,素知其名, 及即位,召除集賢侍講學士、中奉大夫。延祐元年,改 翰林侍講學士,遷集賢侍講學士、資德大夫。三年,拜 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帝眷之甚厚,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嘗與侍臣論文學之士,以孟頫比唐李白,宋 蘇子瞻。又嘗稱孟頫操履純正,博學多聞,書畫絕倫, 旁通佛、老之旨,皆人所不及。有不悅者間之,帝初若 不聞者。又有上書言國史所載,不宜使孟頫與聞者, 帝乃曰:「趙子昂,世祖皇帝所簡拔,朕特優以禮貌,置 於館閣,典司述作,傳之後世,此屬呶呶,何也?」俄賜鈔 五百錠,謂侍臣曰:「中書每稱國用不足,必持而不與, 其以普慶寺別貯鈔給之。」孟頫嘗累月不至宮中,帝 以問左右,皆謂其年老畏寒,敕御府賜貂鼠衣。初,孟 頫以程鉅夫薦,起家為郎。及鉅夫為翰林學士承旨, 求致仕去,孟頫代之,先往拜其門而後入院,時人以 為衣冠盛事。六年,得請南歸。帝遣使賜衣幣,趣之還 朝,以疾不果行。至治元年,英宗遣使即其家俾書《孝 經》。二年,賜上尊及衣二襲。是歲六月卒,年六十九。追 封魏國公,諡文敏。孟頫所著有《尚書註》,有《琴原》《樂原》, 得律呂不傳之妙,詩文清邃奇逸,讀之使人有飄飄 出塵之想,篆、籕、分、隸、真、行、草書,無不冠絕古今,遂以 書名天下。天竺有僧數萬里來求其書歸,國中寶之。 其畫山水、木石、花竹、人馬,尤精緻。前史官楊載稱「孟 頫之才,頗為書畫所掩。知其書畫者,不知其文章,知 其文章者,不知其經濟之學。」人以為知言云。子雍、奕, 並以書畫知名。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